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耀新无双招商信诺万能险险五年能回本么

保险产品案例代理人客服热线资讯
保险计算器
保险产品关注排行
当前位置: &
& 龙耀新无双养老年金保险(万能型)(之后生效)
产品展示本产品关注度次
您是否找到了中意的保险产品,您是不是想以最低的价格购买该保险,我们为您提供了这个信息平台,您只需在这里或后,添写您的保险需求,将有最优秀保险代理人与您联系。
龙耀新无双养老年金保险(万能型)(之后生效)
龙耀新无双养老年金保险(万能型)(之后生效)
万能险、年金保险、自愿保险、原保险、个体保险、主险
建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出生满30日(含)至70周岁&
本合同的保险期间自合同生效日的当日24时起至被保险人年满90周岁后的首个保单周年日24时止。
被保险人年满75周岁后的首个保单周年日为本合同的年金领取开始日,年金领取期间自被保险人年满75周岁后的首个保单周年日24时起至本合同满期日24时止。&
在本合同有效期限内,我们承担下列保险责任:年金给付若被保险人生存至年金领取开始日24时且本合同仍然有效,则我们将部分个人账户价值转换为年金并计算每期年金金额。自年金领取开始日起,若被保险人于每个保单周年日(含年金领取开始日及满期日)当日24时生存,且本合同仍然有效,则我们将于每个保单周年日给付一次年金,直至保险期间届满。转换为年金的部分个人账户价值由您在年金领取开始日前确定,但不得低于年金领取开始日的个人账户价值的50%。转换后的个人账户价值按您确定的转换为年金的金额等额减少,且不低于人民币1,000元。每期年金金额按如下公式计算:每期年金金额 =转换为年金的部分个人账户价值 ÷ 1,000 × 单位年金转换因子单位年金转换因子是按每1,000元个人账户价值转换所得的金额。单位年金转换因子在保险单上载明。贺喜金若被保险人生存至合同满期日当日24时且本合同仍然有效,则我们将按满期日的个人账户价值给付贺喜金,本合同效力终止。身故保险金若被保险人在年金领取开始日 24 时之前(含24时)身故,我们将按以下两者的较大者给付身故保险金,本合同效力终止。(1)本合同实际支付保险费;(2)被保险人被认定身故之日的个人账户价值。若被保险人在年金领取开始日 24 时之后身故,我们将按以下两者之和给付身故保险金,本合同效力终止。(1)被保险人被认定身故之日所在保单年度末的年金对应的现金价值;(2)被保险人被认定身故之日的个人账户价值。&
我给该产品打分高收益快下架成销售噱头 万能险上演“最后疯狂”
“9月份之后,万能型保险理财产品全部下架,但在此之前,险企可能会通过银保渠道好好卖上一番。”某银行网点负责人表示。今年5月保监会出台《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简称“134号文”),明确禁止两全保险及年金保险在5年内返还,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险、投连险产品,对已经审批或备案的人身保险产品,保险公司需在10月1日前完成自查和整改。如今政策出台一月有余,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走访多家银行了解到,部分银行正上演“最后的疯狂”,力推万能型产品。不过,也有一些险企受新政影响迅速转型,推出了中长期和偏保障型的保险理财产品。有银行力推“高收益”、“快下架”产品“我给您推荐的这款万能型产品的返还非常划算。”某银行网点理财经理一边将资料发放给前来问询的客户,一边不厌其烦地介绍说,首先,这款产品领取时间早,从投保的第一年开始就能每年领取生存金,其次保底收益高,每年领取的生存金自动进入万能账户,最低3.5%的保底收益,进行复利递增,并且万能账户里的钱随用随取,非常灵活方便。看客户犹豫时,这位理财经理一再强调:“这款产品如果再不买,9月份以后就下架了,受保监会出台的134号文的影响,我们已经下架了很多短期收益产品,这款9月以后想买也买不到了。”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发现,大限来临,中小型保险公司都会在银保渠道争取好好卖上一番,目前一些银保渠道在售的仍以快速返还与中长期万能险居多。不过,记者也发现,还有一些银行已停售许多不符合新规的保险理财产品,曾经一些主推万能险产品的险企下架产品数量有一两百款之多,一些银行难觅类似“快速返还”或“高收益”保险产品。“我们银行3年期、万能型的保险理财产品已经不卖了,基本都是5年、10年期的偏保障型产品,”多位银行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由于保监会出台的监管政策,很多短期类的产品相继下架,收益率随之下调至4%左右,可能9月份以后,类似中长期的产品也不会有了,取而代之的则是10年期、15年期的保障型产品。我们银行不会再有这样高收益的保险产品。据某银行理财经理透露,当前银保期缴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短期期缴和趸交产品,主要为固定收益产品;10年期以上的理财年金产品,多附加万能账户;以补充价值为目的保障型产品,如终身寿险、健康险等。