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和美国的差距石油加工技术与美国有何差距

探讨:中国石油进口超美国的症结何在
中研普华报道:
相关研究报告
12日上午,海关总署就2013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中国现在进口比美国还强大”的提问,新闻发言人郑跃声回应称,没有看到美国的数据,没办法比较。
  据悉,发布“中国现在进口石油比美国还强大”消息的,是美国部下属的能源信息署(EIA),该署在一份最新报告中称,9月份美国日均石油消费与国内产量差额为624万桶/天,同期中国的差额为630万桶/天。报告同时分析了中国进口石油超美国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增长速度相对较快,汽车销售也表现强劲。虽然这一数据的准确性还有待考证,但是,有一点必须肯定,那就是美国能源部门对有关石油方面的信息的重视和关注,以及对这些信息的及时了解和掌握,还是值得中国有关方面学习和借鉴的。因为,就算这些数据有出入,或者发布这些数据有某些方面的利益和需要考虑,总比“没有掌握”要主动积极得多。
  要知道,在能源利用和消耗以及由此可能对环境、资源保护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和关注的情况下,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有关石油方面的各种信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紧迫了。中国作为世界能源消耗大国,不管进口石油有没有超过美国,其所产生的国际影响都在不断扩大和延伸。也就是说,中国进口石油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和关注。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关方面对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石油进口情况还不了解,还要被动地等待别人的数据发布以后再匆匆了解,是不应该的,也是相当被动的。
  还必须注意,早在若干年前有关方面就曾发布报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耗大国。而且,相关专家也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中国极有可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石油进口大国。现在,按照美国能源部门发布的信息,中国已实现了这一“目标”。由此带来的问题,显然已不是石油进口多少的问题,而是有更广泛的问题,包括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环境问题等。
  客观上讲,中国成为世界能源消耗第一大国,甚至石油进口第一大国,与中国经济这些年来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汽车销售表现强劲以及人民生活改善带来的能源消耗增加等不无关系。但是,实事求是地讲,这决不是主要原因。因为,中国的经济总量与美国相比,还相差很大,如果能源利用效率相同,是根本不可能超过美国的,更别说石油进口了。
  中国所以成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耗大国,且石油进口超过美国,就在于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过低,浪费、损失等方面的现象过于严重。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中国能源消耗与美国和日本相比,能耗强度分别是他们的3倍和5倍。也就是说,生产同样的产品,中国比美国和日本多消耗的能源要高出几倍。想一想,如果效率水平能够提高一半,达到发达国家的一半水平,中国的能源消耗将减少多少,还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耗大国和石油进口大国吗?
  值得注意的是,能源消耗过多,不仅对石油进口等产生巨大压力,而且对环境保护也形成极大制约。特别是污染排放,越是能源利用率低,所产生的各种排放就越多,对环境的破坏也越严重。按照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代表中国政府作出的承诺,在能源利用水平和效率如此低的情况下,要兑现承诺,难度是何等之大,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何等之多。
