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老河口市仙人渡镇西张湾二组土地增减挂钩房屋动迁赔偿标准是多少

老河口市2016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老河口市2016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行政区:湖北省 > 襄樊市 > 老河口市
老河口市国土资源局
二一六年三月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三维纲要”精神要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老河口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效实施老河口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号)、《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规范&(试行)的通知》(鄂土资发[号)等文件的相关要求,为有效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科学安排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特编制《老河口市2016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对老河口市范围内的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用途结构等进行具体安排,深入贯彻落实“十三五”期间的土地供应管理政策。
编制《老河口市2016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是做好老河口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与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衔接的重要环节,是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及城市的功能分区与布局的重要依据,也会影响到国家土地管理法规政策的落实和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效果。具体意义表现在:一、有利于更客观、更准确地了解实际用地需求,提高供地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合理性;二、有利于科学安排国有建设用地供应,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有效实施;三、促进土地供应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土地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
、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4)《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5)《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
(6)《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
(7)《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8号);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
(9)《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39号);
(10)《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21号);
(11)《划拨用地目录》(国土资源部令第9号);
(12)《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国土资发[号);
(13)《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增补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增补本)》(国土资发[号);
(14)《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国土资发[号);
(15)《国土资源部关于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的通知》(国土资发[号);
(16)《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关于进一步落实工业用地出让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号);
(17)《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34号)。
2、技术依据
(1)《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号);
(2)《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规范&(试行)的通知》(鄂土资发[号);
(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
(4)《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和《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国土资发[号);
(5)《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国土资发[号);
(6)《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
(7)《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国土资发[2009]56号);
(8)《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9)《老河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
(10)《老河口市城市总体规划》(年);
(11)《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12)《老河口市历年供地情况统计台账》;
(13)年度土地储备计划;
(14)其它相关文件。
老河口市2016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并重的思路,严格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保障老河口市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的土地需求,优先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保障性住房用地。从老河口市的客观实际出发,进一步贯彻落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按照用途管制,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占补挂钩的要求,参照相关文件,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努力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老河口市建成经济强市的目标服务。
1、城乡统筹原则
坚持统筹城乡用地,控制增量,着力挖潜,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通过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达到土地配置与人口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效果。
2、供需平衡原则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规划目标和指标,老河口市必须保持现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严格控制各行业占用耕地数量,合理安排必要的建设用地,统筹兼顾各行业发展的用地需求,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
3、节约集约用地原则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各项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加快各业各类用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防止用地浪费,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走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张相结合、以内涵挖潜为主的发展道路,提高各类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和效益,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4、布局合理,优化配置原则
年度土地供应计划要考虑老河口市整体环境的逐步改善,在土地供应的布局上要与城市规划的实施相协调,与经营城市理念相一致。按照城市规划功能分区,力争先做环境后开发,实行“净地”出让,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力争完成国有土地收益最大化。
5、有保有压原则
在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加大民生领域建设用地供应,用地计划指标安排要向保障性住房、医疗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倾斜;优先保障已列入政府新增投资计划的重点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用地需求,严格控制新上项目用地;严禁计划指标用于高能耗、高排放、产能过剩行业等项目建设;积极支持自主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用地;合理安排城镇建设用地。
确保经济建设发展和重点工程建设土地供给,严格控制国家规定限制类和禁止类建设项目用地供应。积极稳妥地实施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及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用地供应。
