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个问题,去年我一套路朋友的问题叫我去他那里做销售,可是去年一年我才开了3单,我觉得我不适合做销售可是今天他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25期:盘活一个社区,你需要这些运营的“套路”

从零开始学运营,10年经验运营总监亲授,2天线下集训+1年在线学习,做个有竞争力的运营人。

要打造出自己独特的产品氛围从来都不易,都需要通过一些手段和机制的干预和引导,将社区的氛围先建立起来,让用户产生认同感和使命感,一个社区才能有成长的希望。而具体应该采取哪些手段和机制?看本期天天问为你精选关于社区运营的五个问题。

对于社区类产品来说,功能、UI、交互、甚至机制都没有决定性的竞争壁垒,很容易被复制,做得稍有起色一不留神就能看到遍地的同类竞品,夸张的可能连大部分内容都被抄过去做填充了。然,唯一抄不走的,就是社区的文化、调性和氛围,而在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用户和内容。

  1. 社群和社区有什么区别?
  2. UGC社区应如何引导用户生成优质内容?
  3. 如何做好社区里的内容运营?
  4. 如何打造一个良好的社区闭环?
  5. 去中心化的设计导致社区用户活跃度下降,该怎么解决?

————————————————— 我是分割线 —————————————————

问题1:社群和社区有什么区别? @echoo

1.“社区”强调的是人与人在物理空间中的联系,“社群”强调的是人与人在虚拟空间中的关系。

2. 在PC互联网时代,网络上人与人之间互动的主要形态是社区,因网络、电脑的条件所限,参与的人数以及在线时长有限,导致无法建立深层次的关系条件;

例如:一些网络上的“社区”,如活跃的明星社区,属于一个社区的人,大多可能是偶尔互动过、碰过面,但并没有形成一个深度的关系;两者要关系加深,必须要通过微信、QQ,这已经超脱于“社区“了,没听说过几个人讨论事情通过论坛开会吧?

3.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无线网络速度越来越快,手机越来越智能,越来越普及,我们可以随时在线。所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论参与人数还是在线时长,都大幅增加,互动更多、参与更频繁,那么建立深层次的关系需求越来越高,基于某种认同而在一起的社群就成为了各个元素叠加后的产物。

例如:社群是基于“关系”的连接,不受空间约束,甚至不受时间约束–哪怕是在国外,哪怕中间间隔8小时的时差,我们一样可以每天在一个社群里同时聊天,而社区就不行了。

  • 社区:也拿天天问来举例,你看这个帖子里大家都在回复你,但是用户之间并不一定认识。这叫社区。
  • 社群:李叫兽的微信学习社群里每个群都爆满,群内的成员虽然并不一定见过面,但基本上可以通过社群的即时交流分享,这就叫做社群了。

总结的来说,社群里人与人之间是强关系,社群内能够实现自组织、自运行,个体进入社群的目的是获得人脉、建立信用。而社区是陌生人社交、弱关系,依赖于管理者(版主)的组织,个体进入社区主要目的是获得某种资源或内容,发布内容者出于建立KOL、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做自媒体运营等。

问题2:UGC社区应如何引导用户生成优质内容? @soul

说几句吧,我一直不同意用“机制”如点赞、收藏、喜欢等数据来让所谓的“优质内容”优先呈现在用户的首页。首先你怎么去定义、“好”的内容?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个人的兴趣爱好包括三观的差异不是一星半点,这个根本没有统一的标准。在用户群体杂乱的情况下,让用户来决定内容秩序,很可能会导致内容秩序变得混乱,受到某群体喜爱被赞上来被顶到首页的内容不一定就是优质的内容,而真正优质的内容因不受到主流群体的关注而清冷的沉在社区内的某个角落,还比不上一篇抓住大众心理的口水文来得火热。

