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给淄博理财第三方公司理财公司来理财

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的兴衰与谋变
文/耕读世家(“耕读世家”微信号:Geng-du)那一年,汪静波携团队被迫从湘财证券出走,创立诺亚财富。以诺亚为名,在当时看颇有一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味道。但当时的她一定没有料到的是,诺亚财富也仅仅用了5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原始积累、快速扩张,到资本整合、公司上市的全流程。而诺亚也在短短5年时间里,便坐稳了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龙头老大的位子。2010年前后,或许是诺亚财富的光芒太过耀眼,大家都无暇把关注的目光从诺亚身上挪开。但从那时起,一场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的饕餮盛宴就此开始。2010年,钜派投资的胡天翔还仅仅是杭工商信托的一名信托销售,他仅仅用了3年时间就将钜派投资打造成为一家净利润过5000万的企业。也是在那几年里,中植系的头牌-中融信托由于监管限制和业务发展等因素,在短短2年时间里,便迅速建立起一张包括了恒天财富、大唐财富、高晟财富、新湖财富的庞大的三方销售网络……一、三方之兴2008年像是一个分水岭,这一年我们迎来了中国版的QE,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带来了充沛的M2。粗略估算,这5年间,国内M2的增长总量几乎当于年M2的总和。货币体量的大幅扩增,直接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拥有巨量财富的高净值客户。这为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的崛起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当银监会换发新一轮信托牌照时,起初只是为了作为银行间接融资的一个有效补充,为健全资本市场建立一个窗口。但进入2007年,伴随着信托“新两规”的颁布,信托计划作为具有放贷功能的直接融资工具,很快在接下来的5年中迅速崛起,成为了继银行之后,总资产规模排名第二的金融机构。而在这个信托公司体量急速扩张的6、7年里,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自然借势造势,顺势而为,充分享受了信托行业崛起的巨大红利。2008年对于很多金融从业者而言,是一个迷茫的时期,外部的经济危机直接导致国内唱空的论调持续弥漫。很多从业者,尤其是固定收益版块的从业者,对于行业的未来都充满了悲观预期。但这种消极的情绪,很快就被随之而来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冲的烟消云散。自此,富力、绿城等濒临薄产的房地产企业上演了惊天逆转的好戏。而从那之后,诸如恒大、碧桂园、佳兆业等房地产商也大踏步向前,进入又一轮行业扩张。与此同时,充沛的资金,也给了各个省市新一轮“铁工基”建设的强大动力。无数债务融资从业者欢天喜地,因为他们知道,一轮新的行业饕餮盛宴,正在迎他们而来……二、行业之盛这个时期,由于政策监管、资金用途限制等诸多问题,传统的银行贷款已经不能满足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强大的资金需求,信托公司融资浪潮就此拉开大幕!那时,在信托公司最好的年景里,项目经理们甚至不用出去主动承揽项目,很多政府平台、房地产公司往往主动找上门来,要求融资合作。源源不断的融资需求被包装成了信托产品,各家信托公司纷纷成立自己的财富管理中心,主攻产品销售,但即便这样,大量的信托产品依旧不能被这些财富管理中心所消化。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作为信托产品销售的有效补充,悄然兴起。早期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商业模式非常简单:产品端从信托公司批发产品,销售端雇佣理财师销售产品,自己则从中抽取点差。第三方们产品销售中,依据标产品资质的优劣,抽取1.5%-3.0%的佣金。由此测算,一个年仅销售十几亿规模产品的小型第三方,每年就有可能获得千万级的收益。蓬勃的地产业发展,充足的信托产品供应,巨大的市场理财需求,无疑给力第三方管理公司巨量的成长空间。因此,在短短3-5年时间里,诺亚、恒天、利德、大唐、钜派等第一批第三方管理公司便创造巨量利润,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三、趋势之转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疯狂的盛宴都有曲终人散时。伴随着又一个5年的规模扩张,房地产行业已经在飞速增长中日渐畸形,整个行业结构性失衡严重,地产总体量供给明显过剩。而政府平台在经历一轮大兴土木之后,很多地方政府也已经债台高筑。