贿赂,腐败和其他不道德的商业贿赂行为承诺书行为有哪些风险

安永发布2017亚太区舞弊调查报告:员工希望企业简化并始终贯彻舞弊、贿赂和腐败政策
转自公号:安永EY
? 近3成(28%)受访者会绕开内部举报热线,更倾向于通过法律途径和社交媒体举报不道德行为
? 千禧一代认为在经济低迷时企业为求生存采取一些不道德行为是正当的
? 使用个人设备办公会给企业带来网络攻击或内部威胁的风险,因此员工需要更清晰的方针政策
安永2017年《亚太地区舞弊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九成(9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为合规企业工作,但同时因公司合规政策不够清晰一致而感到困惑,从而不清楚自己该遵守怎样的规范。因此,员工认为企业应简化打击舞弊、贿赂和腐败的政策,以确保员工充分理解并遵循合规政策。
以《经济动荡/不道德行为:合规部门应如何应付负担过重的法规?》为题的安永2017年度亚太地区舞弊调查,访问了1698名在14个亚太区内大型企业工作的人员。
员工意识到舞弊、贿赂和腐败的危险性,这种意识与他们对企业合规政策具体规定的理解有鲜明的对比。调查发现,员工对合规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差异和矛盾感到迷茫,这也成为了管理合规计划及控制舞弊、贿赂和腐败的重要阻碍。
员工为遵守道德规范的企业工作的意愿强烈。超过四成(44%)的受访者表示宁愿少赚取收入而为遵守道德规范的企业服务。
超过八成(85%)的受访者希望企业合规政策尽量简化和本地化以便于理解。具体地说,他们认为现有政策过于冗长,并且使用了不必要的复杂措辞或法律术语。近四成(39%)的受访者表示其企业的行为准则目前对员工的行为习惯影响甚微。
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法证调查服务大中华区主管合伙人Emmanuel Vignal表示:“员工期待绝对清晰的合规政策,不清晰的政策会影响士气、人才吸引和留住以及整体的商业表现。企业需简化合规政策,确保员工能够遵守。”
内部举报机制未被员工充分利用
六成(61%)的受访者表示,企业设有举报热线,但遇到不道德行为时,他们对于公司是否为其举报违规行为提供保护而缺乏信心。近三成(30%)受访者表示宁愿直接向执法机构甚至通过社交媒体举报违规行为。
Vignal表示:“我们欣喜地发现看到在亚太地区越来越多的公司开通了举报热线,但员工对于举报机制的可靠性仍然心存疑虑。员工质疑这些举报机制是否能够妥善处理其举报行为以免遭报复,以及是否能对其举报内容采取适当的跟进和处罚措施。”
千禧一代:价值观冲突为企业敲响警钟
此次调查就千禧一代对舞弊、贿赂和腐败明显矛盾的态度提供了重要见解。近五成(49%)受访者认为他们的高管阶层为实现企业收益目标,对不道德行为视而不见。与其他不同年龄的受访者相比,千禧一代在参与各种不道德行为时更觉得是正当的。
调查发现,千禧一代的受访者表示很有可能提供现金支付来赢取或保留业务(38%比对其他年龄组为28%)。他们也更倾向于认为提供娱乐(46%比对其他年龄组为33%)或赠送礼物(43%比对其他年龄组为31%)以帮助企业生存的行为是正当的。为实现财务目标,他们甚至乐意延长月报期限(42%与其他年龄组相比为31%)。
但被问及是否愿意为不道德的企业工作时,千禧一代的回答却与以上调查发现截然不同。超过八成(83%)千禧一代受访者表示,如果其所在企业卷入重大舞弊、贿赂和腐败事件,他们将会寻找其它工作。
Vignal表示:“这是为企业敲响的警钟,企业必须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并以身作则。一方面,千禧一代认为某些情况下不道德的行为无伤大雅,但在另一方面,他们又强烈反对为缺乏道德的企业工作。这种矛盾必须尽早尽快解决,从而帮助确保企业可以雇用并留住最优秀的青年才俊,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有生力量。”
网络威胁笼罩亚太地区
近五成(47%)的受访者表示公司没有针对使用个人设备处理工作相关活动的公司政策。近五成(49%)受访者同意即使配有公司的移动设备,他们也会使用个人移动设备处理业务,同时超过六成(66%)的受访者承认使用个人移动设备处理工作相关活动时存在风险。
Vignal表示:“亚太地区正被日益严峻的网络威胁而笼罩。企业通常认为威胁来自外部,却忽略了来自内部的实际威胁。现有保障措施并不完善,难以抵御不法分子的恶意破坏行为,其中包括故意窃取个人数据、知识产权、甚至公司现金。因此,制定并执行涉及个人办公设备使用的政策将有助于降低内部威胁或网络攻击的风险。”
1.伦理道德
2.内部举报机制
3.千禧一代
资料来源:安永2017年度亚太地区舞弊调查《经济动荡/不道德行为:合规部门应如何应付负担过重的法规?》
关于《亚太地区舞弊调查报告》
《亚太地区舞弊调查报告》是全球市场调查机构Ipsos受安永委托而具体执行的。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亚太的14个地区采访了1698个访问,受访者皆为跨国和国内公司的员工。访问地区包括了澳洲、中国大陆、香港、印度、印尼、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台湾、越南。访问语言为当地语言,以匿名方式访问了不同大小的公司、职位和行业的员工。
《内训提纲 | 数据的保护与合规》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不道德的商业案例-海达范文网
不道德的商业案例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商业伦理导论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
1994年春,在荷兰北部哈林根一家名为奥拉涅沃德的公立医院中,院长发现医院人员偷了病人的捐款。这是小偷小摸,因为每周失窃的只有几十荷兰盾。尽管如此,院长对此极其重视,因为这些捐款是准备在圣诞节期间奖励医院护理人员的。偷窃这种捐款意味着对待同事的极不忠诚。在与地方警察局联系后,院方悄悄安装了录像监控装置。一开始,院长就决定不论小偷是谁,一经发现立即开除。到了6月底真相大白。录像机留下的是本院唯一一名神经科医生的身影。医院董事会大吃一惊,转而愤怒。但很快他们意识到他们遇上了一个大难题。医院正与一个强劲的对手——吕戈登医疗中心进行谈判,而对手早就示意,他们已有秘密对策。吕戈登医疗中心很可能把开除这位神经科大夫作为关闭哈林根医院神经科诊室的借口。如果这样,那么近20名工作人员就可能长期失业,就诊的病人也不得不去25公里以外的吕戈登去看病。院董事会讨论了很长时间最终还是决定留用这名医生,医院解释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也承认留用这种人的危险,但医院坚持认为留用这名医生是出于战略考虑,虽然有着严重的道德后果,但一切都是以医院的战略利益为主导的。
(1)你对医院董事会所做的决定如何评价?
(2)如果你是董事会成员你会怎么做?
(3)你如何看待在商业中人们常常将战略选择凌驾于道德要求之上?
答:(1)哈林根医院没有解雇这名医生,因为解雇他将会使医院陷入危机,这表明共同体的生存标准压倒了相同份量的正义标准,我们认为这两种标准都是道德标准。医院选择了战略利益显然包含了对善良道德的追求,这些被表述为社团利益的结果,实际上也可以被看作是道德交谈。
(2)神经科医生的偷窃行为本身说明了他道德水平低下。然而,他不能被解雇,因为解雇他可能给医院带来严重的后果。留用这名医生是因为医院的对手很可能以此为借口关闭神经科诊室,这将会带来20名员工的失业。这种做法已不仅仅是一种战略考虑,相反它还暗示了良好的雇主所应有的道德原则。
(3)在商业中,人们常将战略选择凌驾于道德要求之上。之所以有这样的战略选择,是与商业活动中追求利润和维持生存相一致的。然而,每当战略选择包含着强烈的道德要求并可能产生慈善的道德结果(诸如防止人们受到伤害和为他人作出榜样)时,那么从道德上讲它就是可以接受的。
1968年福特公司决定在美国首次开发廉价微型轿车。公司高层期望加速这一开发,以便在1970年推出价格低于2000美元的微型轿车。由于工程技术跟不上车型的革新,结果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即油箱位置不当。追尾冲撞实验表明,如果后面的车以每小时21公里速度撞来,油箱很可能向前移动,造成油箱漏油,一点火花就会使汽车爆炸。但是只要增加辅助安全措施就可改善这种设计,估计成本为11美元。然而,公司上层维持了原来的设计,原因是:第一,这将会使单车价格突破2000美元,无法达到一个重要的市场目标。第二,这种设计符合当时的联邦安全标准。第三,福特急于开发一种能与当时十分流行的“甲壳虫”车相抗衡的新车型。
(1)你认为福特公司为了节省11美元的成本而维持原设计的做法是正确的吗?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影响?
(2)如何评价企业只强调短期利益的行为?
