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yatone电吉他不用音箱可以吗音箱多少钱

一个玩家使用过的吉他单块效果器详细评测 | 吉他中国新闻站&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s%3A///video/548992&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 data-poster=&/v2-bdaeb46f78364ffffebfcd4.png& data-lens-id=&548992&&
&img class=&thumbnail& src=&/v2-bdaeb46f78364ffffebfcd4.pn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ideo/548992&/span&
&/a&&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s%3A///video/523648&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 data-poster=&/v2-cb24f354dd71016faedb8.png& data-lens-id=&523648&&
&img class=&thumbnail& src=&/v2-cb24f354dd71016faedb8.pn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ideo/523648&/span&
&/a&&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s%3A///video/241920&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 data-poster=&/v2-d4dddefb9da7e85055d0aec.png& data-lens-id=&241920&&
&img class=&thumbnail& src=&/v2-d4dddefb9da7e85055d0aec.pn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ideo/241920&/span&
&/a&&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s%3A///video/990464&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 data-poster=&/v2-272e461c3f7.png& data-lens-id=&990464&&
&img class=&thumbnail& src=&/v2-272e461c3f7.pn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ideo/990464&/span&
&/a&&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s%3A///video/650688&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 data-poster=&/v2-c18b86a5d5af6b5e89d95.png& data-lens-id=&650688&&
&img class=&thumbnail& src=&/v2-c18b86a5d5af6b5e89d95.pn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ideo/650688&/span&
&/a&&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s%3A///video/160832&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 data-poster=&/v2-90296adee174ddfdf8b7ab969f4e7afa.png& data-lens-id=&160832&&
&img class=&thumbnail& src=&/v2-90296adee174ddfdf8b7ab969f4e7afa.pn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ideo/160832&/span&
&/a&&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s%3A///video/963008&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 data-poster=&/v2-4c3ff2d98eabeafbfd45ec8baa0a2665.png& data-lens-id=&963008&&
&img class=&thumbnail& src=&/v2-4c3ff2d98eabeafbfd45ec8baa0a2665.pn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ideo/963008&/span&
&/a&&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s%3A///video/677696&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 data-poster=&/v2-6f66a00f1d989e6df1bcce9ace697869.png& data-lens-id=&677696&&
&img class=&thumbnail& src=&/v2-6f66a00f1d989e6df1bcce9ace697869.pn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ideo/677696&/span&
&/a&&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s%3A///video/746368&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 data-poster=&/v2-a28a95ddd4ddd44d92d4fbb.png& data-lens-id=&746368&&
&img class=&thumbnail& src=&/v2-a28a95ddd4ddd44d92d4fbb.pn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ideo/746368&/span&
&/a&关于最后一个视频中的&目标音&,未必非要是最高的两个音,应该是实际上比较突出的音。有些和弦,由于键盘按键力度或吉他弹法的一些原因,反而中间的音比最高音更突出。所以这时候选最突出的效果会更好一点,根据和弦内部实际的Voicing情况来选择。&br&&br&参考:&br&七声音阶:&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818&/span&&span class=&invisible&&3674/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五声音阶:&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4827&/span&&span class=&invisible&&7613/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小11和弦琶音体系:&br&&a href=&/p/&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p/25&/span&&span class=&invisible&&57910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Solo句子安排:&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4749&/span&&span class=&invisible&&0793/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br&想了解其他音阶的话,参考我的专栏。目前更了和声小调、旋律小调、属弗利几亚啥的,包括每一条音阶在实际即兴时的记忆和应用方式。之后还会继续更别的。&br&&br&&br&PS:&br&&br&即兴是需要大量的乐理基础的,它可以帮助你分析你的乐句、有逻辑地编排,甚至辅助帮助你记忆指板。但有一点我想特别说明的是,即兴必须讲究“方法论”,也就是说“Aproach”或者“Method”是重过“Theory”的。因此你可以在分析乐句的时候分析乐句中分别有哪些的“Diatonic Notes”,有哪些“Tentions”,但我认为在实际即兴时不应该去想太多骨干音和延伸音的事。&br&&br&因为旋律写作和即兴是两码事。即兴时不应该完全采用用旋律写作的方法,因为你没有时间,你的大脑还需要去思考其他事情。即兴应该把脑中的大框架和你的肌肉记忆进行协作,又快又好地创作出“新“的不同于过去你死记硬背出的内容,这才是即兴的乐趣啊。
关于最后一个视频中的"目标音",未必非要是最高的两个音,应该是实际上比较突出的音。有些和弦,由于键盘按键力度或吉他弹法的一些原因,反而中间的音比最高音更突出。所以这时候选最突出的效果会更好一点,根据和弦内部实际的Voicing情况来选择。 参考: 七…
&figure&&img src=&/c5e4d41bd33df25959ef25f_b.jpg& data-rawwidth=&929& data-rawheight=&6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9& data-original=&/c5e4d41bd33df25959ef25f_r.jpg&&&/figure&&p&不知道为什么心血来潮想谈谈自己近几年来学习编曲的心得,胡言乱语几句,做个笔记,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确保你在歧途上越走越远。&/p&&p&我从09年开始接触编曲,当时还是Cubase SX,当时我还用过罗兰用过Super Quartet,装过ASIO4ALL,做的第一首作品叫《恰似你的温柔》,没错就是把那歌儿重新编曲而已。&/p&&p&不过在这之后因为某些原因接触编曲的时间不多了,直到11年这段时间,我在音乐上的精力主要放在作曲基础理论课的学习上;此外就是对美国流行音乐的初步涉猎,大致了解了各种风格和它们的套路。那时候恰逢cubase5更新,下下来之后自带的虚拟乐器音色上千,当时觉得自己特牛逼。实操过一些曲子,只是做到了“这声儿真是干啊不过我还是听得出来跟Blues有点联系”的程度。&/p&&p&直到去年我才开始真正开始专攻编曲,这一年里不敢说自己的水平有多么大的长进,至少明白了不少道理。&/p&&p&首当其重要说的就是标题中的“音色”。&b&音色,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编曲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b&掌控了篮板就掌控了比赛,做好了音色也就做好了音乐。虽然这句话有失偏颇,但是旨在说明音色对于音乐作品来说占据着多么关键性的位置,况且它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一部分。&/p&&p&我在专栏里不止一次提起,现代音乐对音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在各种风格中都体现得极为明显。