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领域,互联网+有什么典型的传统品牌转扶贫领域典型案例通报值得借鉴?芝麻官这个企业怎么样?

三全食品:传统家族企业“互联网 +”的转型之路 _ 东方财富网
三全食品:传统家族企业“互联网 +”的转型之路
作者:巩键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引言】2016 年三全鲜食宣布旗下所有线下贩卖机暂时停运。“跨界”转型一年多,这家传统企业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成果,反而挫折不断。目前,要说转型失败还言之过早,但三全转型的案例却值得反思。  【正文】
  2015 年 5 月 29 日,中国冷冻食品市场占据头把交椅的三全食品在结束十天“停牌”后发布的复牌公告首度披露:三全不仅要转型互联网,而且要切入互联网大热门 O2O行业,瞄准称之为都市白领“痛点”的万亿级午餐刚性市场。这标志着三全食品“互联网+”转型已在路上,其精心谋划的转型“A 计划”——三全鲜食正式浮出水面。公告中称:该项目专注白领午餐“痛点”,将消费者、APP、工厂、智能售卖机四方连接,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以餐桌为场景的开放型垂直电商平台。  然而,自从 2014 年 9 月,三全鲜食的项目在上海试运营开始,便一直处于千万级的亏损中。带领公司大刀阔斧向电商平台转型的二代掌门陈南说道,三全鲜食并没有下线,现在是在设备升级中。尽管目前的创新“试错”成本很高,但是还在可控范围内。  目前,要说三全食品互联网转型失败还言之过早。但三全转型的案例却值得反思。笔者注意到,在陈南执掌三全食品期间,公司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大范围的产能扩张,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三全也因此在规模上成为冷冻食品行业的老大。作为一家传统行业的家族企业,陈南为什么要突然从食品制造“转换频道”做电商?三全能否驾驭“主干”和“新枝”的发展平衡,能否做到“互联网+”与企业基因兼容并蓄?三全的转型案例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三全不仅要转型互联网,而且要切入互联网大热门O2O行业,瞄准称之为都市白领“痛点”的万亿级午餐刚性市场。  “传承+创新”的企业转型决策考量
  三全食品董事长陈南今年 47 岁,从父亲陈泽民手中接过掌门人的位子已经有 7 年的时间。陈南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子承父业,他是三全食品的接班人,更是三全鲜食的创业者。1994 年,由于家族企业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河南郑州华联商场担任部门经理的他毅然辞职,进入公司,专职搭建全国经销商网络。之后,他一步步由业务员、销售部经理,做到副总,亲历了公司近 10 年来的重大决策。2004 年,陈南被委任公司总经理。在此之后,三全食品发展迅速,超越龙凤汤圆成为国内速冻食品行业的老大,占据了全国近 30% 的市场份额。  三全食品创业初期的当家产品是汤圆,企业目标和口号也极为简单明了——“中华汤圆王”。回顾历史,陈南深刻的认识到,三全做大的核心能力并不完全来自产品本身的风味,更来自标准化、工业化的生产能力。陈南及其所带领的团队多年来在 -18℃速冻食品方面取得了较大优势,通过冷冻、冷藏技术,让汤圆走向了全国。然而,近年来下行对快消品行业整体增速产生了一定影响,中国速冻食品行业增长低迷。据国家统计局行业数据显示,2015 年 1-10 月国内速冻食品企业利润增速同比大幅下滑至 8.95%,且大幅低于同期收入增速 14.60%。在不利的消费大环境下,三全从 2013 年开始呈现出净利润逐年减少的趋势,2015 年下滑幅度更是高达 57%。对于企业来说,不发展即是倒退。在下行、公司净利润负增长的情况下,为了应对速冻食品消费升级的换档期,自主创新推动转型已成为必要之举。  作为一家食品制造企业,当企业发展规模越大时,其终极目标是满足消费者餐桌上的需求。陈南提出,三全食品未来的终极定位是“餐桌食品的最佳供应商”。简而言之,三全将由线下生产企业向线上线下结合而成的平台服务商转型,未来出品的不再仅仅是产品,而是餐桌解决方案。“既然要做餐桌的供应商,那就要盯住餐桌,一个是家里的餐桌,一个是工作场地的餐桌。”  