(3)企业决策层的道德水平对企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1)福特公司这种漠视社会利益的做法是违背商业道德的。福特公司在成本收益计算中只考虑了压低成本,扩大利润,而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细节,即没有考虑到由于激怒了消费者,没有给予消费者必要的关切而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的成本。福特公司无视隐患、漫不经心,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这种代价是难以控制的,除了给消费者赔偿的损失,还有其他不可控的因素,如形象的损失、法律诉讼、消费者的抵制和传媒的批评等,这些都会对公司的长远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强调最大的短期利润会导致有缺陷的商业行为。公司为了生存发展需要谋求利润,但一心只追求短期利润的做法很危险。这与顾客的最佳利益以及公司的长远成功背道而驰。公司为了追求长远发展应该牺牲一些利润,增加一些成本以加强关系,确保在将来让顾客满意。
(3)高层管理人员应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领导者的一些不道德行为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气候,即不关心消费者利益、对诚实的行为不以为然、短期利益高于一切等,这将使公司背叛了公众的信任,进而影响企
业的长远发展。
1989年一艘名叫埃克森·瓦尔迪兹的巨型油轮在美国布林斯·威廉海湾发生了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海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这对于鱼类、野生动物,以及赖以为生的居民来说,不啻是一个灾难性的打击。这艘船是埃克森公司船队中最新的也是装备最先进的一艘,但是由于船体庞大、笨重,这艘满载石油的轮船需要整整一分钟时间才能对航向改变作出反应。轮船驶离港口后,油轮曾以无线电向海岸警卫队请求转航,这是为避免出船航道中的浮冰。得到允许后,瓦尔迪兹改变了航道,几分钟后,海岸警卫队失去了与油轮雷达的联系。瓦尔迪兹号撞上了位于布林斯·威廉海湾的暗礁。而此时,船长却一直呆在船舱中。在事故发生以后,埃克森对于这一严重事故的态度前后矛盾:起初,他们反应强烈,表示出关切的姿态;随后却吞吞吐吐,推卸责任;最后他们终于勉为其难地接受了清除油污的工作。但这种暖昧的态度使埃克森公司在支付了高达25亿美元的巨额清理费后,仍未能挽回公司形象。落下一个对环境漠不关心的恶名。
(1)结合本案例你认企业应如何对待环境保护问题?
(2)如果你是埃克森公司总裁的事务顾问,你将会建议他如何处理危机?
(3)当事故发生时,是否意味着组织作出了不道德的事?
答:(1)环境问题在当今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话题,随着环境问题的恶化,公众意愿越来越倾向于保护环境。人们一改环境是可以被征服的态度,这使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企业要更加小心谨慎地对待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要求企业改变生产技术,在生产、消费、运输的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干扰和污染。埃克森管理者可能认为不过是杀死几只海鸟,只要没有引起人员伤亡就不必如此大惊小怪,公司的一再拖延和辩解不仅没有博得公众的谅解,反而被公众指责为“对环境漠不关心”,大大地损害了公司形象。
(2)对于埃克森公司最严厉的批评是针对他漠然的态度,如果公司总裁能迅速地出现在事故现场,而且表现得十分关心事态的发展,将比公司作任何广告都有.效。尽管污染事故严重,但这也意味着提高公司声誉、树立公司关系环境的良机到了。利用危机,化害为利很难做到,这需要放弃短期利益,真心真意地去挽救危机,保持公开坦诚的态度,对公众表示关切的态度,否则将势必使公司置于名声扫地的危险处境。
(3)事故发生以后,对社会对公众都会产生危害,且不论从法律上来说,被告者罪行多么严重,要负多大的责任,仅从道义上讲也是难辞其咎的。瓦尔迪兹事件中情况更为复杂,很多地方都有失职。如果事先做好预防训练,检查船上的设施,制定周密的计划,每个船员都各尽其责,漏油事件也许就不会发生,即使发生,也会被有效地控制,那么对环境的污染也不会如此严重了。埃克森是责任最大的组织。
洛克希德公司是美国一家主要的军火商,二战期间,洛克希德公司就生产了2万架战斗机。在朝鲜半岛,该公司的F-80流星战斗机雄霸天下。长期以来,洛克希德公司成功地研制出很多技术高度复杂的产品,为公司赚取了巨额利润。然而,进入本世纪70年代,洛克希德公司面临着重重财政困难,经济和技术上的问题使洛克希德公司陷入困境,政治和官僚因素又加大了问题的严重性,到了1971年已面临破产的危险。1975年9月,参议院发布了令人震惊的消息:洛克希德公司向国外机构和政府官员行贿达2亿多美元。这些国家包括荷兰、意大利、日本、土耳其等国家。其中不乏政界要员,诸如荷兰亲王伯恩哈特,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等等。在意大利为搞定价值6000万美元的C-130运输机而行贿200万美元;西班牙130万美元;南非900万美元;此外还在希腊、墨西哥、尼日利亚和哥伦比亚进行行贿。在诸如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这样的国家,行贿受贿被视为一种当然的“生活手段”,该公司当然也投入巨额“资余”。
(1) 洛克希德公司丑闻披露以后,有人认为行贿可以防止事情拖延,加快进度。要在一些国外环境中提
高效率,行贿是最好的方法,你对此有何看法?
(2) 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观点:既然“人人都这样做”,那么我也可以这样做。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
(3)你认为公司如何才能有效防止行贿事件?
答:(1)行贿倾向确有某种可确认的模式,但并不是一切情况下行贿都行之有效,即使腐败、行贿在一些国外环境中被认为是一种生活手段。因为这种行为对公司、对社会都会造成恶劣的影响,而其代价比所获得的商业利益要高。行贿使较多的资源配置给较差的对象,通常该选择对象的总成本比其他供选择对象的
成本要高,因为贿赂的花费必须得到补偿。所以,从长远来看,合乎道德标准的商业行为最终会获得好的经济利益。
(2)如果结论是肯定的,那么整个行业的道德行为就会陷入危险境地,竞相效尤的态度就会盛行,而没有随波逐流的公司就会失去竞争优势。在没有具体有效的法律调控下,这种“随大流”的思想最为有害。公司如果表明自己的立场,采取高的道德姿态,可能会损害短期收益,但是可以更好地与客户保持长期的相互信任关系。公司可以凭借自己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与其他竞争者相抗衡。这样既可以保持高度的道德准则也具有竞争活力。
(3)为了防止公司的可疑支出就要制定严格的制度,让雇员和管理层深刻地学习这些制度,加强企业员工的道德观念,并且对任何可疑支出或者其他任何不道德的行为,谁都不得逃避责任。由于国外代理商往往是行贿的主要行为人,因而在雇用这样的代理商时,要对其彻底查明,更要使其了解公司的政策。
比奇纳特成立于1891年,是美国第二大婴儿食品的生产商,纯正、优质和自然一直是公司的广告词和经营理念的中心。日,两位比奇纳特营养制品公司最高负责人被指控触犯联邦法律,经审判罪名成立,其罪行是蓄意销售掺假苹果汁。比奇纳特苹果汁是公司最畅销的产品,在产品说明中标有“100%”纯果汁,而实际上都是人工合成原料的混合物,正如一位调查人员所证实的,是一种“由100%化学成分合成的假鸡尾酒”。1982年食品医疗管理局将其检查不合格的结果通报给公司,并要求其撤回所有产品,但公司高层回复,果汁对健康根本没有危害,公司不打算撤回所有产品。其实公司由于财政危机,一直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他们从一家万能果汁公司那里以低于市场25%的价格购买浓缩汁。当比奇纳特配剂师发现果汁不纯并报告给管理层时,高层却命令将浓缩汁与混合果汁掺和在一起,这样就更难检测了。食品医药管理局建议司法部门起诉比奇纳特及其管理层。最终,比奇纳特公司掺假销售苹果汁罪名成立。据估计,指控和丑闻使其损失2500万美元,包括罚金、法律费用以及下降的销售额。负面宣传导致该公司的市场份额下降20%,损失巨大。
(1)本案例中比奇纳特处于严重的财政危机中,这种情况可以成为企业销售掺假果汁的理由吗?
(2)你从比奇纳特公司的做法中得到了哪些教训?
(3)如果你是比奇纳特的配剂师,面对这种道义上两难的情况你打算怎么做?
答:(1)这里涉及道德方面最激烈的问题,即商业活动的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在道德上,目的与手段是相互联系、相互决定的,目的决定手段,手段服务目的。商业道德十分强调目的与手段的一致,追求合理正当的利益一定要选择正当的手段,不能不择手段。比奇纳特公司认为公司已经陷入了严重地财政危机,使用不易被查出的掺假原料,又可以节省数百万的美元,是多么大的吸引力。公司高层认为掺假原料对消费者的生命几乎没有威胁,所以不必瞻前顾后,即使公司做了一点点的假又有什么关系呢?比奇纳特公司认为只要公司能够存活下去的目的达到了,至于用什么手段并不重要。这种做法严重的损害了商业活动的道德。分析道德目的和手段的辨证关系,我们知道目的与道德在手段上的统一,才能最终实现善的结果,并体现和完成善的动机,这才是衡量行为善恶正邪的最终标准。
(2)比奇纳特公司试图掩盖事实的做法实际上是加剧了情况的严重性。如果比奇纳特公司早些公开承认错误,它就不会遭受多少责难了。而责难的矛头可能会指向供应商——万能果汁公司,比奇纳特公司会作为受害者博得公众的同情。然而比奇纳特公司却尽量掩盖事实,并企图继续销售伪劣原料制成的产品赚取利润,致使情况更加严重,企业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3)在缺乏道义的问题上,如果面临的是顽固不化,企图掩盖事实真相的决策层,处于下级地位的员工将面对一个道义上的两难选择。通常大多数人的选择是接受这种情况,在这种不太道德的气候中明哲保身,接受你不可能改变的情况,这样不会危及你的事业。只有那些高度重视道德原则的人和那些更有勇气的人才有可能辞职或向外揭发事实真相并寻求公众关注。
1982年强生公司正在进行两个月一次的高层会晤,突然被告知芝加哥有人因服用强生公司的最主要、销售最好的产品特效泰勒诺胶囊而氰化物中毒死亡,房间里的人无不震惊万分。20 世纪纪七八十年代泰勒诺作为阿司匹林的替代物,但没有阿司匹林的副作用,获得了轰动一时的成功。与泰勒诺有关的死亡事件发生以后,消费者产生了极大的戒心,强生公司取消了该产品的生产,并建议顾客在迷雾澄清之前停止服用该药。全国的药店和超级市场将该产品撤离货架,不久以后,市场上的泰勒诺完全消失。经调查,人们发现投毒并不是发生在生产过程中,可能是有人买走了泰勒诺,在一些胶囊内投
入氰化物,然后又把药退回药店,强生公司完全摆脱了任何错误的干系。但强生公司决定将处理危机的责任从管理层扩展到整个公司,首先暂停广告宣传,公司出资从零售商和顾客手中购回没有开启的泰勒诺药瓶,将其送往销毁地点,直接损失高达一亿多美元。同时,强生公司非常希望保持泰勒诺的品牌,毕竟,该品牌得到认可是多年来广告宣传的结果。强生公司决定以经常使用者为销售目标,重振该品牌,然后再扩展到其他顾客。公司播出商业广告,告知广大公众,公司将尽一切努力来重新赢得他们的信赖;公司向媒体伸出求援之手,希望他们为公司提供有关事件最准确、最新的消息,帮助公司控制混乱局面,并停止广告的宣传;公司设计出一种抗破坏性包装,以防止悲剧的重演;公司鼓励消费者使用药片,因为药片不易受污染,并免费以药片换取顾客手中的胶囊;此外公司提供给零售商高额回扣。强生公司的苦心努力没有白费,1983年5月泰勒诺重新夺回了9月失去的全部市场份额,达到35%。
(1)强生公司如何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与媒体良好的关系?