保险行业交流数据显示,目前银保市场期缴产品结构为:短期期缴产品占比52%,10年期以上期缴占比43%,保障型产品占比为5%。“对于中小型保险公司来说,银保销售渠道占50%以上或更高,强监管下,一些严重依赖银保渠道售卖理财型产品的保险公司,未来可能在现金流、偿付能力等方面受到极大影响。”上述险企负责人说。依赖银保渠道的中小险企压力大分析人士称,保监会连出多项政策,意在控制行业风险,推动行业加速向保障转型,快返类产品和万能险附加形式遭到禁止后,部分中小险企正面临着严峻的转型压力。“一些过度依赖银保渠道的中小险企面临市场压力增大,很多中小险企的产品可能会退出银行销售。对中小型险企而言,银保渠道是主要‘根据地’,一方面可以快速做大业务,另一方面能节省成本。而在银保渠道里,偏理财的产品占了大部分,如今限制了这一类业务,可能会一段时间出现无产品可售的尴尬,中小险企如果不能具备符合监管的产品并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某险企人士说。“未来,部分单一依靠万能险保费收入的公司,短期内或将面临资金和监管的双重压力,万能和投连业务终止后,现金流入变成现金净流出,偿付能力将会急剧下降。”上述险企人士表示,这就是完全依靠利差的结果,容易受宏观调控和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对险企而言,若产品返还期限短且返还金额大,公司现金流或被压制利差压缩,同时运营成本增加拉低费差益。受政策影响,目前市场格局加速分化,险企由于理财型保费规模骤减,导致市场份额稀释。今年前5月,行业保费整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主要是受到2016年收益率下滑、万能险规模大幅收缩的影响。曾是部分寿险公司重要收入来源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万能险)目前正持续处于低位。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万能险累计新增交费为3084亿元,同比减少59.40%,其中5月单月新增的万能险保费收入为338亿元,环比下降22.02%;在寿险中,万能险保费占比为15.78%,但比上月仅增加0.23个百分点。与保费收入同步减少的还有万能险收益。多家寿险公司最新一期产品利率结算公告显示,年利率最高的是一款网销的万能型年金保险,日结算利率1.9254%,折合年结算利率为7.28%;年结算利率在6%-7%的已比较少见;大部分万能险的年利率都在4%-5%左右;甚至有外资险企的万能险利率已降至3.8%;去年结算利率超过8%的产品销声匿迹。从保监会已公布的数据来看,67家寿险公司中,有43家险企万能险保费出现下降,其中有18家中小寿险公司下降超过八成;仅有24家险企万能险出现增长。寿险公司万能险下降幅度均超90%。保监会相关人士强调,银保渠道必须考虑的是,2017年下半年和2018年开门红的问题。强监管下,短存续期产品将倒逼寿险行业务结构转型,推动其专注于保障型业务的经营。“绞尽脑汁”寻找替代品业内人士认为,一季度,部分险企还可通过一些万能险产品冲规模。4月1日后,不合规的产品按照去年9月份出台的监管政策规定不能再销售,此政策对二季度及以后的影响更大,二季度数据“断崖式”下降趋势将更加明显。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解释,前5个月,工银安盛、农银人寿、建信人寿、交银康联、招商信诺、中银三星、中荷人寿、中邮保险8家银行系寿险公司规模保费告别高增长,出现负增长。其中,农银人寿负增长13.6%,建信人寿负增长53%,中银三星负增长7%,中荷人寿负增长10%,招商信诺负增长55%。这些保费规模的下降,究其原因是各家主力产品,如中邮人寿的年年好新A、农银人寿的金太阳B、工银安盛的财富赢家、交银康联的优福添禧、建信人寿的龙耀新无双、中银三星的财智宝年金、中荷人寿的金倍多、招商信诺的稳盈利B等纷纷停售,其中不乏销售过百亿元的产品。平安证券分析师缴文超认为,2017年寿险公司原保费增速将下降,转型保障产品,主要基于三点:一是2016年保险行业年化投资收益率5.66%,较2015年有明显下降,对非保障型产品销售不利;二是受政策等影响,势头强劲的万能险增幅将出现较大程度下降,转型保障型产品;三是个险代理渠道成核心竞争力,上市险企具备增员竞争力。“2017年万能险和投连险总体规模同比会明显下降。预计下半年这一趋势还将持续。中小型险企今后还想依靠银保渠道开拓业务,就必须重新设计一套适合当下保障要求的制度。”某险企相关负责人认为,一方面是防风险、回归保障,短期资金不能做长投;另一方面,银保渠道的产品要抛弃此前“只要规模、不要价值”的旧发展理念,设计好渠道销售产品的内含价值和保障功能,未来保险公司应将在产品设计、渠道建设、客户黏性等方面下工夫,才能推动其重新增长。