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进口汽车及零部件汽车进口关税下调调的消息

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7月1日起降低_新浪网
财政部消息,7月1日起,将汽车整车税率为25%的135个税号和税率为20%的4个税号的税率降至15%,将汽车零部件税率分别为8%、10%、15%、20%、25%的共79个税号的税率降至6%。
分享专题至:
以一辆报关价为40万元的车型来计算,税率调整前后便有4万元的差距,如果该辆车的排量为3.0L,该辆车的消费税为6.81万元,而关税调整之后则将导致消费税下调至5.61万元,这其中差距为1.2万元。也就是说,关税下调后,这款车的价格将下降5.2万元。
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22日晚间就宣布降价:得益于汽车整车进口关税降低的政策,目前特斯拉已经调整了Model S 和 Model X 中国大陆在售车型的价格,并已经传达到全中国所有销售网点。
上述负责人同时指出,这次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后,汽车产业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是否会继续降低进口关税,将主要根据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变化情况而定。
将汽车整车税率为25%的135个税号和税率为20%的4个税号的税率降至15%,将汽车零部件税率分别为8%、10%、15%、20%、25%的共79个税号的税率降至6%。
降税后,我国汽车整车平均税率13.8%,零部件平均税率6%,符合我国汽车产业实际。
此次关税的下降,影响最大的是豪华车市场,因为豪华车本身价值就很高,如果下降10%,在价格成本上影响就会很大。
我们测算,如果国产车价格体系整体下移1%~2%,拉高销量2%~4%,考虑到竞争加剧带来整体效率提升,则整个汽车行业的利润总额将下降8%~20%。
作为营销噱头尚可,认真你就输了。此次进口整车降价是一步到位的,大家不存在厚此薄彼的问题。大排量车受惠更多,填平了一点竞争劣势。但其目标消费者购买力很强,这点差异可能不能左右局面。
自2006年7月以来,中国整车进口关税税率一直稳定在25%。虽然在此之前国家也曾多次提出要降低关税但一直未能成行。此次下调政策的正式施行,也昭示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决心。
在极端情形下,中国若按照美国关税率调减关税,则入选的61种样本产品将导致进口总额增加近0.6%、GDP下降近0.09%;若按21.7%的占比进行折算,则关税全面调减将导致进口总额增加约2.8%,GDP下降约0.4%。可见,减税对经济的名义影响并不算大。
彭博消息,Evercore ISI在报告中称,中国将乘用车进口关税下调15%的举措,是中国最新一个利好贸易的消息;鉴于德国汽车制造商对中国的出口量,德国汽车制造商预计将表示欢迎。
从特斯拉门店获得的一份调价文件显示,自今年7月1日起,特斯拉在华销售的车型将全面降价,根据不同的车型,降价幅度从4万元到9万元不等。其中,特斯拉MXP100D的降价幅度超过9万元。
沃尔沃表示,对中国下调汽车进口关税表示欢迎,为最大程度地惠及消费者,目前沃尔沃正积极开展对此项政策的评估,具体信息将尽快向外界公布。
保时捷通过电子邮件发布回应称,对中国下调汽车进口关税表示欢迎。公司针对新政,已启动对调价的评估和内部流程,晚些时候将公布相关调整的具体细节。
奥迪称,非常欢迎中国进一步推动市场开放的举措。将仔细了解与评估中国下调汽车进口关税对汽车市场带来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宝马称,对中国下调汽车进口关税的公告表示欢迎,在进行价格评估后将作出积极回应。
据共同社报道,丰田汽车将根据中国调整后进口关税下调出口至中国销售的汽车价格。
周二美股开盘,受中国宣布自7月1日起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影响,汽车板块集体走高,通用汽车(38., 0.98%)涨1.2%,特斯拉(283.06, -1.43, -0.50%)涨1.2%,福特涨0.4%。
财政部降税消息发布后欧洲汽车板块大涨1%,创近4个月新高,领涨欧股,其中宝马涨1.5%,戴姆勒涨1%,大众涨0.7%。
  进口车商集体降价: 沃尔沃最高降10万
[ 沃尔沃XC90最大降幅达到10.02万元,V90CC最大降幅4.5万元。包括60系以及40系进口车型,都有不同程度的价格下调。 ]
