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如何如何让旅行社走出低谷谷

实体经济企业大调查:困难的日子过去了吗?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微观主体,既是影响经济形势走向的重要力量,又是经济形势变化的主要被影响者。
当前,宏观经济各项指标企稳向好,曾遭遇较大困难的实体企业感受如何?记者近日分别前往江苏苏州和无锡、湖北武汉和宜昌、四川成都和德阳,对我国东、中、西部3省6市的100多家实体企业进行调查,了解企业经营中的喜与忧,印证宏观经济运行的冷与暖。
在对百家企业的调查中,超七成受访企业看好今年经营走势。但“稳住了”不等于“走好了”,多数企业表示还处在比较困难的时期。过剩产能、资金瓶颈、成本压力,使一些企业挣扎在生存线上,担心刚有了起色的市场会有反复。
困难中寻求突破,近七成的受访企业努力尝试转型升级以期破茧成蝶。不少企业已经尝到了技术创新、“互联网+”等带来的甜头,还有一些企业正在苦苦寻找转型方向。不论经济形势如何,展望中国制造前景,积极的声音还是大多数:“从未考虑退出实体经济”“付出努力将上个新台阶”……大部分实体企业表示,将持续“强身健体”来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
困难的日子过去了吗
今年前5月,宏观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是什么感受?困难的日子过去了吗?
记者近日前往江苏省的苏州和无锡、湖北省的武汉和宜昌、四川省的成都和德阳,对3省6市的100多家实体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
“向下掉”的趋势止住了
去年下半年以来经营状况总体趋稳,超七成受访企业看多今年经营走势
■“今年一季度,机床产品订单排到了10月份,不打款的客户就得往后排,这种情况从2009年以来还是第一次出现”
“最困难的时期基本挺过来了”——受访的多数企业认为,2016年下半年以来,经营状况总体趋稳,实体企业的压力有所减轻。
“总算走出低谷了”,江苏龙腾光电专案课长褚俊健感叹。企业在2012年亏损8亿元,彼时,“成本高、贷款难、产品卖不出去,全行业都在亏损”。
此后几年,虽然龙腾光电千方百计降成本、拓市场、搞研发,但经营困难的状况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直至2016年,光伏市场有所回暖,企业终于打了翻身仗,实现利润4亿元,今年利润有望达到6亿元。
东部地区企业率先感受到暖意,中西部的部分企业也有了向好的感觉。
“2013年前,企业销售额年均增速高达35%,但2013年到2016年,不管投资如何增加,销售都上不去。今年前4月,销售额又开始快速增长了,同比增长20%,明显比前几年好。”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颉说。
更难得的是,传统产业中的一些企业也有“稳住了”“撑过来了”的体会——
“连续几年都在亏损线上挣扎,去年微利,今年形势会更好一些,‘向下掉’的趋势基本止住了。”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财务部长甘凌说。
普什宁江机床从2009年起陷入困境。“整个机械行业都差不多,市场疲软,恶性竞争,不论龙头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亏得厉害,老牌的长沙机床厂已经倒闭,我们算是撑过来了”,甘凌说,让企业感到有希望的是,订单量上来了,“今年一季度,几个系列的机床产品都好起来了,订单排到了10月份,不打款的客户就得往后排,这种情况从2009年以来还是第一次出现。”
回顾过去一年的经营状况,受访的100多家企业中有76%的企业表示营收规模“显著上升”或“略有上升”。
再看对2017年的预测,超7成的受访企业看多经营走势。同时,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透露今年会“小幅扩大投资”。
“稳住了”不等于“走好了”
企业还处于比较困难的时期,还可能有反复
■“玻璃纤维行业价格有所回升后,容易造成第二波产能过剩,很可能今年下半年市场又要下滑”
然而,“稳住了”不等于“走好了”。“市场有了起色,不等于会一直暖下去,还可能有反复”——多数受访企业持这一观点。
“现在去杠杆、收资金,首先受冲击的是实体经济。我们对下半年不太乐观,钢材价格可能会下跌。”法尔胜泓昇集团副总裁刘礼华说。
远东智慧能源首席执行官蒋华君也认为,“企业经营困难还没有结束。”在他看来,很多产业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还很重。
一些企业不仅表达了对今年下半年经济走势的不确定,对今后两年的经济前景也不敢过于乐观。
“今年的形势好于去年,至少不会亏损,但是明年就不好说了”,四川玻纤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韩东说。2013年到2016年,四川玻纤连续4年亏损,去年底明显感到市场开始回暖,今年预计盈利8000万元。但韩东对后势有些担心,“很可能今年下半年市场又要下滑。玻璃纤维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价格有所回升后,去年底许多本该退出的小企业又活过来了,许多新开发的窑炉又要用起来,容易造成第二波产能过剩。”
成都佳发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文晶则判断,“困难的日子可能还得有一两年,政策的制定以及效果的显现需要一定时间。”
在受访的100多家企业中,11.11%的企业认为“实体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完全过去”,51.52%的企业认为,“实体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基本过去,但情况会有反复”,还有37.37%的企业认为“困难仍在持续”。
为啥担心有反复
过剩产能、资金瓶颈、成本压力,使一些企业挣扎在生存线上
■“论赚钱,金融排第一,房地产排第二,然后才是实体经济,而制造业又是实体经济里最难赚到钱的”
为何多数企业一边判断“实体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基本过去”,一边又认为“情况会有反复”?企业家的担忧主要源于什么?
