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贫瘠荒凉的土地的土地种什么还能赚钱

猜你感兴趣
&热门励志文章她是如何在土地里种出百万财富_农村种植什么赚钱?_53货源网
她是如何在土地里种出百万财富_农村种植什么赚钱?共有12470人学习了本文 | 发布时间:
农村种植什么最赚钱?下岗女工李春霞 几盆兰花“养”成几百万平舆县的四月,春光明媚,西洋店镇贾营村20亩兰花争相开放,使整个村庄都笼罩在淡淡的香气中。这些兰花的主人叫李春霞,她培育的兰花有20多个品种15万盆,初步估算总价值在300万元以上。养花怡情,偶然发现商机今年37岁的李春霞出生在贾营村,谈起种植兰花的经过,她说,其实一开始对兰花毫不了解,几年前从供销社下岗后,天天在家生闷气,脾气变得非常暴躁,丈夫为了帮助她调节心情,从外面买回来几盆兰花让她养。养花确实能调节人的心情,养了一段兰花后,李春霞心性变得淡定平和。农村种植什么最赚钱?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照看,她种的几盆兰花开出了淡雅的花朵,整个房间里都飘满了若有若无的香气。有一次,丈夫的几个朋友到她家玩,看到阳台上的兰花后,惊呼不已,有个懂兰花的朋友说她养的兰花是不错的品种,每盆都在几百元。朋友笑着说:“如果把阳台种满,这片阳台上种的兰花最少能值几万元。”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朋友一番无意的话,点醒了李春霞,也让她看到了商机。她想,下岗在家反正也是闲着,自己种养兰花也有一定的经验,如果下决心投资大规模种植兰花,肯定可以走出一条路来。敢想敢干,规模种花创大业李春霞有了大规模种植兰花的想法,在西洋店镇工作的丈夫很是支持。她的丈夫有位朋友叫尹新峰,懂得栽培兰花,听说他们准备大面积种植兰花,就主动和他们联系,两家人一拍即合,共同筹资160多万元在西洋店镇贾营村包下20亩土地,建起了仁和兰苑。经过半年的建设,仁和兰苑已是有模有样:由钢管建成的大棚覆盖了整块田地,大棚内温度适宜,管道纵横,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李春霞边建设边学习兰花种养技术,她先后购买了50多本种植兰花的科技书籍,并多次到广州、云南等地,了解掌握兰花的种植和销售动态。农村种植什么最赚钱?本地的土质不适合种植兰花,李春霞就买了20万个塑料小盆,在专家的指导下,用碎石、粗砂、泥土、肥料配成了兰花专用土。她以大别山兰为主要培育对象,同时还引进叶兰、四季兰、寒兰、黑兰、惠兰、春剑等10多个品种共15万株,每一株兰花都独享一个花盆被整齐地摆放在花架上,放眼望去,满园的蕙兰、剑兰花儿开得正闹,氤氲的香气沁人心脾。精心培育,一株兰花能卖上千元李春霞所种养的兰花大部分是从大别山引进的将军兰。将军兰是因为生长在许世友将军家乡而命名,每到春暖花开之时,竞相开放,花开之际,漫村飘香。李春霞介绍说,兰花是分株繁育,花苗两年后就要分株,1株变成2株,第三年2株变成4株,第四年4株就变成8株。种植兰花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卖兰花苗,兰花可当做苗卖给别人,也可以长大后当做花卉卖。农村种植什么最赚钱?最近几年,最普通的兰花苗价格基本在每株10至20元之间浮动,按兰花苗每株5元钱的价格计算,种植1年后5元就变成10元,而后逐年递增至20元、40元……一般情况下两年就可以收回成本,而后分株而成的兰花扣除化肥、农药等管理成本后全部都是利润,经济效益相当可观。这还仅仅是普通品种的兰花,如果培育出特殊品种,那一盆卖到上万也是常事。