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来混下农业推广硕士,有志同道合下一句的吗

别在大学混,哪怕头破血流来创业!
好有缘分 我们都是同路人
我们都在美丽的港城烟台
骨子里有种叫创业的东西
大家好,我是任骁
一名连续创业者
记得八年前我大一开始创业时
很多人都不相信我能做到
有人觉得疯狂、叛逆
还有人说我不学无术
那份没有人相信、被所有人怀疑的孤独
至今依然记得
但有些事,不去做
我知道自己将平庸到死
做一个有价值的轻社交社群
写给想成长、想创业、在创业的你
去年一个大二的学生问我:骁哥,大二就出来实习会不会太早
昨天大一的实习生跟我说,她这一学期都很矛盾,她想早一点接触社会,但身边的同学和高中一样每天只知道考试成绩,她问是不是自己的想法不对
“一上大学,好像老师给我的感觉是学了这个专业只有考研这一条路可以走”面试一个考研失败的应届毕业生说
没有方向、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不知道大学到底应该怎么过
这种迷茫,又困扰着多少人
这是我经历过至今也常见的大学
端午节公司同事问我“骁哥,我们放假吗”
我才想起来,原来正常的公司端午节都会放假
“有时候我没有时间概念,放假或者有事你们提出来就行”我说
这三年,生活里已经没有周末和工作日的区别
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似乎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
每天工作12个小时,却仍然不知道这算不算努力
也不知道有多少次,对团队说“没事”的时候自己独自的难过和着急
不停的告诉自己: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这一两年几乎每天都在面试大学生
在众多千篇一律应届生中我们如何面试和挑选优秀的人才
我见到的大部分优秀的人在大学里都或多或少有创业经历
商业思维、沟通能力、谈判能力、执行力、独立性等均好于一般的大学生
也正是创业给了他们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创业是一种就业方式,更是一种大学生的实践成长方式
约见了97位大学生创业者、51位大一学生、32位企业家、9位众创空间负责人
探索如何才能为在创业、想创业、渴望成长的大学生带去更多的价值
发现大多数的年轻创业者跟我以前一样,对于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幼儿园阶段
对于每个人来说创业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创业所消耗的资源与时间可能是这辈子需要付出的最大成本
所以越早意识到创业是一个有门槛、需要系统学习的事情,就能越早的对自己负责,并且做好准备。
因此我们围绕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欠缺的:知识、资源、互动、行动四个关键词推出全国首个大学生创业轻社交社群—AD青年创业学院
做大学生创业成长的第一课
“有价值”是我们这个社群唯一的追求
对大学迷茫,不知所措
想创业,没有思路,没有合伙人
在创业,缺资源、资金、能力
加入我们,一起前行!
丰富的社群内容
52个商业实战项目的启动思路
每周一个适合大学生启动的商业项目,从行业发展趋势、团队架构、商业模式、成本、运营问题等方面分享给你更多的创业启发和思考,或许能帮你赚人生的第一个100万元!
500万天使投资资金
不定时的举办demo day,我们主要关注:教育培训、基础生活、3C、文娱、金融、互联网应用等和校园消费相关的项目。帮助你实现你的创业构想!
5位CEO客座嘉宾
我们邀请了5位优秀的企业家、创业者。你可以随时向他们提问,并获得他们有针对性的回答,相当于为你找了5位私人创业导师。
24次主题分享
邀请企业家,高管,创业者,投资人举行每月2次的创业主题分享,你可以认识24个牛人并和他们互动(分享时间地点提前通知大家,大多数分享通过线上完成,不用担心你参加不了)
不定期举办线下面对面沙龙
随时在社群内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和小伙伴们一起互动,还有可能找到自己的合伙人呦。
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
入群费用说明
前1-99位,199元年
100-199位,249元年
每增加100位,费用增加50元
(我们的费用会随着人数增加上调呦,抓紧时间抢座报名!)
我们相信,收费可以帮助筛选出真正具有学习意识的同学,我们希望你在一个优质的社群里,而不是你现在加的那些全是广告、没有价值的群
从烟台去一趟北京,高铁二等座357,平均每天不到5毛钱,任何一点启发、思路或者资源,都绝对值回票价!
付费有效期:-
报名方式:
互联网上每天都有很多新的商业策略、营销方法和概念,很多东西1个月就变化1次,大部分大学生都很难掌握这些新的信息,获得真正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和行业趋势是很重要的。
这个圈子不能给你带来什么天大的“致富消息”,但我可以保证,这绝对是你日后获得有效消息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些消息会给你的成长、创业、或者以后的职场带去很多新的思考和行动的动力。
战略合作创客空间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浙江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噻菌铜(龙克菌)_龙湾化工_191农资人 - 农技社区服务平台
查看完整版本: [--
&Pages: ( 3 total )
浙江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噻菌铜(龙克菌)
浙江大学农业推广硕士
专业学术学位论文
《新型杀菌剂噻菌铜的应用技术研究及推广》
研究生:吕旭健校内指导导师:朱国念 教授校外指导导师:方勇军 研究员专业:植物保护完成时间:2009年4月
Studies on Applied Technology and Popularizing of a New Bacteriacide, Thiodiazole-Copper
Candidate:&& Lv Xu-jianSupervisor: ZHU Guo-nian, Professor&&&&&&&&&&FANG Yong-jun Professor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P. R. China, 310027June, 2009
94年从母校(浙江农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能够在本科学习的基础上,继续进一步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幸运的是,母校开立了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教育,对我们这些在农业领域工作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因此,我毫不犹豫的报了名,并顺利地被录取,直至完成学业。可以说,母校对我的培养一直从我上大学的第一天延续到现在,并且我相信,也许会贯穿一生。本研究是在导师朱国念教授和方勇军局长的悉心指导下完成,从论文的选题、实验设计到论文的撰写,每一个细节都凝结着两位导师的心血和智慧。导师们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敏锐的学术思维、忘我的工作精神、平易近人的品格都使学生终身受益并将永远鞭策着我前进。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恩师朱教授和方局长表示我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吴慧明老师的热心帮助和支持,还得到了朱洁博士的无私帮助,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同时也要感谢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对我工作上的大力支持!感谢所有给过我关心、帮助、支持和鼓励的同学、老师和朋友们,在这里我没有一一列出他们的名字,但我对你们所给予我的一切将永远铭记在心,深深的感谢你们!
&&&&&&&&&&&&&&&&&&&&&&&&&&&&&&&&&&&&&&&&&& 吕旭健2009年5月
浙江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 新型杀菌剂噻菌铜的应用技术研究及推广
研究生:吕旭健校内指导导师:朱国念 教授校外指导导师:方勇军 研究员专业:植物保护完成时间:2009年4月
新杀菌剂噻菌铜是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产品。该产品在防治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具高效,其药效优于各常用农药品种,被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国家科学技术部确定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定为国家级新产品,被农业部发布无公害农产品推荐的农药品种之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列为全国重点推广产品。本文就其杀菌活性、杀菌谱、田间药效和推广成效等方面做了较深入的研究。1.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发现20%噻菌铜悬浮液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柑橘溃疡病菌和白菜软腐病菌的生长繁殖都具有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2.59,14.22,23.84,201μg/ml,按各病原菌EC50大小排列,噻菌铜对各病原菌活性顺序为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柑橘溃疡病菌&白菜软腐病菌。2.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发现20%噻菌铜悬浮液对细菌病害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柑桔溃疡病和白菜软腐病都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均高于目前普遍使用的药剂。在防治白菜软腐病试验中,根据观察,试验药剂对作物无药害现象,对其他生物无害。另外,20%噻菌铜悬浮剂对真菌病害柑橘疮痂病和西瓜枯萎病亦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防效略优于对照药品;对柑桔无药害,对柑桔害虫常见天敌亦安全。3.通过九年()的推广应用,推广应用面积合计达到2165.2万亩,新增产值达到22.8亿元。噻菌铜的推广应用在农作物病害防治工作中获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噻菌铜,悬浮剂,杀菌剂,药效
1.2杀菌剂噻菌铜的概况
新杀菌剂噻菌铜是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产品。该产品在防治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具高效,其药效优于各常用农药品种,被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国家科学技术部确定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定为国家级新产品,被农业部发布无公害农产品推荐的农药品种之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列为全国重点推广产品。1.2.1噻菌铜的名称及性状:
噻菌铜中文通用名:噻菌铜英文通用名:thiodiazole-copper化学名称: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分子式:C4H4N6S4Cu&&&&&&&&&&分子量:327.89结构式: 理化性质:噻菌铜原药为黄绿色粉末结晶,密度为1.94,熔点300℃(分解),微溶于吡啶、二甲基甲酰胺,不溶于水,几乎不溶于各种有机溶剂。制剂产品为黄绿色粘稠液体,密度为1.16-1.20,细度为5-8um,PH值为5.5-8.5,悬浮率90%以上,热贮54±2℃及0℃以下贮存稳定,遇强碱分解,在酸性下稳定。1.2.2噻菌铜的特点:
·高效广谱:对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高效。·内吸低毒:内吸性好,属低毒农药。·超微高悬:超微粒,悬浮率高。·保护治疗:具有良好保护和治疗作用。·使用安全:对作物、鱼、乌、人畜及有益生物安全,对环境无污染。·机理独特:灭菌机理,既有噻唑基团对细菌的独特防效,又有铜离子对真菌、细菌的优良防病作用。1.2.3噻菌铜的毒性:
l、急性毒性:原药对大鼠经口急性毒性雌鼠LD50 2150mg/kg。原药对雌雄大鼠急性经皮LD50均大于2000mg/kg。2、原药在各试验剂量下,无致生殖细胞突变作用。3、Ames试验,噻菌铜原药的致突变作用为阴性。4、原药在试验所用剂量下,无致微核作用。5、亚慢性经口毒性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20.16mg/kg·天。6、原药对皮肤无刺激性,对眼属轻度刺激。1.2.4作用机制:
噻菌铜的结构由二个基团组成杀菌。一是噻唑基团,在植物体外对细菌无抑制力,但在植物体内却是高效的治疗剂,药剂在植株的孔纹导管中,细菌受到严重损害,其细胞壁变薄继而瓦解,导致细菌的死亡。在植株中的其他两种导管(螺纹导管和环导管)中的部分细菌受到药剂的影响,细胞并不分裂,病情暂被抑制住,但细菌实未死亡,待10天左右,药剂的残效期过去后,细菌又重新繁殖,病情又重新开始发展;二是铜离子,具有既杀真菌又杀细菌的作用。药剂中的铜离子与病原菌细胞膜表面上的阳离子(H+,K+等)交换,导致病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凝固杀死病菌;部分铜离子渗透进入病原菌细胞内,与某些酶结合,影响其活性,导致机能失调,病菌因而衰竭死亡。总之,在二个基团的共同作用下,杀病菌更彻底,防治效果更好,防治对象更广泛。1.2.5作用性能:
