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国信证券私人银行部部怎么样

帐号:密码:下次自动登录{url:/nForum/s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url:/nForum/n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
贴数:28&分页:Vanaheim发信人: vanaheim (Vanaheim), 信区: Career_Investment
标&&题: 求比较offer,中信证券投行部vs中信银行总行vs民生总行私人银行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Jan 21 15:53:39 2015), 站内 && 各位前辈好,小弟今年毕业,想请教下offer选择的问题:
1、中信证券投行委:版上关于这家的讨论已经很多,1年半人力资源池、今年考核方式变动、工作强度较大等等,所以就不再赘述。
目前个人还是偏向于这份工作,但主要顾虑在于1)户口不100%保证;2)个人愚判内资投行生态模式还太粗犷,对行业前景缺乏信心;3)对这一行能带给新人多少实在的积累存疑。此外,也不知道工作数年之后跳槽能去哪(看到好几个工作3年的内部人士也在困惑这个问题...),不知能否换到“工作-生活”相对平衡的岗位。 && 2、民生总行私人银行事业部:要求在分支行轮岗一年半,回来之后进入事业部的各二级中心,包括投资银行部,资产管理部,客户服务部等。这份工作主要吸引我的点在于1)节奏比投行好一点;2)民生在未来几年会重点打造这个部门。待遇不知,有户口;顾虑在于1)现在对这个行业/部门了解甚少,怕入坑;2)怕入行之后待遇不具有吸引力;3)怕应届生做这一行不太合适。 && 3、中信银行总行:这家公司offer还没发放,但据说会下方分支行1-3年(估计就是3年),回来之后再定岗。有户口。待遇不知。 && 关于自身诉求:
1)因为女友没户口,个人想在可行框架下尽量争取一个,若实在不行也能接受;
2)能够忍受30岁之前的高强度工作,但之后还是希望节奏均衡点;
3)待遇还能看得过去,不至于出现五年之后跳槽/升职,却发现薪水成长性惨不忍睹的尴尬场面...
谢各位前辈指点!
※ 修改:·vanaheim 于 Jan 21 16:40:53 2015 修改本文·[FROM: 223.72.143.*]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23.72.143.*]
..发信人: emar (..), 信区: Career_Investment
标&&题: Re: 求比较offer,中信证券投行部vs中信银行总行vs民生总行私人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Jan 21 16:09:39 2015), 站内 && 现在就想着 生活平衡 千万别去1
也许起薪会高点&&名气大点虚荣心会满足点
但三年之后你必然不知道出路是啥 && 【 在 vanaheim (Vanaheim) 的大作中提到: 】
: 各位前辈好,小弟今年毕业,想请教下offer选择的问题:
: 1、中信证券投行委:版上关于这家的讨论已经很多,1年半人力资源池、今年考核方式变动、工作强度较大等等,所以就不再赘述。
: 目前个人还是偏向于这份工作,但主要顾虑在于1)户口不100%保证;2)个人不是很看好内资投行业的性价比,3)对这一行能带给新人多少实在的积累缺乏信心。此外,也不知道工作数年之后跳槽能去哪(看到好几个工作3年的内部人士也在困惑这个问题...),不知能否换到“工作-
: ...................
&& -- && ※ 修改:·emar 于 Jan 21 16:10:28 2015 修改本文·[FROM: 112.65.190.*]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112.65.190.*]
fengzhiyacc发信人: fengzhiyacc (fengzhiyacc), 信区: Career_Investment
标&&题: Re: 求比较offer,中信证券投行部vs中信银行总行vs民生总行私人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Jan 21 16:10:03 2015), 站内 && 个人觉得1稳妥一些,2和3回总行概率有多大?而且回去也存在部门分配的风险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83.157.162.*]
Vanaheim发信人: vanaheim (Vanaheim), 信区: Career_Investment
标&&题: Re: 求比较offer,中信证券投行部vs中信银行总行vs民生总行私人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Jan 21 16:17:31 2015), 站内 &&&& 【 在 emar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就想着 生活平衡 千万别去1
: 也许起薪会高点&&名气大点虚荣心会满足点
: 但三年之后你必然不知道出路是啥
: ...................
回前辈我没有现在就想着生活平衡,只是怕以后想平衡都找不到退路...
