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锐银理财投资理财信息发布,到期后资金怎么取回?

【私募问答NO.11】“私募规模这么小,适合投资吗?”_私募焦点_好买私募基金网
【私募问答NO.11】“私募规模这么小,适合投资吗?”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随时[继续看!]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扫描左侧二维码,就能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还能分享到微信或微博。
09:56来源:好买臻财VIP
伴随私募行业的发展壮大,原本神秘的私募证券基金慢慢走进人们的视野。很多人被私募证券基金优秀的投资经理、鲜明的投资风格、追求绝对收益的目标所打动。但由于私募证券基金起步晚,大部分私募证券基金规模都不大。个人投资者如果接触到小型私募证券基金的时候,往往都会有所顾虑--&产品规模这么小,真的适合投资吗?&
这种想法是一种误解,&规模小&不代表产品不好。很多小型私募由于成立较晚、策略容量等原因,导致规模不大,但在投研能力建设、内部管理控制、超额收益获取等方面做的都非常优秀,很适合投资。
相比大型私募,投资小型私募基金有哪些好处呢?
首先,小型私募证券基金操作灵活。小型私募的资金量小,无论是买入或卖出,对股价造成的影响有限,非常容易执行自己的操作。当市场大跌的时候,小型私募可以快速调整仓位,以空仓或轻仓应对大跌,降低净值波动的风险。当市场风格切换的时候,小型私募可以在短期内买入投资标的,完成建仓,尽快捕捉市场投资机会。
第二个好处,小型私募证券基金更有机会获取高收益。低资金量使得小型私募可以使用更独特的策略,投资更广泛的标的,从而更容易获取超额收益。比如,部分小型使用的策略之一--股票日内回转策略,利用量化手段预测股票短期走势,进行日内低买高卖和高卖低买的套利策略,能够在基本的量化策略上进一步增厚产品收益。
国外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美国对冲基金数据库公司Pertrac系统研究了1996年至2010年15年间的对冲基金业绩表现,发现除了在08年至09年期间表现略差,其他年度小型私募的表现均优于中型及大型对冲基金。
数据来源:
统计综合使用5个对冲基金数据库(BarclayHedge、BarclayCTA、 Hedgefund.net、Fund Research
Morningstar Hedge,formerly Altvest) 统计范围剔除重复基金、FOF和非美元计价基金(数据时间:1996年-2010年)
第三个好处,投资小型私募证券基金可以尽早抢占稀缺投资额度。现在市场上有种趋势,很多优秀私募基金管理人因为容量、规模、份额等原因,逐渐停止了新份额的申购,只向老客户开放。大私募也是从小私募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尽早投资当前优质的中小型私募产品,有利于抢占稀缺投资额度,成为它的种子客户。
第四个好处,小型私募证券基金能够提供高效的售后服务。小型私募层级扁平,面向客户的沟通反馈速度更快。同时,由于客户是在基金发展前期就进行投资,基金管理人将更重视这些天使客户的服务。当客户有疑问或顾虑时,能够快速响应,甚至投资经理可以与客户直接沟通交流。
投资小型私募的确有很多好处,前提是要能够筛选出真正优秀的私募基金。基金经理过往的投资业绩如何,公司投研能力是否完备,投资策略是否成熟,能否长期获取超额收益,公司内部管理是否完善,这些都是在投资小型私募前需要了解清楚的问题,个人投资者很难有足够的信息和能力做判断。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建议个人投资者借助专业财富机构和专业投顾的力量,选择&小而优&的私募证券基金,健康、合理配置资产。
版权声明:未经好买财富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和观点,包括不得制作镜像及提供指向链接,好买财富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我们是好买财富旗下针对高净值投资者创设的微信服务平台
一秒快速查私募净值全产品线高端理财定制独家内参全面披露
立即绑定微信,更多VIP权益等着你!公众号:好买臻财VIP微信号:howbuyvip
预约投资顾问 400-700-9665钱多烧的?烽火通信为何多次在理财砸这么多钱!