&b&音乐可以以非常简单的语言来打动人,一个西单女孩抱着把吉他都能让无数人为之感动。我很清楚作为创作者希望能够通过相对复杂或者具有创意性的作曲思维来展现自己的想象力,但是做音乐作品不纯粹都是为自己而写,也需要顾及听众的感受。 &/b&&/p&&p&接触过一段时间编曲的人相比都非常清楚DAW的优缺点。优点是,这是一个平台,这就像一张纸,我可以在上面绘出任何我见过的东西,可以糅合各种音乐元素,而且产出的速度可以很快;缺点是,对于一些乐器来说,MIDI难以达到真实录音的水准,在音色上稍有欠缺。&/p&&p&于是很多人做出来的MIDI就真的跟那些什么“3000首MIDI大礼包&、”日本流行音乐高质量MIDI合集“之类的一样,或者类似于从打谱软件里直接导出的音频。有的人做了乐器人性化,有的没有;有的不加混响全是干声,有的混得不得了。&/p&&p&还有一个行当叫混音,你把分轨文件丢给他帮你弄,所以自己就把MIDI编到从作曲上来讲能听的程度,剩下的不管了。&/p&&p&但是,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况且很多时候你没有条件能实录。&b&做MIDI,应该有一个最低要求——直接导出可听&/b&,需要的话可以在总线上加一个很轻微的混响。&/p&&p&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软音源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不仅有各种形式的loop,groove,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各种修改;更不说各种特殊演奏法,以及采样音色对真实效果模拟的程度日益提高。&b&在我们日常的编曲工作中,合理地去安排音区是一方面,合理地选择音色也是必须去考虑的问题。&/b&&/p&&p&片子如果没拍好,后期剪辑只能算是补救;编曲没编好,后期缩混也拿你没辙。一个更直接的例子,插入式的效果器如果出了问题,下面发送式的效果器无论如何都于事无补。作为编曲人不能把责任抛给后期,良好的MIDI才能让混音师更好地发挥。&/p&&p&那么说到乐器如何人性化,不可能不谈到弦乐。论模拟难度,它绝对数一数二;论使用频率,它也是名列前茅;论上手难度,dude,毕竟不是葫芦丝可以头一天就学会的程度。&/p&&p&如何去尽可能接近弦乐的真实效果应该是每个编曲人都会碰到的问题。首先它不可能和真录平起平坐,我录过两次,感触很深。贴上我的MIDI,附上我的真录,最后混出来的效果我眼泪掉下来。&/p&&ul&&li&&b&不要让弦乐感到”孤独“。&/b&什么意思呢?能用弦乐组就不用独奏,能有其他乐器同时发响就不要让弦乐组单独行动。模拟弦乐的难点在哪儿?音头,音与音的连接以及其他体现弦乐&b&细节感&/b&的部分。因此MIDI弦乐要尽可能突出它的&b&群感&/b&而不是细节感,这才能提升弦乐的真实程度。所以说,做弦乐,不要只用一套音色,。LASS2、恐惧、Session、白金黄金以及Omnisphere里的一些弦乐等等,把这些进行音色的重叠组合可以自行尝试出最好的效果。&/li&&li&&b&弦乐能短就别长。&/b&相对于连奏来讲,弦乐的短奏(顿弓跳弓之类的)尤其是拨奏会更容易模拟一些,况且拨奏运用好了能产生很别致的效果,增强音乐的律动性。&/li&&/ul&其他乐器的模拟相对来讲问题不算太大,而且从混音的角度来讲,因为采样音色往往比真录的要干净,所以相对来讲难度没那么大。 &br&&p&所以你就更没有理由不把MIDI做好了。 &/p&&p&我们刚刚说到的DAW的优势是啥来着?没错,它是一种新的作曲平台,过去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们在乐谱上挥洒自己的天赋,今天的人们在软件里展示自己的才华。&/p&&p&&b&每件乐器都有自己特殊的音乐语言,DAW也可以有自己的音乐语言&/b&:&/p&&ul&&li&多重录制MIDI或其他手段写作效果不错但是真实乐器难以演奏甚至办不到的片段; &br&&/li&&li&对导出后的音频进行编辑,如音量与声像的automation,剪切粘贴,各种效果器如delay、distortion、EQ等等。&/li&&/ul&&p&这里面包含很多新的手段,如今的编曲人和过去的作曲家相比”掌管“得更多了。&/p&&p&传统乐器采样音色加上各种效果处理,实际上就是变”电“了,它和电子音色领域的界限也变得模糊。&b&如果说古典音乐代表着音乐的过去,我们能在其中汲取无数的养分,那么电子音乐毫无疑问代表着音乐的未来,我们能在其中探索无穷的可能性。&/b&&/p&&p&我并不是要求大家都要把自己的编曲风格朝向”动词大慈“发展,而是即便你是玩的一些传统的风格,在现在这个时代,还是要跟电子沾点儿边去获取一些新的感受。&/p&&p&电子音乐及其精髓——数字音频技术、合成音色技术等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样和传统(包括古典和流行)音乐水火不容,相反它们往往能形成很好的融合。&/p&&p&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一条捷径,我向任何人推荐它,那就是Omnisphere大法好!它本身就是一个合成器,更是一个巨大的音色库。如果你没有接触过太多电子音色,那么它一定可以彻底打开你的”听“野。你会发现,艾玛,原来还有这么多好听有特别的音色!&/p&&p&所以现在的你非常方便,只需要选好不错的音色,在MIDI键盘上一摁就能出效果。当然,&b&音色首先必须得非常棒,其次就是在音色的搭配上非常讲究,切忌糟糕的音色与堆砌。&/b&&/p&&p&我们刚刚所谈到的一切都是为了音色,那么作曲上呢?我的建议还是(当然我的意见受我的经历影响),最好能够多了解古典、爵士和电子这三个大门类,水太深;另外扎实自己的基础理论学习,尤其是歌曲与乐理、视唱练耳、器乐曲写作、和声与配器。&b&它不见得就保证你能写出超凡脱俗的作品,但是它可以延长你作为音乐人的生命力和扩展你的能力范围。&/b&&/p&&p&现代的编曲在旋律、调性、和声与节奏的丰富程度上很难企及浪漫主义到20世纪的大师们,况且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太过复杂的和声(部分爵士风格等除外),可以考虑不规则的节奏组合。比如7/8拍的运用,比如两个声部一个4/4拍一个5/8拍,有很多组合已经被广泛运用,也有很多仍值得去尝试。&/p&&p&&b&当你最终完成编曲之后,分轨导出前记得关闭所有的混响。&/b&有的公司的软音源混响很烂,不关就糊成一团了。而且当你全部关掉再听一遍时会发现,在有些情况下并不会因为都是干声而觉得不好听。特别是当你用到一些电子音色的时候(有些电子音色关了混响延时类效果器还是不干),这样的体会更加明显。更何况现在早就过了70、80年代了,很多乐器本身按照现在的审美来说就不需要混响。&/p&&p&调整好音量平衡与声像,酌情挂一些混响压缩器以及其他需要的效果器,最后总线上加一个母带效果器提升音量,基本的初级混音就完成了。你看,还是为了音色。&/p&&p&&a href=&/?target=http%3A///modulenews-detailview-10506.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题图来源&i class=&icon-external&&&/i&&/a&&/p&&p&【&a href=&/?target=http%3A///klexra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虾米主页&i class=&icon-external&&&/i&&/a&,欢迎践踏】&/p&
不知道为什么心血来潮想谈谈自己近几年来学习编曲的心得,胡言乱语几句,做个笔记,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确保你在歧途上越走越远。我从09年开始接触编曲,当时还是Cubase SX,当时我还用过罗兰用过Super Quartet,装过ASIO4ALL,做的第一首作品叫《恰似你的温…
&p&谢邀,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希望我的答案可以给很多和题主有着类似困惑的朋友以启发。&/p&&br&&p&题主面对的首要问题,其实不是“一个人弹电吉他何去何从”,而是“刚刚去乐队面试但没进。”&/p&&p&的确,弹电吉他这个事儿本来就更适合在乐队里完成,这样各种乐趣和成就感都会很多,正因为乐队面试没进,题主才会觉得一个人弹电吉他各种孤独。&/p&&p&先解决乐队面试的问题,问问自己:&/p&&p&1. 自己的音乐审美和乐队成员之间有没有共鸣。&/p&&p&2. 自己的演奏风格和乐队现存风格之间能不能统一。&/p&&p&3. 自己的演奏技术能不能适应乐队作品的编曲和现场表现要求。&/p&&p&4. 自己的空余时间和乐队的固定排练时间能不能达成一致。&/p&&p&5. 自己的学历、眼界、智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乐队成员之间是不是能达成基本共识。&/p&&p&6. 自己的身高体型姿态仪表是不是达到乐队的要求。&/p&&p&这些问题,都是组乐队时候要面对的:如果很不合适,可能面试就过不了;如果有一些不合适感觉可以凑合一下,可能以后长久不了。&/p&&p&如果乐队人员更换频繁,会导致不能有相对一致的作品风格,这样对乐队辨识度的建立是很不利的。&/p&&p&要成为成功的乐队,作品风格可以有变化,但是核心成员之间必须先有音乐审美上的共识。&/p&&p&另外,技术稍差不是做乐队的特别致命的问题,致命的问题是不能和乐队成员一起进步。&/p&&br&&p&==============题外话的分割线==============&/p&&br&&p&所以看完上面的文字你会发现,自己弹琴的时候如果能够尽可能提前解决组乐队时要面对的问题,在进入组乐队阶段的时候,无论是面试别人的乐队,还是从头建立属于自己的乐队,很多事情都会变得顺理成章的简单。&/p&&p&1. 音阶、和弦和左右手的常用技术是必须掌握的。自己练琴的时候一定要花足够多的时间精力去解决这几项问题。&/p&&p&2. 节拍的稳定性和对演奏动态的控制是练习时候需要特别注意的。&/p&&p&3. 具备riff编写和在伴奏中穿插加花的能力。&/p&&p&4. 在solo的时候旋律线可以体现和弦的变化,并且和乐队其他乐手之间体现出足够的互动和呼应。&/p&&p&5. 说到乐手之间的呼应,吉他手要学会和鼓手bass手键盘手吉他手合作,几种乐器之间要互相衬托互相激发,别较劲,别搞音符军备竞赛,要找到自己在乐队中的位置。&/p&&p&6. 吉他手需要强大的音色观和敏锐的耳朵,要有判断特定音色或效果放在歌曲之中可以把歌曲变成什么样子的能力。&/p&&p&7. 吉他手进步最大的障碍永远是眼界和想象力,一定要多听,不分年代风格和乐器。&/p&&p&明确了这几个方向,关于路怎么走这样的问题,答案自然也就明了了。&/p&&p&当然,自己练习会很困难,我还是会再写一些更具指导性的方法:&/p&&p&1. Looper效果器对理解旋律和和弦之间的关系帮助巨大。在练习的时候,录一个和弦和录一系列和弦进行的时候要考虑的重点不同。和弦的演奏方式和音色不一样,弹的旋律线也会有所不同。可以买单独的looper单块,也可以利用合成效果器里面的looper功能。我有一个BOSS RC-30,但是现在主要用BOSS DD-500内置的looper功能。&/p&&br&&figure&&img data-rawwidth=&1190& data-rawheight=&1050& src=&/v2-7f182a09f4fc10faeac46b2cf827c4d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90& data-original=&/v2-7f182a09f4fc10faeac46b2cf827c4df_r.jpg&&&/figure&&br&&figure&&img data-rawwidth=&1304& data-rawheight=&1050& src=&/v2-b3e9be42aeb38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04& data-original=&/v2-b3e9be42aeb381_r.jpg&&&/figure&&br&&p&2. 