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清水塘工业区新城怎么建

株洲清水塘重金属污染治理重点工程启动 总投资超7亿
  本报株洲讯(记者 张水湘)国家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纳入全国大江大河污染治理试点行列,其中清水塘地区被列为重点治理区域。日前,清水塘重金属污染治理重点工程开工暨中小企业关闭淘汰搬迁启动仪式举行,这也宣告株洲霞湾港清淤工程、大湖治理工程和清水塘废渣治理工程全面启动,项目总投资超过7亿元。    清除霞湾港重金属底泥    清水塘工业区是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重点投资建设的老工业基地,聚集了冶炼、化工、建材、能源等规模以上企业100多家。由于产业结构等原因,区域内产生大量工业“三废”,成为株洲乃至长株潭地区的重要污染源。    为了治理这个污染“顽症”,清水塘工业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纳入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该市还制定了《株洲清水塘工业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总体实施方案》,彻底整治清水塘重金属污染问题,用三到五年时间将清水塘工业区打造成工业新区。    日前启动的工程,包括湘江边霞湾港底泥清淤工程、大湖治理工程、清水塘废渣治理工程、中小企业关闭淘汰搬迁4项。据了解,其中霞湾港底泥清淤工程总投资20283万元,治理工程主要包括霞湾港港水截流清淤与引排,污泥处置,施工废水处置,港底硬化与砌护,排污口整治,生态修复等内容。工程建设规模为清理港底污泥50342立方米、港底硬化与砌石护坡2501米。项目实施后,霞湾港重金属底泥将得到清除,港渠得到美化亮化,港水水质功能达标,从根本上消除霞湾港重金属对湘江水质污染影响。    回填大湖改建成仓储用地    同时,大湖治理工程总投资10260.18万元,需对大湖202亩水面40.4万立方米水体进行抽排处理、湖底清淤,将74332.38立方米底泥稳定固化,进行湖底防渗、回填封场等,回填封场后改为铜塘港港区仓储用地。项目实施后,可消除大湖湖水对湘江可能造成的重金属污染隐患。    “清水塘废渣治理工程总投资37672万元,是对清水塘历史遗留的210万立方米冶炼、化工含重金属废渣采用稳定化、固化技术进行安全处置。”株洲市环保局局长李必农介绍,项目实施后,解决了清水塘工业区历史遗留的含重金属废渣环境污染问题,部分废渣得到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减少了资源的消耗。    “这些工程既是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规划中的重点项目,也是株洲市实施清水塘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工业新城的重要内容。”李必农说。    关停淘汰搬迁39家中小企业    随着挖掘机巨大的铲子挖向一家搬迁企业的厂房,本次关停淘汰搬迁39家中小企业的行动正式拉开帷幕。    据悉,39家企业涉及株洲城市四区和云龙新区,其中石峰区27家、荷塘区3家、芦淞区2家、天元区1家、云龙示范区6家。通过关停淘汰搬迁这39家中小企业,每年可削减废水中总铅337.9公斤、总砷706.5公斤、总镉166.8公斤,削减废气中铅尘41.12吨、镉尘5.81吨、砷尘4.44吨,重金属污染物的减排效果非常明显。    李必农表示,这些是清水塘工业区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首批启动项目。“以后株洲还将启动清水塘工业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移民避险安置工程、株冶总废水提质改造工程、废渣无害化处置工程、场地修复、株化等企业搬迁工程,项目的实施将彻底改变清水塘工业区的面貌。”
( 10:49:51)清水塘生态工业园-株洲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
清水塘生态工业园
发表日期: 10:47:35 阅读数:709&&
一、基本情况
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是2007年12月经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财政部等六部委批准设立的国家第二批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园区,同时也是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率先启动的五个示范区之一。
清水塘工业区位于石峰区南起白石港,北至石峰区与湘潭市边界线,东到建设北路,西临湘江岸线,规划面积47km2,其中核心区以石峰大桥,建设北路、武广高铁线、湘江岸线为闭合圈,规划面积6.9km2。株洲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2008年3月成立了株洲市“两型社会”清水塘循环经济示范区筹建处。2009年2月正式成立了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党工委和管委会,行使市级经济管理职能。