运营商世界网 八卦叨/文
8月1日,上交所发布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烽火通信”)关于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收回的公告。
公告显示,此次烽火通信共购买了8笔理财产品,金额共计 6.46亿元。上述理财产品已于日至日陆续到期,公司已收回本金 6.46亿元,并收到理财收益563.7万元。
据了解,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合理利用闲置募集资金,烽火通信于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议案》,同意在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和募集资金使用的前提下,使用不超过11亿元额度的闲置募集资金投资低风险、短期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
运营商世界网发现,此前烽火通信曾多次使用授权额度内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今年4月就购买了 7 笔理财产品,金额共计 6.64亿元,收到理财收益605万元;5月购买1 笔理财产品,金额共计1.52亿元,收到理财收益204.8万元。如此每次撒网必有所得,烽火通信在理财上就尝尽了甜头。
运营商世界网(官方微信公众号tel_world)—— TMT行业知名新锐媒体,一家专注通信、互联网、家电、手机、数码的原创资讯网站。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市场机构悬着的心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了。日前,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明确公募理财产品销售门槛降低、非标投资增添集中度要求等,口径较资管新规有明显放松。业内人士认为,理财新规的发布,让金融机构更有法可依,过去一段时间的信用紧缩问题有望缓解。新规的“变”与“不变”自4月27日资管新规正式实施以来,规模已超30万亿元的银行理财具体将如何监管一直牵动着市场的神经。7月20日,银保监会发布的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给出了答案。对比两部文件,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一口气明确和细化了至少六处规定。一是在公募产品投资范围方面,资管新规提出“公募产品主要投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以及上市交易的股票”,理财新规进一步提出“公募产品可适当投资非标资产,但需满足期限匹配、限额和集中度、禁止担保和承诺回购等规定”。二是在公募理财投资二级市场方面,此前理财资金被禁止投资境内二级市场公开交易的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资管新规对此未做明确说明,理财新规新增了“允许理财产品投资各类公募证券投资基金”规定。三是计量方式上,理财新规提出“封闭期半年以上的定开产品可使用摊余成本计量,但持有资产组合的久期不得长于封闭期的1.5倍;银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可参照货币市场基金的&摊余成本+影子定价&方法进行估值”。四是老产品投资新资产方面,资管新规仅提出过渡期内可以发行老产品对接,但未明确能否投资新资产,理财新规明确“可以适当发行一部分老产品投资一些新资产;新资产应当优先满足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建设续建项目以及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投资新资产到期日不得晚于2020年”。五是在过渡期后非标回表的安排上,理财新规明确“过渡期后难以消化的非标可以转回表内,对于所占用的资本金,支持银行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补充”,同时“放宽非标回表的MPA考核限制”。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最为直观的变化体现在第六处,即公募产品销售起点由5万元降至1万元。整体来看,业内人士认为,理财新规与资管新规的口径要求有明显的放松。在分级杠杆、产品登记、合作机构等方面,理财新规仍延续了现行监管规定。目前,这一新规仍在公开征求意见。表外融资一度紧缩资管新规的出台,拉开了一个辐射百万亿元资管行业的、最严格的监管新局面,但此前因为细则有待明确,也让不少机构悬着的心一直放不下来,进而保守地选择减少投资,造成表外融资的急剧收缩。5月、6月低迷的社会融资增量便是一个例证。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608亿元,同比去年少3023亿元,环比4月减少高达7997亿元;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8万亿元,环比5月被腰斩到7608亿元的增量涨了55%,但比上年同期仍少5902亿元。其中,被资管新规重点“瞄准”的非标业务最为落寞,常见形式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承兑等业务增量在5月、6月均应声倒地。业内人士认为,非标业务的下降正是受4月下旬出台的资管新规影响。数字大幅锐减的背后,也折射出机构的心理变化。一位银行业人士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提到,资管新规指向的就是非标业务,相关细则在充分讨论基础上尽快地落地,可能是社会融资走出低迷的好办法。他指出,前几个月债券融资情况都不是很尽如人意,由于年初以来债券违约速度上升比较快,市场情绪变得谨慎,净融资额都在低位徘徊。