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1 人口抽样调查调查的抽样比例设定为“1%”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不是其他比例?0.5%或是1.5%?

这个问题我真的很有发言权啊,和黑头艰苦卓绝的斗争了三年
,差点给KO &br&不过我可不是随便放弃的人啊,于是乎开始在网上搜寻各种去黑头的办法,几乎每一样都试过,差点没把脸给毁了,真是想来后怕,胆子大的啥都敢往脸上伺候,不过还好我从小坚强…&br&后来不敢再相信网上的办法,就去化妆品专卖店转悠,那些导购啊,真是专门揭我的疮疤,哎呀美女你的黑头好严重啊,要不要试试我们的巴拉巴拉,它的效果巴拉巴拉,绝对不会把毛孔变大不伤皮肤啊巴拉巴拉,我这去黑头心切的,怎么可能不上当,只要有希望就试试啊,&figure&&img data-rawwidth=&291& data-rawheight=&322& src=&/cfb3f09a1fb1c2ecd2bfa0498bdba64b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1&&&/figure&&br&事实证明什么撕拉膜,什么导出液,什么鼻贴膜,根本就是骗人的好吗&figure&&img data-rawwidth=&270& data-rawheight=&239& src=&/b92cf51ef02c9f0c0fa7d1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0&&&/figure&我又失望了,不过在这些不断摸索中,渐渐的我真的找到了克服黑头的办法&br&来来来,开始授课
&br&首先,先把脸脸洗洗干净,然后擦干,最好用一次性的化妆面巾,就是美容院用的那种大张的,我从来不用毛巾洗脸,谁知道上面滋生了多少细菌呢&br&然后蒸面,没有蒸面机的话用刚才擦了脸的面巾放在烫水里,然后拧半干贴鼻子上,最好多折几下,厚点温度更持久些,几分钟后毛巾差不多凉了,就可以了?? ? ? 不要着急,还是需要温水,再次沾湿面巾,继续放回去,看会儿电视,大概七八分钟,就可以取下来了,见证奇迹的时刻来了&figure&&im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0& src=&/aabeb75cb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br&黑头全部粗来了,密密麻麻好恶心,密集恐惧症的童鞋请把持住,这时候我们需要淡定的拿出暗疮针,用消过毒的针屁股轻轻的刮鼻子,刮得差不多了以后&br&再次拿起刚才用过的面巾,打湿温水敷在鼻子上,再去看会儿电视(我好爱看电视( ̄▽ ̄))&br&十分钟左右,再打开面巾,这次我要用到粉刺夹,我用的是那种弯头的夹子,因为之前用粉刺针刮过,这会儿就没有多少了,一些小点的黑头就要用这个啦,轻轻的用弯头按压黑头,一定要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轻轻的!轻轻的!轻轻的!整个过程都要轻柔!)然后黑头就会出来,再用夹子拔出来,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别着急用力,小心伤到皮肤毛孔变大,如果觉得还没清理完鼻子就干了,黑头不太好出来的时候,就再用湿面巾敷一会儿,(还是要温水)再继续夹&br&好了,这样下来黑头应该去的差不多了,接着用冷水整个清洗面部,擦干,抹上收缩毛孔精华,然后就是常规的护肤步骤了,不过要注意的是,擦脸的时候避开鼻子,别管它了,折磨了一晚上也该让它静静了…如果没有收缩毛孔精华,可以用冷藏的化妆水,我一般会准备一个小的喷壶,30ml左右的,倒满化妆水,放在冰箱冷藏室,每次去完黑头鼻子都觉得有点热乎乎的,喷上之后那可真是透清凉心飞扬
,好爽!!&br&平时脸上毛孔大的童鞋,洗了脸以后直接拿起喷全脸,还有脖子,然后用手轻轻拍干,再继续日常的护肤步骤,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毛孔变细了哦&br&宝贝儿们,不要轻易用自己的脸做实验,不要随便尝试任何偏方,爱惜自己的脸蛋哦!&br&&br&&br&
这个问题我真的很有发言权啊,和黑头艰苦卓绝的斗争了三年 ,差点给KO 不过我可不是随便放弃的人啊,于是乎开始在网上搜寻各种去黑头的办法,几乎每一样都试过,差点没把脸给毁了,真是想来后怕,胆子大的啥都敢往脸上伺候,不过还好我从小坚强… 后来不敢…
&figure&&img src=&/v2-9b7c3a8d0d376c9a781b8a60abc2e4b6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9b7c3a8d0d376c9a781b8a60abc2e4b6_r.jpg&&&/figure&&p&最后修改时间:日&/p&&p&
可能是因为我曾经做过买卖二手相机的行当,身边不时有朋友向我咨询买什么相机好。我发现很多朋友对不同类型相机的优劣并不是很清楚,也不了解自己对相机性能的需求是什么。这些问题导致很多人买了又贵又重的无反和单反,却发现自己还是拍不出好的照片,反而相机因为不方便使用所以就放在家里吃灰了。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怎样的相机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同时也帮大家消除一些常见的误区。&/p&&p&&br&&/p&&p&&br&&/p&&p& 首先大家要知道一个基本规律:一般来说,越高级的相机,重量越重,体积越大,价格越高。的确是有几款画质极好体积极小的相机,但是价格也是两三万元级别的。因此,一味追求高画质,换来的可能就是行动不便以及钱包空空。如果想轻松拍好照片,太过专业的相机并不是一个好选择。&/p&&p& 要选择一台适当的相机,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以及不同相机的优劣。在这里我先回答几个常见问题来介绍相机的基本知识。因为这篇文章是面向初学者的,有些地方就不写太严谨了。&/p&&p&&br&&/p&&p&&br&&/p&&p&&u&&b&1.画质由什么决定?&/b&&/u&&/p&&p& 一般来说,画质由&b&镜头&/b&,&b&感光元件&/b&,&b&图像处理器&/b&,相机程序(&b&算法&/b&)四样元素共同决定。镜头把光影投影到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图像处理器利用算法将电信号处理为一个图像文件。简单来说,一个好的相机,照片应该是接近人眼所见(成像清晰,颜色准确,纹理和质感丰富)。&/p&&p&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都会忽略对画质影响很大的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b&屏幕&/b&。现在大部分消费者都会把照片放到电脑上看。但是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一块差的屏幕,很有可能会把原本清晰、鲜艳的照片变得粗糙、寡淡。这样一来,不管买了多贵的相机镜头都没意义了。关于屏幕的色彩管理,我推荐这篇文章&a href=&/p/& class=&internal&&停止扯淡!!漫谈显示器色彩管理(二)——nfs king&/a&&/p&&p&看下面这张图片。我用手机(屏幕标称色域94% NTSC)和一台笔记本(45% NTSC TN屏)打开同一张照片,请大家留意一下当中颜色和清晰度的区别。&/p&&p&&br&&/p&&figure&&img src=&/v2-63d93fc5efca0baddc3b71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v2-63d93fc5efca0baddc3b71c_r.jpg&&&/figure&&p&&br&&/p&&p&&br&&/p&&p&&u&&b&2.相片好不好看由什么决定?&/b&&/u&&/p&&p& 很多人买单反,就是因为觉得“单反拍出来的照片好看”。其实,这里混淆了“画质高”和“照片好看”两个概念。我们日常生活中拍摄的很多题材,比如说街景,旅游照,生活照等等,对画质的要求以及相机对焦速度的要求其实是比较低的。只有诸如星空,野生动物,体育竞技等专业摄影才需要卓越的相机性能。另外,观看图片尺寸越低,对画质要求也越低。比如说,把照片打印到6寸相纸上甚至是手机屏幕上观看,在这么小的尺寸之下,其实什么相机拍起来清晰度都差不多。&/p&&p& 那么,什么才是&b&决定相片“好看”的主要因素&/b&呢?大致说来有以下几样(按重要性排序):&/p&&p& (1)决定性瞬间:一个不经意间的眼神,一个温暖的笑容,一个恰到好处的姿势... ...&/p&&p& (2)构图:构图有很多学问,大家可以看知乎别的大神的一些专栏。比较通用的原则就是画面干净,主体突出,能让人比较清楚的看出摄影者想表达什么。&/p&&p&
(3)恰当的曝光: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就是照片不太亮也不太暗。(这个不是硬性标准,但适用于大部分日常照片)&/p&&p& 就生活照、旅游照来说,以上三点能把握好,基本上就是一幅不错的照片了。可以看出,只有第三点才是跟相机性能相关的。&b&对于日常题材来说,专业相机性能助益不大&/b&。当然了,手机还是远远不能胜任“拍好照片”这个需要的,毕竟噪点控制、畸变控制和对焦速度、准度还是跟绝大多数在产相机有着比较大的差距。&br&&/p&&p&&br&&/p&&p&&br&&/p&&p&&u&&b&3.像素越高越好吗?&/b&&/u&&/p&&p&这也是一个常见的误区,很多人觉得像素越高照片就越清楚。那什么是像素呢?数码照片其实是由千万个微小的点密集而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的,这些小点就是像素点。每个像素点都有自己的颜色。在观看距离不变的前提下,像素点越密集,理论上图片就越细腻。&/p&&p&但是,肉眼对于点和点的分辨能力是有上限的。一般认为,以目前电脑的高清屏为例(横向有1920列像素点,纵向有1080排像素点),人眼在40cm开外已经不能看出一个个单独的像素点了。清晰度再提高,人眼观感的提升也非常有限。高清屏像素总量约为:≈207万像素,2.5K屏(以MacBook Pro 15寸为例)像素总量约为:≈518万。&/p&&p&这么来说,即使是老式的只有500万像素的卡片机,像素也已经跟当今的2K屏相同了。考虑到有时候要放大照片观看,如果使用高清屏的话,相机像素超过1000万也能满足多数情况的需要。当像素超过1600万,想要提高清晰度,使用更高素质的镜头效果反而更明显。&/p&&p&高像素其实只对放大照片有利,&b&如果只是普通电脑屏幕观看,很高的像素其实对清晰度帮助不大&/b&。这也是为什么拍户外广告需要用到上亿像素的相机,而消费级相机只需要一两千万像素。&/p&&p&同时,像素密度过高(像素数÷感光元件面积),会带来高ISO下噪点过多,暴露镜头缺陷等问题。目前来说,卡片机基本没得选。因为整个市场都是像素越高卖的越好,所以基本上随便一台卡片机都上2000万像素了;甚至有手机也上两千万像素的,真是疯狂。&/p&&p&对了,考虑到有的读者不一定知道什么是噪点,简单说一下:用手机或者卡片机在比较暗的地方(比如晚上只开一盏台灯)拍一张照片,放大来看会发现几乎没细节。这是因为相机产生了大量的噪点(通常是红绿色的小斑点)。