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2018上海徐汇区中考分数线法院2018年7月13日开厅审理上海至钦金融信息服务公司诈骗理财当

院领导集体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刊》(中文版)是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以战略与决策研究为主的科技综...
《科学通报》是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力求及时报道自然科学各领域具有创新性...
覆盖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技术科学与天文学等学科...
张柏芝拒提陈冠希 利比亚首都民众生活开始恢复正常...
节后能否股跃龙腾 周韵祖峰分享“爱情印象”,...
小伙成雍和宫新年上香第1人 加盟达拉斯竟没引起轰动...
山西翼城县试点二胎25年 1特质值得队友学习...
新万利网xlw95533&美银美林降评级至跑输大市 视频-中超裁判抽签产生bug
我要分享 &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发布时间:日 09:09&&【字号:&&&&&&】
  新万利网xlw95533:一般是在每年秋收之后(八月下旬),由香头主持召集,在祠堂前广场上摆设香案,分列几行,跪地求神,并于翌日清晨,在香头的带领下,人数不等的香众身挂香袋,手提小锣,扛着旗帜,背着葫芦,步行数日前往九华山,在某个固定的庵堂挂香下榻,捐助灯油香火费。在山期间,遇庙烧香,逢佛叩头,布施朝拜。最后是将所携葫芦灌满圣水,并取得黄色佛牌印记信物,再前往齐云山进香。大约要到九月中旬,才步行经由屯溪返归故里。朝山进香的善男信女,在来去及敬香期间,均不得吃荤茹腥,彼此不论是非,专心致志地虔诚拜佛。香客返回以后,还要择期延请和尚、道士唱香会,做法事,并逐户前往参灶祭神。美国《防务新闻》17日报道,印度将就购买31架二手的“美洲豹”战机与法国展开谈判,这一意向将在印度空军司令本周访法期间进行充分的讨论。去年9月印法间签署价值89亿美元的政府间协议,法国达索公司将为印度制造36架“阵风”战斗机。第四是注重社区规划与设计。千里新城的规划师在新城设计中注重社区文化发展,为了方便居民的交流、达到“人车分流”的目的,有意识地把住宅设计成半围合的“コ”字型。因此,千里新城的居民有比较强烈的定居意向。党的十八大以来,连队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优良传统固本培元,不断厚植官兵维护核心、听从指挥的忠诚信念,锻造能打胜仗、敢于担当的过硬本领,永葆艰苦奋斗、作风优良的政治本色,大力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全面建设“四铁”过硬连队,推动强军目标在基层落地生根,以履行职能使命的优异成绩不断书写爱党报国新篇章,先后圆满完成了重大活动安保、抢险救灾等任务。《卫报》17日称,波罗申科此前在其VK官方账号上表示,他曾试图用俄罗斯的社交网络来应对俄罗斯的宣传战,而俄方的网络攻击使得他采取与不同而果断的行动,此外,他将关闭在VK上的个人主页。乌国会议员阿利耶夫(Volodymyr Ariev)认为,社交网络具有安全风险,俄罗斯情报机构可以借此收集乌克兰用户的信息,包括公务人员和士兵等。在听取上述节目筹备情况汇报时,王永康强调,“电视问政”绝不是走形式,更不能走过场,而是要“问”出机关工作的好作风来,“问”出好的执行力来,“问”出最佳投资环境来。  &
(责任编辑:侯茜)
<a href="/applmz848rb/" target="_blank" title="三审改判地铁无责 雷霆续约老中锋力保人员完整通知 | 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2018年暑期班招生简章
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2018年暑期班招生简章
为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领略名师名家风采,开阔师生视野,丰富知识层次,增进国际化交流,促进教学发展,自2015年以来,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已连续成功举办3届暑期班,深受广大师生好评。2018年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拟于7月9日——31日继续开办暑期班,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在重庆大学开设相关课程,内容更丰富、选择范围更广。欢迎同学们选学。
一、课程安排
1.时段安排
2.具体时间安排
二、上课地点
《电子商务》《网络与新媒体》初定A区,《数学的思维与文化》《物理的思维与文化》《音乐与心理调适》《新闻采写与报道》《重庆影像》初定虎溪校区,其余课程初定B区。
三、招生对象
愿意参加学习的重庆大学全体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含博士生、学术型硕士生、专业硕士生)。除以下课程外,其他课程不限选学对象:
1.《网络与新媒体》限研究生选学。
2.《电子商务》限本科生选学。
3.《客户关系管理》限本科生选学。
4.《物理的思维与文化》限文科生选学。
5.《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与管理》限非经济学专业本科生选学。
6.《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限非法学专业学生选学。
7.《计量经济学基础及其应用》限已修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学生选学。
8.《新闻采写与报道》限新闻学院、弘深学院学生选学,由学院自行负责学生选拔。
9.《重庆影像》限新闻学院、国际学院学生选学,由学院自行负责学生选拔。
四、选课时间
1.重庆大学在校本科生。于7月9日21:30至7月13日23时,登陆教务处“教学管理系统”进行选课。获选课程后,请于7月14日前,加入相应课程的QQ群,入群口令为:2018社科学部暑期班。
2.重庆大学在校研究生。于7月3日8时至7月8日24时,登陆研究生院“管理系统”人文素质课选课平台进行选课。获选课程后,请于7月9日前,加入相应课程的QQ群,入群口令为:2018社科学部暑期班。
五、课程性质及学分认定
1.本科生。选修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2018年暑期班课程的重庆大学在校本科生,经考核成绩合格者,可认定为非限制选修课学分。
2.研究生。选修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2018年暑期班课程的重庆大学在校研究生,经考核成绩合格者,可认定获相应学分选修课课程。
六、学习费用
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2018年暑期班不收取学费。
七、课程简介
(一)网络与新媒体(32学时/2学分)
教师:董天策教授等12人
1.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新闻传播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邀请国内外专家以专题讲座形式授课,讲座32学时。专题讲座内容如下:(1)融媒体与全媒体;(2)迈向智媒体;(3)自媒体之道;(4)网络化社会与新闻业研究;(5) 重走中国西北角:一次18个月的融合媒体行走采访;(6)互联网治理与用户权利:三种行动者及两种网络化;(7)网络信息与情绪传播研究;(8)理性看待舆论中的情感表达;(9)公共讨论中的对话理性:互联网时代如何好好说话;(10)网络公共事件的多元表达与共识底线;(11)从特朗普现象谈新媒体对现代社会结构的颠覆性影响(12)新媒体事件对政府注意力分配的影响。
2.教师简介
洪浚浩:1995年获得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传播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传播系正教授(终身)、博士生导师,并被聘为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马萨诸塞大学传播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项目评审专家、中组部千人计划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国家大数据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以及英国QS世界高校学术声誉及全球顶级大学排名调查评审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传播与国际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全球文化产业以及新媒体/新传播技术的影响等。获得过多项学术奖励,被多个国家的主要媒体采访。自上世纪80年代出国以来,已出版中英文著作多部,发表各类学术文章170余篇,并应邀担任美国出版的英文五卷本《中国大百科全书》传播与媒介方面的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两卷本《传播学新趋势》的主编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传播学》一书的联合主编。先后被选举担任全美中国研究联合会会长以及国际中华传播学会会长,并被聘为二十多家国际学术刊物的特邀主编、编委和评审专家,以及多家国际学术出版社的学术专著评审专家。
陈清河:台湾世新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兼副校长。台湾世新大学传播博士、1992美国美利坚大学传播硕士、1987日本大学电视电影专攻。著作有《卫星电视新论─科技、法规与媒介应用之探讨》《广播媒介生态与产业》《后电子媒介时代》。主要专长是广播电视电影内容产制与管理、新传播科技、电讯媒体经营、大众传播概论。曾任台湾金马奖执行委员会委员、台湾电视金钟奖评审主任委员、台湾电视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台湾科普传播事业发展计划主持人、台湾政治大学政大之声电台台长、台湾政治大学广电系主任、台湾世新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研究项目包括MOD新版UI试用POC计划、台湾数字无线电视概念倡导规划、网络购物市场现况与未来发展分析暨对东森参与经营之策略性建议、多媒体行动上网装置的应用趋势与采用行为分析—以智能型手机与平版计算机为例、台湾通讯传播普及服务就弱势族群近用之政策法规因应与建议研究等。
赵亚辉: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人民创投总经理、团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全国青联新闻出版和新媒体界别秘书长、武汉大学博士,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全国抗震救灾报道先进个人,“新闻战线全国巡回报告团”成员。曾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科技好新闻一等奖等。多年来,屡次参加重大和突发事件采访和调查性报道,采写了《花开班达亚齐》《追问世界之巅》《远征好望角》《七问“论文迷局”》《生命日记》等一大批有影响的新闻作品,着有《永远的汶川》《亲历世纪大灾难》《珠穆朗玛峰究竟有多高》《跨国大救援》等书,《永远的汶川》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珠穆朗玛峰究竟有多高》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目录。凭借在科技和传媒领域的长期积累,在文化产业投资领域有着出色的业绩。
李鹏: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党委委员,华西都市报社社长,封面传媒董事长兼CEO。四川大学新闻学博士。历任华西都市报副总编辑、天府早报总编辑、华西都市报总经理、总编辑。2014年2月起任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党委委员,兼任华西都市报社社长。日领衔创办封面传媒,兼任封面传媒董事长、CEO。封面传媒核心产品封面新闻客户端致力建设“智媒体”,构建引领人工智能时代的泛内容生态平台。先后获评为“中国传媒年度经营人物”“中国品牌媒体杰出人物”“四川省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物”“中国报业经营管理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近年在等核心期刊发表了40多篇学术论文,作品获评中国新闻奖。专著书籍2部:《媒聚变——媒介融合背景下报纸转型研究》,《迈向智媒体》。
吴晨光:1975年生,1996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分院),工学学士。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媒体班)第六期学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在读。曾任首钢总公司技术员、中国劳动报记者、中央电视台记者、南方周末资深记者/编辑,中国新闻周刊副主编/新媒体副总编辑、搜狐网总编辑等职,现任一点资讯副总裁/总编辑。因在新媒体及人工智能领域的贡献,2016年被评为中国首批高级数字编辑(正高职称);2018年当选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文化与传媒专业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报道及编辑作品曾获亚洲杰出出版人金奖;2015年出版《超越门户·搜狐新媒体操作手册》,被誉为移动互联网信息领域的经典之作。