——消化过剩产能还需要时间。
湖北宜化集团总工程师杨晓勤和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定贵认为,产能过剩是阻碍化工行业向好的主要原因。“国内尿素产能有8000万吨,实际上包括出口在内对尿素的需求也就6000多万吨。”“氮肥、磷肥大概都存在1500多万吨过剩产能,导致低价倾销。再加上化肥行业恢复征收增值税、取消优惠电价等因素,去年很多小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前进说,目前行业仍存在30%以上的过剩产能。“造一条船只剩2个点的毛利。中船工业这么多下属企业,除了少数跟军品关系大的企业之外,做民船的企业普遍亏损,压力较大。”
即便身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甚至行业领头羊,也对产能过剩导致的过度竞争深有感触。“当年咱们是缺芯少屏,2009年液晶屏生产线投产后,企业年产值一路攀升到近50亿元,可是2013年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价格被腰斩,企业产值一下掉到了十几亿元。”成都一家电子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通过两三年时间,从大批量、小批次转向多批次、小批量的市场,产值才实现回升。
——资金瓶颈卡住了企业命脉。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一些银行断贷、抽贷几乎成为压垮实体经济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的“致命一击”。调查中,“解决资金回笼问题、贷款收紧问题”是企业认为眼下最急需调整的政策。
“银行不管你死活,对于化纤行业基本‘一刀切’,可是我们在国际上都是有话语权的。”江苏申久化纤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邱国全说,去年企业顶住压力,好不容易扭亏为盈,结果今年一季度,银行收贷更紧,企业明显感到资金压力。“太仓、苏州的支行、分行都觉得我们不错,可是它们的上级机构对行业‘一刀切’。其实,尽管行业产能过剩,但也有赚钱的,也有高端产品,应当区别对待。”
——需求不振,工业品价格还在低位徘徊。
近三成的受访企业在为市场需求低迷而烦恼。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金吕说,近年来客户压价愈演愈烈,主机厂压力传递导致配套供应商的利润越来越薄,今年西门子提出降价20%,阿尔斯通和通用电气都提出降价18%—20%。“虽然今年一季度销售同比增长15%,是近年来最好的开局,但可以预见,未来3至5年,企业面临的经营形势还很严峻。”
——最影响制造业企业信心的还是“实业赚钱难”。
尽管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引导资金流向实业的政策,但企业普遍反映“脱实向虚”仍较严重,特别是制造业企业面临虚拟经济更大的挤压。
“论赚钱,金融排第一,房地产排第二,然后才是实体经济,而制造业又是实体经济里最难赚到钱的。”刘礼华说。法尔胜在从事特种光纤、机械制造的同时,近两年也开始涉足金融领域。他做了个对比:融资租赁板块,仅仅开展两年,总共40个员工,去年营收2.5亿元;研发一个光纤新产品,从研发到生产再到赚钱,大约是10年的周期,被市场认可了,也很难实现一年2.5亿元的营收。
多位企业负责人谈到,制造业具有先期投入大、投资周期长、利润薄的特点。近几年金融业赢利状况显著优于实体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恶性循环:资本逐利,越来越少进入到制造业领域;得不到资金,制造业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生产积极性越来越低。
“开厂不如炒房”,同样干扰着实体企业。有企业家感慨,开一间厂子,审批难、贷款难、拿地难、招人难、赢利难、回款难,处处为难,真不如炒房子省事儿、来钱快。“我们会执著于实业,但炒房赚钱快真的打击大家的积极性。”苏州雷格特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鑫表示。
房价快速上涨,还间接推高了制造业企业的成本。一方面,资金从制造业流出,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房价攀升影响企业的用工成本。袁鑫说,苏州房价自2015年以来几近翻倍,企业员工买房的成本高了,这最终会转嫁到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中去。
房价上涨也使得一般性制造业越来越难以在城市发展。调查中记者发现,大量制造业企业近年来不得不往外搬迁,或搬进工业园区,或去郊县,有的干脆迁往其他地方。企业搬迁除了平添一大笔搬迁成本外,也间接抬高了企业的用人成本、物流成本。
还顾得上谋转型吗
68.42%的受访企业表示困难中仍在“专注转型升级”
■在受访企业中,超九成企业认为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了收获,只有1%的企业觉得“效果不明显”
近几年国家一直在鼓励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在应对经营难题的同时,企业是否愿意从转型升级中谋突破?
