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今年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哪些经济

海外媒体积极评价中国经济2017年度“成绩单”|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_新浪军事_新浪网
海外媒体积极评价中国经济2017年度“成绩单”
海外媒体积极评价中国经济2017年度“成绩单”
1月16日,机器人在瑞安市瑞明集团智能化托盘线上搬运物料。该生产线上,1个工人可操纵4台机器人,轻松完成相当于以前30个工人的工作。 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1月10日,在美国拉斯韦加斯,一名男子在消费电子展上体验华为公司的虚拟现实设备。新华社记者 李 颖摄一艘轮船靠泊在秦皇岛港矿石码头卸载。记者从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港航管理局获悉,2017年该省秦皇岛港、唐山港和黄骅港三大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达10.9亿吨,比上年增长1.4亿吨,创历史新高。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摄中国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公布了2017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海外媒体积极评价中国经济的优异表现,认为超预期的成绩显示出中国经济的活力、动力和潜力在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为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美国彭博社、《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美联社、《今日美国》网站等媒体对2017年中国经济数据作了报道,反响热烈。报道称,中国2017年GDP增速达到6.9%,略高于2016年的6.7%,扭转了从2011年开始的经济增长放缓势头,这一增速超过了经济学家们的预测和政府此前设定的目标。出口、商品零售和房地产市场的强劲表现推动了经济增长,使中国政府在2018年处于更有利的位置,为中国政府2018年继续解决金融、环境和社会等领域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持续强劲的消费需求很好地推动了出口的增长,数据显示,中国领导人在努力使经济摆脱对浪费性和污染性产业和出口的依赖,转而通过更可持续的消费来推动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成功的好消息打消了国际社会此前对中国债务的担忧。受此消息刺激,全球股票市场反映积极,投资者信心大增,各大股市股指纷纷走高。德国媒体认为,中国6.9%的经济增速好于此前预期,且几乎是德国2017年经济增速的3倍。中国经济在经历了%的相对较低增速后,在2017年有所恢复。世界经济复苏态势不断向好也给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显示出中国经济正不断获得新的内生增长动力。法国《世界报》报道称,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正与世界经济复苏趋势一致,2017年经济增速保持了6.9%的高位水平,远超此前6.5%的预测值。2017年中国经济各项数据进一步展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强劲的国内消费与优异的国际贸易表现持续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在应对债务上升、资本外流、房地产泡沫等方面,中国政府展现了经济管理与改革的能力。未来,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将更好地管控经济领域中的各项风险,使经济发展更趋平稳,为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奠定坚实基础。法国经济类报纸《回声报》报道称,2017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并达到了6.9%的高位增速,国内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2017年中国政府通过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遏制了债务的上升,进一步增强了经济发展的稳定性。随着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向“质量驱动型发展”,将进一步减少国内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使经济发展更趋稳定与可持续。奥地利《维也纳日报》刊登文章认为,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在健康稳定发展,预计2018年中国经济将出现高增长。文章评论称,不断崛起的中等收入群体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与此同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良好,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专利申请数量世界第一。互联网、环保技术等新兴行业发展良好。保加利亚通讯社以《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快于预期》为题报道了2017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保加利亚著名财经网站《经理人》在报道中说,中国经济2017年四季度同比增长6.8%。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在采取有力措施,遏制金融风险,并减缓债务急剧增加。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指出,6.9%的年增长率比上一年提升0.2个百分点,虽然涨幅不大,但实现了7年来增速首次超过上年,且高于政府预定的6.5%增长目标。报道认为,中国经济形势改善,主要得益于消费和生产向好,民间企业投资和出口恢复。该报关注对GDP增长贡献较大的重点领域,指出消费领域零售总额实现了10.2%的增长,特别是网上销售增长32.2%,说明市场在继续扩大,特别是在国民收入增加后,就业和物价形势稳定,民众购买欲望继续高涨。虽然基建、工厂等大型投资项目增速有所下降,仅增7.2%,但民企投资占半数以上,特别是民企6.0%的投资增速是上一年的2倍。可以认为,民营企业家对经济前景抱有信心。此外,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增加19%,增速较高。在世界经济复苏的形势下,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额提高了7.9%,增长明显。韩国主要媒体均对中国2017年经济数据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多以“中国经济增速6.9%,7年来首次回升”为标题在第一时间充分报道。韩国媒体《亚洲经济》报道称,中国原本提出2017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为6.5%以上,但实际经济增长却大幅高于预期。中国经济收获了优异的成绩单,市场也更看好中国今年经济发展前景。《韩民族新闻》报道称,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中国2017年四季度经济增速为6.8%,环比持平。这表明,在中国政府针对风险性投资及环境污染领域作出严格限制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却并未因此减弱。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称,中国经济增速回升为加速改革提供了难得的窗口,这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取得的最漂亮成绩。文章指出,在政府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环境治理、收紧地方政府举债等措施下,中国去年经济增速回升超出了外界预料。文章分析,过去一年美国和日本经济逐步复苏,欧洲经济也并未因英国脱欧等事件受到太大挫折,外部环境的持续改善给中国经济创造了良好增长条件。此外,中国国内也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对中国GDP的贡献在加大。政府竭力推动去产能等举措,使制造业从原来的低效率和亏损状态回到平衡甚至微利状态,不再拖经济的后腿。越南越通社在题为《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超预期》的报道中,强调了中国2017年四季度经济增长同比达到6.8%,全年经济增长达到6.9%,自2010年以来首次实现经济加速增长。在政府强调控制风险投资规模和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势下,实际增长高于政府制定的6.5%目标实属不易。评论认为,工业回暖、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和出口扩大是中国经济增长加速的主要动因。(文/本报记者 朱 旌 高伟东 谢 飞 李鸿涛 黄海顺 田晓军 苏海河 白云飞 刘 威 崔玮祎)
阅读排行榜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重要抓手
关注新华网
  今年经济稳定增长或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比较厚实