许可:教授,博士生导师,工作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和中创软件人才奖。现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计算机卷算法分支主编。研究方向包括算法和人工智能等。研究成果发表于AIJ、IJCAI、TKDE、KDD、VLDB和ACL等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数据库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与顶级会议。提出的RB模型被写入《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等国内外经典书籍。近年来开展了计算机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PRE、JCMC和SCIM等物理、传播学和情报学等学科的国际权威期刊。网络情绪传播的成果被BBC等全球数百家媒体报道,并被写入国外教材、学术专著和畅销书等30多本书籍。
胡百精: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播学与公共传播,代表著作有《说服与认同》《中国公共关系史》(中、英文版)《危机传播管理》(第三版)《公共关系学》等,译著有《宣传》《取悦公众》《舆论的结晶》《每一分钟诞生一位顾客》,主编“中国危机管理研究年度系列报告”。曾荣获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三等奖)、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等荣誉和奖励。
张志安: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导,2017年度青年长江学者,曾执教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国家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舆情大数据分析与仿真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数字新闻业、新闻社会学、新闻传播实务,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会会长、舆论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新闻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和山东大学、郑州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或客座教授。主持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攻关课题、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子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多个纵向课题和数十个中央部委及地方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在New Media and Society, Journal of Media Ethics,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新闻与传播研究》《传播与社会学刊》等SSCI、TSSCI、CSSCI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深度报道》《新媒体素养》两门国家精品课程,曾获教育部高校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广东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新闻史学会首届国家学会奖之杰出青年奖、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宝钢优秀教师奖等。
董天策: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研究会会长,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传播学分会(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委。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曾先后在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任教。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理论、媒介文化与媒介批评、网络与新媒体等领域的研究,主持教育部重大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种课题十多项,在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现代传播》等SSCI、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0篇,出版《网络新闻传播学》《新闻·公关·广告之互动研究》《问题与学理:新闻传播论稿》《消费时代的中国传媒文化嬗变》等著作,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广东省社科成果奖2项、重庆市社科成果奖1项,广东省新闻教育最高荣誉金钟奖等奖励,以及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中国传媒大会“中国传媒思想人物”等荣誉称号。
郭小安:重庆大学“百人计划”学者(终身制序列),新闻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青年教师科协副主席,主要研究政治传播、舆论学,兼任中国传播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舆论学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公共关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化与传播符号学会常务理事、人民网新媒体智库特邀研究员、“金旗奖”评委、中山大学互联网与社会治理中心特邀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与信息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等。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现代传播》等刊物发表学术文章50余篇,其中CSSCI论文3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2项()。兼任《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武汉大学学报》《探索》等刊物组稿专家或审稿专家,担任《电子政务》刊物编委。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个人专著《网络民主的可能及限度》(2011)、《当代中国网络谣言的社会心理研究》(2015),参编(副主编)、参译其他著作3部,连续获得国家社科基金2项(),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重庆市社科规划、重庆市发改委、市委统战部等其他课题12项。
张小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法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大学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重庆大学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与大数据法治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融智库重庆分库媒体融合理论专家。2013年从教前从事编辑工作十余年。 年于美国加州大学Hastings法学院访学;2011年至2014年在重庆中科普传媒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做博士后研究。2013年入选首批教育部、中宣部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千人计划”(《重庆日报》挂职)。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与新媒体、新闻传播法与伦理、编辑出版,近年来研究兴趣转向使用网络和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上述领域问题。着有《网络经济的反垄断法规制》《新媒体研究案例:传统方法、社会网络与数据挖掘》《新闻出版(版权)法律完善研究:基于政府职能视角》,在《国际新闻界》《法商研究》《编辑学报》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5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课题及重庆市自科基金、重庆市社科基金等研究项目10余项。
曾润喜:重庆大学“百人计划”学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新媒体与传媒管理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传播、新媒体与国家治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政治学系、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访问学者,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研究委员会秘书长,重庆大学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政务新媒体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东政法大学新媒体数据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等。主持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重庆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5项省部级课题一般项目,以及10余项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在教育部学科评估A类期刊发表论文20篇,其它CSSCI期刊论文30余篇;在Science,《光明日报》《中国改革报》等发表观点或评论多篇;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专著1部。担任《电子政务》《智慧城市评论》《数字治理评论》编委及多家SSCI/CSSCI期刊审稿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鉴定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议专家、“网络社会安全风险指数”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等,曾获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湖北省创先争优先进个人等省部级荣誉称号。
3.主要参考书目
董天策,《网络新闻传播学》(第3版),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彭兰,《网络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郭小安,《网络民主的可能及限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胡泳,《网络政治-当代中国社会与传媒的行动选择》,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段永朝,《互联网思想十讲》,商务印书馆,2014;胡正荣、戴元光,《新媒体与当代中国社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Francis L. F. Lee, Louis Leung, Jack L. Qiu,et al., Frontiers in New Media Research, Taylor & Francis, 2013;Martin Lister,Jon Dovey,Seth Giddings ,et al., New Media: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Routledge,2009;Andrew Dewdney & Peter Ride, The Digital Media Handbook(Second edition),Routledge,2014。
(二)机制设计理论及应用(16学时/1学分)
教师:徐鸿雁教授等4人
1.课程简介
