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比尔盖茨的母亲·盖茨敬畏的华人首富,为什么说倒就倒了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令比尔-盖茨敬畏的华人首富 为什么说倒就倒了?
来源: 华商韬略官方账号|查看: |
分享到微信
摘要: 他是闻名全球的发明家,亦是富可敌国的企业家。在美国这个移民国度,他被认为是“杰出移民”的第一人。是年,其个人身价达20亿美元,位列美国富豪榜第5,稳居全球华人首富。
如果王安能完成第二次战略转折,世界上可能不会有微软。——比尔·盖茨【1】1986年,王安站上了人生的顶点。他是闻名全球的发明家,亦是富可敌国的企业家。在美国这个移民国度,他被认为是“杰出移民”的第一人。是年,其个人身价达20亿美元,位列美国富豪榜第5,稳居全球华人首富。然而,王安和他背后看似固若金汤的科技帝国,却在短短5年的时间内轰然倒塌。公司的股价从43美元急坠至75美分,平均每年的亏损超过4亿美元。最终,风光逾20载的王安电脑以破产收场,一众专利悉数贱价卖出。王安的成功,始于IBM,终于IBM,和蓝色巨人的恩怨情仇,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1945年,初到美国的王安,信心满满去IBM面试。面试官看着这张黄皮肤面孔,说:IBM是美国最好的企业,这里不适合你,你还是找个汽车修理厂试试吧。这句充满歧视的话激怒了王安。那年他24岁,从未受过这样的屈辱。出生上海的王安,打小便是天才。他16岁考入交通大学(现上海交大),20岁带着团队藏身桂林山地,研究无线电通讯设备,为抗日战争做后援。抗战胜利,他被公派至美国,攻读哈佛大学硕士学位,第一学期,他的课程成绩全是A+。他的周围充斥着赞誉,直到IBM面试官一棍子砸下。走出IBM,满含怒气的王安回到哈佛。他用3年的时间拿到了应用物理专业硕士和博士两个学位,随后被霍华德·艾肯招入哈佛大学计算机实验室。艾肯研发了世界第一台大型计算机Mark Ⅰ,被誉为“电脑之父”。那时候,这位先驱正困扰于计算机的存储问题。存储是计算机的核心。臃肿的Mark Ⅰ无法移动,存储设备成了关键。艾肯和团队尝试了各种方法,始终无法攻关,直到王安横空出世。加入实验室不到20天,王安便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个难题。资料图他发现,磁场振动原理可以应用于电脑存储系统,随即据此发明了磁芯存储器。这个发明,改变了计算机产业的历史。它大大缩小了电脑的体积,使得计算机从科研迈入商用领域。发明磁芯存储器时,王安仍是编外人员,没有过试用期。艾肯连忙帮他转正,并且大笔加薪,希望留住这个天才。但是,人杰王安,又怎甘寄人篱下?【2】1951年,王安离开哈佛,他租了一个汽车库,成立王安实验室,以单价4美元的价格出售磁芯存储器。曾经对王安不屑一顾的IBM,随即闻风而至。后者递上一份高薪酬合约,邀请王安成为企业顾问。曾被面试官无情奚落的华人小伙子,一跃成了这家巨头的高职。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快意的复仇故事。资料图有了磁芯存储器,IBM开始大规模实践计算机商用领域,将之确定为未来的核心业务。他们决定购买这项专利,将其牢牢把控。起初,王安并不打算出售,但他的实验室急需资金运转,而除了IBM,没有其他企业对这个超时代的产品感兴趣。IBM提出250万美元的专利费,又很快改口、压价到50万。一边用自己的发明赚大钱,一边打压专利费,王安再次被IBM激怒,与之对峙公堂。但IBM面前,他终究是个雏鸟,旷日持久的官司后,王安不得不妥协。买卖成了,“仁义”不在。拿到50万的王安,决意发明更多产品,在正面战场击退IBM。1955年,他创立了王安电脑公司,随后的30年里,这两个拗口的汉字,成了美国计算机领域人人皆知的名词。【3】独当一面,王安积蓄已久的创新念头肆意勃发。