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理性主义义在日本可以取得如此成功的发展

政体差异:中国为何不能复制日本的成功_历史频道_新浪网
政体差异:中国为何不能复制日本的成功
  当西方人驾驶着蒸汽轮船出现在亚洲东部海岸时,使他们惊讶的事有两件:一件是传说中的强大帝国中国的反应迟钝,不堪一击;另一件是日本在危机面前表现出的明智和敏捷。
  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日本人那样迅速和成功地在西方的威胁面前做出反应。通过专心致志地学习西方,短短四十多年,它从一个蕞尔小国摇身一变为世界性大国。而老大帝国中国却陷入失败的泥沼,现代化进程经历了重重挫折和艰辛,直到一百年后的1949年才摆脱了政治上的混乱状态,而经济上仍处于前工业化时期。
  日本的成功和中国的失败形成了如此鲜明的对比,向日本学习在不久以后就成了中国人的共识。1898年,康有为对光绪皇帝说,日本与中国同文同种,国情相近,日本人能做到的,中国人当然也能做到。“故更新之法,不能舍日本而有异道。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
  1907年,出使日本的大臣达寿对光绪的敌人慈禧也说了类似的话:“中国今日欲加改革,其形势与日本当日正复相似,故于各国得一借镜之资,实不啻于日本得一前车鉴,事半功倍,效验昭然。”孙中山在日本的横滨剪掉了辫子,起了日本名字,发誓要把中国变得和日本一样强大。至于留日学生蒋介石,更是终生不改在日本养成的生活习惯,包括早起和节食。及至中国再度打开国门的1980年代,介绍日本经济建设经验,号召中国人向日本学习的书籍更是连篇累牍,日本再度成为中国改革的头号老师。
  然而,百年学习的效果却差强人意。康有为的变法迅速失败,除了帮助光绪皇帝发布上百道空疏无用的诏书,对中国社会并无改变。慈禧皇太后学习日本的宪政,亦步亦趋,“期与日本比隆”,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立宪运动最后成了一场闹剧。孙中山蒋介石两代人的努力,也并没有使中国真正统一和强大起来,反而在1945年以后,让中国再次陷入腐败和混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再度开始向西方学习,所走路线却与日本大相径庭,而是更接近美国。
  一系列的愿望与结果的擦肩而过,说明把日本经验嫁接移植到中国,技术难关还没有攻破。
  原因就在于中国和日本的水土条件并不相同。
  一提起日本,中国人脑海里习惯出现的词句就是“一衣带水”、“同文同种”。每个中国人都知道,日本是中国的学生,从中国搬去了长安城、搬去了四书五经,搬去了《三国志》、茶道与和服。所以,一百年来,中国人形成了一种错觉,以为中日两国国情相同,日本经验自然最容易学习掌握。
  其实大谬。
  日本人从来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民族。他们似乎与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有很大不同,而且这种不同并不是很容易表述。
  在西方人看来,日本像一个被复制的小型中国。事实上,开国前日本的社会结构与中国差别很大,而更接近于中世纪西欧。中国实行的是官僚统治,天下都是皇帝一人的私产。而日本则实行类似于西欧的庄园领主制。日本的长子继承制,世袭等级制,天皇和幕府两个权力中心制,武士制度这些特征,与欧亚大陆另一端的封建时期的西欧惊人的相似,而与一衣带水的中国迥然不同。
  学术性的解释不那么直观,那么举几个例子就一目了然了。
  中国的皇帝握有全权,实行一言堂,一人说了算。而日本由幕府高员们进行权力共享和集体决策,将军所起的作用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日本的天皇则很可怜,只是名义上的最高首长,实际上连吃饭都靠别人。据说某一时代的天皇甚至穷得拿自己的字偷偷拿出去卖钱。(赖肖尔《日本人》)
  中国独尊儒术,实行思想专制,儒家思想成为控制每个社会成员的僵化教条。而日本的统治阶层是世袭的武士,他们多是读书不多的理性主义者,知识分子们主要是参谋和幕僚,所以整个社会注重实际。鸦片战争后,魏源写了《海国图志》,介绍外国形势。中国知识分子和官僚对此书不加理睬,不久此书就在中国绝版,而日本人则视如珍宝,不断翻印。
  中国历代贪污腐败之风盛行。而日本统治阶层历来十分清廉,似乎根本不懂什么叫贪污。所以,日本人的现代化过程中从来没有遇到过腐败的困扰。
  中国人古来崇尚多子多福。而日本人没有拼命多生的习惯,他们在马尔萨斯发表人口论前就自觉进行人口控制了。中国人极端重视家庭,而日本人更重视效忠集体。
  中国几千年来不变的小农经济使得政治制度越来越僵化,官僚高高在上,商人地位低下。日本的商品经济程度很高,商人们甚至在经济上控制了诸侯,影响到决策。所以,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经济很容易实现了转型,而中国小农经济的影响到现在依然根深蒂固。
  中国自古自认为是天朝上国,对周围国家不屑一顾。而日本自古以来对外界的风吹草动非常敏感,非常善于向别人学习。
  日本人能够迅速走上现代化的坦途,与这个国家的上述特殊性密切相关。由于社会结构与现代化前的西欧相似,它在进行现代化转型的时候,遇到的阻力远比中国要小。
  摘自《中国人的性格历程》 作者:张宏杰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编:xushiyang)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二十三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去王老师的琴房上过一堂声乐课。我必须承认,我并没有学过声...
每个领导心中都有个阅兵梦。一朝权在手,便把兵来阅。其实,山寨阅兵式的参与者多数也并...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日本书籍装帧大师杉浦康平作品简析 | 设计在线.中国昭山书店走向未来丛书
人的创世纪 人心中的历史
竞争中的合作
人的现代化
梁启 超与中国近代思想
维特根斯坦哲学导论
择优分配原理
日本为什么成功发展的主题
等二十六本
开&&&&&&本:页&&&&&&数:字&&&&&&数:I&&S&&B&&N:售&&&&&&价:350.00元 品&&&&&&相:运&&&&&&费:湖南湘潭
至快递包裹:10.00元上书时间:购买数量:(库存1件)
微信购买商品分类:关 键 字:详细描述:暂无详细描述。
配送说明配送方式与运费请与卖家联系,店主推荐40000.00元2200.00元800.00元8000.00元10000.00元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5.80元80.00元280.00元20.00元20.00元80.00元12.00元8.00元40.00元40.00元20.00元10.00元40.00元10.00元420.00元35.00元48.00元10.0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成功加入购物车来自:恐龙书社您可以前言:  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上,日本永远是一个充满恩怨的对比对象。历史似乎就是一种注定,日本和中国在近代的历史上在多个关键时间点几乎站到了同样的起跑线上,但是选择的方向总是不同因而呈现在后人眼前是迥异的发展轨迹和血泪交加的残酷历史。  时至今日,中国的综合国力也许已不是日本可以比拟。在经济危机面前中国人的大手笔和高效率让国家迅速回归到正常的发展节奏上来,而日本在经历了“失落的十年”后依然难以有起色。最近一年时常听到中国的经济总量马上将替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相信不少国人为此而感觉自豪,但是这是一个国土面积仅为中国三十分之一,人口仅为中国十分之一的国家经历二战完全毁灭性的打击后却在20年时间内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一直维持世界第二的位置长达30多年,而这30年中有15差不多是停滞发展的。这不得不让人充满兴趣也充满某一种压迫感。的确这是一个不能小看的对手,因为历史已经很多次告诫我们小看它往往是很致命的!  鸦片战争后,西欧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陈旧封建帝国布满蜘蛛网的大门,那时候帝国最有权势也是最有远见的人得出结论就是中国的落后只是落后在“器物”罢了。而这个“器物”推首要就是坚船和利炮!而在日本情况也是如此,日本人也信奉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器物”。但是中国人依然坚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日本人则开始了自上而下卓有成效的维新进而走上了百年脱亚入欧的道路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连续战胜了两个身躯远远庞大于自己的国家中国和沙俄并跻身世界列强。