根据需求预测和综合分析,老河口市2016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为204.43公顷。
年度老河口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中,工矿仓储用地77.33公顷,商服用地73.05公顷,住宅用地41.88公顷(其中:城市棚户区改造17.55公顷,垦区危房改造1.67公顷,合计19.22公顷,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10.54公顷,其他商品房用地12.12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7.86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00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31公顷,特殊用地0.00公顷。
表1&& 2016年老河口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结构
&&&&&&&&&&&&&&&&&&&&&&&&&&&&&&&&&&&&&&&&&&&&&&&&&&&&&&&&&&& &单位:公顷、%
(三)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布局
2016年度老河口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要优先保障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用地需求,老河口市工业用地向老河口经济开发区及各个产业园集中。
1、商服用地布局
2016年老河口市商服用地需求量为73.05公顷。具体项目布局见下表所示。
表2 &2016年老河口市商服用地需求及布局
&&单位:公顷
城投收储地块
小汉口物流港
孟楼杨岗加油站
卢营二期配套项目
高速出口片区
王营加油站
光化中石油
光化大道西加油站
康利达加油站
——
——
2、工矿仓储用地布局
2016年老河口市工矿仓储用地需求量为77.33公顷。具体项目布局见下表所示。
表3 &2016年老河口市工矿仓储用地需求及布局
&&&&&&&&&&&&&&&&&&&&&&&&&&&&&&&&&&&&&&&&&&&&&&&&&&&&&&&&&&&&&&&&&& &单位:公顷
3、住宅用地布局
2016年老河口市住宅用地需求为41.88公顷,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为19.22公顷,商品住房用地22.66公顷,住宅用地布局如下表所示。
表4& 2016年老河口市住宅用地需求及布局
&&&&&&&&&&&&&&&&& &&&&&&&&&&&&&&&&&&&&&&&单位:公顷&&&&
王楼村地块
卢营二期配套项目
光明社区还建房
高速出口片区
百花山林场
拆迁安置点
洪山嘴镇、袁冲乡
群运片区棚户区二期改造项目
临江片区棚户区一期改造项目
黄营片区综合功能区棚户区一期改造项目
花城门片区棚户区改造
郑营龙岗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陈埠村片区棚户区一期改造项目
方营片区棚户区一期改造项目
张集农场危房改造项目
——
——
4、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布局
2016年老河口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需求为7.86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布局如下表所示。
表5& 2016年老河口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需求及布局
&&&&&&&&&&&&&&&&&&&&&&&&&&&&&&&&&&&&&&&&&&&&&&&&&&&&&&&&&&&&&&&&&& &单位:公顷
5、交通运输用地布局
2016年老河口市需交通运输用地4.31公顷,具体布局见下表所示。
表6& 2016年老河口市交通运输用地需求及布局
&&&&&&&&&&&&&&&&&&&&&&&&&&&&&&&&&&&&&&&&&&&&&&&&&&&&&&&&&&&&&&&&&& &单位:公顷
6、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2016年老河口市的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维持原状,无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供应。
7、特殊用地
年老河口市特殊用地维持原状,无特殊用地供应。
(四)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方式
老河口市2016年计划供应的国有建设用地中,商服用地、住宅用地中的商品房用地、工矿仓储用地等用地计划以出让方式供给,住宅用地中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以划拨方式供给,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以划拨方式供给。出让供应的主要是商住用地及工业用地,一般以招拍挂方式供给。
2016年度老河口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中,其中工矿仓储用地77.33公顷,商服用地73.05公顷,住宅用地41.88公顷(其中:城市棚户区改造17.55公顷,垦区危房改造1.67公顷,合计19.22公顷,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10.54公顷,其他商品房用地12.12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7.86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00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31公顷,特殊用地0.00公顷。
2016年老河口市以出让方式供应的土地主要是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普通商品房用地及交通运输用地,共有192.29公顷,一般以招拍挂方式供给;以划拨方式供应的土地主要有保障性住房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共有12.14公顷。
因此,老河口市2016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中有192.29公顷土地以出让方式供给,占总供应面积的94.06%,有12.14公顷土地以划拨方式供给,占总供应面积的5.94%。
为推进老河口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对各用途土地供应采取有保有压的原则,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优先安排基础设施用地,保障交通设施和公共设施用地,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探索推行基础设施先导的土地利用模式;大力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土地供应;保持住宅商品房用地、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平稳供应,并向保障性住房倾斜,促进房价稳定,抑制房地产投资过度惯性回落;提供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的合理空间,保持商服用地的适度供应规模。
1、基础设施用地
基础设施用地要按照《老河口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安排,保障道路设施和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地的供应。
2、工矿仓储用地
工矿仓储用地应该按照《老河口城市总体规划》()的总体要求,抓好老河口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把工矿仓储用地向老河口经济开发区的一区五园集中。
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优先支持老河口市2016年科技、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用地的供应。
4、住宅用地
认真落实住房建设发展规划目标,坚持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适当加大居住用地供应量,重点保证保障型住房用地、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的供应。
5、商服用地
优先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所需的建设用地供应,保持商服用地的适度供应规模。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优化必须以落实《老河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为前提,以老河口市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充分考虑区域内自然与经济社会等因素,结合《老河口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老河口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和各专业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各业用地,通过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优化,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
1、促进产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产业用地的利用效率
完善并严格执行产业用地的用地标准和相关控制性标准,合理控制产业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除重大、特殊项目外,严格控制在经济开发区和规划工业用地区域外单独选址进行建设。
2、严格保护耕地,控制新增建设用规模,促进土地资源有效利用
严格守住基本农田这根红线不得逾越,除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和本市重点建设工程和重大特殊项目外,严禁其他项目建设占用基本农田;鼓励盘活利用存量土地。加强土地批后监管,促进土地的有效开发利用,严格查处违法违规和闲置用地。