(2)有人认为强生公司应放弃泰勒诺品牌的重塑,你认为呢?
(3)强生公司为何不惜代价地维护公众形象?
答:(1)强生公司的沟通十分成功,与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赢得他们的支持甚至同情,沟通至关重要。但做起来并非易事,媒体一般都爱渲染事件,喜横加指责,好与大公司作对。强生公司以坦诚的态度和合作精神获得了与媒体必要的良好关系。在灾难早期,强生公司充分、如实地公布了内部调查结果,并采取纠错措施,与媒体保持良好地双向沟通。为了与媒体和睦共处,公司领导需要对媒体开诚布公,企业管理者一般不愿意这样做,但强生公司这样F做了,因而经受住了最严峻地考验。
(2)尽管有专家认为强生公司应放弃泰勒诺品牌,公司不可能赢回公众的信赖,但强生公司对自己的产品和晶牌充满信心。当然在保持对产品的信心时,要积极对待任何问题、做好承受任何责难的准备。强生公司主动免费以药片换回胶囊,销毁药品,退还售出胶囊的款项,同时赢得了零售商的支持。如果强生公司当初对泰勒诺失去信心,就失去了重振产品雄风和恢复市场份额的良机。
(3)强生公司致力于捍卫自己作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关心顾客的公众形象。为了争取从逆境中迅速崛起的机会,必须冲破重重困难维护这种形象。尽管泰勒诺的困境广为人知,但公司所采取的纠错措施迅速、彻底,因而公众确信产品安全性有了保障。这将为企业的东山再起奠定良好的基础。
威赛瑞尔联合有限公司(Wetherill Associates,In C.简称WAI)由理查德·威赛瑞尔先生创建于:1978年,是一家为汽车改造与再制造厂商提供电子零部件的供应商。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威赛瑞尔先后做过、讲师和管理咨询顾问。他很早就主张,企业的持续成功依赖于正当行为的承诺和绝对忠诚的准则,他创建公司的目的就是要证实他的这一理念。用公司总裁玛丽·鲍斯的话说就是“我们需要在财务的意义上获得成功,但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正当行为伦理准则将会成为未来的潮流”。因为“正当行为将产生正确的结果,不正当行为将产生错误的结果”。利润则是“正当行为的副产品”。所以,WAI公司培训员工尽其所能地从事正当行为,而不是赚取利润或避免损失。而所谓正当行为,就是“无论是在逻辑上、利益上,还是在道德上都正确的行为”(公司《正当行为伦理准则技术手册声明》)。比如,WAI把竞争对手统称为客户的“共同供应商”;如果有客户到WAI购买零配件而WAI的产品价格比对手高,或者WAI没有这种产品而对手有,WAI都会如实相告。由于公司创建的动机异乎寻常,一开始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冷嘲热讽。人们批评WAI公司盲目崇拜时尚,或者与其说是一家公司,不如说是一个宗教团体。然而,由于公司对待顾客、员工乃至竞争对手的态度,受到了利益诸方的广泛尊重,业务也蒸蒸日上。到1992年,wAI公司的总收入超过8100万美元,税前利润达到690万美元。
(1)如果竞争对手采取不讲伦理的竞争手法导致WAI市场份额下降,WAI的利益就会受到伤害,这岂不是“好心没有好报”?这时候WAI公司还一定要坚持合乎伦理的行为吗?
(2)如果WAI因为自己强调伦理的行为导致竞争对手的损失,这种行为还算伦理吗?
(3)WAI给中国企业有什么启示?
答:(1)这涉及到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密歇根R.Axelrod教授研究表明,在多方参与的博弈过程中,每一方都会跟其他各方进行多次博弈,因此某方最终的结果要看它所有博弈的结果累加。对于善良的一方而言,在每一次单独的博弈过程中总会多少受到损失,但是博弈不是一次性的,而且正由于善良的一方所
持的相对宽容的态度,在多次博弈过程中甚至能获得对方的合作,结果双方都能获得较高的分数,比如不善良的一方得100分,善良的一方得95分。而不善良的一方虽然占了善良一方的便宜,但是在跟和它一样坏或者比他还坏的对手博弈时,彼此竭尽全力要置对方于死地,结果不管谁赢了,双方分数也不会很高,比如分别只有15分和20分。这样,善良的一方虽然在某一次博弈过程中会有损失,但得分依然较高;而不善良的一方在和善良的一方博弈时虽然略微占了优势,但是不足以弥补它在其他博弈过程中的重大损失,因此最终是失败的。也就是说,当我们把关注的时间和空间放得更为宽广时,我们就会发现获得最终胜利的必然是善良的一方。因此.企业在商业活动中的伦理行为虽然在短期中会有利益的损失,但从长远看来是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的。
(2)与此类似的问题还有沃尔玛为客户提供高质低价的商品,结果挤垮了它的竞争对手,沃尔玛伦理吗?于是又引发出下面的问题:通过法律手段打击犯罪分子,损害了犯罪分子的利益,因此打击犯罪还伦理吗?低价销售正版软件,侵害了非法复制者的利益,这公平吗?分析上面几个问题可以发现,WAI之所以遭到质疑,很大程度上跟人们思维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有关。据调查,在发达国家越是大公司越重视道德规范的建设,许多知名企业将道德内涵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样,道德型的价值观就具有突出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的作用。WAI的案例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禁要问像WAI这么追求伦理的公司怎会不成功呢?
(3)如果中国的企业要走向伦理,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研究一下wAI,对我们或许会有启示:1.WAI所处的美国,具有相对完善的法律环境和媒体环境,这样公司不会因为对手过度的恶性竞争而夭折;2.公司创始人本人具有深厚的宗教背景,有着坚定的伦理经营的信念,并且能够言行一致;3.公司高层和最高领导者一样,具有相同的价值观;4.在招聘过程中严格把关,保证新进人员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5.对员工进行持续的伦理培训;6.适当的监控体系。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可以在、医疗等行业首先做起,同时所有的企业都可以从“始终比对手伦理一点点”开始。
香烟是世界上利润最高的消费之一。一支香烟的成本只有1美分,售价却高达1美元,一旦吸上瘾就会对品牌忠心耿耿。但几乎从一开始烟草业就遇到某些社会群体的冷落,他们主要是医学界和宗教界以及其他拥护特殊道德信仰的人们。美国国家卫生局局长在日发布报告,称吸烟有害健康而且缩短寿命。日,联邦贸易委员会公布了一条商业规定:所有香烟商标和广告都必须有吸烟有害健康的告诫。日,香烟广告在电视和电台被禁。烟草公司竭尽全力寻求其他媒体,每年广告费用花费数亿美元,他们做得很成功。对于香烟消费的日趋下降,烟草行业不得不加倍努力把策略对准特定群体,如妇女、西班牙裔和黑人。黑人似乎是一个特别有利润回报的市场:有39%的黑人男子吸烟,而白人男子只有30%左右。雷诺兹烟草公司还专门作了大量的调查和精心的设计,推出了新品牌——Uptown,它是第一个面向黑人吸烟者的香烟品牌,甚至连名字都很符合黑人消费者的口味。然而,抗议的风暴很快就袭来了,批评家门认为Uptown的销售是对黑人的残害,黑人患肺癌的比例已高出白人58%。烟草公司还对少数民族团体进行赞助,诸如全国黑人新闻工作者协会、妇女组织、各种体育比赛等。妇女组织对烟草业的资助心存感激,在当时还没有别的资助来源时,烟草业就早已向妇女组织慷慨解囊了。香烟把各种体育运动推到了显赫的位置,而其他人则办不到。
(1)你认为烟草公司积极促销一种除本行业以外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是不安全甚至致命的产品,其行为在道德上是正当的吗?
(2)你认为社会反对雷诺兹烟草公司以少数民族为销售目标的做法正当吗?
