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制度 新三板退市到底会走向哪里

新三板企业破8000家 退市制度亟待推出_证券综合_股票频道_全景网
新三板企业破8000家 退市制度亟待推出
  周二,新三板挂牌企业突破8000家大关,距离到达7000家里程碑只有3个月时间。
  不过,年初以来,新三板挂牌速度呈现逐渐放缓的趋势,一方面审批时间延长,一方面主办券商对标的质量更加挑剔,同时企业登陆新三板的意愿也在下降。不过,券商手中仍储备了大量的拟挂牌企业资源,未来挂牌企业数量仍将快速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在市场自主的作用下,新增挂牌企业的质量有所提高,亏损企业占比逐步减少。也有市场人士指出,新三板要提升挂牌企业质量,更关键的是推出常态化的退市制度。
  新三板企业破8000家
  周二,新三板新增挂牌企业53家,令挂牌企业总数突破8000家大关,达到8008家。目前已经获得审批在等待正式挂牌的企业还有1047家,另有1391家公司在申报之中。仅从公司数量的角度看,新三板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
  2013年底,新三板刚刚扩容到全国时只有300多家公司,总市值不过500多亿元。由于挂牌程序便利,不设财务指标门槛,投资机构云集,新三板吸引了许多中小企业。在过去一年里,挂牌公司以每两个月1000家的速度增长,市场预计年底可能突破1万家。
  童创童欣(837514.OC)创始人罗建凡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A股门槛比较高,排队时间长,不确定性比较大。对于企业来说,要实现产业升级,实施新的战略,就需要尽快实现跟资本市场对接,新三板挂牌快,相当于是注册制,登陆新三板对于我们当前是很好的选择。”
  不过,近来新三板挂牌的速度显示出放缓的迹象,挂牌公司增长的速度已经连续第四个月下降,7月单月新增挂牌232家,不及去年12月的三分之一。市场正在从“放水”阶段走向“养鱼”阶段。
  北京一家中型券商投行部总经理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挂牌审批速度从去年就开始慢下来,以前如果申请的时间早,报告期后3个月就报上去,6个月就能拿到挂牌函,现在都要到7个月,而且是到最后一天。”
  另一家华南地区证券公司挂牌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新三板体量快速膨胀,监管难度日益增大,只有40位监管人员要面对近8000家公司,股转公司挂牌审核人员都在加班,要在有限时间里审核大量材料,还要做到全面、细致。因此,股转公司是有意在放缓挂牌的速度。
  7月15日,股转公司发布公告称,为适应市场发展和自律监管的新形势,全国股转公司正在对包括挂牌准入条件在内的各项业务规则进行梳理和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完善。
  增量标的质地提高
  在数量放缓的同时,新增挂牌企业的质量正逐步提高。
  广证恒生研报显示,今年以来每月新增挂牌企业中亏损企业占比呈下降趋势,从20%左右降到目前接近5%,而新增企业报告期平均营业收入保持在1亿元以上。
  研报指出,主板券商通常会自行设立高于股转系统制定的挂牌标准,一方面主办券商持续督导企业数量持续增加,每家券商的压力将不断加大。另一方面,选择优质企业有利于券商顺利开展督导工作,还会带来潜在后续业务合作的机会。
  由于券商机构从推荐挂牌中通常每单只能收100多万元,在券商各项业务中属于利润微薄的业务,因此会更注重挂牌后的其他服务收费,也就更青睐具有成长性的优质企业。前述北京券商人士告诉记者,“能确定的是,券商内部都在加强立项和内核的要求。券商标准逐渐提高是趋势性的。”
  他告诉记者,现在各家券商已签约在手项目估计还有一万家,未来两三年内都会陆续申请挂牌,而每家券商未来一两年内挂的企业数量估计都在200家以上。各大券商早就提升了标准,超过传言中的新标准,标准重构对挂牌数量其实没有那么大影响。
  和挂牌持续高歌猛进相比,新三板退市的股票寥寥无几。截至周二,从新三板摘牌的公司总共只有56家,占挂牌企业总数的千分之七,大部分都因为转板上市或者被收购。
