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是泡沫经理泡沫么

什么是股市泡沫?股市泡沫如何产生_股票知识_股城股票
什么是股市泡沫?股市泡沫如何产生
10:27:25发布:股城股票
去年我们刚经历过一次股灾,那次股灾就是由股市泡沫引起的。什么是股市泡沫?股市泡沫是股市出现普遍,严重脱离股票内在价值的表面繁荣假象。下面介绍一下股市泡沫的产生原理。
什么是股市泡沫
什么是股市泡沫?股市泡沫可以这样理解:一般的看法是,或一系列资产在一个连续过程中陡然涨价,开始的价格上涨会使人们产生还要涨价的预期,于是又吸引了新的买主。这些人一般只是想通过买卖牟取利润,而对这些资产的使用和产生的能力不感兴趣。涨价之后便是预期的逆转,接着就是的暴跌,最后以金融危机告终。
泡沫一词非常容易理解。泡沫在词典中的本意是聚集在液体气泡。亦用来人事的空虚或幻想。衍生而来就可以解释什么是股市泡沫!股市短期疯涨,市急剧攀升,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即产生股市泡沫。泡沫,股市虚假繁荣到什么程度才是产生股市泡沫,目前来说还没有较为明确化标准。
股市泡沫论生成机理
前文介绍了什么是股市泡沫,那么股市泡沫是如何产生的呢?股市泡沫最明显的特征表现在股票供求关系上。股市中股票从来都是由市场中供求力量对比变化引起的,学界关于股市泡沫的理论争论,之所以会受到股市人士的异乎寻常,正是因为人们觉得理论争论会影响,从而会影响股市供求和股价。暴利还是泡沫?区块链概念股LongFin四天股价暴涨26倍暴利还是泡沫?区块链概念股LongFin四天股价暴涨26倍前瞻网百家号金融科技加上加密货币能值多少钱?答案是,大约等于70亿美元。这就是LongFin公司的股价达到最高点时的数据。上周五,金融科技公司LongFin在宣布收购区块链公司Ziddu.com之后,股价暴涨308%,在本周一接着暴涨228.85%,由于股价过于震荡一日内经历多次停牌;截止至12月18日美股市场收盘时,Longfin在一周内从发行价每股5美元涨至每股72.38美元,市值达11.6亿美元,最高时达每股142.82美元,四个交易内日内最高涨幅超过27倍。根据美国证监会文件,Longfin(NASDAQ:LFIN)公司在今年2月才刚刚成立,自上周起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开始正式交易,发行价每股5美元,是一家非常年轻的初创公司。12月18日,比特币价格已经逼近19000美元,但是Longfin上市以来的表现已经超过了在过去一年内涨幅超过20倍的比特币。根据Longfin官网信息显示,这是一家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金融科技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业务遍布全球,主要为中小企业、进出口商、制造商等提供外汇和金融方面的解决方案,同时将通过Ziddu提供基于加密货币的金融服务。12月15日,Longfin宣布收购一家新加坡区块链公司Ziddu.com,购买了其250万受限A股,在近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狂热背景下,Longfin的股价随之大涨。Ziddu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区块链授权的小额贷款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以Ziddu硬币或其他加密货币的形式提供针对抵押仓单的小额信贷贷款。Ziddu硬币是一种智能合约,与比特币和以太坊等货币挂钩,使客户可以将Ziddu硬币转化为比特币或以太坊,并将收益用于营运资金需求;中小企业,加工商,制造商,进口商和出口商可以通过这种合约形式在各大洲使用加密货币,在合约结束时实现收益,并通过加密货币获得资金,利息将从12%到48%不等。有许多类似的公司都在宣布加入数字货币狂潮的计划后,经历了价值飙升。这种热潮已经推动比特币价值超过了3000亿美元。这种上涨让人联想起互联网泡沫,当时几乎任何一家以科技、互联网命名的公司都在股票市场上受到热捧,股价高速上升。Longfin公司董事长Venkat Meenavalli表示,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已经突破了全球金融服务业的想象,正在成为挑战目前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的技术革命,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加密货币将成为全球融资货币,成为针对许多新兴国家市场硬通货的信贷手段。在股票发行的前两天,平均有24.1万股股票易手,两天平均交易量接近1200万股。龙门资本董事总经理、LongFin投资关系发言人朱丽洁本周一在纽约表示,随着一系列区块链公司上市,“比特币、以太币这类币圈很快想到,如何将虚拟货币价值,转化为股票价值。用前期收益,去投资区块链的应用。”