所以个人认为,要建立一个和谐良好的内容循环,产品首先需要奠定自己的基调,风格;精确定义什么是优质内容,对于产品来说的优质用户是谁在哪里,应该怎么找到他们,而后围绕着他们来建立产品生态,优先服务于他们,与之相斥的内容与用户要进行抑制,这样才能只能真正的让优质的内容不断循环滚动,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俗话说的好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在认知、风格、兴趣都相似的人群才能定义出其圈子内的优质用户和内容,若贪心的来者不拒,最后很可能会破坏掉整个社区的氛围。

精选回复@杨过我是雕啊

分享一张收藏已久的关于用户激励体系的图,供题主参考:

问题3:如何做好社区里的内容运营? @ Kandy

内容杂且乱要对首先要对内容进行分类,根据社区对目标用户群的定位进行内容推荐,推荐的维度可参考内容热度x数量,营造出符合社区调性的内容氛围,利用内容来引导用户,这是运营可采取的手段。具体的操作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 设置“公共展示”与“强力推荐”等显著的推广位
  2. 算法也好,人工也好,让优质用户与优质内容充满推广位;运营需要给出多个维度来整合内容,如话题广场、被赞最多、豆列、tag等方式,配合产品手段对内容进行多维度整合。
  3. 严厉限制低端内容的曝光率
  4. 专题策划,定期举办活动,提升用户对品牌的认知,稳定用户浏览内容的时间预期。
  5. 定期进行内容输出,将产品内的优质内容输出至站外,对产品品牌和贡献优质内容的用户都是有好处的,如天天问的周精选,知乎日报等。

最后,所有的运营手段都要进行效果追踪——就是数据分析,社区的整体PV、UV,访问页面排行前几的帖子是什么等等,关注和分析这些数据,并做持续的优化。

总而言之,内容要形成规范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而运营人员要形成体系的思维,并能拆解出各分支的执行措施,关注最终对产品的提升效果。

问题4:如何打造一个良好的社区闭环? @魏立羽

在一个社区,用户留下来并保持黏性肯定不是因为激励本身,但也不能否认激励措施对用户留存而言是一大手段,一套完整的用户成长体系肯定对平台持久发展有好处。

积分、勋章、经验值等这些手段,除了是用户激励的措施,也是细分用户群的好方法。打个比方说,如果用经验值-等级体系去描述用户活跃度,用勋章线上荣誉体系去划分社区产品使用偏好(如果你的平台有其他子版块的话);通过运营手段为活跃用户内容打上标签(例如知乎的优秀回答者标签)。最终这一切将用户从至少3个维度划分,精细的划分为了更加精细的运营。运营就该有的放矢,用户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玩法,有了一定用户黏度后能更加精准的找到内容,促进平台的PV,刺激用户的内容自生成,这样才能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闭环。

用户激励体系常规包括积分体系(物质需要),任务系统(认可需要)、荣誉系统(成就需要)、成长系统(自我超越需求)等。以上所有东西通常都需要了基于一个桥梁进行搭建起来,而这个时候往往企业就开始搞起积分或则虚拟货币等(如游戏还有很多虚拟道具什么之类的)来了。因为不知道你是做什么产品的,不好说具体,以下说一下常规的玩法吧~

  • 用户:物质需求、关注需求、认可需求、成就需求等。每个人心里都想赚点小便宜、别关注等等;
  • 公司:希望活跃、留存,营收,减少融资事积分带来的负债等。
  • 积分:作为虚拟货币,如果你要一次为基础作为玩法必须要将加分大招成一种具有价值的东西,不具有价值这个东西就玩不动了。如积分可以兑换实物,积分可以购买特权,积分可以换来荣誉等等。

例如百度知道需要金币才能下载文库(特权),酒店行业通过xxx积分可以兑换房晚(物质)

  • 业务(活动)消费积分;
  • 现金购买互相流通(如1元10000积分);
  • 虚拟产品互相流通(如1QB10000积分;
  • 100000积分兑换一个腾讯视频会员卡等)等等