他的实验室搬出了一项接一项发明创造,包括自动打字机、纸孔式记录仪、无线电打字印刷机等等。这些发明改变了很多行业。比如,体育赛事中,电子记分板得以取代纸质记分牌。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1964年问世的“洛赛”台式电脑。资料图“洛赛”为现代PC(个人电脑)提供了雏形。相较前作,它的体型袖珍、操作简单,功能却更为强大。在“洛赛”的带动下,王安电脑营收猛增且声名鹊起。在华尔街,很多企业配备了“洛赛”电脑,王安二字深入人心,金融界对于这家企业很有信心。1967年,王安决定发行250万美元的股票用以偿还债务。他没有料到,这个不得已为之的举措,却受到了华尔街的疯狂追捧。公司上市时,股票发行价12.5美元,当天收盘,股价攀升至惊人的40.5美元,数小时内,40万股被抢购一空。一夜之间,王安的身家大涨5000万美元,成为超级富豪。资料图暴富后,王安很冷静。下属发现,王博士开始彻夜待在实验室——之前,“打倒IBM”只是妄想,现在,王安有了放手一搏的资本。对于这个极度骄傲的人而言,朝两度惹怒自己的对手脸上来一拳,比什么都重要。【4】王安正式宣布要对抗IBM,公司股票随即大跌,评论称他有点得意忘形。他把IBM视为对手,IBM真正的对手却是《反垄断法》。当时,全世界所有计算机厂商加起来的份额,不及IBM的四分之一。IBM帮阿波罗11号登月,使得银行可以跨行交易,消费者可以在线买飞机票。蓝色巨人的市值,是王安电脑的300多倍。并不是所有人都对王安的豪言付之一笑。时任IBM掌门人小托马斯·沃特森便对这个曾经的顾问保有警惕,他深知王安的创造力,专门嘱咐下属,要时刻关注王安电脑的动向。如沃特森所料,王安很快在看似不可能的夹缝里,找到了力压IBM的机会。在深入研究市场供需后,王安发现:由于各种自动化机器投产,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90%,但办公室白领的效率没有显著提升。工厂蓝领们操作着百万级别的设备,办公室却是清一色便宜、落后的打字机。当时的美国正面临经济转型,第三产业的比例不断上涨,但白领数量大幅增加的同时,办公设备却原地踏步。于是,王安集中科研和资金,研发办公系统。此前,这是IBM的专属领域。1971年11月,王安推出了1200型计算机,它是附带检索和编辑功能的打字机,比原先的IBM产品要好用得多。
发表对《令比尔-盖茨敬畏的华人首富 为什么说倒就倒了?》的评论
(发表评论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无关内容)
Sinovision,Inc.&
All&Rights&Reserved.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
||||||||||
十九大时光hao妹子碎碎念
可添加内容(最多可订制5个频道)
新闻排行榜..................娱乐排行榜...........................
轻松专区123摘要:011986年,王安站上了人生的顶点。他是闻名全球的发明家,亦是富可敌国的企业家。在美国这个移民国度,他被认为是“杰出移民”的第一人。是年,其个人身价达20亿美元,位列美国富豪榜第5,稳居全球华人首富
1986年,王安站上了人生的顶点。
他是闻名全球的发明家,亦是富可敌国的企业家。 在美国这个移民国度,他被认为是“杰出移民”的第一人。是年,其个人身价达20亿美元,位列美国富豪榜第5,稳居全球华人首富。
然而,王安和他背后看似固若金汤的科技帝国,却在短短5年的时间内轰然倒塌。公司的股价从43美元急坠至75美分,平均每年的亏损超过4亿美元。
最终,风光逾20载的王安电脑以破产收场,一众专利悉数贱价卖出。
王安的成功,始于IBM,终于IBM,和蓝色巨人的恩怨情仇,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