目前各险企都在绞尽脑汁思考新的产品策略,以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为代表的老牌险企,主要是大力发展长期期缴业务和保障型产品;对于中小型险企来说,则主要是结合自身条件,开发“物美价廉”的健康险、定期寿险等产品,并利用互联网渠道进行传播。“未来应加强保险产品创新,推出适合柜台销售的银行代理保险产品。新产品的开发应侧重于保障性和长期性,能够集保障性、投资性或储蓄性为一体,并为客户提供一些配套增值服务的产品。”上述险企相关负责人说,如银保年交类产品和贷款人人身意外伤害险缴费较低,保障程度较高,抗市场变化能力较强,能够实现银行、保险利益的交叉融合,可作为一定时期内银、保合作业务的重点。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指出,下一步将加强万能险监管强化重点公司监管,一是强化法人治理、资金运用、产品管理等领域的监管力度,对重点公司实施全过程、穿透式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二是加大违法违规查处力度,对恶意扰乱市场秩序、违规运用保险资金、背离万能险自身发展规律的行为,坚决查处,决不手软。三是健全和完善监管制度,督促保险公司转变发展方式。平安证券认为,随着资本市场的回暖,收益率有望提升,且随着监管倡导行业回归保障本源,行业保费结构将会有所改善,保障型产品占比将会提升。 险资试水深港通 拓宽境外投资渠道近日,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参与深港通业务试点监管口径》(简称《监管口径》),允许保险资金参与深港通业务试点。业内人士认为,允许保险资金参与深港通业务,有利于“南下”资金充分利用内地和香港两个市场配资资源,分散投资风险,也有利于拓宽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渠道,稳步提升投资收益。渠道放宽 提升投资收益平安证券分析师缴文超表示,此次发布的《监管口径》是继开通沪港通业务试点以后又一重大举措:保监会2016年9月发布《关于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的监管口径》,标志着保险资金可以参与沪港通业务。时隔近一年以后,保监会再度放开深港通业务,一是明确保险公司可以投资深港通下的港股股票,并应当参照《监管口径》要求执行;二是保险资金可以通过证券投资基金的形式投资港股股票,其基金管理人需要满足有关规定。太平洋证券分析师魏涛称,2014年,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境外资产约1465.81亿元,占当期资金运用余额的约1.57%;截至2016年7月底,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总额445.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000亿元,占比2.14%,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规模有显著提升,占比有所扩大,但低于日本、英国等市场中保险资金的境外配置比例,可见中国保险资金境外资产配置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魏涛说,2016年以前,我国保险资金进行境外投资主要通过QDII渠道,加之内地监管机构对境外投资额度批准较为谨慎,在人民币贬值压力下,保险资金境外投资额度增长缓慢。同时相对于其他境外权益市场,中国内地机构投资者对于香港权益市场制度更熟悉,对于香港市场的企业更加了解,因此投资港股成为内地保险机构投资境外市场的首选。深港通于日开通,深交所公布的港股通股票共417只,包括恒生综合大型股100只、恒生综合中型股193只、恒生综合小型股95只、不在上述指数成分股内的A+H股29只,约占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市值的87%,日均成交额的91%。缴文超认为,险资投资渠道进一步放宽,有利于险资分散风险提升收益:保监会曾在2007年和2014年分别发布《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及《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允许保险机构投资香港股票及其他发达市场权益类资产。此次放开深港通业务试点,进一步增加了保险资金参与香港股票市场的投资方式。有利于资产端改善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我国保险行业资金投资收益率整体在逐渐提高。从2017年目前的情况来看,预计今年投资收益率较2016年将有所回升。险资投资渠道的进一步放开有利于保险公司进一步提高收益率,有效分散风险,同时在趋严的监管政策之下,行业未来发展将更加规范,资金安全将得到有效维护。“未来保监会也将继续完善保险资金投资股票的相关政策,有效维护资金安全。”