噻菌铜具良好内吸性及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经药效持久力测定,20%噻菌铜SC在通常用量下,其残效期可达10~14天。1.2.6主要防治对象:
噻菌铜属噻唑有机铜杀菌剂对防治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防治具有高效。可广泛用于20余种作物60余种细菌和真菌性病害的防治。主要防治对象:1、细菌性病害: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柑桔溃疡病、柚溃疡病、大白菜软腐病、黄瓜角斑病、棉花角斑病等。2、真菌性病害:稻曲病、柑桔疮痂病、柚疮痂病、香蕉叶斑病、龙眼叶斑病、花生叶斑病、西瓜枯萎病、葡萄黑痘病等。
楼主啊,你打个包给我们下载学习学习喽
1.2.3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意义和内容
随着温州市经济作物(尤其是瓜果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加大,病害造成的损失日益显现,并不断上升。面对这一突出问题,有必要选择出一种有效药剂,统一生产上的防治技术。将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之内,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步提高的目的。主要是:l、针对我市农作物的主要病害,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菌剂;2、取代和淘汰防效不佳的常规农药;3、为绿色食品、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提供关键技术的保障;4、对农业生态系安全,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5、成熟推广应用技术。实现这一目标,能更好地提高粮食及经济作物产量,有力推动效益农业的蓬勃发展。对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根据研究的目标,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是噻菌铜适用的作物种类;二是其有效防治病害种类;三是具体使用时的用药量及最适宜施药技术;四是将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大面积示范和应用推广。
插个楼,大哥,你直接搞个附件吧
第二章 噻菌铜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为了能够给噻菌铜在大田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章测定了20%噻菌铜悬浮剂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柑桔溃疡病菌、白菜软腐病菌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室内生物活性,对噻菌铜的杀菌活性、杀菌谱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2.1材料与方法2.1.1供试菌株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oryza)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icola)柑桔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itri(Hahse))白菜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各菌种于测定前在NA固体培养基上培养48h,用无菌水配制成浊度为300的细菌悬浮液备用。2.1.2供试药剂(1) 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柑桔溃疡病菌的毒力测定:噻菌铜原药,有效成份95%,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提供;噻菌铜悬浮剂,有效成份20%,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提供;噻枯唑(叶青双)原药,有效成份95%,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提供,作为本试验对照药剂。(2) 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毒力测定:噻菌铜悬浮剂,有效成份20%,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提供;噻枯唑原粉,有效成份93.7%,温州农药厂提供,作为本试验对照药剂。(3)对白菜软腐病菌的毒力:噻菌铜悬浮剂,有效成份20%,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硫酸链霉素,有效成份72%,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提供,作为试验对照药剂2.1.3培养基NA培养基:牛肉膏 3.0g,蛋白胨 5.0g,琼脂20.0g ,蒸馏水 1000ml ,pH 6.6-7.0,高压灭菌20min2.1.4离体杀菌活性测定因为病原细菌在平板上只能得到MIC,而计算EC50值。所以,本试验采用离体浊度法测定,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浓度,将各药剂分别加入到NA液体培养基中,梯度稀释制成含药培养基,测定浓度为100、25、6.25、1.56μg/ml。细菌接种量为4μl悬浮液/mlNA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体积为25ml/瓶,接种细菌后置于28℃振荡培养24h左右,用浊度仪(南京保利科学仪器公司)测定其浊度(浊度与菌量的变化成正相关),根据空白对照的浊度和处理的浊度计算各药剂处理对细菌生长繁殖的抑制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药剂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和EC90值。培养基中加入药剂和菌液后,测定浊度基数,各处理加入的溶剂量相同。本试验每处理3瓶,重复进行2次。2.1.5 统计方法所得数据采用Finney几率值分析法处理,用Excel求出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EC50、EC90。
2.2结果与讨论2.2.1噻菌铜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毒力从表2-1可以看出,根据浊度变化计算得到的95%噻菌铜原药的剂量反应曲线回归方程为Y=4.45+1.32X, EC50为2.59μg/ml,EC90为20.48μg/ml。20%噻菌铜悬浮剂的剂量反应曲线回归方程为Y=4.44+1.25X, EC50为2.82μg/ml,EC90为24.90μg/ml。95%噻菌唑原药的剂量反应曲线回归方程为Y=4.78+1.05X, EC50为1.63μg/ml,EC90为21.53μg/ml。表2-1噻菌铜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毒力药剂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μg/ml)EC90(μg/ml)95%噻菌铜原药Y=4.45+1.32X0.992.5920.4820%噻菌铜悬浮剂Y=4.44+1.25X0.992.8224.9095%噻菌唑原药Y=4.78+1.05X0.991.6321.53 2.1.2噻菌铜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毒力从表2-2可以看出,根据浊度变化计算得到的20%噻菌铜悬浮剂的剂量反应曲线回归方程为Y=1.40+3.12X, EC50为14.22μg/ml,EC90为36.63μg/ml。93.7%噻枯唑原粉的剂量反应曲线回归方程为Y=4.68+2.92X,EC50为1.29μg/ml,EC90为3.53μg/ml。表2-2噻菌铜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毒力药剂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μg/ml)EC90(μg/ml)20%噻菌铜悬浮剂Y=1.40+3.12X&&0.9214.2236.6393.7%噻枯唑原粉Y=4.68+2.92X0.991.293.532.1.3噻菌铜对柑桔溃疡病菌的毒力从2-3可以看出,根据浊度变化计算得到的95%噻菌铜原药的剂量反应曲线回归方程为Y=1.01+2.85X, EC50为23.84,EC90为61.82μg/ml。20%噻菌铜悬浮剂的剂量反应曲线回归方程为Y=2.71+1.91X, EC50为15.90μg/ml,EC90为66.07μg/ml。95%噻菌唑原药的剂量反应曲线回归方程为Y=1.27+2.84X, EC50为20.60μg/ml,EC90为58.25μg/ml。表2-3噻菌铜对柑桔溃疡病菌的毒力药剂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μg/ml)EC90(μg/ml)95%噻菌铜原药Y=1.01+2.85X0.9923.8461.8220%噻菌铜悬浮剂Y=2.71+1.91X0.9915.9066.0795%噻菌唑原药Y=1.27+2.84X0.9720.6058.252.1.4噻菌铜对白菜软腐病菌的毒力从表2-4可以看出,根据浊度变化计算得到的20%噻菌铜悬浮剂的剂量反应曲线回归方程为Y=0.01+2.17X, EC50为201μg/ml。对照药剂72%硫酸链霉素的剂量反应曲线回归方程为Y=7.93+3.00X, EC50为0.10μg/ml。表2-4噻菌铜对白菜软腐病菌的毒力药剂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μg/ml)20%噻菌铜悬浮剂Y=0.01+2.17X0.9920172%硫酸链霉素Y=7.93+3.00X0.980.10 综上所述,噻菌铜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柑橘溃疡病菌和白菜软腐病菌的生长繁殖都具有抑制作用,按各病原菌EC50大小排列,噻菌铜对各病原菌活性顺序为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柑橘溃疡病菌&白菜软腐病菌。田间条件下,噻菌铜对的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柑橘溃疡病和白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仍需进一步的大田试验。
第三章 噻菌铜的田间药效试验20%噻菌铜悬浮剂是温州市龙湾化工厂合成的高效、低毒、安全的噻唑类新型杀菌剂。为了探明该药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病的防治效果及使用技术,对噻菌铜进行了防治细菌病害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柑桔溃疡病和白菜软腐病,真菌病害柑橘疮痂病、西瓜枯萎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研究其对作物和环境的安全性以及防治病害的施药剂量、施药时间、施药方法等施药技术等。3.1材料和方法3.1.1 防治对象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柑桔溃疡病白菜软腐病柑橘疮痂病西瓜枯萎病3.1.2供试药剂20%噻菌铜悬浮剂(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浙江省农药检定所提供)20%绿乳铜乳油(珠海绿色南方保鲜公司)77%可杀得(2000型)SP(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提供)农用链霉素1000万单位/15克/包(华北制药集团制剂有限公司)20%叶青双WP(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提供)72%农用链毒素可溶性粉剂(华北制药集团制剂有限公司)70%甲基托市津可湿性粉剂(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提供)3.1.3 供试品种籼稻,品种为协优46柑桔,品种为六年生脐橙(品系以朋娜为主)大白菜,品种为“北京小杂60”柑橘:品种为温州蜜柑西瓜,品种为“京欣一号”3.1.4试验方法细菌性条斑病防治试验:在瑞安市曹村镇曹东村进行,供试品种为协优46。选择发病均匀的稻田作供试田块,设每666.7m2,用噻菌铜 125ml、100ml、75ml处理,对照药剂叶青双100g,绿乳铜75ml处理,另设空白对照。每处理重复4次,小区面积46.7m2,随机排列。白叶枯病防治试验:在瑞安市陶山镇棠利岱村白叶枯病发生严重的稻田中进行,供试品种为协优46。设每666.7m2 ,用噻菌铜 125ml、100ml、75ml处理,对照药剂叶青双100g处理,另设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33.3m2,随机排列。柑橘溃疡病试验:在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新泰山地的黄若林特综合开发农场进行。柑桔品种为六年生脐橙(品系以朋娜为主)。选成片脐橙园3亩,在6月20日先调查果实溃疡病发生的病性指数,然后摘除病果、病叶,并散于地上作为新浸染的病菌来源。然后按设计的各药剂所使用的倍数喷药。以后每15天喷一次,共喷药6次,历时三个月。对果实而言自6月20日以后共受药6次。秋梢在消长3~5公分时开始喷药。对秋梢而言仅受药3次。于9月20日调查各处理树果实和秋梢叶片的发病情况。以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每处理4株桔树,重复四次,随机排列。使用背包式喷雾机喷洒树冠,以喷湿树冠为度。在防治红蜘蛛、蚧壳虫、锈壁虱等其他非试验对象害虫时,把防治药剂混在试验药剂中使用。