家庭餐桌是三全食品的传统业务。作为普通家庭早餐、晚餐的备餐,三全冷冻食品进入家庭的冰箱已有近 20 年的历史。而另一个工作餐桌(午餐)如何解决,这个看似不大的问题却孕育着巨大市场。在的大趋势催化下,各种运营模式的新入者已经在此领域跃跃欲试,它们利用线上 APP 整合各个街边零散餐食供应商,新鲜有机直接递送 ;而传统厂商在对新增需求争夺之余,都在动着存量需求的脑筋。工作午餐是始终存在的刚性需求,无论是从食品质量、价格,还是取食便利、增值服务等方面衡量,争夺这一需求比拼的是更好的性价比和服务。  线上整合、线下街边零散供货的纯电商平台模式,食品质量、卫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新鲜速递难以上规模;全家超市的午餐便当过了午餐高峰就无法保证供应……各种探路模式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瑕疵,同时也说明市场的进入门槛并不像想象的那般低。曾有几家餐饮上市公司试图进入这个市场,但限于种种原因,最终不了了之。  作为兼有资源和资金优势的老牌食品制造商,三全的进入势必成为最受瞩目的一极。如何逐鹿午餐市场?对于陈南说,他必须具有比以往更多的耐心、勇气和冷静。  开启“三全鲜食”的O2O之路  三全鲜食作为三全食品的 O2O 转型项目,不仅是三全食品产品创新、渠道创新的重要一环,也是陈南互联网思维的体现。陈南认为,互联网给当今企业带来的主要是商
  业模式的变化,实际上产品还是传统的。如何将鲜食通过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及现有供应链,使传统产品更迅速更直接地发放到消费者的手里,是目前创新项目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目前,传统的大商场、大卖场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短保质期鲜食的销售,“要发展鲜食,必须要找到一个新的销售渠道。”陈南称。  早在 2014 年,“三全鲜食”APP 悄然登场,这标志着三全食品正式进入午餐市场。而线下三全“鲜食团队”正在向一线城市的楼堂馆所紧锣密鼓地选址布点——安置其自主研发的冷藏“盒饭机”。消费者通过三全鲜食 APP 在线预订后,可凭借发送手机的出餐密码在当天任何时段,在盒饭机内领取盒饭。当天预订而没有被领取的盒饭,将会在第二天被物流员补充新鲜盒饭时带走。都市白领的午餐需求极具刚性和黏度,以此为入口,APP 将快速积累一定客户群体和稳定的流量。客户和流量正是移动物联网时代 O2O 的本质,基于此而形成的平台将潜力无限。“三全食品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以餐桌为场景的开放型垂直电商,就是以餐桌为场景,凡是餐桌上需要的产品,我们作为一个平台的服务商都尽量为消费者提供满足.”陈南说, “(APP)让我们能清晰地找到消费者,消费者也能找到我们(盒饭机)。”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让这种信息交互平台有了实现的可能,同时陈南也希望借助大数据辨识、判断消费者的消费取向,让菜品设计和促销变得有的放矢。  “三全鲜食战略的构想,本质上还是依托三全的资源禀赋以及对行业大势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综合判断。”在陈南的设想中,而今移动互联网技术加速应用,为“中央工厂——消费者”(B2C 模式)完成了搭桥。同时,进一步释放了三全在规模化与工业现代化方面的资源禀赋,能够有效解决“去中介化”,节省人工成本,形成商品价格竞争力。三全食品过去 20 年积累的冷冻食品经验,也能够在食品搭配、营养、质量控制、物流、冷链等环节迅速与午餐需求匹配。  在如何满足消费者的口味上,陈南也是下了功夫。三全通过调研发现,人的味觉记忆周期是 23 天,所以三全鲜食提供的菜单是每天 4 种选择,一周 6 天(周日歇业),一天一个主题不重样。自 2014 年 10 月至今,三全食品太仓基地已开发百余款便当,并在上海铺设 400 余个智能售卖机。每天,三全鲜食的信息化后台会根据基于用户反馈的数据管理系统(消费者喜好、客单价、留言、时令等),对不同区位的售卖机定向推送产品。目前三全鲜食已在北京、上海实现初步覆盖,下一步将进入杭州、苏州、天津、广州、深圳等地市场。  O2O项目受挫,转型之路并不轻松  三全“问道”O2O,不仅闯入了完全陌生的互联网世界,而且跨入了午餐市场的红海竞争。