为什么说三年之后必然不知道出路是啥呢?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23.72.143.*]
Vanaheim发信人: vanaheim (Vanaheim), 信区: Career_Investment
标&&题: Re: 求比较offer,中信证券投行部vs中信银行总行vs民生总行私人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Jan 21 16:18:45 2015), 站内 &&&& 【 在 fengzhiyacc 的大作中提到: 】
: 个人觉得1稳妥一些,2和3回总行概率有多大?而且回去也存在部门分配的风险
2回总行问题不大,3就不知道了,只能说根据以前经验来看,都能回总行。
回去后定岗确实是个不确定性的风险,万一被分到弱势部门或者很不喜欢的岗位,那就蛋疼了。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23.72.143.*]
..发信人: emar (..), 信区: Career_Investment
标&&题: Re: 求比较offer,中信证券投行部vs中信银行总行vs民生总行私人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Jan 21 16:21:28 2015), 站内 && 你不如跟那几个内部人士多聊聊
【 在 vanaheim (Vanaheim) 的大作中提到: 】
: 回前辈我没有现在就想着生活平衡,只是怕以后想平衡都找不到退路...
: 为什么说三年之后必然不知道出路是啥呢?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112.65.190.*]
zer0man发信人: zer0man (zer0man), 信区: Career_Investment
标&&题: Re: 求比较offer,中信证券投行部vs中信银行总行vs民生总行私人银行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Jan 21 20:24:14 2015), 站内 && 中信ibd寒假还没发offer吧
【 在 vanaheim 的大作中提到: 】
: 各位前辈好,小弟今年毕业,想请教下offer选择的问题:
: 1、中信证券投行委:版上关于这家的讨论已经很多,1年半人力资源池、今年考核方式变动、工作强度较大等等,所以就不再赘述。
: 目前个人还是偏向于这份工作,但主要顾虑在于1)户口不100%保证;2)个人愚判内资投行生态模式还太粗犷,对行业前景缺乏信心;3)对这一行能带给新人多少实在的积累存疑。此外,也不知道工作数年之后跳槽能去哪(看到好几个工作3年的内部人士也在困惑这个问题...),不知能否换到“工作-生活”相对平衡的岗位。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24.160.27.*]
蒂尼0001发信人: GameTheory (蒂尼0001), 信区: Career_Investment
标&&题: Re: 求比较offer,中信证券投行部vs中信银行总行vs民生总行私人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Jan 21 23:24:57 2015), 站内 && 无脑中信证券啊。。。
【 在 vanaheim (Vanaheim) 的大作中提到: 】
: 各位前辈好,小弟今年毕业,想请教下offer选择的问题:
: 1、中信证券投行委:版上关于这家的讨论已经很多,1年半人力资源池、今年考核方式变动、工作强度较大等等,所以就不再赘述。
: 目前个人还是偏向于这份工作,但主要顾虑在于1)户口不100%保证;2)个人愚判内资投行生态模式还太粗犷,对行业前景缺乏信心;3)对这一行能带给新人多少实在的积累存疑。此外,也不知道工作数年之后跳槽能去哪(看到好几个工作3年的内部人士也在困惑这个问题...),不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58.16.50.*]
我对不起您发信人: xinbuzaiyan (我对不起您), 信区: Career_Investment
标&&题: Re: 求比较offer,中信证券投行部vs中信银行总行vs民生总行私人银行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Jan 22 09:47:00 2015), 站内 && 目测第三个可能待遇最牛逼吧&& &&&& 【 在 vanaheim (Vanaheim) 的大作中提到: 】
:&&各位前辈好,小弟今年毕业,想请教下offer选择的问题:&&
:&&1、中信证券投行委:版上关于这家的讨论已经很多,1年半人力资源池、今年考核方式变动、工作强度较大等等,所以就不再赘述。&&
:&&目前个人还是偏向于这份工作,但主要顾虑在于1)户口不100%保证;2)个人愚判内资投行生态模式还太粗犷,对行业前景缺乏信心;3)对这一行能带给新人多少实在的积累存疑。此外,也不知道工作数年之后跳槽能去哪(看到好几个工作3年的内部人士也在困惑这个问题...),不知能否换到“工作-生活”相对平衡的岗位。&&
发自xsmth (iOS版)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24.202.190.*]
Apple发信人: SeaApple (Apple), 信区: Career_Investment
标&&题: Re: 求比较offer,中信证券投行部vs中信银行总行vs民生总行私人银行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Jan 22 10:02:52 2015), 站内 && citics
【 在 vanaheim (Vanaheim) 的大作中提到: 】
: 各位前辈好,小弟今年毕业,想请教下offer选择的问题:
: 1、中信证券投行委:版上关于这家的讨论已经很多,1年半人力资源池、今年考核方式
变动、工作强度较大等等,所以就不再赘述。
: 目前个人还是偏向于这份工作,但主要顾虑在于1)户口不100%保证;2)个人愚判内资
投行生态模式还太粗犷,对行业前景缺乏信心;3)对这一行能带给新人多少实在的积累
存疑。此外,也不知道工作数年之后跳槽能去哪(看到好几个工作3年的内部人士也在困
惑这个问题...),不知能否换到“工作-生活”相对平衡的岗位。
: ...................