白菜软腐病试验:地点位于保定市新安铺,为重茬地,历年发病较重。小区栽培条件符合田要求,均匀一致,播种期为8月上旬,行距为500cm。,株距为40cm,按当地农业栽培措施管理。试验药剂处理浓度:20%噻菌铜悬浮剂2250g/hm2、1350 g/hm2、965 g/hm2。对照药剂:72%农用链毒素可溶性粉剂,浓度为938 g/hm2。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试验药剂3个处理,对照药剂1个处理,空白对照1个处理,共5个处理,4次重复,共20个小区。小区面积15.2 m2,设保护行。施药时期及条件:9月15日于白菜软腐病发病初期第一次施药,全株均匀喷雾,共施药2次,喷药间隔期为7天。采用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喷药。柑橘疮痂病试验: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新岙村山地的黄岩林特综合实验农场进行。试验作物为5年生的温州蜜柑品种(Citrus unshu Mare.)。供试材料数与重复次数:每处理4株,重复四次,共128株。小区随机排列。喷药使用背包式喷雾器,以喷湿树冠为度。喷药时期,春梢萌芽期在芽长3~4毫米时(4月6日)和花落2/3左右时(5月6日)各喷药一次,井喷2次。西瓜枯萎病试验:在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王立庄村小拱棚西瓜地进行。面积3.6亩,4月18日定植,西瓜品种为京欣一号,5月15日瓜秧出地膜。6月1日全田基本座齐西瓜核桃大小第一次灌根,6月8日第二次施药喷雾。试验地沙性二合土,PH值7,常规管理,试验前未用过防治枯萎病的药剂,2000年春季开始栽种西瓜,为重茬种植,亩施底肥4. 5方(羊粪),30公斤多元复会肥,5月18日追尿素每亩10公斤,6月4目追尿素每亩15公斤。试验共设5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20平方米,共20个小区,随机排列。施药时间、次数、方法:1、结瓜初期(西瓜核桃大小)6月1日第一次灌根,6月8口喷雾。2、灌根方法:距瓜秧根部10~15厘米刨开一个坑,灌入药液250毫升,然后覆土。3、粗喷按浓度将药液喷到叶面到向下流淌为止。
3.1.5药效调查方法水稻白叶枯病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试验采用定点调查的方法,每小区定2~3个点,每点定3~5丛水稻,每株调查上部2~3片叶片。各处理均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施药,每666.7m2喷药液50kg。施药前调查每小区水稻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处理后待病情稳定期调查病叶率和病情指数,根据施药区与对照区病情指数或病指增长率的差异,计算防治效果。病情分级标准按照国内统一标准,均分9级。柑橘溃疡病:按渍疡病病性指数分级方法考查,果实全株调查,秋梢叶片每树查100片左右。果实溃疡病分级标准是:无病为0级;每果病斑在l~5个为I级;每果病斑在6~10个为II级;每果病斑在10个以上为III级。叶片溃疡病分级标准是:无病为0级;每叶病斑在1~5个为I级;每叶病斑在6~10个为II级;每叶病斑在10个以上为III级。白菜软腐病:施药前夕调查病情基数,第2次施药后7天调查结果。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3~4株,查全部外叶(结球以外的叶)以每一叶片上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根据以下分级方法记录不同处理的病叫病级,计算病情指数及相对防治效果,数据统计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病情指数与防治效果,同事观察试验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现家,对其它生物有无影响。分级办法:0级。无病斑1级:1片外叶发病;3级:2~3片外叶发病;5级:外叶三分之一以下处发病7级:外叶三分之一以上处发病;9级:外叶部分腐败或中心部分腐败。柑橘疮痂病:药剂效果以检查当年春梢叶片和果实上疮痴病病情指数为依据。以病情指数换算成防治效果。药效考查日期在6月18日,调查方法是,每处理调查2株,每株取东西南北中各个方位叶片各20片,共100片,果实全部考查。试验期间记载的气象资料,供分析用。西瓜枯萎病: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第二次药后20天,即6月28日调查西瓜秧枯萎病的发病情况,以病情指数计算防效。分级标准如下:0级——植株正常1级——病株比正常瓜身稍短,剖茎维管束变黄褐色,瓜秧生长受到影响。2级——病株比正常植株明显缩短,剖茎维管束变黄褐色,早晚表现正常,中午瓜秧萎蔫,影响西瓜生长。3级——病株比正常植株明显缩短,萎蔫枯死,拔出病株观察,根部变褐,西瓜失去商业价值。
3.2结果与讨论3.2.1噻菌铜等药剂防治细菌性条斑病效果试验表明,20%噻菌铜悬浮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在细条病发生严重的情况下,每666.7m2用噻菌铜125ml防治2次,防治效果68.5%,水稻恢复青秀嫩绿,与叶青双等药剂差异极显著;在细菌性条斑病发病期防治,每666.7m2用噻菌铜100ml防治2次,防治效果达78.7%,显著优于叶青双等药剂(表2-5)。表2-5 噻菌铜等药剂防治晚稻细菌性条斑病效果(曹村)供试药剂用药量ml/亩病情指数病指增长率%防治效果%用药量ml/亩病情指数防治效果%施药前施药后施药前施药后噻菌铜12517.428.31-52.368.51005.981.3178.7叶青双12514.5013.82-4.737.01006.722.6856.4绿乳铜7514.3812.93-10.140.6755.201.9768.0CK--14.7722.3551.3----7.696.15--注:1998年9月7日、9月14喷药2次,9月21日调查防治效果。1999年8月29日、9月7口喷药2次,9月23日调查防治效果。3.2.2噻菌铜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效果试验表明,噻菌铜对水稻白叶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白叶枯病发生较严重的情况下,每666.7m2用噻菌铜100ml防治2次,防治效果达65.2%,显著优于叶青双,20%叶青双100g防治2次,防治效果54.9%(表2-6)。表2-6 噻菌铜防冶晚稻白叶枯病效果(陶山 1999)供试药剂用药量ml/亩施药前(9/25)病情稳定期(10/12)病指增长率(%)防治效果(%)病叶率(%)病指病叶率(%)病指噻菌铜10085.321.8297.28.951.1865.2叶青双10080.719.4797.75.981.3154.9CK--78.518.5599.67.696.15--3.2.3噻菌铜防治柑橘溃疡病效果实验结果表明,20%SC噻菌铜防治柑桔果实和叶片溃疡病防效优异,与对照药剂可杀得、农用链霉素、叶青双等常用药剂比较名列前茅。由此可见,噻菌铜是一种新颖的杀菌剂,防效优于常用药剂,可经大面积示范后推广应用。在当前,防治柑桔溃疡病有产药剂缺乏的情况,噻菌铜是一种难得的新的有效药剂。表2-7噻菌铜20%SC防治柑桔果实溃疡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供试药剂名称使用倍数考查果数(个)各重复病情指数病情指数平均值防效(%)IIIIIIIV20%噻菌铜SC3003965.223.332.3514.356.31Aaa91.9020%噻菌铜SC5005473.599.7015.153.117.89Aaa89.8720%噻菌铜SC7005214.725.674.9614.847.55Aaa90.3077%可杀得(2000型)SP100024438.673.519.178.3314.92Aab80.84农用链霉素1000万单位/15克/包)66621423.9446.8545.5336.1138.11Ab50.0620%叶青双WP50040640.0345.6115.8338.2734.94Abb55.13CK--33984.6280.0090.9155.9477.87B--*病情指数数据经 Sin –1√P转化后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间差异显著性经邓肯(Dun Can)氏复主距测验。表2-8&&噻菌铜20%SC防治柑桔秋梢叶片溃疡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供试药剂名称使用倍数考查叶数(片)各重复病情指数病情指数平均值防效(%)IIIIIIIV20%噻菌铜SC30094823.181.986.610.678.11A87.3520%噻菌铜SC50015097.3616.445.644.648.52A86.7120%噻菌铜SC70015542.179.8016.237.809.00A85.9677%可杀得(2000型)SP100087430.6116.3417.952.0816.75A73.87农用链霉素1000万单位/15克/包)66688959.7533.3343.2969.7051.52b19.6320%叶青双WP50070413.6274.1349.2394.0557.76b9.89CK--144279.7351.9459.9264.8064.10b--*病情指数数据经 Sin –1√P转化后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间差异显著性经邓肯(Dun Can)氏复全距测验。3.2.4噻菌铜防治白菜软腐病效果试验药剂20%噻菌铜悬浮剂和对照药剂72%农用链毒素对白菜软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随着试验药剂20%噻菌铜悬浮剂施药浓度增大,其防治效果呈增强的趋势。试验药剂20%噻菌铜悬浮剂三个处理剂量2250 g/hm2、1350 g/hm2、965 g/hm2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6.71%、66.22%和53.60%,对照药剂72%农用链霉素的使用剂量为938 g/hm2,其相对防效为64.93%,其中20%噻菌铜悬浮剂使用剂量为2250 g/hm2的防效极明显高20%噻菌铜悬浮剂使用剂量为965 g/hm2、1350 g/hm2及对照药剂的防效(p&0.01),20%噻菌铜悬浮剂使用剂量均为1350 g/hm2的防效与对照药剂72%农用链霉素的防效之间无显著差异,明显高于20%噻菌铜悬浮剂的使用剂量均为938 g/hm2的防效(p&0.05)。根据观察,试验药剂对作物无药害现象,对其他生物无害。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20%噻菌铜悬浮剂防治白菜软腐病效果较好,可以推广利用,建议使用浓度为1350 g/hm2、2250 g/hm2。表2-9 20%噻菌铜悬浮剂对白菜软腐病的防效&&&&&&&&&&&&&&&&&&&&&&&&&&&&&&&&&&&&&&&&&&&&&&&&&&&&&&&&&&&&&&&&药&& 剂&& 处&& 理发病率(%)病情指数(%)相对防效(%)差异显著性0.05&&&&&&0.0120%噻菌铜悬浮剂965g/hm252.531.1853.60a&&&&&& C20%噻菌铜悬浮剂1350g/hm296.1527.9466.22b&&&&&& B20%噻菌铜悬浮剂2250g/hm288.7519.4176.71c&&&&&& A72%农用链霉素938 g/hm295.0031.4564.93b&&&&&& B空白对照98.7577.77
注:表中数据为4次重复均值3.2.5噻菌铜防治柑橘疮痂病效果如表2-10所示,20%噻菌铜悬浮剂300倍和500倍防治柑橘果实疮痴病的药效,略优于77%可杀得800倍、 50%多菌灵600倍和 70%代森锰锌525倍的药效,可进一步进行示范试验后逐步推广应用。通过观察,噻菌铜对柑桔无药害。对柑桔害虫常见天敌亦安全。表2-10噻菌铜悬浮剂防治柑橘疮痂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供试药剂春梢叶片病情指数及防效(%)春梢果实病情指数及防效(%)ⅠⅡⅢⅣ平均防效ⅠⅡⅢⅣ平均防效噻菌铜300X0.100.160.190.150.15A95.2316.6721.095.0021.0015.94a72.93噻菌铜500X0.900.4300.720.51A83.7612.5027.0818.3628.4621.60ab63.32噻菌铜700X0.490.880.6400.50A84.0816.6726.2654.8744.3235.53ab39.67波尔多液和多菌灵0.8:1:100,600X0.150.810.190.140.32A89.8126.1026.869.3847.1427.37ab44.89可杀得800X0.1901.180.190.38A87.9012.8010.6025.2330.0919.08ab66.65多菌灵600X0.761.363.251.831.80A42.6816.6737.6550.0028.2033.13ab43.74代森锰锌525X0.760.662.002.621.51A51.9130.3628.5737.5024.4930.23ab48.67CK(不喷药)5.162.763.111.533.14B--75.9149.4549.8160.3958.89c--1.表中叶片数据采用X+1代换后进行统计分析,果实数据采用X’=Sin-p代换后进行统计分析2.喷药时期,第一次在春梢芽长3~4毫米时,第2次在花落2/3时,共喷药2次。3.处理(4)波尔多液在春梢期间使用,多菌灵在花落2/3时使用。 3.2.6噻菌铜防治西瓜枯萎病效果如表2-11所示,20%噻菌铜悬浮剂300倍液灌根后一周600倍液粗喷、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灌根后一周800倍液粗喷、20%噻菌铜悬浮剂700倍液灌根后一周1000倍液粗喷和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灌根后一周1500倍液粗喷防治枯萎病防效分别为84.9%、73.5%、63.2%和71.9%。其中20%噻菌铜悬浮剂300倍液灌根后一周600倍液粗喷防治枯萎病效果最好,防效为84.9%。 表2-11.20%噻菌铜悬浮剂防治西瓜枯萎病结果处&&&&&&&&&&&&理调查时间病情指数防效(%)药害促长作用20%噻菌铜悬浮剂300倍液灌根600倍液粗喷6月1日084.9无明显6月28日2.8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灌根800倍液粗喷6月1日073.5无明显6月28日4.920%噻菌铜悬浮剂700倍液灌根1000倍液粗喷6月1日063.2无明显6月28日6.8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灌根1500倍液粗喷6月1日071.9无明显6月28日5.2CK6月1日0
