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偏好金融的时间偏好理论是怎么提出来的

个体时间偏好差异对投资影响研究--《重庆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个体时间偏好差异对投资影响研究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微观个体内在的差异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为投资分析提供另一种新的思路。基于此,笔者在金融期权定价理论研究和国外学者对人类行为的时间偏好研究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实物期权定价理论,研究了引入时间偏好因素后的欧式、美式期权定价数值方法,讨论投资者行为时间偏好的差异对项目投资的灵活性期权价值的影响。
文中核心部分研究方法是对投资者进行分类,其中一类投资者存在行为时间偏好不一致而且后期决策能够确认前期计划,另一类投资者存在时间偏好不一致并且较前一类投资者有所不同的是此类投资者意识到其自身是缺乏控制的,即他们知道他们的后期决策往往并不能确认其前期计划。根据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以及行为经济学家所做的大量实验可知,社会中大多数的行为人均属于缺乏控制的后一类。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采用LSM期权数值计算技术对两类投资者所面临的项目灵活性价值进行了数值计算,并统计分析了其最优实施项目的时机。
最后得出结论:后一类缺乏自我控制的投资者相对于前一类投资者的不耐心程度高,也即是等待带给他们的价值也相对较低。基于此,他们会相对更早的执行手中的权利实现期权带给他们的“支付”。这对一些行业出现的过度投资也起到一定的解释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F224;F830.59【目录】:
ABSTRACT4-7
1 绪论7-13
1.1 研究背景7-8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1
1.2.1 一般的实物期权方法研究8-9
1.2.2 时间偏好相关研究9-11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11-13
2 金融期权定价方法概述13-26
2.1 期权定价基本理论13-15
2.1.1 期权概述13
2.1.2 无套利定价原理13-15
2.1.3 风险中性定价理论15
2.2 欧式期权定价15-20
2.2.1 Black-Scholes 公式15-16
2.2.2 价格波动率的估计16
2.2.3 推广的Black-Scholes 模型16-17
2.2.4 规范测度定价方法17-19
2.2.5 随机模拟基本理论19-20
2.3 美式期权定价20-25
2.3.1 美式期权定价概述20-21
2.3.2 美式期权定价中的数值方法21-23
2.3.3 美式期权定价的LSM 方法23-25
2.4 小结25-26
3 时间偏好理论研究概述26-32
3.1 新古典模型:完全理性与时间偏好严格一致26-27
3.2 市场异常:时间偏好不一致27-29
3.3 行为经济学模型:认知偏差与时间偏好不一致29-31
3.3.1 不耐心递减29-30
3.3.2 不耐心递减、双曲线贴现与贴现率递减30-31
3.4 小结31-32
4 基于时间偏好理论的简单实物期权改进32-40
4.1 实物期权理论概述32-34
4.1.1 实物期权的基本类型32-34
4.1.2 不确定环境与实物期权34
4.2 时间偏好不一致模型34-35
4.3 利率不确定环境35-36
4.3.1 随机无风险利率模型35
4.3.2 随机无风险利率数值算法35-36
4.4 改进简单实物期权模型36-37
4.4.1 折现因子的修正36
4.4.2 漂移率的修正36
4.4.3 项目实物期权价值36-37
4.5 算例分析37-39
4.5.1 时间偏好对期权价值影响37-38
4.5.2 无风险利率对期权价值影响38-39
4.6 小结39-40
5 时间偏好对项目灵活性价值以及投资时机影响研究40-53
5.1 时间偏好不一致下投资者分类40-42
5.2 项目灵活性价值估值模型42-44
5.2.1 引入时间偏好的美式权执行策略42-43
5.2.2 灵活性价值的数值方法43-44
5.3 案例数值模拟分析44-52
5.3.1 时间偏好对项目灵活性价值影响分析45-47
5.3.2 时间偏好对项目投资时机影响分析47-49
5.3.3 两类投资者投资行为差异分析49-52
5.4 小结52-53
6 结论与展望53-55
6.1 结论53-54
6.2 展望54-55
参考文献56-61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61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6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阳;孙海田;;[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1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乔红;[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扈文秀;刘相芳;;[J];管理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费为银;[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陈耀辉;孙春燕;;[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年01期
林建忠,叶中行;[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何启志;何建敏;;[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8年01期
付长青,张世斌;[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孟庆欣,王波;[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时均民,王桂兰,屈庆;[J];系统工程;2004年01期
杨云红;;[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易法槐;岑苑君;;[J];工程数学学报;2012年05期
梅正阳,李楚霖;[J];经济数学;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曹国华;陈冀;;[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国治;[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黄薇;[D];重庆大学;2002年
