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焊缝超声波检测报告示意图应放会么图

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精选).doc
文档介绍:
标题: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母材厚度不小于 8mm 的铁素体类钢熔化焊对接焊缝脉冲反射法手工超声波检测。本标准不适用铸钢及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外径小于 159mm 的钢管对接焊缝;内径小于等于 200mm 的管座角焊缝及外径小于 250mm 和内外径之比小于 80%的纵向焊缝。2 职责2.1 焊接检验人员负责对焊接作业进行全过程的检查和控制,根据设计文件以及工艺文件要求确定焊缝检测部位、填报无损检测委托单以及填报、签发焊缝质量检验评定报告单。2.2 无损检测人员负责根据相关规程或相关技术文件规定的探伤方法及探伤标准对受检部位进行无损检测,超声波Ⅱ级检测人员负责填报、签发检测报告。3 引用标准JGJ81-2002 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GB/T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4 质量要求质量评定标准及相关质量等级应遵循设计文件及有关工艺技术文件的要求。4.1 GB《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法》对焊接接头质量分级规定见表 1。表 1 缺陷的等级评定评定等级板厚8~50 8~300 8~300A级 B级 C级Ⅰ 2T/3,最小12T/3,最小10,最大30T/3,最小10,最大20Ⅱ 3T/4,最小12 2T/3,最小 12,最大50T/2,最小10,最大30Ⅲ&T,最小20 3T/4,最小 16,最大75 2T/3,最小12,最大50Ⅳ超过Ⅲ级者注:焊接接头两侧板材厚度T不等时,取较薄板材厚度。()内数字适用于 GB 5 原材料及过程产品焊缝检测工艺方法5.1 典型过程产品及原材料超声波检测示意图检测区检测面位置2位置1图 1 检测和探头移动区图 2 锯齿形扫查翼板(炉胆或筒体)腹板(管板)位置4 位置2位置4位置2位置1位置3位置1图 3 焊接(轧制)T 型钢超声波检测示意图图 4 板材接料超声波检测示意图位置2位置1图 5 不同板厚或肢厚的板材或型材接料超声波检测示意图图 6 超声波探头选择及检测前焊缝两侧清理示意图5.2 超声波检测工艺5.2.1 超声波检测工艺了解焊接工艺及质量要求-----确定检验部位及检验比例-----确定检测技术等级及质量等级-----选着检测灵敏度-----选择标准试块或参考试块-----了解检测构件结构及焊缝尺寸-----确定扫差方式及检测面-----选择探头----编制超声波检测工艺卡----焊缝外观及尺寸检验----填制焊缝质量检验评定报告单----检测面准备-----填写焊缝无损检测委托单-----焊缝超声波检验-----填写无损检测原始记录---焊缝质量评定-----出具焊缝超声波报告5.2.2 试块及探头的选择根据母材厚度、实际焊缝宽度选择对比/标准试块以及超声波探头(类别、晶片面积、频率、K值、前沿值)表 2 对比、标准试块以及探头选择母材厚度(mm)6~8 8~14 14~22 22~30 30~46 46~80焊缝宽度(mm)a=6~10b=10a=12~16b=15a=16~25b=15a=b=25~36 a=b=36~54 a=b=40~60检测级别B B B B B B试块型号CSK-IA/RB—2CSK-IA/RB—2CSK-IA/RB—2CSK-IA/RB—2CSK-IA/RB—2CSK-IA/RB—3探头选择探头类别单/斜小径管探头(小径管对接环缝用)单/斜单/斜单/斜单/斜单/斜晶片面积≤80≤50(小径管)≤100 ≤200(K2.5)≤180(K2)≤300 ≤440 ≤460探头频率5MHZ 5MHZ 5MHZ/2.5MHZ 5MHZ/2.5MHZ 5MHZ 2.5MHZ探头K值K3 K3 K2/K2.5:双坡 K2 K2 K2/K1~K1.5/K1前沿值≤10≤6(小径管)≤12 ≤12 ≤15 ≤15 ≤15 5.2.3 探测方式以及扫查面的准备环绕转角左右前后根据母材厚度、检测级别(采用 B 级检测)以及焊缝处构件结构按表3 选择探测方式以及探头移动区宽度。表 3 探测方式检测区宽度探头移动区宽度选择母材厚度 4~8 8~46 46~80 备注探测方式方法直射波法/一次反射波法/二次反射波法直射波法/一次反射波法直射波法应加横向检测波次一次/二次/三次波一次/二次波一次波探测面单面双侧单面双侧双面双侧或单面双侧双面单侧(后两种方法选择 2 种 K 值探头探测)46~80 厚因选择后两种方式时按表选择 K值检测区宽度焊缝本身宽度以及焊缝两侧各 30%板厚焊缝本身宽度以及焊缝两侧各 30%板厚焊缝本身宽度以及焊缝两侧各30%板厚热影响区检测宽度最小宽为5mm.最大为 10mm探头移动区宽度1.5P 1.25P 25P P=2KT正式检测前应按表的规定检验探头移动区的宽度,在探头移动区范围内应清除焊接飞溅、铁屑、油垢以及影响检测的其它杂质,探头移动区应平整,表面粗糙度应小于等于 6.3um。5.2.4 检测灵敏度以及面板曲线各线灵敏度选择根据母材厚度按下表选择面板曲线各线灵敏度,实际检测时扫查灵敏度以及进行横向缺陷检测时检测灵敏度的选择见表 4。