中海魅力长三角城市创新指数混合跟着那个指数走的?

  中新网上海1月29日电 (记者 郑莹莹)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主办的2018年首届上海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发展论坛29日在沪举行。长三角如何联手使用创新券、打开技术的转移转化之门,备受热议。

  创新券主要用以降低中小微企业的研发成本,激发其创新活力,荷兰、比利时、加拿大等国家已陆续推行科技创新券政策。

  上海市科技中介服务创新券于2016年正式施行,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作为政策运营方,在上海市科委的指导下,经过两年政策试点的运营,完成创新券的流程、产品设计,致力于将创新券打造成长三角乃至全国具有示范效应的技术转移引导政策。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执行总裁颜明峰当天在受访时表示,目前长三角对创新券支持的领域、标准、范畴都是不一样的。他认为,需要分步骤实现创新券“通用通兑”,“名称统一、标准统一、资金结算统一,这些应该分阶段来实施。”他并建议,在上海、浙江、江苏设三个大的结算中心,来加速创新券在长三角的通用通兑。

  江苏省太仓市科技局局长万芬奇告诉记者,太仓的科技服务资源相对有限,希望通过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搭建太仓企业和上海优质科技服务机构的桥梁。

  她认为,要实现科技服务业资源的流动,需要更开放的心态,“如果创新券能在长三角通用通兑,今后太仓企业就能享受上海的科技资源,我们(太仓市科技局)可以拿出一些资源、补贴,和上海市科委一起,对优质的科技服务机构进行资助。”

  当天的论坛上,三家供需代表签订服务协议,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快推动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上海市科委创新服务处处长陈宏凯在主题报告中指出,上海市科委将围绕企业创新,以专业化服务链、精准化政策链,推动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与生态构建,并且将强化在人才、企业软服务方面的工作。(完)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7月13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上海社科院科研处承办的“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系列指数报告发布会”在沪举行。会上发布了“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驱动力指数城市排名报告(2017)”。
  常州科技创新驱动力综合排名位居长三角城市群第八位。
  长三角城市群共有26座城市组成。上海社科院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发布了2017年度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驱动力城市排名报告。
  科技创新驱动力包括了研发创新驱动力和产业创新驱动力。通过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载体、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新绩效等四个维度,共30个单项指标的综合评价,其综合得分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合肥、无锡、宁波、常州、南通、芜湖。
  科技创新投入指数排名前十: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合肥、无锡、宁波、常州、芜湖、南通;
  科技创新载体指数排名前十: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合肥、宁波、无锡、常州、南通、镇江;
  科技创新产出指数排名前十: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合肥、常州、宁波、芜湖、南通;
  科技创新绩效指数排名前十:南京、苏州、杭州、上海、合肥、宁波、常州、无锡、南通、芜湖。
  近年来,常州市不断推动科技创新。2017年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8家,累计1234家;争取省级以上项目279项,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250项,科技进步监测位居全省第四。全年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71家,培育科技企业6800多家。
  今年,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常州市将促进现有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发展,抓好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型平台打造和创新型联盟建设。

“长三角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8)”在沪发布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8年09月20日 

 “长三角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8)”课题组 摄

  上海9月20日电 (记者 于俊)“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成立大会暨协同发展论坛”20日在沪举行,并最新发布了“长三角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8)”(以下简称“指数”)。

  该指数由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生态支撑4大领域20个核心指标组成,在继承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增加了开发区协同发展的相关指标。研究团队采用自然断裂点、空间自相关和规模-位序分析等科学方法,对长三角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协同发展能力作出了系统分析。

  指数揭示的成果涵盖四方面内容:

  一、长三角城市根据协同发展能力分为5个等级,上海是龙头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在长三角城市中排名首位;南京、苏州、杭州、宁波、无锡、合肥6座城市是对长三角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枢纽城市;温州、镇江、南通等12座城市是重要节点城市,在个别领域表现突出;嘉兴、芜湖、绍兴等11座城市是一般节点城市,对周边的辐射带动能力相对较弱;宿州、池州、亳州等11座城市是协同发展能力薄弱的地方城市。

  二、从空间分布上看,长三角各城市的协同发展能力空间分布较为均衡,不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说明该地区内部一体化程度较高。

  三、从要素间关系看,长三角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和交流服务能力与其生态支撑能力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目前的发展尚未形成生态包含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四、从各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的推动力看,高铁线路的“之”字型结构对长三角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有重要影响,而创新的作用仍待加强,如合肥等科技创新水平较高的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并不高。

  围绕该指数进行的相关研究建议,未来应该开展顶层设计,通过启动长三角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和建立国有非盈利性组织推动长三角全域一体化;加强跨区域生态管控合作,完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实现绿色发展;加强开发区之间合作,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群的引领作用,推动长三角创新集群建设。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既是全球区域合作发展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时期党中央对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自2015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已连续三年发布,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相关成果被多家国内主流媒体报道,并被纳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国家智库报告”系列出版。

  此次发布的“长三角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8)”是由华东师范大学曾刚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基于“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所做的针对长三角区域的首次专题性发布。(完)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宁波大学智库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三角城市创新指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