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GB运存的手机运存4g和6g区别是刚需还是噱头

刚需还是噱头?6GB内存到底有什么意义
【PConline 杂谈】刚结束不久的vivo Xpaly5发布会上,国产机又创造了一项新的记录——第一款运存达到6GB的手机。在这个普遍3GB、迈向4GB的时代,6GB内存的出现无疑是一次硬件上的“大跃进”,与骁龙820、UFS 2.0闪存一起进入了硬件竞赛的新阶段。
运存全称运行内存,英文简称RAM,用于电子设备中来暂时存放数据,相当于电脑中的内存条,可以随时读取、速度很快,它容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着系统运行流畅与否。随着64位系统在手机中的应用和游戏等大应用的流行,标配2GB内存对于后台超多的Android系统几乎是最低标准,而如果翻番到4GB那空间就非常充裕了,此次vivo一次性跨入6GB的做法甚至超过了当前不少电脑的配置,那在配置方面一向比较温和的vivo此次为何变得如此激进呢?
提升品牌知名度
作为某项技术的首发机型,毫无疑问会额外引起大家的注意,增加在新闻传播中的曝光度,在手机发展史中也可能成为里程碑式的机型,比如首发光学防抖的Lumia 920、第一款按压式指纹识别手机iPhone 5s、首款骁龙800机型XL39h等等,前不久,为了争抢骁龙820的首发几家厂商更是争执不下。
乐视乐Max Pro全球首发骁龙820处理器
同理,首发6GB内存对于vivo而言也是件提高曝光度的事情,国内乃至国外的媒体都会因这个点而大加报道,由此引发各种讨论,虽然争论并不会少,但提升品牌认知度是必然的,未来梳理起各种经典机型必少不了Xpaly5。
而与抢发骁龙820这种大家已经详知的上游供应链方案不同,Xplay5直到发布会预热之前都少有消息传出,虽然也是用供应链提供的两条3GB的LPDDR4内存组成6GB的方案,但结果是超出大部分人预期的,加上双曲面屏的加持,比动陬用“黑科技”这个词吓唬人实在多了。
华硕ZenFone 2首发4GB运存
当然,要想提高品牌知名度,是有很多方法可取的,但对于技术底子薄的多数国产厂商而言,搞自研芯片、压力触控实在是折腾费事,而争抢马上就会铺开的某一芯片关注度也只是转瞬即逝。至于以往vivo常用的电视广告、节目冠名等宣传手段,对深谙手机的发烧友和专业媒体难免作用有限,所以剑走偏锋,以容易量化、判断的内存入手无疑是一个直切用户的痛点,之前在推X6的时候vivo就以此打出过“够快才畅快”的口号。
摆脱花瓶形象
单说vivo给你第一印象是什么,娱乐?综艺?音乐?无论哪个答案,估计都跟性能搭不上边,总给人一种以娱乐为主、靠广告和线下渠道取胜的花瓶形象。
这不是说vivo在硬件方面没有创新追求,相反vivo是将HiFi这一概念在手机上推广最早、创新最多的厂商。但老实说,在各种芯片堆料、主客观调音都玩得差不多之后,受限于体积桎梏和供电问题,发展已经到了瓶颈,难给人大的惊喜。面对这种境遇,vivo势必要找寻新的突破点,而“更快”无疑是所有电子设备永恒的追求,也是近期各家手机厂商主打的卖点。