表 4 超声波无损检测面板曲线灵敏度及扫查灵敏度选择实施标准试块形式板厚评定线定量线判废线备注GB11345 RB-ⅡA 8~80Φ3×40-16dBΦ3×40-10dBΦ3×40-4 dB扫查灵敏度实际扫查时各线灵敏度不得低于相应评定线灵敏度,横向检测时应将各线灵敏度提高 6dB.3.2.5 操作程序(1)校对探头性能:测定探头前沿 L0、探头主声束偏移以及探头 K 值。K1.5K1.0K2.0K2.5K3.0有机玻璃注:尺寸误差不大于正负0.05mm图 5 CSK-ⅠA 试块图 6 探头校对性能图探头主声束偏移:如图示,将探头对准 CSK-ⅠA 试块的一直角边,调整探头角度,直至找到最高反射波,此时图示角度α即为探头的主声束偏移,要求α≤2°。测定探头前沿:如图示,,将探头对准 R100 弧面,前后移动探头,直至在显示屏上找到 R100弧面最高发射波,测量 L2,此时探头前沿值 LO=100-L2。探头前沿值应符合表的规定范围。探头 K 值测定:将探头按图示位置放置,将探头对准 R50 阶梯孔,前后移动探头,直至找到最高发射波,测量 L1,计算探头 K 值,K=(L0+L1-35)/30,要求实测 K 值与标准 K值误差在 0.2 以内。(2)调节扫描比例按下表确定扫描比例:表 5 扫描比例选择表母材厚度 4~8 8~14 14~20 20~46 46~80水平调节 1:1 1:1 1:1深度调节 3:1 2:1 2:1 1:1 1:2表 7 扫描比例及灵敏度调节示意图图 8 RB-3 试块注:尺寸误差不大于 0.05mm。将探头按图示位置放置在试块上 GB11345 用 RB-3 试块)。深度调节:将(扫描量程)按钮调至 250 档(2:1、3:1 为 50 档),将探头对准 20mm 深度孔,前后移动探头1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浏览:16次《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TB-2658标准》
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TB-2658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工务作业第21部分
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作业Maintenance PerformancePart 21:Ultrasonic Testing of Rail Welds(送审稿)200X-XX-XX发布
200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发 布TB/T0X目
言 ............................................................................ 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工艺要求 .......................................................................... 14. 探伤操作 .......................................................................... 35. 缺陷判定 .......................................................................... 66. 探伤报告 .......................................................................... 7附录A(规范性附录)
GHT型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对比试块 ................................. 7附录B(资料性附录)
测距校准方法 .................................................... 10附录C(资料性附录)
距离波幅曲线制作和使用 .......................................... 11附录D(资料性附录)
缺陷相对3dB延伸度测定 .......................................... 14附录E(资料性附录)
仪器和探头性能测试方法 .......................................... 15附录F(资料性附录)
焊缝探伤备品表
................................................ 21ITB/T0X前
言TB/T 2658《工务作业》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防护员作业——第2部分:无缝线路大中修作业——第3部分:线路大修作业——第4部分:线路中修作业——第5部分:线路维修作业——第6部分:路基作业——第7部分:林业作业——第8部分:采石作业——第9部分:钢轨超声波探伤作业——第15部分:小型线路机械作业——第16部分:大型清筛机作业——第17部分:大型捣固车作业——第18部分:动力稳定车作业——第19部分:配碴整形车作业——第20部分:大型养路机械道床换碴作业本部分为TB/T 2658的第21部分。本部分是对TB/T 05《钢轨焊接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标准中钢轨焊接接头探伤内容的细化,同时增加了对在役钢轨焊缝探伤的要求。