有时候厂商为了不然使用者看到噪点,会故意把照片弄模糊(噪点涂抹),这样看起来没有了红绿色的干扰,观感是好了些,不过照片就更糊了。&/p&&p&&br&&/p&&p&&br&&/p&&p&&u&&b&4.什么相机能拍虚化?&/b&&/u&&/p&&p&很多朋友买单反就是为了拍出那种背景朦胧的照片。比如说下图:&/p&&figure&&img src=&/v2-fdfcd51dcabfd4fd7c43661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fdfcd51dcabfd4fd7c43661_r.jpg&&&/figure&&p&&br&&/p&&p&要拍出这样的照片,最好有:相对较大的光圈(2.8或者更大),较大的物理焦距,离被摄物体足够近。这样来说,的确是有一台专业的全画幅相机比较适合。&/p&&p&但是上面这张照片其实是我用卡片机拍的。&/p&&p&其实,要拍出虚化效果,只需要满足以上三点的任意一点就有可能做到。对于卡片机来说,虽然镜头焦距不大,光圈也稍微小了点,但是只要离得足够近,背景足够远,一样是可以拍到这么朦胧背景的照片的。但是背景太过模糊,也不一定是好事。比如你去旅游的时候,总不希望拍出来的照片连你去过哪里都看不出来吧。&/p&&p&所以就引出两个问题:第一,有没有必要为了更容易拍虚化,就多花几千元上单反?第二,自己到底多经常才会拍一张虚化照片?&/p&&p&&br&&/p&&p&&br&&/p&&p&&u&&b&5.无反和单反有什么不同?&/b&&/u&&/p&&p&单反其实是胶卷时代的产物。那个时代,人们希望在按下快门之前就能看到将会拍到什么画面,于是就在镜头和胶卷中间放一个类似于潜望镜的东西。拍摄之前通过这个“潜望镜”能看到镜头的投影,按下快门的瞬间,这个“潜望镜”会收起来,镜头直接投影到胶卷上完成拍摄。&/p&&p&但是到了数码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屏幕直接预测到将会拍到什么景物。越来越多人就觉得,原先的这个“潜望镜”令相机太大、太重了。通过去掉这个系统,相机变得不仅更轻便,售价也降下来不少。于是无反就诞生了。&/p&&p&(注:目前默认无反和微单是同一类相机。微单原本是索尼小型无反光镜相机的名称,后来引申到所有无反。)&/p&&p&所以,有没有反光镜系统,就是单反和无反的本质区别。理论上来说,只要使用了同样的镜头,同样的感光元件,同样的图形处理器,同样的算法,单反和无反的照片应该是一模一样的。&/p&&p&因为无反有不少好处,一些公司现在只做无反,不再做单反了,比如索尼、富士、奥林巴斯、松下等等。不过单反在某些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有的公司仍然将重心放在单反上,比如尼康和宾得。但要说画质的差别,实在没有明显的不同。至少没人能通过一张照片就判断出到底是无反拍的还是单反拍的。&/p&&p&随着富士推出了APS-C画幅旗舰无反X-T2,以及索尼推出了全画幅的旗舰无反α7R markII,无反和单反的差距越来越少。&/p&&p&单反优势在于:&/p&&p&1.可选择的专业镜头较多&/p&&p&2.暗光下对焦较快较准&/p&&p&3.闪光灯及其他附件有较多廉价的第三方产品&/p&&p&4.续航较长&/p&&p&5.按钮旋钮充足,布置合理,操控方便&/p&&p&&br&&/p&&p&无反优势在于:&/p&&p&1.轻便性,入门级无反可以放入普通的单肩包&/p&&p&2.连拍速度较高,可以说是远超单反&/p&&p&3.部分机型视频功能强大,能拍4K的产品已经很多了。&/p&&p&4.兼容性强,能比较容易转接其他厂家的镜头(但基本只能手动对焦),也能转接几十年前的老镜头。&/p&&p&5.部分机身有防抖功能。&/p&&p&&br&&/p&&p&&br&&/p&&p&综上所述,目前专业摄影领域依然是以单反为主,但是无反正慢慢开始侵蚀这片市场。&br&&/p&&p&&br&&/p&&p&&br&&/p&&p&&u&&b&6.是不是佳能适合拍人像,尼康适合拍风景?&/b&&/u&&/p&&p&这样的传言,大概在我出生之前就开始为人所知了吧?进入数码时代,还有类似“佳能红,尼康黄,宾得绿,奥巴蓝”之类的传言。&/p&&p&首先谈谈偏色的问题。如果把相机原始的电信号看作是语言A,最终的图片看作是语言B,那么中间转换的过程就相当于一个翻译。语言之间的翻译没有唯一正确的译法,同样的,将电信号转为图片文件也没有唯一正确的解法;不同翻译就有不同的风格,类似的,不同品牌的相机在发色上就有不同的偏向;即使是同一品牌,不同年代、不同型号的机器也会有不同的偏向。这些偏向是每家公司的工程师通过大量经验总结下来的。&b&虽然说发色有偏向,但是偏色程度往往很小,没有未校准的屏幕和打印机来得多&/b&。另外,现在市面上很多相机都提供电信号的源文件(RAW),玩家可以自己当“翻译”去把原始信号转化为图片。&/p&&p&再谈谈相机品牌和摄影题材的关系。据说几十年前,尼康镜头成像锐利,佳能镜头成像柔和,所以说尼康拍景佳能拍人(不知道有没有记错这则传言)。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并没有哪家的镜头更适合拍哪种题材的说法。各家的工程师都力图设计出综合性能良好,通用性强的镜头(废话,这样才卖的多啊)。在百度搜索“尼康 人像”、“佳能 风光”等等,都能搜出全球各地的爱好者用不同品牌的相机拍出的佳作。&/p&&p&&br&&/p&&p&&br&&/p&&p&&u&&b&7.为什么你不推荐买无反或者单反?&/b&&/u&&/p&&p&&br&&/p&&p&我很少推荐无反和单反。因为我相信,真正需要单反的专业人士,自然就知道自己需要单反;大多数人只是想要一台相机记录一下自己的生活而旅游而已。(注:有三台单反因为重量很轻价钱很低所以还是可以考虑的,后文有提到)&/p&&p&之前已经讲过,无反、单反相比于不可换镜头的相机更重更贵。那么,这些额外的重量和成本都产生在了什么地方呢?一般来说有下面这些:更大的电池、能够稳定捕捉到高速运动物体的对焦系统,防雨防尘的坚固外壳(部分机型)、控制外置闪光灯的电子元件、能够提供极快连拍速度的快门、稳定性极高的防抖系统(部分机型)、能够适应各种专业需要的大镜头(部分镜头)。当然,对于单反来说,还多了一个反光镜箱和五棱镜。那么,请大家想一想,自己到底需不需要为这些额外的专业部件花费更加多的钱和体力呢?&/p&&p&另外,购买无反、单反就相当于购买了足够的后期修图的潜力。如果自己没有PS的能力或者没有学PS的想法,那么就没有办法很好地利用这些相机了。再者,自己的屏幕、打印机能够多大程度上体现出这些图片的美呢?就如前文所讲的,如果只是一块普通的,没有用校色仪校准过颜色的屏幕,多好的相机拍出来的照片都会受到影响。&/p&&p&我的一个生态学教授,出过几本专业影集,谈到摄影时也说:“宜家出去玩都唔想带单反啊,台机又重,影咁多相翻到屋企都冇功夫慢慢执。”(现在出去玩都不想带单反,机器很重,拍完很多照片之后回到家也没工夫慢慢修图)&/p&&p&他推荐的相机是这个... ...&/p&&figure&&img src=&/v2-e2cc93ef5180e1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2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e2cc93ef5180e1_r.jpg&&&/figure&&figure&&img src=&/v2-959b100f87b7d19ab70f5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00& data-rawheight=&1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00&&&/figure&&p&果然现在的大师都转去手机拍大片了啊(手动滑稽)。&br&&br&&/p&&p&———————————————————分割线———————————————————&/p&&p&&br&&/p&&p&&br&&/p&&p&&b&&u&以下只是我随便举的例子,还有一大堆好相机&/u&&/b&&/p&&p&&b&&u&以下只是我随便举的例子,还有一大堆好相机&br&&/u&&/b&&/p&&p&&b&&u&以下只是我随便举的例子,还有一大堆好相机&/u&&/b& &/p&&p&&br&&/p&&p&&br&&/p&&p&那么怎样的相机才是适合自己的呢?&/p&&p&&br&&/p&&p&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的需求。我按照“观看图片的终端”为标准,笼统的将所有人的需求分成三类:&/p&&p&1.以分享到朋友圈为主,偶尔在电脑上看。&/p&&p&2.以在电脑上观看为主,偶尔修一点图。&/p&&p&3.以在优质屏幕上观看为主,偶尔打印一点作品。&/p&&p&&br&&/p&&p&&br&&/p&&p&———————————————————分割线———————————————————&/p&&p&&br&&/p&&p&&br&&/p&&p&第一类用户占了用户的绝大多数(对,就是绝大多数,90%以上)。这些用户的需求是:&/p&&p&① 相机价格在3000元以内(&b&廉价&/b&)&/p&&p&② 不需要怎么设置拿起来就拍(&b&易用性强&/b&)&/p&&p&③ 图片放大看要比手机拍的清楚(&b&防抖,像素不太低&/b&)&/p&&p&④ 滤镜要丰富。不用滤镜照片要鲜艳。(&b&JPEG直出好&/b&)&/p&&p&⑤ 能传图到手机上。(&b&有WiFi&/b&)&/p&&p&⑥ 最好有翻转屏可以自拍。(&b&翻转屏&/b&) &br&&/p&&p&⑦
携带较轻便(&b&比一罐可乐轻&/b&)&/p&&p&&br&&/p&&p&对于这类用户,我建议购买卡片机,也就是那些不能换镜头的相机。这类相机基本上就是为了满足以上几条要求而设计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正是因为镜头不可换,所以厂家通常都会配置性价比很高的镜头来吸引消费者。另外,这类机器的照片往往要比单反来的鲜艳。因为专业相机追求的是准确还原色彩,但有时候,比现实要稍微鲜艳一点点反而更加讨喜。&/p&&p&&br&&/p&&p&推荐几款适合这种用户的相机吧。以下相机都能满足刚刚列的要求。我之所以选择这三台相机是因为它们都很有特点:&/p&&p&&br&&/p&&p&(1)佳能G9X二代,约3000元,约一台iPad mini重。&/p&&p&特点:能放口袋,感光元件(相当于一格胶卷)尺寸比多数卡片机要大(理论画质更好),最大光圈F2.0(容易虚化,暗处拍照更方便),最近对焦距离5cm(能拍桌面小物),有防抖。&/p&&p&&br&&/p&&p&(2)卡西欧ZR65,约2000元,约一个充电宝重。&/p&&p&特点:不是自拍神器但是内置卡西欧的美颜,外形可爱适合女生,有自拍翻转屏,滤镜非常丰富,镜头能伸挺远。完全是一台为可爱的女生设计的相机。&/p&&p&&br&&/p&&p&(3)奥林巴斯TG-5,约3000元,约一罐可乐重。&/p&&p&特点:能潜水抗零下,造型硬朗,光圈大(好处上面说过了),能够拍超级微距(镜头离物体1cm),自带GPS,滤镜丰富。完全是为户外运动设计的相机。&/p&&p&&br&&/p&&p&———————————————————分割线———————————————————&br&&/p&&p&&br&&/p&&p&&br&&/p&&p&第二类用户的需求在第一类用户的基础上多了几样:&/p&&p&① 虚化好(&b&感光元件大,镜头光圈大&/b&)&/p&&p&② 夜景或室内成像较好(&b&感光元件要大,光圈要大,图像处理器要先进&/b&)&/p&&p&③ 极端光线条件下画质好(&b&镜头要有些高级镜片&/b&)&/p&&p&④ 能够设置光圈快门感光度等(&b&自定义性高&/b&)&/p&&p&⑤ 对焦要更快更稳定(&b&先进对焦系统&/b&)&/p&&p&⑥ 外形要够专业(别笑!