记者 杨海艳 武子晔
“目前我们经销商层面暂时还没有收到降价的消息。”上海沃尔沃4S店的一名店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个月内经销商层面肯定会有价格调整,如果现在订车,可以备注“按照降价后的政策执行”。
受汽车进口关税政策影响,5月24日早间,沃尔沃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下称“沃尔沃”)宣布,从即日起下调在售全系进口车型厂商建议零售价格。其中,沃尔沃XC90最大降幅达到10.02万元,V90CC最大降幅4.5万元。包括60系以及40系进口车型,都有不同程度的价格下调。
同日,JEEP以及奔驰也宣布了即日降价的消息。不过,从经销商层面反馈的消息仍然是“目前尚未有具体细则”。一名4S店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车型涉及零部件进口,一些奔驰国产车也调整了售价,优惠力度在二三千左右。“近期奔驰E级车就调整了几回。”
5月22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印发公告,进口车关税的下调自7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税率分别为25%、20%的汽车整车关税降至15%;将税率分别为8%、10%、15%、20%、25%的汽车零部件关税降至6%。
当天,特斯拉率先打响了“官降”第一枪。
5月22日下午,全国的特斯拉体验中心陆续收到价格调整说明,即刻执行关税调整后的价格。虽然价格下调会对特斯拉的短期利润造成一定影响,但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李颜伟看来,特斯拉的举动非常明智。
李颜伟说:“以销售进口车为主的特斯拉今年1~4月向终端用户交付5158台车,由于受到关税下调预期,销量同比下滑7.4%。每年的6月是特斯拉季度集中交付车辆的重要节点,如果不提前针对关税下调提出解决方案,特斯拉在华会损失一个半月的销量,这对特斯拉的半年报来说是灾难性的,也直接会影响其股价。”
保时捷方面,虽然正式的价格调整要到6月初才会公布,但经销商层面的价格调整已经开始,包括Macan在内的多款车型,价格都有所下调,抢占市场的用意明显。
降价的背后是豪华车市场的竞争步入白热化。
今年以来,二线豪华车市场排位争抢异常激烈。在此之前,捷豹路虎一直位于二线豪华品牌的第一位,但在去年,捷豹路虎市场地位被凯迪拉克超越,在豪华车市场上排列第五。今年以来,随着雷克萨斯销量的不断攀升,捷豹路虎的前四月销量再度被雷克萨斯超越,掉到第六位。
此前,有观点认为,关税下降对于豪华车品牌来说,最大的受益者可能会是雷克萨斯,横向和别的二线豪华车品牌对比,包括凯迪拉克、沃尔沃等,其国产车的销量占据了绝大部分;捷豹路虎旗下国产车型在总销量中占比也超过了50%,但雷克萨斯在华销售的车型全线都为进口车,这也就意味着雷克萨斯的全线车型价格都有下调的空间。
ABB(奥迪、宝马、奔驰)以及第二梯队多家进口豪华车商的价格调整,对于此前在中国市场上一直奉行“低价”策略的凯迪拉克,是不是一大挑战还有待观察。
对于消费者来说,进口关税的下降无疑是一大利好。不过,虽然关税下降幅度可观,但最终消费者能获得多大价格让渡,还是由市场以及经销商库存等综合因素决定。
李颜伟此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关税下降最终反馈到市场,可能就是经销商吃进部分利润,给消费者让渡部分利润,不同的厂商也会有不同的操作细则,保证厂商也能从中受益。
  沃尔沃、奔驰响应关税降低新政:即日起下调进口车建议零售价
澎湃新闻记者 李皙寅 来源:澎湃新闻
进口车关税即将下调,豪华车企正逐步将实惠落地。
5月24日,沃尔沃汽车、奔驰先后响应降税政策,宣布自即日起下调在售进口车建议零售价格。
5月22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印发公告,经国务院批准,自日起,将税率分别为25%、20%的汽车整车关税降至15%,降税幅度分别为40%、25%;将税率分别为8%、10%、15%、20%、25%的汽车零部件关税降至6%,平均降税幅度46%。
5月24日,沃尔沃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宣布,从即日起下调在售全系进口车型厂商建议零售价格,将降税金额全额回馈消费者。其中,旗舰级豪华SUV沃尔沃XC90最大降幅达到10.02万元;豪华越野旅行车V90CC最大降幅4.5万元。
