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上市P2P平台Lending Club 与OnDeck社保职工性质有何不同同

删除历史记录
 ----
宜人贷不是中国的 LendingClub 它的心更野
来源:企鹅智酷
作者:张雨忻
摘要:中国P2P上市破发,美国P2P上市大涨56%,两家的差异究竟在哪里?
12月18日,宜信公司旗下的P2P平台宜人贷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美股市场中国互联网金融概念第一股。在一些海外媒体的宣传稿件中,宜人贷被介绍成“来自中国的Lending
Club”。事实上,从就可以看出,两家公司存在着相当有趣的异同点。本文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宜人贷与Lending Club之间的差异。
1、包括宜人贷在内的国内大部分P2P平台在现阶段来看都还不是Lending
Club模式。它们不仅提供信息撮合,而且承担了一定的信用风险。这与中美金融市场在成熟度上的差异有直接关系。
2、宜人贷的“中国式P2P”探索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获客和风控;通过分级贷款实现规模、风险和利润的博弈;前期的风险担保等。
3、进军消费金融市场或是宜人贷的下一步。除了将消费金融的债权纳入平台之外,宜人贷想与互联网公司形成更深度的合作,或涉及到消费场景开发、金融产品设计、用户数据共享、数据价值变现等。
宜人贷到美国上市目标何在?
北京时间12月18日,宜信旗下的宜人贷登陆纽交所,发行价10美元,拟募资7500万美元。宜人贷成为中国P2P赴美上市第一股,同时也是国内第一家真正独立登陆资本市场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在美国资本市场,P2P公司上市早有先例。去年12月,P2P公司Lending
Club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1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个上市成功的P2P公司。但上市首日便大涨56%的Lending
Club其市值已经从高峰时期的90亿美元跌至如今的43亿美元。同时,宜人贷在上市首日则直接破发,超跌10%。
从资本市场来看,中美的两家P2P公司都还处于探索和回归自身真实价值的过程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风光。宜人贷董事长唐宁称,“若为了短期的获利,那么就不要选择宜人贷”。
但与美国市场不同的是,中国的P2P行业更加鱼龙混杂,不乏与e租宝、大大集团等相似的“欺诈性选手”,整个行业还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信任危机,这使得宜人贷的赴美上市看起来成了一场为了正名而赴的冒险。正是因为行业的风声鹤唳,宜人贷才格外想要占住“中国P2P赴美上市第一股”的位置,用美国资本市场在信息披露方面的高要求为自己寻求背书。
上市后的宜人贷将会在资本市场有怎样的表现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国内外投资者对宜人贷业务的理解。宜人贷在招股书和路演中讲了一个“中国版Lending
Club”的故事,但宜人贷真的是中国的Lending Club吗?或者说,仅仅是模仿Lending
Club模式是否能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应对中国市场的问题?
美国P2P的平台模式和小贷模式
1.Lending Club和Prosper的平台模式
所谓平台模式就是P2P平台仅充当撮合借款人和投资人的信息平台,不做信用担保、不承担风险。平台只收取信息费和服务费,贷款质量的好坏不会影响平台收入。这种情况下,业务规模的扩张将与债权的风险隔离,长期来看,平台规模性扩张的天花板更高。平台模式的典型有Lending
Club和Prosper。
然而正是因为平台不承担风险,在LC和Prosper这样的平台上投资,投资者需要承担投资风险。LC和Prosper都将平台上所有债权划分为7个风险等级,借款人和投资人对应不同的借贷成本和投资回报。
即使是在美国这样一个金融体系相对成熟的市场中,Lending Club式的P2P平台给传统金融业务和机构带来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P2P对于大部分借款人来说意味着更低的借款成本。以Lending
Club为例,其仅向FICO分660分以上的借款人提供服务,并且其利率对于评分较高的用户来说低于信用卡逾期利率。因此,LC的用户中77.41%是通过平台获得更低利率的贷款来偿还信用卡账单。这意味着LC的用户并非是那些饱受“融资难”问题困扰的人,并且LC也在侵蚀着传统银行的利益。
其次,更高的运营效率。从麦肯锡公布的富国银行与Lending
Club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LC的运营成本开支比率在2.X%的水平,富国银行需要6.X-5.X%,比LC高出两倍多。高运营效率使得LC的规模化扩张更易实现,且在这个过程中不受资本金限制。
2.OnDeck的在线小贷模式
除Lending Club之外,另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美国P2P公司则是OnDeck。与Lending
Club不同,OnDeck在资产端定位于中小企业经营贷,然而最关键的不同还在于模式差异。
OnDeck自己开发了一套包括200多个指标的评分体系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估,并根据评估决定授信。OnDeck以一定的资金成本获取资金,放贷给相应的公司,并赚取利息收入。平台放出的贷款资金来自于高盛、Fortress信贷集团、SFCapital等金融机构。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OnDeck是一家线上网贷公司。
这种业务结构说明了OnDeck其实是个风险承担者,是“信息中介+信用中介”。其收益的多少取决于其对贷款质量的控制,所谓坏账决定了最终利润,这种模式本质其实是金融公司。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阅读:
还可以输入 500字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
你把车,房抵压在我的名下,我去投,不用平台本息担保。否则就是扯蛋,当我们呆子!