机制设计理论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维奇、马斯金和迈尔森所奠定。机制设计是指给定一个组织目标,是否可以和如何设计一套规则,使得每个参加经济活动的人,在掌握私人信息情况下出于自身利益行事,其最终结果实现该组织目标。机制设计理论对信息经济学、规制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在内的许多现代经济学学科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并被广泛地运用于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在最优规制、最优税收、公共品供给、契约、委托代理以及拍卖理论等方面。通过16个学时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机制设计的基本概念、目标、约束及方法等,激发起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机制设计的热情。
2.教师简介
徐鸿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学士,现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香港理工大学物流系研究助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SUNY)访问研究员等。获得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重庆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奖等荣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在DSJ、Omega、ORL、ECRA、C&IE等顶级或重要国际学术期刊以及《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学报》等权威中文学术期刊上发表(或录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蒲勇健: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学士,电子科技大学光学专业硕士,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重庆市两江学者,巴渝学者,重庆市旅游标准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政府高级旅游经济顾问,重庆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百名科技创新优秀青年奖获得者,重庆市首届科技创新十大杰出青年,国家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美国数学学会特约评论员,重庆市信息经济学学会会长,重庆市科普专家协会理事,华夏证券高级顾问,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分行顾问。曾是意大利圣安娜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数理经济学,博弈论,能源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旅游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曾获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二等奖,三等奖和其它共50余项学术奖励。
但斌: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工业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863计划项课题3项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以及企业科研项目20余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在《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管理科学学报》、《管理世界》、《中国管理科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科研管理》等国际国内权威和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被SSCI/SCI/EI收录80余篇。出版专著8部。
黄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国际期刊《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 Applications》(SSCI二区 & SCI二区) 编委及副编辑、国际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经济与管理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运作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青年联合会委员会委员等。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客座研究员或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级人才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才项目1项、中央高校自主科研重大(重点)项目2项。在Decision Sciences、Omega、Decision Support Systems、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 Applications、Economic Modelling、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等国际国内权威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从事运作管理机制设计、拍卖理论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主讲本科生《运筹学》和研究生《随机建模与优化》课程,获得重庆大学第三届"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奖 (2015)。
3.主要参考书目
Krishna V (2002) Auction Theory. Academic Press, San Diego. Borgers T (2015)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Mechanism Desig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olton P, Dewatripont M (2005) Contract Theory. The MIT Press, London. 赫维茨、瑞特著,田国强等,译,《经济机制设计》,格致出版社;田国强著,《激励、信息与经济机制》(英文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S·马斯金论文集,经济学家出版;罗杰·B·迈尔森,博弈论:矛盾冲突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三)创业与合同(16学时/1学分)
教师:宋宗宇教授
1.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如何防范和解决在创业过程中常见的合同风险与法律纠纷。主要涵括:创业协议与公司设立、契约自由与合同订立、真实意思与合同效力、诚实信用与合同履行、违约后的法律责任等。课程以研讨形式让学生运用合同知识分析创业活动中的难点法律问题,合法规避法律风险,维护合法权益。本课程目的在于掌握合同法律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案例的能力。课程授课内容具有动态性和时效性,依据最近立法和司法情况予以调整。
2.教师简介
宋宗宇:法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澳大利亚DEAKIN UNIVERSITY访问学者。现任重庆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科负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重庆市法学会副秘书长、重庆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重庆两江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员、天津仲裁委员会仲裁员、重庆中钦律师事务所律师以及多家政府法律顾问、法院咨询专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年担任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助理(国家“双千计划”挂职)。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首席专家1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等课题研究10余项,出版《优先权制度研究》、《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法律机制研究》等专著和教材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40余篇)。担任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经济法》创建负责人,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民商法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及首席教授。
3.主要参考书目
崔建远主编:《合同法》(第五版),法律出版社,2010年出版;李永军主编:《合同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16学时/1学分)
授课教师:杨春平教授
1.课程简介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课程包括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劳动争议调解法律制度和劳动争议仲裁法律制度三个部分。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体系结构及相关《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规范一般原理,理解《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劳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能够运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知识,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关系,正确分析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相关案例,为将来协调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关系,处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争议奠定基础。
2.教师简介
杨春平: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会员。从事法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三十余年。主要研究方向:民事程序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主要研究成果:出版专著、教材等10余部;在《法制日报》、《现代法学》、《法商研究》等报刊、杂志50余篇。主持与主研科研课题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0项。中国商法学研究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届理事,重庆市法学会民法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届立法评审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特邀委员,中国与加拿大合作重庆农民工职业卫生与安全项目高级专家。重庆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
3.主要参考书目
《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王振麒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劳动争议处理》,姜颖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日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释义(法律培训专用教材) 》,杨景宇等主编,中国市场出版社,日出版。《劳动争议疑难案件仲裁审判要点与依据》,陈枝辉编,法律出版社,日出版。《劳动官司证据收集、认定和运用/证据要点丛书》,李舒啸编著,中国法制出版社,日出版。《劳动争议裁诉标准与规范》,王林清著,人民出版社,日出版。