仅以房地产行业来看,过高的融资成本和资产负债率,在行业的强周期时可以维系,但在当前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地产路桥等建设过剩、政府投资拉动GDP效果渐微的情况下,原有的高开发、高增长、高去化的模式明显难以维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尽管传统的“三大件”(房地产、政信、通道)业务仍有空间可做,但项目风险逐渐暴露、政府监管逐步趋严、新增项目量逐步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直接导致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项目量减少,进而导致产品端供给严重不足。如果说,信托公司依靠之前积累下来的存量业务,以及公司保有的存量利润可以熬过严冬的话,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尤其是中小型第三方则没有那么幸运。第三方的商业模式中,对“两端”的依赖性很强,产品端严重依赖信托公司、各类私募基金,因此在信托公司风控收紧、产品断供的大背景下,第三方承压严重;而在销售端,第三方公司的销售们往往底薪极低,主要凭借销售返佣获利,在没有产品供应的情况,中小型的第三方很难留住销售团队。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由于中小型第三方较难与大型的信托公司、私募基金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不得不与信用水平较弱的私募、小型的基金子公司合作,这导致一旦市场出现信用风险,中小型三方会首先受到影响。每个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行业周期。对于绝大多数行业而言,都需要经历从茹毛饮血、到野蛮生长、再到群雄逐鹿、进而形成三分天下的行业格局,对于第三方财富管理这个行业来讲,亦是如此。在经历了行业飞速发展之后,必然进入震荡调整阶段,这时,大型第三方可能还有能力调整战略、抵御严冬,等待着行业机会,但很多中小第三方而言,他们可能很难再坚持到新一轮的行业强周期的到来。2014年下半年,将进入房地产集中兑付期,即使不考虑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到期,信托到期的资金量依旧巨大。在大量资金要到期的同时,地产融资难的问题又集中显现。目前,项目所在地在上海郊区的非百强房地产企业,即便432齐全且足值抵押,融资依旧有困难。在这种行情之下,到底有多少企业会出问题,谁也不得而知。但可以预见到,一旦小型房地产开始出现问题,第三方自然也会牵连其中。尽管银监会强调信托计划刚兑,但一些小型信托公司的钢兑能力需要打个问号,一旦信托钢兑打破,销售产品的第三方自然难辞其咎。此外,不少第三方销售了很多有限合伙类产品,一旦出现风险问题,那结果可能就只能是呵呵了。除此之外,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演进,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正在逐渐减弱,曾经中介机构们可以在项目方和资金方之间撮合巨大利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由于中介之间的充分竞争,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工商类企业对于资本市场足够了解,他们针对信托融资或类信托融资所给的成本一压再压;而销售端客户的投资意识则逐渐增强,他们一方面要求高收益产品,另一方面又要求其风险可控。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之下,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第三方,原有的暴利都已不在。四、未来之变不觉间,第三方的生存环境已经悄然改变,他们传统的批发产品、销售产品的商业模式面临着巨大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第三方机构必须要有利润增长回归理性的合理预期,也要有“穷则变”的心里准备。第三方机构的转型,需要基于自身资源禀赋而演进。首先,在原有的“现金奶牛”仍可以创造利润的时候,可以继续稳固机构在这方面的盈利能力。同时,需要深入挖掘现有资源的价值,并基于已有资源禀赋拓展业务渠道。下一阶段,如果第三方机构仍希望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话,应该朝着三个方面去发展:第一,深入拓展私人银行业务;第二,大力拓展资产管理业务;第三,综合型金融产品超市。1、私人银行业务从2007年中国银行开始拓展私人银行业务板块开始,截至目前,已经有8家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部存续客户数量超过万人。在经历了7、8年的发展之后,国内商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已经初步实现了从简单的产品销售到高净值客户综合服务的业务转型。