除了违约之外,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资管新规诸多细则没有落地,过去投资债券的“大户”资管机构不知道该怎么投了,例如买了之后如何估值的问题等,所以减少投资来避免触碰红线,融资的萎缩反过来又进一步令违约潮加剧。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的发布,被市场视为一次转机。天风证券团队表示,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究竟有多超预期甚至都不那么重要,只要文件细则能够出炉,一些银行理财的新产品就可以开工,带来非标或者股票的“买盘”。再叠加本身文件内容在非标清理上的放缓以及一些委外产品能够重新规划的情况下,一方面依靠非标和股权质押融资的中小企业,流动性可能会出现一定缓解,继续大量卖出股票、基金、理财来补充现金流的做法也会边际放缓;另一方面,银行资金在股票委外上只有“卖盘”没有“买盘”的情况也会得到边际改善。海通证券债券分析师姜超认为,监管靴子落地,能缓解观望情绪。其中,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明确理财产品不得分级,新发理财通过优先级投资权益类资产的路径被堵,但放开了公募理财投资股票型基金,而公募理财或可直接投资股票,具体规定尚待制定。同时,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将理财门槛从5万元大幅降低至1万元,允许封闭期在半年以上的定期开放式产品、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采用摊余成本法计量,这都将利好短久期理财产品的发行,进而利好短久期债券。值得一提的是,央行近日还通过MLF资金支持银行投资信用债。姜超分析称,这利于解冻低等级流动性,债券结构性牛市进入新阶段,优质AA+及以上信用债配置价值显现。不过,联讯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指出,在相对偏松的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呵护下,银行资管业务开展的不确定性减弱,空间更大,对债市是喜忧参半。因为理财监管的放松实质是释放信用的一种手段,融资环境会进一步得到改善,经济增长动能会得到一定的修复,不利于打开长端利率的下行空间。同时由于现有非标资产收益率较高,在比价效应下,理财可能会更多增配非标资产,进入信用债市场的资金会遭到削减。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s://img2.cache.netease.com/f2e/wap/common/images/weixinfixed1200low.jpg一行两会新政齐发!资管新规、理财监管、私募资管等最全要点尽揽!
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在同一天晚间,相继发布政策。
昨晚,监管层接连发布3条重磅政策,传递出重要信号。
1.央行发布资管新规细则,明确公募可投非标,过渡期安排更灵活;明晰过渡期内相关产品的估值方法;进一步明确过渡期的宏观审慎政策安排。
2.银保监会发布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其中,将单只公募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由目前的5万元降至1万元。允许公募和私募理财产品投资各类公募证券投资基金。
3.证监会就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及其配套细则对外公开征求意见。
证券时报分析认为,此前长达一年多的金融强监管政策正迎来边际放松。除了理财新规给银行理财转型些许“喘息”外,近日央行和银保监会要求银行要加大信贷投放和投资信用债,有评论称新一轮信用扩张已启动。这些迹象都说明行业监管政策正从“去杠杆”转变为“稳杠杆”。
央行发布资管新规细则
7月20日晚间,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
《通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进一步明确公募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范围;
二是进一步明晰过渡期内相关产品的估值方法;
三是进一步明确过渡期的宏观审慎政策安排。
资管新规执行细则规定五大内容
1、 明确公募资管产品可以适当投资非标
《通知》对《指导意见》第十条进行了进一步阐释,明确公募资产管理产品除主要投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和上市交易的股票外,还可以适当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以下简称非标),但应当符合《指导意见》关于非标投资的期限匹配、限额管理、信息披露等监管规定。
实际上,资管新规并未明确禁止公募资管产品投资非标,《通知》只是进一步明确可以投资。
《通知》要求,公募资产管理产品除主要投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和上市交易的股票,还可以适当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但应当符合《指导意见》关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的期限匹配、限额管理、信息披露等监管要求。
2、老产品可以投资新资产
《通知》称,过渡期内,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老产品投资新资产,优先满足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建设续建项目以及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但老产品的整体规模应当控制在资管新规发布前存量产品的整体规模内,且所投资新资产的到期日不得晚于2020年底。
3、部分定期开放式资管产品可用摊余成本法计量