调查中,有68.42%的企业表示困难中仍在“专注转型升级”,希望以此实现突破。这其中,一些企业已经尝到了转型升级的甜头。
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破茧成蝶的金钥匙。
在受访企业中,99%的企业认为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了收获,只有1%的企业觉得“效果不明显”。“研发新产品不容易,但企业最终靠创新突出重围。”成都百裕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经理郭尧尧说,公司开发的独家产品“银杏内酯注射液”,去年销售收入达5.1亿元。“2001年开始研发,2012年初才上市,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但这一独家产品让企业在竞争中坚如磐石。”
智能制造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好抓手。
“下大力气实施智能制造,传统行业才有前途。”宜昌奥力铸造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简开贵说,过去,铸造行业都是传统工艺,劳动密集、又脏又累。2008年开始,企业陆续投入2亿元实施智能化改造,铸造车间自动化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打磨机器人也于2013年上线,车间工人从2000多人减少到100多人,生产效率和品质却大幅提升,产品供不应求。
“互联网+”快车给企业带来新机遇。
四川施克塞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彬介绍,企业2015年前一直从事低端制造,一年生产几十万个球泡灯,又累又忙还不赚钱。去年企业开发了wifi智能照明,只生产2万只灯就有了500万元左右的营业额。“实际生产成本差一倍,可售价却高了10倍,企业这次是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
共享经济新业态让制造业企业从中受益。
甘凌感慨,“得感谢共享经济,共享单车的零件基本就是从我们的滚尺机床上做出来的,我们的订单一下子多得接不过来。”
转型升级有多难
有的不知道往哪转,有的苦于“有心无力”
■“引进一位高端科研人员,企业付出百万年薪,最终科研人员拿到手的只有55万元左右,税太高了”
转型升级,道理都会讲,但知易行难。
——往哪儿转?许多企业表示,在转型过程中“自己根本不知道脚该往哪里伸”。
调查中记者发现,制造业企业通常把“转型”和“升级”做不同的理解,认为“转型”一定程度上要跨界,“升级”则是在原有产业链上向中高端迈进。
不少企业对“转型”持保留态度。“转型就好比‘这山看着那山高’,但‘那山’究竟怎么样也说不清。很可能翻山越岭到了‘那山’,发现同样很困难。”江苏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瞿李平说。一些企业家表示,企业固守原有产业,并不是不想突破,而是担心贸然行动会“死得更快”。“一眼望去能赚钱的领域,等你跑过去时可能早就挤满人、没得赚了。”
更多的企业致力于“升级”,并认为这是“中国制造”的必由之路。在江苏调查时,多位企业家表示,市场需求已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制造业企业正努力往产业链高端走,只不过这不是一步能够跨过去的。
——找准了方向,企业又常常面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难题,“低端的没钱赚,高端的还做不了,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技术突破难。四川豪特电气有限公司看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近两年一直致力于工业机器人的研制。副总经理李社基说,眼瞅着市场火爆,企业却无力拿下,因为一直攻克不了智能制造装备最核心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不要说我们这家企业,整个国内可能都还不行。”
人才引进难。“中小企业很难满足研发人员的研发要求,花10万元请一个人,呆了六七个月就走了。”湖北三宁化工算了算账,近年来企业每年引进100多人,最后能留下来的不是很多,有时流失率高达50%。多家企业反映,目前的税收政策不利于企业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引进一位高端科研人员,企业付出百万年薪,最终科研人员拿到手的只有55万元左右,税太高了。”江阴一家企业负责人说。
获取资金难。龙腾光电近两年投入大量资金从大尺寸产品向附加价值较高、技术领先的中小尺寸产品转型。“投入几千万元资金开发的国际领先技术都已经研制出样品了,但要实现成果转化,还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技术改造资金,压力真的很大。”
难归难,在展望“中国制造业前景如何”时,69.7%的受访企业还是选择了“付出努力将上个新台阶”,更有87.88%的企业表示“从未考虑过退出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就像咱们的身体一样,天气可能会差、环境可能会变,但坚持强身健体,那就什么也不怕!”