李春霞每年等兰花全部开花后,在中间挑选珍稀品种,精心培育,从一茎一花逐渐培育出了一茎多花,种类也从单纯的春季开花类增多到四季开花类,一株兰花的售价也从当初的几十元提高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示范带动,乡村处处兰花香李春霞说,要种好兰花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记住“干兰湿菊”。农村种植什么最赚钱?“种菊花要保持潮湿,种兰花一定要保持干燥,不要每天浇水,偶尔一个星期浇一到两次,湿了会烂根。”为了便于浇水和管理,她都用颗粒状的人工植料作为盆土。她还说,有人以为兰花娇气,不好养护,实际上兰花是生命力极强的君子之花,栽培上掌握土质的两个标准就可以了,一是土质要疏松,二是土质宜清瘦,还有就是在控水上应略干就是了。最大的诀窍就一个字——“懒”,也就是说兰花的管理上要做到大方一点,不要太勤快。李春霞种植兰花,成了远近闻名的种花专业户,她在贾营村雇用了8名妇女来帮助管理兰花园,在教给她们技术的同时,还免费向她们提供兰花种苗。现在,李春霞主动帮助乡亲们发展兰花种养业,而且主动担当起了组培和育苗的重担,为村民提供低成本兰花种苗。农村种植什么最赚钱?在她的带动下,贾营村农民种植兰花的积极性高涨,不少人家在屋前屋后的空地上种起了兰花。农村种植什么最赚钱?十年种出羊肚菌 销住欧洲赛黄金十余年破解难题杨国春是游仙区国春芦笋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正是他十余年潜心钻研,成功在魏城实现了羊肚菌栽培商业化。杨国春原是绵阳罐头厂技术员,负责食用菌、芦笋栽培,1995年企业改制,他选择了回家自主。他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将主攻方向定在擅长的方面。“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起,生物学家就在研究羊肚菌人工栽培,但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杨国春说,因为羊肚菌产量稀少,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市场价值高,如果能够人工栽培,产业前景一定很好。经过十多年摸索,杨国春成功掌握了羊肚菌栽培技术,实现了其室外亩产400斤。“前期试验很不成功,试了几十种方法,产量也不能稳定。”农村种植什么最赚钱?杨国春介绍,2008年他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五六分试验田产了80斤。2009年依照成功经验,扩大生产再获成功,亩产值可达2.5~3.5万元,投入仅为0.8~1.2万元。后来通过公司加农户模式,羊肚菌人工栽培实现商业化,今年将发展到一千亩。杨国春说,他的方法不用培养料,栽培过程相对简单,只要是阴暗潮湿、水源无污染的地方,都可以人工栽培,只要适时喷水,产量就能保持稳定。“软黄金”销住欧洲在魏城镇双柏街农房后面,有一大片黑色遮阳棚覆盖的土地,里面种植着堪称“软黄金”的羊肚菌。农村种植什么最赚钱?走进遮阳棚里,高低错落的地块分畦整齐,每畦宽度约一米,上面长着稀疏的小麦和杂草。经过指点,记者发现每畦杂草丛中,长着许多顶部像蜂巢的羊肚菌。一位工人端着箱子,正在畦上采摘成熟的羊肚菌,“这回是摘第三轮了。”在游仙区国春芦笋专业合作社,采摘的羊肚菌装了五六个大箱子。几名工人手持剪刀,小心地修剪根部并除去附着的泥土,然后给标准出口包装箱里放上冰袋,用柔软材料分隔,将羊肚菌分层装入箱中密封。“不要小看这一两斤羊肚菌”,一位工人说,“卖到国外,就是五六百元。”“这个栽起来并不费事,收入却比粮食高得多。”村民胡宗祥介绍,他从合作社了解到羊肚菌种植,就与合作社签订了栽培销售协议。农村种植什么最赚钱?