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七梦到在以前梦到去小时候的老房子子里和爷爷奶奶吃饭,对面坐了几个很像鬼的老人。

查看: 128563|回复: 2
宜都市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宜都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二陆名城辨析
湖北省立宜都师范学校
土家族的九佬十八匠
天龙湾风景区
奥陶纪石林
杨守敬故居
杨守敬书院
青林寺谜语村
红春民俗文化旅游村
世界鲟鱼博览园
荆门山十二暗
歧山杨公神道碑
两江汇流泾渭分明
水田坝刘家祠堂
城背溪新石器时代遗址
红花套古文化遗址
和王家渡古文化遗址
香客岩水电站
熊渡电站水库
宜昌长江公路大桥
水利枢纽工程
宜都山川记和袁崧
清江码头宜都碑
宜都梆鼓艺人彭海洲
楠管艺术大师彭世荣
紫阳书院和桥西山馆
陆逊城古城
合江亭、合江门楼
七星山和犀牛望月
陆逊广场争议
王畈老屋棚村古朴树
高坝洲大桥
宜都搪瓷厂
江南宁阳会馆
炳炎森林公园&&
云台观和张守清
陆城饮食业
土地庙里剃头匠
二八八厂和《追忆逝去的》
五眼泉石雕工艺
七星台永安闸口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湖北宜都卷》
咏宜都-渡荆门送别
咏宜都-宜都记
咏宜都-放船出瞿塘峡 久居夔府 将适江陵 漂泊有诗 凡四十韵
咏宜都-感遇诗(之二十七)
咏宜都-竹枝词
咏宜都-初至虎牙滩见江山类龙门
咏宜都-送峡州陈廉秘丞
咏宜都-荆州十首(之一)
咏宜都-宿灌子口
咏宜都-荆门冬夜
咏宜都-紫山怀古
咏宜都-拜仙女祠
咏宜都-登一览楼
咏宜都-宜都十景
咏宜都-宋山仙女梳妆台
咏宜都-枝江寄赠田九峰使君
咏宜都-清江
咏宜都-望仙人桥
咏宜都-水绕芦花月满船
咏宜都-诗赠杨惺吾先生
咏宜都-晓入宜都渚
咏宜都-余自白阳驰谒宜都周梦得长宫饮于清江亭爱其
咏宜都-舟泊宜都
======================
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红花套城背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7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曾在这里农牧渔猎。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取&宜于建都&之意,并派大将张飞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吴大将陆逊占领宜都郡,获取夷道、夷陵、秭归等县,并任宜都太守在此筑城抗蜀,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就发生在境内。市府所在地故称&陆城&。宜都自古为楚蜀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
& & 二陆名城辨析。八十年代中期始称宜都为“二陆名城”,认为陆逊及其子陆抗均在宜都建城,该说法有点瑕疵。史料载,陆抗城在西陵县(今宜昌)江南岸,即山为墉,四面天险,与今陆城地势完全不合,不在一地;长江过陆抗城后,再过荆门山和虎牙山,再东南流才到夷道县(今宜都)。故三国时陆逊所筑城,在夷道县;其子陆抗所筑城,在西陵县,这二县均属吴国荆州的宜都郡。
======================
迎熏桥。曾经与文峰桥,官桥,老女桥齐名,只因五十年前陆杨路改道而荒废,以致逐渐湮没淤泥荒草中,为世人所遗忘。前些天,解放公寓在挖地基施工中,挖出此桥,桥拱依然完好,古代的横碛界河与现在的城南污水沟平行,大致位于长江大道东段。陆杨路从陆城到龙窝。
======================
湖北省立宜都师范学校。三峡大学教师教育历史悠久,发端于1946年建立的湖北省立宜都师范学校。文学院发端于1946年湖北省立宜都师范学校国文组,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数学学科源于1946年湖北省立宜都师范学校数学组。湖北省立宜都师范学校原址为现在的宜昌教育学院,位于市中心长途车站附近。
======================
& & 土家族的九佬十八匠。九佬分别为:站三佬:赶仗佬、打榨佬、弹花佬;坐三佬:钻磨佬、补锅佬、阉猪佬;勾腰三佬:渡船佬、杀猪佬、打挂佬。十八匠:金、银、铜、铁、锣、石、木、雕、画、皮、秤、弹、鼓、染、瓦、篾、梳、漆。
======================
梁山,它具有佛教场所和道教场所,山顶为道教,中部为佛教场所;山顶有金顶、山腰有观音阁、关帝庙、大雄宝殿等建筑,有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之险,而金顶最为险峻,有“南武当”之称。
======================
宋山森林公园
(附近有三八八厂,松涛苑在哪里?)
北宋以前,宋山名嵩山。山上住着十来户宋姓人家,宋山就因有宋姓而扬名。
宋山位于宜都高坝洲镇宋山冲,是一座“香山、圣山、长寿山”,这里檀香扑鼻,四季花香。景区有千年垂枝银杏、百年桂花、十万松涛林、百亩“方向竹”、名刹法泉寺。“宋山十大碗”、千年垂枝银杏“长寿汤”、帐蓬式宾馆“野人巢”、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宋山十八课”名扬全国。
宋山,西倚清江,东临长江,由大宋山及百余山包组成,主峰孤峰顶海拔406米,与菊花峰、香炉峰、跑马岭拥为一体,奇峰与寺宇构成“八大景”、“四十小景”。在宋山著名的“八大景”中,山景就有孤峰顶、菊花峰、香炉峰、跑马岭四大景,“四十小景”中山景比比皆是,其中有牛头包、马头山、狮子包、乌龟包、观音山、托宝山、睡美人等,或源于仙说或物出象形。
高坝洲电站坝址,位于宋山西南山脚,库容区水面沿宋山西北山脚,朔清江蜿蜒而上,登宋山可见长18公里,宽500米的平湖翠带和16条长1000米的港汊,宋山脚下,清江水百折千洄,自西北向南东最后在宜都汇入长江。
宋山龙泉寺位于孤峰顶东坡,建于明嘉靖年间,初名法泉寺,清乾隆时更名龙泉寺。龙泉寺由正殿、侧殿、后殿三部分组成,还有客房、斋房、厨房及僧人用房等附属建筑。正殿为龙泉寺主体建筑,高10米,宽17米,进深10米,殿内有高大的楠木桩,正中神龛供奉7米高释迦牟尼佛象,左有阿弥托佛,右有弥勒佛,佛像泥塑贴金。正殿门有一特大的香炉,炉座为石雕,重250公斤;香炉铁铸,重500公斤,四根园柱亭,亭顶亦为铁制,三层高1.7米余,香炉坡径1.6米,为寺庙罕见。
明荆藩惠王妃贺氏曾到宋山拜住持僧堕宗为师,并捐资扩建法泉寺,还赠铜铸佛像12尊。惠王妃住在法泉寺费时数年,手抄佛经82卷,藏于法泉寺藏经堂。
宋山有八大景、四十八小景、四绝。八大景:
梳妆台。缘山径攀登,半山腰有一高大石台,高二丈余,长丈五,宽六尺许。梳妆台背靠香沪峰,有一对高四丈余的枫香树摆在台前。缘石级而上,是仙女庙遗址。
香炉峰。过梳妆台即登上一座状如香护的山峰,紫烟缭绕,浮云赚胧。在香炉峰的松林丛中遍布奇石,形态各异。
滴水岩、一滴泉。从香沪峰东行,有一弧形岩石,长十余丈,高二丈余,形成一个小石洞,高大的岩上,自古以来有一滴泉水,滴泉一串串,常年不断
菊花峰。顺香沪峰登上菊花峰,翠绿的群松环绕着峰顶,游人赞道:“一峰掩在群松中,恰似山花一点红,清香来白野山菊,金秋早到菊花峰。”
跑马岭。在菊花峰上,你可看到与菊花峰连接的有一长长平坦的山岭,是天生的一条驯马的跑道。岭上走马,犹如腾龙。
孤蜂顶。主峰孤蜂顶四周小山罗列。高大的松衫,飘香的枫树,翠绿的楠竹遍布山岭。可见长江清江环绕,云雾茫茫,在此观旭日东升,夕阳西沉,尤为壮观
连三井。孤峰顶有三口古井。一为炼丹井,二为龙泉井,长龙盘柱,龙口喷出泉水,取龙泉水彻宋山茶,清香甜润,三为月亮井,井如园月,井中观天,月明星闪
珍珠井。水清照人,昼夜翻花,似珍珠滚动。此井在登山路旁,井水夏天如冰凌,冬日似温泉
宋山有名的四绝:
云海。长江清江环绕,山峰孤峙,常有云雾缭绕。云海随风流动,置身其中,恍如天庭。早上金轮喷薄而出,霞光四射;傍晚红日徐徐下沉,层林尽染。
石松。仙女流妆台后,可看见一坡高大挺拔的苍松,全部扎根在奇岩异石上
鸽子树。可见到稀有树种珙桐。春末夏初开花,花形像一个展翅飞翔的鸽子,为稀世之宝,
月桂、银杏、水衫。在宋山龙泉寺的遗址前,有300年前在此安家的月佳、银杏,3个多世纪了,月桂飘香,银杏挺拔,姿色不变。更有一排排高大整齐的水杉
======================
王永彬。王永彬(),字宜山,枝城镇石门坎人。一生治学甚广,所著八部著作合编为《桥西山馆杂著八种》。影响最大的是《围炉夜话》,与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该书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
======================
杨守敬。杨守敬(),湖北宜都人,晚年自号邻苏老人。系中国近代历史地理学家、版本目录学家、藏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二十四岁中第八十名举人。先后任黄冈教谕,两湖书院教习,勤成、存古学堂总教长,礼部顾间,参政院参政,国史馆纂修。1915年逝于北京,民国政府策令:“其生平事实,著宣付国史馆立传,以彰宿学。”归葬之日,政府派专车护送灵柩回宜都,葬祖茔龙窝。留有《水经注疏》、《历代舆地图》、《日本访书志》、《学书迩言》等著作83种。武蓓有诗赞他:“沐雨栉风终一生,治学严谨见精神,得留宏著传千古,春露秋霜启后人。”
其舆地学被称为清代三绝学之一。《水经注疏》是一部空前绝后的科学巨著。《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所作的注文,郦道元因南北分裂未能到达南方。杨守敬博采群籍,相互参证,正前人所误,补缺失所憾。如《水经注·江水二》有段文字是对长江三峡生动逼真的描述,精彩绝伦,瞿塘、巫峡、西陵“三峡”由此而来。
作为外交官出使日本,在日本讲学和收录弟子。他给日本送去既古老又新鲜的碑学,日本书道界尊他为日本现代书法的祖师。
======================
& & 曹廷杰。曹廷杰()谱名楚训,字彝卿。祖籍湖北省宜都县,迁居江北高殿寺(今属枝江)。十岁入宜都城关就读,与杨守敬于金石地理之学精研甚密。曹廷杰是清朝末年研究边疆地理的学者,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对黑龙江流域的民族、历史、地理、古迹、社会经济作全面调查的人。他研究边疆地理的目的是为了反抗帝俄对我国东北边境的侵略,为了筹边固边,具有较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著作《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亚东偏纪要》和《东三省舆地图说》为我国东北史地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
======================
朱语今。朱语今(),本名朱裕 ,五眼泉镇麒麟山人,编辑出版家,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创建者之一。催生出版了一批影响深远的《红岩》、《红旗谱》、《创业史》、《红日》等著名长篇小说,创办了深受读者喜爱的《红旗飘飘》、《青年共产主义者》丛书。
======================
朱裕壁为创建湖北医学院和促进医学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朱裕壁(),号楚珍,宜都市五眼泉乡许家台子人。一九二九年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医学院,被授予德国医学博士学位,并被接纳为德国外科学会会员。一九三九年回到湖北恩施主持湖北医学院的筹备工作,并担任湖北医学院第一任院长直到一九五七年。& &&&解放后,还历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省名盟常委、省政协常委、湖北医学院顾问、国家高教二级外科教授。1986年在武昌逝世。