1945年,初到美国的王安,信心满满去IBM面试。 面试官看着这张黄皮肤面孔,说:IBM是美国最好的企业,这里不适合你,你还是找个汽车修理厂试试吧。
这句充满歧视的话激怒了王安。那年他24岁,从未受过这样的屈辱。
出生上海的王安,打小便是天才。他16岁考入交通大学(现上海交大),20岁带着团队藏身桂林山地,研究无线电通讯设备,为抗日战争做后援。
抗战胜利,他被公派至美国,攻读哈佛大学硕士学位,第一学期,他的课程成绩全是A+。
他的周围充斥着赞誉,直到IBM面试官一棍子砸下。
走出IBM,满含怒气的王安回到哈佛。他用3年的时间拿到了应用物理专业硕士和博士两个学位,随后被霍华德·艾肯招入哈佛大学计算机实验室。
艾肯研发了世界第一台大型计算机Mark Ⅰ,被誉为“电脑之父”。那时候,这位先驱正困扰于计算机的存储问题。
存储是计算机的核心。臃肿的Mark Ⅰ无法移动,存储设备成了关键。艾肯和团队尝试了各种方法,始终无法攻关,直到王安横空出世。
加入实验室不到20天,王安便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个难题。
他发现,磁场振动原理可以应用于电脑存储系统,随即据此发明了磁芯存储器。
这个发明,改变了计算机产业的历史。它大大缩小了电脑的体积, 使得计算机从科研迈入商用领域。
发明磁芯存储器时,王安仍是编外人员,没有过试用期。艾肯连忙帮他转正,并且大笔加薪,希望留住这个天才。
但是,人杰王安,又怎甘寄人篱下?
1951年,王安离开哈佛,他租了一个汽车库,成立王安实验室,以单价4美元的价格出售磁芯存储器。
曾经对王安不屑一顾的IBM,随即闻风而至。 后者递上一份高薪酬合约,邀请王安成为企业顾问。 曾被面试官无情奚落的华人小伙子,一跃成了这家巨头的高职。
不过, 这并不是一个快意的复仇故事。
有了磁芯存储器,IBM开始大规模实践计算机商用领域, 将之确定为未来的核心业务。他们决定购买这项专利,将其牢牢把控。
起初,王安并不打算出售,但他的实验室急需资金运转,而除了IBM,没有其他企业对这个超时代的产品感兴趣。
IBM提出250万美元的专利费,又很快改口、压价到50万。
一边用自己的发明赚大钱,一边打压专利费,王安再次被IBM激怒,与之对峙公堂。但IBM面前,他终究是个雏鸟,旷日持久的官司后,王安不得不妥协。
买卖成了,“仁义”不在。 拿到50万的王安,决意发明更多产品,在正面战场击退IBM。
1955年,他创立了王安电脑公司, 随后的30年里,这两个拗口的汉字,成了美国计算机领域人人皆知的名词。
独当一面,王安积蓄已久的创新念头肆意勃发。
他的实验室搬出了一项接一项发明创造, 包括自动打字机、纸孔式记录仪、无线电打字印刷机等等。
这些发明改变了很多行业。 比如,体育赛事中,电子记分板得以取代纸质记分牌。
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1964年问世的“洛赛”台式电脑。
“洛赛”为现代PC(个人电脑)提供了雏形。 相较前作,它的体型袖珍、操作简单,功能却更为强大。
在“洛赛”的带动下,王安电脑营收猛增且声名鹊起。 在华尔街,很多企业配备了“洛赛”电脑,王安二字深入人心,金融界对于这家企业很有信心。
1967年,王安决定发行250万美元的股票用以偿还债务。他没有料到,这个不得已为之的举措,却受到了华尔街的疯狂追捧。
公司上市时,股票发行价12.5美元,当天收盘,股价攀升至惊人的40.5美元,数小时内,40万股被抢购一空。
一夜之间,王安的身家大涨5000万美元,成为超级富豪。
暴富后,王安很冷静。下属发现,王博士开始彻夜待在实验室—— 之前,“打倒IBM”只是妄想,现在,王安有了放手一搏的资本。
对于这个极度骄傲的人而言,朝两度惹怒自己的对手脸上来一拳,比什么都重要。
王安正式宣布要对抗IBM,公司股票随即大跌,评论称他有点得意忘形。
他把IBM视为对手,IBM真正的对手却是《反垄断法》。
当时,全世界所有计算机厂商加起来的份额,不及IBM的四分之一。 IBM帮阿波罗11号登月,使得银行可以跨行交易,消费者可以在线买飞机票。蓝色巨人的市值,是王安电脑的300多倍。