“LongFin以Reg A+的方式上市,一开始的流通股并不多,在越来越多人知道这家公司后,买盘进入,但是并没有太多人卖出,就造成了今天的上涨。”Reg A+为美国证监会2015年正式实施的融资条例,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在一年时间内,向大众投资者募集最多5000万美元资金,而不必向 SEC注册证券。LongFin也是通过Reg A+条例在美国上市的首个由亚洲人创立的公司。朱丽洁坦言,LongFin在今年8月参加龙门资本主办的阔伯新星创业大赛期间,很多当时的投资人也并不理解LongFin的商业模式,“但LongFin当时就属于有盈利的区块链公司。和我们的兴趣高度吻合。”根据LongFin提交给美国证监会的财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收入为2800万美金,净利润为200万美元。朱丽洁同时透露,介绍LongFin创始人Vankat参加创业大赛的是一位华人,“两个人保持近20年的友谊。这点很打动我。如果一个信用不好的人,很难维持特别长期的友谊。”董事长兼创始人Venkat Meenavalli,现年45岁,于日在特拉华州成立LongFin Corp, 并在日全额收购位于新加坡、同样由他创立的LongFin Tradex Pte.Ltd。后者主要为中小企业、银行提供结构性大宗商品融资解决方案,并开发研究电子做市商平台,为交易所、券商、银行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但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进入加密货币的市场,LongFin的快速上涨也让观察人士感到担忧:华尔街是否正在迎来新一轮的“科技泡沫”。“似乎只要是资产中带有关键词‘区块链’或‘虚拟货币’,就会引发资金进入。”一位美股交易员表示。除了LongFin之外, “区块链概念股”中,Riot Blockchain近三个月股价也涨了7倍,它将数字货币技术应用于生物技术市场,过去三个月已经获得了超过700%的收益;而Marathon Patent Group则是在三个交易日中暴涨6倍,也已经获得了超过300%的收益。而同样让这位交易员感到担心的是,比特币市场的高波动性,似乎正在传导至相关个股。在LongFin当日暴涨至143美元附近之后,在两个小时内又跌去一半,当日收于72.38美元。当日由于股价震荡,曾经经历多次停牌。现在要判断加密货币的流行趋势是否会一直持续下去,以及结果将会如何还为时尚早,但显然股票投资者们已经等不及了。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前瞻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前瞻网 - 发现趋势 预见未来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管理|一个月股市让户均亏损超8万,来学习一下泡沫亲历记
干货!要点!每日总裁微摘:参考、案例、管理、,入群点下二维码
总裁微摘:
“泡沫是很难确定的,除非它破了。” ——格林斯潘
股市是考验人的生存哲学的地方,不要伤筋动骨视为第一要务。
1987年香港股灾:从千万富翁到街边小贩
1986年,我在深圳见到了十几年没见的小学老师。他是出生在印尼的广东华侨,上个世纪50年代他刚从雅加达大学金融系毕业,响应祖国号召,同一大批东南亚华侨的知识青年跑到中国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于是,他成了我在长春市安达小学读书时的语文和数学老师。
经历了中国的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个老师从爱国青年变成了三个孩子的父亲。为了孩子能吃饱饭,1977年他带着老婆和孩子来到香港。不愧是学金融的,他先从建筑工人开始,几年后就开始自己在家里装电子表往大陆卖,后来深圳开放了,他跑到深圳办了手表厂。
在深圳第一次见面,他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写着深圳(香港)环亚电子集团公司董事长,他在深圳的工厂有一千多名工人,是深圳当时最大的电子装配工厂之一。
之后三年,我们没再联系。1990年我在香港油麻地逛街,突然听到一个很熟悉的声音:十元两件啦!十元两件啦!我一回头,有些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我的老师站在三轮车上在大声叫卖日本的二手衣服。怕他尴尬,更怕自己尴尬,不知怎的我没敢上去跟他打招呼。正在一边犹豫,突然有人大叫:“走鬼啦!”只见我的老师和其他几个同样卖东西的人,像疯了一样把衣服用任何人类都想像不到的速度塞进包里,推着车子跑了。原来是市政管理人员来了,香港无照小贩专门请人给他们把风放哨。
从油麻地回来后,连忙找名片给老师打电话,所有电话都变成别人的了。第二个星期天我又去了,那天没有市政的人来,老师的生意也很冷清,我鼓着勇气上前跟他打招呼,本以为他会尴尬,可是老师毕竟是老师。老师跟我说:“我破产了,现在只能做这个生意了。见到你真好,如果没事陪我聊聊天。”
我问:“那么大的工厂,是怎么破产的?”