(3)你如何看待烟草对妇女组织、体育运动的赞助?
答:(1)这个问题是烟草生产和销售全部事情的核心。烟草业拒绝承认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尽管所有健康专家一致认为烟草是危险的,而且长期吸烟是威胁生命的,但是烟草业给政府带来巨大的利益使其仍然受到保护。烟草业规模庞大,涉及许多人的利益:烟草种植者、加工者、零售商、收税人??也包括政府中有影响的人物。至于这种行为是否道德,利益中人很容易辩解到:坏的结局至多是不确定的,总体上,利是大于弊的。与对社会造成了可怕的后果相比,追求利益的动机占了上风。
(2)毫无疑问,黑人与其他同龄人相比,他们中吸烟、喝酒的比例更高,伴随而来的是高的发病率。在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时,问题似乎更加敏感。烟草公司认为他们开发了一项新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市场销售活动。但我们要意识到烟草不同于其他的产品,也许一个零售商为黑人设计了一种布料得到接受,而篇二:企业商业伦理案例分析与建设
企业商业伦理案例分析与建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 企业商业伦理案例分析与建设 姓名:缐庆福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林汉川
商业伦理学是将一般规范伦理学的原则与方法应用于工商管理活动而产生的新兴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依据一般规范伦理学的原则和方法探究工商活动的伦理规则 并据此对工商管理的活动 制度和规范进行道德评价 研究工商企业的伦理建设等
近二十年来 在美国以及许多发达国家 曾引起社会关注和热烈讨论的商业伦理课题 大致概括有这么几段 70年代初有产品安全问题 70年代末的政治影响 贪污 企业目的等 80年代初有对工业安全 工人权益 公民权利等的关注 80年代末则多见性骚扰 性别歧视等问题 90 年代至新千年的关注焦点有全球化 宗教传统 计算机和生物等技术发展等引起的道德问题和商业伦理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性
分析我国企业 信用危机 和 伦理短缺 的原因 主要是长期以来奉行功利主义 对伦理道德认识不足 分配法则畸变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有关企业经营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非伦理决策
欲善其事 必利其器 本文介绍商业伦理分析的理论和工具 对后果主义原则 非后果主义原则和社会综合契约理论进行了讨论 上述所有标准都有弱点这些弱点的存在使建立适用于企业自身的企业准则和企业伦理成为必然 商业伦理方面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平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 我们选取了雀巢公司的转基因标识 集体跳槽和裁员 招商银行债转股等三个案例 三个案例都涉及到伦理问题 但是他们各自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 依据和违反的伦理准则也不同 接下来我们探讨企业商业伦理建设的课题 介绍商业伦理决策的影响因素管理道德行为的改善的措施 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如何建立和改进公司的道德准则 笔者由于时间和水平的限制 没能更深入的对商业伦理的道德困境进行分析 一些观点可能有失偏颇 敬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 商业伦理 案例 准则 建设 ABSTRACT Business ethics is a new subject stepping from putting the rules and methods of the general normative ethics into the process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he functions of the rules of business ethics include researching the ethical rules of business based on general normative ethics, ethical evaluating the activities and systems and criterions of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study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thics of enterprise, and so on. During the recent 20 years, the business ethics had ever been the society hotspot and caused fiery discussion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American. Its movement passed through the following periods: the problems of product security in the beginning of 1970s; the political influences, corruption and the purpose of firms in the end of 1970s; industry safety,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rkers and citizens in the beginning of 1980s; the problem of sexual harassment and sexual discrimination in the end of 1980s; the business ethics practice in management caused by globalization, religion tradition and technologic development in computer and biology fields from 1990s. The reasons of the credit crisis and absence of ethics in Chinese enterprises are: the deficiency of knowledge of ethics caused by the acting ru the freakish rules of socie the absence of codices for enterpris the unethical decisions from decision makers of firms.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ory and method of analyzing business ethics. The theory included teleological, deontological and integrative social contracts theories are discussed as well. Each theory and method has its weakness, therefore, feasible enterprise codes and ethics must be established in each corporate. The core of business ethics is how to balance profit of stakeholders.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and analyze three cases in Nestle, dismiss employee and China Merchants Bank. Three cases are all involved in ethics, however, there approaches and theory basis are different. The author researches how to construct corporate ethics: introduce factor of busi study methods of improved performanc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corporate and establish and execute code of ethics. For lack of sufficient time , this paper is limited in its depth and width for illustrating the ethics dilemmas of business ethics .However, the author sincerely hopes that this paper sheds some lights on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field. Key Words: Business Ethics ,Case, Code, Construct 1 前 言 安然 世通 安达信 泰科等丑闻事件的硝烟还未散尽 2003年的中国商业经济中也发生了数不清的爆炸性新闻 上海首富周正毅案 南方证券肆意挪用客户保证金 19亿 广地花园假按揭重复卖楼涉案上亿元 山东泰安假茅台酒贴着质量监督局的保真标等等
近年在学术界出现了一场探讨 商业伦理 的热潮 学者们所表现出的道德忧患令人肃然动容 然而 让人不无尴尬的是 真正在实业前沿创造着经济神话的企业家们却迄今保持漠然和沉默 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 经常出现应该遵守伦理道德规范与实际上不讲道德经营的高度分裂 由此产生了企业管理的道德困境 一方面,企业经营活动应该讲伦理道德 另一方面 许多企业在实际的经营中根本不讲伦理道德 肆意践踏市场游戏规则 经营者们期待诚信 公正 合乎人情的商业伦理关系 但是利益和现实功用的驱动性往往使大家屈从于违反道德价值的现实
而我们的公众舆论和社会心态又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 成者为王 败者为寇的考量标准 对取得辉煌业绩的企业家往往不去追究其过程的道德性 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企业家的功利意识 这种短视的功利意识造成很多的企业 赚钱不择手段 致使企业朝生夕灭 你方唱罢我登场 城头变幻大王旗
我国企业伦理水平的提高 需要法制环境的逐步改善 需要新闻舆论监督功能的加强 需要社会上每一个保护自身权益意识的增强 同时 这还有赖于全社会整体伦理水平的提高 这更是作为社会个体的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商业伦理和企业命运和前途休戚相关 伦理规则一方面需要政府制定建设法制建设等制度 另一方面 必须还要考虑经济伦理的建设 而这正是中国企业家要真正地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 一项比技术升级 管理创新更为关键的工作 是塑造商业伦理精神和重建企业的道德规范 企业伦理
企业存在的目的并不单一是 赢利 也不简简单单的使 股东财富最大化真正的企业家 真正追求企业长远发展的企业 真正追求从优秀到卓越的企业必须把商业伦理的建设放在首位 路漫漫其修远 中国企业家任重而道远
2 古人讲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同样 经营企业管理者也需要修身企业更要 修身
我国企业要想在WTO之后和跨国企业与狼共舞 基业常青 当务之急并不是空谈什么管理名词和管理概念 而是要脚踏实地的做好基础 这个基础就是企业伦理的建设
商业伦理方面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平衡利益相关者 Stakeholder 也称作利害攸关者 之间的利益 利益
相关者包括顾客 雇员 股东 供应商 竞争对手政府 团体 社会中受所作抉择结果影响的个体
当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各自的利益之间产生矛盾时 无论管理者作出何种决策 总会有一些利益相关者获得利益 而他们所获的的必是另一些利益相关者所失去的 这些利益相关者的次序又如何进行排列呢
当利益 人性 道德之间三者纠缠在一起时 便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关系 另决策者陷入两难的困境 诸多的抉择难处又在于又不能用 是 或 非 来评判又是如何进行决策呢
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我国企业商业伦理建设进行研究 首先 对商业伦理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回顾 介绍国外商业伦理领域的成果和理论 然后 结合我国企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借助了企业和股东 企业和顾客 企业和雇员等三个层面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决策困境案例 揭示出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忽视了伦理方面的标准 本文在最后探讨企业伦理在企业中如何建设和执行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 自始至终得到了导师林汉川教授的悉心指导 林老师的学者风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所得 在这里 我还要感谢学校 工商管理学院和研究生部许多老师的关心和帮助