白领午餐市场目前竞争已非常激烈,主要受两大势力所控制。其一,以全家、罗森为代表的便利店;其二,是以“饿了么”、 “美团外卖”为代表的“电商平台 + 餐馆外卖”。与便利店和第三方电商平台相比,三全售卖机不具备餐厅的灵活性,每台售卖机的接客量有限,并且办公室的消费场景决定了售卖机周末歇业。同时,两大势力深耕市场多年,已形成较稳固的市场份额和口碑。因此,如何利用自身优势与上述两类竞争者拉开距离,同时保持住用户黏性,科学合理构建起售卖机的布局生态,都是陈南亟需解决的难题。  激烈的竞争下,三全的转型之路也并没有预想中的一帆风顺。三全的 O2O 消费模式并没有被白领们普遍接受。自从上海试运营开始,三全鲜食项目一直处于千万级的亏损中。2016 年 6 月 24 日,三全鲜食线下所有的贩卖机暂时停运。面对外界资本市场的质疑,三全公司认为这是“试错”的成本,创新投入还应该继续下去。陈南解释称,三全鲜食并没有下线,现在是在设备升级中,将用 3.0 全新的设备替代原来的 2.0 的设备,届时会增加早餐、果品、饮料、零食等事物的供应。“如果不投入资金去创新,去试错,那么在下一轮经济提速同业都在增长的时候,我们可能还找不到一个方向”,陈南说。  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很多传统企业都想转型做电商。对食品企业而言,O2O 是个热词,但成功者寥寥无几。三全的转型符合时代趋势,进军午餐市场的想法也很具有前瞻性,但是三全鲜食项目脱离了主业,其O2O 模式没有直接可以借鉴的经验,自我摸索的成本太高。因此,在自身并不成熟的情况下,这种需要长期投入的板块,并不非常适合当下的三全食品。为了改善业绩下滑状况,三全鲜食未来或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强化数据监测,提高补货能力,对售卖机布局进行优化调整 ;二是培养用户提前订餐的习惯,同时在售卖机之外挖掘增量订单。例如与“饿了么”、“美团外卖”等餐饮 O2O 平台进行深入合作,利用这些大的平台去进行线上产品销售,争取用户流量,强化自身品牌。  对于一个家族企业“创二代”来说,如何带领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是最重要的命题,向生鲜电商平台转型是陈南的一记重拳。无论结果如何,他能够勇于出击、应势而变的企业家精神都值得学习。
(责任编辑:DF316)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互联网+食品”, 怎么“+”更合适?
我的图书馆
“互联网+食品”, 怎么“+”更合适?
事物的发展总有两面性。“热”的另一极即为“冷”。互联网大热的背后,哪些现象值得食品企业决策者冷静思考?热产品、热品类、互联网思维是否究竟适合自己?
自马化腾向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概念后,国内舆论迅速掀起了一股热潮,食品行业也不例外,个别企业甚至仿佛找到了救命稻草,一窝蜂似地扑进来。
此次春季春交会期间,食品企业纷纷擎起“打造热产品”大旗,对原材料、包装、品牌形象投入巨资进行全面升级,更有部分企业打出了互联网思维的旗号,以各种名目彰显自身的互联网思维。笔者认为,盲目跟风实在毫无必要。“互联网+食品”,到底应该怎么“+”?这是值得每一个食品企业的决策者,以及每一个食品行业从业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食企需正确理解“互联网+”
网上流传一个段子:“地上有一毛钱,无人捡,网上有一毛钱,所有的人都来抢,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我觉得用这个段子来形容现阶段人们对互联网的态度也是说得通的,中国人在拥抱互联网下变得很浮躁。
无疑,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很多的好处,改变了原有的商业生态。但是有些企业在拥抱互联网中对互联网思维理解产误解,如下是最常见的:
迷信互联网,互联网是万能的,只要从事互联网企业就可以发展壮大,就可以赚大钱;以为在天猫、京东开个店铺或者打造一个电商子品牌或者开通微博、微信就理解为互联网,就在做互联网;盲目跟风,看到很多企业触网,好像自己不做互联网就不时尚;拿来主义,崇拜小米模式,有些企业将小米的做法照搬使用,而未考虑企业自身情况;将原有的东西完全丢掉,有些企业拥抱互联网急切,将自身原有的优势放弃。
那么,食品企业应该如何正确理解互联网思维呢?