冯广波;[D];中南大学;2002年
费为银;[D];东华大学;2001年
陈萍;[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刘韶跃;[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孙建胜;[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邓国和;[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刘涛;[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陈启宏;[D];复旦大学;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章文芳;[D];重庆大学;2011年
李智明;[D];新疆大学;2003年
郭峰;[D];浙江大学;2002年
唐小娅;[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苏军;[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杨云锋;[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周晓晖;[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杨云霞;[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沈思哲;[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范奇;[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厚明;;[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张润东,吴育华;[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乔红;;[J];北方经贸;2010年08期
庄贵阳;[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李洪江,曲晓飞,冯敬海;[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李红权;;[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18期
卢向华,黄丽华;[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年06期
胡大立;丁帅;;[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22期
史志进;;[J];商场现代化;2011年09期
代旻;张宣;陈云翔;;[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年1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谭英双;[D];重庆大学;2010年
陈世平;[D];湖南大学;2007年
蔡永明;[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李延锋;[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玉河;[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赵镝;[D];吉林大学;2005年
胡让;[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陈荣;[D];重庆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智元;[J];决策借鉴;2000年01期
赵秀云,李敏强,寇纪淞;[J];系统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吴雄伟,谢赤;[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璞;;[J];浙江金融;2007年11期
朱盛;刘中强;;[J];经济数学;2008年03期
尹海员;李忠民;;[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6期
孔祥丽;;[J];统计与决策;2008年22期
陈黎明;邱菀华;;[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5年04期
李虹;王大树;韩广智;;[J];经济科学;2007年02期
朱慧苗;余颖;;[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年18期
代逸生;薛党莲;;[J];财会月刊;2008年35期
喻建良;戴塔根;;[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吴立扬;魏蓉;;[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收;邹自然;杨艳;张红浩;;[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王双正;陈立文;杨艳芳;;[A];第三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刘朝马;刘冬梅;;[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江林;马椿荣;康俊;;[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张寄涛;;[A];回顾·探索·选择()[C];1989年
张威;;[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刘家贵;;[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于维英;张玮;张文昌;;[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符大海;;[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邵清;刘志迎;;[A];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雨佳;[N];证券时报;2001年
金岩石;[N];中华合作时报;2011年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孙立坚;[N];光明日报;2009年
杨英杰;[N];上海证券报;2006年
史晨昱;[N];上海证券报;2007年
陆绮雯;[N];解放日报;2009年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张志强;[N];期货日报;2003年