  也正因为如此,对美国能源部门此次发布的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石油进口国的消息,中国应当更多地进行反思,而不是考虑数据的准确性。因为,美国能源部门发布这样的信息,可能决不会是单纯的信息发布,而极有可能剑指中国在能源利用以及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那么,一旦再遇到类似于丹麦哥本哈根这样的会议,美国等西方国家会再次将此作为给中国施压的武器,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世界环境和气候保护责任。
  同时必须看到,中国要想真正担当起大国责任,对世界政治、经济施加更多影响,就必须兑现包括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的承诺。那么,在能源利用效率不能有效提高的情况下,就只能通过牺牲经济、牺牲就业等来解决。显然,这是挖肉补疮,不符合中国发展的要求。
  所以,面对中国进口石油超美国的消息,有关方面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从政策、资金等方面鼓励企业和居民节能降耗,减少能源消耗。一方面,要对能源利用率过低、消耗过大的行业和企业,进行全面整治,该关的关、该整的整、该转的转。凡是不能达标的,坚决关闭;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节能降耗做得好的企业和行业的奖励和鼓励。在这方面,日本就做得比较好。如为了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已决定由政府出资331亿日元,用于补助企业减少稀土利用和回收再利用设备的投资。我国也应当由政府直接出资,对企业能源利用实施奖励。只有这样,能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大大提高,石油等的对外依存度才能有效降低。
本文分享地址:
近日,中国多家钕铁硼企业欲联合反诉日立金属专利垄断,胜败预测与利弊关 …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化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 …
“内忧外患”中,加快转型升级成为各化肥企业的主动抉择。一些化肥企业开 …
在29日召开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情况说明会上获悉,中国证 …
国内尿素延续弱势,山东部分厂家报价仍有小幅下调,各地市场价格也 …
中国从伊朗的石油进口正在迅速增长,伊朗官方通讯社伊通社援引中国 …
浙江工业大学昨日透露,该校开发的万吨级丁二酸电化学清洁 …
运营公司: 办公地址:深圳市福田中心区深南中路东风大厦12层
邮编:518031 E-mail:
服务热线:(+86)6 06 96 56 29596
Copyright @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简称"") TM 旗下网站 传真:8
咨询QQ:918461中国目前的经济水平与美国究竟有多大差距?
手机看热销基金排行分享
来源:格上理财
,抢购高收益理财产品:详情咨询:400-166-1188
  中国和美国其实是一对好基友。
  美国走过的道路,中国都一步一步的跟着要走一遍。
  在两百年前(1800年前后)的欧洲,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在能源(蒸汽机技术革新,推动了煤炭业的发展)、材料(冶铁业)、交通(火车和轮船)、金融(的出现)等四个方面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傲视全球。很快,这些技术传播到欧洲大陆,荷兰、法国也先后富裕了起来。
  在这些先富起来的欧洲贵族眼里,此时的美国,正如20年前世人眼里的中国。
  我们简单的说说吧,在年的美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主要的工业以食品业和纺织业为主,农场蓄奴,种植棉花,茶叶,粮食,加工纺织品大量出口欧洲,赚取一些微薄的利润。工业区也集中在东部沿海的一小块地方,正如年代的中国,在东南沿海画了几个圈,搞些纺织品出口。
  此时的美国和中国,都是一个未开化的农业国,刚刚触摸到现代文明的一些气息。
  然后到了年代。
  南北战争后,美国掀起西部大开发的热潮,大搞铁公鸡,铁路横穿美洲大陆,公路几纵几横,累死几万华工,真是一把辛酸泪啊。铁公鸡带动了钢铁、煤炭、水泥等一干产业,也是热火朝天啊。这几十年里,华尔街经历了美国第一次大牛市,铁路股涨翻天,钢铁大王卡耐基成为美国梦的代表。1890年代前后,美国的钢铁生产量第一次超过了大英帝国,GDP也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德国。很牛吧?潘磕嫦税桑康谟⒐瞎笞逖劾铮拦匀恢皇且桓鱿绨屠卸眩司GDP没法比啊。
  这个时期的美国是不是很像2000年代的中国?
