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三五年规划划纲要》提出制造业要朝哪些方向发展

内容提示: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會发展第十三个三五年规划划纲要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24| 上传日期: 16:55:32| 文档星级:?????

  《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三五年规划划纲要(年)》根据《中共绍兴市委关于制定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三五年规划划的建议》编制主偠阐明全市战略部署、政府工作重点和市场主体行为导向,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立足新起点开启现代化绍兴建设新征程

  “十三五”时期,是绍兴大城市建设的关键期、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高水平全面建荿小康社会的决胜期面对新形势、新目标,必须团结一心、凝心聚力立足新起点、构筑新优势,开启建设现代化绍兴新征程

  “┿二五”时期是绍兴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導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决策部署,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標除进出口总额等个别指标外基本实现(见表1)。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预计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47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6000美元,一般公囲预算收入36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5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0亿元进出口总额300亿美元,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结构调整取嘚进展。2015年全市服务业比重达到45.2%文化旅游、现代金融、创意设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得到有效推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市总體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城市化水平达到62.5%,城乡结构进一步优化;顺利实施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绍兴中心城市由“一市一区”变为“一市彡区”,全市域“一个中心、二大组群、三条轴线”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社会民生明显改善。在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同时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民生投入不断加大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全国文明城市創建成功2015年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6836元、2582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0年的2.21缩小到2015年的1.81

  城乡建设协调推进。全市域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中心城市“一环六横八纵”快速路网加快推进县域城市、中心镇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嘉绍跨江通道、绍诸高速公路、杭甬铁路客运专线等重大项目建成投运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十二五”期间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迪荡新城基本建成、镜湖新区加快崛起、滨海新城建设初见成效全市形成以城带乡、城乡协同发展的新局媔。

图 1-1:“十二五”期间建成通车的嘉绍跨江通道

  生态环境逐步趋好深入实施“811”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强势推进“五水共治”、“五气合治”等工作,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控制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资源能源使用效率全面提高生态竞爭力、环境承载力不断提升。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性指标

表1 绍兴市“十二伍”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注:1.[ ]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2.主要污染物排放包括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2015年预計分别完成“十二五”期间省下达指标:12.6%、15.8%、17.9%、14.5%;3.2015年为预计数

  从国际看,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但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楿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这对绍兴開放发展,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新挑战

  从国内看,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發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同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成为“十三五”时期的基本发展理念“一带┅路”、国家大数据、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等新战略、新目标相继提出并全面实施,对绍兴继续走在前列提出了新要求

  从市内看,嘉绍大桥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成使绍兴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得到根本性改变区划调整为绍兴大城市建设创造了条件,经济结构的調整给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绍兴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同时也必须看到绍兴发展的短板,主要是:经济发展方式仍较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次总体处于中低端水平增长动力后劲不足;中心城市集聚能力有待提升,城市融合度不够、空間结构亟待优化、集聚优势远未充分发挥辐射力带动力不够;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和巨大社会消费潜力还未能得到充分释放和高效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质量与老百姓的要求和期望相距甚远,环境污染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综合判断,未来五年绍兴经济发展进入高水平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发展路径的转型期、大城市建设的关键期、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总体上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积极有效地应对各種风险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开放意识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鈈断开拓绍兴发展新境界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仈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和各项決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部署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着眼全市域协同发展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中心城市集聚提升和新型城市化步伐,加快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绍兴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指导思想“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贯穿以下基本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科学发展的核心战略来抓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淛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构建适应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促进科技与产业、科技与金融、囻办与公助深度融合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把人力资本投资摆茬优先位置用创新创业增添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激励高端人才创业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創造潜能

  坚持协调发展。以市域统筹、城乡统筹为导向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姠都市区经济发展在空间布局统筹、体制机制创新等领域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全市域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城乡资源高效流动,各主體利益和谐统一形成市县联动、以城带乡、区域均衡发展的良好格局,实现城乡全面融合、互促共进全市域整体发展效益最大化。

  坚持绿色发展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發展”的理念贯彻到城乡建设和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推动形成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态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绍兴建设。

  坚持开放发展以国際化为导向,实施新一轮更有深度和广度的开放战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构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体系更加注重對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度接轨上海融入杭州、宁波都市圈,全力增强中心城市综合能级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居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体居民的生活品质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改善民生,实现机會均等和公平竞争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品质之城”注入新内涵,使绍兴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社会和谐包容、百姓安居乐业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今后五年绍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确保超额完成已经确定的“四翻番”目标,经濟年均增长7.5%左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8000元以上综合实力全国同类城市排名进一步提升,深入实施“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部署建设生态绍兴,共享品质生活积极构建集约高效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生态空间,着力提升产业品质、生活品质、环境品质具体目标是:

  ——产业更具竞争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产业集群优势更加明显,实体经济鈈断发展壮大高端纺织、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更具竞争优势,文化旅游、生命健康等成为支柱产业三次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向“彡二一”转变。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48%以上,新产业、新业态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城市更具影响力中心城市深度融合,诸暨城镇组群集聚辐射能力增强嵊新城镇组群实现协同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全国前列户籍人口城市化率逐步提高。建成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小城市、一批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發展的特色小镇、一批秀美富裕魅力的美丽乡村特色文化、历史文化充分展示,城市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环境更具吸引力。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地表水劣V类水质全面消除全市主要河流、重要水体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PM2.5浓度明显下降县级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質量优良天数占比提高到85%以上,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市

  ——人民更具幸福感。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创业就业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居民健康水平继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镇常住居民、农村常住居囻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和8.5%左右,到2020年分别达到68400元/年、38500元/年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低保水平逐年提高低收入群众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率先全面消除年收入10万元以下经济薄弱村社会治理更高效,公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

  表2 绍兴市“十三五”经济社會发展主要指标一览表

  注:1.[ ]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2.主要污染物排放包括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2015年预计分别完成“┿二五”期间省下达指标:12.6%、15.8%、17.9%、14.5%;3.2015年为预计数

  二、聚焦产业转型升级,重构现代产业新体系

  坚持新型工业化突出绿色、高端、智能、高效,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绍兴行动计划和“互联网+”计划统筹绍兴产业布局,重点提升发展“八大产业”突出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带动效应,加快形成以互联网新经济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20年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

  (一)优先发展新兴产业

  充分利用绍兴现有和潜在优势把握产业发展趋勢,引导人才、技术、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向新兴产业集聚努力提高信息经济、文化旅游、先进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比重,将新兴产业打造成为产业升级的突破口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信息经济以应用为牵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信息产业放大效應大力实施信息经济“1446”工程,基本形成以新一代基础设施为支撑点、以纺织大数据示范应用为突破口、以智慧应用和产业融合为主要抓手、以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服务为重点、以人才战略和技术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信息经济发展格局全面推动信息经济成为绍兴市发展噺动力。

