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kinson企业生命周期图划分的缺点有主观性吗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生命周期理论探讨-
留言内容不能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文/孙怀艳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生命周期理论探讨
  [提要] 作为上市公司的三大财务决策之一,股利政策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国内外股利政策研究已经形成较丰富的理论,而股利政策的生命周期理论刚刚兴起。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尝试寻找到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股利政策;生命周期;现金股利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日
  一、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起源
  近年来,国内外比较流行的一种管理理论就是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它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此理论认为: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是大多数企业像生物有机体一样,都会经历一个由盛到衰、从生到死的过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生命周期,企业也不例外。
  马森•海瑞尔(Mason Haire,1959)最早提出企业生命周期概念;后来,著名的美国学者J.W.戈登尼尔(1965)在《如何防止组织的衰老与滞停》一文中指出企业存在生命周期问题,一个企业只有不断通过自我完善发展,在经历衰老后仍有可能恢复生机,但这与有机生命体不同。截至目前,有关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已有几十种观点,其中美国管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博士(Ichak Adizes,1989)最为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企业从成长阶段到进入老化阶段的各个时期特征、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李业教授(2000)是国内研究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较早的学者,在伊查克•爱迪思与陈佳贵教授的理论分析基础上,他从销售额的角度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孕育期、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五个阶段。即著名的企业生命周期的修正模型。
  任佩瑜教授(2003)在管理熵的基础上,通过复杂性的研究方法与科学的成果,研究分析了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内、外部要素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与识别
  截至目前,生物进化论、周期阶段论、归因论以及周期对策论等形成了生命周期理论的四大分支,其中又以周期阶段论最为复杂。
  由于研究视角和研究目的上存在不同意见,对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形成了各种观点。其中最主流的思想有两种观点:一种是Greiner的阶段论。认为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老化阶段都有一段时期是相对稳定过渡期,而在不同形式的管理危机时结束。他创建了五阶段模型,即以营业收入和员工人数为指标将生命周期划分为五阶段,在每个阶段中都有其显著的经营方式,企业发生变革是由于企业面临的居于主导地位的管理问题,如果企业继续成长,则意味着变革成功;企业消亡,则意味着变革失败。另一种是Adizes的阶段论。
  企业运用生命周期理论的前提条件是能准确识别企业现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在管理方式、增长速度、组织架构等方面会有不同的特征,所以对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研究标准难以进行统一。
  陈佳贵教授(1989)发现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企业呈现出的可变性、改革精神、发展周期、主营业务收入的稳定性、发展速度及稳定性、管理方法、专业化水平等方面会呈现出显著不同的特征。他通过找出决定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用定性方法来判断企业所处的生命阶段。
  李业(2000)认为最能反映企业成长状况的是销售额,它代表了在市场上企业产品和服务实现的价值,所以以销售额为标准来衡量生命阶段。
  孙建强(2003)等人用销售收入增长率、科技技术成果转化增长率、销售成本降低率、市场占有增长率、规模扩大率和现金收益比增长率来界定生命周期,但上述六项指标所占比例确定的可靠性会直接影响准确判定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除此之外,熊义杰的修正指数函数和三次曲线函数法以及Dickinson的企业现金流模型法等也比较有代表性。
  三、股利政策的生命周期理论研究
