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予财缘与蚂蚁财富和余额宝宝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予财缘长期产品与短期产品有哪些不同的地方?_百度知道
予财缘长期产品与短期产品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我有更好的答案
而短期产品则相反,按照需求选择,量力而行,不要勉强长期理财产品的收益较高,投资的时间越长,金额越多,收益就越高
采纳率:10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谈谈余额宝的本质
余额宝对银行存款构成了多大的影响
1、2012年末,国内货币基金(包括短期理财产品)规模为7075亿。
2、2013年末,国内货币基金(包括短期理财产品)规模为8134亿,比2012年末增长了1059亿,同比增长14.97%。
3、2013年末人民币存款存款余额为104万亿,同比增速为13.8%,货币基金规模同比增速仅比存款增速高1.2个百分点。
4、2013年末余额宝规模为1853亿,如果扣除掉余额宝,2013年货币基金相比2012年规模减少了794亿。
这里我没分开统计货币基金A型和B型的规模,懒得弄了。
。。。。。。。。。。。。。。。。。。。。。。。。。。。。。。。。。。。。。。。。。。。。。。。。。
网友评论:
看好股市的新人:06、07年那么大级别的牛市,存款都未见明显搬家,余额宝这点收益能打动多少人?
leleleing:但现在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是07年股票开户不能比的啊。而且很多人觉得没风险…
不过优秀的银行连这关都过不了的话,也不值得投资了。我还是看好银行的长期发展。
杜松子:真正在炒股的毕竟属于少数,部分人对股票还是有一定偏见。不做投资的人掌握了巨大的财富,余额宝这类就像小米营销一样,靠的是口耳相传,很容易打动人,蔓延速度也很快。互联网时代群众营销的效果非常明显,现在的打车软件也是这类思路。
看好股市的新人:那是你可能没经历过07年的牛市,那个时期周围还有谁不炒股的?
杜松子:目前来看,余额宝这类基本无风险的理财在我身旁蔓延的速度非常之快,且具有可持续性。股票毕竟有风险,不愿承担风险的人会被说服来投余额宝,一旦打开这个盒子谁还会把钱存到银行,反正目前的圈子里都把钱存到XX宝了,有些顾虑就是安全性。个人认为最早伴随XX宝的“屌丝理财”称号很快就会对银行存款造成影响。
影子:意思是余额宝的增量实际上来自既有货基或理财产品的存量?余额宝绝对数量不高,但是增速太快了。
看好股市的新人:一上来肯定快,但到了5000亿之后,我估计速度肯定会下来。
长浩马的围脖:对第三点,银行存款的增速是不受货币基金规模增速的影响的,从公开的报道看,余额宝的投向也是银行存款,如果这是现在货币基金的主流投资方向的话,现在觉得还是关注货币基金的增长规模、活期存款的比例,或者直接关注息差的大小以及变动趋势就可以了,余额宝的影响,14年应该看得很清楚了,现在阶段,投资银行股确实比较费神,又要关注宏观经济,还得盯住各种搅局的。
看好股市的新人:从央行公布的数据看,企业活期存款占比确实在下降,但很慢,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央行现在只公布企业活期存款余额,储蓄活期存款数据看不到)。
bigfatcat:给腾讯和阿里银行牌照,再放开资产证券化,不知道结果如何。反正我觉得银行对客户信用评级未来越来越不是腾讯阿里的对手,渠道上也干不过。这两点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至于资本优势,如果放开资产证券化也不是优势了。况且阿里腾讯也可以在资本市场大规模融资。不过这些都是幻想,政策不会允许它们过快发展,必要时直接掐死。
看好股市的新人:现在余额宝的用户已经5000亿了,人均5000元,这部分用户是支付宝中最活跃的,除非人均金额大幅提高,余额宝未来的增速一定会下降。
weike369:个人看,xx宝到顶峰了,已经对相关其他方造成实质性重点伤害了。相信会有人收拾他们的,过头了。xx宝是违规的产品,这是被定性过了,开在大张旗鼓地搞,背后很硬。看来XX宝也需要打老虎了。
