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12500x15000米8图福建路南财校内一楼带院子整租院子房屋建设该如何设计规划

与《》相关:
- Copyright & 2017 www.xue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网易甘肃省手机网友]
您感兴趣的楼盘
有道云笔记
手机网易网: 163.com攸县县级水利规划报告
您当前的位置:
攸县县级水利规划报告
国设证甲字第A4
国综勘甲字第180105-kj
国水保甲字第027号 & & & & & & & & & & & & & & & & & & & &
国环评乙字第2713号 & & & & & & & & & & & & & & & & & & & &HHPDI
国工咨甲字第4
湖南省 & &株洲市
攸县县级水利规划报告
HND/A-1-01
该成果仅限于本项目使用。未经知识产权拥有者书面授权,不得翻印(录)、传播或他用。对于侵权行为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力。
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
二○一五年六月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县级水利规划报告
院 & & &长:
主管副院长:
总 工 程 师:
副总工程师:
设 & & &总:
主任工程师:
校 & & &核:
主要参与人员:
附件:湖南省攸县水利规划重点项目简介
1、湖南省攸县攸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2、湖南省攸县水系图
3、湖南省攸县水利工程分布图
4、湘涟涝区涝片分布图
5、湘东涝(Ⅳ)涝片分布图
6、湖南省攸县资源分区示意图
7、洣水攸县开发利用区功能区划分布图
8、株洲市水功能一级区划分布图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按照"四化两型"、"三量齐升"、"两个加快"、"两个率先"的总体要求,作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动员。这些重大战略部署对水利发展与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一号文件,省委、省政府和省水利厅也出台一系列的落实配套措施,并多次明确要求水利建设一定要坚持规划先行,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作好顶层设计,用科学的规划引领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改革发展。
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影响,攸县洪涝灾害易发、水资源严重短缺及水环境质量恶化,已成为攸县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攸县努力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如何统筹解决各种水问题,增强水利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和保障水平,协调好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特别是加快水利建设步伐,适当超前发展,以水利现代化保障经济社会现代化,是攸县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重大课题。2014年9月,为落实省市二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攸县人民政府委托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编制《湖南省株洲市攸县水利规划报告》。
考虑到攸县经济发展已从温饱社会转入到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全县各项事业进入加速发展期,为改变攸县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利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不强以及水利体制机制不顺等现状,破解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规划力争体现四方面的重点。其一:强化空间管制,强调保护为先。攸县在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属于重点开发区域,规划在未来的水利建设的空间拓展方面,应首先建立与经济社会查协调、互动的关系和机制。其二,强化重点支撑,突出解决水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扶贫,确保对城镇防洪供水安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与粮食主产区的灌溉用水安全。其三,强化红线管理,倒逼产业调整。严格限制落后产业落户城区。其四,强化职能整合,推进涉水资金、建设、管理一体化。
在规划报告的编制过程中,攸县委、县政府以及攸县水利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县、局领导和有关专家多次听取进展汇报,给予及时指导,帮助解决困难。《攸县水利规划报告》是双方合作的产物,凝结了双方共同的心血。株洲市水利局十分关心规划工作,攸县发展计划局、攸县国土资源局、攸县建设规划局、攸县统计局、攸县农业局、攸县环保局、攸县科技局等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对上述部门、有关领导和专家,表示真挚的感谢。编制这样的规划,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作,为做到全面、准确、科学、合理,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倾注了参与编制工作人员大量的心血,尽了最大的努力。但限于水平和时间,报告中疏漏甚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不吝赐教。
1.综合说明
1.1 规划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由于特殊的水情,水利工作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和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历届省委、省政府带领三湘儿女坚持大干、治水兴湘,始终突出解决防洪保安问题、突出解决人饮困难问题、农田灌溉问题和水资源综合利用问题、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历经近60年水利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堤防、水库、灌区为基础,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现代水利体系,为战胜历次洪旱灾害发挥了关键性、基础性作用,为确保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用水条件。
在新时期、新常态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快加快现代水利建设,如何为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已经摆在全省人民的面前。在湖南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湖南水利,不难看出,水利建设和管理仍然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和深入发展,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我省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近几年的大旱和暴雨洪水频发再次警示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措施,深化水利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人水协调的现代水利体系。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基本治水思路,理解节水、治水、管水、兴水的新要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部署,针对当前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和水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县级水利规划编制工作,就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新时期、新常态的治水方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供求状况的变化,着力解决新时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和治理等重大问题,加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高水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有重点、分层次地制定事关国家可持续发展大局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2 规划的目的和必要性
规划的目的
随着攸县现代化进程快速推进,水利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日益突出。在攸县有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关水利专业规划已经编制完成的基础上, 进一步统筹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 协调各项水利规划内容与成果,构造水利发展保障体系,从而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是制定攸县水利规划的目的。
意义体现在:
一、协调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水利建设和管理要适应攸县现代化进程要求,为现代化提供支撑和保障,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也要与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适应。协调水利与资源、环境、人口、城镇化发展。
二、协调水利内部各项关系。如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环境治理保护关系,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关系,水利建设与管理关系,硬件与软件关系等。
三、协调水利发展与其保障体系关系。包括法规、政策、标准、管理体制、经济机制、人才队伍等。
规划的必要性
根据国家和地区对水利建设的要求,从攸县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条件及特点出发,通过科学规划进一步摸清家底,明确新时期水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进行合理的水资源配置和工程布局安排,提出一定时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旱灾害以及生态建设等水利发展的总体布局、主要措施、实施意见,作为指导攸县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计划安排以及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各项水事活动的基本依据。用规划引领水利发展,统筹水利建设、水利管理和水利改革,规范涉水事务,协调相关部门,整合涉水项目资金,形成合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科学指导今后一段时期攸县的水利工作,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完善省水利规划体系,为湖南省水利发展规划的编制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等对水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做好攸县水利规划编制是十分必要的。
1.3 规划的任务和目标
1、水资源开发利用
加快推进骨干水利工程和河湖连通工程建设,保障水流畅通,提高水资源保证程度。到2025年,基本建成配置合理、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加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并对水资源利用总量进行有效控制。城乡人均供水能力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建成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体系。
2、城乡供水
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根据统一安排,到2015年,全面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并巩固成效。在保障城镇供水的同时,建立县城第二水源或备用水源。大力创建节水型城市,把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作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措施。开发推广节水器具和节水生产技术,杜绝各种跑、冒、滴、漏和浪费。到规划水平年,统筹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需求,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开展居民供水设施提质改造,提高城乡供水保证率。通过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和抗旱应急预案制定,保障城乡居民大旱期间基本生活用水。
3、防洪治涝减灾
