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饭店开两年了为何没的到从政府部门到阿里发展的补贴

政府发给企业的补贴要开具什么发票呢?_百度知道
政府发给企业的补贴要开具什么发票呢?
我们企业近年效益不好,为保障职工的利益不受影响,我公司向政府部门申请了补贴,现要开票领取,不知应开何种票据,还请各位指教,万分感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政府发给企业的补贴,不属于营业税或增值税应税收入,所以不需要开具发票。你单位只要出具及加盖你单位公章的收款收据就可以了。
政府发给企业的补贴,不属于营业税或增值税应税收入,所以不需要开具发票。你单位只要出具及加盖你单位公章的收款收据就可以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只要不是发票,其他任何收据都行
这要看政府部门是如何规定,如果没特殊规定,“三联”收款收据应可以。
开个收据就可以了,放心开吧
看政府要求。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发票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日,在美国旧金山曾召开“费尔蒙特饭店会议”。相关转载非常多,但内容显然都是大同小异,不少人也质疑,这东西真假啊,造谣惑众?!闲话少说,上官网,这会议其实不叫费尔蒙特饭店会议,之所以叫这名,只是因为1995年那届是在这个饭店开的,根据网站,它的学名叫:State of the World Forum,译作世界现况论坛。
根据维普资讯里的“《世界现况论坛》告公众书”的摘要:  
“……原订于—14日在华盛顿特区希尔顿饭店召开的《世界现状论坛》将推迟到号至3月3号,议题是“动员起来,拯救文明:解决气候变化的十年计划”……”  
看起来,1995年-1999年只是这个论坛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他们的脚步没有停止。何新先生多年前的采访说过这个论坛很神秘,我想在当时,一个互联网还不发达的时代,的确很难了解到这个内幕,但现在,它就在我们面前了,对的历史介绍,里面写到:    The First Five Years:     The first State of the World Forum was held in San Francisco in October 1995 at the historic Fairmont Hotel in San Francisco where in 1945 the UN Charter was negotiated. Convened by Mikhail Gorbachev and fellow Co-Chairs Oscar Arias, Ruud Lubbers, Thabo Mbeke, George Schultz, Rigoberta Menchu Tum, Maurice Strong and Ted Turner, more than 500 innovative leaders from 50 nations came together.    Through 1999, the Forum convened its annual conferences in San Francisco to explore the multi-dimensionality of the ‘state of the world’. Major portions of these conferences have been broadcast to worldwide audiences through partnerships with CNN and BBC World Television.    各年份会议的资料都有一些存档,但确实没有1995年的,最早从96年开始。    
最开始找到的是这个网址:
http://www.worldforum.org/about/main.htm#  有可能是较老的版本,下面这个网址看起来比较新:http://www.worldforum.org/     这的确是个没有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论坛,除了论坛网站内容丰富以外,其他网上的资料并不多,我想我们国家肯定重视并研究着他们的进展,因为在与会者名单里也发现了中国人名,所以发帖的目的很简单,给一直广泛转载的这篇文章一个说法,确有其会。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Major portions of these conferences have been broadcast to worldwide audiences through partnerships with CNN and BBC World Television.  ===========================================  这个和传说中只有3个记者差很多,人家都全球广播
  恩,八成只广播了Major part吧,而且95年那次也许没播说不定,没archive。CNN。。
  下面是年度的“全球化委员会”最终报告  一些战略目标和工作汇报之类的。凭对网站的感觉,应该是个非常非常有影响力的组织吧,步步推进和扩大,很有计划和执行力的团体  http://www.worldforum.org/Commission-On-Globalisation/homelinks/CommissionFinalReport.htm
  组织概况摘录:  “The Forum was established to create a global leadership network(论坛旨在创造全球领导网络) comprised of eminent individuals(精英) -- ranging from Heads of State to grass roots organizers, Nobel Laureates to business leaders, policy makers to social activists -- drawn from the governmental, business and civil society sectors, committed to discerning and implementing those principles, values and actions necessary to guide humanity wisely as it gives shape to an increasingly global and interdependent world.(更加全球化和互相依存的世界)    Working with partners worldwide, State of the World Forum seeks to serve as an incubator, catalyst and integrator for innovative leaders and institutions working to gather creative solutions to critical global challenges.     We believe in cross- we we also believe that dialogue must lead to actions that make a real difference in the world.(信奉必须将对话付诸实际行动为世界带来真正的改变)”    这组织比联合国还厉害?!有那么点地球老大的味道
  背后基金会列表摘录:    Foundations    The Koret Foundation  The William K. Bowes, Jr. Foundation  The Fondazione Rispetto E Parita, Milan, Italy  The Charles Stewart Mott Foundation  The Ford Foundation 福特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 洛克菲勒  Rockefeller Brothers Fund  John Templeton Foundation  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  W.K. Kellogg Foundation  The William and Flora Hewlett Foundation   The Philanthropic Collaborative  Surdna Foundation  Second Chance Foundation  The John Merck Fund  Compton Foundation  W. Alton Jones Foundation  Fourth Freedom Fund  The Alan B. Slifka Foundation  The Nathan Cummings Foundation  The Boston Foundation, Inc.  The Peninsula Community Foundation  Marin Community Foundation  The San Francisco Foundation  Zimmer Family Foundation  The Dugan Foundation  Arkay Foundation  Steve and Stephanie Farrell Foundation  Steve and Michelle Kirsch Foundation  Ringing Rocks Foundation  Shaler Adams Foundation  Lloyd A. Fry Foundation  SOFAM Beheer and Fred Foundation  Bernard & Irene Schwartz Foundation  Alan F. Kay & Hazel Henderson Foundation for Social Innovation  Foundation for Spiritual Democracy  George Gund Foundation  Jewish Community Foundation 犹太  ……  ……  ……
  急聘 网络兼职人员,100元/天!工资日结  招聘人数: 若干名  薪资待遇: 工作每天3-5小时,100元/天工资每日支付;  岗位描述: 负责公司所要求的信息回复工作(有内容样版),工作地点不限,专兼职均可!  应聘要求: 上网熟练,平均每天工作投入约3小时,具体根据效率自定; 学历不限,在  职或学生皆可;勤奋,认真,有责任感;熟悉用电脑发消息的整个流程。(很简单,学一下就会!)     (入职不需交任何押金,手续费,更不会拖欠工资)     详情看公司招聘:http://www.soho-work.info/?2661.htm    邮箱:soho.work@soho.work.info  
  update:    http://www.crossroad.to/text/articles/gorb10-95.html    这个网页的内容恰好是年的内容    Gorbachev’s Plan for a United World (1995) 戈尔巴乔夫的联合世界计划  State of the World Forum 世界现况论坛    绿色背景标出的话非常醒目:  &Cut the population by 90 percent and there aren’t enough people left to do a great deal of ecological damage.& Sam Keen, closing plenary session  这是闭幕大会上的陈词!     同样在开头提到的“Zbigniew Brzezinski”,   former head of the Trilateral Commission   [now a foreign policy adviser to Barack Obama].      布热津斯基, 正是现在奥巴马的外交政策顾问    他正是何新采访文章里所提到的:    “新保守主义大师布热津斯基”  “布热津斯基提出的“喂奶主义”:弃置和隔绝那些无用的穷困的垃圾人口。不让他们参与地球文明生活的主流。仅由20%精英将一些消费残渣供给他们苟延残喘。”“未来的人类社会是1/5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必须将其余的4/5的废物人口排挤出局并依靠喂奶过日子。”中的同一人。    wiki中在Zbigniew Brzezinski页面提到“Obama introduced Brzezinski as &one of our most outstanding thinkers,”奥巴马视其为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    而他对奥巴马的评价是 &What makes Obama attractive to me is that he understands that we live in a very different world where we have to relate to a variety of cultures and people.&
  “Perhaps the most powerful of these global elites was Zbigniew Brzezinski, now a foreign policy adviser to Barack Obama”
  转载一篇2009年关于这个智囊的文章,原文在http://xiechanggui.blog.hexun.com/_d.html    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十余年前居然抽了今天茅于轼的嘴巴    
所谓的经济学家茅于轼在2008年底又“红”了一把,“红”的原因是茅氏任理事长的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在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下、“隆重”地在北京召开了“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课题学术成果发布会。茅于轼认为中国没必要关注粮食问题,他说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曾经发生严重的饥荒。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于五十年前,国内国外的条件和环境全都变了。国内已经解决了粮食的生产和分配问题;国外有足够的粮食生产和全球化的市场。发生饥荒的可能性即使不等于零,也是微乎其微的。“可是我们的粮食政策还立足于饥荒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假定上。” 茅于轼还反对把粮食安全和保护耕地面积联系起来,猛烈抨击国务院制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    
从网民对茅于轼的评论来看,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对他的言论持批判态度。激烈者更直斥其为汉奸。近日闲来无事,偶翻十余年前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写的《大棋局》,忽然发现这个布热津斯基真是了得,似乎有先见之明,竟然在十余年前狠狠地抽了今天的茅于轼的嘴巴。    
“中国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早已大大超过了国内能源生产的增长。这种增幅的差别还会扩大,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很高速度的话,就更是如此。粮食的情况也是如此。即使中国人口的增幅下降,人口增加的绝对数字仍然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粮食进口对于国内民生和政治稳定变得更为重要。粮食依赖进口,将不仅因成本较高而给中国的经济资源造成紧张,而且也会使中国更容易受到外部压力的打击。”
顺带说一下,这个《大棋局》可非一般作品,它是近几届美国政治家意图玩转世界的最重要参考作品之一。  
“(中国)粮食依赖进口,将不仅因成本较高而给中国的经济资源造成紧张,而且也会使中国更容易受到外部压力的打击。” 非常突出地说明了粮食不是普通商品,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不是寻常市场经济运作模式能套用得了的。同时,这句话也暴露了美国希图用粮食这种战略工具来对付人多地少的中国!     