  南北天地(430066)董秘崔彦军认为新三板要提高挂牌企业的整体质量,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常态化、市场化的退出机制。他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样的话有可能让一些不规范的企业退出市场。强制退市条件可以比如说股价持续低于每股净资产的一定比例或者一定时间,或者重大违规的累计一定次数,或者审计报告被否定、被出具无法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等等。”
  今年6月30日,股转公司对朗顿教育(831505.OC)和中成新星(831610.OC)采取强制摘牌,因为两家公司未能在最后期限披露2015年财报。股转公司表示,将加快制定出台挂牌公司终止挂牌的实施细则,建立常态化退出机制,实现市场优胜劣汰,提高挂牌公司整体质量,提升市场规范程度。
主办方欢迎投资者的广泛意见,但为了共同营造和谐的交流气氛,需提醒投资者的是,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内容不得含有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攻击性的、缺乏事实依据的和违反当前法律的语言信息,相关重复问题不再提交。
(请登录或输入用户名提问,并遵守相关规定)
正在努力加载...【2017年新三板年度策略(上)】风起无机遇,左侧投趋势——从新三板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看未来的投资机会_广证恒生新三板研究极客_传送门
【2017年新三板年度策略(上)】风起无机遇,左侧投趋势——从新三板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看未来的投资机会
广证恒生新三板研究极客
证券研究报告报告摘要 【新三板2016年回顾】挂牌数量:截止至11月30日新挂牌4635家,累计挂牌9764家,整体摘牌趋势逐渐显露。做市转让标的占比持续下降至16.8%,挂牌企业对做市转让方式态度趋冷。市场行情:前11个月三板做市下跌22.4%,三板成指下跌18.5%。新三板整体估值水平下半年下滑至24倍,基础层估值相对创新层估值水平下降。新三板整体市场行情与估值水平相对主板独立性加强。流动性:2016年前11个月新三板日均换手率仅0.07%,仅达到主板换手率水平的2.6%。尽管成交额在下半年出现回暖势头,但新三板市场依旧面临流动性困局。定增:2016年定增市场的融资规模节奏放缓,前11个月实施完成的定增次数2594次,募资总额为1125亿元,略高于2015年同期水平。并购:2016年上市公司与新三板企业竞合关系进一步加强,基础层企业占被并购企业总数93.5%;新三板企业完成主动并购案例128个,较去年同期增长248%。【新三板未来发展趋势判断】“风起无机遇,左侧投趋势。” 广证恒生认为新三板未来发展趋势存在一个确定性与多个不确定性。我们认为新三板市场发展的战略必然性是当前可知的确定性,当前新三板承载的四大战略目标势必推动整个新三板向前发展:(1)作为一个重要的交易场所支持大量中小企业的发展;(2)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上启下的关键平台;(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重要角色;(4)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及降低企业杠杆率的主战场。我们认为当前投资者关注的诸多政策推出时点具备不确定性:(1)短期严守投资者适当性门槛,长期投资者门槛降低时点未定;(2)转板制度推出时点仍具不确定性;(3)竞价交易推出时点未知,短期政策仍将集中于完善已有两种转让机制;(4)公募产品入市时点未定。在一个确定性与多个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我们建议新三板投资者立足战略与中长期投资原则,进行左侧布局。【2017年新三板市场投资机会】(1)重点关注高端装备、TMT、医药生物、教育行业优选标的;(2)关注通过定向增发推动并购重组的新三板公司;(3)关注IPO概念股及IPO政策支持地区概念股;(4)关注新三板基金产品到期退出风险背后的结构性投资机会。【风险提示】政策发展不达预期;公司治理和规范风险;中小微企业经营波动风险一、2016年新三板市场回顾1.1 新三板挂牌总数直指万家,摘牌趋势渐露,未来挂牌总数或达平衡根据Wind资讯统计,自2013年新三板全国扩容方案正式出台以来,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从扩容之初的355家增长至2016年初的5623家,再迅速增长至到日的9764家,其中2016年前11个月新增挂牌4635家,相较年初增长86.2%。