当我们回首这段历史的时候抛开民族的复杂感情则会发现其中多样的道理!  国家既如此,企业更如此。当代日本综合商社经营模式让人惊呼不可战胜的时候其实看他们的历史,它们大多起源于造船。也就是明治维新时候追求强国时候那个造“器物”的工作!百年来蓬勃发展,跌宕起伏又峰回路转。留有多少故事和名字零星散落于无尽历史星空中!  既忘记又必须牢牢记住那切肤的民族情感,收集那一个个名字和故事,细细道来,说是昨天其实明天!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第一章 维新前的黎明  号为了使得在北太平洋的捕鲸船可以有一个维修的地方,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里率领4艘军舰闯入了江户(东京)湾并要求当时统治日本的德川幕府打开日本的国门。而因为培里的军舰都是涂成黑色,于是这也被称为“黑船事件”。江户湾上日本的海防军队根本无法和这4艘当时代表进步的军舰作战,惨败是理所当然。于是培里强行要求日本接受美国总体的国书,幕府只得承诺将于一年后给予回复。一年后培里带了7艘军舰果然赶来,强逼幕府与美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随后多个列强效仿美国纷纷赶来威胁幕府并签订了各种各样的不平等条约。至此日本的国门在名义上正式被打开。而来的就是日本面临被殖民化的威胁。  当时的德川幕府其实是由幕府和276个藩组成的比较松散政治体制结构,天皇是居住在京都的傀儡,国家大权由居住在江户的幕府将军控制。而276个藩在名义上归顺幕府但是实际上是各自拥有相当强的事务权甚至都有自己的武装。在1639年德川幕府发布了五道锁国令,日本人被禁止出国,日本只同中国和荷兰在长崎进行有限制的贸易并只和朝鲜以及琉球有外交关系。  长崎,位于日本九州岛的西北地区,是日本本土与中国,朝鲜,台湾等地方最近的一个地区。风景秀丽且是天然的良港,在明治维新之前属于佐贺藩。作为是在日本闭关时候唯一可以和外界进行贸易的地区因此在商业上较为发达在观念上也较前卫。这点和广州在鸦片战争前在中国的地位几乎是一致的。长崎在日本近代的造船历史上扮演十分重要的位置。时至今日依然是日本大型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1945年8月长崎遭受到了美国原子弹的轰炸导致城市夷为平地并被世人记住这个悲剧的城市。  幕府很明白各列强纷纷赶来的原因,此外有中国在鸦片战争后的前车之鉴更是明白国家的未来将是怎么样。而作为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幕府和清政府都作出了相同的决定便是把一切问题都推给了“器物”并倾力去发展“器物”以希望强国强兵,无论是德川幕府还是清政府作为封建的统治者和封建体制最大的受益者在看待问题的时候都是有阶级局限性的,但是作为学习的动机也是需要得到一定的肯定。在开国后的几年内幕府通过购买军舰的手段初步建立起来了海军并在长崎设立了长崎海军传习所,这就相当是一个海军军校,但是学生都是非富即贵人家的子弟。比较有意思的是长崎海军传习所用于教学的军舰名为“森宾”号(也称“观光丸”),这是幕府向荷兰订购两艘军舰“咸临丸”和“朝阳丸”附带赠送的军舰。但是这个买二赠一的二手货却是日本近代海军发展的起点也点燃了有识之士建设自己军舰的决心。但是很遗憾长崎海军传习所的教官都是荷兰人,在1859年荷兰人出于各种原因的考量决定不派遣教官,因而长崎海军传习所便关闭。其间学校存在的时间仅为3年左右。  1857年荷兰建造完“咸临丸”和“朝阳丸”并驶回了日本,同年幕府也在江户(今东京)开办了军舰讲授所很快就改名为“海军操练所”。在几乎跟荷兰购买“咸临丸”和“朝阳丸”的同时,幕府也分别向其他列强购买军舰,大致购买的军舰如下:向美国定购了“富士山”号,向俄国定购了“回天”号,向法国定购了“甲铁”号(后改名叫“东”号)向荷兰追定“开阳丸”号,“开阳丸”在当时是日本最强悍的杀人武器,是初建海军旗舰型的军舰。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购买军舰组建自己的现代化海军,在自己造船和购买船舶的时候朝廷分成了两派,其一是以曾国藩为主的“主造派”,另一派是恭亲王为主的“主买派”。但是出于当时围剿“太平天国”急需海军的原因“主买派”占据了领先并于1863年1月中旬购买了“阿思本舰队”。阿思本这个英国人名义上成为中国海军的总司令,但是滑稽的是当阿思本花了8个月时候从英国率领舰队奔赴中国准备为朝廷效命的时候却因为指挥权的问题擅自遣散军队自己则开船回英国了,这个事情导致了一个外交纠纷,清政府只是追要回了之前的定金但是却支付了这个舰队来回的所有费用,这笔亏本的买卖大概亏了十万两白银。  而日本却相反,虽然也买了不少,也不会停止购买。但是依然自己认为海军的建设是需要靠自己的,不可以允许外国人成为自己的海军总司令。日本人自己造船来发展海军几乎于开国的同时发生的。  在当时的战舰制造方面刚好处于木制船向铁制船过度的时候,同时开始大量使用蒸汽机。当时日本的技术是不可能制造出蒸汽船的,缺乏现代化的炼钢技术也不可能造出铁制船,乃至连大点的木船也因为200年的禁海政策而令技术流失殆尽。底子之薄并没有让一帮有识之士却步。相反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首先是制造出了大型的木制帆船,这也是200年来第一次,然后就是努力去尝试铁制船和蒸汽船,萨摩藩作为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个藩依靠一些外国的零星资料并结合日本本土工艺人的经验作出了一艘“云行丸”的蒸汽船,其实技术还是很不过关并且投资很巨大,一个藩难以承受并放弃了这样的尝试。但是幕府则是相对财力雄厚很多,幕府主持下引进法国技师和设备,继续坚持造船,但能够一提的就是小型“千代田”型蒸汽辅助动力的风帆战舰,31米长,60马力。再次,幕府在做了这些尝试后在1861年在长崎建立了长崎造船厂,1865年在江户附近开设了横滨制铁所,并且聘请了法国海军技师弗朗索瓦•雷翁斯•威尔尼(Francois –Leonce Verny)效仿法国土伦军港着手准备横须贺制铁所。最后,应军工生产的需要,还开办了佐渡、生野、小饭等矿山。以开采金、银、铜等。  幕府所做的这些努力并没有让日本本土的造船出现一个质的变化,依然无法和西方相比较,甚至相比较同时期的中国都相差甚远。在幕府一心一意发展海军和造船事业的时候,中国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大手笔的中国人在1861年建立了安庆兵工厂和船坞,曾国藩在1862年从管库中调出6.8万两现银给了35岁的容闳并派遣他去美国学习造船技术以及购买相关设备。1865年大名鼎鼎的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成立。而同样在1865年中国人也制造出了自己的第一艘蒸汽船。从1867随后5年内开始江南制造总局就几乎一年一艘军舰的速度在生产一直到“镇安”号的出现,已经是造出了亚洲第一的军舰,而这些日本人还无法做到甚至可能连想都不敢想。除了江南制造总局,在福建,左宗棠和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沈葆桢开设了福建船政局并组建了福建南洋水师。而且也开设了海军军校福建南洋船政学堂。这个学校采用中法双语教学,后来我们翻开近代为中国海军作出杰出贡献者的名录发现很多人出自这个学校。福建船政局也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艘铁甲战船。  打开历史的细节,一切都历历在目。中日两个几乎在同时探索近代军事和工业的发展,而且在起点上中国人一度远远甩开了日本人。但是后来的历史大家都很清楚,我们可以把所有问题都推给那个腐败无能的清王朝,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历史永远都会有我们没有注意到的一面。  在当时,上海其实是亚洲的造船乃至经济的中心,很多日本人也慕名来访。有一个人叫高杉晋作,他是吉田松荫的门生,吉田的门下有众多日本后来的实权人物比如伊藤博文和井上馨。1862年高杉晋作在上海呆了2个多月,这2个多月让他学到很多也见识到了很多。他被深深吸引并努力去吸收很多有用的东西。但是上海之行给他最深刻的印象恐怕是“上海之地虽属中国,实属英法之属地也”也坚决认为日本绝不可沦落到此地步并坚决要走学习西方,开国通商,富国强兵的道路。当时日本国内有一种很盲目的排外情绪,袭击外国人和教堂等恐怖事件经常有发生,而幕府也喜欢在老百姓这样的情绪中忽做鼓动忽做调节来达到平衡内外矛盾的作用。但是高杉回国后就坚决不再支持“尊皇攘夷”并在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新式军队。于是日本的倒幕运动拉开了帷幕!  写到这里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倒幕和明治维新,日本会怎样?在疯狂的对付外国人的恐怖活动中势必会引起外国的报复但是军事上都无法与之抗衡,日本肯定会沦为殖民地。而幕府一边对内镇压一边讨好外国。日本的堕落可以预想到!二十多岁的高杉晋作让日本人看到另一道的曙光。  
  将会不定期更新,在某一些细节方面我会努力尽量真实和完善!