鼓机可以帮助理解律动的变化,在练习的时候比节拍器有趣些,我个人很推荐。有APP可以选,也可以买硬件的。硬件的功能、音色和稳定性都靠谱些。BOSS的DR-880还有预设的各种风格的bass line可以搭配。10年之前我用的是Zoom的RT-323。&/p&&br&&figure&&img data-rawwidth=&1136& data-rawheight=&640& src=&/v2-9769e00ddeadba9149021f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6& data-original=&/v2-9769e00ddeadba9149021f_r.png&&&/figure&&br&&figure&&im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src=&/v2-a5dc024cbefc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a5dc024cbefc_r.png&&&/figure&&br&&figure&&img data-rawwidth=&1165& data-rawheight=&1050& src=&/v2-3fdbd512e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65& data-original=&/v2-3fdbd512e4_r.jpg&&&/figure&&br&&figure&&img data-rawwidth=&868& data-rawheight=&563& src=&/v2-a672c4f74e142d6b4eca8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8& data-original=&/v2-a672c4f74e142d6b4eca8e_r.jpg&&&/figure&&br&&p&3. 编曲键盘或者音序器可以更全面的展示曲风和各种乐器的搭配,只是前者更适合有一个键盘手当“陪练”,后者可以利用设置好的和弦走向进行无限循环练习。我有一个Yamaha的QY100陪伴了自己很多年,这个东西好些年前学琴的乐手都知道,现在也是老古董了。&/p&&br&&figure&&img data-rawwidth=&1416& data-rawheight=&721& src=&/v2-c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16& data-original=&/v2-cd_r.jpg&&&/figure&&br&&p&4. 下载的名曲或者练习曲伴奏都是很有帮助的工具。名曲伴奏的练习方法有两种,一是争取弹的一模一样,一是争取弹的完全不一样,两种方法得到的能力不同。练习曲伴奏同理,有搭配谱例的可以按名曲伴奏的方法练。如果仅仅是一个特定风格的伴奏,可以给自己设定练习的模仿目标,比如“假如自己是Jeff Beck。”&/p&&br&&figure&&im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src=&/v2-9fa076ee5fcf52c2b14709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9fa076ee5fcf52c2b14709_r.png&&&/figure&&br&&p&5. Blues和Jazz之所以自己练习时候会觉得更好玩一些,主要是因为这两种曲风的主体结构都是特定和弦的循环,很方便无限循环练习变奏。区别是关注的重点:Blues的乐句要有叙事性,Jazz的乐句要体现出和弦变化。&/p&&br&&figure&&im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src=&/v2-0901c07fbac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0901c07fbac_r.png&&&/figure&&br&&p&==============题外话的分割线==============&/p&&br&&figure&&im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66& src=&/v2-ca9483e63edababa5274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ca9483e63edababa5274a_r.jpg&&&/figure&&br&&figure&&img data-rawwidth=&3504& data-rawheight=&2486& src=&/v2-05d44a5bbad9adbce55eec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504& data-original=&/v2-05d44a5bbad9adbce55eec3_r.jpg&&&/figure&&br&&p&我自己也是从一个人弹琴这个阶段过来,组乐队、到处演出、和各种音乐人合作,教吉他到现在也是第九年了。从业余教着玩到现在全职教琴,我一直以来致力于帮助所有学生在电吉他的学习过程尽快获得必要的编曲和即兴能力,以从中得到更多的乐趣和自信。&/p&&p&前面写到的是一些我对自己学生练习的要求,然后通过指点、梳理和补充学生的即兴演奏和小作品,来促进大家在乐感、乐理、音乐审美和技术运用上的全面进步。&/p&&p&对,技术运用放在最后了。和写文章一样,有感而发永远是第一位的,华丽辞藻在后面,至于书法水平或者打字速度那些显然都是排在最后的。&/p&&p&我在教学,北京天津都可以面授,其他各国各地的朋友都是通过视频和我一对一上课的。对提升自己吉他水平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zakkchen咨询。&/p&&p&找我帮忙买设备是OK的,告别选择恐惧症,也不用担心是不是正品,更不怕买贵买错。定金询价,非诚勿扰。&/p&&p&版权声明:禁止转载,未经同意转载即视为同意支付稿酬500元。 &/p&
谢邀,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希望我的答案可以给很多和题主有着类似困惑的朋友以启发。 题主面对的首要问题,其实不是“一个人弹电吉他何去何从”,而是“刚刚去乐队面试但没进。”的确,弹电吉他这个事儿本来就更适合在乐队里完成,这样各种乐趣和成就感都…
微信公众号:制琴师的书架&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我是做钢弦吉他的,但是最爱的乐器是小提琴,虽然没做过,但是一直也关注也学习小提琴的制作,说点自己的浅见。&br&先要吐槽一下吉他和小提琴的待遇简直差太多了,小提琴那叫乐器中的皇后,吉他就是乐器中的那啥……小提琴几万一把那叫一般,十几万几十万刚刚开始入门,吉他的价格,哎我就不提了,我说出来可能你们不信,按乐器制作方面来说,完成一把顶级的吉他并不比小提琴简单。。。。&br&不过实话说,由于小提琴的地位,全世界制作师对小提琴制作的重视,研究,教学,制作要求等要比吉他或其他弦乐器高太多了,也是历史传承吧。比如一些很吊的小作坊,木材都是选用自然干燥30年起步的,吉他用自然干燥3年的都不错了,很多还只是吹出来的。。。&br&&br&谈点正经的,前面回答里说的一些斧劈料啊,皮胶啊,油漆的用料啊这些,其实仅仅是入门手工琴的基本配备,跟高级都没啥关系,别说顶级,说说我认为顶级琴的“&b&必要条件&/b&”,但不是充分条件。。。&br&先说木头,材料是基本,是前提,GREAT VIOLIN必须用THE BEST WOODS,不错的木头可以做很好的琴,但是伟大的琴必须是用最牛逼的木头!!尤其是经验丰富,手艺精湛的匠人,如果他有制作顶级琴的能力,往往产量很低,一年制作的数量一只手数的过来,那他们是一定不屑于用非顶级木头的。&br&什么才叫最好的木头?比较漂亮的纹路和完美的声学性能。&br&可能有人会质疑什么叫“比较”漂亮的纹路,因为首先大师从来不会吧外观当做第一选材要素,那是商业品牌干的事,第二个原因,普遍绝大部分都觉得很好的纹路,比如面板用的云杉来讲的话,又细密又顺直,颜色均匀,往往在干了好久好久的制琴师来看,太BORING!这种品相,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看久了会觉得没特色,不亲切,不是独一无二的。第三,特别细密的纹路给人的感觉卖相好,我们知道纹路的产生是因为早材和晚材交替,也就是年轮,早材是天气暖的时候,也就是春夏时节,天气好,雨水多,长得快所以比较白比较宽,但也比较软,而深色的部分也就是晚材,是冬天长得,环境恶劣,长得慢,所以比较实,颜色就深。如果纹路很密,同尺寸下,晚材部分更多,重量会比较明显的重,这样是对声音有直接影响的,由此接下来说木材的声学性能。&br&声学属性当然是选择木材的重头戏,先说下为什么大师要追求几十年的干燥时间,很多人以为干燥时间越长,就是越干燥嘛,含水率越低,木头就轻,其实这只是部分正确,而且是不太重要的那部分。木材所含的水分分为自由水与结合水两种,自由水很容易蒸发,当一棵树被砍下来时就开始减少自由水,结合水稍微慢一点,是细胞内部的水分,相对需要时间长,木头的含水率不是越干越好,大概在2%~5%是比较适当的,而一英寸厚的木材,大概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来干燥,软木快一些,硬木慢一些。制作小提琴面板的毛坯木料,厚度也就是大概不到2英寸,分分钟就干了,干嘛要好几十年,其实这不是为了“干燥”,是2件更主要的指标,1个是木头内应力的释放和稳定,一个是结晶化。木头很好玩,很有生命力,用来做琴的这块木头,在原本树的当中,是收到很多力的作用的,现在单独出来了,以前的那些力不在了,内部的应力就开始起作用,这块木头就会开始变形,一般性的经验,我们加工木头,美刨削三毫米左右,应力就会起作用发生变化,产生形变,而我们做琴的过程,会把一块原木加工成非常复杂的形状,内应力变化非常非常大,如果处理不当,琴做好后会比较不稳定,如果适当干燥的木头做好了琴,由于琴体结构的固定作用,可能肉眼不容易察觉到木头的变形,但是应力得不到释放,整个琴始终是紧着的,声音就会不够好。干燥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让这块木头完完全全的释放掉内应力,之后再加工,就基本不会再有变形的倾向,整个琴的木头都是放松状态,随着演奏时间越来越长对琴的塑造,声音就会越来越好。&br&然后说说结晶化,刚砍得木头,是比较韧的,哪怕含水率很低了,他的细胞结构还是很有韧性,但是随着自然存放的时间越长,木头会变得越脆,也就是木头结晶化造成的,结晶之后,会变硬,变脆,这对声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高频及超高频,越是这样的木头,高音越圆润,有厚度,高频泛音也越多,越清晰。而我们知道,高频是来自于琴弦震动,他的能量是有限的,所含的高频也是有限的,我们需要的是尽可能的把原始能量的潜力利用起来,琴就相当于一个EQ,发出制琴师希望达到的声音,而提琴这种原声弦乐器,木头对高频甚至更高的泛音能否有足够优秀的响应就是非常关键的了,所以这很重要!!&br&&br&&br&哎,发现我把这个写成了论文了,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才仅仅是木头的选材都没写完,先这样吧,有人爱看的话再说,没人看就不写了。&br&&br&继续更&br&&br&说下怎么选材,鉴于此文要完成恐怕要很长,重点放在工艺上,选材就说下我认为的重点,硬度重量比。也就是要最高的硬度,同时最轻的重量。