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钱怎么转到支付宝支付宝收编以后谁还敢创新?

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央行网联收编所有网络支付&支付宝和微信损失惨重
日08:50&&来源:
原标题:央行网联收编所有网络支付 支付宝和微信损失惨重
  央行近日下发文件,明确要求非银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并要求日前所有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谈网联,首先要解释下在我们日常的“无现金(卡)支付”背后发生了什么。
  你在超市,买了把伞,现在你拿出手机要付账。
  你打开Apple Pay,收银机滴一下,招行的短信通知来了,你消费23.5元。――这走的还是传统的小额支付系统,银联完成收单和清算。
  你打开微信支付扫一扫,收银机滴一下,从你的微信钱包零钱里扣掉23.5元。――这时候,第三方支付完成了收单和清算的全过程。
  在第一个场景里,快捷支付遵循传统的收单清算流程:
  一刷Apple Pay,超市POS机向银联发起请款请求。
  银联收到请求,分别通知用户所在银行招行,以及超市账户所在银行,假设是工行。
  生成记录,记录用户招行账户支付23.5元,记录超市工行账户收到23.5元。
  招行扣款成功回复银联,银联把更新数据通知工行。
  当然,记录的同时,银联还要通过央行的支付系统,完成跨行清算头寸交割(非即时)。
  而在第二个场景里,由于用户支付的是微信钱包零钱,所以,整套流程里没银联什么事,微信支付替代了银联的角色,完成了收单和清算的全套服务。
  要知道在日CNAPS 2代(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二代)上线时,没人能想到未来将颠覆所有公民的消费习惯。这个系统除了接入了超级网银(2010年推出的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更大的一点突破,是接入了第三方支付服务业务处理系统。
  但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到底是不是清算机构呢?不是的话,他们做了清算的工作。是的话,他们又缺乏相应的授权和监管――清算机构在每个国家都属于金融基础设施。当然,银行卡清算机构只有一家,就是银联,VISA本月刚刚递交银行卡清算机构的申请。
  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直连多家银行,形成了一种“类银联”的地位和业务模式。从业务系统的逻辑看,和银联通常处于平级地位。像银联一样,介入到具体的交易场景里,完成收单和清算服务。
  可银联账上不留钱呀。
  说来说去,这好像和央行发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定位不同,现在任由第三方支付公司直连央行,最后只能是占据消费场景的公司(其实就是地推能力强)有话语权,小支付公司根本连不上几家,只能依托银联商务等变相直连银行。
  所以央行琢磨来琢磨去,考虑组建一个网联――就是网上银联唇饩稣庵致呒Щ蟆
  这个公司早就放风声了,但本周才出现共同发起的消息,通过多家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央行清算总中心和财付通、支付宝、银联商务等45家机构,7月28日签署了《网联清算有限公司设立协议书》,要共同发起成立网联。
  看公开报道可知,网联最大的困难和压力,是能否满足电商消费场景和抢红包场景的高并发需求,所以采用了分布式架构,从各个支付机构调人(同时支付机构也是网联股东),于今年1季度末实现试运行。大的支付公司已经全部都接入了。
  大限是日,根据央行文件要求,所有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必须放弃直连模式,迁移到网联平台处理。更具体的时间表里显示,要求10月15日完成准备工作。
  网联来了,有五个关键问题值得探讨。
  一、网联成立后,大家的钱不在支付宝和微信了?都存到网联了?不会。
  “大家的钱”叫做“客户备付金”,网购时我们会支付货款,这笔钱在你确认收货之前,会一直存放在支付机构的账户上,这就是所谓的客户备付金。
  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267家支付机构吸收客户备付金合计超过4600亿元。
  按照规定,备付金中50%以上必须存在银行。现在支付机构都有多个备付金账户,平均每家支付机构开立13个,最多的开立账户达70个。
  这部分资金的利息收入,占支付机构总收入的11%。
  央妈的底线是什么?是把清算系统捏在自己手上,以便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网联的全称是“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
  所以年初,央妈发文件了。《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
  大意:央行/商业银行不可以给备付金账户利息。支付机构先把20%左右的备付金都交到我们央行来。以后慢慢交全部。每家机构不能开那么多备付金收付账户了,开一个就可以,我会启动一个叫网联的公司。
  所以,网联成立后,这笔钱不会再沉淀在支付机构里,由支付机构来收取利息,而是集中统一交到央行,当然,没有利息。
  对纯靠吃利差的小支付机构,这是个很大的噩耗。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有些小支付机构会挪用这笔钱,捐款潜逃,或者买一些高风险的理财产品。
  同时,不少机制机构因为备付金账户比较多,变相做了资金清算业务,对央行监控资金进出,反洗钱的管理埋下了隐患。
  所以,以后大家的钱不再存在支付机构了,全部都交到了央行统一管理。
  二、网联成立对银联的影响是什么?