作为首家响应降税政策的豪华品牌,沃尔沃汽车表示:中国是沃尔沃珍视的第二本土市场,此次大幅下调全系进口车型的厂商建议零售价格,将全面提升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同日,梅赛德斯-奔驰回应称,即日,根据新政下调梅赛德斯-奔驰全部进口车型的厂家建议零售价,涵盖梅赛德斯-奔驰、梅赛德斯-迈巴赫、梅赛德斯-AMG及smart品牌,以期惠及不同细分市场的消费群体。调整后的零售价,将于官网公布。
同时,梅赛德斯-奔驰还称,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梅赛德斯-奔驰产品的终端零售价格由各授权经销商制定。&
就在降关税的同一天,特斯拉先行宣布降低零售价格,即日生效,首位首家响应政策的车企。
  奔驰宣布即日起下调全部进口车型的厂家建议零售价
梅赛德斯-奔驰5月24日宣布,即日,根据新政下调梅赛德斯-奔驰全部进口车型的厂家建议零售价,涵盖梅赛德斯-奔驰、梅赛德斯-迈巴赫、梅赛德斯-AMG以及smart品牌,以期惠及不同细分市场的消费群体。调整后的厂家建议零售价即将于梅赛德斯-奔驰以及smart官方网站公布。此外,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梅赛德斯-奔驰产品的终端零售价格由各授权经销商制定。
截止目前,梅赛德斯-奔驰官方网站显示“网站内容调整中,请稍后访问”。关于调整后的建议零售价界面汽车将持续关注。
  特斯拉率先宣布降价后成交火爆:沪上门店部分车型一天售罄
澎湃新闻记者 李皙寅 来源:澎湃新闻
加班了一小时,签约了十多单。回想起前一天的成交“盛况”,5月23日,上海一特斯拉体验中心的销售顾问非常满意。目前,该体验中心75D配置的特斯拉Model X已经售罄。
此前一天的5月22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印发公告,宣布中国将自7月1日下调汽车进口关税。
当天,包括特斯拉、宝马、保时捷在内的多家外资车企纷纷宣布,欢迎这一措施,并称将研究定测策略、积极响应。
特斯拉是其中最为积极的响应者,该公司当晚就向销售终端下达了降价决定,立即生效。特斯拉官方当天还明确:所有未交付车辆,将会按照新关税下的车价交付,无论车辆何时清关;少量准现车同时享受调整后的价格,可尽快提车,客户无需等待至7月1日。
5月23日,澎湃新闻走访沪上多家4S店发现,相比平时看车的人有所增多,但由于大多数厂商尚未出台正式的降价政策,消费者大多还在持币观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委员李颜伟认为,特斯拉这种降价换市场空间的战略,很合适国内销售规模小的豪华品牌车企快速跟进,以便清理目前已有的库存车辆。
关税调整“靴子落地”,特斯拉抢跑、多品牌观望
5月22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印发公告,经国务院批准,自日起,将税率分别为25%、20%的汽车整车关税降至15%,降税幅度分别为40%、25%;将税率分别为8%、10%、15%、20%、25%的汽车零部件关税降至6%,平均降税幅度46%。
财政部官网刊发的新闻稿称,我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此次降低汽车进口关税是我国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降税后,我国汽车整车平均税率13.8%,零部件平均税率6%,符合我国汽车产业实际。
当天,特斯拉成为首家“变现福利”的车企:直接宣布下调终端售价,自当晚生效。
上海一特斯拉体验中心的销售人员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透露,5月22日下午,店内就拿到了总部的降价通知,马上联系潜在意向客户签订合同。成交量比以往多了几倍。
“这一批特斯拉卖一辆少一辆,这都是今年4至5月,美国工厂优先供货中国的产品。卖光后,就要等新关税调整,再进货。这些车当初缴纳的都是原始关税,相当于公司亏本让利了。”这名销售人员说,以特斯拉Model S 75D配置车型为例,终端价格下调逾7万元。
这名销售人员称,有的消费者订车后尚未提车,尚能享受优惠;但有的消费者提早几天提车,遗憾地错过了让利。
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委员李颜伟看来,特斯拉这种提前降价抢市场的策略“不赔反赚”:今年前4个月,与去年同期相比,特斯拉交货量下滑逾7%。每年6月是特斯拉集中交付新车的重要节点,若因解决方案迟滞,错失在华1个半月的销量,会直接影响公司半年报及股价。而特斯拉降价销售后,只需维持去年的交车频率就能实现盈余。