(五)创新创业与知识产权(16学时/1学分)
教师:李晓秋教授。
1.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现代化经济体系为背景,以“双创”中的创新活动及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为研究对象,激发学生从事创新创业的激情,提高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创新创业与知识产权的关系,认识知识产权对创新成果的作用,了解版权、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一般知识。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初步掌握在创新活动中如何获得知识产权、在创业活动中如何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
2.教师简介
李晓秋:法学博士,博士后,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知识产权法学科负责人,科技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助理(国家双千计划人选),加拿大 Toronto University 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获评为2014年第二批“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2011年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奖”、 重庆大学2014年 “教学工作优秀教师”、2015年度重庆大学 “唐立新奖教金”人选、2017年“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人选、2017年“优秀博士后学术成果”获得者等。出版学术专著《专利劫持行为法律规制论》等2部,主编《电子商务法案例评析》(1,2版)等12部,在《法商研究》、《现代法学》、等期刊上论文近5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课题15项。现系中国知识产权法学会理事,获邀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重庆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等。
3.主要参考书目
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14年第五版;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第四版;[英]孟方睿(Modtert,F.)著:《从爱迪生到苹果,保护你的主意并以此赚钱》,陈学民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克里斯汀·格林哈尔希,马克o罗格著,《创新、知识产权与经济增长》刘劭君,李维光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年版;黄玉烨、李晓秋等著:《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版。
(六)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与管理(32学时/2学分)
教师:周洲副教授。
1.课程简介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与管理》是面向全校的公共选修课,通过对跨国公司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的介绍,以及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跨国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基础知识、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通行的跨国经营与管理规则和惯例等,使学生成为能够胜任跨国公司系列岗位工作、了解经济管理、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内外兼修型、复合型应用人才。
2.教师简介
周洲:日本广岛市立大学管理学博士,跨国经营与管理专业,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经济学系副教授,日本贸易学会会员、日本商业学会会员、重庆市侨界青年联合会理事,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国际贸易与跨国公司、法经济学分析等,常年开设《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国际商务》等课程。
3.主要参考书目
杨国亮,《跨国经营与管理(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朱晋伟,《跨国经营与管理(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七)电子商务(32学时/2学分)
教师:邵兵家教授
1.课程简介
从商务视角,通过知识讲解、案例分析的方式,与学习者一起去探索电商成功的奥秘,从而提升电子商务运用能力,助力开启创业梦想。课程内容分为六个基本模块:1.认识电子商务;2.透视网络交易;3.策划网络营销;4.加速电商物流;5.把握电商动向;6.开启电商梦想。本课程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研讨式教学为主,部分授课内容和作业需要学生在线完成,上课时请携带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
2.教师简介
邵兵家: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与营销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认证委员会专家、重庆市电子商务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商业发展研究中心专家、阿里巴巴集团网商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研究领域为电子商务理论和政策、电子商务行为学、网络营销等。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Information & Management》、《南开管理评论》等国内外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出版的《电子商务概论》等三部教材先后入选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获得宝钢优秀青年教师奖、重庆大学“十佳”优秀教师称号等。曾多次应重庆政府及阿里巴巴集体、百度公司等企业邀请做电子商务培训或专题报告。
3.主要参考书目
电子商务概论(第3版),邵兵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
(八)数学的思维与文化(32学时/2学分)
教师:穆春来教授
1.课程简介
通过比较系统地讲授数学史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普及数学文化知识,同时希望同学们能了解到数学独特的思想和方法,能够认识和欣赏数学这门语言的美。通过讲解数学和其它学科知识的互动联系,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到数学发展的动力和它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主要内容:(1)数学文化发展概述: 数学文化的兴起及其影响, 数学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的发展道路, 数学文化研究与数学理性。(2)数学简史: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 微积分的发明, 近现代数学的发展。(3)数学思维与方法论选讲: 数学方法论引论, 数学模型方法, 数学公理化方法,数学发明创造的心智过程。(4)数学与社会文明: 数学与社会文明,数学对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推动, 数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系。
2.教师简介
穆春来: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8年入选重庆市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现为重庆市高评委委员,中国数学会理事,重庆市数学会副理事长,ESI高被引科学家。2015年获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2014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要从事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生物数学和图像处理理论和应用研究,已在“J. Diff. Equs”“J. Nonlinear Sci.”“Proc. Roy. Soc. Edingh Sec. A”“Dis. Contin. Dyn. Syst.”“Z. Angew. Math. Phys”“Nonlinear Anal-RWA”“数学学报”“数学年刊”等国内外数学期刊发表论文250余篇,其中SCI论文200余篇,一、二区论文90余篇。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20余项。
3.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顾沛编《数学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主要参考书目:王宪昌编《数学文化概论》,科学出版社,2010年;布拉德利编《数学前沿 1950年--现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年;南基洙编《漫谈数学文化》,大连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2010年;齐民友编《数学与文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斯科特编《数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张顺燕编《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张奠宙编《20世纪数学经纬》,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李文林编《数学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邓东皋编,《数学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徐利治编《数学方法论选讲》,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M.克莱因编《古今数学思想(一、二、三、四)》,上海科技出版社,年。
(九)音乐与心理调适(32学时/2学分),教师:孙丽娟教授。
1.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文化素质类选修课程,主要采用音乐心理调适模式。本课程以音乐形式激发情感、情绪,通过感性层面进入从理性层面,体会自我认识自我;通过音乐形式建立情感、情绪的有效处理机制,提高有效宣泄和控制情感、情绪的能力,从而预防和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等心理问题。
2.教师简介
孙丽娟:教授,年吉林省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独唱演员,吉林市歌舞团独唱演员,年吉林市群众艺术馆馆员,年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音乐系声乐专业 ,198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音乐系声乐专业。同年,分配到重庆大学任教,一直从事音乐教育,本科教学为声乐、音乐鉴赏。研究方向:音乐治疗。2004年——2005年参加心理咨询师课程培训获得高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2006——2008为重庆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做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2007年参加中央音乐学院高天音乐治疗研究所举办的音乐治疗技术课程培训。2009年8月应邀赴泰国勿洞孔子学院讲学。现为重庆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理事、重庆音乐家协会会员。2009年重庆大学设立音乐治疗硕士研究点,孙丽娟教授任该研究点的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音乐治疗的专门研究。研究领域:声乐疗法在中、老年亚健康群体中的应用。
3.主要参考书目
高天编著《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4月出版;[美]约瑟夫.莫雷诺著,《音乐治疗和心理剧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