“去年下来,一亩地净收入达到1万2千元,是种粮食的几十倍。今年我还要扩大栽培面积。”据悉,合作社将以羊肚菌为主打,并与外贸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产品基本销住殴洲等国家。人工栽培受关注据了解,羊肚菌是珍稀食(药)用菌,氨基酸含量居食用菌之首,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元素丰富,国内外市场需求巨大。国内市场新鲜羊肚菌收购价格达150元/千克以上。如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家,每千克干品价格可高达300美元,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杨国春人工栽培羊肚菌成功后,引起了省市相关部门的重视,并派出专家小组现场查看。农村种植什么最赚钱?一位德国客商闻讯赶来,一脸兴奋,在生长羊肚菌的田畦里,不断按下相机快门,记录下人工栽培的羊肚菌。据市农业部门相关人员介绍,这项技术已经达到国内前沿水平,该合作社去年获得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农村种植什么最赚钱?林下种“仙草” 户均收入30万铁皮石斛一般生长在海拔100-3000米高度之间,常附生于树上或岩石上,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不耐寒。图为平南农村在树下种植铁皮石斛,让铁皮石斛顺着树干攀爬附生,树下空地还种植红薯、芋头等作物。在平南县镇隆、六陈、大新等乡镇,去年在龙眼、荔枝树下种植铁皮石斛的林农,一年间就由原来10多户发展到200多户,总面积1500多亩。种下的350万株苗,90%以上成活,目前平均株长6-8厘米,最长的10多厘米。农村种植什么最赚钱?今年收获时预计总产量3.15万公斤,按每公斤元价格计算,总产值可达万元;不到两年时间,种植户平均可收入二三十万元。种植户说:找到这样好的生财之道,全靠“高手指路”。他们说的“高手”,是自治区林业科技特派员胡桂琼。胡桂琼是平南县林业技术站工程师,在育苗和造林技术方面经验丰富。2012年,平南县林业局选派胡桂琼为自治林业科技特派员,在自治区林业、科技部门指导下,利用休息日和工作便利,挂钩下乡,为农民寻找致富之路。平南县有20万亩石硖龙眼林,还有大面积荔枝林,有效利用这些现成资源,农村种植什么最赚钱?种植喜欢多雨石灰岩地区常绿阔叶林的“仙草”铁皮石斛,胡桂琼认为天时、地利、人和俱全。针对乡镇农业资源丰富、农村科技力量不足、科技服务“缺位”的现状,胡桂琼首先着手培训实用型、技能型农村乡土人才,采用田间地头现场讲解、入户面授、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咨询和建立示范户等服务方式,使大批农户在较短时间内掌握铁皮石斛高产栽培技术。然后大力推广龙眼林种植铁皮石斛,以点带面,提高林地产出。一年来,胡桂琼大力推广立体栽培铁皮石斛新技术,在农村建立起一批示范点、示范户。农村种植什么最赚钱?今年,平南县林下经济发展势头更好,铁皮石斛有望成为平南农村一个地方特色鲜明的新产业。农村种植什么最赚钱?种植加工百合 年纯利70多万百合的价值不仅在于观赏与药用,它还是一种价格昂贵的食材。日前,记者在重庆江津区永兴镇万狮桥村采访时获悉,该村返乡创业的村民杨宗彪,去年靠种植和加工食用百合,共获得70多万元纯利润。几年前,百合种植在永兴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产业。农村种植什么最赚钱?该镇农业服务中心干部岳云富介绍,永兴镇种植食用百合已有20多年历史,但常年规模只有数十亩,主要用于供种,销往湖南省隆回县一带。