私人银行已经有意识开始为客户提供“从理财到生活”的一揽子服务,不仅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理财投资服务,还为客户提供诸如教育移民、奢侈品消费、健康养老、旅游等诸多附加服务。而这种综合的业务模式,也正是第三方值得学习和发展的方向。尽管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已经有近10年的发展历史,但目前仍旧处于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各家商行私行均有自身特色,比如中国银行在移民、家族信托、境外投资等方面有明显优势,而中信银行则将重点放在客户资产综合配置上。反观国内的第三方机构,即使是行业的龙头老大诺亚财富,目前也还是主要以传统产品的销售为主营模式。但单纯的产品销售,往往需要靠客户经理的个人能力,长期来看难以真正提高机构本身对客户的黏性。所以,在下一阶段各家机构加大力度抢夺高净值客户资源时,第三方就必须建立多元的服务体系,提升第三方对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客户黏性。从另一角度看,多元的客户服务模式,也能够为三方机构提供更加多元和稳定的盈利空间。比如机构在为高净值客户提供旅行、教育、移民、家族信托等服务时,可以从服务商那一端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亦或是为客户提供综合的资产配置建议,协助客户配置各类资产,从而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顾问收取中间费用。2、资产管理业务私人银行业务虽然是很多第三方都可以规划出的发展方向,但在实际行业的演进中,三方机构更多是将转型的核心放在了类投行业务上。各家机构虽然都知道私人银行的多元化服务是未来稳固客户的基础,但是私行的业务模式不能在短期产生稳定现金流,属于成本高而收效慢的业务,从目前看,它更多的是一个成本中心而非利润中心。所以,以诺亚、利德为代表的第一梯队第三方机构,纷纷成立了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积极拓展一级市场业务。诺亚先后成立了歌斐资产、又参股万家共赢,利德则参股纽银基金子公司,可以看出,各家一线的第三方纷纷寻找投行类业务牌照,进而将产品发行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可以预见,下一阶段很多有实力的第三方,一定会从简单的产品销售,拓展到行业的上游,通过参股或控股方式获取投行类业务牌照,将产品发行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方面能在保证机构稳定的产品供应,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自己的利润空间。而在拓展类信托业务的同时,各家三方也向在积极拓展各类产业基金的产品。目前,歌斐资产已发起成立多只房地产基金,恒天财富正配合中融信托大力拓展并购基金类产品,好买财富也适时成立了自己的FOF类产品切入股票二级市场,而区域型的三方龙头也纷纷成立各类产业基金、各类二级市场基金,深挖主动管理端(项目端)利润。可以看出,各家第三方都在利用自身的优势,拓展各类主动管理业务,从而走出原有的单纯产品销售的商业模式。3、综合金融产品超市另一个方向,就是做大、做深、做强金融产品销售这个版块,将原有的金融产品销售的商业模式升级,打造专业化、个性化、综合性的金融产品超市。在这个层面,可以拓展的方向也很多,目前至少有两个发展方向是被验证可行的。第一个大类,就是一方面自己包装产品,另一方面从其他机构大量批发产品,从而打造从股权到债权,从短期到长期,从低风险到高风险的全面、综合的产品条线。想在这个领域领衔,产品线的全面性和丰富度是成败的关键。2013年中下旬,平安信托核心销售团队转战陆家嘴财富,希望将陆家嘴财富打造成为大型金融产品超市,但目前看,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好买基金网、东方财富网这类互联网金融公司,在打造金融产品超市方面优势较强。和讯网在2014年年初也成立理财中心,掘金第三方业务,表现值得期待。第二个大类,则是搭建金融产品的产销平台,建立“飞单集中营”。它一端最大限度的将国内一线理财经理吸纳到自己的平台上,另一端通过对基金公司子公司、信托公司开放通道,让他们在本平台发布产品信息,由理财经理自行对接平台上的各类产品,完成金融产品销售。这个模式的核心在于,充分挖掘理财客户经理的资源,利用平台吸引销售渠道。在不断提供理财经理对于平台的依赖性、黏着度的过程中,增强平台自身竞争力。聚信托、中国财富网、中国信托网等机构,是目前这类模式在业内走在前面的公司。得渠道者的天下,这一类与银行客户经理深入接触的机构,如果真的能够有效黏着一批资质较好的理财客户经理,在下一阶段将会有较强的爆发力。除此之外,借势当下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很多IT金融类公司通过建立起自己的网销平台,把金融产品切片、打散,降低初始认购门槛,吸引草根客户的模式也是市场较为常见的模式之一。