======================
天龙湾风景区。区位于宜都市五眼泉乡石门,省“十一五”旅游规划重点建设风景区。这里建有湖北省第一座天文台、金色沙滩浴场、智慧道等。天龙湾风景区是由高坝洲水利枢纽工程截断清江而形成的景观,由于库区岸线酷似一条巨龙凌空腾飞,故名“天龙湾”。
奥陶纪石林。生命大爆发的地质年代。在宜都市、两乡境内的渔洋河两岸,绿竹溪石林和铜鼓包石林遥相呼应。区域内绵延50公里的大悬崖剖面清晰,年轮可依,奇石高大挺拔,千姿百态,古生物化石繁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鹦鹉螺。
======================
杨守敬故居。位于宜都市陆城邻苏巷30号,木结构建筑,大门面对清江,中轴线对称布局,二进八开间,三天井将前后二进分开,前一幢一层,有客厅、厢房,后一栋二层,有卧室、书房、藏书楼。外围风格为白色斗墙和青灰色小瓦,与四邻相接处均为高大的风火墙,整个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是本地区典型建筑。
故居中有启功书“杨守敬纪念馆”、“杨守敬故居”、“湖北省杨守敬研究会”、“宜都场守敬学术研究会”的挂牌。步入厅内,杨的挚友、晚清著名书法家张裕钊书赠杨公的“蟠胸武库杜元凯,指掌舆图哪善长”的手迹。过厢房入正厅,陈列杨守敬撰写并书丹的碑刻,实乃无价之宝。出正厅至后厅有一走廓,在走廓旁的花枝掩映下,有陆逊驻军陆城时取水的古井,是三国古迹。出后厅有一小花园,武蓓留一对联:“馆滨清江瀚墨传人沾溉众,居对荆门注疏留世恩泽长。”过走廓入后厅,厅侧有一小房,。为杨守敬当年的卧室,遗物尚存,原貌犹在,墙上挂有杨公晚年的画像,供人瞻仰。
======================
======================
杨守敬书院。地处湖北清江天龙湾风景区区砚墨山,山上古木葱郁,怪古林立。守敬书院建筑采用了中国传统古书院的形制,保留了古书院最基本的讲学、藏书、祭祀功能,同时在此功能基础上与杨守敬的成就完美结合。守敬书院以毛家沟桥、董家沟桥结合部“清源阁”为风景中轴线的起点向南沿砚墨山廷伸至顶后向下续。依次排开为清源阁、水榭、牌楼、大门、守敬雕像、勤成讲堂、观海堂(藏书楼)、激素飞清阁、千碑林。书院精舍(迎宾馆)、敬贤祠。
======================
杨守敬墓。杨守敬墓位于宜都市陆城龙窝村三组,1915年建。陵园用地5400平方米,建筑用地450平方米,墓占地204平方米,墓冢为圆形土堆,其下部1米处由青石浆砌,高约3.2米,墓前(东面)立五厢石碑一座,碑宽2.85米,高约3.2米。碑有杨守敬浮雕半身像和碑名“杨守敬先生之墓”及碑文。
杨守敬在北京逝世后,灵枢由民国政府派专车护送回宜都,归葬龙窝。龙窝距陆城6公里,杨公陵墓在郁郁葱葱的桔林之前。屈原的诗篇《桔颂》。植桔林于杨公墓后,既独具特色,又赞项杨公的高尚品格。陵墓前开阔活静,一对雄狮对峙,乃中国石雕的精品。碑两侧为杨守敬研究会会长陈上瑕书写的碑文。
======================
贺炳炎,江家湾人,1913年生,贫苦出身。1929年参加红军。11次负伤,身上16处伤疤,失去右臂。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日在成都病逝。贺龙元帅含悲书送挽联:“卓越功勋传千古,革命精神永长存!”贺炳炎的祖居地是宜都市九道河、江家湾。
与江家湾相邻的柳林河向家茔山(今属松木坪镇江家湾村1组)发现贺炳炎母亲的坟墓。墓前的五镶石碑,是贺炳炎1951年11月偕夫人姜平、次子贺陵生回乡探亲时出资所建。
贺炳炎的父亲贺学文,10余岁即给人帮工,在宜都县郑家垴、江家湾等煤窑挖煤、背煤,冬闲则帮人杀猪,贺学文的父亲是佃农。
贺炳炎的母亲向晏氏本姓晏,乳名兰儿,世居诰赐山兰花冲,向晏氏的父亲晏国柱是诰赐山栖云寺庙田的佃户。向晏氏年轻守寡,抚养一子一女,贺学文入赘向家“上门扶子”,生贺炳炎。
======================
胡敌(),字萃民,出生于宜都市聂家河(现五眼泉拖溪)一个富豪家庭。宜都市第一任中共党支部书记、宜昌市第一位中共党员。
1916年又考入北京法政大学学习,积极投入“五四”运动,政治思想逐渐成熟。1921年毕业回到宜都。1923年2月,他再次去北京,结识了张国焘及其他一些共产党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胡敌奉命由武汉返回宜都,以教书为掩护,进行秘密活动。他动员家里卖了六十石课的田地,将拖溪私塾改办为冠英小学,对穷苦人家的子弟免收学费。
1926年9月,中共宜都支部建立,胡敌任书记,组建了县总工会、农民协会、妇女协会、商民协会等,他动员其妻将陪嫁的首饰变卖作为活动经费。1927年春,中共宜都县委成立,胡敌又成立了惩办土豪劣绅委员会。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革命军独立十四师夏斗寅率部叛变革命,在辖地宜都大肆逮捕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中共宜都县委成员胡敌、罗光翟、江崇本落入敌手,遭到严刑拷打,游街示众,日,被叛军杨森部属杀害,三人埋于一坑。胡敌牺牲时,年仅30岁。
======================
青林寺谜语村。位于清江高坝洲库区北岸、紧靠318国道。青林寺谜语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青林古寺建于盛唐。穿村而过的施南商道自古就是古代巴人与汉族商贸往来的重要门户,清江“十二滩”中最险要的柳津滩就位于青林寺的赵家坪,古时如遇山洪暴发江水骤涨,上溯下行的船只均要在此卸货转运或就地加工。
======================
古潮音洞。地处宜都市聂家河镇,又名谢家洞,分别因洞中神奇潮音和明末谢氏家族在洞中躲避李自成起义军追剿而得名。上下旱水两洞,洞叠洞,洞连洞,深不可测。洞内一擎天巨柱,高39米,围径37.8米。
======================
红春民俗文化旅游村。位于宜都市陆城城区西南郊,是典型的城中村,分商业贸易区、民俗博物展览区、居民居住区、田园山水绿化区四个区域。建筑布局以地块划分为依据,采用江南徽派形式,融和于小桥流水、青瓦白墙。其中商业贸易区设有幼儿园,超市等配套设施。民俗博物展览区有农耕文化正国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田园山水绿化区由中部30余亩的田园植被区和西南部50亩的果园观光区组成。
======================
世界鲟鱼博览园。位于长江之滨的宜都市红花创业园区。园区占地18万平方米,总投资1亿多元人民币,设计游客接待量为30万人次。园区分工厂化鲟鱼繁育基地观光旅游、青林寺谜语村原生态旅游及农民家庭式工厂化鲟鱼养殖观光旅游三大旅游版块。
======================
荆门山十二暗
荆门山。位于宜昌长江大桥南,与猇亭三国古战场隔江相望。此处存有十二胜景,其间仙人桥、女观山、仙女溪、荆门关、古江关尤负盛名。
荆门山并列十二座山峰,峰名十二暗
长江经三峡出南津关,到此是最后一个峡口,即荆门峡。大江过荆门就一泻千里,急流变缓。连绵山峰,过荆门十二储后,即为丘陵、平原,再也看不到雄伟的高山了。荆门山顶的悬崖陡璧上,有一石桥凌空高悬,名仙人桥。
李白青年时期送客出川,《渡荆门送别》的名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荆门山隔江与北岸的虎牙山对峙,上合下开若门,故称荆门,地势险要,古称江关,战国时为楚国的西方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278年秦楚军队会战江关;公元31年,汉光武帝刘秀军由此夺关西进;公元222年,三国吴蜀夷陵之战,两军对垒于荆门唬亭之间,陆逊火烧蜀军钧余营,以少胜多,大败蜀军。
======================
渡远亭。在荆门山脚江边,猇亭长江大桥与天际平,对面大烟囱和联邦线缆塔楼并立,江上驳船和游轮交叉穿梭,更有三绝:夷陵大战浮雕70余块,荆门山古诗刻,康熙戊子岁仲秋月吉旦总兵左都督岐山杨公神道碑。公元724年,25岁的李白仗剑远游。乘舟出蜀至楚,在宜都写下这首境界宏阔、气势非凡的诗作。远渡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歧山杨公神道碑。又名乌龟碑,位于宜都荆门山下的长江边,系清康熙四十七年所立。石碑高约3.5米,宽约1.2米,底部有厚约15厘米的乌龟坐,石碑上部表面残损。在石碑正中有大字楷书:总兵左都督岐山杨公神道,左边落款:康熙戊子岁仲秋月吉旦,最后隐约可见:直隶…。立碑时间为1708年。推测神道碑主人为郑成功征台攻荷部将杨来嘉。
杨来嘉,福建福州人,在1661年三月郑成功征台攻荷时随郑泰镇守金门,职务为亲丁镇,崇武守将。崇武古城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据点。1662年郑经杀了准备降清的郑泰,杨来嘉逃往漳州降清,被加授左都督,康熙三年分任湖广襄阳总兵官,康熙七年时任襄阳总兵官。于康熙十三年与副将洪福据谷城叛应“三藩之乱”滇军吴三桂,并被吴三桂授将军官职,且遣使臣告知据闽台抗清的郑经“仍尊南明永历为正朔”。杨来嘉集结抗清义军,在荆襄楚蜀之间辗转作战,于康熙十九年三月被湖广提督徐志都平叛败于巫山,死于押解京师途中。
1673年,吴三桂滇军在江南军马峪山自宜都讫松滋设四十八将军,清朝官军在江北贝勒营玛瑙河,双方数十万人马对峙长达6年。夷陵镇总兵徐治都沿江设防,北自南津关至镇境山、茶庵子,南自童公桥(今万寿桥)、青草滩(今宝塔河)至虎瑙碚蜂山。康熙14年,杨来嘉军由秭归经水路潜进夷陵境内,渡江抵三游洞桃坪、西陵山地带,逼临镇荆山,据镇境山背后的土城猛攻镇境山,一直未能攻下夷陵城。康熙十八年,清朝大兵自荆州渡江,洪福降,杨来嘉逃遁。十九年正月,升任湖广总督徐治都击破杨来嘉:追至巫山,来嘉拒战,复破之;二月,克夔州,来嘉走重庆;逮至京未至,死。当时从重庆到京师必须经过荆门山,再过江到北岸途径当阳直至北京。杨来嘉可能被押解到荆门山时就死了,并就地安葬。时隔28年后秋,有人立此龟驮碑。
歧山,在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梅花乡。
都督为汉末三国时的军事职官,后为地方军事长官,后为中央军事长官。朱元璋改大都督府为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明中叶以后,都督为虚衔,加总兵、副总兵、参将军衔才有统军实权。清初,沿袭明制。乾隆十八年废止。左都督官职二品。
神道指“墓前开道,建石柱以为标。”神灵之道也。神道碑即神道前石碑。
龟驮碑,又称赑屃碑。赑屃又名霸下,龙生九子之一,力大好负重。形似龟,霸下有牙齿,龟没有,背甲也有差异。传说上古时代霸下常驮着三山五岳,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收服它来治水,又叫霸下驮着治水无量功德碑。霸下属灵禽祥兽,触摸它能带来好运。
======================
陆城偏将军墓。
======================
陆逊广场。有陆逊塑像。
======================
======================
两江汇流泾渭分明。尤其到了冬天,清江河儿和长江之间有一条长长的十分明显的界限。清江这边的碧绿和长江那边的浑黄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小的时候,爸爸常带我们姐弟俩儿来清江河儿游泳。 “泡”完之后,我们一般都会到附近的“冷饮”(一家国营面馆)店去吃凉面。这种凉面也是我们宜都小吃中最副盛名的。它是一种非常精道的碱性面条,经过蒸透和摊凉等程序后,浇上蒜汁儿、香醋和辣椒油等调料,味道好得简直没话说。
======================
水田坝刘家祠堂。(《宜都刘氏修建宗祠记》的刘氏宗祠在哪里?)
