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说住土房子和睡内蒙草原土路正常宽是多少米里草丛中,哪一个好一些

>>>>>>正文
盐州草原长城浪
侯凤章&点击:[]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走进了盐池草原,夏天早晨八点钟,观看盐池草原,空旷苍茫,实在迷人。带着公务走盐池,公务的烦心,让你欣赏不好盐池。欣赏盐池必须用闲心,闲人、闲心,才会把草原尽收心中。我们在高沙窝镇西部的一座沙梁上停了车。长啸一声,清爽的空气立刻冲盈了肺叶,我爽爽地站在草丛中睁大眼睛,极目远瞭,天边是看不到的,触目之处,是沙,是草,也有一片一片的树木。这些植物一抹地绿,绿得浸心透顶。哥们,不要把大城市说得多好,那里是烦躁,这儿是宁静;那里是阻碍视线的高楼,这儿是无边无际的旷野,太阳把光华洒在草丛上,鲜嫩草色,让你年轻了更年轻。
  兴武营是一座古城,古城很大,据说康熙皇帝在这里住过一夜。盐池关于康熙皇帝的传说很多,但都说到盐池的南部了。大水坑镇有个村叫摆宴井,说康熙皇帝在那儿摆过宴而得名。冯记沟乡有个铁柱泉村,那里的芨芨柔韧,能锥鞋,传说也是康熙皇帝给命名的。其实康熙皇帝1697年第三次亲征噶尔丹叛乱,确实从京城出发,一路经山西、陕北进入盐池,但一直是沿长城往西走,没有到过盐池南部的地方。到盐池第一晚住花马池,就是现在的盐池县城,第二天又沿长城西行,住安定堡,第三晚住兴武营。到兴武营康熙帝开过一个军事会议,与议政大臣商讨了宁夏出兵事宜。又率守营官兵及随员在兴武营附近围猎,康熙帝亲手射杀兔子三百一十只。这座古城上世纪四十年代还住有许多人家。马鸿逵骑兵十九团团部及三个骑兵连在这里驻守,日,被三边军分区司令员郭宝珊率警备八团、骑兵团等部队趁夜予以袭击,取得了兴武营大捷。可这座古城现在荒芜了,城内没有住户,西城墙内外被沙子壅埋了很高,南瓮城坍塌成一片废墟。城中有一座土堆,有人说是当时城中的鼓楼遗址,有人说是点将台遗址。康熙的行宫据说在这个遗址的北面,但痕迹全无。东城门外,有些农户,家家院墙砌的是早年从兴武营城墙上扒下来的老城砖。盐池是个文物大县,一点都不假,这些城砖都已年逾五百了。古城是明正德九年(1444年)都御史金濂建成的,后加以砖石。有“灵夏重地,平庆要藩”之称,据说金濂建此城前就有半个城废址,有人说是唐六胡州的都城,有人说是西夏李元昊的行营。由此看来,这里一直是军事重地。
  兴武营城南门外有一口老井,水清而甘冽。俗称龙踏井。相传一骑士经此地去灵州,太阳快落山了,问一牧民,“天黑前能否到灵州?”牧民说:“距灵州还有百里,你除非是神人神马,不可能到达。”此时马渴不得饮,长嘶一声,用蹄刨地,顿时出了一口水井,清泉自溢。牧民抬头不见骑士,后来在瓮城门上建了关帝庙,塑关公像,并取名龙踏井。这口井的历史也亦久远了。
  西山寺,在兴武营古城西南方的沙梁上。我们登上这座沙梁,很高,看得很远,是处苍茫,一片翠绿。不过向北望去,毛乌素沙漠连片的明沙丘昏黄的矗立在天边。看见沙子,我们就想亲近,但有点远,又不知路,只好站在西山寺的废墟上尽情地瞭望。我曾看过一处资料上说,兴武营西寺,又名西佛寺,建于明朝万历年前后,寺有碑记一通,碑文是直隶大名府开州清军同知叶春方撰写。这通碑记据说现收藏在盐池县博物馆。现在的西山寺是一堆黄土,遍地瓦砾,砖雕残片随处可拾。老D发现大半块瓦当,雕刻的花纹非常精细,他拍了照,想拿走,又说庙上的东西,还是留在庙上吧。几百年过去了,西山寺,当年的情景不得而知,看台基,估计当年规模相当宏伟。我捡了半片古币,字迹漶漫,似乎是“万历通宝”。这枚钱币当年不知谁人使用,现在放在我的手心,也是一种缘分,可惜光阴不能倒流了。在盐池草原上,捡拾文物,确实是一种享受。