而这类模式的先行者应该算是宜信财富,它通过P2P这种监管真空进行制度套利,成为早期的市场胜出者;而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公司则将这类模式发扬光大。这类将金融产品打碎、切片,通过互联网等相关创新渠道销售金融产品的业务模式,究竟表现如何,仍值得期待。但无论如何,这类模式都值得被传统第三方机构借鉴,第三方机构可以借此形成对理财市场“长尾”的客户的有效黏着。五、后记再回看第三方财富公司的前世今生,我们会发觉脉络变得清晰起来。在M2高速增长的年代里,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家富了起来,原有的银行理财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高净值人群的需求,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应运而生。而在第三方兴起的同时,中国又正值房地产的高速增长期,信托公司站在浪潮上迅速做大规模,第三方机构也乘着信托扩容的东风在短期内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然而,时过境迁,随着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政府融资平台债台高筑,第三方不得不收缩战线,寻找新的突破口。站在选择未来的十字路口,诺亚向左、好买向右,有人开始向上游扩展,有人逐渐向下游延伸,有人则坚守本分将销售做到极致。第三方理财这个行业里,每天都有老的机构死去,每天又都有新的机构诞生。行业的早期进入者们大都完成了原始积累,率先在行业的严冬中收缩、转型;而较晚进入行业的机构则没有那么幸运,他们只能靠销售房地产、政信项目解一时之渴,但想要活得久,他们就必须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出路。一些曾经名噪一时的机构,或许在未来的2、3年里就会消失,而一些行业新进入者,或许会凭借着自身的资源禀赋,引领下一个阶段的行业潮流。时代变化太快,今天的兴旺决定不了明天是否消亡,不擅长未雨绸缪,不懂得高效执行,不明晰行业痛点的机构,都有可能成为下一次浪潮之巅的注脚。在第三方的行业里,若没有不断的变化,就只有不断的消亡。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article/43215.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后参与评论
~耕耘资产管理,评品财经风云~求助!我在第三方理财公司上班,不知他们财务上要怎么做?给客户和同行业开的是什么发票?公司需要缴什么税?如果公司有,有限合伙人,他们怎么缴税?一个会计具体要做什么?
1.明确企业组织性质,有限合伙企业是交个人所得税的;
2.理财公司,主要是理财劳务收入,按服务营业交营业税;
3.给客户开的是服务业发票;
4.给同业开票,如果不属金融行业范围的话,也是开服务业发票;
5.缴税范围: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印花税
6.会计的工作当然是处理账务;协助管理企业.
我之前最早接触的是展恒和诺亚,因为前几年的股市比较好,我买了一些阳光私募,但是这两年行情很差赔了不少,所以我把钱都撤出来了,投资信托,我觉得现在信托比较安全些。...
第一,完全忠诚于顾客利益。第三方理财由于其第三方的特性,可以弥补目前分业经营的弊端,改变和优化传统金融产品的售卖模式,建立以客户利益为核心的中立性理财服务模式。...
从去年开始,个人理财成为了居民的热点话题。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令人目不暇接。如何看待居民的个人理财行为?在面对众多的理财产品时,作为个...
如果给我一个现成的公司,我首先考虑的不是怎样管理。而是怎样去了解这个公司的现状和公司所处行业的前景,接着做一个合适的方案来制定从我接手后改公司的发展方向。至于管...
第一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第二题:利息当时不记,等付时再记财务费用科目,会计分录是:
借款时:借:银行存款,贷:短期借款
还款时:借:短期借款和财务费用,贷:银行...
答: 这是商业交往中的涉税违法做法: 如果交易时不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带税票),价格要低8%;或者谈妥的价格因为不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而让渡8%的价格。 如果你是有...
答: 工行有个理财产品,月存.每年利息好几百。连存10年有分红,我算了一下很划算,比基金和单纯的存款都好,你去了解一下。
答: 工行有个理财产品,月存.每年利息好几百。连存10年有分红,我算了一下很划算,比基金和单纯的存款都好,你去了解一下。
答: 工行有个理财产品,月存.每年利息好几百。连存10年有分红,我算了一下很划算,比基金和单纯的存款都好,你去了解一下。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今日律师风向标:
我要成立第三方理财公司需要怎么办理和要什么条件?
