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个余额宝女性投资理财财叫随取宝,大家有没有用过,有没有人知道是不是骗子工具,知道的人麻烦告知一下,谢谢

农村人的理财困境:有钱藏家里 借贷逼死人_首页金融_产经频道_株洲新闻网
农村人的理财困境:有钱藏家里 借贷逼死人
今年8月,浙江嘉善一幢废弃房屋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原本尘封在卧室床脚的一只木盒子重见天日。这个老旧脱漆的木盒中,整齐叠放着39张银行存单,合计数额超过7.9万元。
老宅的屋主,这些存单的所有人,已经过世12年。她生前将子女寄来的钱存成存单,收进木盒,藏在床脚,一张张积攒,直至她在2004年去世,再没人知道这个木盒的存在,直到房屋老化,坍塌,这份被遗忘的遗产才从废墟中露出,诉说着一位农村老人是如何安置自己人生最后的财富。
守钱困境:资产配置就是把钱藏在不同的地方
&嘿,你的钱都放在哪儿?&
如果拿这句话去问熟悉理财的都市投资人,一般会得到银行理财、股市、宝宝类货币基金、P2P等答案。然而在农村,却可能遭遇警惕的眼神,因为很多农村居民都像把银行存单藏进床脚木盒的老人一样,把毕生积蓄藏在家里。对一些农村居民而言,把纸钞和硬币藏在不同的地方就是&资产配置&,不藏在同一个地方就是&分散风险&。因此&钱都放在哪儿&是关乎身家性命的大秘密。
农村人对于存钱的热情,起源于&靠天吃饭,有这顿没下顿&的恐惧。对于在饥荒年代饿过肚子的老一辈人,&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的观念尤其根深蒂固。
相比于城市,农村从社会保障、医疗水平到养老福利呈现出全面滞后,危机感渗透在农村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悲观,促使他们更加迫切地想要抓紧手里面实实在在的钱。
&我公公把钱藏在床板下,家里人谁都不准动,他说了,钱都要攒着,等老了(去世)后要在后山头大办三天法事。&乔大娘这样告诉融360《维度》。她表示家里根本就存不下钱:&不晓得钱怎么花得这么快,老二要读书,老大娶媳妇,在后院起了个婚房,就别说攒钱了,现在还倒欠人两万。&
存不下钱的农家要想办法把日子过下去,有些积蓄的家庭则开始为钱财找一个好去处。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超八成(80.84%)农村居民认为,手里的闲钱放在银行最稳妥。显然,银行在农村居民心中有着难以撼动的地位。此外,有9.92%的农村居民把钱藏在家里。但家中藏有大额现金,可能被火烧水淹、狗嚼鼠咬、遭抢遇窃,风险不言而喻。
&我劝妈把纸存折换成银行卡,她死活不干。她非要看见存折上面的余额数字,才相信钱还好好地存在银行里。&李小军告诉融360《维度》,就因为支付宝的五福卡,他年迈的爷爷连年都没过好,整天为孙子&学坏&而痛心疾首:&说什么集五福卡,卡片在哪儿呢?那都是假的,红包也是骗人的。&
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比任何人都更依赖看得到、摸得着的实体。除了天上下雨、地里长庄稼、自己身边人世代因袭的成规,他们很难去相信其他超越认知范围的事情。而银行,是为数不多的为他们所相信的事物。一次次把钱存进银行,看着存折上的数目不断变大,他们用双手为自己赚取了安全感。
林大爷向融360《维度》展示一张精心保管的存折:&我家的钱都在这里,儿子在外面打工,也往这里面存钱,万一出急事,有它就不慌。&村里没有大银行网点,以信用合作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居多。林大爷和老伴省吃俭用,只为把手里的钱凑到整数,然后跑一趟信用社存起来,就像完成一个虔诚的仪式。
&存的都是活期,万一出什么事,随时能取。&林大爷把存折用塑料袋一层层包好。
&您也可以存定期,利息高出好几倍,就算要提前取出,还是可以按活期利息计息。&
听了融360《维度》的话,林大爷的脸上一片茫然:&嗯&&还是活期稳妥。&
林大爷在外打工的儿子小林小学毕业后就随父母务农,前两年在县城买了房子,跑起了出租。比起父辈,小林对银行的理解似乎更进一步。
&第一次买理财是受银行业务员建议,开始我不信,经不住他说签正规合同,利息挺高,想取的时候打电话预约就可以。我一想,银行总不会骗人,就买了。&小林告诉融360《维度》,&半个月后新房装修需要钱,我给银行打了个电话,第二天钱就取出来了,还有200多块钱利息。&