虽然互联网高速发展,但是互联网发展并未成熟,互联网思维理论也未成熟,没有明确的定义。目前,提及率最高的一点仍是“用户思维”,以用户为中心,挖掘痛点,提升用户体验。因此,我们需要辩证理解互联网思维,恰当运用,这就79需要我们详细了解互联网现状。
第一,互联网经历了从PC 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同时用户的发展也在变化,从最早的80 后,到如今的90 后,他们是互联网最主要的用户,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也是互联网思维研究最核心点。
第二,虽然中国的宽带用户超过7.8亿户,智能手机突破5 亿户,但是移动互联网还是发展初期,尤其是O2O,都还未到高速发展,包括腾讯、阿里、百度他们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汪华说:“互联网经济只占整个国民经济的10;在接下来五六年,移动互联网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不是互联网的10%,是50%,60%,甚至更多。”
第三,互联网技术经历了从web1.0到web2.0,再到web3.0 的发展阶段,即当今的云服务、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而云服务、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才刚刚开始。未来,这三者将会出现更多的创新。
第四,中国的互联网经历“野蛮生长”之后具有了一定规模,但仍处于不规范时期,之前一直没有完善相关条例、法规,而国家已将其经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再从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都有其文明之处。互联网文明也是由人创造的,互联网用户有着属于自己的符号、语言、文化。
基于“互联网+”进行品牌再造
品牌的建立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前不久关于日本众多知名企业严重亏损的话题一直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这些企业曾经是行业翘楚,但都在新品牌新技术的冲击下掉到了谷底,这就是现代技术高速发展下不创新不进步的结局。一家企业要保持基业长青,其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同样,一个品牌也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对于食品来说,如何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进行品牌再造呢?这需要企业做到品牌互联网化、产品互联网化、营销互联网化、运营互联网化。
近日,笔者曾拜访一家有着20 多年历史的糖饼生产企业,其核心产品月饼之前在深圳市场排行数一数二,但由于业绩下滑,目前只能占有小部分市场。笔者调查发现,其品牌与产品完全老化,品牌形象、产品包装、产品种类都已经不符合现在发展的形势。如果把这些产品拿给90 后,他们或许会说“这是你爷爷吃的糖”。
纵观一些新兴的互联网品牌,其规模并不大,但是其运营效率却很高,战斗力却很强,经济回报也高,也就是马云常说的“小而美”。近两年诞生的三只松鼠与江小白,均属于纯粹的互联网品牌以及在传统行业有着不错表现的涪陵榨菜都是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
涪陵榨菜互联网转型的核心思想是“互联网+用户+创造”。上市企业涪陵榨菜当初触网也是屡屡碰壁,当采纳品牌营销团队入驻后,首先,打破思维:触电不是在利用互联网平移存量,而是从根本上寻求增量。
其次,核心转移:涪陵榨菜跟众多传统企业一样,其最大的优势是掌握渠道;以商品销售为核心,关注规模、质量、成本。当思路理清后,涪陵榨菜以线下乌江牌为主品牌,线上从新塑造互联网新品牌(副品牌),以用户的价值挖掘为核心,关注用户黏性、行为分析与价值挖掘。
新品牌以85、90 后互联网新生代消费主力军和生力军为主要消费群体,并通过校企联合设计活动、网民试吃体验活动、网民提供试用报告改进产品等来建设其副品牌,获取新生代用户。
三只松鼠在品牌建设、产品研发与营销推广方面都极具互联网文化。卖萌是互联网的一大特性,也是现代人生活常有的表现。三只松鼠的品牌联想都极具萌的特性,产品包装精美,品质、口感上佳,自然收到年轻人的青睐。三只松鼠本是一个品牌名,但是它会通过自媒体向用户讲述三只吃货松鼠的故事,并且经常发布一些很萌的创意用来与用户互动。
而在服务运营的过程中,三只松鼠的创始人章燎原更是身体力行,充当客服代表,通过与用户的频繁交流,他领悟到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买卖这么简单,而是将自己与客户的关80系衍变成宠物和主人一样亲昵的关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黏性与品牌忠诚度,在前两者都做好的前提下,口碑的形成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寻求新的商业模式