  很好,拜读中!!!
  小广告,关2年*我不是大宏-- yyy12e-- 操作时间: 19:56:18 --
  没事帮顶
  日美太平洋海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海战,这两个国家是当时航母混合编队的知识产权最齐全的国家。  唉,我大清比起这个小邻居来,真是差劲啊!而且差距还在不断拉大中
  经典,下文呢?
  第二章和第三章正在写作中,将会在最近2-3天发上来!呵呵
  还没传啊
等你几天了     
  今天继续顶你
速度啊 !!别太监了...
  第二章 维新风云数星火(一)  倒幕运动引发的内战其实和中国的太平天国相比较是规模小了很多的。幕府是由276个藩组成,而且都有军队。在实际的控制和被控制中,幕府只是控制了四分之一的国土。而一些经济发达的藩其实具备和幕府宣战的实力。高杉晋作 所在的长州就是这样的一个藩。战争持续了不久的时间,而当时在国际上列强们也没有对日本内战做出任何的反应,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英国不惜亲自投放军队相比的确有天壤之别。  内战考验了日本的近代海军,在日,天皇睦仁在大坂天保山湾检阅了从萨摩,长门,筑前,久留米,安艺,土佐和肥前六藩征调来的六艘军舰(加起来只有2000吨,不及“定远”号三分之一)。这也是日本最早的海军阅军式了。也由此可以推算出幕府虽然做了多年努力,但是日本本土的海军以及造船实力依然是相当薄弱!  明治维新使得日本迈进了资本主义,却是一个没有实际基础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内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薄弱,生产力低下并缺乏组织生产的经验,因此注定将带有很多的日本特色。而日本特色体现在“快速赶超”。在赶超的过程中,明治政府诸多大胆且有远见的策略给了许多资本家难得的发展机会,这在其他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度的国家中都难以看到。而这些资本家建立起来的财阀不光是在明治时期为国家的发展扩张奠定基础,一直到今天我们也时常看到这些名字。记住其中的几个吧!三井,三菱,住友,川崎。  1868年,明治政府推行了“殖产兴业”政策,即通过国家政权的力量,动用国库资金,加快促进资本原始积累,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推进资本主义的工业化。1870年,明治政府设立了旨在专门主持“殖产兴业”事务的领导机构——工部省。该省由工学、矿山、铁路、造船、炼铁、灯塔、电信和制作等家组成。并由此确立了几个重要的优先发展产业。为了可以迅速建立起现代的生产体系,明治政府大量从国库调拨资金,基本上分为两种“兴业费”和“劝业费”。前者为国家直接投资,后者则是低息贷款。两种方式发展的企业都是国家直接负责管理的国有企业。而他们将建立起国家走向工业化的基石。  明治维新前后的十几年,造船行业出现了一个技术更新换代的新时代,具体表现为其一外轮被 (螺旋浆)取代。其二从木船跨越到铁船。其三就是随着冷凝器的出现蒸汽机开始大量上船。如果说之前造木船或者铁骨木皮的船,日本沿海那些工匠可以按照自己的经验敲敲打打山寨一下。那么当出现这三个新变化的时候,日本人是真的山寨不了。但是我们仔细阅读历史就会发现恰恰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日本在造船上赶上并超过了中国。新生的事物往往是一时间难以成长的,蒸汽船也是如此,在刚出现的头些年里依然没有办法和帆船去竞争航运市场,而基本上都会在远洋上使用且运输费用相对昂贵很多。1872年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第二个重要项目轮船招商局成立,随后聘请了唐延枢和徐润打理这家航运企业,他们的经营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他们和外资航运企业打了一次又一次的商战并最终让对方臣服。短短几年间成为当时中国最赚钱的企业。在最初的时候招商局是依靠蒸汽船在长江水道和中国传统的沙船以及外资的帆船竞争的。依靠李鸿章和盛宣怀的权势,要政策有政策要资金有资金保证了成功。但是也带来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就是招商局并没有促使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反而在利益和成本的平衡下采购国外造。在短期利益的趋时下,并没有投资中国铁船和蒸汽船的建造,为今后中国造船业的衰弱埋下伏笔。  在同时期的日本,虽然“殖产兴业”造就了一大批国有企业。但是在地方上明治政府依然鼓励发展民营。以三菱创始人岩崎弥太郎的经历来看当时的情况:岩崎先生在明治维新前是土佐藩的下级官员,明治维新后的第一年他到了土佐藩大阪商会任职。又过了一年,在鼓励私营的政府倡议下大阪商会脱藩自立,并以“九十九商会”重新开张,岩崎其实成为了商会的实际负责人。他获得商会3艘船的使用权。又不到一年时间,废藩设县,土佐藩更名为高知县。县当局很快就建议岩崎弥太郎将“九十九商会”转为个人所有,后来名声在外的三菱就此产生。在这一次MBO中岩崎旗下的船只数量增加到了11艘。并在随后的4年内将船只的数量增加到了61艘,而他拥有的船都是当时铁骨木皮的汽船,产地应该绝大多数是上海。他的61艘汽船总吨位35464吨,已经占到当时日本总汽船吨位的71%。  三菱奔向“海上霸主”的过程中,日本的造船技术虽然没有实质性突破,但是外交上却出现了激进的改变。日,日本通过《台湾番地处分要略》以琉球浪人被台湾土著人杀害为名出兵3000抵达台湾并与台湾当地人交战。清政府则派出沈葆桢以应战。按照当时清朝的军事优势击退3000日本兵并不难,而且当时日本兵病死战死不少。再假设清政府击退了3000日本兵并出兵占领琉球,那么历史又将如何改写?但是假设只能是假设,慷慨的清政府以银子作为抚恤金打发了日本人换来了台湾的宁静。台湾静了,三菱笑了!因为这一次的军事行动,三菱几乎包办了所有的后勤运输而大发横财。三菱迅速将自己的经营业务从汽船扩展到汇兑,海上保险和仓储业。  轮船招商局和三菱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内崛起,在最初的几年发展都是如此迅猛。但是仔细分析一下两家公司的成功过程其实会有很多新鲜的发现。  同轮船招商局一样,三菱也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只是轮船招商局的竞争对手是外企,而三菱是日本国内最大的财富集团三井。三井虽然财大气粗但是在海上的确是很弱的,于是在一开始纠集了一群乌合之众来对抗三菱(在三菱支持日本侵台后日本后来国内的西南战争期间,日本大大小小出现了一轮小型蒸汽船航运的热潮),显而易见,三井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反而让三菱又壮大了不少。三井很快卷土重来,这一次拉拢了当时的掌权人物伊藤博文。伊藤博文担心岩崎的财力和政敌大隈重信的影响力相结合对自己带来极大的压力。于是批准政府和三井组成了官私合营的共同运输公司。当时的投资总额中政府出了一半,其余的一半由三井自己融资。此外还通过政府出面从英国采购了最新式的蒸汽船并经营和三菱同样的航线。这一切都是向着打垮三菱而来的!  竞争异常残酷,往来横滨和神户的船票从5.5日元降到0.5日元。经常可以到两个公司的船为了提前赶到目的地,所有船员都光着膀子头系布条疯狂往锅炉加煤,仿佛这不是商业更像是一场比赛!而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恶劣竞争环境往往造就最有竞争力的企业,三菱就是如此。通过改组,关闭了香港-琉球的航线也让三菱汇兑所关门,并自上而下实习了苛刻的成本控制措施。在1884年三菱赢得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残酷竞争,不仅让共同运输这个本身就不那么团结的公私合营企业内部矛盾加剧并出手控制了共同运输公司过半的股份。这和轮船招商局击败旗昌洋行并收购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仔细去看,其实轮船招商局分明就是中国的共同运输公司嘛!轮船招商局和三菱的成功则是完全体现出了不同的经营理念,轮船招商局实际控制人李鸿章和盛宣怀都是不信任民营企业的,他们有自己一套官僚式的经营思维,用今天的话来总结他们都是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思维。在轮船招商局早期的成功中也体现了他们的思维是可行的,但是其实他们的做法也是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这样认为轮船招商局是依靠国家的行政力量和国家财税的力量去战胜了一个外资,这样的胜利又有多大的意义?而反观日本和三菱,不可否认伊藤博文虽然在政治上要求立宪法要求三权分立等等,但是在经济上的思想和李鸿章又有什么区别?三菱的胜利的价值不仅仅是开创了一个财阀的发展空间更是向全日本证明了私营的力量可以是这样大。我们无法考证后来明治政府大规模的国退民进和三菱击败共同运输有没有因果联系,但是的确从此在产业培养和企业发展的思路上,日本和中国彻底不一样了。  1884年,同样是轮船招商局和三菱,两家公司都发生了对今后影响深远的事情。在上海,盛宣怀夺权把轮船招商局中两个最主要的职业经理人唐延枢和徐润判出局并开始了官方直营。在长崎,明治政府将国营长崎造船所以1日元租借给了三菱。在当代著名的企业史作家吴晓波的《跌荡100年》中详细对比了这两件事情,读来尽是叹息和感慨。其实将长崎造船厂以这样的象征性价格租借给三菱是日本当时大规模“国退民进”其中之一。而根据史料当时大的国企贱卖多达26起。分别涉及矿产,造船,纺织等等行业,这推动了日本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也使得日后大名鼎鼎的财阀获得极其优越的发展机遇。而这其中造船业则是最为耀眼!  