《通知》表示,过渡期内,对于封闭期在半年以上的定期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投资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的债券,可使用摊余成本计量,但定期开放式产品持有资产组合的久期不得长于封闭期的1.5倍。
一银行业分析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此条对银行理财来说是重大利好,减少了银行理财的转型压力,意味着过渡期内,作为银行理财的主力产品,预期收益型理财模式仍能持续,只不多产品久期受一定限制,但至少可能解决理财客户的接受问题。毕竟银行理财客户习惯了预期收益型产品,净值化产品短期内很难接受。
银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暂参照货币市场基金的“摊余成本+影子定价”方法进行估值。这一要求与今日发布的理财新规一致。
4、非标回表要求放松,鼓励发行二级资本债
对于通过各种措施确实难以消化、需要回表的存量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在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时,合理调整有关参数,发挥其逆周期调节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表外资产回表。
支持有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回表需求的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
过渡期结束后,对于由于特殊原因而难以回表的存量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以及未到期的存量股权类资产,经金融监管部门同意,采取适当安排妥善处理。
5、不硬性设置阶段性压降要求,金融机构自主整改
过渡期内,由金融机构按照自主有序方式确定整改计划,经金融监管部门确认后执行。
央行顾问黄益平谈资管新规执行细则
根据券商中国7月20日报道,央行顾问黄益平最新表态:
虽然“资管新规”对新老业务采取过渡划断方式,给予市场相对充分的缓冲期,但由于金融机构对实际业务操作具体要求的认识并不明确,对“资管新规”具体规定的理解存在分歧,为了避免对政策理解的误区和落实“新规”中可能出现的偏差,金融机构要么采取过急过紧的一刀切方式,要么采取消极等待的观望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金融市场紧张情绪。
“资管新规”细则始终坚持去杠杆的政策方向不动摇,进一步明确了监管标准和要求,更充分考虑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实体经济合理融资需求,有利于消除市场不确定性,稳定市场预期,确保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将为实体经济创造健康的货币金融环境,更有条件打赢防范重大风险攻坚战。
银行理财新规征求公众意见
银保监会官方网站7月20日晚间公布,“银保监会就《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下称办法),此外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此回答记者提问。
(图片源自:银保监会官方网站)
相关监管人士强调,《办法》给金融机构留出更从容的时间来衔接和整改,避免了“一刀切”;
在过渡期安排方面,与“资管新规”保持一致,并要求银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按照自主有序方式制定本行理财业务整改计划,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并经董事长签批后,报监管部门认可;
监管部门监督指导各行实施整改计划,对于提前完成整改的银行,给予适当监管激励;
过渡期结束后,对于因特殊原因而难以回表的存量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以及未到期的存量股权类资产,经报监管部门同意,商业银行可以采取适当安排,稳妥有序处理。
《办法》与“资管新规”保持一致,主要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提出了以下监管要求:
一是实行分类管理,区分公募和私募理财产品。
公募理财产品面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发行,私募理财产品面向不超过200名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同时,将单只公募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由目前的5万元降至1万元。
二是规范产品运作,实行净值化管理。
要求理财产品坚持公允价值计量原则,鼓励以市值计量所投资资产;允许符合条件的封闭式理财产品采用摊余成本计量;过渡期内,允许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暂参照货币市场基金估值核算规则,确认和计量理财产品的净值。
三是规范资金池运作,防范“影子银行”风险。
延续对理财产品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三单”要求,以及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的限额和集中度管理规定,要求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需要期限匹配。
四是去除通道,强化穿透管理。
为防止资金空转,延续理财产品不得投资本行或他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规定;根据“资管新规”,要求理财产品所投资的资管产品不得再“嵌套投资”其他资管产品。
