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保利,亿富通城三期,巴菲特投资理财基金项目哪个最好

巴菲特:投资赢在心态
日 16:27来源:
良好的投资心态是投资者的重要法宝。每位投资者的投资预期、风险偏好、自控能力、市场和环境不同,反映在投资情绪上也是千差万别,直接影响到基金收益的最终实现。通过和投资者交流,我们发现其心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情随净值涨跌而波动,喜欢将不同类型的基金做比较。今天净值涨了就如在云端,明天看跌了就跌到谷底。如果是其他基金比自己的基金涨得快,更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甚至会冲动赎回现有基金投入其他基金。投资是一场持久的博弈,赢在心态。每个阶段市场的行情都不一样,短期的净值涨跌并不能代表该基金未来的走势。投资者如果过分受基金净值的影响而不断更换基金品种,是否能取得预期收益还是未知数,还提高了投资的成本。
(2)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盲目投资。每位投资者的自身情况都不同,投资应量力而行。我们比较赞成投资者将部分闲置资金用来投资,既能享受投资的乐趣,也缓解了资金压力,一定程度的规避风险。
(3)散户心态,喜欢追涨 跌。大多数情况下,可能连赎回、申购费都没有赚回来。公司董事长何加武认为:“基金是一项适于长期投资的理财产品,不宜像股票那样短期炒作。重要的是关注基金能否长期持续地保持比较好的业绩表现。而基金能否持续保持较好业绩表现的决定因素,则是基金管理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稳定性。”下一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明星分析师荐股
92247.75万元
64615.16万元
60527.88万元
45810.79万元
28149.05万元
28085.02万元
26617.72万元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帕伯莱:做个投资绅士
日 23:48来源: 作者:杨博
莫尼什·帕伯莱(Mohnish Pabrai) 的名字被更多人知晓是在2007年7月。彼时,他与盖伊·斯皮尔联合以65万的价格成功拍下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不过,帕伯莱真正成名可不只是靠一顿天价午餐,而是靠过去十年里辉煌的投资战绩。
资料显示,帕伯莱执掌的帕伯莱投资基金在2000年至今的十余年里,年化回报率接近14.3%,远远跑赢同期标普500指数-0.3%的回报,如此出色表现也令帕伯莱成功跻身全美基金经理排行的前列。
完美复制巴菲特
帕伯莱在大学期间主修计算机工程专业,1986年至1991年期间在泰乐通讯技术公司工作,期间分别在高速数据网络部门和国际市场营销部门任职。
在成为一名出色的投资人之前,帕伯莱先是在商场上树立了自己的声望。1991年,帕伯莱离开老东家,只身创建了IT咨询和系统整合公司TransTech。这家公司起步资产只有10万美元,而在2000年帕伯莱将它出售给嘉思明咨询公司时,收购价已经达到2000万美元。
1999年,帕伯莱联合其他9位投资者创建了自己的基金——帕伯莱投资基金,起始规模为100万美元。作为这只基金的操盘手,帕伯莱凭借稳健的投资风格,一路跑赢标杆股指,在2000年至今的十一年中创下14.3%的年化回报率。这也令他在华尔街基金经理排名中名列前茅。
一直以来,帕伯莱都以模仿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而著称,他也从不避讳承认自己是巴菲特的信徒。在创建自己的基金公司后,帕伯莱首先采取了巴菲特早期合伙企业的投资方法和分配方式。
不过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人,帕伯莱从不放弃从其他投资大师身上汲取优点,不断修正自己的投资理念。帕伯莱认为,巴菲特更关注无形资产,相比之下本·格雷厄姆更关注有形资产,而他本人综合了二人之长,既注重质量也注重数量。在考察某个企业时,帕伯莱倾向于在更宽泛的背景下考察这个企业的业务如何融入全球经济。
在帕伯莱撰写的专门讲述投资风格的著作《憨夺型投资者:以低风险博取高收益的方法》(The Dhandho
Investor)一书中,他提炼了巴菲特、格雷厄姆和查理·芒格三人投资策略的精华,并融合自己的经营理念,讲述了适用于个人投资者的操作方法。帕伯莱认为,控制风险的同时博取高收益的方法主要包括投资于具有持久优势的企业、注重安全边际、少投注、投大注和非经常性投注等。
从容地投资
帕伯莱一直倡导“从容地投资”。在他看来,成功的投资者应该是个“休闲绅士”,在市场陷入严重恐慌时从容介入,“拨正投资大船的航向”。而在完成投资工作后,可以“转身就回到自己的乡间俱乐部,拿起管弦乐器,享受生活”。据说,在帕伯莱的办公室里,有一间专门的“午休室”,每天下午四点他都会准时午休。
帕伯莱认为,成功的投资者应该拥有的最大优点不是智商,而是耐心。他同时告诫投资者不要轻信电视机里的分析师荐股。“投资人手里没有现成的地图,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投资于你理解的业务。”帕伯莱表示。
尽管是IT业出道,但帕伯莱一直以来都拒绝投资科技领域,这一点与巴菲特也极为相似。对此帕伯莱表示,自己大学的专业是计算机工程,已经在科技领域花费了大量时间,而且亲身体会到科技产品的持久性很低,“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行业,而对投资者来说,最大的敌人就是变化”。
今年以来,全球市场波谲云诡,帕伯莱似乎也没有太好的投资想法,为此,他封闭了自己执掌的基金。在今年4月写给投资者的信中,帕伯莱解释为何不再接受新的资金时表示,自己不想在“严重缺乏好的投资想法时一味地增加资金”。在他看来,当前的股价并不便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liuqiang]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明星分析师荐股
92247.75万元
64615.16万元
60527.88万元
45810.79万元
28149.05万元
28085.02万元
26617.72万元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理财基金咨询】福特、金城、保利、亿富通、巴菲特投资理财基金项目哪个最好?_百度知道
【理财基金咨询】福特、金城、保利、亿富通、巴菲特投资理财基金项目哪个最好?
现在的二十一世纪网络时代,工资又涨的少 物价又涨的快 不在网上搞点投资理财基金的项目真的要入不付出 我想问一下上面的这些哪类最好 投资个 几千 万吧的 风险少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现货、期货,日盈利收益显著,收入较高。缺点、股票。资金小的可以做分红保险等!望采纳,股票市场比较低迷,没经验的投资者谨慎入市;做短线的投资可以选:资金大小都可以选,资金大的可以做房地产、矿产资源。希望能帮助到你:风险较高,时间周期较长目前最流行的投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做长线的投资,受外界消息的影响很大,最近两年经济发展有点通货膨胀,并且风险较小,有夜盘,比较适合做短线的上班族投资。缺点,优点:实行保证金制度,可以小搏大,有的可以24小时双向交易,周期长:按年分红,利润不高:现货(现货现在主要指农副产品、能源和有色金属等)市场还在发展中,优点是相对稳定。做中线的投资,资金大小都可以选股票和基金,优点是股市行情相对较成熟,参与的人不是很多,虽然,风险较小,缺点,证券公司的发展良好,现在政府正大力鼓励和推广,但只有那些在投资领域前沿的,具有敏锐洞察力、有丰富经验的人才能淘到一大桶金,大多数对投资不专业的人,明明知道股票赚钱的机率很小,但还是喜欢传统的股票投资
投资有风险,你不知道怎样投资,还不如买些保本保收益的产品比较好。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理财基金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A股最像巴菲特的投资人:11年收益17倍,涨得最猛他最担忧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A股最像巴菲特的投资人:11年收益17倍,涨得最猛他最担忧》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A股最像巴菲特的:11年收益17倍,涨得最猛他最担忧》 精选一现在已然衰朽者,将来可能重放异彩。现在备受青睐者,将来却可能日渐衰朽。――贺拉斯.诗艺文 | 逸凡今天,标普指数正在创造历史新高;,银行股暴涨,工行涨8%,工行涨7.93%;吉利汽车涨12.27%。而A股正在上演价值股最大的春天,以贵州茅台、恒瑞医药、伊利股份、美的电器为代表的龙头股,也正在创造历史新高。至2017年,很多长期号称的大佬,完全踏空A股行情。而有一位低调的,长期拿着上述价值型消费、制造龙头股,今年旗下管理的多支基金翻倍,他却担忧起来。前几天,的大佬――付晓军跳楼自杀,详见前日文章《期货双雄的覆灭》。昨日,我写了一篇文章,《嬉皮士逆袭:从濒临破产到管理1600亿美元,只因他坚持一件事儿》,讲述了美国最大的――?达里奥。雷?达里奥的成功的《原则》――每天写错误反思日志,对待错误的态度,它其实是一个等式:痛苦+反思=进步。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位人―― 过去11年连续盈利达到17倍的回报,他所操刀的产品,投资人的年复合回报达到28%。这个人是东方资管董事长――陈光明。01 11年连续盈利17倍他现任东方证券董事长,上海东方红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工学硕士,证券从业18年,历任东方总部业务董事、副总经理、总经理、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东方证券有限公司总经理。在―2017年哀鸿遍野的中,陈光明的长期业绩足以傲视各类“一哥”和伪者。以他曾经管理的东方红4号为例。该产品成立于日,截止日,该产品净值为6.8655。也就是说,短短8年该产品实现了5.8655倍的收益。我们看一看该产品持仓(截止日)。可以看到,该产品重仓股――海康威视、格力电器、中国平安、伊利股份,都是今年的大牛股。季度收益超过30%