作为中国工业领域品牌营销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平台提供者,MM《现代制造》已经成长为中国工业传播领域的一面旗帜、一个品牌。通过纸媒、数字、会议、新媒体以及服务等全方位立体的传播渠道,为读者提供包括产品评论、技术前沿、案例采写、封面故事等专业内容,并以展会快报、E-newsletter、网站专题、样本夹插、工业展会日历、微电影、书籍出版、大型庆典活动策划以及微信运营、电视媒体等全新形式的介入,绝对让您的工业价值传播更到位、更深入、更久远!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百家实体经济企业调查:多数还处在比较困难时期?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最困难的时期基本挺过来了&&&受访的多数企业认为,2016年下半年以来,经营状况总体趋稳,实体企业的压力有所减轻。&总算走出低谷了&rdq
&最困难的时期基本挺过来了&&&受访的多数企业认为,2016年下半年以来,经营状况总体趋稳,实体企业的压力有所减轻。&总算走出低谷了&,江苏龙腾光电专案课长褚俊健感叹。企业在2012年亏损8亿元,彼时,&成本高、贷款难、产品卖不出去,全行业都在亏损&。此后几年,虽然龙腾光电千方百计降成本、拓市场、搞研发,但经营困难的状况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直至2016年,光伏市场有所回暖,企业终于打了翻身仗,实现利润4亿元,今年利润有望达到6亿元。东部地区企业率先感受到暖意,中西部的部分企业也有了向好的感觉。&2013年前,企业销售额年均增速高达35%,但2013年到2016年,不管投资如何增加,销售都上不去。今年前4月,销售额又开始快速增长了,同比增长20%,明显比前几年好。&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颉说。更难得的是,传统产业中的一些企业也有&稳住了&&撑过来了&的体会&&&连续几年都在亏损线上挣扎,去年微利,今年形势会更好一些,&向下掉&的趋势基本止住了。&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财务部长甘凌说。普什宁江机床从2009年起陷入困境。&整个机械行业都差不多,市场疲软,恶性竞争,不论龙头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亏得厉害,老牌的长沙机床厂已经倒闭,我们算是撑过来了&,甘凌说,让企业感到有希望的是,订单量上来了,&今年一季度,几个系列的机床产品都好起来了,订单排到了10月份,不打款的客户就得往后排,这种情况从2009年以来还是第一次出现。&回顾过去一年的经营状况,受访的100多家企业中有76%的企业表示营收规模&显著上升&或&略有上升&。再看对2017年的预测,超7成的受访企业看多经营走势。同时,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透露今年会&小幅扩大投资&。&稳住了&不等于&走好了&然而,&稳住了&不等于&走好了&。&市场有了起色,不等于会一直暖下去,还可能有反复&&&多数受访企业持这一观点。&现在去杠杆、收资金,首先受冲击的是实体经济。我们对下半年不太乐观,钢材价格可能会下跌。&法尔胜泓昇集团副总裁刘礼华说。远东智慧能源首席执行官蒋华君也认为,&企业经营困难还没有结束。&在他看来,很多产业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还很重。一些企业不仅表达了对今年下半年经济走势的不确定,对今后两年的经济前景也不敢过于乐观。&今年的形势好于去年,至少不会亏损,但是明年就不好说了&,四川玻纤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韩东说。2013年到2016年,四川玻纤连续4年亏损,去年底明显感到市场开始回暖,今年预计盈利8000万元。但韩东对后势有些担心,&很可能今年下半年市场又要下滑。玻璃纤维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价格有所回升后,去年底许多本该退出的小企业又活过来了,许多新开发的窑炉又要用起来,容易造成第二波产能过剩。&成都佳发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文晶则判断,&困难的日子可能还得有一两年,政策的制定以及效果的显现需要一定时间。&在受访的100多家企业中,11.11%的企业认为&实体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完全过去&,51.52%的企业认为,&实体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基本过去,但情况会有反复&,还有37.37%的企业认为&困难仍在持续&。为啥担心有反复房价快速上涨,还间接推高了制造业企业的成本&为何多数企业一边判断&实体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基本过去&,一边又认为&情况会有反复&?企业家的担忧主要源于什么?&&消化过剩产能还需要时间。湖北宜化集团总工程师杨晓勤和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定贵认为,产能过剩是阻碍化工行业向好的主要原因。&国内尿素产能有8000万吨,实际上包括出口在内对尿素的需求也就6000多万吨。&&氮肥、磷肥大概都存在1500多万吨过剩产能,导致低价倾销。再加上化肥行业恢复征收增值税、取消优惠电价等因素,去年很多小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前进说,目前行业仍存在30%以上的过剩产能。&造一条船只剩2个点的毛利。中船工业这么多下属企业,除了少数跟军品关系大的企业之外,做民船的企业普遍亏损,压力较大。&即便身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甚至行业领头羊,也对产能过剩导致的过度竞争深有感触。