并不是所有人都对王安的豪言付之一笑。 时任IBM掌门人小托马斯·沃特森便对这个曾经的顾问保有警惕,他深知王安的创造力,专门嘱咐下属,要时刻关注王安电脑的动向。
如沃特森所料,王安很快在看似不可能的夹缝里,找到了力压IBM的机会。
在深入研究市场供需后,王安发现: 由于各种自动化机器投产,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90%,但办公室白领的效率没有显著提升。 工厂蓝领们操作着百万级别的设备,办公室却是清一色便宜、落后的打字机。
当时的美国正面临经济转型,第三产业的比例不断上涨,但白领数量大幅增加的同时,办公设备却原地踏步。
于是,王安集中科研和资金,研发办公系统。此前,这是IBM的专属领域。
1971年11月,王安推出了1200型计算机,它是附带检索和编辑功能的打字机,比原先的IBM产品要好用得多。
这个产品引起了新闻界和IBM的高度关注。 报道称,因心肌梗塞住院的IBM董事长小托马斯·沃特森,在报纸上看到这条消息后大发雷霆,斥责助手没有提前通报相关信息,一通大骂后,沃特森陷入了晕厥。
1200型计算机令沃特森不安,而王安的下一款作品,则让IBM感到恐慌。
在1200型的基础上,王安很快推出了变革性的产品WPS处理机。
WPS第一次亮相纽约市展览会时,与会者惊呆了。他们从屏幕上看到了编辑文本的过程,在当时,这简直不可思议。
展会结束,美国的办公室开始大换装。从白宫到企业,WPS全面接管IBM的领地,是年,王安公司的营业额突破1亿美元。
WPS的本名是Word Processing System(文字处理系统),但在美国,大多数人以为它是Wong Processing System(王安处理系统)的缩写。这款跨时代的产品,将王安的声名推向了新的高度。
雄霸美国办公市场后,王安电脑开始全球战略,进入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
他们开始频繁地挑战IBM的权威地位并且屡有斩获。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王安电脑与IBM在各条战线上交火,互有胜负。
1986年,王安击败IBM,签下美国空军4.8亿美元的超级订单。外界普遍认为,这个科技帝国将在未来的数年里快速扩张。
那是王安人生中最辉煌的一年。
“自由女神落成100周年”纪念仪式中,他被选为 全美最杰出的12位移民之一,位列榜首, 从里根总统手上接过了“总统自由奖章”。
10月份,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邓小平的接见, 总设计师拉着他的手夸赞说:“你在美国很出名,现在是家大业大。这可是你自己奋斗出来的啊!”
他以发明家的身份入选美国发明家名人堂,与爱迪生共享荣誉;他以资本家的身份登陆富豪榜,和洛克菲勒这样的百年巨头齐名。是年,王安电脑的营收高达30亿美元。
但盛世之下,危机却悄然到来。谁都没有料到,这个大红大紫的科技帝国,正面临着灭顶之灾。
王安“登顶之际”,美国的另一个科技英雄也在崛起,后者专攻PC,给公司起了个另类的名字——苹果。
下属曾向王安提议,在“洛赛”的基础上大力研发PC机,但王安不为所动,他认为搞个人电脑是件荒唐的事情。
IBM和他持相同的看法,头几年里,这些巨头对PC不屑一顾。 但IBM率先醒悟,投入巨资于个人电脑,PC时代掀起大幕。此后,PC的功能越来越强,王安的小型机和文字处理机,市场份额一再被压缩。
面对颓势,王安开始还击。 他迅速研发出了速度比IBM更快的PC产品。就在业界以为他将再次后来居上时,王安走了一步错棋。
当时,一向保守的IBM采取了开放政策,团结、培养了一批PC兼容设备厂商,这些厂商成了IBM松散而有力的联盟。
或是出于“打倒IBM”的执念,王安执意不与对方为伍,做出的产品不与IBM兼容。在他看来,IBM思想保守、发展缓慢,在PC时代,自己依旧可以取而代之。