突出重点地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根据统一安排,到2015年全面完成病险水库和规划的大中小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任务。2025年完成有防洪治理任务的主要支流、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基本建立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完成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中居民集中、有城镇分布、危害大的山洪沟工程治理任务,进一步完善水文基础设施,加强防汛指挥系统、中小型水库防汛通讯预警系统建设,县城和重要乡镇达到国家防洪标准,建成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加强排涝设施建设,在完成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力度,完善排涝体系,提高排涝标准。
4、农田水利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结合全省新增粮食产能规划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分步完成2020年和2025年国家下达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到2025年,完成大型和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及中型泵站更新改造任务,田间灌排渠系基本配套。到2020年,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55,2025年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进一步提高。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高,现有大型灌区和重要中型灌区升级为现代灌区,新建一批中型灌区。
5、水土保持
加快水土流失和坡耕地综合治理步伐,到2025年,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遏制。
6、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建设
到2025年,实行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全面提高污染源治理,控制水质和排放标准,全面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用水保障程度,通过疏浚河道、河湖水系连通、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水利血防建设,使重点地区河湖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改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得到一定程度修复。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得到逐步加强。
7、农村水电
到2025年,农村水电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进一步提高,有条件的农村水电基本得到开发,着力提高农村水电管理水平、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有条件的地区实现调度自动化。
8、水利改革与管理
着力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到2025年,在水资源管理体制、农村水利改革、水价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建立完善基层水利管理与服务体系,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9、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到2025年,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水资源监控体系和水土保持等监测体系,水利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水利基础工作全面加强,水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提出水利人才培养指标和目标。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科学确定水利改革发展目标。通过完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建立较为可靠的防洪保安体系,提高县域防洪减灾能力;基本建成配置合理、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水功能区主要控制指标基本达标,河流水质明显改善,水功能区污染物入河量基本控制在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范围内,水环境状态持续好转,解决城镇集中供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问题。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基本实现县域水利管理现代化。
1.4 规划内容及技术路线
规划的重点是提出水利总体发展目标、任务和指标,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出水利发展的保障体系和重点工程、实施步骤。 内容包括:
1)规划背景:包括攸县自然、社会、经济等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攸县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等;
2)总体规划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
3)三大保障体系及水利现代化规划:包括防灾减灾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及水环境保障体系规划;
4)水利发展保障体系:包括水政策法规体系、水管理体系、人才队伍建设、投资机制、水安全预警和防范机制等;
5)重点工程和实施步骤。
规划编制应根据总体目标进程要求,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确定水利发展总体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提出水安全保障体系及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提出水利发展保障措施,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技术路线见图1-1。
图1-1 &攸县水利规划技术路线图
1.5 规划总体布局
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总体布局
贯彻"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针,按照"总量控制",在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水资源,新建水源工程,对大、中、小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推广节水技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解决境内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蓄水工程调节能力不强、部分乡镇缺水、河流水质差等主要问题。①新建中、小型蓄、引、提水源工程,充分发挥已建工程的作用,建设城区及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实施区域内城乡集中供水,解决城乡集镇生活用水。建设其他分散供水工程,保障人畜饮水安全,分批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加快县城备用水源建设,确保供水安全。②加快现有大中小型灌溉工程的续建配套、挖潜和节水改造,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对骨干山塘、河坝清淤整治与扩容,结合农业产业布局,推广管、喷、嘀、微灌等节水灌溉新技术,提高有效灌溉面积和灌溉用水效率。③以乡镇为单元,制定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保障区域内生活、生产用水和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
防洪减灾体系总体布局
防洪减灾体系总体布局应加强堤防、河道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以及治涝工程建设,落实山洪灾害防治措施,主动避让洪水,给洪水以出路,提高城乡防洪标准,确保城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①对攸县城区和沿洣水、攸水、沙河新建堤防;加强城区和农村治涝工程建设,更新改造泵站,加固和疏浚现有撇洪渠,提高防洪和治涝标准。②对攸水、浊江,永乐江,清江,沙河,珠丽江等中小河流及良江桥河、盘陂江、银坑河、凉江、旺田河、渌田河、泽江、市上坪河、南田垅等农村河道进行治理,结合堤防加高加固、河道疏浚、护岸等工程措施,进行河道生态修复与治理。③对现有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进行除险加固。④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掌握防洪主动权。
水生态与环境保护体系总体布局
水生态与环境保护体系包括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贯彻"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以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合理控制开发利用红线和水功能区纳污红线,加强水资源保护,继续搞好水土保持,维护区域内水生态环境,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家园。①加强水资源保护。以水功能区划为基础,以入河排污控制量为控制目标,建设城乡污水处理厂,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畜禽养殖管理,加强点源与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水库、河坝、山塘污染及富营养化治理,逐步使水功能区入河污染物控制在纳污能力范围内;以河道生态需水为控制目标,合理用水,使洣水、攸水、沙河干流控制断面流量满足生态环境需水要求;实施饮用水源地等水资源保护工程,使饮用水源地和各水功能区水质达到有关标准。②加强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强化生态环境、湿地保护与修复,提出包括河流保洁在内的河道水生态环境整治规划方案及措施,建设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实现水生态系统功能正常。③加强水土保持。以水土保持功能分区为基础,继续完成重点治理区的治理,加强预防区的管理,加快生态建设步伐。
水景观体系总体布局
一是加强水生态环境景观建设。在堤防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建设同时,结合城乡环境治理、生态旅游和农业产业化要求,进行河流生态修复,进行洣水、攸水、沙河干流沿河城市景观风光带、集镇生态风光带和农村自然风光带建设,改善河流水质和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家园。二是加强对哑河、山塘、水库变动回水区、河滩地等湿地保护、修复和水景观建设,因地制宜建设酒埠江水库旅游发展示范区。
水务管理体系总体布局
从维护河流健康、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挥政府对涉水涉河事务管理的职能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统一、有序、高效管理的目标。①严格执行《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攸县有关规范性文件。②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建立稳定的投融资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③加强执法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能力和执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执法效率。④完善规划管理、防洪抗旱减灾管理、水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水生态与环境保护管理、河道管理、水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效实施规划同意书、水资源论证、防洪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河道内建设项目方案审批及采砂许可、取水许可等水行政许可和审批。⑤加强河湖管理体系建设。⑥完善防洪与山洪灾防治系统,加强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信息采集、传输、存储、数据中心及应用系统等基础建设和实时监测。
1.6 主要工程项目及投资
攸县水利规划主要工程项目共有七大部分(水资源利用及城乡水源工程估算工程投资10.45亿元、防洪治涝工程估算工程投资34.42亿元、农田水利工程估算工程投资16.45亿元、水土保持工程估算工程投资3.52亿元、水资源保护工程估算工程投资4.29亿元、农村水电工程估算工程投资1.18亿元、水利管理与改革投资0.49亿元),估算工程总投资70.8亿元。
攸县主要工程项目及投资具体见表1.5-1。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水利规划项目汇总表
其中2020年
投资(万元)
投资(万元)
水资源利用及城乡水源工程
重点水源工程
 新建攸县阳升观水库工程:新建水库大坝,输水建筑物,溢洪道及附属建筑物,总库容1330万立方米;新建小型水库151座:新建水库大坝,输水建筑物,溢洪道及附属建筑物 
新建攸县阳升观水库工程:新建水库大坝,输水建筑物,溢洪道及附属建筑物,总库容1330万立方米;新建小型水库40座:新建水库大坝,输水建筑物,溢洪道及附属建筑物  