======================
红花套城背溪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7000多年,后继以大溪文化。红花套曾叫城背溪,斜对岸叫虎脑背,后来又叫古老背和猇亭。
======================
红花套古文化遗址。距今5000多年。
======================
和王家渡古文化遗址。距今5000多年。
======================
宜都戏曲。宜都梆鼓、宜都渔鼓(楠管)、楚剧。
======================
香客岩水电站。
陆城镇西南六公里处,系该市渔洋河梯级开发工程的最后一个梯级,是一项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交通及防洪等效益的综合水利工程。
渔洋河香客岩河段已接近河流出口,地处低丘、平原地区,河床宽约150米,两岸地形极不对称,右岸山岩陡峭,山顶标高100米左右,左岸却是较宽阔的粘土覆盖,深达15~20米的阶地,高程仅50~60米。
香客岩电站电站由拦河坝、厂房、进水口、升压站及灌溉输水孔等建筑物组成。
拦河坝分砌石溢流连拱坝主坝、均质土副坝。砌石溢流连拱坝位于河床部位,全长160米,包括14拱及两岸边墩,两岸边墩各长10米,分别嵌入左岸土副坝与右岸原山体内。坝顶上设有公路桥,连接宜都至五眼泉的交通。均质土副坝设在平缓的山坡上。两侧灌溉输水管分设在左岸土坝及右岸左数第14拱内。溢流坝下游冲刷坑部位设有消力护坦。
电站主厂房位于河床右侧拱坝的第11、12拱位置的坝后。付厂房在主厂房上游侧,从付厂房后有阶梯沿山坡直达坝顶。厂房下游侧沿山边有进厂公路与至宜都的公路相联。升压站设在右岸坝头以上的山坡处。
香客岩水电站的拦河坝主坝为砌石连拱坝。连拱坝由支墩与拱圈(面板)两大部分组成。支墩为变厚单支墩,其间距为10米。拱圈与支墩的各个方向的表面均用条石砌成,其内以埋石混凝土填腹。连拱坝最大坝高27米。
连拱坝分溢流坝段与非溢流坝段,溢流坝段系在连拱坝支墩上采用双悬臂梁板结构形成泄洪溢流结构形式的坝段,共设7孔泄洪闸,闸墩支承在连拱坝的支墩上。溢流面末端设有圆弧挑流鼻坎,在下泄中小流量时,下游水位低呈挑流形式消能;通过设计洪水以上的流量时下游水位接近或达到鼻坎高程时呈面流形式消能。溢流坝上设置弧形钢闸门,以控制泄洪。
======================
  香客岩是天然的风景区,过去进梁山拜佛的香客,都在此歇脚观赏风景。现在还可以参观现代化电站。
  一座高高耸立的大坝,拦在渔洋河两山中间,库区出现了一个长长的美丽的平湖,平静极了。湖中不仅有机动船行驶,而且有扁扁小舟,游弋湖上。坐上一叶小舟,观赏长湖风光,两岸层层的山,青青的树,翠翠的竹,红红的花,倒影都映在水中,水底下成了一座百花园。蓝色的天空,飘浮的白云,掩映在水中。无数的鱼群,在“天空”中、“花园”里游来游去嘻戏。库区是禁止撒网垂钓的,所以鱼儿自由自在,无所顾忌。小舟向上游划去,水中的倒影不断变换,美不胜收。
  弃舟登山,踏上山径小道,穿行在森林公园里,望不到边的山林,苍翠欲滴,山岭上的月季花,胭脂花,野菊花,苍鹰在顶上盘旋,小鸟在林中歌唱。
听说香客岩附近有一双龙洞,甚是奇特。
======================
熊渡电站水库。
渔洋河流域梯级开发的主体工程。工程位于渔洋河中游的宜都市聂家河镇熊渡村,是一项以发电灌溉为主,兼有防洪、航运、水产养殖、等多种效益的综合利用工程项目。
渔洋河流域梯级开发概况。
渔洋河是清江最下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长阳县的雪山尖,流经长阳、五峰、宜都三县市,在清江注入长江的河口上约3.5km处注入清江。流域上游地处五峰暴雨中心区,雨量充沛。规划分6级进行开发:熊渡、金涧、金桥、金滩、香客岩、陆城。梯级前5级电站基本建成。
熊渡水库蓄水后,河道渠化,形成28公里的航道。
枢纽建筑群与水库形成的人工湖浑然一体,构成一条新的风景线。
熊渡工程枢纽由拦河坝、左岸发电引水系统、右岸灌溉引水系统、左右岸发电厂房、升压站及连接两岸的公路桥等建筑物组成。
拦河坝为混凝土拱坝。坝轴线为园弧曲线。坝体内布置有帷幕灌浆廊道、排水廊道、交通廊道、导流底孔、放空底孔以及左右岸引水系统进水口等结构物。在左坝肩设置一条20米长的洞挖混凝土传力塞,右坝肩12坝段上游侧设置挡水翼坝30米长。泄洪表孔布置坝的中部,共6孔,弧型钢闸门控制。溢流堰堰顶高程136米,滑雪道式挑流消能,消能工为高低坎加宽尾墩,高坎的挑流鼻坎表面呈球形(元宝形),使水流挑起后在水平面上扩散,低坎则用宽尾墩收缩,使水流在垂直面上扩散,两个方向扩散的水流在空中碰撞,以形成立体形式的消能。水库放空底孔位于泄洪表孔左侧,底坎高程105米,孔口尺寸为2*2米,出口处用高压弧形闸门控制,进口设有检修闸门,其作用是放空水库,兼作冲砂之用。导流底孔位于河床坝段,底坎高程90米,共二孔,孔口尺寸4*5米。水库蓄水前用混凝土封堵。
左岸发电引水系统由进水口、过坝压力管、压力隧洞、叉管等组成。进水口底坎高程120米。压力管为钢管,压力隧洞主管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径5米。叉管为钢里衬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径2米,共4条,分别与左岸大电站4台水轮机的蝶阀连接。
右岸灌溉引水系统由进水口、过坝及明敷的压力管、叉管等组成。进水口底板高程为120米。压力管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主管内径为3.2米,叉管共3条,其中2条分别与右岸小电站的2台水轮机连接,另一条直接接入灌溉渠道。
左岸发电厂房为坝后式地面厂房,位于大坝下游230米,厂房布置为条带状,尾水侧设置有防洪堤,堤顶高程100.6米,埋石混凝土结构。
升压站位于电站下游侧,高程100.6米。主变位于副厂房与升压站之间,主变压器共3台。
右岸发电厂房为渠首式地面厂房,位于大坝下游150米处,地面高程120米。发电尾水经尾水隧洞接入灌溉渠道。
公路桥位于拦河坝下游800米处,承担着联系左右岸和右岸施工的运输任务。其结构形式为净跨70米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桥面宽9米,全长110米,采取预制吊装方法施工。
======================
大溪水库(水电站)。浆砌块石双曲拱坝。58年勘测,76年建成。右岸:正常溢洪道、非常溢泄洪道;左岸:灌溉发电用的输水隧洞;东干渠灌溉红花套,西干渠灌溉高坝洲。
由人工建成。
大溪水库建于上世纪70年代,库容1094万立方米,是一座中型水库。汛期洪水常常是陡涨陡落,防汛泄洪压力大。
======================
碑刻。红花套、高坝洲、五眼泉三个乡镇,保存完好的有五处二十五块之多,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
望佛桥。宜昌市宜都市五眼泉乡望佛桥村
======================
======================
枝城长江大桥。枝城长江大桥是继武汉、南京、重庆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4座大桥,它将焦枝和枝柳铁路连通。该桥北接枝江顾家店的青龙山,南连枝城镇的白虎山,铁路桥全长1742.3米,公路桥全长1744.8米(单面)。铁路两边公路桥是后来增加。正桥10墩9孔,长1282.28米。引桥14墩,铁路引桥南岸3孔,北岸11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公路引桥两岸均从正桥头向两侧呈“八”字形分开。除公路引桥外,均为平坡直线。大桥的建成,使焦枝枝柳铁路连成一线,成为中国第二条南北铁路交通干线。
它的构造独具特色。十个高大的桥墩一半是按武汉长江大桥的祥式,一半是照南京大桥的风格,集中了宁汉两桥的优点而成。宁汉两桥都是上层公路桥,下层铁路桥,而枝城大桥却是铁路公路在同一层,中间通火车,两边驶汽车,旁有人行道。公路桥是在铁路桥钢析梁两侧,采取伸臂法,伸臂而出的托梁、纵梁,用特大一吨重的铆钉,从铁路桥两侧伸展开去,用混凝土预制板建成。公路桥面是5米宽的汽车道,1.5米宽的人行道。
======================
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是沪蓉国道主干线在宜昌市境内跨越长江经湖北省西段进入重庆市的特大型公路桥梁,桥址位于宜昌市江河段虎牙滩。主跨跨度为960米,桥宽30m。其单跨跨度居国内第三。
======================
高坝洲水利枢纽工程。由混凝土重力坝、河床式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组成。大坝全长439.5米,最大坝高57米,总库容5.36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为80米。电站安装三台单机容量8.4万千瓦水能发电机组。
======================
溪河。大溪河、九道河、松木坪陈家河、尖岩河、干沟河等44条大小溪河。
======================
宜都记(宜都山插灶崖在哪里?)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於千古矣。
& & 袁山松,又名为袁崧,西晋吴郡太守。他性情秀远,擅长音乐,其歌《行路难》,听者无不落泪,与羊昙之唱乐、桓伊之挽歌,并称&三绝&。 他不但博学能文,所著《后汉书》百篇曾被公认为不朽之作,而又精擅音乐,与当时善唱乐的羊昙,能挽歌的桓伊,被同誉为&三绝&。
宜都山川记
晋·袁山松&&
银山县有温泉,注大溪,夏才暖,冬则大热,上常有雾气,百病久疾,入此多愈。
兽牙山有石壁,其文黄赤色,有牙齿形勾。
限山县东六十里有山,名下鱼城,四面绝崖,唯两道可上,皆险绝。山上周回可二十里,有林木池水,入田种于山上。昔永嘉乱,土人登此避贼,守之经年,食尽,取池鱼掷下与贼,以示不穷,贼遂退散,因此名为下鱼城。
峡中猿鸣至清,山谷传其响泠泠不绝。行者歌之曰:“巴东三峡猿鸣悲,猿为三声泪沾衣。”
自西陵溯江西北行三十里入峡,山行周围,隐映如绝,复通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也。
