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相关法律如何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最新相关信息

关于推进涪陵新型工业化的调查与思考
欢迎访问重庆市涪陵区人大常委会网站! 今天是:
站内搜索:
目前所在位置: &
关于推进涪陵新型工业化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 阅读次数:次 【字体:
关于推进涪陵新型工业化的调查与思考
财经农业工委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涪陵新型工业化步伐,巩固工业在涪陵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地位,提高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我委对涪陵区新型工业化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和如何进一步推进涪陵新型工业化工作的思考简要报告如下:
一、我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几年来,全区按照“工业强区、产业兴区”的思路,深入实施“326”发展战略,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
(一)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明晰。
面对涪陵工业发展的新起点,按照“建设全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沿江万亿工业走廊核心区”的战略定位,2011年9月,编制完成了《涪陵区“十二五”工业及能源发展规划》,明确了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实施“326”工业发展战略(发展三大园区、建设两大基地、培育六大支柱产业)。2012年5月,区委、区政府做出《关于实施“十百千万”工业强基工程的决定》,提出了今后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900亿元,到2016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超过2500亿元,力争实现“十百千万”(即培育十亿元级骨干企业80个以上,发展百亿元级龙头企业10个以上,建成千亿元级涪陵工业园区,工业领域的中高级技能人才达到1万名)的目标。今年初,区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思想和坚持集群发展、环境配套、开放引领、 创新驱动、统筹兼顾、绿色发展六条基本原则,明确了规模、水平、质量、效益等发展指标,确立了发展壮大“7+2+1”现代化百亿元级产业链(集群)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路径,提出了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大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推动技术进步和品牌建设、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和保障、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七条保障措施,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路径进一步清晰。
(二)工业规模扩大、结构改善、集群度提高。一是规模进一步扩大。至2012年底,全区工业总产值已达1013.6亿,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868.57亿元,保持了全市第五的位置;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7.75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5%;工业三十强企业完成总产值694.59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0%;实现工业增加值343.46亿元,占全区GDP比重达到54.5%,总量在全市位居第四;完成工业投资161.72亿元,在全市排位由第5位上升到第4位;已形成产值100亿元级产能企业2户,30-100亿元级产能企业 7户,20亿元级产能企业5户、10亿元级企产能业7户。二是结构逐步优化。通过引进新项目、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促进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成功引进了东方希望蓬威石化90万吨PTA项目、攀华150万吨彩涂薄板和250万吨车用薄板项目、华峰64万吨己二酸和10万吨聚胺酯树脂项目等投资额度大、产值高、产业带动性强的新项目,优化了产业结构。三是集群度进一步提高。通过产业链条纵向延伸和相关企业横向配套协作,加速产业集群集聚,全区已基本形成医药食品、装备制造、材料、化工化纤、电子信息、能源等6大支柱产业,2012年6大支柱产业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2户,实现工业总产值825.72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5%。可望建成医药、食品、能源等3大百亿元级产业集群,形成中小型特种船舶等7大百亿元级产业链。
(三)创新驱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出台奖励激励政策,全区已拥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 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太极集团即将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认定区级科技创新型企业46家,创建国、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4家,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开发市级高新技术产品和重点新产品127个。荣获国务院科技奖1项、重庆市科技奖12项。川东船舶重工公司与重庆大学共建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后,船舶设计周期缩短25%,原材料利用率提高3%,工作效率提高10%。太极集团“太罗”新药填补了我区国家级技术发明奖空白。2011年—2012年引导企业完成研发投入16.1亿元,申请获得授权专利1281件,全区新产品产值率从2010年38%提高到2012年40%以上。成功创建为“重庆市创新工业示范区”,7户企业相继跻身市级“创新型企业”行列。二是通过实施质量品牌建设工程,引导企业着力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增强品牌创建能力,实施企业标准化建设,制定国家技术标准4个、行业标准8个、地方标准7个、企业标准81个。工业30强企业的重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7项。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名牌产品5个,重庆市著名商标32件,名牌产品28个。
(四)企业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方面,通过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带来了先进技术工艺和行业领先装备,推动了我区工业整体装备水平提升,如华峰集团己二酸单套装置物料单耗居于行业内领先水平,蓬威石化PTA装置全套设备实现了国产化,万达薄板“五连轧”控制系统打破了国外对中国冷轧核心技术的垄断。另一方面,持续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支持和引导存量企业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改造提升现有产业,力求在关键零部件和产品质量上取得新的突破;持续增强企业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三基”能力,推动先进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各个环节的应用,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感知性,提升了制造业整体水平。建峰集团、中化涪陵化工公司产品向精细化工方向发展,天然气化工由传统的化肥产品向化工新材料方向演进,船舶工业增添游艇、渔政公务艇等建造能力。
