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在党建引领经济发展展理念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解读习近平五大发展理念: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中新网
解读习近平五大发展理念: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日 14:0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者按: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如何读懂“五大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近期,在人民日报理论版连续发表六篇“任理轩”署名文章进行深入解读。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学习路上”专栏为网友梳理六篇系列文章的主要观点,带您通过学习理解“五大发展理念”,摸清中国发展思路、方式和着力点。
  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对头不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攸关“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点,是我们党认识把握发展规律的再深化和新飞跃,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指引。
  用新的发展理念揭示发展规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发展理念是否科学,要看它是否合乎发展规律和发展目的。这“五大发展理念”,符合并揭示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时代发展,拓展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格局新面貌。发展理念是否有效,要看它是否契合实际、推动发展。这“五大发展理念”,契合中国发展实际,必将引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用合规律合目的的发展理念指引未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夯实根基开辟道路。发展理念能否管长远,要看它能否经受住历史检验、持续推动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合规律合目的,必将引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指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坚持创新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一
  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位居今日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提到首要位置,指明了我国发展的方向和要求,代表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体现了我们党认识把握发展规律的深化。用以创新为首的“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时代发展,必将带来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根本遵循、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发展居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立足传统、突破传统,依托现实、推动变革。创新居于什么位置?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同志对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崭新概括,具有重大意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发展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核心位置”与“第一动力”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把创新发展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功能作用,归根结底依靠上下同心、全社会一起努力,推动创新发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坚持协调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二
  当今中国,处理复杂经济社会关系如同弹钢琴,统筹兼顾各方面发展如同指挥乐队,只有协调,才能奏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响曲、民族伟大复兴进行曲。“五大发展理念”把协调发展放在我国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补齐短板、缩小差距,努力推动形成各区域各领域欣欣向荣、全面发展的景象。协调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协调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为理顺发展关系、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效能提供了根本遵循。历史必将证明,把握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到协调发展,我国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协调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行稳致远。协调与失衡相对立。历史上,失衡的发展、失衡的体制使一些国家落入“陷阱”、陷入灾难。协调发展理念,是认识把握协调发展规律提出来的,是总结中外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提出来的,是正视我国发展存在的不平衡问题提出来的,目的在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行稳致远。
  促进区域、领域、两个文明平衡发展。协调与整体关系密切。协调的范围是整体,协调的方式是发挥整体效能,协调的目的是增强发展的整体性。作为发展理念,协调有其明确内涵和要求,主要是着力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
  将协调发展贯穿于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协同意识、补短意识,把协调发展贯穿于发展各方面、全过程,让协调出动力、出生产力、出合力。
  坚持绿色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三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今天,绿色更代表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人民群众的期盼。民有所呼,党有所应。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将指引我们更好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科学发展理念。理念作为思想理论的“头”,是规律性认识的凝练与升华。绿色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理念,是深刻体现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理念。
  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发展理念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我们党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的创新理念,明确了新形势下完成第一要务的重点领域和有力抓手,为我们党切实担当起新时期执政兴国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
  绿色发展人人有责、人人共享。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绿色发展理念洞悉发展规律、深察民生福祉、彰显执政担当,是全体人民在发展问题上的“最大公约数”之一。绿色发展人人有责、人人共享,要求我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上实现全面刷新和深刻变革,在身体力行中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坚持开放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四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同志把开放发展作为引领我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向世界表明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中国经济发展将继续为世界带来巨大的正面外溢效应。开放发展理念为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提供了行动指南,必将进一步拓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拓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发展空间,也将进一步拓展世界经济发展空间。
  引领我国对外开放领域深刻变革的科学理念。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开放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直面我国对外开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外开放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以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为核心,全方位升级开放型经济。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开放发展理念,核心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目标是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开放发展理念包含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公平开放、全面开放、共赢开放等重要思想,将全方位升级我国开放型经济。