西陵江,南岸有山孤秀,从江中仰望,壁立峻绝。人自山南上至其岭,岭容十许人,四面望诸山,略尽其势,俯临大江,如萦带焉,视舟船如凫雁矣。
宜都山,绝崖壁立数百丈,有三大烬插其崖间,望可长数尺。传云尧洪水,入泊船此旁,爨余,故曰插灶崖也。
======================
清江码头宜都碑。宜都清江码头边耸着一块很大的石碑,正面是“宜都”两个大字,真是大,隔老远就能看得很清楚。背面是毛泽东的《满江红》。字体遒劲,飘逸。现在码头早已经不热闹了,“沙宜班”更是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只有这块巨碑,多少年来一直在那里默默立着。
======================
邓家老屋。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吕家坳村三组,有座300年的邓家老屋,粉墙青瓦、马头墙,是处徽派建筑,装饰在门罩、窗楣、梁柱、窗扇上的砖、木、石雕,仍栩栩如生。邓家老屋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中期。解放后,该屋一分为三户,其中两户已将老屋翻新。牛大爷有一子三女,子女曾想将老屋拆掉建新房,牛大爷坚决不允。至今,300多平米的老屋仍是原本的模样,一砖一瓦、一窗一门,堂屋的天井、窗上的雕花、就连睡的床,都还是以前的老样子。
======================
聂家河村老榨房。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榨房。这里保留着当地最原始的榨油技艺,以手工方式来加工植物油,炒、碾、蒸、踩饼、上榨、打锤、出油,七道工序皆由手工完成,且每一工序的器械都由手工制作,榨出来的油清亮、味正,低温榨油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菜籽油的营养,现在当地的榨匠还有20多人,基本都已年过5旬。
======================
宜都梆鼓艺人彭海洲。宜都梆鼓俗称“梆鼓子”,是在当地民间薅草锣的基础上,吸引了民间吹打之所长,演变而成的曲艺品种,该市各地普遍流传,尤以王畈、姚店、红花、王池等地最为流行。1958年,姚店人民公社山河管理区青山大队第八生产队的社员、民间艺人彭海洲,根据民间流传的“薅草锣鼓”,改编成文艺节目《跃进锣鼓》,受到欢迎和好评。
======================
楠管艺术大师彭世荣。
彭世荣,宜都市松木坪镇人,18岁拜著名艺人杨和春为师学拍楠管,其间曾任宜都市民俗乐团副团长、宜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彭世荣精通吹打乐、坐丧鼓等各种民间艺术种类,被誉为“移动的民间艺术资料库”,尤擅长楠管,且能演善编,是楠管艺术的主要传承人,被文化界专家誉为“南彭北杨”(江南彭世荣,江北杨和春)。
楠管起源于唐末五代八侗神仙的法宝渔鼓、筒云压板,后称拍渔鼓。清末民初传入枝江和宜都后,加了竹筷敲小镲增强了伴奏效果,俗称“三样家业”(渔鼓、简板、筷镲),逐渐衍变为具有枝江、宜都地方特色的“楠管”。以长江为界,地处江南的宜都,流行婉转抒情的“南路子鼓曲”,而地处江北的枝江,则流行高亢雄浑的“北路子鼓曲”。无论南路北路,都是叙事鼓曲,方言说唱,合辙压韵,用丰富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与观众面对面,深受欢迎。
宜都楠管现已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全市现仅有彭世荣一人独撑该行,艰难维系着楠管艺术的传承。
======================
紫阳书院和桥西山馆。根据《围炉夜话》作者王永彬第六世孙王朝旺提供的线索,在宜都市枝城镇余家桥村书院湾村民邓裕仟宅前一座泥土覆盖的桥面上,发现了清代枝江知县朱锡绶居所“紫阳书院”院名石碑。石碑长99厘米、宽33厘米、厚7厘米,上刻“紫阳书院”四个遒劲的楷体大字。 据清代进士王柏心《勅授修职郎宜山王公传》载:清咸丰年间,枝江知县朱锡绶因倾慕《围炉夜话》作者王永彬的学识、美德,竟“乞病侨居”王永彬家乡石门村(今枝城镇余家桥村),“与公结邻,欢冾无间”。邓裕仟住宅是清代枝江县令朱锡绶所建居所旧址,与王永彬家塾学馆—桥西山馆仅距400余米。其建筑形式为三正间二横屋,青砖黛瓦,内屋由木梁架柱、红漆板壁分隔,宅旁附建花园。朱锡绶常与王永彬等一班文人雅士在此聚会,谈文论道,赏花吟诗,对酒作赋,并将此宅命名“紫阳书院”,刻石嵌于门斗之上,“书院湾”因此得名。
======================
陆逊城古城。
陆逊名振三国,原宜都郡的“夷道城”改为“陆逊城”,称为“陆城”。明钱塘名士彭颖《陆逊城》诗:“天意亡刘不可争,故叫孺子获功名。大星未陨原头夜,安得而今唤陆城。”
明成化年间,重筑土城,周长六百五十丈,高一丈二尺,设五门,东为朝天,南为迎薰,西为太平,北为临川,东北为合江。
明万历年间,改为砖石城墙(可能在土城内侧砌砖石),城墙增高,仍立五门,设楼橹十二座。
明崇祯年间,农民起义军攻城时毁城门,不久修复。
清康熙年间,吴三桂滇军占据县城时城门又被毁,多年后增修,嘉庆年间重修。
抗战期间,西门至南门城墙拆除,城墙砖石建成中山路。
抗战胜利后,江边至南门建设“胜利路”。
解放前已有东正街、西正街、南正街、善堂街、胜利路等街道和30余条巷子。
======================
四十八井。三国时吴军掘井取水。
======================
陆逊洲。陆逊练兵地。
======================
楠木岭。现今城中商业繁华地段。陆逊至长江与清江汇合处,见楠木众多,伐木平地,就地屯兵,与蜀军对垒。有宜都县第一高级中学。曾是宜都县(市)政府所在地。宜都陆城有个地方叫楠木岭。岭东濒临长江,岭北紧靠清江,岭南是一大片芦苇湖,清江边的人以跑码头、做生意过日子,芦苇湖的人则靠打鱼为生。芦苇湖叫“龙窝”(今陆城办事处龙窝村),龙窝村内的那条溪叫“马门溪”,龙尾巴扫出的一条湾叫“宝塔湾”(今陆城办事处宝塔湾村),芦苇湖中宝塔湾村后的花果山上建有七层宝塔
======================
小时候的望江楼是一座非常古色古香的红色木楼。飞檐翘角的走势,看起来还颇有一点古典浪漫气息。不过最吸引我们的倒不是这个建筑的外表,而是望江楼里面的鸡汤面。每天清晨,也就六点半到七点的样子,望江楼里就开始人来客往,生意火爆了。吃一碗望江楼的热腾腾的鸡汤面,然后幸福地舔着嘴唇,背着书包去学校,成了我们每天早上的必修课。
宜都合江亭又以“泾渭分明”绝景而闻名。宜都合江亭位于长江、清江交汇处,长江浑厚泛黄,清江秀丽吐青。《湖广通志》曰:“清江自恩施县至宜都县北更宽,一望澄碧迥异他水。稍过城东并入大江,即无此色。”故《古今地名大辞典》及《大清一统志》均将宜都合江亭列为三大名亭(成都、宜都、衡阳)之首。
《北梦琐言》文:“唐路侍中岩镇宜都后,移镇渚宫,祖帐合江亭。以官妓行云等十人侍宴,岩即于离筵,作感恩多词十首,至今传播。”
明人鲍宗咏合江亭诗:“蜀川东下合清江,谁构幽亭托趣长。山耸翠微凝望眼,水分清浊快吟肠。哑哑客棹烟波外,隐隐渔歌汀渚傍。忆昔贤侯得佳致,公余无日不徜徉。”
宜都合江亭建于唐代,1300多年来,屡毁屡建,可称“苍桑之亭”。今人于上世纪末复修亭阁三层,周围拓建滨江公园。后又拆亭建楼,主楼5层高23.14米,雄阁临江矗立,飞檐琉璃,金碧辉煌,凭栏远跳,两江风景一览无余。名为“合江楼”。
======================
聂河古井。顺着泉水的流向,通过了稻田沟渠,又湾了一转流到小沟里,顺着小沟往前走,前面是渔洋河,往前流便是清江。这样的井泉在当地不止一个。
======================
文笔塔,始建于清代,缘于兴文运、昌科举者。塔有三处,形制皆若笔状。其身为杆,顶为毫,故亦称三管笔。曰头笔,中笔,尾笔。《宜都县志》载:中笔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知县赵廷揆修,址在文峰桥南;头笔尾笔为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知县恒琛修,址在官桥垴、沙帽山。塔高均五丈余,峭岸挺拔,互为呼应。三塔既成,陆城地方科举昌隆,文运兴盛,学者辈出,才俊频临。文化革命中,三管笔惨遭摧毁。值陆城文笔塔重建落成,绍介其源流,简述其经过。勒石记之,以告来者。老人们说,三杆笔在宜都县城(当时叫城关镇)南面的高岗上。头笔旁是城关到枝城的大路,有官桥;中笔旁是城关到许家店的大路,有文峰桥;尾笔旁是城关到车家店的大路,有老女桥。“三杆笔”曾经高高耸立在宜都城南的高岗上。如今头笔、中笔和尾笔都被改作了村名社区名,分别叫作红光大队、红旗大队、红强大队,文革中三队摧毁了三笔。后建文峰塔。
======================
宜都古镇。古镇是水府庙、燕子岩、新街、桥河,均在清江河边。水府庙全长130米,均宽3米,踏步式台阶路面,系该镇主要居民区之一。燕子岩在清江居委会驻地东北100米,北自清江河边往南接西正街。全长80米,均宽4米,系该镇主要居民区之一。新街在胜利居委会驻地西北100米,从清江河边往南接西正街。全长135米,均宽2.6米。系该镇主要居民区之一。桥河在胜利居委会驻地北100米,由北往南自清江码头沿踏步式台阶接西正街,系该镇主要居民区之一。现在的古镇基本是明晚期到清晚期的建筑形式,现在居住的人口已经不足千户人家,常住的也基本是老人,有的年轻人已经在古屋基础上盖起了现代楼房。
======================
合江亭、合江门楼
据史籍记载,宜都“合江”之名最早见之唐代。清同治四年版《宜都县志》载:“合江亭,在县北滨江,唐建,后圯。元大德四年,知县谭文德重建。嘉靖中,知县陶师文重修。亭名合江者,以清江至此会大江也。”
清康熙三十六年版《宜都县志》载:“乙未(1475年),知县王浚增建门楼……嘉靖壬午(1522年),知县叶质重建合江门楼。”
由上可知,合江亭最早建于唐代(公元618年至917年),合江门楼最早建于明成化乙未年(1475年)。
======================
清康熙版《宜都县志》载:“一览楼,在本县廨后,元大德四年(1300年),知县谭文德建,后圯。嘉靖戊申年,知县陶师文重建,今又废。”按康熙版《宜都县志》宜都县城示意图的标示,当时县衙在临川门(今清江边陆城交通分局处)附近,据此标示,一览楼应在县衙与临江城墙之间。
宜都古称岩邑,县城位于清江右岸层岩之上。由于一览楼所处地势较高,临江面水,楼名取“一览无余”之意。明弘治版《夷陵州志》载:“与合江亭相邻。元大德间知县谭文德因目其胜,建楼于上,以为政暇游览之所,故名。”