5月23日,澎湃新闻走访沪上多家4S店发现,相比平常来看车的人多了一些,但消费者大多持币观望。针对关税下调后,车价走势的问题,大多数销售顾问表示:这只涉及进口车型,调整价格也需要厂家先行修改建议零售价。
在一家大众进口车经销商门店内,销售顾问表示,5月23日接了好几个电话问这事,但公司也在等通知。
在一家丰田汽车经销商店内,销售顾问表示,降关税直接优惠的进口车型,像丰田的雷克萨斯,国内已经生产的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产品的影响应该不大,而且混动的新能源车型一直供不应求,让利幅度不大。
“短期进口车市场可能出现观望”
天际线(上海)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涛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距离7月1日关税下调尚有月余,各家车企的价格调整还尚待时日。“有的进口车品牌,提前一两个月就大幅减少了进口额度,等待关税下调。短期内的进口车市场,或出现供需双重的观望调整期。”
宋涛补充道,对于在中国有合资厂的车企来说,进口车型的售价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降价或将直接干预合资产品的市场空间,这其中的博弈将变得十分复杂。
国盛证券在研报中称,以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为代表的企业,在产品推出时考虑与进口车间的竞品关系,降价压力较小;以北京现代、东风本田为代表的企业,迫于竞品压力可能小幅降价。
宋涛还称,平行进口车应是最先相应关税调整的销售板块。不过,经销商也需要先将手中库存车出清,待到7月1日后,价格才能真正有所浮动。
国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关税调整对国内车市影响有限:一方面,进口数量前50的车型均价逾70万元/辆,与当前国内15万-25万元/辆的主流价格区间差距较大;价格下探到30万-35万/辆的车型数量不多,且与国内合资品牌车型存在错位竞争。因此,关税下调对国内价格体系影响有限。
5月2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本次整车关税调整幅度是“兑现承诺的表现,是相当比例的下调,而不是大比例下调。虽然会带来国内汽车产品价格传递性的下调,但也给国产品牌留下了发展空间。”
中国一直在稳步推进进口汽车关税下调,本次降税是第十次调整。由1986年第一次将进口车最高关税下调至220%,直至2006年统一降至25%延续至今,每一次下调都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许海东表示,相比国内整车市场,进口车销售体量依然较小。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乘用车销量为 2471.8 万辆,进口乘用车进口量为124万辆,从体量上来看,目前进口车体量占比仅5%。
对此,中信证券预计,进口车消费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向150万辆至200万辆的规模迈进。
哪些品牌受益最大
从国别来看,相比美国车企,德国、日本品牌此前对中国的出口量更大。
2017年中国汽车进口销量排名前五的进口来源国分别为日本、美国、德国、英国、匈牙利;从数量来看,前十大进口品牌为宝马、奔驰、雷克萨斯、丰田、保时捷、路虎、林肯、大众、奥迪和MINI。美国车企中,福特(含林肯)2017年向中国出口汽车达7.4万辆,销量据美国车企榜首。但其销量仅为日本丰田汽车、德国宝马汽车出口中国产品数额的1/3。
同时,包括福特旗下的林肯,菲亚特克莱斯勒的Jeep品牌等,均逐步在华建厂或增加在合资工厂的车型投放进程,因此美国车企收益颇为有限。
国海证券的研报称,从受益程度来看,经销商得利最多,零部件企业次之,整车厂较少。豪华车销量提振,同步增加维修保养业务单量。但伴随整车厂调整返利等手段干预,产业链最终会趋于利益平衡,消费者,经销商,和整车厂将分享降价红利。
  关税下调政策出台进口车价能降多少
⊙记者 王莉雯 ○编辑 李魁领
汽车进口关税的下调,究竟对最终的产品售价带来多大的让利?进口关税下调政策刚刚出台,各大车企第一时间作出积极回应。资本市场也反应“剧烈”,汽车零部件板块23日早间开盘后大涨。为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23日一早走访了多家进口车销售门店,对进口车最新的售价情况进行摸底。