6月28日18.5&&综上所述,20%噻菌铜悬浮液对细菌病害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柑桔溃疡病和白菜软腐病都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均高于目前普遍使用的药剂。在防治白菜软腐病试验中,根据观察,试验药剂对作物无药害现象,对其他生物无害。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20%噻菌铜悬浮剂防治细菌性病害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柑桔溃疡病和白菜软腐病效果较好,可以推广应用。20%噻菌铜悬浮液对真菌病害柑橘疮痂病和西瓜枯萎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略优于对照药品,而且在防治柑橘疮痂病试验中,根据观察噻菌铜对柑桔无药害,对柑桔害虫常见天敌亦安全。
第四章 噻菌铜对农作物病害的技术研究和推广农作物的病害一直是阻碍农业正常生产的主要因素。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柑桔疮痂病、溃疡病、蔬菜枯萎病、青枯病等常在我市普遍而严重发生。每年在我市农作物上发生的细菌性病害面积就达40~50多万亩次,随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地不断加大,单位面积上作物的经济损失也不断上升,筛选出安全高效的防治药剂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经过九年(2000-2008)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噻菌铜被证明是当前防治农作物细菌性病害的理想药剂,并在水稻、蔬菜、柑桔等主要作物上得到广泛应用。现将这九年来噻菌铜对我市主栽农作物的主要病害的控害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小结如下:噻菌铜:是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生产的具有专利产权的新型杀菌剂,英文通用名:thiodiazole-copper,C4H4N6S4Cu,主要理化性状:原药为黄绿色粉末结晶,比重为l.94,溶点300℃微溶于二甲酰胺,不溶于水和各种有机溶剂。制剂产品为黄绿色粘稠液体,比重为1.16~1.20,细度为4~8&m,PH值为5. 5-8. 5,悬浮率为90%以上,热贮为54±2℃及0 ℃以下贮存稳定,遇强碱分解,在酸性下稳定。制剂为20%噻菌铜(噻菌铜)悬浮剂。原药对雌性大白鼠经口LD502150mm/kg,制剂大于5050mg/kg,原药对雌雄性大白鼠经皮均大于LD502000mg/km,制剂大于2150mg/kg;属低毒农药。
4.1推广新型杀菌剂噻菌铜的意义随着我市经济作物(尤其是瓜果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加大,病害造成的损失日益显现,并不断上升。面对这一突出问题,有必要选择出一种有效药剂,统一生产上的防治技术。将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之内,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步提高的目的。4.2噻菌铜技术研究的主要成效4.2.1基本掌握了噻菌铜在我市的主要适用范围水稻、柑橘、文旦、黄瓜、甜椒、西瓜、葡萄等。4.2.2明确了噻菌铜防治病害的种类细菌性病害: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柑桔溃疡病、白菜软腐病等。真菌性病害:柑桔疮痂病、西瓜枯萎病等。4.2.3防治效果20%噻菌铜悬浮液对细菌病害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柑桔溃疡病和白菜软腐病都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均高于目前普遍使用的药剂。20%噻菌铜悬浮液对真菌病害柑橘疮痂病和西瓜枯萎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略优于对照药品。4.2.4施药技术对于不同防治对象,通过试验得出了适宜浓度及防治时间及防治方法。对柑桔溃疡病的适宜浓度为400~800倍,病情重可使用400倍液,喷雾防治一次。防治柑桔疮痂病适宜浓度为300倍、500倍、喷雾防治一次。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适宜每666.7m2用噻菌铜100ml防治2次。防治白菜软腐病20%噻菌铜悬浮剂建议使用浓度为1350 g/hm2、2250 g/hm2。防治西瓜枯萎病适宜300倍液灌根后一周600倍液粗喷防治效果最好。4.2.5对作物和生态环境安全经九年的边试验边推广表明:能有效控制上述作物病害的扩散,且无药害产生,对环境无污染。4.3推广应用的主要工作4.3.1建立组织,制订研究实施方案为了搞好该课题的研究工作,首先是建立组织,成立了由温州市植保站主持,各县市区植保站、温州市农科院参加组成的课题组,负责研究方案制订和组织实施。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4.3.2设立基点,落实任务根据近年来不同作物的病害发生情况,经多方面的综合考虑,选择了水稻上细条病、白叶枯病发病面广,发病严重的地区,及温州蜜柑产地作为田间试验研究基点。同时,明确各参加单位所承担任务,落实专人负责,认真、细致开展试验研究,并加强检查与联系。做到课题研究有基点,有人抓,有人干,促进各项研究工作的有序开展。4.3.3重点突破,科学地开展试验研究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与要求,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加强田间调查,掌握各基点栽培环境作物的病害发生情况,发病作物的种类、品种、严重程度。其次,通过对不同作物,不同时间,不同发病程度所进行的药剂试验(包括药剂的不同使用剂量),分析药剂不同使用浓度、用药次数,使用时间上与预防及控制作物病害发生程度的内在规律。再次,开展药剂使用时间、浓度及次数上与是否造成作物药害及药害程度之间的研究。最后,进行持效期、药后作物产量与损失方面研究。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研究,摸清了该药剂对具体作物细菌性性病害的防治效果,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防治技术,为有效控制发病提供了技术保证。
4.3.4加大力度,强化应用推广1.当好参谋,引起重视。细菌性病害是一种蔓延迅速的病害,群众往往缺乏防治经验,发现时大都已发生严重。我市常年受台风影响造成水稻细菌性病害连年发生。对此领导都十分重视,但蔬菜上由于品种多,发生面散,往往引起重视不够,其实经济损失相当可观。为此,我市各地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列出防治药剂及技术关键指导全市开展防治,推动该项成果的应用。2、抓培训,强化技术到位。根据近几年对作物细菌性病害的防治实践及其试验研究结果,把总结制定的《噻菌铜防治细菌性病害技术应用意见》下发给各县(市、区)植保站,&&&&&&&&&&&&&&&&&&&&&&&&&&&&&&&&&&&&&&&&&&&&&&&&&&&&&&&&&&&&&&&&&&&&&&&&&&&&&&&&&&&&&&&&&&&&&&&&&&&&&&&&&&&&&& 把该项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3、以点促面,加深认识。选择发病严重,发病典型的地区进行示范试验,召开现场会,加深农民对该药剂使用技术的直观认识,以试验基点为辐射点,带动全市范围的推广应用。几年来全市共推广应用面积80余万田。4、加强测报、狠抓落实。几年来全市先后在各县市建立了蔬菜病虫的测报点,加强了田间病害流行指数的测报工作,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准确地指导农民用药防治,确保防效的提高。5、优化服务、促进推广。每年都在全市范围刊出的《植保园地》月刊上详细介绍噻菌铜的药理、药效、用药适期等,扩大农户的认知度。4.4噻菌铜推广应用的成效1999年“9.4”特大暴雨后,导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大发生,温州市为抗灾夺丰收及时发文,将噻菌铜作为救灾农药下达各地,指令救治,全市近10万亩次严重发病田,经噻菌铜1~2次防治,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据瑞安市测算,经防治每亩可挽回粮食损失90公斤,每亩净增收110元,成本与收益比为1:8,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0年,我们在全国各地推广噻菌铜,到2008年为止,推广应用面积合计达到2165.2万亩,新增产值达到22.8亿元(见表4-1)。噻菌铜的推广应用在农作物病害防治工作中作出了显著成效。
表4-1噻菌铜在水稻、蔬菜、柑橘上应用推广汇总年度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合计推广应用面积(万亩)95153196176208285317.5358.1376.62165.2新增产值(万元)4126.88560.71354715477200752660042227.547627.350087.8
第五章 小 结1.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发现20%噻菌铜悬浮液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柑橘溃疡病菌和白菜软腐病菌的生长繁殖都具有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2.59,14.22,23.84,201μg/ml,按各病原菌EC50大小排列,噻菌铜对各病原菌活性顺序为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柑橘溃疡病菌&白菜软腐病菌。2.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发现20%噻菌铜悬浮液对细菌病害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柑桔溃疡病和白菜软腐病都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均高于目前普遍使用的药剂。在防治白菜软腐病试验中,根据观察,试验药剂对作物无药害现象,对其他生物无害。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20%噻菌铜悬浮剂防治细菌性病害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柑桔溃疡病和白菜软腐病效果较好,可以推广应用。20%噻菌铜悬浮液对真菌病害柑橘疮痂病和西瓜枯萎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略优于对照药品,而且在防治柑橘疮痂病试验中,根据观察噻菌铜对柑桔无药害,对柑桔害虫常见天敌亦安全。3.通过九年()的推广应用,推广应用面积合计达到2165.2万亩,新增产值达到22.8亿元。噻菌铜的推广应用在农作物病害防治工作中作出了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1.&&&&&&幕立芳 主编. 植物化学保护研究方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2.&&&&&&尹敬芳,刘西莉,李建强.9种杀菌剂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毒力比较.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研究(第四卷).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3.&&&&&&屠予钦,袁会珠.农药和化学防治法前景广阔。农药,19996,35(5):6-94.&&&&&&周德庆. 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5.&&&&&&赖以飞. 农药施用现状. 世界农药.2001,026.&&&&&&方中达. 植病研究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7.&&&&&&董鹏, 吴冠清, 陈观浩.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关系初步研究.广东农业科学.-598.&&&&&&李仲惺;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原因及防治.-27
:楼主啊,你打个包给我们下载学习学习喽&( 10:20)&兄台,这样不好吧?版权人是:“研究生:吕旭健”,非我啊。
:插个楼,大哥,你直接搞个附件吧&( 10:21)&恐怕不脱啊。浙江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新型杀菌剂噻菌铜的应用技术研究及推广研究生:吕旭健校内指导导师:朱国念 教授校外指导导师:方勇军 研究员专业:植物保护完成时间:2009年4月
Studies on Applied Technology and Popularizing of a New Bacteriacide, Thiodiazole-CopperCandidate:&&&&Lv Xu-jianSupervisor: ZHU Guo-nian, Professor&&&&&&&&&&FANG Yong-jun Professor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P. R. China, 310027June, 2009
不脱?不妥?这么看很费劲啊。难道搞个附件害怕侵权?