老师说:“嗨!都是一个贪字。1986年香港股市疯了, 我看不少人赚钱,我这个学金融的虽然知道股市风险大,但还是忍不住进去了,结果越炒越大,最多一天能赚一千万,我把工厂也抵押给银行借钱炒股,哪承想 1987年股灾一来,我的资金一下子转不动,房子和工厂都给了银行。”
我问:“师母怎么样?”
“她现在在新蒲岗的一件制衣厂剪线头,我们还借了一部分私人钱,这个钱总是要还的。好在这是香港,人只要勤劳就饿不死;只要饿不死,总会有机会。这就是人生。”快60岁的老师说。 老师永远是老师。从此我明白香港人说的:马死落地行是什么意思了。
1987年的股灾是香港人经历的第一次股灾,那是由美国股灾引起的。日,星期一,美国股市一天跌了22%,年轻的香港股市一个跟头 倒下了,连关了四天市,当香港股市重新开始后,香港股民的钱少了三分之二。有一大批香港股民像我的老师一样破了产,其中大部分人永远也没有机会再回到股市。
1992年日本股灾:跳楼的野村证券员工
1990年,我到日本公出,顺便去日本最大的 证券公司——野村证券参观。由于当时日本股市和楼市如日中天,股市比2007年中国股市还火,市盈率到了100倍,一些日本和世界的经济学家纷纷说,传统 经济理论对日本不实用,日本正在创造新的经济规律。日本房地产更是不可一世,一个东京市的地价就可以买一个半美国。日本商人在全世界可牛了,到哪儿都像阔佬逛菜市场,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于是,日本人买了美国金融帝国的象征——洛克菲勒大厦,买了美国电影的象征——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买了加拿大的森林,买了澳洲铁矿,买了香港半山上最贵的房子,日本女人买了70%法国生产的lv手袋,日本男人成群结队飞去泰国打高尔夫……
接待我的是一个野村证券的年轻经理,他把我送出野村大楼时,站在大厦旁边的台阶上,指着那座新落成的60多层的花岗岩大厦,不无骄傲地说:“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经济,这个大楼里储存着全球客户的经济信息,野村证券为了保证这些信息的安全,在这个楼下100米处有一个发电站,它可以保证野村证券在世界上发生任何事情都能正常运作。”
可是不知怎么回事,到了1992年日本经济就不能正常运作了。日本股市从33000点,不到两年跌到了11000点。房地产更是一落千丈,1990年还能卖一个半美国的东京,1993年竟然连一个纽约都买不起了。于是,日本企业纷纷从海外抽钱回国救急,不仅把洛克菲勒大楼折了一半价卖回给美国人,还把日本好几个大银行和保险公司也卖给了外国人。
1995年,那位接待我的野村证券经理到香港出差,我请他喝酒,他很沉重地告诉我:现在日本企业也开始裁员了,自杀的人很多,特别是证券界,他手下一个前年才从早稻田毕业的人上个月跳楼了。电视台现在最热门的电视 节目是教人们如何省钱,比如教日本家庭主妇如何用烧饭的余热煮鸡蛋。
那一段时间,香港大街上的日本游客少了,到高档餐馆吃饭的日本商人也少了。“经济泡沫”这个词第一次在我脑袋里有了真实的感受。从此,这泡沫就经常跟着我了。
1997年香港股灾:成为负资产的女秘书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来了,香港哀声一片。本来1997年上半年形势还好好的,楼市股市不断创新高,人们排着队去酒楼吃饭。我们公司开发的一个楼盘开盘卖楼花,买房的人需要前一天晚上去排队。国内一个家喻户晓的大歌星为了走后门买我们公司的房子,陪我们唱了一晚上卡拉ok。我公司两个秘书近水楼台先得 月,不用去排队,每人花80万港元交了三分之一首期买一栋房子,可是房子还没住进去,泡沫就来了。楼价一口气跌了三分之二,这两位小姐那几个月脸色难看得 很,眉头之间总挤出一个大疙瘩。原因是她们把已交了80万首期的房子白白送给了银行,为什么?因为市场上同样的房子,只值80万;如果她们继续供当时买的 房子,就要再付160万。