明代万历四年宜都知县进士许梦雄《登一览楼》诗:“百雉连云万灶烟,陆城楼阁隐中天。弦歌夜月高斋回,鼓吹春风别墅传。莫见渔舟行树杪,渐看马脊变桑田。登临无限江湖思,一啸南冠又两年。”
明代宜都训导韩守一《咏一览楼》诗:“层台飞构壮宜都,云影天光入画图。千里莺花连陇蜀,一江风月接荆吴。烟霏山色时浓淡,雨杂滩声自有无。几度凭栏倍惆怅,白云飞处寸心孤。”
======================
宜都城区还建有文昌阁、尊经阁。
======================
宜都县原名夷道。江陵张家山第247号汉墓出土的竹简《奏谳书》记载,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已有“夷道”县名。
清同治版《宜都县志》:“《汉书·百官表》: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蛮夷曰道,道即县。”并云夷道地名的由来有两说:一说见之《水经注》“汉武帝伐西南夷,路由此出,故曰夷道矣”;“一说夷水(清江)所经曰夷道”。
宜都地名的起始时间。是杨守敬《水经注疏》称:“魏武平荆州,分南郡枝江以西为临江郡,建安十四(原误五)年,刘备改为宜都郡。”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设宜都郡的结论,是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搜阅史料,反复考证的结果,并指出了史书中“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先主改曰宜都郡”的史误。
据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谭其骧等学者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记载:宜都郡始设时,郡治在夷道。另据《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载:宜都郡首任太守为张飞。
关于夷道改名为宜都县的时间,杨守敬《水经注疏》引《太平寰宇记》载:“陈天嘉元年(560年),于汉夷道县城东,置宜都县。”
宜都地名的含义。宜都地理位置重要,“宜于建都”。认为宜都地处楚蜀咽喉,当荆益要冲,古称楚之西塞、西楚门户,乃兵家必争之古战场。刘备占领了此地,西上可打开入川的大门,开拓益州根据地;东进可作荆州的后援,与孙权结好。同时,刘备取“宜于建都”之意、“吉祥颂美”之称,“也有预祝西取益州,出师大捷的意味”。
======================
今陆城粮食职工学校所在地,很早以前是一座庙,叫“水浮庙”和“水府庙”,是楠木岭人从清江过渡到三江河的唯一渡口。宜都地方官和人民为纪念老和尚和汪联,就在栅子口建了一座庙,取名为“水浮庙”。大清三十六年重建时,改名“水府庙”。
======================
在陆城街道办事处轮船码头(原洋码头)右侧,原有一道用石条和石柱砌成的石门,名曰:“合江门”
======================
七星山和犀牛望月。
在红花套镇渔洋溪村内,有一座大山叫犀牛山,该山有头有尾,还有个牵牛桩。这座山的南山边有与它差不多大小的七个山头,山壁有明崖,远远望去,就像一轮明月,人们传说叫犀牛望月,在今红花套镇杨家畈村蔡家冲内。七仙女顿时化成一座座小山包,七个小山包排列在荆门山的两边,叫七星山。
======================
陆逊广场争议。
陆逊(183-245)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历任东吴大都督、丞相。吴大帝孙权兄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于公元222年率军与入侵东吴的刘备军作战,以火攻大破之。后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至今苏州有地名陆墓。
三国蜀国有:徐州、荆州、益州。江夏属徐州。荆州四郡为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长沙郡。衡阳郡处蜀吴之间,为缓冲地带。
宜都郡属于蜀国。吕蒙率军攻打公安、江陵。陆逊则长驱直入,十一月,陆逊率军直下荆州公安、南郡,被孙权任命为宜都太守,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宜都太守樊友弃城而逃,其它据点长吏和蛮夷酋长都望风而降。
东汉建安十五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今湖北宜都市陆城,辖夷道、西陵、佷山三县。三国时期,宜都郡属蜀荆州,辖秭归、西陵、夷道、佷山四县。
======================
王畈老屋棚村古朴树。
在宜都市王家畈乡老屋棚村四组原五宜路旁,有一棵巨大的古朴树,已有600多岁,高20多米、四五人才能合抱。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正统13年间,曹澄公率家人乘舟至宜都,随身带着一棵朴树苗。行至王家畈老屋棚时,树苗落地生根,遂在此落籍。
古朴树干上挂着一块“西川朴”三个大字的命名牌。树干底部嵌着一块立于乾隆十四年的石碑,形成 “朴树口中碑”奇观。碑面阴刻的楷书268个字依稀可见。
在古朴树上筑巢栖身、繁殖的白鹤及其它鸟类最多时达数千只。十多年前树干下部已成空心,近些年来,竟然从空心上部长出一粗壮之根将空心填了个严严实实。
两年前宜都市政府挂起一块“国家一级保护古树”保护牌,今年初有关部门又组织人筑起了一道近20米长的石墙,并明确专人看管。
据查,立此碑时曹廷杰尚未出生,但曹廷杰是老屋棚曹氏后人却是事实。
西川朴树,树冠圆满宽广,树阴浓郁,是理想的庭阴树和行道树的树种,茎皮和果实是造纸、人造棉和做润滑油的原料,根、皮、叶制药对消肿止痛、解毒散热、医治腰痛及漆疮等特有效果。
======================
宜都梆鼓。
俗称“梆鼓子”,是湖北地方曲艺品种之一。
宜都梆鼓源于鄂西的宜都,是在当地民间薅草锣的基础上,吸引了民间吹打之所长,逐步发展演变而成的一个新的曲艺品种,该市各地普遍流传,人民喜听乐唱。
尤以王畈、姚店、红花、王池等地最为流行。
据宜都县志(1990年版)记载,1958年,姚店人民公社山河管理区青山大队第八生产队的社员、民间艺人彭海洲,根据民间流传的“薅草锣鼓”,改编成文艺节目《跃进锣鼓》,在群众中演出后,受到欢迎和好评。
======================
好了道士。
同治版《宜都县志》:好了道士,不知何许人也。深目巨鼻,面多疣。善为幻术。正德间(1506—1521年)常往来宜都山中,人叩其姓氏不答,诘之不已,但笑曰:“好了”,人以故呼为“好了道士”。常过酒家索酒,酒人执瓮与之,道士取瓮置空中不坠,以口承瓮立饮之尽,笑谢而去。又常过陶者家,陶者见其貌寝,笑之。道士曰,善视而陶,陶勿作塌裂声,趋视则器自相撞击成齑粉矣。居无何。里中大疫,道士披发仗剑诣诸疫者家,挥剑诵咒,已大呼曰:速去、速去,勿扰我里,一方遂安。道士亦自是杳矣!
======================
宜都内人。
唐诗人李商隐散文《宜都内人传》:
武後篡既久,颇放纵,耽内习,不敬宗庙,四方日有叛逆,防豫不暇。时宜都内人以唾壶进,思有以谏者。後坐帷下,倚檀几,与语,问四方事。宜都内人曰:“大家知古女卑於男耶?”後曰:“知。”内人曰:“古有女娲,亦不正是天子,佐伏羲理九州耳。後世娘姥,有越出房阁断天下事者,皆不得其正。多是辅昏主,不然抱小儿。独大家革天姓,改去钗钏,袭服冠冕,符瑞日至,大臣不敢动,真天子也。然今者内之弄臣狎人,朝夕进御者,久未屏去,妾疑此未当天意。”後曰: “何?”内人曰:“女阴也,男阳也。阳尊而阴卑,虽大家以阴事主天,然宜体取刚亢明烈以消群阳,阳消然後阴得志也。今狎弄日至,处大家夫宫尊位,其势阴求阳也。阳胜而阴亦微,不可久也。大家始今日能屏去男妾,独立天下,则阳之刚亢明烈可有矣。如是过万万岁,男子益削,女子益专,妾之愿在此。”後虽不能尽用,然即日下令诛作明堂者。
不管是不是听了“宜都内人”的话,武则天把她的首席男宠薛怀义给杀了。而司马光以为“此盖文士寓言”,并不足信。他认为“僧怀义益骄恣,太后恶之。既焚明堂,心不自安,言多不順;太后密选宮人有力者百余人以防之。壬子,执之于瑶光殿前树下,使建昌王武攸宁帅壮士殴杀之”。
======================
清江一桥。该桥位于清江下游与长江汇合处,南接陆城燕子岩,北搭清江嘴,于日建成通车,全桥长370.85米,行车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米。由于交通量增加,超重车辆行驶,全桥固定支座垫石普遍损坏,2001年9月底禁止车辆通行。
清江大桥是座战备桥。30多年前,陆城清江河口仅有几只小木船摆渡,遇浓雾和洪峰,便中断了交通。2号、3号桥墩久攻不下。大桥局三处帮助拿下2号桥墩。为了抢建3号墩制作直径18米、高5米的焊接钢板围堰,县里抽调5000多人日夜填石筑岛,完成砂石料2000多立方米。不料,钢板围堰被提前到来汛期冲垮了。
指挥部决定土法上马,制定了沉井基础方案,县委发出了打好围堰填岛,抢修3号桥墩人民战争的号召,全县各条战线闻风而动,填筑砂石9000多立方米,在江中筑起了600多平方米的“小岛”。
======================
清江二桥。该桥位于陆城城效,于日建成通车。
======================
高坝洲大桥。该桥位于高坝洲电站下500米,主要为电站建设服务。
======================
陆城的排污沟,最后汇入长江
八字桥、官桥,沿着这条沟继续往下,就会到老女桥
老女桥位于党校旁
======================
宜都搪瓷厂。当年搪瓷厂在湖北省一共只有四家,其他三家分别在武汉、黄石和襄樊。
======================
新老礼堂。
新礼堂即现工人文化宫对面这栋建筑,一直由政府行管科管理,是市里召开大会的场所。只是放电影时(电影公司租用)称城河电影院。
老礼堂现已不存在。原为上世纪县楚剧团演出场所,80年代-90年代初放电影和县里开大会场所(新礼堂修建前)。90年代中期老礼堂撤除后,在原址上修建了现在的宜都剧场。
======================
陆逊广场。以前本是宜都毛巾三厂。
======================
宜都有一条路,据说是日本人出钱修的,大家知道这事不?