茅于轼的大脑里似乎少了政治战略这根筋。  
  转载一篇2009年关于这个智囊的文章,原文在http://xiechanggui.blog.hexun.com/_d.html    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十余年前居然抽了今天茅于轼的嘴巴    
所谓的经济学家茅于轼在2008年底又“红”了一把,“红”的原因是茅氏任理事长的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在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下、“隆重”地在北京召开了“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课题学术成果发布会。茅于轼认为中国没必要关注粮食问题,他说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曾经发生严重的饥荒。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于五十年前,国内国外的条件和环境全都变了。国内已经解决了粮食的生产和分配问题;国外有足够的粮食生产和全球化的市场。发生饥荒的可能性即使不等于零,也是微乎其微的。“可是我们的粮食政策还立足于饥荒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假定上。” 茅于轼还反对把粮食安全和保护耕地面积联系起来,猛烈抨击国务院制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    
从网民对茅于轼的评论来看,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对他的言论持批判态度。激烈者更直斥其为汉奸。近日闲来无事,偶翻十余年前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写的《大棋局》,忽然发现这个布热津斯基真是了得,似乎有先见之明,竟然在十余年前狠狠地抽了今天的茅于轼的嘴巴。  
“中国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早已大大超过了国内能源生产的增长。这种增幅的差别还会扩大,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很高速度的话,就更是如此。粮食的情况也是如此。即使中国人口的增幅下降,人口增加的绝对数字仍然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粮食进口对于国内民生和政治稳定变得更为重要。粮食依赖进口,将不仅因成本较高而给中国的经济资源造成紧张,而且也会使中国更容易受到外部压力的打击。”
顺带说一下,这个《大棋局》可非一般作品,它是近几届美国政治家意图玩转世界的最重要参考作品之一。  
“(中国)粮食依赖进口,将不仅因成本较高而给中国的经济资源造成紧张,而且也会使中国更容易受到外部压力的打击。” 非常突出地说明了粮食不是普通商品,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不是寻常市场经济运作模式能套用得了的。同时,这句话也暴露了美国希图用粮食这种战略工具来对付人多地少的中国!  
茅于轼的大脑里似乎少了政治战略这根筋。  
  附上关于费尔蒙特饭店会议的原贴:  『国际观察』 [转载专区]费尔蒙特饭店会议--令世人震惊的阴谋(转载)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256885.shtml
  附 关于费尔蒙特饭店会议的原贴:    『国际观察』 [转载专区]费尔蒙特饭店会议--令世人震惊的阴谋(转载)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256885.shtml  
  “中国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早已大大超过了国内能源生产的增长。这种增幅的差别还会扩大,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很高速度的话,就更是如此。粮食的情况也是如此。即使中国人口的增幅下降,人口增加的绝对数字仍然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粮食进口对于国内民生和政治稳定变得更为重要。粮食依赖进口,将不仅因成本较高而给中国的经济资源造成紧张,而且也会使中国更容易受到外部压力的打击。”           顺带说一下,这个《大棋局》可非一般作品,它是近几届美国政治家意图玩转世界的最重要参考作品之一。          “(中国)粮食依赖进口,将不仅因成本较高而给中国的经济资源造成紧张,而且也会使中国更容易受到外部压力的打击。” 非常突出地说明了粮食不是普通商品,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不是寻常市场经济运作模式能套用得了的。同时,这句话也暴露了美国希图用粮食这种战略工具来对付人多地少的中国!  ===========================================    
大旱,正好就等着孟山都的抗旱种子了??
    想起郎咸平的文章中说:    “东北跟北方是中国玉米的重镇,黑龙江有5900万亩的玉米,是最重要的生产基地。所以他们就不去东北,去了一个我们想都想象不到的地方,一个根本不产玉米的地方,叫做广西。按照我们的数据显示,到今天为止广西有1026万亩玉米,是黑龙江的五分之一。他亩产463公斤,比中国的平均亩产量多了73公斤,他生产的玉米叫做“迪卡007”。     “迪卡007”是由孟山都开发的种子。你们还记不记得,就是孟山都当年从中国偷走了一颗大豆造成今天中国大豆的灾难?     2000年的时候,他从我们中国农科院的生物研究所偷走了大豆,然后回去做研究,把大豆的多产跟抗病毒的基因找出来了。接着他在全世界101个国家申请了64项专利,又把这个大豆卖回中国。这就是孟山都,透过他们的大豆,席卷了中国的大豆市场,所以今天中国的大豆都是孟山都的转基因大豆。     现在,他们开发了迪卡007号玉米,又是孟山都在广西种植的。要干嘛呢?培养“北伐”的力量!从广西开始“北伐”,因为他的价格最便宜,已经不需要再靠进口了,全面推广孟山都的“迪卡008号”玉米。在我们的农科院还没有研究出“迪卡008”的基因之前,我们就敢推广,你晓不晓得问题是什么?     你晓不晓得它的特性是什么?现在是成本低,产量大。     更可怕的是,他们在广西竟然不收取种子的专利费,种子便宜卖给你,专利费都不要,比中国的还要便宜,等于是送给你。你们农民要仿效,无所谓。你们当地农科院要复制,无所谓,反正我不收专利费,我只要你大力推广。你觉得可能吗?     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孟山都刚刚到阿根廷的时候也是非常仁慈的,对于黑市交易的盗版种子不闻不问,对于农民私藏种子种植下一代也是假装看不见,跟它在中国干的一样。一直到他们的玉米市场份额占到了99%,全面控制了阿根廷的玉米市场之后,他才跟阿根廷的农民打官司。而且是那么大的公司对于个人提起诉讼,你个人哪是对手呢?而且孟山都曾经在美国对150个农民提起诉讼,你们以为罚款就了事了吗?错了,平均8年徒刑!还有几十倍的专利费赔偿,弄一个种子还要做8年牢?对,这就是孟山都,这就是可怕的孟山都,这就是偷我们大豆的那个孟山都!     不仅阿根廷不是他们的对手,就连科技发达的西欧也被孟山都攻陷了。现在三大外资种子公司,一个是美国的孟山都,一个是美国的杜邦,还有德国的巴斯夫三家,已经控制了西欧80%玉米种子的市场。在中国,他们从广西刚刚起步,告诉各位一个不幸的消息,这三家以孟山都为首的公司已经控制了我们50%蔬菜种子的市场份额。     孟山都之所以可以成为全球种子帝国的霸主,其拿手好戏之一就是政府游说。为了在尽量多的国家尽量多的传统农作物耕地上播种转基因品种,孟山都设在世界各地的办公室都尽其所能。通过政府公关和政策游说,以克服当地的监管藩篱。今天在中国,孟山都所使用的伎俩只不过是在世界其他各国的翻版。那么孟山都的游说为什么在全球都会得以成功呢?在孟山都攻无不克的玉米种子当中到底包藏着什么秘密呢?     “迪卡008”里面有什么?请注意它是转基因的。如果农民把“迪卡008”种了之后,产生的新的种子下一代再拿来种,再下一代再拿来种,第三代之后产量会大幅下跌。     而且“迪卡008”第一代的时候特别抗病毒,但是有个潜在的问题,那就是抗了第一个最重大的病毒之后,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就开始扩大了,病毒有很多种。A病毒毒性很强,你把它控制了之后,第二个病毒B就起来了。所以你一旦用了“迪卡008”之后,你发现前一两年之内可以抗A病毒,可是两三年之内B、C、D、E、F病毒全起来了。所以三年之后你产量不仅大幅下跌,而且要买更多的农药来杀B、C、D、E、F病毒。用什么农药才能杀这些病毒呢?我做过调研,能够生产特效药杀这些病毒的公司全世界只有两家:一家叫做孟山都,另外一家是它的姐妹企业——德国的巴斯夫。     你们广西农民不是喜欢剽窃吗?你们种我们的“迪卡008”可以,没问题。两三年之后,产量下跌了,B、C、D、E、F病毒起来了。你第一个选择是向孟山都买农药,第二个选择是再去向他买种子,所以不但种子的钱回来了,有多了一个农药的钱。     但是你要注意,最后这些玉米的产品统统都是孟山都的,你走也走不了。因为到三年之后你还是希望孟山都能像过去一样不收专利费,免费给我们用他的种子,让我们赚更多的钱,因为人性都是贪婪的。三年之后你发现还是孟山都好,不然就向他买农药,不然就向他买种子,你还是要回去。     那么等到广西农民得到甜头之后,广西农民富裕了,孟山都也赚钱了,我相信云南、四川等地都会开始来用“迪卡008”,之后你会发现中国西南部成为世界玉米最大的产地。 ”    最后一句,不寒而栗。大旱的西部,似乎合情合理要被孟山都“拯救”    
  天涯经济杂谈QQ群:   欢迎天涯经济论坛经济爱好者加
  台湾有位伟大的哲人说过:    马克思关注存量,关注生产    西方经济学关注流量,关注流通    其实都是各说各的而已,如果依照一派来治国,肯定会出问题    
    更新:    http://www.thefreelibrary.com/World+forum+advocates+de-population.-a    这个网址类似百度百科,百度里的费尔蒙特饭店会议词条蒸发了,但这个地址的内容还在,词条不叫“费尔蒙特饭店会议”,而叫“世界论坛鼓吹减少人口”。算是又一佐证。
  更新:    http://www.pmac.net/theo.htm    此网页全文刊载了费尔蒙特饭店会议的开幕词。标题为:    STATE OF THE WORLD FORUM  FAIRMONT HOTEL, SAN FRANCISO   OPENING COMMENTS    即:  世界现况论坛  费尔蒙特大饭店 ,旧金山  开幕辞    
“世界现况论坛”,这一全球“精英”组织,从90年代的费尔蒙特饭店会议起步,一直在超越白宫超越联合国的上空,联合着部署着行动着,彻底完全的“全球化视野”。  
这个精英组织不断壮大,被它召唤和重用的精英们,遍及各个领域和阶层,被“精英理念”、“世界新秩序”、“人口增长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要全力保障精英人群的生活标准”、“将理念坚决付诸行动”等基本思想影响,它是个如此有影响力和庞大的组织,即使我们以前了解不多,但这不影响它的宏大战略和有力实施,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比尔盖茨在TED2010大会上,竟然说出“如果我们的工作做得非常好,比如“疫苗”、卫生保健、生殖健康服务,那么可以把世界人口“降低”10-15%。” 现在在西方的网站,包括发布这个视频的著名的TED网站,都有长篇的评论质疑盖茨的这句话,很显然,盖茨是精英,他也参加了95年的会议,他也仍然是这个全球组织的一员。。这也许也可以理解Google的行为,搬家到香港去挑衅大陆,你封了我,那证明你干涉香港事务,那你封不封呢,google的高层也是精英,那按理来说,必然是如此庞大精英组织的一员吧。    “精英”们创立了世界近况论坛,吸收更多的精英,于是把自己的理念和触角伸到更多领域,不止美国,这个论坛旨在囊括全球精英,全球的那所谓的20%,然后用这张庞大的网去掌控整个世界。。。。我们早已在这张网之下了吧    
  美剧里总有叫做“公司”的组织,无所不能,总统也被控制,现在来看,这“世界现况论坛”算不算n个“公司”的“总公司”?