  兴武营有一处寺院,规模宏大。门前有一方田地,旺盛地生长着西瓜、香瓜、山芋、西红柿、葱、萝卜。一中年妇女在地里拔草,问她说是看庙的,常年和丈夫住在这里,打扫卫生、浇水、剪树,自己又开辟了这块地,种点供自己平常食用的瓜果蔬菜。夫妻俩每年挣七万块钱,非常安逸。问她住在寺院里怕不怕?她说:“就连住在自己家里一样,怕啥。”又问平常香客多吗?她说:“每天都有,不太多,有内蒙来的,陕西来的。每年三月二十是庙会,香客特别多。”大概是太孤寂了吧,她主动地向我们问这问那,她说:“娃娃今年上大学刚毕业,正在找工作。”她又问:“你们来这里干啥?”我们说转一转,看一看。她突然说:“你们可好好宣传,要保护好这庙,不敢让毁了。”我问:“为什么要毁?”她说:“老板挣了很多钱,盖庙也是功德无量的,我老怕毁,毁了损失就大了。”庙门一副楹联写:“觉路弘开慈航普渡三仟界,法轮广照佛日长辉亿万年。”我问:“你认识这些字吗?”她说:“我不识字,但这些字都是我男人用木头刻上去的。”原来他丈夫是木匠,刻这些字确实花了心血,而且这字又雕刻得确实好,所以她要倾心保护,女人的心总是善良的。她竟然给我们说,南城墙外的那口井不是传说的龙踏井,而离南城门一里多路的那口井才是龙踏井。那口井,我们去过,井边有一块沙石碑座,从风化程度看,年代应该是很久远了。寺院周围生长着多种植物,老D端着相机蹿来蹿去,照了好大一会才出来。我们在院门口,看远山青翠,近草墨绿,空旷寂静,顿感这夫妻为生活而生活得特悠然。我问:“你们能看上电视吗?”她说:“信号不好,将就地看。”我心坦然一点,总算他们与世外能有所了解了。我回头看,另一大门的楹联写:“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细品意韵悠长。
  出了兴武营东门,我们看见了东西走向的两道长城,南北相距有五六里。北面的一道长城已经颓圮得几成鱼鳞状,而南边的一道长城仍然巍峨壮观。据说,北面的那道长城是明朝成化年间,大约公元1474年左右,由巡抚都御史余子俊督修的,南面这道长城是明朝嘉靖十年(1531年)兵部尚书王琼奏筑的。我们就沿着这道长城向东走,古城两边大片大片的苜蓿地开放着幽幽的蓝色小花,这些小花在深绿色的苜蓿叶子中间恬静地点缀着,娇小水灵,令人爱怜。还有大片大片的柠条开放着金黄色的小花。看苜蓿花让人心缩得很小,看柠条花又让人豪爽地长舒一口气。这就是盐池草原,数步之内让人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零零星星的住户,或紧锁着大门,或有几十只羊在大门口的羊圈里蠕动着,总之非常孤寂。远处的农田里玉米或土豆在旺盛地生长着,但也看不见农人的劳作,听说,近年来孩子上学,大人外出务工,这一带农村大部分人家都搬走了,紧锁着大门的那些房子,已经很久没人住了。空房子守着大草原,大草原围着空房子,让我们感到一阵阵的悲凉。长城就横亘在那里,千年风云,百年征战,历史不知在这里上演了多少悲壮的故事。
  爱好摄影的老D,打开车窗不停地按动照相快门,L君讥笑说:“瞎摆,车走着,能照成相?”老D自豪地说:“我就有这个技术,别人不行。”我想,这么好的草原景象,确实该好好拍两张片了。车停下,老D蹿出车门,径直向草原深处走去。老D,瘦高个,确实会照像,我看他弯下腰,啪啪地按快门,又喊我“快过来看”,原来是一条蛇,盘成一团在睡觉。老D说:“草原让什么都休闲,连蛇也这样惬意安然。”鹰在高空盘旋着,时尔拍动翅膀,急速高飞;时而敛起翅膀,左顾右盼;忽而落在长城墩台上,铁铸一般,瞭望着远方。草丛中,几只野兔飞快地奔跑,老鹰振翅奋飞,追逐野兔,俯冲的姿势,像一发炮弹,嗖嗖地赴向野兔,经过一番厮杀,野兔被老鹰拽着升到高空了。我说老D“快照!快照!”老D傻傻地瞪着眼说:“不行,不行,我实在没那个本事。”L君说:“这个本事不知别人有没有?”老D又向草原深处走去,一会就淹没在草丛中了,待我们再看见他时,他却站在长城上了。瘦高个老D站在长城上,倒像一根竖立的柴棍,偶尔摆动一下,不知他在照什么。
