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未来十年趋势发展将会是什么趋势

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 知乎369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5,478分享邀请回答1491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9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正大姚民仆:十年后饲料企业将只剩1000家,利润仅20元/吨
正大集团副董事长姚民仆在行业会议上指出,
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资本驱动四个阶段,我国的农牧业目前正处于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跨界搞产业化,搞一、二、三产融合,种养加结合,加市场。
正大姚民仆:农牧业未来十年发展趋势与中国企业的发展症结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高峰论坛
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要看这四句话:
一、能不能把碧绿还给大地;
二、能不能把蔚蓝还给海洋;
三、能不能把透明还给天空;
四、能不能把一切还给自然,正如一首歌中《梦开始的地方》所唱。
如果把时间推移到70年代以前,我们再吃不到那时的蔬菜,吃不到那时水果的口味,这一切都被化肥改变了,我们原来有着非常好的生态,农业部讲的“无害化”、“资源化”的问题,就是化害为宝,便害为利。曾经的养猪,很多就是为了肥田,完全自然生态,自从有了化肥,整个状态就改变了,现在变成了污染问题。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生态农业,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种养结合,势必成为下一个十年农业畜牧业发展的亮点。
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资本驱动四个阶段,我国的农牧业目前正处于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跨界搞产业化,搞一、二、三产融合,种养加结合,加市场。
未来的十年,只要中国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政治上不犯颠覆性错误,如大跃进,经济上没有毁灭性的打击,如养猪金融风暴和08年的次贷危机,军事上处理好“好战必亡”和“怕战必死”的关系,社会稳定的、经济的发展速度可能会更快,质量可能会更好,那个时候将会大大改写国际经济的格局。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未来10年,饲料业、种养加,它的趋势是什么呢?
一、未来十年饲料工业的走势
1、 产量缓慢增长,预估2025年饲料产量达到2.5亿吨;
2、 企业数量减少,目前国内饲料企业大约有7000家,5年后将减少至2000家,10年后减少至1000家;
3、 企业进入微利时代,5年内,饲料企业的利润将会减少至50元/吨,10年内,预计只剩20元/吨 。
导致这一趋势的有三个原因,一是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不到50% ;二是市场更加集中,前20名企业占总量60%,前50名企业占总量80% ;三是小规模散养户迅速减少。
二、养殖业未来十年的走势
未来10年,养殖业将迎来“五化时代”:畜禽良种化、设施现代化、生产标准化、防疫制度化、粪污资源化。
生猪业的趋势:由“量增”进入“质变”,绝对量增加,比重降低,与欧美的技术与管理水平差距缩小。农业部预计,2020年,中国生猪出栏将达到7.2亿头,至2025年出栏7.41亿头,复合增速每年1.62%,至2025年生猪规模1000万头以上企业,可能有10家以上,500万头以上的有20家,300万头以上有50家,100万头以上有100家,这100多家占了中国生猪规模的一半以上。
数据来源:农业部
肉禽业的走势:2015年肉禽业的产量是1825万吨,2020年将是2000万吨;2025年将会达到2200万吨。其中,消费的结构在极速的变化,冰鲜取代活禽,南方人喜欢吃活鸡的,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少;第三,分割产品、熟制品、低温加工制品市场份额逐步增加。鸡肉比重会有下降,鸭肉、鹅肉、鸽肉的市场需求扩大。行业集中度加大,加工10亿只级的企业将会有5家 ,现在中国最大的是5亿,加工5亿只企业大概会有10家 。
蛋禽业的发展:2015年我国的蛋禽近3000万吨,2025年将达到3300万吨,比2015年增长10%。 但是小规模的散户会越来越少,存栏1000万羽规模企业会有5家,存栏500万羽规模企业会有10家,存栏300万羽规模企业会有50家,存栏100万羽规模企业会有100家。
奶制品的走势:产量稳定增长,万吨,万吨, 2025年会达到4500万吨。同时,消费升级加快,万吨,较2015年增长14.9%;万吨,较2015年增长26.2%。 我们相信,奶制品的进口会增加;未来10年到15年,中国一定会出现全球最大的奶制品企业,现在还没有诞生,但我相信,一定是在中国。奶的最大消费国是中国,最大的奶制品企业一定在中国。
水产品的走势:生产增速放缓;现在差不多是5000万吨,万吨,年均增速1.3%;万吨,年均增速1.1%。消费持续增长;万吨,年均增速1.4%;万吨,年均增速1.1%。未来10年,中国将持续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随着资源约束趋紧,水产品产量增长空间将受到限制,加之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生产比较收益下降,调结构、转方式、提质增效已成为水产品生产关注的重点。
三、未来十年农业的走势