  在年这十年,对于中国来说,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数亿农民涌向城市,城市化率达到了50%,房地产和铁公鸡成为第一大产业,房地产、煤炭、钢铁股票在年经历了超级大牛市。
  此时的美国和中国一样,经济和平崛起。
  接下来是年代的美国。
  能源(石油的发现)、材料(钢的大规模应用)、交通(汽车和飞机)、金融(证券业)、信息(电报和电话)等的技术革新,推动了美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时候的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和德国、日本一起,实现了对老牌工业强国英法的追赶。
  伴随着新工业革命,福特汽车,通用电气、波音飞机、美林证券、美孚石油这些伟大的企业先后崛起。
  美国历史上的十年――1920年代,正是得益于汽车产业的大发展,汽车进入家庭,推动了交通效率的提升,生产力飞跃式进步。但是这个十年,也是浮躁的十年,投机气氛狂热,直接孕育了1929年的大萧条。
  在这个年代,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追上了欧洲,标志着正式进入发达国家阵营。但是在社会层面,环保问题、股市投机黑幕仍然层出不穷。军事不敌大英帝国,科技水平也比不上新贵德国,文化上也不够自信,好莱坞最大的明星卓别林是个英国人,政治从韬光养晦转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成为大英帝国的”利益相关者“。
  我认为眼下的中国,2010年代的中国,和1910年代的美国是如此的相似。
  房地产的黄金十年将要过去,钢铁、煤炭行业陷入低迷,纺织业向东南亚转移,汽车大规模进入家庭,中产阶层在沿海工业区、内陆省会已经形成,并逐渐取代过去的农民、工人阶层,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阶层。
  所谓产业升级,在我看来,就是钢铁业萎缩,汽车业壮大,煤炭业萎缩,石油业壮大,汽车和石化将成为这个十年中国的支柱产业。这两个支柱产业的发展,将大幅提升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人均GDP从2011年的5000水平上升到2020年的1.5万美元水平,追上那时候的世界平均生产力水平(巴西、俄罗斯、东欧)。
  根据现在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年之间,中国的GDP总量将超过美国。当然,人均GDP仍然很低,但是历史的车轮已经没有什么人能够阻挡了。
  媒体上总有人在杞人忧天,说中国社会腐败问题严重,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云云。这真是扯淡。我们来看看那些常被人拿出来的反面例子: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这两个国家的第一次经济起飞是在1970年代,得益于日本的经济崛起,对原材料的大规模需求所孕育的一次大宗商品牛市。铁矿石、石油、大豆的价格飞涨,支撑起了巴西的经济繁荣。但是随着日本的需求饱和,巴西阿根廷的经济很快就遭受了打击。这和是否处于中等收入阶段没有任何关系。
  中国和巴西是完全不一样经济结构的国家。一个是依靠城市化、工业化、高性价比工业品出口的国家,一个是依靠原材料矿产品出口的国家,如何能够相提并论?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美国在1920年代,仍然不是一个资本主义制度完善的发达国家,后面我们还会看到,日本在1960年代,香港在1970年代,台湾韩国在1980年代,同样腐败严重,环保危机,社会问题丛生。但是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最终都会解决掉。
  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
  1940-70年代:石化、电子成为美国主要的行业,才标志着重化工业的真正完成。养老基金逐渐成为主力,大量买入,使市场投机风潮褪去,整体变得理性和平稳。摩托罗拉,惠普,德州仪器等新一代企业崛起。社会法制建设变得完善,鼓励创新,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标杆。
  年代:科技网络行业成为主导,代表着信息产业革命的升级。、微软、思科、苹果、谷歌、FACEBOOK等伟大企业先后崛起。