看好股市的新人:管理层不会坐视支付宝们把市场利率给抬高的,而且在管理层没有看到任何价值的情况下。
学习看财报:我觉得余额宝是管理层默许的,通过倒逼来进行利率市场化的工作。
看好股市的新人:当初的信托也是这个意图,结果现在被当做影子银行重点打击。过去10年管理层尝试过各种办法来金融脱媒,结果银行越来越强大,而各种曾经被委以重任的途径都被取缔或规范。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是:金融脱媒可以,但利率不能飙升,因为国债、国开行的金融债、城投债、铁路债这些代表国家利益的债券不能承受更高的成本。
节前这个时点央行为啥频繁进行天量逆回购?这个做法和去年6月以来的做法完全不一样。我以为债市利率飙升,已经触动了最高层面的国家利益,这个不能再坐视了。
学习看财报:如果这样,去杠杆就没法实现。利率继续双轨。国家背书的低利率,民企高利率。继续补贴过剩的产能。不过信托门槛那么高,怎么能利率市场化的工具?应该是有钱人获得高收益的途径吧。反正有兜底。
待到天晴云散时:养老、医疗、住房、教育这四座大山不从老百姓身上搬掉谁敢轻易动银行的存款。银行存的不是钱,是家庭的稳定,是命。这部分钱对风险的厌恶程度是极高的。
1、余额宝本身就是货币基金,并不等同与银行的活期存款,他这种玩法银行也能玩,没什么技术含量的。
2、国外银行都快零利息了国内还在哄抬存款利率,最后倒霉的不是还是企业吗,不解。麻烦问一下这样会阻碍经济发展吗?
看好股市的新人:如果贷款利率因此飙升,经济层面肯定会受影响。快则今年,慢则明年,互联网金融就会被规范,任由这样乱搞下去,肯定会出乱子。
白起:我也是这么想,
如果银行的活期要达到6%才有人存的的话 那银行的一年定期岂不是要8%
,这样的话银行的贷款利率岂不是要12%才能放,那企业的融资成本不是高的惊人!经济发展肯定会受影响,我就不信管理层会不管。
看好股市的新人:从历史数据看,货币基金份额的波动是非常大的,而余额宝目前一直是净申购,这种情况不可能一直持续。
学习看财报:银行可以模拟n个客户存余额宝,然后某天集体赎回。然后多米诺骨牌。。。阿里别说没法上市,直接就倒闭了。。。
看好股市的新人:史玉柱曾经建议董文标把很多项银行收费都给免了,老董说不敢,怕被四大联手灭了。余额宝现在还没犯众怒,否则被灭分分钟钟的。余额宝们的流动性管理和银行相比,差距太大了。
学习看财报:余额宝靠支付宝兑付流动性呀。没钱了,直接搞个双十一,350亿就有了。
看好股市的新人:问题就在这里,余额宝的规模越来越大了,靠支付宝解决流动性是撑不住的。
学习看财报:余额宝的上限应该是根据支付宝沉淀的资金来算的。等到了,马云自然就会出新政策啦。你不必担心这些连我们都懂的东西,一个老油条会不知道。
看好股市的新人:等哪一天余额宝规模真到了1万亿,来个10%净赎回,靠啥维持流动性?我以为马云不会蠢到真要去颠覆银行,搞余额宝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巩固支付宝在互联网支付领域的霸主地位。
青尘之光2011:余额宝资金的80~90%是投放在与银行的短期大额协议存款(另外的一些投放在利率债和信用债在),这些资产流动性其实很高的,如果发生你说的那种情况,余额宝完全可以将这些协议存款直接转化为活期存款应对,无非是收益率大幅下降而已,另外,实际上余额宝对大于5万的赎回也是有限制的,是T
1到账,不是当天。
一笑而过hsc:余额宝仅仅只是一个货币基金而已,只是金融体系的小小一部分,要说对银行存款构成多大的威胁,实在是抬举了余额宝!如果认为银行庞大的货币体系仅仅只是靠存款来支撑,那又是小看了银行了。
bigfatcat:太看重余额宝不好,没看清马云的真实意图。马化腾看清楚了,所以马上克隆大力发展微信支付。钱在哪里,消费就在哪里,支付也就在哪里。余额宝只不过是吸引用户将钱转入阿里生态系统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一方面引导客户在淘宝加大消费,最重要的是引导客户使用O2O支付。当你在任何一家小店都可以使用支付宝钱包,使用微信支付的时候,你还会使用现金,使用信用卡吗?未来余额宝收益下降了,但你消费习惯形成了,还是同样会使用支付宝钱包。预先取之,必先予之,马云十年来一直玩这招,现在马化腾也玩这套,虽说和支付宝竞争,但更重要的是做大了蛋糕,培养了用户习惯,受损最大的是银行,是银联,微信支付几乎一夜之间发展上亿用户,这在传统银行业是不可想像的。银行业其它业务可以支撑,但银联几乎注定要被颠覆了。银行和支付宝微信支付是竞争合作关系,而银联和他们是替代关系。