该区是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重点投资建设的老工业基地,聚集了株冶集团、中盐株化、智成化工、中铁株桥、旗滨玻璃、华银株电等企业200家,规模企业46家,形成以轨道交通、冶炼、化工、建材为主体的四大产业集群。工业区的经济地位在全省乃至全国工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其中,株冶集团是国家最大的铅锌生产基地,中盐株化是湖南省最大的基本化学原料生产基地,智成化工是湖南省大型氮肥及相关产品生产基地,旗滨集团是湖南省最大的玻璃生产厂家。
二、产业定位及发展情况
(一)产业定位
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完成以后,建设发展的定位为:生态新城。形成并承载商业中心、产业高地、物流枢纽、居住新区四大功能,成为生态环保之城、科技创新之城、创业活力之城。
(二)发展现状
1、建设情况
一是制定发展规划。编制了《株洲市清水塘生态新城概念规划及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湘江流域株洲清水塘重金属污染治理总体实施方案》,正在制定《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实施方案(年)》。二是搭建投资平台。组建循环投资公司作为清水塘搬迁治理与新城建设的投融资平台,开展银行贷款、项目BT等融资活动,已累计到位融资近10亿元,投资建设项目7个,总投资14.95亿元。三是实施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了清水塘工业废水处理、霞湾港治理、大湖治理、废渣治理、乌丫港治理、铜霞路一二期、铜塘湾港区、霞湾安置区等工程,启动了湘江钢贸物流城项目建设。四是推进了企业搬迁。在市政府直接推动下,已经启动了选矿药剂、旗滨玻璃、华银株电等多家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线)的搬迁,完成67家中小污染企业关闭淘汰,初步确定长株潭新型化工循环园、攸县网岭工业园作为清水塘企业搬迁承接园区。
2、治理情况
一是企业搬迁情况。2008年,启动了三年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工程,目前即将迎接国家环保部组织的专家验收。2009年,促成重污染企业湖南明珠选矿药剂有限公司搬迁至攸县;2011年,正式启动华银株洲火力发电有限公司搬迁,将两台12.5千瓦发电机组搬迁至攸县工业集中区(网岭循环园)新建,总投资约16亿元,所新建基地将于2014年建成发电;2012年,市政府正式启动旗滨玻璃集团整体搬迁工作,市政府出资企业搬迁补偿费用10.4亿元,该企业整体搬迁至醴陵经济开发区。完成了30余家市属国有企业的破产改制,接收21家中央、省属企业社会化职能移交。截止目前,清水塘老工业区已累计关停、淘汰、搬迁污染企业或生产线105家,推广清洁能源及企业生产审核45家,落实节能减排项目50个。株冶、株化等大型企业绿色搬迁工作正在洽谈,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二是污染治理情况。近年来,投入改造资金约40亿元,重点开展了污染企业(生产线)关停淘汰、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重污染区居民搬迁。利用专项支持,现已建成运行了总投资3.9亿元、处理能力为3万吨M天的清水塘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厂(2011年6月投入使用),工业废水处理排污标准提升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B标准。先后投资6.7亿元完成了霞湾港排污渠、大湖重金属治理工程,正在实施含重金属废渣治理工程。开展了蓝天碧水净土行动,拆除工业企业烟囱83根,空气质量良好天数由263天提高到324天,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12%,成功摘除环境污染城市的黑帽子。
三、未来发展思路
1、工作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产业转型、绿色搬迁的思路,坚持“一年展开、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基本形成示范、十年完成搬迁改造并建成生态新城”的进度目标,通过完成企业整体搬迁改造、居民搬迁安置及棚户区改造、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新型替代产业发展、工业遗产保护、社会事业发展七大任务,在湘江流域率先完成重金属污染治理,将清水塘建设成为全国老工业区转型改造的示范、生态新城建设的典范。
2、搬迁思路及方向
企业搬迁改造坚持“两型理念、循环要求、清洁标准、三生协调”原则,采取关停一批、搬迁一批、改造一批的方式,对符合搬迁条件的企业分批分类异地入园重建,符合原址改造的企业进行技术升级、产业转型,不符合搬迁和改造条件的企业关闭淘汰。搬迁方向:化工类企业整体搬迁至长株潭新型化工循环经济园;冶炼类企业总体搬迁至市内攸县工业集中区;玻璃制造为主的建材类企业整体搬迁至醴陵经济开发区;机械加工及其他制品制造业搬迁株洲渌口经济开发区;大型企业保留总部进入规划中的总部经济中心;核心区外部分重点企业将原址改造升级。
3、发展目标
主要预期指标(到2022年末)
现状量(2012年)
②工业及物流产值
③税收总额
④人口总量
⑤绿地面积
⑥生态修复率
⑦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量
4、投资总体估算