但IBM已经不是过去的IBM。 王安选择不兼容,实际是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潮流,王安电脑因此被排斥于各种网络之外。
王安要破局,决定在PC的两个核心点上釜底抽薪。 他先后约见了微软的比尔·盖茨和英特尔的安迪·格鲁夫,希望他们脱离IBM,与自己抱团,但均以失败告终。
盖茨拒绝的原因是当时的微软还很脆弱,仍在IBM的荫庇之下,他的母亲又是IBM的高管,这样的联盟牢不可破。因此,虽感受宠若惊,盖茨没有接过橄榄枝。
格鲁夫拒绝的理由则更简单粗暴。早年间,他曾拜访王安,希望其为英特尔的一款存储器提供建议。 会面期间,王安兴致缺缺,说:如果你早点问我这个问题,就不会拿出这样(差)的部件。这让格鲁夫感觉受到了羞辱。
虽然被拒绝,但以王安电脑的财力与科研水平,公司仍有机会打个翻身仗,但在此关口,王安“虎父无犬子”的理论,却让巨舰彻底沉没。
王安虽然生活、成名于美国,但他的行事风格很中国化。
他不喜欢美国的那套公司制度,曾多次表示:“作为创始人,我对公司有完全的控制权,我的子女也有机会证明他们管理公司的能力。”
王安延揽了一批才华横溢的青年才干,在人才花费上,他从不吝啬。
营收过20亿的那年,他便投入7亿美元作为科研费用,薪酬和奖金是其中的重要支出。
王安电脑的人才储备,连IBM都很艳羡。 后来入主思科,将思科从6亿市值带到4440亿的约翰·钱伯斯,在王安电脑,也只坐到了地区负责人的位置。
这批人很服王安,但是不谙中国文化的他们,又怎么甘心当“顾命大臣”?
1986年11月,因为身体原因,王安决定退休。董事会多次劝说他任命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但王安不顾上下反对,让36岁的长子王烈出任公司总裁,又安排幼子出任王安传播公司总裁,这让公司上下大失所望。
接过帅印之初,王烈便处于不得人心且公司持续下滑的不利位置, 由于无法阻止颓势,越来越多的下属选择离开。
长子“继位”的1年多时间内,王安电脑的财务状况急剧恶化, 1988年的亏损额高达4.24亿美元,公司股票大跌90%。
面对亏损,王烈又来了一记“杀鸡取卵补亏空”的昏招。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王安电脑的根本错误,在于伤害了追随其多年的忠实客户的感情与利益。
为了填补资金漏洞,王烈大幅度提高了软件费用,不断在老客户身上捞金。客户打一次咨询电话,就要支付175美元的费用。
一系列举措,使得公司失去了合作伙伴的信任,也让管理团队深感疲惫。
钱伯斯正是在这段时期离开王安电脑,当时他被要求裁员4000人,这让他非常痛苦,因为他知道,被裁的都是美国业内最优秀的员工。
王安电脑帝国急速崩塌,创始人的身体也急剧恶化。 日,王安因食道癌在马萨诸塞州立总医院去世,享年70岁。
2年后,他的企业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比尔·盖茨曾说,如果王安能完成第二次战略转折,世界上可能不会有微软,他也不会成为科技偶像,而是当一名教师或者律师。
假设终究是假设。一代传奇,就此谢幕。
文章转载自华商韬略(ID:hstl8888),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华商韬略授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打败过IBM,令比尔·盖茨敬畏的华人首富,为什么说倒就倒了?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如果能完成第二次战略转折,世界上可能不会有微软。――比尔?盖茨
  华商韬略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客服微信:hstlkf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ID:hstl8888作者丨陈光