(五)企业“两化”融合步伐加快。通过政策激励、项目牵引、试点示范,引导和督促企业把以软件、集成电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广泛用于工业领域,提升了我区工业的信息化水平。2011年以来,全区争创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个,成功申报市级两化融合示范项目5个,项目建设总投资0.94亿元,引导支持示范企业开展两化融合实践路径探索,有效地提高了传统产业信息化、数字化改造,促进了全区“两化”融合工作。积极推动了中国网库重庆电商谷项目落户涪陵,全区已有太极集团、建峰集团、中化涪陵化工、榨菜集团、辣妹子集团等多家工业30强企业和中小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业务,榨菜集团采用二维码防伪技术,提升了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涪陵三海兰陵有限公司开发实施了MES系统项目,实现了企业的人力、设备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三爱海陵公司实施发动机气门数控化装备替代项目后,2012年新增销售收入2.44亿元,新增利税9900万元,解决了700余人的就业。
(六)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一是引导企业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项目“三同时”和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100%。严格执行新上或技改项目节能登记、用能评估审查,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率达100%。大力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督促企业采用高效节能电机、水泵、变频器、新型节能灯具等节能产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产品)认证,推动对粉煤灰、磷石膏、药渣、PTA残渣等工业固体废物以及废液、废气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成投用了一批污水处理项目。2012年全区重点监测用电企业度电产值提高到15.38元/kwh,天然气原料用气企业每立方米产值提高到9.59元/m3,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2012年全区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3.92 %、3.38 %,完成约束性目标任务。二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纳入计划的21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安全隐患突出以及布局不合理的食品、化工、机械行业小企业,实施了关闭或搬迁。2010年—2012年全区淘汰水泥落后产能共计189万吨。争取中机龙桥热电公司总装机容量11万千瓦的4台小火电机组纳入了2013年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占全市今年电力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总量的64.3% 。
二、我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区新型工业化发展呈现出可喜局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层次偏低,结构有待优化。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占比较高、重化工成分偏重,结构调整难度大,特别是一些老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环境影响突出,产业提档升级困难。由于传统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产业综合竞争力还不强,产业科技含量不高,高新技术产业还很薄弱,如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只占规上工业产值的2.06 %,传统增长模式面临较大挑战,转变发展方式任重道远。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集群发展程度不够。六大支柱产业大部分无强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有的产业尚未形成集群,有的产业链既缺上游产品,也无下游精(深)加工环节。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投入较少,2012年,区级应研资金预算为6604万元,但实际用于科技创新项目安排的只有1300万元,仅占全部应研资金的19.7%。2013年财政引导投入的科技经费更少,在兑现了科技奖励和校地合作补助资金后,只到位500万元。品牌创建不够,只有8家企业拥有国家、市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强。四是 “两化”融合程度不够。从总体上看,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很低。五是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资源要素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如铝加工产业链中的铝冶炼大量耗电、天然气形成巨大外向依赖、热电联产等项目大幅度增量耗煤;部分行业和企业能耗较高,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拥有2个化工园区和1个铜铝加工园区,节能减排压力和安全、环保风险较大。2012年,我区万元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为0.0013吨/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为0.016吨/万元,大大高于全市和全国水平。六是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招工难和就业难同时并存,人力资源数量、结构、质量、分布均不能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全区虽有高级技术职称2301多人、区级拔尖人才16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8人,但主要集中在学校、医院,企业第一线极少,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非常稀缺。
三、对进一步推进我区新型工业化的思考与建议
(一)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鼓励、支持、引导传统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强技术改造,推动企业技术进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新品种、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二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抑制过剩产能。采取综合措施,对达不到能耗和排放限额标准的落后产能坚决予以淘汰;对过剩产能要引导其适应市场需求,改进技术、降低能耗、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有效激励政策,在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引进一批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企业,以进一步巩固涪陵工业的支撑地位。四是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积极发展软件服务、工业设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科技管理咨询等新兴业态,提升其竞争力。五是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通过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增强信贷支持等措施,缓解融资难题;加强微型企业孵化园建设,用好用活相关发展政策,尽力帮助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