“既然我们种出的百合被用于供种,说明我们这个地方生态环境好、病虫害少,适合发展百合产业!”2009年,永兴镇政府决定大力扶持发展食用百合产业,对种植百合的农民每亩给予200元补贴。此时,杨宗彪正在广东打工,每月收入有5000多元。农村种植什么最赚钱?当他听说镇政府扶持发展百合产业的消息后,就到当地的商场调查百合的销售行情,结果让他大吃一惊:最差的都能卖60元/斤,好的要卖100多元/斤。杨宗彪还调查了解到,广东人喜欢煲汤,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的百合球茎,是他们用于煲汤的主要原料之一,当地市场对食用百合的需求量非常大。2009年底,杨宗彪辞去工作,返乡种植百合。为降低风险,他只拿出2万元,在自家地里种了2亩,第二年9月,他收获了4000斤,获得4万元纯利润。2010年底,他将规模扩大到4亩,2011年底又扩大到28.7亩。他告诉记者,去年种植的百合,给他带来了50多万元纯利润。在种植百合的过程中,杨宗彪还找到了另外一条“财路”:他发现,因当地种植的百合主要用于供种,一些根须不好、被挖烂的百合被弃之不用。农村种植什么最赚钱?去年,他到广东清远农贸市场找到买家,将农民不能供种的百合回收进行初加工。当年,他共加工销售了10吨百合,赚了20多万元。他感慨地说:“这两个项目赚的钱,比他打工10年的收入还多!”目前,他正准备开发百合产业的另一个“钱途”:因百合花对心脑血管病有很好疗效,而当地的百合花却被剪掉不用。接下来,他准备建一个百合花茶厂,回收农民剪去不用的百合花,加工成百合花茶,以进一步提高百合产业的附加值。农村种植什么最赚钱?岳云富称,从年,永兴的百合种植面积已由数十亩扩大到3000多亩。他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充分利用永兴的生态优势与富硒优势,加大对百合种植、加工等环节的扶持力度,力争将全镇百合产业做到1万亩以上规模。&1. 2. 3. 4. 5. 6.
上一篇:下一篇:
其它创业项目信息
1234567891011
热门微商货源
1234567891011
淘宝网店怎么开,找免费开网店货源,欢迎来到53网店货源网。本站的货源信息由会员发布,请妥善交易!
-|--|--|--|--|--|--|--|-
投诉、建议联系邮箱:9386542⒊◎qq.Com (请尽量发邮件联系) QQ: 广告联系 QQ: 交流QQ群:(禁止任何广告)
&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山坡地种什么最赚钱?看河南省渑池县南村乡陈居民是如何在山坡种植花椒增收致富的。青山村当年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外村姑娘不愿来&曾是十里八村的笑谈。他和乡亲们之所以过上了和市民一样的生活,村里还立起了&三门峡十大林业产业基地&的牌子,主要依靠种花椒富裕起来。
  陈居民五代居住此地,由于地处山坡,吃水困难,&看得见黄河,却喝不到水。&丰年一亩地也只能收成500斤小麦,遇到干旱年份,连种子钱都收不回来。出行没好路,居住无好房,吃水靠水窖。这是陈居民所在山区面临的普遍问题。
  为找到致富门路,他开始种苹果,&结果卖苹果得来的钱只能买几瓶饮料,惹得家人直抱怨。&后经乡植保站专家提醒,此处土地贫瘠干旱,不适合种植果树。一盆冷水浇醒了陈居民:特种种植是个技术活,光有蛮劲还不行。
  2010年,渑池县南村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陈居民眼前一亮:花椒耐旱、耐瘠,产量高、价不低,咱这山坡地正适合,政府不但免费供苗,还给补贴,肯定中!陈居民发动亲戚借资2万元,又以13亩土地折资1万元的形式入股合作社,第3年就实现亩均8000元收入。