我要成立第三方理财公司,现在有些什么规定需要怎么办理手续?
t310y9613rt20
律师回复区
具体咨询工商部门
具体咨询工商部门
咨询工商部门。
咨询工商局;
金融服务公司,工商登记
以上回复,不符合你的实际情况?马上咨询在线律师!
当前在线律师:1924人
今日回复问题:13091个
相关法律咨询
标签:公司
标签:公司报销
标签:公司合约
相关文章推荐
共帮助过7868人
最新法律咨询
相关律师推荐
法律快车 版权所有
粤ICP备号-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ICP)证粤B2-
客服QQ: (注:此QQ不提供法律咨询)
免费问律师第三方理财公司跑路你该怎么办|第三方理财|跑路|理财产品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第三方理财公司跑路你该怎么办
  虽然都教授的离去让人心碎,但理财公司的离去就不那么好玩了。昨天我看到,一个名为“中欧温顿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机构跑路了,卷走客户资金4亿多。最让我感到无奈的是,有位朋友恰恰在微信后台向我咨询过这家公司,我当时只是劝他买什么理财产品去发行这个产品的机构,并没有太强调这家理财公司有风险。希望那位朋友最后没有把钱交给这家理财公司。
  为什么要叫“理财公司”呢?其实这是个我自己造出来的词,因为如果用他们自己给自己起的名字很容易被误导。例如,“中欧温顿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他和大家熟悉的基金完全两码事,风险不可同一个等级的。尽管他自己推出名为“中欧财富一期”的东西,但本质上,他自己并不能出品任何理财产品,只是把别的基金、信托、P2P网贷推出的产品转手卖给你。
  说到底,这些“理财公司”不生产理财产品,他们只是理财产品的搬运工。
  当然啦,你在这家“中欧温顿”会享受特别好的服务,有人嘘寒问暖端茶倒水,还会给你提供很多所谓专业的理财建议。这时候,各位朋友一定要搞清楚,你去金融机构不是为了享受宾至如归的上帝感,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不要为了方便和服务好,就贸然把自己的钱财托付给这种“理财公司”。
  如果你想买信托,请去信托公司买,越大的信托公司跑路的可能性越小。当然,你会发现很麻烦,好多信托产品买不上。这时候你就该想想,直接去信托公司买不上的产品,为什么通过“理财公司”就能买的上?你能立刻买到的信托,和你想买的那种低风险信托,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东西?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P2P网贷,比如最近好多软件替宜信卖一款10%收益率的产品,为什么你要借道他们去买宜信的理财产品呢?
  如果中国经济的走势仍然不明朗,今年大家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理财公司跑路。“中欧温顿”是一家打着基金旗号的公司,他跑路了。各位在街上看到的“投资担保”类理财公司,最近也有很多跑路的新闻。至于最近很火的P2P网贷……嗯,好嘛,还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我不能乌鸦嘴。
  还是之前聊时的那句话,普通人没必要跟着这些忽上忽下的高风险投资品操心。你是想胆战心惊每天操心拿你钱的公司会不会跑路?还是想安安稳稳拿6%左右的无风险收益看别人的笑话?自己的决策,请为自己负责。
  小作业:请自行在网上搜索“中欧温顿”,假装关于他跑路的新闻不存在,你能看出他是一家不靠谱的理财公司吗?
