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众筹点映重映老电影

110被浏览21265分享邀请回答413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电影众筹如何不变成“众愁”
电影众筹如何不变成“众愁”
日 09:34:18
 来源: 光明日报
】 【】 【】&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自7月10日上映以来,目前票房已突破8亿元,超过《功夫熊猫2》成为中国市场最卖座的动画电影。电影众筹这一概念,也伴随着《大圣归来》一同火了起来。电影片尾出品人中109名小朋友的名字背后,是他们的父母——89位众筹投资人。他们合计投入了780万元,如果票房过5亿元的话,他们预计可以获得3000万元的回报,即400%的投资回报率。截至目前,票房已经突破8亿元,他们的收益率也随之增加。
最早的众筹网站出现在美国,众筹网站在国内起步时间不长,目前国内知名的众筹网站包括众筹网、淘梦网等。而如今,《大圣归来》的成功,让不少人看到了电影众筹的希望。未来,电影众筹会成为电影产业常态化的一个融资模式吗?
众筹究竟在筹什么?
众筹,顾名思义,是一种面向公众融资的行为。电影众筹主要是借助互联网平台,针对年轻的网民,或是电影爱好者募集资金。这些参与者不会对电影内容进行修改,不会对影片质量产生影响。
“电影众筹虽为募集资金,但筹资金并不是众筹的主要目的。”据《大圣归来》出品人路伟介绍,2014年11月,他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消息,为这部影片募集宣发经费。随后得到了众多熟人的支持,最终有89名众筹者参与了投资。“其中既有企业法人参与,也有以孩子名义参与的投资人。”路伟说,众筹为电影带来了无法估价的资源和780万元的资金。“其实发起众筹并不是因为缺钱,只是希望在电影行业引入金融的模式。另一方面,希望能够筹集人气,为电影宣传营销出力。”路伟介绍,在电影点映首日,众筹者包场观影便接近200多场。因此,路伟认为,《大圣归来》的众筹,实际上是在筹人气、筹口碑,在利用众筹这一方式为电影做营销。
一位金融行业从业者分析表示,与阿里、京东、百度的影视众筹相比,《大圣归来》的众筹并没有面向大众投资者,在较为正式的众筹平台上推出,而仅仅是其出品人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众筹的信息。因此,这次《大圣归来》众筹成功的背后与其出品人的行业影响力有较大关系,其能力受到其朋友的较大信任。正因为这种信任,才让投资者花更多时间去关注电影,去帮助电影做相应的口碑营销。
不可忽视的投资风险
虽然,《大圣归来》众筹获得成功,但也难掩近几年电影众筹发展的痛点。近几年,我国影视众筹发展迅速,影视众筹受到互联网企业、影视公司以及金融机构追捧。然而,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共有9家平台涉及影视类众筹,但近半数平台影视发布项目为个位数,平均成功率在六成左右。影视众筹在国内目前的发展情况,只是让人看上去觉得很美,这仍然是一项收益与风险并存的投资项目。
“作为一个金融行为,众筹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回报模式和可评估的风险。反观当前的众筹模式,其风险基本无法评估,制作成本、发行成本、预期票房、版权能卖多少等具体内容,完全不知道。”影评人虞昕说,当前的众筹模式存在法律困境。在电影《十万个冷笑话》发出的征集帖上,我们可以发现,凡参与活动的微赞助商,都将获得电影票作为回报。这其实是为了规避法律风险,活动发起人无法承诺现金回报,只能赠送如电影票之类的实物。
虽然《大圣归来》众筹的投资回报率很高,但是并不是所有电影的众筹都能如此。如果有的电影票房呈亏损状态,影迷们众筹投资的资金也会根据亏损比例相应缩水。然而,如何保证众筹不变成“众愁”?相关专家表示,一方面需要国家的法律来规范;另一方面建议投资者不要带着“赌徒”的心理来作投资,既作投资者又作消费者。