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生产出占世界近25%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22%以上的人口,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中国农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因此,未来十年中国农业将要经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及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的农业会发生五个转型:
1、从分散经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2、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3、从自然式农业向设施化农业发展
4、 从机械化农业向智慧农业方向发展
5、生产组织与服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美国养两万头猪,我专门去请教过美国人,一个人带着儿子,养两万头猪是如何做到的,他告诉我,饲料专门有营养公司负责,猪舍专门有人清洗,母猪怀孕有专门专业的公司照顾,很多都非常的专业化,所以,专业化才能现代化,有了专业化,才能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
未来的农牧业,不是我们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是智能化的,智慧的。
四、未来10年要关注的六个问题
未来10年,中国农牧业将进入创新驱动和资本驱动的发展阶段,需要关注六个问题。
1、产业化问题
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轨迹,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原料种植到饲料工业,再转向设备工艺,从动物的能源转向人类的能源,一定是在循环。
2、资源整合问题
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产品的竞争,也不是渠道的竞争,而是资源整合的竞争,你有你的强处,我有我的长处,我们来取长补短,谁能持有资源,持有消费者用户,不管他消费什么产品,消费什么服务你都可以赢利的时候,你才能保证立于不败之地。对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有系统性的思考,我们不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
3、资源有限和利用无限的问题
未来10年,农牧业科技将发生显著变化。动物和植物上在品种方面的现代革命,资源节约型农业科技,包括节水等;农业生产与食品安全科技发展,包括农业信息化和精准农业的科技发展,大规模生物种质资源的挖掘将快速发展,未来现代育种的大变革,系统生物学将会提供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基础,还有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化科技发展。
4、生产过剩问题
未来10年,在某个阶段,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美国在80年代初期,大量产业资本投向农业,造成了生产过剩,中国也出现了倒奶现象,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有形手的作用,避免这类现象的发生。做规模很容易,但是占有市场是不容易的,我们中国人喜欢用“拳头”的思维来做规模,做规模向银行的借贷很多,建设很多,但最后市场承受不了。所以,我认为,先做强,最做大,先有市场,再打规模。
5、重组整合问题
未来10年农牧业将进入创新驱动到资本驱动的阶段,是农牧业重组整合的10年,成功的并购企业,要有正确的心态与思维方式。所谓正确的心态,要有要有敬畏之心,研究并购规律,珍惜从自己与他人并购经验中学习的机会,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有战略导向,并购决策必须首先在战略上是对的,与组织内在、环境外在的大势相匹配。统合平衡,在企业成长的大格局下评估和分析并购的价值,结合有机成长和并购成长两种模式的优劣,以长补短,动态平衡。合作共赢,相互尊重,坦诚沟通,寻求共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创价值。
我一般的做法是,先到老百姓家里走,先看这个地方民风好不好,民风好,企业肯定好,民风不好,企业很难好。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尊重、坦诚,勇于承诺与信任,提供支持,寻找志同道合的人。
6、企业短命问题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相比相距甚远。短命企业病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先天不足导致发育畸形。低龄企从开始就缺乏科学的战略规划及着力于长期培养忠诚客户的理念业从一开始就缺乏,他们经营企业只是为了“一夜暴富”。所以,这些企业领导人关注的不是严谨的市场论证,周密的战略布局,周到的客户服务和先进的公司文化。因而,低素质和不愿革新的经营风格使他们一开始就将企业带偏。举个例子,假如一个地方人口还没有100万,你做300万规模的猪场,消费是没法做的,因为中国人不喜欢吃冻肉,为什么中国产能最大的东北三省养的猪没有江苏多?就是因为人口太少了。产能大省为什么不是养殖大省?因为不是人口大省。要使企业长久健康发展,要有科学的战略规划及着力于长期培养忠诚客户的理念。
第二个原因是心浮气躁导致虚火过旺。他们总是嫌弃脚踏实地来得太慢,指望以更小的代价在短时间获利,所以不能好大喜功,我们要有时间研究自己的得失,有精力去搞自己的研发,这样才能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轰轰烈烈的企业都非常注重自己的知名度,要有脚踏实地,克服心浮气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第三个原因是不受规律导致昙花一现。人违背了生存或生活规律,就容易得病,企业也是如此。低龄企业都是违背了生存规律的企业。它们的通病都是太相信奇迹、太崇拜奇迹,总是指望突然间能创造出一个非常好的产品,然后赚大钱,而轻视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规律,轻视依靠制度而不是个人创造能力的运作。