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进口车代表,特斯拉在关税调整后的第一时间就给出回应,特斯拉决定:所有未交付车辆,将会按照新关税下的车价交付,无论车辆何时清关;同时,少量准现车同时享受调整后的价格,可尽快提车,并不需要等到7月1日。
记者从特斯拉销售人员处了解到,原来特斯拉Model S 75D(续航里程469km)和100D(续航里程579km)的起步价分别是75万、93万,最新调整后的价格分别为71万和87万,降幅分别为4万、6万。降幅最大的是Model X 100D版本,原来是99万起步,调整后起售价格为92万。Model 3的调整价格目前尚不确定,因为本身价格定位在30万元至50万元,并不算高,所以关税调整对车价的影响不大。
“因为特斯拉与其他进口车企业还不一样,我们是直营模式,价格相对比较透明,加上之后购置税、保险等费用上的优惠,一辆车的优惠幅度能接近10万元。”上述销售人员表示。
另一豪车代表保时捷表示,已经开始评估中国汽车关税新政,稍后将宣布调价措施。问及最新调价方案,保时捷店内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因为进口关税下调,车价也会下调。但由于关税刚刚调整,所以车子的价格现在要等厂方通知,应该这几天就会宣布了。”
该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关税下调对消费者是个好消息,但想买车要早一点,现在下单价格可以享受调整后的价格,因为目前有些车型配额是非常紧张的。以保时捷718 Cayman S目前84.8万的总价来看,厂商可能会有4万至6万的折扣,130多万的911 Carrera大概也会有个6万至8万的优惠空间,但给消费者优惠多少还需等厂方通知。”
奔驰的销售人员则表示:“目前进口车还是原价销售,关税调整要到7月1日才执行,厂商怎么调价我们目前还没接到通知,如果看中某款车型现在可以先签订一份意向书,到时候如果价格有变动可以按照新的价格政策来。不过现在都在等调价,下调可能也不会很多。”
作为日本丰田旗下的豪华车品牌,雷克萨斯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以雷克萨斯GS 300领先版零售价45.9万元来看,现在本身就有4万元的让利优惠,但目前关税下调政策出台后还没有优惠出来,不知道会让利多少,真正到消费者手上有多少也不确定,能够有2%、3%的折扣就很好了。
除了进口品牌车的迅速反应,昨日整个资本市场的反应也是相当“剧烈”。汽车零部件板块在23日早间开盘后大涨,跃岭股份、迪生力、斯太尔、越博动力、隆盛科技、万通智控、亚普股份、浩物股份等近10家公司开盘后即封涨停。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很多国产整车、合资品牌都在使用进口零部件,关税下降将使得零部件供应商的成本下降,因此对汽车业的发展肯定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企业也是一个利好。
  【经济Ke】汽车进口关税大降,大浪淘沙的年代即将到来
来源:侠客岛
本栏目由侠客岛与《中国经济周刊》联合出品
这是【经济ke】的第40篇文章
5月22日,国家财政部发布一则重磅消息。
消息称,中国宣布对汽车与零部件进口关税大幅下降,其中,汽车整车税率为25%的135个税号和税率为20%的4个税号,税率降至15%,汽车零部件税率分别为8%、10%、15%、20%、25%的共79个税号的税率,降至6%。
此次中国做出关税调降后,目前的税率水平已经介于发达市场与发展中市场的居间水平,而未来仍然有可能继续下降。这说明,中国正在向着成熟的汽车市场方向演进。
消息一出,市场反响不可谓不大,但多停留在消费者与价格层面。其实,此次关税调降,绝不仅仅是一次市场价格的系列反应,更是预示着中国未来汽车市场的更大变局。
此次汽车关税下降,是中国继续加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一步。