  贯彻开放发展理念,推动互利共赢的国际发展合作。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贯彻落实开放发展理念,我们将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在扩大开放中同世界各国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坚持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五
  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明发展价值取向,把握科学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共产党宗旨、科学谋划人民福祉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发展理念。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对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和行动准则,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最深厚的伟力。
  关系13亿多人福祉的科学发展理念。能否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关系执政党性质和命运。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突出人民至上,致力于解决我国发展中共享性不够、受益不平衡问题,彰显了中国化当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建设公正社会,促进共享发展。共享不只是理想,而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这就是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前提,以推进扶贫脱贫、缩小收入差距为抓手,以推进区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保障,以推进共同富裕为目标。
  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共享需要共建,共建为了共享。只有牢牢把握共建与共享的辩证法,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环境,以共享引领共建、以共建推动共享,才能厚植发展优势、凝聚发展伟力、提升发展境界。任理轩
【编辑:孙静波】
>相关新闻:
>国内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拒绝访问 | www.renrendoc.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renrendoc.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b43ad-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新发展理念是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08:58经济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本报今日起推出“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栏目,聚焦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理论创新,结合各地区各部门的新探索新实践和新成效新经验,宣传阐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构成了“十三五”规划的主线,是引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主导发展理念,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
一、新发展理念把引领中国新发展同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贯通起来,凝练表述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领导发展的认识和实践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当代中国发展新成就与发展新理念融为一体,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新发展理念,是关于发展规律的思想凝练与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深化,是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成果。
对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作了深刻阐述。概括起来讲,就是要深刻认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抓住创新这一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深刻认识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深刻认识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深刻认识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提高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深刻认识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这些重要论述是对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是中国版“发展经济学”的要义所在。
发展理念新突破。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创新发展理念,强调培育发展新动力等观点,突破了西方经济学中创新理论的狭隘界限;协调发展理念,强调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在协调中拓展发展空间等观点,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化大生产中部门和部类之间协调发展理论的运用,是对毛泽东同志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思想的继承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强调绿色富国、绿色惠民等观点,是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探索的凝练;开放发展理念,强调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等观点,是对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和世界市场理论的重要发展,是中国关于国际经济关系和经济全球化理论的升华;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共建共享相统一等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基本经济规律理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发展,等等。
发展规律新认识。新发展理念的总体以及每个发展理念,蕴含着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实践逻辑,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决定了新发展理念是遵循规律、顺应趋势的,又是脚踏实地、有的放矢的。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决定了新发展理念指导中国发展、符合时代要求,融合全球治理新理念。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决定了新发展理念不是囿于一隅的,是着眼全局、切实可行的新理念。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决定了新发展理念宏微一体、虚实互补、知行合一。
发展全局新变革。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深刻变革主要表现在:一是目标指向变革。新发展理念勾画了新发展的五个维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综合一体,共同规定了新发展的大方向。二是价值观念变革。新发展理念确立了新发展的五种价值,反对停滞不前、失衡冲突、透支环境、封闭狭隘、分配不公,树立了新的价值观念。
三是动力机制变革。理念转化动力,新发展理念强化了新发展的多重动力。创新提升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在有序融洽发展中增添发展动力,绿色通过减少发展代价、降低发展成本无形释放扩大了发展动力,开放是从外部世界吸收资源、技术、信息、文化来充实发展动力,共享则是集聚激发人民群众蕴藏的无穷动力。四是结构布局变革。理念贵在设计,新发展理念筹划了新发展的结构布局,新格局呈现新风貌,如拓展区域发展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网络经济空间、蓝色经济空间,等等。
二、新发展理念把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统一起来,准确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新要求
中国共产党95年来坚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创造性地把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形成新认识、丰富新内涵、开辟新境界。新发展理念就是这一探索过程的最新成果,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