处镜如初:作为亲历者,余额宝抢占了其他货基的市场份额是2013年货基的最大特色;2014年,各种宝们的价格战以及银行业直销银行的反击将是货基的主要看点。如果短期资金不再紧张,各种宝的收益优势将远不如2013年那样享有优势,甚至民生、北京的直销银行有后来者居上的可能者。
Bincon:下表货币基金每月的规模数据,年末时点有很大的注水成分,特别是以前年份,12年12月单月2000亿规模增加水分很大,今年成本高估计很多基金公司没有冲规模,13年12月单月增加3000亿有一部分是水分规模,一部分应该是余额宝和各种类产品的影响,分析时需要剔除这个因素,当然总体结论应该不会有变化,目前还没有显著冲击到存款,但鲶鱼效应已经起来。
& 截止日期截止日资产净值(亿元)
snow_ball: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还是金融,而不是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不是金融的创新,而是互联网的创新。所以从本质上看,互联网金融不具备撼动传统金融的条件。互联网金融确实给传统金融带来了活力和便利。但是,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从来是价格和安全,而不是便利。互联网提供了便利,无法提供价格。
simplify:2013年底,储蓄存款45万亿,3.8亿家庭,平均每个家庭11.8万储蓄存款,按国内的贫富差异化程度,中位数应远低于10万,其中大部分实际上是养老金。老美的养老金总资产超过20万亿美元,所以储蓄少,我们的养老金资产实际大部分就存在储蓄账户中,家庭养老金是不大可能大搬家的。
看好股市的新人
=========================================================
谈谈余额宝的本质
我本来是不喜欢写长文的,但最近看雪球上关于余额宝的一些说法,我都笑死了,真是想提醒那些朋友,先分析清楚再扯好不,下面我简单说下,部分观点也未必正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讨论。
另外本人大部分现金是放在华夏活期通上,还有部分放在余额宝上。我这样做是因为,前者到账时间短,我愿意牺牲少许的收益换取便捷,后面有时候和外地的家人,朋友有资金往来,支付宝更方便些。
& 余额宝到底是什么?
1、余额宝本质上是货币基金的一个销售渠道,而支付宝是有基金销售牌照的,所以他做余额宝是合法的,没有任何违法的地方,但它的宣传中存在不合规,即一开始的时候,没有按法律规定说明基金有风险(虽然我认为货币基金的风险提醒其实并没有意义)。
2、余额宝的影响力并不是说他有2500亿的资金流入等,这个重要但并不本质,其本质的影响力在于让普通民众(不要说那些动不动几百万买信托的大款)了解了货币基金,知道除了活期存款,银行理财产品以外,还有更方便,简单的资金管理方式。
& 从上面可以看到,不管是余额宝还是别的XX宝,都不是什么创新,包括T
0,我的闲钱大部分在华夏基金货币里,早就是T
0了,还有更早的。所以余额宝和理财通只是给普通大众提供了更多快捷和简单的方式来管理闲散资金,并没有任何违法的地方,至于说是否给银行带来了什么压力,或者给实体经济带来不良影响,都是乱扯的。详情见下面的分析。
& 货币基金到底是什么?
我当然可以上百度或者google上抄一段话来,但可能太学术,所以我用自己的理解来简单说一下。货币基金就是变零售为批发,其实正常人为什么存活期,就是因为可以随时要用,对于个人来讲,这是一个不确定因素,所以必定有一部分钱要存活期,代价就是低得多的利息。但把这个事情落到1万人,甚至1亿人头上,把他们的钱集中在一起,就相当于有了一个资金池,每日真正流入和流出对抵后的变动其实是不大的,也就是说这个资金池的真正的水量其实是相对稳定的,那么这么稳定的东西自然可以去和银行谈,存为定期(即协议存款)。也就是说货币基金只是利用了整体的力量,从而使得大家有了更高的收益,就好比国外工人谈薪水的时候,都是工会出面,因为个体是弱势的,需要变成一个整体使之强势。
& 货币基金有风险吗?