标准答案:陆杨路就是从陆城城区(尾笔砖厂这里)到龙窝(杨守敬墓地所在的村)
======================
城南中笔岭上,还有陆逊陵墓。
======================
三江口。陆城面临长江、清江、渔洋河汇合处,背靠远山,犹如画屏,近临三江,波涛滚滚。历代诗人墨客常泊舟三江口,观赏秀丽的景色。清人罗宏备《泊白陆城》诗云:“素浪云云转,危矶曲曲通;山城栖落日,渔网猎江风。照水春衣薄,移灯晚肆红;暮情非一绪,沉醉小桥东。”
======================
陆城八景。
弃轮登岸,泞立轮船埠头,远处山峦叠翠;近处吁陌纵横;晨起朝霞映山峦,傍晚落日染红山顶。
从轮船码头沿清江而上,过望江楼,观看江面,江水翻腾,漩流湍急。
观赏碧水回澜后,回眸西望,清江大桥似一条彩虹横跨江上。远处蓝天湛湛,近处洪水滔滔。古时陆城有三义、太平二桥,位于西门外桥河,桥头有关羽、张飞两庙对峙,庙前各有石狮一对,称“桥对桥,庙对庙,狮子对着狮子笑”,后修街拆毁。今以清江大桥补上这一景。今人武蓓有诗赞云:“极目碧波云水长,山含落日紫橙黄。一桥飞架胭脂染,恰似彩虹落清江。”
隆冬时节,大雪过后,步上清江桥头,极目西眺,山峦雪片飘积,村野白雾茫茫,群峰弥漫在雪的海洋里。
城南仙女庙,山岭横峙,犹如画屏,雨天望去,雨丝如垂帘,烟雾缭绕,浮在画屏上,银光闪闪。刘显功诗:“顷倒天河院翠薇,群山雨日认依稀,铁座不染心常静,乎卜面青彩点素衣。”
长江水涨时,清江水面平稳,如反光的玉镜。鸟瞰江面,蓝夭白云,皆入镜中。微风吹拂,泛起涟漪。
拧立江畔,观赏江景,扬子江上,水天一色。江风阵阵,风里扬帆。显功的诗赞云:“昏黄暮色灌江天,高下风帆沙外船,千里征途吹不灵,斜阳影里望炊烟。&
长江、清江汇合处,沿江夜晚泊船,帆褚林立,袖护相接,灯火如同繁星,映红江面。远处飘浮的渔船,船舷渔灯,似明珠闪烁,撒在江上,水乡佳境,静中有动。
======================
江南宁阳会馆
从陆城繁华的街道走向一个幽静的小巷——向家巷,巷内有一栋高大古老的砖瓦房,原为江南宁阳会馆,它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宜都县委机关所在地。
日宜都驻军发动叛变,制造了“宜都五八惨案”,县委五位负责人罗克强、胡敌、江崇本、罗光翟、熊慕弼牺牲。1953年,宜昌市首任市长刘真回乡参观作诗缅怀五位烈士:“碧水回澜依然在,古城楼谍不可寻。清江桥头归白首。不思二陆思五英。”
四面高大的墙壁,仍是昔日风貌,江南宁阳会馆的石碑,至今完好。
======================
烈士公园。陆城南行5公里,公路旁有一排红墙黑瓦,古色古香的围墙,这就是烈士公园。沿山径拾级而上便到园中,高大的烈士纪念塔耸立眼前。上面有毛泽东手书体“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塔的两侧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原武汉军区司令员张才千的题词。烈士塔后壁,镌刻着碑文,记述着烈士事迹。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直至解放战争时期,宜都先后牺牲100余人。站立烈士公园的山顶,陆城全景尽收眼底。
======================
荆门山下,有后梁所建安蜀城遗址,近处有安蜀洞。又名兵洞。
安蜀洞在风景秀丽的兵洞湾,背靠山峦,面对长江,从江边寻踪,一公里即到。洞口高两丈余,两块巨石,似两扇大门微闭,门缝仅能容一人侧身而入。进洞后,逐渐宽敞,行十余步,有一泉水汇成的深潭,长三丈余,宽丈余,深数丈,清澈见底,潭水常年不竭,洞口微风吹入,泛起涟漪,阳光从洞门斜照,水面似玉镜反射,波光闪闪。越过水潭,洞中开豁,遍布钟乳石,形态各肖。
洞内最高处高十余丈,长六十余丈,宽敞的大厅,高高的拱顶,岩石柱撑,大小石柱排列,犬牙交错,长短不一。大厅可容千余人,为昔日藏兵器和避兵之处。
沿洞中曲径前行,有三层岩室,逐步登高。穿层岩,过洞穴,由北向南行,忽而一道刺眼的阳光从天窗而入,洞窟渐亮,这是人们称为的天洞,它是安蜀洞的后门。循光线攀登,慢慢步出南面洞口。出洞口要涉一长长的水渠,泉水哗哗,渠中长满各种植物,四季常青,尤以万年青最著。
涉过水渠缓步登上山顶,仿佛从神仙洞走入凡尘,心胸开阔。
======================
  从陆城乘车,经红花套到风景区大溪水库。大溪古称“富金溪”,富饶金色的溪。车到溪口便见青山掩映下一条金色长长溪流,涂涂颐泻下来。两岸山势陡峭,河床狭窄,弯弯环环,流水湛湛,绕山而转。由砾石山组成一个个羊肠式的“之”字,暗色的石头,闪亮的涡流,名为“二十四道脚不干”。
  溯溪而上,走到中游的竹山坡,两边高山遍布翠竹林,丘陵栽满柑桔树。在竹山坡下,两山之间,耸立一座高大的浆砌块石双曲拱坝,似长虹高悬空中。高四十余米,宽六米多,长二百多米的大坝,采用传统技术,全用条石灌浆砌成,巧夺天工,别具一格,尤为壮观。
  水库碧波激淞,一望无垠,有小船驶往山村。库区建有楼台亭廓,古朴典雅。驾小舟游览库区,四周山青,红果满山,天空,明净,水中鱼虾,浪拍小舟,令人陶醉。
  弃舟登临坝上,俯观富金溪,千曲百转,微风拂面,金稻飘香,美景尽收眼底。
======================
  沿渔洋河西上,经聂家河镇,到达左岸的尖峰岭。抬头望去,半山腰影影绰绰有一古洞,它就是闻名遐迩约潮音洞。明末谢姓人曾在洞中避兵,又名谢家洞。潮音洞,上有旱洞,下有水洞,早洞观景赏奇,水洞划船荡舟。两洞皆悬在山腰,却不相连。闻名世界的江苏宜兴善卷洞。洞中也能荡舟,只是在一个洞中,象潮音洞旱水两洞相依,实属罕见。
  游旱洞,从山脚缘弯弯曲曲的石级攀登,虽路窄坡陡,然绿荫蔽月,幽深寂静。越近400级石阶,达尖峰岭山腰,在荆棘杂竹的环绕下,出现洞口。进洞为高三丈许、宽丈余的前厅。厅右壁上镌刻有“古潮音”三字,劲健有力,为清末邑中书法家谢必坤所书。厅内有一神龛,为古人祭祀之处,香火虽断,香沪犹存。两壁状如浮雕华灯的钟乳石把前厅装扮得甚为典雅。
  过前厅顺缓坡下行,步入宽敞的正厅,高大宏伟,开阔若宫殿。洞顶成拱形,高十余丈,长二十余丈,由窄渐宽,宽处十丈许,洞壁有“谢家避难之洞”的石刻,一旁有古人发现和游览潮音洞的诗文、游记碑刻,楷、行、隶、篆书均有,尤以篆书雅婿秀润,出自书法名家之手。厅内玉柱、石笋。为多年水滴凝结的钟乳,似雕凿而成,蔚为壮观。厅中耸立一高大的钟乳石凝结的丰收垛,垛上端如塔,高达洞顶,似接非接,顶天立地,围园十数丈,拧立仔细观察,便见上面挂-满状如金稻、银棉、红果、菜蔬的丰收果实。用手敲击石垛,咚咚有声,锵若鸣琴,并闻涛声涂棕,潮音可能由此而得名。
缘洞穴攀石而进,到达后厅。后厅虽小于正厅,仍宽长十数丈,钟乳石千姿百态。沿后厅循险径而入,洞中有一潭,深不见底,潭上耸立高高的楼台,传为前人避难所居。过此即入洞底,拆回出洞,顺坡下行,可达水洞。
  游水洞,要从电站蓄水池堤坝而进。水洞瀑布常年不断,故在此建电站,此乃宜都第一个水力发电站,后工业发展,电站迁走。经水池堤坝,直达洞口。洞内有小舟,用竹竿撑行,在山上乘舟游览,真是别有一番情趣。从洞口登舟前行,便见光亮由洞口射入,与洞内灯光相映,水中波光闪烁,泛起五彩涟漪。洞顶和两壁的大大小小钟乳石组成壁画,倒影映入水中,若隐若现,洞壁珠泉垂滴,落水有声,岩影泉声,交相辉映。
  轻舟缓行,深入洞后,溪水尽头,出现一宽大的土台,俗称大戏台。台前有石埠,舍舟登埠,步上大戏台,抬眼望去,远处有山梁,似有无数人物往来。台前有一天池,站立池边,观赏一种白色小鱼,只有山中水洞才有此珍奇之鱼。说珍奇,在水洞中还有一种棕褐色、头宽扁、皮肤光滑、有四肢的大织,因叫声似小孩啼哭,又名“娃娃鱼”。
======================
炳炎森林公园
“炳炎森林公园”座落在松木坪镇江家湾丛林密布的山岗上,是一座夭然植物园。公园以解故军上将贺炳炎命名,贺的出生地就在森林公园旁。园内正在筹建“贺炳炎纪念馆”,由聂荣臻元帅题字,廖汉生、王汉斌副委员长等为纪念馆题词,还有全国著名书画家的书画。
穿过大片的森林,走到公园中间,有一新建的学校,耸立在山岗上,也是以贺炳炎命名的,称“炳炎小学”。登上学校二楼,泞立走廊上,远眺公园胜景,尽收眼底。一望无垠的林海,两边茶树环绕;园中建筑,掩隐在丛林之中,粉白色的墙壁,在阳光下反射出粉红的色彩;放眼开去,梯田层层。早晨登上此楼,观看朝阳升起,霞光把整个森林染成金黄色。
======================
从洋溪镇驱车南行在青翠的山坡中3公里,在公路边一座小山峰半腰,有寿星洞。步入洞口迎面有一慈颜修髯的大寿星拱手迎接客人。此洞在闻名的明月寺附近,又名明月洞,古人常进洞避兵,群众称之为兵洞。
离开公路,踏着松软的草地,缘缓坡上攀,行二百余米即到洞口。进洞顺坡而下,进入门厅,正面就看见笑容可掬的大寿星,洞顶和四壁悬垂的钟乳石,游人在此拜渴寿星,祈祷家人长寿。
顺寿星右侧过门厅过巷道进正厅,到后厅,整个洞犹如一座三进的庞大建筑,洞内遍布钟乳石,姿态各异。
======================
云台观和张守清
作者:鬼谷子(崔吉才道长)
宜都云台观属清微派祖庭,位于湖北省宜都市松木坪镇双井寺,迄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云台山山形如台,高约百米,阔四余里,是元朝武当道人张守清的出生地。张守清得道羽化成仙,弟子们在其出生圣地修建清微派祖庭云台观。
张守清(),名洞困,号峡叟。幼习儒业,做过吏员。
元始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入武当山拜大师鲁大宥(号洞云)为师,修炼金丹大道,后又拜清微派传人叶云莱、刘道明、张道贵为师,尽得秘传。
皇庆元年皇太后召张守清来京祷雨。张守清三次祷雨皆有灵验,结识了一批京师文豪和道教名人,并结为挚友,大力宣传武当。
延祜元年(1314年),仁宗下旨宣授张守清为“体玄妙应太和真人”, 是武当道士所得的最高封号。
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85岁高龄的张守清出游江西龙虎山,并收该山道士汪道一为徒,授以“金丹雷霆秘诀”。
后退隐于武当天柱峰西南清微妙化岩,精修上道,素行蜕去。
张守清守武当山五十多年,作出极大贡献:
一、垦田修路,创建宫观
垦田。张守清率领道众“躬执耕爨,垦山凿谷,种粟为食”,并延续为传统。史载张守清“垦田数百顷”。