&当年咱们是缺芯少屏,2009年液晶屏生产线投产后,企业年产值一路攀升到近50亿元,可是2013年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价格被腰斩,企业产值一下掉到了十几亿元。&成都一家电子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通过两三年时间,从大批量、小批次转向多批次、小批量的市场,产值才实现回升。&&资金瓶颈卡住了企业命脉。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一些银行断贷、抽贷几乎成为压垮实体经济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的&致命一击&。调查中,&解决资金回笼问题、贷款收紧问题&是企业认为眼下最急需调整的政策。&银行不管你死活,对于化纤行业基本&一刀切&,可是我们在国际上都是有话语权的。&江苏申久化纤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邱国全说,去年企业顶住压力,好不容易扭亏为盈,结果今年一季度,银行收贷更紧,企业明显感到资金压力。&太仓、苏州的支行、分行都觉得我们不错,可是它们的上级机构对行业&一刀切&。其实,尽管行业产能过剩,但也有赚钱的,也有高端产品,应当区别对待。&&&需求不振,工业品价格还在低位徘徊。近三成的受访企业在为市场需求低迷而烦恼。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金吕说,近年来客户压价愈演愈烈,主机厂压力传递导致配套供应商的利润越来越薄,今年西门子提出降价20%,阿尔斯通和通用电气都提出降价18%&20%。&虽然今年一季度销售同比增长15%,是近年来最好的开局,但可以预见,未来3至5年,企业面临的经营形势还很严峻。&&&最影响制造业企业信心的还是&实业赚钱难&。尽管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引导资金流向实业的政策,但企业普遍反映&脱实向虚&仍较严重,特别是制造业企业面临虚拟经济更大的挤压。&论赚钱,金融排第一,房地产排第二,然后才是实体经济,而制造业又是实体经济里最难赚到钱的。&刘礼华说。法尔胜在从事特种光纤、机械制造的同时,近两年也开始涉足金融领域。他做了个对比:融资租赁板块,仅仅开展两年,总共40个员工,去年营收2.5亿元;研发一个光纤新产品,从研发到生产再到赚钱,大约是10年的周期,被市场认可了,也很难实现一年2.5亿元的营收。多位企业负责人谈到,制造业具有先期投入大、投资周期长、利润薄的特点。近几年金融业赢利状况显著优于实体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恶性循环:资本逐利,越来越少进入到制造业领域;得不到资金,制造业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生产积极性越来越低。&开厂不如炒房&,同样干扰着实体企业。有企业家感慨,开一间厂子,审批难、贷款难、拿地难、招人难、赢利难、回款难,处处为难,真不如炒房子省事儿、来钱快。&我们会执著于实业,但炒房赚钱快真的打击大家的积极性。&苏州雷格特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鑫表示。房价快速上涨,还间接推高了制造业企业的成本。一方面,资金从制造业流出,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房价攀升影响企业的用工成本。袁鑫说,苏州房价自2015年以来几近翻倍,企业员工买房的成本高了,这最终会转嫁到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中去。房价上涨也使得一般性制造业越来越难以在城市发展。大量制造业企业近年来不得不往外搬迁,或搬进工业园区,或去郊县,有的干脆迁往其他地方。企业搬迁除了平添一大笔搬迁成本外,也间接抬高了企业的用人成本、物流成本。还顾得上谋转型吗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破茧成蝶的金钥匙近几年国家一直在鼓励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在应对经营难题的同时,企业是否愿意从转型升级中谋突破?调查中,有68.42%的企业表示困难中仍在&专注转型升级&,希望以此实现突破。这其中,一些企业已经尝到了转型升级的甜头。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破茧成蝶的金钥匙。在受访企业中,99%的企业认为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了收获,只有1%的企业觉得&效果不明显&。&研发新产品不容易,但企业最终靠创新突出重围。&成都百裕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经理郭尧尧说,公司开发的独家产品&银杏内酯注射液&,去年销售收入达5.1亿元。&2001年开始研发,2012年初才上市,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但这一独家产品让企业在竞争中坚如磐石。&智能制造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好抓手。&下大力气实施智能制造,传统行业才有前途。&宜昌奥力铸造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简开贵说,过去,铸造行业都是传统工艺,劳动密集、又脏又累。2008年开始,企业陆续投入2亿元实施智能化改造,铸造车间自动化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打磨机器人也于2013年上线,车间工人从2000多人减少到100多人,生产效率和品质却大幅提升,产品供不应求。&互联网+&快车给企业带来新机遇。四川施克塞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彬介绍,企业2015年前一直从事低端制造,一年生产几十万个球泡灯,又累又忙还不赚钱。