  今年经济稳定增长或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比较厚实,除了拥有雄厚物质基础、充裕人力资源、齐全产业配套、庞大市场规模等长期有利的条件外,还有不少有利于当前的特殊因素。我分析,大体有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进入新时代确立新方位进一步廓清了经济发展的思路和行动方向。当前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将不断提升供给质量和推动消费升级,共享经济、绿色低碳、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产业将快速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等服务消费将持续活跃,成为推动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形成供需良性循环,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内在动能。
  第二,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将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动国企国资、垄断行业、财税金融、社会保障等基础性、关键性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特别是实施产权保护、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依法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发挥企业家作用、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将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同时,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等举措,将显著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水平,有效拓展发展空间。所有这些,必将为国家经济提质增效、增强创新力和竞争力奠定更加优良的基础。
  第三,宏观调控完善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些年,国家宏观调控在应对复杂环境和尖锐问题挑战中不断创新完善,形成了良好的机制,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能够灵活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力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018年,有关部门将开展“十三五”的中期评估,这将进一步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
  第四,前期出台和即将推出的重大改革与政策积极效应将不断释放显现。近年来,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国家陆续出台了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减税降费,实施“十大扩消费行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开展自贸区试点等一系列重点改革和政策举措;下一阶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推动“三个变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还将陆续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其效应将不断地释放并加速显现,成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
  第五,一系列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将释放出新的巨大发展潜能。在未来的发展阶段,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将强力实施,这将带来巨大潜能的释放,也意味着巨大发展空间的拓展。这其中,有这些年一直持续推进的一些重大战略,也有新提出的一些重大战略,如果这些战略能够落地实施,它们必然给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能量。
  第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进一步凝聚和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各项工作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增强社会各方面的责任心,并激发“双创”一类的能动性,从而能够形成全社会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还要指出的是,2018年世界经济复苏的态势有望延续,外需对国内经济增长呈现积极的推动效应。当前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均有所加快、趋势向好。美国2017年三季度GDP环比折年增长3.3%,达到三年以来最高水平,今年有可能继续回升;俄罗斯、巴西经济摆脱了负增长。IMF、世界银行、亚太经合组织都调高了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值。比较前两年的外贸负增长,外部市场的这种变化,无疑有利于助推我国的经济发展。
  2018年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态势有望继续保持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2018年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一些风险隐患仍然要高度重视。从国际看,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逆全球化抬头、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升温。1990年我国外贸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曾超过80%,而2016年下降至6.8%,目前虽然已由负转正,但稳定出口市场的难度仍然不小;美国、日本股市风险不断积累,美国推进税改,加息缩表也可能对全球产业布局和短期资本流动带来外溢影响;地缘政治矛盾更趋复杂,全球经济金融动荡有可能加剧。从国内看,实体经济发展面临成本较高等较多制约,企业生产力仍然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支持创新的政策体系仍有待健全,民生领域欠账较多、有不少短板,金融等领域风险仍较突出,等等。在前进的道路上,“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都有可能发生,并且带来不良后果。为此,我们要高度警惕、增强忧患意识,同时要保持战略定力,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总的来看,2018年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较强,稳中向好的态势有望继续保持,不会出现大起大落;发展质量和效益有望持续提升,经济运行的品质将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加快发展。尽管从经济增长速度看,到2020年,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需要的增长水平达到6.3%就可以了,但是,能够在提高质量的前提下把速度推得更快一点,还是有必要的。2018年的经济运行仍将保持稳中向好的势头。但我个人认为,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仍然在6.5%以上,大概在6.5%-6.8%之间。
责任编辑:安徽部署2018年十方面工作 加快发展智慧经济
  中国证券网讯 记者22日从人民网获悉,安徽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今日开幕。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李国英,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财政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新增城镇就业63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合肥滨湖科学城规划和建设。建设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支撑体系,开工建设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开展合肥先进光源预研,支持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建设,建设首批10个安徽省实验室。  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设首批10个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开展企业研发准备金、创新券制度试点。发展科技融资担保、科技保险,重点支持初创期科技企业。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建设和升级工程,支持企业、开发区在海外设立离岸创新中心。建立省科技成果在线登记系统和技术市场数字平台。建立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机制,支持知识产权法庭建设。建成安徽创新馆。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开辟人才激励&绿色通道&,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启动国家科学中心引进海外人才百人计划,加强院士工作站、海外人才工作站建设,引进扶持50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开辟人才职称&绿色通道&,完善科技事业单位岗位统筹管理机制,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职称评价制度。  (二)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抢占创新型产业和智慧经济发展制高点  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再退出煤炭产能690万吨,压减生铁粗钢产能228万吨。