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德生命人寿保险公司可以介绍一下这个公司保险的情况以及收入。

原标题:上半年人身险公司近半亏损 多家偿付能力“亮红灯”

  在已公布偿付能力报告的人身险公司中,近半数公司净利润出现亏损,其中不乏偿付能力“亮红灯”的险企。

近日,险企陆续披露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各家公司的半年度业绩也浮出水面。在已公布偿付能力报告的人身险公司中,近半数公司净利润出现亏损,每家公司都有各自的难处。

这一类保险公司在四类中占比最大,而其中较为典型的公司不在少数。比如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吉祥人寿、新光海航人寿、中法人寿等。

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的要求,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标准为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标准为100%、风险综合评级达标标准为B类以上,三个指标同时达标的为偿付能力达标公司;任意一项指标不达标的,为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

从已经公布的偿付能力报告看,不达标的公司主要有3家。其中,新光海航人寿核心以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421.34%,预计下季度末为 -433.86%,最近一期风险综合评级为D,恶化趋势难改。中法人寿二季度末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及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更是低至-6138.92%,远低于监管要求,最近一期的风险评级也不符合监管要求。吉祥人寿二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仅为82.37%,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75.58%。

不过,在以上3家公司中,新光海航人寿可能会迎来变化。7月31日,新光海航人寿披露增资及股东变更方案,新增7.5亿元注册资本并引入新股东。原股东海航集团全部退出,新光人寿股权留一半。如果本次改革最终获批,股改后新光人寿持股25%;柏霖资管、香江金融并列为第二大股东,分别持股20%;国展投资、乐安居、冠浦地产分别持股14%、11%、10%。

同样在100%-120%之间的轻度未达标的人身险公司还有富德生命人寿、珠江人寿以及百年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14%、103.42%、101.45%。上海人寿二季度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17%,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6%,而根据原保监会于去年10月下发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如果保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低于120%,意味着面临较大的偿付能力风险,会被列入重点核查对象。

所谓现金净流量,是现金流量表中的一个指标,其内部又细分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若其总额为负,则表示三者之间至少一方存在问题。

多家寿险公司由于产品结构转型、退保增加等原因,二季度现金流为负。中荷人寿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二季度净现金流仅为-1.77亿元。此外,汇丰人寿也面临净现金流出较大的问题,其二季度净现金流为 -1.98亿元,在一季度基础上由正转负,流动性风险大增。公司报告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公司在当季度购入了较多投资资产,导致投资净现金流出高于业务净现金流入。

瑞泰人寿在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称,今年第二季度基本情景下经营活动实际净现金流约为-6.68亿元,与上季度预测值1.79 亿元相比,净现金流出增加约 8.47 亿元。该公司称,二季度实际净现金流出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由于实际销售比计划延迟,故实际保费收入及其他业务收入现金流入合计比上季度预测减少约 6.47 亿元,同时各账户实际退保及费用现金流出合计比上季度预测增加约 2 亿元。

瑞泰人寿还表示,在本次压力情境未来三个月现金流预测中,公司整体净现金流出现资金缺口,主要是由于产品结构转型,万能险带来现金流入减少,存量万能险保单逐步过了退保扣费期,退保带来的现金流出仍有压力。同时保障型产品销售在发展初期,尚未形成销售规模。为应对未来可能面对的资金缺口,资产管理部将配合公司需要,进行回购操作,或者择时出售流动性资产等方式,来满足公司的流动性需求。

记者了解到,投资收益下滑也使得部分险企净现金流承压。2017年投资收益率前十的人身险公司中,华夏人寿、复星保德信人寿在今年上半年净资产较上季度末都有小幅减少,五年内投资收益率前十的人身险公司也有6家净资产较上季度末有所下降。

保险业研究员李建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阶段寿险公司转型的主攻点应放在健康险上,由于人口问题,中国老龄化非常严重,未来健康险将会成为主力军,人身险公司需要把握好方向,尽快调整,未来的市场已经逐渐开始清晰了,基础要打牢,未来才有竞争的资本。

二季度保费收入下滑最严重的企业要属国华人寿。根据天茂集团近期发布的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上半年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290.79亿元,同比减少15.11%。国华人寿也成为沪港两地上市险企中唯一保费负增长的公司,整个二季度保费收入只有19.2亿元。目前,该公司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还未公布,但是从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看,国华人寿偿付能力也在告急。截至今年一季度,国华人寿一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7.54%,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15.6%。

除此之外,工银安盛保险业务收入也由期初的108.9亿元降为期末的72.9亿元。华汇人寿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本季度末保险业务收入为422万元,较上季度末800万元下降了47%,这是否意味着该公司在二季度保费收入为负值?拥有同样问题的公司还有合众人寿、农银人寿。报告显示,上半年其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34.8亿元、37.2亿元,而上季度末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63.8亿元、106.5亿元。