继续推进土地市场建设,提高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工业用地、经营性用地统一市场配置,实行招拍挂方式出让,引导市场主体理性参与市场竞争。土地一级开发倡导统一规划成片综合实施,分块推向市场的原则。
1、鼓励清查和盘活闲置土地
对清查出的闲置土地,土地使用权收回后重新供应的,可直接供应土地,不需单独申请土地供应计划指标。
2、鼓励保障性住房建设
对于在交通条件便利、公共设施完善的区域完成经济适用住房或廉租房供应用于承接中心城区疏解的人口的新城城区,在下一年度奖励不超过其相同土地面积的产业用地或基础设施用地指标。
3、鼓励存量土地盘活和土地开发整理
通过控制增量来盘活存量,通过合理高效地注入增量来启动存量。控制增量能使现有存量土地升值,调动利用现有存量土地的积极性,使存量土地得以盘活。
4、加大违法用地的处置力度
把各镇区违法用地行为的发现率、制止率、拆除率作为硬指标,进行评比计分,对季度执法检查发现违法用地行为同比上升幅度较大的、违法用地行为或案件在新闻媒体上曝光的、被国土资源部或国家土地督察局通报批评的给予批评、通报,暂停所在镇用地审批,削减所在镇年度土地征转指标。
为保证老何口市的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有效实施,特提出以下几条保障措施。
在老河口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实施中,把握全面,突出重点,强化服务,保障供应,对年度重点大项目用地、政策性住房用地要采取“超前介入,跟踪服务,全程保障”措施,切实满足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老河口市的发改、经贸、国土、建设、规划、房产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协调,共同组织做好建设项目用地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也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配合做好计划实施工作。
通过老河口市政府及国土部门的信息网站,及时向社会公布土地供应计划,并定期发布土地供应计划的执行情况,同时征询土地需求信息,畅通土地供应及需求渠道,为土地供应计划的科学编制、执行和动态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充分利用地籍调查成果,建立老河口市可利用、开发的土地供应数据库,并加入土地需求信息。对数据库要进行动态管理,为科学编制土地供应计划及计划调整提供基础数据。
附表一& 2016年老河口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表
&&&&&&&&&&&&&&&&&&&&&&&&&&&&&&&&&&&&&&&&&&&&&&&&&&&&&&&&&&&&&&&&&&&&&&&&&&&&&&&&&&&&&&&&&&&&&& &单位:公顷
&&&&&&&&&&&&&&&&&&&&&&&&&&&&&&&&&&&&&&&&&&&&&&&&&&&&&&&&&&&&&&&&&&&&&&&&&&&&&&&&&&&&&&&&&&&&&&&&&&&&&&&&
附表二& 2016年老河口市住房用地供应计划表
单位:公顷,%
附表三 老河口市2016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用地计划统计表
单位:公顷
保障性住房用地
各类棚户区改造用地
公共租赁房
限价商品房
经济适用房
城市棚户区
工矿棚户区
林区棚户区
煤矿棚户区
其中:新增
其中:新增
其中:新增
其中:新增
其中:新增
其中:新增
其中:新增
其中:新增
其中:划拨
其中:新增
城市棚户区
城市棚户区
城市棚户区
附表四 老河口市2016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测算表
单位:公顷
老河口市2016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宗地表
单位:公顷
&Copyright
DR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 中国土地市场网&&技术支持:浙江臻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号: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2)&    2015《屈原故里老河口》最新研究 --序  卧马先生(李敦彦)  --又到亿万中国人民一年一度祭奠大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怎么才能更好的纪念屈原,屈原故里到底在哪儿?应该是中国人争论了2300多年,不得不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历史大问题?  真正找到“屈原故里”地,让屈原早日真正的魂归故里,才是对伟大诗人屈原最好的纪念!  2015年屈原故里研究,终于有了新的发现和重大突破。根据《清华简》“楚居”中关于楚初都“疆浧”的记载,在老河口袁冲古城遗址地遗址地,不仅准确的找到了《清华简》中代表楚国之“疆”的“楚长城”,参看:中国长城学会董耀会转载的“楚长城圈定楚国和丹阳只能在老河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f64cffb0102vno1.html。更准确的找到“众不容于大,乃渭疆浧之波而宇人,焉抵今曰郢”的“浧”地。参看“清华简《楚居》“疆浧”准确划定楚国丹阳在老河口 图”文。http://bbs.cnhubei.com/thread--1.html。  继2014年在老河口洪山咀发现“屈湾、屈家殿遗址地”,又找到找到“找到准确的找到“楚都丹阳”遗址地,找到“丹阳”无疑就找到了“屈原故里”地,因为历史明确的记载“屈原故里丹阳”。  期待在发现众多关于“屈原故里”在老河口的证据后,能够早日论证论定“屈原故里”,揭开“屈原故里”之谜------。    《屈原故里老河口》研究 封面  因为诸多历史的原因,名人故里之争在中国很多地方都不断的上演和发生。特别是由来已久的“屈原故里”之争,在2000年以后越演越烈,中国人在默认五十年的“屈原故里”在秭归的“秭归说”开始遭到严重的质疑,各界开始不断用行动和新的证据怀疑郭沫若的“屈原故里”秭归说后,又出现了屈原故里河南淅川说、西峡说,湖南汉寿说和湖北郧县说、荆洲说等新说。  2013年“中国屈原学会”从会长方铭到众多专家学者同时看好和认可了屈原故里在西峡的“屈原故里西峡说”,这下又惹怒了“屈原故里”在秭归了五十年的秭归人,秭归人针锋相对的说西峡说应荒谬,闹的到现在也不知道“屈原故里”到底应该在哪儿才对了?  更有和事姥的专家学者抛出了,屈原生在西峡,长在秭归的秭归西峡都是“屈原故里”的可笑说法。更有意思的是在“屈原故里”不置可否的2014年,老河口人又最新发现了“屈原故里老河口说”。  一部分观众和读者看后是关注支持的,认为是新的重大发现,不少人看到相关文章和信息后一笑置于之,认为“屈原故里老河口说”是在凑热闹和添乱。“屈原故里老河口说”这么晚才被发现和提出来,的确很是蹊跷和让人不解的?  名人故里之争问题,居然在屈原投江2300年后,跟文艺小说一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众说纷纭起来了?说实话,今天能够出现这样的局面,对于应“屈原故里”研究问题应该是件难得的大好事。不管什么事情离不开一个“理”字,理不辩不明,科学和真理只有一个。“屈原故里”应该也只有一个,“屈原故里”地出现的越多,说明其中存在的问题越多也越大,只有去伪才能存真。  老河口发现“屈原故里”地,这应该是楚文化研究和“屈原故里”文化研究的重大发现,起码又多一个寻找“屈原故里”的新目标。  日老河口中国象棋文化研究会组织到袁冲古城收集采访关于屈原流放汉北时最早写作“琨蔽象棋”的相关线索时,意外发现袁冲古城水库的“阴国王城遗址”地处于二水交汇的丹水以北,疑是楚国故都丹阳地,疑是“丹淅之会”地后,开始了“屈原故里在老河口”的相关研究,在网络论坛发表后受到各界的支持和关注,并得到《湖北省社会科学报》和襄阳社科院领导的支持和肯定。  我们说“屈原故里”在老河口,不是象郭沫若论定“屈原故里”在秭归那样,翻翻书本查查历史资料,坐在象牙塔里展开联想的翅膀分析思考得来的。我们不是一时兴趣凭空想象,我们是靠双脚在老河口各地采风走访,反复到各地充分调查和综合研究后得出来的。  老河口是古阴国,国都就在袁冲古城水库淹没区的古阴国王城遗址(古城墙遗址保存完好),古城遗址是阴楚合并后的楚国故都,这是史实,正好在丹水和淅水的交汇处。经多次实地研究考证,老河口古城及下游是符合楚国历史记载的丹淅之汇,有民国时期湖北地图为证。二劈山至排子河五十里山岗,很符合楚国立国之初被周成王所封的五十里丹阳封地。同时发现古城以北的二劈山楚长城遗址是秦国、楚国、申国、邓国的疆域分界线,是楚国为保卫楚都丹阳安危最早修筑的楚长城,也是中国最早的长城遗址地。  另外发现屈原《楚辞》中多次提到的汉北地就在老河口洪山咀、茨河至下游的襄阳东津以北是绵延百里的大汉北。调查发现老河口多地有屈湾、屈家营、屈黎家湾等屈姓村落后,多次到各屈姓村落采访后在洪山咀“屈湾”一带发现有多处以屈姓命名的屈湾、屈殿岗、殿沟外,还发现了疑似屈姓宗庙地的“屈家殿”,多方研究后发现至今全国只有一家“屈家殿”,敢以殿命名的“屈家殿”为“屈原故里”在老河口奠定了更靠的证据基础。  在研究和破译老河口霸王坟出土的战国楚简时,发现了三千年前的楚简所记载的“周昭王攻打楚国丹阳时,溺亡于汉江,并葬于老河口仙人渡霸王坟”的楚简文字记录,这是证明楚都丹阳在老河口的最直接的文字和实物铁证。(日发表于《湖北社会科学报》)大量证据指向“屈原故里”只能在老河口。  2015年屈原故里研究,终于有了新的发现和重大突破。根据《清华简》“楚居”中关于楚初都“疆浧”的记载,在老河口袁冲古城遗址地遗址地,不仅准确的找到了《清华简》中代表楚国之“疆”的“楚长城”,参看:中国长城学会董耀会转载的“楚长城圈定楚国和丹阳只能在老河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f64cffb0102vno1.html。更准确的找到“众不容于大,乃渭疆浧之波而宇人,焉抵今曰郢”的“浧”地。参看“清华简《楚居》“疆浧”准确划定楚国丹阳在老河口 图”文。http://bbs.cnhubei.com/thread--1.html。  “屈原故里”秭归说:是屈原投江700年后才提出来的。熟悉楚国早期历史的都知道,最早的秭归是楚国国君熊绎六世孙熊挚的后代所建立的夔子国,公元前634年楚国灭夔,秭归成为楚国的附庸国。秭归远离汉水丹水和淅水,众多证据证明秭归没有楚国丹阳之地的可能,秭归最早的“屈原庙”建于唐初的公元619年,离屈原投江也一千多年了。这些都是2000年以来“中国屈原学会”的众多专家在没有发现新的证据以前,把“屈原故里”地转向河南南阳西峡的重要原因。  十堰的郧县:虽然与淅川相临,丹水基本没从郧县走,淅水也不搭冤县的界,也没有丹淅相汇的可能,所以郧县即不可能是丹淅之汇地,也不可能是楚都丹阳地,地在高山峡谷间的郧县更可能是丹阳之战的古战场。2014年中国屈原学会在郧县的研讨会上,也只得出了屈原在郧县流放两年的初步结论。  南阳的西峡:远离汉水的西峡中间还隔着一个淅川县,所以西峡说不上是汉北地。西峡在淅川的上游,丹水虽然从西峡经过,但丹水也没有在西峡和淅水交会的机会。西峡的“屈原岗”石碑是1911年清宣统三年的石碑距今仅有103年,西峡的“屈原庙”也是建于公元146年的东汉桓帝时,离屈原投江的公元前287年也过去438年了,西峡的屈原庙、回车镇、屈原岗都是后人为纪念屈原扣马谏楚王的故事所建,不是屈原的宗祖庙。  所以:从楚国北伐秦国、鄀国,东伐申国、伐邓国,南伐随国、罗国、鄂国,西灭庸国、巴国的征战路线看,楚都丹阳只能在老河口。