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与新城建设投资约709.76亿元,投资项目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政府统筹项目投资,约202.77亿元,主要是环境治理、居民搬迁、产业供地和新城建设投资;第二部分为企业搬迁项目投资,约233.12亿元,主要是企业关停、搬迁改造重建投资;第三部分为引进产业项目投资,约273.87亿元,主要是新建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石峰区政府门户网 - 2012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欢迎访问石峰区政府门户网
您当前位置:
2012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形势极其复杂、条件极为困难的一年,但也是工作富有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五年再造一个新石峰”的战略目标,攻坚克难夯实基础,奋力拼搏加快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区域经济平稳增长,各项事业喜获丰收,“两型”建设成果显著,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立足于保增长,区域经济平稳发展。2011年,全区经济发展遭遇了罕见的困难。全球经济进一步下滑,地根、银根紧缩,宏观环境的严峻性远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铁路产业政策调整以及“7.23”动车追尾事件,短期内对我区轨道交通行业造成了较大冲击。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全区上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确保区域经济在高基数上保持了增长。全年实现GDP254.1亿元,增长5.2%;财政总收入达到10.42亿元,增长4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45亿元,增长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36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13238元,增长23.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4亿元,增长22 %。
(二)立足于促转型,产业引擎有力激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致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休闲旅游业,产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迎难而上。加大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力度,九方装备、博雅实业、锦丰机车、华盛实业扩改项目竣工投产,南车株机不锈钢城轨车辆和城际动车组基地、株冶搭配锌浸出渣直接炼铅等项目全面竣工,时代电气大功率IGBT产业化项目、时代研究院中低速磁悬浮、变流技术产业园变流器制造基地、湘煤洁净煤百万吨电煤基地等项目建设如期推进。火炬工业炉公司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成功实现战略重组。顺利完成了市链条厂职工安置、31家市属国有企业社会职能移交,配合完成了塑料二厂、啤酒厂、无线电八厂的破产改制,全面推进了建陶总厂、第二水泥厂、中亚人造板厂、水泥管厂、中盛塑胶、北部公司等企业的破产改制。在异常复杂和困难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工业经济实现了持续增长,全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91亿元,增长4.3%。农业转型步伐加快。科学编制《石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五色九郎”项目的开发建设,引领传统农业向休闲旅游产业转型。全面启动了秋瑾故居修复工作,成功举办首届公共自行车全省精英挑战系列赛暨九郎山风景区旅游文化节,九郎山村被评为“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完成了白石港金盆岭堤防水毁工程修复加固,对11处穿堤涵闸进行了更新改造,夺得全市水利建设“芙蓉杯”。全年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4亿元,增长4.1%。商贸三产不断繁荣。总投资30亿元的湘江金属物流城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南车株洲物流基地项目相继落户,现代物流业发展引擎已经启动。“联谊杯”株洲市第二届建材博览会成功举办,江南商城品牌灯饰入驻石峰,香博堡国际、亿都国际、樱花地带等商业楼盘火热开发,汇亚广场遗留问题妥善处理、业态调整有序展开,商气、人气不断聚集,商务工作荣获全省先进荣誉。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亿元,增长19%;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2.5亿元,增长10%。