传统企业的运作模式是企业将产品通过中间环节再到用户,“铺渠道、砸广告、杀价格”这样的运作模式不但运营效率低,而且成本较高,用户也没有享受到更优惠的产品与更好的服务。在竞争日益激烈下,一些食品企业难免被卷进红海的漩涡。
互联网思维运作模式是用社群将企业、产品与用户聚合在一起。因此,食品行业要通过网络突围,寻求新的商业模式,以做到渠道互联网化、运营互联网化。笔者认为,新兴的微商比较适合食品企业尝试,而通过微商卖茶卖酒的品牌不断增加,下面几个是比较典型的案例。
老杜酱酒是微博红人杜子健创立的一个互联网品牌,自今年1月面世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近三个月的时间“老杜酱酒”微博搜索结果达17233条,微博名含有“老杜酱酒”的代理达494个,话题阅读量高达1087 万。良品铺子微商模式是融合B2C +O2O 的模式。
连锁企业良品铺子主要销售休闲食品,以各类熟食、干果为主。从最初的平台电商转到现在微商,再将门店虚拟化,并成立单独的事业部门。在运营方面,良品铺子线上线下同时运作,最初利用1400 个门店进行粉丝招募,再到线上通过社交账号200 万粉丝,微信开工单日销售突破100万,微信1个号订单数据21000单。
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短板,在众筹新兴的形势下,如何取长补短,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呢?基于食品产业链整合,也是值得每一位食品企业管理层思考的。以采纳品牌营销顾问机构牵手的食商汇为例,它是一个基于食品产业链整合的平台,有品牌、有产品、有工厂、有经销商、有服务商,可以做到取众家之长,补己家之短,也是众筹发展发方向。
综上所述,“互联网+食品”方兴未艾,食品行业目前涉足互联网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因此,建议广大食品企业要与时俱进,做好规划,脚踏实地,善于改变,在前进中改变,在改变中前进。
馆藏&99439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互联网+时代下的食品机遇:为转型升级插上翅膀-中新网
互联网+时代下的食品机遇:为转型升级插上翅膀
日 12:38 来源:  
  宁波11月7日电(徐小勇 李佳S)素有“中国食品第一展”的中国食品博览会(简称食博会)将于11月13日至16日在浙江宁波举行。食博会从2005年落户宁波以来,经过多年的倾力打造和精心培育,每届都有数千家境内外企业参展,数万名海内外采购商到会采购洽谈,已成长为中国食品行业规模大、档次高、影响广、成效显著的龙头展会,在扩内需促消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经济调结构稳增长方面的战略价值;在两会的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旗帜鲜明地提出:传统产业,传统产品需要进一步互联网化,“互联网+”已然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迎着互联网的风口,作为民之根本的传统食品产业如何实现转型发展值得探讨。本届食博会组委会在推出“网上食博会”的同时,还邀请业内权威专家、知名学者、行业高管来一场互联网风口下的行业转型头脑风暴。
  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
  “民以食为天”,食品产业又被称为“一个永恒不衰的朝阳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消费方式日益多元化、休闲化,“小食品”正迎来“大市场”,中国食品产业潜力巨大。
  据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提供信息,2015年一季度,我国食品行业销售收入为4902.16亿元,同比增长7.94%,行业实现利润总额为398.12亿元,同比增长11.57%,“吸金”能力可见一斑。
  食品企业从“小而美”走向“大而强”,与品牌建设密不可分。
  从“街头草根”美食到时尚餐饮新宠,从民间特色风味到走出“国门”的民族品牌,宁波汤圆、金华火腿、沧州大枣、新疆葡萄干等一系列中华美食都演绎了从民间登上华堂的故事。随着精深加工产品比例不断上升,食品产业正向多元、优质、功能化方向发展。
  2015中国食品博览会办公室主任、宁波市商务委主任陈秀忠认为,现代人已经从“吃得饱”到“吃得好”转变,食品产业必须让品牌与产品质量密切联系,使品牌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力量,并通过产品设计等提升消费者消费体验,增加产品附加值。