积分商城(中心):主要的模式为兑换,抽奖,签到等,常规产品为自己公司周边+合作(如优惠券等)。自己最基础的是产品供应链管理(省时间的可以找礼品公司承包你这一块,你只做平台做分发就好了,物流什么的交给他们,当然商品品质及客诉问题这个得确认清楚),其次为商城的运作模式,常规的是通过积分兑换消耗积分,其次通过活动进行相关优惠券分发返佣。这里可以大量地消耗你的积分。至于什么合适上架,介意设立不同梯度的兑换项,让用户有预期获取,别搞那些一上来就要几十万积分的谁有动力啊(就像你吊个萝卜在驴前面他会追着跑,但你挂在几百米远的地方,连看到看不清是啥我会去追吗?当然我不是驴)

(ps:当然你想最快速有效的方式就是外包,有专门做积分商城的公司,接入快速,而且可以解决你耗费大量人力在供应链上面,另外搭配强大的活动模板化产出能力,对于你前期要消耗积分和活跃问题可以解决,重要的接入成本低。例如兑吧,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运营定制化东西不可控,容易过度商业化,如果平台流量大的话还可以通过分成来得到一笔客观的收入)

以下为题外,在此不展开一笔带过啦,希望朋友们一起来探讨或者拍砖。

任务系统:基于积分流通,导流业务消费,是用户积分收入主要来源。

常规的做法为积分规则(有时候你会看到一些规则要看多少新闻啊,分享啊什么的),当然这个东西玩法还有很多例如搞活动的时候用(只需要提供积分接口),配合荣誉(或勋章体系玩)闭环体验还可以。做任务你总不能什么都不给别人吧,这这是赚取积分就是理由,而积分价值就是强化激励的作用。任务系统常规包括签到+业务定制+不定期运营驱动。常常任务系统决定用户的收入(积分来源)。

例如:网易的个人中心的金币任务等等。话说分享返回还会弹出一个京东或则天猫优惠券,起码我那时候体验式so surprise,因为我分享是因为我喜欢这东西,没想到还有优惠券,那时压根没考虑优惠券是否满减券、通用券还是指定券~~

荣誉系统:常规为用户勋章和特权。用户勋章你可以参考一下QQ等,主要分为常规可获取+运营可获取(珍贵勋章/头衔)等,运营可获取玩法很多,可以跟任务系统一起,跟活动一起等等等等。特权第一反应应该就是会员制等啦,这是积分兑换特权并赋予荣誉区分的玩法之一。例如直播中会员可以字体变色、选择弹出位置等等,满足用户虚荣感的需要。

成长系统:常规的理解就是等级系统,这个一般来说是经验值衡量跟积分或者金币平行,不在叙述。

社区初期先把内容搭建起来,内容消费上面有活跃保障之后,在通过以上的激励手段进行刺激,不要本末倒置。

问题5:去中心化的设计导致社区用户活跃度下降,该怎么解决? @Marie

问这个问题之前,先好好检定一下去中心化的定义吧。先撇开这个不谈,我说下我对去中心化所带来社群用户活跃度下降的认识,分为以下几个原因:

  1. 大家都想聚光灯打在自己身上,发表言论,结果是众说纷纭,没有形成有效交流。
  2. 大家都忙于表明自己的态度,一般都是通过转发一些大V的观点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原创的内容太少,所以在社群里也就谈不上形成各自的角色。
  3. 内容同质化严重,且数量之多破坏了社群的气氛,例如朋友圈里的微商信息和各种广告(幸亏腾讯管理即时,不然微信肯定会被这些广告给毁了),还有微博上的各种大V消息互相转发刷屏。这样进一步增加了浏览的成本,进一步削弱了用户互相交流的欲望。

其实,提出去中心化的初心是为了打造一个自由平等讨论的社群氛围,避免KOL单向传播信息内容的现象,但是凡事都有两面,去中心化若不经管理和控制就会造成混乱,各种鱼龙混杂的用户和信息充斥着社区,最终给产品带来毁灭性的结局。追根究底,说白了就是要去管,看你怎么定规则管理了。

