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的恶意抢注注商标,如何认定

恶意抢注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恶意抢注”指的是:以获利等为目的、用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在该领域或相关领域中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域名或商号等权利的行为。“恶意抢注”多发生在以“申请在先”为授权原则、能带来一定经济利益或精神利益的权利领域,故多发生于商标、域名及商号。关于“恶意抢注商标”,《》第三十二条规定:“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因此,“恶意抢注”就是申请人利用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方式,将他人已经使用但尚未注册的商标以自己的名义向申请注册的行为。
恶意抢注详细解释
从域名管理角度来看,各个顶级域名管理机构在域名管理上采用不同的政策,因此对恶意抢注域名有不同的定义,在域名争议上也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从法律角度来看,各个顶级域名管理机构的所在国采用不同的法律或政策来处理恶意抢注域名案件,恶意抢注域名是一种违法行为。
恶意抢注恶意抢注国际域名
通用顶级域名(.com、.net、.org,也称为国际域名)由美国政府控制,发生国际域名争议时,需要参照美国的相关法律和政策来处理恶意抢注国际域名事件。
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域名反抢注法》,此法对恶意抢注域名定义是& 未经许可,注册的域名是或者包含了美国商标或活着的名人名&,对于恶意抢注域名者,除了强制取消域名处,还要处以10万美元的。
目前由美国政府指定的来管理。ICANN于日通过了《统一域名争议解决办法》(),这个政策与《域名注册协议》、《统一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程序规则》、域名争议解决机构的补充规则一起作为域名争议政策。《统一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第4节a 项规定:提起域名争议解决程序,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提起争议的域名与投诉人所持有的商标或服务标记相同或具有误导性的相似;
(2)域名持有人对该域名本身并不享有正当的权利或合法的利益;
(3)域名持有人对域名的注册和使用均为恶意。
b项规定了恶意注册和使用域名的行为。恶意注册和使用域名的行为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类:
(1)有证据证明,域名持有人注册或获得域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商标或服务标记的所有者或所有者的竞争者出售、出租或其他任何形式转让域名,以期从中获得额外价值;
(2)根据域名持有人的行为可以证明,域名持有人注册或获得域名的目的是为了和服务标记的持有人通过一定形式的域名在互联网络上反映其商标;或者
(3)域名持有人的主要目的是破坏竞争者的正常业务;
(4)域名持有人目的是通过故意制造与投诉人所持有的商品或服务标记的混淆,以诱使互联网络用户访问域名持有人的网站或者其他联机地址,并从中牟利。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政策中所提到的商标或服务标记是指在美国注册的商标或服务标记。
恶意抢注恶意抢注国内域名
中国国家代码(.cn,也称为)域名由中国政府指定的来管理。相关的域名政策有&&&&和&&&&,这二个政策对.cn下的域名注册有严格的规定。
(1) 对域名的归属问题出现纠纷时如何处理?
在由于域名的注册和使用而引起的域名注册人与第三方的纠纷中,CNNIC不充当调停人,由域名注册人自己负责处理并且承担法律责任。当某个三级域名与在我国境内的注册商标或者企业名称相同,并且注册域名不为注册商标或者企业名称持有方拥有时,注册商标或者企业名称持有方若未提出异议,则域名注册人可继续使用其域名;若注册商标或者企业名称持有方提出异议,在确认其拥有注册商标权或者企业名称权之日起,CNNIC为域名持有方保留30日域名服务,30日后域名服务自动停止,其间一切法律责任和均与CNNIC无关。
(2) 如何防止域名被恶意抢注?