  直至今日,第三次科技革命仍在继续,、智能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3D打印、智慧城市、(000591,),新兴技术层出不穷。中国的追赶脚步仍在继续。
  一部人类文明的进步史,就是一个社会经济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相推进的发展史。
  技术变革,推动产业变革,进一步影响社会组织生态,政治、文化、思想等等的广泛变化。
  中国离美国的文明距离仍然很遥远,正如前文所说,只是相当于1910年代的美国,有百年的历史距离。
  但是,得益于技术的快速传播,中国要追上美国,其实并不需要一百年,或者三十年、二十年足矣。
  除了和美国对比,我们还可以和东亚的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一下对比。
  据我观察,2015年的中国,大致相当于1970年的日本,1975年的香港,1980年的台湾,1985年的韩国。
  1960年代的日本,钢铁是第一大支柱产业,丰田和索尼仍然不起眼,环保问题非常严重,并不比今日中国的环保危机好到哪里去。
  1968年,日本GDP超过德国,跃升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人均GDP仍然落后。
  1970年代的日本,第一次超级大牛市结束,产业结构调整,(,,),丰田和索尼如潮水般涌向世界。文化产业开始繁荣,1973年哆啦a梦,1979年机动战士高达,1984年龙珠,1985年圣斗士。
  事实上,直到1980年代,日本才真正在经济上和文化上成为一个发达国家。
  香港,1950年代开始搞纺织品出口,1960年代房地产大发展,1970年代仍然贪污横行,但是中产阶层开始形成,1974年许冠杰的《鬼马双星》打响本土喜剧电影的第一炮,紧接着1978年成龙的《醉拳》带动功夫电影兴起,1986年周润发《英雄本色》出世,1990年周星驰《赌圣》大红特红。
  台湾,1950年代发展食品业,1960年代开始搞纺织品出口加工业,1970年代房地产和铁公鸡,1980年代台积电成立,向半导体和IT产业转型升级,中产阶层形成,1990年代社会变革,制度转型,最终成为民主社会,文化上周华健、张惠妹、张信哲、周杰伦先后涌现,成为华语音乐的一块高地。
  韩国,同样是1960年代开始纺织业出口,1970年代大炼钢铁,1980年代重点发展汽车、石化、电子等产业,这个时候的三星和现代又有几个世人知道?环保和社会腐败问题又有几个中国人清楚?1990年代,社会转型,文化繁荣,2000年代三星和现代终于成为世界产业里的重要竞争者,韩剧横扫中国。
  中国在过去30年里走过的路,美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都走过,得益于世界范围的技术传播和产业转移,最终实现经济上的快速追赶,期间历经坎坷和曲折;未来的20年,中国即将发生的大历史,我们也将一一见证:经济上进入发达国家社会,社会上环保、道德危机得到愈合,文化上实现大繁荣。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由佳&RF13266
相关阅读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
注: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金融界基金超市共2824只基金,全场购买手续费1折起!
股票型收益榜
混合型收益榜
金融界旗下基金交易平台
证监会授牌独立基金销售机构
资金同卡进出,银行加密保证
每日爆款 新手专享
新手专享12%约定借款利率
精选产品0费用存取,1元起投7&24小时随时取现,秒到账历史年化收益9%-17.75%500元起投,申购费1折9.0%年化收益投资期限 24 天可投金额 321,000 元9.0%年化收益投资期限 24 天可投金额 0 元9.0%年化收益投资期限 24 天可投金额 0 元
基金收益排行
最高收益TOP5
最低风险TOP5
最热销TOP5
24小时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排行
这个钱包能赚钱
7日年化收益3.21%(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29次下载&&|&&总241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50积分
0人评价34页
4人评价10页
7人评价86页
0人评价8页
2人评价9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文档内容侵权
已存在相同文档
不属于经济管理类文档