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北京铁路局、郑州铁路局、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黎连修、涂占宽、熊晓兰、朱 梅、赵明忠、杨广明。IITB/T0X工务作业第21部分: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作业1. 范围TB/T 2658的本部分规定了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的工艺要求、探伤操作、缺陷处理、探伤报告等。 本部分适用于新焊钢轨焊缝(以下简称新焊焊缝)和在役钢轨焊缝(以下简称在役焊缝)的超声波探伤作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TB/T 2658的本部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部分的条文。本部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部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JB/T 1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JB/T 1
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TB/T 05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TB/T
钢轨超声波探伤探头技术条件3. 工艺要求3.1
基本要求3.1.1
应采用单探头和双探头两种方法对焊缝进行扫查。3.1.2
为保证焊缝探伤质量,焊缝两侧各400mm范围内,不宜钻孔或安装其它装置。3.1.3
铝热焊焊缝扫查应遍及焊缝全宽度(宽度超过40mm焊缝的轨底两侧部位除外)。3.1.4
焊缝探伤应配齐备品,见附录F。3.1.5
新焊焊缝的探伤在推瘤和打磨以后进行,焊缝处温度应冷却至40℃以下,探测面不应有焊渣、焊瘤或严重锈蚀等。轨头踏面、轨头两侧、轨底两侧和轨底角上部(30mm)应打磨至钢轨原始面。3.1.6在役焊缝探伤前应清除探测面上的油污和严重锈蚀等,扫查范围应以焊缝中心向两侧各延伸200mm。在役焊缝可使用阵列探头或组合探头进行分段探测。3.2
探伤人员探伤人员应具有铁道部门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鉴定考核委员会颁发的Ⅱ级或以上级别的技术资格证书,经专门的钢轨焊缝探伤技术培训,合格后方能独立承担钢轨焊缝探伤工作。3.3
探伤设备、探头和试块3.3.1
超声波探伤仪超声波探伤仪应符合JB/T ,并达到如下技术要求:a) 衰减器总量:
≥80dB衰减器相对误差: 在工作频段内,每12dB误差不超过1dB。b) 放大器带宽:
不小于1MHz~8MHzc) 灵敏度余量:
≥55dB (2.5MHz纵波)d) 分辨力:
≥26dB (2.5MHz纵波)e) 动态范围:
≥26dBf) 垂直线性误差:
≤4%g) 阻塞范围:
≤10mmh) 水平线性误差:
≤2%i) 数字探伤仪采样频率: ≥100MHz3.3.2
超声探头超声波探头测试应符合JB/T ,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TB/T 和如下具体要求:1TB/T0Xa) 应无双峰和波形抖动现象,探头前沿长度应能满足探伤扫查范围的需要。b) 回波频率及其误差回波频率:在役焊缝和铝热焊焊缝:
≥2.5MHz新焊接触焊和气压焊焊缝:
≥4MHz回波频率误差:
≤10%c) 折射角误差折射角在37?~45?之间时:
≤1.5°折射角≥60°时:
≤2°d) 横波探头分辨力4MHz以上探头:
≥22dB2.5MHz探头:
≥20dBe) 横波单探头始脉冲宽度(R100圆弧面增益40dB)4MHz以上探头:
≤20mm2.5MHz探头:
≤25mmf) 相对灵敏度纵波直探头(同灵敏度余量):
≥55dB横波探头:4MHz以上探头:
≥60dB (R100圆弧面)2.5MHz探头:
≥65dB (R100圆弧面)g) 组合或阵列探头各子探头入射点相对偏差:
≤2mm各子探头灵敏度相对偏差:
≤4dBh) 阵列探头分段扫查间隔:
≤15mm3.3.3
扫查装置3.3.3.1
新焊焊缝扫查装置:a)
用于工厂或基地焊焊缝:应能对轨头、轨腰和轨底部位进行K型扫查。b) 用于现场焊焊缝:应能对轨头和轨底两部位进行K型扫查,能对轨腰部位进行K型扫查或串列式扫查。3.3.3.2
在役焊缝扫查装置应能对轨底部位进行K型扫查,对轨腰部位进行串列式扫查。3.3.4
试块除CS-1-5试块和CSK-1A试块外,钢轨焊缝探伤还应配置GHT-1和GHT-5对比试块(见附录A)。对比试块应经铁道部主管部门认可的机构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3.3.4.1
GHT-1双探头探伤试块试快上的人工缺陷可加工在试块的两端,见附录A图A.1a)和图A.1b)。3.3.4.2
GHT-5单探头试块试块分为A、B和C三个区域,见附录A图A.2a),分别等同于TB/T 1632.1标准中GHT-2、GHT-3和GHT-4试块,其中:A区:铝热焊焊缝0°探头区,等同于GHT-2试块,见附录A图A.2b)。B区:轨头和轨腰横波单探头区,等同于GHT-3试块,见附录A图A.2c)。C区:轨底横波单探头区,等同于GHT-4试块,见附录A图A.2d)。3.4