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
田立;[N];上海证券报;2011年
陈伟;[N];财经时报;2007年
徐永;[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花秋玲;[D];吉林大学;2010年
潘长风;[D];厦门大学;2006年
李淑锦;[D];浙江大学;2005年
李超杰;[D];东南大学;2005年
尤建强;[D];浙江大学;2006年
秦洪元;[D];厦门大学;2008年
王林;[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顾海军;[D];河海大学;2007年
杨秀华;[D];山东大学;2007年
秦青;[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冀;[D];重庆大学;2009年
朱盛;[D];重庆大学;2007年
章合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韩刚;[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吴瑜;[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6年
周耀琼;[D];中南大学;2006年
慈佳;[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田鹏远;[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朱飞;[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于泳波;[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行为经济学时间偏好理论研究进展----竭诚为大家提供论文,教育,英语,IT,建筑,法律,通信,经济,贸易,财会,管理,人力资源,机械,医学,心理学,考试,金融,证券,文学,历史等精品资料。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行为经济学时间偏好理论研究进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1aal_时间偏好理论的范式转换从指数贴现到双曲线贴现【13页】.pdf 1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20 &&
1aal_时间偏好理论的范式转换从指数贴现到双曲线贴现【13页】.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时间偏好理论的范式转换:从指数贴现到双曲线贴现
(中山大学 行为金融与金融经济学研究所)
摘要:指数贴现效用理论与预期效用理论分别研究时间维度和风险维度下的偏好选择,是新古典
标准范式的两大支柱偏好选择理论。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市场上存在着许多用这两种效用理论
难以解释的“异常” 。目前,行为金融学中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对预期效用理论的替代已逐渐
为人们接受,国内介绍也比较细致;而在同样取得重大突破的时间偏好领域,其研究分析框架的转换
则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拟从范式转换的角度,对时间偏好理论的发展作一全面回顾,着重介
绍 80 年代以来行为经济学在该领域的突破――双曲线贴现模型,希望以此推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时间偏好,范式转换,时间偏好不一致,双曲线贴现,行为经济学
JEL 分类:D900, D910
跨期最优化决策着重要解决两个技术问题,一是如何计算未来各期带有不确定性的收入
流的效用;二是如何将这些效用换算到当期进行比较。第一个问题涉及行为主体的风险偏好,
在跨期模型中表现为对效用函数的设定;第二个问题涉及行为主体的时间偏好,在跨期模型
中表现为对贴现函数的设定。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中,在行为主体理性的假设前提下,对风
险偏好的技术表达是期望效用函数;对时间偏好的技术表达是指数贴现函数。行为经济学对
行为主体的理性假设进行了修正,从而在跨期决策领域带来两个后果:在风险偏好领域出现
了行为金融学对新古典标准金融学的范式替代,表现为前景理论对期望效用理论的覆盖,这
一点已随着 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发而得到显性的张扬;在时间偏好领域,指数贴现
函数也正面临被范式替换的命运,这一点目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成为本文写作的出
时间偏好是指对于相同的消费束,行为主体总是偏好现在甚于将来,时间偏好率就等于
现在消费与将来消费的边际替代率(Bohm-Bawerk, 1889 )。其理论核心内容是人们存在时间
偏好的原因及时间偏好率随时间变化的特征。作为跨期决策最重要的变量之一,时间偏好广
泛涉及消费、储蓄、投资、增长等领域。
以对行为主体的描述与假设为轴线,时间偏好理论分析框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
一阶段是古典时间偏好理论,形成于 19 世纪。此阶段学者们从情绪、动机与认知特征等心
理学方面解释了人们时间偏好的多样性,但大多囿于定性分析,没有形成规范的数理模型。
第二阶段是新古典时间偏好理论,其标志是 Samuelson(1937)从理性经济人假设出发,
提出了著名的指数贴现效用模型。通过固定贴现率假定,Samuelson 得到时间偏好严格一致
的结论,与新古典一般均衡相一致,成为研究跨期决策的标准框架。但近年来,贴现率递减、
量值效应和符号效应等许多市场“异常”的发现使该模型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的行为经济学则重拾古典学派的心理学传统,放松理性经济人假设,
代之以有认知偏差的经济人假设,对贴现模型进行了拓展,得出时间偏好不一致之结果,并
用它成功地解释了诸多市场“异常”,完成了分析框架的转换,这一理论突破构成了时间偏
好理论的第三阶段。其中双曲线贴现,作为指数贴现的替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至此时间
偏好理论研究呈现出新的繁荣局面。
本文前三节依次评述古典、新古典时间偏好理论及后者遇到的挑战,第五节对行为经济
学在解释市场异常上的突破作了重点阐述,第六节进一步介绍双曲线贴现的广泛应用及尚存
在的缺陷,最后进行了小结。
二、古典时间偏好理论:心理学传统
将时间偏好作为一个明确的主题,是Rae 于 1834 年在
“The sociological theory of capital”
中首次提出来的。与 S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巴菲特是价值投资者吗?
巴菲特是价值投资者吗?