  关于股利政策,已经形成了非常丰富的理论,如股利无关论、信号传递理论、代理成本理论、股利迎合理论等,除此之外,股利政策的生命周期理论也越来越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该理论认为,就像其他生命体一样,股利政策也存在着产生灭亡的生命周期规律,即投资机会多的企业大多处于成长期,具有很高的资产,但是创造的现金流有限,通过企业内部产生的资金很难满足企业投资机会所需的资金,企业一般会把成长的利润留于企业,而不是用于分配,因为这样资金再投资所带来的收益要大于成本,所以处于该阶段的企业,一般不会发放股利。相反,当企业处于成熟阶段时,能够创造更多的盈利能力,但由于市场机会逐渐减少,又很难找到更高收益率的投资机会,企业可以通过发放股利来减少管理者掌握更多的现金流所形成的代理成本,所以,在此阶段,发放股利对企业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对该理论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最初只是有学者间接检验了股利政策和企业生命周期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并没有明确提出关于股利政策的生命周期理论。如Fama和French(2001)经过研究分析发现更倾向于支付现金股利的公司往往是高盈利、低成长率的公司。另外,处于成熟阶段的公司更倾向于发放股利,而处于成长阶段的公司则倾向于不发放股利。
  DeAngeloetal(2006)发现如果选用保留盈余占投入资本的比率来表示公司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代理变量,该代理变量数值越高,支付股利企业在全部样本中所占比例也越高;而当此数值很低时,支付股利的企业所占比例也几乎降低到零。Denis和Osobov(2008)选用年的美、英、德、法、加拿大和日本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数据为样本,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样本企业中,留存收益占投入资本的比重与股利支付概率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且非常显著,即盈利能力越强、规模越大、留存收益占权益资本比重越高的公司,支付股利的概率越大,并且股利支付行为主要集中在留存收益最多的企业之中。
  由于我国在研究生命周期理论与股利政策关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这类的文献比较少,主要有:Ming-Hui Wang,day-Yang Liu,Yen-Sheng Huang(2008)选用台湾股票市场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股利政策是否具有生命周期特征。研究显示,与支付现金股利的公司相比,支付股票股利的公司拥有更低的留存收益率、更高的资产增长率。具有高成长性低获利能力的年轻公司,更倾向于发放股票股利而不愿发放现金股利。当企业拥有高获利能力和低的增长潜力时,也就是逐渐趋于成熟的时期,相对于股票股利,就更倾向于发放现金股利。
  李常青、彭峰(2009)以A股市场非金融行业年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资本支出率三个指标来区分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实证检验了现金股利政策和生命周期理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确实会根据企业所处不同的生命周期采取不同的股利政策,但证监会实施的政策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
  徐腊平(2009)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年的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概率与留存收益占投入资本的比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样,股票股利支付概率也和留存收益占投入资本的比重呈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股利政策的生命周期理论对其具有较强的说明力,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具有生命周期特性。
  宋福铁、屈文洲(2010)选用留存收益占资产的比重当作企业生命周期的替代变量,采用年间的528家沪市A股公司的9年数据作为样本,做了相关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是否支付现金股利的问题上,我国上市公司呈现出了生命周期特征,但是关于现金股利支付率,则没有体现出生命周期特征。
  四、研究述评
  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已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认可。关于股利政策理论,国内外众多学者都试图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国外学者对股利政策的研究较早,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基础,由于西方证券市场发展较早,其相对于中国市场比较成熟,因此他们的结论对与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解释能力较强。国内学者对股利政策的实证研究也日渐丰富。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股利政策的生命周期理论已经有了一些研究,其中实证研究方法也是各有不同,但是相关文献还是不够丰富,在结论方面也缺少一致性,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徐腊平.企业股利分配具有生命周期特征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2009.6.
[2]李常青,彭峰.现金股利研究的新视角: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9.