扫查方式及要求3.4.1
新焊焊缝3.4.1.1
单探头法:a) 宜用K≥2横波探头从踏面或轨头侧面对轨头进行扫查和从轨底斜面上对轨底部位进行扫查。 b) 宜用K0.8~K1横波探头从钢轨踏面上对轨腰直至轨底进行扫查。c) 对于铝热焊焊缝,另用0°探头从钢轨踏面上对轨头、轨腰直至轨底进行扫查。3.4.1.2
双探头法:a) 宜用K0.8~K1探头从轨头踏面和轨底底面对轨腰部位进行K型扫查,也可从踏面上对现场焊焊缝进行串列式扫查。b) 宜用K0.8~K2探头从轨头侧面对轨头部位进行K型扫查。2TB/T0Xc) 宜用K0.8~K1探头从轨底两侧面对轨底部位进行K型扫查。3.4.2
在役焊缝3.4.2.1
单探头法:a) 宜用K0.8~K1横波探头从钢轨踏面上对轨头、轨腰直至轨底进行扫查。轨头部位也可用K≥2横波探头从踏面上进行扫查。b) 宜用K≥2横波探头从轨底斜面上对轨底部位进行扫查。3.4.2.2
双探头法:a) 宜用K0.8~K1探头从轨头踏面对轨腰部位进行串列式扫查。b) 宜用K0.8~K1探头从轨底两侧面对轨底部位进行K型扫查。4. 探伤操作4.1
测距校准4.1.1
单探头法调节仪器测距,使屏幕水平满刻度满足如下条件,调节方法可参见附录B。a)
轨腰和轨头探测,仪器测距应不小于横波声程250mm,或轨腰不小于深度200mm,轨头不小于深度60mm。b)
轨底探测,仪器测距应不小于横波声程125mm。c)
0?探头探测,应不小于纵波声程200mm。4.1.2
双探头法在GHT试块上探测试块端面或人工缺陷得到一参照波,利用仪器调节旋钮(如“扫描”、“延迟”等)或按键,将该参照波调整到屏幕便于观察的位置,如刻度线的6~8格之间。4.2
探伤灵敏度校准4.2.1
双探头探伤4.2.1.1
轨腰部位4.2.1.1.1
K型扫查: 将GHT-1a试块上距踏面90mm的3号平底孔反射波高调整到满幅度的80%,如图1所示,然后根据探测面情况进行适当表面耦合补偿,一般2dB~6dB,作为轨腰部位的探伤灵敏度。图1
轨腰K型扫查探伤灵敏度校准4.2.1.1.2
串列式扫查:将GHT-1a试块上距轨底40mm的4号平底孔反射波高调整到满幅度的80%,如图2所示,然后根据探测面情况进行适当表面耦合补偿,一般2dB~6dB,作为轨腰部位的探伤灵敏度。图2
轨腰串列式扫查探伤灵敏度校准4.2.1.2
轨头部位3TB/T0X将GHT-1b试块上2号平底孔反射波高调整到满幅度的80%;如图3所示,然后根据探测面情况进行适当表面耦合补偿,一般2dB~6dB,作为轨头部位的探伤灵敏度。图3
轨头K型扫查探伤灵敏度校准4.2.1.3
轨底部位将GHT-1a试块上5号平底孔反射波高调整到满幅度的80%,如图4所示,然后根据探测面情况进行适当表面耦合补偿,一般2dB~6dB,作为轨底探伤灵敏度。图4
轨底K型扫查探伤灵敏度校准4.2.2
单探头探伤4.2.2.1
轨头和轨腰部位将GHT-5试块B区(或GHT-3试块,下同)8号横孔(K0.8~K1探头)反射波高调整到满幅度的80%,如图5.a所示,然后根据探测面情况进行适当表面耦合补偿,一般2dB~6dB,作为K0.8~K1探头探测轨头和轨腰部位的探伤灵敏度。a. K0.8~K1探头探伤灵敏度校准b.轨头探伤灵敏度校准图5
轨头和轨腰单探头探伤灵敏度校准将GHT-5试块B区5号横孔(K≥2探头)反射波调整到满幅度的80%,如图5.b所示,然后根据探测面情况进行适当表面耦合补偿,一般2dB~6dB,作为K≥2探头探测轨头部位的探伤灵敏度。
4TB/T0X4.2.2.2
轨底部位将GHT-5试块C区(或GHT-4试块,下同)2号竖孔(一般K≥2)上棱角的二次反射波调整到满幅度的80%,如图6所示,然后根据探测面情况进行适当表面耦合补偿,一般2dB~6dB,作为轨底单探头探伤灵敏度。图6
轨底单探头探伤灵敏度校准4.2.3
铝热焊焊缝0°探头探伤将GHT-5试块A区(或GHT-2试块,下同)7号横孔反射波高调整到满幅度的80%,如图7所示,然后根据探测面情况进行适当表面耦合补偿,一般2dB~6dB,作为0°探头的探伤灵敏度。图7
铝热焊0°探头探伤灵敏度校准4.2.4
特殊情况的处理4.2.4.1
补偿如果探测面过于粗糙,灵敏度提高2dB~6dB不足以补偿耦合损失或无法确定补偿值时,则需进行打磨处理。无法打磨或钢轨材质不同时,则应对耦合损失和材质损失进行实际测试,(可利用对穿波、直达波、底波和棱角波等测试),并根据测试值进行补偿。4.2.4.2
其他扫查方法采用其他方法扫查时,应能达到本部分4.2条规定的探伤灵敏度和满足4.3条工艺校验要求。4.3
探伤工艺校验探伤灵敏度校准后,应在试块上进行工艺校验,以使探伤操作或探伤工艺满足探伤要求。对于双探头法,应能探测出GHT-1试块上各人工平底孔缺陷,且信噪比不低于10dB。对于单探头法,用反射法应能探测出GHT-5试块上各部位最远声程处的人工缺陷,且信噪比不低于10dB。4.4
在探伤灵敏度的基础上提高4dB~6dB作为扫查灵敏度,分别从焊缝两侧进行扫查。4.4.2
单探头扫查时,除平行于钢轨纵向扫查外,也可偏斜某个角度进行扫查,并可适当左右摆动探头,以利于发现伤损。4.4.3
当用双探头法探测铝热焊焊缝时,应对焊缝全宽度进行连续扫查或分段扫查;分段扫查宜从焊缝两侧进行,也可从同侧进行,每段宽度一般不应大于15mm。4.5
缺陷确定4.5.1
缺陷位置的确定4.5.1.1
单探头探伤从仪器上读出声程w或深度h,然后按下述关系确定缺陷的位置:h?wcos?
…………………………………………………………
(1)l?wsin??h?tan??kh