对于材料的硬度,有一个很关键的原理,就是同尺寸情况,厚度每变化x%,硬度就变化1-x%的立方,也就是指数级变化。举个栗子,一块面板五毫米厚,现在假设他的硬度是10,那么把这块面板打薄1毫米,也就去掉了20%的厚度,那么现在这块板的硬度就是10×80%?,5.12!只去掉了五分之一的厚度和重量,硬度只剩一半了!这个原理非常非常重要,那我说下怎么体现在做琴过程中的。&br&一块面板,硬度和重量两个指标,决定了他的频率响应,换句话说就是做成琴后是啥声音,越硬的响应频率越高,越轻得响应频率越高,相反同理。同时,我们追求重量越轻越好,因为能量是有限的,越轻能更好的响应,敏感,内部阻抗小,损耗少,效率高,这些是前提。那我们是不是把面板搞的硬硬的,响应频率高高的就好呢??显然也不是。我们希望有一个均衡的,同时是我们追求的好听的声音,从低到高都有很好的反馈。那么一块普通的面板和硬度重量比极佳的有啥区别,在补充一个原理,当硬度或重量线性变化时,频响变化也是线性的,好了,下面说为啥这么选木头,我们在制作面板时,会不断的刨,刮,磨,来修整为最终的形状,他会越来越薄,越来越轻,根据上面说的,这时我们获得了更低的频响,更开放温暖的声音,因为强度低了嘛,同时因为重量也下降了,所以面板会更敏感,然后高频响应也变好了,很完美,嗯!但是,这个过程中,重量是线性降低的,也就是高频响应是线性变好的,硬度根据我开始说的原理,可是指数级下降的!也就是现在声音很不平衡!&br&就是这么个过程,大体来讲,就是低频断崖式下跌,高频缓慢成长。所以我们需要在一开始就选一块极硬极轻得,这样在加工后还能保持不错的硬度和很轻得质量,获得平衡的,灵敏的,开放的声音。&br&我知道写的好无聊,说点普通琴用普通木头为啥声音普通吧,普通琴,如果工艺还OK的话,也就是说做出来声音还比较平衡的情况,由于木头不够牛逼,要么做的太硬,低频不够,声音不够放松自然,很紧,同时这样的质量一定不轻,反映迟钝,能量转化效率低。要么做的太薄,声音够开放了,但是高音很薄,相比中低频比较弱,泛音寥寥,没了小提琴应有的音色和力道…最好的情况呢就是很平衡,高中低都不错,该有的都有,但是整体完全没特色,既不够开放温暖,也没有凌厉凄美,给普通人拉拉是可以的,高手绝不会用这种琴,因为还不如一把有特色的琴,然后靠自己的功夫去弥补琴的缺陷。&br&当然,这些只是以木头一方面来看,其实可以靠工艺来做很多事情,以后再说,今天牛逼先吹到这里&br&&br&哈哈哈哈,没想到我认为如此枯燥无聊的东西还是有人感兴趣的,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也再一次验证了小提琴比吉他更那啥。。。。&br&那我再添加点关于木头的东西吧,然后真的要转到工艺上了,不然说不完了,有问题的话可以提出我再回答&br&其实完美的声木还有很多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手劈料(HAND SPLIT)是必须的,就是上文提到的用个斧子或者劈刀砸开个口,然后用个楔子或者专门的刀顺着木纹打开,这样的木头是完全顺着木纹自然生长方向开料的,好处就是没有RUN OUT,中文实在不好解释,就是整个木头在厚度上的木纹都是和木板表面平行的,这样对强度有好处,加工业容易,不容易呛茬,缺点就是非常的废料,因为绝大部分的木头生长时都是弯弯曲曲的,不可能完美的平直,这样劈出来的料,就有相当多的部分只能浪费掉,给大家看几个图会比较清楚。&br&&figure&&img src=&/584b15ef1debc67d06fea684a6cb4c30_b.jpg& data-rawwidth=&832& data-rawheight=&6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2& data-original=&/584b15ef1debc67d06fea684a6cb4c30_r.jpg&&&/figure&劈出来就是这样的,但是我们要知道,批出来这样的纹路,已经算是很好很好的情况了,基本上是比较平直的,大多数情况,是非常弯的。&br&再来一张图看看&br&&figure&&img src=&/532d45ca5bb430c69391c_b.jpg& data-rawwidth=&768& data-rawheight=&5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8& data-original=&/532d45ca5bb430c69391c_r.jpg&&&/figure&&br&其实手劈料不是比机器切得好,这跟料本身是没关系,而是开料方式,我们手劈的目的是找到木纹方向,而机器切出来的肯定是平整的,你完全无法知道本来是什么样,那就有可能和本来的方向完全不平行,也就是RUN OUT很严重,机器切得是这样的&br&&figure&&img src=&/ddda88ab4175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ddda88ab4175_r.jpg&&&/figure&这样的&br&&figure&&img src=&/fcdd13fc74f9bf7b6c84dc3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3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fcdd13fc74f9bf7b6c84dc3_r.jpg&&&/figure&&br&所以,手劈料很贵,然而手劈料最后也要把表面加工的平整,所以在你要的长度尺寸里非常平直的手劈料就十分难得了,价钱要贵上几倍吧。&br&但是好料的要求还没完哦!再说另一个角度的切割方式,有几种,就说最常见的径切和平切,我们肯定都选用径切的QUARTER SAWN,也就是垂直于年轮的切割方法,&br&&figure&&img src=&/5a24c34d62e14b0bbc643c_b.jpg& data-rawwidth=&386& data-rawheight=&35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6&&&/figure&&br&但是现在我们知道了,再牛逼的方法也是有区别的,一个度的问题,最好的木料当然就要完美的QUARTER,也就是与年轮完全垂直,大概这个意思&br&&br&&figure&&img src=&/cf87b3fbeccc1ac21c28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0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cf87b3fbeccc1ac21c28_r.jpg&&&/figure&&figure&&img src=&/507a8ec6f83d05a2128ad_b.jpg& data-rawwidth=&306& data-rawheight=&16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6&&&/figure&&br&这个算是很垂直的了&br&那下面这种就是比较差的了,在我看来是不能用的,但是大部分工厂琴也就这种&br&&figure&&img src=&/116a2fccbfc96aaedfb20e2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116a2fccbfc96aaedfb20e2_r.jpg&&&/figure&&br&&br&我觉得最差也要用这种,30度之内的偏差吧&br&&figure&&img src=&/91dd52b60a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2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br&而我们在做好的琴上,是很难看出来是不是完美的QUARTER的,因为这两种在表面的纹路都是平直的,完全区分不出来的。我们看到的琴的面板是下图平面的部分&br&&br&&figure&&img src=&/8c0de8a8a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8c0de8a8a_r.jpg&&&/figure&&br&要完美的QUARTER,也是比较废料的,但是这样的切法,硬度是最高的,而且横向的硬度也能最大化,原因就是木头纤维在横向上的连接主要靠木射线,只有垂直切得情况下,在成品面板的横向才是木射线的方向,不然都会是斜的。如果有机会玩玩类似云杉这种木头,你们会发现,在长纹路的方向,是很硬的,也很难弄断,但是横向硬度是成倍数的不如,而且很容易在木纹之间分开,这就为什么要完美径切的原因。木射线或者叫横纹看起来这样&br&&figure&&img src=&/eb52af6e7d4cd18e2fc0b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1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eb52af6e7d4cd18e2fc0b_r.jpg&&&/figure&&br&那这些都是一块潜在的好料,我们怎么把他切出来,那最后还是要看声音表现如何才能决定是不是好坯子,这时可以听他的TAP TONE,敲击音。不是听他的音高,因为毛坯料的尺寸各异,拿到手在尺寸大小,厚度,形状都会不完全一样,所以音高肯定不同,主要是听声音的延展够不够宽,低频够丰厚,一直往上延展到很高的频段,并且一定要丰富,这点说起来实在很抽象,没有经受大料的木材很难建立起概念,总之我们要的声音特点是,频谱宽,声音清晰,延音长,声音越丰富越好,越复杂越好。然后再根据要做的琴的风格和类型再来挑选相应特点的木材,比如响应快的还是慢一点柔和一点的,基础音很重很清晰的,还是高频泛音特别多的,偏柔和的还是偏明亮的,这些往往是不能兼得的,所以要根据琴型和风格等来选择。&br&以上只说了面板,其他比如背侧和琴颈的枫木,指板的乌木等,要求其实是一致的,特别说一下指板的乌木吧,好的乌木材料特别特别难得,除了要乌黑乌黑的,还要在整个指板长度上的木纹特别顺直,并且完美径切,而且没有RUNOUT,因为只有这样,在很长时间内,指板才不会变形,而真正无染色的纯黑,完全笔直的木纹,几乎没有的RUN OUT和完美径切,在当今已经不是价格的问题,是非常非常难买到的,除了一些放了很久的老料,当然了,符合要求的指板料,是整个琴要求干燥时间最长的一种木头,所以你知道有多烦了。&br&23日更新&br&有评论提到人工改变木头细胞结构,来达到自然干燥多年的目的,事实是这个技术近几年已经有了,在一些吉他打牌里在近两三年开始逐步使用。这种木头叫Torrefied wood,我之前也买过一套,感觉在声音上确实比普通的要明显地好,tap tone泛音非常丰富,高频听起来也比较清脆,是风干多年那种路子,然后木头质地脆了很多,第一次买回来不注意很容易就碎了,总之是对的感觉。我倒是不排斥这种技术,但是心里总觉得用这种木头做做特色可以,不过我个人最好的产品是不会用他的,一是因为我有风干很久的原料,而且品质我非常非常满意,对比过声音,感觉还是我自己挑选出来的稍好,第二,是目前用这种技术的木头,本身都不是特别好,也就是达不到我前文提到的那么多要求,最后就是我虽然不确定,但心里还是认定他无论如何也是没办法和真正自然干燥多年的木头一样的。所以,对于我自己的定位,以后肯定会尝试这种,但是高端琴一定不会用,何况用完全自然的木头做的琴,弹的越久,就会越好。&br&上个之前买的torrefied spruce&br&&figure&&im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960& src=&/fc5f225a17b135cddaf0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fc5f225a17b135cddaf06_r.jpg&&&/figure&&br&&br&&br&对比一个自然风干的&br&&figure&&im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960& src=&/f71ab48c59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f71ab48c59e_r.jpg&&&/figure&&br&这张面板是06年的,到现在也10年了&br&&br&第一张那个TORREFIED 是SITKA SPRUCE,是北美的云杉,吉他里很多见,提琴家族很少使用,第二张是意大利云杉,欧洲云杉的一种,这个还不错,但也不是我的最爱。