缴文超认为,截至5月底,保险行业资金中投资于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金额为1.82万亿元,占行业资金运用余额的12.75%。渠道的进一步放开会为港股市场带来上百亿的资金流入,同时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分散投资风险,进一步提升投资收益。华创证券洪锦屏认为,从险资投资沪港通的情况来看,自2016年9月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监管口径》至今的9个月时间里,保险资金通过沪港通投资香港股票规模已达到1743.58亿元,其中直接投资规模为1117.46亿元,通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投资规模为626.12亿元,保险资金投资沪港通股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参与积极性高,除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外,部分保险公司也有进一步增加投资的安排;二是投资标的大多为大型蓝筹股,占比超过60%;三是投资行业以金融业为主,成长型、消费性行业也参与较多。洪锦屏指出,本次通过深港通向险资开放的港股具备小市值、高成长的特性,根据沪港通的投资特点,契合了部分保险公司对于成长型公司的投资需求。尽管参与规模估计不及沪港通,但表明内地险资参与境外投资的机会在逐步增加,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保险公司资产端的进一步改善。 二次商车费改倒逼车险行业改革 大型财险公司或借势扩张近期保监会发布《关于商业车险费率调整及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此为近年来第二次调整商业车险费率,在原先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车险费率下浮空间。此次费改相关系数调整主要针对自主核保系数和自主渠道系数,根据不同区域其系数下限基本下调了0.05至0.10,新费率折扣浮动范围明显较一次费改的费率折扣浮动范围扩大,除深圳外,折扣向下浮动的幅度明显高于向上折扣的幅度。业内人士认为,车险二次费改从费率系数调整和风险指标控制方面长期引导财险公司合理定价、优化运营,但短期还是带来价格战的压力,未来行业需要更加精细化的定价和差异化服务品质来提高市场占有率。激活市场华创证券分析师洪锦屏认为,这充分说明现阶段监管保护对象由财险公司向消费者倾斜,叠加当前车险市场的充分竞争格局,二次费改对消费者让利明显。从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来看,2015年以来实行一次商车费改对行业产生了更为积极的影响:车主所缴纳保费降低,同时行业保费规模保持增长,综合成本率下降。截至2016年底,商业车均保费较改革前下降5.3%,保费减少250亿元;投保率上升4个百分点至77%;车险总保费6834亿元,同比增长10.25%;车险综合成本率降低至100%以下,承保盈利空间提升0.31个百分点,承保盈利公司数量增加。广发证券分析师陈福认为,一次费改成绩显著,二次费改有望持续向好,激活市场,双赢格局有望实现。在一次商车费改后,由于车主不出险保费有优惠浮动空间,因此赔付率明显降低。而各家保险公司为了争取优质客户,均加大了费用投入,因此费用率有所提升。以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为例,2015年以来赔付率由57.5%、68%降至54.4%、61.2%;费用率由37.6%、35.8%提升至41.5%、38%。但总体上,承保盈利空间相对保持稳定,未来行业需要更加精细化的定价和差异化服务品质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并进一步扩大承保盈利空间。总体来说,二次商车费改延续了此前的相关精神,降低了投保人的保费支出,同时拓宽了保险公司的定价区间,有利于市场化和抑制恶性价格战。倒逼车险行业改革此次车险费改的深层含义是引导市场结束价格战比拼并倒逼行业加速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因为二次费改是在一次费改运营数据基础上所做的合理调整,并非监管层单方面向消费者让渡改革红利,对财险公司的负面影响不具备持续性。因此,从财险公司的角度而言对未来费改调整不应有负面预期。”洪锦屏说,当前绝大部分中小财险公司要将过去遵循系数调整下限,加大折扣力度进行重新洗牌,将提升产设能力、理赔服务能力、运营能力作为下一步发展目标,走差异化发展道路。陈福认为,未来行业需要更加精细化的定价和差异化服务品质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并进一步扩大承保盈利空间。总体来说,二次商车费改延续一次费改的精神,降低了投保人的保费支出,同时拓宽了保险公司的定价区间,有利于市场化和抑制恶性价格战。