  而美食飘香也带来了“聚宝盆”,食博会是国内外食品生产、加工、分销企业产品推介,商品采购,贸易洽谈,交流合作的重要场所,食博会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对于促进城市的繁荣,特别是刺激消费市场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食博会在宁波举办,不仅有利于全面展示宁波食品产业发展成果,促进宁波食品企业与其它国内外企业交流合作,也有利于促进食品流通,提高食品安全和质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陈秀忠如是说。
  打造舌尖上的“王国”
  据悉,本届食博会拟设7个即期展馆,包括名优食品馆、台湾馆、进品食品馆、浙江馆(2个)、宁波馆、综合馆,加上2个常年展馆,共9个馆,展览展示面积7万平方米,国际标准展位3500个,此外还设置有室外美食展活动。
  中国食品博览会从2005年落户宁波以来,经过多年的倾力打造和精心培育,已成长为中国食品行业规模大、档次高、影响广、成效显著的龙头展会,在扩内需促消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食博会从2005年开始已经连续10年在宁波成功举办,每一届都有新的突破,新的提升,现在已经成为宁波市开放招商、展示形象、提高知名度、打造食品名城的一个重要载体。”陈秀忠说。
  今年食博会将组织若干场供货商与采购商对接洽谈,加大引进百强连锁企业、大经销商、大采购商来洽谈采购。目前已落实中商联全国大型零售连锁企业采购对接洽谈会、吉林省优质大米产销对接推介会、宁波市“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推介会等多场主题对接会。
  陈秀忠表示,“食博会将努力打造政府与企业相互沟通、生产厂家与经销商相互交往、行业内部相互交流的工作平台。”。
  而在今年食博会期间举行的2015中国食品论坛,将邀请业内权威专家、知名学者、行业高管将就互联网时代食品行业的转型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该论坛立足于搭建食品产业发展平台,为构建食品流通体系、提高企业竞争力夯实基础,并发布中国食品企业100强等行业信息。
  互联网+时代下的食品机遇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互联网+”时代,人人都说,“只要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但当C2C、B2C、O2O等电商模式早已成为发展主流并且即将遭遇瓶颈之际,人们要找的风口在哪里?目前还是以传统销售模式为主的食品行业何去何从?是成为更大型更综合的电商平台,还是另辟蹊径,往更专业更精准的方向走?
  业内专家认为,食品企业能否实现转型升级,归根到底还要落实在企业本身是否做好了足够的准备。首先食品企业必须调整观念,从一味追求规模和速度,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崇尚低碳环保,食品行业只有与时俱进发展,才可能争取到市场空间,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上述专家同时表示,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很多食品企业以为就是把食品拿到网上去卖,这是大错特错。互联网时代,食品企业应该了解如何通过互联网改进产业链,让产品价格更低、品质更好、食品更安全。具体说来,就是让互联网介入系统,控制产业链各个环节。
  多年关注食品产业发展的宁波商贸系统人士认为,互联网+食品带来的是从品牌塑造到供应链管理都发生了变化,未来食品工业生产关系将发生巨大变革,事实上,这个变革已经产生了,互联网带来订单的聚合,缩短整个货物流通环节,提升组织的效率,食品产业的生产和服务品质将不断得到改善。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找到真正属于食品行业的机遇。在本届食博会上,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将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为中国食品产业的转型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味蕾带路,各路美食纷纷云集,中国食品博览会这一“舌尖上的王国”正见证中华美食“聚沙成塔”、产业集聚的神奇效益。美食飘香中,中国食品产业正以更为庞大的规模、更主动的姿态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市场。(完)
>IT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片机典型的应用领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