  1986年,王安站上了人生的顶点。
  他是闻名全球的发明家,亦是富可敌国的企业家。
  在这个移民国度,他被认为是“杰出移民”的第一人。是年,其个人身价达20亿美元,位列美国富豪榜第5,稳居全球华人首富。
  然而,王安和他背后看似固若金汤的科技帝国,却在短短5年的时间内轰然倒塌。公司的股价从43美元急坠至75美分,平均每年的亏损超过4亿美元。
  最终,风光逾20载的王安电脑以破产收场,一众专利悉数贱价卖出。
  王安的成功,始于IBM,终于IBM,和蓝色巨人的恩怨情仇,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
  1945年,初到美国的王安,信心满满去IBM面试。
  面试官看着这张黄皮肤面孔,说:IBM是美国最好的企业,这里不适合你,你还是找个汽车修理厂试试吧。
  这句充满歧视的话激怒了王安。那年他24岁,从未受过这样的屈辱。
  出生上海的王安,打小便是天才。他16岁考入交通大学(现上海交大),20岁带着团队藏身桂林山地,研究无线电通讯设备,为抗日战争做后援。
  抗战胜利,他被公派至美国,攻读哈佛大学硕士学位,第一学期,他的课程成绩全是A+。
  他的周围充斥着赞誉,直到IBM面试官一棍子砸下。
  走出IBM,满含怒气的王安回到哈佛。他用3年的时间拿到了应用物理专业硕士和博士两个学位,随后被霍华德?艾肯招入哈佛大学计算机实验室。
  艾肯研发了世界第一台大型计算机Mark Ⅰ,被誉为“电脑之父”。那时候,这位先驱正困扰于计算机的存储问题。
  存储是计算机的核心。臃肿的Mark Ⅰ无法移动,存储设备成了关键。艾肯和团队尝试了各种方法,始终无法攻关,直到王安横空出世。
  加入实验室不到20天,王安便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个难题。
  他发现,磁场振动原理可以应用于电脑存储系统,随即据此发明了磁芯存储器。
  这个发明,改变了计算机产业的历史。它大大缩小了电脑的体积,使得计算机从科研迈入商用领域。
  发明磁芯存储器时,王安仍是编外人员,没有过试用期。艾肯连忙帮他转正,并且大笔加薪,希望留住这个天才。
  但是,人杰王安,又怎甘寄人篱下?
  1951年,王安离开哈佛,他租了一个汽车库,成立王安实验室,以单价4美元的价格出售磁芯存储器。
  曾经对王安不屑一顾的IBM,随即闻风而至。后者递上一份高薪酬合约,邀请王安成为企业顾问。
曾被面试官无情奚落的华人小伙子,一跃成了这家巨头的高职。
  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快意的复仇故事。
有了磁芯存储器,IBM开始大规模实践计算机商用领域,将之确定为未来的核心业务。他们决定购买这项专利,将其牢牢把控。
  起初,王安并不打算出售,但他的实验室急需资金运转,而除了IBM,没有其他企业对这个超时代的产品感兴趣。
  IBM提出250万美元的专利费,又很快改口、压价到50万。
  一边用自己的发明赚大钱,一边打压专利费,王安再次被IBM激怒,与之对峙公堂。但IBM面前,他终究是个雏鸟,旷日持久的官司后,王安不得不妥协。
  买卖成了,“仁义”不在。拿到50万的王安,决意发明更多产品,在正面战场击退IBM。
  1955年,他创立了王安电脑公司,随后的30年里,这两个拗口的汉字,成了美国计算机领域人人皆知的名词。
  独当一面,王安积蓄已久的创新念头肆意勃发。
  他的实验室搬出了一项接一项发明创造,包括自动打字机、纸孔式记录仪、无线电打字印刷机等等。
  这些发明改变了很多行业。比如,体育赛事中,电子记分板得以取代纸质记分牌。
  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1964年问世的“洛赛”台式电脑。
  “洛赛”为现代PC(个人电脑)提供了雏形。相较前作,它的体型袖珍、操作简单,功能却更为强大。