  参考答案:我试过了,一点都看不出来,甚至觉得这家公司挺洋气,比其它理财公司跑路的风险更低。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第三方理财机构乱象背后:财富管理诱惑力十足
&&&&来源:&&&&
&&&&&&字号
传统的代销信托模式无以为继之际,第三方理财机构正上演一场堪比生死时速的转型。
今年5月,市场传闻已久的“叫停第三方理财机构代销信托”在“99号文”的细则出台后变成现实,令这个曾主要依靠代销为生的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迷惘。
事实上,与国外第三方理财机构更倾向独立推荐产品和以向投资者收取咨询费的成熟盈利模式不同,一直被业界视为“野蛮生长”的中国第三方理财机构,还在财富管理市场上谋求突围,拼命探寻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
未来,是继续代销之路,抑或转身向独立财富管理机构进军?第三方理财机构的转型,除了需要时间和市场的验证,也需要监管政策的进一步明晰。
乱象背后:财富管理诱惑力十足
用“野蛮生长”来形容中国的第三方理财机构一点不为过。
走在街上,如果有人递给你的传单上是关于各种年化收益超过10%的投资产品宣传内容,请不要诧异――尽管无法给出确切的统计数据,和这些满街都是的小宣传单一样,第三方理财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现实已无法改变。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大致兴起于2007年前后。此后,随着2010年诺亚财富的上市,财富效应使得众多的追随者争先恐后地进入这一市场,造成了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井喷。
“因为进入门槛较低,所以造成现在遍地都是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现象。很多手握一定客户资源的原金融机构销售,在工商部门花100万元注册,就能成立一个投资公司,也算是正式进入了这个行业。”某第三方理财机构人士向记者透露。
一拥而上的背后,是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极具诱惑的潜力。根据一份来自麦肯锡的报告,目前中国国民的储蓄总额已经达到9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居民存款达40万亿元,机构存款为50万亿元。改革30余年来,迅速工业化和全球化的中国,已经积累了巨额财富,而这正是奠定中国财富管理行业高速发展的基础。
来自美国第三大第三方理财公司Aspiriant的创始人TimKochis,也非常看好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前景。“中国的情况与40年前的美国非常接近,都在一个起步阶段。投资者开始对他们手中的财富如何保值增值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有专业人士来指导他们进行投资理财。而且中国的理财市场是个非常巨大的市场,发展非常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变成富裕阶层,因此这个市场的前景是非常被人看好的。”
然而,TimKochis同样也向记者指出了行业的问题所在:“一方面要满足中国投资者这么巨大的投资需求,但另一方面,一个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市场,从理财产品的供给和专业理财师的配比方面都存在缺口。”
事实上,不仅仅是产品供给和理财师的配比存在缺口而已,中国的第三方理财机构,虽然数量众多,其业务结构却空前一致――由于其兴起的时期亦伴随着信托业的大发展,而大部分信托公司又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与团队,第三方理财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就以代销信托等产品为主要业务,而销售佣金则是其获利的重要来源。
“和国外的独立第三方理财机构不同,国内的大部分第三方理财公司由于产品单一,无法做到给客户配置资产,实质还是以产品销售为唯一目的。”前述第三方理财机构人士表示。
而这种盈利模式下,第三方理财机构一般按产品类别向产品供应方收取不同费率,这种以获取销售佣金为主导的模式,使得第三方理财行业普遍存在销售误导;激烈的竞争甚至导致很多“飞单”、“返佣”出现在正规金融机构,造成了诸多不规范的行业行为。
转型求变:从精品卖家到私人定制
经历了快速扩容,第三方理财行业在2014年遭遇了一次冲击。
今年5月,银监会向各银监局及直属信托公司下发《关于99号文的执行细则》(下称“99号文”),明令禁止信托公司委托非金融机构推介信托计划。这对于此前主要依靠销售信托产品为生的第三方理财机构而言,不啻当头一棒。而且,对于未能真正建立起直销渠道的信托公司来说,不能仰仗以往的渠道进行分销,对业务也有一定的冲击。可以说,“99号文”触发了财富管理行业的一些变革,尤其是对小型信托公司和业务单一的小型第三方理财机构而言。
面对“99号文”,很多机构早就未雨绸缪。基于券商和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计划”,短期之内所管理的资产已经达到3万亿元市场规模。可以说,“99号文”对信托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的开放程度和生命力。