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反映发展的实践要求。发展理念反映发展实践的内在要求,特别是应对破解发展难题的迫切需要,从而在关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中彰显鲜明的实践内涵。新发展理念是针对“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比如,如何转换发展动力,如何化解发展矛盾,如何保护发展环境,如何拓展发展格局,如何分配发展成果。概而言之,就是如何推动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达到新的境界。可以说,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同时也是不断破解建设社会主义发展难题的历程。我们党先后回答和解决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动力机制、经济体制、发展方式、社会关系、治理方式等重大发展难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丰富、提升。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们仍然要继续破解新的发展难题。中国解决发展问题、避免发展陷阱、走出发展困境、防范发展风险的种种探索和努力,同样具有深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普遍意义,是回应当代社会发展问题的中国解答。
系统推进发展跃升,反映发展的总体要求。新发展理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拿发展动力来说,确立发展的第一动力,还要形成系统动力相配套,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发展关系、资源、空间和主体条件。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在影响当代中国发展的各种因素中,抓住最为紧要和关键之点,作为引领发展的枢纽;是在已有的多种发展理念基础上,经过精心筛选提炼、科学排列组合,将五大要点提升出来组成新的发展理念体系,形成系统发展理念,作为推动发展的总纲;是在系统发展、整体发展,防止片面发展、畸形发展的要求下,构建相互贯通、相互促进,“一个都不能少”的发展理念集合体,作为统领发展的大逻辑。当今世界各国发展阶段、发展问题不尽相同,但发展规律具有相通性,都要在整体统筹、总体发展的层面上推进发展,提供了总体发展的路线图。
努力实现发展价值,反映发展的共同要求。当代中国和世界在追求发展、推进发展的进程中,努力拓展和提升发展价值,对发展理念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形成共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聚焦发展,提炼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让发展支撑全面小康、造福全体人民、贡献世界经济。有估算认为,中国的发展使1/5的世界人口、1/4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和近3/5的下中等收入国家人口从中直接受益。新发展理念反映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价值取向。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共同走出一条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各国共同发展,表明中国的发展之路与世界各国的发展之路并行不悖、相通相连。新发展理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价值,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蕴含着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传播着中国的发展哲学。
三、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水平,充分发挥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
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
遵循转型跨越发展的科学路径。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根本的是发展方式转变,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十三五”规划纲要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聚起的发展力量转化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系统动力,把新发展理念展开为五大发展战略,把转型跨越发展与决胜全面小康统一于同一个过程。这既是世界范围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实验,又是发展中国家向现代化国家迈进的中国路径。中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这就抓住了我国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必须闯过的历史关口。
构建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框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保持的发展状态和发展秩序。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新发展理念是解决这些发展矛盾的关键锁钥,设置了平衡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和稳定器。“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不平衡属于发展结构的不协调,不可持续属于发展阶段的不协调,都可依据协调发展的规律来解决。协调发展就是追求发展布局、发展关系、发展空间、发展要素、发展进程的协调性,遏制孤立发展、隐患发展。从效果看,新发展理念都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都具有促进协调发展的功能。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是对我国发展资源的深度开掘、发展潜力的极大释放、发展空间的多维拓展,必将转化为发展实践质的变化和提升。
厚植中国迅速发展的特有优势。我国发展规律内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是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集中体现。新的发展理念汲取了各国发展理念的有益成分,但归根结底是中国发展道路的认识和实践结晶。“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必须遵循六个基本原则,实质就是中国迅速发展的优势所在,就是新发展理念何以可能的根据所在,六个原则确保五大理念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谋发展,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中国新发展的力量源泉。坚持科学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是我们党对发展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新发展的总体原则。坚持深化改革,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奏响改革与发展的“双重奏”,是中国新发展的持续动力。坚持依法治国,为国家稳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为国家有序发展提供规范框架,为国家持续发展提供确定空间,是中国新发展的可靠保障。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在谋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是中国新发展的大国战略。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新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
(作者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教授)
新闻中心重点栏目
新闻中心创新实验室
南方网官方微信
微信订阅号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党的发展理念创新:95年的探索与实践要求
日16:26&&&&来源:
引领和推动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纵观我们党95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党对发展理念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始终如一。科学梳理95年间党实现发展理念创新的轨迹,从中总结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体察和感悟“五大发展”理念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提出的实践要求,对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最终胜利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理念创新贯穿中国共产党95年发展历史的全过程
某种意义上讲,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思谋与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中国社会的发展问题:革命战争年代,通过制度变革为社会发展扫除旧的生产关系制约;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通过体制机制变革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而做到所有这一切的前提,就在于对发展理念的不断思考与创新。