早在今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经明确提到:积极扩大进口,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调汽车、部分日用品等进口关税……以更大力度的市场开放,促进产业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在2018年博鳌论坛上,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明确提出:尽快放宽汽车行业等制造业外资股比限制;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可以看出,对汽车等行业的开放,国家层面早已确定并排上了日程。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汽车产业诞生了中外合资公司的形式,也出现了许多自主品牌的民营汽车企业。在那时,合资公司的出现,部分是由于跨国公司规避中国市场风险的原因,但实际上,也保护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中国汽车产业也借此由弱到大,并逐渐增强。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自主品牌已然在成长。但是,真正的成长,需要一个更加开放的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竞争环境,需要一个更大的改革开放措施,同时去除各种看来是有着保护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只有这样,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与汽车产业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
今天,中央决定加大开放力度。可以预见的是,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浪潮之中,中国汽车产业将再次嬗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颠覆过去以合资公司为主体、传统燃油汽车为核心、自主品牌为辅助的产业框架。
中国汽车关税调降与汽车合资股比政策放开,将是汽车产业全面开放的开始。
比如,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开放的口径,有可能扩大到整个汽车产业链条,这可能包括了最为敏感的汽车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
未来中国的汽车产业场景,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独资建立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以及全新或者经过合资公司股权重组而来的传统燃油汽车的外资独资公司(这部分应该是少数)。
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是中外汽车品牌从零开始,真正开展竞争的成长领域。这与1978年当时中国汽车产业环境非常相似。稍有不同的是,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与竞争力,要远远好于当时的状况。
而相同的是,在国内政策助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有过一段10年左右的发展期,但相比跨国公司而言,在品牌、产品、技术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是,这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也不是中国汽车产业的真正痛点所在。
为什么这么说?
中国自主品牌如果从1950年代开始算起,也有着与韩国汽车产业差不多长的发展时期。如果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计算(这个时间节点是中国民营资本进入汽车产业、民营自主品牌开始崭露头角的开始),也有20年左右的时间。
在这段发展周期内,中国自主品牌跃入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第二大阵营。虽然屈居丰田、通用、大众这些一流的跨国公司之后,但是也已经超越了菲亚特、铃木、雪铁龙等外资品牌,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有生力量。
不过,这些成绩有相当部分是依赖于中国市场的繁荣和中国市场的快速扩大,一些自主品牌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开始茁壮成长。有些自主品牌甚至成为并购跨国汽车品牌的跨国汽车企业。
但是,有时候大,就代表强吗?
