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做生意的中国人或者想去越南赚钱的都来留下联系方式

到越南去赚钱---深圳晚报 第B02版:深报道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晚报头版 第A02 : 开眼 第A03 : 焦点 第A04 : 要事 第A05 : 要事 第A06 : 表示 第A07 : 深圳新闻 第A08 : 深圳 迷你新闻 第A09 : 深圳 社会 第A10 : 法行深圳 第A11 : 广告 第A12 : 深圳善行志 第A13 : 深圳善行志 第A14 : 深圳 城区 第A15 : 深圳 社区 第A16 : 财富 福彩 第A17 : 财富 体彩 第A18 : 影讯 第A19 : 体育新闻 第A20 : 体育 解读 第A21 : 天下新闻 第A22 : 天下 第A23 : 天下 国际 第A24 : 中国时局 第B01 : 深度杂志 第B02 : 深报道 第B03 : 深报道 第B04 : 深报道 第B05 : 价值观 第B06 : 娱乐新闻 第B07 : 娱乐 焦点 第B08 : 文化 海洋 第B09 : 文化 海洋 第B10 : 深圳商帮 第B11 : 商帮 业界 第B12 : 教育周刊 第B13 : 教育 资讯 第B14 : 教育 校园童话 第B15 : 美食 资讯 第B16 : 旅游 资讯 第D01 : 福田周刊 第D02 : 新闻广场 第D03 : 改革进行时 第D04 : 教育健康 第D05 : 社区民生 第D06 : 生活圈 第D07 : 文化名片 第D08 : 影像福田 到越南去赚钱 中国老板越南投资考察记 “越南有近亿人口,人力资源丰富,平均年龄不大、健康,年轻人就业压力大。这里的人民非常勤劳,能够适应中国式企业管理。” ——中国商人胡欣 越南工人的工资只有中国工人的三分之一,非常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中国沿海地区的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深圳晚报记者 陶琪 越南,一个似乎很熟悉,又犹感陌生的邻国,正因越来越多的投资机遇而被世界各国商人所关注。2014年底,越北最大的港口城市海防市,第一家由外资独家建成的高端地产项目——Our City开盘,当地政府为外来投资者,包括不动产投资者修改法规政策,大开投资绿灯。 据统计,到2014年,中国已经连续10年成为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加入WTO后,越南对外资优惠政策陆续出台,加之劳动力成本低廉等因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越南,被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如今,已有数百家中国企业进入越南淘金。这个国度所发生的一切,潜力和机遇,空间和挑战,值得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商人关注。 意外的发现 酒店商人苏伟(化名)的2015年开始得有些忙碌。他正在盘算着一项颇为大胆的计划——把自己的经营业务拓展到越南去。 一个月前,深圳晚报组织的商务考察团来到越南海防市。五天行程中,考察团不仅参加了当地首个外资独家高端地产项目——Our City开盘仪式等活动,还拜访了海防市招商引资的相关政府机构。 这次考察活动的目标指向性非常强。团员中既有对越南房地产市场充满兴趣的置业者,也有苏伟这样潜在的海外投资客。他们想要通过最直接的接触,对这个近邻国家的商业、制造业的投资潜力和发展环境做出研判。 海防,越南第三大直辖市,规模仅次于河内和胡志明市。它不仅是越南北部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越北地区最重要的工业地区。得益于便利的地理区位和法属时期留下的工业基础,近年来海防发展迅速,已成为越南最热的投资地区之一。 在此背景下,高端不动产项目不可避免地吸引了考察团成员们的目光。按照开发商香港洽丰集团的构想,Our City将涵盖一个大型购物中心、一个商业联排、一所大规模的水疗中心和鱼翅皇餐厅,最终建成海防市的地标和房地产行业的标杆。 “如此雄心勃勃的一个商业地产项目,怎么能没有与之配套的商务休闲会所呢?”正当旁人热议新盘的户型设计和升值空间时,苏伟突然察觉到了不一样的投资机遇。 苏伟在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激动不已。他查遍了海防市全境,发现既无一家酒店达到300套客房的规模,也没有一家高端的商务休闲会所。仅有的几家对外宾开放的酒店内虽然设有贵宾俱乐部,提供部分商务休闲服务,但服务设施、环境和质量都无法和国内相比。 受2014年东莞整治酒店服务业的影响,苏伟在东莞经营的酒店和会所生意惨淡、门可罗雀,一度亏损严重。他迫切地需要找到一个全新的投资领域。越南之行起初并不为考察服务业而来,但他却发现了一块全新的大陆。 