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农合二次补偿受益人数增加,补偿金额却减少的情况

> 新农合运行情况通报
新农合运行情况通报
时间: 来源: 本文已影响人
篇一:201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的通报 故城县卫生局 关于2011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情况的 通 报
今年是我县实施新农合制度的第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在财政、民政、各乡镇党委、政府及各级医疗机构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我县新农合制度运行平稳,健康发展。现将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参合率稳步上升。 我县辖9镇4乡538个行政村。 2007年全县农业人口41.7万,参合农民355730人,参合率85.33%;2008年参合率81.71%;2009参合率88.23%;2010年参合率为91.08%;2011年全县农业人口42.17万人,参合农民共389039人,参合率为92.25%,比2007年高出近7个百分点;参合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筹资标准暨保障能力逐年提高。 2007年各级财政补助参合农民每人40元,个人缴费10元,全年共筹集资金万元;2008年各级财政补助参合农民每人80元,个人缴费10元,全年共筹集资金万元;2009年各级财政补助参合农民每人80元,个人缴费20元,全年共筹集资金万元;2010年各级财政补助参合农民每人120元,个人缴费不变,全年筹集资金万元;2011年各级财政补助参合农民每人200元,个人缴费30元,全年筹集资金万元(已全部到位),比2007年高出万元;新农合基金总额逐年增多,抗风险能力随之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也将随之提高,从而,参合农民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亦随之增强。可见,新农合的保障能力在逐年提高。 (三)参合农民受益程度不断提高。 2007年,全县补偿总金额为1240.04 万元,受益农民66141人次;2008年补偿总金额为万元,受益农民77308人次;2009年补偿总金额3243.82万元,受益农民68977人次;2010年补偿总金额4478.80万元,受益农民65977人次;月份,全县补偿金额达 万元(比2007年全年补偿金额还多 万元),受益农民达到
人次,其中门诊补偿 人次,补偿金额万元(包括门诊统筹补偿人次 ,万元,门诊家庭账户补偿人次,万元);住院补偿
人次、补偿金额
万元,慢性病大额门诊补偿
人次、补偿金额
万元;补偿万元以上参合患者721人(2007年补偿万元以上参合患者才
人),补偿达封顶线60000元的5人(2007年补偿达封顶线15000元的才人)。可见报销金额逐年增长,受益人数逐年增加,参合农民受益程度不断提高。三、主要做法及措施 (一)统筹兼顾,科学测算,规范优化补偿方案。 为保证在基金不透支的基础上,让参合农民群众最大程度受益,我们按照省、市文件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认真测算,及时补充和调整了补偿方案:提高了住院补偿封顶线(现已经提高到6万元)和补偿比,降低了补偿起付线;开展慢性病大额门诊补偿(病种范围现扩大到12种);落实孕产妇定额补助(现提高到200元)及新生儿参合补偿工作政策;开展了门诊统筹、支付方式改革、落实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工作。通过以上多项工作的开展,有力地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农民群众中引起极大的反响,使新农合惠民政策更(本文来自: 千 叶帆文 摘:新农合运行情况通报)加深入人心,农民参合意愿明显增强。 (二)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 1、落实“五查五核实”,严格审核补偿资料。 我们坚持“五查五核实”办法,即即查病人,核实是否“本人”;查病情,核实是否符合报销规定;查病历,核实有无“伪
造”;查处方,核实用药是否规范;查清单,核实是否符合标准。资料审核中,我们实行“五级审核”,即医院自审、办事处初审、审核科复核、财务科终审、稽查科抽审。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病历书写、临床检查、用药及各项收费等实行全面监督,对病人身份审核单、自费药品(项目)告知单、住院费用结算单、费用清单和患者病历等进行重点审核,确保资料一致、项目一致、数据一致,达到诊断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合理的目标。 2、加强费用控制,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我们严格执行《故城县新农合管委会关于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规定》,一是加强住院管理,杜绝人为将不符合住院标准的患者转入住院,严禁挂床,严禁调换药品等;二是按照定点医疗机构等级和《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考核评价标准》的要求分级别确定次均住院费用上限控制标准,对定点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实行限额控制;三是严格执行转诊管理制度;今年1至10月份,共扣除定点医疗机构因次均费用超标、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超标准收费、门诊转住院、串换药品、目录内药品和目录内诊疗项目使用率不达标等原因所涉及医疗费用
元,有效遏制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 3、加强监管,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 定点医院是实施新农合制度的重要载体,他们是否规范篇二:新农合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市****区新农合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