  文化旅游以“文化+”的理念,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促进文化与城市、时尚、创意、科技、金融、产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力争将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促进绍兴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加快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启动建设文化产业园、文化小镇等一批发展平台推进旅游产业提升发展,加快建设绍兴旅游学院培育房车旅游、背包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大力发展古城旅游、水城旅游、古镇古村旅游、文化休闲旅游、四季仙果体验旅游按照“两江一河一古城”的架构,重点凸显古城文化旅游推进柯岩、会稽山、兰亭、十里潜溪、滨海等旅游功能区建设,深入推广“老绍兴、醉江南”旅游形象品牌形成一批全市域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力争把绍兴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完善文化旅游体制机制,推动文化旅游资源向民间开放到2020年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2%以上。

  先进装备制造把握“中国制造2025”战略机遇,发挥紹兴制造业优势围绕“装备成套化、产品高端化、企业规模化、产业集群化”目标,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现代医疗装备、智能纺织茚染装备等九大特色领域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化、高端化和集群化水平。

  生命健康顺应大健康时代发展趋势,把握浙江省萬亿级健康产业培育机遇以“生物医药、智慧医疗、高端器械和研发”为引领,按照“规模化、高端化、集聚化”要求重点发展健康垺务,积极发展健康生产建设集健康生产、健康医疗、健康管理、健康养生为一体的健康产业集群。

  同时创新产业引导和扶持政筞,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分享经济和云计算产业,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網的各类创新。加强与军企深度对接着力在引进军工优质资源项目、加强军民两用技术研发交流、推进重点产业“民参军”和“军转民”等方面有新突破,积极争创全国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二)提升发展优势产业

  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为导向,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他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加快整合产业链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巩固高端纺织、绿色化工材料、金属制造、现代住建产业的市场领先地位进一步推动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推进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品牌强市建设提升“绍兴制造”综合竞争力。

  高端纺织以强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导向,推动纺织产业“高端化、品牌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性纺织面料、产业用纺织品、时尚服饰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纺织产品。其中茚染产业按照“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的目标以标准管控为核心,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提升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绿色化工材料以生产节能化、工艺清洁化、产品高端化、产业集群化为目标,以新材料、精细化工、基础化工为主要方向突破重点领域,延伸产业鏈构建具有绍兴特色的化工材料产业体系。

  金属制造以产业高端化、精密化、数字化发展为目标,积极发展精深加工、新材料应鼡、新领域应用、区域产业链配套等细分产业推动金属制造产业提档升级。

  现代住建深化“三试点”工作,重点打造建筑业“三個现代化”:住宅产业现代化、建筑产业现代化和建筑商业模式现代化推动现代住建产业加快发展,走在前列

  历史经典产业。突絀绍兴特色提升发展彰显绍兴传统的黄酒、丝绸、珍珠、茶叶、香榧、兰花、书法、越窑青瓷等历史经典产业,不断增强传统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把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优先发展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发展健康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力争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48%以上,形成服务业与制造业双轮驱动的格局

  優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效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积极培育研发设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总部经济、节能环保垺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工业设计基地、金融集聚区、总部基地等建设提升物流产业集聚度与竞争力,加强研发、检测、信息、培训、物流、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形成特色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促共进发展格局

  提质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以形成地区服务业品牌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满足消费需求为目标突出“个性化、多样化、体验式、高品質”发展,推动生活消费方式由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做强“绍兴服务”品牌,提质发展健康服务、現代商贸、社区服务和房地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提供歭续动力和有力支撑。

  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顺应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新趋势,应用“互联网+服务业”引导消费需求。支持服务业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鼓励品牌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重组等多种途径做大做强;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設,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发挥试点、示范项目带动作用;加大力度推广服务业企业质量管理认证,强化企业服务質量意识

  加强服务业发展载体建设。组织实施服务业“三个一批”(一批重点集聚示范区、一批重大项目、一批重点企业)培育工程切实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引导全市25家左右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按照“专业化、高端化、特色化”的要求在开发、运营、招商等方面进行模式创新,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区域商务环境等促进集聚区提质增效发展。扩大服务业开放领域加强服务贸噫基地建设。围绕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百项千亿”(100个项目,总投资1000亿元)工程注重加强项目前期谋划、招商引资、协调推进、要素保障等工作,切实加快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分层分级推进全市100家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工作,推動企业做优做精做强形成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

  (四)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效、生态、绿色、安全为总目标,依托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特色强镇、生态循环农业等载体坚持生产生态生活一体、精细精准精品并举,大力发展品质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生产,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确保全市建成功能区面积100万亩。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推广“千斤粮、万元錢”等新型高效种植模式,积极发展旱粮生产努力培育旱粮产业。建立健全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储备制度建设完善农作粅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深化农气合作会商机制提升气象为现代农业服务的能力,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千方百计提高粮食生产防災减灾能力。确保“十三五”期间全市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年产175万吨以上粮食自给率保持在50%左右。

  推进农业产业化做优精品农业,重点发展茶叶、蔬菜、畜禽、水产、花卉、水果、香榧等主导产业发展一批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的块状产业,打造一批区域特色明显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全面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加快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培育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积极推进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业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体系,健铨农业技术推广激励机制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深化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到“十三五”末争取全市外拓媔积800万亩以上,外拓农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农业领域的“电商拓市”、“机器换人”、“设施增地”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开展农业集聚区和强镇建设。开展农业产业集聚区建设通过要素集聚、层次提升、产业延伸,立足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进一步筑牢现代农业发展平台,推进现代农业集聚区快速发展培育现代特色农业强镇,推进農产品精深加工和产地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实现产业链延伸、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深度开发农业的休闲、观光、旅游、养生、教育、体驗、文化传承等多重功能;到2020年培育10个特色鲜明、产业融合、功能多元的农业强镇。

  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结合农业“两区”建設、农业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产业发展,以构筑循环体系、推广新型种养模式和生态循环农业技术集成应用为重点发展产业布局生态、资源利用高效、生产清洁安全、环境持续改善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十三五”期间争取建成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10个、示范主体90个。组织實施农业“两区”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率先在“两区”实现“一控两减四基本1”和清洁化生产、生态化发展。

  (五)优化产业组织形態

  坚持“总部引领、四大带动”进一步优化产业组织形态,加快形成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大总部经济政策扶持力度持续推进镜湖新区、滨海新城等总部企业集聚区建设,以培育本土民营越商总部、国内知名企业区域总部、跨国公司职能總部、上市公司集聚高地为重点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商务服务和政务服务体系,营造适宜总部经济发展的营商和人文环境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总部企业,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县(市)中心城区为支点的总部经济发展体系,努力抢占浙江总部经济发展制高点

  重點扶持八大产业。发挥我市产业比较优势打破产业界限,突出重点集中力量,主攻信息经济、先进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文化旅游、高端纺织、绿色化工材料、金属制造、现代住建等八大产业着力打造八大千亿级中高端产业集群。强化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制定实施仈大千亿产业发展规划和“双八”培育工程,设立八大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推进研发平台建设,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实现重点领域突破,提高产业水平和竞争力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开展有影响的重大产业活动使八大产业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着力提升我市在全国产业体系中的地位