海防让他不免联想到了二十多年前的东莞。“很多行业刚开始起步,很多境外的企业来投资办厂。不久之后,现有的服务业和商业就会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商务活动会在这里举行,越来越多的外国商人和技术人员来到这里,对商务休闲服务的需求会急速增加。”他说。 对于投资者而言,可期的前景无疑将赋予这块土地无穷的诱惑力。无论是购置不动产还是投身服务业,生机勃勃的经济活力,随处可遇的商业空白,与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都将为瞄准越南市场的中国商人创造各种机遇和无穷可能。 先行者 苏伟抵达海防的这几天,李学文正忙于招待客人。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来自深圳、东莞,甚至台湾的客商前来参观他的蜡烛厂。在一批批操着普通话的客商面前,皮肤黝黑、会说越南话、熟悉越南情况的李学文俨然是个“越南通”。 “这几个月,来越南的中国商人明显比以往多了。他们大多是来考察投资建厂的老板。”他说。 绰号“黑哥”的李学文来越南不过四五年时间,已是老资历的深圳商人。他原本在深圳市光明新区开设了一家蜡烛厂,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因为美国对中国蜡烛企业实施反倾销制裁,他的企业面临高达108.3%的惩罚性关税,一度濒临倒闭。在朋友的建议下,李学文把生产线统统搬至越南,在靠近中国、拥有海港的海防市另谋出路。 从1986年开始市场经济改革的越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见中国商人的身影,投资者大多来自日本、韩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和越南都处于对外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阶段。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到越南投资的中国企业仅有12家,主要从事工程承包业务等。 2000年加入WTO后,中国资本开始尝试着走出国门,先行者以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居多,且投资范围多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民间资本真正开始“走出去”,要从2008年算起。彼时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中小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特别是人力成本更低、投资政策较好的东南亚地区,中国政府也陆续出台了对外投资的鼓励政策。对越南的投资热潮开始浮现。 刚到越南的“黑哥”身边还没有多少大陆商人,指引他落地的是当地台商协会的朋友。从注册报备、选址设厂、招聘工人,到进口原料、出口成品,他一步步学起来。“我们来这里是来赚钱的,不要跟当地人发生冲突,多交朋友,花钱好办事。”他仍记得刚来时一位商会大哥教给他的话。 在越南的起步并没有想象的复杂和困难。李学文发现,越南和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人情社会,越南甚至更讲究人情往来,中国商人并不用花太多时间“接地气”。在越南朋友的帮助、通融下,生意就变得简单起来。 更重要的是,越南与欧美国家没有频繁的贸易战,不用担心各种反倾销问题。李学文的蜡烛厂在越南投产后,产品继续远销美国市场,订单不降反升。根据越南招商政策,他从中国直接进口原料,再出口同等重量的蜡烛,进出口相关税费全免,加之较低的人力成本,利润空间比在国内经营时还高。 “当初是因为在国内’过’不下去了,才来越南碰碰运气。现在看来,即便没有反倾销关税,在国内也比不上在越南(的效益)好,还是应该来越南。”李学文说。他也感慨投资有输有赢,和他一起到越南另起炉灶的朋友各有成败,商业风险自控。 “相比台湾、香港商人,目前在越南投资的内地商人还不是很多。随着越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中国内地各种成本的不断上升,越南将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的青睐。”对越南政经环境颇有见解的中国商人胡欣说。 下一个“世界工厂”? 胡欣在越南首都河内投资经营了一家集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医药企业。在他看来,越南具有人力成本低廉、资源丰富、政局稳定等特点,对于以粗加工为主的制造业厂商,特别是中国商人而言,堪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越南做生意的中国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