不是的。这就是上文提到的,中国汽车产业的真正痛点所在。真正的强,应该在于体系力。这也是许多中国自主品牌在不断强调的一点。
然而我们发现,一些自主品牌在强调体系力的同时,只重视了国际化供应商、一流人才,却忽视了他们经常讲的管理。
管理,或者说真正的管理,才是企业生命力的真正体现。
丰田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后发汽车企业,丰田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一流高手,就在于自己的精益生产管理。也正是因为精益生产管理方式,丰田甚至还可以帮助保时捷在1990年代扭亏为盈。
中国许多汽车企业都把丰田作为自己的学习对象与未来定位目标,甚至也采取许多措施学习研究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但是真正能够获得丰田精益精髓的企业却少之又少。
在合资时代,市场或许还能对自主品牌管理水平的缺失留有一定保护空间。但是,随着外资股比政策的放开、汽车进口关税的下降,这些都将大大增强跨国公司原来就很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可能将因此而出现断崖式的下滑。
价格断崖式下滑,对所有的企业而言,就是成本的管理。成本的管理可能是一个微观层面的问题,其实更多的是一个战略问题,更是影响未来中国汽车产业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
岛叔曾经在参观一家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时候,现场的一名主管就透露,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与合资公司,即使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中,却可能采取两种不同的管理标准。而我们自主品牌对此还木然未知其中的危险。
这种危险在市场不断扩张的时候不会出现,在合资时代危险的程度也比较小。但是,一旦外资独资企业遍地出现在中国市场,到时,失去保护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将何去何从呢?
很多情况下,改革的动力都是由压力转化而来的。这也是许多企业家与分析人士呼吁放开中国合资股比政策限制的源头。
道理很简单。当一家合资公司的存在,能够给中方的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家汽车企业做好自主品牌的动力与压力都会存在很大的不足。更严重的是,由于一些企业的政绩观,让一些职业经理人满足于合资公司带来的辉煌业绩,这种业绩甚至掩盖了自主品牌发展的困境。
这也造成了中国汽车产业非常尴尬的一种格局——没有合资公司的民营自主品牌,反而比一些国有汽车企业的自主品牌发展得要好。剖析其中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这些民营自主品牌没有任何的依靠,只能依靠自己。
不过,即便如此,从整体市场环境上看,中国民营汽车自主品牌能得到今天发展的局面,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合资公司的存在。因为合资公司的存在,导致合资公司的相当部分利润要分给中外双方,合资公司用于市场竞争的手段与资源因而被分散。
试想,如果合资公司的所有利润都归外资所有,那么外资就可以在制定更加有竞争力的、或者有更加有威胁力的价格策略。这种价格将比现在的价格更具有杀伤力。
这种假想的情况,在中国宣布放开合资公司的外资股比政策之后,特别是当中国的汽车进口关税再随之进行大幅下调的背景下,可能会成为现实。而且这种现实的残酷性,将比许多人预想的严重得多。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自主品牌,无论是国有汽车企业,还是民营自主品牌企业,必须要做的就只有一件事:改革。这种改革也恰恰是国家一直强调的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
诚然,民营汽车自主品牌将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中成为受益方,但如果这样乐观地想,汽车自主品牌就会因此而疏于防范、怠于改革、懈于管理,从而将受到很大的伤害。也因此,今天汽车自主品牌的大好局面,就可能丢失。
只有能够在大海中勇于游泳的,才是真正的勇者,也才能成为真正的胜者。竞争是崛起最好的利器。中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必须认清自己面临的严峻情势。
同时,我们也要认清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就像目前拥有最多的汽车品牌的日本、德国,强者最多也不过五六家一样,中国自主品牌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然也不例外地会有优胜劣汰。
但是,更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改革开放,会随着今天关税的调降而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大浪淘沙的时代,更是自主品牌真正王者崛起的时代。
文/《中国经济周刊》特约撰稿人 张志勇
编辑/百里云鹤
你还可以输入129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汽车进口关税下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