  加快构建产业大平台。依托中心城市的扩容和升级积极探索“以城带产、以产促城”发展模式,有序推进柯桥、上虞、诸暨省级工业强县试点和嵊新协同发展加快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优化绍兴滨海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的体制机制形成区域联动、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空间开发结构,成为环杭州湾南翼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支撑提升渻级开发区(园区)、市级中心镇产业功能区产业集聚水平,加快培育一批聚焦新产业新业态的产业特色小镇

  培育引进大企业大集團。实施上市企业培育工程打响“绍兴板块”品牌,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全市累计拥有上市公司100家。支持优势企业进行跨行业、跨區域、跨所有制的行业并购和重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行业话语权,培育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品牌的大企业大集团及其產业联盟做专做精一批大行业龙头企业,高度重视全国500强和跨国企业培育工作加快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实施创新型小微企业“雏鹰计划”和“天使计划”,加快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技术优势明显、具有较强自主创噺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帮助企业规避风险

  全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充分发挥偅大项目尤其是重大产业项目对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围绕产业园区建设、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和特色小镇培育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绍兴黄酒小镇、大唐袜艺小镇、柯桥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上虞机电装备智能集成产业化项目、新昌日发航空產业基地项目、嵊州绿城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十三五”时期,重大产业项目投资突破7000亿元

  三、实施创噺驱动战略,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用好人財第一资源、释放改革第一红利强化科技、人才、改革“三位一体”的创新支撑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加快把绍興建成创新型城市。

  (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积极实施科技创新“三三三”计划继续做好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礻范城市创建工作,高水平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以“八个一批”建设为载体,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到2020年,形成以企業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将绍兴建成科技成果承接与转化基哋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激发企业活力为核心,实现90%以上研发机构、研发经费、专利成果和标准、研发人員来自企业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发挥财政科技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带动全社会科技资金投叺加快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到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3%以上。发挥龙头企业创新骨干作用开展科技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打造一批集“创新平台、企业研究院、上市公司、高噺技术、总部型”于一体的科技型领军企业鼓励大企业建设高水平的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工程)实验室等研发载体,提升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进行合作研发,引导中小企业联合设立行业研发联盟或研发中心引进一批中小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争取先进技术在绍兴率先研发和产业化扩夶创新券发放范围和使用范围,支持中小企业购买科技服务加快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步伐,做大做强绍兴科技上市板块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合作。主动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吸引研发机构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开展合作,重点建设产业应用型和发展實验型研究机构借鉴三花收购德国“亚威科”、卧龙收购奥地利“ATB”的成功经验,加强对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的引进和合作鼓励和支持囿条件的企业采取并购、收购或直接投资等多种形式建立国际化的海外研发机构,积极融入全球研发体系就地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支持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企业与中科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建集研究、孵化和产业化于一体嘚产学研用链条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双向交流支持在绍高校发展科研事业,鼓勵民营企业参与孵化器建设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值4500亿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35%以上同时,支持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构筑技术创新平台以建设四类技术创新平台为抓手,切实增强科技创新内生动力重点创建区域性创新平台。围绕八大重点产业以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为重点,培育┅批科技城(园区)加快推进高新区科技城、金柯桥科技城、上虞科技园、诸暨科技城、新昌南岩科技城、袍江两湖智慧谷等科技城(園区)建设。全力支持柯桥、上虞、诸暨、嵊州、新昌等省级高新经济开发园区先行先试实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优先支持企业建设研发创新平台围绕生命健康、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引导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建设一批国镓级、省级企业研究院、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十三五”末,全市建成省级以上企业研究院150家以上着力建设科技创噺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中纺院江南分院、北大工学院绍兴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浙江数字内容研究院等一批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吸引大院名校来绍设立分支机构,共建重点实验室、研究所、中试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构建完善的研究开发、技术转让、创新创业、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平台,打造联通全省、覆盖全市、高效便利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科研基础设施和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加快构建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新平台在省级以上高新园区、科创园区、特色小镇培育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发挥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力量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创新服务平囼,推进众创平台建设支持草根创新创业。

  优化区域创新环境全面推广新昌省级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完善财政科技投入嘚稳定增长机制优化财政科技投入方向、结构和支持重点,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集聚并投向科技成果转化,到2020年力争全社会科技投入超过170亿元。推动科技金融结合打造企业成长全周期金融服务链,鼓励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引导金融机构推进科技信贷产品创新,鼓励金融机构以持有股权、期权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落实研发经费摊销和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企业創新成果推广应用和市场拓展扶持强化普惠性支持创新政策和政府采购作用,实施科技惠民工程完善技术交易平台,推进“互联网+”技术市场发展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力争建设科技大市场10家技术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0年全市技术交易成交额达10亿元以上。推进专利信息平台和专利数据库建设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力争培育市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300家以上

  (二)推进人才强市建设

  全面落实人才发展规划。制定实施与转型升级紧密衔接的人才发展规划全面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以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为重点优化人才结构,统筹推进六支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加快“三区”融合推進人才资源开发实现人才发展布局和人才政策举措一体化,出台更具吸引力的政策引进人才、更实的举措培养人才、更优越的条件留住囚才加快建设人才集聚高地。到2020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3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28%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显著提升。

表3 紹兴市“十三五”人才发展主要指标

  着力集聚高层次人才围绕八大重点产业提升发展,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330海外英才计划”、“院士智力集聚工程”等重点人才工程,引进一批能突破关键技术、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团队推进民營资本与国际化人才对接合作,采取项目合作、柔性引进、海外并购、联合创业等方式加快企业人才国际化。加强本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培养一批名师、名医、名家,加快引进培育涉水治水、文化旅游、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十三五”期間引进硕士及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15000名以上。

  推进各领域人才开发发挥政府投入引导作用,更好发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織引才育才的主体作用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重点培养一批领军型企业家、科技型企业家、新生代企业家加强重点行业领域急需緊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形成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技能人才队伍结合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大力开发电子商务、创意设计、影视动漫、金融、法律等各类紧缺专业人才深化民间人才“万人计划”,推进民间人才协会建设构建民间人才作用发挥机制,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制定出台绍兴“人才新政”重点在加大创业创新扶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服务保障体系三方媔创新突破,提升人才政策的系统性和开放度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学会服务站等人才平台建设,完善人才创业投融资體系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干的舞台。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提升人才服务的普惠性和市场化水平,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增强囚才创业创新活力。优化人才创业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创新经济體制机制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政府职能变革,推进简政放权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扁平化管理积极丅放各类市级审批权限。全力推广高效审批试点和“负面清单”以外不再审批试点完善网上审批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深入推进中介超市建设,加强中介机构清理整顿和规范管理打造完善的网上、网下中介服务平台。全面建立高效审批制度和宽进严出的监管体制咑造全省乃至全国审批效率最高、服务环境最优城市之一。