  绝对不是太监!哈哈
  写作的进度不快,一来是工作有点忙,二来是很多史实我需要反复去确认和思考,所以,请见谅,相信我本文不会是太监
  哎,中国人对权力的追求可以说世界第一。    为什么日本当官的肯放弃手中的权利呢?
  鞋总真是厉害,居然码了这么多文字。  内容只有一点:日本国比我们强  明朝的时候我们还看不起他们涅,清朝就和我们不是一个档次了。  的确要好好反思。
  興味を持ってます。期待している...
  留爪,等更新
  作者:lzard 回复日期: 08:09:01        哎,中国人对权力的追求可以说世界第一。        为什么日本当官的肯放弃手中的权利呢?    ========  因为日本是一个更团结的民族,不放弃权力,不能团结一致对外,必将亡国,为了大日本的未来,当然不能贪婪权力了  
  作者:lzard 回复日期: 08:09:01 
    哎,中国人对权力的追求可以说世界第一。        为什么日本当官的肯放弃手中的权利呢?  ==========================================  日本明治政府里大多数是原来的维新志士,这些人都是很有理想和威信的,虽然后来对于日本发展的方式有所争议甚至是战争,但&让日本强大,让国民四民平等&这个总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即使有个别人不想放弃权利,但在强大的维新势力面前都是螳臂当车的.况且这些志士理想单纯,都是不可收买的(如果要钱,当年投靠幕府就好了,何必等到现在!)  
  作者:激亢的青龙 回复日期: 14:17:01 
    作者:lzard 回复日期: 08:09:01        哎,中国人对权力的追求可以说世界第一。            为什么日本当官的肯放弃手中的权利呢?    ==========================================    日本明治政府里大多数是原来的维新志士,这些人都是很有理想和威信的,虽然后来对于日本发展的方式有所争议甚至是战争,但&让日本强大,让国民四民平等&这个总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即使有个别人不想放弃权利,但在强大的维新势力面前都是螳臂当车的.况且这些志士理想单纯,都是不可收买的(如果要钱,当年投靠幕府就好了,何必等到现在!)  ————————————————————————————————  什么屁话,因为不团结当权者才不愿意放弃权利?  看看一直以来中国人都在追求什么?  都在追求更大的权利,  就是因为掌权者为了自己一己私利不顾民族利益不放权  让普通人去团结谁?当权者都不愿意失去一点点利益,普通人凭什么要去给他们卖命!
  mark  
  做个记号!
  谢谢大家读我的鄙作!第三章和第四章正在修改和写作中,本人较为粗心,我已经核对过有无错别字,但是在发上来看却发现了更多错别字,请原谅
  记号,下次好找!
        这个要MARK一下      
  关键是制度
  中国没有理由不强大起来,人口不是问题、底子薄也不是问题(纯属胡扯,美国建国时候一穷二白,连历史文化遗产都没多少,人家怎么混出名堂了),问题出在一群吃人饭不干人事的东西身上。
新开的淘宝,绝对诚信,希望各位朋友多多关照。经营高仿运动鞋,高仿名牌女包。
  好,留爪
北 京 易 股 通 证 券 投 资 有 限 公 司 是 通 过 整 合 顶 尖 短 线 操 盘 手 的 高 超 实 战 技 能 和 创 新 盈 利 模 式 与 业 内 可 靠 内 部 信 息 等 高 级 资 源,搭 建 与 大 小 资 金 实 战 合 作 的 平 台,以 攻 击 涨 停 引 领 市 场 热 点 与 合 作 者 共 同 获 取 短 线 暴 利 实 现 共 赢 为 目 的 私 募 机 构.            被 套 的 股 民 最 好 不 要 在 等 拉,股 票 这 东 西 时 间 可 是 金 钱! 浪 费 了 时间 就 是 就 是 失去 金 钱。赶 快 进 入 &&& 北 京 易 股 通 证 券 投 资 有 限 公 司 &&& 寻找 你 们 最 宝 贵 的 金 钱 吧 ...北 京 易 股 通 股 票 投 资 分 析 网 可 以 为 您 分 忧 解 难.帮 你 解 除 一 切 烦 恼,奔 向 成 功 之 道,欢 迎 走 进 易 股 通 股 票 投 资 分 析 网 查 看...详 情 请 复 制:              我 们 拥 有 全 国 一 流 证 券 分 析 师 为 您 的 资 金 解 套、为 您 的 资 产 翻 番、出 谋 划 策。希 望 用 我 们 的 专 业 知 识 和 投 资 经 验 帮 你 实 现 财 富 稳 步 增 值 梦 想。详 情 复 制:              分 析 加 内 幕 消 息( 和 多 家 机 构 合 作 ) 在 保 证 资 金 安 全 的 情 况 下 帮 您 获 得 长 期 稳 定 的 收 入。帮 您 巧 妙 把 握 市 场 动 态,提 供 15个 交 易 日 涨 幅 为 60% 以 上 的,(更 多 请 登 陆 官 方 网 站 输 入:北 京 易 股 通 证 券 公 司 ) 可 获 得 较 高 收 益 的 短 线 黑 马,(分 析 加 内 幕 消 息,准 确 率 98% 以 上) 盘 中 给 您 准 确 操 作 指 导,提 供 准 确 的 买 卖 点 和 买 卖 的 价 格。专 业,准 确,安 全,回 报 率 高!投 资 有 保 障!!!    在 这 大 盘 极 其 不 稳 定 的 情 况 下:    详 细 请
&■    详 细 请 复 制 网 址 →:
    北 京 易 股 通 证 券 投 资 有 限 公 司 是 您 的 依 靠
  好文章
  留个脚印,好文章。
  好帖!赞一个...
  1,刘主席以前说过:    “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毛坚持要自己造大船(造出了核潜艇,比印度早了近40年),刘先下了课,所以中国现是造船大国。    2,邓总shi说过:     “造飞机,不如买飞机”----让毛的运十下课,让美利坚和法兰西占领了中国上空。        后来的许多想“学而优则仕”的文人们,“知识分子”们一致地鼓吹:他们二人都非常懂经济学。
  好贴,留着看
  周末更新第三章!呵呵
  留爪先......
  fggfjghjjghjghjghj
  路过~~~
  先顶贴再看!楼主是台州才子。
  ding ding . ding
  写的好,mark
  楼主继续啊!!