不管秭归、郧县、西峡,不管从历史、地理、山川河流等任何角度,都没有老河口具有阴楚故都丹阳地、丹淅之会地、楚长城遗址地、汉北地、屈家殿宗庙地这样绝对完整准确和可靠的证据链条。  这么多能够证明楚都丹阳地、屈原故里地的证据,同时在老河口一地集中出现,即不可能是偶然,也不可能是巧合。各地虽然有很多后人因为敬仰大诗人屈原而建的纪念屈原的祠庙,应该都不是屈姓宗族家庙,没有全国只有一个的老河口“屈家殿”更有说服力。就是因为没有发现“屈原故里”在老河口这些有力证据,才使“楚国丹阳”和“屈原故里”地等楚国重大历史问题迷失了两千多年。  这就是“老河口屈原文化研究会”不遗余力全心全意的致力研究“屈原故里在老河口”的底气和筹码所在,这是历史留给老河口文化一个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能叫我们意外发现实属不易,在我们发现这么多能够证明“楚国丹阳”和“屈原故里”在老河口的众多证据后,如果无动于衷不努力、不积极争取,那将是老河口文化的遗憾和历史的罪人。  最后感谢中国屈原学会和秭归、淅川、荆洲、汉寿、西峡和郧县等全国各地屈原研究会专家老师和同仁前期对屈原故里和屈原文化的研究所做的一切努力。特别是南阳西峡,你们的“屈原故里”文化研究和诸多行动令人尊敬和感动,我们是在看到你们所做的大量研究和论证报道后,才真正关注了解和最后发现“屈原故里在老河口”的。期待中国屈原学会的领导和秭归、淅川、荆洲、汉寿、西峡和郧县等全国各地屈原研究会的专家老师和同仁们随时到老河口来考察指导。  “老河口屈原文化研究会”期望全国各地屈原研究的专家老师和同仁们能够为“屈原故里”的论证和研究把关出力,澄清迷失两千多年的楚都丹阳问题,早日让大诗人屈原能够魂归生于斯、长于斯、真实不二的“丹阳故里”。  谨作自序,以述老河口发现“屈原故里”和研究过程。  日 于老河口 卧马居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32次 发图: | 更多
  关注2015端阳节 关注“屈原故里研究” 欢迎参考以下研究文章;  《屈原故里在老河口》研究论文集目录:  1、《老河口安岗霸王坟战国楚简新译图》《湖北社会科学报》10.1  第四版链接:http://www.hbsky.cn/Index/Newspaper.aspx  2、 《洪山咀“屈湾”有望揭开“屈原故里”屈瑕封地在老河口迷失之谜》  3、《洪山咀屈湾发现屈原家庙意义重大“屈族考略”》  4、《屈家殿 有望恢复重建洪山嘴 屈(que)湾 名考论 图》  5、《丹水和淅水是这样在老河口古城相汇流向襄阳的 图》  6、《汉水汉字故事 发现襄阳北是古“汉北” 图 —襄阳是汉水文化楚文化的中心和发源地》  7、《“商於之地”力证西峡非屈原故里和楚国丹阳 图》  8、《庸人自扰故事说郧县与屈原没一毛钱关系(图)》  9、《朝秦暮楚揭开“丹阳”千年历史谜团(图)》  10、《屈原冈故事反证“屈原故里”不在西峡(图)》  11、《从楚灭诸侯国找到楚国丹阳地历史见证屈原故里不在秭归西峡淅川郧西》  12、《楚文王伐申灭邓的历史说明白楚国丹阳只能在老河口 图 》  13、《明代古“酂阳八景”说周昭王老河口溺亡故事 (图)》  14、《老河口霸王坟安岗古墓18°度墓门玄机 图》  15、《破译“老河口仙人渡安岗霸王坟14支战国楚简” 图》  16、《郭沫若“屈原故里”秭归说缺乏证据 众多证据指向屈原故里在老河口(图)》  17、《莫言--中国人祭错屈原2200多年了 屈原故里不在秭归西峡在老河口》  18、《钱文忠教授和国人误解屈原的“轸怀”诗句? 图》  19、《大诗人“屈原”是老河口人 证据链条完整确凿 (图)》  20、《屈原流放的汉北在老河口新考 ---楚文化研究最新发现(图)》  21、《“哀郢”诗证秭归郢都不是“屈原故里” 证据指向老河口》  22、《屈原何时能回老河口故里?断想---?(图)》  23、《“屈原故里老河口说”引东湖社区热议上头版 了 (图)》  24、《韩国人争屈原故里有韩国人的道理 (图)》  25、《话屈原征集老河口屈姓人氏宗族源流故事 (图)》  26、《从鲁迅笔名说阴楚故都“丹阳”的迷失 (图)》  27、《屈原的“蓖蔽象棋”中“象棋”本意探讨 (图)》  28、《老河口古“阴国”名称由来的最新解读 图》  29、《老河口发现楚国阴国王城遗址在袁冲古城水库 (图)》  30、《八百年楚国发源地在老河口 ---震惊湖北的重大发现 (图)》  31、《老河口霸王坟战国墓疑是“西周墓”楚简待专家考证 图》  32、《司马迁跟屈原开了历史大玩笑 (图)》  33、《发现“屈原故里在老河口”》专题片剧本  34、《揭开周昭王在老河口溺亡汉江的历史谜团》  35、《老河口霸王坟大冢子疑是楚武王熊通墓》考论  36、中国最早的楚长城在老河口二劈山 图  37、民国地图找到丹水淅水在老河口交汇的新证据 图  38、鄀国盗牛(犊)故事推论楚国丹阳在老河口 图  39、考论早期"楚国丹阳"与青铜器无缘 图  40、古老阴国 述说老河口五千年历史故事 图  41、楚长城圈定楚国和丹阳只能在老河口 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f64cffb0102vno1.html。  42、清华简《楚居》“疆浧”准确划定楚国丹阳在老河口 图  http://bbs.cnhubei.com/thread--1.html。  43、研究古鄂(噩)国 麇国图腾 发现楚国丹阳图腾图  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628  41、《屈原故里老河口》研究自序  (注:以上目录文章 均在网络发表 按照标题搜索可看到网友的强烈反响)  (有疑问和不解的地方 可以参看以上相关的研究文章 欢迎参与相关研究)
  吃粽子、划龙舟是一种留于形式上的纪念屈原,怎么才能更好的纪念屈原  “屈原故里”到底在哪儿?应该是中国人争论了2300多年,不得不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重大历史大问题----------------------?
  屈原投江2300多年了,年代够远了吧,中国连“屈原故里”地都没完全弄清楚 又怎么样能够纪念好大诗人“屈原”????
  清华简《楚居》“疆浧”准确划定屈原老家楚国丹阳在老河口 图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楚国丹阳“疆浧”地 实拍图   清华简《楚居》清楚的记载了楚国从“季连初降于隈山”开始,到公元前381年楚悼王二十一年后的“悼折王犹居朋郢。中谢起祸,焉徙袭肥遗。邦大瘠,焉徙居鄩郢”的鄩郢。几乎完整的记录了楚国从季连到楚肃王的迁徙迁都全过程。  从楚肃王卒年算起,这时的楚国从公元前年,楚国已经走过了670多年,已经到风雨飘摇的八百年楚国末期了。从楚简出处的最后时间看写作楚简的时间,应该比后世史官司马迁(公元前145-87年)晚年所著的《史记》要早三百多年。所以出自楚国晚期楚史官所作《楚居》更接近楚国历史真相,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清华简《楚居》记载的楚国,楚人是从季连之妻妣列生侸叔、丽季的开始称“楚”。当时楚尚不能称国,只能称“楚人”。季连到熊(酓)狂都居住在成周的京宗城,到熊(酓)绎与屈紃,才离开京都到封地居住。《楚居》与《左传》《史记》等历史文献相符。  清华简中“鄀国盗牛”故事,经研究在老河口找到符合“鄀国盗牛”的地理位置与清华简《楚居》吻合。搜索:“鄀国盗牛故事推论楚国丹阳在老河口”参考。《楚居》中楚国是从楚武王熊达(通)都疆浧之后“抵今曰郢”的。说清了从“疆浧”开始称“郢”的时间界限。换句话说是从公元前年楚武王僭位称王称“郢”以前,楚国在“疆浧”地,是没有“郢”和楚都的,这时的楚国只能居住在丹水之北的“丹阳”之地。这与楚国屈居汉东300年的历史相符。  从清华简把楚国的初都地称“疆浧”,可见这时的楚都是在靠近楚国边疆的地方,疆浧以后楚国才有了真正意义的丹阳初郢楚都城。从楚武王称郢到楚肃王以后迁徙到鄩郢,到公元前223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灭楚,楚国有518年称郢的历史。  清华简《楚居》中与郢有关的楚都郢地很多,有疆浧、湫郢、樊郢、大郢(福丘)、鄀郢、睽郢、蓝郢、居承之野、居秦溪之上、章华之台、美郢、鄂郢、肥遗、酉澫、鄢郢、司吁、蔡郢、鄢郢、朋郢、[虘阝]郢、[并戈阝]郢、大瘠、鄩郢。带郢的楚都有14个,加上动荡时期楚王曾经居住过的临时楚都有23处,加上楚国在这些都郢之间来回迁徙过37次,清华简详细的记述了518年间楚国漂泊不定频繁迁郢的全过程。  有意思的是,从公元前1042年楚国诞生到2015年,3057年后的国人只记住了荆州纪南城的“纪郢”。什么疆浧、湫郢、樊郢、大郢(福丘)、鄀郢、睽郢、蓝郢,至今在历史学界都难以定论?只在后来的出土文物和考古发掘中,对宜城的楚皇城的鄀郢、鄢郢,淮阳上蔡的“陈郢”和安徽寿春的“寿郢”有了新的认识。  参考楚国为有效的管理诸侯国,把所灭的诸侯国悬于国门之外而最早创立的“郡县制”,从楚国所灭的几十个诸侯国的县辖之地,可以找到所有诸侯国以外的楚地范围,会发现国门内的楚国疆域地很小,在小范围楚国国门以内寻找楚国丹阳的“疆浧”就容易了。  离楚国“疆浧”最近的两次迁徙是湫郢和樊郢。湫郢是荆州纪郢、樊郢不管是襄阳古樊国(邓国遗址)还是信阳樊地,湫郢樊郢有准确的地理位置,包括后来宜城楚皇城的鄀郢和鄢郢地址都很明确。  清华简《楚居》中“疆浧、湫郢、樊郢、鄀郢、鄢郢”,清楚记载了楚国迁徙路线是沿汉江向南迁徙的。从汉江下游向前倒推,鄢郢、樊郢向北上游是古阴国老河口。老河口向东是邓国,向北是秦国(鄀国淅川),向西是谷国,向西北是绞国麇国的丹江口郧县。刨去这些诸侯国范围更小更清晰,根据清华简《楚居》“疆浧”的记载,可以准确判定除“疆浧”的楚国丹阳在樊郢和秦国鄀国邓国之间的老河口。  接下来需要找到符合楚国“初郢”之郢“疆浧”在哪儿的证据?  首先可以肯定除清华简《楚居》“疆浧”外,古今即无浧国也没有疆浧、浧水。为能厘清“疆浧”从“疆”和“浧”字开始查寻。  疆,金文大篆,早期甲文两块“田”上下错开排列,表示田界。该款甲骨文发展到金文后,在两块田地之间添加三道横线指事符号,突出“界线”。晚期甲骨文加(弓,武器,表示以武力护卫的领土),表示以武力护卫领土。造字本义:以武力护卫的广大领地。晚期金文基本承续晚期甲骨文字形。晚期篆文加“土”,强调“领地”主题。  可见“疆”字是表示以武力护卫领土的边疆和疆域界线没有疑问。  呈;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担任事务。呈,金文是(口,禀报)(壬,即“任”),字意是由下向上禀报任务完成情况。篆文承续金文字形。汉代隶书将“壬”写成“王”,“人” 形消失。  浧:yǐng,chéng,释义;泥;沉;古同“澄”;满。  桯ying、 tīng ,从木从呈。呈为程省意为"运送皇粮去王都"。  郢:字从呈,从邑。“呈”意为“王者所在”。“呈”与“邑”联合起来表示“王都”。本义:楚国国都。  桯、到浧、到郢这些跟“呈”有关字的字都跟皇权有关,从随偏旁变化而变化的字意看,“疆浧”的“浧”和“疆”字,应该跑不出字意本身。所以判断“疆浧”并不是一个地名,而是楚后人对早期楚国丹阳的别称。既然“疆浧”是说楚都的事儿,那找到符合“疆”和“浧”的地方,应该就找到清华简《楚居》中的“疆浧”了?  关于“疆浧”地望,经过对“疆浧”文字和认真研究清华简《楚居》简文,发现“疆浧”地应该是在“周成王封楚国五十里子男之田”的边疆之内。我们2014年开始研究楚国丹阳封地时,就在秦楚边界的老河口段楚长城下10公里和邓国2公里外的阴楚故都“古城遗址”地找到符合丹水之阳的丹阳地望。并发现发源于渡槽河中游在丹水以北属丹阳地的屈湾屈家殿。近期研究发现老河口“古城遗址”地完全符合“疆浧”地望。这一发现是在2015年登临朱连山楚长城、杏山楚长城后,多次到阴楚故都古城遗址实地考察后的新发现。这一发现不是仅凭看读清华简《楚居》和翻查史籍能发现得了的。如果史籍里有丹阳的准确历史记载,早就被先前史家发现了到不了现在。  清华简《楚居》中有“至武王酓达自宵徙居大,焉始【称王祭祀致】福。众不容于大,乃渭疆浧之波而宇人,焉抵今曰郢”。这段讲述了楚国早期都城小容不下众人居住后,围老城填土造地的故事。  在老河口“古城遗址”,不仅能找到符合楚国之疆的“疆”地楚长城,还能找到符合楚国初郢的“浧”水水系、能找到符合“众不容于大,乃渭疆浧之波而宇人”宇人之地填土造出来的“浧”地。  古阴国在今老河口市袁冲乡,2014年到2015年我们反复多次到阴楚故都的“古城遗址”地实地考察。原来我们一直关注两水交汇的丹水淅水和阴楚故都的“古城遗址”。日十堰的楚文化研究者凌智民来访,我们带领凌先生再次到古城考察时才发现,被丹水和淅水包围的古城遗址地上古砖瓦堆积的古城墙上荆草丛生轮廓清晰,范围不大古城墙外围除“古城墙遗址”南方向下走低外,东西北三面都还有略低几乎同样高的成片土地。(参看上图)