就如何让手机运行得更快而言,大家目光都集中到了处理器上,但客观而言,除了热衷大型3D游戏的玩家以外,高端处理器的性能基本都处于过剩的情况,一味堆核心数对运行的改善不旦收效甚微,还会给加重发热、降低续航。就Android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各软件不遵守开发规范,在后台肆意自启动运行对整体流畅度影响其实最大,但凡多装了几个软件,开机一段时间内存就岌岌可危,有时连3GB空间也是捉襟见肘,这也是各清理加速软件在Android平台流行的原因。
所以,vivo给Xplay5一次性配足6GB内存,不仅仅是为了抢个首发的噱头、营销的卖点,更是从问题源头给出了简单粗暴的解决办法。特别是考虑到vivo在五六线城市的占有率和使用人群,他们大多不会去醉心研究ROOT、后台控制等等软件问题,直接从硬件上搞定能给他们真正“畅快”的用户体验。
而对于那些了解手机的用户来说,vivo此次的举动也可以说摆脱了以往单纯强调娱乐忽略性能的呆板偏见,树立有“发烧”倾向的新形象,至少在深度用户想要购买vivo手机时,性能已经不构成担忧的理由。
延长服役寿命
从现在已出的新机趋势看,去年流行的3GB主流标配将被今年4GB取代,按这种速度下去,最迟后年6GB就会普及,抢先布局的手机自然往后服役的时间会更长,总体的用户体验也不会随时间的更迭而越用越卡,还会因此让用户觉得vivo的手机和其他Android不一样。
同时,当4GB成为主流标配后,开发者也会根据这种情况对软件进行功能、性能上的改进,来充分利用大内存的优势,自然也就会比老的版本占用更多的运行空间。当所有软件都进行一番升级后,主流、原本还算充裕的内存空间自然会被挤占掉很多,真正留给用户前台运行使用的内存难免不够,最终影响整体的体验效果。
面对Android应用越来越臃肿的情况,和后台、多任务机制的特殊性,手机厂商们能从软件上干预的地方非常少,效果也不一定能立竿见影,所以直接前瞻性的一次配够两年左右的运存空间无疑最能保证手机服役的时间。
vivo Xpaly5
总的来说,6GB内存加持下的Xplay5服役时间肯定超过3/4GB的手机,即便一年后性能虽说不能保持优势,但至少不会落伍,整体使用体验也不会出现急剧下降。
除了品牌、形象与服役时间方面的优势,6GB内存更直接的就是在营销上处于先发制人的地位,由此衍生的口号、卖点一经vivo强大的广告轰炸,能一定程度在人们心里树立新的购买标准,对于线下销售员也有差异化可谈。
vivo Xpaly5
多年前,在256MB、512MB内存流行的Android初始阶段,我们都认为2GB内存是遥不可及的,可如今低于2GB的手机哪个厂商还好意思拿出手呢?在HiFi概念玩转之后,vivo从内存入手不失为一种聪明的改善用户体验的好方法。
最后一句话总结:6GB内存即是一种长远考虑的刚需,也是一种营销上易被感知的噱头。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一台在海外非常火爆的手机
3个月就能免费拿走一块SSD
今日搜狐热点人脸识别技术是手机刚需还是噱头 日常体验如何?_网易新闻
人脸识别技术是手机刚需还是噱头 日常体验如何?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iPhone 8将会采用人脸识别技术来取代指纹识别,而刚刚发布的三星Galaxy Note 8也将人脸识别作为卖点。那么人脸识别现在真的是手机的刚需吗?还是为了制造需求而需求呢?