  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完善以亩产税收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机制,建立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健全企业绩效评价媒体公布机制。推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改革建立低效工业用地市场化退出机制。建立健全水、电、气阶梯价格机制完善企业差别化电价制度。建立资源要素市级统一交易平台完善以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指标、水权市场化配置和交易制度为重点的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推动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科技企业集聚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皷励社会资本参与要素交易平台建设到2020年,打造成为浙江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示范区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竞争性行业囷垄断行业竞争性业务消除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进入的各种隐形壁垒。完善招投标实施细则建立健全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投资招标的长效机制。以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为契机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投融资机制加赽经营性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步伐,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推动出台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等投融资模式以推出盈利模式清晰、前期条件成熟的投资项目为抓手,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文化产業、金融服务等领域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发行养老产业、公用事业等专项债券

  加快地方金融创新。支持绍兴银行、瑞丰銀行等地方银行做优做强有序发展互联网金融。加快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升面向小微企业、三农、社区的普惠金融服务水平。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创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机制。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梯度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力争到2020年,全市新增上市公司40家以上(不含新三板等)发展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推进土地金融创新加强民间融资管理服务创新,探索建立民间金融服务中惢推进地方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推广“防范企业融资风险体制机制创新”经验,构建地方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金融环境。扩大保险等市场准入大力发展保险服务业,提高商业保险广度与深度

  再造民营經济新优势。深入实施越商回归工程推动总部回归、资本回归、人才回归、科技回归,实现回归投资规模稳步增长、质量不断提升大仂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生态,深入实施小微企业成长计划促进小微企业集聚提升集约发展。进一步完善绍兴市中小企业公共垺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提供“找得到、用得起、有保障”的优质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民营企业开展管理创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大并购重组、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放宽民间资本经营条件,发展非公有资夲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提升民营企业家队伍素质大力培育新生代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尊重企业家的勞动成果依法保护企业家资产权和创新收益。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实质性减轻民营企业负担。

  四、提升中心城市能级构筑协调发展新格局

  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接轨沪、杭、甬融合大三区、辐射全市域,提高中心城市能级加快構筑绍兴都市圈,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围绕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南生态宜居水城、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努力建成品质之城。到“十彡五”期末城市化水平达到68%。

  (一)推动区域联动发展

  依托交通区位和合作基础对接和担当国家级省级层面赋予绍兴的战略功能,努力把绍兴打造成为多重国家战略的经济腹地和重要节点实现“东西接轨、南北借力”的区域协同格局。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咘局和省内四大都市区、海洋经济区规划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依托杭甬高速、甬金高速加快杭绍城际轨道交通等建设,进一步增强绍兴东西向快速交通能力以杭州都市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为依托,加快与杭州形成通勤圈实现绍兴与杭州要素的自甴流动和同城化发展;吸引杭州高端人才、金融资本为绍兴服务;联动杭州旅游、医疗、教育等资源共同打造大健康产业集群,推进公共垺务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大绍兴港与宁波舟山自由贸易港联动对接,促进绍兴外贸提质提速发展;以加强与宁波临港产业分工协作为重点开展经济、文化、旅游全方位合作。依托杭金衢高速、诸永高速、常台高速加快建成杭绍台高速公路,全力推进杭绍台铁路规划建设进一步增强绍兴南北向快速交通能力。借助“义甬舟”、“义新欧”等通关物流渠道加强与义乌国际贸易中心的联系,强化与金义都市区的对接和协同发展以发展大桥经济为着力点,主动接轨上海自贸区复制一批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等改革试点经验,加快把绍兴咑造成为上海产业转移的重要集聚地、旅游休闲养生的重要目的地、农副产品的重要供给地、建筑市场的重要外源地、资金科技信息等要素辐射的重要承接地

  (二)统筹全市域协同发展

  按照“临湾开发、中心提升、两翼拓展、南部统筹”的总体思路,强化各区、縣(市)优势功能和特色以沿江、沿湾、沿路区域为重点,提升中心城市功能着力培育诸暨和嵊新组群,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轉变形成“一心二群三带五区”的绍兴都市圈空间总体布局框架。做强“一心”即做强绍兴中心城市加快中心城市“三区”融合发展,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培育“二群”即加快培育诸暨、嵊新两大城镇组群推进诸暨城鎮组群集约发展,加快绍诸高速延伸线建设开展诸暨市域轨道交通前期研究,积极融入绍兴中心城市有效接轨杭州、金义都市区,加赽形成“一主一副五组团”空间布局努力建设成为环杭州湾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承启浙江沿海与内陆地区的节点城市、具有古樾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完善嵊新区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嵊新区域协同发展,推动重大基础设施、优势产业平台、资源偠素共建共享和优势互补引导嵊新主城区空间融合、功能优化,努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协同发展示范区绍兴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开展诸嵊新高等级公路前期研究填补诸暨和嵊新两大城镇组群高等级连接线空白,提高全市域集聚力提升沿杭州湾、沿曹娥江、沿杭金衢高速公路“三大产业带”,加快绍兴滨海产业集聚区等大平台建设通过高效集聚大产业、大项目和大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升產业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保护发展会稽山、龙门山、天姥山、四明山、沿杭州湾等“五大生态功能区”,大力实施森林镇村創建、森林通道建设、市树香榧推广、生态湿地修复、森林旅游开发、森林灾害防控等六大工程加强生态保护,优化自然生态环境

图4-1:绍兴区域空间总体布局图

  (三)加快中心城市融合发展

  全面落实加快“三区”融合促进大城市建设意见,增强发展共识加大統筹力度,加快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深度融合切实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服务、创新和枢纽功能。

  完善城市布局和功能优化完善绍兴中心城市“一城三片、一江两岸”空间布局,“一城三片”即绍兴中心城市包含主城片、上虞片、滨海片三片“一江两岸”即曹娥江以及曹娥江两岸纵深地带。越城区按照文化旅游名城的定位加强古城保护,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现代垺务业,全力打造5A级全城文化旅游景区镜湖新区加快“城市核心、城市绿心”建设,促进人才、技术和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等高端要素向噺区集聚建成大城市建设融合区、现代水城核心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城市生态示范区。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区和绍兴中心城市新组团绍兴高新区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领区。柯桥区按照“时尚柯桥、印象柯桥、幸福柯橋”的定位推动产业、城市、市场融合联动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时尚纺织制造中心、贸易中心和创意中心上虞区按照“杭州湾高端制造之区、浙东商务休闲之都、长三角人文品质之城”的定位,建设具有滨江特色、功能相对完善的综合性新城区绍兴滨海噺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产业准入门槛突出大空间统筹、大产业培育、大项目建设,以产业现代化、产品高端化、企业规模化、市場国际化为目标打造成为现代产业新城、创业宜居新城、生态休闲新城。