  “市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银联高层平静地对笔者说。
  其实银联都快哭死了吧。
  支付机构做做线上业务也就算了,这几年线下收单搞得如火如荼,大家拎着手机就敢出门,还要谴责高速公路收费站不够便民,居然不支持微信支付。
  Apple Pay这种,在别的国家都是王牌大杀器,在国内根本无法和微信支付宝对抗。
  银联其实也推过二维码,你们知道吗?好歹微信能聊天,支付宝能理财,谁没事下个银联钱包,就为了商场付款用?更何况,你家门口煎饼摊会买个银联的扫码机吗?
  这导致银联二维码轰轰烈烈之后,悄无声息。
  银联是国内唯一的银行卡清算机构,这使得银联在过去很长很长的时间里,一直躺在金山上赚钱。
  回顾历史,支付机构是怎么出现的?一方面,源自银联对线上支付的忽视,不要忘记2004年是银联主动拒绝了马云,才导致阿里自建支付宝。另外一方面,银联多年坚持的7:2:1坐地分成模式,让收单机构艳羡非常,纷纷跳过银联自建网络。
  先说支付机构直连银行绕过网联这事儿,在2013年其实还被央行隐性支持过。在日,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中,取消了之前征求意见稿中规定的收单机构提供人民币银行卡收单服务,涉及到跨法人交易转接和资金清算的,应通过央行批准的合法银行卡清算机构进行”相关条款,又在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收单机构将交易信息直接发送发卡银行的,应当在发卡银行遵守与相关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协议约定下,与其签订合作协议,明确交易信息和资金安全、持卡人和商户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懒得看文件的,看我总结,意思就是收单机构的跨行清算默认直连模式存在。
  时文朝上任后,做了很多整肃工作,和支付机构座谈,要求线下收单必须走银联,还曾经通过央行卡住了二维码收单的脖子,支付机构花了两年才卷土重来。
  这一次,央行懒得再帮银联了,或者说,央行需要的,银联不仅做不了,还寄望于央行助拳,把监管机构的地位都快模糊了。
  所以,托福国家计生政策的变革,央行也生二胎了,这一年,银联大哥已经十五岁了。
  尤其是今年6月30日,《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服务指南》也正式出台,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之后,外卡清算组织的人民币清算牌照发放也已提上日程。
  清算市场,由银联一家独大,即将变为多头竞争。当然,到现在为止,银联和网联还处于“划疆而治”的局面,一个负责银行卡清算,一个负责无卡收单。
  无论如何,银联稳若磐石的国内市场,即将骤变三分天下。当然,网联的结算规则应该是按笔收费,目前的利润应该是远远低于银联的。毕竟网联的成立时机非常微妙,不可以出现与民争利的槽点。
  三、网联对支付宝和财付通的影响有哪些?对中小支付机构的影响有哪些?