城市供水工程
攸县阳升观水库供水工程:新建输水管道18千米,新建输水隧洞4千米
 攸县阳升观水库供水工程:新建输水管道18千米,新建输水隧洞4千米
抗旱应急水源工程
桃水、石羊塘灌区联通工程等6处。 
 桃水、石羊塘灌区联通工程等6处。
农村人饮安全工程
 新建取水、净水、调节构筑物,水厂工程和输配水工程
 新建取水、净水、调节构筑物,水厂工程和输配水工程
防洪治涝规划
城镇防洪工程
 攸县城区防洪工程:城南防洪保护圈,设计治理堤防长度4.816㎞。
 攸县城区防洪工程:城南防洪保护圈,设计治理堤防长度4.816㎞。
河流治理工程
 湖南省主要支流治理工程:新建春塘、高和防洪保护圈等;攸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项目;攸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等。
 湖南省主要支流治理工程:新建春塘防洪保护圈;攸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项目;攸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等。
山洪灾害防治工程
 湖南省县级山洪灾害防御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工程;攸县山洪沟治理工程(8条)。
湖南省县级山洪灾害防御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工程;攸县山洪沟治理工程(8条)。 
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攸县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60座),对挡水设施,放水涵和泄洪道除险加固。
攸县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60座),对挡水设施,放水涵和泄洪道除险加固。
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
 大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3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36座);其他水闸除险加固工程(135座小型水闸)。内容: 整修上下游连接段,重建闸室,更新闸门及启闭设施,附属建筑物改造。
大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3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36座);内容: 整修上下游连接段,重建闸室,更新闸门及启闭设施,附属建筑物改造。 
 攸县36片涝区;白茅洲、谭洲涝片等排涝工程,对涝区的撇洪渠、排水机埠、排水闸及排水渠道的加固改造和新建。
 对白茅洲、谭洲涝片等部分涝区的撇洪渠、排水机埠、排水闸及排水渠道的加固改造和新建。
农田水利规划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酒埠江灌区:干渠更新改造、渠系建筑物改造等
 酒埠江灌区:干渠更新改造、渠系建筑物改造等
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苏州坝灌区等7处中型灌区干、支渠防渗衬砌,干渠主要建筑物加固改造,信息中心等工程建设。
 苏州坝灌区等7处中型灌区干、支渠防渗衬砌,干渠主要建筑物加固改造,信息中心等工程建设。
中小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
 大兴塘、高公陂等800座泵站改造泵站金结及机电设备更新置换、新建泵站下游消力池及护坦、对泵站上下游两岸堤防进行加固处理、引水干渠维护及下游河床疏竣等。
 大兴塘、高公陂等800座泵站改造泵站金结及机电设备更新置换、新建泵站下游消力池及护坦、对泵站上下游两岸堤防进行加固处理、引水干渠维护及下游河床疏竣等。
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草田、吉林等304座灌区的渠道防渗衬砌及险工险段除险加固,渠系主要建筑物加固改造和附属建筑物的新建和加固改造等。
 草田、吉林等200座灌区的渠道防渗衬砌及险工险段除险加固,渠系主要建筑物加固改造和附属建筑物的新建和加固改造等。
农田水利工程
 攸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的新建改造灌排渠道,渠系建筑物,电灌站,山塘,河坝等小型水利工程;攸县五小水利工程等
 攸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的新建改造灌排渠道,渠系建筑物,电灌站,山塘,河坝等小型水利工程;攸县五小水利工程等
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综合整治农村河道10条,160㎞。
 综合整治农村河道10条,100㎞。
水土保持及水生态治理工程
 新建截排水沟50km,新建浆砌土、石谷坊90座,新建挡土墙230处,新建跌水290处,栽植水保林30万株,设立封禁标牌200块,项目区标志牌6处。
 新建截排水沟50km,新建浆砌土、石谷坊90座,新建挡土墙230处,新建跌水290处,栽植水保林30万株,设立封禁标牌200块,项目区标志牌6处。
清洁型小流域
双江清洁型小流域等5条河流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7km2,水土流失治理、河道综合综治、面染污染控制、人居环境整治。
 罗宾坪清洁型小流域等3条河流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1km2,水土流失治理、河道综合综治、面染污染控制、人居环境整治。
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
沙河、攸河等2个项目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22km2
 攸河项目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96km2
小流域治理
者江、存江等6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94km2
浊江、清江等2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54km2
科技园建设
 卡口站建设、科普展示厅建设、人工模拟降雨小区、园区基础设施建。
 卡口站建设、科普展示厅建设、人工模拟降雨小区、园区基础设施建。
矿区综合治理
 护岸工程41处、渠道防渗10处、复垦、植被28处、山塘整修15处、拦河坝2处。
护岸工程21处、渠道防渗6处、复垦、植被15处、山塘整修8处、拦河坝1处。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水环境建设规划
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攸县阳升观水库水源保护工程、洣水攸县水源保护工程、酒埠江水库水源保护工程。内容:生态修复、水源调蓄;水源调蓄、水厂建设。隔离防护与宣传警示工程、面源污染控制、內源污染治理、河湖滨带生态修复、水源调蓄。
 攸县阳升观水库水源保护工程、洣水攸县水源保护工程;内容:生态修复、水源调蓄;水源调蓄、水厂建设。
水资源保护
攸县入河排污口整治;攸县黄兰矿区地下水保护工程;酒埠江水库水源保护工程。内容:排污口改造建设,深度处理等措施,生态修复、水源保护设施。
 攸县入河排污口整治;攸县黄兰矿区地下水保护工程;酒埠江水库水源保护工程。内容:排污口改造建设,深度处理等措施,生态修复、水源保护设施。
河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洣水、攸水等4条沿河湿地。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湿地恢复治理、沿线湿地景观建设,配套闸、涵等配套工程建设。
 洣水、攸水等2条沿河湿地。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湿地恢复治理、沿线湿地景观建设,配套闸、涵等配套工程建设。
农村水电规划
电站改扩建
改扩建苏洲坝电站、黄沙桥电站、老虎岩电站等3座电站
改扩建苏洲坝电站、黄沙桥电站、老虎岩电站等3座电站
攸县小水电增效扩容
增效扩容南溟桥电站、江南田等32座电站
增效扩容南溟桥电站、江南田等32座电站
水利管理与改革
完善乡镇水管站21个,县级防洪抗旱服务队1个,水利管理人员培训人数1020人次。
完善乡镇水管站10个基础设施,县级防洪抗旱服务队1个,水利管理人员培训人数500人次。
行业能力建设
建设水利管理系统、采砂管理系统。
1.7 实施效果评价
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近期优先实施安排能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务与水安全项目,做好中远期规划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把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作为2025年以前水利建设重点,一是把洣水干流沿岸30km重点堤防、部分病险水库等除险加固工程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开展乡镇防洪工程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新建小型水库、农村饮水、灌区改造、机电排灌工程等;四是加强水务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防汛抗旱能力;五是继续抓好小水电工程建设。
1)区域农业抗旱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攸县现有耕地面积85.82万亩,其中水田68.44万亩,旱土10.89万亩,规划水平年耕地面积82.29万亩。现状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72.37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84.33%。通过新建水源工程配合现有的水利工程改扩建,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7.44万亩,耕地灌溉率达到90.0%。
可以基本解决区域内的农业灌溉问题,极大地提高抗御干旱的能力,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基本保障区域饮用水安全
通过水资源配置和节水工程的实施,满足了处于加速发展时期的攸县各个领域对水的需求,全县的供水得到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使29.7万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得到了提质和改善。
3)防洪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防洪工程的实施,能较大的提高区域内城镇的防洪能力,攸县城区的抗洪能力可提高到20年一遇,其他沿河乡镇和其他相对集中居民区及农田的抗洪能力可提高到10年一遇标准,并对区域内交通设施的防洪具有重要作用,提升城镇品质,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环境。
4)发电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
工程的实施,将使攸县的发电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工程实施后,通过电站增效扩容,使发电效益得到较好的发挥。
5)生态效益明显
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3.40km2,生态恢复面积45km2,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并可提高河道水体的质量。
河道生态工程实施,进行湿地保护、河道疏浚、植被恢复、退耕还河、拓宽河道等,保护和修复了区域水生态系统,逐步实施水功能和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建立和谐优美的水生态环境。
规划的各项工程实施,有利于拉动地方经济,提高人民生活,美化城镇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8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充分整合部门资源,加强行业和综合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统筹谋划和衔接好各部门、各行业的项目,按照全县"一盘棋"的要求,分"轻、重、缓、急"确定进入总体规划内的项目工程。
积极争取国家水利投资、发动群众筹资兴水利、引导社会捐资办水利、拍卖经营权办水利、招商引资干水利,同时,健全水利投融机制,完善补偿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水利建设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投入,鼓励有利于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
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对项目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充分论证;聘请省内外相关专家,为制定水利规划、重大技术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
加强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公众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健全参与机制,努力营造好全民动员大兴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建立公开透明、公众参与、公正廉洁的民主管理机制,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应继续推广和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广泛听取和充分反映公众意见,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和支持水利规划实施。培育和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等组织,鼓励他们参与用水权、水量分配、管理监督、水价等的制定和实施。
2.基本情况
2.1自然条件
区位与行政区划