(二)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一是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以资金投入鼓励科技创新,以项目带动科技进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现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法定比例要求,努力改变投入不足的不利影响。积极争取重大科技项目资金支持,强化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撑引领。二是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地位,发挥企业在推进技术进步中的主体作用。加强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提升企业技术研发机构运行质量,支持企业通过信息技术提升研发基础实力。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实施产学研用相结合,鼓励和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进入企业或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建立一批产学研用联合体,创新联合机制,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步伐,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注重提高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四是建立专利资助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展重点企业专利服务活动,增加发明专利数量,增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力。
(三)进一步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一是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约束作用,完善考核制度,建立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模式。二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严把项目准入关,将新上项目节能评估作为项目核准、备案的前置条件,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抓好重点企业节能,督促重点用能企业创新能源管理制度、落实能源管理措施,引导企业选择技术先进、推广应用面广、节能效果显著的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动创新性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化应用,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严格控制产品单耗,不断增强可持续节能能力。三是推行清洁生产。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之中污染物的生产和排放。鼓励企业逐步建立实施清洁生产的机制。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视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切实提高“三废”综合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四)进一步增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能力
把“两化”融合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巩固涪陵工业支撑地位的重要抓手。坚持以信息技术成果改造提升传统生产技术,创新生产方式,提高管理水平。一是从财税、投融资、产业、行业组织和管理、人才吸引和培养等方面积极营造两化融合的政策环境。二是大力发展六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提升对信息化产品的需求能力。三是加大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中的应用,以智能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敏捷制造为方向,以设计数字化、产品智能化、过程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商务电子化为切入点,对传统企业设计、生产流程进行再造,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信息化,努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支持企业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创新研发能力;支持企业研发使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生产线及生产技术,提高制造业重大技术装备自动化成套能力;支持企业以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五)进一步发掘人力资源优势
加强生活服务设施配套,提高工业园区和工业企业吸纳人力资源的能力。大力培育和支持创业基地建设,切实做好创业辅导工作,积极开展创业辅导活动,大力提高创业服务水平。加快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装备的技术改造和强制性淘汰步伐,改善劳动生产条件,优化生产环境,增强高风险岗位的就业吸引力,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抓好既有政策落地,研究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招揽和吸引各类人才投身涪陵工业建设。发挥区域教育资源优势,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分层次、有侧重地开展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人员的针对性培训,提高工业企业人力资源质量。
(六)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对推進新型工业化的领导,健全、完善、落实考核奖惩机制。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兑现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对新型工业化的支持力度。三是健全有利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服务体系。加快要素市场建设,构建融资、创业、培训、技术、法律、质量、市场、信息、安全等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市场中介服务和各类商会、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进一步完善科技咨询中心、人才交流中心、产权交易中心等中介服务功能,努力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配套服务。加快能源、交通、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投资硬环境。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提高车站、港口、码头、仓储等物流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海关、检验检疫等对外开放平台的作用,促进涪陵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新闻热线5广告热线5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大江网-江西日报
【字体:&&】&【】&
  演讲嘉宾:
  吴晓军 省工信委党组书记、主任
  麻智辉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吴治云 省工信委党组副书记、省中小企业局局长
  邱向军 南昌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主持人:刘之海江西日报高级记者
  时间:日
  地点:江西日报传媒大厦三楼演播厅
  主持人语:伟大的中国梦,美丽的江西梦,激励着4500万江西人民在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加快发展、做大经济总量、实现富裕梦的路径指向。如何培育发展重点产业,构建可持续增长的新型产业体系?如何实施重大项目战略,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形成产业集群?如何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打造园区经济升级版?