根据《》的规定,禁止转让或买卖域名,有了这一条,就能够比较有效地防止域名被恶意抢注的情况发生。但在的实际工作中域名被恶意抢注的现象还是存在的,一旦发现自己的域名被恶意抢注,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但是,这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所以最好还是尽快注册自己的域名,以防止域名被抢注。
这说明.cn下的恶意抢注域名的解决方案与政策措施还很不完善。目前,CNNIC委托开展了专题研究并提出了具体方案和论证报告。经CNNIC工作委员会讨论,公布了《中国互联网络域名争议解决办法(讨论稿)》,正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争取尽早出台。该政策的恶意注册或使用域名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域名持有人曾要约出售该域名,且索要的价格超过其注册时支出的直接费用,具有营利性。
(2)域名持有人注册有关域名的目的并不在于自己使用,而在于阻止商标权人利用自己的商标或其中的组成部分作域名。
(3)域名持有人以营利为目的,通过故意制造与投诉人享有的标记之间的混淆,引诱、误导网络用户访问域名持有人的网站或其他联机地址的。
恶意抢注如何认定
所谓“恶意抢注”只是人们的。通俗称谓。按现行的《》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即“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因此,“恶意抢注”就是申请人利用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方式,将他人已经使用但尚未注册的商标以自己的名义向申请注册。构成“恶意抢注”的要件有以下几点:
(一)申请人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这是主观要件
“恶意抢注”申请人是把他人已经使用的商标作为自己的商标提出申请,这种行为的本身,就已经侵占了他人的劳动成果,如果注册成功,无异于用合法的方式偷窃。更为严重的是一旦注册成功,“恶意抢注”申请人成为合法所有人之后,即会利用其注册商标的占用权,禁止他人使用原本属于自己的商标或利用其对被抢注者高价转让或高价许可使用该商标。如果这些目的不能达到,则会提起侵权之诉或向商门举报并索取赔偿。 现实的问题是,如何认定这一主观要件的成立?我们不可能深入到申请人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主观愿望是否为了不正当利益而只能通过现象去剖析他的本质。
哪些现象可以分析出来呢?一是看他注册成功后是否自己使用,即用在自己的产品上,这种产品是否和被抢注人的产品属同类或近似产品;二是是否对被抢注人高价转让或高价许可使用该商标;三是是否直接控告被抢注人侵权,并提出赔偿请求。通过这几方面的分析,如果“抢注”申请人注册商标,主要不是自己使用,甚至自己并没有产品,而后高价转让或向被抢注人提出赔偿请求,我们便可以准确认定他的主观目的,就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
(二)申请人采取了不正当手段,这是行为要件
不正当手段,是指以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方式,在和提供的相关材料中不真实地填报了有关事项,但是对于国家工商总局而言,不可能对申请书和相关材料的真实性作出审查。因此,认定不正当手段,只可能在异议程序或在以后的被抢注人申请撤销该商标的程序中,由被抢注人提出证据,证明申请人采用了不正当手段。哪些是不正当手段呢?
1.申请人利用与他人同行的关系。中小型企业最容易成为被抢注的对象。因为中小型企业在向市场推出自己的产品时,往往并不是先注册商标再推出产品,更多的是当自己的产品有一定影响后才注册商标。
2.利用与他人曾经合作过的背景。作为合作者,他们是最清楚被抢注人的商标使用情况的,有的在合作期间,即偷偷地把合作者的商标注册为自己所有,有的则是在合作结束后,将合作者的商标抢先注册。
3.同一区域内了解内情的其他人。利用其不同的条件和自有的优势,如管理者、法律顾问、记者、等,在进行新闻采访或进行管理等工作过程中了解到经营者商标使用的情况,并能预见抢注该商标所带来的利益而抢先注册。
上述所列几种不正当手段,共同之处在于他们剽窃他人已经使用但未来得及申请注册的商标,在他们所申请注册的商标上并未凝聚自己的智慧和创意,他们实质上采用了欺骗的手段,用合法的形式掩盖不合法或不合理的本质,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
(三)注册成功,这是客观要件或事实要件