  爱好摄影的老D,打开车窗不停地按动照相快门,L君讥笑说:“瞎摆,车走着,能照成相?”老D自豪地说:“我就有这个技术,别人不行。”我想,这么好的草原景象,确实该好好拍两张片了。车停下,老D蹿出车门,径直向草原深处走去。老D,瘦高个,确实会照像,我看他弯下腰,啪啪地按快门,又喊我“快过来看”,原来是一条蛇,盘成一团在睡觉。老D说:“草原让什么都休闲,连蛇也这样惬意安然。”鹰在高空盘旋着,时尔拍动翅膀,急速高飞;时而敛起翅膀,左顾右盼;忽而落在长城墩台上,铁铸一般,瞭望着远方。草丛中,几只野兔飞快地奔跑,老鹰振翅奋飞,追逐野兔,俯冲的姿势,像一发炮弹,嗖嗖地赴向野兔,经过一番厮杀,野兔被老鹰拽着升到高空了。我说老D“快照!快照!”老D傻傻地瞪着眼说:“不行,不行,我实在没那个本事。”L君说:“这个本事不知别人有没有?”老D又向草原深处走去,一会就淹没在草丛中了,待我们再看见他时,他却站在长城上了。瘦高个老D站在长城上,倒像一根竖立的柴棍,偶尔摆动一下,不知他在照什么。
  L君不好动,他站在草丛中不停地摆弄手机,喃喃地说:“我这手机照像太美了,”但他不远照,而是低头照野花。野花很多,有一种菊花,形状相同,花色却不同,有白色的,蓝色的,雪青色的,一丛一丛,花很小,却很娇艳。L君随手摘了一朵对我说:“来,我拿这朵花给你变魔术。”“行啊,那你变。”说完他轻声念叨:“大妈大妈挡狗来,大妈大妈挡狗来。”刚说完,菊花中间的黄色花蕊中爬出了许多小虫虫,那虫像针尖那么大,匆忙地爬来爬去,爬了一会就不见。L君笑得前仰后合,说:“这些小虫,一看没狗,又回去了。”L君说:“我再给你表演一个节目。”他又随手拽了一根莠子草,盘成圆圈,用嘴一抿,莠子草圈沾上唾沫成了一面镜子,他又拽了一根鸡冠草,把根掐掉,淌出白色乳汁,把这乳汁往莠子草形成的镜面上一点,镜子上立刻出现五颜六色的图画,L君学着公鸡的叫声说:“咯咯喽,上草垛,给你娶个花老婆;咯咯喽,上草垛,给你娶个花老婆。”那镜面上果然出现了一只大花公鸡,活灵活现,五彩缤纷,煞是好看。一阵风吹破了镜子,什么都没有了。L君拿着莠子草说:“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鸡冠草淌出的乳汁肯定有药用价值,只是还没有开发出来。”草丛中还有一种植物,像丝线,黄色的,绿色的,白色的,红色的,一根一根,扯开蔓攀在草上,用手一抓,像玻璃丝,非常筋道。我抓了一把,又觉得很对不起它们,因为离开大地和草丛,丝线很快就枯干了。
  草窠中的呱呱鸡,一群一群游走飞翔。呱呱鸡游走,摇来摆去,憨态可掬。由于羽毛和土色一样,一下很难被人看到。突然飞起,又吓人一跳。飞得不远,落在草中,吸引你追过去,看似马上得手,又不见了它的踪影。呱呱鸡本领高强,它会隐藏,隐藏时抱一土块,一翻身,压在土块下,你东瞅西望,不知它去向。当你看见它肚子朝天藏在土块下,煞是可笑,伸手一抓,它又翻身奔跑。老D和L君很想抓两只,追来追去,人累了贼死,没抓到一只,却又看见了许多花翎长尾雉鸡。这种飞禽,瘦高个,细长的身子,尾巴很长,花色艳,或蹲立在草滩上,或飞翔于草尖上,说不怕人,人一走近,它就飞;说怕人,又离人很近地蹲立着。呱呱鸡和花翎鸡游走飞翔,给草原增添了许多灵动色彩,让人在欣赏静态草原中,因飞禽而怦然心动,趣味横生。
