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没有像 YC 一样成功的上海创业孵化器器

“创业孵化器”模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创业孵化器”模式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中国为什么没有像&YC一样成功的创业孵化器?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005KuTQvgw1epsa61dwmyj30j60bbgnp.jpg"
ALT="中国为什么没有像&YC一样成功的创业孵化器?"
TITLE="中国为什么没有像&YC一样成功的创业孵化器?"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蔡华&来源/创业观察&
YC是典型的按期孵化模式,一年有两次招募,每次30到80个项目不等。每个入选项目获得1万1千美金的启动金,同时还给项目的每个成员3000美金的津贴,交换条件是该项目5%的股份。在3个月集训后举办Demo&Day,项目集中展示获得与更多投资人的见面机会。
在中国,孵化器的概念并不陌生
国内最知名的孵化器当属李开复先生创办的创新工场。创新工场早期的模式是由创新工场负责头脑风暴出大量的创业IDEA,寻找合适的团队来实现。创新工场的孵化模式走得非常重,从免费场地、早期投资资金、到创业IDEA、后面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演变都会深入参与。比如创新工场还专门组建了一个UI团队,解决创业团队早期没有UI的痛点。这样的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孵化了一批知名的企业,如豌豆荚、点心、友盟、知乎、魔图精灵、啪啪等。
创新工场这种“大孵化小投资”的模式,为其发展带来了一些困扰。随着入驻团队的增多,对办公场所、人力资源、配套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像滚雪球一样越变越大,是创新工场所要面对的最直接的压力。同时李开复也开始发现,这种模式无法吸引最好的企业家进入。“因为企业家不希望有一个导师来告诉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希望拥有创业公司的多数股份,希望自己可以决定公司的未来。”李开复说,“别说可持续发展了,每年的发展都很困难,孵化器需要退出时间,如果没有后续资金的注入将无力维持”。所以近几年创新工场慢慢变成了一家优秀的风险投资机构,孵化只是附带的一项服务或特色。
在中国从来不缺概念,孵化器这么好的概念肯定不会错过。政府也很早认识到孵化器的好处。发布了一系列支持孵化器发展的政策,可以评选市级、省级、国家级孵化器,不同级别的都有相应的政策支持。但这些孵化器实际运行如何?从政府的科技局网站上可以查看到这些孵化器,会发现基本都是各个园区在申请。对这些园区而言,申请孵化器不过为了政策补贴或形象需要。其本质上就是一个"二房东",基本上没有孵化功能,最多加些工商注册、代理记帐等服务。
问题来了,中国为什么没有像&YC&一样成功的创业孵化器?
国内有大批的模仿YC的,但没有成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都是简单直接的模仿,没有深入了解中国创业者的需求。“学我者亡、似我者生”,这是互联网创业的一个准则,同样适用在“做孵化器”。
孵化器的本质是为初创团队进行服务,那么我们先从另一个角度看看,这两年最火的互联网创业服务形态。首先是创业咖啡,以3w、车库咖啡为典型。进入这些创业咖啡,点一杯咖啡,你就可以在里面拿个笔记本办公。成为认证团队,就可以为你保留工位,非常适合2-8人的小团队。一方面在创业早期可以快速进入创业状态,另一方面在这里你每天都可以遇到投资人。还有大量的创业活动可以参加,创业咖啡成为创业团队交流、学习最好的地方。随着创业咖啡的兴趣,媒体也聚集而来,创业项目跟着一起获得爆光机会。这些创业咖啡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早期项目的孵化器,不过没有YC和创新工场那种“重”。另一种模式是媒体
创业活动,比如36氪及其开放日、IT桔子及其线下沙龙、B座12楼及其BigDay等,为创业者提供了交流和传播的机会,获得了极高的人气。
所以我在思考,在中国需要什么的孵化器,或者说什么样的孵化器才有生命力。下面说说我关于孵化器的几点思考。
关于孵化器的几点思考
1、首先孵化对象,毫无疑问肯定是互联网创业项目。除了互联网项目是近几年增长最快的之外,更多的是互联网创业主要的就是人,没有实验室、厂房等。
2、互联网创业者,刚开始就是几个人,最需要的就是快速启动、尽快验证商业模式。所以拎电脑入驻的办公场所对他们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早期创业者没有精力去寻找办公室、装修办公室,更别说还要装宽带、布路由器等。从另一个角度看互联网项目变化快,几个人的团队可能3个月后就能拿到A轮投资,快速扩张的团队让早期创业者无法预测自己需要的办公空间。
3、在孵化器里的创业者,我们都称他们为“同学”。不错,同在一个孵化器成长,就像同一个班级成长,这个班级的气氛很重要。
4、早期的互联网创业团队往往只有几个人,所以招人是创业者首要的任务。设想一个场景,一个应聘走进一间只有几个人的办公室,如何判断这家公司的未来,让自己有信心加入?
5、孵化器的空间有限,需要不断循环。所以孵化器里的团队只能入驻3-6个月,到期需要另外寻找固定办公室。因为我们认为对于互联网项目,3-6个月可以看出趋势,要么需要改变项目、要么快速扩张,无论那一种模式都已经不适合在孵化器中。不断的创业团队循环,保证了孵化器的生命力,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创业服务。
6、“轻孵化”。无论是YC模式还是创新工场模式,对创业团队的服务都非常“重”,我认为在中国不需要太重的服务。因为虽然现在创业机会多、投资环境好,但另一面互联网创业的竞争激烈、生存环境恶劣。对创业者个人能力要求高,“温室”式的“重”孵化并不利于创业项目的发展。孵化器应该更多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环境,让创业者自己从这些“服务”中捕捉机会。
7、交流、融资。互联网创业者都比较开放,更需要交流合作。所以每周都应举办一些沙龙,让创业者可以深入地讨论创业项目。同时每周都会邀请一些投资人过来,与孵化器中的项目进行交流。每个月举办一次数百人规模的“开放日”,邀请知名创业者来分享,同时有5-10个创业项目进行路演,为创业者创造融资。
8、传播。互联网创业项目都需要传播机会,除了通过沙龙、开放日的形式让创业者展示之外,还可通过垂直化创业类微信公众号来传播创业项目。同时与更多的媒体合作,为创业者创造更多的传播机会。
<img STYLE="text-align:"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005KuTQvgw1epsa8ex3dig30hs05wjwm.gif"
ALT="中国为什么没有像&YC一样成功的创业孵化器?"
TITLE="中国为什么没有像&YC一样成功的创业孵化器?"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你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将不能正常浏览和使用知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创业孵化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