[3]宋福铁、屈文洲.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现金股利分配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号
您是本站第 2722374 位访客高新技术制造企业生命周期划分的实_省略__基于资本市场四大板块的经验数据_黄伟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新技术制造企业生命周期划分的实_省略__基于资本市场四大板块的经验数据_黄伟麟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企业生命周期划分及度量方法评析.pdf 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财会月刊阴
企业生命周期划分及度量方法评析
陈少华渊博士生导师冤 陈爱华
渊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厦门 361005冤
【摘要】由于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其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现金流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划分和度量企业生命周
期尤为重要。本文详细评析了国内外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及度量方法,这对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财务会计、资本市场
等方面的跨学科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 单变量分析法 综合指标法 现金流组合法
当前,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相关成果正逐步被研究学者们
有成功,企业最终将会放弃经营。
所应用,然而如何科学正确地划分企业生命周期,仍是一个具
二、生命周期的划分与度量方法
有较大争议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企业生命周期划
在企业生命周期提出后,理论界关于生命周期划分与度
分与度量方法进行详细评析,明确其优缺点,进而为基于企业
量方法的研究成果较丰富,主要集中于定量方法,包括:淤单
生命周期理论的财务会计、资本市场等方面的跨学科研究提
变量分析法 于综合指标分析法 盂现金流组合法 榆其他特
供一些指导建议。
一、生命周期的基本概念
1.单变量分析法。DeAngelo(2006)采用留存收益/净资产
Gardner(1965)指出,如同人及其他生物一样,企业也有
(或者总资产)作为划分企业生命周期的依据,用以研究股利
生命周期,它一般都会经历创业、增长、成熟、衰退等不同阶
支付行为,他认为成长中的公司拥有更多的投资机会(虽然资
段,在不同阶段其有不同的目标并面临不同的经营风险。
源禀赋限制),也限制了股利分配行为;成熟公司由于有较高
企业生命周期最早来源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但是企
的盈利能力、较少的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因而更倾向于分
业的存在目的就是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产品,因此两者基本
配股利。陈仁贵、黄速建(1998)基于成长模型,使用企业规模
是一致的,这一观点得到Mueller(1987)的证实。Greiner(1972) 作为划分企业生命周期的依据,将其划分为孕育期、求生存
首次提出来企业生命周期概念,并围绕这一概念进行了比较
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蜕变期等。李业(2000)则基
于修正模型,使用销售额为标准,把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孕育
广泛的探讨 Mueller(1972)使用管理者行为来解释为什么企
业会经历寿命周期,在成长初期追求生存,这些企业在早期会
期、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五个阶段。黄娟(2007)则
经历增长和盈利;在企业稳定、安全后变为管理者的公司,基
将销售增长率作为划分依据,认为销售额的增长必须以企业
本只能获得低于股东机会成本的收益。
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和竞争力的增强为支持,因而其反映了
Gort和Klepper(1982)定义了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导入
企业的成长状况。姚益龙等(2009)将企业创立三年之后的销
期、增长期、成熟期、淘汰期、衰退期,并分别描述了各阶段的
售收入绘成趋势图,通过趋势图的走势(明显上升、平坦或波
,企业关注和
动方向不确定、明显下降)依次判断企业处在成长期、成熟期
具体特征。
淤导入期:创新能力尤为关键
开发市场份额,信息反馈及时,经营绩效明确,如果这一阶段
或衰退期。宋常、刘司慧(2011)根据标准的销售增长率和标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的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的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
【摘要】:为了解决当前公司治理中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股权激励制度应运而生。通过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使管理层身份发生转变,从代理人转变为企业的所有者,从而可以站在股东角度考虑如何提高公司长远价值,有效的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绩效。股权激励最早兴起于美国,随后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纷纷效仿,股权激励在西方国家的实践已经存在多年,具体的执行效果各方存在较大争议。股权激励在我国起步较晚,2005年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为股权激励的实施扫除了制度障碍,股权激励才悄然兴起,《公司法》和《证券法》的修订也为股权激励的实施奠定了法律基础,从此理论界与实务界也开始了各种探索,但这种西方“舶来品”在我国具体实施的效果如何,尚待检验。在研究股权激励效果的相关文献中,大多数都将企业作为一个静态的整体,研究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但现实中,企业同其他生命体一样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公司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进而对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创造性的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引入到研究中,动态考察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采用股权激励所产生的效果。文章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选取年已经实施股权激励的53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激励进行三个方面的实证研究:(1)股权激励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2)企业生命周期对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影响;(3)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股权激励模式与公司业绩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股权激励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绩效的提升,并且成熟期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优于成长期,同时对于企业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应选择合适的激励模式,成长期公司应采用股票期权模式,而成熟期公司应采用限制性股票模式。本文在得出相关结论的基础上对研究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1)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阶段特征,优化股权激励方案;(2)合理设计业绩考核指标;(3)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与监督体系;(4)建立规范的资本市场;以上相关建议的提出希望对日后股权激励的实施提供帮助。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研究股权激励效果时引入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并借鉴了Dickinson的现金流量法对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进行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进而实证研究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在实证模型中引入了企业生命周期与股权激励强度的交叉变量,以验证企业生命周期对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影响,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实施股权激励提出了可行性改进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F272.9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增基,蒲海泉;[J];商业研究;2003年04期
