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长武县长武县要办一个大型化工厂?

哪位吧友知道长武煤化工都有哪些企业,都生产什么?_长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6,773贴子:
哪位吧友知道长武煤化工都有哪些企业,都生产什么?收藏
政府办学,免学费入读大专+高级工双证教育,选择医药行业,成就辉煌未来.
甲醇,二甲醚,附属产品有,硫化氢,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当前位置:
>>>>>>公开信息内容
关于报送《长武县“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的报告
公开目录:
2015年文件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工业发展局
文&&&&号:
长工业发〔号
长武县“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
一、工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现状
近年来,长武以“十二五”规划为蓝图,大力实施“工业主导”战略,以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为主线,稳步推进资源开发和“三个转化”,延长煤炭产业链;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核心,不断加快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和综合竞争优势;初步形成了以煤炭资源开采为基础、煤电、煤化工综合利用为核心,传统产业果汁、白酒、机械加工、医药、节能环保建材等梯次跟进的工业发展格局,县域工业迅速壮大,工业体系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截止2014年底,全县共有工业企业159户,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5户,规模以下工业企业144户,全县工业实现产值83.39亿元,同比增长19.48%,规模工业实现产值78.48亿元,同比增长16.76%;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32.99亿元,增速达到17.66%,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9.2%。
(二)发展特点
1、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十二五”以来,我县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10年—2014年,我县工业产值分别达到27亿元、41亿元、56.7亿元、69.8亿元、83.39亿元,年均增速32.5%,其中:规模工业产值分别实现24亿元、38.1亿元、52.6亿元、65.25亿元、78.48亿元,年均增速34.5%,预计201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将达到92.5亿元,是“十一五”末27亿元的3.42倍,年均增长3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87.6亿元,是“十一五”末24亿元的3.65倍,年均增长30%,均提前完成了“十二五”的预期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县工业增加值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年,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11.62亿元、13.07亿元、20.84亿元、28.3亿元、35.88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24.95亿元、34.98亿元、44.6亿元、52.58亿元、60.61亿元的比重分别达到46.57%、41.45%、46.7%、53.8%、59.2%,预计到2015年底,全县工业增加值将达到39.5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8.95%。
2、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到“十二五”末,预计全县工业固定资产达到230亿元,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75户,工业从业人数将达到7900余人,其中,规模工业企业数量将达到18户,是“十一五”末的3.1倍;工业重大项目和扩能技改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使县域工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大唐彬长发电厂、亭南煤业、胡家河煤矿、高家堡煤矿、陕煤化能源公司等一批重大能源化工企业已成为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百富源、佳润建材、同康药业、金腾建材等一批中小企业通过技改扩能,重新释放了生产活力。
3、能源工业产业链不断延伸。依托丰富的煤炭、石油、煤气等资源,煤化和载能工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拓宽。亭南煤矿、胡家河煤矿建成运营,孟村煤矿、高家堡煤矿、杨家坪煤矿等3座煤矿的建设,为全县载能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唐彬长发电厂建成投产及二期2x100万千瓦机组项目的即将实施,加快了煤电转化步伐;100万吨煤基二甲醚项目的建成投产,为煤向煤化工转化迈出了新的一步,万华装备制造园项目及计划引进的精制煤沥青碳纤维、煤基PVC、煤基合成氨、煤液化、煤层气综合利用等项目,为我县继续完善能源深加工产业链,提高载能工业附加值提供了可行途径。
4、园区工业发展迅猛。全县建设的煤电、煤化两个工业园区,煤电工业园已入驻企业15户,涉及投资483.78亿元;煤化工业园已成为省上扶持的100个重点园区之一,现入驻企业9户,涉及投资92亿元。两大工业园区2014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79亿元,上交税金5.81亿元;园区从业人数9800多人。计划建设的长武相公塬化工产业园、长武路家塬化工产业园和长武工业集中区创新发展示范基地三大园区将为我县工业依托园区进行循环发展、产业聚集和发挥规模效益优势创造了良好平台。