那个刚来香港还不大懂香港规矩的明星火急火燎地找我退房,我说:“你看到门外那两个小姐了吗?她们是我们公司的秘书,在这个公司已工作10年。她们跟你一样,也买了我们公司的房子,因此她们这10年算给公司做义工了。”
我看大明星有点不明白,就解释说:“她们工作10年,除去吃喝也就攒了80万,交了这套房子首期后什么都没剩下,可是现在房子又没了,这不等于白白给公 司干了10年。如果能退房,她们早退了。你没看这几天报纸讨论吗,很多人卖了李嘉诚的房子,现在变成负资产。有人说在这种特殊时期作为香港首富的李嘉诚应 该网开一面,不要再追这些负资产的人所欠的房子余款了。你猜这位首富李先生怎么说?他说:香港是个重合同守信用、风险自担的社会,你没看到金融泡沫只能自 认倒霉,因为所有人都没看到。如果这个泡沫不破,你的房子赚一倍,我也没理由跟你分利润。”
2000年互联网泡沫:从3亿元到有行无市的总经理
亚洲金融风暴还没过去,互联网又来了。1999年末和2000年初,全香港的商人都好像疯了。这次不同于以往,越是大商人越疯狂,不管是搞地产,还是搞百货;不管是生产电子,还是生产水泥的;不管是办学校的,还是开夜总会的;总之全同互联网干上了,纷纷办起了网站,纷纷注册了名字带有 cyber.com、information.net的公司,纷纷向那些常青藤大学毕业生发出高薪聘书,纷纷与it公司联姻。我当时打工的华润创业公司自 然也不能免俗,虽然公司每年有十几亿净收入,但因为同互联网没有关系,股价还不如一个刚创办两年的互联网公司高。股东不干了,说:如果你们再不进入it, 就要找人收购。于是,我们只能绞尽脑汁往互联网上靠,先是付了一笔天文数字的咨询费,请世界最大的咨询公司出主意,可是那些从美国飞来的高级脑袋除了给我 们写了两大本资料外,任何问题也没解决;其实他们也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因为我们不是互联网里的虫,我作为公司总经理当时连上网都不会。
可是商场是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游戏。当时许多如雷贯耳的经济专家都说:互联网技术会创造一个全新的经济,谁跟不上,谁就会被淘汰。想想看,谁不害怕 呀?于是,我们也拼命想找一家美国技术公司“结婚”。经过投资银行的朋友介绍,美国一家大公司的副总裁来香港,期间可以跟我们谈谈。可是时间约到早上8 点,这在香港是非常罕见的商务见面时间。我当时有点纳闷:看来互联网的人就是不一样,可能都是超人!第二天早上,7点50赶到人家香港分公司,一进接待室我差点晕了,原来在我们前面已有两批人,一批人正在会议室里同那个副总裁谈着,另外一批人还在会议室里等着。8点45分,轮到我们,30分钟谈完,结果就不用说了。
2000年初正当我被互联网搞得晕头转向时,一个朋友找到我,他与一个美国基金创办了一个互联网公司,在香港买了一个上市公司的壳,市值一下子升到200亿。他请我加盟。我说:我可不懂互联网。他说:你只要懂上市公司运作就行。于是,他开出了我不可拒绝的条件——3亿元的公 司股票,外加7位数的年薪。做着亿万富翁的美梦,我在新公司上班了。可是上班的第一个天,互联网泡沫破了,第一个月我的3亿元变成2亿元,第二个月变成了 1亿元,第三个月……。第10个月,我的股票变成3000万,而且有行无市了。
2008年中国股市:骂“基金经理都是骗子”的基民
互联网泡沫灭了。金砖四国又冒出来了,特别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雄起得不得了。中国转眼之间成了世界的加工厂、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第二大汽车生 产国、世界第三大经济发展国。2007年中国这头昏睡的狮子,终于彻底醒了。深圳的楼市开始超过香港的新界,上海北京的写字楼也开始赶纽约,开户炒股的人到了1亿。于是,一下子创造了世界第一大银行、第一大石油公司、第一大房地产公司、第一大保险公司……这一年全世界500强排名乱了,因为那些老牌500 强纷纷被突然变大的中国公司挤出去了。中国商人在世界上开始扬眉吐气了,腰里揣着大把股民的钱,也能想买谁就买谁了。于是,中亚和非洲的油田,拉美的铜矿 和铝矿、澳洲的铁矿和煤矿频频被来自中国的买家问价。澳洲有些人小心眼,看中国人要收购澳洲最大矿业公司,竟提出将会威胁本国民族经济。中国外长婉转讲话 了:“中国对澳洲的投资,还不及澳洲对中国投资的一半,我们希望澳洲继续对中国增大投资。”真是富国风范,以柔克刚。