洪锦平指出,综合来看,车险二次费改从费率系数调整和风险指标控制方面长期引导财险公司合理定价、优化运营,但短期还是带来价格战的压力,赔付上行概率增加,在今年车险增速并不乐观的背景下,可能将带来短期盈利的负面影响。“不过,对大型财险公司却带来相对利好,当前费改承包利润集中度高于保费集中度,给了大型财险公司更多调节的空间,借此价格调整继续扩大市占率,并可能带来外延扩张的机会。”洪锦平表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divohuo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高收益快下架成销售噱头 万能险“最后疯狂”
[摘要]9月份之后,万能型保险理财产品全部下架,但在此之前,险企可能会通过银保渠道好好卖上一番。“9月份之后,万能型理财产品全部下架,但在此之前,险企可能会通过银保渠道好好卖上一番。”某网点负责人表示。今年5月保监会出台《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简称“134号文”),明确禁止两全保险及年金保险在5年内返还,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险、投连险产品,对已经审批或备案的人身保险产品,保险公司需在10月1日前完成自查和整改。如今政策出台一月有余,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走访多家银行了解到,部分银行正上演“最后的疯狂”,力推万能型产品。不过,也有一些险企受新政影响迅速转型,推出了中长期和偏保障型的保险产品。有银行力推“高收益”、“快下架”产品“我给您推荐的这款万能型产品的返还非常划算。”某银行网点理财经理一边将资料发放给前来问询的客户,一边不厌其烦地介绍说,首先,这款产品领取时间早,从投保的第一年开始就能每年领取生存金,其次保底收益高,每年领取的生存金自动进入万能账户,最低3.5%的保底收益,进行复利递增,并且万能账户里的钱随用随取,非常灵活方便。看客户犹豫时,这位理财经理一再强调:“这款产品如果再不买,9月份以后就下架了,受保监会出台的134号文的影响,我们已经下架了很多短期收益产品,这款9月以后想买也买不到了。”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发现,大限来临,中小型保险公司都会在银保渠道争取好好卖上一番,目前一些银保渠道在售的仍以快速返还与中长期万能险居多。不过,记者也发现,还有一些银行已停售许多不符合新规的保险理财产品,曾经一些主推万能险产品的险企下架产品数量有一两百款之多,一些银行难觅类似“快速返还”或“高收益”保险产品。“我们银行3年期、万能型的保险理财产品已经不卖了,基本都是5年、10年期的偏保障型产品,”多位经理对记者表示,由于保监会出台的监管政策,很多短期类的产品相继下架,收益率随之下调至4%左右,可能9月份以后,类似中长期的产品也不会有了,取而代之的则是10年期、15年期的保障型产品。我们银行不会再有这样高收益的保险产品。据某银行理财经理透露,当前银保期缴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短期期缴和趸交产品,主要为固定收益产品;10年期以上的理财年金产品,多附加万能账户;以补充价值为目的保障型产品,如终身寿险、健康险等。保险行业交流数据显示,目前银保市场期缴产品结构为:短期期缴产品占比52%,10年期以上期缴占比43%,保障型产品占比为5%。“对于中小型保险公司来说,银保销售渠道占50%以上或更高,强监管下,一些严重依赖银保渠道售卖理财型产品的保险公司,未来可能在现金流、偿付能力等方面受到极大影响。”上述险企负责人说。依赖银保渠道的中小险企压力大分析人士称,保监会连出多项政策,意在控制行业风险,推动行业加速向保障转型,快返类产品和万能险附加形式遭到禁止后,部分中小险企正面临着严峻的转型压力。“一些过度依赖银保渠道的中小险企面临市场压力增大,很多中小险企的产品可能会退出银行销售。对中小型险企而言,银保渠道是主要‘根据地’,一方面可以快速做大业务,另一方面能节省成本。而在银保渠道里,偏理财的产品占了大部分,如今限制了这一类业务,可能会一段时间出现无产品可售的尴尬,中小险企如果不能具备符合监管的产品并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某险企人士说。“未来,部分单一依靠万能险保费收入的公司,短期内或将面临资金和监管的双重压力,万能和投连业务终止后,现金流入变成现金净流出,偿付能力将会急剧下降。”上述险企人士表示,这就是完全依靠利差的结果,容易受调控和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对险企而言,若产品返还期限短且返还金额大,公司现金流或被压制利差压缩,同时运营成本增加拉低费差益。受政策影响,目前市场格局加速分化,险企由于理财型保费规模骤减,导致市场份额稀释。