去年企业开发了wifi智能照明,只生产2万只灯就有了500万元左右的营业额。&实际生产成本差一倍,可售价却高了10倍,企业这次是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共享经济新业态让制造业企业从中受益。甘凌感慨,&得感谢共享经济,共享单车的零件基本就是从我们的滚尺机床上做出来的,我们的订单一下子多得接不过来。&转型升级有多难转型升级,道理都会讲,但知易行难。&&往哪儿转?许多企业表示,在转型过程中&自己根本不知道脚该往哪里伸&。制造业企业通常把&转型&和&升级&做不同的理解,认为&转型&一定程度上要跨界,&升级&则是在原有产业链上向中高端迈进。不少企业对&转型&持保留态度。&转型就好比&这山看着那山高&,但&那山&究竟怎么样也说不清。很可能翻山越岭到了&那山&,发现同样很困难。&江苏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瞿李平说。一些企业家表示,企业固守原有产业,并不是不想突破,而是担心贸然行动会&死得更快&。&一眼望去能赚钱的领域,等你跑过去时可能早就挤满人、没得赚了。&更多的企业致力于&升级&,并认为这是&中国制造&的必由之路。在江苏调查时,多位企业家表示,市场需求已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制造业企业正努力往产业链高端走,只不过这不是一步能够跨过去的。&&找准了方向,企业又常常面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难题,&低端的没钱赚,高端的还做不了,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技术突破难。四川豪特电气有限公司看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近两年一直致力于工业机器人的研制。副总经理李社基说,眼瞅着市场火爆,企业却无力拿下,因为一直攻克不了智能制造装备最核心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不要说我们这家企业,整个国内可能都还不行。&人才引进难。&中小企业很难满足研发人员的研发要求,花10万元请一个人,呆了六七个月就走了。&湖北三宁化工算了算账,近年来企业每年引进100多人,最后能留下来的不是很多,有时流失率高达50%。多家企业反映,目前的税收政策不利于企业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引进一位高端科研人员,企业付出百万年薪,最终科研人员拿到手的只有55万元左右,税太高了。&江阴一家企业负责人说。获取资金难。龙腾光电近两年投入大量资金从大尺寸产品向附加价值较高、技术领先的中小尺寸产品转型。&投入几千万元资金开发的国际领先技术都已经研制出样品了,但要实现成果转化,还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技术改造资金,压力真的很大。&难归难,在展望&中国制造业前景如何&时,69.7%的受访企业还是选择了&付出努力将上个新台阶&,更有87.88%的企业表示&从未考虑过退出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就像咱们的身体一样,天气可能会差、环境可能会变,但坚持强身健体,那就什么也不怕!&阅读链接振兴江苏实体经济亟待创新路径江苏实体经济面临挑战,深层次原因主要有:实体经济结构中重化工业占比长期较高,由于路径依赖的原因,向生态化、集约化的产业转型的难度较大;以国际代工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模式,契合技术经济范式相对稳定的实体经济成长路径,但与高度不确定的新产业体系不相匹配;传统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制造环节,制造业对高端的生产性服务需求不足,限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国际水准的标志性实体经济企业的相对缺乏,限制了实体经济集群向创新集群转换;实体经济企业分化加剧,以&腾笼换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存在很大成本,本地化升级面临着多重约束;在房地产中长期回落和规范地方债务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通过大规模对实体经济培育的政策空间受到很大的财力限制。振兴实体经济的路径创新,笔者建议:搭建引领实体经济转型的公共平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依托丰富科教资源,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打通学科间、院校间、机构间的界限,建设世界级大科学设施集群,打造以基础性和原创性研究为主的协同创新平台。联合组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加快推进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建设,打通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打造主要面向市场和应用的成果转化平台。拓展实体经济集聚发展新空间。一方面要丰富拓展开发区功能价值,推动开发区由传统工业区向产城融合的新城区、配置资源的大平台、涵养产业的生态圈转变。当前的重点是强化产业战略与空间布局的协同意识,促进产业活动向园区集中、城市功能向园区拓展,推动产业聚合与城镇发展的有机融合,构建&产业-城市&空间复合体。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特色化产业生态圈,力争在集聚资源上形成独特优势。此外,通过打造各种主题性的博览会、交易会,扩大江苏省特色产业的国内外影响力,汇聚海内外产业注意力。塑造实体经济全链竞争优势。