不提供本息担保的平台,让砖家叫兽去投,可行的话,老百姓自然会去投!可耻的是它们不会投,却忽悠我们去投!
先提高征信系统再说吧。没有征信系统参考,不保证本息就是扯淡。
相关推荐:
投资人QQ群
沪公网安备 45号美对P2P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监管 市场潜力巨大
我的图书馆
美对P2P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监管 市场潜力巨大
文/网贷之家研究院 研究员 肖洋
美国P2P市场特点与上市之路
市场规模飞速发展
在有关美国P2P行业的数据报道中,多数媒体和研究机构都是直接引用Lending
Club和Prosper的总贷款量来代表全美的情况。按照美国著名的P2P教育与信息门户网站Lend Academy的估计,2014年Lending
Club的总贷款为47亿美元,Prosper已经公布出的2014年总贷款额为15.98亿美元,此外,其它P2P平台的2014年总贷款量约为2.5亿美元。那么,美国2014年P2P业务总额约为65.5亿美元,2011年以来增速保持在160%以上。
机构投资者大举进入
另外,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开始进入美国P2P市场。借助Lending
Club的全额投资类贷款和可部分投资贷款的金额对比,2014年单笔贷款的平均值是12500美元,从有效分散风险角度出发,至少要投资30种标的,总金额为37.5万美元,这不是美国普通人可动用的投资金额,所以可以把这类投资看做是机构投资者或者高净值个人所为。从下图看,2014年开始,机构投资者开始大举进入P2P市场,在二季度、三季度,已经超过了总平台放贷量的50%,同样的趋势也可以在Prosper平台上发现。如果这种趋势继续,考虑到机构投资者的研究能力和抢标能力都远远优于普通个人,优质的P2P资产会越来越难以提供给普通个人投资者,使得P2P成为机构投资人的另一种优质投资标的。
不同贷款市场情况
美国的P2P市场各种业务形式的平台百花齐放,从不同市场的贷款余额规模可以窥见到未来业务潜力。目前独占鳌头的Lending
Club是从信用卡贷款市场做起的,目前该市场的容量有6830.2亿美元,P2P平台只做了该市场的1%左右,算是刚刚起步,如果考虑到高达3万亿的消费者信贷市场余额,Lending
Club们的业务拓展空间可以用充满想象力来形容。此外,在小企业贷款市场,按照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统计,小企业贷款(100万美元以下)只占美国传统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21%,25万美元以下的贷款更是只占12.6%,这与贡献了约45%的非农业领域GDP,雇佣了约50%的私人劳动力的2800万家美国小企业的贡献不匹配。目前传统金融机构只有2984亿美元的小企业贷款余额,咨询公司Oliver
Wyman估计没有满足的小企业贷款在800亿到1200亿美元之间,留给P2P平台的空间还很大,OnDeck们可以加速跑了。
除了信用卡贷款和小企业贷款,美国的学生贷款是一个更大的借贷市场。美国知名调查公司盖洛普调查显示,1990年到2014年毕业的高校学生中,59%的学生都曾选择某种形式的学生贷款,其中27%的学生贷款额小于2.5万美元,21%的学生贷款在2.5万美元到5万美元之间,11%的学生的贷款额超过5万美元。而且美国学生贷款余额占消费者贷款余额的比重也在连年增加,现在已经超过40%。2014年第三季度,美国学生贷款余额达到13115亿美元,约为信用卡贷款余额的2倍。如此看来,专注于学生贷款的P2P平台SoFi成立仅四年,获得13亿美元的高估值并不难以理解,因为她切入了一个比被Lending
Club和Prosper垄断的更大的贷款市场。
虽然美国次贷危机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仍是美国最大的贷款市场。2014年三季度,据FDIC统计,美国房地产贷款余额为41360.6亿美元,超过其它各类贷款余额的总和。目前在该市场的P2P平台也有多家,如Realty
Mogul、Patch of Land、FundRise、iFunding、LendingHome等等。
尽管P2P业务各个垂直市场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美国的P2P先行者们根本不满足于自己的“领地”,纷纷进入各种相关市场,多元化经营。学生贷款P2P平台SoFi于2014年4月第三轮融资获得8000万美元后,宣布进军房地产贷款市场;信用卡贷款起家的Lending
Club在2014年3月宣布进入企业贷款领域后,于2015年初先后与SCORE、谷歌、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合作,凸显了其在小企业贷款领域的野心;日,Prosper
以2100万美金成功收购了美国医疗信贷公司(American Healthcare
Lending,AHL),为须担负医疗手术费用的患者提供融资服务,并和Prosper平台上的出资人对接。
2014年12月,美国的P2P平台Lending Club和OnDeck先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超过10亿美元,Lending
Club更是位列美国2014全年264次IPO中规模最大的第十八位。此外,专注学生贷款P2P平台SoFi也预计于2015年上市。似乎一夜之间,“互联网金融”、“P2P”等终于从街头巷陌走向了公众舞台。
Lending Club上市
行业环境:据美联储统计,截止2014年9月,美国消费信贷余额达到3.3万亿美元,包括8820亿的消费者寻求再融资的循环信用余额。另据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统计,截止日,单笔在100万美元以下的商业贷款余额有2980亿美元。但是,传统的银行由于较高的服务和审贷成本,不愿意满足个人和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同时银行签发的信用卡因为各种罚款和附加费用有很高的利率,这些都造成了个人信贷和小企业贷款的困难。这些无法满足的借款需求给Lending