  支持下LZ!
  第三章已经成型,略作修改就可上传,谢谢大家
  写的不错,你应该是抓住了日本和中国在近代发展的第一次转折,但是日本在1945年的凤凰捏盘,你也可以多关注一下,我相信,对经济史了解的越多,生活可能不会像以前那么美好哦~
  历史。。。不是历史。。。
  第三章 维新风云数星火(二)  岩崎弥太郎太辛苦了,在租得长崎造船所以及在战胜共同运输公司后第二年就撒手人寰。而他的是弟弟岩崎弥之助则是一位更有勇气和魄力的企业家。弥之助在兄长去世后接受三菱便遇到了共同运输公司的背叛。价格战又一次袭来,这一次似乎更加猛烈。当然三菱依然挺了过来。优秀的民营企业有时候就像一块海绵一样,在重压下它会不断挤压变形但是始终不会断裂。而一旦压力撤走又马上复原。在三菱又一次击败共同运输后并在政府的协调下将两家公司合并成立了日本邮政公司。而后三菱的重心真正转移到造船方面。  26家国有企业出售中,造船厂有2家,除了1887年6月份岩崎弥之助459000日元买下的长崎造船所之外。一个月后另一家造船厂以更为低廉的320196日元出售给了一个叫川崎正藏的人。从掌握的数据来看,明治政府在十来年的时间投资在长崎造船所的资金是1130949日元,而投资在兵库造船厂816139日元。而和造船相关的煤矿和制铁厂,明治政府也陆续出售了七八家,除了最早的一两家卖出不错的价格之外,其他都是打了五折以上的贱价处理。可见明治政府的确是狠下心要卖这些国营厂了。而至于为什么要卖?一百多年来各种分析还是很多的。当时这些国营企业的确都经营出了问题,亏损或者技术发展很缓慢等等。在政府直营日本几个大的造船厂的19世纪70年代,日本的造船技术出现了哪一些进步很难找到有利的证据,也就是说技术进步缓慢,而同时期的中国造船水平还是在稳步发展并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工人。在19世纪70年代明治政府在人才培养上也是不遗余力的,给日本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然这是后话,至少在19世纪70年代的日本造船方面的确难以看出。此外,明治政府在70年代制造出了一个通货膨胀而随后经济泡沫破裂,政府财政收入急速下降,政府没有钱了。这些历史背景下似乎只有把家里看上去还值钱的家当拿去贱价卖掉了!你可以这样去认为。但是明治政府在挑选买家的事情上却是真的看准人了才卖。其一,要买你必须是大财阀忠于政府和国家。其二,如果你不是财阀但是你有足够忠心和远见以及能力,政府也会卖给你,不光给你打折还给你分期付款的优惠。而川崎正藏属于后者。  川崎正藏,今日日本川崎重工的创始人。川崎正藏在今天可以说是一个技术迷。他在海外看到英国制的轮船后就萌生亲自试验制造的想法。他这样的个性颇像中国今日的企业家李书福先生。他先后开了两家造船厂,分别是在东京的川崎筑地造船厂和神户的川崎造船厂。其实他的事业进展很不顺利,一度到了破产的边缘。明治政府并没有他的财务状况而放弃了他,反而将兵库造船厂低价出售给他。川崎重工后来的历史充满骄傲,它制造出日本第一艘潜艇,第一架金属制航空器,第一艘LNG船,第一个工业用机器人等等。但是没有明治政府的慷慨也许这些都不可能发生了。  明治政府从幕府接手的三大船厂就这样成为了私营部门的固定资产,而在私营主们强烈的逐利天性和特殊时代强烈的爱国情绪的相互作用下,这些工厂都焕发了青春。而日本造船飞速发展的时代就是这样始于产权的更变。  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我认为是中日造船技术差距最大的时候。因为在明治政府失败的国营经营下,日本当时几大重要的造船工厂在70年代几无建树。而江南制造总局除了上文所述的“镇安”号外更是培养了大量熟练的产业工人。而福建马尾的福建船政局从,按计划共制成炮舰10艘,运输船5艘。1872年下水的“扬武”舰,排水量1560吨,1130马力。该舰是福州船政局早年所建军舰中最耗工、费料、成本最高的一艘,也是公认意义上的中国乃至亚洲第一艘近代巡洋舰。1875年下水1876年完工的“金瓯”舰则是中国人第一次自己造出了铁船,虽然排水量小点但是绝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百年来我们中国的产业工人是最具有韧性的也是最聪明并富有创造力的,一直到今天我们的工人在夏天高温但是没有空调的车间里挥汗如雨,在寒冷的火车站广场上通宵排队只为了买到那回家的站票。从他们的身上才真正体现我们中国人的韧性与坚强,有这样的工人我们的造船依然在19世纪80年代衰弱下来,那么责任是谁?  在工业化程度低的国家造船的确成本是高昂的。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冶炼和采矿规模和工艺的确不如西方。相同的船在中国造成本高出从西方购买1.5倍-2倍。那么作为商业的角度来看,傻子才自己造呢!当时的实权人物当然不是这个傻子!朝廷中因为造船还是买船吵吵嚷嚷了好几年,终于买船的那帮人占上风,江南制造总局在1876年左右开始暂停造船,而这一停就是29年,而29年中有一个例外就是江南制造总局造出了“保民”号。而福建船政局则是在1874年就减缓了造船的速度且因为十分悲惨的一个事件而使得造船受阻。1884年的中法战争中,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无能,竟然让敌对一方的军舰驻扎在自己的军港内达40天之久而不采取防范措施,在对方的突袭下,福建水师全军覆没,马尾船厂也几乎全部被毁。但是依然在第二年修复完毕并继续造船,令人佩服不已!  中国已经不造船了,那么我们的工人就失业了!为了生计,怎么办?  有一条看似不错的出路,那就是去东洋找口饭吃!  在中国停止自主造船的时候(外资在中国造船依旧)也恰恰是日本航运业竞争白热化的时候(具体在上文有叙述)。神户一带当时也和上海一样有不少的外资造船厂,但是发展都不好。虽然日本的航运业发展起来了市场规模也出来了,但是明治政府对待外资的政策却是极其苛刻,这让很多外资只好撤走,而坚强活下来的寥寥无几。神户铁工所也许就是这样的一家。在1880年管理这家公司的是Kirby。英国人,此人于中国天平天国运动时期在浙江宁波挖到第一桶金,随后去日本发展。他很清楚日本工人和中国工人的差距,于是他热衷从中国招收熟练的工人来日本工作。他开出了诱人的薪资条件,而到了日本的中国技术工也发现周边的日本工人将他们当是老师,在内心获得很大的满足。于是在工作中也十分勤奋。  神户铁工所是当时日本所有船厂中专业技术最高的企业,其他诸如长崎造船所,兵库造船厂,横须贺以及播磨都还只能制造落后时代的船。根本生产不了铁制船。大致的技术水平落后中国10年。事情的发展都是相关的,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铁路运输和港口开发,高效率的铁路和港口怎么能忍受没有大船?而国营的商社很快就把订单下到了神户铁工所。而神户铁工所2年时间就完成了两艘“太湖丸”,这两艘船的吨位和航速在当时的日本都是首屈一指的。令日本国民深感震惊!而且两艘船的蒸汽发动机一个采购于英国而另一个居然是神户铁工所自己生产的。而神户铁工所聘请的很多中国籍技术人员,中国有过研发和生产蒸汽机的经验,也可以说,是中国人干的!结合后来的历史来看,这非常黑色幽默!(在左宗棠“轮船一局,实专为习造轮机而设”的方针下福州船政局从第五艘船“安澜”开始,轮机即由船厂自己制造)  神户铁工所在获得这样的成功后也谋求为日本军方生产军舰,但是还没有开始生产,Kirby就自杀了。据说是因为投资规模很大欠了香港汇丰一大笔钱而资不抵债。而他留给日本造船的遗产则是实在太丰富了。神户铁工所在他自杀后就被海军直接国营了,更名为海军小野浜造船所。而海军小野浜造船所也开始扮演了造船技工进修学校的角色。海军小野浜造船所造船的时候其他船厂都要派人来到现场学习。后来记录海军小野浜造船所从神户铁工所继承的中国籍技术工人30人,而这30人却影响和培养了不知多少数量的日本熟练工人,最后再说一点,这30人来自不再造船的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建船政局。至此,日本造船技术大跃进在30个中国人和那个倒霉的英国人的帮助下完成。  有了具备很强竞争力的产权结构以及技术上的迅速提升,日本造船开始了大踏步赶超中国。分道扬镳从中国人相信买船更实惠开始。  