写在最后:给大家推荐一家3年老平台立即理财拿红包→(年化收益10%)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于安全110:http://www.p2b110.com/news/256646.html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好友window._bd_share_config={"common":{"bdSnsKey":{},"bdText":"我在【网贷安全110】看到这篇经典的文章,有趣-有料-有内涵!你们看看觉得如何?","bdMini":"2","bdMiniList":false,"bdPic":"http://www.p2b110.com/","bdStyle":"1","bdSize":"16"},"share":{"bdSize":16},"image":{"viewList":["qzone","tsina","tqq","weixin","tieba","sqq"],"viewText":"分享到:","viewSize":"24"},"selectShare":{"bdContainerClass":null,"bdSelectMiniList":["qzone","tsina","tqq","weixin","tieba","sqq"]}};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api/js/share.js?v=.js?cdnversion='+~(-new Date()/36e5)];《A股最像巴菲特的投资人:11年收益17倍,涨得最猛他最担忧》 精选二国庆前夕,记者专访了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私募权益投资主办人李竞,就前三季度行情和四季度投资主线及市场逻辑等问题进行探讨。李竞认为,是“称重机”,价格终将反映价值,在长期投资中,控制风险、选择胜算概率比较高的是获取稳定投资回报的重要要素。“不亏钱才能一直留在牌桌上,维持赚钱的可能性”,在李竞看来,随着市场资金机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白马成长股的估值适度泡沫化可能会成为现实,中国版漂亮50在未来一两年可能成为趋势。访谈过程干货满满,基金君大致梳理了下,李竞的主要观点如下:1、在幸运的行业找好公司;2、随着市场资金机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白马成长股的估值适度泡沫化可能会成为现实,中国版漂亮50在未来一两年可能成为趋势;3、电子和新能源板块有被过度博弈化的倾向,但真正质地好的优秀龙头公司长期依旧可以配置;4、从方面来看,当前部分优质公司的估值洼地尚未被开发;5、不亏钱才能一直留在牌桌上,维持赚钱的可能性,并有利于保持好的心态;6、股市短期看是’投票器’,不可测因素多,很难把握;长期看是’称重机’,价格终将反映价值;7、优秀企业不等于优秀股票,市场往往在某些阶段会给予优质企业过高的定价。8、本轮反弹更多的市场基础在于政策差的博弈,反转的基础并不夯实,中长期仍然受制于估值和盈利的双重制约。李竞李竞简介: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私募权益投资部投资主办人,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证券从业9年,历任东方证券总部研究员,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高级研究员、专户投资部投资主办人。以下是对话实录报记者:您认为什么因素是最重要的?李竞:巴菲特有一句著名的:第一条是永远不要亏钱;第二条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诚如巴菲特所言,最重要的首先不是怎么赚钱,而是考虑如何不亏钱。中国基金报记者:但是对于投资来说,投资是要赚钱而不仅仅是不亏钱。李竞:在长期投资中,控制风险、选择胜算概率比较高的式是获取稳定投资回报的重要要素。不亏钱才能一直留在牌桌上,维持赚钱的可能性,并有利于保持好的心态。选择优秀的公司为伍,保持耐心,一旦上市公司业绩变好,来临时,不亏钱才能有足够筹码,才能保留全力挥杆的机会。而一旦亏损较多,没有筹码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就很难再把握住好机会。中国基金报记者:您在选择股票和行业上有哪些坚守的原则?李竞:我们在实际的投资中严格控制风险,精选行业护城河较深且管理层高效的优质公司,以合理的估值买入并长期持有,做大概率的投资,为投资者努力赚取长期收益。首先,在幸运的行业寻找好公司。幸运的行业里的龙头公司相当于正和博弈,买入后伴随着公司的成长和市占率的提高可以获得良好的,为投资人真正赚取长期可持续的收益。而挑选非优质企业则是零和博弈甚至负和博弈,赚的是其他投资者的钱,这种情况下,不确定性大,胜率会低很多。第二,寻找能干的管理团队。优秀的管理团队,能够制定明确合理的公司发展战略,有高效的执行力和强大的竞争优势,使公司具备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长期回报会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第三,评估公司的内在价值。优秀企业不等于优秀股票,市场往往在某些阶段会给予优质企业过高的定价,但如果实际价值偏差太多的话,就很容易产生估值泡沫,影响投资概率,以较低的价格买入好公司。此外,还要重视夏普比率,构建合理的,在有限的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业内有句话,股市短期看是“投票器”,追涨杀跌在所难免,一只股票短期买的人多了就会涨,短期价格走势并不能完全反映价值;但长期看则是“称重机”,优秀的公司能够穿越市场牛熊,价格终将反映价值。中国基金报记者:东方红资产管理旗下产品换手率在业内偏低,也一直坚持用长期资于优秀公司的理念,您在实际操作中,对和回撤控制上有什么心得,可以举个例子吗?李竞:首先长期优良业绩的获得并不依靠高频次的换手来获取,作为,对投资者的直接反馈是累计产品净值,即为投资者最终赚取多少收益。不少阶段性的业绩冠军短期收益高但难以持续,投资人往往通过重仓某一类主题或周期股票而进行短期博弈,这种类似赌博的投资方式,长期来看较难为投资者赚取可持续的合理回报。业绩波动大的产品,中长期看并不一定表现良好。比如说,第一年赚50%,第二年亏30%,两年下来复合回报其实并不高;而一个年收益只有5%的基金,若能够在5年内保持此增长的均速,多年跑下来的长期收益相对可观。这两种,在投资态度上有根本性的差别,本着后一种态度做的结果往往会超持有人预期。中国基金报记者:如何评价今年前三个季度的市场特点?李竞:今年A股前两个季度市场主线以价值股和蓝筹股为主,进入7-8月份以新能源汽车、钢铁煤炭为代表的周期股行情启动。但本轮反弹更多的市场基础在于政策预期差的博弈,反转的基础并不夯实,中长期仍然受制于估值和盈利的双重制约。中国基金报记者:这一时间公司在投资上有哪些思考?李竞:公司坚持的价值,中长期能较大概率地战胜市场,短期的组合受市场偏好影响无法保障,因此我们更注重择股而不是择时。从三季度看市场依旧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复制着两年前创业板的一些行为模式,但由于市场参与者的变化和两年来经济背景的演变,博弈的难度无疑在加大,因此对我们而言就更要坚持价值投资风格,在价格低于公司价值时介入,分享优质公司的成长收益。中国基金报:白马股上半年积累了不少涨幅,到了三季度中小创崛起,针对市场风格是否会切换也有不同的声音,在您看来,市场背后的投资逻辑是否在发生变化?李竞:站在当前时点,由于前期抱团取暖过于集中,三季度白马蓝筹类股票已经释放了一定的回调风险。中期来看,家用电器、汽车食品、高端装备制造、移动互联网等增长确定的行业白马龙头公司由于相对估值吸引力依旧比较明显,仍旧是市场抱团配置的首选。随着市场资金机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白马成长股的估值适度泡沫化可能会成为现实,中国版漂亮50在未来一两年可能成为趋势。此外,电子和新能源汽车两大板块有被过度博弈化的倾向,但真正质地好的优秀龙头公司长期依旧可以配置。中国基金报记者:港股不断创出新高,您认为是否还具有估值优势?李竞:我们于2016年初率先判断香港市场的主流品种存在一定的估值优势和分红率优势,领先于市场加大的配置,在年取得较为可观的超额收益。内地资金受和人民币贬值因素影响将持续南下,港股的资金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本土机构定价权能力提升;而从投资研究方面来看,当前港股部分优质公司的估值洼地尚未被开发,而未来随着A股投研力量的同时南下,以及内地和香港互联互通机制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内地资金正在布局港股洼地,香港市场或在迎来中长期配置良机。目前来看港股优质品种的估值优势依旧存在,我们会继续加强研究和配置。中国基金报记者:您对四季度的行情怎么看?比较看好哪些行业呢?李竞:巴菲特、彼得林奇等投资大师都从来不对短期的市场进行预测,我们也不认为自己有比他们更强的智慧去对下一个季度进行准确的预测和布局。我们始终坚持长期价值投资,以客户长期财富增值为目标,关注客户资产长期净值的增长,不会跟随短期的市场偏好去进行大规模的切换。板块来看,家用电器、汽车食品、高端装备制造、移动互联网等增长确定的行业白马龙头公司由于相对估值吸引力依旧比较明显,中国版漂亮50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趋势。 《A股最像巴菲特的投资人:11年收益17倍,涨得最猛他最担忧》 精选三 点击上方“点点盈”可以订阅哦! 点点盈这篇文章由一位大佬推荐。推荐理由是虽然写于2013年,但作者关于精辟认识,对于今天来说仍然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这篇文章由一位专业投资大佬推荐。推荐理由是虽然写于2013年,但作者关于投资的精辟认识,对于今天来说仍然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来源 | 经济与投资研究,ID:OnEconomy “人生的几件大事儿:生活上找对人,事业上跟对人,投资上看对人。对一个,保底。错一个,遗憾。全对,阳光灿烂。全错,生不如死。”每一个纠结的现在,都来自一个草率的过去,并将走向一个遗憾的未来。人的行为和思维是有惯性的,要想彻底改变谈何容易,在错误的道路上时间越久越积重难返。所以,从一开始就深思熟虑的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才是真正的聪明人。