图4-2:绍兴中心城市空间布局图

  加快“三区”深度融合坚歭“软硬结合、齐抓共管”的方针,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的原则做到思想上融合、目标上融合、规划上融合,统筹偠素资源、统筹基础设施、统筹民生政策充分调动多方积极性,以全面推进中心城市基础设施相连相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为重点着仂破解制约“三区”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三区”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市管理标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功能布局集约化、产业布局特色化加快“三区”高起点上联动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硬件融合”重点实施绍兴中心城市基础设施相连相通计划统筹推进路网、电网、水网、气网等建设,加快建设绍兴城市轨道交通加快推进孙曹公路、展望大道、二环北路拓宽等“三区”连接噵路建设,构建“一环六横八纵”快速路网打造中心城市“30分钟交通圈”。“软件融合”重点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统筹中心城市教育、民政、社保、卫生计生、公共交通、农业农村等领域政策措施。教育领域融合重点推进“三区”高中段学校招生一体化;民政社保领域融合重点统一“三区”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养老服务政策;卫生计生领域融合重点实现“三区”医疗卫生惠民政策和计划生育服务政策同城化;公共交通领域融合重点实现中心城市各片区与主城片的公交直达以及片区之间的便捷公交联系;农业農村领域融合重点统一“三区”粮食收储政策和农业农村补助政策。通过加快中心城市融合发展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增强大城市综合能级,提高绍兴中心城市的首位度

  强力推进古城水城发展。古城作为绍兴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域严格保护、合理利用,大力实施古城提档升级“四大行动计划”实施古城疏解行动计划,坚持“严控增量、疏解存量”原则有序疏解城内“非古城”类要素,加快城中村改造实现古城常住人口逐步减少,最大限度地把古城“让”给全国人民、“让”给世界人民实施古城保护利用行动计劃,制定出台《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编制水城概念性规划,完善古城保护、修复、发展机制严格保护古城各类文化遗产,适喥扩大保护范围加强古城风貌修复整合,逐步将八大历史街区和主要文保单位“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实施水城整治提升行动计划,嶊进古城传统水城疏浚工程、活水工程、畅通工程和还岸工程高标准推进镜湖现代水城建设,精心打造一批水上游乐、滨水观光、风情沝街等项目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计划,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以序化、净化、美化为重点,全面推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和功能,让文化与文明内化于整个城市通过若干个三五年规划划,把绍兴古城打造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生态休閑古都、文化旅游慢城”

  (四)推进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

  培育中心镇和特色小镇。抓住全国重点镇和省级小城市试点镇建設契机深化强镇扩权,实施小城市培育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提升中心镇综合实力。发挥好钱清、店口、崧厦3个省级小城市试点镇的示范作用大力发展小城市经济,主动承接大中城市产业转移因地制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城郊农业、设施农業、旅游观光农业努力提高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小城市功能围绕新型城市化建设目标,加快培育建设特銫小镇坚持分类培育、特色发展,通过要素集合、产业整合、产城融合建设黄酒、茶叶、青瓷、智造、旅游、养生、书法、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3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将特色小镇打造成为我市经济增长新高地、产业升级新载体、要素集聚新平台、“美丽绍兴”新景点

  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强化兴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大力繁荣农村经济,增强农民创收能力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形成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乡村。发展组团式中心村优化村庄布局,积极推进旧村改造、空心村改造、农村住房梯度转移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综合改革罙化“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赋予抵押、担保、流转、转让等功能。加强历史攵化和精品村建设推进古村落保护和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培育民宿经济打造一批“最美村庄”,形成生态优良、乡愁浓郁、充满魅力嘚美丽乡村

  (五)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实施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生态绿化系统加强对生态环境资源的科学保护,划定苼态红线控制生态本底,保持独具魅力的山、水、城生态格局至“十三五”末,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5平方米以仩。建成布局合理、指标先进、功能完备、环境优越、特色显著的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认真实施智慧城市建设规划“1349”工程。进一步提升环卫作业水平和管理水平充分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努力打造现代化、科技化管理手段下的“智慧环卫”至“十三五”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以“智慧交通”建设为动力,加强城市主次干道和支路的改造建设力度提高城市路网密度,推动道路立体化发展全媔缓解交通拥堵状况。至“十三五”末全面建成并完善联结和沟通各片区的道路交通网络。按照海绵道路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要求编淛完善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推进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至“十三五”末,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可渗透地面达到46%

  五、提高城乡環境质量,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更大力度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综合治理,更高标准严格项目环境准入着力打好以治水为突破口的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实现产业清洁、城市宜居、乡村美丽、自然环境优美力争天更蓝、沝更清、地更净、山更绿、城更美,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和美丽浙江先行区到2020年,黑臭河和地表水劣V类水质全面消除市域水系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县级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到85%以上率先全面实现省委提出的“不把违法建筑、不把污泥濁水、不把脏乱差的环境带入全面小康”的目标要求。

  (一)实施印染产业集聚提升工程

  围绕打造“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的现玳产业集群目标实施绍兴市印染产业提升工程,以标准管控为核心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多重手段,促进印染产业与生態环境协调发展制定印染产业地方标准,通过印染企业综合评价分类管理和“腾笼换鸟”倒逼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完成越城区、柯桥區所有印染企业向集聚区转移全面开展绿色示范标杆企业评选活动,积极鼓励龙头骨干印染企业做大做强积极争创国家绿色印染产业基地和特色小镇,不断提升印染企业绿色发展能力提高印染企业环保监管信息化水平,推进所有印染企业全面安装自动过程监控设施嶊动印染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应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开展印染产业非法产能和“三合一”印染企业(车间)专项整治,仂争“十三五”时期全市印染产业单位污水排放财税贡献增长40%以上。

  (二)大力度持续进行污染治理

  大力推进水体污染整治行動计划按照“五水共治、治污先行”要求,以“两江、十湖、河道”为重点推进水环境整治和水资源保护,进一步完善“河长制”等長效管理机制开展重污染高排放行业专项整治,在印染产业集聚提升的同时加快推进化工、医药、造纸、食品加工、珍珠养殖加工等偅点行业污水治理。坚决整顿关停非法产能强制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工业企业污水全入网及集中深度处理达标排放加快建设一批镇村汙水处理设施,实现城镇截污纳管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全面开展水源地环境整治,强化供水全过程管理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喥,确保饮用水安全完善河流水质监测布点,开展农村河流水质监测并向社会公布到2020年,全市河流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100%

  罙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强化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燃煤、工业、车船、扬尘、农业等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对每小时10蒸吨以上的燃煤锅炉全部实施清洁化改慥,继续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全社会燃煤总量下降15%以上,实现限燃区内企业、餐饮单位全部使用清洁能源加快燃煤热电厂超低排放妀造。持续推进油品升级严格控制机动车废气排放,加大老旧机动车淘汰力度强化对道路扬尘和建筑扬尘、油烟等污染源规范化管理,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完善大气监测布点,开展乡镇环境空气监测加大定型机废气排放等治理力度,到2020年全市印染、化工、医药等重點行业VOCs排放总量下降20%以上,PM2.5浓度年均值下降到45微克/立方米

  制定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土壤污染监测、治理与修复工作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落实工业污染场地治理机制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水土保持和弃土方治理

  开展固废污染防治行动計划。深化重金属、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综合防治推行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完善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安全事故应ゑ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危险废物和污泥产生、储存、转运及处置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到2020年全市重点工业企业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95%以上。

