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银行 利率市场化化后银行理财产品怎么买

您的位置:>>>正文
利率市场化后 百姓理财实惠多
利率市场化,或者叫放开对银行存款利率的管制,这是利率市场化中最后一步,迟迟没有破题。
日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存款利率放开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内实现。这是央行高层首次对该项改革给出比较明确的时间表。
本报邀请钱报财经智库专家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解析利率市场化背后的多方博弈。
长期以来,银行向来被认为是不会破产和倒闭的。然而,近年来发生在银行业的“钱荒”,让过去两年这个中国最赚钱的行业感受到了寒意。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一直以来过度依赖信贷、靠吃利息差的银行业今后将经受市场的严峻考验,银行“大而不倒”或将成为历史。
路线清晰的改革进程还需哪些保障,如何才能保证金融市场参与者尤其是老百姓的利益?
郭田勇:央行一旦取消存贷款利率上下限管理、完全推进利率市场化,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关于基准利率的确定。我国目前仍以央行对国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规定的存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应逐步将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从日开始正式运行,是由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组成报价团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的算术平均利率)培育为基准利率,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定价机制;
二是关于基准利率向市场利率的传导。基准利率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传递性,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央行要注意基准利率向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传导研究,疏通利率传导渠道,使基准利率真正发挥作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畅通;
三是关于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现阶段银行收入来源依然主要依赖利息收入,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将面临较大的挑战和风险。如果不能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体系和问题银行退出机制,一些经营不善的商业银行破产倒闭风险加大,并可能由此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整个金融体系的动荡。因此,建立合理的存款保险制度是推进利率市场化、保证金融安全的重要制度保障。
董希淼: 存款利率放开和存款保险制度进入倒计时,央行给出的时间表有着重大的意义。此前市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利率改革的预期,真的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了。
利率市场化还差最后临门一脚,一旦大额存款和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存款利率放开便水到渠成。
存款保险,是为储户存款提供的一种支付保障,银行缴纳一定额度保费,为特定范围存款账户购买保险。一旦银行面临破产倒闭,将由存款保险机构向存款者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后,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银行业者和存款人其实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存款保险制度恰恰是给金融机构和储户一颗定心丸。
利率市场化彻底实现后,不仅金融机构面临着诸多变数,个人投资格局也将因此而改变。市场利率化对银行机构有什么影响?究竟会带来哪些格局变动?
郭田勇:利率市场化对于整个银行业来讲不能算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因为从直接来看,缩窄了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在整体的盈利能力缩减以后,整体的经营难度加大以后,银行业也会呈现一种分化的局面。以前大家都有一个利率差,所以都能比较容易的挣到钱,现在可能就会呈现一些分化的情况。
首先,出现这种分化的主要还是跟各家银行的公司治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定位定价水平是有关的,这些方面好的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会抢得先机。
另外,笼统地讲,可能利率市场化对小银行来说,带来的压力会更大一些。因为中小银行在群众中,在百姓中信誉度可能没有大行高,吸收存款的能力上跟大行有差异。因为利率市场化意味着银行要进一步放开竞争,可能有的银行经营得好,会赚更多的钱,而有的经营差劲,银行之间的竞争就会加剧。
如果说中小银行能够以比大行更高的利率来抢得市场的先机,来吸收存款,那就意味着你在贷款环节上设计更高的利率水平。更高的利率水平往哪儿贷?可能就会贷到一些高风险的领域里面去。因此对风险的分析、甄别能力显得非常重要。整体来讲,利率市场化给各家银行带来了机遇,也各有挑战,如果纯粹从压力来讲,中小银行的压力比大行要大一些。
董希淼:表示,利率市场化一旦实施,对银行来说,将面临新的挑战。
首先盈利空间受到压制。从短期看,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利差影响不大。但从长期看,利率市场化加剧了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特别是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时候,尽管经营成本上升。为争取更多的贷款优质客户,银行仍将通过降低贷款利率以体现其价格优势,从而使存贷利差收入下降。盈利空间将不断受到压制。
此外,经营风险可能增大。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将更多取决于市场因素,利率波动将会呈现出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其变动幅度和趋势将很难预测,从而增加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另一方面,随着存款成本的上升,银行为转移成本压力,可能主动选择将贷款投向收益较高的行业或企业,偏好风险的客户将更多受到青睐,而经营稳健的客户将可能被银行所放弃。信贷资金这种逆向的选择,将可能诱使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信用风险增加。
随着存款利率的放开,商业银行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商业银行过去靠息差过的旱涝保收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所有的经营主体都站到同一个水平线上接受客户市场的选择。
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关乎百姓“钱袋”。近年来,老百姓常抱怨“钱存银行不划算”,一个直接原因是存款利率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是否能倒逼银行的存款、理财产品更多差异性,让老白新的理财有更多选择?