优秀的企业和投资人具有同样的特征,那就是不断的进步,拉开与竞争对手在能力上的距离。以5年的时间看企业,原本差不多的格局中优秀者脱颖而出一骑绝尘。以5年的时间看人,本来差不多的水平中优秀者连上几个台阶,知识素养的k线走势完全呈现大牛股特征。而大多数人的能力却始终处于st的边缘。长期来看股市中的取决于综合能力,股市不但在反映企业价值上是有效的,其对投资人能力的反映同样是有效的。股民们的悲哀在于总是本末倒置,始终幻想高收益,却从来不为这种收益的基础添砖加瓦。n年下来一看还是在原地打转,在自作聪明中浪费生命,在浮躁悔恨中不断轮回。价值投资是严密系统的方法论,不是优美空洞的心灵鸡汤;长期持有是的理性选择,不是骗子的避风港;投资境界是长久学习践行的自然结果,不是神奇玄妙的宗教修行。别把本来复杂的弄得太简单,也别把本来简单的搞得太复杂,这既是一悟性的体现,也是投资这行终身的自我修养。春秋陶朱公的《商训》中提到“能安业,厌故喜新商买大忌;能知机,售贮随时可称名哲;能远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这些正好对应投资中的专注守拙、对风险和机会转化的敏感性,以及保持前瞻看问题的习惯。可见自古做生意要成功的基本原理都是相似的,困难的是真正理解其内涵并抵制诱惑的坚持。投资上有两种悲哀:第一,总是试图用一种投资方法去解决所有问题、解释所有现象,唯我独尊容不得其它人和方法;第二,总试图找到一个完美的投资方法,意识不到得失的必然,于是左顾右盼患得患失。第一种人成为了偏执狂稍不如意就批判市场以真理自居,第二种人变成墙头草永远都不能坚定一次。未来优势型大牛股的特征:初期业务处于某种迷雾中,市场对其业务空间和竞争优势都不甚了了。但随着公司逐步进入优势挥发期,业绩呈现出“总是超预期”的特征。与之伴随的,是其竞争优势和成长空间的逐渐显性,市场估值随之从经常性平价甚至折价,进入经常性溢价。长周期双击由此达成。曾经说了很多投资未来优势型企业的原因,但其实由此同样可以理解投资一个未来优势型的国家同样是关键性的。优势释放初中期的公司总是不如伟大企业的绩效惊艳、规章完善、处处洋溢着“高大上”。但对于具有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投资人来说,这样的公司反而提供了长长的雪道。公司如此,国家其实也如是。一些公司在顺风的时候,确实好像傻子也能经营躺着都能赚钱,其实这就像在牛市的时候傻子赚的钱也可能最多一样。“护城河”当然是一个好东西,但好东西推到极致也会变成可怕的偏执。商业世界里“有限性”和“均值回归”从来铁面无私,对企业中长期经营态势的判断,是个复杂但机重要的功课。国内的价值投资舆论往往讨厌“创新和发展的不确定性”。确实有些生意数十年都不变,但这不代表其价值含量也是静止和始终处于初始状态。生意模式可以不变,但其内外部驱动力、增长的弹性、业务再复制的潜力等等可能不变吗?企业内在价值这个东西,就像人的生老病死一样,是有其生命周期的。看到一个观点很有意思:中国的改革当然引人注目而且势在必行,但被忽略的是当今世界相当多的国家一样面临着改革的压力。很多国家也都在原有的道路上遇到了瓶颈甚至困境。谁能先一步下决心并具有执行力,谁就在下一步竞争中占得了先机,也许30年后的国际格局取决于今天谁更富有行动力。很久前一个同事问我这行的春天何时才到?我说,等你看到这行出现亿万富翁的时候。10年不到,这个当时看起来纯属吹牛逼的假设已经远超预期的实现。中国的转型之路何时能成功?当a股的中坚力量是一批1000亿市值的创新、高附加值企业的时候。可以拭目以待,但仅仅是等待即便正确了也与财富无关。运气对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拉长了周期来看,投资结果取决于能力所导致的必然性,但短中期而言运气所导致的结果差异也可能不小:即使逻辑正确并且最终被证实,但其实现的时间周期和幅度强度乃至于节奏都可能会超出意料之外,好运气使得投资逻辑的正确性以更高的效率展现和放大,甚至原本错误的理由却收到奖励,坏运气却可能正相反。好运气来的时候赚足,坏运气降临的时候别中大招,前者需要前瞻性和概率思维,后者要始终远离重大的行为禁区。“获取稳健的回报”是一句很安全的话,但除非已经有很大的基数,否则所谓的“平稳的获取每年20%”既没法达到财务目标也不具有可能性。长期来看要获得25%的复合收益率确实极其艰辛,但投资回报的另一个特点却是回报率极大的“不均匀性”。认识到这种不均匀性的原因和意义,才能提高成功概率。其实有复利的规律在,收益率并不急在一时,只要不犯大错坚持做对的事情,良好的回报只是个时间问题。投资人真正最幸运的,其实不仅仅是赚钱,而是还能赚时间——绝不把时间浪费在不喜欢的事情上,自由安排感兴趣的事儿。让赚钱为生活服务,而不是生活为赚钱服务,这才是投资最珍贵的地方。猪在天上飞的久了,就真的以为自己也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其实那只不过是风还没停而已。这个世界上要想混点儿名气,没有什么比咬死一个方向更聪明的方法,因为你总会对一次,甚至会对很久很久。但要想成为一个聪明的投资人,也没有比这样做更愚蠢的了。很多人很喜欢强调“投资很简单”。当然,如果隐藏掉那些繁琐的数据搜集和分析过程、不说出来那些业务分析过程中步步推进的商业逻辑、不给你看见大量的思考过程和不断讨论中的持续进步,只是直接给出一个结果和大致的原因,那么看似确实是“很简单”的。大多数人总是聚焦在最终结果上的差异,更不少由此愤愤不平和叹不公平不幸运者。但如果也愿意看看造成这种差异的过程,恐怕能让人清醒很多。以投资为例,如果把那些优秀投资人所读过的书、所写过的思考、所付出的勤奋列来比比,估计失败者中99%是不好意思对这种差异说什么的。人无自省,事无善果。在投资中犯错是难免的,差别在于错误的级别不同。一般的错误,严重的错误,致命的错误,这三者之间的差异已经足够导致财务结果的天差地别。集中发生的一般错误往往变成严重的错误,执迷不悟的严重错误可能导致致命的错误。故事开始时可能是因为专业因素,但最终的惨案大多是因为性格因素。公司的通常与信息的时效价值成反比。最脆弱的公司,一点新的行业新闻和政策动向都需要小心,否则不定哪天就成为了大拐点。正常的公司,起码每年的和相关的报告是很重要的,缺了这些来年的经营就很难判断了。最优秀的公司,极端点儿讲几年不怎么关注也问题不大,它总会自己照顾好自己。一般而言,我是很不喜欢“战略转型”的公司的,特别是那种因为可见的行业不景气而提出转型的。这种公司一般说明其前瞻性比较差,通常没有什么真正的战略,不过是顺着行业波动而做出适应性举措而已。资本市场对于能提出一个诱人转型前景的公司容易给赞,这时的高溢价要非常小心,很容易成为陷阱。《大国重器》代表了我国工业化高端领域的突破和努力,这种工业精神是可贵的。而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片中谈到的领域和代表企业却鲜有大市值公司。这其实反映了有趣的现实:商业价值并不总与社会价值或者国家战略安全价值一致,高精尖工业品的商业价值往往还不如矿泉水和空调。这既不奇怪也不矛盾。一个人在股市上经历的跌宕起伏传奇程度,与其方法的学习价值基本上呈反比。最好的投资人的经历(特指股市经历)应该是拍成电影让人看着打哈气那类的。这正是孙子兵法讲: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的意思。明白这点的人,其实应明智的少谈自己股市的惨烈生死搏击和惊人的戏剧化转折,那真是自黑。打过红警或者帝国的朋友应有体会,在一场混战中如果存在1个真正的高手,那么很快他就能占据优势,并且其对“基地”无论是经营的效率还是布局的思路上都明显有异于对手。其实观察某个行业的竞争也有相似之处,当一个企业显示出眼界格局、市场布局、执行力的全面优势时,已经提前泄漏了结局。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投资圈也不例外。但相比较而言这个圈子还是简单很多,这倒不是说干这行的人能有多纯洁,而是这行与大多数行业不同的一点在于:业绩才是硬道理,而业绩这东西是互相吹捧也无用或者棒杀不了的。对一个像我这样快不惑了还没学好“社会学”的家伙而言,有这样的地方还是挺幸运的。看到一些方面的讨论,上来就是加加减减,然后分红率算算,然后一句“不考虑未来企业盈利情况,我的投资收益应该是*年回本”。我很疑惑,最首要的企业盈利情况不考虑,那表和分红这些基本建立在企业经营基础之上的东西还有必要考虑吗?企业毕竟不是国债。高估值低估值都是表象,价值周期、生意特征、可确定性上的不同才是根本。取某一时段的估值差来看问题意义不大,选择溢价还是折价的倾向本身也不代表投资上的优劣之分。但是理解溢价与折价的基本原理,却是判断“错误定价”的基本前提。否则,成长陷阱或价值陷阱迟早会不期而遇。每个投资人都需要好点子,但总是不断的反复寻找它本身已经说明还不明白什么才是好点子——如果这个决策的有效期达不到起码3年以上,不能在相当长的一段周期内带来稳定可信和具吸引力的投资逻辑,不能让投资人远离躁动不安的享受投资的宁静和快乐,那还叫什么好点子呢?五粮液13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40%,净利润同比-52%,1-3季度净利润同比-8.95%。格力电器第三季度收入同比+21.8%,净利润同比+44.8%,1-3季度净利润同比+42%。一个是“傻子也能经营的公司”,一个是“惨烈竞争的市场”;一个1年前还被认为前景光明,一个5年前已经被认为到了天花板。其实五粮液也好,格力也罢,这里的比较并不是说哪个必然高的问题。我的观点向来是:时间是把杀猪刀——任何所谓牢不可破的护城河,随着行业成熟度兴衰变化甚至驱动因素的减弱,都有跌落凡间的那天。傻子都能经营,也有巨大的局限性。不必傻唱什么“永恒”,因为投资人的并不永恒。——比如10年后五粮液肯定还在,格力不太好说。但对投资人而言资金是有时效性的。如果从5年前1664点开始比,格力最近的收益率是将近600%,而五粮液是70%,这就够追一阵了。行业可以永远存在,但投资人又有几个五年呢?对于普通个人投资者来说,相比较机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专注和时间。可这两点恰好也是最不被散户重视的。几乎什么东西都搞,天天急不可耐,这两点就足够让一个本来的聪明人输掉底裤。初学者总对“操作体系”这词儿感觉很神秘,更想得到些“几个持股、分几次买入、间隔几个百分点”之类的秘籍。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都是细枝末节和可以灵活处理的。我本人既曾全仓过1支股票,也曾分散持有5、6个;既有花了1年半时间慢慢建仓的,也有发现第二天就一次性买足仓的。这事儿不能盯表面。从几年的周期来看,真正具有重大操作意义的时刻并不多。关键是这种时刻出现时你要富有行动力,其它的垃圾时间尽管随它去好了。寻机操作的原因是因为不满意,如果局面很满意,不操作其实就是最好的策略。