理论上讲是有风险的。谈风险前,先看货币基金的投资组成,以余额宝背后的天弘基金和理财通背后的华夏基金来看,前者银行存款为92.21%,债券为6.70%,后者银行存款为83.4%,债券为4.4%,还有部分投资不明。总体来看,协议存款占大头,债券和其它投资也肯定是稳健为主。总体风险相当地低,事实上也证明,在历史上从末出现过两日亏损。目前估算,单日货币市场基金发生本金亏损的可能性约为0.06117%(引用网上的数字)。这样的风险应该来说,不比银行存款高到哪里了。
要说风险,我感觉其实最大的风险,就是活期存款,因为纸货币的发行是依赖于政府之类的组织机构,就算美国,多年下来的通货膨胀也不低,过去20年,大概在2%上下(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3d8fa30101cqtd.html
…),一定高于活期存款。从某种意义上讲,活期存款一定意味着本金的亏损。理财产品和信托,这里根本不用讨论了,因为货币基金真正的比较对象就是活期存款。
& 余额宝的风险更大吗?
前面很多人都在说阿里垫资付不起等等,说余额宝的风险很大。估计也是没有深入了解余额宝的运作。
1、为了做T
0,肯定可能会出现垫资,但较长时间来看,余额宝资金的进入量大于支出量,考虑到晚间结算的问题,基本不会出现垫资。当然随着基金规模的变大,后续有可能出现,但垫资额未必会上升,因为垫资额最多只
= 支出量-进入量,除非出现收益明显降低或者亏损(这个我觉得暂时不用考虑了)的情况。
2、余额宝的支出有几种:直接转账到银行卡,支付水电煤气等,转到自己的支付宝余额中,淘宝或者第三方网站购物,除了直接转账到银行卡和支付水电煤气以外,其它的钱大部分都不是即时到账,也就是说只是名义上的转账,如淘宝一般要5-15天才会到他人账上,这样的流转期,已经化解了大部分风险。
3、不管余额宝还是理财通,都是两马进军金融的一步重要的棋子,所以不容有失,故支付宝收购了天弘(也不知道批了没有)。对于他们来讲,宁愿损失钱,也不会在这方面出现问题,也就是说如果出现收益明显降低甚至亏损的时候,他们可能选择补贴来避免不良后果。事实上,货币基金的收益会逐渐拉平,所以除非金融危机,否则大的风险应该不会出现。我估计,如果政策允许,两马甚至敢说保本。不过这是政策红线。
& 余额宝,理财通的收益这么高能持续吗?
我个人认为是不可能的,我早在很多年前就用华夏货币,一直是3-4%,直到去年才到了5%,而余额宝和理财通则稳定在6%以上,主要是沾了13年钱紧的光,而且因为这两者上得晚(天弘虽然早就有了,但规模很小),所以在6月份以后可以和银行谈到更多的利息,因成立早的其它货币基金相对来说,就没有办法了。后面要不是其它货币基金收益上来,象华夏活期通也在6.7%左右,也快和前两者打平了,要不就是这两者下来,今年的货币基金应该在4-6.5%之间,再高应该也比较难了。
& 余额宝的真正护城河在哪里?
余额宝对于支付宝来讲,意义绝对重大,不夸张地说,没有余额宝,支付宝的价值少掉20%以上。因为过去,没有多少人愿意在支付宝的余额里放钱,why?放来做什么,没有利息,还有风险,象我只留上百元,方便平时有些小额支付用。没有余额,支付宝能做什么呢?很难吧。象去年支付宝做虚拟信用卡等,都是为了大家把支付宝当成一个虚拟钱包。而余额宝意味着做到了这一点。有了余额,支付就非常方便,那么相应进军线下,线上购物等自然就流畅了。
13年双11的时候,和同事分析支付宝的技术框架和流程的时候,就发现,余额和余额宝的支付不卡,在支付时非常流畅,因为其中跳过了银行网关,所以流程拉低了,支付体验就上来了,对于互联网企业,还有比体验更关键的吗?