郭田勇:如今,不论你到哪家银行存钱,利率都是相同的。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将差别化经营,不同的银行同一种币种和档期将会执行不同的利率,同一银行相同的币种、相同的档期可因存款金额的大小有几种存款利率档次。
如此,实力强、信用度高、服务优及电子化程度高的银行存款利率可能略低一些,因为这些银行大多经营管理严谨科学,风险低,存款的安全系数高。而实力较弱的商业银行会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涌出很多新的金融产品,存款人的利率也能得到更大回报。同时,各家业务上也会有进一步的创新,在风险管理上预期也会有更多的产品和方法出现。普通市民既可以选择高利率银行以期获得高息,也可为保险起见选择利息不高但有实力、风险小的银行。
从国外实行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存款利率一般会提高,贷款利率则会下降,老百姓将会得到更多的实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
环球时报系产品利率市场化让银行理财产品消失?_网易新闻
利率市场化让银行理财产品消失?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羊城晚报讯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我国存款利率首次出现上浮,存贷款区间浮动幅度也不断加大,不少人开始怀疑,具有吸储功能的银行理财产品会不会减少甚至消失?
普益财富研究员肖芳认为:不会。肖芳表示,央行降息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影响确实较大,但存款利率上浮和收益下降并没有减少它的供给,二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到6.65万亿,较一季度反而增加了21.23%。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将改良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理财产品本身不会消失,它的创新会一直持续下去。原因就在于银行理财产品可为投资者提供管道,涉足之前无法进入的领域,如货币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和同业存款市场甚至国际金融市场。即使在利率市场化推进的今天,银行理财产品也始终会是这个进程中的先锋军,很可能会承担美国利率市场化中货币市场基金的作用,它是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工具,不会因为角色转变而消失。
作者:刘薇
本文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理财产品买后可追加吗】- 融360
理财产品买后可追加吗
&&&&&&理财产品类目很多,银行理财,P2P网贷理财,票据理财,基金理财以及宝宝类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本专题分类更新各类理财产品,提供全面的理财投资方案,解决投资难,投资风险大的各类问题,理财产品的分类一目了然。
理财产品买后可追加吗-攻略
住房公积金贷款办理后不能追加
  23日,青岛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副主任郝亮参加网络问政时提到,上调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前办理的住房公积金贷款,不能追加贷款。  访谈中有网友提问,2012年购房时公积金最高只能贷......
  23日,青岛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副主任郝亮参加网络问政时提到,上调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前办理的住房公积金贷款,不能追加贷款。  访谈中有网友提问,2012年购房时公积金最高只能贷40万元,现在公积金最高可以贷款60万元,能否申请再贷20万元呢?郝亮答复,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调整是有严格政策界限的。日起,青岛上调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政策调整前已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应按合同约定的贷款额度执行,不能追加贷款。  对于不法中介为牟取不正当利益,伪造或使用伪造的证明材料骗提住房公积金的行为当作何处理?郝亮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伪造或使用伪造的证件、证明材料谋取不当利益的,将受到行政拘留的治安处罚,同时还要受到一定数额的经济处罚。在住房公积金提取业务中配置了拍照影像设备,通过实时留存提取证明材料的影像资料,确保每笔提取业务证明材料有据可查。对涉嫌以伪造证明材料为职工骗提住房公积金的单位,实施了重点监控措施。对查实的职工骗提住房公积金行为,及时向职工所在单位通报的同时,依法追回骗提的全部资金。  按照规定,有11种情形可提取公积金: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具有产权的自住住房的;2、离休、退休和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4、出境定居的;5、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6、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10%的;7、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8、职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9、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10、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未再就业3年以上(含3年)的;11、职工本人、配偶及其直系亲属患重病、大病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缴存职工只要符合上述任一提取情形,均可持相关证明材料提取住房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
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理财产品怎么买
在“全民理财”的热潮中,银行理财产品中流砥柱。据中国......
在“全民理财”的热潮中,银行理财产品中流砥柱。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2014年国内银行业机构累计共发行各类理财产品19万只,累计发行规模93万亿元,同比增长36%。近百万亿的理财产品,推动了我国理财市场持续发展和繁荣。
不过,今年以来,央行已经连续五次降息降准,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下降。10月24日,央行更是取消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
一场全面深刻的金融改革正在进行之中。在改革大势之中,银行理财产品将会走向何方,我们又该如何面对?