但如果局面不满意,重点也应该是寻机,而非操作。瞄准不行,扣扳机再勤奋也是枉然的。投资的世界里单谈任何一个独立的“点”都没啥意义,否则投资就不会那么难了。护城河不等于业绩增长,业绩增长也不等于投资价值,投资价值不等于业绩前景要好,长期投资价值更不等于短期必涨,短期涨了还不等于验证了正确的投资逻辑...把这些糊涂账都弄明白了,投资才算是入了点门。“买好的和买的好”哪个更重要?当然都重要,但如果不明白什么是“好的”,那么既不可能买好的更难买的好。那种“总是贵”们不就是如此吗?其实回顾一下就很清楚,哪怕是超级牛股也大多出现过很便宜的时候,甚至是以年计的股价低迷。那时候“总是贵”们在哪里呢?价格当然重要,但不能本末倒置。当然我无意贬低以低价作为优先的投资方法,市场中可以赚钱的方法很多。但我个人选择与优秀的公司一起成长,因为我选择在阳光下生活。那些终日与垃圾公司斗智斗勇的活儿太累人烦心了,既然是个自由选择的市场,为何不选择愉悦呢?如果投资意味着天天挣扎在狡诈欺骗和怀疑中,我宁愿不做了。这一年截止目前已经差不多210多个交易日了,但我却想不起来哪个印象深刻的日k线。任何一个猛烈的交易日放在周级别就弱化了,放在月级别就不值一提了,放在年级别就毫无意义了,更别提放眼5年以上的周期了。对于眼睛盯着企业经营的投资人来说,可能投资记忆中最难忘的日子都是和交易无关的吧。投资人都喜欢说找自己真正能理解的公司,也就是要搞清自己的能力圈。但其实很多人并没有清晰的定义出怎样才算是“能力”?很多情况下,人们是看到公司确实业绩增长特别是股价大幅增长了,所以感觉看对了。在没有条理清晰的理解到底什么是能力圈之前,匆忙确认所谓的能力也许比没有能力更危险。很多喜欢谈境界,但我认为境界这个东西要慎谈。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因为在基础不扎实的时候大谈什么境界是扯淡啊。投资这条路可以夸夸其谈,可最终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没境界也能赚钱,没起码的知识和方法论那可是能赔掉底裤。境界最终是修养、品性和价值观的自然结果,急不得。对做实业的人而言,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怎样把生意做好”。但对于做投资的人来说,更多的思考应该是“什么才是好的生意”。企业家需要在自己的行当里找到最正确的路和最优秀的人来完成一项事业,投资者则是分享到最好的生意及企业家的劳动果实。投资提供了原本不可能的很多选择,感恩并善用。翻了翻几年前看过的一些公司,感慨对于那些历史上从来都是差等生的公司给出“进入拐点”的判断真的要非常谨慎,有时候这方面的风险甚至会高过以高价格买入那些很出色的企业。虽然不能用“祖上三代”去推导未来,但至少在一个公司的历史绝对是不容忽视的。在选择股票的时候,我有一个小邪门歪道,就是看看我的队友是谁,反对派又是哪些人。一些时候我对一些公司和时机并没什么感觉,但这个公司的支持者大体是一个什么投资素质和水平倒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如果你发现自己热爱的公司后面跟着一大队的“雏儿”,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推进可能会让未来有更多的新玩法。但对我来说基本上没有任何区别,我的投资方法也想不出有什么需要与时俱进的。因为公司创造价值的规律不会被证券制度或者新的工具所改变。其实我看到的是,有能力的人根本不需要那些东西也早已成功,而未掌握根本规律有再多的新玩法也是枉然。无论是在产业界、科技界又或者是,一个几乎是普适的定律是:那些最喜欢在媒体上洋洋洒洒写文章指点江山的,或者最热衷于巡回演讲的,其实际工作业绩往往都是在业内比较差劲的。论抓热点和诡辩,通常是高手,但看其执掌的企业或产品却大多三流开外。媒体的宠儿,往往与真正优秀的事业无关。在生活中,孤独可能是一种无奈。但在投资中,孤独却是一种品质。寂寞只需要呼朋唤友吃喝玩乐即可消解,孤独却呼唤的是一种同频率的心灵感应。孤独是投资的一种常态,从忍受孤独到享受孤独,也许是一种成熟也许是一种习惯,也许兼而有之。它带来心灵的沉静和思维的通透,而盈利只是它的附带品。财富应该为我们带来安宁和自由,带来超脱的独立和更多选择的权利。但财富又容易让人在追求它的过程中迷失原本的目的,当把追求财富凌驾在生活本身的意义之上时,人的心灵将被它绑架,似乎已拥有一切却更加焦躁饥渴。人活一世最终不过一副入土的皮囊,富甲天下也管不了儿孙三代。看开,自在。在持股时经常面临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纠结。从长期来看也许持仓的前景还非常具有吸引力,但短期1年来说又似乎面临很大的调整或者跑输市场的可能。这时候投资人面临的像是一道哲学问题:未来与现在哪个更重要?随便给出任何方案都不负责任,但我觉得解决问题的起点应该是:仓位是否舒服?突破投资的那层窗户纸儿需要一些缘分,让投资从理念落地到有效的方法论需要持续的勤奋,而将各个重要的知识点融会贯通避免偏执又需要点天分。这三个条件每一个都可以筛掉一半的人,三轮下来大概还剩12.5%左右。所以说,股市里长期来看只能有1成左右的赢家,实在是太合情合理了。股市不缺乏荒诞,但不代表自己看不懂的东西都是荒诞的。投资人的工作和价值就是去识别哪些是自己看得懂、把握得了的机会,哪些是无法理解的现象和不愿承担的风险,如此而已。天天这个泡沫那个荒谬的,是股评师的工作。我们可以不参与,但没必要叨逼叨的拿自己的准绳和能力圈作为唯一真理。这是个键盘英雄和网络圣人扎堆的时代,装b的最高境界是自己都被自己的演技感动了。看微博就可以轻易的理解为啥大多数人在股市里会死翘翘——听风就是雨、偏激、缺乏自控力、毫无思辨能力、永远推卸自己责任、喊得和做的不一致、眼界狭窄...集体智慧or乌合之众,取决于每一个个体的素养。投资中找到合适的对象讨论是必要的,但不要陷入辩论中——辩论的目的是说赢对方,而讨论的意义在于寻找自己的思维盲点;辩论注重技巧(回避锋芒、偷换概念、煽动性等),讨论看重的是实质;辩论往往是已经有结论和立场而去寻找维护面子的理由,讨论则是持着开放性的态度寻求更深刻的认知。就现在看未来而言(2013年10月),我认为最值得思考和关注几点:1,市场总体的估值差过大是主要矛盾,中期来看存在相当大的回归可能;2,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由此催生的“新蓝筹”现象依然是自10年以来本轮大周期行情的主旋律;3,依然是当前中极具吸引力的品种。成功的投资人通常具有良好的战略视野,他们更愿意思考那些对长期未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问题。而普通人正好相反,某天的一个大涨马上就可以让他们激动万分而无视了整体结果上的失败。当一个人考虑的是10年周期的问题,他就会拥有未来。若只习惯考虑明天的问题,他注定只能收获昨天的延续。人生的几件大事儿:生活上找对人,事业上跟对人,投资上看对人。对一个,保底。错一个,遗憾。全对,阳光灿烂。全错,生不如死。看完文章有什么想法吗?欢迎添加@点小盈微信交流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A股最像巴菲特的投资人:11年收益17倍,涨得最猛他最担忧》 精选四点击上方“点点盈互联网”可以订阅哦!点点盈前些日子跟投了摩拜的VC大佬头脑风暴,聊到的时候,最后不约而同地总结为认知变现。今晚跟在上市公司做并购的老友吃饭,又谈到这一话题,觉得还是有进一步思考的空间,因此在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简单总结,跟各位探讨。作者:水晶苍蝇拍来源:雪球原文链接:http://dwz.cn/5OdX7z前些日子跟投了摩拜的VC大佬头脑风暴,聊到投资的本质的时候,最后不约而同地总结为认知变现。今晚跟在上市公司做并购的老友吃饭,又谈到这一话题,觉得还是有进一步思考的空间,因此在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简单总结,跟各位探讨。1、投资即决策,而决策差异背后的根本是认知水平(“认知是大脑的决策算法”):投资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下注,投资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在胜率和赔率之间做平衡。一人一世界,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同一投资机会的认知也分不同的维度,不同维度的认知意味着各自完全不同的胜率选择。没有高确定性为前提的高赔率,是赌博。但市场普遍认知到的高确定性,在通常情况下又不可能给你高赔率。所以问题的本质其实是你是否有超越市场大多数人的认知,适时的判断出市场的错误定价,以高胜率去做高赔率的决策。马云所说的,任何一次机会的到来,都必将经历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也是同样的逻辑。2、认知是多维度的:成功的投资需要完整的体系支撑,多维度的认知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优化你的胜率和赔率指标。比如对行业和企业经营的认知:行业空间、竞争格局、价值链分布、核心竞争力、增长驱动因素等;交易系统的认知:仓位管理、风险管理等;投资思维的认知:安全边际、复利等。当然,不同人在整个体系的不同环节的认知能力是有差异的,需要选择性的修炼边际收益最高的部分,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让自己的某一部分优质认知最大程度上发挥价值。3、投资很难赚到你不信的那份钱:知道和相信之间有很大的距离,而真正的认知是相信,甚至信仰,我们先看几个数字:a、王者荣耀刷遍朋友圈,我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但截止到今天,腾讯股价今年的涨幅是72.3%,涨幅超越绝大多数资产的收益率,而绝大多数人也只是感慨下大腾讯好牛逼啊而已;b、相信大多数人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了很多关于google、亚马逊、Facebook、苹果、腾讯、阿里巴巴等这些明星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商业模式、创始人风格等各方面的知识,都知道他们很牛,但如果把六支股票做一个组合去复盘,过去三年的年化的平均回报也高达百分之好几十;这些现象背后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生活方式、商业模式的深刻改变,新生一代的消费习惯的升级等原因,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但能否真正的从知道到相信,进一步转化为可以投资的认知,则少之又少。