2007年世界经济的焦点放到了中国,全球的经济天才都在讨论中国股市和楼市,一派说泡沫太大了,另一派说中国正在改写世界经济,潜力远远还没发挥出来。
可惜世界经济还没改写完,美国那边次贷泡沫又碎了。中国股市进入2008年,少了近三分之一。记得2007年9月我回长春度假,碰到我母亲一位老同事。一个当了一辈子会计的75岁老头,成了中国第一代“基迷”。他把报纸上所有有关基金的报道用剪子剪下来,钉成三本半大书,还跟人学会了在坐标纸上画图表。 他把家里所有闲钱都买了基金。我问他现在买股票是不是风险太大?老头说,他买的不是股票,是基金,基金是由金融专业人士管理、抗风险能力最强的综合投资工 具。他刚买的qdii是走了银行后门才买到的,现在不到一个月就赚了5%。春节后母亲打电话告诉我:老头投到基金的20万元,只剩了10万元,现在有些精 神不正常。老伴治病需要钱,他捂着就是不卖,整天到银行管人家要钱。见谁跟谁说:基金经理都是骗子。
我是1955年出生的,以上是我活到现在亲身经历的经济泡沫。其实,所有学经济的人都知道人类历史上这样的泡沫比比皆是,比如:19世纪英国的南海金矿泡沫、荷兰的郁金香股票泡沫,20世纪初的美国铁路泡沫、造船泡沫、杠杆并购和垃圾债券泡沫……
让我奇怪的是:人类怎么一点都没有学聪明?尽管每一次泡沫都有过去的影子,可是人类还是一次次重蹈覆辙。诺贝尔经济学奖快有一个世纪了,那么多聪明过人的脑袋得了这个奖;计算机在百万里的星空中,就能算出你把钥匙藏在家门口的第几块砖头下;人类也能把羊变成人、把人变成羊,怎么人类就是不能避免这些如此 相似的泡沫?
一些历史上的泡沫故事往往让我们匪夷所思。比如在英国南海泡沫中,一个骗子注册了一个叫南海投资的公司,在他的招股书上 写道“本公司在拉美有一个诱人的投资项目,现在需要融资,这个项目的具体内容暂时不能透露”。第二天,当他打开办公司的大门时,外边挤满了给他送支票的股民。第三天,这个骗子拿了钱就消失了。
我相信我们的子孙,读到今天杭萧钢构这样的故事一定也会忍俊不禁,但是他们依然避免不了被他们的后代贻笑大方的命运。
我认为“以史为诫”和“读史明志”对人类不灵,人类是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的。就像公元前欧洲种族之间的屠杀在二战犹太人的集中营依然上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中完整复制一样,不论发生过多少次泡沫,泡沫还会再发生。
因为人类就是人,人类就是由每一代的你和我组成的。尽管我们的父母都会告诫我们,不要玩火,火会烫手!可是有哪个人没有被火烫过?!人只有被烫过,才成 熟;人成熟了,就是离开舞台的时候了;舞台永远是新一代人玩火的地方;每一代人只能从自己的经历中长大;每一代人都要创造自己的泡沫和体验它的破碎。
这就是黑格尔说的:历史能给我们提供的惟一借鉴就是我们从历史不能得到任何借鉴。
有人可能说:经济泡沫中损失的是不太懂经济的大众,经济领域的专业精英——经济学家、银行家、基金经理……他们是应该能比一般人更早知道泡沫的,从而更 多地避免损失。可是大量统计研究证明:这些精英作为一个整体,他们在预测泡沫的水平上一点也不比老百姓强,因为他们在股市中的平均收益同股民大众一样,他们比普通股民惟一多赚的只是手续费。
难怪诚实的格林斯潘一再说:“泡沫是很难确定的,除非它破了。”
来源:和讯网
作者:黄铁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访问教授
成道与腾讯并机直播约读塾会,详情点“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现在的股票有泡沫吗?_百度知道
现在的股票有泡沫吗?