陈朝龙;[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张宗益,宋增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杨成炎;刘薇;刘珍;;[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孙堂港;;[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唐清泉;朱瑞华;甄丽明;;[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02期
吴淑琨;[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1期
徐向艺;王俊韡;巩震;;[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2期
王华;黄之骏;;[J];管理世界;2006年09期
陶金元;魏祥迁;李鹏;;[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陆文;[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翟琪;[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敏;[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王昌锐;倪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朱蕾;;[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李致平,董梅生,肖转乔;[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金道政;刘艳华;;[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岳香;洪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李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曹凤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高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钱源达;;[J];北方经济;2007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方召;周正;尹龙;;[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周方召;周正;曲振涛;孙凯;;[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时晋;吴锦宇;;[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严太华;李佩玻;;[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朱善利;朱启兵;唐正清;;[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的经营管理”经营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肖剑忠;;[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陈高才;蒋义宏;;[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龚凯颂;卢春荣;;[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李丹;;[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韩伟华;吴淑琨;;[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红平;[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李国栋;[D];南开大学;2010年
丁业震;[D];南开大学;2010年
王昱;[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洪峰;[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金建培;[D];浙江大学;2010年
浦艳;[D];吉林大学;2011年
董文辰;[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李伶俐;[D];西南大学;2011年
徐全华;[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洋;[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胡艳华;[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贺幸;[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陈玉娟;[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吴海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刘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叶敬楠;[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沈巍宇;[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贺惠;[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陈冲;[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肖淑芳;张志强;张晨宇;魏素艳;张立波;;[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喻瑶;[J];商业研究;2000年05期
宋常;刘司慧;;[J];商业研究;2011年01期
白华英,白伟华;[J];财经科学;2001年05期
黄人杰;郝旭光;;[J];财经科学;2006年05期
徐益华,杨晓明;[J];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01期
孙泽蕤;[J];财经研究;2002年01期
益智;[J];财经研究;2003年05期
肖继辉,彭文平;[J];财经研究;2004年12期
高雷;宋顺林;;[J];财经研究;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震;张鸣;;[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婷?郭凤琳;[N];中国证券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青;[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黎雨楠;[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孟令娜;[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冯子涛;[D];山东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成学真;张海安;;[J];经济管理;2003年23期
李平生;;[J];交通财会;2007年01期
崔海洋;;[J];理论界;2007年01期
王婧;杨松;;[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年04期
宋良;;[J];特区经济;2007年03期
邹华;;[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3期
宋慧晶;;[J];经济视角(下);2009年03期
査桂兵;;[J];金融经济;2009年12期
张丽萍;;[J];当代经济;2009年08期