3 第一章 商业伦理的形成 发展 现状 商业伦理学(Business Ethics)又称之为企业伦理学或管理伦理学 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兴起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既是一门应用性的规范伦理学 将一般规范伦理学的原则与方法应用于工商管理活动而产生的新兴学科 商业伦理学以工商管理活动和工商管理活动领域中的规范和制度为研究对象 其主要任务是依据一般规范伦理学的原则和方法探究工商活动的伦理规则 并据此对工商管理的活动 制度和规范进行道德评价 研究工商企业的伦理建设等
第一节 商业伦理的形成 一
早期对于商业伦理的学术关注 在美国 人们对于商业组织及其领导者的伦理和道德规范的学术关注 可以追溯到 19世纪晚期 那时美国的工业化经济开始显现现代公司的形式和特点这一时期的关注焦点 集中于后来为人所知的企业社会责任 即企业和商界除了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以外还应当承担的目标和义务 而较少关注今天人们所称的个人商业伦理
美国早期社会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阿尔比恩? 斯莫尔 Albion W. Small通过在 1895年出版的首期美国社会学期刊发表以下论述 向企业时代打响了象征性的一枪 不仅仅是公共办事处 私人企业也应该为公众所信任 斯莫尔的文章反映了知识分子和其他一些人对新出现的 超级企业 大型工业公司的深切关注 这种关注既包含了对于这些巨大的经济组织迅速获取的经济 政治和社会权力的畏惧 同时又希望这些企业组织能够承担应负的社会责任
恰好正是在这个时期美国建立了第一批商业学校 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商学院的第一份正式公告所列的课程中有 哲学研究 商业伦理的和原则 准确地说 伯克利并非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段时期唯一有关商业伦理的源泉 偶尔会有一些涉及这一主题的书籍出版 包括1926年由埃德加? 参阅Georges Enderle, Business Ethics to be published in Blackwell Companion to Philosophy, ed. By N. Bunnin, forthcoming 参阅Edwin? Epstein 科学文摘 4 黑尔曼斯 Edgar L. Heermence 所著的 商业伦理 当前标准的研究 该书聚焦于一个非常现代的主题 商业伦理规范 并以此规范作为促进更多符合商业伦理的行为的手段 尽管没有明确涉及商业伦理 小阿道夫? 贝勒 Adolf A. Berle Jr. 和加德纳? 米恩斯 Gardiner C. Means 于 1932年出版的 现代公司与私有权 一书对日后美术界关于研究公司社会政策的视角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贝勒和米恩斯记述了现代大型公司所有权 股东 和控制权 管理层
的分离 并提出这么一个问题 公司及其领导层应该对谁负责 这种关系应建立在何种法律及公共政策标准之上 这一问题直到现在尚未解决 并成为当今公司应达到的社会表现以及它的管理层对受公司政策 程序和实践影响的各利益相关者应当承担什么样的道德义务的主要争论基础
20 世纪 50 年代前后的“商业伦理” 20世纪50年代的绝大部分时间里 商业圈和管理教育圈对于商业伦理和公司责任这些问题都没有产生什么大兴趣 试图对企业的社会角色这一令人困惑的复杂问题进行探讨的著作包括 贝勒的 20世纪资本主义革命 和 没有所有权的权力 霍华德? 鲍恩 Howard R. Bowen 的 生意人的社会责任 弗朗西斯? 萨顿 Francis X. Sutton等人的 美国商业信条 爱德华? 梅森 Edward S. Mason 的 现代社会中的公司 偶尔也有一些关于商业伦理的书籍出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由马奎斯? 蔡尔兹 Marquis W. Childs 和道格拉斯? 凯特Douglass Cater 所著的 商业社会中的伦理道德 20世纪 50年代这 10年美国正享受着 和平与繁荣 的艾森豪维尔时代 绝大多数的美国公众并不关心那些有关商业伦理和公司社会责任的公共政策 这段时期内 除了某些知识分子和社团组织活动家对于那些在很大程度上被政府领导们忽视了的新浮现出来的社会 经济和政治问题感到焦虑外 社会公众对这些问题并不怎么关心 就商业伦理而言 该领域著名的学者理查德? 德乔治 Richard T. Degeorge 将 20世纪 60年代之前的这段时期归纳为 伦理道德起作用的 阶段 然而 伦理道德关注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 就如同应用于其他日常生活方面一样 并没有建立起一个专门的商业伦理领域 尽管这一时期通常被视为 美国试图摆脱战争创伤和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负面影响 而取得大成功的10年 人们对于企业界的价值构建所产生的不安和忧虑开始展现出来
20 世纪 60 年代的转型期 考察一下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管理学教育 可以辨别出几个最终使人们认识到必须将伦理和公司的社会政策加入管理学课程的重要性的关键因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 10年中 特别是研究生阶段的管理学教育 非常受欢迎 到20世纪50年代末 博士生教育也开始受到社会的重视 美国的福特和卡内基两个基金会在美国商业领域发起了若干项重大研究 其中包括罗伯特? 戈登 Robert A. Gordon 和詹姆斯? 豪厄尔 James E. Howell 的 商业高等教育 以及弗朗西斯? 皮尔逊 Francis C. Pierson 的 美国生意人的教育 这两项成果于1959年出版发表 都强调需要使未来的商业 专业人士了解 非市场 或 外部 环境的状况 以及这些因素对他们的管理职能和责任的冲击与影响
戈登和豪厄尔提议道 作为现代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商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学生们应该接触这样的课程 提供 知识广度 历史视角和头脑应变能力使他们能够 敏感 熟练地掌握 商业及其周围环境间的互动关系 以及商业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里所扮演的和能够扮演的角色 同样地 在皮尔逊报告中也提到了一个接受良好教育的生意人应该理解商业和社会交互作用的重要性 有趣的是 两篇研究报告均没有明确地提到要将伦理规范或商业伦理规范包含到管理学的课程中去 如我们将要看到的 这方面的发展还需要再等上10年
到20世纪50年代末 包括像哈佛 哥伦比亚 伯克利 康奈尔 卡内基梅― 隆和西北大学在内的一些领先的美国商学院 开始在广义的商业和社会领域开设必修课程 尽管开设这些课程的学校也很有限 但这表明已开始将非市场环境因素 社会 政治和伦理 结合到管理学的教育之中 在那时 几乎所有的学校已经开设商业法方
面的课程 虽然戈登和豪厄尔提议应该通过技术性手段将这类课程的涵盖范围转变为构建在更广泛的 商业法律框架 之上
20世纪60年代是将商业伦理和社会政策融入管理学教育的一个极为关键的时期 上述一些因素直接使社会公众提高了对企业表现的期望度 关于商业企业及其领导人的社会责任的争论开始出现 一系列尖锐问题被提出 企业应该对环境 消费者 被歧视或因该企业而处于不利地位的团体 雇员和社区的安全和健康 城市不良化 公共教育和全面的社会改良 承担怎样的义务 一些具有影响力的著作 例如里查德? 埃尔 Richard Eell 和克拉伦斯? 沃尔顿 Clarence C.
6 Walton 的 商业的概念基础 现代社会中的公司 和厄尔? 谢特 Earl F. Cheit 的 商业架构 对公司的权力 合法性和责任 对混合经济条件下私有财产与商业间关系的本质和状况等提出了一系列疑问 贯穿20世纪60年代的另一个显著区别是 联邦和州政府不再不愿意制定具体的法律以反映社会对于企业表现的期望 这是一个充满乐观主义和积极社会变迁的时代 企业和其他社会群体间形成了新型的交互关系
20 世纪 70 年代企业和社会概念的出现 20世纪70年代是企业和社会这一概念真正在学术上站稳脚跟 并且商业伦理真正成为企业受质询的重要方面的10年 70年代早期 包括伯克利 哥伦比亚 匹兹堡和华盛顿在内的一些美国领先大学 在企业和社会领域新设了博士学位项目 用来帮助探索和定型这一新领域的教科书和专论的发表出版 全美各地的大学在本科和管理学硕士阶段设立商业与社会课程 该领域的教学和研究的人数也迅猛发展壮大 实际上到这 10年的中期 很大程度上受美国商学院联合会AACSB 关于资格认定要求的激励 远远超过半数的美国商学院在该领域设立了必修课程 管理学学会在 1971年设立了管理学中的社会问题分部 以便为在该领域进行工作的学者提供连贯性的支持 通用电气基金会和AACSB赞助主办夏季研讨会来激励在商业与社会领域内的发展研究
20世纪 70年代见证了商业伦理研究领域的崛起 这 10年中 许多广受尊重的哲学家和理论家们 包括诺曼? 鲍伊 Normam Bowie 杰拉尔德? 卡瓦纳Gerald Cavanagh 德乔治 托马斯? 唐纳森 Thomas Donaldson 查尔斯? 麦科伊 Charles McCoy 罗伯特? 所罗门 Robert Solomon 和帕特里夏? 韦哈尼 Patricia Werhane ,都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商业伦理上面来 并和管理学院的同事们开始了硕果累累的合作 进行商业伦理研究的团体已经建立起来了 美国和欧洲从事商业伦理和企业与社会领域研究的学者间的交流开始日益增多 国际性商业伦理研究学者间的知识社团初现端倪 虽然那些进行传统商业研究的同事们还存怀疑态度 企业与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制度化的学术研究领域
第二节 商业伦理理论的发展 一
20 世纪 80 年代的成熟期 20世纪80年代 商业伦理已明确确立了其作为学术研究领域的地位 一系 7 列因素促成了人们对伦理问题兴趣的增长 在美国 AACSB于 80年代设立的鉴定标准明确包含 伦理道德的考虑因素 以及 社会和政治影响 规定作为所有商科学生都应掌握的 基本知识本体 第二个因素是 普通公众对于几乎生活的各个方面丧失伦理道德的认知 其中尤以商业 和政治 方面为最甚 在商业领域 主要金融机构崩溃 证券市场为内部知情人士 大型投资机构和金融界人士所操纵的事实被揭露 政府防务订单承包商过高索价为人知晓 在外国市场销售美国国内被禁止的有害产品 臭名昭著的公司不顾环境健康和安全标准的行径被曝光 美国公司在当时施行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进行备受争议的投资 经济低迷地区的工厂关闭篇三:商业伦理案例分析--食品安全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
只需一滴,清水就能变高汤,这就是一种名为“一滴香”的食品添加剂,但长期食用将危害人体健康。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内的餐饮企业,“一滴香” 及类似的香精和粉末使用相当频繁,明知有害,不少企业却还将其作为“独家秘笈”。(《新闻晚报》8月27日)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困扰国民生活的一大难题。虽然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2009年我国食品食物质量平均合格率达98%,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09超市食品安全调查报告却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只有60分,为3年来最低。从注水肉、地沟油、合成猪血、假豆腐,到瘦肉精、毒大米、毒豇豆;从吊白块、敌敌畏、苏丹红、本地黑,到三聚氰胺奶、洗虾粉、一滴香,不停接受的“新鲜名词”让人们对食品安全充满了忧虑。
一提到食品安全问题,大家就不由自主地谈法律、监管漏洞,说违法成本太低,谴责执法监管不严等问题。这确实是问题所在,但法律很大程度上属于“补丁”的性质,事后救济的作用很大,而监管又难以覆盖中国成千上万的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的底线一再被突破,我们要问,究竟这些商家是为了生存,迫不得已添加这些有毒物质,还是仅仅为了赚更多的钱?也许这是一个双向的恶性循环,开始的时候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但当大家都这么做之后,就变成了迫不得已。 如何避免这种恶性循环?仅靠事后的法律救济和监管,显然不能穷尽。其实,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可以治本的东西,往往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商业伦理。 所谓商业伦理,就是商业活动中的伦理关系及其规律,核心内容是商业主体应该遵守的商业行为原则和规范、应当树立的优良商业精神等商业道德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伦理是商业与社会关系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伦理的灵魂和核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更是道德经济,发达的市场经济必须有先进的商业伦理为之做支撑。只有这样,市场经济才会有序、有活力,才会低成本、才会安全,才会有真正的和谐社会。