  第三章 维新风云数星火(二)  岩崎弥太郎太辛苦了,在租得长崎造船所以及在战胜共同运输公司后第二年就撒手人寰。而他的是弟弟岩崎弥之助则是一位更有勇气和魄力的企业家。弥之助在兄长去世后接受三菱便遇到了共同运输公司的背叛。价格战又一次袭来,这一次似乎更加猛烈。当然三菱依然挺了过来。优秀的民营企业有时候就像一块海绵一样,在重压下它会不断挤压变形但是始终不会断裂。而一旦压力撤走又马上复原。在三菱又一次击败共同运输后并在政府的协调下将两家公司合并成立了日本邮政公司。而后三菱的重心真正转移到造船方面。  26家国有企业出售中,造船厂有2家,除了1887年6月份岩崎弥之助459000日元买下的长崎造船所之外。一个月后另一家造船厂以更为低廉的320196日元出售给了一个叫川崎正藏的人。从掌握的数据来看,明治政府在十来年的时间投资在长崎造船所的资金是1130949日元,而投资在兵库造船厂816139日元。而和造船相关的煤矿和制铁厂,明治政府也陆续出售了七八家,除了最早的一两家卖出不错的价格之外,其他都是打了五折以上的贱价处理。可见明治政府的确是狠下心要卖这些国营厂了。而至于为什么要卖?一百多年来各种分析还是很多的。当时这些国营企业的确都经营出了问题,亏损或者技术发展很缓慢等等。在政府直营日本几个大的造船厂的19世纪70年代,日本的造船技术出现了哪一些进步很难找到有利的证据,也就是说技术进步缓慢,而同时期的中国造船水平还是在稳步发展并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工人。在19世纪70年代明治政府在人才培养上也是不遗余力的,给日本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然这是后话,至少在19世纪70年代的日本造船方面的确难以看出。此外,明治政府在70年代制造出了一个通货膨胀而随后经济泡沫破裂,政府财政收入急速下降,政府没有钱了。这些历史背景下似乎只有把家里看上去还值钱的家当拿去贱价卖掉了!你可以这样去认为。但是明治政府在挑选买家的事情上却是真的看准人了才卖。其一,要买你必须是大财阀忠于政府和国家。其二,如果你不是财阀但是你有足够忠心和远见以及能力,政府也会卖给你,不光给你打折还给你分期付款的优惠。而川崎正藏属于后者。  川崎正藏,今日日本川崎重工的创始人。川崎正藏在今天可以说是一个技术迷。他在海外看到英国制的轮船后就萌生亲自试验制造的想法。他这样的个性颇像中国今日的企业家李书福先生。他先后开了两家造船厂,分别是在东京的川崎筑地造船厂和神户的川崎造船厂。其实他的事业进展很不顺利,一度到了破产的边缘。明治政府并没有他的财务状况而放弃了他,反而将兵库造船厂低价出售给他。川崎重工后来的历史充满骄傲,它制造出日本第一艘潜艇,第一架金属制航空器,第一艘LNG船,第一个工业用机器人等等。但是没有明治政府的慷慨也许这些都不可能发生了。  明治政府从幕府接手的三大船厂就这样成为了私营部门的固定资产,而在私营主们强烈的逐利天性和特殊时代强烈的爱国情绪的相互作用下,这些工厂都焕发了青春。而日本造船飞速发展的时代就是这样始于产权的更变。  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我认为是中日造船技术差距最大的时候。因为在明治政府失败的国营经营下,日本当时几大重要的造船工厂在70年代几无建树。而江南制造总局除了上文所述的“镇安”号外更是培养了大量熟练的产业工人。而福建马尾的福建船政局从,按计划共制成炮舰10艘,运输船5艘。1872年下水的“扬武”舰,排水量1560吨,1130马力。该舰是福州船政局早年所建军舰中最耗工、费料、成本最高的一艘,也是公认意义上的中国乃至亚洲第一艘近代巡洋舰。1875年下水1876年完工的“金瓯”舰则是中国人第一次自己造出了铁船,虽然排水量小点但是绝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百年来我们中国的产业工人是最具有韧性的也是最聪明并富有创造力的,一直到今天我们的工人在夏天高温但是没有空调的车间里挥汗如雨,在寒冷的火车站广场上通宵排队只为了买到那回家的站票。从他们的身上才真正体现我们中国人的韧性与坚强,有这样的工人我们的造船依然在19世纪80年代衰弱下来,那么责任是谁?  在工业化程度低的国家造船的确成本是高昂的。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冶炼和采矿规模和工艺的确不如西方。相同的船在中国造成本高出从西方购买1.5倍-2倍。那么作为商业的角度来看,傻子才自己造呢!当时的实权人物当然不是这个傻子!朝廷中因为造船还是买船吵吵嚷嚷了好几年,终于买船的那帮人占上风,江南制造总局在1876年左右开始暂停造船,而这一停就是29年,而29年中有一个例外就是江南制造总局造出了“保民”号。而福建船政局则是在1874年就减缓了造船的速度且因为十分悲惨的一个事件而使得造船受阻。1884年的中法战争中,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无能,竟然让敌对一方的军舰驻扎在自己的军港内达40天之久而不采取防范措施,在对方的突袭下,福建水师全军覆没,马尾船厂也几乎全部被毁。但是依然在第二年修复完毕并继续造船,令人佩服不已!  中国已经不造船了,那么我们的工人就失业了!为了生计,怎么办?  有一条看似不错的出路,那就是去东洋找口饭吃!  在中国停止自主造船的时候(外资在中国造船依旧)也恰恰是日本航运业竞争白热化的时候(具体在上文有叙述)。神户一带当时也和上海一样有不少的外资造船厂,但是发展都不好。虽然日本的航运业发展起来了市场规模也出来了,但是明治政府对待外资的政策却是极其苛刻,这让很多外资只好撤走,而坚强活下来的寥寥无几。神户铁工所也许就是这样的一家。在1880年管理这家公司的是Kirby。英国人,此人于中国天平天国运动时期在浙江宁波挖到第一桶金,随后去日本发展。他很清楚日本工人和中国工人的差距,于是他热衷从中国招收熟练的工人来日本工作。他开出了诱人的薪资条件,而到了日本的中国技术工也发现周边的日本工人将他们当是老师,在内心获得很大的满足。于是在工作中也十分勤奋。  神户铁工所是当时日本所有船厂中专业技术最高的企业,其他诸如长崎造船所,兵库造船厂,横须贺以及播磨都还只能制造落后时代的船。根本生产不了铁制船。大致的技术水平落后中国10年。事情的发展都是相关的,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铁路运输和港口开发,高效率的铁路和港口怎么能忍受没有大船?而国营的商社很快就把订单下到了神户铁工所。而神户铁工所2年时间就完成了两艘“太湖丸”,这两艘船的吨位和航速在当时的日本都是首屈一指的。令日本国民深感震惊!而且两艘船的蒸汽发动机一个采购于英国而另一个居然是神户铁工所自己生产的。而神户铁工所聘请的很多中国籍技术人员,中国有过研发和生产蒸汽机的经验,也可以说,是中国人干的!结合后来的历史来看,这非常黑色幽默!(在左宗棠“轮船一局,实专为习造轮机而设”的方针下福州船政局从第五艘船“安澜”开始,轮机即由船厂自己制造)  神户铁工所在获得这样的成功后也谋求为日本军方生产军舰,但是还没有开始生产,Kirby就自杀了。据说是因为投资规模很大欠了香港汇丰一大笔钱而资不抵债。而他留给日本造船的遗产则是实在太丰富了。神户铁工所在他自杀后就被海军直接国营了,更名为海军小野浜造船所。而海军小野浜造船所也开始扮演了造船技工进修学校的角色。海军小野浜造船所造船的时候其他船厂都要派人来到现场学习。后来记录海军小野浜造船所从神户铁工所继承的中国籍技术工人30人,而这30人却影响和培养了不知多少数量的日本熟练工人,最后再说一点,这30人来自不再造船的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建船政局。至此,日本造船技术大跃进在30个中国人和那个倒霉的英国人的帮助下完成。  有了具备很强竞争力的产权结构以及技术上的迅速提升,日本造船开始了大踏步赶超中国。分道扬镳从中国人相信买船更实惠开始。  
  不好意思,第三章发了两次,呵呵  关于日本战后的发展,我会在后面的章节里进行分析!