一、银行理财产品从何而来
银行理财产品,走过了十余年发展之路。
2004年2月,中国光大银行推出国内银行第一只外币结构性理财产品——阳光理财A计划;9月,光大银行又推出国内银行第一只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
2004年10月开始,更多商业银行开始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从那时候起,发行理财产品能获得的央票和存款之间套利空间也慢慢消失。那么,蓬勃发展的理财产品,如何实现比存款更高的收益呢?当时有两种选择:
一是期限错配,即投资标的集中在一年期央票。但理财产品期限仅半年,甚至一个月。这使得银行承担了市场波动的风险,需要到期滚动发行。如果资金面突然紧张,后续资金跟不上来,就得向银行自营资金借钱,期限错配由此产生。加之预期收益率形式,使得投资风险并未完全传递给投资者,也为刚性兑付埋下了伏笔。
二是进行其他领域的合作。年,银行理财多通过衍生品交易、资产证券化等,对投向进行摸索和创新。2006年3月,首只银信合作的“非标”产品诞生。随着2006年证监会推出股权分置改革,年,股市一片红火,银行理财产品也相继推出了打新股理财产品、FOF产品等。
银行理财产品真正的爆发,则从2010年开始,主要原因在于“资金池”模式兴起。这种模式有助与对理财资金实行动态管理、组合投资,并降低集中度风险。不过,在此模式下,理应采用净值来反映组合投资的风险变化,将风险和收益全部明示和让渡给投资者。
2013年8月,银监会发出《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银行理财投资“非标”比例做出了限制,开始清理“资金池”模式。然而,预期收益率形式并未得到改变。
2014年7月,银监会发出《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组织管理体系、销售营运行为等作出了详尽的规定和约束,对银行理财产品产生重大影响。
二、银行理财产品走向何处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一步,它将对银行理财产品产生哪些影响?我认为,在后利率市场化时代,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监管的规范,银行理财业务和理财产品将发生五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从业务定位看,理财业务将成为银行战略性业务。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居民金融资产配置中存款比例将持续下降,银行存款流失是不可逆转趋势,只有提供丰富多样的理财产品选择,才能吸引和留住客户。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认为,以2014年银行业2.2万亿左右利润为基数,加上每年5%的利润增长水平测算,由零售理财业务创造的中间业务收入,将在银行业未来利润的占比中超过40%,足以支撑银行业的经营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从金融创新看,理财业务和产品创新将大大增强。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将由被动转向主动,产品研发将由过去的产品导向型向客户导向型转变,更多考虑客户需求和体验。而利率市场化使原来割裂的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金融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银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和主动权,也为理财产品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
第三,从产品形式看,预期收益型产品将向净值型转变。从全球成熟国家来看,银行理财产品几乎都是净值型产品。这种产品形式,以合理的净值波动来客观第反映市场的风险收益水平,有效传递“买者自负,卖者有责”理念。银监会相关办法也特别强调理财产品销售行为的规范,不得提供含有刚性兑付内容的产品介绍,并举例说明最不利投资清醒和结果。其目的是推动理财产品从预期收益型向净值型转变,出发点是要打破事实上的“刚性兑付”。
第四,从服务对象看,理财业务客户群体将进一步细分。商业银行将通过收集客户数据,整合相关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对市场和客户进行细分,深刻了解客户目前及未来的需要,从而使得产品开发、营销和服务部门能够通力合作,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理财产品和服务。下一步,银行应严格区分一般个人客户、高资产净值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进行理财产品销售的分类管理。比如,对于一般个人客户,只提供低风险、收益稳健的理财产品。
第五,从运营机制看,将出现理财事业部或资管子公司。理财业务的运营模式,是随着该业务在银行众多业务中的战略地位而逐步变迁的。2014年,银监会提出按照单独核算、风险隔离、行为规范、归口管理等要求,开展理财业务事业部制改革,设立专门的理财业务经营部门,负责集中统一经营管理全行理财业务。下一步,部分银行还将探索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将理财业务分拆出来,在公司治理、激励与约束制度等方面实行完全独立的运营。
三、银行理财产品如何选择
总的来说,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普遍高于存款,风险相对较小,目前仍然是老百姓理财投资的主流选择。
但理财产品毕竟不是储蓄存款,它与传统的储蓄业务有着本质的区别。面对琳琅满目的银行理财产品,还是要注意甄别、谨慎选择,有三个因素必须充分考虑:
一是理财目标。按照期限分,银行理财产品一般可以分为短期产品、中期产品、长期产品以及开放式产品(可以每天或者在约定的日期申购、赎回)。通常,短期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越小,预期收益率越低;中长期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越大,预期收益率越高。应根据不同的理财目标,决定购买不同种类的理财产品。如果对流动性要求高,则选择短期理财产品,如果更追求收益率,则选择中长期理财产品。
二是风险偏好。根据本金与收益是否保证,可将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保本固定收益产品、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与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三类。预期收益一般与风险、期限成正比,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高预期收益往往伴随这高风险,低风险产品提供的预期收益较低。不能盲目追求高收益,而是要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选择产品。在客户首次购买理财之前,银行一般也会要求对客户进行风险测评,了解客户风险承受能力。
三是资金投入。除近年来少数“宝宝类”理财产品之外,国内银行理财产品购买起点金额一般为5万元人民币;有些专门针对高资产净值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门槛更高,如100万元以上。所以投资者要根据自己资金的多少来选择理财产品。另外,对流动性要求较高的客户还可以选择含有某些条款的产品,如含有提前赎回条款、可质押贷款条款的产品,通过提前赎回、质押贷款等方式获得流动性。
对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而言,还要强化投资者风险意识,引导投资者走出认识误区。比如,通过多种形式向投资者充分介绍理财产品的功能和服务,引导投资者理性看待风险和收益,把握产品投资本质,结合自身理财需求,理性作出投资决定。
当然,在银行柜台或理财中心销售的理财产品,并非都是银行理财产品。有时候,其他金融机构或第三方理财公司发行的产品,也借助银行渠道进行销售。第三方理财产品良莠不齐,银行要尽到告知义务,投资者自己也一定要进行仔细区分。
以上内容是否解决您的问题?请点击反馈
文章内容部分来自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请将#换成@)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购买产品上,主要有影响的是资管产品和私募产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购买产品上,主要有影响的是资管产品和私募产品。...
节前放好钱,才好出去玩。...
节前放好钱,才好出去玩。...
今天一一就以自己5年买理财的实战经验,浅析当下的银行理财产品,供你参考。...