Club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借款人还是贷款人,都可能在P2P平台上找到比传统的金融机构提供的更好的投融资产品,见下表。
过往业绩:上市之前,Lending
Club累计向美国43个州发放60亿美元个人贷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2P网贷平台,业务也从个人信贷扩展到了中小企业贷款,还通过收购Springstone公司来提供教育与医疗信贷,通过子公司Lending
Club Advisors,专门为投资人提供投资管理服务,并成立了多个投资基金,直接代客投资。
平台优势:Lending
Club目前是世界最大的P2P网贷平台,美国的个人信贷P2P市场占有率超过70%。具有成熟的风控体系,基于美国完备的征信系统,借助自行开发的大数据打分系统,把借款人的贷款需求分为A、B、C、D、E、F和G共7个等级,并进一步分为35个子等级,每个等级对应自己的调整后利率,使得每个借款人都能按照自己的信用等级得到合适的贷款利率。由于这种快捷和人性化的贷款服务,Lending
Club的净推荐值(Net Promoter
Score,即NPS)得分在70以上,超过了所有的传统金融服务商,获得了借款人和出资人的双重青睐。越多的客户来到网贷平台上借贷,越多地提供给平台数据来完善模型,减少违约率,提高效率,就会吸引更多的新客户来到平台,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得大者恒大,强者恒强。
此外,根据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的研究,Lending
Club比传统银行更具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不需要分支机构(节省2.2%)、票据托收和欺诈的成本转移给出资人(节省1.31%)、无需人工的贷款发放(节省0.81%)等等。由于没有实体店,在市场的宣传费用上Lending
Club花费更多,加上2015年的市场份额增速要求,市场营销的费率会比传统银行高出0.75%。综合下来,Lending Club的运营成本(Operating
Expense)比传统银行低3.85%。这正是借助互联网的优势P2P网贷平台挑战传统银行的实力体现。
上市募资:日,Lending
Club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筹集8.7亿美元。这笔资金会用于综合用途,如补充营运资本、负担运营成本、归还购买Springstone产生的债务、开发新业务、购买资产等等。
未来发展:Lending Club正在寻求更多企业使用其平台,帮助这些企业向合作伙伴和员工提供贷款。
日,Lending Club宣布与Women's Chamber of
Commerce(USWCC)合作帮助女性企业主获得可负担的利率的信用贷款。
日,Lending
Club与SCORE(小企业咨询与指导公司)达成合作,SCORE的客户可以通过网站上的合作页面获得企业贷款。
日,Lending
Club与Google宣布合作,为其专门定制包销贷款,由Google直接收购贷款,然后向谷歌企业软件的经销商提供低息贷款,通过审核的企业将可以获得60万美元的两年期贷款。贷款企业第一年只需支付利息,这样它们将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投资,实现增长。所有的贷款支付都将通过Lending
Club的平台进行。
日起,LendingClub将和阿里巴巴集团合作,为向中国供应商采购商品的美国小企业提供贷款,此项目允许美国企业申请30万美元以下的期限为6个月、每月固定利率0.5%-2.4%的短期贷款,可用于采购阿里巴巴网站上罗列的中国供应商的商品。
OnDeck上市
行业环境: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统计,美国2800万家小企业贡献了约45%的非农业领域GDP,雇佣了约50%的私人劳动力,是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小企业的借贷十分活跃,据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统计,美国2014年第二季度有2170万笔商业贷款单笔在25万美元以下,总金额达到1780亿美元。但是小企业没有统一的信用评分模式,需要小额短期的贷款,传统的金融机构更愿意提供大额、长期和有严格抵押要求的贷款,无法完全满足小企业的需求,咨询公司Oliver
Wyman估计没有满足的小企业贷款在800亿到1200亿美元之间。此外,申请小企业贷款也十分耗时耗力,美联储纽约分行调查显示,传统的小企业贷款每笔平均耗时26小时、需接触2.6个金融机构,并提交2.7次贷款申请。
过往业绩:OnDeck累计向美国50个州的超过25000名小企业客户发放17亿美元贷款,每1元贷款可以带动3.42元价值的行业内和供应链投资、新工作岗位。此外,在与客户的关系上,OnDeck获得了美国商业改善局(Better
Bureau)的最高评级A+,标志着客户对公司非常满意。年贷款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7%,2014年前9个月增长率达到171%。
平台优势:传统的银行在处理小企业贷款时,往往采用个人贷款的方法,根据借款企业主的个人信用记录为标准,这使得很多有前景的小企业无法获得充足的贷款。OnDeck创建了独特的OnDeck
Score信用评分系统,该系统设定了企业主个人信用的下限,通过大数据技术,涵盖企业的日常经营数据(如客户数量、现金流、销售额、顾客投诉等)来综合计算企业的得分。经过多次系统升级,可用于衡量企业信用的数据指标已超过800个,用户在OnDeck上完成贷款申请只需要几分钟。经过OnDeck
Score评分后,OnDeck当天就可以决定是否放贷,并把钱打到申请人账户上,十分便捷。除了这个模型,为了应对客户无法及时还款,OnDeck拨备了贷款损失准备金。截止到日,准备金总额达到4701.1万美元,占未偿还贷款比例为9.4%。在风控以外,OnDeck十分注重渠道的开发,有直销团队(Direct)、战略伙伴(Strategic
Partner)和第三方融资顾问(Funding