推进&僵尸企业&处置,破除无效供给。推动煤炭、冶金、化工、建材、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新一轮技术改造。对工业强基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设备购置补助、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落实中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清理规范涉企保证金,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现代医疗医药等专项支持政策,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成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中安联合煤化工等重大项目。实施&统企登云&计划,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进生产线、车间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工厂培育。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开展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创建。开展提升制造业质量标准行动,筹建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启动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积极发展技术服务、工业设计、现代金融、供应链物流、人力资源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快省军民融合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国防军工单位合作,实施一批国家重大军民融合建设项目。  加快发展智慧经济。人工智能的浪潮已经来临,我省要发挥优势,不失时机站上潮头。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体系构建工程,加快发展智能芯片、智能终端等制造业,大力培育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创意、移动传播等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加快&中国声谷&建设,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发展。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构建大数据交易平台。突出应用示范和引领,在医疗、教育、养老、物流、城市管理等领域,开展&智慧+&应用试点示范。  (三) 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进一步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消费稳定较快增长。落实促进消费政策,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扩大信息消费,推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引导共享经济新业态有序发展。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车购税优惠政策。扩大健康消费,大力发展医疗、体育、养老等产业。加快旅游业发展,大力培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景区管理水平,推进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化、产品特色化、营销智慧化。  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落实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措施,加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公用事业等领域开放力度,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健全PPP项目价格和收费适时调整机制,开展政务失信专项治理,提高民间资本收益预期。  推进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实施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规划。开工建设昌景黄、池黄高铁,力争开工合新、宣绩高铁,建成杭黄高铁。实施10条断头国省干线公路贯通项目,开工建设沪汉高速无为一岳西段、溧宁高速黄山一千岛湖段,全面推进县县通高速补齐项目,加快建设芜湖一黄山、蚌埠一固镇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德上高速池州一祁门段,新增高速公路160 公里、一级公路350公里。  开工建设芜宣机场,改扩建阜阳、池州、安庆机场。开工建设新汴河航道安徽段。开展港口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的港口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江济淮主体工程完成投资160亿元,开工20座重点易涝地区排涝泵站、70个中小河流治理和250座小型水库加固项目。建成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合肥&&六安天然气干线。  (四)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三农&工作全面发展  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400万亩以上。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推行家禽业&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新模式。以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为重点,加快农业示范园区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创建16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工程,创建产值超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5个,推动&主食厨房&经营网点向社区、向农村延伸。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00个,创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6个。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建设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平台,深化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探索盘活用好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的有效办法。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推进集体林权、农垦等改革。  着力补齐农村突出短板。今年集中力量抓好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和五项建设巩固提升行动,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的目标是:完成自然村80万常住农户卫生厕所改造,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完成200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设施建设。  五项建设巩固提升行动:一是农村道路巩固提升行动。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谋划一批加宽改造、路面硬化项目,打通一批&末梢路&,畅通一批&循环路&,建设一批&产业路&。二是农村电商全覆盖巩固提升行动。拓展农村电商网点功能,加强农产品网销上行引导,强化品牌培育,实施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和企业培育计划。三是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行动。推进农村水厂升级改造,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集中供水率和水质达标率。四是农村电网改造巩固提升行动。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提升深度贫困地区、行蓄洪区供电可靠性,加快水电供区电网移交和改造。五是农村义务教育巩固提升行动。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标准化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校园信息化建设,推动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促进县域经济振兴。县域经济转型发展任务重,要格外重视,更多支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支持创建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促进县域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强与省内外高校院所、知名企业合作,支持建设一批成果转化基地和异地孵化器。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政策和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招商,推行专业化招商、联合基金招商。