  江西经济欠发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业滞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江西实现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主持人:江西工业发展一定要放到全国的坐标系中去比较,一定要有新视野,找到差距才有紧迫感。
  麻智辉:长期以来,江西经济欠发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业滞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江西实现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2012年,江西省工业增加值为5854亿元,占全国的2.9%,只相当于河南省的三分之一,湖北、湖南、安徽省的三分之二。与中部各省相比,产值过千亿元的工业产业江西只有6个,而湖北有11个,湖南有9个,其中湖南机械装备工业达8000亿元,超过了江西千亿产业的总和;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江西15家,安徽、湖北、湖南、河南均为江西的两倍多;湖北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5007亿元,湖南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3000多亿元,远超我们。湖南、湖北、安徽、河南等中部各省目前都处在加速工业化进程,我们没有理由不加速工业化。
  吴晓军:应该说工业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社会繁荣的“发动机”。但从工业化的进程来看,江西目前仍处在中期阶段,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江西要实现绿色崛起、进位赶超,工业是关键。没有工业的崛起,就没有江西的崛起;没有工业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有江西和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因此在未来一个时期,江西必须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走具有江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今天所要加速发展的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是更高水平、更高要求的工业化
  主持人:美国在金融危机以后,提出“再工业化”口号,我国也强调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麻智辉:纵观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他们都是通过发展实体经济实现工业化,进而实现现代化的。英国最早依赖纺织业革命实现工业化,德国机电制造业实现工业化,美国依赖钢铁业、汽车制造业实现工业化,日本利用家电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实现工业化。美国金融危机以后,不少欧美政要和经济专家认为过度发展服务业而忽视工业是危险的,提出要实现再工业化。冰岛、西班牙、希腊等一些国家经济陷入困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一味发展虚拟经济,房地产过剩。而作为欧盟的中流砥柱的德国经济却一枝独秀,其主要原因就是其始终坚持发展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在欧美国家中,德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是最高的。
  我们今天所要加速发展的工业化,不是走先污染、后治理、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牺牲人的身体健康的传统工业化,而是新型工业化,是更高水平、更高要求的工业化。它具有五个特征:一是科技含量高,二是经济效益好,三是资源消耗低,四是环境污染少,五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重点培育发展有比较优势、带动性强、成长性快的产业。新材料,LED芯片技术,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前景广阔
  主持人:江西的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有很多,现在大家都在思考,我们如何来重点培育发展有比较优势、带动性强、成长性快的产业?
  吴晓军:江西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必须要从世界的范围、从全国的视野来选择我们的产业,必须从产业发展的趋势来选择我们的产业。在这里我举几个例子。
  新材料产业是江西工业未来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江西有色资源十分丰富,有色产业是我们最具特色的一个产业。我们做有色不能用传统的方法,而是要定位为新型材料,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江铜集团在全球排第三,它的规模已经超过了100万吨。铜产业链非常长,运用非常广。再如我们的稀土,江西离子型稀土资源储量占全国的36%,运用也十分广泛,像前不久发射成功的神十飞船上很多材料都用到了稀土。我们的钨也是这样,在许多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都需用到钨制品材料。
  硅衬底LED产业,已呈现爆发式增长。我们的硅衬底LED芯片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整个产业现已形成从前端的芯片制造、器件封装到末端应用产品生产的完整产业链。LED产业在南昌高新区已呈现爆发式增长,得到了世界银行、国际知名风投的关注。去年我国手机产量4400多万部,手机触摸屏产量6700多万片,数字视听产业也蓬勃发展,市场潜力巨大。我们要重点推动电子信息产品向高端发展,加快半导体照明技术优势转化。
  生物医药产业,也是我省成长性非常强、潜力非常大的一个产业。樟树是中国药都,中成药在全国排第二位,还有一批像济民可信、仁和、江中、汇仁这样的骨干企业。我们要巩固和扩大中药生产优势,大力促进化学药的技术升级,突出专利到期药物抢仿,加快生物技术药的发展。
  绿色食品,要提高附加值,创优打响品牌。2012年我省的生猪出栏量是3130万头,但本地加工不多,还没有形成一家像双汇、雨润这样的大型加工龙头企业。例如茶油,我省油茶林面积1300多万亩,油茶林面积、茶油产量均列全国第二,但缺乏一个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品牌。还有茶叶,江西茶叶品牌大大小小有700多个,庐山的云雾,婺源的婺绿,遂川的狗牯脑,但知名度比福建的大红袍、金骏眉,浙江的西湖龙井差距甚远。
  产业布局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要全省统筹,错位发展,突出特色,纵向打造京九线产业驱动轴,横向打造沿沪昆线产业驱动轴
  主持人:有了好的产业选择,还要有科学的产业布局。产业布局要有新思维、新理念。
  吴晓军:产业布局首先要遵循产业的发展规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坚持全省统筹、相对集中;坚持市场主导、错位发展;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如果每个产业,11个设区市都搞、都把它作为主导产业,就很容易形成同质竞争、产能过剩。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省政府在最近出台的《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中,对未来江西工业的产业布局作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一是纵向打造京九线产业驱动轴。重点支持南昌打造先进制造基地,支持九江构建沿江重化工业带,形成一批千亿产业集群,强力支撑全省产业龙头昂起;支持吉安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支持赣州建设稀有金属产业基地,着力促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产业振兴,这样就形成了南北走向的产业布局。二是横向打造沿沪昆线产业驱动轴。东翼是上饶、鹰潭、景德镇、抚州等设区市,重点支持发展有色金属、机械仪表制造、光伏、陶瓷、航空制造、医药及绿色食品等产业;西翼是新余、宜春、萍乡等设区市,重点支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锂电、钢铁及相关金属材料等产业。
  工业园区转型升级,重点提升园区产业层次、产业集群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推进特色园区、生态园区、新型社区和智慧园区建设
  主持人:新世纪以来,江西的工业园区蓬勃发展,工业园区成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主阵地。工业园如何转型升级,打造特色园区?