  在一座沙梁上,我们停下车,看长城像巨龙奔驰。长城的力量凝重而雄壮,让人百看不厌。看见了长城就看见了一种文化,就想到了古人古事,就想到了人类文明一路走来的艰辛。老D说要下车拍照,太阳的光芒有些刺眼,老D端着相机左看右看,突然发现草丛中有一种菊花在细长而嫩绿的枝杆上随风摇曳,雪青色的花开得很艳,但他不知道这是什么花,啪、啪地照了两张,又摘了两朵拿来让我看。我嗅了嗅花味,有点刺鼻,我说这叫高菊花,摘回去凉干,做酸汤面调味特别有味。盐池村民,在高菊花盛开季节,到滩里采摘,拿回去做成菊饼,凉干做面调味用,所以盐池的酸汤面,尤其是酸汤荞面别有风味,百吃不厌。就在这座沙梁上,草特别茂盛,草丛中长着许多苦苦菜,灰绿色叶子细长鲜嫩,L君随手拔了几棵,用手掐叶子,乳汁流淌出来,用舌尖舔,苦涩难忍。我说苦苦菜是真正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盐池人最爱吃苦苦菜,苦苦菜和盐池人有深厚的感情,在缺粮少食的年代,苦苦菜救了盐池人的命,别看它味苦,食用价值极高,吃多了胃也不难过。拌苦苦菜要用香油和高菊花炝的酒,再加上红辣子,色香味俱佳,是餐桌上的上等菜。沙葱在这沙梁上成片地生长着,采摘沙葱让人兴奋,采下的沙葱,没吃就感到其味冲鼻,咀嚼格外鲜嫩,有点辣,却又有点甜,老D用手捋了捋,大口嚼起来,连声说:“好吃,好吃。”于是我们在沙梁上散漫地挖苦苦菜。L君又发现了奇迹,大喊让我们去看,原来在沙蒿柴根傍有一丛植物,细长的叶子下挂着几棵细长的果实,那果实腹鼓稍尖,我笑着说:“它叫蒿瓜子,很好吃。”我随手摘了一颗嚼起来,老D、L君看我吃得香甜可口,也摘上吃。大地是母亲,母亲培育了这许多能吃的食物养育着人,对母亲我们真该千恩万谢。
  中午时分,阳光灿烂,万里无云,天蓝得像一面镜子,照彻人心。我们在沙梁上搭起帐篷,从车上搬下灶具、水桶,准备野餐。L君摘苦苦菜,我拣沙葱,老D负责做饭。我们尽量把活动范围缩到最小,生怕踩坏了更多的花花草草。录音机播放着草原歌曲,空旷辽远又有些孤寂的草原,在音乐声中,全都装到我们的心中了。草原美,美要细心体验,要静心欣赏。老D做饭确实利索,饭菜摆到塑料布上时,我们真得感到饥肠辘辘了。L君打开酒瓶,草青,饭香,酒香,蓝天,绿地,我们心情格外酣畅。老D说划拳,我说草原需要安静;又说要甩砣,我说那是一个人在哄另一个人,草原不喜欢欺骗。那么猜棍棍吧。和司机我们四人盘腿坐在草地上,鹰在飞,鸟在唱,兔子在奔跑,我们在饮酒,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和谐?饮酒确实有点粗野,尤其是三杯下肚,激情高亢,大话连篇,粗野得有点原始了,但在草原上,不喝酒,哪能体验到粗犷与豪放呢?地脉在不远的沙梁上涌动,清悠悠的,浩瀚无际,那真是一种绝妙的风景。盐湖泛着白光,在远处的平滩里,诉说着悠悠往事。盐池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三件宝:食盐、甘草和滩羊,名冠天下,真是奇迹。蓝天、绿地、盐湖、地脉全都喝到我们肚子里了。
  天池子,是一个非常动听的地名,也有一个非常动听的传说,即周穆王赴瑶池拜见王母娘娘,路过盐池,在天池子饮过马,所以“天池饮马”是盐池十景之一。最早确认“盐池十景”者为1914年任民国盐池县长的姚家琳,他是福建人,很有才学,到盐池任县长,游历搜寻,捕得十处美景,用《菩萨蛮》词牌书写,后回族诗人达祥典又用《踏莎行》词牌改写,流传至今。达祥典写“天池饮马”:“一掌平原,半蒿春水,两三沙窟清如此。波光倒影太分明,星河堕落盈盈里。逐电龙孙,追风骥子,临流顾影嘶声起。低头款款咽寒泉,云烟踏破惊千里。”可见天池子一带当年风光多美,当然现在更美。这里有一座古城,是明朝成化九年(1473年)巡抚宁夏马文升接受了平虏将军刘聚、参赞军务左都御史王越的建议修筑的。当时他们奏议在宁夏东路添两堡垒,一是磁窑堡,一是天池堡,两堡之间又添四座墩堠,以便传递军情,供应粮草。天池子城荒废了,遗迹犹在,芳草漫过城堡,城堡在今日的阳光照耀下将历史淹埋得越来越深,越来越让人难解。