攸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罗霄山脉中段武功山西南端,北与醴陵市接壤,西与株洲县、衡东县交界,南与安仁县、茶陵县毗连,东与江西莲花县、萍乡市为邻,地理坐标是东径113&09&09&P至113&51&30&P,北纬26&46&34&P至27&36&30&P。县境东西宽70.9km,南北长73.8km,北宽南窄,略呈三角形,全县总面积266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2%。
攸县地处湘东南部,罗霄山脉中麓,南通粤港澳,北临长株潭,西屏衡阳南岳,东与江西萍乡、莲花接壤,古有"衡之径庭、潭之门户"之称。全县辖20个乡镇,总面积2664km2。&
根据《攸县人口统计年报》,2013年末全县户籍人口为80.48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为69.38万人,外出务工人口规模高达10万人。攸县城镇化率为52.6%,略低于株洲市城镇化率57.5%。
攸县历史悠久,是传承文明的古邑。早在新石器时代初期,攸县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所开发,是中南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正式置县,因攸水流贯全境而得名。攸县属长沙国,攸县之名始见于史籍。东汉攸县、容陵均属荆州长沙郡;隋初,攸县并入湘潭县,属衡山郡;唐朝废湘潭县,置南云州,攸县属南云州;宋代,攸县属潭州长沙郡;元初,攸县以民至万户升为州,称攸州,属天临路;明朝,改攸州为攸县,属长沙府;清代,攸县属长沙府。民国3年(1914年),废府设道,攸县属湘江道。民国八年废道,县直接属省。民国27年,省、县之间设"行政督察区",攸县属湖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攸县属衡阳专区,1952年改属湘潭专区(专区后来改称地区)。1983年7月,实行市管县的新体制,攸县改属株洲市。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攸县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特色文化,播撒和传承了源远流长的地域文明。
.1 地形地貌
县域地貌类型多样,山地面积2,占县域总面积的32.32%;丘陵面积432km2,占16.29%;岗地面积831.2km2,占31.34%;平原面积2,占20.05%。
县区地貌的特点是:东、西两面群山环绕,丘陵相嵌;中部成岗地、平原。海拔最高1404.9m,最低69m。东部由太和仙、婆婆岩等中山构成丛迭山群,地势自东向西中山向低山、丘陵递降;西部,明月峰和严仙岭绵亘西陲,地势自西向东由低山向丘陵、岗地递降;中部,攸水、沙河向南、北分流,地势低平。东、西两面形成两个相向的倾斜面。县境内断层多,造成地表分割破碎。主要断层有酒埠江断层(萍乡&酒埠江)、洋滨断层(洋滨&凤塔)、黄丰桥断层(万新&昭村)、广黄断层(沙洲里&广黄)等,以酒埠江断层为最大,长达60km,断距数百米至千米。全县平均河网、冲沟切割密度为0.84km/km2,山丘地区达2~5km/km2。因此,除江河平原地区外,一般耕地比较分散。
.2 地质构造
攸县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种类繁多,各种岩石在复杂的自然因素影响下,风化形成的土壤类型也很多,其抗冲性能各有差异,易蚀的土壤及母岩面积较大,约占全县总面积的47.5%。
攸县母岩以红岩、花岗岩、紫色页岩最弱,易风化剥蚀,占全县总面积的37.4%;砂质页岩、变质岩次之,占全县总面积的26.37%;其次是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发育于丘岗地带的残积物和第四纪红土层。全县花岗岩面积219km2,主要分布于沙河流域的丫江桥、贾山、坪阳庙等地方的岗丘地带,其结构成分主要由石英云母、长石组成,为中、粗粒状,且多交错节理,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易于风化剥蚀,严重风化层厚达60m以上,几乎无新鲜基岩出露,风化体呈"豆腐碴"状,抗御雨水击溅力弱,水量渗漏量大而快,易于产生面蚀,当地面出现雨裂或浅沟,切沟深入到下部时,极易发展为冲刷沟和崩塌。由花岗岩风化而发育的土壤,以红壤为主,其抗冲能力最弱,为攸县强度水土流失区。
红岩类主要是白垩第三纪的紫色页岩,分布于皇图岭、高和一带,出露面积达544m2,占全县总面积的20.4%,主要为钙质、泥质胶结,呈紫红色,组织松散,其物理力学性能差,透水性能弱,淋溶作用强烈,地表径流大,易遭侵蚀和冲刷,物理风化强烈,群众称之为"见风石",土体固结性差,在植被破坏后,随着风化和冲刷的交替进行,多形成裸露的"光头山",植被难以恢复,流失以片蚀为主,是攸县中度水土流失区。
变质岩类是攸县出露最老的地层,出露面积43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6.28%,主要分布在东部中、低山区,板岩、变质砂岩为主。地层历经多次构造运动,遭受强烈挤压褶皱和断裂变形,因而岩石节理裂隙极为发育,有利于风化进行,加之地形陡峻,故在一定条件下多发育成较厚的风化壳。变质岩一般含泥质成份较高,长石类、粘土矿物较多,故岩性较坚硬,抗风化剥蚀能力强,风化形成的土壤水土流失较轻,为攸县轻度水土流失区。
境内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土壤肥沃,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带,年平均气温17.8℃,无霜期292天。攸县东南距海1300多公里,其气候受大陆的影响较海洋为大,气候年较差为24.3度,降水集中于4~6月,占全年降水量的45%。气候温和,热量充沛,降水丰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低温。年平均日照1612小时,年平均气温17.8℃,平均无霜期289天。由于山峦起伏,地貌多样,气候变化较大,高差悬殊,垂直变化明显,具有立体农业特色。
攸县的年平均降水量为1446.2mm,处于省内衡邵盆地少雨区和湘东南多雨区的过渡带。全县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中部岗地、平原平均降水量少于1400mm,由于地形对暖湿气流的抬升效应,随着地势的增高,由中部向东部、向西北、降水量显著增加,出现了柏市北部山区和峦山、漕泊、银坑以大和仙为中心两个年平均降水量在1700mm以上的多降水中心。
一年之中各季的降水量也不均,春季降水量最多,平均为582.2mm,占全年的40%;夏季次之,为455.8mm,占全年的31%;秋、冬季最少,分别为212.8mm、214mm;合计共占全年的29%。全年中,以6月为最多,平均为232.3mm;9月最少,平均为50.9mm。攸县城区多年平均降雨1441.4mm,历年最大降水量2016.3mm。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4.4m/s,历年最大风速21m/s。
.1 河流水系及水资源
攸县境内分洣水和渌水两大水系,统称湘江水系,共有大小河流102条,总长,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2.08亿m3。拥有大中小蓄水工程22381处,其中大II型水库1座(酒埠江水库),中型水库2座(皮佳如水库和黄沙桥水库),小I型水库23座,小II型水库279座,山平塘22662处,并已建成以酒埠江水库为龙头的东南西北中(干渠)渠系为网络的灌溉体系。全县水域面积共15031公顷,其中河流水面3077公顷,水库水面2540公顷,坑塘水面6132公顷,滩涂水面912公顷,沟渠水面2370公顷。
以上河流明录详见表1.1-1。
攸县境内河流水系情况表
河流名称(4)
河流代码(5)
河流级别(6)
流域面积(km2)(7)
流经县级行政区划(8)
上一级河流名称(9)
上一级河流代码(10)
长江流域(区域)
洞庭湖水系
FEDE0000000R
湖南炎陵县、茶陵县、攸县、衡东县、衡山县
长江流域(区域)
洞庭湖水系
FEDED000000R
江西莲花县,湖南攸县
FEDE0000000R
长江流域(区域)
洞庭湖水系
FEDED000000R
长江流域(区域)
洞庭湖水系
FEDED000000R
长江流域(区域)
洞庭湖水系
FEDEDBA0000R
长江流域(区域)
洞庭湖水系
FEDED000000R
长江流域(区域)
洞庭湖水系
FEDEDCA0000R
长江流域(区域)
洞庭湖水系
FEDEDCB0000R
长江流域(区域)
洞庭湖水系
FEDED000000R
长江流域(区域)
洞庭湖水系
FEDEE000000R
FEDE0000000R
长江流域(区域)
洞庭湖水系
FEDEEA00000R
湖南衡东县、攸县
FEDEE000000R
长江流域(区域)
洞庭湖水系
FEDEEB00000R
湖南衡东县、攸县
FEDEE000000R
长江流域(区域)
洞庭湖水系
湖南衡东县
FEDEEB00000R
长江流域(区域)
洞庭湖水系
湖南资兴市、永兴县、安仁县、衡东县、攸县
FEDE0000000R
长江流域(区域)
洞庭湖水系
FEDEFH00000R
湖南安仁县、攸县
长江流域(区域)
洞庭湖水系
FEDEF0000R
长江流域(区域)
洞庭湖水系
FED000000R
湖南攸县、株洲县
长江流域(区域)
洞庭湖水系
湖南攸县、攸县
FEDF0000000R
长江流域(区域)
洞庭湖水系
长江流域(区域)
洞庭湖水系
长江流域(区域)
洞庭湖水系
FEDFCC00000R
长江流域(区域)
洞庭湖水系
FEDFCD00000R
湖南攸县、攸县
长江流域(区域)
洞庭湖水系
湖南攸县,江西萍乡湘东区
FEDFCE00000R
攸县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县内各地相差悬殊。总体为,南部多、北部少;山地多,平丘少。根据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攸县当地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2.08亿m3,其中可重复计算地下水资源6.13亿m3。加上从洣水上游汇入的客水入境水资源总量为59.04亿m³,其中洣水入境水量为58.66亿m³,渌水入境水量为0.38亿m³;2013年出境水资源总量为84.07亿m³,其中洣水出境水资源量为77.88亿m³,渌水出境水资源量为6.19亿m³。
.2 风景旅游资源
攸县山川秀丽,是风景迷人的明珠。攸县山川秀丽,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有"鸾山配凤岭,金水绕银坑"的美誉。尤其是酒埠江风景区,集山湖、溶洞、地热资源于一体,已被认定为国家级地质公园,景观奇特多样,有酒仙湖、百丈瀑、温泉等水体景观,古银杏树、红豆杉、方竹等森林景观,宝宁寺、洪秀全纪念馆、红军兵工厂等人文景观,已探明120多个大型溶洞,是南方地区最大的溶洞群,其中长达10公里的禹王洞地下河是我国已发现最长的地下河之一,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攸县境内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等旅游资源,其中酒埠江库区和漕泊的自然景观资源,县城禹王宫、灵龟峰、阳升观、宝宁寺以及县城博物馆等旅游资源具有较大开发价值。同时,攸县旅游区位较好,位于炎帝陵、井岗山旅游区与南岳风景区的交通中转点。良好的旅游区位有利于攸县融入南粤、井冈山等湘赣特色旅游圈。目前,旅游事业在全县经济中发展势头良好,以酒埠江旅游风景区建设为龙头,带动全县各项旅游事业的开发。这些独特的旅游资源是攸县的城市名片,旅游产业将成为攸县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也将加快攸县特色城镇化进程,带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3 矿产资源
攸县境内矿藏丰富,物产富集。已探明煤、铁、锰、钨、铀、铜、金石膏、大理石等矿藏资源20余种,尤以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达三亿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县。植物物种资源非常丰富,共有木本植物78科210属436种,其中乔木273种、灌木139种,草本植物24种,国家保护植物20多种。
.4 动植物资源
攸县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植被属华东植物区系,也有部分属华中植物区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境内共有植物1238种,其中蕨类植物85种,裸子植物24种,被子植物1129种。
珍稀植物种类较多,根据1984年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公布的第一批《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和199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县内有国家级保护植物20余种,分别是篦子三尖杉、银杏、南方红豆杉、中华结缕草、樟树、闽楠、白豆杉、伯乐树、胡桃、鹅掌楸、杜仲、桢楠、湖南石槠、花榈木、凹叶厚朴、喜树、香果树、黄柏、伞花木、柜树、八角莲、黄莲、沉水樟、天麻、银鹊树和轻檀等。
攸县境内野生动物分布较多,陆生脊椎动物180种,隶属于4纲23目62科80种。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区,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占明显优势,占总物种数的63.3%。
境内珍稀动物较多,有国家级保护动物21种:有虎纹蛙、草枭、斑头鸱鸺、鸱枭、领角枭、雕枭、短耳枭、鸢、松雀鹰、苍鹰、燕隼、白鹇、穿山甲、豺、青鼬、水濑、小灵猫、獐、水鹿、苏门羚等。其中云豹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境内还有很多具有观赏、药用、肉用等价值的资源动物。鱼类有21种,昆虫有18目63科142种。
.5 历史文化资源
攸县历史悠久,山川秀丽。境区内自然、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攸州八景之一的灵龟峰,已成为株洲市佛教协会之圣地。始建于唐代的阳升观、宝宁寺,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香火绵绵、钟声不绝。地处东部山区的酒埠江风景区,民俗纯朴、古风犹存。各种自然景观更是让人目不暇接,如诗如画般的酒仙湖、鬼斧神工的仙人桥、巧夺天工的溶洞、历经沧桑的参天巨树、等更是世界级的景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无数探险爱好者。
县交通便利,是资源丰富的大县。攸县县内水陆交通并济,公路交错纵横,湘东铁路、106国道纵贯全境,北通320国道,西与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相连,运输极为方便。境内气候温和,农业物产品种繁多,是全国商品瘦肉猪、商品粮、速生丰产林和油茶生产基地县;
2.2 经济社会状况