合伙人创业,把游戏规则做好,可以避免很多问题。中国有很多合伙人企业,没有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导致早早分崩离析。做企业与做人一样,不是一场百米赛跑,而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能坚持到最后的才是成功者。
文章内容来自正大集团副董事长姚民仆先生《展望中国农牧业下一个十年绿色发展的趋势》的报告。
姚民仆先生是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中国区资深副董事长,也是全国有机农业产业联盟副理事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学院客座教授,在实践和理论上皆有着很深的造诣。
农财宝典精彩内容
☆ 花3元就能得1300元?生猪价格保险让你不再担心猪价波动
☆ 重磅!农业部再发文规范禁养工作,批南方极个别地区出现全面弃养苗头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未来几年农业发展趋势会怎样_百度知道
未来几年农业发展趋势会怎样
我有更好的答案
向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农业智能化能够解决目前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农业劳动力不足,以及农业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农业又是基础性行业,所以农业智能化的需求量一定会非常大。
农业发展趋势看行情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未来十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_观点库_观点中国
当前位置:
未来十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
金融危机后,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揭开帷幕。未来十年,以中国为代表的部分新兴经济体对外贸易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削弱,企业利润缩减,低端制造业被迫向周边低成本国家转移;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引致高端制造业回流国内。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将承受来自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低成本与高技术的双重挤压,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梯度转移、出口产品升级的重要任务,预计我国进出口将进入中速增长时期,有所改善,贸易国内增加值提高。
一、对外贸易进入中速增长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迎来高速发展阶段,尤其是2001年后的十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1.7%,其中出口年均增长21.7%,进口增长21.8%。这主要得益于制度变革、、以及世界经济繁荣等因素。展望未来十年,一方面,受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长周期波动影响,世界经济进入调整变革阶段,欧债危机影响欧洲经济发展,美国新一轮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日本经济难以摆脱疲势,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增长受到不同程度遏制。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地位持续上升,在全球经济总量中比重不断提升,区域一体化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仍将保持平稳较快趋势,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将取得长足进展,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潜在增长率有所放缓,人口红利逐步减退,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入世效应边际递减,资源环境要素日益稀缺,贸易总量基数庞大。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弱化,新的增长极形成有待时日。由此判断,我国对外贸易将进入“稳中趋缓”发展阶段,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放慢至10%以下,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地位仍然稳固,经常账户略有盈余,贸易顺差占GDP比重下降。
二、贸易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未来十年,我国国内比较优势逐步转变,产业升级压力加大。随着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资金成本、环境成本快速上升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产品凭借低成本优势占据国际市场的局面将随之改变,出口结构升级要求日益迫切。
一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继续收缩。根据商务部数字,过去3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上涨33%,过去2年大部分地区每年上调最低工资标准20%以上。下一阶段,我国以服装、纺织、鞋帽、家具、塑料、箱包、玩具为代表的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价格优势日渐丧失,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将继续下降。