  老河口古城遗址地,上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还一直有人居住,因为1966年大兴水利建设古城水库才整体移民搬迁的,据当地老人讲,过去古城墙四周都住有人,东西两头的人都不认识,可见当年古城不小的规模。至今古城墙四周四季耕种的田地上仍然是古砖瓦砾遍地,也是因为建设古城水库才一定程度保护了古城遗址地的原始风貌。  联想到登临上的楚长城,朱连山楚长城以北就是今为淅川县,古为鄀国和秦国的楚鄀秦的疆域界限,朱连山以东的杏山楚长城,就是今为邓州市,古为邓国的楚邓国的疆域界限,也是湖北与河南两省的省域界线。(可查阅卫星地图或实地考察核实)  分析清华简《楚居》中的“疆浧”,回想老河口朱连山楚长城、邓州杏山楚长城下十里外的阴楚故都古城遗址地,楚长城就是标准的楚国边疆之地。再看被丹水淅水环绕的阴楚故都古城遗址地,正是阴楚故都旁两水环绕的“浧”地,古城遗址地古城墙外,与古城持平的的围城之地,正是清华简《楚居》中“众不容于大,乃渭疆浧之波而宇人”的填土造地而成的“宇人之地”的“疆浧”之地。当年楚人“渭疆浧之波而宇人”的做法跟现在的填海造地一样,再查查历史发现楚人“渭疆浧之波”之举,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填水造地工程。  综合分析:老河口袁冲的阴楚故都古城遗址地的“城”和“郢”,即符合楚先人初到楚地为祭祀去鄀国盗一头小牛犊的“鄀国盗牛”地,又符合楚先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自北而南的迁徙路线,也符合楚初无都城,在楚收阴国阴楚合并后楚武王称王称郢的历史,古城遗址地即有符合阴阳风水学的都在丹水之北的丹阳地,又有丹水淅水交叉环绕楚都城的城池之水,即符合地近楚长城下的“疆”又有符合古城墙外填土造地的“浧”,并有符合出生于丹阳的屈原宗庙屈家殿。  经查宜城郑集楚皇城遗址地,离汉水垂直距离6.3公里。荆州纪南城离汉水最近的高石牌镇50公里,离近湖3.6公里。老河口古城遗址直接被丹淅水包围,古城遗址与邓国只有2公里,所以不管是宜城的楚皇城还是荆州的纪南城湫郢,都不具备“疆浧”的必要条件。  综合推论清华简《楚居》中楚国初郢丹阳的“疆浧”地准确位置,应该在淅川以南、邓州以西、襄阳以北的老河口“古城遗址”地。  找到了楚国丹阳地,其实就找到了屈原的老家故里,因为屈原是楚国丹阳人。  楚国境内几十年考古发掘为什么发现不了楚都丹阳?  湖北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尹弘兵“春秋楚国无城说”中说的:“楚都探索上,我们是否犯了方向性的错误?他认为,象春秋郢都这样的大遗址或大城址,不可能深埋于地下而不被我们发现,它应该是已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只是我们被某种习惯性的误区遮蔽了双眼以至于对它视而不见”做出了解答,这一观点我是很赞成的!同样的专家学者如果不正视历史,不用发现的慧眼去思考,即使住在楚都遗址上也找不到楚都丹阳的?  日 于老河口 卧马居  参考:研究鄂国麇国图腾 发现楚国丹阳图腾图
  研究古鄂(噩)国 麇国图腾 发现楚国丹阳图腾图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清华简《楚居》中多次出现过一个似“大”、似小燕子的字,也有专家译为“免”字。《楚居》简7简8简9,免  ,这字困扰了很多古文字研究专家,至今没确定到底是什么字。  为能揭开大字之谜还是从大字和免字开始。大字甲骨文、像张开双臂双腿、顶天立地的成年人。本义是魁伟的男子汉。金文、篆承续甲骨文。  免,金文大篆,甲骨文,(有角饰的帽子),人像一个人头上戴着有角饰的帽子。造字本义:有角饰的帽子。金文将甲骨文有角饰的帽子简化。篆文有所变形,误将甲骨文帽子的角饰写成“人”,误将甲骨文的帽子写成。当“免”的“帽子”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冃”(帽)另造“冕”代替。  从“大”和“免”字的文字演变和字意对比《楚居》中的字分析,没有似小燕子这个字的笔意,应该不是“大”和“免”字。从图腾的角度研究后发现清华简《楚居》的这个字,应该是同鄂国麇国的图腾一样是图有所指的,疑似“楚国丹阳”的图腾标志。  说到楚国的图腾,湖北人会想到“火凤凰”和湖北电视台原来的台标,认为“火凤凰”是楚国的图腾。其实查查“火凤凰”来历会发现,流传于荆州的“火凤凰”传说,作为楚国图腾的历史有点晚。因为从公元前1042年到楚文王正式迁到荆州纪郢以后才流传下来的传说,这时楚国已经走过四五百年历史了。  来自荆州的“火凤凰”传说,相传楚国有一年发大水,连续三个月降雨不见天日,全国成了水乡泽国,老百姓苦不堪言,楚国国君设坛祭日,祈求太阳早日出来,没想到邪恶的乌龙继续降雨,国君诏令天下勇士讨伐邪恶的乌龙,都被乌龙打败并吃掉。楚一谋士说楚国东边有座凤凰山,山上有只叫“火凤凰”的神鸟。国君听了谋士的话请来火凤凰为人间除魔,火凤凰义不容辞和乌龙大战四十九天没分胜负,火凤凰只得牺牲自己,燃烧自己的心和乌龙拼搏,最后火凤凰和乌龙同时化为灰烬,天地重现光明。(其实就是当年楚国下了一场很长时间的连阴雨后又晴了)楚国为纪念火凤凰在凤凰山上修了座火凤凰坛。如今凤凰坛没了但凤凰山还在,据说方圆几公里的平原山红土包就是楚国图腾“火凤凰”传说的来历地。  因为火凤凰象征重生,有代表脱出困境获得新生的积极意义,所以被楚人崇拜。图腾是原始部落祖群或诸侯国的原始崇拜,他们相信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力量和技能,是原始文明的浓缩。楚人图腾“火凤凰”也有原型是野鸡雅称“雉”的说法。说是楚先人看到“雉”站在枝头迎接朝阳,第一缕阳光照在“雉”五彩斑斓的羽毛上显得分外绚烂,犹如在火焰中重生。于是楚人将这沐浴着太阳光辉的“雉”称为凤凰的。  因为“火凤凰”是传自楚国中期迁郢后的荆州,所以“火凤凰”应该不是楚国原始崇拜的图腾。看到清华简《楚居》中同“酓”(熊)字一样反复出现这个形似小燕子造型的字后,发现这个更象楚国早期熊绎五十里丹阳封地的图腾符号。  为此专门研究了与楚国相临的古鄂国、古麇国的图腾。  鄂国诞生在夏周时代,当时鳄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及长江流域,一个以捕鳄为生以鳄为图腾的部落,以鳄为部落名称的鄂国在商代形成,地点在今山西乡宁县,后几经迁徙南阳随州并从历史中消失。  古鄂(噩)国的图腾,是在2012年南阳夏饷铺鄂侯墓、2012年随州羊子山鄂侯墓及鄂州鄂侯墓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发现的,青铜器上的“噩”字图腾,已经被考古学界和专家学者一致认可。    羊子山噩侯墓的古鄂国图腾 图  其实从古鄂国的诞生看,金文大篆鄂,咢篆文,两个口表示嘴巴张得极大,(屰,是“逆”,表示反向, 咢字型很象长尾巴张着大嘴巴的鳄鱼造型,很符合鄂国早期的图腾形象。  而羊子山和夏响铺噩侯墓青铜器的“噩”字图腾,四边的口是众人呼喊着,中间似人拿着棍棒举手捕鳄的壮观场面,符合“噩国”人共同捕鳄的图腾造型。说明不同时期的鄂国图腾是有变化的,或古鄂国自古就一直是“噩国”。
  而古麇国的图腾,(如图)也更具特色。    古麇国图腾 图  麇国的图腾标志,有说是“兀”字头上加一山字,说甲骨文意为鹿角,下同“兀”,说是麇国境内有“四不象”的鹿,成为麇国图腾的。查鹿、麋、麇字发现,不管鹿、麋、麇的任何字形都与图腾造型不同。不是提醒和联想估计没有人能够看出这个字有象鹿的地方。  查“兀”“兀”与“元”同源,两者甲骨文字形相同,在“人”的头部位置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头顶无发。  篆文似有相同的结构,但笔画不同样,兀的字意与山连上更难解释,三山下是没有顶的山,即重复也难说通。山下是河是水还能近意。至今没有人能真正准确的弄清楚麇国图腾到底是个什么字,怎么样念、读什么音、是什么意思?但都承认这个字是古麇国的图腾。  山,甲骨文像遥望中起伏连绵的群峰的线描,有三(众多)座峰头。早期金文写成剪影。晚期金文将三个峰头写成三个短竖,淡化峰尖形象。篆文保留中间一座峰岭的象形特征。造字本义:起伏叠嶂的峰岭。隶书完全失去峰岭形象。两峰相连、或零散不成方向的小山叫“丘”,众峰(三峰)相连、形成一定走向的群峰叫“山”。  综合研究古麇国历史地理位置和图腾后,发现这个字与古麇国地理位置特征吻合,疑是麇国的高度概括缩写。了解古麇国山水地貌和疆域位置的应该能理解古麇国图腾的寓意所在。  古麇国图腾上的三个相连山峰的山字肯定是代表山。代表三个相连山峰的山在麇国不远能找到几个依据,象丹江口境内的武当山和老河口、淅川交界的三尖山。  武当群山虽然有不少三山相连的山峰,而武当山主峰天柱峰虽然有1612.1米海拔高度,却是一峰独秀不是三山相连的。以郧县为麇国中心的话,离正南的武当山50公里,离开东升西落的太阳轨道一百里地了。而麇国以东65公里的三尖山,虽然海拔只有493米,可正好在东升西落的太阳运转轨道上。综合分析麇国正东方向的三尖山符合麇国图腾中的山。至于麇国疆域是否含盖三尖山?麇国是否把东方的三尖山当着古麇国崇拜的圣山,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细查麇国图腾山字下的字,其实很象简化汉字的“下”字,笔画弯曲结构又与象形甲骨文金文篆书“下”不同。  “下”是特殊指事的字,由两横构成,顶端一横较长,底端的一横较短。古人用一代表混沌太初状态;用二代表从混沌太初中分化出来的、相并列的天与地。古人调整表示天与地、等长的两横,以短横方向表示朝天、或朝地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天”的北端横线写得较短,表示天、或朝天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地”的南端横线写成得较短,表示地、或朝地的方向。造字本义:与天相对的地。早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晚期金文为区别于数目字“二”,在两横之间加一竖指事符号,以显示纵的方向。籀文省去短横。篆文承续晚期金文字形。“下”字也与麇国图腾字意思都不同。  查看地处汉水上游的麇国丹江口以下水流方向和以东丹水流向,发现左边弯曲笔画似流过麇国的汉水丹水交会后流向下游的轨迹,汉水自丹江口南流到洪山咀后向东转向老河口向西转向谷城,另外笔画似丹江在汉江以东沿东南方向流的河道轨迹。有待进一步研究。  研究麇国图腾的地理特征后发现原来图腾也可以是这样。麇国图腾能浓缩麇国山水地貌,创造出似象形文字符合麇国地理特征的图腾,让人看到麇国图腾符号能了解麇国山水地理概况。研究完麇国图腾,再看清华简《楚居》中这个似“大”似“小燕子”的字,马上和楚国图腾挂上钩了。这个似“大”字的笔画结构,似两个人字叠加状的人上人,是否是楚国原始图腾?  汉字中有仌bing字,是象水凝之形是冻的意思。本义:草木衰落,也做偏旁部首。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人的写法,弯腰曲背的人。大、免、仌都完全不同于清华简《楚居》中这个似“大”字的笔画结构。联想到登上老河口段的朱连山楚长城,站在楚长城上面向楚国的江山放眼南望看到山下不远处的弯曲河流的样子,很象清华简《楚居》中似“大”似小燕子造型的古城水系所浸没的河水文图案。    襄阳地图 排子河图    老河口古城水库 图  再对比襄阳地图和老河口地图(倒置图)古城水库所在地地图,发现更象清华简《楚居》中“大”和“小燕子”的字形结构。因为现在地图都是以上北下南的规定格式,改变了人们辩识地理位置的欣赏习惯,古人有可能是按照上南下北或其它方式来绘制和欣赏地图的。  老河口袁冲古城水库当地杜家庄、马道岗一带,关于丹水淅水两水交汇,有说是“二龙戏珠”地势的传说,说明古人不仅有对山的崇拜,更有对水的崇拜,有楚国丹阳图腾的文化基因。  从清华简《楚居》中这个字的笔画造型和结构上分析,这字有汇合交会之意,象似四条集中向一个方向流淌的河,两条两条的在不同的地段分两次汇合再交汇。这个字的笔画造型与丹水淅水先从老河口古城交会后又在排子河会聚的“丹淅之会”的笔意。而楚国都丹阳(疆浧),正好在四水交汇的丹水以北的丹阳之地上。  综合分析清华简《楚居》中这个看似的小燕子造型的字,疑是楚先人根据丹阳地理位置特征描画出的丹阳地貌而造的字,就象代表楚先祖姓氏的“酓”字一样,这个似小燕子的字即能够代表楚国丹阳山水地貌和地理位置,更是楚国丹阳的原始图腾。  (仅供楚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参考 欢迎发表批评意见)  日 于 老河口 卧马居