从月度变化趋势上看,自2016年1月份起至日,新三板每月平均新增挂牌企业数量为421家。整体而言,新三板在经历了扩容前期的提速增长之后,在2016年上半年保持着相对较为快速的增长,但在2016年6月分层后挂牌数量增速有所放缓。日,全国股转系统公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票终止挂牌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对新三板退市程序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在退市细则颁布后的第一个月,新三板摘牌公司数量达14家,创下新三板单月摘牌数量记录。截止至日,新三板累计摘牌企业数量达76家,其中2016年摘牌42家,并且摘牌企业数量存在整体上升的趋势。广证恒生认为,随着退市细则新规的落实与进一步完善,挂牌公司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要求的将逐步规范,部分未在新三板取得预想收益的挂牌公司在权衡挂牌成本与收益后,会选择主动退市;不符合持续挂牌标准的企业未来也将依据退市细则规定被摘牌,并且随着退市细则的进一步规范,强制摘牌企业数量或将持续上升。未来随着摘牌企业数量的逐渐增多与挂牌速度的趋缓,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总数将步入一个相对平衡的水平。此次退市细则的推出,标志着未来新三板退市程序将走向“常态化、规范化、市场化”新时期,也反映出新三板市场自身在挂牌企业数量即将破万这一历史性时点对自身发展方向的一种思考。广证恒生认为,2016年末是新三板从市场建设初期“规模化发展”阶段走向“优化管理”阶段的关键时点。结合海外创业板市场经验,在当前挂牌速度趋缓加上摘牌趋势加强的背景下,未来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将迎来平衡。从行业分布来看,根据Wind资讯统计,信息技术、工业、可选消费和材料在现在乃至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是新三板挂牌企业的主要构成部分。截止至日,2016年新三板新增挂牌企业4635家,新增挂牌企业集中在工业、信息技术和可选消费三大行业。其中,工业行业新增挂牌企业数量最多,新增挂牌企业数量达1348家,占总新增挂牌企业29.08%,累计挂牌企业总数为2135家;信息技术行业次之,达1340家,占总新增挂牌企业28.91%,累计挂牌企业总数为2819家;排名第三的可选消费行业新增挂牌企业数量达764家,占总新增挂牌企业比16.48%,累计挂牌企业总数为1359家。其中,金融行业企业新挂牌企业仅67家,占所有新增挂牌企业总数的1.4%,低于金融行业企业占新三板全体挂牌企业总数2.2%的水平。日,证监会新闻发布《关于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在现行挂牌条件的基础上,对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新增8个挂牌条件,其它具有金融属性企业暂不受理挂牌。广证恒生认为,在2016年新三板的新规定背景下,金融行业企业,特别是投资机构类企业挂牌门槛将维持在较高水准,部分新三板已挂牌投资机构面临新规出台后的摘牌压力,而新三板挂牌投资机构整体结构会向大型机构偏移。1.2 做市转让标的占比持续下降,挂牌企业对做市转让方式态度趋冷根据Wind资讯,截止至日,在新三板9764家挂牌企业中,做市转让企业有1648家,占比16.8%,协议转让企业有8116家,占比83.2%。2016年新增做市转让企业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做市标的占比也走出下降趋势。挂牌企业转做市的热度较2015年有所降温。挂牌企业对做市转让方式态度趋冷是2016年新三板市场一个重要趋势,广证恒生认为做市转让方式遇冷的原因主要有:(一)部分新三板企业有被并购需求,做市转让方式有可能导致挂牌企业股东人数相应增加,加大未来挂牌企业再融资与被并购时的项目实施难度。根据证监会相关问答,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发行对象数量原则上不超过200名;而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如新三板企业被并购时需要变更为有限公司,则股东人数不得超过50人;根据《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45条规定,新三板公司股东超过200人的公司申请发行股票需提交证监会审核。