&b&装逼&/b&本来就是摄影的一个意义)&/p&&p&同时这些用户愿意承受以下不便:&/p&&p&① 更大的重量(&b&大约一本英文字典重&/b&)&/p&&p&② 更高的价格(&b&5千~1万元人民币&/b&)&/p&&p&③ 更多时间进行&b&修图&/b&&/p&&p&④ 愿意购买一款&b&不错的显示屏&/b&(较好表达照片的颜色和细节)&/p&&p&&br&&/p&&p&对于这类用户,我推荐购买高端不可换镜头相机(相对便携,画质不错)和中端无反(比较平衡)。高端的不可换镜头相机和无反,感光元件至少是M4/3格式的。越大的Sensor,会在高ISO下带来更纯净的画面(噪点少),低ISO下带来更丰富的细节(同等像素前提下),更长的镜头焦距(虚化会更好)。这些相机的镜头会使用各种高科技的镜片,比如双非球面镜片,超低色散镜片等,这些镜片会带来更好的画面细节。与此同时,这些相机的图像处理器,往往会使用各品牌顶级的芯片,这也是对画质的一种保证。&/p&&p&&br&&/p&&p&也推荐几款相机吧。&/p&&p&(好想推荐尼康DL系列啊,可是已经连续跳票好多次了,整整一年了还是没有落实开卖日期……) &br&&/p&&p&(最新消息……尼康自己也觉得拖了一年多不是办法,所以直接把DL项目取消了……消了……了……)&/p&&p&(1)索尼黑卡RX100 V,约6000元;松下LX10,约5000元;佳能G7X markII,约4000元。约一个充电宝重。&/p&&p&特点:这三台机器的定位和设计思路都很相似。都是在卡片机身中搭载了1吋sensor(对于卡片机来说基本是最大了),配置了素质极高的镜头(高级镜片多,全程大光圈),使用了各家最新的图形处理器。个人感觉他们是市场上画质和便携性最平衡的机器了吧。其中索尼黑卡有电子取景器;松下最大光圈稍大(1.4);佳能变焦范围更广(等效24-100mm)。当然它们中间还有一些不同,就看购买者自己的取舍了。&/p&&p&(2)富士X-T1,上一代旗舰无反,机身约4500元,加镜头后约700克。&/p&&p&特点:外形复古,富士独有光圈-快门-ISO-曝光补偿 全旋钮控制模式,逼格奇高。防雨水防尘埃防零下,APS-C画幅,去低通滤镜,1600万像素。上一代旗舰无反,性价比很高。&br&&/p&&p&(3)佳能EOS M5 + 15-45mm 镜头,无反,约5800元,约一本英文词典重。&/p&&p&特点:和佳能中端单反一样的感光元件,对焦系统以及图片处理器。镜头还不错,绝大多数题材都能拍好。外形挺专业的。能换镜头,也能使用佳能的单反镜头(前提是需要买佳能的转接环)。有翻转屏可以自拍。综合性能很不错。&/p&&p&(4)松下GX8,无反,单机身约6000元,配镜头后约一本英文词典重。&/p&&p&特点:防雨水防尘。M4/3格式Sensor令机身更加紧凑,镜头体积&/p&&p&(5)尼康D3400或D5600,单反,单机身4000元以下,450克重。佳能 EOS 200D,单反,单机身3300元,430克重。 &/p&&p&
为什么我要在这里推荐单反呢?这是因为这三台单反价钱和重量都跟无反相仿。如果实在想体验单反,这三个差不多是最适合预算不多的初学者的机型了。&/p&&p&(6)索尼 ILCE-5100L + 16-50mm 镜头,微单,约3000元,约350g重。&/p&&p&特点:这是我知道的&b&在售的最轻和最便宜的的APS-C画幅机身&/b&。综合素质不错,虽然是2014年的机器,但是画质依然是目前的主流水准。不足的地方在于:1.机身太小不适合男性握持。2.没有模式切换旋钮。总体的操控体验也略差。&/p&&p&&br&&/p&&p&———————————————————分割线———————————————————&br&&/p&&p&&br&&/p&&p&第三类用户是真正的专业摄影发烧友。这群人有自己爱好的题材,懂得自己更需哪些性能,不需要哪些性能,通常这些人已经有一定的镜头或者机身积攒,有自己买惯的品牌,我想这个人群也不需要我的什么建议了吧。他们自己就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了。&br&&/p&&p&不过还是列两台APS-C画幅的旗舰无反和两台中端单反&br&&/p&&p&(1)索尼 α6500,单机身约9000元,加镜头后约1kg。&/p&&p&(2)富士X-T2,单机身约10000元,加镜头后约1kg。&/p&&p&(3)佳能80D,单机身约6000元,加镜头后大于1kg。&/p&&p&(4)尼康D7500,单机身约8500元,重量各项性能和佳能80D互有上下。&br&&/p&&p&&br&&/p&&p&&br&&/p&&p&&br&&/p&&p&最后请各位厂商爸爸请给我结一下广告费(滑稽)。&/p&&p&同时重点批评一下尼康和宾得,我从胶片时代就支持你们了,可是你们的产品研发和推广现在都搞成什么鬼样子了?&/p&
最后修改时间:日 可能是因为我曾经做过买卖二手相机的行当,身边不时有朋友向我咨询买什么相机好。我发现很多朋友对不同类型相机的优劣并不是很清楚,也不了解自己对相机性能的需求是什么。这些问题导致很多人买了又贵又重的无反和单反,却发…
&b&1.我国的人口形势十分严峻:&/b&&br&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b&1998年已经降到了1%以下,2008年以来一直在0.5%的水平徘徊&/b&。&br&对比:世界人口平均增长率(1.2%)&b&;&/b&中等收入国家(1.2%);美国(0.7%)、英国(0.6%)巴西(0.9%);印度(1.2%);高等收入国家(0.6%)。&i&&b&(数据来源:世界银行)&/b&&/i&&br&&p&&b&&/b&&b&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b&&/p&&figure&&img src=&/fac5f52d9cac825c382c_b.jpg& data-rawwidth=&713& data-rawheight=&2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3& data-original=&/fac5f52d9cac825c382c_r.jpg&&&/figure&&p&&i&&b&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b&&/i&&/p&&br&&br&&b&2.总和生育率已经连续二十余年低于更替水平&/b&&br&&p&总和生育率的变化更能反映人口增长问题的严重性。总和生育率是指育龄妇女在育龄期间(一般认为是15到49岁愿意并且能够生育的婴儿数量)世界平均更替生育率水平(即保持人口长期稳定需要每对夫妻生育孩子的数量)为2.1,一般认为我国略高于这一水平为2.2左右。&b&&i&我国自1993年开始已经持续20余年总和生育率低于2.2的更替水平,目前为1.7左右(世界银行的数据,六普显示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为1.181,考虑到漏报瞒报因素,我国人口学专家普遍认为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为1.4-1.5)&/i&&/b&&/p&&p&&b&3.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突出&/b&&/p&&p&1960年以来中国和印度0-14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变化比较&/p&&figure&&img src=&/4376faeff1bafb2d5fac27_b.jpg& data-rawwidth=&776&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6& data-original=&/4376faeff1bafb2d5fac27_r.jpg&&&/figure&&p&&b&&i&数据来源:世界银行&/i&&/b&&br&&/p&&p&与同为发展中大国和人口大国的印度比较,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0-14岁和65及以上人口占比与印度基本相同,自7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少子化和老龄化趋势开始显著快于印度,&b&&i&1960年中印0-14岁人口占比分别为40.0%和40.3%,到2014年则为17.2%和29.2%;与此同时,我国老龄人口比例从3.7%上涨到了9.1%,而印度仅从3.1%上涨到了5.5%&/i&&/b&,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问题显然更为严重和紧迫。&/p&&p&&b&4.性别比例失衡或影响深远&/b&&/p&&p&性别比例失衡对人口结构的影响则更为深远,按照人口学的理论,人口出生适宜性别比在107,由于男性夭折比例要高于女性,随着男性比例的相对下降,在适婚年龄段,两性比例会趋于平衡,而目前,我国低幼年龄段人口比例严重超高,根据2010年“六普”数据,&b&&i&我国0-4岁、5-9岁和10-14岁性别比例(女=100)分别为119.1、118.7和116.2&/i&&/b&,预示着未来十到二十年适婚年龄段性别比相对当前更加失衡。&/p&&br&&p&此外,单独二胎严重不及预期。“单独二胎”在全国正式实施时,国家卫计委曾估计,每年将会新增超过200万个新生儿,而试点满一年后全国各省市报告的申请总量仅为128万份,剔除省市虚报和申请后并未生育等因素的影响,预计新生儿实际新增不足100万个,远低于国家卫计委的预期。&/p&&br&&p&综合以上因素,可以看到,全面二胎某种程度上是我国不得已的选择,但是,全面放开二胎是否有效呢,事实上,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对人口的长期增长几乎没有作用。原因就在于:&b&低生育率是难以逆转的!低生育率是难以逆转的!低生育率是难以逆转的!&/b&&/p&&p&&b&年日本人口总和生育率变化&/b&&/p&&figure&&img src=&/f4b38e11bb1951cf1dcdde35823d02cf_b.jpg& data-rawwidth=&634& data-rawheight=&2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4& data-original=&/f4b38e11bb1951cf1dcdde35823d02cf_r.jpg&&&/figure&&p&&b&&/b&&b&年新加坡人口总和生育率变化&/b&&/p&&figure&&img src=&/1fb7e98e4_b.jpg& data-rawwidth=&634& data-rawheight=&2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4& data-original=&/1fb7e98e4_r.jpg&&&/figure&&p&&b&&i&数据来源:世界银行&/i&&/b&&br&&/p&&p&以日本和新加坡为例,日本自1974年开始人口总和生育率水平开始低于更替生育率水平,自80年代初,日本开始采取一系列的鼓励生育措施,然而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只有在年间有一个短暂的生育率回升,此后生育率一路下滑,2003年左右已经下滑到了1.3以下。