优质电影才能赢得观众
“国内影视众筹目前还是以营销、粉丝为主,投资属性不足。”金融行业研究员陈宇杰认为。以阿里巴巴的娱乐宝为例,娱乐宝首期项目包括电影《小时代3》《小时代4》《狼图腾》等。其实对于用户来说,娱乐宝的投资收益可以忽略不计,其实是营销概念大于投资。
《大圣归来》众筹的成功得益于电影的成功,因此,不难看出,对于众筹这一电影行业的新鲜玩法,至关重要的仍然还是电影的质量。
目前,国内电影众筹仍在试水阶段,收益与风险同在,成功与不成功的案例并存,不过通过《小时代》《大圣归来》等案例,不少电影人已经意识到了,电影依托互联网金融进行营销效果比较理想。业界大多数人很看好电影众筹的未来,除了营销效果以外,众筹在为电影新人提供融资渠道、为草根投资提供机会、帮助小众艺术片丰富电影市场等方面,作用也很明显。不过,众筹只是电影融资和营销的工具,工具固然重要,但电影永远离不开优秀的制作人和制作团队,最终只有制作出优质的电影才能赢得观众喝彩。(记者 牛梦笛)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老电影重映能靠情怀撑多久
09:59:18 来源: 北京商报
11月17日,香港经典电影《英雄本色》将正式登陆院线,引发影迷关注。近年来,老电影重映已不是新鲜事,《一代宗师》、《功夫》、《甜蜜蜜》等影片皆推出重映版,但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老电影重映的票房却普遍不尽人意,过亿元的仅《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而由于重映电影也面临版权、技术、宣发等成本,难以回本的影片不在少数,老片的怀旧牌还能被消费多久呢?
票房普遍惨淡
无论是出于商业利益还是艺术情怀,近几年以各种名义重回观众视野的老电影数量在不断增加。除了本土电影,同样看准电影重映市场的还有好莱坞老电影,其中,不少影片甚至一度引发观众观影热潮。
2012年4月全球重映的《泰坦尼克号3D》上映时恰逢泰坦尼克号沉船100周年,这一特殊日子本身就已引发足够的话题效应,加上影片主打3D特效,吸引了不少影迷进影院重温经典爱情,猫眼数据显示,影片最终在国内收获9.46亿元的票房。之后同样是以3D版本出现的 《2012》、《侏罗纪公园》也分别在国内拿下1.3亿元、3.49亿元票房。
相比好莱坞老电影重映时的热烈反响,大部分国产老片重映票房却普遍不理想。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重映电影中,《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1.7亿元的票房已是最高,而这一票房与在院线同期上映的动辄票房10亿元的新片相比差距悬殊。
最早在国内重映的老电影是2009年上映的《东邪西毒终极版》,彼时片方在宣传上以“纪念张国荣”吸引了影迷关注,公开数据显示,影片最终取得了2500万元左右的票房。但在今年上映的同样是张国荣主演的《失业生》,赶在“哥哥”生日之前在国内重映,票房仅609万元。《倩女幽魂》和《新龙门客栈》的重映总票房则分别只有280万元和610万元左右,选择在情人节上映的《甜蜜蜜》最终票房仅1233万元。
“一些老电影固然经典,但在当下并不属于主流,因为主流影片和时代是有紧密关系的,老电影重映满足的仍然是小众市场,如对某特定时期、特定演员、特定题材的影片有特殊情感或喜爱的观众。既然是小众市场,票房也不会太高,更不太可能成为同一档期票房冠军。”新元文智创始人刘德良表示。
转制、宣发成本高企
老电影重映不是把拷贝放进放映机那么简单,各类成本实际并不少,这也让重映电影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如果不是版权方,还需要支付一定的版权费用。”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黄群飞表示。