…………………………………… (2)式中:h——为缺陷的埋藏深度,单位为毫米(mm);l——为水平距离,单位为毫米(mm);5TB/T0X; w——为声程,单位为毫米(mm); ?——为探头折射角度,单位为度(°)k——为探头k值,k?tan?。4.5.1.2
双探头探伤测量探头距被探测部位(多数情况下为焊缝中心)的距离l,串列扫查时测量靠近焊缝的探头距被探测部位的距离l,则缺陷在该探头侧的埋藏深度h为:h?l
……………………………………………………(3) k4.5.2
缺陷大小的确定4.5.2.1
点状缺陷当量直径的测定4.5.2.1.1
距离波幅曲线法:发现缺陷后,将仪器状态从扫查灵敏度降至探伤灵敏度,同时测量缺陷波与探伤灵敏度下基准波高的dB差值Δ,然后根据相对应的距离波幅曲线判定缺陷的当量大小,参照附录C。4.5.2.1.2
计算法:当缺陷的声程大于3倍探头近场长度时,可以用计算法判定缺陷的当量直径:对于平底孔:df?dA?对于长横孔: afaA ?10
,,,,,,,,,,,,,,,,,,,,,,,,,,,,,,,,,,,,,,,,(4)?40?afdf?dA???a?A??10? ??10 ,,,,,,,,,,,,,,,,,,,,,,,,,,,,,,,,,,,,,,,,(5)?3式中:;
df——缺陷的当量直径,单位为毫米(mm); af——缺陷的声程,单位为毫米(mm); dA——校正探伤灵敏度所用人工缺陷的直径,单位为毫米(mm); aA——校正探伤灵敏度所用人工缺陷的声程,单位为毫米(mm)Δ——缺陷波比探伤灵敏度下基准波高高出的dB值。4.5.2.2
相对3dB延伸度的测定发现具有一定延伸度的缺陷时,用相对3dB法测量缺陷的延伸度。参照附录D。5. 缺陷判定5.1
新焊焊缝0°探头探伤铝热焊焊缝时底波比正常焊缝底波低16dB及以上或焊缝存在如下缺陷时,焊缝判废,应重新焊接:a)
双探头探伤:轨底角部位(20mm):
≥φ3-6dB 平底孔当量(即≥φ2.1 平底孔当量)其它部位:
≥φ3 平底孔当量b)
横波单探头探伤:轨头和轨腰:
≥φ3 长横孔当量轨底:
≥φ4 竖孔当量轨底角(20mm):
≥φ4-6dB 竖孔当量(即≥φ2.8平底孔当量)c)
铝热焊0°探头探伤:
≥φ5 长横孔当量d) 焊缝中存在平面状缺陷。e) 缺陷当量比a)、b)、c)规定的缺陷低3dB或以内,但延伸长度大于6mm。5.2
在役焊缝5.2.1
焊缝疲劳缺陷的当量达到或超过探伤灵敏度规定的当量时判为重伤,未达到时判为轻伤;5.2.2
焊缝焊接缺陷达到5.1规定的报废程度时,判为重伤,未达到时判为轻伤。6TB/T0X6. 探伤报告6.1
应详细记录每个焊缝探伤的有关情况,包括探伤条件、仪器设备、测试数据、探伤结果、处理意见等,并填写探伤报告。6.2
探伤报告应按有关规定进行保存,一般不少于两年。7TB/T0X附
A(规范性附录)GHT型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对比试块单位为毫米a) GHT-1a 双探头试块b) GHT-1b双探头试块技术要求:1
试块用60kg/m钢轨制作。平底孔深: ≥40mm;平底孔底部至试块另一端长度:≥450mm。2
不同试块上同一位置平底孔的反射波高相差不超过±2dB。图A.1
GHT-1型双探头试块7TB/T0X单位为毫米a) GHT-5试块分区示意图b) GHT-5试块0°探头区(A区)8TB/T0Xc)
GHT-5试块轨头和轨腰探头区(B区)d) GHT-5试块轨底探头区(C区)技术要求:1
试块用60kg/m钢轨制作。为加工人工缺陷方便,轨头和轨底可部分切除。2
不同试块上同一位置横孔或竖孔的反射波高相差不超过±1.5dB。图A.2
GHT-5型单探头试块9TB/T0X附
B(资料性附录)测距校准方法B.1
模拟探伤仪B.1.1
单探头B.1.1.1
轨腰和轨头探测B.1.1.1.1
按深度调节:从GHT-5试块踏面上探测B区5号和8号横孔,前后移动探头,分别使两反射波最高并达到满幅度的80%,利用仪器“扫描”和“延迟”旋钮或按键,将两波前沿分别调节到与水平刻度线的3和8对齐。此时仪器水平满刻度代表深度200mm。B.1.1.1.2
按声程调节:从1号标准试块上探测R100圆弧面,前后移动探头使R100圆弧面反射波最高,调节仪器增益或衰减器,使R100圆弧面一次和二次反射波波高分别达到满幅度的80%,利用仪器“扫描”和“延迟”旋钮或按键,将两波前沿分别调节到与水平刻度线的4和8对齐。此时仪器水平满刻度代表横波声程250mm。B.1.1.2
轨底探测轨底探测宜采用声程调节。从CSK-1A试块上探测R50和R100圆弧面,前后移动探头使两圆弧面反射波最高,调节仪器增益或衰减器,使两反射波波高分别达到满幅度的80%,利用仪器“扫描”和“延迟”旋钮或按键,将两波前沿分别调节到与水平刻度线的4和8对齐。此时仪器水平满刻度代表横波声程125mm。B.1.1.3
直探头探测从GHT-5试块踏面上探测A区5号和7号横孔,利用仪器“扫描”和“延迟”旋钮或按键,将两波前沿分别调节到与水平刻度线的4和8对齐,此时仪器测距水平满刻度代表纵波声程或探测深度200mm。B.1.2
双探头在GHT试块上探测试块端面或人工缺陷得到一参照波,利用仪器“扫描”和“延迟”旋钮或按键,将该参照波调整到屏幕一便于观察的位置,如刻度线6~8之间。B.2
数字探伤仪调节仪器测距至适当范围,使被检部位的最远反射波能够显示在屏幕6~9格之间。按仪器说明书探测试块上两个规定的反射波,然后按提示输入两反射波之间的距离(或声程)和试块声速等,按确认键完成测距校准。10TB/T0X附
C(资料性附录)距离波幅曲线制作和使用C.1
距离波幅曲线制作C.1.1
双探头C.1.1.1