由是所致,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理念的最初认识,主要体现在党成立时对肩负历史使命的理解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现代化的认识,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和实践中。从这样的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发展理念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联系于一体。一方面,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奠定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在95年的奋斗历程中,用了28年时间完成了这个使命,建立了新中国,奠定了以新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厚实基础。另一方面,党即使在革命战争的条件下,也对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理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党从成立时的一大,到后来历次党代会通过的文件,都有对中国政治经济现状的分析;1927年党的五大通过的《对于职工运动议决案》,提出了“保障非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的认识。上世纪30年代,毛泽东就写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我们的经济政策》等文章,阐述了根据地时期党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政策。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更是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概括了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发展理念。日,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 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则进一步明确:“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的近代化而斗争。”这都表明,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就开始了对发展理念的逐步认识并不断深化。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直面国际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中国经济文化发展严重落后的现实,确定了以国家迅速强大为首要发展目标,运用政治权力资源,政治动员手段调动一切资源、一切力量为实现国家强盛这个中心任务而奋斗的发展理念。在这种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在较短时间内建起了独立的工业基础和国民经济体系,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和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同时,受当时特定内外条件的影响,优先发展重工业、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过分夸大精神意识的作用等,则具有明显的探索性和局限性,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发展理念的创新提供了实践教训。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后,党中央和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同志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实现了发展理念上的突破与深化。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认识,关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注重速度和效益的综合发展理念,关于社会主义本质、“三个有利于”标准和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等思想,集中反映了党在发展理念上的创新,并成为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实践发展中,创造性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求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强调党在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注重以经济建设为重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党在发展理念上实现了新突破。进入21世纪之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形势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时代课题,提出了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推进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突出了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途径与目的是发展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由此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以“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基本思路,反映了党在发展指导思想上的升华,推进了党的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深化。
二、“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了党在发展理念创新上的新突破
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特定课题,把握时代发展潮流的弄潮儿,总能不负使命,对时代提出的课题给予科学回答。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之后,在党95年持续不断对发展理念拓展创新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战略谋划、运用系统思维,从完善制度入手进行改革创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一理念立足于当今时代发展变化的战略要求,着眼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从谋划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发展的动力、条件、保障和目的出发,以更为明确的目标要求、更加稳定的制度安排和更具助力的动力选择,力求中国社会长期性持续发展和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有重大进展。它既延续了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目标的追求,又继承了科学发展观崇尚科学理性的思路,集全面性、创造性、包容性发展理念于一体,集中回答了如何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科学发展观的升级版,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五大发展”理念集我党发展理念创新之大成,是党发展理念创新的新的里程碑。
第一,发展战略更加体现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五大发展”理念是为适应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趋势、新机遇、新矛盾和新挑战作出的战略应对。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发展在这一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既是所有国家迈向现代化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也存在具有我国特点的个性挑战。从共性方面看,我们面临着跨越人口红利消失的“刘易斯拐点”、“中等收入陷阱”、国际秩序变化中的“修昔底德陷阱”等多重挑战;从个性方面看,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期、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社会深度转型期、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等并存的特殊复杂时期,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低估、不绕道,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勇于补短板,果断决策。“五大发展”理念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导,创新发展重点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重点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重点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重点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重点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体现了清晰而强劲的战略思维,表明了正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刚毅定力。而这些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解决,恰恰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必不可少的条件,这就使新的发展理念内蕴了鲜明的目标导向。
第二,发展理念更加尊重把握规律和求真务实。经历30多年的改革实践,中国今天的发展已经越过了发展的初始阶段,必须通过发展代价评估、发展能力考量、发展目的评判,进一步思考发展理念和发展动力,在平衡发展中解决现实发展中的不平衡性矛盾和问题。 “五大发展”理念通过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与社会结构,把发展置于尊重经济、自然、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体现了党对发展理念的探索和创新,已经步入更加尊重客观规律、娴熟驾驭客观规律的新阶段。同时, “五大发展”理念通过直面现实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对提高发展的创新能力、协调程度、开放水平、可持续性和社会共享度提出了实践要求,形成了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一重大问题的创造性回答,反映了党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
