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用跨文化团队中的刻板印象的例子有哪些

笔者在给企业员工以及交流学生进行跨文化培训的过程中,常常会听到来自学员们的对不同文化和不同国家的人的认知和印象,如果不小心将这个话题开了头儿,原本的讨论环节十有八九就会在学员们的七嘴八舌中演变为一场“吐槽大会”:

德方队员常见观点如下:“中国人喜欢结伴儿聚堆儿,连洗手间都一起去”;“中国人对购物这件事儿无比狂热,横扫德国一切中高低档商店”;“中国人说话分贝普遍偏高”;“中国人什么都吃”;“中国人喝牛奶会拉肚子”;“中国人很害羞”等等。

中方队员则常常会强调这些方面:“德国人爱极了条条框框,虽有规矩,却太死板”;“德国人接触起来距离感好强”;“德国人特别喜欢晒太阳”; “德国人的笑点实在令人一言难尽”;“德国人很喜欢看书”;“德国人的饮食好单调”…


在这些“花式吐槽”中出现的“爱扎堆儿爱购物什么都吃”的“中国人”以及“死板冷淡无幽默感”的“德国人”等对一个特定群体(此处为一个国家或一种文化影响下的人群)的特质做出的笼统的描述和概括,其实便是在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文化学中常常谈到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从中国人对德国人的刻板印象以及德国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来看,它们往往不太准确或是以偏概全。那么这样的刻板印象为何会产生,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来源于直接与间接的接触。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大量的新事物,在面对这些大量的新信息时,人们常常会按照已有的认知,将这些信息进行简化和分类处理,以便于理解和记忆,这时就会出现两个问题,即现有认知的局限性以及简化和分类方法的不科学性。而这两个问题中的任意一个都会导致刻板印象的产生。比如在德国,说话时一直看着对方的眼睛是一种礼貌,表示“我在认真听”,说话时避免目光接触看向别处或是飘移不定,会被看作是对话题不感兴趣或者不诚恳;而在中国,一直盯着对方的眼睛看常常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人们会尽量避免长时间的目光接触。如果不知道这一点,人们互相之间很有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几次经历,以及对自己的认知体系的参考,对对方这一类人做出判断,如“中国人不诚恳”或“德国人很无礼”等。在这个例子中,人们由几次经历推而广之,这首先是以偏概全,而“不诚恳”和“无礼”是在缺乏对彼此交流习惯的了解的前提下做出的判断。如果这样的经历如再多上几次,这些刻板印象就会更加根深蒂固,从而导致偏见。

“亦正亦邪”的刻板印象

从内容上来看,刻板印象既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有些学员当听到正面的积极的刻板印象时常常会说,正面的刻板印象不该是件好事儿吗?实则不然。如果一个中国人认为“德国人爱看书”,当他遇到了一个不爱看书的德国人时,对其印象就可能变得过于消极,如“这个德国人文化层次比较低”等。从影响上来看,刻板印象常常会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也常常是偏见和误解的导火线,甚至有可能导致种族歧视和仇恨。不过,刻板印象也可以对人们之间增进理解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要满足以下前提,即刻板印象不能保持一成不变,要随着接触和交流的增加而不断被细化和完善,同时,利用刻板印象的目的仅仅是对人或事物进行描述而非评判。

“不可避免”的刻板印象和“可避免”的消极影响

刻板印象人人皆有且无法避免,它在认知过程中的形成是自然而然的。如若想要尽可能的避免其消极影响且发挥其积极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要用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去面对陌生和未知,用沟通和交流来减少产生误会与偏见的可能。久而久之,也许大多数德国人都会说“中国人并非什么都吃”或者“并非所有的中国人什么都吃”,而大多数的中国人也都会了解“德国的饮食其实也丰富多样”。这样以来,前文的“吐槽大会”就会变成“友谊之桥”,刻板印象的“洗白”之路也将越走越好。

Niklas Donath(倪克),籍贯德国图林根州,现就职于墨卡托基金会。李派快板书第四代传人,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第二届“武清 · 李润杰杯”快板书大赛非职业组二等奖获得者。

潘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经济史专业博士在读,认证跨文化培训师。

专栏倪克“乐思”旨在与大家共同探讨和发现中德文化交流中的有趣话题,扩宽视野,促进沟通,增进理解。

内容提示:跨文化传播中的刻板印象研究——以《生活大爆炸》为例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6| 上传日期: 18:18:00| 文档星级:?????