今年前5月,行业保费整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主要是受到2016年收益率下滑、万能险规模大幅收缩的影响。曾是部分寿险公司重要收入来源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万能险)目前正持续处于低位。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万能险累计新增交费为3084亿元,同比减少59.40%,其中5月单月新增的万能险保费收入为338亿元,环比下降22.02%;在寿险中,万能险保费占比为15.78%,但比上月仅增加0.23个百分点。与保费收入同步减少的还有万能险收益。多家寿险公司最新一期产品利率结算公告显示,年利率最高的是一款网销的万能型年金保险,日结算利率1.9254%,折合年结算利率为7.28%;年结算利率在6%-7%的已比较少见;大部分万能险的年利率都在4%-5%左右;甚至有外资险企的万能险利率已降至3.8%;去年结算利率超过8%的产品销声匿迹。从保监会已公布的数据来看,67家寿险公司中,有43家险企万能险保费出现下降,其中有18家中小寿险公司下降超过八成;仅有24家险企万能险出现增长。寿险公司万能险下降幅度均超90%。保监会相关人士强调,银保渠道必须考虑的是,2017年下半年和2018年开门红的问题。强监管下,短存续期产品将倒逼寿险行业务结构转型,推动其专注于保障型业务的经营。“绞尽脑汁”寻找替代品业内人士认为,一季度,部分险企还可通过一些万能险产品冲规模。4月1日后,不合规的产品按照去年9月份出台的监管政策规定不能再销售,此政策对二季度及以后的影响更大,二季度数据“断崖式”下降趋势将更加明显。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解释,前5个月,工银安盛、农银人寿、建信人寿、交银康联、招商、中银三星、中荷人寿、中邮保险8家银行系寿险公司规模保费告别高增长,出现负增长。其中,农银人寿负增长13.6%,建信人寿负增长53%,中银三星负增长7%,中荷人寿负增长10%,招商信诺负增长55%。这些保费规模的下降,究其原因是各家主力产品,如中邮人寿的年年好新A、农银人寿的B、工银安盛的财富赢家、交银康联的优福添禧、建信人寿的龙耀新无双、中银三星的财智宝年金、中荷人寿的金倍多、招商信诺的稳盈利B等纷纷停售,其中不乏销售过百亿元的产品。平安证券分析师缴文超认为,2017年寿险公司原保费增速将下降,转型保障产品,主要基于三点:一是2016年保险行业年化投资收益率5.66%,较2015年有明显下降,对非保障型产品销售不利;二是受政策等影响,势头强劲的万能险增幅将出现较大程度下降,转型保障型产品;三是个险代理渠道成核心竞争力,上市险企具备增员竞争力。“2017年万能险和投连险总体规模同比会明显下降。预计下半年这一趋势还将持续。中小型险企今后还想依靠银保渠道开拓业务,就必须重新设计一套适合当下保障要求的制度。”某险企相关负责人认为,一方面是防风险、回归保障,短期资金不能做长投;另一方面,银保渠道的产品要抛弃此前“只要规模、不要价值”的旧发展理念,设计好渠道销售产品的内含价值和保障功能,未来保险公司应将在产品设计、渠道建设、客户黏性等方面下工夫,才能推动其重新增长。目前各险企都在绞尽脑汁思考新的产品策略,以、为代表的老牌险企,主要是大力发展长期期缴业务和保障型产品;对于中小型险企来说,则主要是结合自身条件,开发“物美价廉”的健康险、定期寿险等产品,并利用渠道进行传播。“未来应加强保险产品创新,推出适合柜台销售的银行代理保险产品。新产品的开发应侧重于保障性和长期性,能够集保障性、投资性或储蓄性为一体,并为客户提供一些配套增值服务的产品。”上述险企相关负责人说,如银保年交类产品和贷款人人身意外伤害险缴费较低,保障程度较高,抗市场变化能力较强,能够实现银行、保险利益的交叉融合,可作为一定时期内银、保合作业务的重点。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指出,下一步将加强万能险监管强化重点公司监管,一是强化法人治理、资金运用、产品管理等领域的监管力度,对重点公司实施全过程、穿透式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二是加大违法违规查处力度,对恶意扰乱市场秩序、违规运用保险资金、背离万能险自身发展规律的行为,坚决查处,决不手软。三是健全和完善监管制度,督促保险公司转变发展方式。平安证券认为,随着资本市场的回暖,收益率有望提升,且随着监管倡导行业回归保障本源,行业保费结构将会有所改善,保障型产品占比将会提升。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divohuo]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99抵扣500购车款
千元优惠+2年免息
前100名送油卡一张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能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