据2013年统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2822165万元(当年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3102万元, 比上年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1575682万元, 比上年增长1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6.2%;第三产业增加值833381万元, 比上年增长10.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7%、62.3%、33%,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3、4.3、2.3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了37343元,同比增长16.6%,单位GDP能耗1.12吨标煤/万元,与上年持平。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8:55:29.2调整为14.6:55.8:29.6,一产业下降1.2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0.8个百分点,三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
2013年全县城镇化率为52.6%,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2013年,全县粮食产量52.2万吨,与去年持平。全县双季稻播种面积93.98万亩,比上年净增加5271亩,其中早、晚稻播种面积分别是42.77万亩、42.97万亩,中稻播种面积8.23万亩。豆类、薯类播种面积同比分别增长8.8%和10.4%;油菜籽播种面积16.3万亩,比上年增长7.7%,收获油菜籽14185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0%。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9.4万亩,瓜果种植面积2.93万亩,分别同比增长5.2%,15.7%。蔬菜产量84.8万吨,净增加3.9万吨。瓜果产量5.4万吨。净增加0.7万吨。全县出栏生猪122.93万头,同比增长5.0%,出栏牛2.07万头,出栏羊5.22万只,出笼家禽561.6万羽。同比增幅分别为5.1%,5.0%,2.5%。肉类总产量96312吨,增长8.5%。禽蛋产量为1.5万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9.6%,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2013年,全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472313万元,增长12.6%,占GDP的比重为50.2%,较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对经济贡献率达到60.5%,拉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其中,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18.6%。六大主导行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逾五成,其中煤炭、铁矿业完成增加值446450万元和93209万元,均低于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平均增幅。农副食品加工、化工、医药、非金属制造业共完成增加值421092万元,同比增长28.6%,拉动规模工业增长8.2个百分点。
2013年,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3905748万元,同比增长18.6%,规上工业增加值1332514万元,同比增长22.2%,规上工业利润总额万元,增长27.6%;利税总额万元,增长19.4%;资产负债率33.1%,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9.6%,降低0.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56.6%。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年原煤产量885万吨;水泥36.6万吨,同比增长18.1%。
2013年,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3369万元,比上年增长5%,增速下降1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增速下降3.4%。
2013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70881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分地区看,城镇零售额777003万元,增长13.7%;乡村零售额93878万元,增长14.3%。
表1 & &湖南省攸县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
县级 行政区
乡(镇)街道行政区
国土面积(km2)
耕地面积 (万亩)
行政村(社区) & &(个)
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
工业增加值(万元)
财政收入 &(亿元)
粮食产量 &(万吨)
大牲畜 &(万头)
总数 (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万人)
总值 (万元)
第一产业比例(%)
第二产业比例(%)
第三产业比例(%)
攸县 县级 行政区
攸县农业资源丰富,历来是湘东之粮仓,其辣椒、生姜、蒜苔、茉莉花茶畅销大江南北以及东南亚地区。1992年率先成为湖南省第一个粮食亩产千公斤、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超千元的"双千县"。近年又相继被列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油茶林生产基地和省市蔬菜生产基地。
攸县农副产品种类繁多,其中大米、活大猪、分割肉、茶叶、蚕丝、干椒,是攸县饮誉海外的传统出口产品。煮酒、松花皮蛋、春晓茶荣获国家金银奖,国际上备受用户青睐。
丰富的农业资源为攸县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是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湘东南部,南连郴州,西邻衡阳,东与江西萍乡、莲花接壤,北与醴陵交界,曾有"衡之泾庭、潭之门户"之称。二是自然资源丰富。农林资源丰足,素有"湘东粮仓"之美名,是国家农产品加工重点县,商品粮、瘦肉型猪、速生丰产林和油茶林生产基地县,省二线蔬菜基地县。三是经济基础较好。攸县连续四年稳居全省十强县。
国家宏观经济环境总体趋势向好,为农业农村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有利的政策倾斜。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和"两型社会"建设格局初步形成,攸县面临打造成为湘东南、赣西北商贸物流集散地,长株潭休闲旅游首选地,珠三角和长株潭产业转移承接地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工业布局合理,门类齐全,冶金、采掘、机械、建材、化工、纺织、制鞋、造纸、食品加工等产业已初具规模。草席、床单、手套、竹制品、烟花、灯泡灯具、氟化纳等畅销国内外;煮酒、松花皮蛋、茶荣获国家金银奖,国际上备受用户青睐。攸县有近100种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2年,全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28.8亿元,同比增长16.2%。全年全县24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23.6亿元,增长21%,工业产销率达到97.2%,实现增加值111.9亿元,增长16.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增加值5.68亿元。全县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5.92亿元,增长20.2%;重工业85.81亿元,增长2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4亿元,同比增长21%;利润总额13.2亿元,同比增长29.3%;利税总额30亿元,同比增长34.6%。其中,煤矿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7亿元,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6亿元。  全县原煤开采量645万吨,增长15.7%,水泥233万吨,增长18.9%;饲料52.6万吨,增长27.6%。  全年全县全社会用电总量16.03亿千瓦小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0.78亿千瓦小时,占全社会用电量4.86%;第二产业用电12.63亿千瓦小时,占78.79%,其中工业用电12.23亿千瓦小时;第三产业用电0.44亿千瓦小时,占2.7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18 亿千瓦小时,占13.6%。
工业化进程有所放缓。2013年,全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472313万元,增长12.6%,占GDP的比重为50.2%,较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对经济贡献率达到60.5%,拉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其中,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18.6%。六大主导行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逾五成,其中煤炭、铁矿业完成增加值446450万元和93209万元,均低于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平均增幅。农副食品加工、化工、医药、非金属制造业共完成增加值421092万元,同比增长28.6%,拉动规模工业增长8.2个百分点。
2013年,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3905748万元,同比增长18.6%,规上工业增加值1332514万元,同比增长22.2%,规上工业利润总额万元,增长27.6%;利税总额万元,增长19.4%;资产负债率33.1%,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9.6%,降低0.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56.6%。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年原煤产量885万吨;水泥36.6万吨,同比增长18.1%。
新增规模企业带动效应明显。随着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的推进,2013年全县共完成个改企181家,其中工业企业35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新增增加值5亿元,拉动工业增长个4.4个百分点。32家新增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4家,占新增企业总数的1.2%,表明全县工业企业发展仍然粗放,结构比较单一,因此调结构,转方向,仍是全县工业发展必经之路。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7家,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174959万元,占工业总增加值的10.9%。
建筑业增速下滑。2013年,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3369万元,比上年增长5%,增速下降1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增速下降3.4%。
攸县工业发展滞后。2013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县GDP的25.8%。攸县乡镇企业以本地资源为依托,资源加工为重点,形成了四大行业,即:矿产业、食品加工业、竹木加工业、水电开发。
三产服务业
第三产业方面,攸县山川毓秀,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还具有较悠久的历史文化。攸县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现阶段由于区域交通不畅、旅游风景体系不健全,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收到限制。
水利建设现状与取得的成绩
攸县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兴水利建设以来,已修建各型水库350座,山塘22031口,全县干支渠长度1585km,斗农渠长度3661km。县境内骨干灌区有酒埠江大型灌区、皮佳如中型灌区,初步建立起了以大中型灌区为核心、中小型水库山塘为依托、各级渠道为纽带的防洪、农田灌排供水、治涝等体系。近年来,进一步夯实了水利基础,有效改善了灌排条件,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发展历史和现状
建国前,全县水利设施少,主要以山塘、陂坝灌溉为主,蓄、引、提总水量仅有6095万m3,有效灌溉面积约11万亩,旱灾频繁,三年两旱。建国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县人民艰苦创业,水利水电事业发展迅速,成绩辉煌。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一个兴修水利的高峰年代,全县兴建了酒埠江大(二)型水库、黄沙桥中型水库、老虎岩小(一)型水库。上世纪六十年代各大、中、小型水库灌区配套受益,并且电力灌溉工程随之而起。上世纪七十年代兴建了皮佳如中型水库,小水电建设大踏步前进,先后兴建了苏洲水轮泵水电站、阳升观水电站。上世纪八十年代主要以皮佳如水库配套工程及苏洲水轮泵水电站和阳升观电站配套工程为主。上世纪九十年代主要是贯彻中央提出的"加强经营管理,讲究经济效益"的水利方针,坚持"转轨变型,全面服务"的方向,按照"巩固改造,适当发展"的建设要求,水利事业进入战略转移时期,体现了三个明显的转变,由重点工程建设向加强管理,发挥现有工程效益转变,由建设上不太注意投入产出向讲究实效,尊重科学方面转变,由灌溉管理上"喝大锅水"向计划用水,有偿供水和责任制管水转变,在增添农业后劲上下功夫。进入新世纪以后,国家加大了对水利的投入力度,一批蓄水型和节水型工程设施相继开工建设,民生水利项目顺势而上,水管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水利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二)水利建设成就