只有注册成功,才会最终形成“恶意抢注”。如果在异议程序,被抢注人发现自己的商标被他人申请,即可提出异议,导致其注册不成功,当然就谈不上“恶意抢注”。事实上,在实践中,很大一部分经营者并不知道自己的商标已经被他人申请注册,即使在程序上有三个月的公告期,但这种公告并非所有经营者都能及时看见,往往直到抢注人成功注册后,被抡注人才知道原本属于自己的商标已被他人抢先注册了。那么要构成这一要件成立,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1、被抢注的是否是有一定影响的商标。通常情况下,没有任何影响的商标是没有人会去抢注的。“有一定影响”是指在一定地域被一定的人群所认知的区别性标记。事实上,一旦商品或服务项目投放市场,由于广告的作用和交易的过程,商标的影响在公众心目中已经开始产生,其影响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如一定的地域范围和一定的人群范围。怎样认定“有一定影响”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该商品的广告投放、商品的销售额、市场占有率、消费者的知悉状态以及地域上的辐射面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2、是否是已经使用并正在使用的商标。被抢注的商标应认为是被抢注人已经使用并正在使用的商标,即强调商标的连续性使用,如果被抢注人曾经使用过的商标而中途停止使用的,他人申请注册,则不应该认定为“抢注”。衡量一件商标是否连续性使用的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的商品是否连续性地投放市场,当然,晚于抢注人的注册,则不存在抢先注册的问题。这一时间点,应以申请人向提出申请之日为准。
综上所述,认定一件商标是否构成“恶意抢注”,必须从它的构成要件上入手,只有在同时具备了上述几个构成要件后,我们才可能初步认定构成了“恶意抢注”。当然,最后的认定还必须辅以大量的证据来证明。
恶意抢注社会评论
恶意抢注域名须担民事责任
过去有人因商业目的将别人的驰名商标注册为计算机网络域名,然后开出高价转让这个域名以获取利益。自7月24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一项司法解释认定这种行为具有恶意。根据法律,实施行为时具有恶意是承担侵权或的条件之一。
最高人民法院会议日前通过的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公众关注的案件的、受理条件和管辖,域名注册、使用等行为构成侵权的条件,对行为人恶意以及对案件中商标驰名事实的认定等,都作出了规定。认定被告实施的网络域名注册、使用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或不正当竞争,是依法正确审理域名纠纷的关键。这项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行为人注册、使用域名行为构成侵权或不正当竞争的4个条件:一是请求保护的民事权益合法有效。二是被告域名或其主要部分构成对原告驰名商标的复制、模仿、翻译或音译;或者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同或近似,足以造成的误认。三是被告无注册、使用的正当理由。四是被告具有恶意。
针对纠纷发生的实际情况,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列举了4种最为常见的恶意情形:一是为商业的目的将他人驰名商标注册为域名的;二是为商业目的注册、使用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同或近似的域名,故意造成与提供的产品、服务或者原告网站的混淆,误导网络用户访问其网站或其他在线站点的;三是曾要约高价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转让这个域名获取不正当利益的;四是注册域名后自己不使用也未准备使用,而有意阻止权利人注册这个域名的。只要涉及其中一种情形,法院就可以认定被告主观上具有恶意。
根据这项司法解释的规定,法院认定域名注册、使用等行为构成侵权或的,可以判令被告停止侵权、注销域名,或者依原告的请求判令由原告注册使用这个域名;给权利人造成实际损害的,可以判令被告赔偿损失。
恶意抢注相关案件
北京宣判10起广受关注商标纠纷案 恶意抢注多发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以及全球经济的快速融合,商标成为广大消费者区分不同商品和服务来源的主要依据,商标的申请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商标申请注册环节和商标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部分、抢注他人商标等现象。如何统一把握确权行政案件裁判的尺度,成为摆在法官面前的一大课题。
日,知识产权庭的法官在集中宣判10起广受关注的商标纠纷案后,向记者详细解释了他们在审理案件中所把握的“度量衡”。
度量衡一突出公众利益保护
“”这个词,对于全国的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将“春运”作为商标,用在运输工具上,却引发了一场个人与国家工商总局之间的纠纷。