我最喜欢的两种面板材料,一种提琴基本不会用,是ADIRONDACK SPRUCE,也是美国特产,是所有SPRUCE品种里最硬的一种,不过也最硬,钢弦吉他起源于美国,在最开始的时候一直是用这种云杉,所以也奠定了他的经典,因为只产于ADIRONDACK山脉,产量小,硬度又高,在二战时候大量用于军需,基本砍光了,所以战后极其少见了,一直在保育,近些年又可以买的比较好的了,不过价格是贵的一塌糊涂,不过也没办法,经典是不可替代的。&br&ADIRONDACK SPRUCE&br&&figure&&img src=&/090a21a6cf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090a21a6cf_r.jpg&&&/figure&&br&&br&还一种我特别喜欢的是德国云杉,也是欧杉的一种,基本上是提琴,古典吉他还有很多弦乐器,不知道传统欧洲钢琴是否也用这种当做音板,最佳的选择。德衫有着最明亮的高频,和极其极其丰富的泛音,木头质感也比较脆,我个人很喜欢这种,对于吉他来说,指弹用琴,偏向旋律性的琴简直是不二的选择,古典吉他也是选他为佳。&br&&figure&&img src=&/b2affd8fd52b74c60d20c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b2affd8fd52b74c60d20c_r.jpg&&&/figure&&br&&br&-----------------------------------------------------------------------------------------------&br&终于说到工艺了,越写越冗长&br&说工艺之前,我要再次交代一下哈,我本人是做吉他的,只是很喜欢小提琴,但是并没有做过!!因为吉他和提琴共通的地方非常多,我平时也比较关注提琴制做这方面,所以思路啊,方法啊,原理啊这些可以说说,但是,,,特别细节的和具体的就不要问我了,毕竟没有做过,肯定是不清楚的。&br&制作工艺的范围实在是很广,小处说是用什么工具,比如手动工具还是电动工具,同是手动工具,做同一样工序,也可能有不同的实现方法,这里都是有区别的,在排除水平高低的因素后,往往追求效率的方法就要牺牲效果,而有些工作就是需要非常高超的手艺才做的来,这些后面都会有所提及。往大的方面说,就是思路和套路的区别,比如绝大多数制作人,品牌等,都是按尺寸和数据制作,比如面板,背板的形状和厚度地图,每个细小的地方是多厚,可能根据某个名琴或者自己逐渐总结下来的经验来制作,每一把都尽量完美的一样。可以说,工厂琴肯定是这样,甭管多牛逼的牌子都一样,小作坊,不一定,我相信大多数也是这样的。另一种,就是因材施教了,首先,制琴师自己必须要有非常清晰的概念和目标,这把琴我要做成什么风格的,什么样的声音,用这把琴的音乐家的特点和需要的风格是什么,我做好的琴都要满足哪&a href=&tel:345678&/a&点要求。说实话,我不会拉小提琴,并不懂很多演奏风格上的区分,也收不出来琴有多少种流派,但我知道肯定是没有全能的琴,不可能有一把琴可以满足不同演奏家不同的全部需要,哪怕是斯琴和瓜琴也做不到的。所以,一定要在制作前,就想清楚这把琴的所要达到的目标,然后根据这个来选择制作材料。按我的经验,如果不刻意培养的话,非常多演奏多年乐器的人,也并不能很好的区分出两把同样乐器在声音上的区别,敏感度不是太高,当然了,大多数职业的演奏家是一定有这个能力的。但是在一个有经验的制琴师看来,不同两片木头区别真的太大了。。。&br&这两种思路的优劣我不说你也知道哪个好,但是后者需要的知识,手活,经验是需要多年的经验和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才能积累起来的。有了声音的目标,有能力挑选出最适合的木材来制作,还要知道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往往每个工序所能产生的结果,是收到很多其他制作步骤的影响的,而且这个结果还会继续影响其他的工序,怎么拿捏的恰到好处,里面需要无数的平衡,我觉得做琴就是一个不断平衡的过程。&br&由于工艺话题太大,我就想到哪说到哪了,不考虑顺序和结构了,毕竟我不是上课,只是随便聊聊自己的见解。。。&br&&br&先说下琴桥吧&br&&figure&&img src=&/b2db291b3c5c9b4c7cadeaa_b.jpg& data-rawwidth=&420& data-rawheight=&3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20&&&/figure&琴桥是一个绝逼重要的部件,前面我们说了,原声乐器,输入能量是有限的,也是杂乱的,琴的发声,是演奏家运弓,弦产生了震动,然后在弦于琴身的两个连接处,琴桥和弦枕向琴体传递震动能量。这里插入一下,琴颈部分对音色的影响,能量是有限的,传递到琴头NUT处的震动多了,到达琴体的就少了,所以想要传到琴体的震动更多,就要让琴颈,指板,琴头的质量比较大,硬度比较高,NUT的材质比较硬,这样对能量的吸收就会减少,琴桥处获得的能量就多了。往往琴颈琴头等轻结构一些,整体声音是比较轻快鲜活,靓丽一些,相反结构重一些,整体声音就会更实,有力一些。实现方式就是在选材时候,琴颈枫木的重量控制,琴颈厚度形状尺寸,琴头样式变化带来的重量,NUT材质软硬,琴弦从NUT到琴头的入弦角度等来调整。这些是方法,至于度的把握就是做琴人的事了,我就不清楚了。&br&扯远了再拉回来,接着说琴弦的主要能量现在传递到了琴桥,而琴桥的关键就在于他是链接输入和输出的中转站,他的性能不好,后面都白搭。震动通过琴桥传递到面板带动面板震动,而且整个面板的制作带来了一个EQ的效果,就是把整个琴弦各种频段的所有震动,把我们不喜欢的频率极快的衰减掉,而把好听的部分得以输出,面板的震动扰动周围的空气震动到达耳膜从而使我们听到声音,同时,面板的震动通过音柱传达到了背板,而背板主要的功能是润色,枫木在高频有比较好的反馈,来给整体音色润色,除了音柱,面板的震动还通过琴体内部的空气震动来带动背板的震动,背板震动同时在通过音箱内空气返回到面板,再带动周围空气震动发声,大概就是这么个原理。所以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你拉琴,琴弦震动,这是输入源,琴体部分是调节和输出源,而琴桥就是中转站,如果震动在通过琴桥阶段有损失了,那么到达箱体的未被处理的能量就少了,这属于先天缺陷了,再或者,对琴桥的调音不够到位,使得进入箱体内部的频率成分有缺失或者不是最佳分布,那么箱体也是无能为力的,所以,琴桥是非常关键的要素。打个比方就是一台法拉利,啥都好,但是变速箱给换成个夏利的,你说这还咋愉快的玩耍?所以,各位的琴,一定要找个靠谱的地方给你修整琴桥,自己也多学习一点相关知识,如果你已经有了一把好琴,别的不好随便动,但是琴桥还是可以尽力的调整好一点,会有很大不一样的。&br&&br&下面就详细说下如何做BRIDGE TUNING&br&&br&这个部分可能又要展开比较长,我就从我个人理解的和学到去说说,但是不保证绝对正确,同时可能也穿插一下吉他的琴桥。&br&先说下位置,琴桥比较理想的位置,应该是置于琴体“声学部分”的中心,意思就是面板在整个侧板包起来的部分的中心点,这个中线可不一定是2块面板中间粘合的那条线。同时测量的时候,最好是从镶线的内侧部分开始测量,尤其对于老一些的琴,从琴体边缘测量可能误差比较大。找到箱体的实际ACOUSTIC CENTER,按上面说的测量方法,在LOWER BOUT最宽处找到中心点,然后在C BOUT最窄出也找到中点,两点相连画出中线,然后横向在F孔的中间花个线,两线相交处就是实际的中心了。&br&琴桥的一脚要坐在低音梁的上方,不然声音会差很多,一般全尺寸的小提琴,琴桥的宽度比较完美的情况应该在41.5—42毫米,不过经常需要妥协的,根据琴颈的角度,保证坐在低音梁上,而且位于声学中心,是可以适当调整琴桥宽度的。&br&然后可以修正琴桥的厚度了,(至于厚度对声音的影响后面再细说),然后如果是刨的话,一定要留一点点余量给最后砂纸打磨,然后区分琴桥的前后也有影响,你可以看看横纹的方向,一般两面的方向肯定有区别的,把横纹方向向着琴弦更多的那面作为前面比较好。&br&&figure&&img src=&/6fbcba3eddf87a4eb20b19e1359cc25a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2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br&然后就是修整琴桥的高度,一般来讲,修正时琴桥的脚部和顶部都要修正,来达到一个比较和谐的外观,不能大额头小脚丫,或者大脚丫小脑袋都不好。修整脚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完美的于面板弧度贴合,每一处都要完全接触到,除此之外,还有试试前后是否也完全贴合,是否会晃动。接下来就是高度,琴桥冠部的修整要适应指板的弧度。到这里这些部分其实合格的技师都能帮你搞定,属于功能部分。接下来说下调音,这部分就开始有意思了,就像前面说的,琴桥是频率的过滤和传递装置,他的变化对琴最后的声音有很大的影响。&br&我们看一下琴弦的一种主要震动方式,就是运弓的方向,入图里箭头所示&br&&figure&&img src=&/7ea85ef6aaf_b.jpg& data-rawwidth=&401& data-rawheight=&27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1&&&/figure&可以把琴桥当做一个弹簧负载,从最窄处往下到FEET,可以当做弹簧,上面比较大的部分是负载的质量,根据我前面提到过的乐器制作最重要的原理,质量越轻,高频响应越好,硬度越高,高频响应越好,反之亦然。我们可以把上部的做薄,或者修正高度的时候多修上部来减轻这部分重量,来让高频响应更好,下面可以通过厚度来控制他的硬度,但是这种方式效果有限,因为如果把下面当做弹簧,硬度应该是琴桥的上下方向的硬度,所以更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削琴桥两脚之间的木头来达到改变这部分的硬度。&br&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如何增加琴桥的高频响应,因为声学是这样的,如果震动通过琴桥传递到琴体,那么所有低于琴桥本身最高震动频率的都会比较完整的传到过去,而高于琴桥震动频率的基本就会很大的损失掉了,相当于一个低通效果器,所以我们希望把合理有效的高频都保留下来,因此要提高琴桥本身的震动频率。但是,这只是简单化的表述,并不是所有低于他的频率都很平均的通过,所以需要经验和实践来指导,同时必须要保证琴桥本身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还有其他功能性要求。&br&这里为了避免混淆,还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就是物体本身的固有频率,也可以叫共振频率。如果一个物体是一个完美的点,那么他只有一个固有频率,如果是一条给定的弦,那么他有多个固有频率,比如小提琴的弦,根据弦长,粗细,张力等,这些确定了,那么他的频率就确定了,你调好音,不管是拉这根弦,还是用手拨,都是同一个音高对吧,这就是他的固有频率,同时由点变成弦之后,固有频率也从一个变成无数个,也就是这条线整个长度的频率,1/2长度的频率,1/3,1/4........当你拉这根弦的时候他们是同时发声的,只是实际来讲,当弦短到一定程度时候就基本没声音了,所以我们可以说弦有多个频率,也就是泛音啦。