  种花椒对管理的要求不高,只要便于通风、光照和采摘就行。&粗放管理不等于不管,花椒树最怕&两荒&,一怕地荒,二怕树荒。该除草时得除草,该剪枝时得剪枝。剪枝有讲究,&小树剪大枝,大树剪小枝,留够三股六杈十二枝。&谈及种植花椒技术,陈居民变成了专家。
  &这两年花椒行情看涨,花椒树真正成了俺庄稼人的&发财树&。&陈居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花椒效益凸显,让大伙从陈居民身上看到了希望,大家开始纷纷种植花椒,如今全村180户家家种花椒。截至目前,合作社年收购花椒300余吨,产值1500余万元,示范带动周边8个行政村发展花椒种植面积达12000余亩。
  &如今,咱村的花椒还在工商部门注册了&澧津&商标,能对花椒进行烘干、过筛、加工、分级、包装,土特产做成了大买卖。&陈居民说,合作社的花椒2010年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2011年通过河南省无公害产地认证,小花椒变成了&抢手货&。
  苦熬四年,换来喜事连连。陈居民乐呵呵地说,自己去年三喜临门。第一喜是花椒行情上涨,自己种植的花椒树扩大到20亩,纯收入达13万元。第二喜是花椒市场打开局面,远销四川、重庆、江浙一带。&一把年纪还赶时髦,连网店都开上了。&提到第三喜,回忆起&光棍村&生活的陈居民更加高兴:他在县城买了一套126平方米的房子,&没有贷款,一把清!给俺儿子提亲的媒人也来了好几拨&。
本文标题:山坡种什么最赚钱?山坡种花椒亩收入8000元本文链接:http://www.cyzf.net/zfdz/3825.html
全站最新文章
现在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每个月收入1000块钱没得问题。近日,秀山土家族苗...
臭黄荆别名斑鹊子,性凉、味辛、微苦,能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可别小瞧了它...
菌包种植茯苓产量很高,我曾种出过单个重量达30斤。近日,丰都县茯苓种植大...2016年是农民非常艰辛的一年,天灾连年、农资涨价、粮食降价,很多农民不仅没挣到钱,甚至赔了老本,而国家的大方向也在发生变化,如今2017年已经来临,很多农民都在发愁,今年到底应该种什么,种什么才能挣钱!
1.玉米还能不能种了?要不要改种大豆?
2016年玉米价格不断下跌,从一块多跌至六七毛,种玉米的都亏惨了!2017年还能不能种玉米了?种玉米还能不能挣到钱?这是很多东北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
其实农民想要挣钱,一定要紧跟国家的政策形式,2016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中提到,2017年将继续减少玉米的面积,价格肯定会下跌,在加上国内玉米市场供大于求,估计也难卖出去,产量在高,没有需求都是白搭。
那要不要种大豆呢?从政策上来说,国家鼓励种植大豆,在需求上大豆有缺口,价格也高一些,但大豆的产量要低一些,不过小编觉得,玉米改种大豆的可行性还是比较高的。
2.花生种植面积或可增加
很多农民表示,被16年玉米的价格伤到了,今年是万万不会种植玉米了,而花生的价格还不错,或许会成为不少人新的选择,虽然说种花生比较麻烦、比较辛苦,但一亩地的收益显然是比玉米要高的,对于农民来说,他们不怕辛苦,就怕挣不到钱!
3.种棉花的也会增多
前阵子棉花价格上涨不少,这可让种玉米的朋友眼红了,虽然最近的价格有所下跌,但好歹有反弹的机会,种地本来就是一个高风险行业,病虫害、天灾、价格动荡真是是资本的炒作,任何一个都可能让农民血本无亏,农民朋友大不了赌一把!