五是设定限额,控制集中度风险。
对理财产品投资单只证券或公募证券投资基金提出集中度限制。
六是控制杠杆,有效管控风险。
在分级杠杆方面,延续现有不允许银行发行分级理财产品的规定;在负债杠杆方面,负债比例(总资产/净资产)上限与“资管新规”保持一致。
七是加强流动性风险管控。
要求银行加强理财产品的流动性管理和交易管理、强化压力测试、规范开放式理财产品认购和赎回管理。
八是加强理财投资合作机构管理。
延续现行监管规定,要求理财产品所投资资管产品的发行机构、受托投资机构和投资顾问为持牌金融机构。同时,考虑当前和未来市场发展需要,规定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附属机构依法依规设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除外,以及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认可的其他机构也可担任理财投资合作机构,为未来市场发展预留空间。
九是加强信息披露,更好保护投资者利益。
分别对公募理财产品、私募理财产品和银行理财业务总体情况提出具体的信息披露要求。
十是实行产品集中登记,加强理财产品合规性管理。
延续现行做法,理财产品销售前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进行登记,银行只能发行已在理财系统登记并获得登记编码的理财产品,切实防范“虚假理财”和“飞单”。
7大细节值得关注
业内认为,该新规有7大细节值得关注。
将单只公募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由目前的5万元降至1万元。
华泰证券李超团队认为,此举有助于提高理财在投资者资产配置中的相对吸引力,扩大银行理财客户范围、吸引资金流入理财资金池,缓解商业银行的负债端压力。
2.允许公募和私募理财产品投资各类公募证券投资基金。
3.鼓励以市值计量所投资资产,允许符合条件的封闭式理财产品采用摊余成本计量,通过净值波动及时反映产品的收益和风险。
4.为防止资金空转,延续理财产品不得投资本行或他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规定。
5.放开了相关限制,允许公募和私募理财产品投资各类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与“资管新规”保持一致,理财产品投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可以不再穿透至底层资产。
6.对理财产品投资单只证券或公募证券投资基金,提出集中度限制。
7.《办法》过渡期要求与“资管新规”保持一致,过渡期自本办法发布实施后至日。
保本理财和结构性存款如何规范
现有的保本理财产品和结构性存款如何规范管理?
答案在这里——
保本型理财产品按照结构性存款或者其他存款进行规范管理。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主要有保本型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两大类。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为真正意义上的资管产品;保本型理财产品按照是否挂钩衍生产品,可以分为结构性理财产品和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应分别按照结构性存款或者其他存款进行管理。结构性存款在国际上普遍存在,在法律关系、业务实质、管理模式、会计处理、风险隔离等方面,与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代客理财”的资产管理属性存在本质差异。
《办法》规定保本型理财产品按照结构性存款或者其他存款进行规范管理。同时,在附则中承接并进一步明确现行监管制度中关于结构性存款的相关要求包括
将结构性存款纳入银行表内核算,按照存款管理,相应纳入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保费的缴纳范围,相关资产应按规定计提资本和拨备;
银行销售结构性存款应执行《办法》及附件关于产品销售的相关规定,充分披露信息、揭示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银行开展结构性存款业务,需具备相应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等。
关于银行理财产品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
一是期限匹配。按照“资管新规”相关要求,除另有规定外,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资产的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理财产品的到期日或开放式理财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的,应当为封闭式理财产品,且需要期限匹配。
二是限额和集中度管理。延续现行监管规定,要求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余额,不得超过理财产品净资产的35%或银行总资产的4%;投资单一机构及其关联企业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余额,不得超过银行资本净额的10%。
三是认定标准。“资管新规”明确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另行制定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具体认定规则,《办法》将从其规定。
金融股强势反弹,机构看多银行股
19日,上证综指午后单边上攻收涨2%报2829.27点,连续收复多道均线并终结五连跌。上证50一度涨逾3%。
金融板块当仁不让成为全场焦点,成都银行、江阴银行、吴江银行、张家港行集体涨停,建设银行涨近7%,工商银行涨近6%。