(十)新闻采写与报道(32学时/2学分)
教师:董天策教授等5人
1. 课程简介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和弘深学院的学生通过结对子的方式,两个学院学生混合编组,在完成必要的课堂理论学习后,每组学生自选角度,提炼主题,然后走出校门,用文字和图片描绘我国国情(包括但不限于家乡的乡土人情、城乡统筹发展和精准扶贫故事),完成质量优秀的新闻作品,通过在媒体刊登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2. 教师简介
董天策: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会长。曾先后在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任教。2008年先后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理论、媒介文化与媒介批评、网络与新媒体等领域的研究,主持教育部重大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种课题十多项,发表论文230多篇,出版《传播学导论》《新闻传播学论稿》《中国报业的产业化运作》《网络新闻传播学》《新闻·公关·广告之互动研究》《问题与学理:新闻传播论稿》《消费时代的中国传媒文化嬗变》等论著。年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先后领衔创建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广东省重点学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学科专业平台,为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做出多项突破性贡献,2012年评为暨南大学二级教授。荣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广东省新闻教育最高荣誉金钟奖等奖励,以及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中国传媒大会“中国传媒思想人物”等荣誉称号。主要社会兼职:中国网络传播学会长,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新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委,全国网络舆情考试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广西大学-新闻出版总署西南人才培养基地客座教授、新华社-郑州大学穆青新闻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新闻年鉴》、《新闻与传播》编委,《新闻记者》、《新闻爱好者》、《今传媒》、《传媒透视》顾问,广东省政协刊物《同舟共进》特约审读员。
韩振:新华社重庆分社经济新闻采访部副主任,新华社青年拔尖人才。多次参加全国重大事件报道,如击毙悍匪周克华、东方之星翻沉、四川芦山地震等;100余篇报道获得中央领导批示;《家长被逼成了鉴黄师鉴暴师——幼儿图书乱象调查》、《交了锅底费,还吃潲水油——百亿产业为健康“埋雷”?》《“权力清单”调查》、《机关借调乱象调查》、《“东方之星”翻沉调查》、《一方执法竟遭另一地执法部门阻碍》、《离婚凶猛》、《退休官员变身新乡贤》、《防风险、保稳定》等10余篇报道获得新华社社级优秀新闻作品;连续多次被评为新华社先进个人、内参报道先进个人。
杨新宇: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从事新闻摄影工作20多年。先后获得中国新闻奖复评二等奖、重庆新闻奖年度新闻摄影一、二、三等奖,全国都市报新闻摄影大赛一等奖、全国晚报新闻年度新闻比赛通讯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在摄影、航拍、视频、VR、手机拍摄等领域均有丰富的经验。
杨涵:200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新闻系,进入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工作,曾在新华社重庆分社工作。主要担任课程:《调查性报道与深度报道》《新闻采访与写作》,《专业新闻报道》等。主要教学方向:新闻、传播、媒介文化。
郑友:重庆晚报—慢新闻首席记者,前上游财经—重庆商报首席记者,现被抽调至重庆市委宣传部,参与时代楷模杨雪峰先进事迹全国巡讲。近10年新闻从业生涯中,曾多次获得重庆新闻奖一二三等奖。其中,“无腿村医”(李菊洪)报道,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亲笔批示;“遇刺交巡警”(杨雪峰)报道,先后受到公安部长赵克志和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的重要批示。
3. 参考书目
(十一)重庆影像(32学时/2学分)
教师:刘海明教授等5人
1. 课程简介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和国际学院的学生通过结对子的方式,中外大学生混合编组,在完成必要的课堂理论学习后,每组学生自选角度,提炼主题,然后走出校门,用镜头记录重庆的山水、风土人情以及建设成就,完成质量优秀的影像作品,通过在媒体播出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2. 教师简介
刘海明: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学博士。曾在电视媒体和报社工作,节目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周末》、《南风窗》及新加坡《联合早报》等近400家报刊上发表新闻评论作品。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17篇;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出版专著4部。
范倍:理学(计算机科学)学士;文学(电影学)硕士和(电影学)博士。201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现任教于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系副主任;主讲《视听语言》、《电影语言与结构》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电影理论与历史、视听技术与文化、数字媒体艺术、媒介发展与城市空间等,在《电影艺术》《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从事编剧、导演、剪辑、制片等工作,参与多部电影与电视剧的编剧创作及制作和多项影展的策划与组织。近年来,获得多种奖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CSSCI论文20篇。
杨尚鸿:教授,重庆大学工学学士,南京大学社会学硕士,西南大学美学博士。现任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教授,副院长,戏剧与影视学、传播学等专业硕士生导师。国际美学学会会员,中国传播学会(CAC)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动漫游戏产业协会副秘书长,重庆市美学研究会理事,重庆市科学传播学会副会长,重庆电视台节目评议专家。主讲的本科生课程主要有《电影与社会》、《电视编导学原理》、《电影美学》、《影视鉴赏》、《艺术研究:方法与范畴》等课程。曾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2篇,出版著作3部。此外,指导影视艺术专业学生作品曾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界、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大学生影视作品竞赛、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评选、中国首届大学生电视节大学生短片作品评选中获奖。
孙良斌:重庆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负责广播电视研究与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工作;主讲《电视节目制作》《电视编导学》等课程; 2010年3月-10月担任重庆电视台生活频道栏目编导。主持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3项;获得省部级奖2项;参研重庆市重点教改项目1项,重庆大学教改项目1项;发表论文10篇,主编《媒介素养实验教程》(九州出版社)1部,参编教材《编与导:电视编导学原理》(第一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部。
金蒲适:重庆电视台天天630节目记者,擅长电视深度报道。重庆电视台纪录片导演,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获奖情况:纪录片《坦丘村的李老师》获十七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纪录片《张家父女》、《舒石匠的承诺》、《寻找双枪老太婆》分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二、三等奖,纪录片《远去的故园》获2010年度青海国际纪录片节人文类纪录片提名奖。
3. 参考书目
(十二)物理的思维与文化(16学时/1学分)
教师:韩忠教授、刘雳宇教授
1.课程简介
物理学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自然学科,是探讨物质结构和物质基本运动规律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美学、科学道德等人文思想与人文文化。物理学在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是为了物理学而研究物理学,而是为了有助于人类、社会以及个体人的发展而研究物理学,所有这些都涉及到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关系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思维和文化。《物理的思维与文化》以古今中外物理学发展简史为线索,将物理学研究中采用的逻辑思维、类比思维和设计思维等等思维方式,以及其包含的哲学思想与美学文化等贯穿其中进行讲解和介绍。另外,还安排4学时现场参观物理探索科技馆,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科技的现实应用和无限魅力。
2.教师简介
韩忠:教授,物理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高校实验物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委员,重庆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实验物理专委会主任),重庆大学物理实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重庆大学大学物理及实验教学团队首席教授,优质系列课程负责人。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奖3项。荣获重庆大学十佳“教学工作优秀教师”,重庆大学首届“唐立新奖教金优秀教学教师奖”,重庆大学“教学评价前50名教师”,“重庆市教学管理优秀个人”等荣誉。主持重庆市重大教改项目两项,主持主研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获权发明专利两项,主编教材两部,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0余篇。
刘雳宇:教授,博导,物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青年“千人”电子信息组组长,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美癌症物理研究联盟(US-China Physical Oncology Alliance)(筹)执行主任。曾获中国科学院“卢嘉锡”人才奖,东京工业大学青年科学家奖。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癌症生物物理、微流体研究心血管疾病及手术优化方式、生物3-D精准打印技术和智能学习型机器人的装备探索等领域。在研科研项目包括:科技部“97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1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以及横向科研项目等多项。近年来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20余篇。
3.主要参考书目
《人文物理》——推动人类文明的物理学,潘传芳 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
(十三)孙子兵法与商战谋略(16学时/1学分)
教师:龙勇教授