今天一一就以自己5年买理财的实战经验,浅析当下的银行理财产品,供你参考。...
既然是把时间当做朋友,不管是长是短,都有她的可爱之处。...
既然是把时间当做朋友,不管是长是短,都有她的可爱之处。...
对于关注理财的市民来说,净值型理财产品并不陌生。...
对于关注理财的市民来说,净值型理财产品并不陌生。...
微信上流传着一个骗取银行房贷、用银行的钱赚银行的钱的方式,被业内贻笑大方。最...
微信上流传着一个骗取银行房贷、用银行的钱赚银行的钱的方式,被业内贻笑大方。最近,又有理财经理告诉记者,有投资人利用信用卡套现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并表示这种做法同样不靠谱。 信用卡套现手段已为公众熟知。投...
理财产品买后可追加吗-问答
买理财产品哪个银行好?
银行理财产品没有好不好之分,只看收益。选择收益最划算的就对了。不过现在也有很多线上的理财产品,平台靠谱,而且收益比银行高很多
银行的理财产品敢买吗?
银行理财可以购买,银行理财风险大不大主要看理财产品,不同的理财产品,收益不同,风险不同:
1、银行储蓄
风险等级:1级
收益率4%~6%,就安全性而言,银行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也正因此,银行储蓄风险等级在众多的理财产品中占据首位,安全性能最高,加之有国家的担保,钱存在银行中一般不会有亏损的风险。
风险等级:1.5级
顾名思义就是把钱借给国家,中国政府发行,有国家保证,收益比银行稍高,风险低,是大爷大妈们的最爱。安全性能上来说就是除非中国政府破产——这可能性当然是极低的。期限一到,你的本金及收益都会安安全全的回到你的口袋里面。
3、宝宝类产品等货币资金
风险等级:2级
余额宝、现金宝、小金库等货币基金,近期年化收益率5%~6%,收益比银行存款高,特点较灵活可以随时取现,深受年轻人的喜欢。
信用卡能买理财产品吗?
从可操作性来看,可以用信用卡购买理财产品。但是很可能不划算。信用卡虽然有免息期,但是很多人其实无法做到及时归还,有时还会忘记卡债。尤其是买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的期限一般比信用卡免息期长。意味着信用卡买了理财产品,一定会背上利息。
如何在银行买理财产品?
登录江苏银行官方网站网站,点击主界面理财产品,选择自己所要购买的种类即可。附注:理财产品,即由商业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自行设计并发行,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债券型、信托型、挂钩型及QDII型。理财产品一般通过商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购买。传统渠道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新兴渠道包括:第三方理财机构、综合理财服务机构。
银行的理财产品怎么买?
银行的理财产品不是储蓄,因此一般是不承诺保底和保本金的。要有亏损的思想准备,当然,到现在为止还没听说哪家银行的理财产品真的连本金都亏了。其次,定期储蓄如果有急用,可以凭身份证提前支取,但是理财产品则不行。因此只适用于那些确实短期用不上的钱可以购买。剩下的问题就是利率和期限了,通常期限越长,利率越高,但不同银行,不同理财产品之间利率可能相差很大,要注意一点是所有的利率都是年利率,因此实际收益应为:年利率÷365×理财产品期限×本金。另外还要注意一点,理财产品的集资时间和返还到账时间是不计息的,因此有的理财产品看似收益很高,但是两头各占用资金几天是无息使用的,实际收益就要打折扣了。特别是那些本来期限就短的理财产品,例如:7天的理财产品,如果两头各占用一天,就成了9天,收益就得乘以7/9。理财产品购买时可以到银行柜台去买,也可以通过网银购买。但即使通过网银购买,也得先到银行柜台签一份协议,并做一个风险承受能力的测试才行。
大家还在搜从利率市场化角度看银行理财发展和展望
从利率市场化角度看银行理财发展和展望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老百姓对于手上的闲钱的处置方式一般都是放银行里做存款,有胆大的拿出了部分闲钱炒股(91年以后)或者买点基金(99年以后),部分运气好、水平高的赚了大钱,大部分人不仅没挣钱还亏了本金搞得家庭矛盾频发,所以最后大家还是更喜欢保本保息的银行存款,安稳拿点利息算了。由于我国在大部分时间里面采用的是官定利率制,老百姓放银行的存款利率和企业向银行贷款的利率都是由央行规定死了的,存贷款利率之间一直保持一个稳定的息差。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资产与负债均比较稳定(大家价格都一样,省得搬来搬去麻烦)、息差有所保证(央妈规定死了,就是这个存贷款利差),商业银行只需要一心做好自己的存贷款主营业务,一个劲的派生存款和发放贷款就够了。因此,在那个年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特征就是规模导向和只重视存贷款业务,属于高杠杆的重资产业务模式,基本上没什么中间业务收入,也基本上不存在什么混业经营。事情在2000年前后发生了改变,可能是因为外生的原因(2001年中国加入WTO,需要在五年内逐步开放金融市场),也可能是内生的原因(居民财富积累逐步提高、产业分化等原因派生出了新的金融要求),我国的金融体系需要通过进化、创新、改革来提高竞争力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因此,在9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对原有的央行官定利率制进行进化,逐步放开各种利率管制推动利率市场化。