促进企业引入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互联网+&,努力实现借势发展。  (五)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强国有资产有效监管,开展出资人委派总会计师试点。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专业化重组,促进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整体上市。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和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加快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深化&放管服&改革。启动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规范审批权责和标准。统筹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推动&照后减证&。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全面建成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加快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努力把安徽打造成为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省份之一。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健全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挂钩机制,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民生工程、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领域和重点项目支持力度。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  深化金融改革。发展普惠金融,改善&三农&、中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金融服务,完善新型政银担业务,实现&劝耕贷&农业县全覆盖。推进省农村信用联社改革,支持农村商业银行资本联合。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完善省级股权投资基金体系,提升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综合服务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启动实施农产品、家电等传统产品出口提升计划,扩大汽车、装备、电子信息等优势产品出口。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和管理,增强对外贸发展的带动作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商合作平台建设,加大对企业&走出去&支持和保护。推进开发区优化整合,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开展&多评合一&试点。积极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办好2018中国国际徽商大会。  (六)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严格防控政府债务风险。稳妥处置地方隐性债务风险,摸清底数,严控增量,化解存量。健全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规范政府举债行为,推进政府专项债券改革,完成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建立对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的问责机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  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积极稳妥去杠杆,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强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公司治理风险以及&僵尸企业&债务风险防控,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处置力度,提高资本充足率。加强风险管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早期干预和应急处置机制,堵住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监管漏洞,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  (七)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今年的减贫目标是,10个国家级贫困县和8个省级贫困县摘帽,700个以上贫困村出列,7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  加强产业就业扶贫。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扩大电商扶贫、旅游扶贫覆盖面。开展家政扶贫行动,建设家政服务市场与贫困户就业对接平台。新建就业扶贫基地300个、就业扶贫驿站400个、扶贫车间600个。  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攻坚力度。新增脱贫攻坚资金、项目、举措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从今年起,省级财政新增扶贫专项资金50%以上用于深度贫困县。推进行蓄洪区脱贫攻坚,实施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分类推进村(庄)台、保庄圩整治,实施一批居民迁建、环境治理、生产布局、生活保障等项目,大力发展水面种养等适应性产业,改善行蓄洪区生产条件和群众生活环境质量。  加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落实省定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加强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实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方案。完成19879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安置任务,安排好搬迁户生产生活,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健全贫困地区基本社会保险制度,落实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加强对贫困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群体的精准帮扶。优化&351&&180&健康脱贫政策,解决好取药报销不便捷问题。  完善脱真贫真脱贫工作机制。坚持&六看六确保&,落实&七个不落、一个不少&要求,健全防范返贫机制,完善督查考核方式,加强扶贫对象动态管理。落实脱贫后续帮扶,对已脱贫人口在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落实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的支持政策和帮扶措施,消除&死角&和&育区&。完善包保机制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制度,打造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深入开展扶贫日活动和扶贫志愿者行动,完善大扶贫格局。  (八)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进重点领域污染防治。持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实施环境保护&五个一&专项行动。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源治理和机动车尾气治理,强化道路施工、建筑工地、港口码头等扬尘污染防治。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启动巢湖新一轮综合治理,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长江流域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全面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污染地块和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信息化系统,强化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今年还将抓好三个专项行动:一是城乡黑臭水体治理行动。大力推进县城黑臭水体排查治理,启动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80%以上。二是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推广产业化模式,创建一批综合利用试点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三是秸秆综合利用推进行动。完善收储运销体系,推进秸秆发电项目和秸秆气化能源利用工程建设,加快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园区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以上。