1.课程简介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有重大影响的谋略经典,并已成为国际商业竞争的重要思想源泉。本课程在有限的学时中,选择“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先胜而后求战”等孙子经典为思考基础,将古代著名战例、典故和当代国内外商战实例融会贯通,来构建应对国际化、互联网时代竞争环境剧烈变化下的现代商战独特思维模式,在获取竞争优势、树立正确的胜利观,和建立生存发展战略、竞争运营策略等方面形成较为系统的企业竞争战略战术思想体系;这些思想也可作为学生人生与事业发展的参考。
2.教师简介
龙勇:管理学博士,重庆大学二级教授、博导、经管学院副院长,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负责人和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重庆大学和重庆市教学名师,重庆大学工商管理教学团队首席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国际ASCOM学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战略管理、运营管理和能源技术经济,尤其对企业合作战略、孙子兵法有独到研究;先后在国际国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国际经管类顶级期刊等SSCI、SCI收录和国内一流期刊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面上)项目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重庆市发展研究奖等各项科技奖励5项。先后完成30余项企业咨询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课题,担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地方政府顾问,曾出任多家大型企业战略顾问、独立董事,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咨询经验。教学效果好,多次在学生网上评教中名列全校教师前茅;并多次应邀到教育部相关培训项目、地方政府、大型企业讲座,有很好的社会影响;所主讲的《企业合作的奥秘》入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被授予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重庆大学学生科技园丁称号等。
3.主要参考书目
孙武(著),郭化若(译)、孙子今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6月;龙勇、杨秀苔,不平等战略联盟,重庆出版社,2001年4月。
(十四)犯罪与刑罚(16学时/1学分)
教师:牛建平副教授
1.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以现行刑法为依据的刑法理论基础课程,其内容由刑法概述、犯罪论、刑罚论三部分构成。犯罪论主要涉及罪与非罪、犯罪形态、定罪问题,主要内容有犯罪概念、犯罪构成、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以及犯罪形态等问题;刑罚论主要涉及刑罚制度和量刑制度的问题,包括刑罚权、主刑和附加刑、量刑和量刑制度、行刑、刑罚消灭等问题。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训练、提高学生运用刑法基本原理分析实际法律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刑法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比较扎实地掌握刑法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进一步研究深造打下基础。
2.教师简介
牛建平:重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公法系主任,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学。中国法学会会员,重庆市法学会会员。主编《刑法分论》(第一版),参编《刑法总论》(第一版)、《刑事诉讼法学》(第一版),于2005年6月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刑法总论》(第二版),于2008年6月获重庆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发表法学学术论文及相关教改论文近30篇,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及重庆大学课题多项。多次被评为重庆大学本科教学网上评教全校前50名教师;2009年9月荣获“重庆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教师”奖;2014年1月获评“重庆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奖;多次荣获重庆大学法学院年度“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指导法学院学生多人、次参与“重庆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及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研究。
3.主要参考书目
牛建平、周国文主编,《刑法总论》(第三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十五)中国经济专题(32学时/2学分)
教师:姚树洁教授、汪锋副教授
1.课程简介
自1949年建国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基本建成一个富强的工业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结中国经济发展过去取得的经验教训,分析中国经济未来的改革热点和难点,激发学生从事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兴趣是本课程的主要目的。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与挑战;中国的国企和国有银行改革;民营经济发展与挑战;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基础设施建设与地区差异;中国股市泡沫的经济心理学;对外投资、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一带一路与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与农民工问题等。
2.教师简介
姚树洁:重庆大学经济学教授,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应用经济学),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经济学)。1989年获得英国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英国University of Oxford, University of Portsmouth, University of Middlesex,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并担任英国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当代中国学院创建院长,全英中国专业团体联合会副主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经济顾问,到过20个亚非欧国家工作。在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The World Economy, China Economic Review, Applied Economics,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及《经济研究》、《中国经济学(季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管理科学》等数十种国内外SSCI和CSSCI杂志上发表了一百多篇学术论文。担任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Food Policy,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经济研究》、《当代经济科学》、《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等多本学术期刊主编或编委,在世界著名的学术出版社出版了6本专著和7本编著。其著作和论文,在Google Scholar显示引用4,547次。其中,75篇英文论文和著作,进入高引用目录(i10-Index)。
汪锋:博士,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及管理,发展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学。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MBA、本科生等讲授《计量经济学》、《现代经济学前沿》、《能源经济学》、《中国经济专题》、《电力市场》、《能源概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课程。科研成果发表在《经济研究》、《管理科学学报》、《世界经济》、《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China Economic Journal》、《电力系统自动化》、《统计研究》、《中国软科学》、《管理工程学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学术期刊上。曾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应用经济与管理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开展合作研究。
3.主要参考书目
林毅夫,蔡昉,李周.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姚树洁,王攀. 中国经济增长和对外直接投资战略.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汪锋. 中国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不平衡:.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0。
(十六)银行与金融系统风险管理(32学时/2学分)
授课教师:姜春霞高级讲师
1.课程简介
银行业日常经营面临各种风险,例如信贷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 如果这些风险没有得到恰当的管理和控制,后果往往非常严重, 正如我们刚刚经历过的,对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照成重创的2007-09 全球金融危机。日趋频繁发生、后果日渐严重的经济危机彰显了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本课程从介绍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衍生产品(包括期货、期权、掉期交易、信贷衍生产品及证券化)等基本风险管理元素开始,聚焦银行业主要风险的确认、度量、控制、监督以及报告, 涵盖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信贷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本课程还详细讨论银行业的监管(巴塞尔资本协定 I,II,III)和检验银行业系统稳定性的压力测试方法及实践。
2.教师简介
姜春霞:留英经济学博士,现任英国米德塞克斯大学(Middlesex University)经济学高级讲师,博士导师。主讲银行学理论与实践、银行业的金融风险管理等多门课程。从2003年开始从事银行效率、竞争、金融稳定性、经济增长及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近年在《经济研究》、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International of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ina Economic Review (SSCI)、Applied Economics (SSCI)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经常参加国际论文讨论会,并参与国际学术杂志的评审工作。熟悉前沿计量经济学技术,熟练使用Stata14等先进的计量分析软件,有8年中国银行业从业经历,并担任管理职务。2010年获得英国特许会计师ACCA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 和英国高等教育资格证书PGCert HE (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in Higher Education)。
3.主要参考书目
Bessis, J. (2010). Risk Management in Banking. (3rd edition). Wiley.
Resti A. and Sironi A. (2007). Risk management and shareholders’ value in banking. Wiley.