  请问楼主是在造船厂工作吗?我在造船厂做设计
  收藏了值的看。    中日的差距还是制度和人的思想不同,中国人对权力太多崇拜了,以安稳的生活为主,这样导致了人的不思进取。
  其实日本的事实说明,当初朱卖国有企业,是完全正确的。。。。    可惜方式有些问题,现在国有企业,垄断性国有企业,又回来了    无数小民还在为其呐喊,那些才是真正的浪费资源,吃人不吐骨头    国有的东西,效率太低
  说来惭愧啊!没有在造船业工作过,相反在家电行业做事情!
  请问楼主, 你写的这些东西 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都读了什么方面的书?书的名字能不能给列出来? 谢谢
我在韩国的三星重工业做设计,深敢我们的船舶工业水平差距之大, 三星重工业 签了10艘LNG-FPSO 500亿美元。
  我读的比较杂,也没有形成系统,很多列举的史实都是我在网络上或者跑图书馆不断确认得来的。我主要是按照日本经济史的发展变化作为主线。暂时没有详细的书籍推荐
    还要为LZ一个最重要的 细节,如果没有明末大儒朱舜水到日本传播实用主义理学(与考功名、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大有区别),把崇佛教之虚的虚幻日本从虚幻中拉回现实。否则,200多年后,就不会有高杉晋作这样的人和明治维新这样的事。    明末三大儒:黄宗曦、王夫之、朱舜水(浙江人,明亡时到日本借兵复国,不成,后乔居日本,传播实用理学,弟子很多,改变了崇虚的日本,是日本近代化、现代化的根)。    王夫之的后人就是MZD等革命派,朱舜水的后人就是现代实干的日本人。    
    还要为LZ补充一个最重要的 细节,幸亏有明末大儒朱舜水到日本传播实用主义理学(与考功名、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大有区别),把崇佛教之虚的虚幻日本从虚幻中拉回到了现实中。否则,200多年后,就不会有高杉晋作这样的人和明治维新这样的事。    明末三大儒:黄宗曦、王夫之、朱舜水(浙江人,明亡时到日本借兵复国,不成,后侨居日本,传播实用理学,弟子很多,改变了崇虚的日本,是日本近代化、现代化的根)。    王夫之的后人就是MZD等革命派,朱舜水的后人就是现代实干的日本人。    
      理学西传的一路就是利玛竇等传播到意大利、法国、德国等的朱子理学,以及明朝社会的平等和人权,还有老子的自然等。    造就西方的理性主义,比如科学的理性主义、近现代的平等自由博爱、人权等等。成就的是法国的启蒙学派和西方的现代化。    这些,中国人又在200多年后从国外泊回来,满清对中国文明的毒害蔑以加矣。      
    依靠李鸿章和盛宣怀的权势,要政策有政策要资金有资金保证了成功。但是也带来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就是招商局并没有促使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反而在利益和成本的平衡下采购国外造。  ****************************************************    貌似现在上海人主持的国家大飞机项目也是如此,他们都没懂为什么要造大飞机,上马就是国外的发动机,然后一通组装,世界飞机车间,美其名曰:国际分工合作。我看来看去还是商人嘛,哪有企业家的样子?!怪不得李鸿章和盛宣怀这两个下江人当年也这样搞。      这样的话,造什么大飞机呢?买不就得了?他们竟然不知道中国的合金钢的所有问题已经解决,他们竟然不知道中国已经造出了比F-22还好的发动机。    2009年8月,中国已经宣布在绵阳划地3000亩开造中国的大飞机发动机。表示中国的大飞机发动机已经研发成功。可怜的上海大飞机公司,你怎么办?!      
  谢谢,日本的兰学和朱子文化很浓厚,这个我一开始也想到,但是和文章的主题有点远我就忽略掉了。
  作者:flzt101 回复日期: 11:05:38   
        依靠李鸿章和盛宣怀的权势,要政策有政策要资金有资金保证了成功。但是也带来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就是招商局并没有促使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反而在利益和成本的平衡下采购国外造。    ****************************************************        貌似现在上海人主持的国家大飞机项目也是如此,他们都没懂为什么要造大飞机,上马就是国外的发动机,然后一通组装,世界飞机车间,美其名曰:国际分工合作。我看来看去还是商人嘛,哪有企业家的样子?!怪不得李鸿章和盛宣怀这两个下江人当年也这样搞。            这样的话,造什么大飞机呢?买不就得了?他们竟然不知道中国的合金钢的所有问题已经解决,他们竟然不知道中国已经造出了比F-22还好的发动机。        2009年8月,中国已经宣布在绵阳划地3000亩开造中国的大飞机发动机。表示中国的大飞机发动机已经研发成功。可怜的上海大飞机公司,你怎么办?!  ===========================================================    我虽然同意你自己造大飞机的观点    
但你的论据完全是扯淡    我们在发动机方面落后到没话说!!    F-22的发动机?那是大飞机用的吗?
我们能造那样的发动机出来    胡1 锦2
涛睡着了都会笑醒!! 别说超过了     F22的发动机F119-PW-100
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就是外星科技
  接楼上
你如果非要说那个太行发动机远超F119的话      我给你个官方的说法
这个说法已经很给自己脸上贴金了     “太行的研制成功将使中国航空动力事业达到发达国家的八十年代中期水平,在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作者:flzt101 回复日期: 10:08:09 
        还要为LZ一个最重要的 细节,如果没有明末大儒朱舜水到日本传播实用主义理学(与考功名、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大有区别),把崇佛教之虚的虚幻日本从虚幻中拉回现实。否则,200多年后,就不会有高杉晋作这样的人和明治维新这样的事。        明末三大儒:黄宗曦、王夫之、朱舜水(浙江人,明亡时到日本借兵复国,不成,后乔居日本,传播实用理学,弟子很多,改变了崇虚的日本,是日本近代化、现代化的根)。        王夫之的后人就是MZD等革命派,朱舜水的后人就是现代实干的日本人。      这位你就不要再意淫了,日本什么东西都跟中国扯上关系,其实这些只是一部分人用来意淫罢了。你说的中国发动机的问题,更是扯蛋,中国的太行WS-10发动机是就是英国60年代的产品,当时是买到英国罗罗公司的生产技术,而且在中国已搞了几十年了,到现在在生产工艺和使用寿命上还是有缺陷,不是然J10早用上WS-10了。
  楼主不够意思,开个头没身子了
  最近事情多,也遇到一些烦心的事情,所以更新慢了!  明天将更新第四章
  今天到了
  今天到了
  黄海海战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附近海面。北洋舰队参加战斗军舰为10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军舰则有12艘。12艘分别是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比睿、扶桑、西京丸、赤城。这基本就是日本的看家底子了。 北洋舰队除了“定远”和“镇远”是排水量超过7000吨,其他战舰的排水量都不如日本的几艘主力战舰。因此在整体上日本的确是占优的,而且优势还是相当明显!而北洋舰队主力王牌“定远”舰由于下水12年,久已失修,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而失去了整体的指挥能力。这令我们这些后人都感觉悲愤到吐血!中国的军人是值得敬佩的,在这样的劣势下也让日本海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西京丸”、“赤城”两舰被拖行后不久后沉没),死伤官兵600余人。黄海海战其实是北洋舰队获得了胜利。但是很快陆战一路败退,  威海卫之战成为北洋舰队自救的一战,但是依然战败并导致北洋舰队完全覆灭。但是当我读到威海卫之战中丁汝昌,刘步瞻,杨用霖等英雄之壮举,我更坚信甲午战争的结果在十年前就决定了,清政府实在愧对这些英魂!  《马关条约》赔款白银2亿两,穷了中国富了日本,日本越来越强盛,中国则积贫积弱!颐和园模仿杭州西湖修建,但是始终不是一个真西湖!却换来拥有真西湖的杭州被日本辟为通商口岸。今人唯有希望历史不要重演,仅此而已!  