&/p&&br&&p&新加坡建国时生育率曾高达5.4,为抑制人口过快增长,70年代开始,新加坡提倡节育,提出“两个孩子就够了”等口号,取消生育多个孩子家庭的部分福利,生育率开始急剧下滑,1977年生育率首次低于更替水平,到80年代中期,生育率已经降到1.6左右,1984年新加坡开始鼓励接受高等教育的夫妇生育3个以上的孩子,但是并没有起到效果,1986年生育率下降到了1.4,当年新加坡取消了计划生育和人口委员会并鼓励生育“三胎”以上,1988年生育率提升到了接近2,然而次年生育率就再次进入了下滑通道,此后生育率继续下跌,2013年生育率已经跌到了1.2以下。&br&&/p&&br&&p&事实上,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东亚文化圈的生育率水平整体较低,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口径,2013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平均生育率仅为1.8,而考虑到北美和澳洲的发达国家对地区平均生育率水平的拉低,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的生育率要比1.8更低,明显低于人口更替水平。&br&&/p&&p&&b&&/b&&b&年世界主要区域人口总和生育率变化&/b&&/p&&figure&&img src=&/f78f68dc0b7fb13_b.jpg& data-rawwidth=&660& data-rawheight=&3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0& data-original=&/f78f68dc0b7fb13_r.jpg&&&/figure&&p&&b&&i&数据来源:世界银行&/i&&/b&&br&&/p&&br&&p&除了地区性的相对低生育率影响之外,我们认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将会导致单个育儿支出随之上升,动摇育龄夫妇生育多胎的意愿;而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则提升了育龄妇女的劳动参与率,三十年来,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女性受教育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会使得我国低生育率水平难以逆转。&br&&/p&&p&&b&&/b&&b&年我国人均GDP(美元)水平增长&/b&&/p&&p&&figure&&img src=&/6c7be7aaf54dab8f0a482e_b.jpg& data-rawwidth=&652& data-rawheight=&2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2& data-original=&/6c7be7aaf54dab8f0a482e_r.jpg&&&/figure&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分别在1995年和2007年达到了中低等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2014年我国人均GDP为7593.9美元,接近中高等国家收入水平(7967.0美元),而中高等收入国家自1996年以来,生育率一直低于更替水平,2000年以来,平均总和生育率均在1.9左右。&br&&/p&&br&&p&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或许对于低生育率的持续有更明显的作用,&b&&i&自2003年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女生与男生入学比例(男=100)持续升高,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女生与男生入学比例(男=100)已经从2003年的82.9提升到了2013年的115.0,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从102.6提升到了110.3,2008年,我国高等院校女生与男生入学比例首次超过100,即高等院校女生入学数量首次超过男生&/i&&/b&,随后2010年我国高等院校女生与男生入学比例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b&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女生高等院校入学率仅为男生的1/3和一半&/b&,受高等教育女性比例的提高对于生育率的降低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br&&/p&&br&&p&在写这篇报告时,我做的假设就是在2016年会正式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但是根据国际经验,这种全面二胎政策对于人口增长的刺激作用也仅仅会维持两到三年的时间。&/p&&p&我在以下的假设下,做了比较乐观的人口增长估计:&/p&&p&&b&&i&假设:&/i&&/b&&/p&&p&(1)全面放开二胎所催生的婴儿潮不具有持久性,婴儿潮持续期为3年,即年。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的人口统计规定,把育龄妇女的年龄区间设定为15-49岁,年每年各年龄段的育龄人口妇女数量以“六普”数据为基础进行平移调整。&/p&&p&(2)二胎政策调整对于“15-19岁”和“45-49岁”两个年龄段的生育率的影响微小,可以忽略不计。全面放开二胎对于“20-24岁”和“25-29岁”两个年龄段的育龄妇女具有生育率明显的提升作用。“30-34岁”、“35-39岁”和“40-44岁”三个年龄段的育龄妇女受政策影响会“补偿生育”,“补偿生育”是全面放开二胎导致新生儿增加的主要因素。&/p&&p&(3)假定和2018年“20-24岁”和“25-29岁”两个年龄段的育龄妇女受全面放开二胎影响,生育率分别同比前一年提升10%、10%和-5%,不考虑死亡对于育龄妇女人口基数的影响。&/p&&p&(4)假定由于放开二胎导致的补偿生育使得“30-34岁”、“35-39岁”和“40-44岁”三个年龄段的育龄妇女生育率分别提升至“五普”对应生育率的50%、75%和60%,新增新生儿在三年完成生育,三年新生儿占补偿生育新生儿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0%、50%和30%。&/p&&br&&p&根据“六普”数据,全国总和生育率(未考虑漏报、瞒报)为1.18,假设漏报瞒报率为15%-20%,再考虑到2013年末以来实施“单独二胎”的政策效果,估算2015年人口总和生育率约为1.5。近十年来我国新生儿数量在万左右,2015年新生儿数量约在万之间,取1600万作为未实施人口正常调整的新生儿“自然增长量”,超过1600万的新生儿数量为受到人口政策影响的“新增数量”。不考虑死亡率对于育龄妇女基数的影响,根据“六普”数据,估算年育龄妇女数量分别为3626.0万、3573.7万、3531.1万和3460.0万,整体呈逐年递减的趋势。&/p&&br&&br&&b&经过我的测算,同比不实施单独二胎的新生儿“自然增长量”(即1600万),年新增新生儿数量分别为190.1万、271.3万和104.1万,合计新增新生儿566.6万。&/b&&br&&br&&br&&b&这已经是比较乐观的估计!&/b&&br&&br&&p&&b&这已经是比较乐观的估计!&/b&&br&&/p&&br&&p&&b&这已经是比较乐观的估计!&/b&&br&&/p&&br&&p&事实上我个人认为,在不考虑强制生育二胎这种奇葩政策出台的前提下,对于直接的人口增长仅为300万-400万,甚至更低,而所谓的婴儿潮,可能根本不会出现。&/p&&br&&p&&b&几句感慨:&/b&&/p&&p&&b&有的政策能够摸着石头过河&/b&&/p&&p&&b&有的政策可以有决策思维惯性&/b&&/p&&p&&b&有的改革可以稳健推行&/b&&/p&&p&&b&但是人口政策&/b&&/p&&p&&b&或许不具有以上三个特点&/b&&/p&&p&&b&人口红利消失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b&&/p&&p&&b&或许是中国正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b&&/p&
1.我国的人口形势十分严峻: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998年已经降到了1%以下,2008年以来一直在0.5%的水平徘徊。 对比:世界人口平均增长率(1.2%);中等收入国家(1.2%);美国(0.7%)、英国(0.6%)巴西(0.9%);印度(1.2%);高等收入国家(0.6%)。(…
我每次想这个问题都会想的很发散,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br&&br&比如我会想,现在我们家是两室一厅,再有一个万一性别不同,应该每人有自己的房间,那么,原地段多15个平方。。。。就是多了……我接下来20年工作时间都赚不回来的钱。要么就是把房子卖了,学区买个小的,自己住到郊区,住郊区吧还得有人带,那只能自己辞职了。辞职就无法看见雄性生物捕猎的状态了,而且过个几年再去上班,肯定憋坏了。&br&&br&而且现在好工作的门槛都不低,等娃出道估计更高,两个娃都要留学负担也挺大的。&br&&br&如果孩子以后在国外,养老也指望不了他们,如果在国内,他们万一要我带他们的娃怎么办,我是退休以后开个晚托班么!我对于早教不拿手啊。。。。&br&&br&至于大家说的失独问题,我有想过,不可能两个娃死了一个会庆幸还好我还有一个,不难过哦……怎么着白发人送黑发人都是人间惨剧,以前朋友的爸爸就是中年去世,他们兄弟姐妹四个,老太太也一样没熬过去,一直郁郁寡欢就……走了。一个娃万一不幸了,我受不了可以自杀啊,两个娃你还不能自杀。。。还得坚强地活下去。&br&&br&当然万一有28岁富二代美少年哭着喊着要我生的话……总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每次想这个问题都会想的很发散,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比如我会想,现在我们家是两室一厅,再有一个万一性别不同,应该每人有自己的房间,那么,原地段多15个平方。。。。就是多了……我接下来20年工作时间都赚不回来的钱。要么就是把房子卖了…
四十年前实施计划生育的时候也没想过现在遇到的尴尬啊,国家真是搞笑,一看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各种政策都来了。说好的一个孩子好,国家帮养老呢!?年轻人再不生孩子,国家该把当年因为超生所罚款的钱用来补贴鼓励多生了吧。国家管的这么宽,有没有考虑过人权,有没有考虑过这整整四十年因为计划生育而打胎死去的婴儿?计划生育洗一次脑,开放二胎又洗脑,尼玛真的把我们当朝鲜人?