以《大话西游》为例,西部电影集团是影片内地版权的持有方,影片首次重映是在2014年华夏电影发行公司举办的“那些年,错过的好电影”活动中,彼时华夏电影发行公司只是从西部电影集团手中获得发行代理权,影片重映后获得的票房收益需要与西部电影集团分成,票房分成结构与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电影的分成结构相同。
“即便获得影片的版权,重映过程中还要对老电影进行‘再制作’,如对老片进行修复,包括画面、声音等。此外,不同时代下,观众群体的观影习惯、观影爱好等方面也会不同,加上现在新片较多,市场拥挤,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观影群体,老电影在营销和宣传上的力度也需要加强,这也需要时间和金钱上的投入,但高成本下,最后获得成功的影片并不多,不少影片甚至难以收回成本。”黄群飞透露。
同样由周星驰自导自演的《功夫》曾是一代人的回忆,影片2004年在内地上映时获得1.73亿元的票房。而2015年上映的《功夫3D》则在原来影片的基础上重新调整过画面和配音效果。如《功夫3D》中的许多音效处理方式会比旧版本更为立体。此外,在转制为3D版本后,视效上也会带给观众新的观影体验。具体到成本费用上,公开数据显示,《功夫3D》转制3D的花费是2000万元,宣发费用约1500万元。
另一部转制为3D版本重新上映的影片《一代宗师3D》尽管具体成本没有透露,但据影片导演王家卫在公开采访中透露的“转制费用足够拍一部新片”来看,成本并不低。然而,尽管这些重映的影片通过3D技术提升视觉体验,或在原版基础上进行再剪辑吸引观众注意,但观众对此似乎并不买账,其中,《功夫3D》最终票房仅2543万元,难以回本。
有限利润空间风险随行
在院线排片上,相比于商业新片,重映老片也很难获得更多的排片支持。但即便如此,资本对此依然没有停止追逐的脚步。
由吴宇森执导、1986年在香港上映后打破当年票房纪录的电影《英雄本色》将于11月17日正式登陆国内院线。此前,这部影片的4K修复版已经在香港国际电影节上亮过相,但在国内院线大规模上映仍是首次。
在刘德良看来,“从商业角度而言,老片重映无可厚非,除转制3D的影片外,大部分重映电影的成本并不高,其中仍然具有一定的盈利点。”11月4日阿里影业旗下的在线票务平台淘票票正式上线小聚场专区,公开资料显示,小聚场是由淘票票携手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与全国多家影院共同打造的全新定制化观影模式。上线之初将选择《甲方乙方》、《钢的琴》等经典影片在全国范围内超200家影院上映。
黄群飞进一步强调,老片重映也是对目前影视市场的补充,对于影视公司而言,这其中也不一定只是牵涉到票房收益的问题。“因为如果仅从票房的角度来讲,老片重映真正成功的只是少数,目前只有《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另一些资本方选择老片重映事实上会出于其他因素的考量,如有些经典电影会重拍或者翻拍,这时候为了宣传新片,背后的资本方也会先将老版的影片放到院线放映,引发市场和观众的注意,对即将上映的新片形成前期的宣传效果。”
保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公共事业部总监刘建峰表示,经典电影重映从某种角度来看也是对过去经典电影的致敬,毕竟现在的商业电影中艺术性的东西会偏少一点,“但老电影毕竟是过去一代人的记忆,对于这些题材,也只有那些对老片有情结,或者有过生活经历的会去看。对这些缺乏体验的‘00后’和‘90后’们则很难有观影需求,院线也会考虑到这些因素而进行相应的排片”。
针对目前老片重映票房整体不佳的问题,黄群飞认为,在选片上,那些对于观众而言有特殊情怀或者有特殊意义的影片比较容易成功。而在影片宣发和上映规模上,在公映效果并不好的状态下,可以针对真正有需求的影迷加大宣传,进行小规模的放映。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9:30-17:30
客服邮箱:&&&
备案号:京ICP备号-1老片重映成风潮,为何影院却只放新片?