以阿里、华为等领军企业为标杆,专门针对全省范围内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加快进行筛选,形成重点扶持对象,实施3-5年的持续跟踪支持,帮助企业分担成本和风险,力争在一两个优势领域形成全国性的标杆和示范效应。加强全产业链布局,深化产业上下游、大中小企业的分工协作,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推进制造与服务融合共生发展,推进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延伸服务链条,实现竞争力的提高和价值增值。发展支持实体经济的专业服务。鼓励共建创新服务联盟,培育协同创新服务机构,强化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和检测认证等专业化服务。发展&孵化+创投&模式,建设创客空间,集成提供创业辅导、市场开拓、融资担保等链式孵化服务。在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统筹考虑现有科研布局的基础上,支持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按程序设立异地分支机构,提供专利挖掘、申请、维护和管理等服务。推动新实体经济成长壮大。推动传统工业企业实现从有界向无界、垂直向扁平、制造向服务转型,成为&互联网+&的主力军。推动来自不同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企业通过向平台企业转型,加速向工业领域渗透,成为引领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互联网企业借助新产品新服务融入工业基因,通过与工业各领域各环节不断融合创造出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江苏新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运行成本。加强各部门协同配合,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全力打好成本&组合拳&,全面减轻企业负担。重点围绕深化简政放权,加快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大财政体制改革力度,实现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消除由&地王&催生的土地价格暴涨。加快构建扶持民间投资的财税支持体系,通过财政补贴、税收抵扣、贷款贴息、加速折旧等多种支持方式,提高实体经济投资回报。以减税为中心目的,将扶持&三农&的某些政策&移植&到中小企业方面,对中小企业&少取多予&。推动实体经济品牌化发展。坚持&制造向创造、速度向质量、产品向品牌转变&的发展方向,营造有利于品牌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加快形成江苏品牌、行业(区域)品牌、产品(企业)品牌的品牌经济发展体系,深度破解商务成本不断攀升、资源承载面临制约等问题,提升品牌对江苏实体经济发展贡献度,加快国际品牌强省建设,形成国内国际品牌高地,进一步夯实江苏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基础。提升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总结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攻关共性技术方面的经验,继续按照这一思路,政府部门力争在消除企业提升效率的外部性上有所作为。在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平台建设、园区基础实验室、职业教育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搭建一批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或组织,支持那些投资巨大、风险较大、短期效益不明显、具有基础作用的科技创新,为提升企业和科研院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科技基础设施与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水平,加大支持事关产业发展前景的前瞻性与共性技术的研发及成果转化。加强金融资本流向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进一步引导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向关键创新领域聚集&,这就是要增加各类资本对创新投入的回报预期,吸引各类资源从虚拟经济转向实体经济的创新领域。建议政府部门与阿里等企业合作建设江苏的信用体系,减少金融企业的征信成本,研究对实体经济融资的风险分担机制,促进股权投资发展,加强江苏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作者:夏锦文,江苏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庆五,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吴先满,江苏省社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责任编辑:胥大伟]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播放数:695416
播放数:685263
播放数:679854
播放数:66268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走出人生的低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