5、名优产品不断涌现。“十二五”期间,全县工业在大力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和新产品研发,通过技术改造、研发新产品等途径,全面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陕西金醇古酒业有限公司已研制了三大系列60多个品种,核心产品已荣获省、市名优产品称号;同康药业、惠丰公司通过技术创新、革新工艺流程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提升了痰净片、芦丁等产品的知名度;陕西百富源粮油科工贸公司的绿色面粉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中国优质面粉供应商”。
6、财政贡献日益突出。随着我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县域工业对财政的贡献也成倍增长,2014年,工业经济对财政贡献达到财政收入的51%以上,对我县的财政状况的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存在的问题
1、工业经济总量偏小、倚重能源工业发展。我县工业经济在“十二五”期间虽有长足发展,但与咸阳兄弟县区发展相比,还存在工业总量偏小、主要依靠能源工业支撑。2014年,全县规模工业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比重为2.78%,总量仅高于淳化、永寿两县,和全市县均规模工业产值230亿元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综合实力还不够强;在全县工业经济行业占比中,能源开发占全县工业总量的90%以上,随着能源工业发展势头的减缓,我县工业结构不合理之处不断显现,没有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2、县域工业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县域工业经过近年发展,县域工业以煤电、煤化产业为主体、配套产业梯次跟进的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已初步形成,但还处于工业产业化、集群化和产业链的初级阶段,煤炭资源开发企业仅有两户,煤炭产品向电转化企业一户,煤炭向化工转化品转化项目一个,尚未形成生产力,县域能化工业尚处在一个简单的资源开发、单一转化的阶段,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产业延伸链不长,煤炭产业附加值还有待提高。
3、工业发展受资源和政策制约愈来愈大。我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属典型的大陆季风半湿润气候区,降水不足、境内河流径流量小,加之水资源综合调控能力差,利用率低等因素影响,对今后大力发展能源转化工业十分不利;近几年,国家对工业环保政策愈来愈严格,加之,我县自然生态脆弱,对今后发展能源化工项目影响较大。
4、传统工业规模小、发展层次低。我县传统工业企业存在数量多、规模小、底子薄、技术力量不足、产品单一现象,发展步伐缓慢,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对县域工业经济贡献率低,没有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态势。
二、“十三五”工业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县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的提升为县域工业“十三五”期间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十三五”期间,我县工业面临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在国内经济新常态下,工业经济发展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工业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工业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县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十三五”工业发展机遇
1、国家宏观政策为长武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证。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十年规划启动实施,中央把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基础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之《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长武纳入14个三级城市范围,定位为煤炭资源开发县区,在能源开发、项目发展等方面赋予了重要使命,为长武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将长武县列为67个老区县之一,在项目安排、财税政策、土地政策等方面都将予以优先支持;国家的“一路一带”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实施,为长武发展带来历史机遇,长武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为三秦通往大西北的咽喉关隘和商贸重镇,依托新丝路经济带建设,长武将在吸引投资、工业项目、技术引进、物流贸易等方面获取难得机遇。
2、彬长矿区是关中能源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能源化工是陕西省八大支柱产业之一,彬长矿区是关中能源工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因而省、市各级政府都在能源发展方面给予彬长矿区资金、项目等方面更多优惠政策。长武作为彬长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煤化工、高端煤机装备制造、建材等方面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抢抓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资源转化,进一步增强长武工业发展动力和活力,打造渭北能源化工基地。