小林从电视新闻里看到有人在银行买理财被骗了,说是被&飞单&害了,还有明明买的是理财,不知怎么就成了保险,用钱的时候才发现取不出来。看着这些,小林庆幸自己当初遇到的银行员工是好人,也觉得困惑:&农村人买理财的还是少,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全凭银行的人给推荐&&现在就连银行也骗人了?&
在农村,年轻的&小林&们已不满足于只把银行当作存钱的保险箱,很多人在银行理财经理的推荐下,开始接触银行理财产品。虽然对银行安全性的盲目信任让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吃了&飞单&、&存单变保单&之类的苦头,但&理财&二字还是大势所趋地深入农村居民的生活,引导他们从&守财&向&生财&进发。
生钱困境:理财被指不务正业,变相传销反而走俏
55岁的冯海军是地道的农民,对于一辈子以种地为生的他来说,&理财&是个新鲜词儿。&理财是啥东西?没听过,忽悠人的吧,只听说有人炒股赔了,而且把家底都赔进去了。&冯海军带着怀疑向融360《维度》表示。
农村居民如何看待&理财&?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农村居民的理财观念存在多种误区。
在接受调查的农村居民中,绝大多数人对理财的认识极端、片面。17.01%的人认为把钱放在银行就是理财,32.07%的人认为理财就是炒股炒金,风险大容易赔,更有超两成(20.74%)的农村居民甚至从没听说过&理财&的概念。
融360《维度》最新调查还显示,在有理财行为的农村居民中,最普及的是余额宝等宝类理财产品,占各种理财形式的67.72%。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居民也开始尝试互联网金融理财,其中以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投资最为广泛。这主要归功于互联网宝类理财产品随存随取的便捷性、一元起投的低门槛,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率,以及近似于无风险的安全保障。
对理财的&尝鲜&让农村居民看到了机遇,也让一些不法分子窥见了可乘之机。一些衣着光鲜、举止浮夸的&外来人&出现在一个个村落,特意给村民们灌输&财富梦想&,通过洗脑哄他们从事传销活动,或打着销售神奇产品、互助理财等幌子,让欠缺理财常识的村民深陷骗局。
譬如燕郊地区村庄的&民间互助理财&事件,参与者被告知要先&暂存&49800元,经过4至6个月后连本带息共返还51000元,抑或是经过18个月后产生&N个150万&,此外还能通过拉更多人参加&互助&获得额外奖金。但扒下精心包装的表皮,和所有传销组织一样,这个欺诈项目里真正能获利的只是组织金字塔尖上的头头,下层人员的生活是痛苦的,精神压力大,住宿条件差,还经常食不果腹。而赚钱,是比暴富噱头更虚无的幻梦。
对财富的渴望和对理财的误解让这些古老的骗局在农村大行其道,且由于农村的邻里关系紧密,同一场骗局总是迅速感染全村人,并在相邻村落之间传染,受害者呈区域性分布。
因&互助理财&而倾家荡产的刘大爷向融360《维度》表示:&村里人哪懂这些?总觉得这么多人都投了,那还能出错吗?再说看着不少人都赚了,自己要是不赶紧跟上,那不就亏大了吗?没想到大伙全都这么想,结果一起被骗。&
在资讯相对闭塞、邻里关系紧密的村落,骗子先树立几个&理财暴富&的典型,促使一人致富全村跟风,结局总是成功骗光全村人。加之村民不懂得留存证据,报警追偿往往面临重重困难。
村民们对理财敞开的一点心扉,在遭遇洗劫后彻底封闭。融360《维度》发现,在理财骗局席卷后的村庄,炒股、买P2P,甚至买余额宝,都成了忌讳,没人再敢提半句。极少数坚持理财的人,则被村民视作洪水猛兽。
刘大爷就最看不惯村东头天天上网炒股的小青年:&都被骗过了还不学乖,整天不务正业,迟早赔到妻离子散。&刘大爷咬牙切齿,仿佛在痛骂当年被骗的自己。
受骗上当,让刚刚迈出理财第一步的村民们永远缩回了腿。但他们依然保留了一种古老的生息模式:&放高利贷&。
借钱困境:民间借贷逼死人,风控基本靠口碑
&前些年条件不好,几乎每年都要向别人抬钱(借钱),抬钱要打欠条,还要找担保人,几乎没人愿意不通过中间人就把钱借出去。&
村民李大勇告诉融360《维度》,前些年&抬钱&的利息很高,每年大概3分(年化30%)。这两年就不景气了,一方面大家都不怎么缺钱,另外农民现在可以从信用社贷款,利息比&抬钱&低很多。