为何会出现巨幅下降?有业内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大规模退保以外,一般情况是不会有这种问题出现,但由于今年银保监会对人身险公司发布了新的规定,致使之前算在保费之内的万能险、分红险在今年无法继续纳入其内,因此在新的季度,多数公司都对其报表进行了一个调整,导致多数人身险公司在今年半年度报告出来后保费收入较上一季度有所降低。”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昨日正式发布今年上半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经营数据。上半年,65家经营互联网保险的人身险公司累计实现规模保费852.7亿元,同比下滑15.61%。2017年互联网人身险保费首次负增长,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仍在下滑,不过,互联网人身险的业务结构正在持续优化,行业风险防控能力持续增强,更利于今后互联网人身险市场的长远发展。例如,保障特征明显的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保费同比增长了99.1%,健康险保费同比增长了85.9%。

  据中保协统计,到6月底,经营互联网人身险业务的险企主体从年初的62家上升为65家,包括45家中资公司和20家外资公司。

  从规模保费来看,上半年互联网人身险市场的集中度较高,保费前十位的公司累积实现规模保费805.09亿元,占互联网人身保险总保费的94.4%。其中,建信人寿以270.52亿元保费收入位列首位,国华人寿取得175.3亿元互联网保费收入,工银安盛人寿取得100.3亿元互联网保费收入,这3家险企的互联网保费收入超过100亿元。保费收入排名前十的其他险企还包括农银人寿、平安人寿、弘康人寿、光大永明人寿、国寿寿险、平安健康及人保健康。

  在渠道布局方面,目前互联网人身保险的渠道结构仍然处在“第三方平台为主、自建官网为辅”的发展格局,但险企自建官网取得了积极成效,相应渠道保费增长迅猛。

  数据显示,上半年,有48家险企通过自建在线商城(官网)展开经营,58家险企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深度合作,其中46家险企采用官网和第三方合作“双管齐下”的商业模式。从不同渠道保费收入来看,上半年,险企通过第三方渠道实现规模保费753.8亿元,占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的88.4%,保费同比减少18.94%。上半年,险企通过官网实现规模保费98.9亿元,同比增长22.9%,占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的比重增至11.6%。

  从互联网人身保险的产品结构来看,上半年,人寿保险仍然是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主力险种,但其占比大幅下降;年金保险仍是第二大互联网人身保险险种,发展势头也有所放缓;与此同时,健康保险发展迅速,同比增长85.9%,

  具体来看,上半年,互联网人寿保险共实现规模保费475.9亿元,同比减少111亿元,降幅为18.9%,保费占互联网人身险总保费的55.8%,同比下降了2.3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两全保险规模保费为29.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了90%。

  与此同时,年金保险发展势头放缓,上半年累计实现规模保费295.6亿元,同比下降19.4%,占互联网人身险保费收入的34.7%,仍是仅次于人寿保险的第二大互联网人身保险险种。其中,养老年金实现规模保费50.3亿元,同比减少33.4%;非养老年金实现规模保费245.3亿元,同比减少15.8%。

  上半年,互联网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发展迅速,共实现规模保费29.4亿元,同比增长了99.1%。此外,分红险、投连险及万能险等新型保险的规模保费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共实现规模保费417.3亿元,同比增长了49.3%。

  值得注意的是,在保险回归保障的大势驱动下,多家险企在互联网渠道对健康险、医疗保险等产品进行优化升级,推出百万医疗险等保障型产品。上半年,健康险依然为互联网保险的热点,实现规模保费54.1亿元,同比增长了85.9%,在互联网人身险市场的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了3.5个百分点。其中,重大疾病保险实现规模保费14.9亿元,同比增长了32.7%,占互联网健康险保费收入的27.6%;费用报销型医疗保险实现规模保费28.8亿元,同比增长了150.1%,占互联网健康险保费收入的53.2%。

  此外,上半年互联网意外险的销售出现下滑趋势,规模保费为27.1亿元,同比下降1.7%,不过交通意外险和旅游意外险由于非常贴合互联网的场景营销,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交通意外险实现规模保费10.9亿元,同比增长了71.5%;旅游意外险实现规模保费2.1亿元,同比增长了69.6%。

  整体来看,随着消费者保障需求的不断提升和监管政策的不断收紧,上半年,保险公司纷纷奋力转型,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结构不断优化,健康保障型产品将成为下个互联网保险的“爆发窗口”。分析人士认为,保险公司应当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和自身优势,从产品设计、渠道融合、服务升级以及保险科技等方面入手,拓展保障型产品的发展空间,抢占互联网保险的“主跑道”。

  报告首先分析了国内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当前互联网保险行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详细地分析,并对互联网财险与人身险各细分领域市场状况做出具体地描述...

  近日,中国保监会发布了2016年统计数据报告。各家公司排名有何变化,一起来看下!

  2016年,原保险保费收入

  中国保险会计研究中心是西南财经大学在保监会和保险行业支持下设立的集研究、教学和咨询于一体的非营利学术机构,旨在推动保险会计在中国的发展,为保险行业会计、财务及相关领域提供学术、实务交流平台以及高水准的研究和教育资源

  主办机构:中国保险会计研究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富德生命人寿保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