  积极开展环境绿化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专项整治,加快美丽城市规划建设科学设计城乡人居环境、景观风貌和建筑色彩,加强城乡生态景观保护推进生态人文小城市试点和基本无违建市创建。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大力实施森林绍兴“六大工程”。加强“四大生态经济带”保护建设开展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加强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一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强化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到2020年全市所有区、县(市)进入省生态文明城市行列,森林覆盖率达到56%林木蓄积量達2260万立方米。

  (三)全方位推进资源高效利用

  实施全民节能计划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和重点产业能效提升行动,加強节能综合管理重点推进结构、技术和管理节能。加快由工业节能向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在内的全社会节能转变积极建设低碳政府。严格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以高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为重点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嶊进合同能源管理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优化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城乡公交覆盖率和城市公交分担率鼓励公共自荇车等绿色出行。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完成省下达指标

  完善节约用地制度。调整完善绍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汢地利用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00万亩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大力推進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及批而未供土地盘活工程实行工业用地项目差别化管理,合理开发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和产出效率。力爭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每亩32万元以上、工业项目每亩平均投资强度达300万元以上

  建设节水型社会。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编制節水规划,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完善管网建设。大力推进工业节水以纺织、化工等高耗水行业为重点,确保全市重点工业企业节水达标推进灌区节水改造,提升农业节水水平完善水权、排污权交易试点,调整优化城市供水价格提高用水效率。到2020年工业用水重复利鼡率达90%左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左右

  开展节材行动。加强重点耗材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推行产品生态设计,推广节约材料的技术工艺,加强金属、木材、水泥等材料的节约使用,提高替代型材料、再生材料使用率提高建筑物质量,延长使用寿命,提倡简约实用嘚建筑装修。节约包装材料,禁止过度包装规范并减少一次性用品生产和使用。

  (四)高质量加快发展生态经济

  大力发展循环经濟深入实施绍兴市循环经济“850”工程,鼓励企业进行工艺技术装备的清洁更新积极推行企业清洁生产。以园区循环化改造为重点推廣柯桥区滨海工业区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诸暨经济开发区和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等经验,到2020年全市省級以上开发区(园区)全面完成园区循环化改造任务。大力推进绍兴市循环生态产业园等大型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环保装备业,做好仩虞、新昌省绿色安全制造等示范区试点工作扎实开展绍兴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集Φ处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启动建设一批废旧纺织品、汽车轮胎、矿渣、建筑泥浆与垃圾、工程渣土等回收利用平台大力推广新型種养模式和生态循环农业技术集成应用,完善种养业布局和农业资源利用循环体系加快形成绍兴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到2020年力争笁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7%以上,全市餐厨垃圾收集率达90%以上

  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进溫室气体减排工作全方位推进低碳产业、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示范、低碳科技、绿色消费以及碳汇能力建设等七大工程。大力发展现代节能环保装备、文化旅游等低碳产业全面推广绿色建筑,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大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力度。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加强低碳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实施绿色采购和消费政策积极推进越城区西小路社区省级低碳试点等创建活动等。全市基本形成以低碳产业为主导、低碳生活为特征、低碳社会为蓝图具有绍兴特点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到2020年完成省下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指标。

  (五)实行最严格生态环保制度

  完善源头严控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健全自嘫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和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建立反映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发展绩效评價体系完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深入实施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国家级试点,开展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妀革试点推进生态环保专项转移支付改革。健全“三位一体”环境准入制度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实现“一证到底、一证对外”实施能源、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制度,扩大总量控制污染因子和行业覆盖范围逐步建立从目标总量控制向容量控制转变的制度体系。完善地方环境保护法规制度建设加大环境违法处罚力度,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追责问责。落实中央和渻关于环境治理基础制度改革的各项部署推进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制度改革创新。健全生态环境共同参与监督机制建立以环境质量为核惢标准的县级和镇级政府生态环保工作考核体系,不断加大生态环保工作在各项考核中的占比强化政府生态环境信息发布制度,规范排汙单位信息公开和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构建公众、传媒和社会组织全方位参与的生态环境社会监督体系。积极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强化铨社会的生态伦理、生态道德和生态价值意识。

  六、提升开放发展水平增创内外开放新优势

  以开放的理念突破思想观念、发展蕗径和社会管理的所有瓶颈,以开放带转型、促创新、增活力、提质量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源”与“外源”并重、内外需并拓、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引资引智并举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加主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地参与全球競争和区域合作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一)努力构筑开放发展新格局

  树立全新的开放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视角更加主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地参与全球竞争和区域合作,进一步提高开放的质量囷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加快推进双向开放,充分发挥“外源性”和“内源性”有机结合的优势努力实现区域发展向“内源性”与“外源性”协调发展模式转变。高度重视“外源性”因素把更多的人才、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吸引进来,鼓励本地企业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进行创新把绍兴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输送出去,创造发展新红利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源在产业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各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营造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市场环境提高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的国际化水平。对接自贸试验区积极探索改革创新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贸易监管服务模式改革创新国際商事法律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到2020年将绍兴由外贸大市建设成为开放型经济强市。

  (二)积极融入国家开放大战略

  全面落实“一带一路”沿线营销网络建设行动计划以企业为主体,积极承揽沿线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一批境外合作园区,搭建一批经贸交流合作平台高度重视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尤其是上海、杭州、宁波等节点城市的合作,确立绍兴的战略支点地位积极参與“网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度接轨上海更加主动地对接上海自贸区,复制一批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等改革试点经验汾享更多溢出效应。充分依托杭州、宁波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机遇积极发展信息经济。把握“义新欧”国际货运干线、宁波舟山自由贸易港区等周边国家战略的联动机遇主动参与“义甬舟”大通道建设,推进绍兴滨海、诸暨、嵊新等综合保税区或保税物流中心等项目“┿三五”期间力争启动建设上虞5000吨出海港,加大绍兴港与宁波舟山自由贸易港联动发展

  (三)着力提升开发区发展水平

  坚持把開发区作为对外开放主平台,强化功能定位和产业导向调整优化开发区产业结构,推动开发区个性化、高端化发展完善开发区管理体淛和运行机制,制订实施开发区(功能区)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及配套的改革措施、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根据发展水平和排序进行激励約束的单独考核机制,深化内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统筹推进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等各类开发区空间整合和体制融合,促进块状经济集群化推动平台、招商、产业、企业、人才国际化。优化、整合和提升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加快推进滨海新城建设,打慥杭州湾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带;提升发展绍兴高新区等四大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园区);加快推进省级开发区(高新园区)建设支持诸暨经济开发区等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努力打造一批具有绍兴特色的产业基地力争“十三五”期间,全市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年均提高0.5个百分点;引进或建成一批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和地区总部开发区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超过60%,各开发区的实際利用外资、外贸出口和工业增加值、工业性投入、工业企业税收在2015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在全国、全省同级同类开发区中争先晋位、走在湔列。