:不脱?不妥?这么看很费劲啊。难道搞个附件害怕侵权?&( 10:37)&如是,如是。
中国农药界的第一个以创制农药产品为“农业技术推广硕士”的专业学术学位论文。 噻菌铜(龙克菌)的“学术论文”版本,完美呈现。 大力推荐之中。 值得仔细地模仿与超越。
技术资料附件一:应用技术与药效
1、&&20%龙克菌水悬浮剂产品介绍——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12、&&龙克菌的作用性能测定——温州市龙湾农药研究所………………………………………………………………33、&&龙克菌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活性测定——温州市龙湾农药研究所………………………………………………………………54、&&噻菌铜(龙克菌)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室内毒力测定报告&&&&&&&&——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杀菌组…………………………………………………………65、&&20%龙克菌胶悬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南京农业大学杀菌剂实验室…………………………………………………………86、&&20%龙克菌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药效试验——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杀菌组…………………………………………………………97、&&20%龙克菌悬浮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试验总结——浙江省植保总站………………………………………………………………………108、&&噻菌铜对农作物病害技术研究和推广——浙江省台州市植保站…………………………………………………………………119、&&龙克菌药效总结会议纪要——温州市植保站…………………………………………………………………………1310、&&&&20%龙克菌悬浮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小区药效试验结果报告——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1411、&&&&20%龙克菌悬浮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小区药效试验结果报告——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1512、&&&&20%龙克菌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试验报告——浙江省瑞安市植保站…………………………………………………………………1613、&&&&龙克菌防治水稻细条病、白叶枯病田间试验示范——浙江省瑞安市植保站…………………………………………………………………1714、&&&&20%龙克菌悬浮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江西省农药检定管理所………………………………………………………………1815、&&&&龙克菌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示范试验报告——福建省植保植检站……………………………………………………………………1916、&&&&20%龙克菌悬浮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田间试验报告——福建省植保植检站……………………………………………………………………1917、&&&&20%龙克菌悬浮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站………………………………………………………………2018、&&&&20%龙克菌防治水稻细条斑病药效田间试验——江西省南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119、&&&&20%龙克菌SC防治水稻细条病试验小结——浙江省温岭市病虫测报站……………………………………………………………2320、&&&&20%龙克菌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的效果及技术探讨——浙江省瑞安市植保站…………………………………………………………………2521、&&&&20%龙克菌悬浮剂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小区药效试验结果报告——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2722、&&&&20%龙克菌悬浮剂防治水稻白叶枯病药效试验报告——浙江省瑞安市植保站…………………………………………………………………2723、&&&&20%龙克菌悬浮剂防治水稻白叶枯病药效试验——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2824、&&&&20%龙克菌悬浮剂防治水稻白叶枯病药效试验——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2925、&&&&20%龙克菌悬浮剂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安徽省农药检定所……………………………………………………………………3026、&&&&20%龙克菌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田间试验报告——安徽省全椒县植保站…………………………………………………………………3127、&&&&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浙江省瑞安市植保站…………………………………………………………………3228、&&&&防治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药剂筛选试验——山东省鱼台县植保站…………………………………………………………………3529、&&&&20%龙克菌悬浮剂防治水稻稻曲病药效试验报告——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3630、&&&&噻菌铜(龙克菌)对柑桔溃疡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报告——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杀菌剂组………………………………………………………3831、&&&&龙克菌胶悬剂防治柑桔溃疡病的田间药效试验报告——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4032、&&&&20%龙克菌悬浮剂防治柑桔溃疡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农药检定管理所……………………………………………………4133、&&&&20%龙克菌悬浮剂防治柑桔溃疡病田间药效试验——广西柑桔研究所………………………………………………………………………4234、&&&&龙克菌防治柑桔疮痂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浙江省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台州市黄岩区林业特产局……………………………4435、&&&&20%龙克菌悬浮剂防治柑桔溃疡病田间示范试验总结——广西灵川县测报站……………………………………………………………………4536、&&&&龙克菌防治柑桔疮痂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浙江省科学院柑桔研究所……………………………………………………………4537、&&&&20%龙克菌悬浮剂防治柑桔疮痂田间药效试验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农药检定管理所……………………………………………………4638、&&&&20%龙克菌悬浮剂防治柑桔疮痂病田间药效试验 ——广西柑桔研究所………………………………………………………………………4739、&&&&20%龙克菌(噻菌铜)SC防治柑桔溃疡病药效示范总结——浙江省植物保护总站&&建德市柑桔研究所…………………………………………4840、&&&&2 0%龙克菌(噻菌铜)SC防治柑桔疮痂病药效示范效果——浙江省植物保护总站&&建德市柑桔研究所…………………………………………5141、&&&&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防治柑桔溃疡病、疮痂病药效示范试验总结——广东省农业厅植保总站&&高要市农业局植保站……………………………………5342、&&&&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防治柑桔溃疡病示范试验报告——广东省植保总站&&阳春市病虫测报站………………………………………………5643、&&&&20%龙克菌悬浮剂防治柑桔溃疡病药效示范试验报告——福建省南靖县植保植检站……………………………………………………………5744、&&&&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防治柑桔疮痂病药效示范试验报告——福建省泉州市植保站…………………………………………………………………5945、&&&&20%龙克菌悬浮剂防治柑桔溃疡病、柑桔疮痂病示范试验报告——广西区植保总站&&恭城县病虫测报站………………………………………………6046、&&&&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防治柑桔溃疡病、疮痂病田间药效示范试验报告——湖南省植保站&& 洪江市植保站&& 辰溪县植保站…………………………………6247、&&&&龙克菌SC防治柑橘溃疡病的药效试验——台州市椒江区农林局&&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台州黄岩区果树技术推广总站……6448、&&&&龙克菌胶悬剂防治柑桔溃疡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浙江省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台州市黄岩区林业局…………………………………6649、&&&&噻菌铜(龙克菌)对大白菜软腐病菌的室内活性测定——南京农业大学…………………………………………………………………………6850、&&&&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防治大白菜软腐病药效示范试验总结——天津市武清区植保站…………………………………………………………………6951、&&&&20%噻菌铜悬浮剂防治白菜软腐病田间药效试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保研究所………………………………………………………7152、&&&&20%噻菌铜防治白菜软腐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7453、&&&&20%噻菌铜悬浮剂防治白菜软腐病药效试验总结——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7754、&&&&20%龙克菌悬浮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毒力测定报告——中国农大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物技术研究测试中心……8055、&&&&20%噻菌铜悬浮剂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药效试验报告——北京市农药检定所&&顺义区植保站…………………………………………………8256、&&&&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防治黄瓜角斑病药效示范试验报告——山东省青州市植保站…………………………………………………………………8457、&&&&20%噻菌铜悬浮剂防治黄瓜角斑病药效试验报告——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8558、&&&&20%噻菌铜悬浮剂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药效试验总结——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8859、&&&&20%龙克菌悬浮剂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药效试验报告——海南省植物保护站……………………………………………………………………9160、&&&&20%龙克菌悬浮剂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湖北省植保总站&&湖北省云梦县植保站……………