  网联成立,利空支付宝和财付通,利好中小支付机构。
  支付宝和财付通这两家大公司,基本可以等于第三方支付。易观发布的2017年一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份额显示,支付宝占53.70%,财付通占39.41%。
  多年艰辛努力,跨过银联桎梏,接了最多家银行,连接成本最低,客户备付金也多,和金融机构讨价还价的空间超大,转眼间,接入网联后,全部都会被“降维”。
  1、备付金逐步要存入央行,利息收入骤减。
  央行的“非金融机构存款”科目显示,今年二季度第三方支付机构向央行上缴的客户备付金规模约为841亿。毛估一下,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可能有个五千多亿。
  我本来以为对财付通的影响可能更大,因为支付宝已经和余额宝打通,并鼓励用户把余额存入货币基金,微信钱包接货币基金还没做到T+0,提现也需要手续费,再加上微信的用户量大,对财付通的收入还是有影响的。
  但查了一下数据,发现还是余额宝的备付金总量更高,看来淘宝真是深入人心。根据媒体测算,支付宝一个季度将损失4000万利息,财付通3000万。
  2、以前支付宝财付通可以靠着高额备付金,和银行谈判,争取地板价。现在只能在一家银行开户,谈判空间变窄,所以这对所有支付机构都利空。
  3、虽然以前支付宝和财付通银行数量多,费率低,但现在大家都接网联了,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反倒是中小金融机构比较开心,可以和大支付机构一样,连接大量银行,费率也低廉。不用竞价后,可以多做一些细分服务,对用户是有利的。
  总之,违规和创新的空间都变小了。支付公司回归通道本质,可能无法也无望申请银行卡清算机构牌照。
  四、网联对银行有哪些影响?
  网联的成立,整体来说利好银行。
  其实央行这几年的相关政策,可以说步步利好银行。2016年杀死大额支付,通过支付账户实名、三类账户和支付限额,完美地把监管的幻想“支付机构定位于小额支付”落到了实处。大额支付还是我们银行的!
  2017年杀死银行直连,则是通过备付金集中存管、网联和银行卡清算机构申请,把第三方支付的定位卡死在支付上。清算功能,收走收走。
  此前银行直连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好处是:
  1、节省给银联的分成。
  2、强化竞争优势,排挤中小机构。
  3、通过支付基础设施,滋养体系内公司,培养壮大。
  由此也可以看出,网联成立后,对银行的影响包括:
  1、支付机构,尤其是大型支付机构对银行的议价能力下降。
  2、用户交易信息有可能返回银行,但现在还没声响。
  在原来的交易模式下,支付机构保留用户的交易信息,并未返回银行,不利于央行监管,也不利用银行二次开发。现在网联获取交易信息,支付机构回归本源。银行有望从网联拿到交易数据。这也应该是接下来大家的关注重点。
  3、利好中小银行。
  他们不用花费巨大成本去接两百多家支付机构,只要接入网联,就可以服务好自己行的用户,分享互联网巨头们拓展出的消费场景。以前可能会关注银行卡的商户营销,以后可能更关注用户营销。因为都接网联了嘛。这和对中小支付机构一样,由于进入门槛变平等了,反倒留出了部分个性化、创新服务用户的空间。
  4、有部分利空,对一部分金融机构来说,支付机构不能直连,会损失备付金合作银行的身份。
  五、网联对用户有哪些影响?
  1、用户基本不会感到变化。网联的设立,是为了改革和优化现有清算体系,前端使用不会也不应该受到影响,也不会改变用户的操作逻辑和行为。
  2、如果网联的系统设计得当,性能良好,分布式服务能够承受住高并发的压力,那也不会影响用户体验。
  3、对部分用户来说,洗钱更不方便了。
(责编:董思睿、杨虞波罗)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谁更有发展前景?_百度知道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谁更有发展前景?