(三)立足于强基础,园区建设深入推进。创新园区管理机制,有效破解了制约园区开发的融资、土地等要素瓶颈。融资工作成效凸现。在国家紧缩银根情况下,轨道股份公司获得国开行16.5亿元贷款批复,到位贷款6000万元,并与开元两型基金达成了1亿元增资扩股协议,确保了轨道科技城开发的资金需求。循环投资公司积极推进股权重组,获得省农发行80亿元授信,已获批贷款3.4亿元,到位贷款1亿元,有力支持了清水塘环境治理项目的实施。土地供应有力跟进。在地根紧缩的情况下,通过不懈努力,全年完成土地报批3963亩,成功拿回3301亩用地批单,完成了铜塘湾港区一期、旗滨玻璃配套、IGBT等项目总计1400亩的征地拆迁任务。基础设施有序建设。田林路开工建设,10万平米标准厂房进入场地平整,田心大道、联诚路、凌鹰路等园区道路前期工作均已完成,铜霞路二期、环保大道已签订BT投资协议。铜塘湾港区一期工程顺利完成,长株潭城际铁路石峰段集体土地部分拆迁基本完成。井龙、新明安置小区建设稳步推进,铜塘湾廉租房项目已经交房。园区招商成果丰硕。深入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年共引进27个项目入园,合同总投资324亿元。成功引进湘江金属物流城、南车株洲物流基地、新苏国际、北城国际等一批投资过10亿元的重大战略性项目,引资质量和总量获市政府高度肯定。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140万美元,实际到位内资16.97亿元,连续四年获得“省内联引资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四)立足于再提质,城市品位大幅提升。规划设计日臻完善。注重城市发展的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规划定位,委托国内一流机构,完成了清水塘生态工业新城、轨道科技城和九郎山片区三大版块的规划编制。清水塘片区有望在10年内建成生态工业新城,田心片区有望5年内建成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科技之都、全国示范的低碳生态活力新城,九郎山片区有望10年内建成长株潭城市群休闲旅游“后花园”。环境治理成效明显。成功争取清水塘重金属污染治理国家专项资金2.5亿元。总投资2.4亿元的清水塘重金属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霞湾港治理、大湖治理、废渣治理三个总投资6.7亿元的环境治理项目开工建设。强力推进清水塘地区中小企业关停治理工作,取缔酸碱贮存企业5家,安全拆除废弃烟囱10根,完成298家餐饮企业治理任务。完成20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强制审核,全年减排二氧化硫3357吨、化学需氧量599吨,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四化”建设深入推进。完成了北站路、清霞路、老铜霞路改造;完成县乡道路改造7公里、通畅工程20公里;高标准实施了铜霞路、建设北路、响石广场、石峰大道等17个绿化提质项目,新增绿地面积50公顷;升级改造湘蔬、湘天桥、响东3家农贸市场;启动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不断巩固创卫成果,深化城市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扩大清扫保洁市场化作业范围,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城管综合考评连续三个月获得全市第一。清水塘生态工业新城构思出台/图
  株洲新闻网7月28日讯(记者若叶 通讯员申明)株洲清水塘工业区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投资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形成了冶炼、化工、建材、能源四大产业支柱。随着工业生产的建设与发展,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日益突显,至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这种污染到达高峰。清水塘工业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成为了我市环境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7月28日上午,清水塘工业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总体实施方案初评会召开(若叶 摄)  今天上午,清水塘工业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总体实施方案初评会召开,初评会专家组及省直部门领导对我市清水塘片区规划及总体实施方案进行评议。《方案》提出,通过规划实施“居民避险安置、水体污染治理、土壤(废渣)污染治理、企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攻关与监管能力建设”六大工程,用5年时间,将清水塘工业区打造成国家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区和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样板。用10年时间,建设成为工业繁荣、生活和谐、环境优美的生态工业新城。  方案构思:“一心二园”产业体系和“两湖四廊、四组团”生态宜居体系  “一心二园”产业体系  “一心”指总部经济中心,“二园”指环保产业园和现代物流园。清水塘生态工业新城规划范围内所有冶炼、化工、建材、钢铁企业全部退出,淘汰落后产能,重点骨干企业和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搬迁至攸县和茶陵产业园区。  