修路。张守清“维率其徒简荟翳,驱鸟兽,通道东至山趾绞口,七十里至紫霄宫,五里至南岩。南岩北下三十里至五龙宫,又四十里抵山趾蒿口。”成为有名的东、西神道。
修建宫观。根据文献记载:公元1291年,武当山有宫观5处(五龙宫、紫霄宫、佑圣观、王母宫、云霞观),祠庙庵堂2处(榔梅仙翁祠、自然庵)。公元年,增加以下道教建筑:宫观5处(天一真庆宫、延长宫、紫虚宫、太常府即太常观、元和迁校府即元和观),庙庵殿堂30处(包括三清殿、冲虚庵、威烈王庙、黑虎祠、诵经堂等)。公元1291年以前五龙观改“观”为“宫”、云霞观重修,为张守清入山后所为。上述增加的道教建筑,则完全是张守清和其弟子们的功劳。
天一真庆宫。“南岩的景致紫霄的杉”,在武当山三十六岩之中,南岩最美,相传为玄帝居住和得道成仙之地。天一真庆宫就在该岩岩腰上。至元二十二年农历三月三日,玄武大帝诞生之日,天一真庆宫奠基,“士女会者数万,金帛之施,云委川赴”,建成后“高堂飞阁,疱库寮次,既岩且备。炫晃丹碧,掺辐云汉。像设端伟,钟鼓壮亮。引以石径,荫以杉松”。元延桔元年《上天眷命皇帝圣旨》“登万仞之层巅,构千间之大厦”。仁宗皇帝生日和玄武神同为农历三月三日,天一真庆宫变为历任皇帝告天祝寿的场所。皇庆二年仁宗赐宫额“天一真庆万寿宫”,后加赐宫额日“大天一真庆万寿官”,又委派当朝三元老来到武当,由程钜夫为“元赐武当山大天一真庆万寿宫碑”撰写碑文,由赵盂颓为该碑文篆书,由赵世延为“大天一真庆万寿宫”篆书宫额。
二、得清微正一道法,吸取各派之长,创建武当道教本山派
据程钜夫撰《元赐武当山大天一真庆万寿宫碑》碑文记载,至元二十一年张守清来到武当拜鲁大宥为师,“大宥欣然日:‘吾待子久矣’即授道要。”
又拜清微派传人叶云莱、刘道明(号洞阳)、张道贵(号云岩)为师。
《大岳太和山志》张守清小传称“其云莱、洞阳、云岩三师之道,尽得秘传”、“清微、正一、先天、后天,靡不精通。以道一贯,十方畈响。四海流传,独冠武当”。
张道贵小传称“门下嗣法者二百余人,惟张洞困得其奥旨。”
《历世真仙体道鉴续编》黄雷困(叶云莱、刘道明的师傅)小传称“其所度弟子皆立石题名。立石之前者三十人,立石之后者五人而已。前者各得一法,后者尽得其传,如武当洞困张真人,化行四海,独露孤峰,其道则多行于北。”
以上记载反映三位高道的最好传承弟子同为张守清。
除了精通清微、正一道法之外,在张守清全真派的很多精髓。这是因为:张守清的师傅鲁大宥虽属符篆派大师,曾“渡河访道清河真人(全真执教尹志平)”;张守清的师傅张道贵,早年拜汪真常为师,汪真属全真派。
因而张守清同为清微、正一、全真三大派的传人,使得他能正确处理武当各派别间的关系,从而取得了共同认可。
延祐元年(1314年),仁宗皇帝宣授张守清为“体玄妙应太和真人”,是武当道士所得的最高封号,标志着“以武当山为本山,以崇奉皇帝为主要特征,以清微道法为主,兼容其他派别”的新武当派的正式形成,此后张守清奉旨管理教门公事,各派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武当道教史略》称张守清“广收第子,门徒多达四千人”。
三、宣传武当
史载张守清曾有四次京师之行,取得了皇室的信任:
至大三年(1310年),皇太后弘吉刺氏答己 “谴使命建金篆醮”,召张守清进京为武宗皇帝祈寿。随后“皇庆元年春三月,京师不雨,遍走群望不雨。诏武当道士张守清祷雨及雨。明年春不雨,祷而雨。夏又不雨,又祷又雨。既沾既渥,仍大有秋。两宫大乐。”
在此其间,张守清和京师的著名文人和道教首领结为挚友。
《启圣嘉庆图》。张守清在来京之前,与其徒唐中一、刘中和编绘《启圣嘉庆图》,内容为《真武启圣记》记录的玄武修道显应事迹、元初高梁河龟蛇瑞应、武当七十二峰。张守清请京师七位人士作序,分别是道教宗师吴全御、张舆才、赵炜,著名文人赵孟频、虞集、鲍思义、张仲寿。
张守清自京师返回武当山时,文人挚友写下送行之诗。
元代诗文四大家之一、翰林院编修范椁作长诗《送张炼师归武当山》一首;
九朝重臣赵世延作七言诗《赠张洞困祈雨诗》;
文坛奇才杨载作七律《寄武当山张真人》;
当朝元老程钜夫作五言诗《送武当张真人赴召祈雨南归》一首。
张守清回山以后,他的那些文坛友人又多次来到武当。
程钜夫来武当为《元赐武当山大天一真庆万寿官碑》撰写碑文,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为该碑文篆书,赵世延为“大天一真庆万寿宫碑”撰写篆额。
元代著名诗文家、集贤学士揭傒斯为《敕赐武当山大五龙灵应万寿宫碑》、《大五龙灵应万寿宫瑞应碑》撰写碑文,在武当山留下七律《题太子岩》。
著名诗人虞集在武当山作《真武像赞》、《题紫霄宫外杨外吏梅雪斋》二首。
著名地理学家朱思本撰《武当赋》和《登武当山大顶记》各一篇。
元代文人黄浯、郭翼、王士熙等,都留下了诗作。
自后香火日盛,与天师道本山—龙虎山齐名。
======================
贺炳炎将军将军的故居地。
位于江家湾以东约5里,海拔520米,是宜都、松滋两市的界山,整个山头及明代建于山顶的栖云寺均属宜都地界(今属江家湾村3组)。
诰赐山主峰海拔520米,方圆约5公里,山上曾有“栖云寺” 庙宇。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寺内留下墨宝“栖云禅寺”,而得名“诰赐山”,每天朝圣进香者达千人
山上遍布栎树。栎树材质密实坚固,制作铁道枕木、高级夹板、烧制木炭,有“除了栎柴无好火,除了郎舅无好亲”之说,果实还能制成“橡子豆腐”,歇后语“橡子打豆腐—不包。”比喻办事不打保票之意。
爬到顶峰,共有四个磴(层)。一层比一层陡峭难爬。山上还有战壕,是国民党军队修建的,壕沟深宽各约一米左右,沿着诰赐山环绕一周,人们还时常在壕沟里和附近山坡上捡到子弹壳。
山上有一处两三亩的平地,布满了混凝土碎块,原来松木坪电厂在这里架设了卫视转播塔。如今转播塔已拆除。
还有一个山顶养鸡场,约有几千只雏鸡在地上刨虫觅食。这里原来办过黄姜种植场。
诰赐山上后来还建有一座庙,称为“新庙”。 “新庙”故址是山顶较为开阔的平地,庙宇不存。旧址上散布野猪啃剩的玉米棒子、红苕。
栖云寺又称老庙。荒田里,几道石砌残壁,一些断砖破瓦散布在留有“野猪杰作”的田垅上,田埂上还躺着几个大石柱础,柱础上隐约可见各式精美的花纹图案。老庙原有呈品字形三口井,有一口井已被填后改成了农田,现还有两个呈长方形的袖珍泉水井,泉水清澈透凉。
北望,长江宛如一条银链,若隐若现;东视,北河水库、南河水库波光鳞鳞,焦枝铁路列车轰鸣;南山脚下,洛河潺潺,稻浪千重,沙刘公路如织;西边,山镇秀美,城乡两旺。半山腰的小水库如同一面镜子,镶嵌在农家小屋、茂林修竹中。
下山途中,突兀立着两块叠加一起的庞然巨石,当地人称为“垛岩”。巨石上面平展如桌,可以围坐几十个人。
诰赐山上还有一个著名的景点“滚钟坡”。据说曾有一古钟从此处滚落山下。山坡上的茅草长势向山下倒长。山林小径间时不时冒出一座座旧屋场,屋场上孤单单地立着几堵黄土墙。
======================
陆城饮食业
清末民初,在陆城城内四牌坊街口,有张正福经营的“正福美味斋”筵席馆,有师徒十余人,特别讲究质量及服务态度,店主本人对制作各样烹饪菜肴有较高的技艺,除制作燕窝鱼翅、海味等高级菜肴外,并有独具一格的“烧方”技巧:取料的猪羊牛肉皆为大块,家野禽则为整体,洗净后以独门配方加佐料进行腌制,然后取出上瓮灶以温炭火慢慢热炕直至熟透,切割装盘上席,席间依顾客所喜配放调料,其色香味俱佳,在陆城较有名气,生意红火居全行业之首。民国7年宜都县知事彭懋修调至麻城县任职时,将张正福聘任该县署作厨师,可见其技艺不凡。陆城店中由其徒吴传富继续经营,吴后来到“品香园”酒楼帮工任掌作师傅,人称“吴八爷”,在“品香园”工作30余年。张正福之女张大姑,师承父艺,功底深厚,常年来往于上海、武汉沿江城市,专门给大户商贾制作筵席。
抗日战争前,陆城有了55家:
1、筵席餐馆8家:品香园、陈正盛、杨发兴、望梅、杜长义、宜春楼、仙鹤、琼芳、各店从业人员一般6至10余人,生意好时雇请达20人以上。80年代,宜都饭店楼下对外营业的餐馆就叫品香园。
2、酒菜馆10家,主要接待零星客人及两三桌筵席,出名的有义和园、三义园、汪新记等。一般规模较小,店主操作雇请几人帮助。
3、特色风味餐馆1家,即清真馆,由甘肃宁夏回族人在陆城城内经营牛羊肉制品、手拉面、及各种素食。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应该记得有个叫“罗汉”的老人吧,经常提着篮子卖油货的,好像就是回民馆子滴!回民馆子就在聚春的斜对面。
4、饭馆2家:通大顺、童继铭,服务对象主要为一般过往山客、赶集农民,以米饭、小菜及价格便宜的小炒菜为主。
5、小食馆23家:其中兼营茶馆者16家,以油货、锅块、烧饼、包子、鱼鳞糕(馒头)为主要品种。主要为市民及赶集农民、过往行人服务,如卢达五在中山公园(原为卢园)经营的小食馆、东正街陈正秀经营的“杨贵记”豆皮店,最吸引顾客。
6、特色风味小食5家:王清林的北方水饺、绿豆元子和葱烧大饼,姜味春的下江元子、半开天的千层饼、王洪云的糯米马蹄糕和牛肉干、李福成的桂花汤圆伏汁酒。
7、小食挑担及摊点6家:以挑担和每早晚临时摆摊(一般有固定地点)供应包面、豆皮、两面、卤菜、发糕、蒸儿糕、豆腐脑等小食品种,服务对象主要是职员、学生、小孩及各家晚上夜宵,走街串巷直至深夜。
品香园的羊肉汤包、五香豆干、白切羊肉、大年面等独具特色,其煨汤技术传媳不传女,自办酱园生产佐料外销,但特色佐料概不出售;
陈正秀的“杨婆豆皮”,其用料以三机米和绿豆各半,用水浸泡,去掉豆壳。磨成米浆,然后用大锅勺摊成直径60厘米的圆皮,厚度掌握在3毫米左右,以松针或刨叶猛火炕熟,黄而不焦,绵而不碎,色、香、味俱佳,为各家餐馆长年订货之处所,生意多年不衰;
西正街的“刘金记”小食店,店主刘礼金,以煎炕肉饼著名,制作时用面粉10斤、猪肉3斤,先使面粉发酵,后加入面碱揉搓均匀,肉食切成细丝,配以佐料酱油、豆瓣麦酱、伏汁甜酒、生姜、葱、花椒等调和成馅。擀面成条形,铺上肉丝馅,在卷成圆筒,擀筒成饼,放入平锅内煎炸,至八成熟取出,集中到平锅灶内围沿台阶上顺码,锅覆其上,待灶内余热自熟,待第二锅煎炸完时,第一锅已炕好,如此轮流制作,此饼清香扑鼻,酥脆可口,为市民争购之小食。
季狗子的羊肉汤包可与当年品香园媲美,就是就餐环境太那个了,你懂的。白切羊肉佐酒,嗯嗯,好!可街上好像没得做了。
90年代在南门口有一家专卖绿豆皮的,好像也没传下来,老板女婿就是我们单位的,说起来也只有咂嘴的份。
======================
桥河印象。