“许多业务单一的第三方理财机构确实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格上理财研究员王燕娱向记者表示,“因此禁令出台后,部分业内相对规范的第三方理财公司已经停止销售信托产品,转而代销基金子公司和券商发行的资管产品等类固定收益品种,不过这个市场的竞争也非常激烈。”
不过,当大部分第三方理财机构还在为未来的生存发愁或竞相售卖资管产品时,一些国内较大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如诺亚财富、利得财富、好买基金等,早在市场变化之前就已走上转型路。
“诺亚财富发展初期也做产品分销业务,信托等产品曾一度占据过较大的资产配置比重。但是为客户进行资产配置才是诺亚的核心业务,信托始终只是产品品类中的一种,而不是全部的产品。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我们早已从最初的代销产品向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财富管理机构转型。”诺亚财富品牌总监王康如此表示。
“打个比方,原来的诺亚财富更像是一家售卖各种金融精品的‘买手店’,而现在则向满足客户特别需要的定制店转变,因此我们提供给客户的不仅有代销的产品,也有各类以组合资产形式出现的FOF基金和由诺亚旗下子公司提供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转型的结果,是诺亚财富的收入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根据其发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财报,主要来自于资产管理业务和公司之前分销的PE类产品的管理费收入占比已达到50.1%。诺亚财富也在财报中表示: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正给诺亚财富带来可以预见的、并可持续的现金收入。这也意味着诺亚的商业模式其实已经悄悄出现了重要转折。
王康口中的转型,其实是当前一些大型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共识:打通资管行业的前端和后端或将是今后的方向,因此成立合规的资产管理机构或携手其他金融机构进军资管行业的上游,成为诺亚财富们的首选。
就在监管层放开相关政策,允许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进入原来信托“独享”的固定收益业务领域之际,2013年2月,诺亚财富旗下的歌斐资产就携手万家基金成立万家共赢,进入资管行业的核心领域。
而行业内的另一家较为大型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利得财富,也在今年正式入股华富基金旗下的子公司上海华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其转型下好至关重要的一步棋。
除此以外,一些其他较大的第三方理财机构,也开始通过与信托、券商和基金子公司合作等形式,合作发行相关产品。如好买基金也会发行一些FOF产品,试图为投资者筛选出优秀的基金产品。
“如果说未来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发展方向是什么?那么就应该是去第三方化。”刘政是海银财富浙江区域总经理,他眼中的第三方理财机构的转型,目标方向极其明确,那便是向财富管理机构转型。
“所以在海银财富成立的时候,并没有注册成立投资公司,而是通过上海市金融办核准,获准开展相关财富管理的业务。”
“作为被动的代销方,那些好的产品一般都被产品发行方留着自己销售了,第三方理财机构很难拿到好的项目和产品,也就无法给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为客户合理配置资产也无从说起。正是这个原因倒逼第三方理财公司开始转型。”刘政说。
其实,即便没有银监会禁止代销信托产品的禁令,随着信托公司开始组建自身的财富管理中心,小型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业务竞争也已日渐激烈。据某位业内人士透露,现在第三方代销的佣金费率大约是千分之八或是再稍多一些,但要维持这个水平比较困难。“所以第三方理财机构若要真正服务好自己的客户,摆脱信托‘依赖症’,进军上游的资管业务,建立自主产品研发能力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刘政表示。
风险潜行:独立性理念遭遇挑战
在英美等金融业发达国家,第三方理财机构占据着基金、保险等产品的销售市场主导地位,拥有60%以上的市场份额。除此以外,向个人客户收取财富管理咨询费的经营模式更是为市场认可,成为独立第三方理财机构获取利润重要的来源。
“然而在中国,大部分第三方理财机构仍以代销为主的模式经营,因此来自政策和市场的变化,成为第三方理财机构自身面临的最大经营风险。”王燕娱指出,“举个例子说,99号文一出台禁止销售信托的政策,众多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业务就大受影响。”
不仅如此,进军上游的资产管理行业,自行发行产品获取更多收益和主动权的同时,第三方理财机构也必然面临进入新的市场后所带来的新风险。