  楚长城圈定楚国和丹阳只能在老河口 (图)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近期对老河口境内的楚长城,作了初步的摸底考察,发现了老河口境内袁冲乡的大山寨到洪山嘴境内的三尖山、姚寨、王寨等楚长城遗踪。为了真正弄清老河口“楚长城”的来龙去脉,对关于楚国“楚长城”进行系统研究后有重大发现,发现楚长城是早期楚国的疆域界限外另有“悬机”,“楚长城”的国门界限准确的圈定早期楚国丹阳,只能在楚长城以南,汉水、丹水、淅水、蒿堰河和排子河之间的老河口,并找到无可争议的历史证据。  参看:楚长城、汉水、丹水、排子河圈定的早期楚国丹阳 图  历史上是没有关于“楚长城”记载的,楚国只有“楚方城”。  “长城”一词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管子·轻重》篇,文章中有“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句,根据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的管仲生平和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的齐桓公推断,此长城是齐长城。不管它早晚与楚长(方)城无关。  “楚方城”的“方城”一词,最早出自公元前656年《左传·僖公四年》楚大夫屈完的“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句。从这个历史记载看楚方城应该早于公元前656年。而屈完言下的“方城”没有详述,究竟是山名、城邑名、关塞名还是长城名,自晋以来,一直受到学者关注,尤其是近代以来,随着楚长城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认为春秋时期楚国已经修筑的“楚方城”是我国最早的“楚长城”的观点已成为学界主流观点,但至今尚无定论。  也因为“楚方城”中有“方城”,也建有方城的所以南阳“方城县”就非常重视“楚方城”的研究,招徕了国内长城研究专家对方城境内的“楚方城”进行了文物考古似的深入研究,很多专家学者在没研究清楚国历史和方城历史的情况下,断言方城县境内的楚方城是“中国最早的楚长城”?  过去的每一秒都是历史,过去的历史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在历史问题研究中,历史是老师历史是不会说假话的镜子。查一下方城的历史沿革会发现,方城县最早并不叫方城。  方城春秋时是楚地,秦于此置阳城县,汉改称堵阳县。北魏始县方城县,后废置无常,至宋复置。金于此置裕州,领方城、舞阳、叶三县。明废方城人州。明清均属南阳府。民国2年(1913)裕州废,复置方城县。  因为楚时修筑的长城叫方城而得名,可见南阳方城县名于建楚方城之后。虽然方成境内有以大关口为主的土筑或石垒楚长城39公里,但方城县没有早于楚方城的相关历史。  古代城和池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方城大关口到丹江与汉江交汇的丹江口市的汉江直线距离180公里,大关口与淅川境内的丹江直线距离150公里,与楚大夫屈完言中的“楚国方城为城,汉水为池”的汉水相距离甚远。  另外楚国境内除了南阳“方城”外,湖北竹山县和平顶山市叶县等地的楚长城都叫楚方城。  唐《括地志辑校》记载:“方城(山)在房州竹山县东南四十一里。其山顶上平,四面险峻。山南有城,长十余里,名为方城”。  《括地志》卷四记载:“方城山在许州叶县西南十八里”。  而竹山县公元前656年时还不属于楚国,因为古为庸国的竹山县,是在公元前610年被楚灭亡后才成为楚国附庸国的。所以关于竹山县的楚方城与屈完说“楚方城”的晚了46年,即是早于公元前656年竹山建有方城,也不能叫楚方城。  而叶县的楚方城离汉江180多公里,与汉江也相距太远。  关于楚国的“楚方城”还有一个特点是“楚方城”基本都建在山顶比较平的平顶山上,所以“方城”和“平顶山”也有不解之缘。  而最有意思的是河南平顶山市居然是以建在“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的名。只可惜平顶山山上没有最能代表楚方城的平顶山寨。而平顶山市的平顶山公园上即是有山寨和楚方城,离汉江河直线距离也218公里了,距离更远了。  综合考察,东西南北四边有寨门的老河口袁冲二劈山上的鸿磐寨山寨,就建在二劈山的平形山顶上,鸿磐寨其实就是一个标准的方城山寨,综合历史上关于各地的楚方城旁的方形山寨分析,楚国“方城”的“方”和“城”,并不是“方城县”一样的连贯性词组,“方”和“城”应该是各有所指的。“方”应该是指围绕山险边地离城桓不远、多建在平顶山上的兵营山寨。“城”才是沿山峰而建的土石城墙。  再高的城墙离开山寨都将失去它的防御功能,构不成“楚国方城”的防御体系。  《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汉书·王莽传赞》“城池不守,支体分裂,遂令天下城邑为虚”。城池在古代指城墙和护城河外“城和池”是“唇齿相依”的依存关系,综合分析,方城之城和叶县的方城离汉江之滨的楚国太远,仅有城没有护城河,是不具备“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的防御功能的。  而老河口的楚长城就完全不一样了,从邓州的杏山、朱连山楚方城,到袁冲乡大山寨、到洪山嘴境内的三尖山、姚寨、王寨,依山据险修筑城墙和楚方城山寨,绵延三十公里向西一直到汉江,楚长城以西、以北、以东分别有汉水、丹水、淅水、蒿堰河和排子河环绕,江山和楚方城铁桶一般拱卫着襄阳以北百里江山。真正具有了屈完言中的“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坚不可摧的强大防御功能。
  接上:  了解八百年楚国历史的应该知道,楚国最早建方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楚文王打破商周以来的世袭分封制,吸取周王朝所分封的诸侯威权日重后,周王的权力被架空,藐视王室,中央政权,名存实亡的经验教训,楚文王一改间接统治为直接管理,最早在楚国创立县制开始。  从公元前741年间楚武王灭今湖北荆门市的权国之后,设权为县,并派大夫斗缗为县公(长),出现了县制的雏形开始。公元前687年,楚文王伐今河南南阳的申国,申国的国君原是周宣王的大舅。服申之后,文王曾想复申之国,使之与楚结盟。但楚令尹彭促爽从分封制的历史教训与申的地理位置考虑,建议楚文王灭申而设县。以后又灭掉今河南省息县的息国而设县。从公元前687年楚国创立县制至今的县市已经沿用2700多年了。  这就是《左转》所说的:“彭仲爽,申俘也,文王以为令尹,实县申、息。”  “县”的意思《说文》解释:“县,悬也“。意思是指悬于国门之外的军事据点。申、息北接中原,东连淮夷,正是楚国的北疆门户,悬于楚国门之外的边防要塞,是楚国挥师北进的桥头堡。  从公元前687年楚文王伐申国、伐息国,在河南南阳建申息设县看,南阳方城、叶县之属于,都在早期楚国国门之外无疑。  从楚国初创的县制的特点是,楚王对县公、县尹有任命与调遣的权力,它不是世袭之官,没有铁饭碗的。如楚文王最先派遣的彭宇为第一任申公,其后申公屡易其姓。楚王可以直接从县邑征集军队。楚王可以直接从申息调兵谴将,可以如楚王左右臂指挥。另外楚王可以直接从县邑征集赋税。设县之后,土地占有形式,赋税制度都发生了变化。县邑是楚王的直属辖地,也是征收赋税的基地。楚国创立县制后把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都集中到国君的手中。为全国的政令统一与中央集权开创了历史的先例。  楚文王以后,楚国所灭的诸侯国设县的有20处有史可查,其地点大多是在楚长城楚方城以外。楚庄王县沈,在今河南平舆。楚灵王县陈、蔡,在今河南淮阳、上蔡,东不羹在今河南襄城、西不羹在今河南舞阳。楚平王县城父在今河南宝丰。楚惠王县叶在今河南叶县。从《中国历史地图集》上看,这些县都在淮北,在从西向东的一条线上,构成了一道中原防线。  楚王很重视这些县的建设。一是建立大城。楚灵王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一个县的田赋,能邮兵车千乘,可见其人口之众多,生产之发展了。在这些大城周围,还筑有许多卫星城以作拱卫。明周圣楷《楚宝》说:“楚方城之外,别有万城,是时楚争霸中,多筑列城于北方以逼华夏”。他又引楚唐勒的话:“我是楚也,世霸南土,勿越以至叶垂(叶县),宏境万里,故号万城是也”。可见楚国筑了很多的方城。  二是选拔优秀官员,担任县公县尹。楚共王时,派德才兼备的钟仪为郧公。楚灵王选派曾经用剑追赶过他,且直言不讳,性格刚强的穿封戍为陈公。楚平王选派公忠不私的奋扬为城父司马。楚惠王选派名臣沈诸梁为叶公。战国时期,楚悼王派吴起为宛守,楚考烈王派荀卿为兰陵令。这些地方官长,除了致力治理县政外,还对楚国的稳定与发展作了重要的贡献。  三是规范县、郡的权力范围与工作职能。战国时,楚国还设过郡,郡设在边境。郡是在边事紧急的情况下临时设置的,如改处于秦楚边境的新城县为郡,如改封春申君,因原封地“淮北十二县边齐,其事急”。联十二县为郡。郡的权力与职能和县有所区别。县尹的权力有限定,必须听命于代表楚王行使中央政府权力的令尹。  《淮南子》:“子发为上蔡令,民有罪当刑,狱断论定,决于令尹前。”楚国的县邑之狱,令尹亲断;邑官之责,令尹亲察。可见楚国的中央地方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完整有效的行政管理机构与管理措施。  四是加强郢都与各县城的水陆交通建设。楚国志在中原,为了便于车马行进,在文王县申息后,就修建了从郢至申的驲道,到楚灵王时,郢都已有驿道通到豫皖交界处,即楚国在淮北一带的中原防线,陆路贯串了各大城邑。楚怀王时,鄂君启节的商船溯流达河南安徽境。  五是将灭国之民向县邑大城迁移。楚灵王灭赖,迁赖于鄢,迁许于赖。其间公子弃疾迁许于城父。灵王又迁许,胡、沈、房、道、申于荆。公元523年-公元前489年楚昭王时,申公寿余、叶公诸梁迁蔡于负函,迁方城外之人于缯关,这个“缯关”就是方城大关口的楚方城。这时离楚文王灭申已经两百年了。  在迁人的同时,还进行益田,如许人迁城父后,还“益以州来之田”。