“不管是买袜子还是买股票(这两个英文单词外形接近),我都喜欢在高质量的袜子和股票打折的时候买”。巴菲特更多的是一个质量投资者,而不是价值投资者。 本文作者夏春,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智识” 今年夏天给香港大学MBA学生教授完《基金管理和另类投资
&不管是买袜子还是买股票(这两个英文单词外形接近),我都喜欢在高质量的袜子和股票打折的时候买&。巴菲特更多的是一个质量投资者,而不是价值投资者。
今年夏天给香港大学MBA学生教授完《基金管理和另类投资》之后的考试题里,我出了一道对错题:&根据回报归因分析,价值因子对沃伦&巴菲特长期业绩的贡献最大&。换成直白的话就是,巴菲特是价值投资者,对还是错?
我想绝大多数没有上过课的人都会回答对,甚至连巴菲特本人可能也会回答对。好在学生们基本都还记得课堂上介绍的最新研究,价值因子对于巴菲特长期业绩的贡献很小。
而且,我相信巴菲特身边的最亲密的伙伴,查理&芒格,也会非常同意这样的研究结论:巴菲特更多地是一个质量投资者,而不是价值投资者。实际上,让巴菲特从早年间的价值投资者转化成为质量投资者的人,恰恰就是芒格。
理解这样的开场白需要一些铺垫,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归因分析&。
证券的回报可以被分解成若干个因子,例如GDP,通货膨胀,企业利润等等,换句话说,是这些因子的变动才导致了证换乇ǖ谋涠U飧鏊枷朐谙执鹑谘Щ姑挥械熬鸵丫诨制占傲耍还痹诘囊蜃涌赡芴嘁灾劣诎阉侨柯蘖谐隼匆裁挥幸庖澹蒲а芯恐厥拥氖&以少为美&,也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因子变化解释尽可能多的证券回报差别。
在现代金融学发展过程中,对于这些因子的寻找和精炼正是研究的一条主线。学者们发现了600多种因子以至于这类研究被嘲讽成&因子动物园&,经过长时间的优化和归纳之后,大约5-7种因子被普遍接受,可以胜任这一解释目的了。
我曾经解释巴菲特长期业绩回报的六个因子:市场,规模,价值,动量,风险,质量。这些因子都具备普遍性(可以解释不同国家,行业和不同的资产类型)、持续性(在很长时间和不同制度下有效)、稳健性(每个因子可以有相对灵活的定义)、可投资性(考虑交易费用后仍然有效)和逻辑性(有理论依据,无论是传统的风险理论或者是新的行为金融学理论)等特征,不同的证券或者基金业绩回报是由于对这些因子变化后的不同反应程度或者不同的承受程度来决定的。而归因分析就是找出证券和基金业绩回报到底是由哪些因子所贡献的。例如一个偏价值型投资风格的基金,价值这个因子对它的贡献就应该大于其他的因子。
传统金融学家认为这些因子都对应着一种风险,高风险换来高回报,例如市场因子对应着宏观经济表现,当市场风险变大后,只有给予投资者更高的回报才能吸引他们来投资。但在行为金融学家看来,除市场因子之外的其他因子实际上对应着定价错误,而这些错误是投资者的错误投资行为造成的。例如动量因子体现的是短期表现好的股票会在短期内延续其良好的表现,这个就很难用风险来解释,因为短期表现好的股票应该是风险小的股票,它的未来回报应该小一些才对。而风险因子体现的是风险低的股票回报反而可能更高,这个直接违反了传统理论。
对于绝大多数基金来说,由于业绩表现不及市场指数,对他们的长期业绩贡献最大的因子就是股票市场本身,其他几个因子几乎毫无贡献。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要承担一些因子的风险以换取回报,或者是他们虽然知道这些因子的存在,但却不知道如何在投资组合里进行因子的适当搭配。如果把这些因子比喻成构成食品营养组成部分的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纳,把对他们搭配和组合的方法比作食谱,那么&股神&巴菲特就类似于全球美食界最顶尖的&厨神&。
由于巴菲特很少买入小盘股和处于上涨过程的股票,股票规模和动量这两个因子对他的长期业绩贡献是负的,学者们对巴菲特在1977年1月-2016年5月的业绩进行归因分析发现,他在这段时间取得的每年平均17.6%的回报中,最大的贡献因子是股票市场,其次是质量因子,然后是风险因子和价值因子,它们每年的回报贡献分别为6.8%,3.4%,2.6%,1.2%,至于剩余的3.6%就是学术界常说的&因子阿尔法&,也就是在因子贡献之外的巴菲特的能力,不过在引入这些因子的贡献后,这个阿尔法已经和零在统计上没有显著差别。