四十年前实施计划生育的时候也没想过现在遇到的尴尬啊,国家真是搞笑,一看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各种政策都来了。说好的一个孩子好,国家帮养老呢!?年轻人再不生孩子,国家该把当年因为超生所罚款的钱用来补贴鼓励多生了吧。国家管的这么宽,有没有考虑…
&b&比CHINA人囗密度高的国家有很多,有穷的有富的。&/b&&br&&b&人口密度与国家的贫富无直接简单因果关系。&/b&&br&&b&我们现在肯定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富,也比历史上任何时代的人都多。&/b&&br&&br&在一个好的制度里,人是资源,没看到每个公司都有人力资源部吗?&br&好公司天天招人,扩张,赚大钱;&br&垃圾公司天天裁员还活不下去。&br&一个坏的制度,人就是负担。&br&什么是好的制度,好的制度可以让人尽可能的发挥天赋与才能,价值自然就出来了。&br&坏的制度,把人当成物,当成机器的零件,人的价值就只有零件的价值,而消耗要大的多。&br&&br&&br&我们看到世界主流国家均受益于战后婴儿潮,而饥荒全部出于社会主义专制国家,强如苏联,弱如朝鲜,饥荒永生相伴,显然不是因为人多。&br&&br&&br&相对自由的环境,人创造的价值大于消耗,人自然是愈多愈好,有了人口基数,各方面的天才会自然涌现,财富也随之而增。&br&&br&从古至今,中国都是大国,为什么是大国,&br&就是因为人口多,而不是因为土地多,&br&没看到小国打战几十人起,中国打战几十万人起吗?&br&&br&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的GDP会全面超越美国,大家都很肯定,why?&br&这就是因为我们人多,&br&&br&技术虽有壁垒,终将可以共享的,发达国家的生活标准,实际上应该是地球上每个国家的生活标准,科技已经到了这一步,科技是共享的,一切的阻碍,全是因为制度。&br&&br&而中国的最强对手是印度,因为印度的人口基数将随时超过中国,科技是可以学习的,技术是可以掌握的,民族劣根性也是可以改进的,制度是可以改变的,但人口基数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br&&br&欧洲那些发达国家,人口基数太小,3000万人口的国家,人口要增到一亿,需三倍,世代更替率要达到恐怖的程度,他们要像母猪一样生几十上百年,而现在看来,无论思想理念还是其它,他们不可能这么做,没有人口的国家都终将成为三流国家。&br&&br&&b&讲到这里,会有人提出疑问:&/b&&br&他们说,人口多了,资源是有限的,地球就这大,怎么办,&br&&b&在经济学领域看来,资源是无限的,能源也是无限的,一切都只是个成本问题。&/b&&br&&br&&b&比如:&/b&某一天,地球的铁资源不够用了,铁的价格必然渐高到无人可以承受,那么发射火箭去小行星带把数公里、数十公里直径的小行星推向近地轨道,进行太空采矿,成本将是划算的。&br&注:小行星大部份成分是铁。技术现在就可以实现,只是成本问题。&br&&br&&b&又比如:&/b&石油是现在的主要能源,唯一的原因就是石油成本低!&br&几十美元一桶,这是目前的核电风电太阳能成本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所以大家都用石油。&br&当石油上了一百多,页岩气技术就有了市场了,当石油价格降到页岩气成本以下时,页岩气技术又没市场了。&br&假如有一天页岩气也快用完了,人类就会使用别的技术,开发新的能源。&br&&br&假设,石油突然十年后用完,页岩气二十年后用完,煤炭三十年后用完,那这些能源的价格会逐渐高到谁也用不起。&br&地球人集中全部人力物力,投入可控核聚变,将是划算的。&br&&br&乐观点,三年就可以做出来,五年就可以民用,十年后成本会降到趋向于零。&br&人的潜力从战争中就可见一二,只是没逼到那份上。&br&&br&&b&再比如:&/b&人太多,住不下怎么办,建高楼,建高楼还住不下,外星殖民。&br&想像一下那个时代,更有前途的事业,就是外星殖民,所有的商业公司,政府机构都在进行这方面的技术开发,必然会导致技术不断更新,成本不断下降,最终民用化,也许有一天你移民火星,跟你搬家去另一个城市是一个概念。&br&&br&在经济学看来,只要有足够的人口基数,就有无穷的智力资源,这种智力资源是指数形增长的,任何资源的问题、技术的问题,都只是个成本问题。&br&&br&&br&&br&&b&生育本就是自然规律,人群会根据所有信息自我调节,人为强制的大规模计划,所产生的蝴蝶效应,现在刚刚有所显现。&/b&&br&&br&&b&第一阶段是男女失衡,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b&&br&&b&第二歩是年龄失衡,老的多,小的少,年轻人负担极重,生活品质不断降低,愈发不敢生育。&/b&&br&&b&第三歩恶性循环,工作人口少,压力大,不敢生,工作人囗更少,压力更大,更不敢生,拿股市来比喻,抛的人比买的人多就会跌,跌又导致抛的人更多,行成下跌趋势。&/b&&br&&br&&b&由于强制减少人口来达成的人口下降趋势,可能无法自然止降,而强制生育太不现实。&/b&&br&&br&&b&中华民族成为历史也不是没有可能,我国的生育率已经只有1.18了,全球排名219,仅高于香港澳门新加坡,&/b&&b&如此低到变态的数字让人不寒而栗,且仍在降低中。&/b&&br&&br&总和生育率是指每个妇女一生生育的子女数量,中国目前阶段,即使没有大规模战争、瘟疫、自然灾害,每个妇女平均生育2.3个孩子才能保证世代更替。如果每个妇女平均生育1.15个孩子,则每一代人(长期平均25年左右)人口减少一半,并且形成全社会8421型人口结构。&br&&br&2010年人口普查各省生育率:&br&全国:1.1810&br&&br&京0.7067;&br&沪0.73665;&br&辽0.74;&br&黑0.75;&br&吉0.76;&br&津0.9128;&br&浙1.017;&br&藏 1.0496;&br&苏1.05385;&br&陕1.0545;&br&粤1.064;&br&蒙1.0708;&br&川1.075;&br&晋1.095;&br&闽1.1195;&br&渝1.164;&br&鲁 1.166;&br&甘1.2779;&br&豫1.3;&br&冀1.31;&br&鄂1.34;&br&宁1.36;&br&青1.37;&br&赣1.385;&br&云1.4;&br&湘1.417;&br&皖1.48155;&br&琼 1.51265;&br&新1.52885;&br&黔1.74785;&br&桂1.78975&br&&br&&b&为了推脱罪责,他们说计划生育没有影响,既然没有影响,为什么不取消计划生育?&/b&&br&&b&为了不自打脸,这等关头,放开个二胎还不情不愿。&/b&&br&&br&&b&就计划生育政策本身而言,人类最基本的生育权被贱踏,多少母亲怀胎八九个月被强制引产,多少人被强制节扎上环,我们是人类,不是猪狗!&/b&&br&&br&&b&如果将来评选人类历史上最恶政策,也许计划生育能排第一。&/b&
比CHINA人囗密度高的国家有很多,有穷的有富的。 人口密度与国家的贫富无直接简单因果关系。 我们现在肯定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富,也比历史上任何时代的人都多。 在一个好的制度里,人是资源,没看到每个公司都有人力资源部吗? 好公司天天招人,扩张,赚大…
从「单独两孩」到「全面两孩」,时间恰好过去两年。「单独两孩」的效果,想必大家都已经看见——截止至日,成功进行再生育申请并且通过审核的仅有131万对夫妇,远低于计生委之前所谓的每年100到200万对新增新生儿的预测。那么,「全面两孩」会给中国人口带来多少改变呢?&br&&br&&b&政策窗口大小&/b&&br&&br&&br&一些朋友根据单独二孩的经验,给出了这样的判断:人们已经不愿意生育了,全面二胎,也不会有很大效果的!&br&是否如此呢?先看一张图:&figure&&img src=&/d6ce86f7ddc97d0ab94d_b.png& data-rawwidth=&678& data-rawheight=&3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8& data-original=&/d6ce86f7ddc97d0ab94d_r.png&&&/figure&上图是CFPS(2010)数据中,分妻子年龄的夫妇对数。绿色部分在很多地区早已可以生二孩,之前的「单独两孩」政策,也只是对其中的红色部分起作用。而「全面两孩」政策,作用的是图中的蓝色部分。蓝色部分的夫妇总量,是红色部分夫妇总量的接近9倍。换个通俗的说法,如果「单独两孩」只是将生育政策的窗户打开了1指宽,那么「全面两孩」就是把窗户一下子开到十指宽了。&br&&br&&b&年龄结构&/b&&br&&br&但是,9倍的政策窗口大小并&b&&u&不&/u&&/b&意味着「全面两孩」就肯定会带来「单独两孩」的9倍新增人口,原因可以看下面两张图:&br&&figure&&img src=&/edbb4ffa724bf_b.png& data-rawwidth=&677& data-rawheight=&3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7& data-original=&/edbb4ffa724bf_r.png&&&/figure&&figure&&img src=&/ac5c6abd7a_b.png& data-rawwidth=&677& data-rawheight=&3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7& data-original=&/ac5c6abd7a_r.png&&&/figure&可以看到,单独夫妇虽然人数少,但是夫妇年龄结构相对年轻,集中在25到30岁左右。而非独生子女夫妇的年龄结构就要老得多了,竟然是40岁以上的部分最为集中。较为老化的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全面两孩」的政策效果。&br&&br&&b&生育意愿&/b&&br&&br&虽说所有非独生子女夫妇都会被包括在政策作用对象之内,但是,「全面两孩」真正的政策作用对象,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非独生子女夫妇,已经有一个孩子,且在没有政策限制的情况下想生第二个孩子。理由很简单,如果已经生了两个孩子,那么已经不在「全面两孩」政策允许范围之内。而如果这对夫妇一个孩子都没有,那么他们生的第一个孩子在没有「全面两孩」政策时也是允许的。我们正是要找到这样一群人,计算他们的第二孩的生育意愿到底有多少。&br&&br&从CFPS数据中,可以看到仅有一孩的非独生子女夫妇数量占比如下图:&figure&&img src=&/9e2aaaefdb5ebbc1a50fcb_b.png& data-rawwidth=&677& data-rawheight=&3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7& data-original=&/9e2aaaefdb5ebbc1a50fcb_r.png&&&/figure&&br&&br&从总数上来看,大约50%的非独生子女夫妇已经有了一个孩子,且他们集中在30岁左右。使用CHNS的数据,可以计算不同家庭情况女性的生育意愿,问卷中题目的问法是这样的:在现有情况下,「如果你可以选择所要孩子的数量,你想要几个孩子?」。这是一个询问生育意愿的题目。我们将那些已经有了一个孩子的非独生子女夫妇全部拿出来,检查他们的分年龄生育意愿,见下图:&br&&figure&&img src=&/d178abdc97316a_b.png& data-rawwidth=&677& data-rawheight=&3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7& data-original=&/d178abdc97316a_r.png&&&/figure&&br&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随年龄下降趋势。在一个妻子为20岁的非独生子女夫妇家庭中,如果已经有了一个孩子,那么他们的再生育意愿为0.9个孩子;妻子年龄越大,再生育的愿望也就越低。&br&&br&&b&「全面两孩」&/b&&b&政策释放的生育意愿有多少?会增加多少新生儿?&/b&&br&&br&将每个年龄段的夫妇中已经有一个孩子的非独生子女夫妇数量算出来,乘以这个年龄已经有一个孩子的非独生子女夫妇的再生育意愿,最后按年龄加总,总数约为2517万人。意思是,&b&受「全面两孩」开放的影响,对于现有夫妇来说,共有2517万个意愿内生育将不再违反政策。&/b&&br&当然,这2517万个不再违反政策的意愿内生育,并不一定会成为生育现实。我在这篇文章(&a href=&/chenqin/& class=&internal&&单独二胎政策,为什么卫计委算错了? - Clean Data - 知乎专栏&/a&)中提到过,从生育意愿到生育现实要走很多道关卡,最后的实际生育数量必定要少于意愿数量。那么,从意愿到现实的转化率是多少呢?&br&&br&一个简单的方法,是计算「单独两孩」政策释放出的意愿与实际生育之间的差距。使用同样的数据和方法,我们可以算出约303万被释放出的生育意愿。根据之前的数据,「单独两孩」实施一年半左右,被释放出的生育意愿的审批通过量为43%(审核通过131万)。