& 关于对余额宝的一些说法,让人无语?
有人说,这些提高了贷款成本,让实体经济更难做!我想反问两句:房地产商会因为早拿地便宜,而把房价降低吗?后拿地的价格高,但是就一定敢卖个天价吗?另外实体经济中的小微企业,对于他们来说,不管银行的利息有多高,比社会上的真实利息还是要低的,因为反正他们拿贷款的成本不可能低的。而且存款成本低,是在打劫哪些人呢?
有人说,活期从银行里取出来,交给基金,然后又回到银行,属于空转,不利于经济。如果这样说,银行间为什么要抢存款,要提高存款利息到上限,假设你存在交通银行,利息为3%,隔壁的民生银行说是3.3%,你从交通银行取出然后存到民生银行,这样难道就不是空转,都什么比喻啊!
还有人说,如果有10%的资金进行提取,余额宝就完了,这个比方毫无意义,难道这个说法用在银行上,银行不跨?如果只出不进,别说10%了,我估计银行连5%都未必扛得住。中国工商银行2012年年报显示存款余额约为1.1万亿元,其中活期存款占比49.79%,总量达5500亿元,只算活期提取10%,大概是550亿,工商银行扛得住吗?事实上,一旦到了5%,很可能直接就变成挤兑。面对挤兑的时候,除了政府干涉之外,好象机构是解决不了的。有人说存款保证金,其实银行面对这种情况,往往更麻烦,因为线下挤兑,更集中,根本来不及提供足够的现金。原来每年春节打工的人将钱邮回家,然后在家里取,经常是把邮局提光的,闹事的也不少。
。。。。。。。。。。。。。。。。。。。。。。。。。。。。。。。。。。。。。。。。。。。。。。。。。
网友评论:
八股WIN:众说纷纭,没有谁做点扎实的分析,到底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影响多大?比如利率市场化,有人分析过,大致根据不同情景分析对银行利润的影响。其实什么利率市场化、平台贷、GDP降速神马的都是浮云,这个才可能是银行的大敌。
笨笨猪猪:我唯一能看到的确实是银行成本会提高,对应于贷款利率可能也要提高,对于银行利润来讲,我倒觉得影响没有那么大。
对于整个社会来讲,感觉影响也没有那么大,现在不管是哪种民间贷款或者影子银行,利息远远高于普通贷款利息,就算货币基金的利息也吸引不到那些民间资金的,因此并不会提高整个社会的真实利率。
所以很多人觉得余额宝影响很大,我倒不觉得,更多的可能是给了阿里,腾讯这些公司扩展业务的机会。
& 毕竟企业是逐利的,也不要以为阿里或者腾讯真的能改变太多。
南粤小哥:整片看了一下,发觉忽略了在线支付的安全问题,虽然现在说有保险,但是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至少比银行的突出!
笨笨猪猪:我在互联网企业,所以这块东西还是比较清楚的。
首先,安全和易用必然是冲突的,你安全了,肯定就麻烦了,你易用了,也必然降低安全度,有人说过用生物识别,如指纹,眼睛等,先不说成本,大家愿意泄露隐私吗?