  在“洛赛”的带动下,王安电脑营收猛增且声名鹊起。
  在华尔街,很多企业配备了“洛赛”电脑,王安二字深入人心,金融界对于这家企业很有信心。
  1967年,王安决定发行250万美元的股票用以偿还债务。他没有料到,这个不得已为之的举措,却受到了华尔街的疯狂追捧。
  公司上市时,股票发行价12.5美元,当天收盘,股价攀升至惊人的40.5美元,数小时内,40万股被抢购一空。
  一夜之间,王安的身家大涨5000万美元,成为超级富豪。
  暴富后,王安很冷静。下属发现,王博士开始彻夜待在实验室――
  之前,“打倒IBM”只是妄想,现在,王安有了放手一搏的资本。
  对于这个极度骄傲的人而言,朝两度惹怒自己的对手脸上来一拳,比什么都重要。
王安正式宣布要对抗IBM,公司股票随即大跌,评论称他有点得意忘形。
  他把IBM视为对手,IBM真正的对手却是《反垄断法》。
  当时,全世界所有计算机厂商加起来的份额,不及IBM的四分之一。IBM帮阿波罗11号登月,使得银行可以跨行交易,消费者可以在线买飞机票。蓝色巨人的市值,是王安电脑的300多倍。
  并不是所有人都对王安的豪言付之一笑。
  时任IBM掌门人小托马斯?沃特森便对这个曾经的顾问保有警惕,他深知王安的创造力,专门嘱咐下属,要时刻关注王安电脑的动向。
  如沃特森所料,王安很快在看似不可能的夹缝里,找到了力压IBM的机会。
  在深入研究市场供需后,王安发现:
  由于各种自动化机器投产,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90%,但办公室白领的效率没有显著提升。工厂蓝领们操作着百万级别的设备,办公室却是清一色便宜、落后的打字机。
  当时的美国正面临经济转型,第三产业的比例不断上涨,但白领数量大幅增加的同时,办公设备却原地踏步。
  于是,王安集中科研和资金,研发办公系统。此前,这是IBM的专属领域。
  1971年11月,王安推出了1200型计算机,它是附带检索和编辑功能的打字机,比原先的IBM产品要好用得多。
  这个产品引起了新闻界和IBM的高度关注。
  报道称,因心肌梗塞住院的IBM董事长小托马斯?沃特森,在报纸上看到这条消息后大发雷霆,斥责助手没有提前通报相关信息,一通大骂后,沃特森陷入了晕厥。
  1200型计算机令沃特森不安,而王安的下一款作品,则让IBM感到恐慌。
  在1200型的基础上,王安很快推出了变革性的产品WPS处理机。
  WPS第一次亮相纽约市展览会时,与会者惊呆了。他们从屏幕上看到了编辑文本的过程,在当时,这简直不可思议。
  展会结束,美国的办公室开始大换装。从白宫到企业,WPS全面接管IBM的领地,是年,王安公司的营业额突破1亿美元。
  WPS的本名是Word Processing System(文字处理系统),但在美国,大多数人以为它是Wong Processing System(王安处理系统)的缩写。这款跨时代的产品,将王安的声名推向了新的高度。
  雄霸美国办公市场后,王安电脑开始全球战略,进入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
  他们开始频繁地挑战IBM的权威地位并且屡有斩获。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王安电脑与IBM在各条战线上交火,互有胜负。
  1986年,王安击败IBM,签下美国空军4.8亿美元的超级订单。外界普遍认为,这个科技帝国将在未来的数年里快速扩张。
  那是王安人生中最辉煌的一年。
  “自由女神落成100周年”纪念仪式中,他被选为全美最杰出的12位移民之一,位列榜首,从里根总统手上接过了“总统自由奖章”。
  10月份,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邓小平的接见,总设计师拉着他的手夸赞说:“你在美国很出名,现在是家大业大。这可是你自己奋斗出来的啊!”