按照这个意愿到实际的成功率&u&&b&,如果&/b&&b&「全面两孩」立即实施,一年半之内的审核通过量会达到1085万人。若审核通过的夫妇绝大多数都能够成功生育,两年左右将会新增1000万左右的新生儿,相当于在当前基础上每年新增33%的新生儿。&/b&&/u&&br&&br&&br&读到这里,可能有读者表示十分欣慰,而另外一些读者可能已经倒吸一口冷气。切莫着急,1000万新生儿看起来数量虽大,却有着许多先决条件和限制因素。&br&&br&首先,这1000万人是根据现存夫妇的总量和结构计算出来的,是一个生育意愿总存量的释放,也是一个&b&&u&一次性&/u&&/b&的释放。当这批人的生育意愿释放完毕,接下来,就得靠新增的新婚非独生子女夫妇继续进入这个政策的作用窗口中,除非有什么「全面三孩」之类的进一步政策出现。&br&&br&但是,新婚的非独生子女夫妇,本身就是一个正在萎缩的群体。根据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一个1990年出生的人口,是独生子女的概率仅有20.8%,2000年出生的人口,独生子女概率上升到47.2%,按照这个速度,一个2010年出生的人口,是独生子女的概率可能会超过70%。那么,在一个最一般的假设下,1990年的非独生子女夫妇概率应为0.8*0.8=0.64,2000年的非独生子女夫妇概率就下降到0.53*0.53=0.28。等到2010年出生的孩子进入婚姻阶段,非独生子女夫妇的概率就只剩下0.09了。「全面两孩」的政策窗口,会很快越变越小。&br&&br&其次,新婚的非独生子女夫妇的生育意愿也在下降。根据2013年CGSS数据,女性按照年龄分的生育意愿如下图(注意坐标底部为1.5)所示,2013年的15至19岁女性,生育意愿仅勉强多于1.5个孩子,这批人进入婚姻后,因「全面两孩」政策而被释放出的生育意愿也会相应减少。&br&&figure&&img src=&/9ecf062dd1e968eda17b8_b.pn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9ecf062dd1e968eda17b8_r.png&&&/figure&&br&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在计算出1000万这个数字时,所使用的数据都是2010年数据。到现在,已经5年过去,一些有生育意愿的女性可能已经无法再生育,新增的非独生子女夫妇比例也在降低,他们的生育意愿也比5年前又低了不少,这导致被释放出的生育意愿,已经没有2517万那么多,或许已经下降到了2000万左右;另外,单独夫妇的比例上升,也使得「单独两孩」被释放出的生育意愿也可能不止303万那么少,用实际审批数字131万比上增大的生育意愿数字,算出的意愿转化率也不会有43%那么高。因此,考虑到数据使用时间和变化趋势,&b&我们比起5年前,面临的是&/b&&b&一个正在萎缩的生育意愿,乘上一个被高估的意愿转化率,两年内「全面两孩」政策导致的新生儿增量可能会比1000万还要低一些。如果&/b&&b&「全面两孩」&/b&&b&政策的实施推迟,新生人口增量还会进一步降低。&/b&&br&&br&综上所述,「全面两孩」如果能够立即实施,会释放2000万人以上的生育意愿,这会在两年内带来一个1000万人左右的人口增量。但随着存量意愿释放完毕,新增非独生子女夫妇比例的降低和年轻人生育意愿的萎靡不振,「全面两孩」在未来3至4年后的政策效果会快速减少,并让位于「单独两孩」的政策效果。而之前计算的前提,则是政策立刻落地施行,落地施行得越晚,效果也会越差。&br&&br&后记:&br&1,本文仅讨论人口情况,暂时不涉及其他社会现象,可能有些跑题,向大家道歉。&br&2,一些回答说,人口结构会从421变成422,这个比喻很有趣,但不是全面两孩的结果,而是双独二胎的结果。如果夫妻双方均非独生子女,在全面两孩的作用下,是会从442变成444。&br&3,还有一些回答说,全面两孩放开会导致女性找工作更难,但其中还存在差别——独生女早在单独二胎时就已经受到影响了,在这一轮政策中其实根本没有受到影响,只有非独生女才受到这一轮政策影响。对于独生女来说,由于非独生女会因为本轮政策受到更大的歧视,在性别替代比较差的情况下,非独生女没能进入的岗位难以分配给男性,会留给独生女,因此独生女的处境反而会比之前有所好转。&br&4,任何放松生育限制的政策,都只能对目前生育意愿较高的那批人起作用,当限制逐渐放松,意愿生育率在政策限制线以上的那批人群的存量全部释放完毕之后,再继续放开生育,对意愿生育原本就低于政策限制的人们来说,毫无作用。中国目前的情况便是如此,30岁以上女性的生育意愿远高于新婚女性,放松生育限制,对前者有用而对后者无用,此时如果政府想要继续提高生育率,就只好用到经济激励,行政推动,甚至是强R^&KI%HR
从「单独两孩」到「全面两孩」,时间恰好过去两年。「单独两孩」的效果,想必大家都已经看见——截止至日,成功进行再生育申请并且通过审核的仅有131万对夫妇,远低于计生委之前所谓的每年100到200万对新增新生儿的预测。那么,「全面两孩」会给…
10月29日补充:新华社已经播 发中共允许全面二胎的公告。对于国家民族这无疑是个好消息。这是全面废除计生之前的阶段性胜利。特别感谢易富贤博士非常艰苦的努力工作, 让民众对计生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当然还有很多包括携程网主席梁建章、第一财经记者王羚等众多人士的不懈努力。&br&=========&br&&br&谢邀。&br&&br&&u&主要是因为30年一胎化恶果显现,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明白计生是一个巨大的错误。&/u&&br&&br&&b&人类是一切的根本原因和最终目的。一切用危害、减少、消灭人类来解决问题方法都是最荒唐、最错误的事情。(&/b&这句话什么意思?打个比喻,有个人的小孩消化不良,去看儿科,医生诊断一番后说,你这个小孩吃不好饭,治疗得花钱,你养着也浪费钱,不过我有一个国外专家给的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接着不由分说从抽屉里拿出一把手枪把小孩一枪爆头了。医生吹了吹枪管的硝烟,接着说,你看,小孩消化不良的问题解决了,你也会更加富有,这是我们巨大的成就。不用谢我了)&br&&br&&b&1. 经济面临严重衰退&/b&&br&经济简单来说就是:劳动生产率 * 劳动力数量。&br&30年一胎化政策使得今天劳动力面临严重短缺,从2012年开始中国劳动力就开始进入快速下滑通道。中国经济随之开始不举。李开了很多药方,但是见效不大。因为经济的本质放在哪里。&br&&br&&u&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增长。&/u&&br&&br&&b&有人说科技进步可以弥补人口减少带来的生产力下降。问题是科技靠什么增长和进步?&/b&&br&&b&仍然靠人口增长。&/b&人口增长带来财富和劳动力数量增长,才可能投入更多资金和人力研发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美国、日本劳动生产率增长最快的年代是60~70年代,主要是战后婴儿潮人口的推动。1980年代之后随着人口增长的放缓,西方科技明显放缓了。彼特泰尔说,我们70年代相信21世纪的科技是飞行汽车,然而我们只得到了140个字而已(指推特)。&br&&br&也就是说,人口增长使得经济的两个基本因子:劳动力数量、劳动生产率同时增长。反之亦然。所以从历史来看,&br&========================&br&&b&经济增长率 = 人口增长率的平方&/b&&br&========================&br&1500年世界人口4.75亿,GDP 2470亿美元。2001年世界人口60亿,GDP 37万亿美元。500年间人口增长了12.6倍,GDP增长了149倍,GDP增长正好是人口增长的平方。&br&&br&推行过计生政策的国家都面临严重的经济衰退,比如日本。日本短暂推行非强制性的计生政策,仅限于宣传。但是日本生育率也受到极大影响,从1995年开始,日本劳动力比例开始下滑,到今日仍然在下滑,日本经济因此从来也没有走出低迷状态。日本经济在世界的影响力下降很多。&br&&br&&figure&&img src=&/ded9acdee3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ded9acdee3_r.jpg&&&/figure&&b&上图:&/b&中国劳动力人口衰退趋势&br&&br&&figure&&img src=&/8fa20f14690adfe_b.jpg& data-rawwidth=&359& data-rawheight=&2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9&&&/figure&&b&上图:&/b& 日本劳动力数量与世界GDP份额之间的关系&br&&br&&figure&&img src=&/b394dcb721c244ab6af2a_b.jpg& data-rawwidth=&590& data-rawheight=&3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0& data-original=&/b394dcb721c244ab6af2a_r.jpg&&&/figure&&b&上图:&/b&日本总抚养比与GDP之间的关系。蓝色为GDP,红色为总抚养比。在低抚养比的两个时间段,日本经济表现都很好。1995年之后日本抚养比一直没有下降,日本GDP发展也是长期低迷。(总抚养比 =(老龄人口+未成年人口)/ 劳动力人口)&br&&br&而地球上只有中国推行过严酷的一胎化政策,其后续劳动力下降幅度非常惊人,后果要比日本可怕的多。中国由于计生带来的巨大人口危机,经济将进入长期的停滞和衰退,短期内不可逆。&br&&figure&&img src=&/5ade46e35afee08f500f_b.png& data-rawwidth=&496& data-rawheight=&3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6& data-original=&/5ade46e35afee08f500f_r.png&&&/figure&&b&上图: &/b&早在中国经济还坚挺的2011年,基辛格就淡定的告诉美国人不要担心中国崛起。为何?因为他就是国际计生运动的主要策划者!基辛格现在应该如释重负了,因为他早在三十多年前就通过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怂恿资助“计划”中国的人口而将中国的崛起“计划”掉了。&br&&br&&figure&&img src=&/a99f63ba962eea5e0f92_b.png& data-rawwidth=&555& data-rawheight=&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5& data-original=&/a99f63ba962eea5e0f92_r.png&&&/figure&&b&上图: &/b&我们看看问题有多严重。基辛格为何这么肯定中国竞争不过美国?2030年后,中国每年减少劳动力近千万,什么经济体能承受这种劳动力下降速度而不崩溃?(这个预测还是保守的,近年统计2012年劳动力就开始减少了,可见实际生育率比统计要低)&br&&br&&b&2. 养老问题日益严峻,老无所依几成定局&/b&&br&只生一个好,政府给养老。&br&计生干部这口号喊的很好听。但是仔细分析一下,政府是一个花钱部门,政府如何养老?还是靠收税嘛!税收哪里来?劳动者劳动。请问一个国家劳动者比例大幅度下降,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大幅度增加,那么政府哪里来的资源可以给你养老?这是不可能的事情。&br&归根结底,养老就是本质就是靠年轻人劳动,当年轻人严重不足的时候,无法提供足够的产品和服务,老人还能指望什么?&br&表现在明面上,就是养老金的巨大亏空。现在还有70后婴儿潮人口劳动支持就已经这个样子了。等30年后70后婴儿潮人口靠谁养老?我估计除了学秦始皇60岁活埋人也没有更好的出路了。当然我们可以起个好听的名字叫:计划死亡。&br&&figure&&img src=&/cf49eca592d1ed87e419cf_b.png& data-rawwidth=&497& data-rawheight=&3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7& data-original=&/cf49eca592d1ed87e419cf_r.png&&&/figure&&br&&b&3. 国家安全面临挑战,独立完整受到威胁&/b&&br&一个国家人口不断减少,其结果就是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不断下降。一胎化会导致一代人口减少50%, 一代也就是30年而已。计生政策已经执行了30年,之所以我们还没看到人口大幅下降是因为老人还没有死,如果一胎化再执行30年,我们国家将失去75%的人口。将成为只有2~3亿人口的国家。但是全世界可没有计生了。届时印度人口应该会超过15亿。越南人口与中国人口差距显著缩小。不要说印度,就是越南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都将能威胁中国。&br&同时,由于少数民族没有计生,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人口将占中国人口的一半以上。