相反,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些因子带来的贡献,就会把巴菲特相对市场的超额收益10.8%(=17.6%-6.8%)当作他的&阿尔法&,但这其实只是对阿尔法的误用(真正的阿尔法计算需要考虑到巴菲特的投资业绩每年的波动率23.6%要远大于美国股市的15.5%),而且这种误用在市场上十分普遍。如果只对市场风险进行调整计算得到的,也只是所谓的&业界阿尔法&,并非考虑进其他因子的贡献之后的&因子阿尔法&,这个才是衡量基金表现的真正的阿尔法。
现在我们可以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话来理解上面的内容:首先,巴菲特的业绩主要来自于他的投资组合享受了股票市场本身的上涨,或者说得益于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尽管巴菲特常常挖苦嘲讽宏观经济分析对于投资没有什么用处,但聪明的投资人会发现两点:第一,他的长期业绩回报得益于美国战后&婴儿潮&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人口变化是宏观经济最重要的指标;第二,巴菲特对宏观经济的理解早已超越常人,所以他会觉得市场上的宏观经济学家们水平参差不齐。
其次,巴菲特更加偏好高质量股票和低风险股票,而不是价值型股票。因此,他更多的是一个质量投资者,而不是价值投资者。尽管巴菲特过去在很多场合表明他属于价值投资者阵营,但最能够反映他的投资风格的是他在2008年写给股东的信件里的一句话:&不管是买袜子还是买股票(这两个英文单词外形接近),我都喜欢在高质量的袜子和股票打折的时候买&。实际上,这也是我本人长期坚持和向大家推荐的投资策略。
在中文里,价值股这个词给人的感觉是&又好又便宜的股票&,但在英文里,价值股仅仅代表&便宜的股票&,和&质量好&并不相关。
巴菲特多年来声称自己是价值投资者和他深受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强调的&价值投资&有关。而格雷厄姆定义的价值股是&价格在净流动资产的三分之二以下的股票&,净流动资产定义为流动资产减去所有负债。
格雷厄姆声称利用这个办法选股在30多年时间里获得了每年约20%的回报。但是随着满足这个严苛定义的股票数目变得有限,格雷厄姆改变了价值投资的方法,他建议投资者买入30个市盈率低于10,同时债务股权比低于50%的股票,持有2年后就卖出(如果2年内股价涨幅超过50%也卖出)。
据他估算这样的策略可以在年在保持每年约15%的回报,后来的学者发现,这个简单的策略到现在也是持续有效的。在今天的金融教科书里,无论采取市盈率,市净率还是股息率这些不同指标的定义,满足条件的价值股都仅仅意味着这样的股票价格相对一个公司的会计价值而言足够便宜,而这样的定义和公司的质量优劣毫无关联。
巴菲特学到了老师的投资哲学,还风趣幽默地称满足价值股条件的公司为&烟屁股公司&,言下之意,这些公司股价如此之低一定是遭受了坏消息打击,就好比街上的烟屁股那样不起眼,没有人愿意俯身捡起来吸一口。
巴菲特早年的投资成功的确是这么取得的,他对于做一个捡烟屁股公司的人乐此不疲,直到他遇到了一生的合作伙伴芒格。巴菲特因为不愿意在60年代后期投资当时新兴的&漂亮50&科技公司,遭到早期合伙人抛弃后。新的合伙人出于巴菲特和他所认识的芒格说话风格类似而出资,并把巴菲特和芒格拉拢到一起。
但是芒格非常不喜欢巴菲特的&烟屁股&策略,他和格雷厄姆没有任何师承关系,所以不会受到价值投资的观点束缚。他告诉巴菲特,更加值得投资的是高质量的公司,为高质量的公司支付高一点,但仍然合理的价格是值得的。
巴菲特也很快地接受了芒格的意见,因为他发现,他之前坚持的价值投资策略有着一个很大的缺陷,价格够便宜的股票数量有限,根本不足以支撑他手上越来越多的资金。也就是说,如果继续捡烟屁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不可能越做越大。相反,如果愿意为高质量的公司支付合理的价格,那么这些公司在将来的成长将帮助伯克希尔取得越来越辉煌的业绩。思想上有了这样的转变之后,巴菲特从此不再是一个价值投资者,他和芒格合为一体,成为了质量投资的最佳搭档。