申请“春运”商标的人名叫刘宇忠,他申请注册商标的范围是卡车、拖拉机、叉车等商品。国家工商总局商评委认为,“春运系我国春节前后出现的陆海空运输高峰这一特定的运输现象,作为商标使用在指定商品上,缺乏显著特征,不具有识别作用”,因此驳回了刘宇忠的申请。刘宇忠不服,一纸诉状将国家工商总局商评委告到了北京市一中院。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春运”作为商标注册于卡车等指定商品是否具有以及是否会对公众利益产生影响进行了充分的考量,认为“春运”虽然指向的是一种运输现象,但刘宇中所申请的商标指定使用的叉车、起重车、卡车等商品并不用于我们通常所称的“春运”服务。因此,当“春运”商标使用在卡车等商品上时,不会使认为这些车辆是从事“春运”的车辆,也就是说“春运”商标使用在卡车等商品上仍具有显著特征。据此,北京市一中院判决国家工商总局商评委重新作出决定。
北京市一中院知识产权庭法官分析说,根据我国第十条的相关规定,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但是,相关法律条文的表述本身比较笼统和抽象,而内容却与保护息息相关,因此在审理此类案件中,法院必须始终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采用慎重稳妥的司法裁判尺度,以力求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度量衡二维护在先合法权益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小企业为了迅速抢占市场,利用驰名商标较高的知名度和巨大的市场号召力,在注册自己品牌时使用与驰名商标在音、形、义等方面近似的元素,由此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与德国宝马之间的驰名商标案即在此列。
据了解,2001年,德国宝马汽车公司和集团合作,由宝姿集团独家生产与销售带有标志的服装,随后“宝马生活方式(BMW Lifestyle)”进入中国。2004年,世纪宝马集团受让取得“MBWL及图”商标,该商标被核定使用在服装、鞋、帽等商品上。
对于中国冒出的这个“MBWL”,德国宝马汽车公司认为,世纪宝马集团的商标是对自己“BMW Lifestyle”系列服饰商标的刻意摹仿,属于明显的“”行为,于是向国家工商总局商评委提出了撤销注册申请,并得到了商评委的支持。集团因不服国家工商总局商评委作出的撤销裁定,将商评委告上法庭。
日上午,世纪宝马集团再一次以失败告终。北京市一中院认为,世纪宝马集团“MBWL及图”商标和德国的“BMW Lifestyle”系列服饰商标,不仅整体的视觉效果近似,而且使用在类似的商品上,容易导致对商品的来源等方面产生误认,从而损害德国宝马公司以及相关公众的合法权利。因此,判决维持了商评委作出的在“皮鞋、服装、帽”商品上撤销争议商标,在“”等其余商品上予以维持的裁定。
对此,法官认为,在司法审判中,确权案件的审理都坚持合理确定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注重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在先合法权益,坚决制止针对驰名商标的“搭便车”行为。
度量衡三引导市场公平竞争
提起这个名字,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我国著名的篮球运动员,而当“易建联”这几个字被用在体育用品上时,必然又会有很多人认为,这一体育用品与运动员易建联有所关联。而事实上,使用“易建联yi jian lian”商标的却是一家名为易建联体育用品(中国)有限公司的企业,与易建联本人没有任何关系。
对此,易建联提出,“易建联yi jian lian”商标与自己的姓名相同,一方面侵犯了自己的;而另一方面,自己在争议商标申请注册日前,已经在中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而“公司”的行为抢占了易建联本人将自己的姓名注册为商标的机会,明显是一种故意的抢注行为。
2009年11月,国家工商总局商评委在易建联的申请下,裁定撤销了争议的“易建联yi jian lian”商标。“易建联公司”不服起诉至北京市一中院。
日,北京市一中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姓名权作为一项法定权利,应属于“”的一种。未经许可,将他人的姓名申请注册商标,给他人姓名权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损害的,该商标应该不予核准注册或者予以撤销。易建联在争议日前,已经在中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公司”作为体育用品公司,未经许可,在运动鞋等商品上注册与易建联姓名完全相同的争议商标,容易使相关公众认为上述商品来源于易建联或者与易建联具有一定的联系,从而损害了易建联基于其知名度可能产生的相关利益,侵害易建联的姓名权,该争议商标应予撤销。