  沿着长城向东走,离兴武营约十五公里处,有一个堡子,当地人叫英雄堡,紧靠长城南侧。明人修长城,建城堡,距离远近是有规定的:三十里一堡,六十里一城。堡子比城要小得多,兴武营是城,向西三十里有毛卜喇堡,向东三十里就是英雄堡。这个堡原名是永兴堡,解放战争这里曾打过仗,我军将士击败了敌守军,取得了胜利,因而改名英雄堡。我们先看见西城墙外的一口老井,但没看见城,有井就应该有城,登上井东侧沙堆,堡子全貌尽收眼底。南城墙看得比较清楚,四隅角台也看得比较清楚,城中是一个大沙坑,地面散落着明代粗瓷残片和少量的青花瓷残片,碎砖块静静地躺在沙地上忍受着风吹日晒。上世纪四十年代,这里还有驻军,现在一片狼籍。站在城墙上举目四望,堡子南边绿荫覆地,茫茫苍苍,不见人烟,西北侧有零星农户居住,但也悄无人影。凭吊这座古堡,顿生悲凉之感:时间冲刷大自然,大自然淹没历史,天地悠悠,人只不过是渺小的过客。在大城市你也许昂扬的不知南天北地,在这里心静下来了,你才知道追求越多损失越多。
  红柳滩,烟云翻卷,雾气蒸腾。盐池草原,景象变迁,难以捉摸却美轮美奂,古代与现代,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长城、古堡、红柳滩、芳草地无不陶冶着我们欢娱的心情。茂盛的红柳形成十里长廊,长廊北面的山梁,绿草如茵;南面的山梁,柠条嫩绿。车停在路旁,欣赏这一川烟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大自然是美妙的,但人要尊重它,那些被严重污染的地方,一定是人把自己摆放的比大自然更崇高的了。
  英雄堡以东,植被很好,长城保存的也较完整,其中有约十几公里长的墙体高耸陡立,十分威严,与当年相比也许逊色不多。墙体外侧经风化,夯筑层次明显,一个又一个墩台突出在长城外侧,四楞方正,体貌完整。我们登上城墙,徒步行走,顿觉天高地迥,惬意舒坦。城墙上面约有十米宽,坦荡如砥。我想这段长城为什么这么坚固?据说王琼修这道长城,是分段包干的,这段工程的负责人确实是用心建筑了。其实这道长城不是王琼亲自带兵修的,他只是向皇帝上奏并获得成功,但他为什么不亲自督修呢?原来他遇上了一位一向敢说真话的人叫齐之鸾,这位达官在嘉靖八年(1530)因斗胆冒犯了许多官员,被改任为陕西宁夏佥事,成了王琼的部下,但之前他曾弹劾过王琼,认为他们修长城不负责任,不注重保护,倒塌很多,为此许多人丢了官,王琼想报旧怨,向朝廷推荐齐之鸾来督修此段长城,以此刁难他。齐之鸾慨然接受,先勘查地势,然后刨去沙子,挖出粘土,又引来泉水浇灌,5个月的工程3个月就完成了,王琼十分佩服。长城上的墩台,当时都有驻兵防守,所以台子建铺舍供士兵居住。墩台相距150米左右,可见防守之严密。这段长城北侧长着一种荒草,没有枝杆,全是长苗叶子,有一米多高,细嫩柔软,稠密茂盛,微风鼓浪,汹涌起伏,站在长城上看这草浪,真有一种天悬地转之感。