按新规划构建总部经济中心与研发中心,利用铜塘湾港区和喻家坪调车场构建现代物流园;结合环保装备制造和技术研发认证、示范、展示、服务中心,建设国际一流的环保工业园,最终形成“一心二园”的产业格局。清水塘生态工业新城规划鸟瞰图  “两湖四廊、两组团”生态宜居体系  “两湖”指清水广场以南的景观上湖(清水上湖)和霞湾港入江口的景观下湖(清水湖);“四廊”包括铜塘港、夏湾港、新霞湾港、高排渠四条由北向南汇入清水湖的水系走廊;四组团指新桥居住组团、清霞综合居住组团、响石综合居住组团和石峰大道居住组团。  在外围湘江风光带、石峰山、发花山自然生态景观的大格局下,内部形成“两湖四廊“总体景观构架。上湖利用煤气公司现有土地,通过湖面景观塑造,结合周边公共设施用地建设,形成新城北入口;铜塘港、夏湾港、新霞湾港、高排渠四条水系交汇入下湖,湖面周边布置生态运动公园。通过上下清水湖的打造,形成清水塘地区水体污染治理的展示窗口。再以“两湖四廊”景观为依托,打造生态一句小区;围绕清水湖,打造休闲娱乐运动中心。  专家意见:细化重点任务实施方案,完善企业搬迁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在听取了清水塘片区规划及总体实施方案的汇报后,专家们建议,六大工程中,惠及民生的“居民避险安置”工程需放在首位,要进一步细化重点任务实施方案,包括完善企业搬迁方案的可行性论证,按照“控新治旧”的原则轻重缓急逐步实施。对于综合治理资金筹措问题,专家们提出,应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政府指导帮助,整合利用相关政策,公司化、市场化运营。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群要求清水塘工业区综合治理要关注焦点、攻克难点、抓住关键点、形成亮点(若叶 摄)  “清水塘工业区曾经是株洲的骄傲,现在却成了一块心病。清水塘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须先把它漂白,才能在上面画出更新更美的图画。”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群在总结时说,清水塘工业区综合治理的方案应关注焦点,附近老百姓及长沙、湘潭居民的身体健康必须得到保障;要攻克难点,在技术上实现生态修复,在资金上利用政策市场化运营;要抓住关键点,如何做到产业升级,绿色搬迁;要形成亮点,将清水塘工业区打造成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示范区。  省领导袁乾培、谢立、刘怀德、陈巨初、龙服忠、严超英,市领导姜玉泉、王志刚、肖文伟、谢罗生出席会议。(责任编辑:Newshoo)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高清影视剧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
数字之道:
搜狐论座:
慢画慢活:
搜狐侃事:
这样逛街图什么呢……
近期热点关注株洲清水塘生态新城将建6处公园
湖南省林业厅
【字体: 大 中 小】
  不久的将来,市民们也能在清水塘逛公园了。2月4日,《株洲清水塘生态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向社会公示。
  清水塘生态新城核心区位于石峰区南部,北至建设北路,南至湘江,西至法华山,东至石峰山,总规划面积约l5.15平方公里,涉及丁山社区、竹山社区、石峰头社区、铜塘湾社区、杨梅塘社区、映峰社区、清霞社区、霞湾新村、长石村和建设村。
  根据规划,清水塘生态新城核心区将新建6处公园,为这个老工业区注入活力。
  其中,体育休闲公园1处,即清水湖公园,包括清水湖滨水生态公园和清水湖北部体育运动公园;综合性公园l处,即霞湾公园;滨江景观公园l处,即湘江沿江公园;滨河景观公园3处,包括观杏路滨水景观公园、田水路滨水景观公园、新屋路滨水景观公园。
  清水湖公园面积最大,临近霞湾港入湘江口,将建设体育休闲会所、滨水商业餐饮、篮球运动公园、水上运动公园、网球运动公园、户外演艺广场、环湖自行车道等。公园建成后,市民们可在此戏水运动,也可观看露天电影,享受美好生活。
  霞湾港沿岸改造9处工业遗产
  清 塘工业区全国闻名,承载了几代人的历史记忆。区内现存大量老工业建筑,例如工业产房建筑、生产设备、货运铁路等。
  根据《株洲清水塘生态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在霞湾港沿岸,将建设工业遗产公园。9处具有保留价值的工业遗产,将得到妥善保护,并进行改造。例如冷凝塔改造为观光塔、工业仓库改造为展览馆等。
  清水塘“变色”,重现青春活力
  色彩昏暗,形象老旧,是清水塘留存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不久的将来,这种印象将会改变。
  根据规划,清水塘生态新城核心区内,居住风貌区建筑色彩将以淡雅色调为主,色彩倾向应选取高明度、低彩度的色彩,例如米黄色等暖色。工业风貌区、港口物流风貌区建筑色彩,则将采用中性和偏冷色。届时,清水塘将变得明亮,重现青春活力。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
主办单位:湖南省林业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东路一段1001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湖南林业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株洲清水塘工业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