Advisor)三个渠道。鉴于战略伙伴和第三方融资顾问与公司的利益有潜在冲突的可能,并且费用不菲(战略伙伴佣金提成平均为2.5%,第三方融资顾问佣金提成平均为7.5%),OnDeck一直在增加自己的直销团队,这有利于控制住销售渠道,稳定业绩增长,降低渠道成本。到2014年第三季度,直销团队在贷款数量上占比为56.2%、在总金额上占比为46.8%。
上市募资:日,OnDeck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2亿美元。这笔资金将用于公司的综合发展,包括补充营运资本、销售和市场活动、数据和分析系统的升级、开发新产品、购买资产、补充贷款损失准备金等。
未来发展:日,OnDeck专门为机构投资者建立一个新平台,方便他们购买小企业贷款,这些机构投资者包括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商业开发公司(Business
Development Company )等。OnDeck的CEO认为,这是OnDeck
Score打分预测能力升级后的进入的新领域,可以进一步多元化OnDeck平台收入和资本的来源。
美国P2P行业的监管政策与征信
虽然美国的P2P行业规模比英国大很多,但是对于P2P的监管,美国没有像英国政府一样,出台专门的法律和法规、成立和指定具体的政府部门来监督管理,而是采用现有监督体制和法律在多层次和多维度上进行监管。
目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是P2P行业的监管主体,于1934年根据《证券交易法》建立,对全国和各州的证券发行、证券交易所、证券商、投资公司等拥有依法行使管理和监督的权力。但是其对P2P行业的监管存在先天的不足:证券类法规在监管P2P业务时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如费时烧钱的证券注册和每日提交多次的贷款情况说明;只关注投资人(P2P平台的出资人)的保护,没有被法律要求保护P2P平台借款人。为此,美国审计总署(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即GAO)特意于2011年7月出版了至今为止唯一的一份政府针对P2P的研究报告,讨论将P2P的主要监管机构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转到金融消费者保护局(CFPB)的可能性,后者是根据2010年《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建立的,职责是对提供信用卡、抵押贷款和其它消费金融产品及服务的金融机构实施监管,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讨论的结果是,美国审计总署没有给国会一个明确的结论。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相比,金融消费者保护局(CFPB)是新建立的机构,人员、资源和各种规章制度都不健全,而且因为有其它更重要的行业需要优先研究,不会给予P2P行业足够的重视,如果出台新政策很有可能拖累了P2P行业的发展。实际上,金融消费者保护局(CFPB)尚未出台任何关于P2P的法律法规。
除此以外,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可以监督并制止贷款合同中的不公平和欺骗行为,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对P2P平台的关联银行承保并监督借贷款项。由于P2P业务被归类于证券性质,在美国公开发行证券需要取得各州的许可证,所以,美国的各个州地方政府也对P2P平台有监管的权力。而且,取得每个州的许可证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很多新平台都是先只在几个较大的州进行注册。
现在,Lending Club和Prosper发行贷款需要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进行全面的登记声明。
首先,P2P平台需要先提交一份“上架注册”声明(a shelf registration
statement),用来注册其提供给出资人的证券,上面规定了平台最大的证券发行量。
然后,每一次P2P平台完成了新的借贷,需要填一份招股说明,相当于把“上架”的证券拿下来卖给消费者。
这笔贷款实际上是由与P2P平台合作的银行放出的,然后由平台购买,再发放票据给实际出资人。
政策新进展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玫瑰园签署了《促进创业企业融资法案》(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这项法案的第三章是专门为众筹(Crowdfunding)开辟的。该法律放宽了投资者的投资门槛,不需要成为合格出借人(accredited
investors),也可以拿自己的一小部分财产来投资,而且由于比州政府的法律效力高,所以能给全国的小投资者公平的机会。
美国的征信业发展成熟,属于私营征信系统的发展模式,征信公司以营利为目的,依法自由进行信用征集与管理。美国的个人征信体系中,征信机构包括亿百利(Experian)、爱克非(Equifax)、全联(Trans
Union)等。此外,美国征信体系中还有上百家区域性或专业性征信机构依附于上述三家机构,或向其提供数据。美国信用法律体系比较完备,有《公平信用报告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平等信用机会法》、《诚实租借法》等约16部法律。其中,《公平信用报告法》最为基础,由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监督实施,主要目的是规范信用报告服务机构使用与信用管理有关信息和数据时的行为,规定信用报告代理机构采用的合理程序,保证信用报告准确和公平,保护信用报告对象的隐私权,防止他们受到不准确或误导性信息的影响。美国政府对信用行业只有监督和执法的职能,有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司法部、财政部货币监理局、联邦储备系统等机构负责部分信用监督和执法职能,信用行业主要依靠自我规范有序运行,美国信用管理协会、信用报告协会等民间机构也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美国对待新兴的P2P行业,首先是确定了行业的定位,把平台的贷款定位为证券,这样就借用了现行的机构和法律来快速介入和监管。可是,这一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的平台注册,不仅使资金不足的小平台破产,还将英国的P2P巨头Zopa挡在了门外(并不是全部原因),使得行业内部竞争不够充分,这样的做法也许是美国各方利益博弈后的选择。国会让审计总署做的研究在全面梳理了美国的政策体制后,也没有给出明确的建议。如果说Lending