四五十年代,老陆城桥河,新街,燕子岩,佑聖观,水府庙都是本地乃至五峰鹤峰长阳等县的交通要道,没有公路,只有水运,来往商船装卸货物均由这几条街出入市中心,当然要数桥河街最繁华,凡商贾,达官贵人名级政要要行走在这仅一丈宽的窄狭小街,两边商铺馆子栈坊一家紧挨一家,石板路从入口一直铺到正街,江边有一对石狮张牙舞爪,河旁一些吊脚楼上开着茶馆酒肆,茶酒字黄色条旗在河风中摇曳,晩上在浑暗灯下听评书,拍楠馆,喝茶吃酒嗑瓜子,白天品茶听码头脚夫号子,沙宜班小货轮毎天两班迎送旅客,持续了好多年后被清江号替代。
======================
土地庙里剃头匠。
土地庙里剃头匠。宜都年逾七旬的老理发师黄强华、祝致忠口述。旧时剃头匠有两种,一是挑担剃头匠,一是土地庙里剃头匠。
挑担剃头匠是走街串巷,遊岗穿乡;有些师傅在街头巷尾也有相对固定的地点,或码头边,或大树下,或城门路口,或商铺阶沿,挑担椅子一摆,给过往行人剃头修面。不过那只能说是某带刀师傅常在那里,遇有炎夏烈日或寒风雨雪就做不成了。
土地庙里剃头匠。旧时剃头匠并没有铺面,而是将剃头的坐椅面盆刀剪毛刷安置于土地庙内一寓给人剃头。
老城土地庙。古代宜都老城內有城隍庙、广济寺和紫云观,但没有土地庙。明清时宜都老城从西门外往西南方向扩展,从紧俟西城墙的半边街到由桥河码头通往西正街的桥河街,又添了“门瞰清江”的新码头连通西正街的新街,以西正街为主干,城区再往西南扩展,又有了燕子岩,当道路和房屋延伸超过水府庙巷口,当局用木栅栏将城区西南边界处围住。晚清时西正街在水府庙上约50米木围栏处设有木栅栏门,俗称“栅子”。宜都七八百年间逐渐扩展,就有了自东往西的桥河口土地庙、向家巷土地庙、新街口土地庙、燕子岩土地庙等等。
土地庙祭祀。民间把土地神又叫土地菩萨或土地公公,当坊土地神保一方平安,管理山神水神树精花妖、和所有动植物精灵,甚至还承担冥府阴间神鬼与阳世种种关系的协调工作,老百姓对土地神的祭祀自来非常重视。据说土地公公的诞辰日是农历二月初二。百姓们在二月初二和其他节庆之日祭拜土地神,要在土地庙里的土地公公像前焚香化纸,许愿祈福,还要按照岁时和节令给土地神献祭。商人要贡“大三牲”(牛头、猪头、羊头),在家里也要拜祭献贡,称为“做迓”(或做牙)。农历二月二日做“头迓”,十二月十六日做“尾迓”;每到尾牙,商家老板会置办丰盛的“尾牙”盛宴犒劳大家。
剃头匠进驻土地庙。为了看护土地神的贡品,如“掛红三牲”,百姓们通同公议,请剃头匠师傅入住土地庙,要求在剃头匠师傅的监管下,土地庙里香火不断,每次祭献的贡品至少保留三天。三天后,祭献的贡品剃头匠师傅可以自己取食享用,也可做主馈赠他人。剃头匠师傅看管土地庙,土地庙也就成了剃头铺面。一般商贾百姓大多都是到土地庙里剃头修面。寺庙和尚是讲好米谷数量为代价,剃头匠定时日到寺院里为和尚们剃头,叫做“剃包头”;但庙里的住持方丈等级较高的僧人,则是自己前往土地庙剃头的。
剃头匠祝二麻子占驻桥河口土地庙。祝二麻子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宜都街上“名人”, 他活泼开朗,好交朋结友,从小就喜欢吹拉弹唱,一直是宜都街上的热闹人,龙灯、狮子、高跷、旱船等等年节灯会的各种“玩意儿”他样样能来,还会即兴编词,被大家推为“玩意儿”的“龙头”,而且连任多年。桥河口土地庙位于西正街最繁华地段,地处桥河码头通往西正街、老城县衙门的交通要冲,是年头四节香火最盛的土地庙,更有剃头匠祝二麻子,在旧时宜都城却具有很高的名望。
桥河口土地庙肉煎饼。到了五、六十年代,敬土地神的旧风早被剷除,祝二麻子也不知所踪,桥河口土地庙成了煎饼铺。说是煎饼,实为油炸肉饼;巴掌大的敷有一层芝麻的油炸面饼,包了将近一两的瘦肉,花椒面胡椒粉蜂蜜料酒和生粉等等佐料精配细调,先用小火焖炸,再滚油快速一燎起锅,那松软香酥。桥河口土地庙肉煎饼,当时宜都无人不晓,与宜都“品香园”的羊肉汤包、“和记”馆子的菊花鱼汤齐名。
======================
二八八厂和《追忆逝去的》。
湖北省宜都市乡油榨坪(原肖家冲)村。面积747亩。厂房及附属建筑:工厂生产工房,职工及单身宿舍、其它生活及服务用房建筑面积共计131131平方米,其中职工及单身宿舍建筑面积49031平方米、其它生活服务用房建筑19185平方米。
厂区有三个主要居住区,靠近厂大门的是二村口,中间的是四合院,最里面最远的是苏家湾。还有一所托儿所,一所小学,还有礼堂和露天电影院。二村口住宅区也分为三个片区,也有楼房。& &
从宜都转入224县道,在距离厂三公里处右转,就走上了那条通往288的唯一的小路。首先看到油库,厂大门通往宜都的道路在这里转弯和下坡。国营长江光学仪器厂的大门依然矗立,没有了招牌。大门右手边的大楼是82年之后盖的,上面还有几户留守人员居住。转弯后,前方山坡上依山而建的三排平房。门口每家都有一爿小菜园。这是一条长而平缓的下坡。远处三排房子。这是二村里面的一座小山包。上面有些巨石,奇形怪状。这里印象中是一个大的澡堂,现在没有了,可能拆掉了。医院“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依旧高悬。大门的立柱上,一侧仍能看到是“革命加拼命”,另一侧只能依稀看到“.... 学大庆”。医院已成了养鸡场。医院背面的居民楼。转过去就是学校。四合院居住区。小学校,标语口号依然清晰可见。托儿所,如今是一个小厂车间。大礼堂。礼堂旁边是食堂。礼堂外的露天电影院。办公楼全改成了养殖场,养鸡、养猪。理发店还在,照常营业。从这里通向苏家湾居住区。有山洞车间,不过现在都封了。俱往矣,群山中的288,山谷中还会再回荡大喇叭广播看电影的声音吗?感谢我的小学同学,湖北枝江市八一宾馆的刘总。
288厂,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直属企业,军工代号288厂,成立于1966年。研制出炮兵测距仪。1996年从宜都山区搬迁至武汉市盘龙城经济开发区,转型成为世界最大的民用枪瞄准镜生产企业,产销量均居世界第一。
288厂,238厂和388厂都在宜都,是第一批三线人。把一座座山挖空,有后来技校后面的山洞,宽到十米,深几千米,光学二十二车间的山洞,老机加三十一车间的山洞,是加工厂的主体部分,生产出军品炮兵测距仪,枪瞄仪。民品瞄准镜、复印机光学镜头。
&&里面住着五六千人。从以前的十一车间走到老三十一,顺着老路走到表面工房。十一车间几百人的工房,上百台设备规模,边上一部总装。老厂二十一和二十二车间只剩下主体,没有酒精的味道和磨玻璃的声音,这里曾经是二八八厂所有光学玻璃生产基地。老三十一曾经是军品加工基地,三个洞口成水平主向,,现在里面到处是积水。表面车间很多房子不成样子。往梯子岩这边,分别是办公大楼,老三十一总装车间,是最早的工具车间,铸造车间,还有机动车间和技校,道路两边几里路全是机动车间。
&&1996年,288厂从宜都到武汉,一千多户家庭,近五千人,房子建好一栋搬一栋,一共三十栋。所有设备全部检修,上漆,打包,库房上千吨财料,动用军车几千台次,边搬边按装边生产。
======================
五眼泉石雕工艺
历史上,宜都境内的衙门、庙宇、庵舍、祠堂等建筑所需石雕,大多取材于五眼泉,绝大部分碑刻也产于这里。大约在清同治年间就已工艺精湛。在建房方面,主要是门柱、门顶、石狮等;在葬坟方面,主要是包坟石和墓碑。邻县长阳的一个十分偏僻的深山老林中,有一个叫银家溪武家祠堂的地方,发现了一组由五眼泉的石匠刻制的古墓碑,其中一幅七厢碑立于光绪二十三年、一幅四组三牌立于光绪二十一年、一幅竹简槽立于同治三年。
现在还保存并使用着的桥梁有五眼泉弥水桥村的弥水桥,始建于同治年间年,中途曾经三次毁于山洪,最后一次修复时间是1957年。
七星台永安闸口修建于民国五年,现在仍然完好。
五眼泉石雕的工艺价值主要体现在碑刻和浮雕上:刀法精工细腻,气势恢宏古朴。最常见的刀法叫“荞麦棱”,碑刻中的基本刀法;另一种叫“竹简槽”,因为刻痕极似剖开的竹子而得名,刀法极为讲究。
======================
======================
七星台永安闸口
======================
(明)经世文
雨过天开带,风清雾散氛。
山蟹石气接,绣带簇珠文。
清江澄素练.曲水急湍流。
万古渊源理,观澜一夜收。
箫鼓彻江天,征帆挂暮烟。
奔腾如跃马,寻泊各争先。
阳回山谷暖,腊雪尚凝阴。
翠岫成琼岛,天工造化深。
村庄小小童,平坂常骑犊。
笛弄晚风轻,潇洒无拘束。
野浦泊渔航,黄昏灯火光。
恍疑星斗落,明灭奎五乡。
江城分夹岸,栈道架长虹。
过客停车望,人游闽苑中。
魄石瞰渔矶.差池燕子飞。
社来不知去,云水欲忘机。
晓山横目峙,署一点睛光。
一夜天河浣,银屏绚素妆。
春涛生巨浪,宝鉴一轮圆。
云影天光共,莹然景色妍。
——选自《宜都县志·文艺志·诗章》
(注)经世文,字汝章,临川(今属江西)人,明万历十九年(一五九二)任宜都知县。
======================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湖北宜都卷》
地名传说:
宜都陆城、龙窝宝塔、三杆笔、广济寺、云盖寺、莲花堰、八字桥、宋山、贵子桥、青林寺、塔坪桥、红花套、仙人桥、鄢家沱、丹阳、福星山、白水港、洋溪、明月寺、架锅山、望佛山、五童庙、高桥、清泉桥、过路滩、香客岩、谢家洞、望佛桥、观音桥、窝米岩、银丑溪、仙女洞、回龙寺、樟桂岭、兰家堰、白马溪桥、梁山、雷打坑、吴家高桥
动植物传说:、牛为什么吃稻草、母鸡为什么叫咯咯哒、乌龟断壳和乌龟改名、猫和狗的故事、后悔鸟、鹁鸪鸟、青蛙的来历、檀树为什么有一条黑心、樟树的传说、苞谷的传说、马齿苋、蛐蟮与太阳
历史人物故事:陆逊故事、私访、撇秤、义学堂、买药、巧治无赖、集蛙练武、涮刺棍、智断无头案、两锣锤打了个“保董”、汪莲故事、拜师学艺、用菜篮子挑水抢火、木排散架、木脚子打架、沙市面条、粗布袱子、比武抱了个媳妇子、打脱不如吓脱、较量、烧火弄饭的大师傅、智除棒老二、乡里乡亲、大义灭亲子、定皇排、惨遭暗算、杨守敬故事、夜读、习书、三百两银子一个“会”字、不吃官请、雪夜救学友、文不随俗、为三峡定名、清江溯源、游仕坡猜谜、机智人物故事、蔡二毛子的故事、摆掉臭钱就是狗、小两口戏耍老淫棍、驴子上楼,夜壶泡茶、把门看好、半边钱的官司、严三故事、盐菜好吃么、爷爷回来哒、“油”粪、好您的眼睛、这一全套只有八百钱、一句半、我不敢唬您、老虎卵子做的烟荷包、叫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到老房子倒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