要回答的有见解,与众不同....
要回答的有见解,与众不同.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采纳数:135
获赞数:296
擅长:暂未定制
岱顶一棵草
岱顶一棵草
采纳数:1206
获赞数:2611
擅长:暂未定制
没有泡沫就不是股市了,所以还是让泡沫来的更多些吧!
fengyaohua
fengyaohua
采纳数:15
获赞数:256
擅长:暂未定制
哪里的股票都少不了人为的抄做,所以泡抹也是少不了的,关键是多少的问题。现在据说这段时间国内股市大升是由于国外游资的介入,而在股指期货出来后可能这一部分资本要有所行动,所以现在还是谨慎点好
采纳数:50
获赞数:72
擅长:暂未定制
卖老婆买股票
卖老婆买股票
采纳数:94
获赞数:523
擅长:暂未定制
现在的楼价有泡末吗??????
采纳数:499
获赞数:2397
中国现在面临的局面,和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日本有诸多相似,也有更多的问题。如不能有效解决,经济泡沫破灭只是早晚的事。 经常项目下贸易顺差持续放大,资本项目下热钱不断涌入,外汇储备继续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有增无减,在此压力下被迫对外汇市场进行持续性大规模干预,必然引发流动性过剩问题,使货币供应量被动增加,人民币过剩资金自然要流向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这一状况,虽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日本颇多相似,但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和社会稳定性,又逊于日元升值时的日本。 日本之鉴 当年日本持续高涨的贸易顺差,诱发了押注日元升值的大量热钱涌入。迫于美欧压力,日本分别在1985年和1987年签订了“广场协议”和“罗浮协议”。这两个协议旨在以牺牲日本经济为代价,促使美欧经济的复苏。 各国央行共同干预外汇市场的行动,在27个月时间内让日元急剧升值一倍,造成货币市场资金宽松。过剩过大的流动量,助涨了日本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膨胀。自“广场协议”后的5年时间,股价以年均30%、地价以年均15%的幅度增长,而同期GDP年均增长只有5%,致使泡沫越吹越大,日经指数于 1989年12月升至38915点。 1990年,日本政府为控制经济泡沫,先后采取了土地总量控制、强化税收、收缩银根、限制金融机构向不动产业界贷款等措施。此后,至1992年2月,日经指数跌至14309点,下跌幅度为63%,从而重创日本经济,影响长达十余年。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与当时的日本较为相似,同样拥有较大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但处于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当时日本已经完成了工业现代化和城市化,产业水平达到世界经济的前沿,资产规模超过GDP的规模。而中国的现状是,城市化和工业现代化仍在进行中,整个产业水平还落后于发达国家20-40年,资产规模占GDP比重不足30%,人民币汇率没有像当年日元那样自由兑换。 日本经济泡沫始作俑者是大企业,中国现在投资过热的制造者,则是地方政府和部分上游产业的大企业。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1987年-1989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曾有17个月高达18%(以此匡算,100元的货币量,在17个月后便会扩大到1667元)。如此大的货币资金量,必然催涨了当时日本的资本品(股市、楼市)价格。 为防止泡沫导致经济“空心化”,日本央行在1989年5月突然调整货币政策,将再贴现利率从2.5%提高到4.25%,后又于1990年8月进一步提高到 6%,剧烈的金融货币政策紧缩,使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迅速下跌,传导至商业银行出现巨额坏账,很多中小金融机构破产。资产泡沫破灭直接打击了生产和消费,日本经济滑向通货紧缩,陷入流动性陷阱。 反观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自去年10月增长18%后,除12月增长17.57%外,至今年8月,也已连续10个月增长率超过18%,这一点与当年日元升值时较为相像。也可以想见,随着这一趋势的继续,过大货币供应量自然要流入股市,形成资产价格型的通货膨胀。 风险积聚 中国政府疏导过大的货币资金流动性的对策,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表现于股票快发和超发,但这也激活了相当一部分的沉淀货币(居民储蓄存款),使暂时退出流通的货币又重返流通领域,去追逐资本商品。加之美元明年中期之前可能进入新一轮减息周期,全球泛滥下的资金将会从美国流出,其中部分流向中国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市场),起到助涨资产(股票市场)价格的作用。 在人民币升值步伐有所加快的情况下,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量继续增大,意味着第四季度商业银行存款增加、贷款受阻、流动性过大局面急剧增大。这些过剩流动性的资金只能流向虚拟经济,包括股票市场。因此控制流动性过大、预防泡沫经济,成为当前货币政策出发的基点。否则越往后拖,累计的过剩流动性将更大,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就越大,负面冲击力度就越大。 关键是现在人民币升值有所加快时,如何抑制或降低流动性过剩问题。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自汇改以来,已经升值超过4.7%,估计年底升值幅度可能超过5%。