主审法官说,作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促进公平竞争的有效手段,确权案件应当强调商标注册环节的诚实信用,通过对违反诚实信用的商标注册行为的规制,制止不正当抢注。
恶意抢注国家监管
日,修改后的新开始实施前几天,国家工商总局于4月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就新商标法相关问题接受记者提问。国家工商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修订出台一系列配套法规规章,建立商标执法信息共享平台,从2014年6月起向社会公开打击假冒伪劣执法处罚信息。今后,多次恶意抢注商标的,还将列入黑名单进行惩戒。
新商标法扩大了商标注册的客体,首次将也纳入到可申请注册的范围。国家工商总局局长介绍,已经有一些国家将声音、气味都作为商标申请注册,如的开机音乐、电影公司的片头音乐等。但声音商标不同于传统的商标,需要通过大量使用才能确立其显著性,得到大众的认可,才能申请注册。《声音商标受理和审查标准》将于近期正式出台。
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表示,按照国务院《关于依法公开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的意见》,国家工商总局将在2014年年6月起全面公开相关信息,包括违法的主体、违法情况、处罚款项等。
此外,刘俊臣表示,很多商标注册是通过代理机构来做,中间有很多违法的情况,如恶意抢注、等。针对有人恶意抢注和将他人商标用于企业字号的,新明确禁止,国家工商总局商评委主任何训班介绍,将设立黑名单制度,多次恶意抢注者,将列入黑名单进行惩戒。
.京华网.[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恶意抢注商标,如何认定? - 知乎4被浏览364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如何认定商标恶意抢注行为_百度经验
&&&&&&法律常识如何认定商标恶意抢注行为?听语音
百度经验:jingyan.baidu.com“恶意抢注”指的是:以获利等为目的、用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在该领域或相关领域中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域名或商号等权利的行为。“恶意抢注”多发生在以“申请在先”为授权原则、能带来一定经济利益或精神利益的权利领域,故多发生于商标、域名及商号。关于“恶意抢注商标”,《商标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因此,“恶意抢注”就是申请人利用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方式,将他人已经使用但尚未注册的商标以自己的名义向商标局申请注册的行为。百度经验:jingyan.baidu.com需使用社标网商标监测功能百度经验:jingyan.baidu.com1申请人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这是主观要件 “恶意抢注”申请人是把他人已经使用的商标作为自己的商标提出申请,这种行为的本身,就已经侵占了他人的劳动成果,如果注册成功,无异于用合法的方式偷窃。更为严重的是一旦注册成功,“恶意抢注”申请人成为合法所有人之后,即会利用其注册商标的占用权,禁止他人使用原本属于自己的商标或利用其处分权对被抢注者高价转让或高价许可使用该商标。如果这些目的不能达到,则会提起侵权之诉或向工商行政管理商门举报并索取赔偿。2申请人采取了不正当手段,这是行为要件 不正当手段,是指商标注册申请人以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方式,在商标注册申请书和提供的相关材料中不真实地填报了有关事项,但是对于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而言,不可能对申请书和相关材料的真实性作出审查。因此,认定不正当手段,只可能在异议程序或在以后的被抢注人申请撤销该商标的程序中,由被抢注人提出证据,证明申请人采用了不正当手段。3注册成功,这是客观要件或事实要件 只有注册成功,才会最终形成“恶意抢注”。如果在异议程序,被抢注人发现自己的商标被他人申请,即可提出异议,导致其注册不成功,当然就谈不上“恶意抢注”。事实上,在实践中,很大一部分经营者并不知道自己的商标已经被他人申请注册,即使在程序上有三个月的公告期,但这种公告并非所有经营者都能及时看见,往往直到抢注人成功注册后,被抡注人才知道原本属于自己的商标已被他人抢先注册了。END百度经验:jingyan.baidu.com1申请人利用与他人同行的关系。中小型企业最容易成为被抢注的对象。因为中小型企业在向市场推出自己的产品时,往往并不是先注册商标再推出产品,更多的是当自己的产品有一定影响后才注册商标。2利用与他人曾经合作过的背景。作为合作者,他们是最清楚被抢注人的商标使用情况的,有的在合作期间,即偷偷地把合作者的商标注册为自己所有,有的则是在合作结束后,将合作者的商标抢先注册。