    转关于“费尔蒙特饭店会议”的原文:    
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费尔蒙特饭店会议”,应该是非典的源头,更是今日潜入农业部的内奸宣布玉米、水稻这两种中国人的主食“转基因”的幕后总导演!  
中国人,地无分南北,人无分族群,政治上无分左中右,团结起来,行动起来:揪出内奸、铲除毒瘤!     费尔蒙特饭店会议    日,在美国旧金山曾召开“费尔蒙特饭店会议”。该会议认为:由于世界人口的过剩,世界将出现分化为20%的全球精英和80%的人口垃圾。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采用布热津斯基的“喂奶主义”:“弃置和隔绝那些无用而贫穷的垃圾人口,不让他们参与地球文明生活的主流。仅由20%精英将一些消费残渣供给他们苟延残喘。”二是设法逐步用“高技术”手段消灭他们。这个会议的参加者有当今的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和新保守主义大师布热津斯基等。美英等国的现实政策与这次会议究竟有多大关系,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美英等国的政策效果似乎正在印证这次会议      日至10月1日,美国出资的戈尔巴乔夫基金会召集世界500名最重要的政治家、经济领袖和科学家,在美国旧金山费尔蒙特饭店举行“全球精英”高层圆桌会议。史称“费尔蒙特会议”。这个会议讨论2000年-2100年内“全球精英”要处理的重大事务。 500个“全球精英”中有当时还不是总统的小布什、英国撒切尔夫人、布莱尔、布热津斯基以及索罗斯、比尔·盖茨和未来学家奈斯比特等人。 与会的“精英”认为,在21世纪,仅启用全球人口的20%就足以维持世界经济的“繁荣”,其余80%的地球人口,都是不能创造新价值的“人类废物”。“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将被弃置不用”,精英们说,地球上“只有20%的人有权积极地参与生活、挣钱和消费”。所以,人类中多余的80%人口属于“垃圾人口”。怎样处理这80%不再有用的“垃圾人口”呢? “精英”们提出两个解决方案。 第一个方案,“喂奶主义”。美国“印地安人保留地”翻版。      “弃置和隔绝那些无用而穷困的的垃圾人口。不让他们参与地球文明生活的主流。 仅由20%精英将一些消费残渣给他们苟延残喘”,布热津斯基说,“未来人类社会是1/5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必须让其余4/5的废料人口被排挤出局并依靠喂奶过日子”。 第二个方案,“种族清洗”。纳粹德国“焚尸炉”的升级版。 “精英”们不再愿意“喂奶”了,于是就用战争和瘟疫(生物武器)消灭80%的垃圾人口(约48亿世界人口)。 这是10年前“发达国家”召开的“极其重要”的旧金山会议的决议。以此,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些年来美国的所作所为。 会议上,“精英”们宣布,“欧洲模式的福利资本主义已经过时。”会议认为。“工业时代与它的大规模福利(社会保障)制度一起,已成为经济史的短暂瞬间即将不复存在”。   http://baike.baidu.com/view/300578.htm?fr=ala0_1     附文:震惊世界的阴谋    日,在美国旧金山曾召开“费尔蒙特饭店会议”。    该会议认为:由于世界人口的过剩,世界将出现分化为20%的全球精英和80%的人口垃圾。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采用布热津斯基的“喂奶主义”:“弃置和隔绝那些无用而贫穷的垃圾人口,不让他们参与地球文明生活的主流。仅由20%精英将一些消费残渣供给他们苟延残喘。”二是设法逐步用“高技术”手段消灭他们。这个会议的参加者有当今的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和新保守主义大师布热津斯基等。美英等国的现实政策与这次会议究竟有多大关系,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美英等国的政策效果似乎正在印证这次会议的共识。     --转自于 BBS    这是一次高度保密的会议,至今在报章上很少见诸评论。何新先生广见博闻、博览群书,以敏锐的洞察力将散见于海内外的报道如大海捞针般地搜集并汇总分析,揭开了这次神秘会议的迷雾。因此何新先生在介绍这篇文章时用的标题是《危言耸听:1/5“精英”对4/5“无赖”的战争》。    1、会议概况    日至10月日,由美国出资的戈尔巴乔夫基金会,邀请了当今世界的500多名最为重要的政治家、经济界领袖、学者和科学家,其中包括小布什(当时他还不是美国总统)、撒切尔夫人、布莱尔、布热津斯基以及索罗斯、比尔*盖茨、未来学家奈斯比特等一大批大名鼎鼎的全球热点人物。在旧金山的费尔蒙特饭店举行高层圆桌会议,讨论关于全球化以及如何引导人类走向21世纪的问题。这次会议认为,人类历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业以到来。这个时代将是非工业文明的时代。工业时代与它的大规模福利(社会保障)制度一起,已成为经济史上的短暂瞬间,即将不复存在。欧洲模式的福利资本主义已经过时(奈斯比特语)。    2、会议议题    “旧金山会议的与会者把未来简化成“20/80”的一对数字和一个“靠喂奶生活”(tittyainment)的新概念。”    (a)20/80  据与会者透露,到会的全球精英们认为,在21世纪,仅启用全球人口的20%就足以维持世界经济的繁荣。因为目前全世界的价值,主要部分仅是由地球人类中的1/5所生产。换句话说,其余的80%或4/5地球人口,都是不能创造新价值的人类废物。他们认为,地球上“只有20%的人有权积极地参与生活、挣钱和消费(此外加上1%或2%的丰厚遗产继承人)。  参与这个会议的精英们似乎认为,人类中多余的80%人口属于垃圾人口,对于仅占20%的有价值人口,他们是巨大的麻烦,同时会制造极大的安全问题。这些垃圾人口多数分布在目前的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正是这些国家和地区中的这些垃圾人口成为产生“无赖国家”的根源。一旦这些“无赖国家”持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会成为反对地球精英的“邪恶轴心”。    (b)两个解决方案    一是“布热津斯基”提出的“喂奶主义”:“弃置和隔绝那些无用的穷困的垃圾人口。不让他们参与地球文明生活的主流。仅由20%精英将一些消费残渣供给他们苟延残喘。”“未来的人类社会是1/5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必须将其余的4/5的废物人口排挤出局并依靠喂奶过日子。”  如果其余的80%人口不愿接受这个方案,或1/5的精英已不愿意再对那无用的4/5人渣实施喂奶,那就产生另一个方案,就是设法逐步用“高技术”手段消灭他们。  而在客观上,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干净”核子技术、遗传基因武器技术以及生物武器技术已经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高科技手段。    3、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三种哲学    近200年以来,英美的统治精英一直深受三种社会哲学的影响。一是马尔萨斯主义,认为地球资源和环境无法承载隔代而倍增的人口;二是应用于人类的达尔文主义,即社会达尔文主义,主张大自然的天律是优胜劣败、弱肉强食;三是尼采鼓吹的让“超人”对“群畜”人渣宣战的精英主义。    4、思考    费尔蒙特饭店会议乍听起来上如此的危言耸听,让人毛骨悚然,但这其实就是客观事实,也是我们人类在21世纪即将面临的严峻的社会现实挑战。2003年那笼罩华夏大地的“非典”噩梦就有学者提出是某些外来势力的基因武器。  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我们却一片歌舞升平,忘记了虎狼在侧。天真地认定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不遗余力地进行自欺欺人,看不到地球上资源、能源的有限性,生存空间的有限性,而中国的崛起——现代化目标与美欧日列强的战略目标相冲突,对列强一味妥协退让而认不清其遏制、迟滞中国崛起的真实意图。何新先生所披露的这一会议给国人不啻当头一棒,大喝一声:中国人,该醒醒了!  “我们将成为地球之宴的就餐者,还是成为食剩的垃圾?”!       参见何新先生的文章及资料:    何新先生——再答香港商报:美国解决世界问题的时间表    问:上次您曾谈到美国旧金山举行的&费尔蒙特饭店会议&,这次会议似乎未在媒体上见诸报道?     答:这次会议非常重要,但至今在媒体很少见诸评论。原因是它是高度保密的。据说,只有3名特选的媒体记者被允许旁听旧金山会议所有工作小组的讨论,所以一般传媒似乎都不了解关于此会的内情。       问:请您谈谈您所知道的情况。       答:日至10月1日由美国出资的戈尔巴乔夫基金会,邀集当今世界的500名最重要的政治家、经济界领袖和科学家,其中包括乔?布什(当时他还不是美国总统)、撒切尔夫人、布莱尔、布热津斯基以及索罗兹、比尔盖茨、未来学家奈斯比特等大名鼎鼎的全球热点人物,在旧金山费尔蒙特饭店举行高层圆桌会议。讨论关于全球化以及如何引导人类走向21世纪的问题。这个会议认为,人类历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业已 到来。这个时代将是非工业文明的时代。工业时代与它的大规模福利(社会保障)制度一起,已成为经济史的短暂瞬间即将不复存在。(奈斯比特语)欧洲模式的福利资本主义已经过时。       问:关于后工业时代这个话题,人们早些年已不断地从传媒中听到过。       答:是的。但如果没有认真研究过关于旧金山这次会议的精神,你是绝不会理解所谓& 崭新的文明&、&后工业时代&等语词的真正涵义的。       问:请问这个会议对此是如何解释的?       答:旧金山会议的与会者把未来简化&20比80&的一对数字和一个&靠喂奶生活&(tittyainment)的新概念。       问:这是什么意思?       答:据与会者透露,到会的全球精英们认为,在21世纪,仅启用全球人口的20%就足以维持世界经济的繁荣。