4、如何提高从认知到投资的转化率:对于我们大多数非专业投资人来讲,对于自己所从事多年的行业认知水平肯定是超越市场上大多数的人,因此对多年在某种特定行业中的积累、独特认知和趋势判断放在投资的视角思考,完全可以把这种深度认知轻松变形。比如,“2010年google退出中国,很容易判断最大的收益方是百度,事实上百度那一年股价确实翻倍了。比如爱玩游戏的人可以关注暴雪,了解手机行业的人可以关注高通,从事k12的人可以关注学而思、新东方。”我一直说,在过去的6-7年时间里面,除了一线城市的房价(是否参与的背后也是认知的差异),我们还错过了两拨超过10倍的投资机会。一次是智能手机从10%不到的渗透率提高到65%的浪潮(年中),相关产业链的公司都是动辄几倍的涨幅,其中生产触摸屏的欧菲光短短一年上涨近10倍;另外一波是智能手机渗透率超过65%之后带来的移动互联网浪潮,在都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了大量高效率的投资机会,其中变现最快、同时也跟大多数人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手游行业规模短短4年时间就增长了10倍(2012年-2016年从60亿左右增长到了600多亿),其中诞生的牛股就不言而喻, 一直到今天的王者荣耀。相信,这两拨大的浪潮和机会绝大多数的80后、90后都是亲身经历、感同身受,因此如果你把这种身边的熟知现象,工作中对行业的积累通过深度思考转为真正的认知,再通过投资工具实现变现,那就是属于你的投资机会。当然,创业也属于认知变现的范畴(李善友曾说,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是企业真正的边界),只是其要求更高,除了需要具备超越市场的认知外,还需要战略、组织等一系列综合能力。而投资,特别是的投资,其交易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是大多数人认知变现最佳的路径。(门槛更高,交易成本也更为复杂)当然,真正的如何全方位的提高认知能力又是一个宏大的话题,下次有机会再探讨。公司研究的核心是空间、结构、深度、角度;交易策略的核心是概率、赔率和预期差;投资体系的核心是对象,时机,力度;而投资最本质的核心是价值、安全边际和复利。这几个环节是同心圆,越后面的越靠内环。内环决定战略和原则,外环确定策略和技术;内环是道,外环是术;内环解决了What和Why,外环实现了落地的How;内环不牢靠是闷头乱撞,外环不扎实是夸夸其谈。市场的高波动不代表高风险,反之市场的平静也不等于均衡。平静和激烈放在不同的尺度看完全不一样,日线的惊涛骇浪可能在月线来看只是个小浪花。均衡与失衡的关键不是短期的波幅,而是到底距离价值线有多远的问题。或者说,波动的程度仅仅体现情绪的烈度,但决定中长期方向的是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度。当远去之后,你还会投资吗?你的还健康吗?这是目前我们应该问自己的战略级别的问题。在“”趋势下推升出来的收益率是有很高欺骗性的,善于用趋势变现的是高手,被趋势迷惑并在趋势末段入套的就有点儿被动了。读了这么多书,其实提炼出来就两句话:和趋势作对,你很难发财;和均值回归作对,你很容易破产。谨慎型投资人给人感觉好像总是很胆小,但其实相对于绝大多数天天追求涨停板年年挑战高收益的“勇敢者”来说,他们赌得是整个人生。只有当你赌得足够大的时候,你才会谨慎,只有你想赢得足够多的时候,你才会忍耐。很多时候,不理解只是因为大家不在一个游戏桌上而已。所有的大亏都是贪和怕导致的,而对赚和一夜暴富的期望又是贪和怕的本质原因。稳健说起来容易,但那意味着你要在别人快速赚钱的时候不眼红,在你的保守屡屡被疯狂的市场暴击的时候不变卦。根本上是需要对自己理念和方法的绝对信心。而这种信心又不能是盲目的。信心最终只能来自于知识、历史和经验。不管哪种投资风格和所谓门派,你可以有不同的市场假设,不同的理论内涵,不同的价值主张,不同的操作体系,甚至不同的世界观。但所有的这些不同都是表象,它们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必然必定符合复利法则。一个在复利法则上无法自圆其说的方法论,无论您拽多高深的词,拿出多深奥的理论,用多牛的人来背书,都是无济于事的。投资要想成功需要承认两个前提:第一,我们都是凡人,我们必将不断犯错;第二,投资的核心原理早已稳定,我们要做的不是创新,而是理解并执行。投资要想惨败可以建立在另外两个前提上:第一,我天赋异禀,我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第二,我拥有或者发现了最新的炒股奥义,我在上已经帮人类跨出了新的一步。无论是公司的经营变化,还是资金和情绪的变化,其实最终一定会在估值上反映出来。但估值反映不出来的,是这种变化到底是对还是错。而对于投资人来说,估值的意义除了“对”和“错”之外,更重要的是真相与其预期验证之后的结果分布。所以估值是乍看很直观,再看看好像很复杂,最后看时又没想象的那么复杂。没有高赔率相伴的高确定性,是鸡肋。没有高确定性为前提的高赔率,是赌博。但市场普遍认知到的高确定性,在通常情况下又不可能给你高赔率。所以问题的本质其实是理解市场的有效性与局限性,理解错误定价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出现。黑盒状态下,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很重要,围观和出价的人认为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也很重要。大多数时候和放长时间来看,盒内物品本身更重要。但特定的时间内和氛围下,围观群众的判断和出价有可能造成一些极端情况。公司的不确定性到底来自哪里?我想主要是:1,未来市场需求与当前预期之间的差异;2,公司战略制定及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对经营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不可控因素(如原材料波动,汇率波动,政策重大变化,颠覆性技术革新等);4,竞争烈度的大幅提升;5,随着时间的拉长使一切事物不可控进而不可测。对于上述一到三的对策,其实是解铃还须系铃人。优秀的企业家和管理团队是提升这三项确定性的根本依靠;对于四,更重要的是生意属性上的根本特征,已非简单事在人为的范畴;对于五,唯一需要的就是对生命周期的敬畏和对安全边际的重视,其应对本质已在企业自身之外。投资人的主动性努力不外乎以下几点:第一,寻找中长期经营提升确定性高的企业;第二,寻求中短期赔率好的价格;第三,构建能平衡黑天鹅风险和研究的有效回报的投资组合;第四,持续学习争取每年进步一点点;第五,保持身心健康,做好以上循环并耐心等待。其它的,基本就交给国运了。有多大?我觉得第一它是重要的,但它一定是在一个长期的刻度上才显示出这种优势;第二,所谓的配置一定要有足够的力度才有效果,优质的配置机会但你只配了很轻的资产,也没什么意义;第三,资产配置本身并不必然导致升值,它是分担风险,这两者区别很大。最后,配置的重要性与单一资产的规模成正比,大部分的人问题不是配置而是规模。又惊闻一位年轻有为的投资人突然去世,让人叹息。投资真的不能只争朝夕,只要坚持做对的事情,资产加零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但身体归零,一切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特别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可不仅仅是在投资领域。保持健康的身心,别做高危的事,甚至别乱穿马路,都是对自己,对家庭,对客户最大的负责。感恩节要说几句的话,我最感谢的是时代。很多所谓的成功和牛逼都是给的,没有长长的雪道,大多数群众连瓜都没得吃。我推崇经济发展,是看到世界上最多的恶,其实本质上是因为贫穷。中国经济现状表现为周期叠加结构。短中期而言周期压力是主要矛盾,中长期来看结构转型是主要矛盾。如果转型不成功,周期复苏其实救不了中国。如果转型成功,毛姑姑看应该还有十几年的好日子。15年后,城镇化率基本达到72%以上,人均GDP迈入发达国家,人口结构完全进入老龄化,按传统经验看伟大的历时50余年的实力回归之旅告一段落。届时是否能打破社会老龄经济萎靡的关键,是看有无新的技术突破。其中最关键的可能是技术,这是不再依赖于年轻劳动力人口的又一次生产力升级。那时的第一和第二产业将进一步被全球寡头垄断,老年化高技术国家未必竞争力下滑,但将以全球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为代价。经常在微信看到“中国面临剧变”之类的文章,其实客观的讲中国的剧变一直在进行时中,就没停过。只不过我们经常容易高估短期事件对中国变化的影响,而大大低估中国长期持续变化的驱动力和重要性。就像复利一样,渐变且持续不断的渐变是最好的路线图。又想起最近一本书上看到的一句话:繁荣总是静悄悄的发生,而灾难总是在大吵大闹中降临。市场时刻都热点繁多,新闻每天都有惊悚头条,但咱做投资的真要有点儿满清太祖那“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劲头。与真实的价值为伍,站在概率和赔率的有利面,透彻理解并执行复利法则,其它的何必管它那么多?大多数的所谓对策都没有存在的必要,大部分刺激的新闻都与投资没关系。其实过度的关注反映的是内心的焦虑,这是种病,而且不好治。投资成长中有两个临界点,在第一个临界点之前是艰辛的学习,用勤奋都不足以描述,简直是废寝忘食的恶补。完成这个阶段的时间因人而异,但1万小时定律是最起码的。过了这个基础临界点后,反思和质疑开始产生价值(之前别瞎反思),实践和总结推动着越过第二个临界点,但悟性和天资可能让一些人永远翻不过去。两次质变之后,将开始享受学习积累和资产积累的双重复利。从估值等基本情况而言目前市场整体上与15年2-3月份相当。也就是说如果你判断,那后面还有一段快速涨,如果你判断熊市还没结束,那后头还有得跌。但不管以上哪个判断成立,在目前基础上赚大钱的可能性都非常低。总之,现在的市场先生并不慷慨。如果用最朴素的个人来看,我自己是如果一年不怎么赚钱,第二年大概率的就会有所收获,如果第二年还是不怎么赚钱,那意味着第三年一定是超级大丰收。当然这个规律也有对照的另一面,比如如果一年大赚第二年多是平淡,如果连续两年大赚那基本上要对未来一年有相当保守的预期了。那报告下,过去两年还不错...有网友和我说:过去赚10倍其实没什么了不起,一线房产10年也10倍了。这话可以这么说,但这账这么算就糊涂了。为什么呢? 因为房产这10年你赚的不是能力的钱,是运气的钱,是超级景气的钱。未来10年您还打算靠房子再翻10倍?