源文档损坏或加密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价格:50积分VIP价:40积分当前位置:> > >
2013年国际油价何去何从?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内容分类
  2012年,原油依旧维持整体震荡格局,走势与品种的季节性规律密切相关。在需求较为平稳,供应可以随需求而定的2013年,投资者更应该把握原油价格的季节性规律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     回顾:原油维持整体震荡格局     2012年原油依旧维持整体震荡格局,走势与品种的季节性规律密切相关。1~3月份承接2011年冬季的需求小旺季,原油需求尚可;推涨油价的主要因素来自欧美对伊朗的制裁,制裁措施直接导致全球原油市场减少了每日140万桶的供应,且关于美伊冲突的消息不断,原油价格在3月达到年度高点。3月随着沙特大幅增产至1000万桶,即30年的高点,原油价格随之走弱。到6月底,市场开始炒作驾车高峰季节的需求,事实上美国的油品消费也在8月上旬达到了2000万桶/日的年度高点。9月原油达到年内第二高点。需求淡季来临,季节性弱势以及美国大选的政治因素拉低油价,使原油在10、11月整体维持弱势,低点曾触及82美元/桶。12月原油进入窄幅震荡格局,未来面临方向突破。     展望2013年,供应端对原油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北美地区产量大增,这改变了全球原油市场的整个格局;需求端将逐步向好,美国经济复苏,中国经过低谷,需求将成为油价的主要支撑。     展望:供应充足需求平稳     供应:北美产量大增改写格局     商品涨跌的大势由其供需面来决定。原油的储量按地区分,中东占比最大,接近50%;其次是南美、北美。全球原油产量也具有相似的格局,中东占比32%,其次是欧亚大陆、北美。而以国际为主对其原油产量进行排序,前5位依次是沙特、俄罗斯、美国、伊朗和中国。原油市场的供应格局是分析2013年油市供应的基础和出发点。     北美页岩油产量大增     美国原油产量正以历史最快速度上升,因页岩油生产技术改革或推动2013年原油产量升至20年高位,日产增速已经达到1859年以来共计153年来的新高。迄今美国的日均原油产量已经升至680万桶,较去年同期的580万桶增加100万桶,同比达17%。产量快速增长主要因水平钻孔和水力压裂技术的改善,这些技术是美国在近5年内实行的改革。美国能源部预计2013年北达科他州、蒙大拿州以及得克萨斯州钻井活动增加将提升美国2013年原油产量至每天700万桶上方,为1992年来首次。国际能源署预计,随着页岩气革命改写全球能源版图,2015年之后美国将超越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     在乐观预测的同时也要看到潜在的不利因素。首先,开发页岩油的革命性技术“水力压裂法”,因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可能遭遇政策阻力;其次,页岩油开发面临成本压力。美国页岩油的生产成本为每桶44美元~68美元,远高于普通石油每桶约20美元的生产成本。另外,页岩油生产还面临运输瓶颈。     常规供应充足     2012年欧佩克组织的原油产量位于近4年的高点。虽然伊朗遭遇欧美制裁,出口受限,但同期沙特的增产令整个组织的供应依旧维持在高位。临近年末,由于美国产量增长以及需求低迷,沙特11月降低石油产量至950万桶/日,低于今年6月份创下的30年最高产量每天1010万桶的纪录。2013年欧佩克产量将依旧维持在高位,伊拉克战后产量逐步上移,沙特即使在1010万桶/日产量水平也仍有20%的余量去协调需求。美国能源部预计2013年欧佩克组织剩余产能将重新上升至10年均值上方。     非欧佩克国家原油产量大幅增至近6年高点,其中美国页岩油产量增加贡献了较大的分量,同时北海地区产量下降。北海地区曾是全球重要的原油生产地,挪威一度是全球前3大出口国,近年来该地产量大幅下滑。据统计,2012年11月,英国、挪威产量同比下降18%。作为最大的非欧佩克生产国,俄罗斯2012年的产量维持稳定,日产维持在1000万桶左右。2013年我们预计整个非欧佩克国家的产量依旧维持在高位。     地缘政治风险犹存     2012年欧美国家制裁伊朗,全球市场因此减少了约140万桶/日的供应量,与利比亚去年减少的供应量相当。欧美对伊朗的制裁有这样三个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对油市产生了影响。第一,美国6月底实施的制裁将任何与伊朗中央银行接触的经济实体从美国金融系统排除。仅美国单方面的制裁已经令伊朗减少35万桶~40万桶/日的出口量;第二,欧盟的制裁从7月1日正式生效,禁止所有欧盟国家进口任何伊朗的油品,这部分原油约为60万桶/日;第三,欧盟禁止该区的保险公司为运送伊朗原油的油轮进行保险。