(1)蓄水工程
目前全县共有大、中、小蓄水工程22381处,大(二)型水库1座(酒埠江水库),中型水库2座(皮佳如水库和黄沙桥水库),小(一)型水库23处,小(二)型水库324处,山平塘22031处,总计有效蓄水量31442.6万m3,灌溉全县52.4万亩农田,占总面积的77.54%。
(2)引水工程
全县拥有引水工程184处,其中灌溉万亩以上的中型河坝3处(宏市、新市、三星陂),小型河坝181处,年总引用水量4790万m3(P=75%),占总水量的7.37%(其中宏市、新市两处河坝灌溉用水计入酒埠江水库),灌溉面积9.72万亩。
(3)提水工程
全县拥有电灌、机灌、水轮泵站等提水设施1594台,总装机容量3.657万kW,其中电灌站985台,装机1.697万kW,内燃机1576台,装机1.96万kW,水轮泵14处,33台,其中中型泵站1处(苏洲水轮泵站),全年有效总提水量7158万m3,占总有效水量的11%,灌溉面积6.23万亩。
(4)喷灌工程
"八五"期间全县共兴建大小喷灌工程27处,喷灌设备62套,总装机21台355.5kw,年提水量108万m3,灌溉经济作物0.63万亩,但经多年来的风雨沧桑,原建喷灌工程所剩无几,大多数喷灌设施无法使用。
(5)河道治理工程。洣水及攸河沙河是全县人民的母亲河,哺育着两岸人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河道治理提到了县政府的议事日程。1997年起用两年时间对丫江桥、大桥至贾山网金段15km河道进行了治理;年又对攸河酒埠江至大同桥段26km河道进行了治理。进入2000年后,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对洣水河县城段修建2.4km防洪大堤。
2、水土保持工程。1997年,攸县被列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县,从此开启了攸县全面、科学、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新里程。1997年~2000年在渌田等4个乡镇4条小流域实施了"长治"工程第四期项目建设;2001年~2002年在高和乡等7个乡镇7条小流域实施了"长治"工程第六期项目建设;2003年~2005年在攸河项目区共14条小流域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2006年~2008年在沙河项目区共9条小流域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12年来,全县先后有34条小流域得到了初步治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共投入资金215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014万元,省、市、县三级投资323万元,其它社会渠道及农民自筹815万元。项目实施所到之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变,生活质量得到了改观。
3、小水电工程建设
小水电的工程建设在攸县起步较早,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建成小水电站48处,共装机104台,总装机容量为17780kW,占全县可开发量52928kW的33.59%,年总发电量5500万kW.h。小水电站的建设,使全县的用电普及率达到98%以上,对全县工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以提高农业用电水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湖南省攸县现有水利工程基本情况表
县级 行政区
乡(镇)街道行政区
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利基地设施
年降水量(mm)
水资源总量
总量(万m3)
其中地表水(万m3)
总量(万m3)
其中:地下水(万m3)
其中:地表水(万m3)
农业(万m3)
工业(万m3)
生活(万m3)
生态环境(万m3)
水利工程蓄水能力(万m3)
引水能力(万m3)
装机 容量(万kW)
提水能力(万m3)
调水能力(万m3)
总库容(万m3)
其中:兴利库容(万m3)
总库容(万m3)
其中:兴利库容(万m3)
总库容(万m3)
其中:兴利库容(万m3)
攸县 县级 行政区
联星办事处
江桥办事处
谭桥街道办事处
说明:①本表以收集和利用现有资料为主,数据截止2013年底,尽可能收集利用水利、气象、农业、民政等部门的相关统计资料。当各部门的统计数据不一致时,以水利部门的资料为准;②水资源总量采用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③供水量和用水量采用2013年数据;④蓄水工程指水库和塘坝(不包括专为引水、提水工程修建的调节水库),水利工程蓄水能力是指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坝蓄水能力总和,水库工程按总库容划分:大型为库容&1.0亿m3,中型为1.0亿m3>库容&0.1亿m3,小型为0.1亿m3>库容&0.001亿m3;塘坝指蓄水量不足10万m3的蓄水工程,不包括鱼池、藕塘及非灌溉用的涝池或坑塘;⑤引水工程指从河道、湖泊等地表水体自流引水的工程(不包括从蓄水、提水工程中引水的工程);⑥调水工程指水资源一级区或独立流域之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蓄、引、提工程中均不包括调水工程的配套工程;⑦总库容是指在校核水位时的库容;⑧兴利库容是指正常库容-死库容。
湖南省攸县现有水利工程基本情况表
县级 行政区
乡(镇)街道行政区
城乡供水工程
农村水能资源
水源(处/总库容)
年供水总量
其中:农村供水人口
渠道(km)
水源(处/总库容)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节水灌溉面积
已开发水电站
年设计供水能力
年实际供水能力
理论蕴藏量
技术开发量
攸县 县级 行政区
谭桥街道办事处
湖南省攸县现有水利工程基本情况表
续表2-2 & &
县级 行政区
乡(镇)街道行政区
蓄(滞)洪区处数
进退洪控制工程
安全设施建设
防洪水库及防洪库容
排水渠排涝标准及长度
内湖处数、容积
穿堤建筑物
有进退洪设施的蓄滞洪区
(长度km/撇洪面积km2)
攸县 县级 行政区
谭桥街道办事处
水利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当前,攸县整体处于工业化实现后期向后工业阶段的转型时期,攸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坚持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两轮驱动,高水平的规划、建设攸县县城,把握"一城四区、两江四岸",新城区建设要追求高品位,增强城市现代化、科技化意识;水利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工业立县"发展战略,把握"一城四区、两江四岸",突出重点项目、重点问题、重点工作等多点支撑,全县在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一步提速。因此,经济社会对供水安全、防洪安全、水生态环境安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1、防洪重点薄弱环节突出,防汛压力大。攸县防洪基础设施十分薄弱,防洪体系尚未形成,防洪能力低。全县缺乏流域控制性工程,无法有效调蓄洪水。县城防洪堤规划保护圈有3处,但目前还只有城北保护圈已完工,城南保护圈已完成部分工程。全县仍有部分病险水库和36座病险水闸没有除险加固,山塘、水库建设标准低,险情严重,防汛压力大。洣水由东向西纵贯境内,流经攸县两岸地势低洼,且整个洣水流域防洪水库少,防洪库容小,两岸防洪主要依靠堤防工程,但工程治理进展缓慢;全县中小河流除攸水部分河段建有防洪设施外,其余河流无设防,河道非法占用现象时有发生,且淤积严重,行水泄洪能力差。绝大多数水库缺乏必要的监测、观测设施,这都给防汛工作增加了压力,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协。
2、全县水利基础薄弱,水利建设任务重。攸县水利工程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当时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历经几十年的运行,目前大多已严重老化。酒埠江灌区灌溉全县等8个乡镇,设计灌溉面积52.025万亩,其中攸县有效灌溉面积28.29万亩,全县共修建渠道,其中干支渠,仅有37%的渠道进行了防渗处理;斗农渠长度,防渗长度,仅有33%的渠道进行了防渗处理;全县渠系建筑物老化失、破损现象严重,部分涵洞堵塞,隧洞、渡槽、输水管道及暗渠流通不畅,导致阻水、渗水、漏水时有发生,灌溉水利用系数低,农业灌溉用水大。虽然通过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三年实施计划,但全县大部分乡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高科技节水改造技术和灌溉设施现代化程度不高,特别是小型水利灌区没有形成灌溉体系;洣水沿岸提水灌溉设施不配套,且严重老化;同时全县2.2万余口山塘70%都带病运行,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全县水利工程现状,需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且工程建设任务重、压力大。
3、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全县坡耕地分布广而散,目前坡耕地综合治理刚起步,治理任务艰巨。同时由于城镇开发和山林植被人为破坏,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呈加剧发展趋势,加大了洪涝灾害和山洪灾害的风险;尤其是黄丰桥、鸾山、柏市等乡镇非法采矿现象屡禁不止,造成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使本已突出的人地矛盾问题变得更为尖锐,部分地区已直接威协到当地群众的生存。
4、水资源承载能力下降,水环境问题突出。县城供水水源单一,缺乏应对特殊干旱期和重大水污染事件的能力;农村人饮标准还很低,部分地区饮水安全问题仍然突出;当发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时,对于地理位置不处于泄灌溉范围的农田,因无控制性水源工程,农业抗御洪旱灾害的能力差,特别是攸水中上游、沙河流域等北部乡镇尤为突出。农村水利设施老化严重,灌区工程急需续建改造,全县绝大部分渠道没有衬砌,农业用水浪费严重。经济发展布局与水资源配置格局不合理,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水环境、水生态恶化,水资源承载能力下降。
5、水利管理体制混乱,形成多龙治水。长期以来,攸县的水管体制形成了部门分割、政出多门、执行难和管理难的问题。
同时,随着四化两型社会建设的快速推进,对全县水利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抢抓机遇,围绕"工业立县"发展战略,迎难而上,全力做好"水"文章。
2.4 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根据国家和地区对水利建设的要求,从攸县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条件及特点出发,通过科学规划进一步摸清家底,明确新时期水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进行合理的水资源配置和工程布局安排,提出一定时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旱灾害以及生态建设等水利发展的总体布局、主要措施、实施意见,作为指导攸县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计划安排以及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各项水事活动的基本依据。用规划引领水利发展,统筹水利建设、水利管理和水利改革,规范涉水事务,协调相关部门,整合涉水项目资金,形成合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科学指导今后一段时期攸县的水利工作,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完善省水利规划体系,为湖南省水利发展规划的编制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等对水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做好攸县水利规划编制是十分必要的。
1)近期全县没有进行过综合性水利规划,需要对全县进行系统性水利规划
攸县境内水量丰富,支流众多,已有的规划都是局部的或为单独专业的,均未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故没有系统的全县综合水利规划。目前境内已建成了一些中小型水利工程,普遍存在着缺乏境内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等问题,同时也急需提出解决当地的灌溉、供水、防洪等综合利用问题的办法。
2)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对县域进行综合规划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攸县境内水资源相对较丰富,但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在提高。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发展,水资源保护、治理与开发等诸多矛盾和问题也已凸显。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进行全面的规划。