Club领先世界的一跳——主板上市,是美国监管P2P行业的阶段性成功,不如说,这是科学研究与谨慎决策的结果。此外,美国完备的法律与成熟的征信体制也为P2P平台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的法制体系和征信系统都不完善,这是客观现实,也不是朝夕可变的,但是可以向美国学习这种科学施政的理念,多听听行业内外的意见,也可以聘请专业的研究机构,出一份中国版的《关于人人贷的政府研究报告》,以最小的监管代价换来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馆藏&2771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删除历史记录
 ----
国外P2P平台OnDeck Capital计划上市
摘要:OnDeck 和Lending Club 两家公司都希望刺激新股投资者的强劲需求,毕竟这些投资者已被最近上市的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所刺激。
OnDeck Capital是一家使用新技术经营小企业贷款的新型,据金融时报报道,OnDeck Capital已经秘密提交申请。
IPO申请文件中表示,OnDeck Capital上个月已向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提交上市申请,文件中暗示OnDeck
Capital是最近的一家寻求IPO的新型平台,它将充分利用金融与技术的融合及碰撞。
OnDeck Capital公司发言人对该文件的真实性不予评论,其上市的主导银行摩根斯坦利也不肯予以评论。
OnDeck Capital的上市申请文件中表示,它寻求融资是为了一般的企业用途及潜在收购,但文件中没有透露具体的收购交易。
OnDeck的上市申请正值多家新型融资公司爆发性增长之际,高速发展的整个行业聚焦即将到来的 IPO,Lending
Club是世界上P2P平台的领导者。
据知情者透露,Lending Club准备上市筹集5亿美元以上,这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公司估值高达50亿美元。
OnDeck 和Lending Club 两家公司都希望刺激新股的强劲需求,毕竟这些者已被最近上市的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所刺激。
诸如Lending Club和 OnDeck
的线上借贷平台是利用新技术直接连接和。一般情况下,这些线上平台都旨在填补传统银行所遗留的空间,毕竟自及危机后的监管政策出台后,传统银行已经收紧或撤退了部分消费信贷和小企业贷款。
根据OnDeck 的上市申请文件,咨询公司Oliver Wyman 预测有高达800-1200亿美元的小企业贷款是未得到满足的。
Oliver Wyman总部设在纽约,其CEO为Noah Breslow,自2006年成立以来已经发行了13亿美元贷款,其创始资金来源于Google
Ventures及 PayPal 联合创始人Peter Thiel。
OnDeck还通过将贷款捆绑成债券,出售给投资人,以获得融资。很多P2P平台也计划开拓“证券化”以开发更多的投资者。
OnDeck表示,“我们不能保证投资者将继续通过我们平台购买贷款,也无法保证我们能再次进军证券市场”。
OnDeck也警告称,快速发展的P2P借贷行业将可能招致更大的监管审查,当经济衰退时,借款人的违约率将上升。
OnDeck在上市申请文件中表示,其2012年亏损1680万美元,2013年亏损2440万美元,2014年上半年度亏损1440万美元。
据OnDeck的上市申请文件,其上市将由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JPMorgan Chase和
Jefferies三家银行承销。
OnDeck和这三家银行都拒绝置评,也拒绝直接回复记者的问题。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阅读:
还可以输入 500字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
相关推荐:
投资人QQ群
沪公网安备 45号国内外P2P的差别:以Lending&Club和ZOPA为例_吃番茄的小仓鼠_新浪博客
国内外P2P的差别:以Lending&Club和ZOPA为例
[&导读&]&以Lending&Club和ZOPA为例,分析中外风控差异①贷前:国外P2P线上操作一体化、国内P2P多采取人海战术②贷中:国外P2P重信用评级、国内P2P看金融流水③贷后:国外P2P信息透明点对点、国内实属“伪P2P”不规范。
P2P起源于英国,这种模式创始鼻祖是英国一家叫ZOPA的网站。ZOPA成立于2005年,10年间一直坚持个人微额信用借贷,现在ZOPA的估值是英国P2P最高的。P2P
兴起于美国,经过衍生和发展,P2P模式在美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产生了较多的类型,Lending&Club、Prosper都是知名企业,欧美P2P公司根深蒂固地认为自己属于高科技行业,更多地强调了互联网背景,他们有一个特别的称谓叫做“另类金融”“市场借贷”,其存在是对传统金融行业的一种补充。而中国的P2P多强调金融属性,很多都是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包括银行背景进军P2P,科技含量不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在12月12日首个成功登陆纽交所、全球最知名的P2P平台Lending&Club。Lending&Club