二是中高端机械、高技术产品、服务产品将成为出口重点产品。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未来十年,我国重化工业将逐步实现技术升级、科技创新,并从以钢铁、水泥为主的初级层次向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智能工业等高级层次跃进,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服务业有望成为我国新一轮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出口主要产品将相应转移到中高端机械、高新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与服务产品领域。而且,伴随新兴经济体工业化加速、城镇化水平提高,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增长,对机械设备、高新技术产品、家用电子商品与汽车及相关制品等产品需求继续扩张,我国电力设备、数控机床、交通运输设备、电子信息等投产品将继续保持较好涨势,向中东、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汽车出口量将稳步提高。
三是服务贸易出口显著增长。根据IMF数据计算,2011年服务出口与货物出口之比为22.4%,中国二者之比仅为9.6%,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差近13个百分点。当年中国货物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10.6%,服务出口占全球份额仅为4.5%。未来十年,在国际制造业产业分工体系基本确立的基础上,全球服务业产业分工体系将从初步形成向趋于成熟阶段发展,与此同时国内服务业亦将迎来高速发展时期,作为货物贸易大国,我国具备发展相关服务贸易的广阔空间与有利条件。下一阶段,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与比重将显著提高,与贸易出口配套的物流、电信、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需求增长加快,具有比较优势的建筑服务、工程承包等服务出口规模将不断提高,预计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
三、与出口目标国竞争压力加大
未来十年,中国将面临与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在外贸领域同时展开竞争的压力。
一是对新兴市场出口比重提升,但相互之间竞争更加激烈。未来十年,新兴经济体由于市场潜力大、制造业基础好、工业化进程加快、商业环境优化等因素,仍将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投资品、消费品需求空间广阔,我国对其出口将继续扩张,比重持续提高。但是与此同时,我国与部分新兴经济体产业趋同,出口产品竞争更加激烈,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对我国占有大部分国际市场份额的不满情绪增强;而且越南、印尼等一批发展中国家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凭借更低的成本优势抢占国际市场,劳动密集型与低附加值产品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我国传统比较优势出口产业面临严峻挑战,部分市场份额被抢占。同质化竞争迫使“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实现升级。
二是对传统发达市场出口比重降低,出口互补关系转化为竞争关系。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强调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有效互动,重振制造业体系;以德国为代表的部分欧洲国家本身制造业发达,金融危机后欧盟提出强化高端制造业发展;日本实施“制造业立国”战略,加快发展高端制造技术,汽车、电子等产业技术水平国际领先。一方面发达国家努力保持其在高端制造业与服务业领域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中国未来实现出口产品结构升级势在必行,部分高端机械与高新技术产品以及服务产品出口将与发达经济体形成竞争,我国出口贸易将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阻碍与打压,贸易摩擦几率增加。
四、出口增加值有望提高
一是贸易方式结构优化有利于出口增加值率提高。一般贸易相对于加工贸易,国内增加值率较高。2011年我国一般贸易出口占比%,加工贸易出口占比%。未来十年,预计我国一般贸易出口占比稳步提高,达到50%以上。二是国内生产配套能力增强有利于加工贸易出口增加值率上升。随着制造业生产水平提高,部分进口零部件逐步被国内产品取代,每单位加工贸易出口增加值呈增长趋势。三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升级,以机械、电子、高新技术产品为代表的出口产品,其出口增加值率明显高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四是与出口相关的研发设计、精益采购、仓储物流、报关运输等增值服务不断增长,同时建筑服务、金融保险等服务产品出口规模扩大,将有力支持出口增加值率提升。五是产业科技创新、企业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素质提高,将进一步促进单位出口产品附加值上升。 (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xe64e;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未来十年发展趋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