轨腰及其延伸部位轨腰及其延伸部位距离波幅曲线制作步骤:a) 以缺陷深度(或声程)为横坐标,以反射波幅度(以dB为单位)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b) 用双探头法探测GHT-1a试块上某平底孔,如图C.1所示。将该平底孔最高反射波调整到满幅度的80%,记录此时的衰减器读数(dB值)和平底孔的深度值。c) 移动探头,探测GHT-1a试块上其他各平底孔,用衰减器(或增益器)依次将各平底孔最高反射波调整到满幅度的80%,其他与灵敏度有关的仪器旋钮、开关或按键等则保持固定。记录各孔最高反射波达到满幅度80%时的dB值和深度值。d) 以测得的dB值为纵坐标,深度值为横坐标在坐标图上标出各平底孔所对应的点。e) 将标出的各点连成平滑的曲线,并延伸到整个探测范围。此曲线即为该探伤系统探测轨腰部位的距离波幅曲线。图C.1
轨腰及其延伸部位双探头距离波幅曲线制作C.1.1.2
轨头部位用GHT-1b试块1、2、3号平底孔制作,从轨头两侧面探测,如图C.2所示。方法同C.1.1.1。图C.2
轨头部位双探头距离波幅曲线制作C.1.1.3
轨底用GHT-1a试块上5~8号平底孔制作,从轨底两侧面探测,如图C.3所示,方法同C.1.1.1。图C.3
轨底部位双探头距离波幅曲线制作11TB/T0XC.1.2
单探头C.1.2.1
直探头用GHT-5试块上A区2~7号长横孔制作,1号孔仅作为选用孔,如图C.4所示,从踏面探测,方法同C.1.1.1。图C.4
直探头距离波幅曲线制作C.1.2.2
轨头和轨腰探头用GHT-5试块上B区1~8号长横孔制作,从踏面探测,如图C.5所示,方法同C.1.1.1。图C.5
轨头和轨腰单探头距离波幅曲线制作C.1.2.3
轨底参照C.1.1.1的方法,用一次波和二次波探测GHT-5试块上C区两竖孔与试块界面构成的上下棱角,并测出各棱角最高反射波达到满幅度80%时的dB值和声程(或深度),在坐标图上标出各棱角波所对应的点,然后将4个点连成平滑的曲线,并延伸到整个探测范围,如图C.6所示,即为该探测系统探测轨底部位的距离波幅曲线。在找竖孔最高反射波时,应将探头向侧面偏转一定的角度。图C.6
轨底单探头距离波幅曲线制作C.2
距离波幅曲线的使用 C.2.1
双探头探伤双探头探伤时,使用距离波幅曲线判定缺陷大小的步骤如下:a)
求出缺陷深度或声程,测量缺陷波与基准波高的dB差值Δ。b)
根据所使用的探伤方法,在相应的距离波幅曲线上找出与探伤灵敏度相对应的点A,自A点作一条比A点高ΔdB的水平线m。轨底角部位则作一条比A点高Δ+6dB的水平线m。c)
在横轴上找出与缺陷深度或声程相对应的点B,自B点作横轴的垂线n。设m线与n线的交点为C,如图C.7所示。d)
当C点处于距离波幅曲线下方时,该缺陷的当量直径小于3mm,否则大于或等于3mm。
12TB/T0X对于轨底角部位的缺陷,则当C点处于距离波幅曲线下方时,缺陷的当量小于φ3-6dB,否则大于或等于φ3-6dB 。C.2.2单探头探伤方法同本附录C.2.1条。对于轨底角部位的缺陷,须用Δ+6dB代替Δ作水平线m,当此时的m线和n线处于距离波幅曲线下方时,缺陷的当量小于φ4-6dB,否则大于或等于φ4-6dB。图C.7
距离波幅曲线的使用13 的交点CTB/T0X附
D(资料性附录)缺陷相对3dB延伸度测定D.1
横向或水平方向延伸度测定将缺陷最高反射波调至满幅度的80%,然后增益3dB,沿钢轨横向即左右方向移动探头,直至缺陷波幅再降至80%,测量探头横向移动的距离m1。同时测量探头在同样声程处的点状缺陷(可以是GHT试块上与缺陷声程最接近的人工缺陷)上3dB声场范围内的横向移动距离n1,则缺陷的横向延伸度L1可根据下式进行近似计算:L1?m1?n1
,,,,,,,,,,,,,,,,,,,,,,,,,,,,,,,,,,(D.1)D.2
垂直方向延伸度测定将缺陷最高反射波调至满幅度的80%,然后增益3dB,沿钢轨纵向即前后方向移动探头,直至缺陷波幅再降至80%,测量探头前后移动的距离m2。同时测量探头在同样声程处的点状缺陷(可以是GHT试块上与缺陷声程最接近的人工缺陷)上的3dB声场范围内的前后移动距离n2,则缺陷的垂直方向延伸度L2可根据下式进行近似计算:L2?m2?n2 ,,,,,,,,,,,,,,,,,,,,,,,,,,,,,,,,,,,,(D.2) tan?式中:β——所用探头的折射角,单位为度(°)。14TB/T0X附
E (资料性附录)仪器和探头性能测试方法E.1 探伤灵敏度余量测量探伤灵敏度余量测量步骤:a)
使用2.5MHz、Ф20直探头和CS-1-5或DB-PZ20-2型标准试块。b)
连接探头并将仪器灵敏度置于最大,即发射置强,抑制置零或关,增益置最大。若此时仪器和探头噪声电平(不含始脉冲处的多次声反射)高于满幅的10%,则调节衰减或增益,使噪声电平等于满幅度的10%,记下此时衰减器的读数S0。c)
将探头置于试块端面上探测200mm处Ф2平底孔,如图E.1所示。移动探头使Ф2平底孔反射波幅最高,用衰减器将该波调至满幅度的50%,记下此时衰减器的读数S1,则该探头的相对灵敏度(探伤灵敏度余量)S为:S=S1-S0(dB),,,,,,,,,,,,,,,,,,,,,,,,,,,,,,,,(E.1)图E.1
探伤灵敏度余量测量E.2 垂直线性误差测量垂直线性误差测量步骤:a)
连接探头并在试块上探测任一反射波(一般声程大于50mm)作为参照波,如图E.2所示。调节探伤仪灵敏度,使参照波的幅度恰为垂直满刻度的100%,且增益或衰减器至少有30dB的调节余量。测试时允许使用探头压块。探伤仪试块图E.2
垂直线性误差测量b)
用增益或衰减器降低参照波的幅度,并依次记下每衰减2dB时参照波幅度的读数,直至衰减26dB以上。然后将参照波幅度实测值与表E-1中的理论值相比较,取最大正偏差d(?)与最大负偏差d(?),则垂直线性误差用式E.2计算:?d?d(?)?d(?)