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推进绿色技术开发利用,加快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发展。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150万千瓦。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盘活一批闲置低效建设用地,建成一批节水型企业、学校、灌区。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抓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实施,对划定的范围实行强制性严格保护。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推进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完成造林120万亩。加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和绿色矿山创建。扩大生态补偿机制覆盖面。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环境信用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  (九)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办好公平优质教育。全面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00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86%。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 以上,全部消除义务教育阶段66人以上超大班额。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中考、高考综合改革,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发展和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继续教育,办好特殊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快推进首批364所智慧示范学校和实验学校建设。  推进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入实施&创业江准&行动计划,持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扎实做好农民工、去产能分流职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建设一批就业服务平台,拓展公益性就业岗位,加强新产业、新业态职业技能培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  加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50%。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实施高风险行业工伤保险扩面专项行动,开展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试点。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优抚补助标准。  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实行公租房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并举,对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加快实现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纳入保障范围,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8.18万套,基本建成23.75万套,完成1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因城施策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盘活存量住房,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完善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加快省美术馆、百戏城、科技馆建设,推进政府购买基层公益文化岗位试点。推进凌家滩、禹会村、双墩、寿春城等国家大遗址公园建设。实施地方戏曲振兴计划,支持文房四宝等传统工艺发展,加强现实题材文艺创作生产。推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持省属文化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培育专精特新中小文化企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参事文史、地方志和档案工作。  推进健康安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加强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和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深化医联体建设,实现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完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完善智慧医疗试点示范。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食品药品质量追溯体系。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创建智慧养老院,建设30个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加强儿科、产科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第十四届省运会、第七届省残运会。  今年计划投入1067亿元,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其中新增学前教育、智慧医疗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等工程,要精准实施、精细管控,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推进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入实施&创业江准&行动计划,持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扎实做好农民工、去产能分流职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建设一批就业服务平台,拓展公益性就业岗位,加强新产业、新业态职业技能培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  (十)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平安安徽建设水平  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开展信访&三无&县乡村&联建、联创、联评&活动。加快省市县乡村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开展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达到国家标准。完善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加强援藏援疆工作。  深入开展&守护平安&系列行动。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网上虚假信息诈骗、倒卖个人信息等不法行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实现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全覆盖。深化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气象、水文、地震等工作。  守护平安,&防&宇当头,今年切实抓好两项行动:一是安全保障监测体系建设行动。推进道路交通、城市管网、消防、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防控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及时监测预警风险隐患,提前采取管控措施,有效防范事故发生。二是地质调查和灾害防治行动。建成地质灾害三维信息平台系统、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指挥处置系统,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风险评估和综合治理。  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牢固树立全民国防意识,着力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着力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大力支持驻皖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建设,扎实做好双拥优抚和退役军人安置工作,让军政军民团结之树根深叶茂。
上海证券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Copyright 1998 Shanghai Securities New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820-0277 地址:中国上海 浦东杨高南路1100号 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