若企业采取做市转让方式,股东人数很容易突破50甚至200人,挂牌企业股权分散度也随之加大,这都对挂牌企业被并购方案与再融资方案的实施提出了挑战。(二)做市转让方式下企业大宗交易价格对二级市场价格影响较大,不利于大宗交易成交。当前竞争不完全的做市转让方式下做市券商面对大额买单会迅速提升标的价格,大额交易在持续买入情况下平均成本将显著提升。在新三板大宗交易制度推出之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迫使有大额转让需求的企业由做市转让变更为协议转让方式。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公布《私募机构全国股转系统做市业务试点专业评审方案》,宣告私募机构参与新三板做市业务试点工作正式开展。广证恒生认为,从长期来看,私募管理机构参与新三板的做市业务,会直接提高新三板的做市商数量,更多的满足挂牌企业的需求。在现有的做市制度下,做市商的扩容将加深做市商与企业互相之间的竞合关系,共同发展,进一步完善新三板的价格发现机制,提升整个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但挂牌企业与做市商之间的竞合关系仍取决于自身标的实力,优质的挂牌企业会相应受到更多做市商的关注,私募机构参与做市带来正面效应并不会广泛地、平均地惠及所有挂牌企业。从当前已有转让方式来看,协议转让与做市转让互有利弊。协议转让在大宗交易方面相对做市转让有优势,而且有助于企业控制股东数量,服务于企业之后的资本市场运作。而做市转让方式能够帮助大部分企业更好地实现价格发现职能,形成一个更加连续的二级市场价格,同时在交易方面也容易吸引一部分小额资金参股。因此,挂牌企业当前对转让方式的取舍主要还是基于企业自身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自我判断与选择。1.3 2016年新三板行情波动中下滑,市场行情独立性加强从新三板两大指数图表来看, 日,新三板做市指数收于1091.56点,三板成指收于1180.35点,在经历2015年过山车般的新三板指数变化后,2016年呈震荡走低趋势。其中三板做市指数今年以来下跌22.4%,三板成指区间下跌18.5%。通过与主板市场行情对比,我们发现新三板今年3月以来与主板市场行情相关性持续走弱。其中三板做市指数收益率与沪深300指数收益率3个月滚动相关系数在2016年3月底达到巅峰值0.743后,在今年余下时间持续走低,并且在11月底达到了接近不相关的水平,而这一数值从2015年到2016年底平均值为0.33。从这一维度数据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新三板市场行情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当前新三板行情更贴近于“一级半”市场特征,估值水平相对取决于新三板相关政策与并购资本需求,而非国内整个二级市场活跃程度。从细分行业数据来看,我们分析研究了2016年新三板十个Wind一级行业中做市企业的平均涨跌幅情况。如若企业与日即为做市交易,则统计日至日涨跌幅;如果企业于2016年期间转为做市交易,则统计做市后首个交易日至日涨跌幅,从而剔除企业协议转做市后首个交易日的涨跌幅的偏差情况。最后剔除了涨跌幅超过10000%的数据。数据显示十个Wind一级行业中做市企业板块均录得负收益,其中公用事业相对其他行业表现较好。截止至日,公用事业行业做市版块今年以来下跌9.1%,日常消费、材料行业分别以9.8%、10.7%的跌幅分列二、三名。而能源行业、电信服务行业与工业则分别以-26.3%、-21.4%及-18.3%的跌幅居于榜尾。从新三板内部估值水平来看,2015年新三板整体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上涨至33.09后,2016年回落至24.67倍,低于2014年末水平。从行业估值来看,目前在新三板各行业中,金融、医疗保健与可选消费PE(TTM,整体法)排名前三。1.4 2016年新三板仍陷流动性困局,整体呈现“二八”结构性特征截止至日,2016年前11个月新三板市场的成交数量和成交金额分别为313.15亿股和1633.76亿元,分别是2015年同期总成交数量和总成交金额的135%和98%。