银行和互联网有一个地方是不一样的,说难听点,银行不敢冒险,而互联网企业不冒险往往就是等死,比如银行选择99.99%的安全性,80%的易用性,互联网就是99.00%的安全,98%的易用性。反正是取一个平衡。
还有一点就是最特殊的,毕竟支付宝的金钱往来量不象银行这么夸张,也就是单笔额度低,所以这个险是值得冒的。
电信也是,如果计账出错,没事,10倍赔你都可以,因为如果他每提高万分之1的正确率,付出的成本远远高于赔付。
地球的宇宙眼:不能笼统认为各种宝拉高银行成本。银行本质是经营货币和风险的。存款对银行与原材料对工商业影响一样,经过一个重定价周期即可消化各种存款成本上升。因而分析各种宝的影响与分析经济下降周期类似。
笨笨猪猪:成本目前来看的确会高,但我也说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解决,最简单和粗暴的就是少放低息贷款,如房贷,转向多放别的贷款。总体来说,对银行利润的影响不大。
我本自由的微博:虽然根据数据作简单的测算,目前各种宝们对银行业绩不可能有实质影响。但是股票价格波动就不一样了,当有人刻意利用并砸盘时,会形成恐慌效应。现在银行如此低的估值就是这种恐慌导致,怕的就是这些心怀鬼胎的人继续这么搞,导致投资者蒙受不应该的损失。
地球的宇宙眼:其实银行的大敌是全面放开准入。其他的各种xx宝宝与利率市场化等等只是改变利益分配关系而己。改变利益分配关系的推手正是银行。
八股WIN:放开没什么,过去就有NNNN多银行,大部分都活得好好的,米国曾有多如牛毛的银行,好的也有部分。怎么放,都还是银行业内部的事。可是现在是有外敌侵入了吧。
地球的宇宙眼:目前的各种宝宝产品不能算是大敌入侵,他们经营的是资金中介的业务,与金触核心的风险定价业务相距甚运。另一方面,这些宝宝业务对银行来讲是好坏参半。好的方面是,一,宝宝业务自己承担流动风险,减轻银行流动风险管理,相反银行根据协议存款期限可以做到期限匹配的货款业务。当挤兑风来临导致流动损失时,风险由宝宝们承担;二,有许多银行并不擅长存款业务而善长货款业务,宝宝正好给他们提供协议存款。至于存款价格并不是问题,自然会有与存款利率匹配的货款需求存在。坏处是,一,宝宝们会带走零售基础领先的银行存款。二,宝宝一旦能够正确进行风险定价,具有开展货款核心能力时,靠宝宝们输出协议存款的银行日子就难过了。
笨笨猪猪:我也觉得放开银行准入才是最大的风险,不过这点相当长的时间来看,不太可能。因为象阿里这种企业,手里的数据非常恐怖,而且风控不差,又是完整的产业体系,如果允许吸收存款并放贷,对于小企业来讲,它的放贷成本非常低,而贷款的利息又会非常高,比如15%以上,那么它的收益相当可观。而大银行放贷成本太高,而且无差别,即1个亿的贷款和100万的贷款,审核成本相差不会超过10倍。但这种金融放开,对于整体的金融体系是个本质上的冲击,所以我猜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
地球的宇宙眼:目前来看银行准入政策是每年批几家,就是为了控制风险。其实银行只需要盯紧阿里即可,原因在于阿里在10万货款以下级别有优势,银行成本收入不匹配难于和阿里竞争。其它领域阿里难言胜算。问题关键在于这个领域货款规模有多大?淘宝80,90后店主成长起来后,难与相信他们会接受15%以上的货款议价。15%意味着他们的信用不值钱,我对80,90后的人没这么悲观。
笨笨猪猪:不是10万级别,我觉得200万以下,银行根本不是阿里的对手,其实阿里手里不少客户,都可能需要百万级的贷款,很可惜,百万级的贷款,要不银行给不了,要不就是隐性成本太高。
地球的宇宙眼:百万级的人士以前不是银行客户,现在是银行重点开拓的领域。这方面阿里尽管有大数据优势,但货款利息高是最大的劣势。大数据的优势在于合理利润下的风险定价,超出匹配定价之上的高利率都将抵消优势。道理很简单,当你有百万身家时,货个1O万,大数据如果给你定出高息,理性人选择是拒绝它,选择便宜的货。现阶段阿里不能吸存款,杠杆率只有2倍,利率是其最大劣势。阿里最大的金融货款服务对象是80、90后淘宝店主,但他们终将成长为百万身家人士,是否接受高息货款是个不难选择。