  吴治云:从政府层面,要推进特色园区、生态园区、新型社区和管理信息化。一是建设特色园区。把产业定位、产业规划、产业布局以及相配套的产业政策统一起来,重点抓好规划编制、龙头企业培育、配套产业三个核心要素和环节,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差异定位、各具特色的格局。二是建设生态园区。一些不适合发展工业的江河源头,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县(市、区),可以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其发展工业的压力可以通过分类考核、转移支付和飞地模式来解决。要树立“今天的园区就是明天的城区”的理念,重点抓好“项目准入”(防止“两高一资”项目入园)、清洁园区(实现达标排放)、绿化提升三项工作。三是新型社区。用工难、留工难是园区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建设新型社区是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要坚持产城结合,适应园区产业升级和80后、90后员工的特点,统一建设集总部办公、人才公寓、员工宿舍为一体的新型社区。四是建设“智慧园区”,推进公共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行政效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包括金融、物流、研发、设计、培训、辅导等系列服务。
  重大项目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引擎,要打造若干个规模过百亿的产业集群,2015年江西过百亿企业总数要翻番
  主持人:近日江铃30万辆整车基地竣工投产,另外还有20万台汽油车项目动工启动。福特这次把最新的车型、最好的技术引入了与江铃的合作项目中。重大项目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引擎,如何实施重大项目战略?
  吴晓军:产业发展一定要靠项目才能支撑。要把产业做大做强,我们还要着力去抓好几个带动。
  龙头企业带动。去年全省过百亿的企业是15家,占到我们全省整个工业的比重达到20.6%。我们提出到2015年过百亿企业总数能翻一倍,达到30家以上。此外,我们还要培育一批过50亿的企业,这样我们的产业才能真正做大做强。
  重大项目带动。要坚持招大引强,大力推进“央企入赣”,每年从国内外优强企业中引进一大批优质产业项目。省里要集中力量,推动一批投资过10亿元的重大项目。我们提出到2015年全省每年推进100项投资1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地市重点抓投资过5亿元的项目。
  产业集群带动。我们有些设区市目前还没有过百亿的企业,但是我们可以打造若干个规模过百亿的产业集群。在许多县级工业园区,围绕一个产业可以聚集几十家企业,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我们提出到2015年,全省要培育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产业集群70个,其中100亿元以上的47个、500亿元以上的4个。
  大企业强国,小企业富民;大企业是龙头、小企业是源头。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要放手、放胆发展
  主持人:我们中小企业怎么样来助推新型工业化?
  吴治云:中小微企业占了整个企业总数的98%以上,无论是全国还是在我们省里,它对GDP的贡献达到60%,对税收的贡献60%,并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如果从经济生态来看,我们既要有大的企业,还要有众多的小微企业。就是既要有龙头,也要有配套。从日本、德国等一些中小企业发展比较好的国家来看,一个行业内就是几家大的龙头企业,大量的都是为它配套的中小企业。许多专家认为“大企业强国、小企业富民”,“大企业是龙头、小企业是源头”,没有源头也没有龙头。从我省的省情来看,以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要放手、放胆发展,充分激发民间创业的活力。我们正围绕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努力构建培训辅导、投融资担保、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创业孵化四大服务体系。建设创业创新平台,发展创业服务业,既增加总量,又提升质量。
  推动以湖泊为代表的生态、产业、科技、城市为一体的瑶湖生态科技新城建设,进而打造高新区的升级版
  主持人:南昌高新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1300亿元,是江西工业园区的“头把交椅”,“国字”号的高新开发区如何进位赶超?