3、丰厚的资源开发为长武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长武煤炭资源分布面积483.34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85.2%,探明煤炭资源储量57亿吨,石油储量2.6亿吨,煤层气总量约385亿立方米。近年来建设的亭南煤矿、胡家河煤矿、孟村煤矿、大唐彬长发电厂、100万吨煤基二甲醚、亭口水库等一批重大项目的投产,为长武工业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计划建设的电厂二期、三期工程、200万吨煤制油项目、杨家坪煤矿建设项目、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光伏发电、页岩油开发项目及华电彬长外送电源等项目为长武工业绘画了美好的前景。
(二)“十三五”工业面临的挑战
1、宏观工业经济调整带来不确定因素增多。近几年,国内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制造业产能过剩,加之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因素影响工业多个行业难以快速增长,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变大。我县能源工业受资源类价格走低及市场需求不足影响,整体处于下行周期,在未来几年内企业发展面临的市场形势难有较大改观。国内工业结构的调整逐步展开,煤炭、制造等行业产能过剩产业、食品行业的整顿提升,环保政策的刚性约束,市场过度竞争等因素,直接冲击我县工业经济发展。
2、资源转化利用率不高。我县煤炭储可开采量57亿吨以上,属于资源大县;但从资源利用方面来看,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不足,至今仍处于煤炭工业发展的低级阶段,计划建设的五矿仍有三矿未建成,煤化工、煤发电处于起步,主要以原煤生产销售和洗煤初级加工为主,煤炭产业附加值不高。我县属于优质苹果产区,果树种植面积16万亩,核桃种植面积10万亩,苹果、核桃资源丰富,但全县果品深加工链条尚未形成,资源优势并未形成产业优势。
3、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信息化应用还存在较大困难。我县工业企业总体上存在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等问题,随着国内工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县工业企业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部分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许多企业产品单一;多数企业没有研发机构和自主创新能力;多数民营企业管理难以做到科学决策;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缺乏技术和资金。实现科学化管理和生产信息化仍有很大难度
三、“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准确把握工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形势,紧扣“转型发展”主题,以“循环发展、多元发展、开放发展、一体发展、绿色发展”为发展目标,科学规划工业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入推进转型升级活动。以煤炭优势资源为依托,特色资源为支撑,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扩展长武工业经济总量和提升工业整体素质为核心,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全面提升主导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建成以现代煤化工产业为引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配套,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区域布局合理的现代工业体系。
(二)基本原则
1、特色经济原则。
坚持走特色工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长武的特色工业,依据长武的区位优势、自然和资源禀赋条件,准确定位长武特色工业,突出县域特色,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把经济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变为竞争优势,集中力量抓好主导产业,培强特色支柱,形成规模,产生效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定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
2、坚持依托资源与依靠科技创新相结合原则。
坚持走优势资源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之路;坚持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科技创新结合之路。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技术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条,以特色产品和龙头企业为核心,支持产品关联度高、加工能力强的配套企业,形成专业化分工明晰、上下游产品配套的生产体系。
3、可持续发展原则。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4、增长潜力原则。在巩固提高现有重点产业的同时,从最具特色优势和增长潜力的产业和项目入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壮大县域产业群体,形成合理的产业梯次结构。
(三)发展目标