从月度走势上看, 2016年上半年新三板市场总体成交量和成交额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二月份交易下滑主要原为节假日因素),平均成交量和平均成交额分别为28.29亿股和145.66亿元,分别是2015年同期平均成交量和平均成交额的146%及82%。2016年7月份至11月份平均成交量和平均成交额分别为28.69亿股及151.96亿元,分别是2015年同期平均成交量和平均成交额的124%及125%。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2016年7月成交量与成交金额陷入一个阶段性的低谷后,自8月起新三板市场整体成交氛围环比逐步回暖,11月成交量与成交金额均创出年内新高。但从结构上看,当前新三板整体仍然呈现“二八”结构性特征。我们构建了以成交量之和达到总成交量80%的企业数占比作为反映市场成交量结构性的指标。该指标计算方法为:首先计算每月市场总成交量的80%,其次将企业当月成交量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由上而下加总,得到成交量之和达到总成交量80%的企业数,最后将这一企业数与当月有成交的企业总数作比,得到的比例即要采用的指标。这一比例越低,说明成交量居前的小部分企业构成了整个市场成交量的绝大部分,即成交量集中度较高。对成交额的结构性分析也是如此。从该指标数据来看,2014年到2015年初新三板市场的成交量与成交额集中度呈稳中有降态势,2015年初基本符合二八定律,即约20%的企业的成交量(成交额)占了总成交量(总成交额)的80%。2015年5月附近企业数占比出现小v型,即集中度在5月份有所上升后6月份又回落。2015年下半年成交量与成交额的集中度呈大幅上升趋势,一度达到6.28%的企业的成交量占了总成交量的80%,年底集中度才有所下降。2016年成交量与成交额集中度较为稳定且处于较高水平,基本保持在约10%的企业的成交量(成交额)占了总成交量(总成交量)的80%。换手率方面,新三板市场每家月均换手率在经历了2015年4月及年底的两个高峰后,2016年回复到2014年年末水平,截至10月份,新三板每家月均换手率为0.08%,仅达到主板平均换手率水平的2.55%。(注:由于wind数据库中对月均换手率的计算方法为[∑(单个交易日成交量(手)*100/当日股票流通股总股数)*100%]/区间交易日数,其中区间交易日数为企业当月实际发生交易的天数,这种计算方法得到的换手率会被放大,难以反映企业的真实流动性,因此,在这里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计算月均换手率,将区间交易日数即企业当月实际发生交易的天数替换成企业当月可交易的天数(两种统计口径的天数均可由Choice数据库导出)。调整后的月均换手率计算公式为[∑(单个交易日成交量(手)*100/当日股票流通股总股数)*100%]/企业当月可交易天数。计算整个新三板市场的月均换手率时,采用算术平均方法,首先剔除当月无流通股本的企业以及无可交易日(即统计期内一直处于停牌状态)的企业,将剩下企业的月平均换手率进行算术平均,得到已调整的较为科学的新三板每家月均换手率(算术平均),即图表2中的柱状图,与未调整的新三板每家月均换手率(算术平均)进行对比,可看到二者趋势有所差别,且数值上大幅降低。)通过与沪深市场流动性横向对比,我们发现新三板当前流动性仍与沪深市场差距悬殊。市场规模上,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数由2014年末的1572家到日的9659家,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翻了六倍,如今已破万在即;而主板市场相同时间内仅增加了167家,中小板市场76家,增长率均11%不到,创业板则增加了150家,增长率37%。相比沪深市场,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增长可谓势如破竹。企业市值上,截至日,新三板市场平均每家企业市值为5.91亿元,仅为主板市场(244.90亿元)的2.4%,中小板市场(129.56亿元)的4.6%,创业板市场(102.14亿元)的5.8%。可见,新三板企业整体市值较低。投资者数量上,据股转官员所述,目前新三板开户数30万,而每天参与交易的只有5000户,即活跃投资者仅占1.67%。而根据wind数据库,截至日,沪深市场上已开立A股账户的自然人投资者有11543.59万,非自然人投资者29.77万,当周参与A股交易的投资者有1781.91万人,平均到每天有356.38万人,占比为3.08%。尽管沪深A股市场的活跃投资者占比也不高,但是其投资者基数已远超新三板市场。