因为目前全世界的价值,主要部分仅是由地球人类中的1/5所生产。换句话说,其余的80%或4/5地球人口,都是不能创造新价值的人类废物。&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将被弃置不用&。因此他们认为,地球上&只有20%的人有权积极地参与生活、挣钱和消费(此外再加上1%或2%的丰厚遗产继承人。)&(以上均引自该会纪要,汉斯。马丁?彼得先生提供。)       问:那么其余的人呢?       答:参与这个会议的精英们似乎认为,人类中多余的80%人口属于垃圾人口,对于仅占20%的有价值人口,它们是巨大的麻烦同时会制造极大的安全问题。这些垃圾人口多数分布在目前的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正是这些国家和地区中的这些垃圾人口成为产生&无 赖国家&的根源。一旦这些&无赖国家&持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会成为反对地球精英的&邪恶轴心&。       问:那么如何解决呢?       答:会议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两个方案。一是布热津斯基提出的喂奶主义:&弃置和隔绝那些无用而穷困的垃圾人口。不让他们参与地球文明生活的主流。仅由20%精英将一些消费残渣供给他们苟延残喘&,这就是所谓&喂奶&(enterainment&tirs)的路线。布热津斯基说,&未来人类社会是1/5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必须让其余4/5的废料人口被排挤出局并依靠喂奶过日子&。       问:如果其余80%人不愿接受这个方案,或者如果说,1/5的精英已不愿意再对那无用的 4/5人渣实施喂奶呢?       答:那么就产生另一个方案,就是逐步设法用&高技术&手段消灭他们。被特准参加此会 的德国《明镜》周刊记者汉斯?彼得?马丁这样描述这个会议,说它对未来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所提出的问题是:你将成为地球之宴的就餐者还是将成为食剩的垃圾?       问:太可怕了。这难道是真的吗?       答:要理解一个国家的政策,首先要了解这个国家是如何看待现实和未来的。因为政策 的目的无非是两点:一是应对现实中的问题和挑战。二是引领和塑造现实使之达到所期 待的未来目标。在后一意义上,远期政策实际就是导向未来的国家战略。这次旧金山会议之所以极其重要,其根本意义即在于此。       问:近年人们常谈所谓&后现代&、&后工业文明&、&全球化&,但似乎没有人考虑你所阐述的这一层意义。       答:近200年以来,英美的统治精英一直深受三种社会哲学的影响。一是马尔萨斯主义,认为地球资源和环境无法承载隔代而倍增的人口。二是应用于人类的达尔文主义,主张大自然的天律是优胜劣败,弱肉强食。三是尼采鼓吹&超人&对&群畜&人渣宣战的精英主义。       所以出席这个会议的精英认为,当今地球所负载的无用而劣质的人口垃圾是太多了。当 代所面临的全球环境以及不可再生资源问题,使人口危机问题变得更加紧迫。必须用战争和瘟疫(生物武器)来消灭他们(新马尔萨斯主义)。由于现代世界财富的绝大部分,仅由20%的优秀人口和优秀文明(以英格鲁撒克逊文明为代表)所创造。所以必须设法消灭和淘汰那些无能力创造新价值的&群畜&(新尼采主义)。       人们应当注意到,在客观上,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干净&核子技术,遗传基因武器技术 以及生物武器技术已经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高科技手段。也就是说,现在已可以使用较&人道&的方式(而不是维斯康辛集中营的焚尸炉),非血腥地、大规模地消灭劣质人口和文明。必须在这一意义上,人们才会真正理解美国何以对任何其他国家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此敏感,同时自己则大规模地加速研制发展这一类新式武器。       尼采说:就我的本性来说,我是好战的!攻击,这就是我的本能。与人为敌,这是我的天性。(参看商务版尼采《权力意义》第18页)       布什总统上台以来,对世界不断提出尖锐刺耳的挑战。有人称之为&单极主义&,有人称 之为&牛仔斗士&,其实都不确切。布什主义就是尼采主义。       问:尼采哲学近年在国内也很流行。       答:我们国内一些精英总是很乐于对国外流行的东西象鹦鹉一样学舌。但仅仅是作为鹦 鹉,因为鹦鹉并不理解它所叙述的那些语句的真实意义。       &让超人降生,消灭这些群畜!&&必须爱除衰退的种族!&这是尼采在1889年写作的《权 力意志》中发出的呼唤。我设想,这个淘汰劣质种族和人口的武力和文化的复合进程,也许会在第21世纪即本世纪之内成为人类最终所将面临的一种严峻生存现实。    ------------------------------------------------------------          
  转:干旱警钟:事关生死存亡(兼谈转基因)  
时寒冰    
中国西南五省的旱情不断加重,其中云南、广西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贵州省秋冬连旱,出现8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部分地区旱情甚至百年一遇。国人忧心如焚!  
而这一幕几乎是2009年场景的再现。当时,华北、黄淮、西北、江淮等地15个省、市,连续3个多月未见有效降水,冬小麦告急,大小牲畜告急,农民生产生活告急,不仅工业生产用水告急,城市用水告急,生态也在告急。   
每逢干旱,人们就会从新闻中看到,各级干部深入一线,顶着炎炎烈日指导群众抗旱的镜头,一年复一年的让人感动。  
我要说的是,“指导”虽然很重要,但农民需要的真的不是“指导”,抗旱不是高科技,农民需要的是基础水利设施!谁见过发达国家的各级官员到处跑着去指导抗旱?有了水利设施,按动一下电钮就解决问题了,根本不需要添乱!这就是差距。如果无视常识的存在,视上天反复给出的警示信号无动于衷,有可能陷入一种难以想象的困境中——别忘了,农业是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承受之重!  
记得小时候,农村的水利设施建设是受到高度重视的,我亲眼看到很粗的管道被埋入地下,与水源处相连接。当时,每一块田地都有沟渠,每一块田里都有深井,遇到干旱,抽水机哗哗响,两、三天的功夫,干涸的土地就变得湿润,秧苗重现绿色,重现生命的活力。即使在昏天暗地的文革时期,对农业水利设施的修建也都受到高度重视。反倒是这几十年,靠工业和房地产拉动经济,忽略了农业,农民都在靠天吃饭,30多年前修建的水利设施次第荒废。  
2009年干旱的时候,我往老家打电话询问,基本上都在无助地等待,由于没有水渠、水井等基础设施,农民无法浇地,而且,由于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一直被压制,导致种地收益寥寥无几,抗旱的结果是增加成本,有可能是赔钱的!因此,农民没有动力浇地。在这种情况下,各级领导指导抗旱,尽管非常辛苦,但几乎没有什么效果,因为,这根本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解决的问题,最多只能给农民带来一点心理上的安慰,如果考虑到因为“指导工作”给下面增加的诸如接待这样的成本,领导还不如坐自己家里不动,把相关费用节省出来去建造水利基础设施来得实惠。  
水利设施的匮乏是一个致命的粮食安全隐患。  
根据云南糖业协会公开提供的信息:在云南目前450万亩的甘蔗田中,水田的面积仅80万亩,附近有水源的地块约10万多亩,余下300多万亩缺少水利设施的甘蔗田只能听天由命。  
这种情况具有非常大的普遍性。  
农业是中国极其脆弱的一环。  
当中国把停止征收农业税视为对农业的一大恩惠时,却忽略了: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直在对农业实行高补贴或补贴的政策。在美国农场的农业经营净现金收入中,政府补贴所占比例超过40%;在欧盟,农民收入的35%以上来自共同农业政策补贴(其中绝大部分是直接补贴);早在2000年,日本对农业的补贴就已达国内生产总值的1.4%,而同期的农业产值只有1.1%,其农业补贴超过农业产值!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在2007年就已达到3000多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国际粮价屡创新高,发达国家的农民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而中国的粮食价格由于远远低于国际粮价,而无缘分享粮价上涨增加的收益,加之补贴远低于发达国家而“损耗”又严重,国内农民的处境可想而知。  
农业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生命线。  
早在1862年,美国制定的《宅地法》就明文规定:任何美国公民只要是以耕作为目的,交付10美元登记费即可领到一块国有土地,在所得土地上进行耕作以后,便可无代价地取得这块土地的所有权——即政府把土地彻底转给耕作者。  
美国以此为标志拉开了鼓励农业发展的序幕。1933年,美国又制定了《农业调整法》,规定政府对休耕的土地提供补贴,为农作物生产提供无追索权贷款【注解1】,帮助农民建立农产品的正常贮备。  
因此,美国最终成为世界第一农业大国。当很多人羡慕美国的高科技的时候,却不知道,它拥有更宝贵的冠军头衔——世界第一粮食出口大国。美元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储备货币,依托的就是技术、军事和粮食!这是美元的三足!  
发达国家早就不再把粮食视为增加收入的一种途径,而是将其作为一条重要的生命安全线来对待,实行的是明确的工业补贴农业的政策,而中国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注解2】,实际上是农业在补贴工业。当我们一遍遍地谴责发达国家以对农民的补贴提升其竞争力的时候,却没有理解,它们那样做是基于怎样有远见的考虑!不是人家做得太过分,而是我们自己过得不够好,所以,才有那么鲜明的对比啊!  