………………………………9361、&&&&20%噻菌铜悬浮刘防治西瓜枯萎病试验报告——北京市农药检定所&&大兴区植保植检站……………………………………………9762、&&&&20%噻菌铜悬浮剂防治西瓜枯萎病试验报告——北京市农药检定所&&大兴区植保植检站……………………………………………9863、&&&&20%龙克菌悬浮剂防治西瓜枯萎病试验总结——浙江省永嘉县植保站…………………………………………………………………10064、&&&&20%龙克菌悬浮剂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10165、&&&&20%龙克菌悬浮剂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报告——福建省农药检定所……………………………………………………………………10366、&&&&20%龙克菌悬浮剂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10667、&&&&噻菌铜防治高山甜椒青枯病试验总结——台州市植保站…………………………………………………………………………10868、&&&&20%噻菌铜对甜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台州市植保站…………………………………………………………………………10969、&&&&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防治姜瘟病技术要点——山东省植保总站………………………………………………………………………11170、&&&&20%龙克菌SC防治姜瘟病(腐烂病)试验报告(-)——山东省植保总站&&山东省莱芜市植保站……………………………………………11271、&&&&20%龙克菌SC防治姜瘟病(腐烂病)试验报告(二)——山东省植保总站&&山东省莱芜市植保站……………………………………………11472、&&&&20%龙克菌SC防治姜瘟病(腐烂病)试验报告(三)——山东省植保总站&&山东省莱芜市植保站……………………………………………11573、&&&&20%噻菌铜(龙克菌)悬浮剂防治苹果轮纹烂果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中国农科院果树所……………………………………………………………………11774、&&&&黄姜根腐病防治摘要——湖北省十堰市农业局…………………………………………………………………11875、&&&&芝麻病害动侵染源及综防效应——江西省南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进贤赵埠乡农技站…………………………11976、&&&&噻菌铜对桔全爪螨繁殖影响的研究——浙江省柑桔研究所……………………………………………………………………12377、&&&&高效、低毒、安全新杀菌剂——龙克菌(噻菌铜)——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12778、&&&&龙克菌(原药)申毒急救治疗方法——广东省劳动卫生监察所……………………………………………………………130
20%龙克菌(噻菌铜)水悬浮剂产品介绍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 龙克菌(噻菌铜)是由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最新研制发明的高效、低毒、安全的杂环类有机铜杀菌剂。属国内外首创,发明专利产品。经年南方8省10余万亩水稻、柑桔上的细菌性病害防治试验示范,其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常用农药叶青双和各类铜制剂。现简介如下:一、名称及性状:通用名:噻菌铜,商品名:龙克菌,分子式:C4H4N6S4Cu主要理化性状:原药为黄绿色粉末,比重为1.94,溶点300℃,微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不溶于水和各种有机溶剂。制剂产品为黄绿色粘稠液体,比重为l.12~1.14,细度为4~8um,PH值为5.5~8.5,悬浮率90%以上,热贮54±2℃及0℃以下贮存稳定,遇强碱分解,在酸性下稳定。二、特点:·高效广谱:对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高效。·内吸低毒:内吸性好,属低毒农药。·超微高悬:超微粒,悬浮率高。·保护治疗:具有良好保护和治疗作用。·使用安全:对作物、鱼、乌、人畜及有益生物安全,对环境无污染。·机理独特:灭菌机理,既有噻唑基团对细菌的独特防效,又有铜离子对真菌、细菌的优良防病作用。三、毒性:l、急性毒性:原药对大鼠经口急性毒性雌鼠LD50 2150mg/kg。原药对雌雄大鼠急性经皮LD50均大于2000mg/kg。2、原药在各试验剂量下,无致生殖细胞突变作用。3、Ames试验,龙克菌原药的致突变作用为阴性。4、原药在试验所用剂量下,无致微核作用。5、亚慢性经口毒性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20.16mg/kg·天。6、原药对皮肤无刺激性,对眼属轻度刺激。四、作用机制:龙克菌的结构由二个基团组成杀菌。一是噻唑基团,在植物体外对细菌无抑制力,但在植物体内却是高效的治疗剂,药剂在植株的孔纹导管中,细菌受到严重损害,其细胞壁变薄继而瓦解,导致细菌的死亡。在植株中的其他两种导管(螺纹导管和环导管)中的部分细菌受到药剂的影响,细胞并不分裂,病情暂被抑制住,但细菌实未死亡,待10天左右,药剂的残效期过去后,细菌又重新繁殖,病情又重新开始发展;二是铜离子,具有既杀真菌又杀细菌的作用。药剂中的铜离子与病原菌细胞膜表面上的阳离子(H+,K+等)交换,导致病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凝固杀死病菌;部分铜离子渗透进入病原菌细胞内,与某些酶结合,影响其活性,导致机能失调,病菌因而衰竭死亡。总之,在二个基团的共同作用下,杀病菌更彻底,防治效果更好,防治对象更广泛。五、作用性能:龙克菌具良好内吸性及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经药效持久力测定,20%龙克菌SC在通常用量下,其残效期可达10~14天。六、主要防治对象:龙克菌属噻唑有机铜杀菌剂对防治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防治具有高效。可广泛用于20余种作物60余种细菌和真菌性病害的防治。主要防治对象:1、细菌性病害: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柑桔溃疡病、柚溃疡病、大白菜软腐病、黄瓜角斑病、棉花角斑病等。2、真菌性病害:稻曲病、柑桔疮痂病、柚疮痂病、香蕉叶斑病、龙眼叶斑病、花生叶斑病、西瓜枯萎病、葡萄黑痘病等。
八、安全性:l、对作物安全。经10年10万余亩水稻,柑桔试验示范,使用均安全。经倍量使用试验亦无药害。2、经对鱼、鸟测试均属安全。3、经大面积试验示范,对人畜、有益生物均安全。生产操作工人,也无不良反映。4、龙克菌的制剂为水悬浮剂,不存在有毒溶剂的污染。生产基本无“三废”排放。5、对铜敏感的作物如苹果、梨等,请不要在花期及幼果期用药;对其他敏感作物用药请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九、各地评价:l、浙江省植保站:20%龙克菌SC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优于目前我省防治细条病的常用药剂叶青双、杀菌王、消菌灵,可用于我省防治水稻细条病在全省推广应用。2、安徽省农药检定所: 2 0%龙克菌SC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较好药剂,在水稻白叶枯病重发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能有效控制白叶枯病的发生蔓延,收到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3、江西省农药检定所:20%龙克菌SC能有效地防治水稻细条病的发生为害,每亩用100~125ml,在第2次用药后8天的防效达73.02~80.72%,且对水稻安全。4、福建省植保植检站:2 0%龙克菌SC对水稻细条病有效显著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农用链霉素和叶青双。龙克菌还表现出内吸性、治疗作用和保护作用,并且悬浮率高,粘着性好。5、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经过早晚两造试验认为20%龙克菌是浮剂是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和水稻白叶枯病的良好药剂,推荐使用浓度为ml/公顷。6、广西自治区植保总站:20%龙克菌悬浮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安全,可在防治水稻细菌性条病上推广应用。7、浙江瑞安市植保站:经过两年试验示范得出的结论是:20%龙克菌对水稻细条病,白叶枯病都有较显著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常于药剂叶青双、绿乳铜、消病灵,也优于新农药青枯灵、金稻等。经测算,龙克菌防治细条病每亩可挽回粮食损失90公斤,每亩增效110元,农本与收益比为 1比8~10。8、浙江省柑桔研究所:2 0%龙克菌SC防治柑桔果实和叶片溃疡病防效优异、与对照药剂中可杀得、农用链霉素、叶青双等常用药剂比较名列前茅,可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在当前,防治柑桔溃疡病有效剂缺乏的情况下,龙克菌是一种难得的新的有效药剂。9、浙江松阳县植保站:2 0%龙克菌SC防治柑桔溃疡病,药后15天,叶防效为92.67%,果防效为79.92%,优于杀菌王、细菌杀和氧氯化铜,值得今后大力组织推广。10、温州市农业局:99年温州“9.4”特大暴雨后,导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大发生,温州市为抗灾夺丰收及时发文,将龙克菌作为救灾农药下达各地,指令救治,全市近10万亩严重发病田,经龙克菌1~2次防治,稻叶由发红转青,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并获得了丰收,深受农民欢迎和领导好评。
龙克菌的作用性能测定温州市龙湾农药研究所 龙克菌的分子式为:C4H4N6S4Cu;为明确该药的作用性能,于年进行盆栽测定,现将试验报告如下:一、供试药剂20%龙克菌SC&&&&&&&&&&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20%叶青双WP&&&&&&&& 温州市龙湾化工厂(精制品)二、测定方法龙克菌的作用性能测定在盆栽进行,采用剪叶法接菌,供试水稻白叶枯病菌菌株是由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提供的强菌株。用试管在牛肉汁蛋白冻蔗糖斜面培养基上,于25~30℃培养3~4天。接菌前用无菌水配制成每毫升含有3亿个细菌的悬浮液,用蘸有菌浓的解剖剪,剪去叶尖3-4厘米,每处理剪200~250片剑叶。然后根据试验要求,保护作用测定采取先喷药后接菌,喷药后2天接菌;治疗作用测定,采取先接菌后喷药,接菌后2天喷药;内吸性能测定,将供试药剂,根据田间药量比例,施药于盆栽水稻的根部水中,施药后2天,4天剪叶接菌;药效持久力测定,各盆栽水稻统一喷药,分别在药后4,6,10,14天接菌,上述各项测定,均在各项接菌后,12天考查防治效果,喷雾用小型喷花压缩喷雾器(除内吸作用测定外),将药液均匀地喷洒在稻叶上,用量以不流失为度。三、结果与分析1、龙克菌具有良好的根部内吸性能:当使用 400PPM,按大田用药量比例施药于盆栽水稻的根除水中,施药后2天,4天剪叶接菌的防效,分别为65.11%和53.04%(见表1)。表1&&龙克菌内吸性能测定(盆栽)药剂名称浓度(ppm)药后2天接菌药后4天接菌平均斑长(cm)防效(%)平均斑长(cm)防效(%)20%龙克菌SC4001.22865.111.65353.0420%叶青双WP4001.72351.052.28235.17CK-- -- --*1998年6月 24日盆栽施药, 6月 26、 28日分别剪叶接菌, 7月 10日考查。2、龙克菌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当使用龙克菌SC400PPM,于喷药后2天接菌,其防效为60 .49%;当使用龙克菌SC400PPM于接菌后 2天进行喷药防治,其效果为 76.60%(见表2、 3),从试验结果,龙克菌对作物的治疗作用大于保护作用。表2龙克菌保护效果测定(盆栽)药剂名称浓度(ppm)平均斑长(cm)防效(%)20%龙克菌SC4002.33560.4920%叶青双WP4003.71937.07CK--5.910--*1999年6月26日喷药,6月28日接菌,7月10日考查药效。表3&&龙克菌治疗效果测定(盆栽)&&&&药剂名称浓度(ppm)平均斑长(cm)防效(%)20%龙克菌SC4001.19676.6020%叶青双WP4003.04040.53CK--5.112--*1999年6月28日接菌, 6月30日喷药,7月 10日考查。表4龙克菌药效持久力测定(盆栽)处&& 理浓&&度(ppm)药后2天接菌药后6天接菌药后10天接菌药后14天接菌平均斑长(cm)防效(%)平均斑长(cm)防 效(%)平均斑长(cm)防效(%)平均斑长(cm)防 效(%)20%龙克菌SC4001.04465.711.63354.762.0746.792.73334.62CK清水3.045--3.61--3.89--4.18--*6月30日喷药,7月 2,6,10,14日接菌,各期接苗后12天考查。3、当使用400PPM龙克菌SC喷药于稻株,药后2,6,10,14天分别剪叶接菌,接菌后第12天考查其防治效果,分别为65.71%,54.76%,46.79%和34.64%(见表4),从测定结果可看出,龙克菌的药效持久力可达10~14天。四、结论1、龙克菌具有很好的内吸、保护和治疗作用,具药效持久力较长,可达10天左右。2、根据龙克菌的作用特点,田间用药要求在初病期进行为好,更能起到防和治的作用。若发病较重,需进行多次用药,每次用药的间隔期以7~10天最佳。&&&&&&&&&&&&&&&&&&&&&&&&&&&&&&&&&&&&&&&&&&&&&&&&&&