流动性指标上,2015年各个市场的流动性均达到一个高峰。2016年截至11月21日新三板市场每家区间日均成交量为2.50万股,为主板市场的0.14%(近千分之一),中小板市场的0.21%,创业板市场的0.3%;新三板市场每家区间日均成交额为13.86万元,为主板市场的0.07%(千分之一不到),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相近。2016年截至11月21日新三板市场每家区间日均换手率为0.07%,为主板市场的2.55%,中小板市场的1.81%,创业板市场的1.33%。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截至11月21日新三板整个市场区间日均成交额为94829.07万元,沪深市场上单家企业超过这一水平的就有30家。各项指标均被沪深市场远远甩开,可见目前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仍较差。广证恒生认为,未来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仍将带有结构性趋势,即流动性仍然会集中于部分优质标的,而伴随私募机构参与做市等一系列市场制度落地,新三板整体价格发现职能会逐步完善,这都会持续吸引增量资金布局新三板,完善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1.5 2016年新三板定增市场整体放缓截止至日,2016年前11个月,新三板市场实施完成的定增次数2594次,募资总额为1125亿元。而2015年前11个月完成定向增发2263次,合计募资总额为1114亿元。整体来看,2016年定增市场整体节奏趋于放缓,自3月以来定增规模持续下滑,5~10月单月定增募资金额均未突破100亿元。但11月定增市场有所回暖,原因是多家新三板企业完成了较大额度的定增融资。1.6 2016年新三板并购市场剖析1.6.1 上市公司与新三板企业竞合关系进一步加强2016年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挂牌公司的竞合关系进一步加强,根据Choice数据,截止至日,相关披露案例数量从2014年的45例、2015年的94例上升到了2016年截至11月的107例。今年共有107例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挂牌标的项目立项中,实施完成26例、实施中8例、并购重组委批准3例、停止实施15例、未通过1例,其余案例当前处于公司内部审议阶段。从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中的36例案例来看,并购股权比例为100%的案例占22%、并购股权占比50~99%的案例占37%,小于50%的案例占41%。从并购目的来看,多元化战略发展、行业整合、横向整合各三分其一,而只有极少部分并购目的为业务转型。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31家已完成及实施中案例中,除了东海证券(832970.OC)、世纪空间(835225.OC)两家为创新层企业外,其余29家皆为基础层企业。这一现象背后也说明部分优质基础层企业相对创新层企业估值水平相对较低,更容易吸引上市公司。1.6.2 新三板主动并购市场同比增长248%随着新三板活跃度的增加以及制度环境的不断改善,新三板公司纷纷主动加入到并购市场。2015年初至2016年第三季度,新三板公司共完成188个并购事件。2016年前第三季度,新三板已完成的主动并购案例达到128个,较2015年同比增长248%。总体而言,新三板并购数量则呈现出增长速度快的特点。在交易规模方面,新三板有91.61%已完成的并购事件交易规模在1亿以下,其中交易规模小于5000万的事件占82.53%。截止至2016年前三季度数据来看,交易金额大于1亿的案例数只占5.94%,交易金额大于10亿的自2015年以来只有3个,分别是2015年9月九鼎集团(430719.OC)以41.50亿元现金收购江西中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2015年10月,和君商学(831930.OC)以13.6亿元现金收购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3.08%股份;2016年6月,颖泰生物(833819.OC)以每股5.80 元的发行价格向华邦健康发行20,600 万股(折合11.95亿元),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华邦健康所投资企业山东福尔有限公司100%的股权。