  他以发明家的身份入选美国发明家名人堂,与爱迪生共享荣誉;他以资本家的身份登陆富豪榜,和洛克菲勒这样的百年巨头齐名。是年,王安电脑的营收高达30亿美元。
  但盛世之下,危机却悄然到来。谁都没有料到,这个大红大紫的科技帝国,正面临着灭顶之灾。
  王安“登顶之际”,美国的另一个科技英雄也在崛起,后者专攻PC,给公司起了个另类的名字――苹果。
  下属曾向王安提议,在“洛赛”的基础上大力研发PC机,但王安不为所动,他认为搞个人电脑是件荒唐的事情。
  IBM和他持相同的看法,头几年里,这些巨头对PC不屑一顾。但IBM率先醒悟,投入巨资于个人电脑,PC时代掀起大幕。此后,PC的功能越来越强,王安的小型机和文字处理机,市场份额一再被压缩。
  面对颓势,王安开始还击。
  他迅速研发出了速度比IBM更快的PC产品。就在业界以为他将再次后来居上时,王安走了一步错棋。
  当时,一向保守的IBM采取了开放政策,团结、培养了一批PC兼容设备厂商,这些厂商成了IBM松散而有力的联盟。
  或是出于“打倒IBM”的执念,王安执意不与对方为伍,做出的产品不与IBM兼容。在他看来,IBM思想保守、发展缓慢,在PC时代,自己依旧可以取而代之。
  但IBM已经不是过去的IBM。
  王安选择不兼容,实际是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潮流,王安电脑因此被排斥于各种网络之外。
  王安要破局,决定在PC的两个核心点上釜底抽薪。
  他先后约见了微软的比尔?盖茨和英特尔的安迪?格鲁夫,希望他们脱离IBM,与自己抱团,但均以失败告终。
  盖茨拒绝的原因是当时的微软还很脆弱,仍在IBM的荫庇之下,他的母亲又是IBM的高管,这样的联盟牢不可破。因此,虽感受宠若惊,盖茨没有接过橄榄枝。
  格鲁夫拒绝的理由则更简单粗暴。早年间,他曾拜访王安,希望其为英特尔的一款存储器提供建议。
  会面期间,王安兴致缺缺,说:如果你早点问我这个问题,就不会拿出这样(差)的部件。这让格鲁夫感觉受到了羞辱。
  虽然被拒绝,但以王安电脑的财力与科研水平,公司仍有机会打个翻身仗,但在此关口,王安“虎父无犬子”的理论,却让巨舰彻底沉没。
  王安虽然生活、成名于美国,但他的行事风格很中国化。
  他不喜欢美国的那套公司制度,曾多次表示:“作为创始人,我对公司有完全的控制权,我的子女也有机会证明他们管理公司的能力。”
  王安延揽了一批才华横溢的青年才干,在人才花费上,他从不吝啬。
  营收过20亿的那年,他便投入7亿美元作为科研费用,薪酬和奖金是其中的重要支出。
  王安电脑的人才储备,连IBM都很艳羡。
  后来入主思科,将思科从6亿市值带到4440亿的?,在王安电脑,也只坐到了地区负责人的位置。
  这批人很服王安,但是不谙中国文化的他们,又怎么甘心当“顾命大臣”?
  1986年11月,因为身体原因,王安决定退休。董事会多次劝说他任命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但王安不顾上下反对,让36岁的长子王烈出任公司总裁,又安排幼子出任王安传播公司总裁,这让公司上下大失所望。
  接过帅印之初,王烈便处于不得人心且公司持续下滑的不利位置,由于无法阻止颓势,越来越多的下属选择离开。
  长子“继位”的1年多时间内,王安电脑的财务状况急剧恶化,1988年的亏损额高达4.24亿美元,公司股票大跌90%。
  面对亏损,王烈又来了一记“杀鸡取卵补亏空”的昏招。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王安电脑的根本错误,在于伤害了追随其多年的忠实客户的感情与利益。
  为了填补资金漏洞,王烈大幅度提高了软件费用,不断在老客户身上捞金。客户打一次咨询电话,就要支付175美元的费用。
  一系列举措,使得公司失去了合作伙伴的信任,也让管理团队深感疲惫。
  钱伯斯正是在这段时期离开王安电脑,当时他被要求裁员4000人,这让他非常痛苦,因为他知道,被裁的都是美国业内最优秀的员工。
  王安电脑帝国急速崩塌,创始人的身体也急剧恶化。
  日,王安因食道癌在马萨诸塞州立总医院去世,享年70岁。
  2年后,他的企业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比尔?盖茨曾说,如果王安能完成第二次战略转折,世界上可能不会有微软,他也不会成为科技偶像,而是当一名教师或者律师。
  假设终究是假设。一代传奇,就此谢幕。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责任编辑:李佳佳 )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打败过IBM,令比尔·盖茨敬畏的华人首富,为什...》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尔盖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