龙克菌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活性测定温州市龙湾农药研究所 龙克菌是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农药研究所于1998年研究合成的噻唑类有机铜高效低毒新杀菌剂,属国内首创的专利产品。为明确药效,1998年本所和温州市农科所对该药进行防治白叶枯病剪叶接菌药效测定,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供试药剂1、20%龙克菌SC&&&&&&&&&&&& 温州市龙湾农药研究所研制2、20%叶青双WP&&&&&&&&&&&&(市售)3、25%青枯灵WP&&&&&&&&&&&& 温州市鹿城植保化学厂生产4.30%王&&铜SC&&&&&&&&&&&& 温州市龙湾农药研究所加工5、80%强氯精D&&&&&&&&&&&&&&市售二、试验方法经以往研究结果,噻唑类药剂在室内离体条件下,抑菌效果很差,不能反应受测药剂的活性,故新杀菌剂龙克菌采取在水稻活体上接菌来测定。分别进行早稻盆栽剪叶接菌测定和晚稻田间剪叶接菌测定,是由温州市龙湾农药研究所,温州市农科所在温州市龙湾进行。供试菌株由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提供的强菌株用试管在牛肉汁蛋白冻蔗糖斜面培养基上,于25~30℃培养 3~4天。接菌前用无菌水配制成每毫升含有3~4亿个细菌的悬浮液,用蘸有菌液的解剖剪剪去叶尖3-4厘米,每处理100~200片剑叶,接菌后3天喷药防治,药后9~10天考查。防治效果以查病斑扩展长度和病情指数计算。三、结果分析1、使用 400PPm龙克菌在剪叶接白叶枯病菌后3天喷药,其防治效果为72.58%,比相同浓度叶青双的药效45.16%,增效27.42%,远优于青枯灵,王铜和强氯精的防治效果(表1)。表1&&龙克菌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活性测定&&&&供 试 药 剂浓度(ppm)病斑日扩展长(cm)病指防效(%)20%龙克菌SC4000.2561772.5820%龙克菌SC2000.2641969.3520%叶青双WP4000.3753445.1620%王&&铜SC4000.4044133.8780%强氯精D16000.3383346.77CK(空白)--0.53662--注:接菌9月28日,喷药10月2日,田间考查,10月12日。2、盆栽接菌效试验也取得同样结果。当使用400PPm龙克菌时比同浓度叶青双增效33.01%,其药效分别为69.73%和36.72%(表2)。表2龙克菌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活性测定(盆栽)供 试 药 剂浓度(ppm)病斑日扩展长(cm)病指防效(%)20%龙克菌SC4000.27502269.7320%龙克菌SC2000.30452861.4820%叶青双WP4000.43054636.7220%青枯灵WP5000.43504733.34CK(空白)--0.603572.69--注:接菌6月27日,喷药6月30日,考查7月9日。3、经龙克菌药剂处理后,各区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病情增长不明显,而不喷药对照却大幅度增长,发病严重,从而也证明龙克菌具有卓越的防治效果。4.经目测龙克菌在试验过程中无药害现象,对天敌、人、畜低毒安全。四、小结与讨论1、20%龙克菌悬浮剂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有很好的活性,其防治效果,优于常用农药叶青双和其他几种常用杀菌剂。2、龙克菌具有对细菌性病害特效,低毒安全,是取代叶青双和铜制剂的优良杀菌剂。3、试验浓度以 400~600PPm(即 20%龙克菌SC以每亩100~125毫升),在初病期施药防治,隔7~8天再防治一次为好。 &&&&&&&&&&&&&&&&&&&&&&&&&&&&&&&&&&&&&&&&&&&&&&&&&&&&&&&&&&一九九八年八月十日
噻菌铜(龙克菌)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室内毒力测定报告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杀菌剂组 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对噻枯唑(叶青双)的结构进行改进,合成了噻唑类有机铜杀菌剂噻菌铜,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剂实验室受该公司委托,研究噻菌铜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anas oryzae pv.oryzae)的室内毒力,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⑴噻菌铜原药,有效成份95%,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提供;⑵噻菌铜悬浮剂,有效成份20%,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提供;⑶噻枯唑(叶青双)原药,有效成份95%,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提供,作为本试验对照药剂。1.&&2供试菌株水稻白叶枯病菌。菌种于测定前在NA固体培养基上培养48h,用无菌水配制成浊度为300的细菌悬浮液备用。1.&&3试验方法1.3.1药剂配制由于噻菌铜原药不溶于有机溶剂和水,试验前将噻菌铜原药用小型气流粉碎机粉碎,然后加入少量有机溶剂消毒,并再加入5%土温20#作悬浮剂,用无菌水配制成10000μg/ml母液;噻菌铜悬浮剂加入少量二甲酰亚胺消毒后用无菌水配制成10000μg/ml母液;噻枯唑原药用二甲酰亚胺配制成10000μg/ml母液备用。1.3.2植物细菌病害测定方法因为病原细菌在平板上只能得到MIC,而计算EC50值。所以,本试验采用离体浊度法测定,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浓度,将各药剂分别加入到NA液体培养基中,梯度稀释制成含药培养基,测定浓度为100、25、6.25、1.56μg/ml。细菌接种量为4μl悬浮液/mlNA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体积为25ml/瓶,接种细菌后置于28℃振荡培养24h左右,用浊度仪(南京保利科学仪器公司)测定其浊度(浊度与菌量的变化成正相关),根据空白对照的浊度和处理的浊度计算各药剂处理对细菌生长繁殖的抑制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药剂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和EC90值。培养基中加入药剂和菌液后,测定浊度基数,各处理加入的溶剂量相同。本试验每处理3瓶,重复进行2次。2试验结果2.&&1各药剂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毒力2.1.1噻菌铜原药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毒力从表1可以看出,根据浊度变化计算得到的剂量反应曲线回归方程为Y=4.45+1.32X,噻菌铜原药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EC50为2.59μg/ml,EC90为20.48μg/ml。表1&& 噻菌铜原药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生长繁殖的抑制效果药剂浓度(μg/ml)100256.251.56抑制率(%)10091.563.541.6毒力回归方程Y=4.45+1.32X相关系数R=0.99抑制中浓度EC50(μg/ml)2.59EC90(μg/ml)20.482.1.2噻菌铜商品药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毒力从表2可以看出,根据浊度变化计算得到的剂量反应曲线回归方程为Y=4.44+1.25X,噻菌铜商品药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EC50为2.82μg/ml,EC90为24.90μg/ml。表2&&噻菌铜商品药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生长繁殖的抑制效果药剂浓度(μg/ml)100256.251.56抑制率(%)97.2488.667.436.59毒力回归方程Y=4.44+1.25X相关系数R=0.99抑制中浓度EC50(μg/ml)2.82EC90(μg/ml)24.902.1.3噻菌唑原药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毒力从表3可以看出,根据浊度变化计算得到的剂量反应曲线回归方程为Y=4.78+1.05X,噻菌唑商品药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EC50为1.63μg/ml,EC90为21.53μg/ml。表3&&噻菌唑(叶青双)原药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生长繁殖的抑制效果药剂浓度(μg/ml)100256.251.56抑制率(%)10089.174.148.5毒力回归方程Y=4.78+1.05X相关系数R=0.99抑制中浓度EC50(μg/ml)1.63EC90(μg/ml)21.53
20%龙克菌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药效试验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杀菌剂组 一、材料和方法1.l药剂: 20%龙克菌悬浮剂,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提供20%叶青双 WP,四川化工设计院提供1.2菌株: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由本校许志刚老师提供,在NA培养基中28℃振荡24小时,由浊度仪测定,配制成109个/ml细菌液。1.3水稻品种:感病品种汕优63,三叶一心期移栽,移栽时施足有机肥,试验开始时施用尿素。1.4试验处理:在本校网室内进行试验。试验设20%龙克菌悬浮剂1:250.1:50O、1:1000倍,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500倍和清水对照共5个处理,每处理重复四次,小区面积0.5平方米,6月23日喷药。24小时后喷雾接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喷雾器为1公斤喷雾器。1.5调查接种14天后,水稻8叶期,参照农业部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禾谷类锈病的分级标准和有关分级图谱调查病情。每小区50株,每株调查倒3和倒4叶。二、结果与分析2.1通过对20%龙克菌悬浮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试验可以得出:该药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可用于该病的防治。2.2 20%龙克菌悬浮剂在试验剂量内对水稻安全,未见药害。三、建议试验过程中发现,20%龙克菌悬浮剂的湿润展布性一般,药液损失较多,如能加以改进,将提高相同药剂使用量的效果。附表:20%龙克菌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结果统计表处&&&&&&理统计项目重&&&&&&&&&&&& 复平均数IIIIIIIV20%龙克菌悬浮剂1:250病情指数13.329.8712.5910.2211.50防效(%)73.0081.2077.3278.8177.5820%龙克菌悬浮剂1:500病情指数12.9012.5815.0116.2113.68防效(%)73.8576.0372.9566.3872.3020%龙克菌悬浮剂1:1000病情指数24.7523.2019.6620.8422.11防效(%)49.8355.8064.5856.7856.75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500病情指数15.8118.9816.5014.9716.82防效(%)67.9563.8470.2768.9567.75对照病情指数49.3352.495.5048.2251.39二000年七月十日