&有些外出打工的,在外面买房子钱不够,银行也不给贷款,就回来找亲戚作担保,从信用社贷款。&
李大勇主要跑县里的业务,偶尔也会开车去乡下放贷。他告诉融360《维度》,不时有村民拿出积蓄给他去放贷,点位在1.8到2.5之间。另一方面,来找他借钱的多是县城里的包工头,利息一般是3个点。
&村民借钱给亲戚,很多只打欠条,不要利息。带息借钱给熟人,一般衡量人品和交情深浅,还会拉来借钱人的亲戚做担保。如果是生人之间借贷,一般通过担保公司,公司就相当于中间人。&李大勇向融360《维度》介绍,现在很多村民手里有钱,都愿意把钱放到担保公司而非银行,因为能拿到更高的利息(年息约6%)。而且,这种借贷模式世代相传,为村民所熟悉,他们更易接受。
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超过两成(22.07%)的农村居民曾从亲戚好友或民间借贷机构处借过钱,富人比穷人更积极参与民间借贷。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民间借贷之所以在农村长期盛行,是因为农村在资金融通上确实存在困难:银行放贷条件苛刻,个人征信体系不够完善,农民等群体的贷款需求经常无法得到满足。虽然P2P手续相对简捷,但在农村的普及程度远远不够。
另外,长期以来,由于信息闭塞、资源欠缺,手中有闲钱的人除了银行储蓄,最易接触到的投资渠道就是&放高利贷&。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资产在50万元以上的人群有22.22%愿意参与民间借贷,远高于资产总额在50万元以下的人群比例(1.96%)。越富裕的农村居民越积极放贷,一方面是有资金条件,另一方面很多人祖上靠放贷跻身富裕人群,经过几代积累,成为放贷专业户。
就这样,有需求,有供给,民间借贷长盛不衰。然而,民间借贷的风险和乱象同样触目惊心。
&现在农村的利息大约是1分5厘,1万块一年的利息就有1800。假如我有100万,全都借出去,什么都不干,一年利息18万。&村民老吴掰着手指头为融360《维度》算了一笔账。
但当融360《维度》询问他是否放贷时,他却讳莫如深:&那不是正经人干的事。&据他所说,村里有人因为借高利贷还不上,被催债人活活打伤,无力救治而死,&我就知道一碰高利贷准没好下场,借钱还不上的被逼死,逼死人的也迟早遭报应。&
很多人从亲友处、银行处都借不到钱,迫不得已才借高利贷。借款人资质差,风控环节薄弱,一旦本息还不上,借贷双方和担保人之间就势必爆发纠纷。
老吴还告诉融360《维度》,民间借贷的担保公司也未必都靠谱:&村里很多人把钱放在担保公司,现在出事了,钱收不回来。因为担保公司把钱都投到地产上了,地产商去县里盖房子,但没人买。&
民间借贷乱象频出,与参与人员的自身情况密切相关。融360《维度》最新调查显示,民间借贷的参与者文化程度整体偏低。
在民间借贷的参与者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被调查者占比34.21%,大学及以上学历的被调查者只有不到二成(19.79%)。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文化程度低、信贷常识匮乏,使得村民在借贷时不立字据,或借贷协议不合理、不合法,为债权的保障埋下隐患。而法律意识的淡漠,使很多催收人在无法收回贷款时率先诉诸暴力而非法律,酿成流血冲突甚至丧命事件。
&不过说到底,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欠钱不还,被打断腿也活该。&老吴最后告诉融360《维度》,据他所知,高利贷在很多村里都是被默许的&法外之地&,和地方势力挂钩,只要不出太大的事,基本没人管。
欢迎关注“株洲新闻网”公众号
欢迎关注“株洲发布”公众号
责任编辑:易楚曈
主管:中共株洲市委宣传部 株洲日报社 | 株洲新闻网版权所有
地址: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新闻路18号&在线咨询Q Q: 株洲新闻网常年法律顾问:湖南德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湖南省首届优秀青年律师 石爱莲 电话: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余额宝第三方投资理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