  八步战台是一处废垒,也是一处谜景,它孤零零地依偎在长城南侧,残高约二十米,基阔约十五米,四面用砖砌,西边墙体较完整,壁垒森严。四周有坞墙。台内构造分三层,底层是砖箍卷门直抵北墙,进门有斜坡式台阶直达中层,中层为穹窿顶空心室,室内正中设过道,有台阶直达顶层,顶层据说原三面建房11间。战台建筑年代不可考,据说在明万历年前,那么它就早于这道长城。功用是什么?不得而知。传说当年皇帝派了两员大将监造战台,其中一员只求快不图好,一年内修建了三座战台,即四步、六步和七步战台。另一员却追求牢固,用三年时间才建成八步战台,皇帝嘉奖了一年建三座战台的大将,而处死了三年建成八步战台的大将,并下令扒出他的心挂在战台上,以儆众将。听说当年八步战台上确实倒挂一“铁心”。结果四步、六步、七步战台很早就倒圯,踪迹难觅,八步战台至今还在。战台毁于文革中。
  八步战台周围的景象,动人心魄。极目远眺,绿树、沙蒿、花棒、沙柳等各种植物组成的绿浪满满当当地澎湃着。和银川平原上单调的绿色、绿浪完全不同。这儿的绿色是起伏汹涌,跌宕流走。西边的树木稀少一些,但绿茵铺满了山梁;南面的树和草,层次清楚,它们漫过了一座一座沙丘,高低不平,一直向天边漫去。老D忽儿远照,忽儿近拍,细长腿脚不停地跃动着。L君说:“如果向南走去,非迷失方向不可。”我说:“谁敢走?进去,怕就活着回不来了。”L君吃惊地说:“没那么玄,除了走丢,还能怎样?”我说:“有狼。”L君笑了笑说:“不可能。”突然他的笑容凝固了,树丛中闪过一只灰色的长尾巴动物,一溜烟,翻过几座沙丘不见了。那当然不是狼,应该是狐狸,但它也确实让人心惊一场。
  向八步战台东北方向望去,稠密而高大的杨树漫无边际,绿色把整个沙湾灌满了。绿色上有一层雾气,太阳光照射下,树叶闪闪发光。我们不愿走进树林,就想站在长城上尽情地从外围观赏。高大的树木遮蔽了一切,只是树,全是树,惟有树,树的绿叶抱成了团,形成了云,绿云覆地,流韵悠长,赏心悦目,不可言状。这大片杨树的生长应该有很长的时间了,是人工种植,非自然生长。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那些前人该是谁呢?而今我们在欣赏这美景,历史不应该忘记那些栽树的人呀!
  沙柳湾,又是一处美景。沙柳一簇簇,一丛丛,在微风中摇摆着身子,妖妍可爱。这是一片浩瀚的沙柳之海。在长城上看,只是一片淡绿的植被在扩张着,似乎看点不多,当你走进沙柳丛,立刻就被绿色淹没了。沙柳长在沙丘上,沙丘与沙丘之间的洼地,长着开粉红花的沙棒和开白花不知名的蓬草。你爬上沙丘,以为可登高望远,结果又被前后左右沙丘上的沙柳挡住视线了。在沙柳丛中散步,清爽的空气让人冷汗浃背,我们相互能听见说话声,却看不见人影。越往里走,越觉得远离了喧闹的尘世,只觉得爽心,而不觉得烦闷。我们在一座沙丘下支起帐篷。老D又要喝酒,L君说想睡觉。于是我和老D推杯换盏,不一会,我们都倒在沙柳湾了。
  差点忘了给哥儿们介绍一处农家乐,它在二步坑,这是一处新农村,建的很规整,独家独院,家家院子种蔬菜,村子非常安静,很少看见人影。农家乐在村子中间,院子很大,铺了水泥,后院有温棚,棚里瓜果飘香,蔬菜长势旺盛。温棚里有一排房子,是雅间,陈设类似蒙古包,缘墙一圈土坑,铺着崭新的床单,地上放一圆桌,没有座椅,吃饭喝酒就坐在炕上。女主人是蒙古人,年青干练,热情好客。待客方式亦如蒙古。先泡酪丹喝奶茶,吃奶皮,吃冷羊肉,然后上菜,喝酒。女主人按蒙古人习俗敬酒,自己先喝两大杯,然后逐一敬酒,献哈达。两杯酒下肚,我们都有点晕糊了,她却开始高歌。酒菜很新鲜,特别是拌羊肝,鲜嫩而味淳,说实话,好久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拌羊肝了。我们四个人的筷子齐刷刷地对准这盘菜,风卷残云,大快朵颐,但仍觉没吃好,又要了一盘。这家拌羊肝的味道,至今都让我思念。