官方首先在2004年放开了对于贷款利率的上限约束,但是出于保护商业银行的角度考虑没有马上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管制,老百姓存款利率依然是官定的,一样放哪儿都一样。然而,市场经济就是这样:只要口子一开,民间的市场创新会迅速超过政策的制度创新,我国民间的利率市场化从2003年因为第一个人民币理财产品“光大银行阳光理财B计划”和第一个货币市场基金“华安现金富力”的出现而开始了。我们现在进入正题,看一看银行的本币理财产品。当年第一个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银行并不是“高富帅”五大行,而是一家股份制—光大银行,这是为啥?因为“高富帅”家底厚啊,那时还不需要通过创新来拉别人的储户、挖别人的墙角。而急需发展的股份行不一样,但是由于存款利率又都定死了,在存款利率上做文章争取储户一不小心还会被扣上“高息揽存”的帽子,所以把人逼急后搞出了一个看上去像存款但不是存款、利率比一般存款利率高的创新产品----人民币理财产品。老百姓一看这个东西好啊,跟之前做的存款差不多利率还高一些,主要还没有改变闲钱存款的习惯,于是这种类似存款的预期收益型(也可以叫报价型)人民币理财产品慢慢从无到有再到赤手可热。到2016年6月,我国商业银行发行并存续的理财产品总规模已经达到了26.3万亿,其中面向居民部门(一般个人和私人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规模存量为14.6万亿,面向机构和银行同业发行的存量为11.7万亿。在相同时间,同样面向居民部门的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为58.2万亿,在居民部门理财产品对于居民总储蓄(存款+理财)的占比已经达到20%,而在2007年12月这个占比仅为3%。另一方面,2016年6月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总规模约为90万亿,其中26.3万亿的银行理财占比约为29.3%。由于资管行业普遍存在资管产品相互投资或者嵌套的行为,尤其银行理财更是嵌套需求的主要来源,因此如果将嵌套甚至多重嵌套带来的资管产品规模水分挤掉后,估计银行理财产品在资管行业的总规模占比将可能达到40%甚至更多。在这26.3万亿的银行理财产品中,有11.3万亿为开放式理财产品、15万亿为封闭式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里面有多少是类似于存款的预期收益型(报价型)产品呢?由于wind没有2016年6月的封闭式非净值型产品的统一数据,只找到了2013年12月的数据:开放式+封闭式、非净值型产品总量为9.62万亿,彼时理财产品总量为10.21万亿,也就是说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可直接替代存款)的占比达到了94.2%。至于2016年6月,根据wind公布的数据,净值型产品的占比有一定提高,即使这样根据笔者推算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的占比依然可以达到85%-90%,也就是说还是有约23万亿的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进一步推算下来面对居民部门的预期收益型产品约有12.8万亿。看完数据后我们来讲讲发行理财产品对银行的意义。前面讲到了理财产品的诞生源于官定利率制度的变革、利率市场化的萌芽,对于老百姓来说找到了一个类似于存款、比存款利率更吸引人的存款替代品。对于发行理财产品的商业银行来说,理财产品除了可以绕开“高息揽存”的帽子用更有竞争力的利率争夺客户和资金外,对银行很关键的还有各种监管指标的优势:一是理财产品吸收来的负债不用缴准;二是投资的资产不需要受存贷比的约束;三是投资的资产属于表外资产,资本占用低;四是早些年监管没跟上时可以直接接自己行的信贷资产甚至不良资产,可以最大限度降低风险资产;可别小看这四个节约指标的好处,如果放在表内,则每一项都可以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的ROE。所以,只要有理财发行能力的银行都会发行理财产品。扯了这么多,我们终于可以总结出这一阶段银行理财产品的特征了:用市场化的利率吸收存款(发行预期收益型理财),用市场化的利率投资(同业存放、利率债、信用债、包装后的标类和非标类信贷资产/债权资产),做成一个期限错配和信用错配的资金池,还是吃这资产与负债之间的息差然后来个刚性兑付。而商业银行自身本质上也就是一个期限错配、信用错配、刚性兑付的资金池,所以这种银行理财其实就是一活脱脱的利率市场化后的银行!这种理财业务是利率市场化的产物,但其依然是重资产业务。只要监管一跟上,用“实质重于形式”和“穿透”思维一看,其通过表外业务的名头节约的各种指标就会因为刚性兑付的事实而“表外业务表内化”,只要监管一严,那些个节约的资本占用之类的指标就会立马打回原型。近年来,由于银行理财规模的迅速扩张,上文中已经指出其占居民总储蓄的占比已经达到了20%,占比的提高意味着其系统性重要程度的提高,也就引来了监管当局的重视。最近银监会和央行推出的一系列监管政策就清楚的显现出了“实质重于形式”和“穿透”的趋势,一味依赖重资产业务的银行在未来将会越来越难过。所以,商业银行需要发展轻资产业务,也就是包括资产管理业务在内的中间业务。而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也需要从重资产属性的预期收益型产品逐步转向为轻资产属性的净值型产品,让银行理财业务真正资产管理化。接下来,将从利率市场化的角度对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和理财业务进行逐一分解,找出每类资产与负债的特点和价值,并且对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的发展做出展望。