“当前市场上,刚性兑付仍未被打破,投资者教育也无法及时跟上,一旦这些产品出现兑付危机,那么第三方理财机构必然要承担更多责任与风险。”普益财富研究员方瑞指出。
面对质疑,诺亚财富王康认为,严格的风控是避免出现风险的最好方式。同时,打破刚性兑付,让客户对于风险随收益上升的特性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也对中国理财市场的长远发展有利。
“证监会就做得很好。‘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理念深入人心。理财市场其实也是这样的。理财亦非存款,投资也需谨慎。”
王康解释称,诺亚财富旗下的歌斐已经获得三张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证书,所管理的资产达76亿美元。作为资产管理公司,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歌斐资产的风控举措,某种程度在投后管理上和把控程度上更具系统性。
“我们的投资项目都有一个惯常的风控措施,其中包含放款的先决条件、项目增信措施、董事会的一票否决制度、资金的封闭式管理以及派驻专业人员进驻项目等。只有满足了所有这些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相关基金的运作才可能开始。”
除此以外,对于第三方理财机构发行自家产品的质疑,还来自于对其独立性的考量。“第三方最大的展业优势在于独立客观,如今一些第三方机构开始借道基金子公司售卖自己的产品,确实与其独立的理念有所冲突。”某位业内人士表示。
而好买财富副总经理张茹对此的观点是:“在发行自身产品方面,好买也会发行一些FOF产品,因为好买的立场是为投资人筛选和跟踪好的基金管理人,但好买不考虑做基金经理做的工作,即直接投资股票,债券或其他产品,因为这不是我们擅长的工作,同时也会与我们现在的独立第三方的身份产生一定冲突。”
而王康认为,这种质疑来源于大家对这个行业并未有清晰的了解。
“诺亚财富其实采用的是业务自然延伸策略。歌斐资产的主要资产管理产品是各类的FOF和MOM产品,如PEFOF、REFOF等,这也是发挥了诺亚财富独立客观的优势,就是从市场上各类产品中,优选对客户有利的产品以及最好的基金管理人,其关键仍然是强大的筛选能力。”王康解释道。
监管空白:行业门槛亟待提高
伴随第三方理财机构急剧扩张的势头,除了担忧风控,金融业人士同时也期待着相关监管政策的明晰。
在张茹看来,目前的第三方理财行业面临着从业机构和人员庞杂的现状,亦导致客户难以挑选到合适的产品,“这恰恰也是风险所在。”
据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绝大部分第三方理财机构因为以佣金收入为主,因此相关销售人员在向客户推销产品时,不会主动、详细地向客户披露风险,相反经常以高收益为由头诱使客户购买。那些真正能给客户提供符合实际的中、长期理财规划并且具备专业水准的理财师更是寥若晨星。
“第三方理财机构目前最大的弊病之一,是其进入门槛太低,导致不少从业人员在利益驱动下以赚快钱的心态入场,导致整个行业鱼龙混杂,因此相关的监管政策出台是必不可少的。”方瑞表示。
而刘政则表达了一部分第三方理财机构从业人员的想法:“基于整个行业相对较为混乱的局面,作为渴望在行业内长期发展的机构,我们其实特别渴望被监管。”这位前银行职员,特别注重金融从业人员关注的风险控制。“我总是提醒投资人注意,去第三方机构购买产品,一定要看看里面的工作人员是否有正规金融机构的从业背景,年限也是越长越好。”在他看来,第三方理财的从业人员,只有有了丰富的从业经验,才能更好地把控风险、敬畏市场。
对比海外的成熟市场,独立第三方理财已是比较成熟的行业。以澳大利亚为例,其在2002年就推出金融改革法案,对第三方理财公司金融产品的销售等服务提出监管要求。而作为第三方理财业务最为成功的美国,对于第三方理财行业,也是有大量的配套法律法规予以制约。
而在中国,第三方理财在界定和规范上尚属法律真空。第三方理财机构并未获得任何金融与准金融牌照、从业人员没有规范资质审核,甚至没有在任何监管机构报备。
“面对第三方理财机构这一特例,中国基于分业监管的监管政策目前来看确实存在空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分析指出,因为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业务相对复杂,对应的产品也分属不同的监管系统,因此整体来看,中国目前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是处于被分散监管的状态。“但是当前金融创新很快,对于监管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如何针对第三方理财机构推出具有一致性要求的监管政策,成为当务之急。”
“眼下最需要的是制定一部基于行业的法律或法规,明确界定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性质、模式、业务范畴等,并指明监管职责,这样在发生风险时就不会造成权责不清的情况,第三方理财机构未来的长远发展也能有更明确的方向。”方瑞如此总结。
(责编:李栋、刘阳)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三方理财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