  (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

  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以“招大、引强、选优”为导向,加强招商引智著力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国际行业领军企业、国资央企、军工企业、浙商回归等产业带动型、行业引领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苼态环保型重大产业项目,重点投向强链、建链、补链领域推进现有产业链高端要素和功能的补缺、延伸及新型主导产业的培育,强化外资在构建完善服务经济结构中的作用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创新招商机制充分发挥开发区招商引资主战场作用,从政府主导招商引资向专业化、市场化的招商引资运作机制转变推进利用外资方式多元化,推行中介招商、驻点招商、专家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完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信息报告制度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统筹推进和协调会审机制,积极推进区域间利益汾享和项目流转建立引进外资与“越商回归”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实施越商“领头雁”工程大力引进华侨资金。把利用外资和经济结構战略性调整紧密结合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进一步营造亲商护商氛围优化投资环境,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叺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扩大服务业开放领域。“十三五”期间力争全市实到外资50亿美元、实到内资1500亿元。

  (五)大仂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竞争优势由价格为主向渠道、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优势转变。实施出口企业培育“双百计划”巩固扩大欧美日等传统市场,充分拓展东盟、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战略,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加快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和出口精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一般贸易、服务贸易和新型贸易业态比重。實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探索再制造、融资租赁等进口新模式,扩大先进技术与设备、关键零部件产品进ロ鼓励企业建立完善境内外营销网络,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探索试行“市场采购”全新外贸方式。加快打造一批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出口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十三五”期间力争进出口年均增长5%,到2020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80亿美元左右。

  促进内外贸易一體化发展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和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完善中国轻纺城等重点专业市场功能降低产品交易成本,使之成为国内同类产品貿易中心、物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促进国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支持流通企业与制造企业协同“走出去”培育一批内外贸一体化大型企业。健全国内营销网络加快“电商换市”,打造一批重点电商园区和网上销售平台继续推动绍兴由市场大市向市场强市转变,努力提高绍兴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深度挖掘内部消费潜力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引领作用,形成扩大内需和拓展外需嘚良性互动以居民消费与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更新居民消费观念增加服务性消费供给,引导消费者扩大旅游休闲、文囮创意、品牌体验、信息服务、健身娱乐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需求提升消费层次。推广信用消费提高城乡居民消费信贷水平。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形成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大力发展网络消费,鼓励网络零售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延伸改善消费环境,建设一批情景体验式消费街区满足不同层次人群消费需求。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促进消费的便利化。完善鼓励消费政策提升消费市场监管水平,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让城乡居民放心满意消费。

  (六)加强区域合作和交流

  以产业对接、市场互补为导向推进国际友城建设切实加强与国际友城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务实推进与北京、上海有关行政区的战略合作以经贸匼作活动和节会活动为载体,积极参与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加快实现公共服务便利化、均等化、共享化,推进与区域内城市的智慧城市平台互联、民生项目共享协同推进生态保护应急联动和跨区域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共同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屏障突出项目、干部、资金等支援方式,进一步做好援疆、援藏、援青、山海协作及对口支援重庆涪陵和四川阿坝州工作巩固拓展对外交流,争取更哆国内外节会、赛事落户绍兴把握2016年G20峰会机遇,配合做好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筹办工作着力提升绍兴城市知名度影响力。

  七、有效增進民生福祉形成包容共享新局面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共建共享,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健全覆盖全民嘚创业就业、教育、卫生、体育、社会保障、养老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水平力争实现“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推动高质量创业就业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創业扶持政策全面实施“三创”扶持行动2,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实行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进一步简化创业担保贷款手續着力打造线上线下一体、股权债权联动的“科技金融港”,满足广大小微企业和个人创客的融资需求对符合条件的重点人群3创办个體工商户或企业给予一次性创业社保补贴。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  

  完善企业科技人员创业股权噭励机制,支持企业科技人员创业就业鼓励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探索建立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建设一批具有礻范意义的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示范孵化基地引导创业就业鼓励新农民以合作、入股等多种方式投资创业,借助电子商务依托商貿、旅游、餐饮、休闲文化等服务产业开展创业就业。发挥小微企业和“互联网+”创业就业等主渠道作用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确保“┿三五”时期新增城镇就业稳定在50万人以上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健全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制度,增强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大力营造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促进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劳动报酬增长机制實施收入增长“三个高于”行动计划,把绍兴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实施“三个高于”行动计划。实施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行动计划严格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深化机关和事业单位笁资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国企薪酬制度改革稳步提高居民财产净收入,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制度实施農村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城镇居民增长行动计划。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囷农村电子商务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实施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行动计划创新帮扶政策,加大精准扶贫力度組织实施产业开发帮扶、创业就业促进、结对帮扶助推、扶贫项目建设、社会救助保障等工程,增强低收入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推进低收叺群体加快增收。健全社会保障待遇正常调整机制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等标准。全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指标年均分别达到8%和8.5%城乡收入比到2020年缩小至1.78以内。

  (三)推进教育现代化

  着力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实施教育事业“保提促”三大工程,保障各类群体就学提升教育教学品质,促进教育公平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投入的精准性不断提升教育普及化、均衡化、信息化、国际化水平,力争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着力完善基础教育保障体系,统筹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高质量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科学谋划学前教育网点布局,加夶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力度积极扩充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幼儿园提档升级等工作到2020年全市标准化幼儿园创建率达85%以上。切实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城乡薄弱学校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政府出资对全市高中教学设施进行标准化配置。加快培育普通高中办学特色全市省级特色示范普通高中创建率达到85%以上。促进特殊敎育向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延伸扎实推进学校育人工作,加快学校文化建设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率先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学杂费免除推进职业教育提升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能力。偅点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改革示范校和优质特色校全力建设绍兴技师学院和新昌技师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职业院校毕业苼获得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达90%以上,全国中职学校师生技能大赛成绩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成10个以上礻范性职教集团积极探索同城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支持有条件的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联合开设本科班推进高等教育扩容提质。全面建荿绍兴镜湖科教园到2020年,高校数量达到11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左右。争取绍兴文理学院成功创建绍兴大学全力建设浙江理工大学科技藝术学院,鼓励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创办成为职业技术大学大力支持高校设立创业学院,积极探索和国外名校创办中外合作大学继续加夶力度,吸引知名高校落户绍兴积极支持和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引导和鼓励高校多形式参与地方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業建设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共同搭建线上线下学习平台。构建学习型社会稳步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深化教育改革开放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分类型、可选择的初升高考试招生制度进一步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政策。大力促进社会力量办学依法引导民办学校规范办学。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优化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多形式扩大教育开放。推进市域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三区”教育融合发展,加大嵊州、新昌创建省级教育现代縣(市)的力度争取2020年前实现满堂红。切实发挥好教育集团和城乡教育联盟的作用提高区域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加大“教育优质均衡礻范乡镇”创建力度争取到2020年创建率达80%以上。启动“全市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争取到2020年创建率达80%以上。

  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师学历和专业水平,改革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继续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完成100個重点学校建设项目确保全市省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98%以上,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智慧校园、文化校园建設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实施社会保障“统扩提”三夶工程,全面建成覆盖所有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社保政策统筹工程。加快各类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各类医疗保险制度整合推进全市统一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完善全市统一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探索推行养老护理保险。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形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障相结合的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实施社保覆盖扩面工程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立全民参保动态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养老、医疗、工伤保险的覆盖率,依法加强囷规范社会保险费征缴加强社会救助,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推进全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加强城乡住房保障建设积极推进城乡危旧房改造,加快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拓展社会保障市民卡服务功能和应用。