这要看你的产品形态,如果是以推荐和有价值资讯分享为主的社交产品的必须中心化,若是以社交切入做电商的产品初期也需要中心化。因为中心化和去中心化都对应着 知识或资源的流通,中心化意味着中心节点对流通的控制,形成一对多的传播局面(详见各大门户网站和PGC社区);而去中心化意味着个体对流通的控制,形成多对多的传播局面(例如微博、朋友圈等社交产品)。

对用户来说,当用户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需要引导、运营的时候就需要中心化来强化流通。当用户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且可以很方便的获得需要的信息和资源时,就需要去中心化来形成良好的流通氛围。总得来说,去中心化是一个缓慢循序渐进的过程,你的产品还在运营的初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用户活跃度下降就是其一,此时应该针对性的制定运营策略,例如通过多渠道曝光产品,策划活动来调动社区内的气氛,把握好节奏。

对于社区产品,特别是在经历0到1的社区产品,运营的作用不可忽视,如何将用户拉进来不是重点,关键是如何让用户留下来。此时内容、活动等运营手段不可忽视,通过活动拉新,利用优质内容让用户留下来并产生联系,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活跃用户,形成一个良好的社区闭环。

精选问题每周有,欢迎食用~配合回复味道更佳(∩_∩)

本栏目由天天问小编@Cecilia 编辑,欢迎大家踊跃提问,一起交流。

楼主 你这个是QQ吗? 为什么是黄色的边框啊。我小白不太懂。


原标题:那些刁钻的面试问题,我们有什么回答套路?

编者按: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作者: Sean Ye,LinkedIn专栏作家,知乎人力资源优秀回答者,现供职于全球最大人力咨询公司美世咨询;36氪经授权转发。

小伙伴在面试时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刁钻问题。这个时候很自然的会紧张。但不要担心,记住我们的目标是跳出不靠谱的问题本身,将面试问题,转化为成一次有效的互动。

举个例子,,我分享了10年前面试官抛给我的奇葩问题:我让你去骂副总,你会怎么骂?

放在今天,我会说:我不会去骂他,我会记下你所有具体的不满和原因,希望他如何改善;然后把记录的内容整理成不带感情色彩的文字内容发给他,抄给你。

1、为什么选你,而不是别人?

不少职场人都被问过这个问题,面试得好好的,突然面试官虎躯一震:

一句话/一分钟告诉我,为什么我们要选择你,而不是其他人?

这个问题若问一个资深的暴脾气的中高管,估计人是要掀桌子,毕竟选择谁,明明是面试官自己的工作,这也能创新性滴甩锅给候选人?

当然,在面试中高管时,企业一般会用比较资深的面试官,问不出这么不靠谱的问题。因为候选人缺乏足够的信息来回答这个问题:

其它候选人啥样我不知道好不好啊! 你要我和其它候选人比较我的优势…这是从何说起呢?

作为求职者,我们遇到一个无礼问题时,要争取理解面试官的心理:

求职者对公司和岗位很感兴趣——否则,你来面试干嘛?

面试官对候选人很重视,很看好——否则,你为什么要花时间面试对方?

而面试官这种带有“证明你配得上这份工作”的提问套路,要么是懒,照抄之前的面经而不思考问题的价值,更多的时候是来源于内心的恐惧:这场面试似乎并不在我的掌控之中,我要拿回掌控权,我要暗示我们这个岗位很热门。 

对于仍然希望获得这份工作的新人们,我会建议:

避免回答为什么不是别人(实际上你也回答不了),专注于为什么我可以有:

● 套路A——从工作内容出发:

如果你已经是二面三面,甚至面过了直线经理,对岗位需求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可以直截了当的从岗位需求出发分析自己的长处,这样会让面试官感觉你对这个岗位已经了若指掌。

按您/直线经理的描述,这份工作最重要的内容包括A工作和B工作,而这两项都是我擅长的,您从简历中可以看到……而这份工作还需要候选人具备XX类型的性格,我恰恰就是……(省略号部分请尽力用事实案例证明)