Hull, J.C. (2008). Options,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 (7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Gup, B.E., and Kolari, J.W. (2005). Commercial Banking: The Management of Risk. (3rd edition). Wiley.
Saunders, A. and Cornett, M.M. (2008). Financial Institutions Management – a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 (6th edition). McGraw-Hill.
Apostolic. R., Donohue. C. and Went, P. (2009). Foundations of Banking Risk: an overview of banking, banking risks and risk- d banking regulation. Wiley.
Rose, P.S. (2009). Ban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Services. (8th edition). McGraw-Hill.
Heffernan, S. (2005). Modern Banking. Wiley.
Akhtar Siddique and Iftekhar Hasan (2013), Stress Testing - approache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Risk Books
(十七)计量经济学基础及其应用(32学时/2学分)
授课教师:安永红副教授
1.课程简介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运用统计方法对经济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本课程介绍最常用的计量经济学方法,例如一元及多元线性回归、假设检验、工具变量、二阶段最小二乘法回归等以及这些方法在经济学实证研究中的应用。课程的另一重点是讨论上述计量方法在劳动经济学以及产业组织中应用的经典文献。本课程还将介绍经济学中非常受欢迎的软件 STATA 并且详细讨论如何利用 STATA 进行实证研究。课程也会提供一些重要的 STATA 代码供学生学习。
2.教师简介
安永红:博士,男,于2011年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济系,现任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经济学副教授(终身教职)、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为计量经济学、实证产业组织及微观经济学。在国际经济学顶级期刊 Journal of Econometric,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以及其它国外著名期刊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曾担任世界银行短期顾问并应邀参加国际一流经济学杂志 (例如 Biometrics,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的评审工作。熟悉前沿计量经济学方法及其在劳动经济学、产业组织中的应用,曾在康涅狄格大学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以及德州农工大学 (Texas A&M University)开设十余次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具有丰富的本科、研究生教学经验。
3.主要参考书目:
Introductory Econometrics: A Modern Approach by Jeffrey M. Wooldridge, 5th edition. 应用STATA学习计量经济学原理,李·阿迪金斯,卡特·希尔著,曹书军 林健怡 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
(十八)区块链技术与互联网金融(16学时/1学分)
教师:曾建光教授
1.课程简介
解密区块链,用技术重构金融世界。课程从数字货币及智能合约技术层面,解读了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从基础技术层面解读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原理、实践场景及发展趋势。“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在技术层面解释比特币是如何运作的,并且你有一定计算机科学和编程的基本知识,这本书应该很适合你。”课程回答了一系列关于比特币如何运用区块链技术运作的问题,并且着重讲述了各种技术功能,以及未来会形成的网络。比特币是如何运作的?它因何而与众不同?你的比特币安全吗?比特币用户如何匿名?区块链如何帮助比特币实现没有身份的共识?我们可以在比特币这一平台上创建什么应用程序?加密数字货币可以被监管吗?创建一种新的数字货币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未来将会如何发展?上完这门课,你会了解到所有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货币相关的知识,对区块链技术具备基础性认识,能够区别那些完全虚构的故事。你将会对于需要什么样的安全软件,如何与比特币网络进行交互有了基础概念,也可以将区块链的概念整合应用于自己的项目中。
2.教师简介
曾建光: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201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学位(2013年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优秀毕业生);香港理工大学会计与金融学院博士后(2016年)。在读博士之前,在IT公司从事过近10年的数据库管理与开发、网络管理和移动通信软件开发,并且个人独立持有两款在全球发布的App软件著作权和版权。目前主要致力于交叉学科研究:认知神经科学与经济学(会计学)的交叉学科研究,计算机科学与经济学(会计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在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发表了近30篇学术论文,包括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SCI一区,IF=8.802)、 Scientific Reports (SCI二区,IF=5.228)、《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金融研究》、《会计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等,出版译著一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省部级项目两项目,校级重点项目一项。此外,兼任北京大学国际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研究员,从2010起,任《中国会计评论》编辑部IT事务助理。同时,也是《经济研究》、《世界经济》、《金融研究》、《会计研究》、《管理科学学报》、《中国工业经济》等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3.主要参考书目
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数字货币与智能合约技术 [Bitcoin and Cryptocurrency Technologies],阿尔文德·纳拉亚南(Arvind Narayanan),约什·贝努 等 著;林华,王勇,帅初 等 译,中信出版,2016.10。http://www.baidu.com, http://www.google.com 。
(十九)西方哲学史专题(32学时/2学分)
教师:张德昭教授
1.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包括古希腊罗马哲学、欧洲中世纪哲学、近代西方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迄止)。课程选择西方哲学史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进行专题教学,同时注重勾画西方哲学史的宏观线索。古希腊罗马哲学主要介绍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世纪哲学主要介绍唯名论和唯实论之间的争论;近代哲学重点介绍两大思想解放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两大流派即经验论和唯理论之间的争论。在德国古典哲学中,重点介绍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通过学习,让学生既能够对西方哲学史的主要哲学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又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脉络,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西方哲学史及其原著。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以专题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网上交流等;基本目的是普及西方哲学知识、开启哲学智慧、培养批判精神等。
2.教师简介
张德昭:哲学博士,现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委,教育部研究生教育与发展中心评审专家,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长期担任高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课、公共课教学,重庆大学研究生教学首届十佳优秀教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经济学的哲学基础研究”(09XZX004)等多项研究课题,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国内外著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获重庆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理论文章第1名、全军优秀成果奖、解放军总后勤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三等奖等。
3.主要参考书目
S.E.斯通普夫等:《西方哲学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商务印书馆。
(二十)世界舞台上的中华文明(32学时/2学分)
授课教师:叶泽川副教授
1.课程简介
课程梳理和对比人类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规律,探究中国本土社会文化的内在深层机理。课程包括儒家和谐篇、儒家抱团篇、道家变易篇和佛家修行篇四个部分。课程以对比分析基督文明、伊斯兰文明与中国本土文化在现实事件表现上的异同的方式展开。课程特色:1.拓展视野;2.观点独到;3.紧扣现实;4.时空盛宴。
2.教师简介
叶泽川:管理学博士,教育学硕士、理学学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证干部教育培训师,重庆市公务员优秀培训师,重庆大学MBA评教最佳教师,重庆市第1门面向全国高校开设慕课《图说人际关系心理》主讲人,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全英文教学认证教师,美国辛辛拉提大学商学院MBA客座教授。历任重庆移动培训中心经理,重庆大学经管学院培训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组建了重庆移动培训中心、内训师队伍和培训基地。为境内外各类企事业单位管理干部举行过近千场培训。
3.主要参考书目:无。
(二十一)商业模式创新(16学时/1学分)
教师:王勇教授
1.课程简介
介绍商业模式的定义与内涵、分类与参考模型;分别介绍管理模式、融资模式、经营模式、盈利模式、营销模式、扩张模式、供应链的模式和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介绍与分析微软、星巴克、沃尔玛、戴尔、丰田、太平洋公司、蒙牛等五十余个商业模式的案例,并重点分析网络分销制、云组织与供应链等新经济时代出现的商业模式。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竞争的模式与手段,培养经营企业的创新意识。
2.教师简介