  邱向军:站在苏州金鸡湖的湖泊广场,新加坡和中国联手打造的产城融合的苏州新加坡工业园立马映入眼帘。美国的硅谷、新加坡的裕廊工业园以及法国的索菲亚科技园也给了我们启示,我们要用世界眼光、国际视野来定位布局园区未来发展。目前国内自然资源比较好的高新区为数不多,南昌高新区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有三个内湖,其中瑶湖的水域面积是西湖的3倍、金鸡湖的4倍。在绿色崛起中,我们定位于发展低碳产业,把南昌高新区建设成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策源地,高端智力和资本要素的集聚地,转型发展和创新创业的示范区,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的领航区。我们要进一步推动以湖泊为代表的生态、产业、科技、城市为一体的瑶湖生态科技新城建设,打造中国高新区的升级版,在中部高新区中具有独特的特色和魅力。
  现场互动
  大飞机三足鼎立的梦想
  主持人:一个航空,一个汽车,都是带动作用强的大产业。
  邱向军:南飞承接了国产飞机C919前后机身等直段的建设,大概占整个飞机29%的份额。南昌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迅速推动了南昌高新区20平方公里的航空城建设,目前高标准的20万平方米的厂房已经建设完成,我们今后要形成100万到160万平方米的大航空城布局。讲大飞机,首先会想到西雅图波音、欧洲空客,我们现在大力发展航空工业,实际上是瞄准未来全球三大飞机、三足鼎立的梦想。我们正在谋划成为中国大飞机的第二试飞机场。随着2015年低空领域放开,航空业的发展机会将会随之而来。我们正在承接以色列民用无人机和公务机等项目,3年后,我们的航空产业收入可以做到150亿,随着大飞机的做成,我们正在谋划千亿产业。中航工业领导来昌考察后兴奋地说,南昌航空城可以成为国内航空城建设的样板。
  做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
  现场提问:中小微企业如何定位,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吴治云:小微企业至少可以从三个领域进行突破。一是地方的传统特色产品。比如江西的米粉非常好,上海等很多外地客人都喜欢吃,我们有南昌米粉、铅山汤粉、峡江贡粉等等,但却没有形成连锁和品牌。二是配套零部件加工业,为大企业配套。现在我们很多企业,本地配套率还不是很高。三是现代服务业。我们九江学院毕业的一个学生,2007年花了400块钱到义乌做电子商务,现在已经做到了7000多万元的规模,孔明灯做到了全球领先。同时,他还带出了2000多名九江学院的同学到义乌做电子商务。江西电子商务人才在外地的非常多,如何进一步建设电子商务集聚区值得研究和探索。据资料介绍,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一个零部件,能够做祖宗几代,做得精益求精,做得极致,做成百年老店。我们就要努力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新、特”方向发展,鼓励企业在细分市场中寻找自己的坐标,力争成为行业细分中的“领导者”,成为行业中的“隐形冠军”。
  软件外包瞄准前十
  现场提问:我们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正在丧失,而西南周边国家劳动力成本更低,很多跨国企业比如富士康都到了那边生产。我们如何应对?
  邱向军:在高新区发展中,全国高新区大多采用错位发展战略。大连高新区整个园区80%的经济总量是信息软件服务外包收入,它的一般性加工业主要集中到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的高新区是动漫之都,沿着西湖一条大道集群过去。深圳高新区更多的是大学科技园、软件服务产业园及工作站。
  去年我们南昌高新区成为教育部“大学生就业全国示范基地”,因为我们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以后,基本工作形式是人脑加电脑,像呼叫中心、数据中心等迅速向这里聚集。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在我们这里不那么明显。时任副总理王岐山推动了包括南昌市在内的21个城市为国家软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通过几年的努力,去年我们做到了全国13名,我们不仅要在中部领先,还瞄准了进入全国十强的目标。
  “引凤筑巢”引来世界品牌
  现场提问:各省都在招商引资,如何引进“总部”经济?
  邱向军:招商引资是园区经济的生命线。我们通过“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美国微软、德国贝塔斯曼欧唯特等世界500强企业都迅速往我们这里聚集。央企中节能江西区域总部等都已落户高新区,前不久我们又与央企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签署了协议,把它的区域总部,把北斗星的运用、院士工作站,包括产业园全部集成到南昌高新区。
  主持人:开拓发展新境界,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任重而道远。期望社会各界凝成合力,助推工业加速,为实现富裕和谐秀美的“江西梦”而共同奋斗。
  编辑:陶国芳刘之海吴艳雯摄影:杨继红摄像:胡应宁录音整理:江西省速记学会微论坛整理:陈璐黄岱版式:邓志刚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大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新闻中心 电话:5
江南都市报
今日家庭报
&&大江专题
|&江西大江传媒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运营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备案号:
江西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招商引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