3)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影响,需要对县域规划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攸县境内的一些地区也会出现资源性缺水。如不注重节水,不注重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将使水环境进一步恶化,威胁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得不到保障。需要根据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对攸县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进行全面的规划。
4)新的治水理念的提升要求对攸县进行综合规划
近30年来,我国不仅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治水的认识也得到了全面提升,从重开发、轻保护向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转变,从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转变,以农业抗旱为主向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的全面抗旱转变,最为重要的是人水和谐已成为治水的核心理念。新的治水理念要求对攸县进行规划。
5)新的发展形势需要对攸县进行全面规划
攸县水利基础设施经过历年的建设,在保障农业生产发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繁荣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按照"四化两型"、"三量齐升"、"两个加快"、"两个率先"的总体要求,作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动员。这些重大战略部署对今后水利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由于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包括水土流失、污水排放、以水为载体的产业等,都会影响到水体的安全,加上水文要素随机变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的变化,需要根据新的情况重新分析和判断,并根据新的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综合规划,以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6)区域状况的深刻变化对区域治理、开发、保护提出新的挑战,需要对区域进行综合规划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域内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张,水塘、冲沟、洼地被填平及雨水下垫面改变,将使暴雨产流模数增大,汇流时间缩短,加速暴雨形成;由于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和气象等自然因素的变化,加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开发建设,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质量下降和水体污染严重。为了保护有限的生存及发展空间,有效遏制水环境与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逐步建立水环境与生态保护保障体系,据此需要对攸县进行综合规划。
7)以水利规划为契机,理顺区域水利管理职能
一是整合行政职能,组建水务机构。利用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努力实现县级水务局,将县级原有的水利、供水职能与排水污水处理运用的相关职能归并,组建水资源和相关涉水事务统一管理的政府工作机构。理顺排水和污水处理回用,改变目前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回用的水资源管理现状,将分散在环保、建设部门的涉及排水、污水处理及回用与水利部门的城乡水源、供水、用水、节水、防洪、水土保持等行政管理职能调整归并为一体,统一由水务部门实行集中管理。
二是整合各部门水利建设资金,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
3.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发展的要求
3.1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攸县地处株洲中南部,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育较早、较快,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主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均进入全省经济强县(市)行列,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和社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攸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攸县在全国和湖南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分析
1、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
2013年,攸县人均GDP达到40677万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4.6:55.8:29.6,产业结构呈现工业主导的发展特征。综合判断,攸县整体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仍将是攸县经济发展重要使命。
至2025年,全县总人口控制在75.62万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96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0700元。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5%,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60%。
至2025年,初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较强综合竞争能力的经济运行体系,达到省定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实现在实力上向经济强县跨越,在内涵上向文化大县跨越,在规模上向现代化中等城市跨越。在省内率先基本实现全国"三步走"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小康社会标准,全面建成"一个中心五大区块"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至2025年争取建设成中等城市,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当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区域功能定位
攸县的功能定位为一中心、四基地。
一中心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辐射周边炎陵、茶陵、安仁、衡东等若干县区,成为湘东南地区中心城市。
四基地为全省重要优质工业能源供应基地、全省重要农产品生产及加工基地、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和长株潭城市群居民生态休闲度假基地。
3、主体功能区划
根据县域自然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两型社会建设要求以及现有发展基础,将县域划分为优先开发区、适度开发区和重点保护区,科学确定区域发展定位和生产力布局。
优先开发区。主要包括县城老城区、东城新区、攸州工业园、城南片区(渌田、菜花坪)、106国道沿线重点乡镇(网岭、皇图岭、新市、大同桥、上云桥)的镇区规划范围。集中优势资源,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区域投资强度、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的力度,成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增量空间。
适度开发区。主要包括酒埠江、峦山、柏市、黄丰桥、莲塘坳、湖南坳和沙河流域等生态承载能力较弱、对县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区域。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矿产资源,适度发展生态型产业,限制发展污染型产业,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力度,逐步成为全县重要生态功能区。
重点保护区。主要包括酒埠江风景区核心区规划控制范围,凉江水库、黄沙桥水库、老虎岩水库、洣水、攸河、沙河等重要水源保护区,以及全县基本农田保护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这些区域实施强制性保护,启动水源保护计划,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保障生态安全和粮食供给安全。
4、城镇发展布局
根据《攸县城镇体系规划》成果,县域城镇布局:"一主一次三副、两轴多点"。一主,即县城中心城区;一次,即网岭次中心城市;三副,即皇图岭、酒埠江、渌田三个中心城镇;两轴,即以106国道为南北向城镇集聚发展轴和以网亭路、网酒路为东西向联动发展轴;多点,即积极培育6个一般建制镇、8个其它乡镇,将其打造成各具特色的农村镇。
县城发展布局:"一城四区、两江四岸"。一城,即湘东南中心城市;四区,即以商贸、住宅为重点的老城区,以行政、商贸物流、高尚住宅为重点的东城新区,以工业发展为重点的工业园区,以休闲、文化娱乐、住宅为重点的城南片区。两江四岸,即以洣水、攸河分隔而成的城市景观空间带。攸县城镇等级体系及职能结构见表-1和图3.1.1-1。
攸县城镇等级体系及职能结构表-1 &
规划人口(万)
攸县中心城区(含上云桥)
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次中心城市
工业商贸发达的县域中部次中心城市
县域北部以商贸流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要职能的小城镇
县域中东部以旅游服务为主要职能的小城镇
县域南部以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为主的交通便利的小城镇
一般建制镇
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主的小城镇
以煤炭采选业、旅游开发为主的小城镇
以农产品加工、食品、商贸流通业为主的小城镇
以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为主的小城镇
以旅游业、煤炭采选业、林业生产为主的小城镇
以种养业、养殖业、烟花爆竹为主的小城镇
以煤炭采选、商贸运输业为主的小城镇
以农业、采掘业为主的小城镇
以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烟花爆竹为主的小城镇
以采矿业、旅游业为主的小城镇
以农业、农林产品加工、烟花鞭炮为主的小城镇
以种植业、采掘业为主的小城镇
以种植业、畜牧水产养殖为主的小城镇
以种植业、林业、烟花爆竹为主的小城镇
4、产业布局
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产业布局与城镇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加快构建"一带两翼、一核五区"产业区域布局,推进产业空间集聚。攸县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见图-2。
1)产业空间结构
A、一带:中部经济发展带
性质:产业发展集聚带。
涵盖范围:以106国道-醴茶铁路-岳汝高速及安攸连接线沿线区域为主体,涵盖皇图岭、湖南坳、网岭、新市、大同桥、上云桥、莲塘坳、县城、菜花坪、渌田等城镇节点的带状区域。
图-1 攸县城镇发展布局图
产业选择:重点发展电力能源工业、建材工业、食品工业、家具制造、现代物流等生产/生活服务业、机械加工制造、烟花爆竹,积极培育生物技术产业和电子信息业,适度发展精细化工业。
B、两翼:东部旅游业发展翼,西部特色农业发展翼
性质:产业发展片区。
东部旅游业发展翼:指岳汝高速以东,以酒埠江景区为核心区域,涵盖酒埠江、柏市、黄丰桥、峦山、莲塘坳及皇图岭东部区域。
产业选择:重点发展旅游及相关产业,规范发展采掘业,大力培育用材林、经济林和林下产业,战略退出冶金业。
西部特色农业发展翼:指106国道以西区域,涵盖坪阳庙、丫江桥、石羊塘、桃水、鸭塘铺等西部丘陵乡镇。
产业选择:稳定发展粮食种植,重点培育油茶、花卉苗木、水稻制种、麻鸭生猪养殖等特色农业。
2)产业功能分区
A、一核:城市经济发展核
性质:城市经济发展极核,是一带两翼的具体支撑。
涵盖范围:以县城为中心,以工业园为重点,向鸭塘铺、莲塘坳、上云桥、菜花坪方向延伸。
产业选择:以房地产、城市服务业为基础支撑,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和旅游业。
B、五区:五大重点产业聚合区
网岭能源工业聚合区:以网岭镇为主,向东适度延伸。
产业选择:重点发展能源工业、建材工业,培育煤炭化工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培育精密铸造、精细化工。
酒埠江旅游业聚合区:指以酒埠江景区为核心,涵盖酒埠江、黄丰桥、峦山、柏市等区域。
产业选择:重点发展旅游业、生态休闲农业,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规范发展采矿业,战略退出冶金业和化工业。
皇图岭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业聚合区:以皇图岭镇为主,向坪阳庙、湖南坳方向适度延伸。
产业选择:以特色种植业为基础,重点发展地方特色食品工业,积极培育农产品商贸物流业。
渌田来料加工聚合区:以攸县火车南站为依托,向周边区域适度延伸。
产业选择:重点发展来料加工业,培育现代物流业。
黄丰桥矿产品主产区:以黄丰桥为核心,向柏市、鸾山方向适度延伸。
产业选择:有序发展矿产品采掘业,积极发展旅游业、林果业和林下产业。
图-2 攸县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主要指标发展预测