但投资扎实获得的可不仅仅是钱,更值钱的是经验和能力。再过10年比比看?其实吧,资产增值了怎么都是好事,但人要善于分析自己的钱是能力还是运气得来的。而且,千万别用资产景气高位区域的数字当成自己的身家,最真实的身家一定要在你的主要资产处于熊市萧条期去计算。当然,在很多人眼里,自己的资产是永远只有涨潮没有退潮。讲实话,时间放长了看,德不配位比周期轮替对财富增值的杀伤力更大。我经常和朋友说:懂得把自己放低一点儿,净值就容易更高一点儿。所谓放低点儿就是接受世界运行的复杂性和市场生态的多样性,接受自己有很多不懂的东西这个事实。放低点儿后,进,可保留扩张能力范围提升自身实力的余地;退,可更加坦然的专注于自己熟悉和能懂的领域。在投资这个人人自命不凡的世界里,老天其实很多时候更关照笨小孩。看几个公司的历史研究报告,翻到15年上半年期间的报告时,纷纷出现“公司正在搭建互联网+大平台,应价值重估”的内容。要不是这些历史证据,还真忘了那时的“互联网+”大潮。仅仅1年半后,曾炙手可热的互联网+概念已经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各类报告也不再提及。一切就像个梦,一个昂贵而可笑的梦。某以绝对收益为目基金,自12年10月底至今的收益率是120%左右,看起来尚可。但这种策略的另一面,是其产品成立的09年4月到12年10月底的3年半里净值几乎都盈亏10%以内上下波动,产品成立的7年里其收益的90%都是来自去年的牛市。这种只做强趋势其它时间近乎空仓的策略,长期看赚钱肯定没问题,但代价也很高昂。公司的性格和投资人的性格一样分为很多种,比如有一种就是手里现有的主业一塌糊涂,但跟着产业风口(甚至是跨行业)投资制造想象力的本领却是一绝,这就像有一类股民把“当下”处理得一团糟,却总是忙于追逐热点希望抓住“未来”。后者最喜欢的追求对象还真就是前者,而且还就愿意给这类公司高估值,我觉得这除了爱情别的都没法解释。两个同行业的公司。A在更高下的ROE只有6%,毛比B低50%,作为A的总也比B低30%,行业萧条时亏得多景气回升时恢复的慢。另外体现技术水平的海外订单,A海外占比不足5%且毛利率比国内还低,而B达到25%且海外毛利率更高。作为未来重要看点的项目,B公司全是自主研发且打破海外公司垄断,A则是到处投资参股尚处于概念。而市场给予A的估值是B的1倍,我只能笑笑。我个人估计,未来十几年中国在半导体、汽车和商用客机领域会有惊人的发展。与之相伴,台湾和日韩的相关产业将遭受重大冲击。现在这看起来似乎痴人说梦,不过别忘了,仅仅20年前的90年代,松下东芝索尼的家电在我们看来也是神一样不可企及的存在。商用技术不是魔法,只要有庞大内需,又具备了充分资本后盾和基本的人才技术基础和产业决心,不成功其实才是奇怪的。以中国未来能达到的经济体量而言,千亿市值的公司其实是不大的(按美元计只有140多亿)。目前两市的千亿级公司共59个,其中技术密集类的高端制造业勉强算也就是7-8个,剩下的都是金融地产和大国企垄断类。从逻辑上推导,未来中国如果要成功,目前数百亿市值的民营中高技术类企业批量上千亿是必要条件之一。(17年3月)现在这局面,就是战术上轻视战略上重视。战术上轻视是因为以天为时间轴看股市,将还有较为漫长的无聊期。战略上重视是因为以年为时间轴看大类资产,将是下个周期最佳的财富进阶选择。从阶级流动的角度来看,房产已经固化,未来主要的机会一个是一个是风口创业。这些相比买房子真的难多了,但随着社会经济越来越高阶和成熟,跨越阶级流动的阻力和壁垒将越来越高是必然的。(17年4月)现在的局面,一方面是未来确定无疑的持续大放量(实质注册制),另一方面是货币和利率大概率走向大周期的拐点,而目前房产价格处于泡沫顶端处于中高区间。所以从供需和估值两个维度看,现在应是保持平常心降低心理预期的时候。要想避免被动,大约第一是别把自己负债搞那么高,第二是远离高风险的资产,第三是留点后手。对成长型公司来说,永远是最被关注的,但其实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表是其必不可少的体检报告。一方面,相对而言利润表经常是财务操纵的重灾区,但三张表都勾兑得逻辑严密就很难;另一方面,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表也侧面反映了其增长的成色和潜力。换句话说,千疮百孔的资产和现金表之上的高增长往往很脆弱,就像满是空腔的沙滩上很难建起高楼大厦。短期有业绩的高确定性,中期有增长的高弹性,远期有预期的可扩展性,是我个人最喜欢的类别。短中期的可预测性能为估值提供了基准,而中长期的成长逻辑不但能提升胜率还可降低机会成本。这两者的结合,才是更可靠的安全边际。其中短中期的决定因素是供需和产品节奏,中长期决定因素是跑道和经营者的层次。如果说短期的重点是物有所值,那么中期衡量的重点就是价值释放的弹性和节奏,而远期关注的核心是能否持续的创造价值?短中期可以有机会主义的获利者,但中长期的大赢家一定是同时符合社会发展前进大趋势的“天时”、有壁垒的行业和良好生意属性的“地利”,和强烈的产业雄心加企业家精神的“人和”这三大必要条件。上面说的短中长期成长驱动,是以时间为轴以规模弹性为判断点。与之搭配的,还有以结构为轴从利润弹性判断的视角。如果带动公司未来增长的业务具有更高的利润率,或者未来中期出现能降低成本和费用的趋势性有利环境,那么这种成长就是规模和利润率的双击。而如果又能在市场认识到这些之前把握住,那就又加了估值的第三击。如果持续期n再够长,其完整过程就是复利的暴击。什么叫?这就是。快行业里的强公司与慢行业里的快公司,其成功本质都需要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但行业景气氛围下一方面市场给予的预期太高,另一方面受热捧的公司自己也容易头脑发热。而慢行业恰恰相反,市场关注度低溢价低,优秀公司也更踏实专注。但慢行业必须同时是大行业,整体增速低没关系,建立起差异化优质的公司靠集中度提升和掌握定价权,同样可以走出漂亮的成长股曲线。一般价值投资理论认为,不需要研发和资本支出,且管理因素也不重要的生意是最好的。但我觉得随着现代社会需求变化频率升高,基本需求趋于饱和,这种躺着赚钱的生意越来越少,很难构成投资的主体了。靠持续性技术和资本投入,用供给创造新需求,并靠高效经营的量变到质变构建壁垒的机会会越来越重要。有一天我惊讶的发现投资获利的方法,居然与骗子得手的秘诀高度一致:那就是都是从最傻最弱的人群身上得到钱。这个发现沉重的打击了我的职业荣誉感^^。很多股民面对正确投资的态度,经常让我想起《江湖》里的一句台词: “说你又不听,听又不懂,懂又不做,做又做错,错又不认,认又不改,改又不服。”《人民的名义》里侯亮平也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他们的心里要么是恐惧,要么是贪婪,要么兼而有之,但唯独没有一点儿敬畏之心”。一部经典谍战剧里有个特工说过一句话:在我们这个行当里,怀疑,是最好的品质。那么,在投资这个行当里,最好的品质又是什么呢?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的话,我想是理性。理性让世界有序,感性让世界多彩。理性让我们区别于动物,感性让人区别于机器。理性催生了科学,感性孕育了艺术。理性可以培养和训练,感性多是自然的萌发。失去理性很难美好的生活,失去感性很难拥有真正的生命。从历史来看,中华民族最大的特点可能是韧性。从好的方面来说,这个民族只要还剩一口气都有可能翻盘,危亡之际却可能爆发最强反弹并创新高。从坏的方面说,由于特别能忍耐所以往往寻底之路异常漫长,不到危难的极端很难有改错的历史自觉。日耳曼真是一个挺奇葩的民族,相对不约而同都要在股票和房地产泡沫上狠摔一跤(甚至是N跤)的那么多国家,德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居然都能始终基本保持平稳甚至冷静的状态,服吧?可你要说是因为他们极端理性,纳粹的狂热历史和现今的圣母病又作何解释?我觉得只能说,老天爷不会让一个民族把技能树都点全,金钟罩练成了也得留个罩门。有两种对手是比较可怕的,一种是胸怀大志又特别隐忍的,另一种是意志坚定还不安套路出牌的。川普恰好是后者,而中国又正好是前者。未来算是有好戏看了……历史的潮流到底是走向更进一步的全球化,还是重新回到关门自己垂直一体化?这可能是决定美国和中国未来实力变化的更深层力量。在历史关口时,逆流还是顺流比领导人能力甚至比体制本身的力量还大。今年没少跑医院,和10年前相比真的变化很大。十几年前工资水平比现在低得多,但医疗费用几乎和现在没太大区别,医保还只是少数体制内人才能享有,要赶上个大病真的分分钟消灭一个当时的中等收入家庭。今年感觉医保真的能帮大忙,普通人的费用覆盖范围报销比例都远超预期。另外,我感觉当你尊重医生信任专业人士的时候,医生通常也更愿意和你坦率真诚的沟通。有时候看得越多,就越感到资本市场真是太可爱了。在投资的世界里,你的智商不必被各种奇怪的观点强奸,你也不需要“懂事儿”。所有的一切都归结为“对”和“错”,如果短期内对错还不那么分明的话,还有“时间”这个大杀器肯定可以还你公道。在这个黑白分明的世界里,傻逼就得承担傻逼的后果,是简单粗暴了点儿,但总比黑白不分的操蛋状况强得多。人之所以平庸,是在平庸的机会上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当然如果连这点儿努力都没付出,那就不是平庸而是惨淡了。但要想超越平均水平,就需要把精力用来寻找和把握人生级别的大机会。而这又是以长期的思索、通透的判断体系为前提,并以异乎寻常的耐心和超乎常人的利益计算模式为基础的。说起来容易,但要真想超越思维和决策的舒适区,还是很艰难的。投资的窍门就是巧方法+笨功夫。巧方法是指方法论体系,让你事半功倍,做到高效聪明的整息碎片形成完整认识;笨功夫,就是踏踏实实花时间花精力一点点去阅读、 搜集和积累。市场里80%的人被笨功夫这层就淘汰了,基本失去超额收益的入围资格。剩下的又有一半儿被巧方法挡住了,原地打转收益与付出无法匹配。所以相当赢家,既要甘于“笨”又要善于“巧”。相比世界上的很多东西来说,人性都算是相当可靠的。遗憾的是,人性恶的那部分,总是更可靠一些。翻翻这些年的微博,大体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朋友圈里有三种虽然不常用但一旦用到就能帮大忙的朋友,一种医生,一种是投资人,一种是律师。这三个领域都是水特深,对人生影响特大,又靠谱资源高度稀缺的。再往后看10年,这三个专业领域只会越来越吃香,未来的丈母娘青睐指数大概率是大牛股形态。巴菲特用与的10年PK,证明了对普通人来说最好的长期投资途径就是指数基金。但是然并卵,这个结果有一个非常高的壁垒就是你必须承认自己是“普通人”,这对每一个来到股市的玩家都是很难接受的前提(包括我自己)。这个游戏最讽刺的一点在于,赚那些最自命不凡的普通人的钱是让我们自己从普通人里脱引而出的最好的办法。巴菲特最可怕的就是永远在学习进化,中国的“巴式投资总结(不碰科技只买消费)”被某些人奉为圣经,可人家转眼就重仓了苹果和航空公司。