那么再复杂一点,就是弦变成板的时候,比如琴桥,他也是有多个固有频率的,并且是非常多的,震动模式又完全变化了,这个以后再继续展开,现在只要知道琴桥是有多个固有频率就好了。其实更复杂的在后面呢,面板就不叫板震动了,是壳震动,更烦。。&br&所以现在我们知道了,其实对于琴桥我们可以有很多可以做的,对于腰上面的部分,我们可以改变他的厚度,形状,对于腰身和下面可以改变腰的高低,厚度,宽度,脚的形状和结构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很多毛坯琴桥里挑选那些本身属性更好的。&br&对于实际的调音过程,应该有一种统一的固定的方式来测量到琴桥的最高震动频率,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如果真有人想尝试的话可以自己多试试不同的方案,因为你怎么固定琴桥,敲击哪里,音高都是不同的,所以需要不断尝试来找到最适合的办法,这里可以给一个大概的方案,并且大致琴桥最高响应频率大概在3000HZ左右,如果你找到和这个差不多的了就应该没问题。&br&&figure&&img src=&/31e3c287ede15c8ecd669b_b.jpg& data-rawwidth=&513& data-rawheight=&3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3& data-original=&/31e3c287ede15c8ecd669b_r.jpg&&&/figure&这是我看到一些研究者测量的方式,夹住两个脚来测量,可以参考。至于怎么得到音高,也多种方法,我个人因为也需要做吉他琴桥的TUNING和面板等调音,我用的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调音表,很适合干这活。&br&&figure&&img src=&/af927ecc918b8b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af927ecc918b8b_r.jpg&&&/figure&&br&还有其他更简单的方法,比如用话筒拾音,然后需要一些专业一点的录音软件,都可以看到拾取到的频率。&br&&br&25日更新&br&&br&今天说下制琴用胶,这里也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和讲究,做琴用胶最常用的大概分为动物胶和PVC胶,前一种是最传统的,人类用了几千年了,后面这种是化学脚,大概从上世纪60年代之后研发出了有明显提高的性能,现在大行其道,说下他们的区别。&br&动物胶大概可以分两种,皮胶HIDE GLUE和鱼胶FISH GLUE,HIDE GLUE主流是HOT HIDE GLUE,就是使用前需要自己熬制的,长这样&br&&figure&&img src=&/ace14d14d5ffb7df4f621ccbc04f4688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ace14d14d5ffb7df4f621ccbc04f4688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c05dddc3391701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c05dddc3391701_r.jpg&&&/figure&&br&这种皮胶一般是用猪皮兔皮等来制作的,熬制的时候,胶和水大概是1:2的比例,搅拌均匀之后大概几个小时,胶会完全吸收水分,就变成啫喱状,看起来也挺好吃的样子。然后需要加热熬制一两个小时,变成液体状就可以使用了,不过除此熬制之后,最好放一晚,冷却之后就又凝固了,第二天再重新加热再使用效果更好。&br&熬制的时候用这东西&br&&figure&&img src=&/f3dc19f90e71fdfcb7fab548c849195a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f3dc19f90e71fdfcb7fab548c849195a_r.jpg&&&/figure&&br&这个是专用熬皮胶的,好处下面说&br&这种HIDE GLUE,强度不同,有从50-400左右的,一般乐器用的强度在100多到200之间,根据情况使用。上面图中的那种强度是164,下图这种事192&br&&figure&&img src=&/ae52b54b2964ceb511ee4cc15b31c8af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ae52b54b2964ceb511ee4cc15b31c8af_r.jpg&&&/figure&皮胶使用起来比较麻烦,除了上面提到的需要提前熬制,前期准备时间长,而且可供粘合操作的时间很短,跟室温有很大关系,大概在几十秒之内。操作时间指的是你把需要粘合的部件准备好了,涂上皮胶,粘合,上夹具为止,所需要的时间。大家可能没有概念,有些工序的粘合是比较复杂的,可能还需要一些辅助工具,几十秒的工作时间真的真的太短,所以需要操作很熟练很精确。皮胶如果超过了有效工作时间,就会由粘稠的液体状开始凝固,只要开始凝固了,粘合力就不行了,所以一定要在上好夹具之前保证胶还是有效的。这也是他麻烦的一点,然后还有,在熬制的过程中,最高温度不能超过145华氏度,如果超过了就要破坏掉胶的强度无法使用,我上面那个图里的锅就是能自动控温保证温度不超过这个数值,或者也可以随便弄个电加热的小锅,然后里面放歌温度计,人工监测,就是比较麻烦。至于强度的区别,皮胶强度越高,比如192GRAM的,就会比164GRAM的工作时间短,也就是凝固的更快,所以对于超过200强度的皮胶,乐器制作基本接受不了那么短的操作时间,而且也不需要那么高的强度。然后还有比较重要的室温也要保持比较高的问题,我在上海,冬天的时候,基本上皮胶出锅5S就用不了。。。。。完全不能操作,所以需要全天把空调开到20多度才行。&br&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感觉HIDE GLUE太特么麻烦了?没错确实是这样!所以现在绝大多数都是用PVC胶了,后面再说。那现在说说HHG的优点,这么坑爹的胶,顶级乐器还都用它,一定有替代不了的优势,没错!而且优势还很多!&br&1.可完美拆开粘合的木头&br&HHG(HOT HIDE GLUE)的一个很重要特点,就是粘合好之后的部件,当想拆开的时候,比如把提琴面板拿下来,更换BASS BAR等等,只需要加热到相应的温度,胶就能完全融化,不损伤木头的把粘合处打开,这对于乐器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性能。因为一把琴,如果好好演奏和保养,是可以使用很长很长时间的,而随着使用的过程,往往需要一些维修,更换,保养等等,是需要打开接合处的。比如面板开裂了,要把面板拿下来修补,里面粘补丁,重置琴颈了等等。如果是用太棒这种PVC胶,那么是不可能在不损伤木头的情况下做到的,一定会带下来木纤维,这是好的乐器所不能接受的。&br&2.音色&br&HHG对音色是有利的,这是因为当皮胶完全干燥后,他的性状是很硬很硬的结晶状,不会吸收震动的能量,能完美的传导声音,而凡是需要胶水粘合的位置,又都是容易损失能量的地方,比如琴颈和琴体接合处,音梁粘合处,面背板和侧板接合处等等。如果是化学胶,完全干燥凝固后是有一定弹性的,那这样一定会吸收一些震动能量,对音色造成影响。&br&3.时效性无限&br&对于顶级琴来讲,这点就比较重要了,假如这把琴是用皮胶制作的,那么一百年或者二百年后,只有粘合处没有受损,那么他的粘合性能是完全不会衰退的,而且当想分开的时候,加热后跟新鲜的皮胶一样,无损伤的打开木头。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完全干燥的皮胶不会受到湿气的影响,哪怕湿度在高,胶合处也不会吸收水分而受到任何影响。试想那些古董琴都被修了无数次了,如果不是用的皮胶早就碎没了。&br&4.其他&br&还有一些相对不太重要的好处,比如耐热性好,干燥后的皮胶,比现代胶更耐热,比如在夏天的时候你把琴忘在车里,一般的胶受那么高的温度影响,很容易脱胶,但是皮胶就没事,只要达到更高的融化温度才会变化。在比如粘合的时候非常好清理,当我们上好夹具清理残胶的时候,皮胶已经变成了啫喱状,非常简单的就能清理的非常干净,而太棒这种就麻烦的多,表面清理干净了,等完全干燥后,还是能看到胶痕。还有就是皮胶是纯天然的,无毒无污染。&br&&br&下面说说鱼胶FISH GLUE&br&鱼胶的优点是和皮胶一样,可以无损伤打开胶合的木头,但是鱼胶本身不是为了用来粘木头的,据我所知是作为一种乳化剂为主要使用目的。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他跟现代化学胶一样非常好操作,平时储存的形状就是液态,操作时间也很长,很方便。现在我看也有不少卖据说专门给乐器制作使用的鱼胶了。但是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当湿度过高的时候,鱼胶会吸收水分,最后开胶,所以对于顶级琴来讲并不建议使用。&br&&br&最后就是各种现代胶,太棒这种PVC,还有EPOXY环氧树脂胶为主。&br&说说太棒这种PVC胶,基本是现在乐器制作,家具制作的主流了,看看太棒1,2,3&br&&figure&&img src=&/187b50812ced82faacf5bd3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187b50812ced82faacf5bd3_r.jpg&&&/figure&现代胶的好处很多,比如操作时间很长,像这种PVC大概可以10分钟都没问题,给了足够的时间调整和夹合,胶合强度高,比动物胶的胶合强度都高,但是这里对于乐器制作来讲没有什么用处。即开即用,需要了开盖就y用,不需要任何前期准备。所以现在99%的工场都是用这种胶。缺点就是对音色有不良影响,需要维修的时候对木头有损伤和操作难度。&br&环氧树脂胶属于超强的粘合力,和什么都能粘,不管是木头,金属,皮革什么的,太棒搞不定的就他上,但是这种暴力型的胶,你想拆开是没戏的,只能完全破坏,我估计小提琴制作是不需要用到这种胶。&br&现代胶还有一种比较常用就是CA胶,其实就是我们说的万能胶,像502就属于这种,根据粘稠度不同,操作时间也从几秒到几分钟不等,好处就是方便,缺点一大堆不多说了。&br&&br&───────&br&更新,有个概念误区,手工琴不等于好琴!&br&现在很多国内外中小品牌打着手工琴的幌子,说自己多么多么牛,也有好多人被误导以为叫个手工琴就很好,事实完全不是这样。&br&首先要搞清楚,一把琴,不是因为你是人工手做出来的就一定比人家机器线上下来的好的!好不好不在于这活是机器干的还是人干的,如果制造工艺相同,这就只是效率的区别,而且机器还更精确呢。很多牌子打着手工琴的名义,可能仅仅是因为没实力没钱上设备而已,雇了些完全不懂乐器更不会演奏的大妈或小伙,看!我们可都是纯手工制作的!这只能叫生产方式落后而已!&br&手工和工厂流水线各有优势,机器流水线适合大规模生产,效率高,如果精细化管理,控制生产流程,可以高效低成本生产大量标准化的产品,当今绝大多数的生产模式当然是这样好,比如手机电脑,汽车家具。而什么是更适合手工的,是那些高度复杂,或者不好标准化,或者需要自主判断力的工作,再就是产量太小,不是不能自动化,而是由于复杂度高产量太小,研发和生产成本完全不合算的情况。比如奔驰生产线够高水准了吧,可是Amg的发动机还是工程师全部手工组装的,航天发动机这么需要高精度的东西,也需要人工组装,超高精度的或有特殊需求打磨作业,不论是高端的镜片,金属板材,还都需要又人手来做,爱马仕的皮具,卡地亚的珠宝,凡是需要个性化,复杂工艺又没那么大产量的,都是适合手工制作的。&br&总结下来,手工制作只适合于复杂的,非标准化的,需要人大量参与评估判断的,或者生产量不足以支持机器规模生产的模式。您那完全人工标准化流水线作业的,效率又低,又没机器准确,质量还不稳定的,只能叫吃苦耐劳,跟高标准的手工艺完全不挨着啊,总不能乡下小厂做的包,非要说跟爱马仕一样都是手工制品吧?