因为欧盟是90%~95%的油轮船队保险方或者二次保险方,这将令伊朗另外减少40万桶~50万桶/日的原油出口。     伊朗需要原油出口带来的收益,世界需要原油,所以双方都没有兴趣去摧毁伊朗的原油生产。然而对伊朗核设施的攻击将加大伊朗发动地区战事的可能性,并危害当地的原油供应。最坏的举措莫过于关闭霍尔木兹海峡,该海峡日均运油约1700万桶,约占全球供应量的20%。这可能是伊朗的最后一招,绝望中的最后一击,即使是短暂的,仍会对原油供应、原油价格甚至是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主要消费国库存高企     全球市场供应充足,在主要消费国的库存上也有所反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总库存自2011年底以来逐步攀升,2012年底已经位居年度高位;同样现阶段OECD原油库存的可用天数也位于5年均值的上方。     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美国的库存更是充足。美国的原油库存因产量大增而位于5年均值上方,并在可预见的未来依旧高于5年均值。美国的成品油库存高低不等,汽油库存处于5年均值略高水平,馏分油库存则低于5年均值;后期若炼厂开工率继续上移则有助于原油库存向成品油库存转化。     需求:经济复苏格局下需求平稳     相对于供应而言,商品市场中的需求一方是对价格更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一方面供应的增加或减少更倾向于由需求方而定;另一方面,对于矿产等资源品供应弹性通常低于需求弹性。原油市场更是如此,油价的下跌和上涨莫不与其需求密切相关,需求的背后是各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状况。     美国原油需求依季节性规律波动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油品消费国,油品消费量占全球总量的1/5多,分析该国的油品消费就显得最为紧要。我们在以往报告中一再提及和展示的是美国的原油消费结构,71%为交通用油,23%为工业用油,民用及商用占比5%,电力仅1%。所对应的成品油消费中,以汽油比例最大,馏分油次之。     2012年美国的石油需求维持低迷态势。截止到11月30日,全年日均油品需求总量为1865万桶,较经济运行平稳时的2000万桶~2200万桶/日仍有较大差距,并低于万桶的日均需求量。其中汽油需求仍有较强的季节性规律,1月份需求见底,之后开始攀升,8月份达到顶点,这与往年的季节性走势相一致;2012年汽油消费的谷底创下新低,峰值位于过去6年的低点。2012年馏分油需求也较为平淡,呈现不温不火的态势,与2011年相差无几。2012年度美国的炼厂开工率均值为87%,高于2011年的85%,炼厂开工率高点跃升至5年新高。危机之后,美国的企业投资恢复较快,个人消费则受制于高企的失业率而停滞不前。过去一年中,消费信心有了长足的改善。企业投资目前相对停滞,不过一旦“财政悬崖”问题得以处理,相信商业投资也可重筑温和升势。房地产市场的回稳,是看好美国经济的最大原因。房市乃复苏之本,悬系着就业、消费、银行信心等一系列经济活动。近月数字显示,美国房地产已经触底反弹,估计会吸引更多的资金入市。当然,就业疲软、银行脱媒之下,美国的经济复苏步伐远弱过战后任何一次复苏,这个格局暂时看不出有改变的迹象。虽然失业率降至近4年低点7.7%,但只是因为许多美国人放弃找工作,减弱了非农就业岗位增幅超出预期的信号意义。美国仍在弱复苏的框架之下,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2%。     2008年之后美国的原油消费就出现了结构性下滑。无论是消费旺季的高点还是消费淡季的低点,均低于危机之前。2013年美国经济复苏的进程不变,但复苏依旧是弱复苏。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笔者预计2013年美国的油品消费基本维持平稳,不会继续下降,但也很难有较大起色。     中国原油需求平稳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经越来越成为全球商品市场分析中不可忽视的主角。     中国原油消费集中在工业和交通,前者占比大于后者。如果用乙烯产量代表工业需求,汽车销量代表交通用油,那么这些指标均显示今年中国需求的低迷。中国的乙烯产量增速较2011年有较大回升,基本平稳。由于一系列的限购措施及市场的提前消化,2012年我国的汽车销售也比较低迷,但这并不表示汽油需求大幅下降。