拨云见日!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19.143.202.*]
文章数:28&分页:券商财富管理进阶 兴业证券率先推私人银行_新浪财经_新浪网
5月18日,在上海宣布正式推出私人银行业务,成为国内首家独立设立的券商私人银行部。私人银行的新进入者如何后发致胜?国内私人银行业务正在蓬勃发展,银行和信托、外资行等已占据先发优势,各类非银金融机构也积极抢占山头,作为国内理财机构重头之一的证券公司也当仁不让,私人银行成立,昭示着券商进军高端财富管理市场渐入深水区。据悉,兴业证券私人银行主要为可投资金融资产达到600万元人民币的高端客户提供卓越金融服务,到目前为已经拥有高净值客户300多人。当前中国最有钱的人都如何配置资产?券商私人银行是如何为他们服务的?《国际金融报》记者经采访了兴业证券私人银行业务相关负责人,揭开财富金字塔中最顶端的秘密。转型:券商瞄准私人银行市场按照国际定义,高净值人群门槛为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达到600万元人民币(100万美元)及以上。据统计,目前我国财富管理市场总规模达到12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高净值家庭拥有的财富规模约为54万亿元人民币,数量超过210万户,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近两年,伴随着二级市场的疲软、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以及日益趋严的金融监管,券商的经纪业务收入大幅下降,横向联动发展亦困难重重,加上来自银行、基金、信托的金融机构竞争压力,券商转型与突破迫在眉睫。“面向高净值人群提供私人银行服务”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突破口。据预计,未来五年,高净值家庭的财富规模和数量将继续保持13%~15%的年均增长率。因此,面向高净值人群提供私人银行服务将是一片蓝海,在未来五年仍将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关于为什么选择在如今这个关键时点布局私人银行业务,兴业证券董事长兰荣指出,“过去多年,兴业证券通过内生式增长,持续扩充资本和发展业务,实现了转型升级,资产规模和行业排名持续提升。” 未来,兴业证券仍将坚持这一思路,谋求取得二次转型的成功,而推出私人银行业务正是出于这一战略考量。优势:核心竞争力在资本市场与欧美成熟的金融市场相比,国内私人银行业务起步晚,2007年至今短短十年的发展中,大型银行主导了高端金融服务市场。奥纬咨询合伙人盛海诺认为,在私人银行业务模式上,券商的核心竞争力在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相关的融资、研究、跨一二级市场资产获取与投资管理等方面的天然优势与能力,从过去针对机构客户移植到高净值人群身上,将是券商在财富管理领域的后发优势,”盛海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记者发现,协同集团资源,发挥自身优势,集成服务输出,是兴业证券此次推出私人银行业务的一个特点,具有鲜明的券商特质。纵览兴业证券私人银行业务图谱,从市场分布来看,贯通了一级、一级半和二级市场;从产品分类来看,涵盖了现金管理、固定收益、权益、私募、另类投资,以及信用业务等不同品种;从供应方向来看,既有基于大类资产配置和买方研究向客户提供的专业建议和配套投资管理支持,又有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提供的专门产品或服务定制。“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打造‘有情感、有温度、有信念’的私人银行服务。”兴业证券私人银行部总经理李琳女士特别强调。客户:富人企业家及二代在兴业证券私人银行开业仪式上,兴业证券还携手奥纬咨询联合发布了业内第一份《券商私人银行业务白皮书》。研究报告基于财富规模与财富来源,将中国高净值群体分为企业家、家族、专业投资者、传统高净值人群四类,以及约460万人的未来潜在的高净值人群——新富阶层。李琳女士向记者介绍,兴业证券私人银行目前的客户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是企业家,是一个金字塔塔尖的结构,第二类是私募,第三类是占比最多的,是传统高净值客户,就是我们所谓的个人客户。”李琳强调,不同客户间风险偏好的差异巨大。“传统高净值客户的收益预期可能就1-2个点,要求最大回撤不超过3%”,但对于那些一百万美金以上超高净值的客户而言,“他们自己做了自配,对于高风险的PE、二级市场产品,接受度反而比较好。”李琳坦言,券商服务难点在于,不可能用同一套服务方案去服务不同层次客户。目前兴业证券私人银行整个的服务体系,力求从客户需求出发,密切联系市场,为客户创造价值。投资:有钱的人偏重哪些资产?那么,这些最富的人群到底如何进行资产配置?奥维咨询合伙人盛海诺指出,中国短短三十年内成长的这一波高净值人群,在市场初级阶段,普遍满足于高收益类固收产品,他们习惯于投机性股票交易的惯性驱动,表现出缺乏寻求多样性的投资产品及专业机构进行资产配置的积极性。在底层资产质量转差且利率市场化加速的情况下,“高收益、低风险”的理财产品难以为继,非标资产的收益率逐步下降并开始向净值型转变;随着经济转型和金融体系不断完善,未来金融产品供给端将更加丰富。