过分倚重房地产业,及大量圈地、囤地行为,使得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因房地产上演的人吃人运动已经超过了英国当初的羊吃人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农业部终于祭出了转基因粮食合法化的杀手锏!通过转基因农业提高的产量,来弥补耕地下降的缺口!这意味着,房地产兴国大战略将被继续延续。在此大战略之下,国民成为可怜的小白鼠。在发达国家普遍禁止转基因作物被用于食用的时候,中国在大米和玉米等主粮品种上引进转基因品种,乃是一种自戕之举!虽然,转基因粮食的危害还存在争议,但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未证实这一点上,至少整个国际社会的意见都是一致的。  
已有的事实证明:转基因作物会破坏土壤;转基因的种子被控制在海外少数强势利益集团手中。一旦这些利益集团给中国“断种”,在土壤变异的情况下,粮食安全将不复存在,整个民族将被置于空前危险的地步!农业部无耻的混账决策,将置中华民族于何方?更令人震惊的是,有研究者竟然披露:力主转基因粮食合法化的专家中,竟然相当一部分与海外的相关利益集团有利益勾结。  
中国目前的土壤就已经在快速向灾难局面发展。离开化肥,土地几乎不长庄稼,不结粮食!而中国古代的农民就知道,让土地休耕。目前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像美国、法国等国,都实行休耕制度并对休耕土地予以补贴——当然这些国家的耕地面积多也是主因——我们即使不能实行这项制度,但对于通过化肥催生以维持粮食产量的过分透支土地的做法,至少应该反思。  
中国西南五省的干旱,是敲响的又一大警钟。导致西南五省干旱的,除了天灾,也与人祸密切相关。据报道,云南和广西的干旱和当地大面积种植桉树有关,大片原始森林被砍掉,种植成速生桉。这些桉树象一台台抽水机,吸干了当地的地下水。在西双版纳,野生树木年年被发展经济却高吸水的橡胶树替代,百姓的农田被成片的香蕉树替代。迫切发展经济之余,忘记了水土保持!同时,在河流上建造的密密麻麻的水电站等设施,也造成了直接的影响。GDP真的比我们的生存环境还重要吗?  
可怕的不是干旱的再次发生,而是在警钟中麻木不仁。农业事关民族存亡,粮食事关国民安危,中国要让转基因粮食滚开!中国需要健康的农业和能吃的粮食!中国不需要吃人的房地产,中国需要能住人的安全的低价房子!  
是到了大修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踏踏实实做点实事的时候了!是到了彻底反思房地产定位的关键时刻了!  
【注解1】:无追索权贷款是一种抵押性贷款,即农场主以尚未收获的农产品作抵押,从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取得贷款。目标价格由生产成本和生产者利润组成。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农场主可按市场价格出售农产品,用现款还本付息。如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农场主可把农产品交给农产品信贷公司,政府按目标价格和市场价格之差给予差额补贴,补贴对象主要是小麦、玉米、棉花及乳制品等主要农产品。  
【注解2】剪刀差指的是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因用图标表示呈剪刀张开形态而得名。它表明工农业产品价值的不等量交换。如果价格背离价值的差额越来越大,叫扩大剪刀差;反之,叫缩小剪刀差。  
于日    --------------------------------------    如布热津斯基所愿,以农业为突破口啊  “精英们”10多年的部署啊,终于要达成了啊,呜呼。    
  哇。。俺才疏学浅了,今天考古这个“费会”的时候才知道他,坐听sgq948兄高见~
  中国农业的现状,转基因水稻玉米。。是布热津斯基的“喂奶主义”顺利实现?    1995年大会的战略决策正在成真,一切危机都互相联系,各领域“精英”“同心协力”,织成大网,我们却到15年后才认识这一切,才知道他们的存在,可还有更多人不承认不认识。    
State of the World Forum   “世界现况论坛”  
最大的庄家    
温水煮中国!!    
    谈中国经济现状,谈转基因,谈农业这个让人伤心的软肋,不能不了解费尔蒙特会议所牵出的“世界现况论坛”组织,这个“全球精英”组织,到底谁给我们下的套,根源人物之一,“喂奶主义”灵魂人物,奥巴马的超级智囊,布热津斯基。    sqg948说他“堪称毛泽东的对手”    特此转一篇他的介绍,中美建交,之后的改革开放,无一不和他有直接联系啊    
  张伟: 奥巴马的幕后操纵者会让世界更危险09.2.9    刚刚过去的2008年对美国和世界来讲都是动荡的一年。布什政府8年的统治留下的遗产是:经济方面,世界面临着一场可能较1929-33年大萧条还要严重的经济、金融危机,全球高通货膨胀以及随时可能卷土重来的高油价、高粮价更将雪上加霜;社会方面,全球经济危机不断深化的冲击下,西方发达国家贫富悬殊日益扩大,民众不满情绪抬头;发展中国家兴起工厂倒闭风潮、失业率大幅提高,威胁社会稳定;经济欠发达国家在通货膨胀、油价高企、粮食危机等多重因素冲击下有可能产生新的人道主义危机。军事上,以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为中心的全球反恐战争看不到尽头,而地区冲突愈演愈烈。政治、外交上,“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正日暮西山,美国独霸世界的梦想将成昨日黄花,世界形势和格局正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在此多事之秋,世界将眼光转向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许多人期待这个过去名不见经传,但热情、朝气蓬勃的政治人物会如他在大选期间所许诺的那样带来希望,带来变革,对内能挽狂澜于既倒,重振美国经济;对外能抛弃布什单边主义倾向,加强与世界各国沟通与协调。    在奥巴马高调组建被媒体誉为“梦之队”、“豪华阵容”的经济和国家安全团队时,一个让人熟悉的身影在台前幕后时不时出现却让我对美国新政府外交政策的走向产生种种疑虑,这个人就是“布热津斯基”。         
  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被誉为当今美国外交界的领军人物,其声名可与基辛格媲美。他曾任卡特政府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对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过重要影响。他虽早已离开政坛,但因与政、学、商等各界往来甚密,依然对美国政治、外交政策发挥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现年80岁布热津斯基4岁时随父母从波兰移居北美,后取得美国国籍。他先后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俄国问题研究中心和国际问题中心、国际动态研究所、俄国问题研究学院,当代中国问题研究联合委员会,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乔治敦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迪安-威特-雷诺兹公司,华盛顿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学院,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等大学或研究机构执教或从事研究。他在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述颇丰,曾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他所著的《大抉择:美国站在十字路口》、《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大失控与大混乱:21世纪前夕的全球混乱》等书确立他在美国外交界无可辩驳的权威,无论是美国的外交决策部门还是世界各国外交研究部门均将他的著述作为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布热津斯基有丰富的从政经历。他曾充任美国务院政策计划委员会委员、肯尼迪总统的外交政策顾问、约翰逊总统的科学顾问。他政治生涯的顶峰是出任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是70年代末美国外交政策的实际操控者。布热津斯基因在1978年中美正式建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影响而在中国也十分知名。   
      
布热津斯基之所以能“学而优则仕”,关键的原因是他和金融垄断资本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英、美等国,国际垄断资本通过资助的秘密精英社团来操控国内政治已是不争的事实。从19世纪末英国的罗德·塞西尔圆桌会议、到一战后由美国威尔逊总统的“精神教父”豪斯创建的外交协会,再到1954年成立的汇聚欧美精英的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秘密精英社团不断发展,对政府的影响力不断增强。70年代初,为了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以金融寡头戴维·洛克菲勒为首的国际金融资本找到布热津斯基作代表,在外交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三边委员会,吸收美国、西欧、日本的大银行家、工业资本家、政府要人和学界精英参加,定期开会,协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同时通过由委员会构筑的关系网,向各国政府输送他们的代理人,以达到控制各国政府,为垄断资本的利益服务的目的。       
  正是布热津斯基于70年代中期发现了当时任佐治亚州州长,原为花生种植场主的吉米·卡特,推荐给戴维·洛克菲勒等寡头。在国际金融资本的操纵下,本默默无闻的卡特在1976年的总统大选中一举击败民主党内众多候选人和共和党在职总统福特,成为美国第39 届总统,而布热津斯基则被任命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实际操控美国的对外政策。      
卡特被认为是战后最无能的一位总统,在内忧外患的重重压力下,只任满一届,便黯然下台。但布热津斯基所掌舵的美国外交却对改变当时的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布热津斯基一反基辛格主张的均势战略,在世界各地挑起冲突和对抗。  
他指派中情局渗入阿富汗,企图颠覆亲苏政权,引起苏联入侵;
他发动、资助伊斯兰极端势力来对抗苏联,播下伊斯兰恐怖主义之苗;  
他抛弃伊朗巴列维国王,扶植霍梅尼政权上台,人为在中东制造紧张局势,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从而维护和巩固了摇摇欲坠的美元霸权地位;  
为遏止苏联全球扩张态势,将其注意力引起其周边地区,他引诱伊拉克和伊朗交恶,引发两国间长达8年的战争,人为制造出从阿富汗到西亚的“弧形危机带”,也为日后的海湾战争埋下伏笔;  
他在西欧部署导弹,与苏联直接对抗,使世界面临热核战争的威胁,但此举也将苏联拖入军备竞赛的轨道,耗尽有限的资源造成最后崩溃。 
  在备受诟责的卡特政府中,布热津斯基是最得不到民众好感的阁员。因此,他离开政坛后保持低调,但一直没有放弃试图在幕后操纵美国政治的企图。      二      在奥巴马从政经历有着诸多疑团,引起美国一些独立分析家的注意:  
  奥巴马的从学经历颇为曲折。  
他在洛杉矶的西方学院就学两年后于1981-83年进入在哥伦比亚大学。他在的自传和他的拥趸为他所写的传记中,对此经历却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以奥在普通大学大一、大二期间相当一般的成绩能跨入属于顶尖大学的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已属奇迹,但他在长达450页的自传《父亲的梦想》中仅用短短数行描述此经历,让人费解。  
而布热津斯基离开政坛后重新回到哥大掌管俄国问题研究学院,奥巴马当时主修政治和国际关系,毕业论文题目是苏联裁军问题,正是布氏的理论专长。  
据称,70年代末,同为三边委员会成员的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等人出版了《民主的危机》,称美国将于期间产生巨大的民主危机,会走向专制政府,布热津基斯和亨廷顿之流一直在物色能带领美国渡过危机的未来领袖,奥巴马在哥大的经历不能只称为是一个巧合。    
  奥巴马的成长似受到由大财团操控的非政府组织的“特别照顾”。奥巴马的母亲一直服务于福特基金会,奥巴马离开大学后先后在一些福特基金会下属的基金会从事社区工作,他以此积累政治资本,一步步走向政坛。我们注意到,福特基金会、索罗斯“开放社会”、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学院以及其他几个基金会,这些前几年热衷于在海外输出民主、通过“颜色革命”来颠覆他国政权的非政府组织又冲上美国政治的前台,为奥巴马竞选成功摇旗呐喊。  
  早在奥巴马宣布参加大选之初,布热津斯基就已从幕后走向前台。  
2007年8月,他出版了《第二次机会:三位总统与超级大国美国的危机》,抨击老布什、克林顿和小布什三位总统错过了历史给予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的机会,呼吁美国新的领导人把握历史机会,维护美国永久霸权。  