由此可见,低额交易是新三板并购的主要特点之一。在新三板并购中,未上市未挂牌公司成为了新三板并购的主要目标公司。据统计,新三板公司主动并购的成功案例中,有98.93%交易标的为未上市未挂牌公司。估值偏低是未上市未挂牌公司股权成为主要并购标的的原因。根据Wind并购数据库中标的公司的估值统计,69.75%未上市未挂牌公司PE估值小于35倍,只有30.25%未上市未挂牌公司PE大于35倍。与之截然不同的是,65.03%的A股上市公司标的估值(PE)大于35倍,只有8.74%的A股上市公司标的估值小于15倍。且新三板标的公司中高估值的公司占比也多于未上市未挂牌公司。因此,相对上市公司而言,未上市未挂牌公司估值更低,并购交易价格更便宜,因此未上市未挂牌公司更有可能成为被新三板公司控股的对象。从控股比例分布来看,新三板公司控股比例过半低于70%,主板公司七成案例控股比例高于70%。54.35%新三板公司完成的并购控股比例小于70%,而主板则只有21.48%并购事件控股比例小于70%,剩余的78.52%并购事件控股比例大于70%。这一差距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一方面是主板和新三板公司自身资金实力悬殊,主板公司普遍体量较大,资金实力较雄厚,新三板则以中小微成长型企业为主,其资金较为有限。另一方面是,二者融资能力不同。主板公司有充足的资本运作的经验,在融资工具的使用上更加如鱼得水;相对于主板公司而言,新三板公司及其相关服务机构在并购上的经验尚少,因此新三板公司并购融资难度更大。新三板中只有6.52%的并购案例为100%控股。从支付方式占比来看,目前新三板和依旧以现金作为主要的支付方式,占82.55%。股权支付在主板中的使用比在新三板更为普遍,主板45.85%并购事件涉及股权支付,而新三板中则有16.78 %并购事件用到股权支付。从数量上来看,使用现金+股权的方式进行支付的案例在新三板中较少,只有14个完成股权支付的案例,以及11个股权+现金支付的案例。总体来看,现金仍为主要方式,而股权支付的方式则在主板使用得更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前新三板公司股权流动性不高有关系。总的来说,当并购方为新三板公司时,支付方式的选择存在着三种情况,第一,当并购方现金流不充裕、估值较低、同时交易规模较小的时候,现金支付是这类公司进行外延式并购时最佳的选择。第二,对于经营情况良好,现金流充足的并购方而言,现金支付优先于股权支付。第三,对于经营情况良好,公司估值较高,公司自有资金不足以支撑大规模并购的新三板公司而言,股权支付或者“股权+现金”支付为首选。1.7 新三板企业成长性分化明显,基础层企业盈利趋缓根据Wind数据库统计,新三板企业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895.11亿元,较其201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5895.28亿元同比增长7.08%;实现净利润403.66亿元,较2015年上半年净利润389.66亿元同比增长2.50%。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增强。从总体上看,有5621家企业归母净利润为正,占新三板企业73.49%,延续良好的增长态势。在成长性方面,新三板企业2016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负的占比44%,对比2015年35%的数量增长了11个百分点,。增长超过100%的企业数占比为28%,较去年31%的数据下滑3个百分点。从成长性的角度来看,新三板整体挂牌企业在2016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下滑,2016年新挂牌企业整体与之前挂牌的企业表现基本持平,这也说明净利润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新三板整体挂牌企业的系统性下滑而非新增挂牌企业盈利质量差异造成的下滑。从净资产收益率上来看,根据Wind资讯数据,以2016年中报归母净利润数据计算,创业板的净资产收益率(算术平均)为4.28%。与此同时,新三板整体净资产收益率(算术平均)为3.21%,其中协议板块3.08%,做市板块为3.76%。整体而言,新三板创新层净资产收益率显著高于创业板,但基础层企业相比创业板来看平均水平盈利能力相对逊色。