,,,,,,,,,,,,,,,,,,,,,,,,,,,,,,,,,, (E.2)
?d:垂直线性误差,%。c) 在工作频率范围内,改用不同频率的探头,重复a)和b)的测试。15TB/T0X E.3
动态范围的测量动态范围测量步骤:a)
连接探头并在试块上探测任一反射波(一般声程大于50mm)作为参照波。 b)
调节衰减器或增益器降低参照波,并读取参照波幅度自垂直满刻度的100%下降至刚能辨认之最小值(一般约为3%~5%)时的衰减器或增益器的调节量,此调节量则定为该探伤仪在给定频率下的动态范围。c)
按a)和b)方法,测试不同频率不同回波时的动态范围。 E.4
水平线性误差测量水平线性误差测量步骤:a)
连接探头,并根据被测探伤仪中扫描范围档级的要求将探头置于适当厚度的试块上,如DB-D1,DB-PZ20-2,CSK-IA试块等,如图E.3所示。再调节探伤仪使之显示多次无干扰底波。试块图E.3
水平线性误差测量b)
在不具有“扫描延迟”功能的探伤仪中,分别将各次底波调到相同幅度,并使第一次底波B1的前沿对准水平刻度“2”,第五次底波B5的前沿对准水平刻度“10”,然后分别读取第二、第三、第四次底波在上述相同幅度情况下其前沿与水平刻度“4”、“6”、“8”的偏差Ln,如图E-4所示,然后取其最大偏差Lmax按式E.3计算水平线性误差?L。图E-4. 水平线性误差测量?L?Lmax0.8b?100%
,,,,,,,,,,,,,,,,,,,,,,,,,,,,,,,,(E.3)式中:?L——水平线性误差;
b——水平满刻度读数。c)
在具有“扫描延迟”功能的探伤仪中,按b)条的方法,将底波B1前沿对准水平刻度“0”,底波B6前沿对准水平刻度“10”,然后读取第二至第五次底波中之最大偏差值Lmax,再按式E.4计算水平线性误差?L。?L?Lmaxb?100%,,,,,,,,,,,,,,,,,,,,,,,,,,,,,,,,,,(E.4)在探伤仪扫描范围的各档级,至少测试一种扫描速度下的水平线性误差。 E.5
阻塞范围测量16TB/T0XE.5.1
探头回波法测试步骤:a)
连接探头并置于DB-D1试块48mm厚处(图E.5),使第一次底波B1最高,调节探伤仪使此底波幅度恰为垂直满刻度的80%。图E.5
阻塞范围回波法测量b)
在DB-D1试块上由厚至薄测量底波B1的幅度,找出此幅度保持在垂直满刻度70%以上的最小板厚L,L即为在这一探伤灵敏度下的阻塞范围,并以钢中纵波传播距离表示。c)
宽频带和工作频率取分档形式的探伤仪,分别用2.5MHz和5MHz探头测试阻塞范围。d)
探伤仪的发射强度如取分档形式,应测试发射最强时仪器的阻塞范围,并在测试结果中注明发射强度的档级。E.5.2
脉冲调制高频信号发生器法测试步骤:a)
连接探头并置于1号标准试块25mm厚度处,调节探伤仪,使第一次底波B1的前沿对准水平刻度“5”,第二次底波B2的前沿对准水平刻度“10”。然后将被测探伤仪和测试设备按图E.6连接。b)
调节高频信号发生器和脉冲调制高频信号发生器,使探伤仪水平刻度“10”上显示的脉冲调制高频信号的幅度为垂直刻度80%。探伤仪脉冲调制高频信号发生器图E.6
阻塞范围高频信号法测量c)
调节脉冲调制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起位旋钮,使显示的脉冲调制波向始波靠近,再测出此调制脉冲显示的幅度下降至垂直满刻度70%时所对应的水平刻度n,然后按式E.5计算出阻塞范围L并以钢中纵波传播距离表示:L?5n
,,,,,,,,,,,,,,,,,,,,,,,,,,,,,,,,,,,,,,,,(E.5)式中:L——阻塞范围,单位为毫米(mm)。d)
按上述有关规定,分别测试各种工作状态下的阻塞范围。17TB/T0X E.6
探头频率及其误差水平线性误差测量步骤:a)
连接被测探头并置于CSK-IA或1号标准试块上,一般可使用质量约2.5kg的探头压块。直探头用试块25mm厚的底波作为参考波,斜探头则用R100圆弧面反射波作为参考波。b)
用示波器在探伤仪的接收输入端观察参考波的扩展波形,如图E.7,在此波形中,以峰值点P为基准,读出在其前一周期、后两个周期共计三个周期的时间T3,然后根据下式计算探头的频率fe:fe?3,,,,,,,,,,,,,,,,,,,,,,,,,,,,,,,,,,,,,,,,(E.6) T3当波形发生畸变无法得到3个完整的周期时,则可在峰值点P前后读取2个、1.5个或者1个完整周期的时间Ta,然后分别用2、1.5或1取代上式中的3计算探头的回波频率。求出探头的频率fe后,再按下式计算回波频率误差:?fe?上两式中:?fe——回波频率误差;fe?f0f0?100%,,,,,,,,,,,,,,,,,,,,,,,,,,,,,,(E.7)f0——探头的标称频率。图E.7
探头回波频率测量E.7
斜探头入射点的测定和前沿距离的测量E.7.1入射点测定连接被测探头并置于CSK-IA或IIW试块上探测试块R100圆弧面,如图E.8所示。前后移动探头并保持探头与试块侧面平行,使R100圆弧面的回波幅度达到最高,则此时R100圆心刻线所对应的探头下侧棱上的点作为探头的入射点。图E.8
入射点的测定E.7.2
前沿距离测量用刻度尺测量自入射点至探头前沿的距离,读数精确到0.5mm,该读数即为探头的前沿距离。 E.8 斜探头折射角及其误差测量 E.8.1 折射角β和K值测量仪器显示和灵敏度调整适当,将被测探头置于CSK-IA(或IIW)试块上,K值小等于1.5的探头,按图E.9a)所示的方式探测直径为50mm圆孔,K值在1.5和2.5之间的探头,按图E.9b)所示的方式探测直径为50mm圆孔,K值大于2.5的探头,则按图E.9c)所示的方式探测直径为1.5mm的圆孔。耦合良好,前后移动探头并注意保持声束方向与试块侧面平行,直至孔的回波幅度达到最高,从试块上18TB/T0X读出此时入射点所对应的角度刻度,此刻度即为该探头的折射角β。
折射角度β与K值的对应关系见式E.8:k?tan?