4.种水果的农民会增加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都太难种了,很多农民会选择种水果,根据当地的地方特色选择种一些适合的水果,甚至可以形成田间采摘,这在目前也是非常多的,小编的朋友家去年就放弃了粮食作物,种植了草莓,现在已经成熟可以采摘,不过水果种植都需要一定的技术管理和栽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总之,任何产品价格都是变化着的,小编还是建议,在种植之前一定多了解市场行情,不要盲目的投入,很多时候都是看着别人挣钱,到自己的时候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189人有用138人有用194人有用334人有用白芨别称白及、甘根、紫兰等,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块茎,入药具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的功效,市场价格5月25日,石家庄市保障房中心发布消息,市区2017年第一批公共保障房申请将于5月27日开始,6月5贫瘠地里种出金娃娃--新农村--人民网
辽宁朝阳发展设施农业改变靠天等雨――
贫瘠地里种出金娃娃
&&&&来源:&&&&&
  近日,十年九旱的辽宁朝阳传来好消息:上半年,人均纯收入达6016元,同比增长24%,增幅史上最高。  “这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新增100万亩设施的重大决策。”朝阳市委书记陈铁新说,“去年6月以来,全市共新增设施农业106.77万亩。目前全市共有大棚超过180万亩,农民户均超过1个棚,设施农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超过70%。乡亲们再也不用过那种眼巴巴地望天盼雨、靠天吃饭的日子了。”  建大棚,为农民找一条增收路  紧邻内蒙古的朝阳市干旱少雨。统计表明,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10年。  “这几年,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北票农民乔玉芳说,“春天盼下雨种苞米,夏天盼下雨拔苗。”  专家介绍,朝阳光照多、雨水少,是传统农业发展的瓶颈,但在这里发展大棚等设施农业,瓜果生长好、病害少,而且冬季不用人工烧煤增温。  辽宁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做出重大决策,把新增100万亩设施农业建设作为惠及朝阳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省财政拿出10亿元资金给予扶持。  “这是一条摆脱恶劣气候困扰、实现资源条件较差的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市长王明玉说,去年6月以来,各县、市、区都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农民每建1延米大棚,财政至少补贴120元,一个大棚补贴1万多元;有的地方每建1延米大棚补贴甚至达到300多元。  冬销北,夏走南,农民致富不再难  昔日在贫瘠里刨坷垃的朝阳农民,忽然发现贫瘠地里也能种出“金娃娃”。  “去年,我靠积蓄、贷款加近5万元的政府补助,投资近20万元,建了3个高标准大棚。不到一年,收了三茬西红柿,毛收入12.7万元,估计2年就能收回成本。原来种苞米,每亩收入最多1000元。”北票市台吉镇西台吉村律相久感慨地说。  眼见真有实惠,群众纷纷响应。一年时间,全市新建大棚小区规模绝大多数超过100亩。在品种上,实现“一县一品”,北票的番茄,凌源的花卉、黄瓜,建平的瓜果,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冬销北,夏走南,四季市场都不闲,95%以上销往外地。”朝阳设施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王瑞坤介绍,冬天设施大棚里的蔬菜销往东北地区,夏天蔬菜销往南方各省区,巧打时间差,农民销售不犯难。  激增的大棚,让闲散在家的妇女们也忙碌了起来。北票市龙潭乡榆树里村吕桂杰说,她和村里的姐妹们都到附近大棚,管理、采摘,一个月1000多元收入,还能顾家顾孩子,也不耽误自己。  向“四荒”要地,创新设施农业发展模式  在不少地方,农业结构调整时,出现了蔬菜瓜果与种植“争地”的矛盾。朝阳在发展设施农业时,尽量减少占用,尤其是基本农,向“四荒”要地、要效益。  炎热的7月,记者在双塔区桃花吐镇李家窝铺村看到,绿油油的横梁山下,400余栋大棚依平缓山势而建。不完全统计,全市开发“四荒”18.86万亩,建棚6万栋,不但解决了粮食生产与设施农业发展争地矛盾,而且实现了全市6万多农户稳定增收。  欠发达地区,大规模发展设施农业,资金是大问题。朝阳还鼓励企业化运作,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设施农业产业发展中。引入企业资金,参与农业开发建设。目前,全市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大户参与建棚的达到461家,建设面积45.66万亩。  目前,全市设施农业总规模达到185万亩,如何提高效益是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全市各地都把重点放在设施农业生产和管理上来。在做好种苗中心建设、市场建设、农民培训、农业协会、农产品安全监管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致力于打造北方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引进、推广机械操作和自动化控制设备,做好市场开发与销售等等。
(责任编辑:乔雪峰)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
发短信上手机人民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贫瘠土地怎么变肥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