  第四章:激进的大和  中国的造船工业开始停滞的重要原因就是自己制造的成本过高。而成本过高原因就是因为造船和汽车工业一样都是非常系统性的生产过程,背后需要获得其他基础产业的支持是最大的。反之如果背后的基础工业不扎实也必然导致造船业的成本居高不下。比如:在当时的蒸汽机时代,造出来的船如果没有低廉的煤价那么船的销售就会出问题。矿产开采和钢铁工业对于造船的重要性就更无需赘言了。而物流和电信也是同样重要,当时的物流更多是依靠铁路,电信则是电报。  其实,中国造船的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基本上就是上述几点,毕竟我们的人工成本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而日本也照样会有同样的问题,但是日本遇到这些困扰却是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解决。那么原因又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就拿铁路作为例子来说明:在明治初年的时候铁路也是国有制的,不得不提中国人和日本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对于铁路的不同认识。在60年代末中国对于铁路其实是吵翻天了,反对派认为铁路遇山凿洞,遇河造桥将会破坏神州的风水,甚至动到龙脉。这样的借口听起来相当雷人。而日本则相反,一批一批从西方考察回来的官员在强调西方政体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时总会再加上铁路的重要性。1868年的“殖产兴业”明确将铁路定位国策之一。1870年开始东京和横滨的铁路勘察,该铁路于1872年完工成为日本第一条铁路。而到了19世纪80年代中期,私营铁路开始兴起。而投资者的投资爱好从金,银转到铁路。一度在铁路方面投资形成一股热潮。从1881年-1889年,私营铁路的里程从大约222公里赠加到946公里。私营铁路背后的投资者则有三井,三菱,住友的身影(比如三井和住友更多自己的金融机构参与)。在铁路上日本人在起步上就老早甩开了中国。其实在当时的后进国家中,美国和德国都和日本一样忙于自己的铁路建设。后来的历史似乎谁在那个时候修的铁路多谁就笑傲江湖。而中国人开始铁路私营则差不多是在日本私营后的30年,并一度导致了强烈的官私矛盾,而清政府最后的灭亡直接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也可以理解是官方和私营对于铁路经营的问题观点对立所导致的。前段时间我从杭州坐车回台州,过杭州钱塘江二桥看到二桥边上新的高速铁路跨江大桥在几个月时间就形成轮廓以及那条即将通车在崇山峻岭中横穿而过的甬台温铁路,心情的激动无法言喻。一百多年前国家的强盛系于铁路,而现在看到我们修铁路的效率和规模,怎么不对国家的未来抱有最美好的憧憬?  
  日本在吸收技术方面似乎有天赋。在吸收神户铁工所的技术后,横须贺造船厂和海军小野浜造船所在1883年开建铁骨木皮的巡洋舰“葛城”级的三艘舰:分别是后来参加甲午海战的“葛城”“大和”和“武藏”。不可谓不是进步。横须贺造船厂在日开工建造“高雄号”,日建成。建造时采用钢骨铁皮结构,双重钢底,为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技术。次年,横须贺造船厂又开工“八重山号”。这是由国设计师白劳易(Louis-Emile Bertin)设计的大马力军舰。而在民用方面以三菱和川崎为主也是在做着技术积累的工作。三菱在年,主要还是来自兄弟会社,日本邮船会社和大阪商船的业务,当然还有三菱自有的船舶,它们占了约90%,其它还有政府的船只,真正民间的船只不足5%。当时日本国内的蒸汽船市场依然是比较小的。也没有足够的空间让这两家企业来施展!三菱没有闲着而是采取新跨越的方法:向国外订购大型船只时,派遣这些有实际造船经验的工人去国外造船现场监工,从中领悟新的技术诀窍。经过一番磨练之后,1894年初,三菱开始新的跨越。1592吨,装备新式三段膨胀蒸汽机,835 马力,二重底的钢船,须磨丸开工。而这艘直到今天依然令三菱人感觉骄傲。
  黄海海战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附近海面。北洋舰队参加战斗军舰为10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军舰则有12艘。12艘分别是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比睿、扶桑、西京丸、赤城。这基本就是日本的看家底子了。 北洋舰队除了“定远”和“镇远”是排水量超过7000吨,其他战舰的排水量都不如日本的几艘主力战舰。因此在整体上日本的确是占优的,而且优势还是相当明显!而北洋舰队主力王牌“定远”舰由于下水12年,久已失修,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而失去了整体的指挥能力。这令我们这些后人都感觉悲愤到吐血!中国的军人是值得敬佩的,在这样的劣势下也让日本海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西京丸”、“赤城”两舰被拖行后不久后沉没),死伤官兵600余人。黄海海战其实是北洋舰队获得了胜利。但是很快陆战一路败退,  威海卫之战成为北洋舰队自救的一战,但是依然战败并导致北洋舰队完全覆灭。但是当我读到威海卫之战中丁汝昌,刘步瞻,杨用霖等英雄之壮举,我更坚信甲午战争的结果在十年前就决定了,清政府实在愧对这些英魂!  《马关条约》赔款白银2亿两,穷了中国富了日本,日本越来越强盛,中国则积贫积弱!颐和园模仿杭州西湖修建,但是始终不是一个真西湖!却换来拥有真西湖的杭州被日本辟为通商口岸。今人唯有希望历史不要重演,仅此而已!  
  继续等待!楼主辛苦了!
  向日本学习。铁路,告诉公路,光纤等等基础设施是社会发展的必须,值得大力投资整备。
  又来学习。。。
  LZ很长时间没来了。
  MARK,慢慢看
  中国的弊病就在于国有企业体制,当官的永远不是把企业的发展盈利作为第一目标,而是把怎样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当作是第一目标。
  好帖!支持楼主!映射当今,引以为戒
  者:flzt101 回复日期: 10:34:14 
            理学西传的一路就是利玛竇等传播到意大利、法国、德国等的朱子理学,以及明朝社会的平等和人权,还有老子的自然等。        造就西方的理性主义,比如科学的理性主义、近现代的平等自由博爱、人权等等。成就的是法国的启蒙学派和西方的现代化。        这些,中国人又在200多年后从国外泊回来,满清对中国文明的毒害蔑以加矣。  ----------------  你仔细去看看明末传教史,看看这些传教士对当时的中国影响有多大,几何原本就是由这些传教士传播到中国,还有钟表,历法等等。  至于利玛窦,ms就没回去过,老死中国,所以你的这些yy简直是胡说八道。  还有些著名传教士经历了明朝灭亡,后也得到满清的善待。  明朝的平等人权?亏你说得出口,袁崇焕都被生吃的国家还平等人权,还造就西方的理性主义,棒子也没这么无耻吧。  文艺复兴始于14世纪,什么叫复兴,是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明,跟你个p理学有毛关系啊。
  金融 经济 qq群:  主题:冷静的思考;独立的见解;在这个动荡的时期,保存自己的财富。逃避国家层面的危机,规避政策层面的“剥削”。。。    敬请大家的加入:  注意:25岁以下人士不欢迎。。。。。。。。!!!
  支持楼主,等待更新
不更新了??????
  更新吧!
  马克,业内人士观之
  牛贴必顶之。
  楼主好贴,可惜没看到坂本龙马的名字。虽然他对日本造船业的贡献不明显,但是对日本现代航运业和海军,却如同生父那么重要。    上面又有人拿上海人三个字说话。以为江南制造总局在哪里啊?上海的问题就在有中央管的严,而且是各路官员是政治超级跳板。在上海大飞机问题上有发言权的高官,有几个不是其他省市调过来的?    上海宁可少拿中央的各路项目费,也不愿被中央行注目礼。如果给上海像深圳那样的自由度,相信情况会很不同。可惜,历史是没有如果的。
  楼主 相当不厚道!!!一个月没更新了!
  看来楼主已经弃楼了  怎么不写了呢?
  给予楼主很多鄙视..........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