高效、低毒、安全新杀菌剂——龙克菌(噻菌铜)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 摘要:20%龙克菌SC是一种新型的噻唑类有机铜杀菌剂,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高效,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的防效达71~86%、对柑桔溃疡病的防效达86%以上;对真菌性病害亦有优良的防治效果。且具有剂型新、作用性能好、低毒、安全等特点。关键词:龙克菌&& 作用机理&& 毒理&& 安全评价&&&&药效 目前国内外能有效防治细菌性病害的杀细菌剂品种资源还比较缺乏。在防治水稻细菌性病害上,近年来使用杀菌剂防治该病的唯一药剂是噻枯唑。据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结进表明,水稻白叶枯病原细菌极易对该药产生抗药性,细菌性条斑病也有类似情况。故近年来,各地反应噻枯唑的药效很差,发病后,病情得不到控制;在果树,特别是柑桔,我国常用国产和进口的无机铜杀菌剂存在着药效不理想,药害和螨类的增殖等问题;在蔬菜细菌性病害,更无有效药剂防治,常用农用链霉素,但效果差,病害仍得不到有效防治。龙克菌的创制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为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找到了克星。龙克菌通用名为噻菌铜、英文THODIAZOLE&&COPPER,化学名称为: 2氨基-5巯基-l,3,4,噻二唑铜,是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研制发明的专利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龙克菌是目前国内最佳的高效、低毒,安全的噻唑类有机铜的新杀细菌剂。经全国400余万亩水稻、柑桔、蔬菜、果树上使用,其防治效果特为优异,药效优于常用农药和各类铜制剂。1、作用机理龙克菌的结构由二个基团组成杀菌。一是噻唑基团,在植物体外对细菌无抑制力,但在植物体内却是高效的治疗剂,药剂在植株的孔纹导管中,细菌受到严重损害,其细胞壁变薄继而瓦解,导致细菌的死亡。在植株中的其他两种导管(螺纹导管和环导管)中的部分细菌受到药剂的影响,细胞并不分裂,病情暂被抑制住,但细菌实未死亡,待10天左右,药剂的残效期过去后,细菌又重新繁殖,病情又重新开始发展;二是铜离了,具有既杀真菌又杀细菌的作用。药剂中的铜离子与病原菌细胞膜表面上的阳离子(H+,K+等)交换,导致病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凝固杀死病菌;部分铜离子渗透进入病原菌细胞内,与某些酶结合,影响其活性,导致机能失调,病菌因而衰竭死亡。总之,在二个基团的共同作用下,杀病菌更彻底,防治效果更好,防治对象更广泛。2、毒理2.1急性毒性广东省劳动卫生监察所对20%龙克菌SC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灌胃剂量达5050mg/kg时,在 14天实验期内动物未出现死亡。故本试验对SD大鼠的急性经口LD50 在雌雄大鼠均大于5050mg/kg属低毒级。对SD大鼠的急性经皮LD50大于2150mg/kg,属低毒级。2.2皮肤变态反应(致敏)广东省劳动卫生监察所,用20%龙克菌SC对白化豚鼠的致敏试验。其致敏率为0,属弱致敏物。2.3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广东省劳动卫生监察所实验结果:95%龙克菌原药各剂量组在加S9或不加S9的情况下,各试验组的回变菌落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未超过各测试菌株自然回变数的2倍。按评定标准,95%龙克菌原药的致突变作用为阴性。2.4小鼠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广东省劳动卫生监察所实验结果,95%龙克菌原药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95%龙克菌原药各剂量组及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在各试验剂量下,不引起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增加,结论为无致突变作用。2.5 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广东省劳动卫生监察所实验结果,95%龙克菌原药各剂量组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微核率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95%龙克菌原药各剂量及溶剂对照组与阳性对照比较;微核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评定:95%龙克菌原药在所用剂量下,无致微核作用。2.6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广东省劳动卫生监察所实验结果,各组大鼠摄食95%龙克菌原药剂量分别为5.04、20.16、80.6mg/kg·天,共三个月。以一般状态,体重、血常规10项,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清胆碱酯酶,总胆红素、游离血红蛋白、血尿素氮和心、肝、脾、肺、肾、脑脏器系数及病理为观察指标。结果低、中剂量组动物无异常发现。结果评定,95%龙克菌原药在90天亚慢性经口接触中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20.16mg/kg·天。3、安全性评优3.1、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对20%龙克菌SC在鸟、鱼、蜜蜂、家蚕上进行毒性试验及安全评价。3.1.1、龙克菌20%悬浮剂对鹌鹤的一次性剂量直接经口注入灌胃的急性毒性LD50>2000mg/kg,因此可以断言龙克菌对鸟类是安全的。3.1.2、试验结果认为,20%龙克菌SC对斑马鱼的毒性很低,在田间使用的喷雾浓度为400mg/L下,对鱼类是安全的。3.1.3、20%龙克菌SC对蜜蜂的胃杀毒性LD50>2000 mg/L,触杀毒性LD50>3250 mg/L,该药的田间喷雾浓度为400mg/L,田间弥雾浓度为mg/L,所得出的LD50值均大于或至少相当于田间施用浓度,因此该药对蜜蜂的胃杀毒性和触杀毒性均属低毒,正常使用不会对蜜蜂造成危害。3.1.4试验结果:食下毒叶法测得龙克菌20%SC对家蚕24、48小时及三龄起蚕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750mg/kg,以药液浓度计为1500 mg/L,而该药的田间喷雾浓度为200 mg/L(折算后)田间弥雾浓度为 mg/L(折算后),LD50值是田间喷雾浓度的7.5倍;大于或至少相当于田间弥努浓度。因此,该药对家蚕毒性低,正常使用不会对家蚕造成危害。3.2、龙克菌制剂以水作载体的水悬浮剂,不含有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以及无粉尘,对环境不造成污染。3.3、铜素杀菌剂的使用不可避免地造成不可降解的元素铜在使用环境的积累。因此,当前开发使用的铜素杀菌剂在保持药效的同时,需不断降低铜的使用量,从无机转为有机,是一条很好途径,据徐家基对77%可杀得在桔园全年喷药400倍、800倍、7次,成熟时检测测可杀得残留量为4.62mg/kg和3.54mg/kg,施药5次为2.44 mg/kg,而可杀得常用浓度为500~600偌,全年一般仅用2~3次,在柑桔上残留量远低于2.44 mg/kg。参照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的糖水桔水罐头铜不得超过10mg/kg,可见可杀得在柑桔中残留量在安全范围内。而77%可杀得的含铜量是20%龙克菌的5.23倍,故龙克菌在农作物中使用是极为安全的。3.4、龙克菌结构中除铜素外,另一个基团为噻二唑,(2氨基-5巯基-l,3,4噻二唑),浙江省农科院农药残留组1983年测定结果:在田间喷药最后一次距收期7天以上的样品中均未检出降解物。对大面积使用后的稻谷检测:除个别糙米样品有痕迹外,其余糙米样品中均未检出。因此在糙米中不存在残留允许标准。4、特点4.1杀细菌又杀真菌龙克菌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具有特效,其药效优于常用农药,且对真菌性病害高效。4.2低毒安全毒性极低,LD50>5050mg/kg,无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对作物、人,畜安全;对鱼、鸟、蜜蜂、家蚕等生物均无不良影响。4.3剂型先进该药为水悬浮剂,不含有毒溶剂,无环境污染。4.4作用性能好该药具有内吸性,具有很好的保护(预防)和治疗作用。4.5克服了铜制剂的三大缺点4.5.1、药害:无机铜农药一般药效欠佳,需加大用药量来提高效果,这往往使用不当引起药害,且不能在作物的花期和幼果使用。龙克菌克服了这一缺点,可在作物各生育使用,已很安全。4.5.2、螨类再猖獗。据报导大多数无机铜制剂在柑桔上连续多次使用后,会引起柑桔红蜘蛛的增殖而再猖獗。经浙江省柑桔所室内及田间试验测定,龙克菌在柑桔上一年多次连续使用,不会造成红蜘蛛的增殖。4.5.3、混配、混用。大多数无机铜制剂往往不能与多数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农药混配或混用。而龙克菌除强碱性农药外,均可与各类农药混配或混用。
5、药效5.1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20%龙克菌SC亩用100克,兑水50kg,在病害发生期用药防治一次,其防治效果可达70.96%~85.73%,比常用药剂叶青双的防效42.84%~67.75%提高30%;亦优于常用农药绿乳铜、消菌灵、农用链霉素、植保灵等药剂。(表1)表1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药效试验示范单位龙克菌防效(%)叶青双防效(%)常用药剂防效(%)浙江瑞安市植保站78.7056.40绿&&乳&&铜68.0浙江温岭市植保站70.9842.84消&&菌&&灵51.57浙江遂昌县植保站72.7043.80植&&保&&灵52.90江西省药检所80.7263.92----江西南昌市农科所85.73--绿&&乳&&铜55.15广西区植保站80.9064.30----福建省植保站70.9657.59农用链霉素60.21南京学业大学77.5867.75----湖南省植保站74.1066.40----*20%龙克菌SC亩用100克,20%叶青双WP亩用100~125克,12.5%绿乳铜EC亩用100ml。5.2防治水稻白叶枯病20%龙克菌SC亩用100克,兑水50kg,在病害发生期用药防治一次的药效在对73.15~81%;比对照农药叶青双亩用125克的防效34.5~65.90%提高32%(表2)。表2防治水稻白叶枯病药效试验示范单位龙克菌防效(%)叶青双防效(%)浙江瑞安市植保站73.1542.30安徽省药检所81.065.90*广东省药检所74.2336.77浙江省药检所75.8034.50*20%龙克菌SC亩用100克,20%叶青双WP亩用125克,20%叶枯宁WP亩用200克(安徽)5.3防治柑桔溃疡病20%龙克菌SC500倍防治柑桔果实与叶片溃疡病的效果为76.3~89.87%,优于对照药剂77%可杀得WP500倍的药效,远优于叶青双和农用链霉素的防治效果。(表3)表3防治柑桔溃疡病药效试验示范单位龙克菌防效(%)可杀得防效(%)叶青双防效(%)链霉素防效(%)对象浙江省柑桔所89.8780.8455.1350.06果实浙江省柑桔所86.7173.879.8919.63叶片广西区柑桔所85.9087.00----果实广西区柑桔所76.3077.20----叶片湖南省柑桔所82.3075.00----叶片湖南省柑桔所77.0974.21----果实&&*20%龙克菌SC500倍,77%可杀得WP500倍5.4防治柑桔疮痂病20%龙克菌SC500倍防治柑桔果实与叶片疮痂病的效果为65~95.23%,优于对照药剂77%可杀得WP500部药效,远优于代森锰锌和多菌灵的防效(表4)。表4防治柑桔疮痂病药效试验示范单位龙克菌防效(%)可杀得防效(%)代森锰锌防效(%)多菌灵防效(%)对象浙江省柑桔所95.2387.9051.9142.68叶片浙江省柑桔所72.9366.6548.6743.74果实广西区柑桔所73.0074.50----叶片广西区柑桔所65.0072.20----果实湖南省柑桔所83.6975.00----叶片湖南省柑桔所81.1475.39----果实&&*20%龙克菌SC500倍,77%可杀得WP500倍,50%多菌灵WP600倍,70%代森锰锌525倍。5.5对其他病害的防治效果5.5.1、各地示范试验,龙克菌防治大白菜软腐病:河北省植保所试验防治效很可达76.92~79.72%,优于农用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志同道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