此书在美国引起轰动,打击了与三届政府有关联的希拉里、麦凯恩等总统候选人的声望,为一个与三届政府没有渊源的新人执掌美国政权造了声势。  
随后,布热津斯基以首席外交顾问的身份率全家加入奥巴马的竞选团队,被称为奥巴马的“外交教主”。  
他的大儿子马克曾任克林顿时期国家安全委员会俄罗斯和欧亚局局长,也成为奥巴马团队中的外交顾问。  
女儿米卡就职于全美知名的有线电视网MSNBC,此电视网对奥巴马“造星运动”特别不惜余力,甚至被指有违新闻的公正原则。  
他的另一个儿子扬虽没有明显加入奥巴马团队,但同样在美国外交领域十分活跃,扬为国防部东欧和北约事务的副部长助理,是2007年美在波兰等东欧国家部署导弹的积极策划者,此举导致美俄交恶。     
  奥巴马竞选成功后,美国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已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发展,对世界各国经济也产生巨大的影响。世界的目光关注在奥新团队的经济政策上。外交退于次席。  
6月18日,奥巴马宣布了由13名民主党前任官员和议员组成的外交政策顾问团队,其中未无布的大名,奥还竭力撇清与布的关系,据称是顾虑布在卡特政府中的不好名声和犹太社团对其的反感;  
12月1日,奥宣布选择希拉里担任国务卿,詹姆斯·琼斯出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后,布热津斯基仿佛又淡出人们视角。  
但是,揭开奥巴马神奇的政治神话包裹,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一无政绩、二无接受真正民意选举洗礼的经验、三无明确政纲的“跛脚鸭总统”。  
在此背景下,奥很难做到独立执政,极有可能会沦为各种幕后势力影响、利用甚至操纵的工具。  
从布热津斯基作为金融垄断资本的一贯代表,其从政、治学不甘寂寞的本性以及他全家对奥竞选过程狂热的支持来分析,他一定不会功成名就、寄情山水。而奥面临危机重重的国际环境,也需要布这样一个“精神教父”给他规划、制订外交政策。  
最大可能只是布从台前隐到幕后,由此赢得对奥外交政策施加影响的更大空间。我们对布热津斯基可能给奥巴马外交政策带来的危险影响一定不要轻视。对美国新政府外交政策可能给世界带来的不利影响要预作防范。   
  三      要分析布热津斯基通过对美外交政策施加影响从而给世界带来的哪些方面的危险,可从其从政经历及著述中寻找线索。      1、为维护美元霸权地位,在西亚制造紧张局势     
奥巴马的从政轨迹、他与布热津斯基及其所代表的垄断资本的可能联系、美国目前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外交危机均与三十年前就任总统的吉米·卡特有很大的相似性。      
卡特上台之时的美国,政治上尚未从水门事件的阴影中恢复,军事上越南战争失败的后遗症正重,经济上尚未从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陷入长期滞胀僵局。特别让美国垄断资本害怕的是维护霸权的重要支柱--美元的地位岌岌可危机。为维持强势美元,一方面,金融垄断资本将保罗·沃尔克推上美联储主席宝座,将银行利率推高到20%以上,使美国经济出现急拐弯,危机被转嫁到普通美国民众和发展中国家身上 (如今,保罗·沃尔克再次加入奥巴马经济团队,这是另一个危险的征兆)。
  另一方面,由他们的代理人,时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绕开知名政客万斯领导的国务院,在中情局的协助下,在伊朗制造紧急情势,不惜抛弃一直亲美的巴列维国王,暗中资助伊斯兰极端势力的霍梅尼夺取政权,又诱使伊朗扣押美国人质,造成美伊对抗和西亚地区局势紧张,从而引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  
石油价格翻了两倍,由于石油交易以美元计价,美元霸主地位得以维持。如今,金融危机再度引起美元信任危机,奥巴马新政府有可能会再使用石油危机,来达到维持美元地位的目的。  
由于美国已成功达到分治伊拉克的目的,可能新的冲突地点在伊朗、沙特或是其它邻近石油运输战略通道的国家。对此,我们应保持足够的警惕。
  2、加剧与俄罗斯的对抗      
在许多波兰人的性格中,对俄罗斯的敌视是普遍特征,因为历史上参与三次瓜分波兰的列强队伍中均有俄罗斯,而1939年,德苏签订密约,共同瓜分波兰,苏联军队更在卡廷森林枪杀了两万五千多名波兰军官,使丧失国家的波兰人又增加“灭种”的恐惧。  
布热津斯基把仇俄情绪贯穿他治学、从政生涯的始终。      
布热津斯基一改尼克松、福特政府所奉行的外交均势战略,采取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与苏联直接对抗,使世界面临热核战争的威胁,也将苏联拖入加速军备竞赛的轨道。  
1979年,布指使中情局渗入阿富汗,企图颠覆亲苏政权,引起苏联军事干预。  
为将苏联深陷战争泥潭,布资助伊斯兰极端势力来对抗苏联军事入侵。也就是在阿富汗战场上,本·拉登的基地组织得到发展壮大,埋下了9.11的祸根。  
离开政坛后,布在《大失控与大混乱:21世纪前夕的全球混乱》、《大棋局》等书中鼓吹要继续肢解俄罗斯。    
  布热津斯基认为正是他的对苏联采取对抗的政策为十年后苏东集团的瓦解埋下铺路石,为此备感自豪,  
他在1998年接受法国《新观察家》杂志采访时,当被问起作为资助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始作俑者,是否会因恐怖主主义造成大量无辜平民生命的损失而感到后悔?  
他愤而斥到,“是什么在历史上更重要?是塔利班还是苏联垮台?是穆斯林闹事还是解放中欧和结束冷战?”充分暴露了一个其作为危险的地缘战略主义者的冷酷。
  近几年,由于美国滥发美元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推动油价高企,使产油国充分享受到高油价红利,原本就不满美国霸权主义的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国力显著增长,反单极主义、强权政治的呼声越发高涨,使得美国觉得如芒刺在背。特别是今年(2009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交恶,并与北约舰队在黑海对峙,使美政权对俄势力上升更为恐慌。  
根据布热津斯基所提出“弧形危机带”理论,美国在新世纪之初先后在前南斯拉夫、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等国所搞的“颜色革命”成功,大大挤压了俄罗斯生存空间。  
虽然“颜色革命”后止步于白俄罗斯等国,但美国不会放弃这种“有效”的非武力手段来试图颠覆其它“远美近俄”的政权,在俄罗斯周边继续制造紧张局势的。2007年巴基斯坦发生一系列政治事件,大规模民运、贝·布托被刺、人民党上台、穆沙拉夫辞职,引发政局动荡,这些事件的发生与“颜色革命”特别是发生在黎巴嫩“雪松革命”在手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不排除未来美国将用搞乱巴基斯坦来达到制衡俄罗斯和中国的“一石二鸟”的目的。
  俄罗斯现任领导人对布将对美国内政、外交的带来的危险影响十分警惕。  
日,普京对外国记者表示,“说到民意,在俄罗斯,民意是要增强俄国家安全。你们是从何得出结论,俄民意要求解除我们的武装力量,甚至像一些理论家,如布热津斯基所称的那样,要肢解俄罗斯?那么此种所谓的民意,我是全力反对的。” 
  **俺不喜欢小广告**By HopWin-- My13QQ-- 操作时间: 01:07:18 --
    ------------------重点来了----------------------    3、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崛起      
布热津斯基是中美建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这么做不是出于对中国的热爱,  
而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通过打“中国牌”来达到牵制苏联的目的。  
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美国和西方已普遍将中国视作一个会向美国霸权发起挑战的重要对手,试图采取各种手段加以遏制。  
在中美经济关系相互高度依存的今天,采取武力等直接对抗的方式已不足取,最可能采取的办法是针对中国经济的“软肋”—能源入手。     ----------------老布常念的软肋是“粮食”,前文有考古------   
  日,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  
布热津斯基称要“采取一切手段来遏制中国从非洲获取石油、能源和其它战略性资源”。  
在奥竞选过程中,他的外交团队曾明确主张轰炸苏丹、巴基斯坦。  
未来,美国很可能通过加大对非洲、中亚国家内政的干预,甚至有可能在重要能源通道上制造紧张局势,干扰中国能源输入和对外资源、能源合作,  
逼迫中国将眼光放到人烟稀少但资源丰富的西伯利亚,从而达到挑拨中俄相斗,美国渔利的目的。对此,我们要高度戒备。 
  日,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  
布热津斯基称要采取一切手段来遏制中国从非洲获取石油、能源和其它战略性资源。  
在奥竞选过程中,他的外交团队曾明确主张轰炸苏丹、巴基斯坦。  
未来,美国很可能通过加大对非洲、中亚国家内政的干预,甚至有可能在重要能源通道上制造紧张局势,干扰中国能源输入和对外资源、能源合作,  
逼迫中国将眼光放到人烟稀少但资源丰富的西伯利亚,从而达到挑拨中俄相斗,美国渔利的目的。对此,我们要高度戒备。 
  ----------又是重点,考虑周到啊,总理刚说要让咱有尊严,人家老布早一步,想的周到,连网民都包括了。。从心理,从根儿上分析局势啊,所谓知己知彼,。。。。--------------------------------    4、借“人类尊严”的旗号加大对广大发展中国的分化、瓦解和控制    
布热津斯基2007年出版的《第二次机会:三位总统与超级大国美国的危机》被许多评论家视作是“奥巴马未来外交政策的指导书”。  
在书中,布热津斯基提出“人类尊严”的理念。他写道,“到了21世纪,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国民处于政治活跃期。  
这部分人口意识到史无前例的社会不公正,对其权益遭到剥夺以及缺乏个人尊严的现状深表痛恨。  
由于能普遍接触到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他们形成了一个共同仇视和嫉妒的共同体,正跨越主权界限,对现存国家…以及全球等级体系构成挑战。”    
  布提到“政治活跃期”会对中国、印度以及中东、东南亚、北非、拉美等地产生影响。  
他总结道,“美国只有认同的人类尊严的理念—其基本要求是尊重源于政治、社会和宗教的文化多元—才能克服将由全球政治觉醒带来的风险。人类尊严涵盖自由和民主,并超越两者,它还包括社会正义、性别平等,以及最重要的,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和宗教多样化的尊重。” 
  -------------------他的真正意图!!----------------------
在这些华丽的词藻后面掩盖不住的是:  
布热津斯基希望借助他所谓的“全球政治觉醒”,用维护“人类尊严”借口来动摇乃至颠覆他国的企图。  
美民主党总统的对外政策从来不乏诱人的口号,但实际上却在这些幌子掩护下进行着扩张霸权的行径。  
如卡特倡导“人权”外交,但实际上却实行与苏联全面对抗的战略,将世界拖向战争边缘。  
克林顿总统为与法国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争夺势力范围,在非洲推行民主化、多党制,引发非洲大陆持续动荡,在卢旺达、刚果(金)、塞拉利昂等国造成人道主义灾难,流毒至今尚未肃清;  
为挤压俄罗斯和打击欧洲货币一体化努力,克林顿还在“民族自决”旗号下发动科索沃战争,公然挑战国际法准则,为以后小布什实行单边主义垫下铺路石。    
  按照布的逻辑,美国可以借“维护对文化和宗教多样化的尊重”为旗号,不仅在西藏问题上对中国、车臣问题上将对俄罗斯指手划脚;更可以用同一旗号,加大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干涉,挑动不同文化、宗教、种族甚至部族之间的对抗,冲击现有的国家疆域,削弱国家主权,造成现有国际关系的大洗盘,使发展中国家更加“巴尔干化”甚至“碎片化”,从而为垄断资本更好地控制各国扫清障碍。  
美国已在其对外政策实践中试行了上述方案,前南斯拉夫一分为六,伊拉克一分为三,  
美国的频频得手必然会加强奥巴马新政府外交政策的冒险性,会乘非洲、中亚以及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遭受经济危机冲击之危加大对他们的分化、瓦解和控制,  
从而进一步达到扼制中国等新兴国家在这些地区获取资源、能源之路,阻断他们的崛起态势。    -------------------END------------------------------------
  欢迎大家砸砖,我对时事了解有限,仅是尽可能去搜索了,有人也说这事无所谓真假,总之,欢迎各位大侠讨论和赐教啊
  看来的确无所谓真假啊,好冷清啊。。
  谢天ya勒马。。这是俺天涯的第一个帖子勒
   中国农业的现状,转基因水稻玉米。。是布热津斯基的“喂奶主义”顺利实现?        1995年大会的战略决策正在成真,一切危机都互相联系,各领域“精英”“同心协力”,织成大网,我们却到15年后才认识这一切,才知道他们的存在,可还有更多人不承认不认识。         State of the World Forum     “世界现况论坛”     最大的庄家         温水煮中国!!