第三,发展思路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制度构建。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环境,为了解决面临的诸多难题和挑战,“五大发展”理念将创新发展放在首位,以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把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凸显了对创新的高度重视,揭示了“十三五”以致更长时期的发展中必须通过创新来突破和化解发展瓶颈和短板的思路:“三驾马车”乏力的压力,要靠创新来有效转换;科技瓶颈制约的压力,要靠创新来突破突围;各种体制机制弊端的压力,要靠创新来改革破除;国际发展竞争激烈的压力,要靠创新来自强搏击。同时,“五大发展”理念还特别重视制度的创新和构建,内涵着体制机制的设计和安排。比如,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系、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等,都使制度性要素在发展中的作用凸显了出来。
第四,发展目的更加注重人民主体和成果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是发展的手段,共享则是发展的目的。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体现了党的发展理念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本质和共产党宗旨的充分体现。一方面,这一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至上”为核心,力求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带领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普遍提高。另一方面,这一目标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为判断尺度,确定了包括到2020年实现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在内的成果共享性发展谋划,致力于解决我国发展中受益不平衡问题,保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将“做蛋糕”和“分蛋糕”有机统一于现代化进程的各个阶段,实现了各阶层社会成员价值诉求的统一性。
第五,发展格局更加注重中国同世界的联动与共赢。“五大发展”理念告诉我们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各国相互联系与依赖空前加深,中国与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由此揭示出开放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的发展格局,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重视提高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从国际格局变动中思考发展,从全球经济联系中谋划发展,从各国联系互动中推进发展,在开放中推进中国同世界的发展共赢。这充分体现了新的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外大局的大视野、大胸怀、大布局,是引领中国经济社会更好发展的行动指南。
三、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要求
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创新,凝结了几代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艰辛探索,它留下的经验与启示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给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出了实践要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推进五个文明协调发展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党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并将其内化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内化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可以说,党发展理念创新的历程,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探索和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的历程。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但是经济发展不是万能的,只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健康的发展。我们党一路走过了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再到“四位一体”建设以及“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的五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历程,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把握越来越娴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党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的集大成者和最新成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实践中,必须坚定不渝地抓紧抓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兼顾地推进社会各领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根本任务,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松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始终秉持的科学思想方法。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开创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思想武器。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只要牢牢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就能正确把握发展的科学内涵和价值取向,党的发展理念就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关键点上都能按照实践发展的客观需求,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展理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就是我们党一以贯之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成果和结晶,它表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如同一条红线贯穿于党的发展理念创新的全过程。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切实有效地贯彻执行“五大发展”理念,也必须更好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创新推动发展,以创新成果换取发展成就。
坚持人民主体、推进全面发展是党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始终不变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将始终实现人民主体地位作为自己发展理念创新的价值追求,而“五大发展”理念所体现的价值诉求,本质上就是“人民至上”。实践发展反复证明,以人为本,人民至上是党发展理念创新的力量源泉,也是党在95年发展中真正代表和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顺民意、得民心,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真谛所在。因此,推进五大发展理念中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必须把以人为本、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为出发点,以让人民群众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为落脚点。同时,“五大发展”理念 立足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体现了党和国家总体性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的着力点,其核心是创新,重点是协调,基点在绿色,关键在开放,根本在共享,体现的是全面、协调的发展进程,要求的是全面、协调的发展结果。可以说,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究竟贯彻落实的怎么样,都能够从发展是否具有全面性中得到答案。由此,如何在创新发展的引领与推动下,实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整体推进,对当代中国社会来讲,是一份必须答好而真正答好又异常艰难的试卷,而领悟和把握好发展的全面性,无疑是把我们党95年实现发展理念不断创新的进程进一步推向深入的要求,也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实践中实现发展理念不断创新的最好体现。
(作者单位:山西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
&(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责编:王金雪、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党建对经济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