为啥要从这个角度看呢?因为商业银行其本身是一个从事息差套利的经营机构,靠的是期限错配和信用错配获取存贷款之间的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在没有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时候商业银行就靠官定利率的存贷款利差赚取收益,因此商业银行有规模冲动,也导致了因为盲目放贷做大规模而带来的风险事件(90年代坏账率奇高,不得不成立四大AMC解决坏账)。而利率市场化则要求商业银行不止是通过做大规模而是个方面的创新和精细化经营在获得利润,有助于金融风险的缓释。这样利率市场化的施行就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提出了新的要求,当然,这里说一个题外话,最近因为出现了监管查套利和“套利有罪”的论调,笔者一直认为在市场化定价中套利是合理的存在,是一种价格发现的工具而不是一种罪恶的载体,且商业银行本身就是一个套利经营机构,所以希望不要矫枉过正了。商业银行的利率市场化可以分为资产方面利率的市场化和负债方面利率的市场化,对于资产和负债来说又分为表内和表外,这里就这个思路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的利率市场化进行分解。(一)贷款/资产利率市场化在资产端,按照表内和表外两种形式进行分解。表内贷款:对于依然放入表内的贷款来说,商业银行一般会选取那些风险较低的(比如对国有企业贷款、对政府类平台贷款)、较分散的(消费贷款)、资本占用低的(个人房贷、小微企业贷款)放入表内。这类业务对于贷款主体要求较高,竞争激烈,往往比较难提价,利率不够市场化;表内非标:由于商业银行吸收的某些负债根据监管要求不能直接投资信贷资产,或者由于直接投资信贷资产的资本占用较高,因此存在将某些资产通过同业或者买入返售或者套一个SPV的非标形式放入表内。这类业务一般采用市场化定价,收益率较高、在之前监管变严前还能降低风险占用(同业或者买入返售项,现在不行了);表外非标:一般利用各种形式的非标形式替代传统贷款由表外资金投资,放在表外,其特点是收益较高、资本占用较低。这类资产也是市场化定价;(二)存款/负债利率市场化在存款短,依然按照表内和表外两种形式进行分解。A.表内存款利率市场化表内负债又分为传统存款、同业存款和保本理财三类。表内存款:传统存款的利率市场化较难,一方面是目前依然有较严格的官定利率上下限约束,另一方面传统存款是商业银行低息负债的主要来源,商业银行没有较强的动力对传统存款指定市场化利率,能省则省嘛。另外,表内存款虽然便宜,但是因为要缴准备金,所以考虑这部分的损耗其实也不算便宜,这就让商业银行更没有动力提高该部分存款的利率去竞争,大家基本上还是围绕官定利率定价;同业负债:该部分负债随着非标投资而兴起,监管当局为了控制这部分资金的投资风险约束商业银行同业负债不得超过总负债的三分之一,但是由于之前人民银行将同业存单算入债券发行项下不挤占三分之一额度,所以这部分负债在2015年以来迅速扩张,近来随着监管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项下而得到控制。无论是同业存款还是同业存单,这部分负债均是市场化利率;保本理财:商业银行的保本理财是不出表的,该部分不用缴准、保本保息,可用于争取风险偏好较低的客户存款,这部分负债均采用市场化定价。缺点是该部分的负债对应的资产也不出表,资产不出表就意味着资本占用较高,所以商业银行需要想办法将该部分保本理财转化为表外非保理财,降低资本占用;B.表外存款利率市场化表外负债主要的表现形式为非保本理财,而非保本理财又可分为预期收益型和净值型:i.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目前的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有点类似于银行发行的保本理财和存款,也是给出了一个存放期间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利息),区别在于银行并不承诺保证本息安全,因此该类产品不需进表。表外非保本理财的特征就是投资者风险自担,但是实际操作中银行一般会选择刚性兑付这些产品的本金和预期收益,很少出现最后的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的情况。预期收益型产品目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浮动收益型产品,形式是理财发行时给出一个固定的预期收益率,类似于银行存款利率;第二类是浮动收益型产品,形式是在理财产品发行时给出的是一个预期收益率的区间,一般情况下会给出这个区间的下限(这个下限往往成为预期收益率),并且提示实际收益率会根据其投资的资产品种的市场表现相挂钩,这类产品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类存款业务了,而已经开始出现了类似于净值型产品的特征,但是由于银行一般都会对预期收益率的下限进行刚性兑付,所以此类产品基本上还是属于类存款的产品。预期收益型产品的定价都是市场化的,对于银行来说,这类产品吸收的负债不进表、不缴准,投资的资产也不进表、无资本占用,因此因为资本占用、缴准等原因消耗掉的资产收益率就较少,银行只需报出比保本理财稍微高一点的预期收益率就可以获得更大的息差空间。所以,银行非常有动力发展该类业务,老百姓也因为银行给的收益率比存款、保本理财高且刚性兑付而喜爱该类产品,目前该类产品的发展非常快、占比也很高。但是,毕竟这是非保本理财。银行虽然刚性兑付,但从法律角度银行没有保底的义务,对投资者来说风险还是有的。