当一个国家主体民族没有优势数量的时候,往往就是四分五裂。科索沃就是最好的例子。&br&计生30年。汉族从98%的绝对优势比例,狂泻到现在的90%多点。中国人口占全球比例从年的22%,下降到今日的不足20%,这是非常吓人的减少速度。&br&50年后,中国这个国家能否保持完整和独立将是一个大大的问号。&br&&br&&figure&&img src=&/f4ff721afa3f2dcbebd79b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1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f4ff721afa3f2dcbebd79b_r.jpg&&&/figure&&b&上图:&/b&世界主要文明人口相对比例的变化趋势(年)&br&注:中华文明含中国大陆和港澳台,1950年前数据来自《中国人口史》(1988),之后来自2010年人口普查的推算,假设2014年完全放开但不鼓励生育。其他国家1950年前来自Maddison(2008),之后为联合国人口署中方案预测。)&br&&blockquote&由于现在中国人口依然在增加,而且还会持续一些年,有人认为不如等中国人口停止增长再放开。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人口趋势有极大的惯性。现在人口增长的原因是,接近生命终点的老年人口也不多,只是中青年人口较多。等到60后开始老去,中国人口将急剧衰减,持续时间将持续几十甚至上百年。根据我们之前最乐观的估算,即使2014年完全放开,如果不大力鼓励生育,中国从年,每年也都将减少上千万人,40年内减少30%。这种衰减在人类历史上将是空前的。与此相比,过去20年遭受所谓人口衰减灾难的俄罗斯人口下降不过3.4%,扣除移入人口的自然下降也不过7.8%。—— 携程网主席 &b&梁建章&/b&&/blockquote&--------------&br&&br&&b&4. 最简单的算术:一对夫妇(2个人)必须生3个小孩,这个民族才能保持人口不减少。&/b&&br&任何一个文明如果不能保证平均一对夫妇生育3个小孩,这个文明必然灭亡,这只是时间问题。最简单的算术。但是,中国的不孕率已经高达12%,还有大量的晚婚族、丁克和同性恋,这要要求一对有生育能力的夫妇必须生4~5个孩子,我们这个民族才能延续下去(不减少而已,更不要说保持增长了),请问如果现在还坚持一胎化,那不就是自杀吗?&br&全面二胎不过是由快速自杀变为慢性自杀,不会对中国今后的大衰落有太大影响。&br&&figure&&img src=&/1cd66e5f9c498bf577b716a0b70b6405_b.pn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1cd66e5f9c498bf577b716a0b70b6405_r.png&&&/figure&&br&&b&5. 国际计生谎言渐渐被识破&/b&&br&许多人认为计生是中国的土政策。其实不然。计生运动的主要策划和推动者是&u&约翰·D·洛克菲勒&/u&及他的助手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u&亨利·基辛格&/u&及美国政府。&br&洛克菲勒他们早在1920年就开始对或秘密或公开的对外国人进行绝育。1970年之后,洛克菲勒财团通过其代理,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将削减第三世界人口定为一项美国国家政策(国家安全备忘录200号,简称NSSM-200)。从福特政府开始实行。迄今为止美国政府在此政策的投入已经超过173亿美元。(小布什时期迫于美国宗教界的压力美国政府短暂终止了对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资助,但是奥巴马上台之后这个政策和资助又恢复了。)&br&&br&&i&快速参考:&br&人类生命国际(Human Life International)Brian Clower博士所著的《Kissinger Report 2004》估算,1965年到2004年美国共投入了173亿美元的经费用来控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主要投入到美国国际开发署;其次是投入到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i&&br&&br&这173亿美元如何花?你直接这么搞人家没人会上当,美国政府就通过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美国国际发展署这些三方机构来进行,宣传所谓“人口危机”(人口危机快没人信了,他们下一个宣传主题是“气候危机”),渲染人口是问题,然后他们就跳出了“帮”你解决“问题”了。他们打着幌子诸如“生殖健康”、“关爱女性”、“关爱女童”这些看上去非常人性化的名字,行使绝育第三世界妇女之实。&br&同时,他们会资助和培养“人口学家”,为他们的人口政策摇旗呐喊。你去查查中国的所谓人口学家,有多少没有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背景?&br&中国的计生在1979年接受联合国人口基金会5000万美元赞助,然后大规模展开的。1979年的5000万美元是什么概念?&br&&figure&&img src=&/96ba71a4ee5aa03d31b4_b.pn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1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96ba71a4ee5aa03d31b4_r.png&&&/figure&&br&我们看看从洛克菲勒资助的美国大学毕业的计生干部给大家带来什么理论:&br&&blockquote&&b&计生说辞1:&/b& “中国人口分布不均匀。西藏、新疆都不合适人住,所以没法跟外国比。”&br&&b&真相:&br&&/b&这个说辞的谬误在于:把中国人口分布不均匀及1/3国土不适生活视为特别现象,但是实际是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普遍现象。&br&全球发达国家的人口普遍居住在少数的大城市中,分布都不均匀。根据马太效应,大城市人口会越来越多,小城市或者农村人口会越来越少,因为集中居住效率更高。越是发达的国家,人口分布越不均匀。比如日本东京地区人口就占了全国人口的25%,莫斯科一个城市人口占了全国的10%,英国伦敦人口占了全国的13%,巴黎都市圈占法国人口的18%。&br&在看“西藏、新疆等1/3国土不适生活”这个说法。换个说法:中国2/3的土地都是适合人类居住的。这在全世界范围来说都是非常高的宜居水平。而中国宜居面积高达50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美国。某些国家比如埃及,96%的面积都是沙漠,以色列45%都是沙漠,可耕地不足20%。日本75%面积为山地丘陵,不适合人类聚居。整个欧洲的平原面积也不过60%,还没中国多。中国的地理环境是世界上最适合人类聚居的地方,历史上中国最多占了45%的全球人口,这就是明证。&br&&br&&b&计生说辞2&/b&&b&:&/b& “10个人可以分到蛋糕吃,想象下100个人分会怎么样?饿死了!”&br&&b&真相:&br&&/b&这个说辞的谬误在于:蛋糕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人的劳动的结果。&br&得有人种地、有人养牛、有人磨面、有人烘焙,这十个人才有蛋糕吃。假如说10个人有能力做一个1公斤的蛋糕,那么100个人将会有能力做一个100公斤的蛋糕(人的生产率增长是人口增长的指数关系)。现实情况是10个人根本没蛋糕吃,因为10个人根本达不到生产蛋糕的需要的分工数量。&br&&br&&b&计生说辞3&/b&&b&:”人多占用资源多,资源不够用了,人越多人均资源就越少了“&br&&/b&&b&真相:&br&&/b&1. 资源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产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石油、煤炭、矿石存在了亿万年,如果没有人的智慧和劳动开采利用,根本就不是资源。同样,铀矿、海水、太阳能这些之前都不是资源,但是未来人们可能从水中提取几乎是无限的聚变资源,或者利用太阳能提取不尽所谓清洁能源,只要人口在不断增长,人类的能力就会不断增长,能开发的资源也就越多。&br&2. 所以,随着人数量的增长,人越多个人能获取的资源也就越多,历史已经证明了这点;&br&3. 土地资源。有人说耕地这些资源是有限的,人越多肯定越少,一定有极限,人太多肯定喂不饱肚子。让我们看看事实:1900年小麦亩产50公斤,人口16.5亿,2000年小麦亩产已经突破600公斤,人口才只有70亿。100年中小麦亩产增加了12倍,而人口仅仅增加了4倍多点。也就是说虽然现在70亿人,但是对土地的需求反而比100年前更少了!实际上农业发展是人类所有产业中最慢的,因为土地多的是,人口增长非常缓慢,随便就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没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去增产。要知道在半导体领域每18个月性能就可以增长一番。&br&4.食物、服装、水电、电器这些产品在我们支出中所占比例越来越低,要知道,中世纪人有一件袍子都是很贵重的财产。这说明人创造资源的能力在随着人口的增加在不断增强。&br&&br&&b&计生说辞4&/b&&b&:”看看现在城市里多拥挤了、房价这么高!还要那么多人干嘛?“&br&&/b&&b&真相:&br&&/b&1. 中国城市确实拥挤,但是这并不是因为中国人太多,而是中国城市化进程非常快,大量原来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而城市建设不力,跟不上城市化发展造成的。特别是耕地保护政策,严重制约了城市向城郊扩张。&br&2. 高房价是土地垄断限量供应及禁止非房企建房造成的。实际上中国人人住别墅都没问题,我们计算下:13亿人*每人35平方/别墅0.5容积率 =9.1万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中国0.9%的国土面积即可住完,这相当于现在重庆市大小。如果你说住别墅太奢华我们住低密度小区吧,按照容积率2, 则只需要2.3万平方公里,也就是相当于二级城市大庆市的面积即可。晚上大家回家睡觉,中国其他99.7%的地方都空无一人!&br&3. 纽约东京等现代化大都市的城市人口密度平均为1.5万人平方公里,这包括了住房、休闲、工作的空间,按照这个标准计算。中国全部13亿人住在城市里需要8.7万平方公里土地,正好相当于一个重庆市的大小。&br&&br&关于中国大城市发展之怪现状和原因,我写的另外一个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我国人口预计 15 年内是会逐渐分散在大中小城市,还是继续向大城市集中?我们应留在大城市发展吗? - 臧大为的回答&/a&&br&&br&&b&计生说辞5&/b&&b&:”要怪就怪毛爷爷鼓励生育生的人太多了,现在必须计生“&br&&/b&真相:1950年中国人口5.6亿人,世界人口25亿,中国人占比22%。1980年中国人口10亿,世界人口45亿,中国人占比22%,可见所谓毛时代鼓励生育人生太多了,纯属子虚乌有,不过是跟世界人口发展同步了而已。战后30年是所谓”婴儿潮“时期,和平环境带来了高生育率,全球人口大增长,带来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史称”黄金时代“,中国生育率只不过是没有落后太多。&br&&br&&b&计生说辞6&/b&&b&:”少生快富,越生越穷“&br&&/b&&b&真相:&br&&/b&1. 经济发展的第一因素是人口增长,这学过经济学都知道。经济的本质就是:消费+劳动力数量*劳动生生产率。1500年世界人口4.75亿,GDP 2470亿美元。2001年世界人口60亿,GDP 37万亿美元。500年间人口增长了12.6倍,GDP增长了149倍,12的平方=144,&b&GDP增长是人口增长的平方!&/b&这清楚的告诉我们一个道理:&u&&b&每一个人降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增加了一份力量,我们每个人都从中获益!&/b&&/u&&br&2. 人不是猪,养猪都能产生价值,养人产生的价值更是不可限量!因为世界只有人是有创造力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纳税人,我们每个人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养活家人,还能创造产品和服务,养活和提供给其他人,我们每个人还有纳税养活政府。实在是我们每个人养活了社会,而不是社会养活了我们!&br&3. 计生30年,减少了至少1.5亿人。我们算算1.5亿人的价值,按2010年中国人均GDP 2万元,70年寿命创造人民币182万元价值。这是按照不变的GDP计算的,实际上科学不断在进步,社会也是,人民是在前人的智慧之上进行生产劳动的,所以创造价值的能力会越来越大。那么1.5亿人就是182万*1.5亿 ,273万亿,也就是说计生1.5亿人造成GDP损失总计超过273万亿元人民币。