的IPO价格为15美元,上市首日行情火爆,涨幅高达56.2%,收于23.43美元,当日市值达到85亿美元,以漂亮的成绩单完成了首秀。6天之后,股价一直上升,轻松破百亿美金,而国内安全软件360同期为70多亿美金,同日上市的陌陌除了首日上涨外,一直一路之下。整个朋友圈都被Lending&Club刷屏了。
美国这家“重量级”P2P公司的成功上市,让国内的P2P网贷行业异常兴奋,似乎看到了“远大的未来”。那么,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P2P市场,能否产生中国的Lending&Club呢?我认为差异太大,不能盲目乐观。Lending&Club成功上市,也与其根植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很多条件在中国尚不具备,比如相对完善的征信体系、苛刻的信息披露机制、明确的金融监管机制、平台完全不承担风险等,对此,中国的P2P公司无疑还是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解决行业发展中的诸多瓶颈,尤其需在模式定位、风控环节上“严格把关”。
以Lending&Club和ZOPA为例,我从贷前、贷中、贷后分别就中外风控差异为大家做详细的分析。
贷前:国外P2P线上操作一体化、国内P2P多采取人海战术
在贷前征信数据的采集上,国内大多数P2P公司都是主要做线下模式,这与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的P2P的互联网概念相对较弱,更多是一个网站。中国千人员工以上的P2P平台不在少数,有些知名平台员工总数甚至超过了万人,以人数优势占领着线下获取客源、调查取证的市场。刚刚上市的美国Lending&Club公司充其量也只有几百个员工,最近刚上市的小微企业贷款服务平台ondeck&只有369人,ZOPA只有65人,大多数英国的P2P公司员工在20-30个人,所有的工作流程都是线上完成,也就是纯线上的网络借贷,贷款申请、投标、风险审核、贷款发放都在线上进行,企业只是提供一个撮合双方交易的信息平台。这种成本结构的不同导致中外P2P公司在很多做法上有较大差异。
当然,这跟中国的信用环境有很大关系,海外的P2P整个信用审核等手段都是以线上系统化为主,但国内绝大多数的企业则以线下审贷人员的经验为主。在贷前差异这部分,我还得强调一个国内外P2P公司在用户信息数据获取方式上的不同。在国内,大多数P2P平台申请借款人的数据是用户自己提交的,所以在真实度上会大打折扣,存在很大的漏洞和风险;而国外的做法则多是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和购买第三方数据等方式获取,相对保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以及效率。
贷中:国外P2P重信用评级、国内P2P看金融流水
国内外P2P在贷中的区别主要是,国内P2P平台更偏重金融属性,简单来说就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由小贷公司或担保公司加入平台为借款人提供担保或资金兜底保障,而且用户大部分信用审核的风控偏重银行卡交易等流水的审核,金融特性的分析特别重;国外P2P公司则特别强调用户的信用记录,他们会运用信用评分给借款人分出几个等级,使出借人可以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借款金额、借款时限以及能接受的贷款利率提供贷款。这种区别直接带来国内外P2P平台在具体操作上的差异。比如,国内整个P2P行业中,信审人员占比非常大。国外的P2P企业,拿ZOPA公司来说,公司总共有65人,其中只有20人是风控人员,而且这20人身兼风控与客服于一身,而中国P2P企业的风控人员和客服是完全分开的。这就会使国内P2P的企业加大雇佣员工的人数,对于平台成本的控制和效率也是非常不利的,这一点我在后面平台如何实现盈利模式重点讲述。
此外,英国ZOPA提到他们选择的客户往往也是银行信用比较好的客户,平台只是比银行更有效率、更便捷、更便宜,为客户创造价值,做了10年的ZOPA不良率只有1%。对比国内P2P多做所谓银行不做的不太好的客户,定价更高,不良高,也有明显不同。
贷后:国外P2P信息透明点对点、国内实属“伪P2P”不规范
在贷后差异上,国内P2P平台的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间的信息是不完全透明的,目前,国内众多P2P平台都在强调信息透明、充分披露的,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寥寥无几。绝大部分平台出于不同的目的,针对每笔交易的信息披露都十分有限,有些甚至连借款人的基本信息都写得十分模糊。但是国外P2P企业会让所有的借款客户知晓出借人是谁,国外P2P运营的理念是,平台需要让出借人充分知道他把钱借给谁了,信息越清晰、越透明,违约率越低。目前国内P2P行业最大的危机,这种信息的极度不透明,是个地雷,随时都会引爆,而且无法自证。我们的P2P,从来未曾公开过任何形式的资产质量报告,即使有坏账率也都是自己报的,缺乏公信力。还有非常多的平台还在用居间模式,这个就更加会造成一些信息不对称,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在强调说,中国的P2P平台中真正做到纯粹的点对点的几乎没有,是“伪P2P”。贷后催收部分,国外更多采取外包催收,运用很多科技手段,黑名单共享;而国内更多还是雇佣大量催收人员,黑名单也完全不共享。
在贷前、贷中、贷后,英美P2P更多引入众包、科技手段,有生态圈模式,而国内P2P`更多自己封闭来做,很重、很累、很费人。
国内P2P行业现状:无法风控,自己下场
在国内的P2P领域,普遍无法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来有效进行风控审核这个命题,使得国内绝大多数P2P公司都采取了极为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变形”。这就是P2P公司直接介入交易,成为交易的一方,使得本来应该是金融脱媒的互联网金融,成为了无法脱媒、需要它自身信用附加的模式。它在本质上成为了担保公司,部分的P2P甚至成了“影子银行”,通过构建资金池,让自己成为了一个没有牌照的银行。而且大多公司尚未真正实现点对点模式,流动性风险、居间人资金风险等都依然存在。