  美剧里总有叫做“公司”的组织,无所不能,总统也被控制,现在来看,这“世界现况论坛”算不算n个“公司”的“总公司”?抑或是夸大了呢
  更新:  转:    【经典经济学】全球化陷阱(汉斯-彼得·马丁、哈拉尔特·舒曼)  第一章 20:80的社会    
-世界杠杆正转向另一种文明  
“整个世界将发生在以前的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变革。”    
——魏纳·施瓦普    
遗作《霍赫施瓦普》的剧中台词    
能够下榻旧金山费尔蒙特大饭店是最高的世界级的梦想。这里有各种公共办公机构、各种圣像、奢华的寄宿场所和充满人生乐趣的传奇故事。熟悉它的人充满敬意地只用“费尔蒙特”几个字称呼它,是住在这里的人创造了它。它像一座富丽堂皇的大教堂,高高耸立在著名商业中心区的富豪山上。它是加利福尼亚最高级的豪华建筑,它是建筑于世纪之交和战后繁荣年代的一个没有自己特殊风格的混合体。每当游客们乘大饭店塔楼外面的玻璃电梯像是冠餐厅飘然升起的时候,他们会突然感到目不暇接,眼前的景色美不胜收,这是一个千百万人曾梦想进入的新世界:从金门大桥到伯克莱丘陵地带,中产阶级的财富在闪闪发光,一望无际。绿色按树丛中,幢幢诱人的豪华住宅的游泳池在柔和的阳光下波光鳞鳞,几乎每个入口处都停放着许多汽车。  
费尔蒙特大饭店仿佛一块巨大的界碑,标示出现代与将来,美国与太平洋地区之间的交汇点。大饭店前面的山坡上密密麻麻地居住着几十万华人,再往后就是电子计算机革命的发源地——硅谷。1906年地震时大发国难财的暴发户,参加过世界大战的美国将军、联合国的创立者们、康采恩巨头。本世纪所有的美国总统——他们都曾在这家大饭店悬挂金丝绒窗帘的宽敞大厅里庆祝他们的胜利凯旋。这家大饭  店为阿瑟·黑利的虚构小说位饭店撤搬上银幕,提供了梦幻般的但又实实在在的场面,从此旅游者蜂拥而至。  
在这座孕育历史的建筑内, 1995年9月底迎来了一位罕见的、改写历史的世界精英: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美国资助者为了表示感谢,正是在金门大桥南面,由于冷战结束而关闭的军事基地上,为他建立了一个基金会。现在戈尔巴乔夫邀请了500名从世界所有大洲坐飞机赶来的重要政治家、 经济界领袖和科学家。这个新的“全球智囊团”——如这最后一位前苏联国家总统、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对这个高层圆桌会议所作的解释,是要指明通往21世纪的道路,人类“正在转入一个新的文明。”  
富于经验的、老一代世界领导人如乔治·布什、乔治·舒尔茨和玛格丽特·撒切尔与新一代世界明星企业总裁会面交谈。后者如美国有线新闻电视网(CNN)的总裁特德·特纳, 他的公司与《醒世时报》(Time Warner)合并为世界规模的大型媒介康采恩。 还有华盛顿西吉普公司的东南亚贸易大亨。他们要在3天之内,在小型工作小组内与电子计算机界和财政金融界的国际炒家、与经济界大祭司即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们一起高度集中地进行思考。此外,因为涉及人类的未来,还必须听听来自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密使的意见。自然,也必须听听北京的意见。联邦德国萨克森州州长库特·比登科普夫则在新论中力图突出德国的看法。  
没有人到这里夸夸其谈,也没有人打扰别人的自由发言。为了保护会议不受讨厌的大批新闻记者的干扰,有关方面花了很多钱。严格的会议规则迫使所有与会者抛弃任何修辞上的空洞废话。报告人必须在5分钟内切入主题,要求发言不能超过2分钟。负责维持会场发言秩序的老年妇女像对一级方程式赛车手一样提醒那些正在辩论的亿万富翁和理论家不要忽视时间提示板上的时间: 还有“1分钟!”、“30  秒!”。“停!”。  
约翰·盖奇,美国太阳微系统计算机公司的高级经理,在关于“全球化经济中的技术与劳动”的圆桌讨论中最先发言。他的公司被誉为该行业的一颗新星,发明了Java程序语言,太阳系统的股票指数已经打破了华尔街的纪录。盖奇简明扼要地声称:“在我们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愿意工作多久就干多久,我们无须为我们的外籍工作人员办理签证。”各国政府以及他们的法令对于这个劳动世界毫无意义。他雇用那些十分需要的人,眼下优先要“印度的聪明大脑”,他们正在尽其所能地长时间工作。这家公司通过电脑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求职申请。“我们通过电脑招聘我们的人,他们在电脑旁工作,他们也将会在电脑中收到被解雇的通知。”  
“还有30秒!”掌握发言时间的女士向他发出信号。“我们直接提拔那些最聪明的人。由于我们的效率,我们把营业额从13年前创业时的零提高到今天的60亿美元。”盖奇自满自足地把头转向一位邻桌伙伴,微笑地说:“这是你多年努力也未能达到的速度,戴维。”屏幕上显示出“停”的信号,计时秒针静止不动,盖奇得到一次小小的讥讽。  
接着发言的是戴维·帕卡德,高科技巨人惠普公司的创建者,这位白发苍苍、靠个人苦干起家的亿万富翁没有任何客套话,清醒的理智使他更喜欢一针见血地触到核心问题:“约翰,你确实真正需要的职员是多少?”  