我有更好的答案
实际上这PK已经不是简单的产品比拼了,拼得是腾讯和阿里两家公司的财力和底蕴。实际上这一块阿里已经输了半招了,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里被腾讯给入侵了,还是这么大的一块比例,参考apple pay和sumsung pay,基本都已经没戏了。因此,未来我认为支付方面依然是阿里占优势,但是腾讯基本已经不会输了了。
采纳率:80%
看好支付宝,更富有创新,不象TX,总是抄袭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微信支付确切的说,跟支付宝不是一致竞争。支付宝是支付工具,而微信支付,只是以微信为基础,为支付提供应用场景的生态体系,微信是个底层架构,是个生态系统。第一、非正面竞争支付是微信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个服务,微信可以搭载更多的支付工具,包括了支付宝,也可以在微信上实现有效应用,所以说,微信支付跟支付宝确切的说不是一个层面上的竞争。从结果来看,微信通过这种方式,让支付宝感受到了压力是必然的,因为很多支付工具,都可以依赖微信所形成的应用场景,来实现支付,从而就不需要在充值到支付宝里去,通过支付宝来实现支付了,从而对支付宝形成了挤压,这里的核心,其实并不是微信支付跟支付宝打,他只是支持了很多支付机构来跟支付宝打。包括了银行支付,都可以搭载微信基础。我自己觉得支付这个行业,最终比拼的其实不是技术,而是应用场景,更多应用场景,才能有更多的支付可能,脱离了支付使用场景,支付很难生存,支付宝走到了第一,是因为有了淘宝,财付通走到第二是因为腾讯,如果单纯比拼支付,支付宝肯定远胜财付通,那是因为商品特性更产生支付基础,而社交的支付场景过少,两者不可比。但是微信横空出世之后,已经把腾讯也从原先的社交属性里给延展出来,现在的微信其实已经远不止社交的概念,一个适用人群覆盖六亿的客户端,理论上可以把人类的各类行为都涵盖在内,从而诞生出更多的想象空间了,就支付而言,就已经远远大于淘宝的支付场景,这个时候,微信支付的可怕之处就显现出来了,可以实现真正的无处不支付。这里其实还有个所谓线下线上之争的观点,事实上,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从逻辑上推论,互联网的总体流量也好,需求也好,都是有限的,可以直接推算为总人口乘以总时间这个是极限值,总体流量有限的情况下,诞生两个逻辑,第一个是线上线下平衡逻辑,人在线上和线下分配自己的时间,也就是分配流量。目前从电商情况来看,虽然电商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总占比还只是占到大概不到8%左右的份额,这里面其实虽然还有很大想象空间,但是现实也看到很多线下目前的确也遇到无法线上化的问题,线上入口目前白热化的竞争背后,其实反映的是线上的流量目前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在降低,技术条件约束了很多线下东西无法线上化,虽然可以看到珠宝、汽车都在线销售,但是全体性的铺开线上化,难度还是很大。为什么O2O大行其道,反过来其实也说明的是未来线下的流量之争可能比线上更关键。基于线上流量的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目前互联网里的竞争业态,就反映为在各个业态之间分配时间的不同所呈现的流量此消彼长的情况,微博没落,不是因为微信比微博好,因为两者不可比,但是微信挤占了更多人类的时间,自然就会对微博构成了挤压,互联网之间的竞争,就是如此,我喜欢吃肉了,就不太会多吃素菜,因为我吃的东西总是有限的。流量之争的背后其实表现为人类更喜欢在什么地方上花更多的时间,从而把那些不愿意花时间的东西给打败了,跟这两个东西好坏不关键。所以微信支付的逻辑其实就我愿意在微信上停留更多的时间,我自然也就会在微信上把支付的事情给干了,当然前提是微信支付要提供足够方便的支付场景,而前面说了,几乎人人在用微信,这个应用场景其实就很容易形成,支付宝的钱包,很难做到人人都用。支付场景要超越微信的难度很大,毕竟一个是开放体系,一个是单一体系。这里面谈所谓的财付通的事情,我坚持我在北京电视台BAT大战里说过一个观点,没有微信的财付通,一无是处,而有了微信,财付通天下无敌,但是这里其实是有个前提其实是微信要带着财付通玩,因为理论上,前面说了,微信只是个基础平台,应该是开放式的,不应该只是财付通的应用场所,否则对微信的伤害也很大,从这个角度来看,一旦微信抛弃了财付通,我看财付通会好,但是很难很好。第二、谁胜谁败?微信支付不犯错误的情况下,感觉失败的可能性不大,理由两个,第一个是支付宝跟其他支付是正面竞争和对抗,不但包括跟第三方支付公司竞争对抗,还跟银行进行对抗,他的核心逻辑是,支付宝自建账户体系,要从银行里拿钱充值到自己的钱包里去,虽然最终托管在银行,但是一方面必然是降低了银行利差收益,挖走了银行很大的存量低息资金,另外一方面,其实是绕开了银行的清算,形成体系内的虚拟清算,无论哪个,都是树敌过多的行为,从人家口袋里抢钱的事情,不好干。加上阿里一直很强势的作风,我感觉规模越大,阻力越大。而微信支付前面说了,不跟任何一家支付机构形成对抗,确切的说,他是提供支付和服务的机构,更开放的模式,比相对封闭的模式,更容易起规模,也更容易铺开,所以微信支付5月份上线,我估计到年底做到五六千万的用户群,应该不是难事,这个是必然的,甚至他都会考虑放开第三方支付公司,阻力会更小,微信支付确切的说,更符合互联网的开放特性和去中介化特性。