在这类产品刚刚出现时,商业银行主要是将其用于行内信贷等资产的出表,出表后可以降低资本占用(理财持有的表外资产目前无资本占用)、提高ROE,甚至有银行将不良资产直接或者间接转给理财产品进行表外持有。后来银监会逐步出台相关监管文件,要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得买入自己行的信贷资产,再后来又对理财产品持有非标资产进行了多方位的限制。在笔者写到此处的时候,新任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发表了“打破刚性兑付、银行理财产品买者自负”的讲话。且最新的央行MPA考核和银监会的各种监管制度中,由于理财产品尤其是预期收益型理财的刚性兑付原因,监管当局已经开始采用“实质重于形式”的方法对这类表外理财按照表内的监管指标进行监管,这无疑将会提高这类产品的资产收益率消耗,压缩这类产品的优势。总结:银行理财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得到了长足发展,银行理财一跃成为了资管市场中规模最大、占比最高的资管产品,商业银行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但是,由于该类产品依然属于“获取存贷款息差”和刚性兑付的重资产业务,在未来,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和监管的趋势将会更鼓励商业银行从事“靠收取管理费”和风险隔离的轻资产业务。而这类业务,就是净值型理财产品。ii.净值型理财产品:所谓净值型理财产品,就是理财产品不再给出一个明确的预期收益率,其实际投资所得根据资管产品的资产净值确定,资产管理人会定期公布资管产品的单位净值。国内的证券投资基金就是最典型的净值型资管产品。净值型产品由于无明确预期收益率,投资所得又资产净值确定,所以净值型产品天然就不存在保本保息和刚性兑付的特征,其管理人靠的是收取管理费而非资产负债利差赚取报酬,因此净值型理财产品属于风险隔离的轻资产业务。笔者记得大约在2007年左右出现了第一批银行理财产品,当时净值型产品出现的背景是05-07年的股票市场大牛市,在牛市的过程中股票型基金非常火爆和抢手(也许大家目前无法想象,当时为了能买到股票型基金,投资者甚至需要托关系走后门才能从银行网点买到基金),因此银行在代销基金的同时也推出了投资与股票等二级市场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并聘请基金管理公司担任投资顾问。这个时段的净值型理财其实本质上是一个套了银行理财外衣的股票型基金,这类产品在后来的08年大熊市中净值遭遇腰斩,由此引发了大量的客户投诉和矛盾,让商业银行在一段时间里对净值型产品谈虎色变。类货基净值型理财产品:时间到了2008年,随着资管市场的发展和老百姓资产配置需求的提升,各种资管机构积极争取居民存款,资管产品也不断创新。此时,居民对闲置资金的利率要求已经不再满足超低的活期存款利率,在越过了股灾带来的“谈基金色变”后逐渐接受了流动性和安全性约等于活期存款、投资收益大幅高于活期存款利率的货币市场基金。为了留住和争取客户闲置资金,各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类似于货币市场基金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比如工行的“灵通快线”、建行的“天天盈”、光大银行的“活期宝”、招行的“日日金”等,均是在那个时间段陆续推出的创新型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就是后来的“类货基净值型理财产品”。“类货基净值型理财产品”的特征是投资的资产均为流动性较高和较安全的短期限资产,多为短期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一般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其投资方法、估值技术和投资收益、净值表现均类似于货币市场基金,由于其表现出安全、流动性好的特征,因此很快被银行储户广泛接受,在2012年“余额宝”货币基金的冲击下各家银行均加大了该类产品的创设,为银行留住了大批客户闲置资金。类债基净值型理财产品:2008年,全球经济受次贷危机影响遭受寒冬,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都开启了货币宽松的大周期,与货币政策强烈相关的债券市场迎来了一波牛市,债券基金在这一年表现异军突起,由于债券基金投资的资产相较于股票基金来说波动风险小很多,因此也逐渐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在此背景下,笔者记得在2008年下半年,招商银行推出了一款类似于债券型基金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周周发”。“周周发”理财产品与当时的其他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不同,其并不提供预期收益率这个指标,只是披露投资范围和投资策略,招商银行不对产品业绩做出任何保证,只是收取固定管理费并每周公布产品单位净值。这个产品在起步时可谓十分艰难,由于股票基金的巨亏余威导致当时的银行客户对于这类类似于基金产品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充满了恐惧,因此该产品在发行初期的规模并不大。不过,由于该产品的投资方向和估值方法等原因,其净值一直稳步上涨、几乎没有回撤,且其上涨的速度年化成收益率后有一段时间长期高于普通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因此该产品逐渐被市场所接受,到了后来甚至需要限额和抢购。