楚人对各县迁人益田的目的,是要解决从郢都到前线兵站线太长的困难。以就地解决组建大兵团的兵源和就地解决粮秣供应,使中原防线更为巩固。这种措施,可能对后来的“屯田”、“戍边”政策有所启示。它既可以免除师旅长途跋涉之苦,又减少了辎重前后转运之劳。且能对边警作快速反应,使县真正成为悬于国门之外的军事基地。  楚国当年的这一行动可以为当今中国大规模打工潮和春运大迁徙等所借鉴。  正由于楚国重视县制的建设,就成功地实现了中央的统一与集权,使这个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的泱泱南方大国,没有出现象三家分晋,陈区代齐,三孙主鲁的分裂局面。他不仅统一了南国山河,更融合了东夷、南越、百濮、三苗等数十个部族,为华夏的大一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刨去这些被楚国所灭的诸侯国,悬与楚国国门楚方城以外的南阳县、邓县、息县、平舆、淮阳、上蔡、襄城、舞阳、宝丰、叶县等20个河南境内的诸侯国后,再刨去早期楚国所灭的谷国谷城县,刨去屈瑕所灭的郧县麇国、丹江口的绞国、随州的随国、宜城的罗国、襄阳的卢国,公元前610年楚庄王灭的庸国,就只剩下秦楚界外楚长城脚下、汉江、丹江、淅水、蒿堰河和排子河之间的老河口了。  了解了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之弟的楚文王创立县制的这一段楚国的辉煌历史后,会发现,”中国长城学会“关于中国最早的楚长城在河南方城的一系列论断都是错误的。  因为南阳县、方城县、邓县、息县、平舆、淮阳、上蔡、襄城、舞阳、宝丰、叶县等20个河南境内的诸侯国,永远都只能是悬在楚国国门之外的楚国方城,永远都不可能进入楚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的中心地。  从楚方城邓州杏山楚长城、朱连山楚长城,和老河口袁冲、洪山嘴境内的大山寨楚长城、三尖山、王寨等“楚方城”所圈定的地理位置,可以准确清楚的看到早期楚国丹阳地望和楚国的疆域范围。所以“楚方城”的历史、楚国历史都是考证楚国和丹阳的铁证。  屹立在秦楚界上2700多年的“楚方城”见证了八百年楚国的兴衰史。  日 于老河口 卧马居
  转 :综说楚国丹阳和屈原故里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从公元前287年到2015年,屈原投江已经2302年了,从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国,至今也已经2238年了,不论是“屈原故里”还是“楚都丹阳”,争了两千多年尚未定论,全国多地至今都还在为“屈原故里”和“楚都丹阳”无休止的争论着?  其实,了解了解楚国历史了解,研究研究屈原就会发现,不管是“屈原故里”还是“楚都丹阳”,从历史的夹缝中,能够找到很多关于“屈原故里”和“楚都丹阳”的。  不管是“屈原故里”还是“楚都丹阳”,都不是孤立的,关于“屈原故里”和“楚都丹阳”,关于楚国历史的不少象朝秦暮楚、庸人自扰、鄀国盗牛、噬脐莫及、商於之地、城下之盟等历史典故,都能从中准确的找到楚国的疆域所在。  只要找到符合地理特征的“汉东地、汉北地、丹水之阳地、丹淅水交汇地”,找到符合地近楚国和楚国攻打过的随国地、绞国地、谷国地、邓国地、申国地、麇国地、庸国地、卢国地、罗国地这些临近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查明这些诸侯国的古今之属和历史沿革,用排除法综合分析一下,很明显就能够找到楚国“丹阳‘所在地域的范围。  只有找到所有符合楚国历史记载的“楚国丹阳”,才算真正是找到了“丹阳”,找到了“丹阳”那才是找到出生于丹阳的“屈原故里”。这一切都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  参考:《从楚灭诸侯国找到楚国丹阳地历史见证屈原故里不在秭归西峡淅川郧县》文章。
  1、朝秦暮楚这个成语讲的是地在秦楚之间的鄀国人,因为地在秦楚之间的鄀国,不时被秦楚侵占,为了生存,鄀国人才朝秦暮楚的。这个故事虽然没有说楚国在哪儿,而河南的淅川和西峡是古属鄀国的领地,所以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完全可以把淅川和西峡排除掉。  2、“庸人自扰”说的是十堰的郧县、竹山、竹溪的古庸国,“庸人自扰”这个成语就排除了十堰的郧县、竹山、竹溪等。  3、“鄀国盗犊”是出自“清华简”的一个典故,说楚国封地丹阳之初,建好了寺庙没有祭品,到临近的鄀国去盗了头没有长角的小牛犊,趁夜祭祀。“鄀国盗犊”这个典故,说清楚了楚国丹阳离鄀国非常近。所以“鄀国盗犊”典故,从故事发生的实情分析,基本可以排除远在四百里外“秭归丹阳”和“保康丹阳”说,跟有专家怀疑的楚人到“宜城下鄀”盗牛的可能,因为相距太远,不符合历史事实。  4、“噬脐莫及”这个成语典故,说的是楚文王攻伐申国时,因为楚国的地理位置所限,楚伐申必须经过舅国的邓国,楚文王灭申后又把邓国灭了的历史故事。“噬脐莫及”这个典故,清楚的说出了楚国和邓国临近相互交接,并且被澄国包围的地理位置关系。  参考:楚文王伐申灭邓的历史说明白楚国丹阳只能在老河口 参考文/图  古邓国虽弱而地盘不小,襄樊的邓城是曾经的邓国都城遗址地,连襄阳张湾(古忧国地)、和谷城的庙滩都是邓国的地盘。谷城庙滩曾经出土过有“邓侯子孙日用"用的青铜鼎。关于“噬脐莫及”这个成语及这些证明邓国的历史地理的出土文物,都能明确的找到早期的楚国地望。
  5、成语“城下之盟”说的是关于楚武王时屈瑕率楚军兵临城下一举攻下绞国后,定下的“城下之盟”。“城下之盟”故事的古绞国在今郧县和丹江口市习家店镇,至今有上绞村、下绞村和左绞村等古村落。而古绞国以东就是汉江东岸的老河口了。  所以“城下之盟”故事,可以把古为绞国的丹江口市排除在楚国丹阳之外,谷国以汉江河为界在汉江以西,谷国也被排除在楚国丹阳以外。  6、“商於之地”成语说的是,秦国张仪骗楚怀王的六百里商於之地,“商於之地”地在秦国武关以南到古鄀国的西峡、的淅川。“商於之地”的西峡、的淅川,在公元前312年“丹阳之战”前还属于秦国,所以“丹阳之战”不可能发生在西峡和淅川,再登上楚国、秦国、邓国交界的主要是防御强秦的楚长城,会发现“楚国丹阳”绝对不可能在楚长城外的西峡和淅川。  通过排除法,排除掉古鄀国的淅川、西峡,古绞国的丹江口、古庸国的郧县、竹山等的十堰市、古邓国的邓州市、还有襄阳张湾、樊城、谷城,这样早期楚国五十里的“丹阳封地”的楚国的疆域轮廓就已经很清楚很明白了。
  7、要证明“楚国丹阳”地望,不管“丹阳”在哪儿,都必须得过符合“汉东”地和“汉北”地这个关。因为“汉东”和“汉北”这两个词,即经常在关于楚史的《左传》和《史记》中出现,也在屈原的《楚辞》中出现。  关于“汉东”,《左传》中楚武王伐随就有“汉东不得志’的记载,记载了楚国家早期楚武王以前的三百多年时间里在汉东不得志的历史。这时的楚国还没有真正扩张,疆域范围基本还在周成王所封的五十里丹阳封地以内。很多楚史都明确记载了从楚武王开始向诸侯国征伐开疆拓地的。  “汉”肯定是指的“汉水”,“汉东”一定是“汉水以东”。有专家硬要说历史上的“汉东”是指随州的古随国。古语“江河万古流”说的很精辟,左右摇摆的改改道,也改变不了河流的大方向,我认为是汉水以东的地带应该都可以称为“汉东”的。  关于早期楚国的“汉东”,与现在的老河口地理位置非常吻合。汉江从陕西的嶓冢山汉中一路自西向东到丹江口后开始转向南流,汉江沿老河口以西流向谷城襄阳的。这个是可以查对卫星地图看到的。  所以"老河口"是很符合“汉东”地的。  8、“汉北”是跟屈原有关的,因为屈原的流放地就是“汉北”,屈原的《楚辞》中也有“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等关于“汉北”的诗句。  关于屈原流放地“汉北”和屈原诗中的“汉北”,至今也有很多如郧县的“汉北”说,西峡、淅川的“汉北”说的等。  关于“汉北”,从字意上看,汉北一定在汉水以北,这个是“汉北”的最关键点。  郧县的“汉北”说,有一点道理,因为汉江从陕西的嶓冢山汉中一路自西向东流经郧县时还没有改变其自西向东的流向,汉江郧县汉江以北也确有汉北之地,加上郧县的汉北地在秦岭以南的山坡下,仅有区区的弹丸之地。最关键的是郧县古为庸国和麇国属地,根本没有“楚国丹阳”之根基。  所以郧县的“汉北”,根本不是屈原流放的“汉北”和屈原诗中的“汉北”。  再看西峡淅川的“汉北”说,从汉江流域的路线图看,汉江从陕西的嶓冢山汉中一路自西向东到丹江口后,在三尖山、朱连山等待大案山阻挡,在现在的丹江口大坝上游800米处与丹江交汇后转向南流了,可以肯定的是汉江根本没有流经西峡、淅川一寸土地。丹江虽然是汉江支流,丹江和汉江是有明确界限划分的,一定要说西峡淅川的地理位置称“丹东和丹北”才是准确的。  所以说西峡和淅川是没有道理硬说他们是“汉北”的。  再看“老河口”,汉江过了老河口从谷城的茨河开始,来了个90度的大转弯,垂直向东转向襄阳的牛首、襄阳、东津镇后,又继续向南流去的。  查看卫星地图会清楚的看到,襄阳以北至老河口,是标准的“大汉北”,经测量襄阳到老河口直线距离有100公里。  所以以汉江为标准,以老河口所在地的地理位置为依据,老河口即在汉江之东属“汉东”外,更是标准的“汉北’地。
  9、楚国“丹阳”是证明早期楚国封地到底在哪儿的重要标志。  说到“丹阳”,全国各地有很多叫“丹阳”的地方,但是真正属于早期楚国的“丹阳”只有一个,而且这个丹阳,按照阴阳学说必须地在“丹山之南”或“丹水之北”。  江苏镇江倒是有个丹阳市,可惜商周春秋战国时代属吴国。公元前221年秦朝设置的15个县份之一,当时称曲阿,后改名云阳。唐天宝元年(742年),因当时境内生长着众多的“赤杨树”,“赤”与“丹”同义,“杨”与“阳”谐音,故名“丹阳”,后取“丹凤朝阳”之意,定名丹阳。可见镇江丹阳与楚国“丹阳”无关。  宜昌秭归的丹阳地,是因为地在巫山之阳而叫“丹阳”的,保康称“丹阳”地是说保康的境内有“紫阳”而叫“丹阳"丹阳”的。可见不管是宜昌的秭归还是保康叫“丹阳”,都叫的很牵强,所以秭归和保康都不可能是正宗的楚国“丹阳”,没有“丹阳地”,就根本谈不上是“屈原故里地”。  再查丹山在四川泸州是古巴蜀国,就是说有“丹阳之地”也与“楚国丹阳”无缘。  中国的大江大河中,除了黑龙江的牡丹江外,只有一个丹江了。  丹江古称丹水、淅水、粉青江、黑江,发源于秦岭地区凤凰山南麓,经商州市商州区、丹凤县、商南县,于荆紫关附近出陕境进入河南省淅川县,向南在湖北省原来与汉水交汇的地方注入丹江口水库。商州市城到丹凤龙驹寨河段俗称“州河”,龙驹寨至河南省荆紫关河段俗称“寨河”。支流有老灌河和淇河。全长443公里,为汉江最长一支流。  四百多公里的丹江流域上,楚国范围内、地在丹江之北的“丹阳之地”有不少。老河口就有地在渡槽河水系以北的屈湾、屈家殿遗址地和袁冲古城两个“丹阳之地”的遗址地。根据公元前312年的秦楚边界丹淅之汇的“丹阳之战”的历史记载,“楚国丹阳”应在“丹淅之汇”地。所以“丹淅之汇”的丹阳,就屈指可数了。  淅川上游西峡境内虽有“丹水镇”,也在丹水之北,可“丹水镇”古时属于鄀国,丹淅未汇,所以西峡的“丹水镇”跟楚国丹阳无关。  丹江过了淅川就到老河口了,而且丹江有六股泉、苏家河、渡槽河、清泉沟(古城)四条流向老河口的水系,丹江的终点就在老河口。  淅川的淅水、淇河、老鹳河等过淅川后,经古邓国的邓州市汇入老河口的排子河,老河口的排子河就是因为成排的小河会聚而得的名。  老河口渡槽河水系以北的屈湾、屈家殿遗址地,虽是“丹阳之地”,没有与淅水交汇。而袁冲古城遗址地的“丹阳之地”,既在丹水以北,又有淅水交汇。  所以老河口袁冲古城(阴楚故都)古都城遗址地,是标准的“楚国丹阳”。  参看:清华简《楚居》“疆浧”准确划定屈原老家楚国丹阳在老河口 图  文中所说的清华简《楚居》“疆浧”的“楚国丹阳”就是指我们发现的老河口袁冲古城(阴楚故都)古都城遗址地。
    参看:楚长城、汉水、丹水、排子河圈定的早期楚国丹阳 图
    老河口屈原学会成员实地考察楚长城 图
    2015端午节快乐!