更不要谈这些人能带来的其他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了。&br&&figure&&img src=&/bc7cc9a414fcf92bdaa0_b.png& data-rawwidth=&499& data-rawheight=&3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9& data-original=&/bc7cc9a414fcf92bdaa0_r.png&&&/figure&&br&&b&计生说辞7&/b&&b&:“只生一个好,政府给养老”&br&&/b&&b&真相:&br&&/b&1. 一个民族一对夫妇必须生育2.1个孩子才能保证未来不至于灭亡。如果只生一个孩子这个民族会8、4、2、1的快速衰退和灭亡;&br&2. 所以一胎化相当于一代灭绝50%前人DNA,2代灭绝75%前人DNA,3代4代下去,我们民族就比大熊猫还稀罕的物种了!这些灭绝的DNA都是5000年风雨流传下来的,岳飞、文天祥、李白、杜甫、关羽、秦琼、文王。。。。他们的后裔和基因都要消失在一胎化下了,未来的中国爱因斯坦、爱迪生、甘地、孙文也都没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每个人的基因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比大熊猫还珍贵千百倍。&br&3. 养老金的本质是用现在年轻人缴纳的资金养老人,就跟老鼠会是一样的,必须不断的有年轻人加入才能维持,计生下的中国未来年轻人将会急速下降,养老金体系必然崩溃。&br&&br&&b&计生说辞8&/b&&b&:“中国环境承载不了那么多人,生下来你养啊?”&br&&/b&&b&真相:&br&&/b&1.随着人数的增加、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强,对自然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地球在人类科技的推动下,其承载力是在不断增强,而不是减弱。环境保护只在于人类的意愿,人口越多,其能力越大,保护环境、改进环境的能力就越强。举例:日本人口密度比蒙古国多200倍,但是日本的环境保护比蒙古国好的多。&/blockquote&&b&
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里充分肯定了人类意识对物质世界的重要性。诚然,没有人类意识的参与,宇宙就犹如黑暗里的宝石,无人知晓、无人喝彩。而且,人类的意识是我们可感知的宇宙中唯一有创造力的东西,按照薛定谔的观点,正是人类意识的参与,才让虚空的原子变成了现实的世界。我试着这样理解: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创造了世界。正是我们人类的自主意志赋予了宇宙实在的含义。那么,越多的人类,将有越多的创造力,我们的世界将越加繁荣精彩。&br&&br&借用史蒂文·兰兹伯格在《性越多越安全》一书中,在“多子多孙多福气吗”这一章里的结尾:一个有更多人口的世界不仅会有更繁荣的景象,我们也能够有更多的朋友来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愁,陌生人之间可能会有更多的点滴感动在心头,我们也更有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爱。我们希望能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世上。&br&&/b&&br&&b&重温下国父孙中山先生的话共勉。虽然时间已经过了近百年,但是他的智慧仍绽放着耀眼的光芒:&/b&&br&&figure&&img src=&/353d7bc6d8fb9d2e57d048_b.jpg& data-rawwidth=&133& data-rawheight=&17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33&&&/figure&&blockquote&我们现在把世界人口的增加率,拿来比较一比较。近百年之内,在美国增加十倍,英国增加三倍,日本也是三倍,俄国是四倍,德国是两倍半,法国是四分之一。这百年之内人口增加许多的原故,是由科学昌明,医学发达,卫生的设备一年比一年完全,所以减少死亡,增加生育。他们人口有了这样增加的迅速,和中国有什么关系呢?用各国人口的增加数和中国的人口来比较,我觉得毛骨耸然!&br&&br&从前满洲人不能征服中国民族,是因为他们只有一百几十万人,和中国的人口比较起来,数目太少,当然被中国人吸收。如果美国人来征服中国,那么百年之后,十个美国人中只参杂四个中国人,中国人便要被美国人所同化!&br&&br&百年前有一个英国学者,叫做马尔赛斯,他因为忧世界上的人口太多,供给的物产有限,主张减少人口。曾创立一种学说,谓:“人口增加是几何级数,物产增加是数学级数。”法国人因为讲究快乐,刚合他们的心理,便极欢迎马氏的学说,主张男子不负家累,女子不要生育。他们所用减少人口的方法,不但是用这种种自然方法,并且用许多人为的方法。法国在百年以前的人口比各国都要多,因为马尔赛斯的学说宣传到法国之后很被人欢迎,人民都实行减少人口。所以弄到今日,受人少的痛苦,都是因为中了马尔赛斯学说的毒。中国现在的新青年,也有被马尔赛斯学说所染,主张减少人口的!&br&&br&中国是全世界气候最温和的地方,物产顶丰富的地方,各国人所以一时不能来吞并的原因,是由他们的人口和中国的人口比较还是太少。到一百年以后,如果我们的人口不增加,他们的人口增加到很多,他们使用多数来征服少数,一定要并吞中国。到了那个时候,中国不但是失去主权,要亡国,中国人并且要被他们民族所消化,还要灭种。象从前蒙古、满洲征服中国,是用少数征服多数,想利用多数的中国人做他们的奴隶。如果列强将来征服中国,是用多数征服少数,他们便不要我们做奴隶,我们中国人到那个时候连奴隶也做不成了!&/blockquote&&b&6. 最严重的问题:30年全面系统化一边倒的洗脑式宣传和教育之下,中国人还能不能立即醒来,还是在30年后奄奄一息、遍体鳞伤之后才会醒来?&/b&&br&在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推动下,中国把计生定为国策,写入了宪法。这在全世界可没有第二家!也永远不会再有第二家了。洛克菲勒财团、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资助并培养了大量的所谓人口学家,来形成系统的思想,编织好这个理论大网,从小学到大学,到社会,我们都能感受到国际计生运动的宣传威力。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中国人均资源稀少。中国人太多。中国人太多都是废物,中国合理人口应该在xx亿,人越少,国家就会越发达。久而久之,大多数人都被成功洗脑,形成了定势思维。什么叫成功洗脑?就是提出一个问题,他想都不要想立即就给出了答案。你说给不一样的观点,他还跟你急。这是应为人的大脑是一部机器,当神经元形成永久连接之后,改变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我们面临几个问题:&br&&br&1. 由于长期宣传,大部分国民都已经失去了对计生问题的正确理解和反思能力。我见过很多人,从三轮车夫、公司白领、到资本家、领导,都很少对此问题有清醒认识和警觉的。换句话说,他们已经沉睡了,而且永远唤不醒了。&br&&br&2.计生有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这也是基辛格的计划之一。基辛格说过一句话,官僚机构一旦成了,就难以取消。出处我找不到了。但是我记得是基辛格说的。所以计生官僚机构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和权力,一定会极力保持计生持续下去。&br&&br&3. 所以我并不看好中国今后在人口问题是会迅速向好的方向发展,除非真的天开了眼,奇迹出现。中国可能会慢慢的二胎到全面取消计生在最近几年,但是中国的计生思想很难得到立即清除,毕竟30年的宣传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那么,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仍然可能会继续保持在1.2~1.3之间,不会有明显改观。并且即使清除计生思想和生活社会中的影响力真能非常神奇的成功了,中国生育率仍然不会有很大改变,应为从国家社会的经验来来看,一旦国家的总和生育率低于1.2,将进入低生育率陷阱,长期无法恢复。&br&&br&也就是说,中国今后的人口老龄化、人口衰退、经济衰退、养老问题、国家安全等由于人口减少引起的问题,已成定局,基本是无法改变的。虽然我在这来啪啪打了万把字,基本并没有什么卵用的。&br&&br&那么,我为啥还要写这么长。我只是说我们犯错了,我们固然要承受代价,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停止再犯错,至少我们可以做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们至少可以选择不再犯错,坦然无惧的积极面对前人失误带给我们的挑战。&br&&br&&br&&b&人类是一切的根本原因和最终目的。一切用危害、减少、消灭人类来解决问题方法都是最荒唐、最错误的事情。&/b&&br&&br&&figure&&img src=&/09ed877fdb31bc0b441c64aa0158f10b_b.png& data-rawwidth=&528& data-rawheight=&4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8& data-original=&/09ed877fdb31bc0b441c64aa0158f10b_r.png&&&/figure&&i&图片来源:观察者网。&/i&&br&&br&========================================&br&生命的第一目的是让自身延续下去,让其DNA延续下去&br&国家的第一目的是其成员生存下去,让其成员DNA延续下去&br&========================================&br&&br&---------&br&参考资料及来源:&br&联合国人口基金在1979年就与中国签署了5000万美元的资助项目,资助中国计划生育。参考来源:易富贤博士《大国空巢》。中国商务部 : &a href=&///?target=http%3A//gjs./article/al/ap/.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联合国人口基金对华无偿援助简况&i class=&icon-external&&&/i&&/a&&br&&figure&&img src=&/04adb74cce176_b.jpg& data-rawwidth=&466& data-rawheight=&3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6& data-original=&/04adb74cce176_r.jpg&&&/figure&&b&本文图表大部分取自易富贤博士发表的文章和书籍。&br&&/b&&br&&b&易富贤&/b&博士。湖南洪江市(黔阳县)人。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学习,获临床医学学士、药理学硕士、药理学博士学位。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威斯康星医学院做博士后。2002年起为威斯康星大学妇产科“母胎医学奖学金项目”(MFM Fellowship,由“美国妇产科董事会”推进)研究员(Senior Scientist) 。&br&---------------------------&br&&br&1961年洛克菲勒三世在联合国讲演:“在我看来,人口增长是当今社会仅次于核武器控制的头等大事。”在洛克菲勒三世等人的推动下,1969年设立了联合国人口基金。&br&1969年洛克菲勒三世被尼克松总统任命为“人口增长与美国未来委员会”主席,并向尼克松总统提交了减少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报告。&br&&br&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颁布了《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 200 号:世界人口增长对美国的安全及海外利益的意涵》(1974 National Security Study Memorandum 200: Implications of Worldwide Population Growth for U.S. Security and Overseas Interests),简称《NSSM-200》。《NSSM-200》是由犹太人亨利.基辛格主导下完成,因此又称《基辛格报告》。&br&基辛格是美国尼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总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