● 套路B——真诚反问,创造互动:

如果你并没摸清楚岗位需求,这个时候不要滥用套路A,很可能被面试官打断:这个岗位最重要的内容不是A和B……这个就很尴尬了。这个时候需要创造互动。

其实我想和您探讨一下,您认为做好这份工作,候选人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谢谢,您提到了A和B亮点,正如我之前向您介绍的,这两点恰恰是我的强项(如果是弱项,就问应该如何提高和改善,展示好学的一面)……(举例证明)

如果你博得了面试官的好感,双方谈笑风生的话,候选人甚至可以在面试结束前再补一句:我冒昧问一句,如您所说,您也面试了一些候选人,您觉得我的机会大吗?

2、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我吐槽的欲望又犹如泥石流滚滚而来:招聘本身是用人长处,弥补自身缺陷。打个离谱一点的比方:巴萨招聘梅西的时候,会问“你有什么缺点”吗?有啊,梅西打篮球肯定被皮克各种虐好不好……但你用的是梅西的扣篮技巧吗?

不仅如此,平心而论,候选人若真有什么致命弱点人品问题,绝对闭口不提,只会讲一些不痛不痒的缺点甚至是已经得到改善的缺点。

面试官,何必浪费面试时间来做考验人性呢?

候选人在回答这种刁钻问题时,很喜欢避重就轻:

“我最大的缺点,就是太较真,对细节要求太高”

“我最大的缺点是太拼了,不注意身体”

额……这恰恰中了面试官的套路:“这位候选人不够真诚。”

对于候选人来说,我推荐两种更加真诚的回答套路(对,套路也可以真诚)。

● 套路A——讲一个真实存在的缺点,但强调你已经意识到,并已经在改善。

我英语口语/Photoshop技巧/写作技能不够好,但我现在已经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也在这方面有所改善。 你看我现在的作品和之前的作品,虽然距离最佳水平还有差距,但是也有一些进步,我会继续改善的。

这种方式,既能让面试官感受到你的真诚,也能让面试官感觉到你对自己有清醒认识的同时已经开始行动,是个踏实的候选人。

● 套路B——诉说情怀,缺陷不要紧,我优点多啊。

我有很多不足,我有段时间因为这而苦恼。然而有一天我意识到我没法在每件事情上都做到最好。我应该将我的重心放在那些我擅长的方面,比如我的写作能力并不强,但我能够通过总结归纳将一份报告转化成一张思维导图/Infographics,我觉得可视化的内容未来会更受到marketer关注。 

这种回答方式更强势,更适合强调创新和创意的互联网企业或岗位,在说缺点的同时,更介绍了自己在某些创新领域的能力和成绩。

说到底,企业招人是招人长处,如果你的长处恰恰是企业急需,只要你的弱点并非致命缺陷,面试官都会很希望得到你的。

3、请介绍一下你自己吧

个人很不喜欢这个问题,尤其在进入中年后,我简历写得清楚明了,有什么你想问的,我们聊细节。面试官问出这种问题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位面试官没提前读我的简历。

自我介绍并不难,我遇到新朋友的时候都会自我介绍。但面试时不同,我哪里知道面试官想要了解什么?我希望面试官提前读过我的简历,然而,我也清楚这机率很低。面试官对我什么都不了解,我应该从何说起?

当面试官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候选人的处境已经不妙,我的建议是:

你应该提前做好面试的准备(面试准备的文章详见:),和猎头聊,网上查,试图去了解这个企业为什么要招这个岗位,他们需要这个候选人解决什么问题。而你的面试目标是告诉面试官,你能帮他们搞定这个问题!(当然,这招得和招聘的直线经理用,和HR,特别是做初次筛选的HR专员说,人可能也就进公司没几个月,对业务的了解程度也就一般,不见得听得懂。)

面试官:请你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

候选人:我毕业于……,在XX公司担任XX岗位X年,然后去了XX担任XX,现在主要负责XX工作。我看到你们在招聘XX岗位,我觉得是个很不错的机会,所以我投了简历。我可以问一个简短的问题吗?