继续以招行为例,在吃到了“周周发”理财产品的甜头后,招行又陆续推出了“天添金”、“睿远系列”等净值型理财产品,由于其投资范围、估值方法、净值表现均类似于债券型基金,因此笔者将其归类为“类债基净值型理财产品”。类债基净值型理财产品能做多大?怎么做?上面我们对净值型理财产品进行了分类,并知道其可以分为“类货基”和“类债基”两类。由于“类货基”主要针对的是客户的闲置资金(类似于活期、7天通知存款的用途),那些用较长时间获取较高回报的投资需求无法完全通过“类货基”产品满足,因此就需要发行“类债基”产品。“类债基”产品可用于替代商业银行现有发行的3个月以上非保理财,由于其采用净值显示投资盈亏,所以其天生就打破了刚性兑付,对银行来说是名符其实的“轻资产”、“高收益”业务。但是,这种产品是否能被投资者广泛接受?是否能做大规模而获取较多的管理费呢?以基金为参考标准,目前资管市场中债基单只产品最多个人持有份额为“广发集利一年期债基”的71亿份,而货基单只产品前两大个人份额为“余额宝”的8060亿份和“工银瑞信货币”的811亿份。因此,看上去老百姓对债基并不特别感冒。那么是否也意味着银行发行的“类债基净值型理财产品”也做不大规模呢?是不是银行只能发行“类货基净值型理财产品”呢?由于银行一般不会披露其单只理财产品的规模(商业秘密),但是笔者从某家银行的一个“类债基”理财产品投资于非标产品的公告中,根据其最新投资的一只非标产品的份额和比例估算出了改只产品的最新规模:近400亿!根据其披露的固定管理费率0.40%计算,银行每年可从该产品身上赚取1.6亿元固定管理费。若加上业绩基准以上的超额提成,该笔收入还要可观。这是如何做到的?我们先来看一下个人持有规模最大的“广发集利一年期债基”的净值表现:该产品由于是一年期定期开放债基,自日成立以来,历年的开放日净值分别为日的1.年8月21日的1.年8月26日的1.413,这里可以观察到虽然其净值在期间有不少的回撤,但其每个开放日的净值都是逐年上涨的。因此,个人投资者的最直观感觉是买的这个产品“就没亏过钱”,也没感觉到资产净值的波动,所以接受度自然就比较高。而我们回头来看看那些个做的大的银行“类债基”净值型理财产品的表现:看到没?净值就基本上没回撤过,一路从祖国大西南就奔东北去了。试问哪个持有人不喜欢这样的产品表现?买了之后那就是天天涨(天天数钱)啊!要是能延续,这种产品规模还不噌噌往上涨?但是,有人就会问了,这样逆天的表现科学吗?作为一名基金公司的二级狗,笔者也有老大的兴趣来一探究竟。对于笔者来讲,看到这两个产品的净值表现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太牛了”,比笔者经常参考的公募债券基金的净值表现“漂亮”多了。第二感觉是“有点眼熟“,因为笔者自己管理的某个委外专户的净值表现也有点像,比如说:看上去像吧?也基本上没有回撤,感觉好漂亮!但是,这是因为笔者的这个委外专户采用的“摊余成本法”估值,也就是说对买入的债券资产采用净值=买入时成本+每日折溢价和票息摊余的估值方法,其并不代表当期的资产市价和市值。一般来说,采用“成本法”估值的资产在净值表现上都不会出现回撤,而那些经常波动和回撤的产品一般都采用“市价法”对资产进行估值。所以,笔者自己的账户是个套路(当然,即使用“市值法”估值,九日君的这个账户也不差,前1/3应该还是妥妥的)。这里多说一句,对于采用“成本法”估值的账户不能因为其估值方法的套路就乱搞,需要严格控制账户的久期和信用风险,这样才不至于走上掩耳盗铃的不归路。那么对于上述两个银行“类债基”理财产品,有没有套路呢?首先,从估值方法上看,采用“成本法”估值的产品类型只能是“类货基”净值型理财产品。而“类债基”净值型理财产品采用的基本都是“市价法”估值,这种估值方法和一般的公募债券基金一样,债券价格的波动将会体现在产品的净值表现上。那么,为啥上述两个银行“类债基”理财产品的表现那么好呢?真的是投资能力逆天吗?这需要从这些产品的投资范围、投资限制、各种资产的估值方法中找答案。这里,九日君就不多说了,只能说这里面确实是有套路。再多说一句,无论是“类货基”还是“类债基”净值型理财产品,都需要发起行搭起一个完善的后台估值系统,“类货基”需要估值系统支持“摊余成本法”估值、“类债基”需要系统支持“成本法”估值,在这点上各家银行因为资管发展的时间和程度不一所以不一定完全能具备,在这点上银行可以和基金等非银机构合作,用拿来主义直接开发自己的估值系统。另外,由于净值型理财已经完全不同于“存款”给利率的形式,所以还需要发起行搭起一个专业的零售银行销售体系,走更专业的财富管理道路,在这点上也可以参考代销基金等非银产品的经验。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先从“类货基”净值型产品入手,发展自己的系统、投资团队、财富管理团队,然后一步步开发“类债基”等产品,实现财富管理化和资产管理化。结语:早在2014年银监会公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时笔者就在一篇工作总结中设想“该政策实施后将会对银行资产管理中的净值管理、流动性管理、资产配置等方面构成重大挑战,使银行理财向类公募基金进化”,只是中途由于15、16年的同业业务大扩张而使银行发展的方向暂时有所偏向,但是随着17年监管全面升级,商业银行的发展轨迹可能会再次回到利率市场化、轻资产、混业经营的轨道上来。回顾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的历史和监管变迁的趋势,九日君依然坚信“轻资产”的净值型理财将会是商业银行未来的一块重要发展方向,并将会把此融入到自己的事业中。祝大家都能做出漂亮的“类货基”和“类债基”净值型理财产品。资管九日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普及信用卡知识,完善信用卡管理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