文化是人们的观察、认识、评价和行为活动的方式。交流(communic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ommonis(common),其含义为“共享、共有”。文化和交流密不可分,文化是交流的基础,交流影响文化。它们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不断变化的过程;是符号化的过程。人和文化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借用康德的表述就是“我们在文化中,文化在我们心中。”一方面,我们易受文化的影响—象芦苇随风而舞一样,我们的行为和思想会产生趋同性,即产生各种刻板印象;另一方面,我们有具有理性并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包括刻板印象)和行为以实现交流的目的。整体而言,“文化的居所既在个体之中,也在群体之中”。而我们交流者是会思想的芦苇。存在于个体和群体的文化是通过个体之间的交际而不断被改变和传播着,并且代代相传—包括刻板印象的形成和变化也是如此。然而不同国家、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异会导致某些刻板印象被强化或弱化,刻板印象也导致了许多交际失误和误解。因此当今包多元文化的“地 

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很多的文化冲突现象,在这里,笔者简要列举几个方面:一、交流语言方面的文化冲突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免不了要与别人进行交流,交流就需要语言。而在与人交际中,我们总试图用自己国家的文化来理解另一国家传来的信息。由于各国文化的不同,于是就产生了文化冲突现象,使我们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1.隐私方面的文化冲突中国人自古以来居住集中,认为个人的事就是集体的事,集体观念较强。西方人则不同,他们崇尚个人主义,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别人过多地干涉自己的事情。例如,在中国彼此熟悉的人见面问候时,一般都会问对对方“上哪去”;而对西方人来说,一见面就问“你到哪儿去”是令人反感和气恼的,是对个人生活的无端干涉,带有刺探个人隐私的色彩。2.客套语方面的文化冲突举例来说,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骄兵必败”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因此,当英美人赞扬我们时,即使心里再高兴,我们嘴上也难免要谦虚一番。而当这种赞扬遭到我们的拒绝时,美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做...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加深我们对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国家的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一、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不可能一一叙述,只能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1.隐私方面的冲突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一、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隐私方面的冲突。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时间观方面的冲突。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 

1.文化误解的分类依据日常交际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我们将其分为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1 .1跨文化言语交际中常出现的文化误解言语交际包括称谓、问候、致谢、赞辞、祝愿、购物、禁忌等等。言语文化集中反映了民族的风俗习惯、交往礼仪。例如,一位在中国工作的英国教师到学校礼堂去看英文电影,路上遇到学生也忙着去礼堂,学生根据汉语中打招呼的习惯很有礼貌地说,”Are you going to the fiha?”这位外籍教师觉得很奇怪,心想:你明明看着我往礼堂走,知道我去看电影,为什么还问这样的问题?what 0 stupid question?而这样的问题在中国是极普通的打招呼的用语,就像“吃饭了吗?”再如,曾有一位访美女学者在宴会上听到别人称赞她的衣服”That白。lovelyd二55 you have on.”不会用”马朋k

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景背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流行,跨文化交际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无论是单一民族国家,还是多民族国家,无论是行政机关工作者、商务工作者、文化工作者,还是科技工作者,都涉及到相应的国际交流、合作事务,都面临跨文化交际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对象是不同文化,是一个对其比较和与交流的一个过程。该学科于5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起初仅限于语言文化和外语教学的研究。7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该学科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科技工作者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有:阅读和翻译国外的科研作品、技术说明书,参加国际性的学术论坛等。科技工作者要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不仅要掌握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人们在日常交流方面的语言文化、非语言文化差异,还应着重了解其在思维方法上的差异。和书面表达习惯上的差异因为科技工作离不开理性思维与实证检验,并将思维、推理及其实证检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刻板印象的例子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