一、商业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
继承我国传统的道德观念,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领域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当前商业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四句话。
(一)诚实守信。诚信是世界各国商业伦理道德的核心,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孔子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重诚守信。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不仅表现在信用交易成为主要的交易形式,而且要求树立诚实守信、诚信为本的理念,并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在商业领域中就表现为以诚待人、童叟无欺、货真价实、信守承诺。
(二)见利思义。社会道德准则就是“义”,物质利益就是“利”。树立什么样的义利观,是衡量商业经营者道德高下的重要标准。“见利思义”、“义以生利”、“先义后利”是讲道德的商业经营者处理义利关系的基本原则,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商业道德。经商做生意“见利思义”则成功,“见利忘义”则失败。这些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具有深刻的意义。“见利思义”要求企业和个人遵纪守法,信守公德,服务社会,取之有义。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不能够损人利己、违背社会道德和公共利益,只有顺应国家和民族利益、服务于公众需求才能赢得市场、获得发展。
(三)为富当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为富不仁一直为国人所耻。现代企业更应当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自觉履行社会义务。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造就了一大批成功的企业家,他们中的许多人继承了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捐出一部分财富用于各种公益事业。他们把回馈社会、帮助他人作为自己的一项义务和道德要求。但也有一些企业家偷税漏税,盘剥员工,更谈不上回报社会了。我们的企业家要弘扬为富当仁的社会风尚,做到依法纳税,善待员工,回馈社会,奉献爱心。
(四)公平竞争。只有公平竞争,才能实现优胜劣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如果企业都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窃取商业秘密、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来追求自身的生存发展,就会丧失公平的竞争和发展环境,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权益都失去保障,最终必将导致所有的企业和消费者都成为失败者。因此必须促进公平竞争,使企业和个人遵纪守法,正当经营,抵制贿赂,尊重知识。
二、商业伦理的作用: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人文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加强社会主义商业伦理建设,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业伦理道德精神,可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人文动力。伦理道德作为一种与文化传统相联系的意识形态,必定会对人们的精神取向、人格素质和工作态度产生影响,决定了人们是否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与经济发展相关的事业中去,对经济的发展产生质的影响。
(一)有效降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交易费用而增加社会福利。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道德从积极方面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成本,甚至是零成本。道德作为一种主体的自律机制,可以辅助法律作用的有效发挥,大大降低法律的执行成本,还可以降低交易费用。道德的提高可以大大降低交易费用,相应地提高市场效率,从而推动社会财富的快速增加。
(二)提高合作规模经济效益。无论是现代组织内部的合作,还是更大范围的社会合作,都是在一定伦理道德的支撑下达成和进行的。伦理道德是促成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促成合作的重要机制,能够营造一种积极的精神氛围,促成合作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激发起一种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热情,创造更大的合作效益,从而提高合作规模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
(三)有效内化市场外部性而克服市场缺陷。市场机制不可能解决一切经济和社会问题,它在调节经济活动中必然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缺陷。由于市场经济的功利性、竞争性等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倡导的公平只是相对的,要想更好地解决公平问题,道德是不可或缺的协调机制。市场外部性是市场缺陷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指市场行为或结果损害了市场以外的利益,对他人或社会利益造成了侵害。对此,除了制定必要的市场规范和管理制度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者和全体公民牢固地树立起社会公德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市场秩序的良好道德习惯,这是对市场外部性的有效补充,使“市场外部性”在一定程度上“内在化”,对“市场外部性”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四)使交换中充满平等精神。商品交换以互利为原则,交换双方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对平等和自由的维护,是交换关系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品质的表
现。商品交换的实现体现着一种道德意境,它说明诚实守信的道德法则在交换双方达到了共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以物的交换形式得到了表达,它将欺骗、假冒伪劣排斥于交换关系之外,客观上成就了对社会进取性价值意向的正面支持。每一次商品交换的实现,都是对社会道德的一次促进。商品交换的发达表明契约理念在社会范围内的大面积推广,代表着自由平等精神受众的广大,预示着交换主体在法律和道德意念上的高度自觉。
(五)使消费中体现人格意识。人类的消费不仅仅是一个谋求生存的过程,也是消费主体人格意识的展示过程。消费一直存在着奢侈与节俭的对立。消费只有在适度的意义上才具有合理性,过分的奢侈或过分的节俭都是非理性的人格表现。如果把对使用价值的追求当成肯定自身价值的手段,消费就会被异化,原以为可以提升自己人格的消费者,却可能反而降低了自己的人格。消费方式的选择凝聚着消费主体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及生活本质的认识,不同的消费方式造就了不同人格的人。一般来说,有节制的消费方式承载着相对健全的人格,代表着主人的理性。因为唯有具有理性的人才可能实现对自己欲望的控制,使自己过上一种有秩序的生活。
三、商业伦理的重大价值
首先,干系企业成败。做商业、做实业,使其盈利是一种职责,不盈利企业就不能再发展。但是盈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商业行为最终到底是为了什么?最终是为了人。伦理的最高价值标准是为了人,所以,商业伦理涉及到商业的终极价值。在商业的终极价值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商业很难走得远,很难办得好。商业伦理从小处说,涉及到企业的人才准备、人才教化;从大处说,是企业的终极目的,即源动力是什么。
其次,可以转化成财富。我曾经说过,拥有财富必过一道桥——爱之桥,付出,劳作,奋斗。如果由羡慕财富却没有获得财富转而仇恨财富,或者获得财富后便不知向何处去,不知如何支配财富,都会导致企业不可能有战略性的发展,不可能做百年大企业。这就涉及到我们企业的寿命到底有多长的问题。伦理能支撑多久企业就有多久,因为一个不争的逻辑在里面,这就是你想付出,你想劳作,你想给社会提供服务,总有你可做的事情,做不了大事可以做小事,做不了高科技可以做普通服务业,这个社会360行,每行都需要人,谁不需要服务?为别人
提供需要,就是生存的理由,就能得到发展。其实,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中许多企业家都是素质很高的人,有一些著名的大企业家本身就是思想者,他们对人、对社会、对商业终极目的的认知都非常深刻,他们知道这样做的行为就是化自己为大家,是通过一种商业行为创造财富来为他人服务,一生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情了。因为我劳作,我付出,给很多人解决了困难,带来了商品,带来了大家的需求。在此过程中,我又获得大家的回赠——利润,而我把这部分利润用以继续扩大,继续为大家服务。很多富豪临终的时候都把自己的财富捐给了社会。所以,他们的行为是非常崇高的,这是商业伦理健康达到相当层次的一种必然结果。伦理是可以转化成财富的,伦理不是空的,不是强加给人的。过去讲“积善人家庆有余”,不积善则不积财。“积善”是什么?除了乐善好施以外,还有优良的品格、优良的传统以及优良的家庭伦理等。
第三,树立商业伦理观,可以让人们尊重财富,认知创造财富的人、尊重创造财富的人。哪怕你办一个一张桌的小酒店,还能安排一个厨师就业,还可以给别人提供一桌酒宴,还有点利润,多少还缴一点税吧。现在,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还做不到所有从事商业和实业工作的人都有这种高贵的伦理,但是其中很多人正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在守望着这样一种社会责任,这就是希望。
我们国家是一个缺少商业伦理传统的国家,古代长期处于“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近代又长期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提到商业或商业,首先蹦出来的词语往往是“无商不奸”、“ 无商不恶”、“商场如战场”,就是和短斤少两、以次充好、假冒伪劣、霸王条款、吃回扣、骗等联系在一起的。再看我们的,商业伦理是完全缺失的,学校教育中,商业伦理几乎也是一个空白。即使是MBA、EMBA等专业的商业教育中,强调的最多的就是战略、经营、管理、关系,商业伦理道德课也是缺席的,或者仅仅是象征性的,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研究就认为,原因除了华尔街受到的利益驱动、监管缺失之外,商学院也难辞其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顶尖商学院都注重为华尔街培养所谓的“年轻且精明”的投行人才,“结果是那些涉世不深、又急于快速致富的人将世界推入深渊”。犹太人是全世界公认的会做生意的民族,他们也崇拜金钱。犹太人从小就被灌输篇四:道德案例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中学教师发帖称地震时率先跑出教室 遭网友指责
“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近日,北大毕业后在四川一所中学教书的教师范美忠这番地震后的“表白”在天涯论坛掀起轩然大波,不少网友认为,地震了老师先跑了是一种本能,无可厚非。但范美忠还要“洋洋自得”地自我表白,实在不明智。
网友“五岳散人”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人的观点:这事范先生做的不能说是错的,为自己的行为做解释也没问题,但你在这里说出来并且洋洋自得,虽然有言论自由的底线管着很多人想抽人的冲动,毕竟是件异常傻的事情。
事件回放 地震了 老师先跑了
5月22日,范美忠在天涯论坛写下了《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文中细致地描述了自己在地震时所做的一切以及过后的心路历程。
据描述,范美忠当时正在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上语文课,课桌晃动了一下,但范根据对地震的一些经验,认为是轻微地震,因此叫学生不要慌。但话还没完,教学楼猛烈地震动起来。
“我瞬间反应过来——大地震!然后猛然向楼梯冲过去。”后来,范美忠发现自己是第一个到达足球场的人,等了好一会才见学生陆续来到操场,随后他与学生有一段对话:
范:“你们怎么不出来?”