7月20日-7月25日 调查地点:****市****区****镇 调查内容:关于新农村合作医疗在各地的运行情况及人们的意见建议 调查方法:走访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走访村委会,走访村民家庭,发放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各村合作医疗定点单位及相关室 调查结果:(一)人员参合情况 ****镇2011年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为48108人,按2007年统计年鉴****镇乡村人口47664人计算,参合率为99.1%,较2009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为历年来参合率最高的一年。[1] (二)资金筹集情况 按照筹资标准,****镇2011年应筹集资金69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210万元,省财政补助180万元,本级财政补助162万元,农民缴费143万元。截止6月31日,实际到位资金为652万元,其中:中央补助210万元,省财政补助160万元,本级财政补助资金142万元,个人缴纳资金140万元,尚有43万元资金未到位。[2] (三)基金补偿支出情况 截止6月31日,合作医疗基金补偿总支出为351万元,基金使用率53.8%。其中:门诊补偿支出51万元,住院补偿支出278万元,健康体检支出8万元,其它(包括上年度大病二次补助补拨部分、慢性病、住院分娩、碎石)补偿14万元。 (四)农民受益情况 截止6月31日,全镇共有1.1万余人次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惠,其中:门诊7056人次,门诊次均补偿8.52元,补偿率为26%;住院431人次,次均补偿1994元,补偿率为51%。其中卫生院补偿2104人次,次均补偿1228元,补偿率为57%;县(市)级医院补偿1100人次,次均补偿2141元,补偿率为54%;县(市)级以上医院补偿208人次,次均补偿3652元,补偿率为42%;其它性补偿(大病二次补、慢性病、住院分娩、碎石)304人。[3] 调查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 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农民大病统筹工作改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归纳起来是筹资提高,政府补助多,农民受益面大,为患大病的农民建立了保障。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给农民在看病问题上带来太多的实惠。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就这仅有的2%的医疗资源,其80%都集中在城市。从1998年到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2.68%,但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12.48%,后者的增长竟然是前者的近五倍。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窄,不足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4]在广大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处于“空白地带”,“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中国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问题本身,解决农民的看病难,不仅仅是尊重农民起码的生存权的问题,更是建设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 但是,新农合的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宣传发动不够深入,农民对相关政策规定了解较少。我们从调查中了解到,由于有关部门、乡镇宣传发动工作不够深入,对有关政策宣传不够透彻,许多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细则,特别是对于参加后需要遵守哪些规定、什么情况下才能够享受补偿以及如何结算等细节问题一知半解。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乡村干部对参合农民的就医与报帐程序、医疗费用补偿办法普通门诊和慢性病门诊补助等政策了解不够透彻,农民群众更是一知半解,不少农民对如何办理住院手续以及转诊,转院、结报等程序均不了解,影响了参合农民的正常就医和受惠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宣传的不到位,农民群众对以“大病救助、互助共济、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目标的新农合制度的精神实质了解不透,对新农合的补偿期望过高。 2、相关经费投入不够。新农合的实施是一项长期工程,参合人数多,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网络不通畅,给参合农民的报销结算以及补偿资金及时下拨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经费投入不足,各乡镇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没有单独的办公场所,每逢赶集的日子,报账的村民蜂拥而至,报账的队伍排成长龙,煞是壮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朋友们报账的速度。 3、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落后,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政策规定,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民第一级医疗保障机构,补偿标准高于县级及县外医疗机构,但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差,医疗技术不高,服务水平跟不上,农民患病后,难以从乡镇卫生院得到有效的治疗。而且,真正在乡镇卫生院看病的一般都是生活较为困难群众,更需要有方便的生活辅助设施,一位农民曾反映:在卫生院住院没饭吃、没水喝,生活不方便。在有的卫生院,我们发现:医院房屋陈旧、光线阴暗屋顶不时有泥块脱落,门诊打“点滴”,只能在走廊上进行。有的卫生院,还没有住院病房。农民的医疗需求不能很好地得到满足 4、一些乡村干部工作方式过于简单,少数农民产生了抵触情绪。少数乡村干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加上去年县里要求各乡镇完成任务的时间太紧,因而他们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了“收费”和完成“参合率”指标任务上,工作过于简单化、形式化,没有耐心细致给农民讲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义和相关政策标准,以致有的农民误将此项工作认为是政府“形象工程”,也有的农民将其与乱摊派、乱集资等同起来,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影响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5、社会满意度比较低,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受益的农民和政府补助资金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的考虑。