“6个,也许8个。”盖奇干巴巴地回答说:“没有他们我们就会不知所措,至于他们住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倒是无关紧要。”辩论主持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拉斯特姆·罗伊教授进一步追问:“现在有多少人在太阳公司系统内就业劳动?”盖奇回答说: “16000个。作为合理化后备大军,他们可以被压缩到一个很小的数  目。”  
会议厅里没有人窃窃私语。看到迄今为止出乎意料的庞大失业大军,与会者认为这是一讲理所当然的事情。来自未来行业和广有前途的国家的这些领取高薪、飞黄腾达的经理中没有人相信,在迄今为止的社会福利国家中,在依赖技术实现增长的市场内会充分提供大量新的、正式支薪的劳动岗位——无论什么领域都是一样。  
在费尔蒙特大饭店的实用主义者把未来简化为 “20比80” 的一对数字和一个&靠喂奶生活”(tittyainment)的概念。  
在下一个世纪,启用有劳动能力居民的20%就足以维持世界经济的繁荣。  
华盛顿西吉普公司经理认为:“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将被弃置不用。”全部谋职人员中仅用其中的五分之一就足以生产出供世界社会享用的全部商品,提供它所需要的第一流服务。这20%的人将因此而积极地参与生活、挣钱和消费——无论在什么国家都是如此。辩论者们设想,其中还应再加上1%或2%的丰厚遗产继承人。  
那么其余的人呢?80%希望工作的人都没有劳动岗位吗?美国作家,《劳动的终结》一书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说:“肯定如此。”“在80%的人中间将会出现极大的问题。”太阳公司经理盖奇再次作了补充,引证他们公司总裁斯科特·麦克尼利的话说,将来的问题是“你去吃饭还是变成餐点被别人吞吃”。  
接着,这个研究“劳动未来”的高级人士讨论小组集中研究未来的失业者问题。圆桌会议确信,世界范围内也许有几千万人迄今为止认为自己面临的前景不是没有固定工作岗位的垂死挣扎,而是在旧金山海湾地区舒舒服服地过日子。在费尔蒙特大饭店,一个新的社会秩序轮廓被描绘出来:富裕国家内将不再有数量上值得一提  的中间等级——没有人对此表示异议。  
身经百战的老战士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所说的“靠喂奶过日子”迅速传播开来。他出生于波兰,担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的国家安全顾问长达4年之久。此后,他专门研究地区战略问题。
如布热津斯基所说,靠喂奶过日子是由“entertainment” (款待)和“tits”(奶头,美国人对乳房的俗称)这两个词组合而成。在这里布热津斯基指的是处于哺乳期的妇女的乳房中流出来的乳汁,而不是性感。如果把令人陶醉的消遣娱乐与充分的食物结合在一起,世界上受到挫败的居民就会保持好心情。  
经理们清醒地对所能出现的分配格局进行讨论,并且想到,富有的五分之一居民如何能够关心剩下的多余无用的居民。但在全球竞争压力下,无法指望公司企业会热情投入此事。对于失败者只能由其他人来操心。辩论者们期待在自愿社区服务的广泛领域,从邻里救济会、体育运动企业,或所有各种社团组织那里获得慈善捐  赠,把大家团结起来,实现社会一体化。罗伊教授认为,花少量的钱就可以提高这些活动的社会影响,并且促进成千上万居民的自尊。而康采恩的领导人则估计,无论如何,工业国家中很快就会再度有人为了少得可怜的工资去清扫街道,或者作为家庭帮工住在十分简陋的栖身之地。未来学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分析说,工业时代与它的大规模福利一起,作为经济史的短暂瞬间将不复存在。  
值得纪念的、 为时3天的费尔蒙特大饭店会议的举办者错误地认为,人类正在走向新的文明。然而由公司老板阶层和科学家组成的专家鉴定委员会所指示的方向却是直接倒退到前现代化时代。按照该委员会的说法,说明未来社会福利与社会地位分配格局的不再是80年代以来使欧洲人惶恐不安的“三分之二的社会”。未来世界的模式将遵循“20比80”的公式。“五分之一的社会即将到来,在这个社会中,  只有让被排挤出局的人靠喂奶过日子才能使其安定下来。”这一切难道是危言耸听  吗?    
  把他看得太高了
  请不要复制广告内容,以免误杀,欢迎举报/一身有泥-- cybfc-- 操作时间: 10:58:06 --
  唉,前不久我刚转载过费尔蒙特会议的帖子,对内容也将信将疑。现在看来是真的。他们的目的达到了,我们国家一片歌舞升平,抱着奶头在吃奶。
  要是没有美国这些人,我们国家现在是不是也能好啊
      从豆瓣来的支持。。哈哈。。  我觉得重要的是我们能做什么。而且这种精英思想其实很正常。    
  要是我们也属于在精英那一批人里,也就不说啥了,但现在要我们去为他们做牺牲。。。这个。。  是啊,我们能做什么呢?现在大多数的人都完全不知道和了解这种危机,完全觉得国家现在一片祥和。。。。
  此贴 应该 置顶
  眼泪啊!!!多谢支持!!大概帖子太长了,让大家看不下去,我事先没规划好,反省。。    
  4、借“人类尊严”的旗号加大对广大发展中国的分化、瓦解和控制       布热津斯基2007年出版的《第二次机会:三位总统与超级大国美国的危机》被许多评论家视作是“奥巴马未来外交政策的指导书”。     在书中,布热津斯基提出“人类尊严”的理念。他写道,“到了21世纪,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国民处于政治活跃期。     这部分人口意识到史无前例的社会不公正,对其权益遭到剥夺以及缺乏个人尊严的现状深表痛恨。     由于能普遍接触到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他们形成了一个共同仇视和嫉妒的共同体,正跨越主权界限,对现存国家…以及全球等级体系构成挑战。”    ----------------------------------------------------------    这段必须承认,人家早料到了啊
  天涯 有人 在2003年 就贴 了 部分 资料了    附文——美国解决世界问题的时间表——再答香港商报(何新)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42841.shtml
  恩,谢谢~~     这贴的目的就是要给这些资料证“实”,证明不是像某些人揣测的那样,说是何新先生自己编出来的会议,是造谣等等。    这事传了有好多年了,既然是真的,那我们应该更重视它啊
  中国 和 美欧
是 完全不同的    中国 是 黄种人
他们是 白种人  中国 是 共产主义
他们是 资本主义  中国 是 无神论
他们是 信上帝    如果将来费尔蒙特大饭店的实用主义者把未来简化为“ 20比80”   真的是 成真的    到那时中国的精英 难道 能保证 不被 美欧的精英 给 灭了?????  人民都没了,精英也就没人拥护了
   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    【德】汉斯-彼得·马丁 哈拉尔特·舒曼    在这作孕育历史的建筑内,1995年9月底迎来了一位罕见的、改写历史的世界精英: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美国资助者为了表示感谢,正是在金门大桥南面,由于冷战结束而关闭的军事基地上,为他建立了一个基金会。现在戈尔巴乔夫邀请了500名从世界所有大洲坐飞机赶来的重要政治家、经济界领袖和科学家。这个新的“全球智囊团”——如这最后一位前苏联国家总统、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对这个高层圆桌会议所作的解释,是要指明通往21世纪的道路,人类“正在转入一个新的文明[参见戈尔巴乔夫日在旧金山宴会上的讲话。]”。        戈尔巴乔夫是 前苏联的精英吧   被美欧 精英 利用完 ,其下场     http://world.people.com.cn/GB/.html       编者按:人民日报社主办的《环球人物》杂志,2006年第五期刊登了《戈尔巴乔夫后悔了》一文。戈尔巴乔夫向本文作者披露了他对苏联改革往事的反思,指出“改革时期,加强党对国家和改革进程的领导,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这是戈尔巴乔夫首次向中国记者披露自己的肺腑之言。全文如下:    
3 月2日的75岁生日, 使戈尔巴乔夫再一次成为近期的国际热点人物。2月28日晚, 为祝贺他生日而举行的音乐会在莫斯科国际音乐大厦开场。在鲜花、掌声和祝福中,戈尔巴乔夫精神焕发, 格外高兴。然而记者知道, 也许晚会一结束, 他又会陷入深深的忧伤之中。    
为接受《环球人物》的采访, 戈尔巴乔夫特意中断休假      作为苏联第一位同时也是最后一位总统, 戈尔巴乔夫的晚年生活可谓丰富多彩: 著书立传, 上电视拍广告, 接受媒体采访, 评论内外时政, 热心公益与慈善事业。可以说, 自从离职后, 他始终没有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过。      戈尔巴乔夫的日子真的如表面上那么风光? 不久前, 记者通过“戈尔巴乔夫基金会”得到了专访他的机会。戈尔巴乔夫基金会位于莫斯科市列宁格勒大街39 号。采访约在下午2点, 记者驱车准时赶到。基金会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戈尔巴乔夫正在莫斯科郊区的别墅休假,为接受记者的采访, 他特意中断休假, 赶回了莫斯科。当一名工作人员把记者请进戈尔巴乔夫办公室旁的接待室的时候, 他已经端坐在那里, 身着西装,没有扎领带。寒暄之后, 他紧握着记者的手说:“我们好像见过面, 是吗?”记者告诉他:“我先后在莫斯科工作了10年。 其间, 我多次见过您, 但面对面地和您交谈, 这还是第一次。” 他回应说, 很愿意接受中国记者的采访。    
搞“民主化”是惨痛失误      戈尔巴乔夫虽然年事已高, 但精神矍铄, 谈锋甚健。采访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戈尔巴乔夫对记者强调, 他所谈的一切都是肺腑之言, 是多年来对往事的严肃思考。    
戈尔巴乔夫说:“我给中国朋友的忠告是: 不要搞什么‘民主化’,那样不会有好结果! 千万不要让局势混乱,稳定是第一位的。”谈到苏共垮台,他说:“我深深体会到, 改革时期,加强党对国家和改革进程的领导, 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在这里, 我想通过我们的惨痛失误来提醒中国朋友: 如果党失去对社会和改革的领导, 就会出现混乱, 那将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 使苏联社会大开放。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下, 国内工业受到了致命打击。极少数人一夜暴富, 敛财数额之巨仅次于美国的大亨,而赤贫的人数却远远超过了苏联时期。在这个方面,中国处理得很好。中国沿海省份和地区发展速度快,中西部相对发展较慢,中国领导人现在号召开发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决策完全正确。”
人未走, 茶已凉      采访在不知不觉中已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告别时, 记者将一盒茉莉花茶赠给了戈尔巴乔夫。他表示感谢后, 自言自语地低声说:“赖莎· 马克西玛芙娜( 戈尔巴乔夫已故的妻子) 喜欢喝茉莉花茶。” 记者注意到, 此时, 戈尔巴乔夫那饱经沧桑的脸上掠过了一丝忧伤。那种表情令人难以忘却。记者知道,这忧伤, 不完全是丧妻之痛。      可以说, 戈尔巴乔夫的忧伤自1991年就开始了。那年12月, 叶利钦在权力斗争中获胜, 戈氏下台已成定局。一天, 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和雅科夫列夫三人坐在戈氏的办公室里讨论苏联总统下台的条件。他们最后商定:日至8日,戈尔巴乔夫腾出办公室、公用住宅和别墅。戈尔巴乔夫表示同意。叶利钦答应给戈尔巴乔夫发放退休金, 并提供一辆吉尔牌轿车等。戈尔巴乔夫请求叶利钦保证免除他对所发生一切的法律责任。叶利钦不解地问:“您什么坏事也没做, 为什么要求免除法律责任呢?”后来,戈尔巴乔夫就在辞职书上签了字。      人未走, 茶已凉。几天后, 戈尔巴乔夫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里整理资料, 清理保险柜。这时, 他接到了夫人赖莎从别墅打来的电话,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企到政府部门挂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