姚明安;孔莹;;[J];南方经济;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淑芳;金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黄珺;邹雨杉;;[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伊志宏;李艳丽;江轩宇;;[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刘仲文;李静静;;[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李丹;;[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王泽霞;牟辉;林黎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陈丹;刘杰琼;;[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曹阳;;[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周春生;马光;;[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许年行;吴世农;;[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3期(总第21期)[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国刚;[N];中国证券报;2006年
本报见习记者
杨超;[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上海证券报全国证券投资咨询公司总裁联席会议;[N];上海证券报;2005年
王斌;[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上海隆瑞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河北宝硕股份有限公司
何胜利;[N];中国证券报;2004年
微言;[N];证券时报;2001年
湘财证券研发中心
彭怡萍;[N];中国证券报;2000年
郑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主持人:璩立国     嘉 宾: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左晓蕾     上海荣正投资咨询公司合伙人  马飞;[N];中国证券报;2005年
李杨 付刚
公培佳;[N];华夏时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睿;[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王栩;[D];山东大学;2009年
彭莉;[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汪涛;[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耿玉新;[D];吉林大学;2006年
罗富碧;[D];重庆大学;2009年
张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葛军;[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蓝辉旋;[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隋立祖;[D];复旦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秀乐;[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王红圆;[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黄婧;[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栗良进;[D];山西大学;2008年
任广乾;[D];郑州大学;2008年
于阳子;[D];吉林大学;2010年
张寻远;[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陈雄;[D];福州大学;2005年
韩新艳;[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李雪莲;[D];四川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企业生命周期、高管薪酬差距和公司绩效的研究——以中国医药上市公司为例.pdf 5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摘要 摘 要 薪酬策略主要包括薪酬水平策略、薪酬结构策略以及薪酬模式选择,是企业管理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纵观近年来文献,高管薪酬差距逐渐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尽
管在薪酬差距对绩效作用研究方面存在较大争论,但对其的影响因素研究上观点基本
趋于一致。 与传统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重创新、高成长、高收益和高风险的特质,
导致其薪酬设计模式将不同于其他一般企业。以往学者主要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
员的薪酬设计,也有不少学者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理论,来探索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
薪酬策略。然而先前的研究,对于企业生命周期的鉴定,较多只是从定性水平上来分
类,即使是定量分类,也是对连续几年时间内做阶段性分类,对时间的敏感性较弱,
这与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高风险的特质相违背的。 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行业——医药行业,首次运用Dickinson现金流
符号法对年我国65家医药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探索哪些因素对高管
薪酬差距与公司绩效起到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A股医药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差距与公司业绩是正相关,锦标
赛理论成立。此外,公司处于增长期阶段和国有股比例高会显著削弱高管薪酬差距与
公司业绩之间的正相关。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 1、关于高管薪酬差距对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出现不一致的情况,锦标赛理论和
传统的行为理论都似乎可以解释。所以本文尝试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区分不同情
景下,探索两种理论的适用性条件。 2、验证是否存在企业生命周期效应:企业生命周期是否会调节高管薪酬差距对
公司业绩的关系。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 薪酬差距,
公司绩效,
调节效应 Abstract Abstract includes structureandthe level,compensation Compensationstrategy compensation is an ofbusiness of mode.It
selection importantpart compensationstrategy recent is ahotresearchscholars. literatures,compensationgapbecoming
management.In thereisa
debateintheroleofthe on on gapperformance,thestudy
Although larger pay basicline.
the factorsoftheviewsisonthe influencing withthetraditional has enterpriseinnovation,high Compared enterprise,high—tech and risk tothe compensationdesignpaaem
growth,highyieldhigh characteristics,leading theR&D be fromother formerscholars,who
willdifferent
generalenterprises.The study inthe the life applyenterprisecycle salarydesign high-techenterprise,also
personnel thedifferent inthedifferentlife
theory,toexplore compensationstrategies cycle.However, abouttheidentificationof life from
the study enterprisecycle,morejust previous the classificationisthecontinuoustime levelclassification.Even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tothe the the few isalso withsensitivetime,and
years.It against high-tech characteristics contrary.
corporatehigh—growth,high·risk the Thisthesischoosesthe of high.-techindustry--thepharmaceutical representative usesDickinson’Scashflowmethod ininfluencefactors ofthe
industry,and firs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生命周期四个阶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