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共有多少个城市王怡冰

全国共有家庭4.3亿户_网易新闻
全国共有家庭4.3亿户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人口政策、城镇化和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家庭发生着哪些变化?国家卫生计生委14日发布首个《中国家庭发展报告》,对中国家庭60多年来变迁的特点和趋势作出系统分析。
户均人数由5.3人降至3.02人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家庭户平均人数基本上保持在5.3人的水平上。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化,家庭户平均规模开始缩小。1990年缩减到3.96人,2010年缩减到3.10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居民家庭户的平均规模为3.02人。中国已是平均家庭规模较小的国家。
家庭户规模小型化是社会、经济、文化、人口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人口变化的角度看,结婚年龄的推迟,不婚率和离婚率的提高,低生育率、寿命的延长、人口流动等,都导致家庭户规模的不断缩小。2000年以来,生育率下降对家庭户缩小的影响正在减弱,持续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流动正在成为家庭规模缩小的重要推力。家庭观念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居住条件的改善等经济社会发展因素也直接促进了家庭规模的小型化。
“单身贵族”“二人世界”占四成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1人户和2人户的微型家庭数量迅速增加。2000年至2010年,1人户数量翻倍,2人户数量增加68%。2000年这两类家庭户占全部家庭户的1/4,到2010年已接近40%,共计1.6亿户。在未来一个时期,微型家庭数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平均家庭规模将会进一步缩小。
家庭微型化的原因主要包括初婚年龄的推迟导致青年单人户增加,人口迁移和流动导致1人户和2人户的增加,老年夫妇家庭的增加导致2人户的增加。2010年30岁以上未婚人口中有43.2%是独居,这个比例在城市中为45.4%。大龄未婚独居家庭增多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接受高等教育、自我实现需求的发展以及职业竞争的加剧,使得一些人不得不推迟结婚年龄;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人没有找到结婚对象;还有一些人是因为生活方式、婚姻和家庭观念的变化,主动选择了单身生活。
此外,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中有四成以上是单人家庭户主。
逾8800万户家庭有65岁以上老人
赡养老人是家庭的重要功能。目前,我国90%以上的老年人是在家庭中养老。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家庭的养老需求已经进入迅速增长阶段,老年人生活照料需求也迅速上升。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共有家庭4.3亿户左右。目前,中国有65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已超过8800万户,占全国家庭户的比重超过20%。与家庭养老需求迅速增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由于家庭规模缩小,时间资源紧张,家庭的养老能力被削弱。其中,农村留守老年人家庭、独居老人家庭的养老问题最为突出。
新型直系家庭10年增加25%
老人需要赡养,儿孙需要抚育—如今,老年人家庭与子女家庭甚至孙子女家庭重新组合而成的新型直系家庭越来越多,其形成方式已经与传统的直系家庭完全不同。
随着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和高龄老年人数量的增长,尤其是当老年人丧偶或失能之后,对家庭照料的需求迅速增长;紧张的工作节奏使青年父母无暇照顾幼子。于是,本来各自独立的两个家庭合二为一,住到一个屋檐下。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显示,直系家庭在家庭类型排序上长期处于第二位。直系家庭占全部家庭的比重,在2000年之前一直保持在21%左右,几乎没有变化。但是,2000年之后,这种稳定局面开始被打破。2010年直系家庭总数为9240万户,比2000年增加了25%,占全部家庭户的比例从21%提高到23%。未来一个时期,直系家庭的数量和比重都将出现更为显著的增长。
流动不省心 留守不放心
—城镇化浪潮中的两种家庭生活状况
在中国社会城镇化过程中,产生了两类新型家庭: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全国已有留守家庭7000万户,涉及2.4亿人口,其中农村留守家庭占全部留守家庭的77%。流动在城市里的家庭,面临着怎样的困境?而以老人、儿童、妇女为主的留守家庭,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流动家庭:融入城市不容易
28岁的高慧来自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德顺乡,目前在长春一家四星级酒店做客房主管,月收入3000元。高慧一家五口都已进城务工,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工,母亲做保洁员,姐姐、弟弟分别做销售,她和父母租住在一处60平方米的房子里。“总感觉‘没根’”,高慧说,一家五口来到城里这么多年,就是想告别农村的生活,享受城市里条件更健全的购物、医疗、教育等环境,但是物价、房租使他们很难攒下积蓄。“以后我结婚生孩子了,希望孩子过得没有我们这么辛苦。”
子女的教育问题更令流动家庭头疼。流动儿童中存在学龄儿童入学较晚、未完成义务教育便辍学的情况。学前儿童入园难、大龄流动子女异地高考困难等问题,困扰着每一个流动家庭。很多流动家庭将希望寄托于子女,希望孩子能彻底城市化。加大教育投入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
33岁的崔丹来自吉林公主岭市陶家屯镇,现在和开出租车的丈夫及两个孩子生活在长春。12岁的女儿和9岁的儿子都在上小学。两个孩子的课外辅导费用给这个月收入4000多元的家庭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崔丹感叹:“进城养孩子压力太大了。”
留守家庭:老人幼子令人忧
子女在城市受教育的压力,让一些青年农民工无奈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由老人照顾。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农村0至17岁留守儿童已达6103万人,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人。留守儿童多数由爷爷奶奶抚养,孩子们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心理健康,许多留守儿童的身心成长令人担忧。
重庆黔江区鹅池镇中心校校长杨正兵说,很多留守儿童的家长用钱来弥补孩子缺失的父爱母爱,孩子拿着钱乱花,有的还开始吸烟。有的留守儿童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长期很差,如果突然穿戴整洁和作业做整齐了,肯定是父母回来了。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2年农村留守老人约5000万人,约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50%。留守老人们在承担着养育第三代责任的同时,自己的生活状况也面临很多困难。2013年针对河南省十县区进行的一项社会管理综合调查发现,有60%的留守老人依然在干农活,30%的留守老人需要照看孙辈;85%以上的留守老人出于习惯或经济状况考虑没有做过健康体检;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缺乏精神慰藉、孤单寂寞是农村留守老人普遍面临的问题。
本文来源:西安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怡冰 vice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