1.8 新三板企业结构分化特点显著截止至日,新三板市场上的9764家挂牌企业,2016年新三板月成交金额前100家公司(约占挂牌企业总数1%)占平均整体成交金额66%以上,新三板市场上企业结构分化显著。新三板企业数量众多,从2016年报上看,其盈利能力、资产规模上两极分化较大。新三板中2016中报归母净利润达到5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家,而在创业板中有5家企业盈利能力可以达到这一规模。按照2016年中报的归母净利润数据,新三板有16家企业归母净利润水平能够跻身新三板、创业板企业归母净利润混合排名50强。Tips下篇预告欲知新三板未来发展趋势判断与市场投资机会,敬请查看日首页“【2017年新三板年度策略(下)】风起无机遇,左侧投趋势——从新三板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看未来的投资机会”相关报告数据支持:王博杰新三板团队介绍:在新三板进入历史机遇期之际,广证恒生在业内率先成立了由首席研究官领衔的新三板研究团队。新三板团队依托长期以来对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丰富研究经验,结合新三板的特点构建了业内领先的新三板研究体系。团队已推出了周报、月报、专题以及行业公司的研究产品线,体系完善、成果丰硕。团队成员:袁季(广证恒生总经理、首席研究官):从事证券研究逾十年,曾获“世界金融实验室年度大奖——最具声望的100位证券分析师”称号、2015年度广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中国证券业协会课题研究奖项一等奖和广州市金融业重要研究成果奖,携研究团队获得2013年中国证券报“金牛分析师”六项大奖。2014年组建业内首个新三板研究团队,创建知名研究品牌“新三板研究极客”。赵巧敏(新三板研究团队长,副首席分析师,高端装备行业负责人):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国际金融市场硕士,7年证券研究经验。具有跨行业及海外研究复合背景。曾获08及09年证券业协会课题二等奖。肖超(新三板研究副团队长,副首席分析师,教育行业研究负责人):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硕士,6年证券研究经验,2013年获中国证券报“金牛分析师”通信行业第一名,对TMT行业发展及公司研究有独到心得与积累。陈晓敏(新三板医药生物行业研究员):西北大学硕士,理工科和经管类复合专业背景,在SCI、EI期刊发表多篇论文。3年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医药行业研究经验,参与某原料药龙头企业“十三五”战略规划项目。温朝会(新三板TMT行业研究员):南京大学硕士,理工科和经管类复合专业背景,七年运营商工作经验,四年市场分析经验,擅长通信、互联网、信息化等相关方面研究。撰写大数据专题基础篇、行业篇等系列深度报告,重点研究大数据产业链、精准营销、大数据征信等细分领域。魏也娜(新三板TMT行业研究员):金融硕士,中山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学士,3年软件行业从业经验,对计算机、通信、互联网等相关领域有深刻理解和敏锐观察,2016年加入广证恒生,从事新三板TMT行业研究。黄莞(新三板教育行业研究员):英国杜伦大学金融硕士,具有跨行业及海外研究复合背景,负责教育领域研究,擅长数据挖掘和案例分析。林全(新三板高端装备行业研究员):重庆大学硕士,机械工程与工商管理复合专业背景,积累了华为供应链管理与航天企业精益生产和流程管理项目经验,对产业发展与企业运营有独到心得。陆彬彬(新三板主题策略研究员):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金融硕士,负责新三板市场政策等领域研究。联系我们: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广证恒生新三板研究极客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12月13日 15:14
广证恒生新三板研究极客 最新头条文章
广证恒生新三板研究极客 热门头条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退市博元 新三板代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