候选人:贵司这个岗位是新设的?还是之前的同事离职了?

面试官:这是个新设岗位,公司的业务规模扩大,为了在市场营销领域做得更好,我们想找一位XX方面的专家。

候选人:我个人很赞同贵司的思路,这个XX领域的确是未来营销的方向,就我个人在之前公司的经历来说,原先我们公司这一块也是空白,我和领导反复沟通后,才……

是不是画风就变了?从一场生硬的自我介绍,转化成了有机互动?

咨询顾问在做项目时经常会说:“想要项目成功,最初聊项目时,要让客户说,客户说得越多,成功可能性越大。”

面试和咨询项目不同,但有一点是互通的:互动是成功面试的基础,仅仅是面试官或者候选人一方拼命说,不是好面试。

而我们在面试中,最重要的不是说,也不是一味听。而是创造与面试官之间的有机互动。

最后,写一点建议给做过面试官、未来还会做面试官的各位小伙伴。

候选人一般都会为面试做好准备,而另一方面,面试官却经常到现场才开始看简历,这是不负责任的,不尊重候选人的行为。也很容易被资深的候选人发觉,影响整个面试的气氛。

我建议:每场面试前,花3分钟找找简历中候选人的亮点,针对性准备几个问题。在现场提问时,候选人会感觉你有认真读ta的简历,ta也会更有被尊重的感觉。毕竟我们面试是为了找到合适的同事,而不是居高临下羞辱对方。

2.提问要设计,不要照本宣科

每个候选人都是独特的,面试官作为伯乐,要善于挖掘候选人的才华。照本宣科的面试方式,已经越来越容易被候选人掌握规律,提前准备背诵面经。

我在测试候选人英文实力时,常会有一段英文对话,我绝对不会让候选人”talk about yourself",绝大部分候选人都是背诵课文。面无表情的背诵一大段已经烂熟于心的流利英文,对我了解他们的英文水平毫无帮助。

在其简历中随机抽一段经历,让TA具体和我聊一下,在这段经历中他扮演的角色,有什么感悟。这样我才能真正了解TA的英文水平。

无论是“为什么选你不选别人”还是“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都是典型的照本宣科式懒政。

当面试官提出这种问题时,根本无法获得有价值的回复,候选人或者不知道如何回答,或者根本不会据实相告(HR面试本质就三个问题——你能干这活吗?你爱干这活吗?我们能和你共事吗?详细看: )。 

3.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我们面试的时候,不希望候选人迟到、爽约;其实候选人也不希望我们迟到。我们在提问时,也需要从候选人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

想象一下,如果候选人在面试时说“我已经拿到好几份offer了,我为什么选择你们公司?”,或者“贵司最大的隐患是什么?”吗?或者一开口:“你们公司具体做什么?请用1分钟简单介绍一下?”

面试官是不是有一种吃了18年屎的感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面试官问候选人最大缺点是什么,是不是有勇气先举个例子说说自己的最大缺点,然后请候选人给自己一些改善的建议呢?

说实话,我们对自己老婆都未必有勇气说最大缺点。如何指望候选人对一个陌生人诚恳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呢?

好的面试如同老友重逢在Central Perk,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即使做不成同事,没准还可以做朋友。我们平时和小伙伴们谈笑风生,可以友好的提问,也可以开善意的玩笑。但到了面试时,为什么要抱着死板的心态生硬尴聊呢?

在这一点上我倒是很赞赏部分互联网公司的高管, 他们抱着开放的态度和候选人聊工作甚至聊人生,也愿意给候选人提供自己的建议。

时代在进步,相比20年前,我们不再用板砖一样的手机,不再通过路边的旅行社来订飞机票,不再大量订阅报纸和杂志,连围观教皇的方式都有所不同。那么我们的面试问题是不是也应该进化发展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套路朋友的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