王勇:博士,博士后,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重庆市学科带头人,重庆市运筹学会理事。1999年在重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获博士学位,2000年在重庆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做博士后工作,2003年出站。2001年至2002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决策科学与企业经济系做RA。2004年和2011年在香港城市大学做Senior Research Associate和Research Follow。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项、国家软科学基金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二项,其他课题二十余项。以第一获奖人获省部级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在Operations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Operations Research等杂志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6篇,SSCI论文7篇,在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管理工程学报、等中国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委。
3.主要参考书目
商业模式新生代,亚历山大o奥斯特瓦德 (Alexander Osterwalder)著,王帅译,机械工业出版社;新商业模式赢天下,郑翔洲著,北京东方影音公司。
(二十二)客户关系管理(16学时/1学分)
教师:钱丽萍教授、花拥军副教授
1.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客户关系管理概论、客户关系管理相关理论、客户关系管理战略与策略、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系统及数据分析、客户关系管理典型案例分析。本课程特别强调了通过生动的案例掌握客户关系管理战略实施及项目管理方法,提高学生对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的认识水平,并增强其应用理论解决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从理论、实践和操作三个层面深入理解客户关系管理,掌握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理论,理论结合实际,能够利用相关理论解决现实中的客户关系管理问题,为今后解决实际客户关系管理问题打下基础。
2.教师简介
钱丽萍: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现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自2007年加入重庆大学以来,先后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省部级重点项目、三项省部级项目;在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SSCI)、Journal of Business & Industrial Marketing(SSCI)、《管理世界》、《管理评论》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目前担任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营销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同时也是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会员。被《管理世界》、《营销科学学报》、《南开管理评论》等多家期刊聘为外审专家,荣获2015年度《营销科学学报》优秀评审专家称号。
花拥军:博士,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金融学、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金融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以及产业结构、发展与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管理工程学报》、《经济学动态》、《经济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一部,在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一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市场调查》主讲成员,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财政部项目、重庆市“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重庆大学自主科研重点项目以及企业横向委托项目多项。作为主研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国家咨询项目、重庆科委与发改委等项目以及企业横向委托项目多项。
3.主要参考书目
《客户管理管理理论与实务》(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杨路明 等编著,2009;《积极的客户关系管理》,(芬兰)列提宁著,郑淑云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客户关系管理:营销战略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美)齐克蒙德等著,胡左浩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客户服务管理体系设计全案》,洪冬星 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客户关系管理流程设计与工作标准》(第2版),徐建 编著,人民邮电出版 社,2012年;《客户关系管理》,(美)邓·皮伯斯,(美)马沙·容格斯著,郑先炳,邓运盛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二十三)艺术的源起与价值(16学时/1学分)
教师:吴文厦副教授、陈方方副教授
1.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艺术史研究的专业课程。通过系统学习,以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为时间线索,通过对中、外美术作品整合与统一介绍和鉴赏,以呈现艺术的起源和艺术发展的价值。并从对艺术品的单纯审美转向为对艺术价值的肯定,体现出对艺术品的界定或认定从客观条件向人的主体的主观条件的转向,这既涉及作品的审美所产生的美学价值,也涉及通过审美而达成的人的自我实现的社会价值。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中外各自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艺术家及典型艺术作品有所了解,能将其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历史地把握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及趋向,通过对艺术史的梳理与学习,建立艺术价值体系之上的艺术鉴赏与美学判断能力。艺术史观的建立,立足于艺术对象而又必须超越对象的物理边界,以更加宏观超拔的时空视界与深沉哲思来提炼出对于艺术作品与文化事件的认识论方法。当代的艺术史教育是艺术对象形式、历史演进的再现、表述,更是艺术价值的理解、判断与再定义。学生应当通过课程的学习,不断深化“史”与“观”、“事实”与“价值”这两个维度的理解与领悟,真正践行重庆大学的交叉学科培养与通识教育的价值理念。
2.教师简介
吴文厦:副研究馆员,现任重庆大学博物馆馆长,文博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文物与艺术史,博物馆学。出版著作:《塔岛野魂一高更传》四川文艺出版社《龟兹壁画一中国美术精华教学丛稿》山西人民出版社《吴文厦作品集》四川美术出版社等。作品参加文化部主办《中国大事记一美术作品展》(北京,中国美术馆)。中宣部中国党史研究所主办《走向新世纪一伟人的足迹》美术展览(北京,中国美术馆)。中国美协主办《美丽南方-中国美术作品展》(北京,中国美术馆)等。作品参拍北京保利,北京华辰,北京朵云轩,北京传是等,主持策划《重庆文脉的疏理与发现》,《重庆文博研究》,《博物馆与大学教育》等专题研讨会与论坛。
陈方方:副研究馆员,现任重庆大学博物馆综合部主任,负责展览策划,主要研究方向:文物与艺术史,展陈设计。曾荣获2013年度重庆杰出财智女性奖,2006年重庆电视台系列专题记录片《约会女人一-陈方方》2006年发起创办重庆市政府第一批文化创意基地:501艺术基地。2008年拍摄系列艺术家记录片《大眼睛一-忻海洲》《色变-王承云》(重庆台播出)。出版著作:《龟兹壁画一中国美术精华教学丛稿》 山西人民出版社。策划展览:《杭州艺术博览会主题展一差异时代》(杭州国际会展中心)。《混合体一当代艺术展》(亿元空间),《 501国际艺术展》(501美术馆)等。策划活动:《大爱无疆一-512汶川地震书画慈善义卖》活动(香港大公报),《 城市联想一艺术与设计论坛 》(新空间艺术中心)。
3.主要参考书目
《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0年;《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艺术的故事》 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三联书店1999年;《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贡布里希著,林夕、李本正、范景中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艺术与视知觉》阿恩海姆著,腾守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艺术史的视野:图像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意义》曹意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年;《视觉与绘画》诺曼·布列逊著,郭杨等译,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年;《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高居翰著,李佩桦、傅立萃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艺术与文化》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著,沈语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娱乐至死》尼尔 · 波兹曼著,广西文学出版社,2004年5月。
八、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暑期班”工作组
组 长:孟卫东(重庆大学副校长、社会科学学部主任)
副组长:姚树洁(长江学者特评教授、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
成 员:韦春霞(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办公室主任)
李 楠(重庆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张小洪(重庆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刘京诚(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九、课程支持单位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重庆大学法学院、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大学数统学院、重庆大学物理学院、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大学弘深学院、重庆大学国际学院、重庆大学博物馆。
十、联系方式
社科学部联系人:胡老师 联系电话:
教务处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
研究生院联系人:居老师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skxb@cqu.edu.cn
社会科学学部 教务处 研究生院
重庆大学UMD网络文化工作室
编辑 | 肖 倩
审核 | 肖 倩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啤酒节2018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