全县工业总产值2020年达到160亿元。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全县规模企业户数达到20户以上;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65亿元以上;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能化工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工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工业经济形成多元化、特色化、绿色化发展。
(四)发展的重点
1、抓好“五矿”建设,夯实煤炭工业基础。“十三五”期间,按照“统筹规划,整体开发,多元投资,分步实施”的思路,不断加快建设以采掘、加工为主的煤炭产业体系。重点抓好“五座煤矿”的建设:抓好亭南煤矿技改扩建工程,力争2016年生产能力扩大到500万吨;确保胡家河煤矿年产能达到500万吨;高家堡煤矿年产原煤达到500万吨;孟村煤矿2016年取得核准手续,“十三五”期间达产达效,年产煤达到600万吨;杨家坪煤矿完成建设手续,开工建设。力争在2016年全县煤炭产量达到1200万吨;2017年全县原煤产量达到1400万吨,孟村煤矿建成试运转,杨家坪煤矿开始建设;2018年全县煤炭产量达到1800万吨,孟村煤矿正式投入运转,2019年全县煤炭产量达到2000万吨;2020年全县煤炭生产能力达到2400万吨,杨家坪煤矿投入联合试运转。
2、推进煤碳工业深度转化进程。以煤的转型为突破口,以“煤向电、煤向能化工业、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为重点,由主要依靠开采向深度加工转变,深入推进煤炭资源有序开发、综合利用,重点实施煤电、煤化工业项目,延长煤炭深加工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把“煤”这单一优势转变成为多个优势,走循环发展的新路。实施煤电转化项目有:做好亭口水库坝后电站、煤矸石电厂、大唐彬长发电厂二期2x100万千瓦机组建设工程及华电集团在齐宇河建设2x100万千瓦坑口电站等项目建设;延伸煤化工产业链,大力发展煤制甲醇、煤制油、精制煤沥青碳纤维、煤基PVC、煤基合成氨、煤液化、煤层气综合利用等项目,形成较为完整的能源化工产业体系。主要煤化工项目有:陕煤化集团100万吨煤基二甲醚项目二期建设、2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和瓦斯抽采及利用示范工程建设项目。
3、建设高端煤机装备制造基地。
随着我县周边地区煤炭开发利用力度的不断加大,陇东矿区和彬长矿区煤炭开采机加工企业对高端煤机装备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之我县正处于向陇东、彬长旬矿区提供煤机装备的有利位置,这就给我县发展煤机制造业带来了很好的机遇,也给长武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紧密围绕《中国制造2025》中所提出的发展思路和要求,抢抓陇东、彬长旬煤炭资源开发机遇,以彬长矿区生产服务中心、长武万华矿山装备制造项目为龙头,研发、生产高端煤机装备,向周边矿区煤炭企业提供煤机设备,实现煤机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2015年,实现煤机设备维修、加工产值1.2亿元;2020年实现高端煤机设备制造产值20亿元。
4、提升传统工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医药制造、新型建材的发展。
食品加工方面: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建设健康、安全、优质的食品加工体系。以陕西百富源粮油科工贸公司、陕西金醇古酒业有限公司为龙头,抓好10万亩绿色小麦标准化种植6万吨绿色面粉加工技改扩建项目及配套项目和陕西金醇古酒业公司系列酒技改扩建项目;以百富源粮油科工贸公司建设日产450吨绿色面粉生产线和4万吨营养强化粉生产线为核心,做好5万吨浓香菜籽油、1.6万吨杂粮精加工、1.5万吨营养挂面、2万吨全价饲料加工生产线的配套建设,使我县食品加工业跨越式发展;以陕西金醇古酒业公司投资1.7亿元的技改扩建项目为依托,提高名优产品对外部市场的产品占有率。
果业配套方面:大力发展果品加工和果品饮料加工企业,引进外资开发果酒、果醋、果粉等产品,延长苹果产业链;加大对杂果的深加工力度,建设核桃深加工基地,建设核桃精炼油、核桃保健油生产线,形成年处理核桃干果4.2万吨的生产能力,到2017年,初步实现果业加工产业链。
医药产业方面:依托惠丰药业和同康药业公司,利用国家推行GMP新认证的有利时机,抓好“地奥司明、芦丁粉、痰净片”等知名药品的生产线扩建提升工程,大力发展现代新型中药和优势原料药。
建材工业方面:以煤矸石、粉煤灰等为原料,延伸灰渣、矸石—建材厂--建材产品产业链,扶持发展空心砖、机瓦、地板砖、水泥等新型材料,形成新型建筑材料加工产业体系。积极扶持长武佳润煤矸石环保建材厂、西华建材厂、金腾环保建材厂、华宇建材厂、冉店建材厂等一批新型建材企业,发展新型墙体建材和节能环保建材产品。、
5、打造工业立体发展新格局。以县域空间总体布局规划为基础,以“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城镇、社区集中)为抓手,落实工业“一区两带”(东部工业集中发展区、312国道沿线产业发展带、泾河沿岸产业带)建设,形成县域工业园区和矿区多点布局。以相公镇、亭口镇和彭公镇为核心,大力发展煤炭、化工、电力资源开发为主的能源工业区,发展东部工业集中发展区;以312国道为发展轴,以煤化工业园、装备制造园为载体,发展煤化、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医药等工业,形成以工业产品为龙头,现代物流配套的综合发展集聚带;以亭口煤电工业园、相公煤化工业园、路家煤化工业园、高家堡矿区为载体,以泾河沿岸为发展轴,以煤炭生产和转化为核心,以煤炭深加工产品多元化、高附加值为主要目标,以西平铁路为大宗工业品主要运输通道,形成泾河沿岸煤化工业发展集聚带。
(五)保障措施
我县“十三五”工业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的软硬环境,形成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新格局,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