李琳女士指出,今年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与去年相比差异特别大。“PE的占比达到20%-30%,甚至有些客户将所有资产配在不同的PE上。他们的逻辑是抓热点和趋势。这一类是潜在客户。”传统高净值客户也出现相应的配置变化,“二级市场的配置在下降,沪深产品增加,同时PE敢尝试了,也在增加。”李琳向告诉记者,“还有一类就是交易型客户,他们更多的方向聚焦在量化上。因为他觉得这个市场看不清楚的情况,更多做量化退出的动作。”根据三类客户不同的偏好,李琳指出今年兴业的筛选和配置逻辑是增加PE,然后用量化投资去替代部分沪深产品,“但我们依然会保有很大一部分沪深的比例,因为这是客户的现在的需求,避险情绪比较重。”从海外投资来看,兴业证券私人银行副总经理柯文玮表示,“券商短海外投资比较直接的方式是通过沪港通等形式,间接在香港平台进行配置。”柯文玮向记者介绍,今年港股通增量比较明显的,“主要是对于海外一些高科技股票,尤其是在香港上市的科技股票,还是作为大量高净值客户长期价值投资的方向。”(国际金融报 见习记者徐蔚)
热门推荐APP专享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财富管理业务起飞难觅“空乘” 私人银行人才荒蔓延至券商
  ⊙记者 郑培源 ○编辑 浦泓毅
  记者近期从多家处获悉,随着证券公司转型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高净值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的私人银行类人才匮乏的现象不断升级。3月8日,中证协发布通知,将再次举办证券公司高净值客户营销技能培训,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券商私人银行人才荒的紧迫程度。
  “目前整个券商行业都缺乏私人银行类的人才,百万年薪也很难挖到,内部培养则很难形成合适的路径。”某知名券商高管告诉上证报记者。
  为什么私人银行类人才的匮乏如此严重?大背景是财富管理需求的急速暴发,尤其是券商财富管理相关业务的快速发展。(,)和波士顿公司联合进行的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个人可投资的金融资产总额约为11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预计到2020年年底,这一数字将保持1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0万亿元人民币。而高净值人群可投资的净资产将占据中国整体个人财富的半壁江山,占比达到51%,可投资的净资产年均增速更达到15%。一位兴业银行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私人银行类人员的流失率过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
  另一方面,包括券商系在内的新兴财富管理机构正在异军突起。(,)资管部副总经理潘东日前表示,资管行业内的不同机构正在发生剧烈分化。从增长指标看,银行理财从2015年56%的增速,降至2016年的23%,资管、公募基金、基金子公司等都出现了增速的下滑,而券商专户和、等的增长相对更为稳定。
  记者从一线营业部得到的反馈也证实,近年来各券商营业部对经纪业务的依赖越来越低,大量营业部佣金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已经降至20%-30%,而面向高净值客户的理财产品的销售和类私人银行服务正在兴起。“交易佣金的费率是万二,而理财产品的提成是百分之几。换成是你,会发展哪一块业务?”一位券商营业部总经理笑着说。
  在券商财富管理业务爆发的同时,相关人才匮乏的矛盾也越发突出。多位券商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主要有以下几个矛盾待解:一是原有的券商投顾人员和后台服务体系以投资为主,而大量高净值客户的需求跨越多个资产领域;二是券商培养的私人银行人才普遍在25岁-35岁,在面对45岁以上的高净值客户群体时力不从心;三是券商内部一流的人才往往会选择投资、研究岗位,愿意从事客户服务工作的以新人为主;四是券商内部从总部的资管部门到下游的各个营业部在营销渠道上很畅通,但是在服务协调上普遍存在机制上的问题。“我们也尝试了从银行引进人才,不过私人银行人才的匮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的确很难破解。”由此,券商私人银行人才的培养和挖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券商的重视。
(责任编辑:邓益伟 HN006)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财富管理业务起飞难觅“空乘” 私人银行人才荒蔓延至券商》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ban边人生)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信证券私人银行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