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理赔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 6、外出务工人员享受不方便,降低了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支持力度。我镇外出务工人员很多,而现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外出农户就医政策缺乏灵活性,如果外出农民一旦患病,需要回本地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才可能报销医疗费用,或者需要回本地相关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在外地治疗报销有关费用。因此,外出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后,如果直接在外地就医,则无法享受到补偿带来的好处,而回到当地定点医院就医或办理相关手续,则要花费不菲的路费,甚至有可能耽误病情,常常陷入两难困境而不知所措。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举家外出的农民根本就不参加合作医疗,还有一部分农民由于打算外出务工,明确表示明年将不再继续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7、近两年我们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合作医疗管理状况有较大的提高,但合作医疗管理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村一级卫生室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村级卫生室点多面广,我们在报销上本着“方便及时”这一出发点,又不得不依赖他们、相信他们,同时又由于乡村医生的保障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造成卫生院对他们的管理难、难管理,虽然通过新农合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可以解决一部分管理中的问题,但是卫生室合作医疗门诊管理仍然是合作医疗管理的难点和“症结”。新农合在住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伪造发票等资料及冒名顶替等问题令我们防不胜防,我们新农合监管员目前的鉴别能力和水平不能解决。对伪造市外非定点医院假发票等资料报销问题,在全国各地都发现了,审核发现这些问题基本上是靠“运气”,目前没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这些问题将成为合作医疗管理下一步的重点,我们力争从制度层面解决好这类问题。 合理化建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正在探索的新型农村保障体系,是一项旨在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但同时也是一项十分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务必要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5] 一、加大宣传发动的工作力度 坚持实事求是、分类分层、形式多样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合作医疗政策的宣传力度,既要使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合作医疗对保护自身健康、救助大重病的重要作用,又要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不是一参加了合作医疗就什么问题都解决的了、解决的好,合作医疗是一种“一人有难众人帮”的互助共济制度。为此,要针对不同人群,进一步采取的形式进行宣传。运用已享受报销的典型事例现身说法,深入农户家中面对面地进行宣传,不断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实效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参与率。 二、完善新农合网络信息平台 2011年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对目前试运行的新农合信息平台进行完善,使其能满足管理的需要,一是根据2010年三个月试行情况,增加农民健康档案,使网络平台更好的服务于管理,服务于农民健康;二是加大医院、卫生院信息化建设投入。2011年力争实现80%的医疗机构使用HIS系统(医院管理系统),并使HIS系统与新农合网络管理系统对接,达到网上实时监控,实时结算,远程管理效果;三是与大部分省定点医院新农合管理系统对接,实现山东省新农合“一卡通”,确保****区转往省市级新农合定点医院治疗的病人能做到出院时实时结报。最后由省级定点医院与市合管办进行结算,极大的方便****区转出的病人就医和报销,减少病人经济压力。[6] 三、加强监管制度建设 将已查处的违法、违纪的事例进行案例宣传,对违反合作医疗管理有关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和经办人员将严格按照《****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奖惩办法》进行惩处,对借证冒名顶替一律收缴合作医疗证,参合人员当年不得享受合作医疗补偿。一是充分发挥合作医疗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加强检查督办。二是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的功能,尊重群众意愿。村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市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得以坚持的一项重要保证,要继续坚持。三是进一步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我们将完善举报投诉有关工作机制,认真接受和处理投诉案件,并加大公开力度。四是进一步完善公示制度,增强合作医疗的透明度。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权利和义务,合作医疗政策,合作医疗运行程序、报销手续和办法,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和价格、基本医疗服务价格等,进一步予以公开;对合作医疗资金使用(报销情况)严格实行镇、村、组三级定期公示,必要的时候在市电视台进行公示,以不断增强合作医疗的透明度,确保取信于民。 四、加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篇三:关于我县今年第一季度新农合运行情况的通报