看看巴菲特这一生的投资进化,从早年间看图玩技术,到最纯正的格雷厄姆捡烟头,再到创立新的商业模式并融合了芒格的伟大公司论,到快90了还有改变自己的能力,就这点都足以封神称圣了。芒格曾说“长期持有的收益约等于公司的ROE”。但这并不简单。长期持有会熨平阶段波动,最终其收益取决于公司的ROE。但这个ROE锚定在哪儿是个问题。其应该是各个周期跌宕后或者从增长期到均衡期的均值。所以用当前或者最近区间的ROE来衡量长期持有收益肯定是错的。也正因为如此,弱周期以及均衡期后ROE依然可保持中高水平的,获得估值溢价就显得合理了。总有朋友对我说:看你每天晃来晃去的,投资就那么轻松啥都不用干?我说当然不是,只不过我们工作的形态不同。一般工作的繁忙很容易识别,但投资工作其实就是三件事:学习、思考、做决定。除了学习研究是较容易看到的,更重要的“思考”和“做决定”完全可以一点儿外在表现都没有,但其实它们才是最重要的可积累。职业投资人的社交很单纯,不需要维系多余的社会关系。在主动筛选后能沉淀下来的是三种人:第一种是有料。某一方面的学识好,能弥补自己的知识短板开拓思维,与之交流有益;第二种是有趣。或风趣豁达或古灵精怪,与之交往总能给生活带来一抹亮色;第三种是有品。就是能信任靠得住,价值观相近可坦率的说心里话。当然如果能多条兼顾,自然是交友的精品。很多次被问到过”职业投资会不会让人的社会交往能力退化“?我是这样觉得:与人真诚交往的能力永远不会退化,除非你从没学会过真诚。但社交的技术套路确实有可能退化,比如不管喜不喜欢都要学会周旋赔笑的能力,看人脸色揣摩心意的能力,复杂人际间”懂事儿“的敏感性等等。确切的说也不是退化,而是没必要和懒得那么累。投资很难赚到你不信的那份钱。往小了说,对一个公司没有充分的信心,最多只能赚到财务数据直接相关的那点儿钱,再远点长点的钱是不可能赚到的。往大了说,对国家未来从心底悲观,那么最多赚到几个波段的小聪明的钱,要赚大钱也很难了。格局、历史感这些东西在99%的时候都很虚,但在1%的重要决策时刻往往就是强大信念的真正支撑点。看完文章有什么想法吗?欢迎添加@点小盈微信交流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A股最像巴菲特的投资人:11年收益17倍,涨得最猛他最担忧》 精选五点击金融行业网,金融大拿、业内人士都在这里今日微信号力荐 理财头条licaitt (长按红色字复制)来源:聪明投资者、华尔街见闻演讲:赵丹阳赵丹阳:你的人生做对几件事情就够 运动要小心,现在很多同学跑马拉松,我当年也是,我也爬山了,后来搞了一身伤,给大家一点建议,就是凡事都适可而止。 今天很高兴来到上海在交大和各位老师同学交流。2003年我们在香港,到现在已经有14年历史,大概过去14年,我们回报有15倍,现在基金还在运行,我们在2010年以前主要资产,H股包括A股,2010年之后我搬到纽约住,大概住了四五年。然后我们做全球宏观投资,中间做了很多失败的案例,我今天给你们分享。大概七年的时间,我们现在形成一套自己的投资体系,我们叫全球历史兴衰体系。 今天我们会把过去几年心路历程和大家分享,我很愿意和大家就投资的任何问题和大家分享,在开始之前我先跟大家聊几个话题,和投资也是有关的。 今天是日,假如说今天是1931年的918,各位同学要做什么?你在做什么?还讲投资吗?还吗? 那假如我们在五十年前,1967年的时候,你们会做什么?上山下乡是吧。我父亲也是,那时候大三好像是,后来就下乡了,给我讲了很多故事。会投资吗?不会吧。 所以说我们讲投资是一个大前提,应该认清楚,在什么时间做这个事情。如果你在1937年,1967年还讲投资,那是没有意义,讲价值投资更没有意义。所以说很多行为、很多事情都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 今天来了一位我的老朋友,是我们赤子之心创始之一连凯先生。我们俩也是大学老友,1993年我们大四。大三的暑假我们去内蒙古草原,当时就想走得越远越好。 我们沿路都是住5块、10块的旅馆,你们可能无所想象,我们沿着呼和浩特坐汽车坐了三五天,那时候交通非常差,我们有一个梦想去看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在那个年代是很奢侈的一个行为了。我遇到一个日本京都大学的学生,我们聊天,日本学生讲到他们家的house值2000万,2000万什么概念,在1993年的中国,可以把整个县买下来。 我们再次把自己代入历史,如果过去二十年,你待在日本会怎么样?大家知道在过去二十年里面,日本发生了什么? 失落的二十年。过去二十年,日本房地产价格最高的时候跌到80%,跌80%什么概念?上海房子现在多少钱一平米?10万。 跌80%是多少?2万一平米。开不开心?80%还是京都地区,有的偏远地方跌90%,日本的股票最多也跌了70、80%。 你如果投资日本股票,基本上是一个大输家。不管你多聪明,当这个大势往下的时候,你基本上注定了是大输家。 说到这,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很聪明,你们知道我想说什么?人生一世,你要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抛开这个东西,剩下一切,如果你说价值投资,那就是胡扯。 巴菲特、索罗斯为什么能成功,是因为他们过去几十年,待在美国,美国是一个经济向上的一个经济体,而且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如果他们待在日本,待在欧洲,我赌他们不会成功。 中国过去几十年冒出了这么多好的企业家,这么多聪明的人,他们很幸运,刚好生活在中国由穷走向富的一个高速发展阶段。 大家一定要意识到,很多时候你的成功是因为你的幸运,待在对的国家、对的时间、对的地方。好了这是我开头的预铺垫。 刚才我们讲到国家的兴衰。首先投资你要选对国家,如果国家选错了,大前提都是胡扯。 第二点我们讲产业的兴衰,我们知道,在1996年、1997年那波大牛市里,什么是龙头? 四川长虹、深发展,那是龙头,当年最厉害的。今天你们翻回当年的报纸,天天报纸上讲谁?讲长虹、康佳、TCL、海尔,这是最好的龙头股。可是今天还有人买四川长虹股票吗? 我们发现四川长虹、康佳、TCL全部衰落了。是他们不聪明吗?不是。那个时代过去了,大浪淘沙,他们没有转型,还待在电器行业里边,就变成了被时代抛弃的loser,这不取决于他聪明不聪明,是那个产业最兴旺的时间过去了。 我们再找找,年,这个牛市最好的公司是什么?金融和地产。为什么?因为中国90年代很穷,大家有了钱先买三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如果大学毕业你跑到这些企业里,能赚大钱。 可是到了2001年,中国加入WTO,出口增加非常快。基本需求都有后,大家开始改善住房,慢慢有了闲钱去银行买,去投资。 所以这时候谁赶上这行?地产、金融。但是年之后,大家可以看到这些银行股和地产股总体表现不算太好。因为他们那个时代过去了。又是一波浪过去了。 我相信,你今天再去买那些地产股,将来可能是个loser。大家一定要认清楚房地产的时代,大的声浪已经过去了,如果再抓住就是尾巴。虽然最近地产股,万科又创了历史新高。但是whatever,它的青春期过了。 我想讲的是什么?大家知道,每个行业都有它兴衰的时候。今天你看腾讯、阿里是这个时代最骄傲的企业。我相信可能过了十年,过了二十年,这些企业又会像长虹、康佳一样被别人遗忘掉。大家说不会,不要说不会。 2000年的时候诺基亚是多么强大,谁能想到诺基亚会倒闭。诺基亚倒闭的时候,他说我们的研发费用是苹果的四倍,我不是不研发,花了那么多钱,我都不知道犯了什么错,就被淘汰掉了。这就是时代,他们的时代过去了。所以像我们这些老家伙应该被淘汰了。产业有兴衰。 第三点我就讲信用周期。大家知道银行是百业之母,任何国家都有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是银行造成的信用收缩、扩张,造成了很多经济的循环和周期。我们会从信用周期上分析很多不同国家和不同产业在不同阶段。 我把这三个维度给大家大概介绍一下。首先,十六世纪要想成功你要待在哪里?葡萄牙,十七世纪是西班牙,十九世纪是大英帝国,二十世纪是美国。 那么二十一世纪,放眼未来三十年,你们该投资哪个国家?这个问题留给你们自己去探索。 你们知道的最成功的是谁?大家帮我算一下巴菲特赚了多少倍?二十几?那我问你,如果工作三十年,你希望投资回报达到什么水平可以很满意地退休? 今天我给你们一个小秘密,三十五年赚五千倍。 假如1974年你大学毕业,去日本,1974年到1989年,15年时间,你赚22倍。假设你起点是100万美金,不能说完全让你从1块钱开始创业,那就没办法投资。那到了1989年你赚了多少钱?2200万美金。然后你休息一年,90年代初你挺喜欢美国的,投了纳斯达克指数,也不用挑股票,完全是。大家可以看到,到2000年的时候,10年时间你赚了多少倍?27倍。现在你有多少钱了? 6亿美金了,哇好多钱。 2000年后,你看到泡沫太厉害了,不行不行,不能这么玩了,你很smart,你从美国撤退。你到一个全世界最低估的市场,进入中国的H股市场,我们赤子之心基金是2003年1月,我和连凯先生在这成立,我们也非常幸运。 你在香港八年时间里面,赚了12.8倍,现在多少钱了?差不多78亿,2008年能在全球富豪榜排第几?至少前十名。你还要去天天那么辛苦工作吗?太累了。 对投资而言,你把一些大的事情想明白,比你每天盯着电脑,很辛勤的工作,挣着多了。你的人生肯定做对几件事情就够,而不是那么辛勤地天天去调研,天天地看。 我们人生要知道大势、大方向,看得懂。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比一切一切都重要。这就是我们的赤诚之心全球历史兴衰体系。 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在全球,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候,辨别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信用周期。在恰当时候,我们就会“卡位”。 “卡位”这个词我第一次听是2003年,我和连凯先生还有另外一个同事在上海的时候,遇到四个台湾人。 我们聊天,说看中国的股票涨多少,看我们过去几年每年都赚40-50%。那几个台湾人说不,我们就在上海买房子,他们四个人每个人在上海都买了10来套房子,用杠杆。那时候深圳的房子6000多块钱一平米,北京的房子高档的一万多,便宜的四五千块。上海浦东的房子2003年也就卖1万块一平。 我们说上海房子这么贵,你买上海的房子干吗?那几个台湾人告诉我,将来上海的房子会大涨,我心想乱讲,上海房子这么贵,你说对不对。 结果那几个台湾人不但买了上海房子,还用杠杆买,全买的浦东这一片。我相信他们应该是大部分留到今天,因为他们说会投资很多年。 大家知道过去十几年上海房子升了多少倍,如果你再加上杠杆,我想想至少每个人有三四十倍的回报。 很多台湾企业家从台湾非常辛苦地把制造业搬过来。天天干活,几十年下来人工又贵死,最后市场都没了,远远比这批台湾人要差。 