苹果下周就要召开秋季新品发布会,会上不出意外就会发布iPhone 8。根据现有的消息,iPhone 8将会采用人脸识别技术来取代指纹识别,而刚刚发布的三星Galaxy Note 8也将人脸识别作为卖点。那么人脸识别现在真的是手机的刚需吗?还是为了制造需求而需求呢?这里我们要先说说人脸识别最重要的两个命题,然后才能谈到底有没有必要,即识别率和安全性。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体的,根本还是人脸识别技术现阶段发展得是否已经足以在日常中安全使用。首先来看识别率,目前从实验室层面上来看,人脸识别率已经能够达到99%,但考虑到实际更加复杂的环境,准确率确保在95%以上应该没什么问题。  这里说的识别率已经已经考虑进了因简单的化妆、时间的更替、轻度的毁容等让面部出现与录入时的变化,这些都会通过已经比较成熟的算法来解决,并不会影响系统的人脸识别。马云试用人脸支付  也就是说一旦录入完成,以后用户使用基本不会在用脸解锁时遇到解不开锁的情况。单从这一点上来看,用人脸识别率来取代指纹验证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考虑到人脸与手机摄像头的接触显然没有手指与手机的接触来的自然,所以的操作上会繁琐一些,至少需要把头伸过去,还要调整好距离。这样就远没有手指轻轻一按来的方便,毕竟手机大部分时间是拿在手上的。  其次我们来看安全性,这是目前人脸识别技术最受质疑的部分。前面我们说到现在的技术把人认出来已经没什么问题,但是把一个伪造的人脸识别出来就是个大问题了。  现在,一张照片能不能被识别通过?一段视频能不能识别通过?这是很多用户在意的关键,如果手机上的人脸识别连这些都挡不住,那就太可怕了。毕竟人脸信息复制起来要比指纹倒模简单多了,而且不接触真人在网上都能窃取到。人脸与照片  这里要分开来说,一般来说现在的人脸识别系统都会加入“活体检测”,也就是检测面对摄像机的是不是个活物。就像支付宝的人脸支付里做的,需要在面对摄像头时眨几下眼睛,然后才能通过验证。这么来看,照片一般是糊弄不过去的。  但视频的情况就要复杂一些,如果有人用一段录制好的视频来应付摄像机,这里面就基本解决了“活体检测”的问题。所以如果仅仅是人脸识别+“活体检测”,那么被一段视频骗解锁不是什么问题。人脸三维建模  那么视频就真的无解了吗?也不是,其实通过一套设备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那就是在人脸识别+“活体检测”之外,再加入红外摄像机或3D摄像头,以及三维建模。因为视频再怎么真实也是在平面的屏幕里播放的,如果不能构建出完整的三维人头模型,就无法通过验证。  可以这套设备全部塞进一部手机里太不现实了,而且就算能够解决设计上的问题,造价也会非常高。用这么一个成本超高的系统去取代指纹识别,仅仅是为了更美观,我想还没有手机厂商愿意这么做。  所以结论来了,现有的手机人脸识别技术在应对照片时有较高的安全防护性,但在面临视频时几乎没有应对策略,加上盗录视频的难度和成本较低,所以安全风险较高。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前几天出现的新闻,有人通过拨打Facetime视频通话来偷录对方人相,八成就是在打这个算盘。  那么,既然有着这么高的安全风险,用起来也没比指纹识别有多少优势,手机厂商为什么还要积极推进这个功能呢?我们认为首先想到的是美观,因为现在对全面屏的追求,机身正面已经没有地方放下指纹识别模块,而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又不成熟,只能另谋他路。  另一方面就是,通过这种看上去高大上的技术很容易将手机价格抬高,这部分的市场价格肯定远远高于实际造价,是一个提高手机利润率的好地方。  这样一来,当前推广人脸识别技术怎么看都不是为了应付刚需,而更像是为了需求而创造需求,从这点上看,我更愿意选择在机身背面继续使用指纹识别的方案。
本文来源:中关村在线
责任编辑:毛嘉悦_HN014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6G运存是实用还是噱头?实际测试为你解答!