  关于《发现楚长城、疆浧、丹阳“屈原故里”在老河口》文/图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从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已经2238年了,从公元前340年屈原诞生到今年已经2355年,从公元前278年屈原投江至今中国人民纪念屈原有2293年了,遗憾的是至今没有把“楚国丹阳和屈原故里”问题真正板上钉钉一样的弄清楚?  这应该是作为生活在楚国地盘上楚人的最大遗憾?所以我们应该加快楚文化研究的步伐。  作为一个生活在老河口市至今还是个农民的民间文化爱好者,能够参加湖北屈原学会举办的2015屈原文化研讨盛会感觉很荣幸,在此首先感谢湖北社会科学报的庄春梅老师,在她的推荐下才接到邀请函,再次表示感谢!  关于老河口开展“屈原故里”的研究,细算起来是从日我们到老河口袁冲古城在收集采访关于屈原写作“琨篦象棋”诗句线索开始的,纯属不期而且遇的一个意外发现。从历史文献和典籍寻找到直接证明“楚国丹阳”和“屈原故里”应该是很难的,不然这些关于楚国的历史谜团,不会遗留到今天家的。  说是研究论证“屈原故里”,严格的说是研究“楚国丹阳”地,因为不管是“楚国丹阳”还是“屈原故里”,都不是孤立的,必须找到符合所有楚国历史记载的依据,才算真正接近历史真象。我们是一步步从发现疑似“丹淅之汇地、汉北地、汉东地、楚长城地,直到最后发现遗忘百年“屈湾、屈家殿”遗址地、准确的找到《清华简》中代表楚国之“疆”的“楚长城”之“疆”和《清华简》中楚国称郢之前的“疆浧”地的“古城遗址地”。  虽然我们有幸在老河口市发现了“楚国丹阳地”和“屈原故里地”,但是仅仅是发现而已,离最后的论证和论定还有很远的距离,还需要做很多工作。非常欢迎各界专家到老河口考察论证。以下就把我们发现和研究楚长城和丹阳和屈原故里地屈家殿的过程简单介绍。
  关于老河口“屈湾”、“屈家殿”被叫成“屈qie(茄)湾”,从一百多年前开始被老河口当地人遗忘和找不到, 这个现象可以很好的解释“屈瑕封地”、“屈原故里” 千百年消失之谜的原因,加上诞生在屈瑕封地的屈原,仕途和工作地大部分在荆州的郢都城,投江地在湖南汨罗,加上过去人们不象现在对西门庆、潘金莲、秦桧故里都 争抢的时代,所以这些应该都是“屈原故里”两千多年至今成谜的重要原因。
  权县: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县  权县为荆楚历史上第一县,位于今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马良镇汉江与竹皮河交汇处附近。《荆门州志》载:"权城在州南一百里,""权水出西蒙诸山,会曹将军港至内方(马良山别名)入汉。"  史载,古权国是殷朝人在商朝中期以后南迁汉水中游发展建立的,国土虽不广,国力却不弱。公元前738年,楚武王为开疆拓土攻击权国。当时,楚国的国都还在丹水一带,权国位于楚国的南面,虽然楚国的东面有申国,但进攻申国须渡汉水。申楚之间,有邓国和卢国,东面还有一个实力雄厚的随国,只有权国孤悬乏援,又是由殷人遗民建立起来,成为楚南下扩张的障碍和攻击他国时的后顾之忧,同时权与楚若即若离,很难博得楚人的信任。楚王采取了近交远攻的策略,与邓、卢国和亲,娶邓女为正夫人,娶卢女为侧夫人,稳住卢邓两国,在进攻权的时候,放过了与楚最近的罗国,南下直取权国。  楚灭掉权国后,武王熊通将权国的故地设为县,令大夫斗缗为县尹。一个地区设为具有行政职能机构的县,这种设治模式是武王熊通的一个伟大尝试。出乎熊通的意料,首任权尹(即县尹)的斗缗居然反叛了。史称,权县大多数人为殷人后代,殷人富有政治经验,利用斗缗来反抗楚武王熊通,这比他们自己去反抗楚武王和斗缗要巧妙的多。此时,斗缗有争位独立的野心,权国的遗民有复国的企图,彼此都要反抗楚武王熊通,于是一拍即合。熊通作出了果断的决策,迅即发兵平叛,包围了权县,捕杀斗缗,然后迁权县于那处。这个成为权县新治地的那处在权县故地的南面,今沙洋县拾回桥镇(该镇中学内今有那处庙遗址),此后,楚人每灭一国,便把该国的公族迁到楚国的后方,严加监管,对该国的故地则设县以统之,并惯例要委派公子、王孙担任称为县公或县尹的行政长官,以接受权县事变的教训。  权县迁至那处后,治理得井井有条,为武王扩疆拓土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公元前500年,楚郢都(汉水宜城南)迁至今纪南城,权县成为楚都的近郊。公元前278年,随着秦将白起拔郢,楚郢都再次东迁陈县,权县沦为秦地。  查一查这个时期的楚国相临的邓国和卢国的势力范围,楚国丹阳所在的地理位置,就已经很清楚了。  权县 中国第一县
  湖北日报讯 总顾问:著名学者、省社科院副院长、博导 刘玉堂  本期专家: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张硕  主持人:记者张云宽  县,西周时期原本就有,但那时的县只是泛指国都之外的边远地区,不够成一级行政区域。以县为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始自楚武王熊通灭权国、置权县。  权国原是楚南面的一个小国,其故地在今湖北荆门附近。据记载,楚武王熊通(公元前740年——公元前690年)灭掉权国后,不再将权国故地作为食邑,分封给公子王孙,而是改设为权县,作为楚王和中央政府直接掌控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由楚王派人担任权县县尹(公),县尹(公)是权县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权县的一切行政事务,并向楚王和中央政府直接负责,不世袭,由楚王和中央政府根据需要随时任命。这是我国行政制度史上最早设县的行政改革,所以,权县可谓是“中国第一县”。  楚国设立权县,是一个伟大的尝试和创举,其影响之深远,恐怕是始作俑者的楚人自己也不会料到: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后,自夏朝至于明清,已绵延了数千年之久。但从国家的政治体制来看,先后仅存在过两种形式:一是“封邦建国”的“封建”制(即分封制),二是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两相比较,后者较前者对维系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显然比较有利。县的创制,以地域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削弱了世袭贵族势力,有利于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融合,是一种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现象。因此,它一经出现,便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各诸侯国纷纷仿效,使得郡县制迅速成为了地方行政建制的主流,直到当代,县仍是中国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域。  楚人镴等破格,勇于创新,首设县制,进而引发了军事、土地、赋税诸多方面的改革,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楚国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在中国政治文明史上书写了精彩的一笔。
    屈瑕伐罗圈定楚都丹阳只能在汉东老河口 图
    屈原流放的汉北在老河口新考-楚文化研究最新
    汉水汉字故事 发现襄阳北是古“汉北” 图
    楚文王伐申灭邓的历史说明白楚国丹阳只能在老河口 图
    鄀国盗牛(犊)故事推论楚国丹阳在老河口 图
  楚武王灭权的历史告诉早期的楚国在哪儿? 图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谷国(谷城庙滩出土)的邓侯青铜鼎  楚武王灭权国,建立中国第一县,这是楚国历史上很关键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  日,湖北社会科学院刘玉堂副院长等,专门写过“权县中国第一县”的文章,在《湖北日报》发表。参看:http://www.cnhubei.com/hbrb/hbrbsglk/hbrb06/06805.shtml  楚灭权国建权县时,楚国只是一个一直屈居在汉东的诸侯方国。楚武王为了灭权国,先是通过联姻的方式摆平临近楚国的邓国和卢国,封了邓侯之女邓曼为正室王后,封卢侯之女为侧室之后。可见楚武王为了灭权国是动足了脑筋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联姻”为楚武王南下和消灭权国真正的找到了出路,楚武王作为邓国和卢国的女婿,可以随时率军出入于邓国和卢国之境,起码不需要通关文谍了。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怠”。研究历史和研究楚文化史,不能停留在表面,生硬僵化的搬读历史不行,只要认真的研究和深入分析和,一定能够从历史的夹缝中发现寻找到很多有价值的历史线索和众多信息,会帮助我们寻找到楚武王灭权国时早期的“楚国”和“丹阳”在哪儿。  因为,“楚武王灭权国”的历史,准确的传达出了这一时期“楚国”所在地的地理方位。  只要我们真正厘清楚了当时的权国在哪儿?邓国在哪儿?卢国在哪儿?其实就基本找到了楚国在哪儿了?  因为楚武王灭权国是楚国发出的第一个南下的信号,也是楚国攻灭南方诸侯国新的开始,楚国从此以后南下伐权、伐随、伐罗、伐卢,才一步步开疆拓地真正强大起来的。  楚文化研究,是不能犯方向性的错误?  就象我们如果去到广州深圳和上海去找北京,估计你永远都找不到,最多只能够找到个“北京路”之类的。另外如今全国各地到处都有“北京路”也跟古代楚国很多地方都有“丹阳”道理是一样的,都是人们对楚都城和楚文化向往的一种表现,跟楚国楚都必称“郢”一样,是另一种形式的楚文化历史传承。  所以,我们只有首先准确的找到早期的楚国在哪儿,再在早期楚国的地盘上去找“丹阳”,这样才能真正找到楚国的“丹阳”地。可以肯定的是,在鄀国(今淅川、西峡)、夔国(今秭归、保康)、庸国(今郧县、十堰)、绞国(今丹江口)的地盘上去找“丹阳”,即使找到所谓的“丹阳路”之类的“丹阳”,那也肯定不可能是正宗的楚国的“丹阳”。因为这些个所谓的“丹阳”,根本就没有真在在早期楚国的地盘上!  “楚武王灭权国”时的权国,今天在荆门的沙洋县,这个是得到历史学家和楚文化研究专家一致认可没有疑意的。  历史上的古邓国是很有名的方国,邓国除了今天的邓州市辖外,还有包括古忧国的好几个属国,古忧国在今天的襄阳市张湾,古称“忧子国”,后被楚国所灭。  邓国还包括襄阳樊城区团山镇邓城遗址,及谷国东部(今谷城县庙滩镇擂鼓台)在内都是古邓国的地盘。  《谷城县志》有载“西周封嬴绥为谷伯,名为谷国,都城建于谷山。古谷伯城在现在城北15里之谷山,《水经注》作谷城山,亦作谷神山,山上有庙祀谷伯嬴绥。《左传》亦载有:“鲁桓公七年(公元前705年),谷伯绥来朝”。《春秋》载“鲁桓公七年(公元前705年)夏,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谷伯绥,嬴姓,名绥。邓侯吾离,就是楚武王熊通的王后邓曼的父亲。谷城庙滩青铜鼎的出土,说明谷国和邓国,不仅国土相临相交,而且世代友好,两国国君曾去相约朝会鲁桓公。公元前678年楚灭邓,约公元前676-656年楚灭谷国。  谷城庙滩镇出土的“邓子孙日用”青铜鼎,足以证明,谷城庙滩曾经属于邓国,与《春秋》和《左传》的历史记载相符。参看:谷城庙滩出土的邓侯青铜鼎图  古代的卢国在今天的襄阳和南漳交界。西周时,襄阳境内有十几个诸侯国,卢国和罗国位列其中。卢国也叫卢戎国,其辖地大约北起今襄阳泥咀,南至南漳九集、武安镇蛮河北岸。罗国的位置据《地理志》记载:“罗故居宜城西山”。据考证,其辖地大约在蛮河之南的安集一带。从其辖地来看,卢、罗是两个很小的诸侯国。  卢、罗两国与楚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载,楚迁至淅川的丹阳时,罗也沿汉水南迁至房县,依附于楚。楚人迁至荆山时,罗又迁至今南漳的安集一带。而卢国从其戎字可考为与源自汉水发源地陕甘川一带的羌人有关,其迁徙路线亦大体和楚人、罗人一样。尤其是,卢、罗两国人与楚人同姓,同为芈姓和熊姓。到了公元前690年,楚武王为了扩张势力,灭掉了卢、罗两国,卢人和罗人以国为姓,才改为卢姓和罗姓。   楚武王灭掉了卢和罗后,为了在北进时防止可能遭到的卢, 罗两国遗民的骚扰,于是便把卢、罗两国遗民迁到枝江。  “楚武王灭权国”不仅把楚国早期时的权国划出了楚国范围,同时也把邓国、卢国、罗国划在楚国疆外了。  因为汉江流经的汉水流域,划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北省老河口市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