第三、安全性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从逻辑上推论,两个都必然是金融级安全技术,否则无法支撑支付这个行业,但是由于各自流程不同,在流程上的漏洞是非技术层面出现的,支付宝的快捷支付目前出现的安全漏洞报道较多,一方面是因为捆绑手机的非卡非密方式,主要是大量快捷支付的应用,可以通过拦截手机来实现破解,这个破解其实已经跟技术本身可能已经是关系不大,而是因为流程上存在漏洞,要填补这样的漏洞就要考虑更改流程,而更改流程,会带来支付体验的不佳。安全性和便捷性永远是个博弈难题,只能寻求平衡点。另外,支付宝采取的是自建账户体系的方式,相当于你额外弄了个零钱包,而且还支持零钱包之间的相互转账功能,也在不断的扩大支付场景,零钱包可以直接使用,可以绕开银行卡进行交易,这样就使得你就要花更多的心思去保管这个零钱包,而且现在零钱包里的零钱越来越多之后,攻击力度都会极大的增加,也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安全成本。而微信支付不是这个概念,微信支付只是帮助你从你的银行卡到别的银行卡,直接跟银行卡捆绑,他本身不是资金沉淀和账户体系的概念,资金还是沉淀在银行卡里,所以,更多安全性还其实是回归到银行卡身上去,在流程上,也比较简单,直接还是通过银行卡进行划款,流程相对更简单,应该也更安全。当然这个只是逻辑推演,这个命题现实中还真很难说明白,我自己个人感觉,目前能解答的说法只能是谁也无法说谁比谁更安全,但是考虑到两者都是全赔策略,其实,意义也不大。反正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都是全赔的情况下,打安全牌意义也不是特别大。第四、支付宝加上来往呢?来往对抗微信的事情,从常理上推论,其实胜算是很小的,互联网的竞争,一致竞争的可能性,先发优势和基础性优势,是很难撼动的。而且现在的微信承载了大量的其他功能,使得微信越来越不可能被颠覆,因为替换成本太大。来往能做成第二个旺旺,但是做不成第二个微信,这个是我的基本判断,干趴下微信的必然是另外一种更让用户群在上面停留花费更多时间的东西,在即时通讯领域,大部分人其实是不会去做第二个选择了,真没必要,用什么都一样的东西,干掉微信的是那些我们现在想不到的生活习惯或者生活方式的东西,而不是来往这样,跟微信连外表都一样的东西。所以加上了来往的支付宝,也很难打得过微信支付,更何况,我感觉支付宝走的就是独立账户体系的模式,承载开放性的可能性基本上是没有的,即使来往做起来了,做来往支付,其实是革支付宝的命,这个对支付宝来说,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即使加上了来往的支付宝,也本质上行跟微信支付是不一样的东西。最近,微信也说推出余额宝,由于微信支付是通道模式,这个模式,不会形成资金的沉淀,有账户体系,但是不以账户体系为核心,他只是给微信提供方便的资金服务应用,但是由于没有资金沉淀,也就没余额管理的概念,个人感觉微信的余额宝金额是超越余额宝是不可能的事情。余额宝的基础性优势是账户体系模式,所以这个基础不打掉,没人能超越余额宝,唯一能打败余额宝的,其实是银行的活期直接转货币基金,但是这个显然银行短期是不会去做的事情,这里面,由于微信的便捷性,估计会打掉一些纯粹以存款替代为目的的投资人放弃支付宝的钱包,而使用微信的余额宝,存在一定的分流可能性,实际的意义比较有限。
支付宝吧,提现不要手续费
支付宝,改变了支付方式,是跟外国人竞争,微信还是国内竞争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支付宝微信被“收编” 网联时代来了
发布时间:
责任编辑:
支付体验不受影响:支付流程不变,资金会更安全
网联“收编”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之路在本月迎来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根据此前央行规定,本月15日,各银行和支付机构都应该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对于市民担心收编之后支付交易流程等是否会发生变化,近日多位支付业内人士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再次表示,对于普通用户来讲,支付的流程并不会改变,但资金会更加安全。
20多家银行及支付机构接入
近日有关网联的消息再度成为热门话题,记者了解到,根据央行的安排,本月15日,各银行和支付机构都应该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
而关于微信和支付宝被“收编”已经不是新消息。事实上,早在今年的4月份,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官网就显示,网联平台启动试运行,首批接入四家商业银行和三家市场占比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宝、财付通和京东金融旗下的网银在线。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已有20余家支付机构和银行完成了接入网联平台的工作。根据此前8月央行支付结算司印发的《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要求,自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相当于给出了最后的接入期限。