&br&说到顶级的乐器,目前还就只能是手工制作,因为涉及到大量需要经验来判断和取舍,或者机器很难做到的事。比如,选好了一块木头,琴师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他的厚度,形状,这里多一铲子,那里弧度大那么一丢丢,弄完再敲下听听声音有没有向我要的方向发展,就算为了达到一个同样风格和声音的目的,不同的琴每把在制作过程都不太一样,你说这活机器能干的了吗。而机器做的琴,同样型号的琴,不管每片木头有什么特点,都是完全一样的加工,那出来每把琴当然不能保证声音很好。&br&真正的手工琴,必定是尊重每块木头自身的特点,充分挖掘出她的潜力,而这需要琴师有相应的经验,和娴熟的制作能力,专注于细节,同时又对整把琴有一个完整的把握,不同部件结构互相的影响都要考虑在内。除此之外,如果不懂乐器,不懂音乐,对声音和演奏没有靠谱的概念,不能了解音乐人的需要和期望,怎么能指望他做出一把好琴呢。&br&所以,希望大家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手工琴,避免被忽悠,也对以后可能的选琴有些自己的判断。那么,你觉得一把经过严格和慎重的选材,由一位有经验的工匠静心打造出来的真正的手工琴,价值应该几何?&br&&br&&br&评论和私信有问买琴的问题,我真的对小提琴的品牌和价格不了解,类似买什么琴,或者我这样情况买啥价位的琴,真的无法回答…&br&我就谈下大的方面的想法供参考,很多人迷茫怎么选琴,我觉得无非两个原因,一是对琴的好坏没有鉴别力,也就是没有判断标准,正是因为不知道好琴是怎么做出来的,所以我这个答案希望能帮大家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就不会完全被商家灌输又不知道对错了。&br&二是最关键的,没有自己的靠谱的音色观。我觉得你从开始学琴那天,就要逐渐培养自己对声音的感知力,仔细去听,感受不同的声音带给你的感觉,随着时间的积累,就会发展出自己的音色概念和偏好。多和别人交流,有机会多试试更好的琴,多听好的作品,大师的演奏,甚至大师对这首曲子的理解和背后的故事等等,这句为什么这么处理,为啥我觉得这个人的版本比大多数人都喜欢的另一个版本更好听,卧槽这个揉弦要给我揉哭了,那段好听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还要多听听其他乐器的作品,比如中提大提在同音域里音色的区别等等等等……而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积累,不管对演奏技术的提升,对享受音乐,和理解音乐都有帮助。而专业的器乐学生或者职业演奏家,没人会问我买啥琴,因为他们都对细节有足够的专注,所以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么适合什么声音的琴。&br&Tips:怎么快速排除烂琴,滥竽充数的琴,或者装高端的琴(国内外的品牌都适用,尤其适用于国产),你可以去他们的网站也好,或者搜一些访谈啊推广类的文章,如果只是说我们的琴采用了很好的木材,高端的制造工艺等等,完美的做工blablabla,全是形容词,而又没有具体的令人信服的说明,我感觉基本留可以pass了。而如果你看到这里了,相信肯定也多少了解了一些好琴的该有的要素,多少应该能自行判断,总比把决定权和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好。
微信公众号:制琴师的书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做钢弦吉他的,但是最爱的乐器是小提琴,虽然没做过,但是一直也关注也学习小提琴的制作,说点自己的浅见。 先要吐槽一下吉他和小提琴的待遇简直差太多了,小提琴那叫乐器中的皇后,吉他…
&p&作为一个从音乐行业转行了的人,来点掏心窝子的真人真事儿。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音乐行业的逃兵,但是又实在感觉作为一个幕后音乐人如何以音乐为生是个解不开的迷局。我先说对于这个问题的结论,&b&我要知道怎么不违拗我价值观的做音乐为生,我就不改行了。&/b&&/p&&figure&&img src=&/22cf6fbef2e020d0c3539e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22cf6fbef2e020d0c3539e_r.jpg&&&/figure&&br&&p&之前受邀去知乎录得职人介绍所,是我和幕后圈的彬哥一起录得,认识很多年,他也是我最尊重的优秀混音师之一。他刚做幕后圈的时候微信跟我说:来注册幕后圈啊。我说我都已经不做混音了,他说没事儿,他也不做了……可能很难理解那个感觉其实挺心酸的。&/p&&p&&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cover/0/0vuwxcdsn2pw1l8.html%3Fvid%3Dk01844ni72j&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职人介绍所第4期:业内公认陈奕迅唱功最好?&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b&如果做一个行业大部分人不能养家糊口,那永远不是一件应该光荣的事儿,也永远不是健康的事儿。&/b&我们凭着一腔热血一路狂奔,有一天突然累了,不年轻了,回想一下是不是会一身冷汗。&/p&&p&&b&任何行业之所以能好,不应该依靠一群年轻或者不再年轻的人烧梦想。应该依靠一个健康的行业生态。&/b&让更多的音乐人能挣到钱,才会有更多人投身于此,更好的教育,更多的从业者,行业的平均水平才能决定顶尖的水平,不要抱着这个国家没人听音乐没人做音乐,结果出来一个音乐奇才。没有巨大基数的音乐人,又哪来的那些顶尖的佼佼者。&/p&&p&我自己是做混音师的,幕后中的幕后,我就说下这群比歌手更没出头日的音乐人怎么生活。&/p&&br&&p&2004年我高三,我记得特清楚,因为我考的艺术类,根本不用太费劲遭那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罪。见天儿跟新街口泡琴行,这哥哥教我点这,那叔叔教我点那。一业内老炮就叼着烟跟我说:北京,饿不死搞音乐的~&/p&&figure&&img src=&/145acfd90dabfc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8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p&2006年,我大二,录音系的我因为很多教书的老师水平太低,衬托的我就跟水平多高似的,当时四处干活,天天艺术做个伴奏,哪哪哪演个出什么的觉得也能挣点零花钱。&/p&&br&&p&2009年,我大四,天天住朋友家一起干活(现在这位朋友是小柯的录音师混音师),给出版社做儿歌,给参加选秀的朋友做音乐,给做传销的剪视频,是活儿就干,俩人一边上学一遍干,一个多月挣了小两万块钱,心里挺踏实,卖卖力气没工作也能过日子。&/p&&br&&p&年,我抱着自己挺牛逼的心态进录音棚工作,结果啥也不让干,学徒了半年,活活把那点膨胀感都干碎了。回炉之后开始了大棚工作的职业生涯,干了很多大型项目,春晚亚运会,各类电影电视剧民歌等等。正式进入到一个大棚混音师的工作状态。&/p&&figure&&img src=&/ebc89c751bd356923fab5_b.jpg& data-rawwidth=&4256& data-rawheight=&28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56& data-original=&/ebc89c751bd356923fab5_r.jpg&&&/figure&&br&&p&2011年,唱红打黑,我们活儿多到两个月歇了2天,每天十几个小时工作,只要想接活,一天50个小时也能全干满。音乐开始变得一点音乐的样子都没有。&/p&&p&2013年,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收缩,一个月我只需要去棚里干活的日子不到7天,那年整个音乐行业一地饿殍,尤其是做现场演出的灯光音响,直接面临着颗粒无收。&/p&&figure&&img src=&/fd0c66ae2ec_b.jpg& data-rawwidth=&4256& data-rawheight=&28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56& data-original=&/fd0c66ae2ec_r.jpg&&&/figure&&p&然后我反省了一下,如果没有国家背后的那只大手我们是否还称得上一个行业。这实在是令人发指的一件事情,这也不是我们最初学音乐的那个初衷。我挣得大部分钱不来自那些爱音乐的人,而来自纳税人的钱。&/p&&figure&&img src=&/6f77eb7d84a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6f77eb7d84ab_r.jpg&&&/figure&&p&2014年四月我离职跟我妻子一起在咖啡行业创业。&b&内心太挣扎,我彻底不知道怎么在我热爱的音乐行业内混下去了。&/b&&/p&&p&两个多月前看梁直导的音乐的秘密,哭得我稀里哗啦的,里边太多的熟面孔,朋友,兄弟。同时,&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MTQxMzk5MTE4MA%3D%3D.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梁欢导演《音乐的秘密》纪录片电影—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一个多月前在知乎录职人介绍所,虽然只剪出来15分钟,实际上跟彬哥其实聊了两个多小时。也聊了聊现在的行业,说实话离开的久了,消息根本不灵通。好像跟我离开的时候真的有了那么点不同。&/p&&p&&b&版权&/b&——其实最近引起我注意是因为我的虾米里很多音乐听不了了。曾经那个时代可以说是个版权跟开玩笑一样的年代。彬哥跟我说他也在着手做版权相关的事务,时间有限没深聊并不知道他做的细节,但是我深知&b&版权对音乐行业意味着什么——几乎意味着一切&/b&&/p&&br&&p&&b&互联网 &/b&除了各类音乐APP作为平台商的攻城略地,互联网让信息流动越来越快,一期职人介绍所有150万人看我们俩混音师叨叨了15分钟。使得曾经闭塞到令人窒息的、只有业内这一两百人才知道的东西也变得透明化。&/p&&p&我之前在知乎回答这个问题&b&#怎么判断一个录音室、录音棚的专业与否,硬件软件有何标准?&/b&#的答案里有这么一句:最终判断的依据我觉得只有一个&b&.你爱他的作品&/b&&br&这很重要,起码代表着他的水平和你的审美有所契合。听一听他做出来的东西是最重要的判断标准,这样大家工作起来会开心很多,协调很多。&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怎么判断一个录音室、录音棚的专业与否,硬件软件有何标准? - 音乐&/a&&/p&&p&所以幕后圈这么一个从来没先到会有的东西出现了。这东西我觉得其实商业上看很难通过社交属性有什么作为,因为音乐人实在是个太小的群体,但是这个平台让大家可以找到那些&b&#你爱的作品#&/b&的&b&亲生父母&/b&是谁。虽然我被拉进幕后圈完全就是冲个人头,但是我登陆进去看里边小三分之一的人都是曾经的朋友,翻看他们的作品,那份温暖,那种终于有署名了的感觉……&b&你知道,作为混音师的我们其实连署名都是很不容易的。&/b&&/p&&p&&b&最后最后,作为一个从小学音乐的孩子,一直到26岁我的音乐经历还是挣扎着挣扎着最终失败了。随着更多的了解与理解,随着版权变得避无可避,随着音乐工业中每一个工种的被尊重,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愉快的以此为生,希望我们是最后一波狼狈离开的人。&/b&&/p&&figure&&img src=&/891e1bc206b86cc8dab95bdaaec028cf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10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891e1bc206b86cc8dab95bdaaec028cf_r.jpg&&&/figure&