学生:“我们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只看你一溜烟就跑得没影了,等反应过来我们都吓得躲到桌子下面去了!等剧烈地震平息的时候我们才出来!老师,你怎么不把我们带出来才走啊?”
范:“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你们不知道吗?上次半夜火灾的时候我也逃得很快!”
接着,范美忠对一位对他感到有些失望的学生说道:“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八岁的人了!”
范美忠写道:“这或许是我的自我开脱,但我没有丝毫的道德负疚感,我还告诉学生,?我也决不会是勇斗持刀歹徒的人!?”这些话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论坛上炸开了锅。
范美忠:牺牲是选择不是美德
事后,范美忠又发表了一篇《我为什么写〈那一刻地动山摇〉》,并对网友的部分问题做了回答:我这些话在回去上课之后还会跟学生说也会跟其他人说。告诉学生也告诉其他人,你自己的生命也很重要!你有救助别人的义务,但你没有冒着极大生命危险救助的义务,如果别人这么做了,是他的自愿选择,无所谓高尚!如果你没有这么做,也是你的自由,你没有错!先人后己和牺牲是一种选择,但不是美德!从利害权衡来看,跑出去一个是一个!
昨晚9时27分,范美忠在天涯回应了网友的指责,他表示跑之前自己确实该喊一声,“下次有经验了。但不希望有下次!”
他说:“尚未跟更多学生特别是当时在我班上的学生深入讨论这件事,尤其没跟家长讨论,他们如果骂我我绝不介意!我希望听到学生家长的真实想法。也许这样对判断我的行为和真正确立合理的规范以及探讨出最合理的应对策略都是有益的。”
当“范跑跑”遇到“郭跳跳”
“范跑跑”岂能与“郭跳跳”相提并论? 网友:“范跑跑”先生,你也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要是在唐山地震,你这样的逃跑和这样的发言,恐怕也会就地枪毙的。
这世界总是有很多耐人寻味的事情:跑出一个“范跑跑”,又跳出一个“郭跳跳”。
“范跑跑”闻名中外,是因为他的跑,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他没有来得及顾及学生,自己一人先跑出了教室,并在博客中说明自己并无内疚之感,被网友们称为“范跑跑”。
而“郭跳跳”是这几天才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在6月7日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中,范美忠就自己“先跑事件”与节目嘉宾展开辩论,作为观点对立方的郭松民多次“跳”出来用“无耻”、“畜牲”、“杂种”之类的字眼对范美忠进行了辱骂,情绪异常激动,中途甚至一度愤怒离场,事后被网友冠以“郭跳跳”、“郭道德”之类的绰号。(日《新快报》)
这个节目我自始自终地看完了一篇,重播时还看了一篇,为啥?我想从他们的辩论中寻找着什么?可是没有,因为他们的辩论在重复着以前的观点,没有新意,也没有谈到要害处。其实对于范美忠在地震中不顾学生而逃跑,这是一个无可争议的话题。范美忠逃跑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职责和法律问题。“你既然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你就没有权力选择逃跑。”这是我当教师的妻子说的。她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前年台湾海发生地震,她的学校有余震,老师们立即组织学生疏散,除了一位老师跑了(后被学校开除),全都坚守职责。她说家长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往学校,学校成了监护人,而在场的教师是第一监护人。如果学校在学生疏散时发生踩踏事故,学校和老师都必须负刑事责任。所以,学校毫不留情地把那位老师开除了。正因为此,我对“范跑跑”的狡辩是唾弃的。
“范跑跑”是个法盲,那些为“范跑跑”辩护的人同样是个法盲。《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十二条同样规定,教师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地震、洪水、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和重大治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学校应当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教职工参与抢险、救助和防护,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记得有位武警军官曾对震灾中偷东西的小偷说:你们赶上了好时代,要是在唐山地震,你
们就是就地枪毙!于是有网友说,“范跑跑”先生,你也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要是在唐山地震,你这样的逃跑和这样的发言,恐怕也会就地枪毙的。
一些网友还说,如果在“范跑跑”与“郭跳跳”中为孩子挑选老师,我会挑选“范跑跑”,我认为这是违心的说法,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假如你的孩子在学校(由于余震)发生事故受伤或者死亡,你不会起诉学校和老师,那就是真心话。然而,至今我还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家长。
说郭松民是“郭跳跳”也好,“郭道德”也好,我都认为不错。郭松民年轻时是一个飞行员,跳(伞)曾是他的职责。据“郭道德”的朋友说,他是个主义者,也是个道德的守护者,既然如此,他的愤怒是真情的,他的骂是在表达一种立场。尽管我也不赞同“郭跳跳”的骂人方式,但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难道要的不就是这种效果吗?
我在《这是一个“汉奸”泛滥的年代》就阐述了一种观点:“骂人也是一种立场。”我们应习惯于一个多元化世界,要学会习惯于形形色色的人,学会用和平的手段争论,学会在和平的气氛中和意见不同的人和平相处。有争论并不是什么坏事。社会应该容许存在意见不一致的人,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看来,“范跑跑”和“郭跳跳”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他们的人格和品德都有着质的区别。郭松民曾是一位军人,军人把逃跑当作是最大的耻辱,如果他是一位老师,可以说他是决不会逃跑,对于他骂“范跑跑”也是可以理解的,何况又不是郭松民一个人在骂,“范跑跑”的行为是千人所指,万人唾骂。请问“范跑跑”不顾学生的安危逃跑,还在网络上“炫耀”,不是无耻又是什么?
一家军工企业生产民用家具,在一批货发出后,发现有一张桌子少漆了一遍。经查找,这张桌子已经被顾客买走了。于是厂方便通过电台连续广播了半个月,寻找那位买主。没想到,这一举措虽然没找到买主,结果却引来了12家商场愿意包销该厂产品。
(根据王大庆:《35岁以前成功的12条黄金法则》,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改写。)
天才少女的窃信事件
日,对于位于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的许多师生来说是窒息的一天。当天下午,该校召开校长工作会议,决定开除该校少年班19岁大四女生马蕾蕾(化名)学籍。许多中科大的学生在帖子中指责马蕾蕾窃取本校同学来自国外大学的邀请信(offer),并冒名用E-mail破坏同学的申请。
网上热评“马蕾蕾事件”
19岁的马蕾蕾,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物理专业的大四学生,她今年申请了包括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MN)在内的数所国外大学。当她得知同班女生陈馨(化名)已被明尼苏达大学接收后,抢先从信箱里窃取了陈馨的大学邀请信。并冒名陈馨用E-mail和美国校方联系,拒绝了陈馨的留学邀请,同时推荐了她自己。陈馨因迟迟没收到明尼苏达大学的正式邀请,发信询问美国校方,才发现已被人冒名拒绝了邀请。经过陈馨和班系师生的调查、取证,很快就查明真相:正是同一个班上的马蕾蕾在捣鬼。
此事在3月底一经曝光,又不断有人发帖指证马蕾蕾还窃取了其他人的留学邀请信,具体数量目前难以统计。于是有学生发表联名公开信,要求严惩肇事女生。
校方决定开除窃信女生
中科大校方于4月1日下午在科大BBS上发表了对马蕾蕾事件的情况说明,情况说明中称:3月31日,经违纪学生家长和本人要求,考虑在校压力过大,以避免意外事件发生,经向校有关领导请示,同意其回家等待处理结果。4月1日下午,学校召开校长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对马蕾蕾同学给予开除学籍处分。校方同时表示,对受害同学希望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将给予尊重和协助。篇五:商业伦理案例分析报告
张裕葡萄酒农药残留事件案例报告
一、案例简介
于1892年创办的“张裕酿酒公司”,经过一百多年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1994年张裕成立了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1997年和2000年张裕B股和A股先后成功发行上市,张裕集团的主要产品为葡萄酒、白兰地、香槟酒、保健酒四大系列数百个品种。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综合占有率为20%以上,连年保持行业第一。然而这个赋有盛名的百年张裕也因农药残留问题而深陷产品质量安全风波。
据报道国内三家葡萄酒上市公司的十款葡萄酒产品送经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后,各款葡萄酒均检出多菌灵或甲霜灵农药残留,其中,张裕葡萄酒残留值超过另外两家。多菌灵为美国禁用的农药,有导致肝癌的风险。过后,张裕葡萄酒有限公司回应网传农药残留事件表示,张裕葡萄酒中的两种杀菌剂,均极其微量,远低于欧盟葡萄酒及国家食品的标准,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任何影响。