巴菲特的那句名言&用平常(合理)的价钱买一家很棒的公司远远强过用很棒的(太高的)价钱买一家平常的公司&(It&s far better to buy wonderful companies at a fair price, ratherthan fair companies at awonderful price)过去一直被诠释为价值投资的精华,实际上,质量投资才是对这句话更加准确的概括。
质量投资如此直白明了,为什么采取这样策略的成功投资者并不多呢?原因有两点。
第一是质量并不容易定义,投资者可以列举出10-20个看似和质量相关的会计或者管理指标,但真正有回报预测的并不多,例如,净利润和公司管理层质量就和股价关系就不那么明显。已经发现比较好的质量指标有高毛利润率,高毛利,低收益波动率,高的资产周转率,低财务杠杠,低运营杠杆等。有学者对这些有用的会计指标进行了加权后得到一个企业质量指数。
第二,高质量的公司和好的成长型公司有很大的重合,但成长型公司和价值型公司是对立的概念,成长型公司的长期股价表现不如价值型公司,追求价值投资的人会刻意避开成长型公司,错过投资高质量公司的机会。第三,习惯接受传统风险理论的投资者,反而更乐于投资低质量的公司,因为高质量的公司风险理应更小,未来的回报就应该不如低质量的公司。
学者们研究发现,大部分投资者没能获得高质量公司的高回报,主要是由于他们的行为和定价错误造成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后两点,许多投资者认为高质量公司的高毛利会因为竞争而快速减少,因此不愿意或者比较少地投资这类公司,但事实上,高质量公司维持高毛利的时间要比他们预期的长久。
之所以说投资人犯下了行为错误,是因为他们只要愿意认真地看一下数据,就会发现高质量公司的回报好于低质量公司是持续和稳定的现象,而且高质量公司的股价波动率还更低。特别是,即使在经济萧条时期,高质量公司的股价表现也好于低质量公司,投资者避开他们更是错上加错。
如果以利润率来衡量质量,投资者更喜欢投资低利润甚至零利润的公司,行为金融学给出的解释是投资者希望在这些公司还没有成功之前就先占领一席之地,他们认为买高质量公司已经太晚了。
必须承认的是,其实学者们也并不比大部分投资人高明多少。直到2013年质量因子才被学者们发现并系统论述,而巴菲特和芒格早在70年代开始就系统性地执行质量策略了,所以我常常对学生们说,巴菲特和芒格都是行为金融投资大师。
【免责声明】
文中所涉及到的专家观点、策略或操作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买卖依据,建议投资者自主决策。
本产品属于高风险、高收益投资品种;投资者应具有较高的风险识别能力、资金实力与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应合理配置资产、不应用全部资金做投资,不应借钱来做投资。
------分隔线----------------------------
下一篇:没有了
融金汇银知道,遇到诈骗很多人可能会不甘心,但是这种时候,及时退出、止损才是最重要...
融金汇银知道,现在很多人已经树立了防范诈骗的意识,然而仍有很大一部分人的警觉性不...
融金汇银看到,很多人在没有遇到诈骗时都是心存侥幸的,认为自己不会遇到这种事。可能...
融金汇银看到,关于骗局很多人都想摸清里面的门道,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就是这...
融金汇银看到,诈骗者常常会将自己包装的无比完美,并把自己的投资手法说的独一无二,...
融金汇银认为,投资者是不同的,有的人只看得到眼前,而有的人能够用发展的眼光,从长...
友情链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为金融学 期望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