那么这批台湾人比我们聪明吗?我不觉得,只不过他们刚刚经过了历史。昨天在台湾发生的事,他们过来看一看觉得不错,来到了上海。所以我还是强调,投资最重要的事是在全球寻找各种各样的机会,在适当的时间做对的事情。 我们再看看全球各种投资机会吧,我们知道全球制造业在60年代的日本,70、80年代转移到四小龙,台湾、韩国、新加坡、香港。 美国纳斯达克1990年到2000年,10年27倍,你看台湾从1985年到1990年,五年时间涨了多少倍?28倍。更疯狂。可以看到台湾的泡沫当年疯起来有多疯。 可是你1990年还不从台湾撤退,一直到现在什么结果?一地鸡毛,根本连都跑不赢,台湾过去几十年大家知道经济一直衰弱。 现在我们进入产业的兴衰。其实刚才已经铺垫了。大家看看四川长虹年涨了多少倍?30倍,三年时间,多漂亮。深发展在这能涨多少倍?16倍。深发展当年是深市的龙头,长虹是上海的龙头。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是非常重的,我可以这里和大家打个100美金的赌。 我们现在讲未来,我们觉得全球制造业从日本转移到中国,中国现在成本高都转移到越南。越南这两年是800点,突破了大概过去十年的新高了。我给大家推荐一下,越南是下一个阶段的全球股市的所在。大家想赚大钱,应该去越南抄抄底。纯属个人意见,风险自负。我们再看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从1947年开始形成,美元把英镑的全球基础货币的位置拿过来后,为了信用加强,说我要和黄金管挂钩,一盎司对35美金。 到了70年代,美国越战啊花了好多钱,国库开始空虚了,大家一看不对劲了,得把手上的美元换成黄金,结果美国黄金大量减少,美国政府一看,不行,再这样下去我的黄金没了。 大家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黄金违约。美元发生了实质性违约,一夜时间美元对黄金从30美金涨到了70美金。然后黄金在1970年第一浪是涨了4倍,第二浪涨了7倍,黄金本身相当于一个货币。 昨天跟一个朋友还聊,他感觉未来变成春秋战国的时期,怎么讲。全球基础货币,可能会从黄金、美元本位变成美元、人民币、欧元。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还加半个印度卢比。这是未来二十年,等到你们变成我们这么大的时候,我相信三个半,半个印度还不确定,但是有三个全球霸主会即将形成。 当津巴布韦的农民今天卖完农产品,他第一反应是什么?把钱换成美元藏到床底下。可能未来三年、五年会发现,不行,美元已经快不行了。那么第一反应是什么?我把我的农产品卖完后,换成什么?人民币吗?我担心这玩艺靠不靠谱。欧元?大家觉得经济衰落,这玩意也不一定靠谱。那你会怎么办?(观众中有人喊“”)什么,比特币?可能我们是老一代,比特币我不太清楚,我觉得任何货币都带有主权性质,比特币我相信一旦威胁各个国家的主权,政府会出手。 大家对黄金的热爱是几千年的热爱,我不相信比特币或者任何一种货币可以取代黄金的地位。我说这个都只是我们的理论和假设,做投资,我们永远是先提出理论和假设,然后由市场来验证。 另外一个很有趣的图形,大家看看标普500。大家有没有想过,标普500是什么计价的?美元计价的。 大家知道美元过去70年里贬了多少?三四十倍?差不多。 我给大家讲个例子。我前两年住纽约的时候,有一天我们家楼下,有一个老头卖《纽约客》(The New Yorker,是一份美国知识文艺类综合杂志)。去年《纽约客》一本大概卖7美金,大家猜猜《纽约客》杂志1942年的发行价格。 《纽约客》有点像我们的《读者文摘》,他就是美国中上层阶级读的一本杂志。假设1942年的中上层阶级和今天的中上层阶级购买力是平价的话,那么这个杂志的发行价,我们假设可以作为很好的通货膨胀标准,接受我这个观点吗?1942年这个杂志卖多少钱?1毛5。相当于今天的多少?7美元。美元贬了多少?如果用实物价值来看,40多倍。哇我的天,美元花了七十年时间,就贬了98%。所以你拿着钞票是多可怕的恶梦。千万不要存钱,除非在少数时候。反过来推,我们看标普500今天创了新高后,我们考虑把通货膨胀扣除,什么东西能最好衡量标普,我们刚才讲黄金,我们用黄金作为坐标来看标普500。大家看图形是什么样?以黄金看标普500,先跌了86%,然后一个反弹,后面标普500跌多少?又一个86%。所以美国1964年到1984年是赚钱非常困难的时候,大家看看历史。美国最初,大概有几百个1984年挺过来后,今天它们是全球最成功的。 芒格就是这里没熬过去,两年跌了60%多,所以后来和巴菲特合并,他们算合伙人了。 我们看1984年以后,应该是1982年以后,以黄金计价的标普500,涨了多少倍? 这个我没有算,我更感兴趣的是从2000年到现在,美股到2008年第一波大熊浪,以黄金计价,一直到2011年,跌了86%。那么标普后来又涨了多少?174%。历史是何其相似。 如果以黄金计价,我非常担心美国可能有一次大型的暴跌。 大家都看好美国资产,觉得美国有Facebook、Google,有苹果这么牛的企业。这是我一个推断,我觉得美股快见顶了,接下来如果以黄金计价,美股可能会有一次大型的暴跌。美国的周期快走完了,这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快走完了。 每个时代都有它最厉害的人物,包括经济史、社会史。你一定要知道全球永远是这样,人类社会也是这样。 今天当你们在讲价值投资的时候,你们要想清楚,未来三十年的世界会怎么样,你应该住在哪里,做什么事,在什么时间。 天时地利人和,这是你做价值投资最根本的前提。好了,我今天讲完了。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关于版权: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电话:021-;微信:hjwh123】眼花缭乱,到底哪家基金好?如何挑,关注爱财之家后,阿财告诉你秘诀。 《A股最像巴菲特的投资人:11年收益17倍,涨得最猛他最担忧》 精选六来源:综合财经观潮(guide0929)、大佬动向(dalaodongxiang)、价值线、海外自由录、野马财经、 、观点地产网、吴晓波频道“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继李嘉诚402亿清仓香港地标之后,又有著名开发商开始抛售地产了。这次是潘石屹,内地地产风向标式人物。10月23日,SOHO中国披露公告称,以50.08亿的价格将持有的凌空SOHO12.8万平米的物业出售给基汇资本。凌空SOHO被称为上海最有现代感的建筑。它是著名建筑师扎哈o哈迪德在上海的首个建筑设计作品,并因出现在《欢乐颂》、《何以笙箫默》等热门电视剧而被人熟知。当年的地产大佬,一直都是房地产的坚定唱多者,而如今——他们在用脚投票给房地产市场敲响了最后的丧钟!又一大佬逃离楼市卖、卖、卖,是如今潘石屹的SOHO中国的主打歌。SOHO中国不断地抛售项目,比李嘉诚抛售得晚,但比王健林要早。不同于王健林的“贱卖”,潘石屹一直高位套现获利:2014年2月,SOHO中国以52.32亿元的价格将上海SOHO静安广场和SOHO海伦广场出售给控股;2014年9月份,以30.5亿元的价格将上海凌空SOHO近一半的物业卖给携程;2016年7月,SOHO中国宣布以32.22亿元的价格接盘上海世纪广场。进入2017年之后,潘石屹也并未停下卖楼的脚步:6月26日,SOHO中国披露公告,宣布以35.73亿元整售上海虹口SOHO;7月4日,潘石屹宣布启动光华路SOHO2、凌空SOHO两个项目的整售;10月23日,潘石屹再度出手,49.44亿出清凌空SOHO。媒体资料显示:2014年开始,加上此次出售,潘石屹通过出售旗下业务套现接近400亿元,基本完成清仓。潘石屹不仅急吼吼地卖房,而且还宣布,将不会再拿地开发新项目了。为啥这么干?理由是:在中国,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大量的房子都在过剩,以后SOHO中国不会再拿地开发新项目,也基本不会收购改建。做出相同判断的,除了潘石屹,还有前文提到的李嘉诚。这里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两者用于转手销售的楼盘均处于黄金地段,李嘉诚以402亿港币转手的建筑甚至是其一生荣耀的象征——这些中国的地产大佬们为何如此急于出售核心地段的写字楼?为何急于抛售写字楼?如今的写字楼,就是个鸡肋。在全球房价大涨的背景下,写字楼的收益率已不像想象中那么高,且房价越高的地方,收益率越低。中国上榜的城市中,仅成都收益率还算可观,却仍只有5.68%,比一般要低得多。换言之,投资这些城市的写字楼收益率还不如随便选择一款高。收益率不高是其次,主要还是风险较大。按照各城市现有的写字楼面积和销售速度来看,中国主要城市写字楼严重过剩。伴随着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的崛起,商铺、写字楼遭到严重冲击,租售端需求大量减少,而建设仍在进行,入大于出就造就如今商业用房严重过剩的局面。正是由于这样的现状,潘石屹、李嘉诚等地产大佬才开始抛售写字楼,看空这类房产。那么这类房子真的危险了吗?其实也不然,因为它迎来了转机——商改租。今年8月,国家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鼓励广州、深圳、南京等12个城市住房租赁国有企业将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国有厂房、商业办公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可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工作。这是造福于民,且废置资源重新利用的好政策。尽管如此,普通人投资写字楼还需谨慎小心。虽然写字楼比住宅的租金收益率高,但价格涨幅和速度都要比后者低。地产大佬们不愿把时间耗这上面,有收益率更高、更好的产品,何苦要守着这个鸡肋呢?是跑路吗?高处不胜寒,资本大佬的一举一动最容易引起争议。比如,贾跃亭去美国造车,有人说他跑了;董建华家族将东方海外售予国资委旗下的中远海控,有人说董建华也要跑了……如今,SOHO中国清仓了内地的地产项目,又有人说潘石屹要跑了。其实早在2015年的哈佛大学演讲中,王健林就回应过:“海外投资的结果确确实实就是‘’或者说是资产在海外的新增。但资产转移或者在海外投资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法和不合法之分。万达的钱既不是偷的抢的,也不是自己印的,完全是我们辛辛苦苦赚出来的。我们自己辛苦赚的钱,爱往哪儿投就往哪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赛富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