关于我县今年第一季度新农合运行情况的通报
各定点医疗机构: 根据我县今年第一季度新农合基本信息报表和有关资料,对照省、市新农合关于做好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意见和黄山市《关于2009年第一季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通报》(黄农办字[2009]1号)文件精神,现将第一季度新农合运行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农民参合情况:2009年全县共有402300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95.8%。 2、基金到位情况:农民自筹资金804.6万元,县级配套补助402.3万元,省级配套预拨1165.4万元,中央配套资金未到位,目前到位基金共计2372.3万元。 3、补偿受益情况:1―3月份,基金支出1389.3万元,其中住院补偿11115人次(与上年同比增加6205人次,增长126.4%),补偿支出1329.8万元;住院分娩定额补助967人,补偿支出25.6万元,特殊慢病门诊补偿555人次,补偿支出34万元。 二、运行质量指标 1、基金使用进度:2009年新农合基金模拟切块:基金总盘4023万元,按照基金分类模拟切块①门诊统筹按照基金15%为603.45万元。②大病住院统筹+住院分娩为3419.55万元。第一季度新农合基金已支出1389.3万元,支出总量占比重40.62%,年度基金支出进度为34.5%。其中县外医院补偿占基金支出25.06%、县级医院占44.86%、乡镇卫生院占30.08% 2、住院率:1至3月份参合农民住院率2.76%(其中县外占0.34%、县级占0.85%、乡镇占1.57%)。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1.5%。与上年同比住院率县外增长30.7%、县级医院增长64.7%、乡镇增长227%。 3、实际补偿比:1至3月份实际补偿比45.5%(县外34.17%、县级47.32%、乡镇56.96),与上年同比增幅提高4.5%。 4、次均住院费用:1至3月份,全县平均次均住院费用2629元,与上年同比下降817元,降幅23.71%。其中县外、县级、乡镇分别为7011元、3728元、1086元。 5、住院人次分布:1―3月份全县住院人次分布县外、县级、乡镇分别为12.38%、30.66%、56.96%;2008年同期分别为20.7%、41.66%、37.63%。 6、目录外用药:县外目录外用药25.89%,县级医院7.6%,乡镇医院1.16%。 三、运行分析及存在问题 1、住院率增幅过快。1至3月份参合农民住院率2.76%,第一季度全省平均住院率1.32%,位居安徽省第一。主要表现在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迅速增加,住院率上升过快,对基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中心卫生院住院率增幅依次为徽城4.88倍、杞梓里2.50倍、王村1.76倍、溪头1.67倍、璜田1.56倍、岔口1.28倍、县二院1.03倍。 乡镇卫生院住院率增幅依次为(前10名):坑口13.3倍、霞坑8.31倍、雄村7.91倍、绍濂7.36倍、郑村5.60倍、富4.60倍、金川4.12倍、石门3.08倍、长陔3.07倍、武阳3倍。 乡镇分院住院率增幅(前10名):黄村11倍、唐里8倍、周家村6倍、石潭5.8倍、苏村5.39倍、呈村降5.17倍、小川分院4.63倍、漳潭3.60倍、横关3倍、西村2.38倍。 【注:中心(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迅速增加,其次均住院费用下降提示“门诊”转“住院”现象极为严重,各定点医院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严格掌握农民患病入院指征,对降低或放宽入院标准,一经查实将予以严肃处理。】 2、县级医院次均住院费用居高不下。2009年1季度全省平均3124元。其中,县外医疗机构、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次均住院费用分别是:7153元、3220元、1192元。 县医院第一季度次均费用高达4339元。主要表现在临床用药不合理、特材费用高、过度治疗等情况存在。县医院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控制措施,但收效甚微。【医疗费用上涨居高不下损害了参合农民的利益,削弱了新农合基金的保障效能,减弱了民生工程应有的效果。县医院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控制费用上涨,并将控费措施上报市合医局、县卫生局、县合管办和省卫生厅备案。】 3、住院实际补偿比略低。第一季度我县实际补偿比45.5%,2008年全省住院实际补偿比46.08%,今年市卫生局提出实际补偿比力争达到50%,影响我县实际补偿比的主要原因是县外医院,对县外医院的监管鞭长莫及! 4、住院人次分布不合理。县外、县级、乡镇住院人次分布为12.38%、30.66%、56.96%,县以上医院比重下降明显,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涨幅严重,涨幅高达17.47%,“门观转住院”现象日趋严重。 5、基金支付过度。今年第一季度基金支出1389.3万元,2008年第一季度基金支出721.7万元。今年住院人次同比增长126.4%,基金同比增长92.5%。第一季度基金使用占全年三分之一强,基金出现风险。 四、几点对策 为有效防范基金安全运转,对新农合运行不良指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调控,下一步工作总体要求: 1、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政策,做好新农合宣传工作。 2、对全县新农合运行情况,基金使用状况进行通报。 3、加强经办机构能力建设,提高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控制住院率上升,中心卫生院将担负起对管辖范围的乡镇卫生院工作抽查,重点检查乡镇卫生院临床用药、入院指征、门诊转住院现象的发生。 4、调整门诊统筹实施:实行限额控制机制,对乡镇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定额包干、超支不补、节余收回”、对病人实行“按比例补偿封顶”的方式,双向控制门诊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力求基金平衡(见附表一)。其目的是利用调整门诊统筹降低乡镇卫生院住院率上升,防范基金风险。(见实施方案调整意见) 5、调整住院补偿实施方案:正确面对今年我县新农合基金风险,调整我县实施方案势在必行。(见实施方案调整意见) 6、实行新农合网络“即时结算”。从5月1日起,已完成新农合信息系统和医院HIS系统对接的定点医院实行网络“即时结算”,实现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网上结报、动态监管、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建立县合管办与定点医疗机构间的网络联接和数据传输,全面实现县、乡二级联网“统一平台、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和数据适时传送、适时监控”,参合农民住院在线费用审核、即时结算和实时监控,有效地将事后纠违整改,转变为事先预警、事中监控、事后问责的目标。 7、实行对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人次限定管理。按照前三年平均住院人次增幅10%核定2009年住院人次(附表二),各定点医疗机构年内执行核定住院人次限额任务数,年末超过核定任务数