笨笨猪猪:现在从银行想无抵押贷款100万,利息有多高。看了几个银行,都不低于15%。阿里的利息听说偏高些,应该和杠杆太低有关,比如说我有1亿资金,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当然想利益最大化,反正利息比民间借贷低,肯定能贷出去。至于未来,阿里走到哪步,现在说都太早了。反正目前看,阿里最大的风险还是政策。
地球的宇宙眼:正是因为杠杆的原因,银行才能在15%的利率下获得超额利润,还能覆盖没有大数据的信息不对称成本。阿里沒有杠杆,大数据信息价值难以弥补资本成本。正确评价大数据的信息价值需要几个经济周期的数据积累,目前全世界都没有,我想阿里也是摸石头过河。
jin888555:余额宝们会使大量的活期存款搬家,变相的变为定期,从而提高了负债端成本,导致银行利润趋于下降。
最终贷款利率也会上浮,但是这类似工程里面一个有阻力的运动,后端的贷款利率上浮的幅度会低于前端幅度,所以宝宝们对银行利润的副作用几乎是肯定的。
我去年上半年曾经论述过银行股的投资逻辑,现在逻辑不变,银行未来总利润也许不会下滑,但是银行之间会出现分化,如果你无力判断出最终哪些银行会胜出,那么你的银行股投资似乎就接近于赌博了。
地球的宇宙眼:定性上宝宝们对银行利润有影响,这个应该沒有人怀疑。定量上呢?我的判断是和经济下降周期第一个重定价季度一样。重定价过程中利润下降幅度远小于规模扩张幅度。要使银行利润停滞不涨,余额宝没有这么大体量(个人觉得至少要5万亿规模才可能使银行停止增长半年,半年后宝宝们还得有其它利器才能续谈其影响)
大海捕鲸鱼:看金融管制放开速度和力度吧。活期存款是银行主要利润来源,现在通过互联网可以快速吸收居民存款,下一步居民小额贷款、中小企业存款和贷款等方面创新,都会给银行造成压力。
银行一直以来高高在上,嫌贫爱富,忽视居民和中小企业。现在互联网提供解决方案,银行将吞下自己酿下的苦果。
吴一:银行股价下跌,说明市场已经用脚投票,给出答案了。各种宝对银行没威胁?体量没有W亿就不是威胁了?星星之火啊,80后不单自己搞,还号召父母搞,现在转钱已经有限制,说明银行不傻。未来如何发展,拭目以待。
笨笨猪猪:转一个同事的分析。
华夏和渣打的信用贷款简直就是高利贷
一、开始语
最近大家看到的关于华夏银行和渣打银行的个人信用贷款。看起来很实惠,很方便。但实际剖析一下,其贷款利率高得吓人。两个都达到16%以上。下面看我慢慢算。
二、剖析华夏银行
先说华夏银行。其声称年利率7.2%,但其实不然。重点在于他的还款方式。需要在第二个月先一次性还清所有利息。那意味着两个方面:
我们逐月还了本金之后,后面每个月的本金减少了,但利息还是按照贷款总额算。利息不是逐月还,而是一开始就要还掉,意味着,你一开始能使用的贷款本金要降低。
& 举个实例,贷款10W,3年。你要付的利息是:10W &3 &7.2%
=2.16W,手头就只剩余7.84W。而每个月还的本金是10W / (3*12)
=2777元。按照我们买房商业按揭的等额还款方式,就是等于贷款7.84W,每个月还款2777元。用建行的贷款计算器算了一下。大家都会吓一跳。
其实年贷款利率是16.55%。16.55%啊。如果你想拿到手有30W贷款,一年的利息其实是30W &16.55%
=5W。5W呀,够一个家庭的一年开支了。现在终于明白资金家的黑暗。正如马克思说的,“资本家的每一分钱都沾满了无产阶级的血和泪”。
总体算下来,华夏银行贷款的实际年利率,跟你贷款的年限有关系。一年在14%,2年在15.4%,3年在16.55%。
三、剖析渣打银行
而渣打银行如何呢?告诉你,更黑!渣打银行的黑,在于他的账户管理费,每个月0.49%。我再给大家算一笔账。还是举具体例子,跟前面一样。10W,贷款3年。根据渣打银行的介绍,3年,年利率是8.9%。10W是75折扣优惠。根据渣打银行的“现贷派”还款计算器。
& 算出来,每个月要还款的金额是:
=3562。再按照建行的贷款计算器算了一下。看实际的年利率是多少。
渣打银行的实际年利率是16.94%。比华夏银行还高一点。我跟华夏银行的客户经理说了一下实际利率事情,三年贷款的实际利率要超过16%。他们给我的答复是,我们还是比渣打银行“实惠”一些的。哈哈,都是一丘之貉的资本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懒财网和余额宝哪个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