[摘要]影院能不能多放映一些喜闻乐见的老片,其实还是有一些解决途径的,比如说业界一直在呼吁的艺术院线,完全可以担负这个重任,只要有足够多的网友愿意预付票款,随便哪个影院都可以组织一场放映。腾讯娱乐专稿 (文/曾剑)重映最近有点一而再,再而三的势头。先是来了一发,然后是披着3D的马甲上场,接着是披着同样的马甲也来了,马上又要轮到《甜蜜蜜》( )了。这么多老片重映,带出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电影院,几乎在所有时间,都是在放新片呢?而不是《功夫》,不是《一代宗师》,不是《甜蜜蜜》呢?这听上去不是一个问题,电影院天经地义就应该是放新片的嘛。但是想想,书店里有2015年的新书,也有10年前写好的书,甚至还有100年前写好的书,音像店,自然也会卖几年前十几年前的唱片,为什么,电影院偏偏却不放,哪怕是半年前的呢?比如说,现在想去电影院看看,已经不可能了。《大话西游》的票房没记错的话,是两千来万。《功夫》到目前为止,也是将近3000万的样子。这样的票房,当然比不上重映的恐怖数字,但是,也还算过得去。这恰恰说明了老片重映是有着一定市场的。但是,为什么,我们还是在电影院里看不到老片,还必须得等到某个老片打着修复重映,或者3D重映,或者干脆是情怀重映的幌子才能看到。就算是这些重映,它们至多也只能在呆上一个月。过了这个月,想再去电影院里看,没准又要等上一个十年。人生有几个十年可以等待啊。只放新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这和版权在谁手里有关系,这和目前数字电影发行的模式也有关系。从版权上来说,由于电影的版权经常从这家倒到那家,一部电影上映后,版权不知花落谁家,电影院再度放映,到时候都不知道该跟谁去分钱。从发行模式来说,目前是把数字拷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移动硬盘)快递给每一个电影院,电影院再凭密钥(每家电影院每一场的密钥都不一样)和硬盘来放电影。密钥是有保质期的,一般都是限定一个月。过了一个月,即便电影院手里还有硬盘,密钥过期了,电影也放不出来。而且,一般来说,硬盘,还得再送回去。此外还有两个互相矛盾的看法,这两个看法也都不太支持电影院放老片。一个看法是,电影院放老片没什么搞头,没人看。此前,确实有些电影院试图放一些所谓的经典电影,然而,看者寥寥,电影院自己实在撑不下去了。就算是公益,也不能这样搞下去呵。而另一个看法却是,每年新片几百部,好多都挤不进电影院,如果重映老片,岂不是能上影院的新片更少了?这两个看法,对老片重映的前景似乎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却都不太同意老片重放。电影院是否可以放放老片呢?电影院是否能够放老片呢?答案是肯定的。第一,老片不见得就会挤占新片空间。即便没有老片,现在市场里的某些新片,在某些不太好的时间段,一场放映下来没准就一两个人。如果老片能够拉动更多的观众入场,对于影院来说,无疑赚到更多的钱。而所谓被踢掉的新片,也并不值得同情,U CAN U UP啊,你要是上座率高,影院自然会排片上倾向你而不是老片。第二,以前的问题是,老片排出去了,但是没人看,影院牺牲了排片,以后自然也不排老片了。在互联网思维的今天,这样的问题太好解决了。比如说,电影院提前在售票APP上排出一部老电影如《泰囧》的排片来,如果买票的网友超过8个(假设卖8张票,电影院这一场就不亏本),那就放映。如果买票的人数不到8人,就取消掉排期,排给其它电影。对电影院来说,没有任何损失,反而多了一种可能性。对观众来说,则是多了很多的可能性。这看上去,就是众筹看电影。第三,发行模式也好,版权也好,这些都是小问题,而不是大问题。比如说发行模式,如果以后不快递硬盘了,直接从云端下载,行不行?如果这个云端有足够多的电影储备,要放老电影,只需要临时获得密钥,就可以放映了,那是不是就解决了片源的问题。至于版权,如果建立一套版权代理机制,这个问题是不是也不是也可以解决了。在技术上,从片源,到观众选片,这些都已经有足够坚实的平台可以解决。电影院是否可以放老片,应该只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观众是否愿意看这部电影。第二,影院是否能赚钱。这两个问题本质上又是一个问题。采用众筹的模式,电影院能赚到钱,版权方能赚到预期之外的钱,观众能看到自己想看的电影,票务APP拉动了用户的活跃度并提供了更好的服务。看上去,这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除了那些假想自己受到了迫害的所谓新片。业界一直在呼吁的,所谓的艺术院线,如果用这样的模式来操作会更合适一些。不必集中在某一家电影院专门放艺术片,不必甚至去新建一家影院,委以艺术电影的重任。完全可以将这个使命分散开,只要有足够多的网友愿意预付票款,随便哪个地段的影院就可以非常迅速的组织一场排映。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读懂娱乐圈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娱乐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娱乐”,获取更多娱乐资讯。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kakasong]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c1e3efd94ac43d1-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电影重新上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