6G运存是实用还是噱头?实际测试为你解答!这几年手机硬件配置飞速发展,诸如处理器核心数、内存容量ROM、运存容量RAM等都急速增加,今年在安卓旗舰机上开始普及4GB运存,而有的手机更是采用了史无前例的6GB运存,这么大的内存真的有必要吗?本篇文章将通过实际测试为大家分析6G运存到底是实用还是营销噱头。
历史是惊人的相似,目前手机正在经历电脑当年的硬件军备竞赛,在运行内存方面也提升巨大,几年前的512M在今天根本不够用,2GB运存的手机都被称为小运存,3GB是目前许多国产安卓旗舰手机的入门级,4GB成了标配,甚至还有6GB的手机。笔者找来了4GB运存的小米5尊享版以及6GB的一加手机3,通过两款手机运行软件剩余运存的对比,来直观表现6GB运存是否有必要。
笔者测试的软件包括了日常使用的多数软件,比如微信、QQ、微博、贴吧、新闻客户端、音乐软件、看小说软件、直播软件、电影视频软件、大型游戏等,来模拟日常使用的各个场景,话不多说,我们开始吧。
您可能也感兴趣:
原定于4月25日披露2017年业绩的乐视网(300104.SZ),其年报直到4月27日凌晨才最终发布,姗...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76号
TechWeb公众号
机情秀公众号手机到底需要多少运存?专家:4GB就够用
[摘要]手机处理器、屏幕分辨率发展进入理性阶段,但RAM运存似乎又开始“作怪”,那么你的手机真的需要8GB运存吗?腾讯数码讯(Gin) 大家购买智能手机时,除了品牌、价格和设计,接下来考虑的可能就是硬件配置了。配置越高,性能越强,谁不喜欢速度快性能强的手机呢?而说到性能,RAM运存无疑是重要指标之一,但手机需要多少运存,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运存的概念智能手机也是一种“电脑”,虽然其软件建构与我们常说的Windows X86计算机不一样,但硬件结构几乎相同。比如,手机需要中央处理器(CPU)、显示核心(GPU)、运行内存(RAM)、存储单元(ROM,相当于PC的硬盘)。至于运存的作用,其实与X86 PC一样,是作为一种只读存储器、暂存应用数据,是多任务操作必不可少的条件。著名系统优化软件CCleaner的负责人Vishal Kara表示:智能手机的运存大小其实不那么重要,尽管要想更流畅运行,需要更大的运存。为什么?因为相对于PC庞大的应用,手机应用结构并没有那么庞大和复杂,也就是多等几秒的事儿。运存成为手机厂商的卖点之一那么,既然运存其实可大可小,为什么那么多手机厂商还在不断增加运存容量呢?其实很简单:定位和营销。手机产品也分为高中低端,虽然2GB运存即可运行最新版本Android,但谁不想快一点呢?高端手机的大运存能够更好地配合处理器工具,但这里存在一个极限值。比如最新的Android旗舰OnePlus 5,竟配备8GB运存,其产品经理也表示超大运存能够让用户在后台运行更多应用、切换速度也更快。考虑到一般Android高端手机标配4GB运存,那么问题来了:OnePlus 5是否能实现两倍速度?iOS及Android跑分软件Geekbench 4的专家John Poole表示,一般来说4GB运存对于Android手机已经够用了。他举了一个例子:搭载骁龙835处理器、4GB运存的HTC U11,运行了47个应用程序的运存消耗为2.3GB,而一般用户每天平均之后使用到9个应用而已。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是:空闲运存越大,对于手机是不必要的消耗,会影响电池寿命。“即便没有太多的工作,多余的运存也可能会被处理器调用,导致资源消耗”,John Poole这样说。运存越大手机越快?苹果的iPhone一直是智能手机领域的“运存实用主义者”,即便是最新的iPhone 7也仅有2GB、iPhone 7 Plus为3GB,远低于Android手机的标准。但显然,iOS有别于Android的运存管理方式,让iPhone往往更加流畅。但公平地说,谷歌也在一直优化Android的运存管理方式,用户往往忽略的是:即便是Android,其实也拥有自动优化、释放运存的机制,并非一直全负荷占用,只是相比iOS占用仍稍高一些。合理释放运存更实际所以,不需要运行充满各种特效3A PC游戏的智能手机,基本上不需要那么大的运存,4GB完全够用。也许敏感的用户能够感受到在开着好几个游戏和应用时,6GB运存手机比4GB快了那么一点点,但大部分用户并不需要。一个系统优化、释放运存的软件,就可以满足需求了。当然,也许未来手机显卡性能直逼桌面计算机,运存就需要越来越大。但从产品类型的角度来说,手机永远是移动端,除非人类突然掌握“外星技术”,能将英特尔i9处理器和GTX 1080Ti做成指甲大小装进手机里,还不需要风扇水冷散热,那么手机的8GB、16GB运存,看上去还是噱头而已。来源:digitaltrends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miyaliu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4g与6g运存的利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