  长城,墩堠,蓝天,白云,绿树,芳草,广袤无垠。我们来到了安定堡,这又是一座古城,规模很大,墙体轮廓清楚,内外全是残砖烂瓦,康熙皇帝在这里也曾住过一夜。我们站在南门口的墙垛上,举目四望,空旷苍茫,远远近近没有一户人家,孤寂迷濛,一片凄清。长城在这里拐了一个直角,向东西驰去,芨芨草围着城墙寂寞地生长。想当年,金戈铁马,风起云生,这座古城也曾辉煌喧闹过,但不知什么时候,人去城毁,空留这城墙、瓦砾和砖块,让时间冲刷着,风化着,真不知它还能忍耐多久。
  安定堡周围有好几座烽火台,都在高梁上,根据烽火台的布局,可知当年这一代战事很急。远看烽火台不高,走近却知都在二十米以上。这些烽火台保存得非常完整,在蓝天白云下,巍峨高耸。墙体上有许多鸟洞,乌鸦和猫头鹰飞来飞去,让人感到苍凉。我们登上烽火台,四野尽收眼底。树、草;草、树,迷茫辽远,十分壮观。老D拍了几张远照,不停地说:“美极了,美极了。”L君说:“当年,狼烟一起,战火纷飞,谁还顾上看这美景。”我说:“美景出只能现在和平年代。‘和平’,该用多长时间才能锻造成啊!”
  长城依然在奔涌着,这里山梁高耸,沟壑纵横,长城奋力地向沟岔南边的山梁上攀升,夕阳的光华柔和地洒在山坡上,绿茵像地毯悄无声息地斜挂着。我们都开始拍照,司机小黑用手机拍,效果很好,他立马通过微信发给了好友。L君提议今晚就在这山坡上宿营,我立刻想象出一幅美景:斜阳草树,寂静山坡,一顶帐篷,四位驴友,胡言乱语一番,就到月挂中天之时,四野空旷,心静如水,真是妙不可言。老D突然说他想出家,就在这片山梁上建庐舍,读书赏景两不误。我说:“离开社会,你读那么多的书有何用?”不过,这寂静的山坡确实让人流恋。
  站在山梁上向东眺望,长城如巨龙向山下涌去直奔盐池县城。这座山梁的东坡上大片大片的柠条染绿了大地。长城在柠条丛中蜿蜒涌动,气势磅礴。当年修这道长城,就是从黄河东岸往东修。修建前的1529年(嘉靖八年),鞑靼曾调集万余骑屯在柳杨堡一带,王琼调兵万人分守安边营和花马池,又调宁夏、固原三万军队在兴武营和灵州防堵。九月,鞑靼攻掠灵州,为守军所击退;十月,王琼令东自定边、西至横城的守军三万多人,越过余子俊原来修建的那道长城,将墙外野草全部烧光,以断绝鞑靼部众马草。然后请求修筑这道长城,修建时,在长城外侧挖了壕堑,所以这道长城也叫“深沟高垒”。现在深沟不见,高垒犹存。历史在盐池大地上写下的这一笔,确实太沉重了。
  山的东坡下有一座古堡,城墙用红土筑成,所以人们都叫它“红城”,其实它叫高平堡。西距安定堡三十里,东距盐池城三十里。孤悬在山坡上,静默无语。堡子不大,残存的墙体很高,据说城内西南角有一地洞,向南通去,在几十里外的高崾寺有出口。估计是当年的藏兵洞。
  站在高平堡城墙上瞭望盐池城滩,一片翠绿,高楼在绿色掩映之中,高速公路穿城滩而过,现代文明让这片滩地充满了生机。黄河水催生着庄稼旺盛地生长。夕阳下,城滩绿意盎然。不过,第二天早上,我们又观赏了日出时的城滩景象,因为地势平坦,太阳爬上东山顶,是一个火球,鲜红,鲜红,从树缝望过去,火球一点一点升高。草原没有烟雾,空气十分清冽,火球红彤彤地照耀却不刺眼。老D拍了一张又一张。L君说:“难怪毛主席把年青人比成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时的太阳就是鲜嫩。”不过哥们,不到盐池,真看不到这般鲜嫩的太阳。
  盐池城滩,越来越美。这一带本来就土地肥沃,但因干旱少雨,荒漠化十分严重,曾经沙丘和房顶一样高,庄稼长不成,树木长不高,城郊一带农民,生活相当艰难。现在这里成了盐池扬黄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黄河水,庄稼长得好,树也长得旺,沙丘已经不见了,绿色浓重地覆盖了这片土地。长城驰入稠密的树林之中,时隐时现,欢快地奔腾着。城滩的东南西北各有一座烽火台,古朴庄严。传说当年有一风水匠路过盐池城滩,发现这里的地形像只凤凰,这可是出人才的风水宝地,他气量狭小了,要破坏这个风水,于是建议修了四座烽火台,东边的一座压住凤凰的尾巴,西边的一座压住凤凰的头,南北两座各压凤凰的一只翅膀,他不想让盐池再出人才,可这四座烽火台一天一天地老去了,盐池的人才却一代又一代走上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各个舞台。这只凤凰没有被压住,而是展翅腾飞,祥瑞天地,活力四射。