作为一个从音乐行业转行了的人,来点掏心窝子的真人真事儿。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音乐行业的逃兵,但是又实在感觉作为一个幕后音乐人如何以音乐为生是个解不开的迷局。我先说对于这个问题的结论,我要知道怎么不违拗我价值观的做音乐为生,我就不改行了。 之…
除了以上几位的答案之外,个人强烈推荐一个网站:&br&&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reeplay Music, Broadcast Production Music Library, Mp3 Music, See Terms of Use.&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该网站配乐资源全部免费&br&可以根据关键词进行搜索,如epic、happy,以及可以根据风格、时长、乐器等等进行搜索~~~&br&&br&&b&最关键的是:&/b&&br&&b&对同一首配乐,它提供不同时长的版本!&/b&&br&如10s、15s、30s、60s以及原始长度的版本,绝对可以省去你重新剪辑配乐的辛苦!&br&是做视频片头、场景配乐的必备网站!&br&&br&这是当年我做校园新闻片头时发现的一个网站&br&至今仍在运营当中&br&强烈推荐!!!&br&&br&————————————————2016年12月的分割线————————————————&br&看到 &a data-hash=&82cbee92bb782f5b8efef& href=&///people/82cbee92bb782f5b8efe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哈利·波菜& data-hovercard=&p$b$82cbee92bb782f5b8efef&&@哈利·波菜&/a&说我无知的可怕……&br&这……怎么说呢……&br&我在2005年发现它的时候,貌似使用权限的限制不是很多,当时我是用在学校内部使用的新闻节目片头上。&br&&br&后来,这个网站在2013年底改版,增加了很多用途和收费的声明&br&因为后来我很少做视频,也就没有太关注它了~&br&&br&因为 &a data-hash=&82cbee92bb782f5b8efef& href=&///people/82cbee92bb782f5b8efe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82cbee92bb782f5b8efef&&@哈利·波菜&/a&同学已经提及了现在这个网站的各种版权限制,&br&即使在中国,关于配乐的使用有着各种侵权行为,&br&但推荐大家还是按照网站的版权声明去合法的使用。&br&&br&以上
除了以上几位的答案之外,个人强烈推荐一个网站:
该网站配乐资源全部免费 可以根据关键词进行搜索,如epic、happy,以及可以根据风格、时长、乐器等等进行搜索~~~ 最关…
谢谢&a href=&/people/michael-chen-84& class=&internal&&Michael Chen&/a&邀请。&br&我看你的头像是在吹民乐嘛,却问了一个电吉他的问题,看来你心里其实还有有一颗摇滚心的。&br&&br&现在上午9点半,招呼打在前:我从不写短答案,估计又将是多图预警,长文长文流量不够者请自重。&br&&br&说到电吉他,绝大多数人第一时间肯定会想到世界两大吉他品牌——Fender和Gibson。在这里,我先来做一个小小的琴体形状普及,以后大家看其他品牌的琴体,心里大概就有个数了。&br&&br&首先来看Fender的两款经典型号&b&Telecaster&/b&,Tele也是我的最爱。&br&&figure&&img src=&/fd51cbfa1c_b.jpg& data-rawwidth=&745& data-rawheight=&2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5& data-original=&/fd51cbfa1c_r.jpg&&&/figure&(&b&American Vintage '52 Telecaster / 010-&/b&)&br&&b&Stratocaster(ST)&/b&&br&&figure&&img src=&/ec2bfc38b074efb7d4c40_b.jpg& data-rawwidth=&755& data-rawheight=&2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5& data-original=&/ec2bfc38b074efb7d4c40_r.jpg&&&/figure&&br&(&b&American Vintage '65 Stratocaster / 011-&/b&)&br&值得一提的是,Fender在美国是输掉了侵权诉讼官司的,它企图给自己设计的Stratocaster、Telecaster和Precision吉他在美国申请(注册)商标,但是没有成功,并且Fender曾在英国和欧洲其他地区也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这场官司历时五年,诉讼状多达20000页,在诉讼中,Fender列举了不计其数的侵权公司如Spector Designs、US Music Corporation、ESP Guitars、Sadowsky Guitars、Lakland Musical Instruments、Peavey Electronics、Warmoth Guitar Products、Schecter Guitar Research、Michael Tobias等,他们都模仿了Fender想要注册商标的那几款吉他的设计,比如1954年诞生的Fender Stratocaster。不过美国商标评审与申诉委员会却表示Fender的诉讼不成立。&br&这个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聊,下面我们接着看Gibson。&br&&b&SG&/b&&br&&figure&&img src=&/f44c2e414e28e9cbdb7054_b.jpg& data-rawwidth=&725& data-rawheight=&2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5& data-original=&/f44c2e414e28e9cbdb7054_r.jpg&&&/figure&(Custom SG Standard Historic Reissue)&br&&b& Les Paul&/b&&br&&figure&&img src=&/434a0da7e5b812f3de6bef1f5b8542f5_b.jpg& data-rawwidth=&724& data-rawheight=&2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4& data-original=&/434a0da7e5b812f3de6bef1f5b8542f5_r.jpg&&&/figure&(&strong&Gibson Custom 1955 Les Paul Historic Prototype&/strong&)&br&相比起Fender,Gibson就没去诉讼,毕竟自己的型号也被抄得河翻水翻,估计看到Fender败诉,想想可能也赢不了——毕竟如果两家公司胜诉了,那估计全世界造吉他的厂商都要给两大公司支付相当高的版权费用,一是Fender和Gibson以后不用造琴都可以天上纷纷掉钞票,二是可能也没人想造吉他了。&br&注:Gibson的ES,CS,CES, Firebird,Flying V这些经典型号叼炸天的琴就暂且不列出了哈。&br&&br&下面开始来回答一下题主邀请下的这个问题。&br&首先,要明白一件事,做工精良往往价格都是不菲的。&br&另外有个问题想要说,知名度不高但制作优良的往往真的都是一些手工定制琴。&br&&br&而且关键是对谁来说知名度不高?比如对我来说,很多我知道的琴,知名度都非常高的啊!&br&&br&但是这个问题只好从中国大陆的受众面来看待,比如在国外知名度较高,但是在国内价格死贵,或者风格的局限性,于是在国内比较小众,知名度不高这样子。&br&&br&这样就有很多答案了!&br&&br&只知道Fender、Gibson、ESP,PRS、Cort、 Ibanez、Gibson的儿子Epiphone、Fender的儿子Squier、Jackson、Martin、Taylor等等等等等等等等,这些都是远远不及格的哈!&br&&br&&br&由于琴体差不多已经大同小异被钉死了,所以,很多吉他的标志在于琴头的形状,这个大家以后要注意一下。&br&&br&包括下面出现的所有吉他,琴头真的是一道非常美丽的风景线。&br&&br&&b&注①:幸好问题问的是电吉他,所以下面不会出现任何一把木吉他。&/b&&br&&b&注②:参考价格单位为RMB。&/b&&br&&br&&b&1.Gretsch——弹Jazz,就选她&/b&&br&&figure&&img src=&/6feecfbba6f4_b.jpg& data-rawwidth=&200& data-rawheight=&1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0&&&/figure&&br&&figure&&img src=&/9d30bb2c87c764c8b7c9ae_b.jpg& data-rawwidth=&749& data-rawheight=&3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9& data-original=&/9d30bb2c87c764c8b7c9ae_r.jpg&&&/figure&&b&(Gretsch Guitars G6139-CB / 参考价:22000)&/b&&br&爵士最爱啊!如果是我可以选择,我肯定不会选择Gibson ES-335,我会直接奔Gretsch而去的。&br&Gretsch公司创办于1883年,由Friedrich Gretsch创立。后来由儿子Fred Gretsch继承并且生产吉他,1942年Fred退休,公司由Fred的儿子Fred二世和Bill Gretsch掌管(不是很了解为什么欧美国家给孩子取名字可以和老子同名)。60年代的时候The Beatles乐队成员George Harrison选择了Gretsch吉他,从此Gretsch就和The Beatles一起火了。&br&60年代末期Fred二世退休,将公司卖给Baldwin Manufacturing。Baldwin顺利的让Gretsch在1980年停产。&br&Fred Gretsch三世随即接收这个家族企业,在1995年的时候让Gretsch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2002年,Fender公司在交易中拥有了Gretsch的制造和出品权,于是Gretsch吉他,从此彻底的将自己伟大的声音传递于了整个世界。&br&其实Gretsch有一款灰常漂亮的琴值得推荐!&br&&figure&&img src=&/a410db35333bfbeba3a2d_b.jpg& data-rawwidth=&760& data-rawheight=&2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吉他音箱推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