中国最早起来的一批P2P,最开始都是从搭建交易平台的思路入手。但发展到后来,随着越来越多资本涌入到这个行业,竞争开始加剧,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到自己的平台上来,各个P2P都逐渐开始介入平台交易之中。介入方式主要就是对投资人的资金保障本金,部分P2P甚至保障利息,这种行为应该是一个市场恶性竞争的结果。这个结果从根本上使得中国的P2P很难成为一个公共的、相对独立的信息服务平台,因为它把自身的信用放入其中,使得很多出资人更多依赖平台信用进行放款。这就导致信息中介成了一句空话。
国内P2P行业如何破解盈利困局
1、成本结构的改变
P2P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了,控制成本是国内P2P企业必须要做好的工作。成本的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分别是理财资金成本,人员销售成本和坏账引发的成本。理财资金成本的降低可以通过线上操作的方式实现,线下越多,成本越高。人员销售成本降低的方式主要是公司成本结构的调整,由销售成本的投入转向市场成本的投入,重市场、重品牌,而不是重销售。最后是坏账引发的成本,这就需要P2P做好风控。人力密集型成本高、稳定性差,还有就是线上操作比线下更透明。以下线的方式发展,短期内可以发展迅速。但从长期来看,线下P2P多会倒在成本结构的问题上。经过几次调整和转型,玖富目前没有线下机构,专注于纯线上模式,并广泛布局在消费金融和移动互联网金融领域,以前线下的操作模式现在全部以渠道合作伙伴的方式发展下去,这就是玖富的向阳花计划。
从长远的角度来讲,我认为坚持发展纯线上模式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是国外P2P模式在中国的本土化变形,在国内信用环境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绝大多数P2P网贷公司都选择了这种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线下人力成本大幅度增加、时间成本投入加重,无疑使本身运营成本就非常高的平台“雪上加霜”,大大拖累了平台的发展速度。
2、坚决点对点,打破刚性兑付、坚决解决期限错配问题
作为从业者,我不是从监管考虑问题。单从商业盈利角度来说,p2p平台必须坚持点对点,必须要解决期限错配和刚性兑付问题,否则,规模越大,平台越危险。在很多创业家刚刚起步时候,不觉得这个有多危险,但一定成长到一个阶段,当你要冲击100亿,1000亿规模时候,如果还是居间人、还是期限错配、还是刚性兑付,就是自己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定时炸弹。在伦敦商学院,英国P2P同行对中国P2P公司代表担心流动性风险,纷纷表示差异,他们吃惊p2p为啥还有流动性风险,除非你不是真正的P2P。&面对如此尴尬,我们国内同行确实要好好反思,为什么我们总是担心流动性问题却又在不断加剧流动性问题。
刚性兑付是平台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打破P2P“刚性兑付”是一个长期实现的过程。就国内大环境来说,P2P平台不兜底是很难生存下去的,或者说现在的信用环境和老百姓的意识中,不兜底是很难被接受的。另外,由于没有点对点,很多借贷双方无法界定违约损失多少,造成还是被迫刚性兑付。但是从逻辑上来讲,如果P2P只作为信息中介对接借款人和出资人,借贷双方完全是自愿的行为,参与了这样一个民间借贷的行为,就要对自己的投资负责,平台本就不应该承担任何形式的风险。国内P2P平台具有中国特色的兜底、高息,使得更多的投资者将P2P视为一种存款,而不是出借,从而导致这类人群不理智的去追寻更高收益的平台,而平台为了争取更多的投资人,不断提高收益率,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也助长了客户的不理性行为,我认为这种恶性循环已经到了不得不打破的地步。
从长远来看,打破“刚性兑付”&P2P平台也需要规范的自身行为,确保借款人与借款项目的真实存在,项目的还款源与抵质押物真实有效,充分披露借款人的违约风险,在投资人能够有效衡量投资项目的收益与风险的前提下,投资人才有可能实现风险自担。由于目前P2P平台兜底的普遍性,使得投资人关注的风险更多地来源于平台而非借款人和借款项目,“刚性兑付”成为束缚中国P2P行业发展的魔咒。在这里我也希望投资者能够清醒冷静地看待P2P,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收益而忽略了风险。P2P要想长久健康发展,要想真正盈利,必须打破刚性兑付。
3、发展模式的创新引入渠道,不要重模式
从寻找一个信贷客户,到最后的收款完成,整个链条非常长。而且小微金融数量庞大、需求速度快,并非一个平台所能服务,必须要整合资源形成一种生态环境。我们玖富做了一些布局,尝试建立小微金融生态链,在贷前部分有当地的渠道合作伙伴,有互联网行业客户提供客户资源。在贷中部分有第三方支付机构,有征信机构。在贷后部分除了自己的团队还有当地的催收伙伴、合作的律师、保险公司、担保机构。理财端也是&一样,除了自己的平台,还有如门户网站、电商平台等自建的销售渠道。做好P2P考验的并不止是一家公司的能力,而是它整合各方资源的能力。玖富有180个城市向阳花合作伙伴,每一家都像是一个小的P2P公司,他们都在玖富的小微金融生态链上进行展业,还有龙头企业、垂直门户、电信运营商。这个聚集的力量是非常庞大的。只有有一个健全的生态链,P2P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重模式的发展,会造成自己互联网的特性下滑。
4、以数据驱动,建立P2P技术内核