国家质检总局工作人员表示,甲霜灵和多菌灵主要是防止葡萄霜霉病的杀虫剂,是低腐的低毒性农药,在世界广泛适用于谷类、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甲霜灵具有内吸性,有很好的传导效果,可以防止霜霉病,但在果实上有残留,所以在葡萄酒里面能检测到这种农药。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菌剂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多菌灵和甲霜灵的ADI均为0.03mg/kg体重,(ADI:人类每日摄入某物质直至终生,而不产生可检测到的对健康产生危害的量,以每千克体重可摄入的量(毫克)表示,单位为mg/kg体重),以体重60公斤的人计算,每日可摄入1.8mg,按欧盟限量标准推算,相当于每日可以喝2~4瓶葡萄酒的摄入量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过量的甲霜灵属于低毒性杀菌剂。原药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669毫克/公斤,急性经皮LD50&3100毫升/公斤。对眼睛和皮肤有轻度刺激作用,对鱼类低毒,鳟鱼TLM为100毫克/公斤(96h)。
在抽取的部分葡萄酒样本中,检出多菌灵含量为:0.42mg/kg,仅为欧盟限量标准(≤0.5mg/kg)的1/318~1/26,国内《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3mg/kg)的1/。甲霜灵含量为0.14mg/kg,仅为欧盟限量标准与国内标准(均为≤1mg/kg)的1/474-1/71。数据表明,送检葡萄酒中的两种杀菌剂,均极其微量,均远低于欧盟葡萄酒及国家食品的标准。由于目前尚无国家葡萄酒的农残限量标准,参照国家食品农残限量标准,送检产品上述低毒杀菌剂的含量,远低于食品的限量标准,产品安全可靠,无任何问题,看来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国家葡萄酒的农残限量标准,这样才能彻底消除消费者的质疑。
张裕公司表示,目前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中,只有对葡萄,而没有葡萄酒的农药残留限量的规定,尽管国家对于葡萄酒中的多菌灵和甲霜灵含量没有作出规定,但是张裕仍严格执行食品标准中有关葡萄的农药残留标准,并参照执行更为严格的欧盟标准,而且其指出微量的农药残留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农药防控问题,是张裕集团防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首先,将生产基地烟台所有农药店纳入管理范围,严禁销售国家禁止的23种高毒性农药;对葡萄种植户,严格规定了农药使用范围,只能使用10天内可降解的低毒性农药。并称张裕自2005年进入国际市场,出口欧洲、美国等28个国家,在欧洲3000多家超市、葡萄酒专卖店,欧洲五星级饭店,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头等舱都有张裕葡萄酒,靠的就是严把质量关。
“现代农业大面积生产,基本上都会使用农药,所以,大家在正确地理解这个残留的问题上也要注意,要正确使用农药、合理使用农药、控制农药的残毒,就不会出现问题”,北京农业大学李姓教授称,这次农药残留风波,可能会对健康发展的中国葡萄酒行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检出的结果应该说不管是按照国外标准,还是国内标准,低于这些标准要求的,都是微量的残留。
二、该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的反响
近日,张裕产品在被媒体报道农药残留后,资本市场及公司销售渠道陷入恐慌,张裕A股价上周五大跌9.83%,成交11.10万手,成交金额6.28亿元,日成交量更是创出上市首日之外的第二高度。当日,张裕B股跌停,报收42.93港元。
对这次事件大多数网民认为,张裕受到的严重影响,国内消费者可能因此产生对国产品牌的不信任感,这对葡萄酒行业都会是一个重重的打击。国家批准使用的农药多菌灵与甲霜灵广泛使用于谷物类、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但是目前我国尚没有葡萄酒农残限量专项标准,因此,希望葡萄酒的农残限量标准应及时制定,并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
昨晚慧聪网焦点透视在家乐福、物美等大型超市店看到,张裕葡萄酒依然在销售。有消费者表示,虽然声明中说没什么事儿,但是心里还是会有疑惑,现在牛奶有问题,药品有问题,太失望了!“还是尽量选择别的品牌吧,没办法”,不知消费者们这样的态度,会不会对张裕的销售量产生影响?
还有消费者开始表态称,工厂里葡萄酒不喝了,是不是我们要自己酿葡萄酒,然后改喝自己酿造的葡萄酒?我们也不难发现,鉴于现在各种食品的问题,而在一些美食美酒论坛上,如何自己在家酿造葡萄酒,或者自己制造安静安全的酸奶等食品已经成为热门话题,也有网友在微博中说,从此之后要自己酿造葡萄酒了。
再看看一些网民的评论,百年张裕太令人失望了,其被曝出农药残留时不是
拿事实证明自己无农药残留,而是强调饮微量农药残留的酒对身体无害,若质量过硬在乎别人说吗,这是不是心虚呢?葡萄果农当然希望产多卖多,本来酒商应该把产品质量放在数量前面,从而把握住质量关卡,但是显然今天酒商根本不介意他的消费者喝质量差点的酒,他就希望多卖点;还有网民认为,在一切“向钱看”的氛围下,很多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没有把农产品、食品的安全问题放在首位考虑的位置,没有把在确保农产品原料质量安全的基础上,追求相对的&数量多,价格低,品质优&作为基本原则去组织生产。在企业产品出了问题之后,基本上都是用推脱责任的套路。
上述媒体所爆料的两种农药多菌灵和甲霜灵,由于前者是在美国被禁用的农药,这个消息也在消费者中引起了恐慌。不过美国虽下令禁用,但并未规定不得在食物中检出,而是对其规定了最大残留量。
三、案例分析
食品饮品行业直接关系公众身体健康问题,必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这也正是市场上屡屡曝光的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透过案例内容,根据商业伦理的相关知识不难发现张裕公司处理该事件时存在的问题,具体为一下几点:
第一,张裕集团对待此次农药残留事件的态度不够端正和积极,这可能将对国内葡萄酒行业产生不良影响。
事后就有消费者反映对国产品牌的不信任感,还有消费者开始表态称,工厂里葡萄酒不喝了,是不是我们要自己酿葡萄酒,然后改喝自己酿造的葡萄酒?一些网民的评论,百年张裕太令人失望了,其被曝出农药残留时不是拿事实证明自己无农药残留,而是强调饮微量农药残留的酒对身体无害,若质量过硬在乎别人说吗,这是不是心虚呢?葡萄果农当然希望产多卖多,本来酒商应该把产品质量放在数量前面,从而把握住质量关卡,但是显然今天酒商根本不介意他的消费者喝质量差点的酒,他就希望多卖点;还有网民认为,在一切“向钱看”的氛围下,很多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没有把农产品、食品的安全问题放在首位考虑的位置,没有把在确保农产品原料质量安全的基础上,追求相对的&数量多,价格低,品质优&作为基本原则去组织生产。在企业产品出了问题之后,基本上都是用推脱的套路。
第二,张裕公司没有充分考虑到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反映以及对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没有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回应此事,对公司的稳定和发展不利。
在该农药残留事件曝光以后,在资本市场及公司销售渠道陷入恐慌,张裕A股价上周五大跌9.83%,成交11.10万手,成交金额6.28亿元,日成交量更是创出上市首日之外的第二高度。当日,张裕B股跌停,报收42.93港元。这使得
公司资产市值遭受严重损失,对于稳定公司发展非常不利。
第三,张裕公司忽视了企业道德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现代化的外部环境使得公司运营更加透明,消费者与社会公众的道德意识也相应提高了,即使是知名大企业面对这样的环境对公司的发展都有潜在的实质性影响。现如今社会上关于视频不安全的案例比比皆是,诸如“三鹿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公众不得不表现的过度关注,因此如果企业忽视企业道德,那必然不利于长期生存。
在张裕公司处理该事件的过程中最大的不合理之处就在于其没有主动承认对此次事件应该承担责任并进行改善,而是强调并指出其农药残留没有超过相关标准,且中国目前没有相关的具体数据化标准。然而,强制性规定的数据化标准只是一个度量标准,不会使得消费者或者其他利益相关者改变对此事的看法,从一系列企业品牌危机事件中得出的经验是,光靠“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不过是反复澄清后,最终被揭出的确有问题,最后毁掉的岂不是企业形象,品牌声誉从严重受损到衰败,就像“三聚氰胺事件”,事前国家并没有相关的该标准的规定,然而事后制定出的数据化标准并没有在根本上改变公众对国内乳制品行业的看法。从而很多消费者不断采购进口奶粉,不仅导致国内乳制品行业市场份额下降,而且使得国内乳制品价格大幅度提高。反过来考虑此次葡萄酒农药残留事件,可能会导致同样的影响。
通过案例和以上分析,现提出几点。
首先,张裕公司应该把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放在相对重要的位置上,为了预防和避免以上情形的发生,应该主动调整自身行为,将企业道德管理纳入企业各项管理职能中。作为该行业的领袖,同时也应该具备道德模范的品质,就像强生公司对泰诺胶囊事件的处理。
其次,企业应该首先考虑的是利益相关者的反映,只有公司行为能够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公司才能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树立品牌威信。
最后,从国家相关部门出发来看,应该建立相应完善的规范性标准,以免给企业钻空子的机会,最终导致其损失国际竞争力,产品难以走出国门。同时相关单位应该公开检测数据,保持信息的对称性,稳定相关市场,还需要同时督促葡萄酒行业的原料供应商发展无残留种植技术。
这是我写的,你先看一下,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你告诉我一下或者按照你的想法自己改一下都行。
任务分配:
常东、唐汝珈:资料收集;
魏津:整理资料形成案例报告;
敖尔期郎:PPT制作
张必成:汇报作业成果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业不道德行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