保险股火力全开,新华保险大涨9%,中国太保涨逾5%;券商股亦有贡献,南京证券涨近7%。
多元金融板块掀涨停潮,民生控股、江苏国信、中航资本、安信信托、江苏租赁集体涨停。
证券时报分析指出,此前长达一年多的金融强监管政策正迎来边际放松。除了理财新规给银行理财转型些许“喘息”外,近日央行和银保监会要求银行要加大信贷投放和投资信用债,有评论称新一轮信用扩张已启动。这些迹象都说明行业监管政策从“去杠杆”转变为“稳杠杆”。
因此,有观点认为,银行板块的底部已经确认,估值将回升。
中信建投证券银行组研报就认为,在面对外部中美贸易战不确定和国内信用市场过度紧张的背景下,国内宏观货币政策和行业监管政策在适度边际放松,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监管政策都是在稳杠杆。稳杠杆将有助于消除信用紧缩风险,同时切断信用市场风险向银行信贷资产的迁移。银行板块底部确立,四季度行情将好于三季度,估值可以从0.7倍PB回升到0.9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新规细则真正落地后,实际上与资管新规相比并无明显改动,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利好弱于预期,所以下周一开盘金融股能否涨势如虹仍有待观察。
证监会就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除了央行、银保监会,19日晚间证监会也发布了新政。证监会就《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其配套细则对外公开征求意见。
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认为,证监会新规较现行监管规定略有放宽。
证监会发言人介绍,近年来,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发展较快。截至2018年6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规模合计25.91万亿元,其中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约14.92万亿元,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约10.83万亿元,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约1600亿元。
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实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对照要求,积极推进存量业务和产品的规范。
此次征求意见的《资管业务新规》,是在系统整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现行监管规定的基础上,全面落实《指导意见》相关要求,并吸收近年来证监会在私募资管业务防风险领域行之有效的监管经验,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进行系统规范,拟作为《指导意见》配套细则发布实施。
证监会发言人表示,《资管业务新规》多数为2016年以来证监会落实依法全面从严监管,针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出台的政策,具有较高的政策延续性,且部分指标在对标《指导意见》后,较现行监管规定略有放宽。总体看,有利于实现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存量资管业务平稳过渡,进一步提升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的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防范系统性风险。起草过程中,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一是统一监管规则,促进公平竞争。一方面,统一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等各类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监管规则,消除监管套利。另一方面,对标《指导意见》,并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有关资管业务监管规则保持衔接一致。
二是立足有效整合,坚持问题导向。原则上不对现有监管体制和规则作大的改动,总结近年来私募资管业务突出问题和监管经验,重点在加强风险防控、规制关联交易、防范利益输送、压实经营机构主体责任等方面,完善制度体系。
三是细化指标流程,提高可操作性。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资管业务新规》进一步明确了资管产品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非标债权类资产投资的限额管理、流动性指标管理、信息披露等具体指标和监管要求,简便可行。
四是增加规则弹性,确保平稳过渡。立足当前市场运行特点和存量资管业务情况,设置了与《指导意见》相同的过渡期,并且作了“新老划断”的柔性安排。过渡期内,各机构在有序压缩存量尚不符合《资管业务新规》规定的产品整体规模的前提下,允许存量尚不符合《资管业务新规》规定的产品滚动续作,且不统一限定整改进度,允许机构结合自身情况有序规范,逐步消化,实现新旧规则的平稳、有序衔接。过渡期结束后,对于确因特殊原因难以规范的存量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以及未到期的存量非标准化股权类资产,经证监会同意,采取适当安排妥善处理。
来源:Wind综合证券时报、券商中国、中国证券报及央行官网、银保监会官网、证监会官网信息等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港股的资金如何取回 的文章

 

随机推荐