目前央行征信系统里面有8亿人,3亿人有信贷记录,5亿人是空白。现在的银行、小贷公司、P2P做的都是3亿有信贷记录的市场,而未来应该是开发出另外5亿蓝海市场者的天下。如何对这5亿人进行信用评估?一定是数据驱动,无论是社交数据还是互联网大数据。不能依靠传统的信贷政策进行评估来做P2P,主要是因为传统信贷政策评估效率慢,客群受制约,对产品创新也有影响。正如今年8月,我在香港首届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上说的,多年来,玖富一直坚持小微金融是互联网金融的稳健发展的根本,只做50万以下贷款,户均额度在5万左右;无论是小微企业还是个体工商户,在玖富只能以个人身份获得贷款;小额分散是互联网金融安全的保障,大额贷款一旦出现问题,将大面积的波及投资者的利益,为保证投资者的资金安全,玖富坚决贯彻小额多单、点对点的做法,杜绝多对一,尽量降低风险。而小额客户需要建立互联网数据特征的数据评估技术。
中国互联网金融真正要开始发力、要借鉴LC的成功经验,在数据的驱动上是必须要攻关的一个功课,要建立真正地以数据为驱动的风险审批的政策,才有可能发挥互联网低成本高效益的扩张速度,否则中国的P2P大部分都还以高成本的方式来进行,这种成本结构很难维持到盈利。这一点上,我们在去年开始孵化大数据评估公司,wecash闪银,我本人也是闪银董事长,闪银的CEO&是我北大师弟,也是玖富原副总裁,非常聪明。闪银通过社交数据予以闪电授信,15分钟完成放款,获得高速增长。获得IDG投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70%失联的客户,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数据找到,一个客户可以很容易丢掉一个手机号,但很难抹掉其多年的互联网轨迹。目前闪银技术已经面向其他机构开放。
5、建立创新能力和创新机制
当前,国内P2P多数还是在复制模仿为主,创新太少,&注重销售比注重产品多,注重金融比注重技术多,注重交易比注重流量多。当P2P公司开始发展壮大之后,运营的重要性将开始超过销售。运营是一套体系,它包括了放款的及时性、债权匹配的准确性、客户服务的满意度、对市场的反应效率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当平台壮大之后,保持整个体系的稳定运行是首要任务。近些年80、90后新生代迅速成长,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长大的这两代人已经成为互联网消费的主力军,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年轻人并没有被纳入到征信系统或没有被记录的信贷记录,&他们的互联网生活痕迹明显却未得到开发。创新,是因为客群正在发生变化,找到新客群,拿出非同质化的产品,或在某个细分市场找到切入点,是P2P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上,笔者认为移动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金融的真正制高点,因为移动端有PC端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定位、轨迹、圈子、社交等特别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和信息。通过实施移动金融战略,玖富已经形成了一个自己的生态圈,在互联网金融里面,玖富模式最外围是合作伙伴,包括迪信通等线下信贷合作渠道以及新浪、网易等理财端合作渠道,内圈则是近一年孵化出的6-7个移动金融产品:闪银、悟空理财(微信号:wukonglicai)、蜡笔畅学、分期GO等产品。其中,悟空理财,这个神奇的移动互联网理财,实现了80天100万粉丝的奇迹,而且没有花钱打广告。整个玖富现在有快500万注册用户,每天在快速增长,这个数量级在互联网企业是少的,但在互联网金融企业里算是相对多的,和陆金所披露的注册客户差不多,但交易量还和他有一些距离。这些都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我们用户基本都体现在移动互联网上,pc占比很少。2013年,玖富提出移动互联网金融战略,非移动不创业,鼓励内部创业。创新一定要交给年轻人,内部建立好的创新机制。我们内部最需要打破的家长制,压制年轻人的做法,让有能力的人都当boss,大家是合伙人、生态链上的伙伴,而不是只是小员工。成就他人、成就自我,是我们玖富一直努力的文化。目前已经看到效果。
网贷平台的高速发展和高风险客观并存,国内平台的运营模式中信贷风险的增加、道德风险的积聚和线下开拓成本的加大,导致众多平台濒临破产。当前,P2P平台“去平台担保”、回归信息中介定位的呼声日益高涨。不过,网贷平台回归纯信息中介的发展仍受到国内个人征信体系的缺失以及平台大数据积淀不足的掣肘。
P2P网贷平台,其本质是普惠金融,从意义上说是为了帮助一些无法通过银行或线下贷款渠道获得借款的个人、企业、项目通过互联网渠道募集资金,以维持或推动项目的正常运作,解决个人、企业的资金紧缺困难。因此,P2P网贷平台从成立之初便承载着重大的社会责任。目前监管层对网贷行业的监管规则和制度尚未落地,导致很多纯诈骗性质的平台公司顺利进入了市场,不当宣传欺骗投资者,平台倒闭和老板跑路现象的频发,影响了投资者对行业的看法,也影响了网贷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因此,对监管部门而言,应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加快出台监管细则,这样才能促进国内P2P行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我想从三方面总结一下我对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期许和展望:
第一,模式上,国内P2P企业要善用生态链整合大家的力量共同发展;
第二,创新上,要注重互联网金融创新,移动端发力成为未来新的增长点;
第三,风控上,一定要靠数据驱动的信用技术,优化成本结构和发展模式。
家乐福的小仓鼠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2,349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射线和构造线有何不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