或 ??arctank,,,,,,,,,,,,,,,,,,,,,,,,,,,,,,,,(E.8))
斜探头折射角的测量E.8.2
折射角误差测量探头折射角度的实测值?与标称值?0之间的差值,即为该探头的折射角误差??(式E.9)。??????0,,,,,,,,,,,,,,,,,,,,,,,,,,,,,,,,,,,,,,(E.9) E.9
分辨力(纵向)测量测量探头分辨力的探伤仪,其动态范围应不低于26dB,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4%,可优先使用模拟探伤仪。使用数字探伤仪时,应使测距范围尽量小,水平刻度线全长一般可调整在150mm钢中纵波声程以内。
E.9.1直探头直探头分辨力测量步骤:a)仪器抑制置零或关,其他旋钮置适当位置。连接探头并置于CSK—IA标准试块上,探测声程分别为85mm和91mm反射面的反射波(如图E.10所示),移动探头使两波等高;b)
改变仪器灵敏度使两波幅同时达到满幅度的100%,测量波谷高度h,然后用式E.10计算探头的分辨力R:R?20lg(100/h) ,,,,,,,,,,,,,,,,,,,,,,,,,,,,,,,,(E.10)c)
直探头分辨力的测量E.9.2斜探头斜探头分辨力测量步骤:a)
如图E.11所示,探头置于CSK-IA试块的K值测量位置,耦合良好,探测试块上A(Ф50)、B(Ф44)两孔的反射波,移动探头使两波等高。b)
调节仪器灵敏度和探头位置,使A、B两波波幅同时达到满幅度的100%,然后测量波谷高度h,则该探头分辨力R用式E.10计算;c)
若h=0或两波能完全分开,则取R>30dB。图E.11
斜探头分辨力的测量19TB/T0XE.10
空载始波宽度测量E.10.1
直探头直探头空载始波宽度测量步骤: a)
参照本部分附录B的方法,利用CSK-IA(或IIW等)试块高100mm底面的两次回波校准仪器测距,使水平刻度全长代表钢中纵波声程200mm。b)
探头移置DB-PZ20-2试块或CS-1-5试块上,探测Φ2平底孔并使其最高反射波达到满幅度的50%,将探头置于空气中,擦去探头表面油层,然后再增益12dB,并找出此时始波后沿与垂直刻度20%线的交点,则水平刻度的“0”点至该交点所对应的水平距离W0即为该探头的空载始波宽度(用钢中纵波传播距离表示),如图E.12所示。E.10.2
斜探头斜探头空载始波宽度测量步骤:a)
参照本部分附录B的方法,利用CSK-IA试块R50和R100圆弧面回波校准仪器测距,使水平刻度全长代表钢中横波声程100mm。 b)
连接被测探头,探测CSK-IA试块R100圆弧面,前后移动探头,注意保持声束方向与试块侧面平行,使R100圆弧面回波最高并调整到垂直刻度的50%。c)
将探头置于空气中,擦去探头表面油层,然后再增益40dB,则此时水平刻度的“0”点至始波后沿与垂直刻度20%线交点所对应的水平距离W0,即为该探头空载始波宽度(用钢中横波传播距离表示)。100%20% 图E.12
探头空载始波宽度测量E.11
相对灵敏度E.11.1
直探头等同于本附录E.1探伤灵敏度余量的测量。 E.11.2斜探头连接被测试探头并将仪器灵敏度置于最大,即发射置强,抑制置零或关,增益置最大,按直探头的方法测量噪声电平S0,然后将探头置于CSK-IA试块上探测R100圆弧面(如图E.13),耦合良好并保持声束方向与试块侧面平行,前后移动探头,使R100圆弧面回波幅度最高,将其衰减至满幅度的50%,设此时衰减器的读数为S2。则斜探头的相对灵敏度S为:S= S2-S0(dB),,,,,,,,,,,,,,,,,,,,,,,,,,,,,,,,(E.11)图E.13 斜探头相对灵敏度测量20TB/T0X附
F (资料性附录) 焊缝探伤备品表21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焊缝超声波探伤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