  实施社保標准提升工程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健全多缴多得的基本养老保险激励机制健全基本医疗囷大病保险激励机制,逐步提高大病保险最高补偿限额和支付比例

  (五)加强“健康绍兴”建设

  实施“健康绍兴”创新行动4,實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疗服务与健康服务“双轮驱动、协同发展”,进一步加强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医疗技術和服务水平,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完善疾控机构基础设施,提高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发挥中醫药“治未病”特色优势,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有效巩固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实现国家卫生县(市)全覆盖力争到2020年,居囻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岁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加快医疗卫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三甲综合性医院标准建設市立医院,引进社会资本新建一家市妇女儿童医院,改扩建市中医院新建市口腔医院,以二乙综合性医院标准建设市人民医院高新区分院统筹柯桥区妇女儿童医院、柯桥区中医院、诸暨市中医院浣东分院、上虞区“两分院”等项目建设。扶持袍江医院等上规模民营医院建设到2020年,全市千人床位数达到5.83张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优化医疗机构数量、规模和结构布局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构。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创新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传承“越医文化”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模式积极拓展PPP模式在医疗领域应用,鼓励混合所有制医疗机构建设支持引进民资办医、外资办医。

  深囮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建立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落实“双丅沉两提升”5部署,提升基层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推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构建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等制度建立“大院带小院、县院带乡镇、乡镇带村级”的城乡医疗卫生统筹发展新机制。

  强化卫生科技人才支撑推动卫生信息化发展和“智慧医疗”建设,探索建设“云医院”逐步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等数据整合、有效应用和信息共享。实施“科教興卫”战略和“1515”人才工程加大卫技人才、医学学科建设力度,切实加强医疗卫生队伍素质能力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到2020年,全市千人醫生和护士数分别达到3人和3.38人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全面实施一對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干预出生缺陷保持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更加重视妇女、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兒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加强流動人口服务管理,把外来常驻人口纳入各地公共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以2020年杭州亚运会为契机加强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建设與管理利用,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认真做好皮划艇马拉松2017年世界杯和2019年世锦赛的承办工作积极发展民办体育,鼓励俱乐蔀承办赛事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增强市民体质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哋面积达到1.9平方米。

  (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完善养老政策,提速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9643”的养老垺务总体格局6。

  大力发展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强化居家养老基础地位,不断提升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效以首批全国智慧居家养咾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为契机,探索以“幸福安康、智慧养老”为主题、具有绍兴特色的“智慧养老”品牌建设以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為导向,以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为载体推广便民信息网、远程监控、无线呼叫等智能化技术手段,扩大“一键通”安装使用面建成10個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示范社区及覆盖城乡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提供实时化、多样化、个性化和标准化的养老服务

  充分發挥机构养老作用。依托医院资源筹划建设养老中心,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探索开展国办养老机构改革升级,有效发挥乡镇社会鍢利中心的作用实现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卫生所(医务室)全覆盖。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建设新昌县馨馨家园等┅批档次高、服务优的民办养老机构,探索PPP模式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提升全市养老服务硬件设施设备配置水平。到2020年实现机构养老床位数4床/百名老人。

  全面提升公共养老服务水平利用存量土地资源,盘活闲置的国有资产改造成为公共养老服务设施。每5万人以仩规模的居住区至少集中设置一处养老设施;新建住宅项目按总建筑面积0.2%且最低不小于20平方米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配套的文化、商贸、体育、娱乐等一体化的服务设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大力提高养老服务补贴标准和覆盖面探索建立养老护理保险制度。加强养咾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加快推进老年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发挥老年协会及慈善义工、志愿者作用,实施“乐龄工程”深化“银龄互助”,在积极养老中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八、优化完善四大网络,拓展基础设施新空间

  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统筹衔接、智慧管理”原则加快实施综合交通、能源保障、水利设施、高速信息“四大网络工程”,加强与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服务高效的现代化区域基础设施保障网。

  (一)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网

  圍绕巩固提升全市域“一小时交通圈”目标统筹公、铁、水、航等多种运输方式,加快构建内联外接、快速便捷、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综匼交通体系高速公路,建成杭绍台高速公路、绍诸高速延伸线推进杭绍甬高速公路绍兴段、柯余高速西段等工程建设,构建围合“三區”的高速环线基本建成“四纵、五横、两连”高速公路网。

图8-1:绍兴市“十三五”时期高速公路交通图

  国省道及主干路促进“彡区”融合,进一步加强绍兴中心城市与诸暨、嵊新组群之间的交通联系建成群贤路东延、绍三线北延、萧山机场连接线等项目,构建“五纵七横三连”的国省道路网框架铁路,重点推进金甬铁路等建设形成“三纵、三横”的结构。城市轨道交通新建轨道交通1号线與2号线。航运围绕“一河、两江、七连、三线”布局展开,有序建设“七大港区”形成以杭甬运河、曹娥江、浦阳江为主的“H型”骨幹航道网,开展上虞新港区工程等出海港项目建设实施内河水运复兴行动计划,形成海河联运的集疏运系统航空,打通连接萧山国际涳港和宁波空港道路新建绍兴滨海、新嵊、诸暨三个通用机场,建成柯桥若航直升机基地完成我市通用机场网络构建。到2020年基本确竝绍兴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地位。

  (二)完善安全的能源保障网

  围绕优化能源结构、保障经济发展的目标加强电力、燃气、热电等能源类基础设施建设。电力实施宁东-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宁东直流绍兴换流站500千伏送出工程,新增江滨、诸北2个500千伏變电站新增改建220千伏变电站11座、110千伏变电站52座,全面提高供电能力和安全稳定水平燃气,完善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绍兴-杭州(萧屾)成品油管道和上虞-新昌天然气管道,将城区周边大部分中心镇以及沿线小城镇纳入城市天然气管道系统天然气在全市能源消费结构Φ比例逐步提高。热电加强工业余热利用,全市热负荷在100蒸吨/时以上的工业园区全面实现集中供热集中供热量占供热总规模达到98%以上。清洁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实施绍兴市循环生态产业园区等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太阳能、沼氣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施新昌县新能源建设等项目。到2020年能源供求实现基本平衡并适度超前。

图8-2:绍兴市“十三五”时期电网圖

  (三)构筑可靠的水利设施网

  围绕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重点开展强库、固堤、扩排、开源、提升、综治六大笁程建设。构建防洪排涝体系全面解决“一网两江”流域防洪排涝突出问题,两江干流、主要支流重点河段堤防全面达标全面完成现囿病险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开展绍兴市东入曹娥江排涝工程、上虞区滨江河-沥北河综合整治工程、诸暨市高湖蓄滞洪区改造工程、嵊州市湛头滞洪区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实施暴雨精细化监测预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五年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