相关热词搜索:,,,,,猜你感兴趣
&热门文秘范文新农合补偿4.3亿元受益农民达221万人次·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PC01版:清远观察
A01版 要闻
清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获省调研组高度肯定
新农合补偿4.3亿元受益农民达221万人次
  南方日报讯(记者/陈道嫦)24日,广东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组赴清远考察,清远市召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会议。记者从汇报会上获悉,去年清远新农合受益农民221万人次,补偿金额4.3亿元,其中住院补偿3.66亿元,门诊及其它补偿0.64亿元,有效缓解了农村居民看病就医困难,让百姓确实享受到医改带来的好处。清远的医改成效得到调研组的充分肯定。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副厅长、省医改副主任黄小玲带队调研,清远市副市长王得坤作了情况汇报。    医药卫生体制五项改革进展顺利    据介绍,清远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推进和完善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2009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83.33%。新农合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覆盖率、筹资水平、保障水平“三提高”。2009年,参合人数314.7万人,参合率98%,人均筹资110元;住院补偿比例卫生院、县级医院、县外医院分别为70%、60%、40%;补偿封顶线为5万元。新农合受益农民221万人次,补偿金额4.3亿元,其中住院补偿3.66亿元,门诊及其它补偿0.64亿元,有效缓解了农村居民看病就医困难。  其次,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等化。据介绍,在过去改革中,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服务、孕产妇保健服务、慢性病管理及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进展良好。同时还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试点。连山县作为全省实施基本药物的试点县,目前,完成了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调查摸底、资金测算、库存药品盘点工作,下一步将进行人员培训,按要求实施药品网上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  此外,清远还积极促进中医药事业和开展信息化建设。全市有“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4家,市中医院骨伤科于2009年5月被确定为我省首批53个中医名科之一,英德市中医院椎间盘病科通过省特色中医专科评审。目前,投资1070万元的市急救指挥中心已进入招投标阶段,计划在今年内建成;今年还计划投入2000万元建设市卫生信息中心,建立卫生资源数据库。    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城乡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    清远还存在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和看病难等问题。具体是,卫生经费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仍然偏低,2009年全市医疗卫生经费支出8.4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8.4%,其中市直医疗卫生经费支出1.9亿元,占同级一般预算支出的8.7%;区域间卫生投入水平不平衡,部分县(市)投入水平较低,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城乡医疗服务资源发展不平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较缓慢且服务素质偏低,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镇、村)卫生院、站和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的卫生资源缺乏、人员素质偏低。    建议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扶持及补贴    在汇报会上,王得坤向省调研组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他指出,新医改是个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操作专业性强,建议加强业务培训;并在以后的医改过程中,增加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  黄小玲高度肯定了清远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她表示,清远在医疗卫生改革中亮点突出,规划条理,措施扎实有序,让百姓确实享受到医改带来的好处。她强调,在今后的医改工作中,清远市要认真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单位综合奖励制度,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探索公立医院改革,,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document.writ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农合二次补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