3同一区域内了解内情的其他人。利用其不同的条件和自有的优势,如管理者、法律顾问、记者、商标代理人等,在进行新闻采访或进行管理等工作过程中了解到经营者商标使用的情况,并能预见抢注该商标所带来的利益而抢先注册。END百度经验:jingyan.baidu.com1被抢注的是否是有一定影响的商标。通常情况下,没有任何影响的商标是没有人会去抢注的。“有一定影响”是指在一定地域被一定的人群所认知的区别性标记。事实上,一旦商品或服务项目投放市场,由于广告的作用和交易的过程,商标的影响在公众心目中已经开始产生,其影响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如一定的地域范围和一定的人群范围。怎样认定“有一定影响”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该商品的广告投放、商品的销售额、市场占有率、消费者的知悉状态以及地域上的辐射面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2是否是已经使用并正在使用的商标。被抢注的商标应认为是被抢注人已经使用并正在使用的商标,即强调商标的连续性使用,如果被抢注人曾经使用过的商标而中途停止使用的,他人申请注册,则不应该认定为“抢注”。衡量一件商标是否连续性使用的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的商品是否连续性地投放市场,当然,商标的使用晚于抢注人的注册,则不存在抢先注册的问题。这一时间点,应以申请人向商标局提出申请之日为准。END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投票(0)已投票(0)有得(0)我有疑问(0)◆◆说说为什么给这篇经验投票吧!我为什么投票...你还可以输入500字◆◆只有签约作者及以上等级才可发有得&你还可以输入1000字◆◆如对这篇经验有疑问,可反馈给作者,经验作者会尽力为您解决!你还可以输入500字相关经验00000热门杂志第3期人生知识达人职场秘诀1027次分享第1期实现创业梦想1509次分享第1期轻松理财手册685次分享第2期晋升攻坚战450次分享第1期如何用互联网理财527次分享◆请扫描分享到朋友圈商标恶意抢注的判定规则——以“明知或应知”的主观状态为核心--《中华商标》2017年01期
商标恶意抢注的判定规则——以“明知或应知”的主观状态为核心
【摘要】:《商标法》第三十二条后半段是遏制商标恶意抢注的重要条款,司法机关对恶意抢注的遏制力度大小,体现了对于商标注册人诚实信用要求的高低。在实践中应当结合该条款的立法目的和具体案情,以主观状态为核心,把握各要件的判定标准:首先,对在先使用商标的知名度不宜划定客观统一的标准;其次,知名度只是推定注册人对在先商标"明知或应知"的主观状态,从而认定恶意的重要因素之一;最后,还可以通过在先商标的独创性、双方所处地域和行业以及注册后的行为等多种因素推定注册人的主观状态。
【作者单位】:
【分类号】:D923.4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武宇红;;[J];特区经济;2008年07期
朱成哲;;[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赵毅;;[J];中华商标;2011年11期
张舒;;[J];探索与争鸣;2007年05期
;[J];中华商标;2010年12期
刘莎;;[J];经营管理者;2011年15期
宋文聪;陈重捷;;[J];中华商标;2010年04期
张亦梅;;[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李偲琦;李洁;赵东婧;;[J];经营管理者;2011年17期
金滢;王婷钰;;[J];人民司法;2013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亚莉;郭泰;;[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第二部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新文;[N];消费日报;2007年
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
曾谦;[N];北京日报;2012年
林子杉;[N];人民法院报;2012年
胡克非;[N];中国文化报;2012年
余瀛波;[N];法制日报;2013年
田珍祥;[N];中国消费者报;2013年
沸腾;[N];法制日报;2006年
宣军;[N];市场报;2007年
裘立华;[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曾谦;[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刚(SHU Go);[D];清华大学;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恶意抢注商标案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