有人提议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一次性升值10%或15%,然后进行浮动,来减少热钱对人民币的追捧,此意恐怕欠妥。当年日元兑美元升值过快的遗患可为前车之鉴。 更多不利因素 与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相比,中国还多了两个不利因素。 一是高附加值产品少,多是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低附加值产品。当年日元升值时,日本已经建立起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持经常项目账户上巨额顺差的能力。高附加值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强弱,直接与一国承受经济倒退的能力相关。在缺乏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状况下,当人民币升值预期与美元贬值预期基本到位时,中国将很快由贸易顺差转为贸易逆差,从而形成经济发展中重大负面影响因素。 二是中国远未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官员腐败、教育和医疗费用高企、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这已成为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的焦点。而日本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已经解决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一国在面临金融风险或经济危机,甚至是经济衰退时,社会稳定性有多大的承载能力。 为避免重蹈日本经济泡沫覆辙,中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如扩大内需、调整出口退税率、加快内外资所得税并轨步伐、控制土地总量、加强信贷管理、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完善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各种不同类型方式和方法(包括QDII)疏导过剩的流动性,设置金融预警机制,以预防流动性过剩可能引发的金融风波或危机。 与此同时,中央正着重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改善上市公司质量、处置风险证券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以期构建和谐社会,增强对社会和金融风险的承载力。 流动性过剩难题考验央行 据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在最新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中给出的结论是,金融宏观调控效果初步显现。支撑这一结论的是,三季度末,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长均出现回落:M2增长16.8%,增幅比上月低1.11个百分点;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201亿元,同比少增1252亿元。有关专家对调控效果给予了非常乐观的评价,认为数据在朝着政策希望的目标走,出台进一步紧缩调控措施的压力在下降。不过,虽然数据减弱了紧缩的预期,但考虑到四季度的贸易顺差依然会比较大,未来流动性过剩压力仍会很大。如何有效回收流动性,依然是央行下一步应该着力的地方。 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从产业来看,我国当前面临着日本上世纪80年代初期相似的困境,外商投资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在逐步减弱,生产率增长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已呈逐步回落之势,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投资规模扩大带来的,当前投资规模占GDP的比重达到50%,带来了产业的普遍过剩与过度竞争。另一方面,由于贸易顺差扩大,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呈上升势头。 从宏观金融来看,我国正在进行利率市场化与金融自由化改革,无疑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但也应该看到,为了经济增长需要,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在15%以上,国际游资的流入更加大了货币供应量,使得我国货币非常宽松,银行存贷差达到9万亿。虽然从2003年以来国务院、央行陆续出台了宏观调控政策,但经济过热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日本经验来看,如果过于宽松的货币没有适当途径吸收,必然造成某些行业泡沫。 从金融市场来看,我国股市长期面临着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问题,成千上万家企业等待上市,而长期低迷的股市造成流入资金不足甚至萎缩。央行基础货币的快速投放,本来可以通过股票市场来吸收,由于种种原因囤积于商业银行,助长了房地产泡沫的膨胀。 当前,我国正着手解决产业过剩、房地产泡沫、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具体效果如何还待观察。
其他3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经理泡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