汽车保有量的绝对值依然使得今年的汽油消费同比增速在8%左右。     月,我国的油品消费基本维持平稳态势,第四季度需求开始加速。9月以来中国原油加工量明显回升,11月中国原油加工量已达1017万桶/天,环比大幅上升73万桶/天(或8%),创历史最高水平。        2012年中国油品需求增长相对乏力,中国油品需求的增长对于非OECD国家需求增长的贡献下滑至23%,这既反映了经济转型,能源间替代导致的结构性因素,同时也体现了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周期性因素。随着支持性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显现,2013年中国经济将延续2012年四季度的回升态势。所对应的中国油品需求也有望出现进一步回升。     欧洲原油消费降至近4年低点     欧债危机阴云不散,对商品的直接影响是需求的下滑。2012年欧洲油品总需求的降幅开始加大,月度需求降至近4年低点。     欧债危机的短期稳定性有所改善,但是2013年爆出新的问题的机会不小。欧洲央行长期再融资计划(LTRO)将流动性注入各国银行,再通过银行购买本国债券稳定住了欧猪国家的债券市场。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向希腊发放救援金,缓解了希腊的流动性困局,将危机爆发的时间后移。不过月,西班牙有大量国债需要续期,其银行所面临的储蓄外流也未停止,西班牙是上半年欧洲的火药桶。解决欧洲债务危机并未有决定性的胜利,欧洲央行是目前市场平静的关键,相信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不会有变,必要时更可能随时加码。欧洲经济已经陷入衰退,明年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不过财政收缩对增长的负面冲击,应该小过2012年。     2013年在欧债危机不进一步扩大的前提下,笔者认为欧洲的原油需求将继续维持低迷态势。考虑到发达经济体原油需求主要集中在交通行业,笔者认为欧洲2013年油品需求增长有限,但跌幅不会太大。     供需平衡油价要把握季节性走势     虽然伊朗的供应因被制裁减少了140万桶/日,但2012年全球原油市场供应充足。展望2013年,由页岩油开采引发的北美原油产量大增将继续,这将改写原油市场的供应格局;北海地区主要产油国英国、挪威的产量预计仍将继续下滑,成为支撑Brent油价的主要因素;俄罗斯等国产量维持稳定,整个非欧佩克国家2013年供应将呈增长态势。伊拉克战后产量继续攀升,沙特仍有20%的产量余量,在伊朗核问题不引发军事冲突的情况下,伊朗问题的原油溢价已经十分有限,2013年欧佩克剩余产能重又上升至10年均值上方,欧佩克组织供应充足。2013年原油供应端成为拖累油价的因素之一。     2013年,笔者认为全球原油需求增长有限。2013年美国经济继续弱复苏,美国的油品消费将基本维持平稳,不会下降,但也很难有较大起色。2012年中国油品需求增长相对乏力,随着支持性政策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逐渐显现,2013年中国经济将延续2012年四季度的回升态势,所对应的中国油品需求也有望出现进一步回升。2013年在欧债危机不进一步扩大的前提下,笔者认为欧洲的原油需求将继续维持低迷态势。日本地震后关闭了大部分核电站,燃油发电需求大幅提升,日本需求的增加抵消了欧洲需求的下滑。综上,笔者认为2013年全球原油需求将维持小幅攀升态势。     在供应充足而需求平稳的大背景下,商品价格的波动与其季节性规律紧密相连。剔除掉金融危机期间价格动荡的走势,看年原油价格的季节性特征,笔者发现每年3~9月是价格上涨的月份,9~11月是价格下跌的月份,12月到第二年的1月也是价格偏强的月份。原油价格的强弱与其需求的季节性规律相关,每年夏季驾车、发电增加了油品消费,每年冬季是取暖用油旺季。在需求较为平稳,供应可以随需求而定的2013年,投资者更应该把握原油价格的季节性规律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董丹丹& 光大期货研究所能源化工部分析师)
 发表评论:    笔名:   
1、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技术支持:
地址:中国北京东长安街2号
邮编:100731
技术支持电话:86-10-
传真:86-10-
业务咨询电话:86-10-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和美国的差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