(1)经济发展目标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从2013年到2025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8.38%,到202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1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000美元。按照全面小康社会人均GDP为3000美元、基本现代化社会人均GDP约7000美元以上标准,攸县在2025年前实现现代化。
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2013年,三次产业比例为14.6:55.8:29.6;到2025年,三次产业比例为9.6:54.3:36.1。攸县2013年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6%。降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客观要求。
根据《攸县"十二五"规划》、《攸县"十三五"规划》及各专题的远景预测成果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布局与产业结构预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和《湖南主体功能区划》(湖南省发改委)主要研究成果,并参考区内所涉地市"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对2025年前,攸县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预测结果如下:
人口保持缓慢增长。近10年来,攸县户籍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已经降到7.46&,2013年户籍人口80.48万人。
至2025年,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考虑到外来人口因素,2025年全县户籍人口控制在87.72万人,总人口控制在75.6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5%。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8%,按2013年不变价,202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4.92亿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到2025年,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与2013年相比提高6.5个百分点,2025年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为9.6:54.3:36.1。
主要预测指标见表3.1-1~表3.1-5。
攸县人口与城镇化预测表
户籍人口(万人)
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万人)
城镇化率(%)
攸县不同阶段人口增长速度预测表
总人口(&)
城镇人口(%)
农村人口(%)
注:表中人口增长率用&表示,城镇化增长率用%表示。
攸县国民经济发展预测表
表3.1-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单位:亿元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第一产业(亿元)
第二产业(亿元)
第三产业(亿元)
注:表中数据均为2013年统计年鉴中的可比价。
攸县不同阶段经济增长速度预测表
地区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攸县产业结构和人均GDP变化预测表
人均GDP(元)
3.2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分析
为实现上述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目标,作为基础产业的水利责任重大,殛须加强加快攸县水利治理开发与保护的力度与步伐,坚持"在保护中促进开发,在开发中落实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由于攸县降水量及径流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且境内又缺少建设大库地形,调蓄径流能力差,导致洪涝灾害易发、干旱频发,此外还受台风(热带风暴)严重影响,及水环境严重恶化困扰。在攸县向现代化社会快速推进过程中,水利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
一、建立高标准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全社会防灾能力
攸县梅涝约3年一遇, 台涝约5~7年两遇,特大暴雨约4年一遇。经过多年防洪建设,目前攸县洪涝灾害防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攸县县城部分城区的防洪能力为5~20年一遇,排涝能力只有3~5年一遇。但是,防灾减灾能力仍然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洪涝灾害损失率居高不下。
2007年,攸县经受了百年一遇强台风"碧利斯"、"圣帕"特大暴雨的袭击。台风"圣帕"自登陆以后,下午18时起,攸县普降特大暴雨,此次降雨历时短、强度大,全市过程平均雨量达。给全县农业、水产养殖、工业、通讯等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据初步统计,此次台风共造成1人死亡、倒塌房屋1650间、受灾人口12.8万人、受灾农田6.3万亩,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8亿元。
随着攸县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口和社会财富进一步向城镇集中。如果城镇防灾保安标准不能提高,洪涝灾害损失率不能逐步下降,将使洪涝灾害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急剧上升,洪灾风险加大。另一方面,工业化使得乡村、农民走向富裕,广大农村的防洪除涝标准相应也要提高。很显然,防灾减灾标准必须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防灾保安能力不断加强。否则,如果发生严重灾害,多年经济发展成果可能毁于一旦。在具有经济实力后,不断提高防灾保安能力,也是发达国家共同经验。
二、构筑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增加及生活质量提高,生活需水量呈持续增长态势。其中,饮用水权利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必须确保。保障饮用水安全既包含了对水量、供水可靠性的要求,又包含对水质的要求。
在生产需水方面,根据攸县经济发展目标预测,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13年基础上翻二番,考虑到目前万元GDP用水定额已经较低,下降空间越来越小,用水大户农业现状年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5,还有提高的余地。
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河道外绿化与环境卫生需水上升,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日益受到重视,将进一步加剧生活、生产、生态之间需水矛盾。
在供给方面,根据水资源平衡计算成果,2013年当年水资源利用率达到21.1%,距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限度40%还有一定距离;本地水资源还有一定开发潜力。目前,攸县河流水质污染问题并不严重,但在城镇化进程,河流污染问题应引起重视。
对于水资源量严重不足的攸县而言,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水资源供需不平衡问题,或者说确保供水安全,是事关全局的大问题。
三、建立水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创造优美人居环境
水是最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水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影响。恢复和维护水环境健康,建设优美人居环境,是现代生活基本要求。
攸县目前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在50~75%之间,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也已投入运行。但是,中心镇和一般镇目前尚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均未经过处理进入环境。另外,畜禽粪尿及农业施用的农药、肥料造成的面源污染,尚无有效措施控制。水环境质量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扭转。
此外,侵占河塘水面面积、阻塞河道使活水变成死水、过量超采地下水及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等,导致水环境的生态功能、美化功能的丧失,破坏了河流湖库水环境健康。
因此,对目前已被严重污染和干扰的河道水网进行水环境恢复和生态修复,在满足生活生产用水同时,保证维持水环境正常功能的基本水量,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是水利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加强水利信息化和水利管理,提高水利的公众服务能力
水利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的效率和效能。攸县已建成的洪水预警预报系统还不够完善,功能尚不齐全。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水环境监测评价系统、水行政管理系统尚未建立,挡潮闸、节制闸、泄洪闸遥测遥控测尚处于起步阶段。
攸县目前涉水事务由水利、建设、环保、卫生等多个部门分别管理。多龙管水局面,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统一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尚待完善。
水价体系和管理机制不完善,水价不能体现缺水地区水的价值。攸县经济社会发展已从粗放型利用资源的模式向集约型模式转变,尤其工业节水成效显著。但在城镇供用水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节水措施和节水激励机制,供水跑、冒、滴、漏现象依然存在,节水器具和节水设施少,用水效率有待提高。供水管理缺乏更有效的经济手段。
根据政府职能和定位,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权属管理、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水利国有资产管理、水利工程管理等,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4.规划总体思路
4.1 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水利产业政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湖南省水法实施办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等相关国家法律法规。&
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
《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201-97)、《防洪标准》(GB50201-94)、《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L45-92)、《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等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
已有规划及其他参考资料
1)《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年)》;《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及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5);
2)《攸县总体规划》();
3)《攸县城乡一体化规划》()
4)《攸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湖南省湘江流域生态规划》
6)《湘江干流规划》(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
7)《湖南省水资源调度方案及系统建设规划》(湖南省水利厅)
8)《湘江流域采砂规划》(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
9)《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 建设水利规划报告》(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
10)《湘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湖南省水利厅)
11)其他相关规划报告
4.2 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全面"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围绕湖南"四化两型"总战略和"三量齐升"总要求,以提升社会管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行业发展活力为出发点,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保障国家水安全治水思路,科学研判我省水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政府职能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宅基证大队要扒我们院子合法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