  张记场又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古城。它坐落在明隋长城以北。目前,专家学者基本确认为秦末汉初的昫衍县城,应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城址为矩形,约350米见方,黄土夯筑。顶部清楚地看到一排一排的石杵印。城里城外散落着大量的汉代砖瓦和陶器残片,据说数十年前遍地古钱币,以“货布”和“五铢”钱为最多,村民经常捡拾上到供销社卖,到现在人们还在捡拾,印章很多,还有其他器物。游客到了张家场,个个都低下了头,想在密集散布的瓦砾、砖块中捡到值钱的文物,其实那地面上散落的东西全是文物,虽然残缺不全,但为汉代的东西一点不假。这里出土的骨简,目前争论很多,有人说是汉简,有人说是近现代人仿制的骨简,但能捡到一块可就值钱了。汉墓是张家场的又一景观,方圆几十里,据说全是汉代古墓,从已发掘的几座看,规模很大。从张家场流失出去的文物太多了,市场价值不断上升。天南海北的文物玩家时时光临。走进农家,他们都会拿出许多古币或卖钱,或赠送,反正让你留连忘返。芳草萋萋,绿野无际,政府修建的一座博物馆正拔地而起。到了盐池,不到张家场是个大遗憾。
  张家场东边有一处地方,原名“一棵树”,这棵树文革时被砍伐,留下了许多传说。这里北靠内蒙的北大池,东与陕西定边县为界,也有盐湖。北面还有一座古城,专家考证确认为唐朝的白池县城,属盐州管辖。“一棵树”地名已被“沙边子”代替,后又因全国治沙英雄白春兰和她的丈夫冒贤(已故)在这里创造了治沙奇迹,所以又叫白春兰业绩园。树很多,草很深,靠近业绩园后面有一处明沙丘,东西十几里长,南面是一个缓坡,到达沙丘顶头约三华里。这座沙丘很奇特,看是明沙,却不移动,一直堆在那里。沿着缓坡向上走,一个沙窝连一个沙窝,沙窝边缘楞角分明,登上一座又一座,一座比一座高,越往上走看得越远,附近的景象一目了然。你如果不想往上走,那么坐在沙丘上向下看,非常陡峭,似乎在一座高山上,心情格外舒畅;向上看,沙丘顶高直接蓝天,又吸引着你不得不去攀登。天热了,你就坐在沙丘上的植物下,喝一杯冰茶,微风中,真不知人生几何。
  花马湖在盐池城南无量殿下,无量殿是明代遗迹,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修复,目前规模很大。无量殿西面是火车站,站台广场敞亮宽广,整洁秀丽,是个漂亮的公园。花马湖就在它们的下面,碧波荡漾,湖光潋滟,绿树环绕,远山清秀,天镜独开,云影徘徊,十分靓丽。夜晚,我们环湖散步,凉风习习,月光朗照,三三两两纳凉之人,或闲聊,或饮酒,或垂钓,悠然静然,闲然坦然,好不惬意。盐池真好,无蚊虫之侵害,无震灾、水灾之忧心,万物从容,岁月静好,真是“乡间小路草中游,花马湖静销尔愁。”
版权所有:盐池县人民政府&&盐池县信息中心建设和运行Tel:&&Email:宁ICP号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里根草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