1、营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全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已出台的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政府的宏观指导、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建立稳定、透明的法制环境,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环境,诚信、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做强做大、加快“两化”融合、加快长武工业发展的推进活动,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推进和指导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担保融资、信用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支持、法律服务等全方位的服务。建立工业主管部门职责分明、权责对等、利害相联的运行机制,切实调动县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工业发展作贡献。
2、推动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靠市场机制、创新驱动和产业融合,改变产业竞争力不强的被动局面。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活力;通过高新技术引领,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通过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实现现代服务业向工农业渗透、三次产业一体发展,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在资源开发中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环境、综合利用的基本方针,以转变生产加工利用方式为主线,统筹境内资源开发与境外资源的合作开发,统筹资源开发利用与节能环保结合,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进步、布局合理、规模效益显著、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新型发展之路。进一步延伸煤电—煤电化工—煤电建材产业链,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全面推动长武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实施项目带动,加快项目建设。项目是工业做大做强的基本保证,抓项目就是抓经济,以项目聚集资源,以项目带动产业。一是依托我县资源及产业基础,认真做好工业项目征集、策划、筛选、论证和储备工作,积极争取启动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落地。二是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扩大产能,开展技术革新、改善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以项目带动和促进工业蓬勃发展。
4、坚持人才兴长战略,加强人才培养。实施人才兴长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壮大人才队伍,培养、引进高水平研发人才、高技能生产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特别是加强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养和引进,进一步研究制定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来我县基层工作创业的优惠政策。培育企业经营者市场,完善科技人才流动机制,充分调动、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围绕重点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采取联办、引进等方式,大力开展企业员工在职技能培训,逐步形成以技术熟练工为基础,初级为主体,中级、高级为骨干的技术人才队伍,营造促进工业发展的人才高地。
5、实施名牌产品战略。我县优势产业产品多数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为培育优质产品和品牌,提高质量竞争力,我们必须进一步促进企业质量效益提升,不断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组织工业企业开展质量标杆活动,打造“质量标杆”示范企业,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培育名优品牌。争取到2020年有2-3家企业获得陕西省质量奖,有3-5个产品品牌获得省级名牌产品认证,有3-5个企业获得国家或省级著名商标,不断提高我县工业企业竞争力。
6、拓宽工业企业投融资渠道。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提升企业融资服务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金融对工业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重点工业企业做强做大。强化专项资金引导作用,一是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优势产业发展,培育新型产业;二是设立技术创新和信息化改造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技术研发项目等;三是按营业收入、入库税收和技术投入等指标开展“高成长性中小企业”排名,实行动态管理、重点扶持,对升档进位明显的给予奖励;四是加快建立新型投融资体制、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努力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〇一五年八月三十一日
<span class="fontstyle25本站提醒: 以上信息未经认证由用户发布,信息的真实性请自行辨别,谨防上当受骗。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长武县位于陕西省西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长武县位于陕西省西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武县合疗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