网联交易资金更安全
在网联诞生之前,多数第三方支付机构都是采取直连银行接口模式,绕过了独立的清算机构即银联,业内人士认为,直连模式会造成一定的风险漏洞难以监管,将可能危及使用者的资金安全。通过网联交易,会使得资金更加安全。
在去年的4月,央行曾明确表示,支付机构开展跨行支付业务必须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有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进行;同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复成立线上支付统一清算平台,即“网联平台”。
公开信息显示,网联清算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亿元,股东总数44家,其中38家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在股权结构的设计上,央行系第一大股东,占股比例超30%。
据悉,网联主要业务包括处理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支付业务,业务涵盖消费、消费退款、账单缴费、金融产品申购与赎回、个人转账、信用卡还款、商户提现等。
扛得住“双11” 支付压力
如果所有的第三方业务通过网联进行处理,是否会给系统带来一定的压力?据了解,今年9月下旬,网联联合多家银行及支付机构针对高发支付交易场景开展了联合生产压力测试,测试共进行了3轮,压测峰值超过2万TPS(每秒交易数量)。
网联方面表示,在本次测试中,各商业银行提供给网联渠道的处理能力均不低于“双11”目标值的50%。业内人士评论称,通过此次压力测试结果来看,应该可以扛得住“双11”等重要支付节点的支付量。9月26日凌晨3点至6点,网联平台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以及支付宝等全国交易量最大的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也针对高发支付交易场景开展了联合生产压力测试。
对于公众关心的网联清算是否会影响支付体验,业内人士昨日再次给出定心丸,表示网联的出现不会影响支付日常使用,反而会使得资金更加安全。易观支付分析师王蓬博更直言,线上清算费率或仍有下降空间,未来线上线下费率可能趋于统一,或降低消费者使用成本。网联拿下支付宝,要与收编微信的银联加速竞争了|支付宝|银联|网联_新浪科技_新浪网
网联拿下支付宝,要与收编微信的银联加速竞争了
网联拿下支付宝,要与收编微信的银联加速竞争了
专业的行业新闻及深度报道,不容错过━━━━━━对支付宝用户无影响。文 | 陈大志5月11日,网联和支付宝发布公告称,双方已经完成对接,将正式开展条码支付的业务合作。支付宝方面表示,网联作为支付宝条码收单业务重要的合作伙伴,将为收单银行提供跨行资金清算等服务。即日起,将面向收单机构提供测试、接入服务。对于收单机构而言,其受理支付宝条码支付业务的交易路径将发生改变。之前,各个收单机构分别对接支付宝。调整后,这些收单机构将对接网联,网联作为中转站,再对接到支付宝,转接交易并清算资金。这意味着原先支付宝直接与银行对接的情况将发生变化。对于使用支付宝的用户和商家来说,该合作将不会影响原先的支付体验。支付宝相关负责人表示,合作改变的只是交易链路。网上传的“接入网联后,用户就不能通过余额宝或银行卡直接支付,或钱要先充值到支付宝后才能使用”均为谣言。网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日,共有462家商业银行和115家支付机构接入了网联平台。此番“拿下”支付宝,也意味着网联拿下了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排名第一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收单业务,这对刚成立10个月的网联来说意义不小,尤其是在银联已经抢先“收编”微信的背景下。与支付宝“站队”网联不同,腾讯财付通此前选择加入银联。4月1日,中国银联宣布与微信支付展开条码支付业务合作。随后,包括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金融支付机构宣布已通过银联开通微信支付条码支付业务。此外,支付宝和财付通选择接入清算机构也是为了响应央行去年 12 月发布的《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规范》明确指出,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必须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处理。业内人士分析,以往的直连模式因资金流向难以溯源监控而存在较大风险。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的加入可以提高交易的合法合规性。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钱怎么转到支付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